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五

教育学原理专题五

姓名: 学号:

作业标题:(必做)习题五

作业要求:

1.谈谈你对中小学生发展时代特点的认识。

2.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具有哪些特征。

3.试述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

4.简述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学校教育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这其中,教师对学生持有什么样的认识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影响深远。教师作为学校生活中的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必须科学审视学生的本质特征和不同时代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性,教师要适时更新自己的学生观点和认识,以积极的姿态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主动引导学生的发展,担当起更新和重建新的学校生活重任,引领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1.谈谈你对中小学生发展时代特点的认识。

⑴生理成熟期提前,性教育话题敏感而又急迫,青春期教育任务繁重。

我国中小学生的身体形态、神经系统和性发育较之过去有了巨大的变化,生理特征有了明显的变化,身体和身高有了明显的增加,性发育成熟,第二性征的出现明显提前高中生的身高、体重接近成人标准,脑机能、性机能发育成熟,性意识强烈。2005年调研结果显示,我国汉族城乡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的生长水平继续呈现增长趋势,如:与2000年相比, 7~18岁城男、城女、乡男、乡女身高分别平均增长0.70厘米、0.31厘米、1.00厘米和0.69厘米,体重分别平均增长1.52千克、0.82千克、1.32千克、0.92千克,胸围分别平均增长0.24厘米、0.14厘米、0.26厘米和0.16厘米。19~22岁城男、城女、乡男、乡女身高分别平均增长1.05厘米、0.76厘米、1.31厘米和0.88厘米,体重分别平均增长1.51千克、0.47千克、1.42千克、0.16千克,,胸围无明显变化。

调研结果同时显示, 1985-2005年的20年来,我国城乡大中小学生形态发育水平持续提高,并表现出生长速度加快、生长水平提高、青春期发育提前等现象,尤其是城市男女生,身高生长长期趋势的增长方式已表现为成年身高的增长(摘自<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

⑵思维活跃,但学习兴趣低下,学习动力不足。

中国传统文化对儿童主动交流、发展的关注度不高,并且传统教育多以预设的外在目的,成人世界的要求来代替儿童的主动发展,这就造成了儿童主动发展意识薄弱、主动发展能力不强。主要包括这些方面:a.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b.对所学的大多数学科失去学习兴趣而不愿意学习;c.学习动力不足,没有活力,学习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状态,缺乏自制力和顽强毅力;d.心智活动能力差,在学习中处于消极被动状态,畏难情绪陡增,注意力分散,学习缺乏系统性和长久性。这些从日常的教学中就可见一斑,班级的纪律的违反者80%以上者是学习成绩偏下的,他们自制力差,上课容易走神、瞌睡,下课却精力充沛;找他们来谈话后总能制定学习目标,但是往往坚持不到一周。

⑶价值观念多元,自我意识增强。

传统社会中,社会的道德信念和标准相对单一,人们能通过基本相同的标准做出自己的价值选择,在相同的价值选择的背后,人们的道德推理基本相同。但是在多元社会中,相同的价值选择的背后却存在着不同的逻辑推理。尤其在现阶段,价值取向方面呈现这样的特点:理想的价值取向与日常生活层次的价值取向并存;道德价值与功利价值并存;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与极端个人主义取向并存;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与拜金主义价值取向并存;东方传统文化价值观与西方强调自我意识、民主责权的价值观并存。所以中小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

与此同时,学生政治价值观呈稳定上升趋势,人生价值取向以物质利益为导向,注重实际,强调自我与社会融合,利己与利他兼顾,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结合,重视自我发展,具有鲜明的自我利益意识、积极主动的参与意义、强烈的个性表现欲望,但多表现为自我中心主义,团结、协作,团队精神不足,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但要积极有效引导,责任教育迫在眉睫。

2.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具有哪些特征。

⑴师生主动沟通,善于交往。

传统的观点坚持主客二元对立的认识论主体性观点,导致了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但同时教育者以自我为尺度衡量他人和周围世界,教师成为教育活动合法的主宰者,拥有不容置疑的“话语霸权”,将知识凌驾于学生之上。在教师主体观念的支配下,教育活动必然灌输方法泛滥,引起“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的缺失。教育者一厢情愿“自我独白”式的教育,学生的理性始终处于“沉默者”的角色,其结果是使受教育者沦为教育的客体而丧失自我,限制了其主体性的发挥。

在教育教学中,想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是一种“我—你”交互主体性的交往关系。教师与学生同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与学生再也不是“我—他”的物化关

系,而是“我—你”的平等交往对话关系。教师与学生相互承认、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对话和交流。师生平等交往、主动对话、相互理解的主体间关系及在其中形成、表现、发挥的主体性,是提高学生主体性的重要基础,也是教师顺利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平台。

⑵互相尊重,公平对待。

师生都是具有生命的鲜活性和灵动性,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帮助学生完成成长和社会化的过程,而学生也应该尊重教师,实现教育教学的良性互动。

3.试述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

⑴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最重要的是重建学生观。教师需要直面当代儿童的生存状态,研究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促进学生成长,反思、重建自己的学生观,以合理的学生观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所以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

①再认学生成长的可能性与主动性。学生成长的可能性是一切教育活动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作为生命体的学生,能够主动地建构自己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发展的主动性。所以说再认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和主动性是构建新型教育实践形态的基本前提。

②再认学生发展的具体性。学生是有着自主生命追求与生命尊严的价值主体。学生拥有人的全部的尊严、价值需要及其内在丰富性。“和而不同”,差异性是学生个体自主成长、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关键因素。所有这一切有利于学生于学生群体之中,保持自身的独特性。

③认识学生成长的综合性。学生的成长是包含着知识获得、思维拓展、情感丰富、意志锻炼等多方面的发展,是多维度的、综合互动、有机构成的整体其中包括个体感受体验、个体素养形成、个体行为方式的形成等。

④认识学生成长的发展性。学生的成长发展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包含着可能性、未定性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从“自在”到“自为”,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教育要按照人的需要的发展逻辑,以自己的方式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

⑤认识学生成长过程的复杂性。学生的成长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条件之下实现的,学生的成长体现着历史与时代的相关信息。是在与外部环境交往的过程中实现的。这种成长不是单方面的个体潜在自然因素的单方面的成长,也不是外部强制灌输的被动对象。学生个体成长的复杂性还在于,其自主发展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的形成在个体成长中发挥着决定性的因素。

换句话说,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重要的是教育者要转变以往的教育观念,并且认真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认识到学生发展的特点,努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⑵主动沟通,善于交往。

以师生主体间性建构实现学生发展。主体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主体性既是主体的本质体现,也是主体的价值追求,是人在实践中建构和发展的。传统的观点坚持主客二元对立的认识论主体性观点,导致了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但同时教育者以自我为尺度衡量他人和周围世界,教师成为教育活动合法的主宰者,拥有不容置疑的“话语霸权”,将知识凌驾于学生之上。在教师主体观念的支配下,教育活动必然灌输方法泛滥,引起“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的缺失。教育者一厢情愿“自我独白”式的教育,学生的理性始终处于“沉默者”的角色,其结果是使受教育者沦为教育的客体而丧失自我,限制了其主体性的发挥。

在教育教学中,想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是一种“我—你”交互主体性的交往关系。教师与学生同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与学生再也不是“我—他”的物化关系,而是“我—你”的平等交往对话关系。教师与学生相互承认、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对话和交流。师生平等交往、主动对话、相互理解的主体间关系及在其中形成、表现、发挥的主体性,是提高学生主体性的重要基础。

⑶尊重学生,公平对待。

①学生具有生命的鲜活性和灵动性,学生的生命具有生动性和无限可能的发展性,教师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就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个体差异的生命个体,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生命发展的特性,尊重学生生命发展的内在力量,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帮助学生完成成长和社会化的过程。

②学生生命的独特性,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待人。学生生命的独特性在于没一个学生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个性特征,学生生命的独特性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探索适合于不同学生的教育方法,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生命差异,在在遵循社会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实现对不同生命的个性化的发展,以彰显现代教育平等、个性化的特征,满足不同生命个体的需要。

③学生生命的自主性,要求我们要尊重、平等对待学生。学生不再是按照成人社会的要求形塑符合社会需要成人要求的个体,学生也不再作为“白板”任成人随意涂画。学生不再是被被动改造的个体,学生的生命发展不再被成人宰制,教育也不再是造就人的过程。而且现代社会的教育不再单纯是一种规训、惩罚和宰执学生生命的过程。教育活动的维继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生命,尊重生命发展的主动性,教师教育活动的进行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引发学生的内在共鸣,必须创设平等、民主的教育情境,来推动学生的发展。

4.简述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⑴顺序性和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的特点,所以就要求教育工作者

工作必须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各个阶段,循序渐进,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不能一刀切。同时还要考虑各个教育阶段的衔接。

⑵稳定性和可变性:身心发展的稳定性要求在一定时期内,教育内容、方法等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同时,要根据时代特征、地域特点、文化特点,不断革新教学内容、方法,以适应社会和人的发展。

⑶不均衡性:个体身心发展还有不均衡性的特点。不均衡性要求教师把握其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教育措施,使其获得最佳发展。

⑷个别差异性:个体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同一年龄阶段儿童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有个体差异,而且在相同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也有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教师深入了解每个个体的身心发展状况和水平,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即孔子的和而不同。

⑸整体性: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以其整个身心投入教学生活,并以整个身心来感知、体验、享受和创造这种教学生活。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性,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注意做到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意识与潜意识、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篇一:教育学原理复习题(答案)】 念 1.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即 研究如何培养人的一门科学。 二、填空题 1.教育学是研究____教育现象____揭示_____教育规律___的一门 科学。 2.教育的基本规律包括__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__和教育与人的 身心发展的关系。 3.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公共必修课的教育学是________普通教育学 ___ 。 4.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___萌芽、 _形成独立学科__ 和 _ 科学化发展等三个阶段。 三、选择题 bcbcbcc 1.世界最早反映教育思想的著作是______。 a.《学记》 b.《论语》 c.《雄辩术原理》 d.《大学》 2._________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师说》 3.最早地系统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___。 a.康德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4.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_______________。 a.斯宾塞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柏拉图 5.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_____________的《大教学论》看成是 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a.柏拉图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6.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_______________,在世 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a.卢梭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7.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_______________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昆体良的《雄辩 术原理》

教育学原理在线作业

教育学原理在线作业-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教育学原理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 1、从课程设计的活动阶段来看,包括以下两个基本阶段:1、确定课程目标 2、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确定教学策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选择教学媒体、确定评价方法第五章>>第一节学校的课程四、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一)课程设计 2、强调内部动机和有意义学习的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建构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第五章>>第二节学校的教学二、主要教学理论流派(二)认知主义教学理论第三,强调内部动机和有意义学习。 3、两种比较有影响的教育定位理论,分别把学生定位在教育活动的边缘和中心位置的是:“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是两种比较有影响的教育定位理论,它们分别把学生定位在教育活动的边缘和中心位置,是两种比较极端的定位。这两种定位虽然各自看到了教育的内在价值导向性和学生的能动性,但都忽视了对方所关注的内容,对学生的教育定位需要更加深入的探讨。第六章>>第一节学生二、学生的教育定位(一)两种著名的学生地位理论 4、蔡元培最有价值和最有影响的教育思想是关于大学教育思想。(第二章第二节教育思想遗产一、中国的教育思想遗产(五)) 5、学校的简单要素不包括:技术、组织结构、组织目标、参与者、第四章>>第一节学校的内部结构一、学校的简单要素:组织目标、参与者、技术、 6、一种典型的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课程理论是:结构主义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课程理论,它把结构主义原理和心理学理论引进到课程结构中来第五章>>第一节学校的课程二、主要课程理论流派(三)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7、欧洲大陆上最早开展中等教育综合化的国家是:法国、芬兰、英国、德国第三章>>第三节学校类型二、促使中等教育向综合化方向发展的综合性学校类型 二、多选题 1、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有哪些类型的学校:修道院学校、人文主义学校、新教学校、天主教学校第一章第一节学校的历史与制度遗产一、古代的学校与制度遗产(二)学校的发展 2、从课程管理和开发主体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划分为:国家课程、综合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从课程管理和开发主体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第五章>>第一节学校的课程三、课程的主要类型(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3、德国综合中学的形式包括:合作式综合中学、探究式综合中学、协作式综合中学、一体化综合中学德国综合中学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合作式综合中学”,另一种是“一体化综合中学”。第三章>>第三节学校类型二、促使中等教育向综合化方向发展的综合性学校类型(三)德国模式 4、课程评价按照评价进行的时间可分为:目标本位评价、形成性评价、目标游离评价、总结性评价1、按照评价进行的时间可分为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第五章>>第一节学校的课程 四、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三)课程评价 5、一般来说,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学习障碍、学习困难、学业不良、学业倦怠第五章>>第三节学生的学习二、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与学习问题(三)学习问题一般来说,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三类问题:学习障碍、学习困难和学业不良。这三者是完全不同的三类问题。 三、判断题 1、学校的个体价值中的“个体”主要指的是教师,而不是学生。错误第一章>>第二节学校的价值一、学校的个体价值这里的“个体”主要指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学校体系的形成始于17世纪晚期的产业革命。错误第三章>>第二节学校体系一、学校体系的形成学校体系的形成始于18世纪晚期的产业革命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 一、单项选择: 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主要因素是(B )。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传统 D科学技术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D )。 A.决定作用 B.加速作用 C.延缓作用 D.加速或延缓作用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B )。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4.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D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5.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与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B )。 A.具有阶级性 B.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C.不能脱离政治经济 D.具有永恒性 6.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影响经常要以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为中间环节,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C )。 A.历史性 B.永恒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 7.我国目前的教育有很多方面不同于解放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D )。 A.历史性 B.永恒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 二、多项选择 1.中国封建社会学校类型主要有(ACD )。 A.官学B.骑士学校C.私学D.书院E.教会学校 三、判断 ( F )1.教育不直接生产物质财富,所以教育是消费事业,是社会的福利事业。 ( T )2.远距离教育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 ( F )3.只有进入现代社会,教育才具有文化功能。 四、简答:

1.简述教育万能论。 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学者爱尔维修,其主要观点是教育可以超越政治和经济,可以不受遗传规律的制约,而独自地改造社会、创造天才。这一理论以强调教育是政治和经济的工具,为政治与经济服务,曾受到批判。 2.试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⑴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 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 ⑶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 ⑷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⑸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 ⑹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理念。 ⑺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3.简述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表现在: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学校的结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育内容的沿革;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革。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表现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直接决定教育的性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宗旨、目的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也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力;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也决定着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的管理体制。 4.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5.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1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制约教育目的、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学校结构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几方面。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生产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三方面。 6.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制约性。 ( 1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它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教青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几方面。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

教育学原理-基本知识

教育学原理-基本知识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a理论建设的任务b实践指导的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 教育学萌芽:《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 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 苏格拉底“知识就是道德”“产婆术” 柏拉图《理想国》是一部重要的哲学政 治学著作,也是著名的教育理论著作, 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哲学王”。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623英国科学家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 出。 1632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 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标志独立形态 的教育学产生。 1776德国哲学家康德在柯尼斯堡大学开始教授

的一种文化历史。②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又是在一定 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教育的过 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研究要 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 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④教育的目的就 是要培养完整的人格。 c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 屈《设计教学法》 d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和 民主主义》是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 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专著。凯洛夫 《教育学》。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 国第一部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 述教育学的著作。 e 批判教育学:美国鲍尔斯金蒂斯《资本主义美 国的学校教育》阿普尔《教育与权利》 法国布迪厄《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 生产》 第二章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定义:广义: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活动,都是教育。狭

教育学原理考试试卷及答案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的区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目标系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老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教育的个体能力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被称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有些学生在学校受到挫折,回到家里向日葵家人出气以发泄自己的情绪。是学生心理障碍中 的一种攻击行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美国教育革新运动被称为“新教育运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心智技能行为可分为专门的心智技能和一般的心智技能两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座谈又称团体访谈,它是对一个人数不多的群体就某一些问题展开讨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从狭义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作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形成性评价一般是在教育、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开展的评价。

教育学原理-西北师大胡德海知识讲解

教育学原理-西北师大 胡德海

教学模式 美国师范教育家乔伊斯与韦尔《教育模式》一书中提出,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在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和方式。教 教学形式、策略的模式化的教学活动结构。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育目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师教学风格等方面存在多样性,决定了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 程序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暗示教育模式、范列教学模式. 集体教育——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模式 也称平行教育影响,旨在让学生成为教育主体。它以集体为教育对象,是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其优点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要使学生总感觉自己是被教育的对象,而产生厌恶感,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才是教育的主体,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情景教育——明日快乐论——前苏联马卡连柯 马卡连柯在集体教育模式中提出,以任务驱动实现目标。在改造过程中,不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过去的错误上,而应引导他们看到美好的未来。即给学生提出一个或几个需要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的新任务,吸引集体中的每个成员为完成新任务,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地开展活动,由简单地原始满足发展到最

高的责任感,从而使整个集体积极向上。(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看到希望,看到未来。) 教学设计 相关课程是由一组相互联系和配合的学科组成的课程。编制相关课程要使各学科教学顺序能相互照应、相互联系,穿插进行,即保持原有学科界限,又要确定学科间的联系点。 融合课程亦称合科课程,是由若干相关学科组合成的新学科。融合比关联更进一步,它是把相关学科内容融合为一门的学科。如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融合为生物学。 广域课程和数门相邻学科内容而形成的综合性课程,如有的国家把地理、历史综合形成“社会研究”课程等。 因此,共同点是:三者都是以学科为中心的综合课程。 不同点在于:三者对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程度不同。相关课程把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知识综合在一门课程中,但不打破原来的学科界限;融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把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知识合并为一门课程。广域课程将各科材料依赖性归到各个领域,再将同一领域的各科材料加以组织和排列,进行系统的教学,与相关课程、综合课程相比,其综合范围更加广泛。

教育学原理案例分析

2、某地四名初三女学生,相约服鼠药自杀,其中两名因抢救无效死亡,一名重度昏迷成植物人,另一名经抢救脱险后休学在家。学生为什么想自杀?原来是在初三期中考试后,学校进行全年级大排队,张榜公布成绩,并又重新调整座位。结果四个孩子被调整到最后一排。这样,孩子们就给父母写了一份遗书,说我们这次考试没考好,我们没脸见你们。他们还给班主任老师也写了一封信,说某某老师,我们自杀不怪你,怪我们自己没有好好学,如果领导、校长追究你的话,你就把这封信给他们看。 你如何看待这一事件?从素质教育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答题思路: 1)这种悲剧对应试教育无奈、无助的消极的反抗,着实令人扼腕、痛心。如果继续实施应试教育,这不会是最后的一例。 2)这是教育的失败,因为教育的实质是培养人,培养人是为了人的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但应试教育异化了人的发展进程,只以分数衡量人、评价学生,当成绩不理想时,则万念俱灰,这实在有违教育的初衷。 3)教育必须改革,为了孩子,为了国家的未来,实施素质教育刻不容缓。因为素质教育注重的是全体学生的发展,注重的孩子的全面发展,发展的是个体的精神和能力,即使考试不理想,还可以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选择自己的强项,以适应未来社会和生活的发展。 4)令人遗憾的是,就在我们学习的同时,就在我们黄石地区,几所好的中学依然在根据考试分数分派坐位,老师理直气壮,家长惟命是从,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盼来素质教育的春天?这种状况还恐怕不是湖北省、黄石市的专利,在全国不知多少。可话又说回来,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也只有应试的分数又一定的公平性。 5.这些孩子真是傻子吗? 今年秋季开学不久,类似学校通知新生家长为孩子做“智育测验”的事件时有发生。家住老西门附近的一位刘姓家长反映:她的女儿从小娇生惯养,并有外祖父母领管,因为女儿未经过托儿所和幼儿园,刚进校后,对学校生活感到既新鲜有陌生,有着一种难以言表的好奇感,加上女儿生性文静,不喜欢和同学说话和玩,班主任老师见她整日闷声不响,就对家长说:“我看你女儿脑子不灵活,有些傻,你最好带她去做一次测试。” 这些孩子傻吗?请用人的发展主要影响因素理论分析。P176- 答题要点: 1)为人师者,下此结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草率行为。 2)人的发展因素有:遗传、环境和教育。案例中的小女孩主要是因为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比较内向,加上环境不熟悉,教师如果仅凭孩子“整日闷声不响”,就断定孩子傻,完全不科学。 3)通过“智力测验”并不能完全断定一个人的智慧,还需要一定的医学鉴定。作为教师或学校,想以此判断孩子的优劣,是不科学的,毕竟,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实验证明,人的智力是呈正向分布的,智障儿童和天才儿童都是极少数,多数人是正常状态,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7.一位教师对学生插话的处理 上午第二节课,我正在讲《为了忘却的纪念》中关于柔石“颇有点迂”这句话时,刚提到那个“迂”字,课代表就站起来问:“老师,这个“迂”是什么意思?是说柔石“先进”还是“落后”?”这一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课堂上立刻热闹起来,我觉得正好可以利用一下这个机会,让学生争论一下。A说“字典上说得“迂”就是“迂腐”,是指人的言谈、行事拘泥于陈旧的准则,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显然,柔石的思想有点落后。”B说:“我不同意,柔石是共产党员,对革命忠诚,不怕牺牲,怎么能说他落后呢?”C说,“我觉得“迂” 只是他的性格,不是他的思想,更不是他的生活态度,作者写他的“迂”不是贬低的意思,而是……”D插话道:“而是赞扬他,这才符合作者的本意。”E说:“我想,我们要扩大点眼界来看柔石的“迂”,联系方孝孺的被杀,不难想到柔石的硬气和忠诚。后来写他和作者一起走路时,吃力地“简直是扶住我”怕作者被汽车或电车撞死,这不是有点“迂”吗?他实在太善良,对朋友也实在忠诚,反而让人觉得他“迂”得可爱。”(笑声)课堂气氛活跃、热烈,如同掀起一阵旋风,每个人都被卷入了。我看到同学们充满热望得眼光和专注得神情,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作了小结……在习兴奋、愉悦得气氛中,下课铃响了。 一位教师对学生好奇心的处理 一位语文教师在给学生上《师说》一课,当介绍到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时,学生问“老师,“唐宋八大家”都是哪些人呀?”教师脸一板,冷若冰霜地说:“就你多事,那不是你要学的范围,你只要记住韩愈是“八大家”之一就行了。”一句话把大家说得目瞪口呆。以后,再有什么问题也不敢问了。 阅读了上述两个案例,请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谈谈你的想法。

教育学第五章 教育目的(附答案)

第五章教育目的练习题 一、单选题: ⒈197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 ) A.生产相结合 B.劳动相结合 C.生产劳动相结合 D.工农业生产劳动相结合 ⒉当前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 ) A.体育 B.体育、美育 C.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D.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⒊美育即() A.审美教育 B.艺术教育 C.社会美教育 D.自然美教育 ⒋教育目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A.导向作用 B.选择作用 C.激励作用 D.定位作用 ⒌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有: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 A.监督作用 B.评价功能 C.教育功能 D.全面发展功能 ⒍认为个人价值高于一切,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职能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到影响。这种观点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个人全面发展学说 D.个人社会本位论 ⒎认为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教育目的就是为社会服务。这种观点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个人全面发展学说 D.个人社会本位论 ⒏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思想 B.教育制度 C.教育目的 D.教育方法 ⒐教育目的要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是() A.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 B.教育怎样去培养人 C.教育内容 D.教育的方向 ⒑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也是() A.美育 B.体育 C.智育 D.德育 ⒒检验和衡量教育工作好坏,主要看,()是否得以实现。 A.教育目的 B.教育价值 C.教育思想 D.教育理论 ⒓教育方针的有关规定表述了国家的()。 A.教育目的 B.教育性质 C.培养目标 D.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⒔从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方针看,我国教育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是()。

教育学原理笔记-自己整理

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简答)15曲阜简 (一)教育与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是有区别于教育学的,是一种自古就存在的现象,教育学是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才有了相关的理论学说和研究。 教育学: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学科。(总括)(名词解释)10江苏,10中山,10西南,11扬州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和教育对象。 整个教育过程中,凡是已经看到的,察觉到的,客观存在的就是一种现象,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从而衍生成一种问题,但又并非所有的教育问题都能构成教育的研究对象,只有那些有价值的,能够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才能构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三)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名词解释)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规律: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必然的趋势。 教育价值观念:是主观的,不与规律的客观性矛盾,我们追寻的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引领和规范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 联系:规律展示发展可能性,价值观念引领方向。教育学研究的重点在于讨论教育活动系统的多种 第一章 教育学概念 研究对象: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 研究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与教育艺术 教育学的生产与发展 萌芽时期 独立形态时期 多样化时期 理论深化时期 代表人物及著作、主张、评价

可能性与价值选择,实然与应然,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教育艺术:教师将自己的课堂通过创造性的组织方式,且充满灵感,富有感情,且与众不同,易于被人接受,这个活动过程就会演变为艺术性的教育活动。教育艺术是我们整个教育学发展过程中追求的最高目标和灵魂。(名词解释) 教育学的发展不能仅仅是用来指导教育实践的,它只是教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任务。指导实践是实然的一种状态,教育学是一种应然的理想状态,教育学是游刃于实然和应然之间的。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代表人物:①乐正克《学记》,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 ②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也叫《雄辩术原理》),这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 特点:①教育学的思想零星的散落在哲学、政治、文化的著作中; ②关于教育的论述停留在描述经验的层次上,抽象概括的层次较低。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代表人物:①英国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②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标志着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③德国康德,在大学开始将手教育学,这是教育学首次列入大学课堂的开端。 ④德国特普拉,这是世界上第一位教育学教授,《教育学研究》,西方历史上第一本以“教育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作为学科的教育学基本形成。 ⑤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这是现代的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教育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⑥法国卢梭,《爱弥儿》,阐述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特点:①研究对象上: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②使用概念和范畴上:有了专门的概念; ③研究方法上:有了专门的研究方法; ④研究结果上:有了专门的教育学著作; ⑤组织结构上:有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三)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教育学原理第五章习题

第五章习题 一.单项选择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2. 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 的指导性文件是( D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教育方针3.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是( D )。 A教育大纲B、教育目标C、培养目标D、教育目的 4.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C )。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5.在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中,( B )是灵魂。 A.智育 B.德育 C.体育 D.美育 6.在教育目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孔德、涂尔干的主张体现了(A )。 A.社会本位的思想 B.个人本位的思想 C.社会效率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的思想 7.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B )。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各育目标 D.教学目标 8. 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B ) A.教育内容 B.教育目的 C.学生 D.教师 9.儒家奉行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说,主要反映了(D )的教育目的理论。 A.全面发展教育 B.理性教育 C.人本主义教育 D.德性教育 10.下列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内容的是( A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二.多项选择 1.教育目的具有( ABD )作用。 A.导向 B.激励 C.规范 D.评价 2. 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影响较大的流派有(CD ) A.儿童中心论 B.环境决定论 C.社会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3.教育目的指明了受教育者的(AC)。 A.发展方向 B.发展阶段 C.发展结果 D.发展进程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教育学学科的简称。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揭示或探讨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揭示或探讨教育规律。 ◆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 教育现象: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教育问题:指反映到人们头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教育规律: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教育科学、教育学科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为其共同研究对象的相关学科的总称,是若干门教育学构成的学科总体。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时间跨度: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和西方的古希腊城邦时期到十七世纪初叶。 ▲发展特征: (1)属于教育经验的描述,缺少理论分析; (2)教育学包含在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中,还没有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3)没有提出“教育学”这一概念。 代表人物:中国的孔子、孟子、墨子等,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代表作: 我国思孟学派《学记》(世界最早); 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西方最早); 韩愈的《师说》; 朱熹的《语录》; 颜元的《存学篇》。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英国哲学家培根在1623年撰写了《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书,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学的艺术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划了出来,标志着教育学在科学体系中有了自己独立的学科地位。 ▲时间跨度:十七世纪——十九世纪中叶 ▲发展特征: (1)提出了“教育学”概念; (2)有建立“教育学”的明确目的; (3)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代表人物: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康德 洛克、卢梭、裴斯泰洛齐等。 ▲代表作: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最早);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独立学科代表作); 英国洛克《教育漫话》; 法国卢梭《爱弥儿》;

教育学原理导论

教育学原理导论 引言“要学-点教育学” 教师的教育视角 “我们能看到的是我们想看到的” 鲁迅说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旅游团的导游,多课少时 教育意识 123456789 1378 246 59 排列按声调 小学是综合的,中学是综合分科并重,高中是分科 我们来到社会学习。不是为了适应社会,而是去改造 本课程研究的主要问题: 教育是什么?-------教学本质论 教育有什么用?------教育功能论 办什么样的教育?-------教育目的论 谁来教育?教育谁?------教育主体论 怎么教育?--------教育过程论 教育观:人的培养 教育:培养人 教育与人:怎样培养人:谁来培养人 教育与社会: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第一讲教育本质论 一、理论形态的教育 (一)教育学的概念 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特点: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未形成理性的系统认识 2/主要著作及人物 1.《学记》:我国第一部教育专著 《学记》论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 长善救失:“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 3.人物篇:孔子(前551--前479) 1. 教育方向的贡献弟子3000,贤人72人孔子想拿教师资格证,不是 孔子的问题,也不是教育部的问题,穿越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2.儒家思想 3.孔孟之道思想:“庶、富、教”(《子路》)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习是行为 “有教无类”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优是悠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

(完整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第三四章.docx

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 1、如何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主导意识形态的灌输与教化。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导意识有密切的联系,是向社会成员传导和灌输主导意识形态的 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将一定的社会思想道德观念及其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 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它把进行意识形态教育作为自身的主要任务。当在长期革命与实践中,坚持对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灌输理论。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做出了深刻阐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第二,通过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继而为社会全面进步而服务,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和价值的体现,是所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共同目的。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源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 必然会出现主客体矛盾和其他矛盾,人的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也难以避免,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深入到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帮助人们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促使人们更有效的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更好地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人类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物质和精神财富(即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正是人类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将社会叫至关及社会规范传递、落实到每个个体上,使人实现社会化,才能使个人适应社会生活、促进人类社会的前进。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特殊作用。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从而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为人的智能素质的提高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提高身心素质和审美素质,使人们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是协调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手段。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两者互为前提或基础,另一方面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思 想政治教育既注重个人的发展,又要促进社会的发展,就是把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到社会 发展所要求的水平上,使人成为社会生活的主题,解决人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并以此促进两者的共同进步。

教育学原理

1.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活动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 2.教育学原理:也称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原理等,是一门教授和学习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包括关于教育的一般原理等的课程。 3.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教育活动,其中既包括具体个人的教育 活动,也包括人类社会中的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4.作为一种特殊研究对象的学校教育,因为对他研究的最多,研究 的最细,研究的最专。他有着十分突出的重要特性,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但是不能够用学校教育的规律代替他教育现象的规律。 其实,教育学要对人类社会的所有教育现象都有所关照。 5.教育学的发展总体上可以分为前学科时期,前科学时期和科学化 时期三个阶段。前学科时期,尚未成为独立学科。在前科学时期,教育学成为独立的学科,但理性思辨和演绎仍然是主要方法,科学研究尚未应用。科学化时期指从科学教育学至今。 6.教育学的发展趋势:科学化仍然是教育学发展的根本趋势。同时出 现以下时代特征:学科交叉,视野拓展,信息化,国际化。 7.教育的起源学说: 第一,生物起源说:生物起源论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但是他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教育社会性质,忽略教育为人类特有的本质属性,不科学。利托尔诺 第二,心理起源说: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夸大了模仿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忽视了人是有意识的,根

本上抹杀教育的有意识性,否定了人的社会性,是错误的。孟禄 第三,劳动起源论:劳动起源论认为教育是起源于劳动的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正确 8.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 二,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 三,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进行的。 四,原始社会的教育手段,是极端原始的。 第二,古代社会(奴隶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 二,教育对象有了鲜明的阶级性与严格的等级性。 三,教育内容逐渐丰富,且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四,教学方法逐渐崇尚呆读死记与体罚。 五,官学与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 六,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 第三,现代社会的教育: 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由理想走向实践。 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日趋密切。

(完整版)教育学原理重点总结

1 学校教育即狭义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发展,把他们努力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才的活动。 2 教育的根本属性(为什么说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或社会活动,实质上承认教育是人类独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即肯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3 教育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 4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从而指导教育实践。 5 教育现象泛指教育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思潮,观念,条件,要求,矛盾,问题等等。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现象同其他社会现象或教育现象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固有矛盾,或彼此间的内在联系。 6 《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系统地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7 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概括文艺复兴以来教育成果的基础上,公开出版了《大教育学论》,这是近代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8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其基本观点是:(1)教育即生活(2)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继续不断改造(3)学校即社会(4)课堂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5)教育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9 在我国,1930年出版了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部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10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历史法,调查法,统计法,行动研究 11 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教育能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转化为专门性的劳动者;教育能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教育能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改造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教育能把单维度的劳动者转化为多维度的劳动者 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教育能传递和传播科学知识;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2)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能为社会的政治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教育是影响社会流动的重要因素 (3)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作用;教育对社会文化的选择作用;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交流作用;教育具有创造文化的作用 (4)教育的人口功能:教育可以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教育可以改善人口素质,提高人口质量;教育可以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教育有利于人口迁移 12 人的发展就是指受教育者个体的发展。所谓的个体发展,通常指的是个体从

《教育学原理》复习提纲内容

大二上教育学原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单选、多选、判断、判断简析) (一)、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二)、各种教育起源说的代表人物及观点:1、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有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勒图尔诺与英国教育家沛西.能,她们的观点“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2、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就是美国教育家孟禄,观点“在原始社会尚未有独立的教育活动,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的无意识的模仿”。3、劳动起源说。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指导下形成的。观点(1)、教育就是人类社会的活动,为人类社会所特有,不能与动物的某些本能活动相混淆,而抹煞它的社会性特点。(2)、教育就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不就是或主要不就是有意识的模仿,有意识与有目的性就是教育的本质特点之一。(3)、在原始的教育中,传递生产劳动经验虽不就是全部,但仍属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不仅因为生产劳动就是制约其她社会活动的决定因素,而且语言与交往的发展也与生产劳动有着密切的关系。(4)、教育要实现社会需要,并最终要通过人的培养来实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 (三)、教育的发展历程:1、原始教育。2、古代教育。3、现代教育。 (四)、教育的形式: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自然形态的教育。 (五)、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独立标志: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撰写了《大教学论》,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完整教育学体系的创立者就是德国教育理论家赫尔巴特。(三)科学教育学的建立。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单选、判断) (一)教育的功能: 1、理论功能: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 2、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可实现劳动能力的再生产,就是提高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2)、教育可以促进生产结构与经济结构的改变,就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3)、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3、教育的政治功能:(1)、通过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与政治人才去实现教育的政治作用。(2)、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3)、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的政治活动,把学生作为现实的政治能力使用。(4)、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与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 4、教育的文化功能:文化传承功能、文化融合功能、文化选择功能、文化创新功能。 5教育的人口功能。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单选、判断) (一)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1、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统一性,这决定了教育必须兼顾学生身体与心理的与谐统一发展。2、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与内容。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速度具有不均衡性,决定了教育必须抓住关键期适时进行。4、青少

(完整版)教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一、简答:(50分) 1.教育学的基本问题:(教育学的基本问题是有关“关系”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基本问题:(1)教育与人的关系(2)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3)教育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这三种关系中,共有的问题是“如何促进人的生命主动的成长与发展”。P18)2.教育是什么:(广义、狭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有制度保证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P57-57) 3.什么是教学,教与学的关系是什么:(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动态生成这一基本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实现个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逐渐完成个人精神世界对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财富具有个性化和创造性占有的过程。P178) 4.教学策略的近期探索(p203) (一)着眼于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教学策略 (二)着眼于理解、解释和体验的对话教学策略 (三)着眼于反思性实践的教学策略 (四)着眼于发展学生优势智能的教学策略 (五)各种专题性教学策略研究 5.新型教师的基础性素养(P292) (一)个人价值取向和发展的内动力 (二)宽厚、扎实的文化底蕴 (三)实践创生的思维能力 (1)敏于探究(2).善于策划(3)强于反思和重建(4)敢于开拓 三、论述:(50分) 1.教育学原理对教师成长的意义 (P51)(一)从教育学所蕴涵的生命性中,获得强烈的生命感;(二)从教育学所具有的时代性中,获得鲜活的现实感;(三)从教育学的系统性中,获得严谨的逻辑感;(四)从教育学的开放性中,获得博大的境界感;(五)从教育学思维的穿透性中,获得现实的透析感. 2.论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教育学原理介绍

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Educational Principle 一、学科概况 教育学原理,原称“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育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探求教育的一般原理。它为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改革提供综合性的研究成果。教育学原理是教育中的基础学科,为其他二级学科提供理论观点和思想方法,为研究各级各类教育提供理论基础。教育学原理也从其他二级学科吸取养料。 延边大学教育学学科创建于 1949 年,迄今已有 50 多年的历史。 50 多年来,本学科历经坎坷,但作为延边大学主体的师范教育的不可缺少的一个学科得到了考验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本学科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于 1985 年被批准招收教育基本理论(现改称教育学原理)硕士研究生, 1986 年获得教育学原理硕士学位授予权(第三批),成为全国第一个以民族教育为研究方向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从 1985 年9 月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开始,本专业已走过了 20 年的历程。目前,本专业设有民族教育(中国朝鲜族教育)、比较教育、教育行政、民族心理与教育四个方向。 本学科现有教师 15 人,其中教授 3 人,副教授 6 人,讲师 4 人,助教 2 人;博士 2 人,硕士 10 人,攻读博士学位的 4 人。 1985 年以来,已招收 17 期共 132 名硕士研究生(其中有 6 名留学生),已培养毕业 86 名(其中 5 名留学生)。现有 46 名在校研究生(其中 1 名留学生)。 近年来,本学科把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和本地区、本学校的特点、优势及需要结合起来,围绕着民族教育和东北亚地区教育及比较研究方向,承担了多项国家教育部、省、地区和学校的科学研究项目,已出版了 9 部教育专著和编著,参与编辑出版了 2 部韩国学研究的著作,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了 100 多篇论文。其中,有一部专著和三篇论文获吉林省优秀社会科学奖, 10 多篇获省、地区和学校的优秀教育论文奖。 二、培养目标 1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热爱教育事业。 2 .系统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教育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以及相邻学科的有关知识。 3 .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5 .能够承担中小学教学、科研工作和教育管理部门工作的专门人才。 三、研究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