2012-2013年东北地区冬季异常低温多雪的气候背景分析

冬季防冰雪恶劣天气应急预案(材料特制)

冬季防冰雪恶劣天气应急预案 为了及时妥善处理预防暴风雪等恶劣天气灾害的安全紧急事件,提高恶劣天气来临时的快速反应和协调水平,有效保障我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和学校安全工作的需要,特制定本校恶劣天气安全应急预案。 一、成立学校恶劣天气应急处理指挥机构: 学校成立安全紧急情况处理小组,统一领导学校安全紧急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小组由学校行政及年级负责人组成,校长任组长。 1、暴风雪灾害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组长:钱存 副组长:吴伟刘学志 成员:政教处全体成员 2、暴风雪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小组 组长:吴伟刘学志 副组长:苏会久付凌云徐丹 成员:政教处全体成员各班主任 主要职责: 1、指挥有关老师立即到达指定岗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安排老师开展相关的抢险排危或实施求救工作。

3、根据需要对师生进行疏散,并根据事件性质,及时报请上级有关部门。 4、根据需要对现场采取控制措施。 二、应急措施 1、根据冬季雨雪、雾霾天气较多的情况,经常宣传雨雪天气的预防知识,提高学校和师生员工的安全保护意识。及时获取气象部门对暴风雪、强降温天气的预测预警,发现隐患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努力减少恶劣天气事件的损失。 2、根据恶劣天气事件的预警,切实做好师生员工的安全和疏散工作。 3、增加学校投入,切实加固好恶劣天气事件易发生危险的基础设施。 4、学校在暴风雪、强降温等恶劣天气期间,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并设立和开通值班电话,及时与交运部门取得联系,及时通知学生和学生家长,校车停止运行。 5、在学校领导的指挥下,各班主任和教师迅速做好因恶劣天气所发生的处置工作。 6、及时掌握和处理因雪灾造成的安全隐患,包括学校建筑物、学校附建筑设施、学校设备设施和校园树木等出现损坏的排查和维修。

9、天气图分析

第九部分天气图分析(周长青) 基本天气图分析;辅助天气图分析;锋面分析;温压图(T-LogP)分析和应用 第一章基本天气图分析 一、了解不同投影底图的用途 兰伯特(Lambert)正形圆锥投影:适用于中纬度地区的天气图,如欧亚高空图和地面图都采用这种投影。 极射赤面投影:高纬度地区比较真实,一般用作北半球天气图和极地天气图。 墨卡托(Mercator)主要适用于作赤道或低纬地区的天气图底图。 二、熟悉地面、高空天气图填图符号的气象意义 以下是陆地测站(左)和船舶测站(右)填写格式 N 总云量,CH、CM和CL分别代表高、中、低云云状,以表2.1.2的符号表示。Nh代表低云量,图上填的为电码。电码和云量的关系见表2.1.3。“×”为不明或缺、错报,低云量和总云量相同时不填。h代表低云云高,以数字表示,以米为单位填写。TTT和TdTdTd :分别代表气温和露点。WW:现在天气现象。 VV :水平能见度。PPPP:海平面气压,以数字表示,以hPa为单位。填写后三位数字,最后一位为小数。如“035”,代表气压为1003.5hPa;“995”,代表气压为999.5hPa。PPP代表过去3小时气压变量。a :3小时气压倾向。“+”表示过去3小时气压升高,“—”过去3小时气压下降。“×”表示不明。W1W2:过去天气现象,定时绘图天气观测报告前6小时内出现的天气现象,补充定时绘图天气观测报告观测前3小时出现的天气现象。W1W2表示两种天气现象。RRR:6小时降水量“T”表示微量。Dd:风向。以矢杆表示,矢杆方向指向站圈,标示风的来向。静风时不填任何符号,在CH上面填有d时表示风向不明,后面的数字为风速ff 代表风速。以矢羽表示,矢羽一长划表示4m/s,一短划表示2m/s,一三角旗表示20 m/s,风速不明时,填“×”。 选填项目的符号及意义:P24P24 代表24小时气压变量。 云状符号:

气候背景 问题 论文

摘要:气候变化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挑战之一,因此日常天气和气候变化趋势非常为人们所关注。当前世界气候问题主要表现为全球变暖,而问题的严峻性早已上升到国家问题的高度。维持全球气候正常运行,无疑成为许多国家领导人和科学家思考及研究的重点。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近年来在努力施行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全球变暖问题的起因、影响以及我国的应对政策做主要概述。 关键词: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可持续发展 1 全球变暖的原因与主要特点 温室效应的加剧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 同时又能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这些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气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2007 年政府间气候专门委员会(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 在《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指出,近百年来( 1906—2005 年) 地球平均温度升高了0. 74 ℃( 0. 56 ~0. 92 ℃) ,而且变暖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其中1970—2004 年期间增加了70%。 1 1 人类、动物代谢因素 近年来人口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 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地球上巨量的人口, 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 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其它动物的呼吸也对气候有着影响。牛、羊等反刍动物在消化过程中会产生甲烷, 这种气体是除了二氧化碳之外容易在地球引发“温室效应”的第二大有害气体。美国环保局于1991 年对全球甲烷排放源和排放总量进行了初步估测, 全球各种排放源的排放总量每年估计为 5 亿吨。其中反刍动物排放量每年为0.65~ 0.85 亿吨, 占排放总量的15% ~ 25% 。 1 2 生产、生活因素 1 2 1 工业生产方式因素 科学家分析认为, 由于工业革命开始后人类对石油、煤炭和其它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大大上升, 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也随之急剧增加, 因此导致全球气温上升, 迄今为止, 化石燃料仍然是工业能源的主要获得方式。 1 2 2 农业种植方式因素 人类过量地使用化肥使氧气减少, 并使海洋沿岸水域一氧化二氮的含量增多, 可能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一氧化二氮吸收红外辐射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00 多倍, 而红外辐射是引起温室效应即全球变暖的重要因素, 因此, 一氧化二氮的增多无疑会使得全球气

冬季雨雪天气施工安全通知

冬季雨雪天气施工安全通知 各施工单位: 目前已进入冬季雨雪天气,为切实做好各项工程的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安全事故,确保冬雨季的施工安全,确保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确保全年工作圆满收关,现就有关工作要求通 知如下: 一、加强冬季施工安全意识 冬雨季节是施工安全事故的多发期,也是施工现场易发火灾的 高危期。各施工单位要加强冬雨季施工安全意识,做到早安排、早 部署,在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完善施工安全防护措施,落实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的工作 制度。 二、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各施工单位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职责,针对冬雨季施工特点, 认真组织制定冬季施工方案和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安全生产投入, 确保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到位。要以“防冻、防滑、防高坠、防 坍塌、防火灾”作为冬雨季施工安全的工作重点,对在建工程项目 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认真分析、查找各类安全隐患及安全管 理中的薄弱环节,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冬季雨雪天气施工安全。 三、严格落实冬雨季节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一)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施工单位要针对冬季施工 特点,开展雨雪天气施工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增强 作业人员执行安全施工技术规范和冬季施工操作规程的意识,提高 作业人员的自我防范保护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从根本上减少由 于人为因素而引发的伤亡事故。 (二)开展施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项目负责人要认真组织开 展冬雨季施工安全生产检查,重点加强对高空作业、脚手架、模板 支撑、深基坑支护、起重机械设备装卸、施工用电等易发事故的薄

弱部位和重要环节的检查。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制定切实可 行的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人,确保隐患整改到位。 (三)开展冬季施工消防安全专项检查。施工单位要严格实行 防火安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健全完善消防安全体系,建立施工 现场消防安全制度,落实动火作业、施工及生活用电、各类易燃可 燃材料等消防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尤其是进入主体阶段和装饰阶 段的高层建筑工程,要重点对项目部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外墙保 温材料、电焊、气焊使用情况、施工现场的易燃、可燃物品堆(存)放、疏散通道、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灭火器配置、重点岗位人 员持证情况等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宿舍内严禁乱接乱搭电源,严 禁使用电炉、电饭煲等大功率电器,切实做好建筑工地消防安全工作,严防各类火灾事故的发生。 (四)完善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预防发生高空坠落事故。 施工作业层、卸料平台、楼梯临边、屋面临边及预留洞口、电梯井 口等安全防护设施设置必须符合要求,登高作业人员必须配戴防滑鞋、防护手套等防滑、防冻用具,并按要求正确使用安全帽、安全带。 (五)施工单位应根据气候变化情况,灵活安排不同工种施工 作业,在遇到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时,暂停室外作业。 xxxxxx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 年月日 签收人:签收日期:

恶劣天气应急预案

恶劣天气应急预案 1 目的 为有效防范与处置恶劣天气(大风、雾霾、暴雨、暴雪)灾害,避免次生衍生灾害发生,确保公司生产安全顺利进行,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及降低公司财产损失,特编制本预案。 2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恶劣天气应急指挥部组织机构职责 总经理:承担指挥部日常工作,负责协调和支援处置,并搞好跟踪、督导; 主管安环工作副总:负责恶劣天气及其相关灾害救助及灾情信息的收集、汇总;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相应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与救援; 安环部负责人:负责危险地带人员的疏散、安置等; 3 程序内容 大风天气应急预案 预防 按照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完善大风防御措施、应急处置流程和相应的管理办法; 加固标示牌、室外悬挂物、管道保温层等; 加强大风天气下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 了解气象、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及新闻出版单位做好大风灾害的防御知识宣传,提高大风天气下的防灾自救意识,增强自身防护能力; 做好应对大风灾害的应急演练。 应急准备 联系气象部门加强灾害天气监测预报,及时发布大风天气趋势预报,向有关部门通报。 应提前做好各项应急准备: 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与气象部门联系,及时接收和向有关人员发送预报、预

警信息,加强信息沟通; 加强标示牌、室外悬挂物、管道保温层等安全防范检查; 做好应急力量部署; 做好应急救援物资的准备及其他各项准备; 预警和预警响应 预警级别 联系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大风预警。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探测手段,做好局地性强风监测。 大风预警级别依据可能造成的危害性、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分为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和Ⅰ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大风蓝色预警:24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8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6-7级,或者阵风8级并可能持续。大风黄色预警:12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8-9级,或者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 大风橙色预警:6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者阵风11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者阵风11-12级并可能持续。 大风红色预警:6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或者阵风13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12级,或者阵风13级并可能持续。 预警响应 联系气象部门加强对大风实况的监测,适时加密预报次数,做好精细化的天气预测、及时报告最新监测、预报信息,做好防护提示。 安环部加大备勤力量,做好应对房屋倒塌等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抢险准备。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安环部监管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大风天气下的安全生产。 蓝色及以上级别预警发生时,禁止一切户外吊装作业和高处作业。 应急处置

第四章 天气图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天气图的一般知识 天气图底图投影方式:天气图底图是用来填写各测站气象观测资料而特制的空白地图。常用的天气图底图有:南、北半球天气图、中纬度区域天气图、热带低纬地区天气图等。制作底图的投影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兰勃特投影 兰勃特投影法又称等角正割圆锥投影。将地球体的30?和60?纬圈与圆锥面相割,经纬线及地形投影到圆锥形的图纸上,展开后经线呈放射形直线,纬线是同心圆弧。这种图最适宜作中纬度地区的天气图底图。我国、日本等国的天气图底图均采用这种投影。 2.极地平面投影 用这种投影法制成的底图,其经线为一组由极地向赤道发出的放射形直线,纬线为一组围绕极地的同心圆。这种投影适宜作北(南)半球天气图底图。 3.墨卡托投影 用一圆筒套在地球体上,地球赤道表面与圆柱面相切(或相割),光源放在地球中心进行投影。把圆筒展开便制成一张图,其经、纬线都为平行直线。由于低纬地区用这种投影与实况较为接近,而在高纬地区投影面积放大倍数太大。所以这种图主要适用于作赤道或低纬地区的天气图。 天气图的种类和图时: 1.天气图的种类 天气分布是三维空间的,为了比较全面地揭示天气状况,在气象分析和预报中,通常绘制三种类型的天气图,即地面天气图、高空天气图和辅助图。天气图的制作过程依次为观测、编报发送、收报、填图、分析。 地面天气图是根据地面观测资料绘制的,它是一种综合性天气图,是天气分析和预报中最基本的天气图。高空天气图就是等压面上的形势图,它是根据高空观测资料绘制的。辅助图是配合地面天气图和高空等压面图而使用的特定图。 2.天气图的图时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的规定,通常地面天气图每天制作4次,分别在世界时00时、06时、12时、18时,即北京时08时、14时、20时、次日02时。此外,中间还有4次补充观测时间,所以实际上每隔3 h就有一地面天气图产生。高空天气图一天制作两次,世界时00时、12时,即北京时08时和20时。 第二节地面天气图 地面天气图的填绘:各地同一时刻观测的地面资料,传递到各大气象通信中心,然后再由通信中心向各地气象台传播。气象台接收到各地气象观测报文之后,要按照国际规定的统一格式,把收到的电码译成数字或符号填入天气图底图。由于观测资料的来源不同,又分为陆地测站填图格式和船舶测站填图格式。 1.陆地测站填图格式(图4-2-1)

气候分析方法

气候分析方法 本文基于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提出的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通过对1901-2012年的亚洲地区的距平温度进行EOF经验正交函数分析,通过空间图和时间图结合分析得出在研究的112年期间,亚洲整体温度呈现变暖的趋势结论,并且在1980-1999年温度增长趋势最为明显,速率较研究期间其他时间段上升较快,且冷季增温趋势总体上较暖季更强。在2000-2012年温度增长趋势渐缓,趋于停滞。冷暖季增温趋势不明显,基本保持不变。 变暖最显著的区域在中高纬度的俄罗斯地区,其次在中亚地区,中低纬度的东亚地区对亚洲区域变暖的贡献并不显著。 引言 基于器测时代对全球尺度温度和其他变量的观测始于19世纪中叶,1950年以来的观测数据更为全面和丰富。 1850年以前及工业革命以前主要以自然变率为主的气候波动变化,结合工业革命以后 在自然波动基础上因人为影响而导致的气候趋势变化,对揭示年代—百年尺度的地球系统动力学机制至关重要。 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依据Mann等重建过去1000 年北半球温度序列(常称“曲棍球杆曲线”),得到了“1998 年是过去千年来北半球温度最高的一年,20 世纪90 年代是温度最高的10 年,20 世纪气候增暖在过去千年中是空前的”结论。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20 世纪(特别是最后几十年)的温暖程度可能已超过过去1300 年的任何时期;特别是20 世纪 增暖之前的百年际温度变幅也并不像“曲棍球杆曲线”估计的那么小。第五次评估报告又通指出:对北半球平均而言,1983-2012 年很可能为过去800 年最暖30 年的结论具有高信度;而可能为过去1400 年最暖30 年的结论只有中等信度。过去三十年地表已经连续偏暖1850年以来的任何一个十年。在北半球,1983年-2012年可能是过去1400年中最暖的40年。这些结论为IPCC深入明晰20 世纪增暖的原因及人类活动和自然变率在全球气候系统变化中 的作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气候系统的变暖是毋庸置疑的。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观测到的许多变化在几十年乃至上千年时间里都是前所未有的。大气和海洋已经变暖,积雪和冰量已减少,海平面已上升,温室气体浓度已增加。 根据中国学者的研究,北半球各大洲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温,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对全球年平均增温的贡献率为44.46%。中纬度地区寒季平均增温为1.53℃,相比起全球的数据为1.13℃要显著得多。在过去的20年内增温幅度从高到低依次是亚洲,欧洲,北美洲。增温分别为,分析原因为认为隐私,耕地面积等。其中人为因素方面主要因为亚洲工业革命开始得较晚,

恶劣天气应急预案

恶劣天气专项应急预案 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为确保在恶劣天气发生时,做到统一指挥,有条不紊地处置灾害影响,保障生产安全运行,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本预案以统一思想,早部署、争主动,确保员工人身安全和生产设备设施安全为指导思想。 二、应急组织机构 1、公司成立恶劣天气应急工作领导组 组长:工厂经理 Roger 副组长:EHS助理 Allen 成员:各科室、车间负责人、当班调度员 2、主要职责 组长:负责恶劣天气工作的全面指挥。 副组长:负责恶劣天气工作的方案制定及技术管理工作。 领导组成员:负责配合组长、副组长落实恶劣天气的应急处置工作。 EHS小组:负责恶劣天气信息的收集,及时报告公司领导和通知到相关部门,负责应急物资的调配及应急抢险工作。 焊接组人员:负责生产装置的安全运行调度工作。(主管-刘荣群) 机加工组人员:负责恶劣天气下的防冻保温、环保监控工作。(主管-刑波) 全体车间员工:负责恶劣天气下设备设施的安全防护及应急抢修工作。 各车间:负责组织本车间区域内的防雾、防寒、防冻、除雪和铲冰工作,加强对重要场所的保护和抢修工作。 三、恶劣天气情况处理 1、暴雪天气 1.冬季来临时,及时收集气象预报资料,接到降温大风雪预报时,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加强戒备,防止因大风雪而造成重大损失或对工作生产造成的麻烦。 2.检查所有水管,是否有裸露在室外,并评估是否需要对水管进行防护措施。 3.检查所有设备:设备启动是否需要预热,设备管道是否有冻结。 4.检查所有化学品和液体试剂:了解需要使用的液体试剂的冰点,确保不会因试剂而造成生产上面的困难。 5.检查所有地面:地面是否有积水,发现有积水,要及时清理,防止结冰,造成人员滑倒。 6.下班前,检查所有门窗是否关闭,减少寒冻对机器的损伤。 7.地面有积雪、结冰时,及时做好清除工作。 发现问题,及时向主管汇报情况,并通知供应商进行维修。 2、台风、暴雨天气 1.下班前需将门窗关闭好 2.下班时需将不工作的设备电源切断。(包括水电气) 3.可能会被水泡的机器设备做好防水保护 4.悬挂在高处的物品(广告牌、盆栽、支架)要做好加固措施。 5.台风来临前,对车间周围进行检查工作,需将在车间外的物料或易移动的物品进行加固、防雨措施;或对其进行转移,转移至室内。 四、信息通报与通知

克拉玛依市气候

1.2.2日照和温度 1 日照 克拉玛依市1957─1992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705.6h,占可照时数的61%。最多的1957年为2988.3h。最少的1987年为2413.4h,日照百分率分别为66%和54%。全年日照以7月 为最多,达303.2h,日照百分率为64%。12月份最少为103.6h,只占可照时数的38%。2000 ─2005年年均日照时数2660.5小时。日照百分率61%。 表1.1 2001年~2005年克拉玛依市各月日照时数单位:小时 2001 119.2 184.9 297.2 273.3 350.6 306.3 287.5 319.6 252.5 194.1 169.3 147.4 2901.9 2002 144.3 154.3 226.8 232.9 306.5 272.8 281.7 278.6 288.8 172.0 132.7 84.8 2576.2 2003 140.3 111.4 228.0 251.7 248.0 309.4 262.9 322.7 263.7 249.2 126.1 117.8 2631.2 2004 135.4 123.3 183.5 262.6 319.8 321.7 298.2 287.7 266.0 227.2 64.1 65.8 2555.3 2005 134.9 126.9 237.9 286.1 279.6 269.1 301.2 264.5 282.0 228.0 109.4 118.2 2637.8 五年平均134.8 140.2 234.7 261.3 300.9 295.9 286.3 294.6 270.6 214.1 120.3 106.8 2660.5 2 气温 多年统计年平均气温8.6度,7月(最热月)的平均气温27.9度,极端最高气温44.0度(2004年7月14日),1月(最冷月)的平均气温─15.4度,极端最低气温─35.9度(1969 年1月27、29日)。 7月为最热月,历年月平均气温在24.9℃以上,平均最高气温33.6℃。极端最高气温 43.6℃(1983年7月31日小拐测得)。克拉玛依市炎热日数平均每年26.2d。酷热日平均每 年1.3d,常出现在6─8月,以七月最多。 1月为最冷月,历年月平均气温─16℃,平均最低气温─19.7℃。极端最低气温─40.5℃(1984年12月23日小拐测得)。 克拉玛依最低气温低于或等于0℃的最早初日为9月26日,最晚终日为4月27日。在最低气温低于或等于─20℃的年平均日数为32.6d,最早出日为11月20日,最晚终日为3 月11日。气温在─20℃以下对钻井、采油等石油生产极为不利。 处于全市最南端的巴音沟山区,冬暖夏凉。1982─1985年,年平均气温6.8℃,7月平均气温21.5℃,1月平均气温─12.3℃;极端最高气温39℃,极端最低气温─27.5℃。位于市 境北部的乌尔禾则冬寒夏暑,历年平均气温6℃。累年7月平均气温25.3℃,累年1月平均 气温─18℃。极端最高气温41.9℃,极端最低气温─40.2℃。 表1.2 2001年~2005年克拉玛依市各月平均气温单位:℃ 2001 2002 -14.2 -9.6 1.1 11.1 20.2 24.3 27.2 27.8 20.0 11.1 2.8 -11.6 9.2 2003 -12.8 -9.4 -0.1 10.0 19.6 26.6 24.9 26.0 20.6 11.5 -1.5 -12.7 8.5

徐庄煤矿恶劣天气应急预案(2018稿)

徐庄煤矿 恶劣天气应急预案 编制: 单位负责人: 机电科 2018年11月

会审意见 会审签字: 机电矿长: 年月日

1 目的 在恶劣天气情况下,保证岗位人矿井人员和值班领导在岗值守、现场管控和应急措施落实到位,岗位设施和系统设备安全运行,能够有效应对极端天气下的恶劣条件和突发状况。 1.极端天气。极端天气是指强降水、强降雪、雷电、低温等可能对要害场所造成安全影响或压力的天气状况。 2.处置原则。应对极端天气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积极应对”的原则,正确处理好极端天气等异常情况下发生的问题,确保要害岗位的设备和人身安全。 2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2.1极端天气危险源评估 2.1.1极端天气停电:因暴风、雷电、暴雨、地震、冰凌等自然极端,可能造成线路接地、短路或遭雷击接地、倒架、断线、短路引起35kv线路两回路停电,电厂供电中断,造成停电;其后果是影响矿井的各生产系统,且需要恢复供电的难度较大,时间也较长,从而危及整个矿井的安全。 2.1.2暴风雪极端性天气 (1)一旦发生暴风雪,会造成矿井及周边区域道路积雪,影响矿井人员的正常工作和日常生活,严重时将会使矿井人员无法正常上、下班,影响矿井正常生产秩序。 (2)一旦发生暴风雪,天气骤冷,会造成矿井供暖温度相对较低,影响矿井人员正常工作和日常生活。

(3)暴风雪极端天气停电:由于暴风、暴雪、冰凌等自然极端,可能造成35kv线路接地、短路、倒架、断线引起35kv线路两回路停电,若因电厂也由于暴风雪造成停发电,会造成矿井停电。 2.1.3强降雨天气水灾 夏季,由于雨水较多,矿区内下水道排堵塞或排放不及时,管路不畅通等原因,可能导致水灾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水灾事故,会造成设备毁坏和财产损失,严重时会造成人员伤亡。 2.1.4地震极端 地震极端可能导致项目、设备设施倒塌损坏,矿井财产损失,严重时会造成人员伤亡。 2.1.5大雾(阴霾)极端 (1)大雾(阴霾)天气,影响交通安全,将会使参施人员无法正常上、下班,影响矿井正常生产秩序。 (2)大雾(阴霾)天气,空气中湿度较大,容易使电气设备绝缘击穿,造成机电事故。 2.1.6大风极端 (1)大风极端天气,影响交通安全,将会使矿井人员无法正常上、下班,影响矿井正常生产秩序。 (2)大风极端天气,风速较大时可能出现吹坏门窗,吹掀屋顶等情况,造成人员伤害和设备损失。 2.2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2.2.1 矿井大面积停电,造成设备设施停转是生产安全的重大隐患,停电时间越长,造成的后果越严重。 2.2.2道路交通受阻。一旦发生矿区道路积雪、洪水,影响矿

雪天安全教育知识

专家告诉你雪天安全事项 每逢大雪过后,由于路面湿滑,到各大医院就诊的因摔倒造成骨折及外伤的患者就会增多,其中以小孩儿、老人、女性和骑车男性为多。专家为大家的雪天出行、锻炼和自救提出以下建议: 雪天走路:走人行道防摔伤 雪天行人要走人行道,不要在机动车道上行走,防止被侧滑的车碰到;走路速度不要太快,最好穿防滑鞋或旅游鞋,切勿穿硬塑料底鞋。如果突然摔倒,尽量别用手腕去支撑地面,因为这种摔倒姿势最容易造成手臂骨折。一旦摔倒发生骨折,切不可乱揉乱动,应用围巾、书本等工具固定好骨折部位,请求他人帮助,立即到附近医院治疗。 雪天骑车:低速行驶勿抢行雪天骑自行车、电动车上路后要低速行驶;不要在易结冰打滑的地砖上骑车;切勿与机动车抢道,防止被发生侧滑的机动车碰伤;在有较厚积雪或者有薄冰的路面,最好下车步行。 雪天出门:谨防心脑血管病专家介绍,气温越低,急性心肌梗死与脑卒中发病率越高。雪天外出时,应注意防寒保暖,一定要戴好帽子、围巾和手套。下雪、化雪的时候天气格外寒冷,心脑血管病人应减少外出。 雪天锻炼:尽量安排在下午由于心血管病发生的高峰期一般集中在上午6时至中午12时。因此,这一人群雪天要减少户外活动,即使锻炼也应在下午进行,并要注意添加衣服,经暖身活动身体发热后再适当减衣服。锻炼结束后,应擦干身上的汗水,并立即加衣。 摔伤自救:先检查何处摔伤一般雪后骨折多集中在脚踝骨、尾骨和腰椎。专家提醒,摔倒后不要急于起身,应先看看自己是大腿、腰部还是手腕摔疼了。一般大腿和手腕骨折较轻的,人们还能勉强活动;如果腰疼,千万不要随意乱动,因为腰椎骨折后如果随意活动,很可能造成关节脱位,严重时下肢可能瘫痪。此时应该尽快呼救,救人者也不宜随意背抱伤者,而是要用硬板将伤者抬到医院,或拨打120或999急救电话由专业医护人员救助。 雪后四类人最容易骨折: 一是小孩,孩子在雪地里玩打雪仗,因奔跑过快而滑倒后出现不同程度摔伤;

冬季施工恶劣天气应急预案

皋兰亿家品尚住宅小区33#、45#楼工程冬季恶劣天气应急预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编制单位:甘肃第二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日期:2016年11月

冬季恶劣天气应急预案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皋兰县名藩大道以东,梨花路以西,莲花路以南,槐花路以北用地,本工程为皋兰亿家品尚住宅小区33#(幼儿园)、45#楼(住宅楼)工程。 33#楼地上三层,一层至三层层高为3.6米,一层音体室层高为4.5米,建筑高度为11.25米,为多层公共建筑,是亿家品尚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二级,室内环境污染控制分类为I类公共建筑,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 45#楼地下一层,地上十一层。地下一层为丙类(2)库房和丁类库房、配电室等,层高为4.8米。地上十一层,一层、二层为商业用房,一层层高为3.9米,二层层高为2.9米,三层至十一层为住宅,层高均为2.9米,建筑高度为32.9米,为II类高层公共建筑。2.编制目的 为了保障本标段项目冬季恶劣天气的安全和交通畅通,正确应对冬季期间可能出现的雨雪、大雾等自然灾害,高效有序地做好相应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特编制本应急预案。 3.雨雪、大雾危害程度分析 (1)雨雪、大雾会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构成威胁。雨雪天气可能导致现场机械设备和临时用电设施损坏。大雾天气时,户外能见

进行现场急救,并及时送往就近医院,使伤者接受进一步治疗; (4)交通疏导人员负责指挥现场交通秩序,以使伤者能及时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5)物资保障人员负责材料物资的准备、保管及维护,物资消耗后及时补充; (6)现场电工负责施工现场用电,并在发生触电事故时负责对出点人员进行解救及初步治疗。 小组职责: (1)认真学习项目部的应急救援预案,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应能迅速准确的做出反应,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 (2)在组织抢救时,应协助项目部应急救援组做好人员救护和交通疏散工作。 5.应急方案 5.1应急范围 本应急方案适用于冬季雨雪、大风、大雾等恶劣天气,以及可能导致的交通不畅情况。 5.2总体方案 (1)在雨雪天气时,及时组织施工人员清扫施工现场道路积雪、结冰,保障施工便道畅通; (2)在大雾天气时,组织交通指挥人员,在各施工现场路口布置人员指挥交通,同事提醒施工机械车辆注意控制车速,减速慢行; (3)对以下雨雪、大雾可能导致的突发性事件要采取积极地应急救援措施。 5.3冬季雨雪、大风、大雾天气防机械伤害应急预案 (1)加强机械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气候变暖背景下乌兰县近20年气候特征分析

青海草业QINGHAI PRATACULTURE 第28卷第1期2019年3月Vol.28.No.l Mar.2019文章编号:1008-1445 (2019) 01-0050-06 气候变暖背景下乌兰县近20年气候特征分析 时盛博,白文蓉,张调风,段丽君,李万志,董少睿 (青海省气候中心,青海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810001) 摘要:统计1996-2016年乌兰县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得出,年平均降水量为211.0mm 。雨季时间为 50d,非雨季时间为218d ;年平均气温为4.2T ,夏季和秋季短暂、冬季漫长;平均相对湿度为41.8%,湿润 天数为106d ;平均风速为2.2m/s,年内风速相对较大时段所占的比例为24%;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年 平均最高气温每10a 分别增加45.281mm,0.299X : ,0.609%:;年相对湿度、年日照时数、年总辐射、年平均 气压、年平均风速每 10a 分别减少 0.785%、24.891h 、25.074MJ ? m'\0.125hpa,0.261m ? s"。关键词:气候特征;乌兰县 中图分类号:S812.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许多学者对中国 不同时间序列UT 、不同范围*句的气候变化特 征及其气候影响因子"“I 进行研究。汪青春,戴 升,肖莲桂等⑵对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的气 候变化事实和特征进行了分析。李林〔⑶研究了 柴达木盆地气候变化的区域显著性及其成因。 沈菊「⑷分析了柴达木盆地的气温变化特征,认 为柴达木盆地的年平均气温在1996年存在突 变。乌兰县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东经98。29,,北纬36。55',海拔高度2950m 。本 文主要分析讨论1996年以来乌兰县的气候特 征,以及植被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指导地 方农牧业生产、旅游和当地经济发展等具有一定 的参考价值。1资料与方法采用乌兰县气象站1996-2016年气温、降水、 相对湿度、风速、气压、日照时数、辐射等完整的气 象资料序列(资料由青海省气象信息中心提供), 分析上述气象要素逐日、逐月、逐年、春夏秋冬四 季及年内的气候变化特征。基金项目: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CSF201611)资助。 2结果与分析 2.1气象要素的年变化特征从年降水量的变化曲线图看出(图la ),年降 水量为增多趋势,每10a 增加的速率为45.281mm, 年降水量增加趋势通过了 a = 0.10显著性水平检 验,这说明1996年以来,年降水量增加的趋势比 较明显。年降水量最大值为32 3.3mm,出现在 2016年,最小值为120.9mm,出现在2001年,相差 202.4mm,多年的气候平均值为211.0mm 。年降水 量的最大值是最小值的2.67倍,降水异常偏多年 份与异常偏少年份相差较大。按照全国年降水量 等级划分(200~400mm ),属于干旱气候类型。从年平均气温的变化曲线图看出(图lb ),年 平均气温为增暖趋势,增暖速率为每10a 0.299七, 年平均气温的增暖趋势通过了 a = 0.10显著性水平 检验。说明1996年以来,年平均气温增暖趋势比 较显著。年平均气温最大值为5.0T,岀现在2016 年,最小值为3.6紀,岀现在2012年,相差1.4七,多 年的气候平均值为4.2T 。年平均气温的最大值是 最小值的1.39倍。按照全国年平均气温等级划分 (1-10T ),属于温带气候类型。从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变化曲线图看出(图50

克拉玛依低温日的气候特征分析

克拉玛依低温日的气候特征分析 克拉玛依低温日的气候特征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1961年到2010 年克拉玛依气象站日最低气温资料, 分析克拉玛依低温日的气候特征和变化。结果表明: 克拉玛依各年代低温日数及过程次数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呈减少趋势,2000年代有所增多。克拉玛依低温日存在2-3年的显著周期,并以1986年为突变点,1986年后有显著减少的趋势。 关键词: 克拉玛依;低温日;气候特征 中图分类号: P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低温天气对各行各业及人们日常生活都有影响。低温天气使工作时手脚打滑,或冻伤,跌跤摔伤,影响工作效率,也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持续低温,常常导致水管线,暖气管线冻裂,造成生活用水和取暖的困难。突然降温和长时期低温,使发病率增高,多消耗能源。 克拉玛依地处准葛尔盆地西北缘,由于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冬季冷空气易堆积,造成持续低温天气。而克拉玛依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25℃的低温严寒天气滴水成冰,严重威胁着采油、输油、供水、交通、钻井、修井以及人民生活的取暖。≤-30℃的特冷天气使原油生产更加困难,取暖、采油、输油都要消耗大量的原油和原煤,低产低能井关闭,大量的野外工作停止。骤然的降温和长期持续低温将给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也很容易把人、畜冻伤冻死。如2011年克拉玛依持续17天最低气温在-25℃以下,造成多个锅炉房锅炉管网冻裂,最严重的是小拐136团场,持续停暖一周以上,对人们的生活和日常工作影响极大。本文通过分析1961―2010年克拉玛依低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变化,为更好地做好地方气象服务、做到趋利避害提供参考。 1 资料的选取及低温的定义 选取克拉玛依气象站1961―2010年(以4月到次年的3月为当

冬季恶劣天气应急预案

三和公司抗冰保畅应急议案 为做好三和公司养护项目冬季恶劣气候条件下公路除雪保畅工作,切实增强对冬季雨、雪、雾天气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确保道路畅通,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提高对冬季恶劣气候条件下道路保畅工作重要性认识,按照“认识到位、措施得力、责任明确、任务落实”的要求,精心组织、积极运作、周密部署、合理调度,确保在冬季恶劣气候条件下道路畅通。 二、组织机构 百通三和分公司冬季抗冰保畅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易征 副组长:鄢轶 成员:王刚邵泓翔粟志丹 五、信息预警机制 (一)建立24小时雪情预警报告制度和冬季除雪保畅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在接到雪情或路面结冰等影响通行安全的报告

时,及时向除雪防滑保畅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情况,以便及时掌握灾情,落实应急处置措施。

(二)每天通过新闻媒体、网络、报纸、天气预报等多种渠道获取准确可靠的天气信息,及时预测分析可能发生的灾害及其危害程度,并与交警部门建立密切的工作联系。 (三)养护巡查和路政巡查相互协作,特别是雨雪天气时加大对公司所管辖区域巡查力度,密切注意雨雪对路面、交通的影响,发现有异常情况立即向除雪防滑保畅领导小组汇报,除雪防滑保畅领导小组组长根据情况启动应急预案。当启动应急预案后,现场负责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务必在第一时间把除雪防滑保畅相关的信息报告给领导小组,以便领导小组真实全面的了解现状进而作出科学全面的统筹安排,做到措施得当,更好的实施预案。保畅领导小组应将本路段雨雪灾害情况及处置情况及时汇报总公司。 六、启动条件 冬季除雪保畅应急预案应由冬季保畅领导小组宣布启动或终止。除雪保畅应急预案启动后,各相关部门及主要组织人员应切实加强宣传和协调工作,以保证预案实施的社会环境条件满足要求。

克拉玛依生态环境

克拉玛依市就是依托油田勘探与开发而发展的典型资源型城市,经过50多年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全国石油石化工业重要基地。但就是,在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却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协调的问题。本文针对克拉玛依市土壤侵蚀、土地沙漠化、土壤盐渍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区域自然环境演变过程中出现的生态问题,开展单因子生态敏感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考虑油田开发这一人类活动影响因素,定量研究克拉玛依市综合生态敏感性空间特征。(1) 土壤侵蚀敏感性以中、高与极高敏感性为主,高与极高敏感性分布在克拉玛依区与独山子区大部,乌尔禾区北部,白碱滩区西侧狭长区域。地形坡降迅速、水力侵蚀强、无植被或疏林地广泛分布,就是土壤侵蚀敏感性较高的主要原因。(2) 土地沙漠化以中、高敏感性为主,高与极高敏感性分布在白碱滩区西部与南部,克拉玛依区北部与西部区域。土壤基质多为沙粒,且植被覆盖率较低就是土地沙漠化敏感性高的主要原因。(3) 土壤盐渍化敏感性以中、高与极高等级为主,极高与高度敏感性分布在白碱滩区东南部,克拉玛依区东部与北部,以及乌尔禾区东部。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人类活动剧烈,就是土壤盐渍化敏感性高的主要原因。(4) 生物多样性以轻度与中度敏感性为主,高与极高敏感性分布于克拉玛依区东部与南部区域。这些区域植被生长茂盛、物种数量较为丰富,就是重点生态保护区域。(5) 油田开发区域的生态敏感性高,分布在乌尔禾区北部油田,白碱滩区西部油田,克拉玛依区西北部油田与独山子区中部油田。油田开发带来的生态问题包括工业“三废”,动植物生境破坏与水资源短缺等。(6) 综合自然演化与人为开发的敏感性,研究区以高、中度敏感性为主,极高与高敏感性分布在克拉玛依区中部与北部,白碱滩区西南部区域。 1 引言 生态敏感性就是指生态系统对自然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干扰的反映程度,说明发生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难易程度与可能性大小。生态敏感性评价实质上就是对现状自然环境背景下的潜在生态问题进行明确辨识,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空间区域上的过程。作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有效方法之一,生态敏感性的研究多集中于某一生态问题或国家尺度上的综合从研究尺度上瞧,省市级尺度的生态敏感性与生态功能研究已基本完成,地市级(县域) 尺度区域生态敏感性研究较少涉及,评价方法正处于探索与发展阶段,指标体系选择存在较大随意性,还未形成统一评价标准。然而,地市级(县域) 尺度上的生态敏感性研究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克拉玛依市就是依托油田勘探与开发而发展的典型资源型城市,经过50多年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全国石油石化工业重要基地。但就是,在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却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协调的问题开发更具指导意义,亟待系统开展方法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工作。 2 研究区概况 克拉玛依市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冲洪积扇前倾斜平原地带,加依尔山南麓, 84°44'~86°01'E,44°07'~46°18'N (图1),其东面濒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面同乌苏市、沙湾县与奎屯市相连,西面与托里县相邻,北面与与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相接,奎屯市把独山子区隔开,使独山子区成为克拉玛依市的一块飞地。克拉玛依市地貌单一,多为广阔平坦的戈壁,地势北—南与西—东坡度均为2%,平原区海拔高度250~500 m,南部独山子山的海拔为全区

安全教育教案:《雪天安全教育》

《雪天安全教育》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下雪天要注意的安全常识。 2.在成人的鼓励下,愿意尝试解决下雪天遇到的小困难。 教学准备: 1.恐龙玩具一个、动画故事《小恐龙的一天》 2.收集人们在雪天活动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冬天吗?为什么?小恐龙也很喜欢冬天,尤其是喜欢下雪的天气,但是,下雪却给它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麻烦,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讲述故事《小恐龙的一天》 (了解在雪天活动时,可能出现的不安全事项) 提问: 1.森林里下雪了,小恐龙感觉非常非常冷,怎样让它暖和起来呢? 2.恐龙宝宝在玩打雪仗的游戏,发生了什么事情? 3.恐龙又到冰面上玩,接着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4.小恐龙做的对不对?那么你们在下雪天是怎样做的呢?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谈谈自己在下雪天会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的方法。)

三、出示“人们在雪天活动”的图片,让幼儿判断对错,并说出理由。 1.打雪仗时,往同伴的头上、脸上扔。 2.独自到冰面上玩,追逐打闹。 3.下雪后,在马路上奔跑。 4.玩雪后,直接将手放进热水里泡。 5.下暴雪后,在大树下、广告牌下面玩耍。 6.不戴帽子、手套,外出玩耍。 小结:下雪天,可以堆雪人、打雪仗,但是也要注意安全。下雪天出去玩,要注意穿上防寒保暖的衣服,戴上手套、帽子、围巾,以免冻伤。小朋友不能独自到冰面上玩,以免发生危险。打雪仗时,不要往别人的脸上、头上扔,以免打伤。玩玩雪后,一定要搓搓手,不能将手直接放进热水里。 四、教师示范讲解冻伤、摔伤后怎么办。 1.冬天,手冻伤了怎么办? 在寒冷的冬季外出活动,常常冻得手脚发僵。手脚冻僵了,千万不要在炉火上烤或者在热水中浸泡,那样会形成冻疮甚至溃烂。那么,什么是正确的方法呢? (1)回到温暖的环境中去,使冻僵部位的温度慢慢回升。 (2)如果在野外,应当设法用大衣等将手脚包裹起来。 (3)最有效的方法是用手搓,通过摩擦增加温度,促进血液循环,恢复正常。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企业战略管理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企业战略管理 目录 一.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 (3) (一)人为因素 (3) 1.人口剧增因素 (3)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3) 3.土地遭侵蚀、盐碱化、沙化等破坏 (3) 4.有毒废料的污染因素 (4) (二)总结 (4) 二、气候变化对企业的影响 (5) (一)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应对关系到企业的公众形象 (5) (二)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应对关系到企业的吸引力 (5) (三)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应对关系到企业的战略调整 (6) 三、气候全球变暖影响下的企业战略管理对策 (6) (一)通过改进碳效率的运营来削减成本 (6)

(三)在碳交易市场中获利 (7) (四)发展新型低碳业务 (8) (五)影响监管环境 (8) (六)评估与监管攸关的价值并确定对监管的态度 (8) (七)在多个层面与监管者互动 (9) 四、总结 (9)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企业战略管理一.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 (一)人为因素 1.人口剧增因素 今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到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的变化。 目前世界范围内公认为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排放过多造成全球气温升高。人类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树木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气体进人大气层导致地球升温、使得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化形式。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远远超过了科学家所能勘测出来的过去16万年的全部历史记录,而且就目前仍还没有减缓的迹象。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尤其是现今在大部分发展较快的沿海城市,各类工厂的覆盖面越来越广,高大的烟囱每天以较大的排放量向空气中排放各种粉尘、烟灰、颗粒等污染物,严重超出了大气的自我调节能力范围,给生态环境早造成各种的不平衡,如现在各个地区都有呈现的雾霾天气就是最好的证明,同时由于这些大气污染进入高空的大气层,影响到地面正常的反射能力,最终也就导致了整个地面的升温,进而引发一系列全球变暖。 3.土地遭侵蚀、盐碱化、沙化等破坏 众所周知的是绿色植物在维持和调节大气中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含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