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下学期数学系列活动设计(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

小班下学期数学系列活动设计(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
小班下学期数学系列活动设计(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

小班下学期数学系列活动设计

1食品小聚会

活动目标

1会按食品的种类进行分类,匹配相应的标记。

主编评注:点子卡片与实物卡片相比它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通过让幼儿学习按点卡拿取相等数量的物品,帮助他们进一步感受数的抽象性。

2 能根据点卡取出相等数量的食品。

3愿意和同伴一起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教具:玩具柜3个,玩具娃娃3-5个;教学挂图(一)中的食品标记图3张。

2 学具:自制的各种“食品”(包子、饺子、蛋糕)摆放在展示桌的大盘子里,数量为幼儿的3-4倍,或建议采用教学挂图(一)中的“食品”卡片(缩小),数量同上;盖布;贴有3以内点子的小盘子,数量为幼儿人数的2-3倍。

活动过程

1 说说看看:“我吃过的食品”。

★教师:说说,过春节的时候,你吃过哪些好吃的食品呀?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吃过的食品。

★展示食品,说说食品的名称。

教师掀开展示桌上盖布,

教师:这些食品你们吃过吗?它们叫什么名字?

鼓励幼儿大声说出食品的名称。

2 给食品分类,布置食品店。

★讨论:食品怎么放?

教师:这么多食品可以开个食品店啦!想想食品店的食品是怎么放呢?

引导幼儿讨论,根据食品的品种,把相同的食品放在一个玩具柜里。

★我会放食品。

鼓励幼儿一边拿一边说,如“包子和包子”放一起。

教师和幼儿共同检查食品摆放得对不对,一边检查一边说,如“这里都是包子”。

★给食品配标记。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一)中的包子、饺子、蛋糕三张标记图,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我们来认识这些标记吧!说一说这些是什么标记,可以表示哪种食品,请把这些标记送到它所表示的食品处。

请个别幼儿为食品配标记。

3 给“娃娃”买食物,练习点物匹配。

★观察小盘子。

教师出示玩具娃娃3-5个和小盘子。

教师:“娃娃”也想吃食品了,我们帮“娃娃”买食物吧,想想买到的食品放在哪里呢?

教师:盘子里有什么?它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幼儿讨论、明确:盘子里有几个点子,就取几个食品。

★幼儿示范拿取食品。

教师:谁来试试为“娃娃”买食品呢?

请个别幼儿取盘子,先数点子,再按点子数目取相同数目的食品。引导大家边观察边讲述,明确买食品的方法。

★幼儿买食品。

教师:我们一起来帮“娃娃”买食品吧!按盘子上的点子数量买食品,买到食品后就送给这几位娃娃哦!鼓励幼儿拿取盘子,再数点子,按点物匹配拿取食品,最后送到娃娃面前,边送边说,如娃娃,送你3个饺子……

每位幼儿拿取一个盘子,为娃娃购买食品。

教师关注幼儿操作的过程,观察幼儿能否正确按点取物并予指导,幼儿可进行游戏2-3次。

简单小结:你们都为娃娃买到他所需要的食品,小娃娃谢谢你们了。

活动建议

★教学变式:①本活动中所采用的食品可以根据班级幼儿的生活经验进行替换,或者结合班级游戏内容选择。②本活动还可以将贴在盘子上的点子制作成点卡,幼儿先取点卡,再根据点卡数量匹配食品。

★活动延伸:除了提供现成的食品外,教师可以提供油泥等半成品材料,鼓励幼儿根据点子的数量自制食品。教师可为娃娃家游戏提供点卡,请幼儿按点卡数量到超市或食品店买东西。

★区角活动:在数学区,教师提供幼儿用书第9页《小狗请客》、第10页《买东西》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根据动物身上点子的数量找到相应数量的食品并连线;按购物单上的点子圈出要买的物品数量。在美工区,教师可以提供3以内的点卡(实物卡)、油泥、彩纸等材料,鼓励幼儿先选择点卡,再根据点卡制作相应数量的食物(实物)送到娃娃家。

★家园共育:请家长带幼儿一起去购买食品时,引导幼儿观察超市中的食品是如何分类摆放的,并有意识地请幼儿按指定数量取同样多的食品。

★领域渗透:在科学活动“搓元宵”中,教师可提供点卡,请幼儿根据点卡的数量搓元宵,再按元宵的颜色进行分类摆放。在体育活动“送小动物回家”中,可以让幼儿先取点卡,根据点卡数量送同样多的小动物回家,复习点物匹配。在美术活动“糖果”中,可鼓励幼儿按指定数量画或制作糖果。在语言活动“数一数”中,巩固幼儿对数的认识。

2好看的彩灯

活动目标

1 能按大小的差异给一组(4以内)物体进行排序。

2 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

3 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教具:观赏彩灯的照片或剪下的教学挂图(二)中的彩灯,也可邀请家长收集各种彩灯;大小不同的花灯两组(4个为一组)。

2 学具:《幼儿用书》P11,大小不同彩灯贴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 欣赏彩灯。

★欣赏彩灯照片。

教师:过年时,你们看彩灯了吗?我们一起来欣赏大家带来的彩灯照片吧!

引导幼儿感受彩灯的多样和美丽。

★说说彩灯。

教师出示一组(有大小差异)彩灯,和幼儿一起观察。

教师:看一看、说一说彩灯都一样大吗?有哪些形状和颜色呢?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2 挂彩灯。

★教师:我们把这几个彩灯挂在活动室好吗?怎样挂才好看呢?

引导幼儿讨论挂彩灯的方法(从小到大挂,从大到小挂)。

★尝试挂彩灯。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鼓励个别幼儿尝试挂彩灯。引导幼儿说一说彩灯是按什么顺序挂起来的。

★教师再出示一组彩灯,鼓励幼儿说出悬挂彩灯的新方法。教师和幼儿再次共同挂彩灯,并比较两组彩灯挂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3 过节了!

★幼儿完成操作活动——“过节了”。

打开《幼儿用书》第11页,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教师:过节了,我们一起来贴灯兔子吧!兔子灯就在《操作材料》不粘胶上面……

教师引导幼儿在《操作材料》不粘胶上面取下大小不同的兔子灯,鼓励幼儿动脑筋按规律排列兔子灯。★幼儿制作,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幼儿边粘贴兔子灯边讲述,如小的、小一点的、大的、最大的……4.交流幼儿作品,体验活动的快乐。

★展示《幼儿用书》,教师:兔子灯贴好了,真漂亮,谁愿意来说一说,你的兔子灯是怎么排列的呢?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帮助幼儿获得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排列方法。

活动建议

★教学变式:环节1中“欣赏彩灯照片”,有可能的话可变为欣赏彩灯的录像片,其生动的画面更能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如果幼儿对排列4个物体感到困难,可简化为3个(同样也可调整为5个)。

★区角活动:在数学区,教师提供幼儿用书第11页《过节了》中国结和不粘胶地板纸等操作材料,鼓励幼儿按规则操作。亦可提供套杯宝宝(套碗宝宝),引导幼儿进行套杯宝宝(套碗宝宝)的叠高、排队等操作活动,促使幼儿在不断感知、操作中获得有序排列的经验。

★环境创设:教师可根据班级现有环境,开辟一个墙面供幼儿操作。在展板或墙面上贴有幼儿的照片(划分出个人区域),幼儿可将中国结排列在自己照片旁边,以便教师、家长和幼儿欣赏。同时,幼儿也可将自制的大小不同的涂色、折纸等作品排列在照片旁边。

★家园共育:建议家长鼓励幼儿为家中大小不同的鞋子、衣服、毛巾、杯子、玩具等排序。

3小动物吃食

活动目标

1 学习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4以内的数量。

2 学习将相同数量的物体放在一起,会进行4以内的等量匹配。

主编批注:小班幼儿除了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分类外,还可引导他们学习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即要求幼儿把数量相等的物体归放在一起。

3 能一边操作一边讲述操作的过程,如:3只小猴喂你3只桃子。

活动准备

1 教具:草地背景图,3只小鸡、3只小猫、4只小狗、4只小兔卡片各1张,小鸡图片3张(分别为1只黄鸡、2只灰鸡,3只黑鸡),小虫图片各6张,小碟(或小碗)若干,点卡。

2 学具:《幼儿用书》P ,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 数数小动物。

★说说、数数小动物。

教师出示小动物卡片

教师:春天到了,许多小动物来到了草地上,看看它们各有几只?

鼓励幼儿数数说说:草地上有3只小鸡,4只小狗……

★小动物找朋友。

教师:小动物要找朋友玩,找谁呢?小动物要找和自己一样多的动物作朋友。

幼儿操作,将一样多的小动物摆放在一起。

教师手指数量相同的小动物图片,问:这里的小动物都是几只?你能选一张点卡来表示他们的数目吗?请幼儿用点卡分别一样多小动物的数量。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概括,如这里的每种小动物都是4只,我用4的点卡表示。

2 喂小鸡吃食。

★喂小鸡吃食。

教师在草地上呈现小鸡和虫子图片。

教师:草地上又来了一群小鸡,哦!它们肚子饿了。说说,它们喜欢吃什么呢?每只小鸡要吃一条虫子,想想小黄鸡、小灰鸡、小黑鸡分别要吃几条虫子呢?谁愿意来喂它们?

请个别幼儿示范喂1只、2只小鸡吃食,鼓励幼儿边喂边说:1只小鸡吃1条虫,2只小鸡吃2条虫。

★送小鸡回家。

教师:小鸡吃饱要回家了,我们先把小虫子放到小碟中,再把小鸡放到盘中。

主编批注:教师有意识地边讲述“小鸡吃饱要回家了……”边自然地演示整理操作材料,其目的在于强化幼儿整理操作材料的意识和学习整理材料的方法,培养幼儿养成有序整理学具的良好学习习惯。

3 小动物吃食。

★幼儿完成操作活动——“小动物吃食”。

打开《幼儿用书》第页,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教师:瞧!小动物在草地上玩累了,我们一起来喂它们吃食吧!看看,每组小动物有几只?它们喜欢吃什么食物?按每只小动物吃一个食物的要求圈出食物来。

★幼儿制作,教师观察指导,教师鼓励幼儿先数数每种有小动物几只,再按小动物数量圈出食物,边喂边说,如3只小猴喂你3只桃子。

4.交流幼儿作品,体验活动的快乐。

★展示《幼儿用书》,教师:小动物都吃饱了,谁愿意来说一说,X只小动物吃了X个食物?

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

活动建议

★教学变式:环节1,教师也可边说边将单个动物排列一组,每张动物卡片上动物的大小、排列形式应不相同,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不受小动物排列形式的影响,进行手口一致地点数,并正确说出总数。教师可示范点数,引导幼儿学习用画圈动作表示集合,讲出总数。本活动中所提供的操作材料的单位量词,种类不宜过多,而且应该是幼儿熟悉的,以免幼儿在讲述时受到单位量词的干扰而影响对4以内数量的感知和讲述。

★活动延伸: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在看看、听听、说说、做做、跳跳活动中运用各种感官来进行4以内数数等练习。

★区角活动:在数学区,教师提供小动物卡片(数量可分别为2-4)和相应的食物(或用小玩具替代)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数数小动物各有几只,再给小动物喂食(或送玩具)。

★环境创设:随机地利用周围环境中的物品巩固幼儿对4以内数量的认识。

★家园共育:建议家长带幼儿外出购物或在家整理物品时,引导幼儿数数、说说。

★领域渗透:在科学活动“幼儿园里的花”以及体育活动“小蜜蜂采花蜜”、“扑蝴蝶”中,教师可提供给每个幼儿4以内的点卡,请幼儿按点卡进行等量匹配活动。

“小鸡吃食”活动是幼儿第一次学习感知4的数量,其实幼儿在生活中常常接触到4的数量,因而在此活动中,教师应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着力巩固幼儿正确地点数4以内实物并说出总数的技能。在活动的开始,教师鼓励幼儿逐个讲述每张卡片上动物的数量,说说是用什么方法数出来的,帮助幼儿获得确认物体数量的基本方法是手口一致地点数。在讨论中,教师引导幼儿对自己的答案进行检查;同时引导幼儿在与同伴互动中,学习用手指画出集合圈说出总数的方法,进一步体验最后一个数词表示被数物体的总数。在环节2“喂小鸡吃食”时,教师提出要求,并鼓励幼儿边喂边说:1只小鸡吃1条虫子……这样让幼儿将小鸡与小虫一一匹配,意在将幼儿的动作和表述结合起来,帮助幼儿体验物体间的对应关系,进而为幼儿比较两组数量物体的多少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教师倾听幼儿操作时的表述,并适时予以鼓励、调整,培养幼儿大胆讲述的习惯。幼儿在环节3“喂小动物吃食”的操作活动时,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在活动中是运用怎样的策略来完成喂食任务的,是点数后根据总数匹配相应实物,还是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数1只小鸡喂1条虫子)解决问题……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适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4裤子比一比

活动目标

1 学习按裤子的长短差异进行排列(数量为3~5条)。

2 学习将物体沿着排序的底边一一摆放,以比较它们的长短,并按长短顺序排放。

3 较积极地参与操作活动,并用简单的语言讲述物体排列的顺序。

活动准备

1 教具:教学挂图(二)中长短不同的裤子图片,或长短不一的裤子4条。

2 学具:长短不同的小吸管、小木棍、硬卡纸条等6-8套(每套4~5个)或贴纸,排序底板若干(如附图所示)。

活动过程

1 裤子比一比。

★观察裤子。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二)中的4条裤子(或裤子实物),教师:看,妈妈给宝宝买了什么?妈妈买了几条裤子?它们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引导幼儿观察裤子,并说出它们长短不一样。

★比较裤子的长短。

教师:哪条裤子长,哪条裤子短呢?

教师和幼儿一起把裤子两两比较,得出结果。

2 裤子排队。

★教师出示长短排序板。

教师:妈妈让宝宝排一排裤子,你觉得可以怎么排呢?哪条裤子放在前面?

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并讲述自己的想法。

★鼓励幼儿自主地排裤子,引导幼儿沿着排序板上面的一条线将裤子放整齐,通过两两比较依次排序;也可以每次找出最长的裤子,发现问题再调整……

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排的(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

3 给物体排排队——分组操作。

★教师提供:一组小吸管排队的材料,一组小木棍排队的材料,还有一组是硬纸卡……

教师介绍并引导幼儿观察每组活动材料:小吸管、小木棍、硬卡都来找小朋友帮它们排队啦!

看看你们面前有什么?请在排序板上给它们按顺序排排队,边排队边说哦!

教师:玩过自己小组的活动后,要将自己面前的游戏材料收拾好,然后自由选择其他组的活动。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教师提醒幼儿将材料在排序板的线上排整齐,引导幼儿比较、发现操作材料的长短,边排边说。鼓励幼儿参与多组操作活动。

活动建议

★教学变式:该活动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选用比较长短的材料,如可以提供长短不一的铅笔比较并按序摆放等。幼儿在环节2、环节3排序时,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了解、分析幼儿采取解决问题的策略,对其给予有的放矢的帮助。

★区角活动:在美工区,提供整张的纸,让幼儿自己撕长短不一的“面条”(纸条),然后再排序。在娃娃家游戏中,可请幼儿穿长短不一的珠子,鼓励幼儿将其按排序规律布置窗帘或门帘等。在数学区,提供小插塑若干,引导幼儿用小插塑插成长短不一的小柱子4根左右,在排排、比比中比较长短。教师提供幼儿用书第页《长短比一比》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按规则操作。

★家园共育:建议家长利用家中长短不同的线、皮带、笔等和幼儿一起排一排、说一说,进行排序练习。★领域渗透:在美术活动“造房子”、“小花伞”中,可以提供大小不同的纸,引导幼儿制作大小不同的作品,教师将作品剪下来,请幼儿按从大(小)到小(大)的顺序排排队。

【附图】

5数数有几个

活动目标

1 能按物品的数量进行分类,并用相应的点卡表示。

2会按类整理玩具并摆放在分类盒中,学习摆放和整理活动中的操作材料。

活动准备:

1 教具:玩具(2辆汽车、4个珠子、3个插片),篓子1个,2-4的点卡各一张,分类盒或分类盒图片一个(或一张)。

2 学具:大粒种子(蚕豆、花生、玉米、云豆、大瓜子等3~5种)混放在一个盘子中,每种数量在5以内;1~5的点卡;分类盒等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 数数玩具有多少。

★玩具分一分。

教师出示一篓混在一起的玩具。

教师:小玩具来和我们玩游戏了,可小汽车和小串珠、小插片混在一起去啦!怎么办呢?

请一名幼儿示范将玩具按种类在分类盒中(或分类盒图片)分类摆放。

★玩具有多少。

教师:每种玩具有多少呢?怎样才能让大家不用数一下子就知道它们的数目呢?

鼓励幼儿提出并用点卡表示玩具数目。

2 分豆豆——分组操作。

★介绍操作活动。

教师提供大粒种子等材料……

教师介绍并引导幼儿观察每组活动材料:这儿有许多蚕豆、花生、玉米、云豆、大瓜子也混在一起了,我们来帮帮它们分一分吧!

请小朋友先将盘子里的种子分分开,数一数每一种有多少,再用相应的数字表示。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提醒幼儿将小种子分别放在分类盒里,数数每种有多少,再用点卡表示他们的数量,边操作边讲述,如4个蚕豆用点子4表示。

3 我们真能干。

★教师:说说你刚才分了什么种子,给大家看一看!说说怎么分的?

鼓励幼儿大胆地介绍自己的活动。

★教师:刚才我们会将混在一起的小种子分开来,真能干!我们再试试将小种子放到小盘子里,不要让小种子掉了,看谁整理最细心哦……

教师可有意识请1-2位幼儿说说他是如何收放材料的。

活动建议

★教学变式:活动环节2的操作材料为“大粒种子”,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将分类的材料予以调整,需注意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在5以内,以利于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量。

★活动延伸:游戏中引导幼儿将实物归类摆放,说出每种实物有几个,并用点卡表示;亦可按指定的点卡到“超市”购买相应数量的物品。

★区角活动:在数学区,教师提供幼儿用书第14页《乘火车》、第22页《数图形》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按活动规则操作,练习按数量进行点物匹配。在美工区,提供一些点卡,幼儿可在点卡周围粘贴、绘画同样多的花纹,理解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环境创设:在活动室内增添一些点子娃娃,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复习巩固对5以内数的认识。

★领域渗透:在科学活动“大大小小的蛋宝宝”,体育活动“小鸭捉虫”、“小小送奶员”,美术活动“汽车大世界”中,鼓励幼儿数数、说说,巩固幼儿对5以内数量的认识。

6做礼物

活动目标

1 能手口一致点数5以内的数,并按点子数量匹配同样多的物体。

主编评注:此目标不仅要求幼儿会手口一致地点数物体的数量,同时通过按点子数量匹配同样多的物体能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这一过程对发展幼儿思维的概括能力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

2 初步感受节日的快乐,积极地位同伴制作礼物。

3 能按要求使用和整理操作的材料。

活动准备

1 教具:自制的项链、插花、小拎包各一1个,供幼儿欣赏。

2 学具:项链材料——绳子一端系有5以内的点卡,彩色珠子;插花材料——包装纸折成锥形(上面贴有5以内的点子),单枝塑料花;小拎包——用纸折成的拎包(上面贴有5以内的点子),彩色纸片,浆糊。每种材料的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活动过程

1 欣赏礼物,感受节日的气氛。

★说说心愿。

教师:要过“六一”儿童节了,你想收到什么样的礼物呢?

鼓励幼儿大胆地说说自己的心愿。

★欣赏小礼物。

教师:你愿意做礼物送给好朋友吗?我们会做什么礼物呢?

教师出示项链、插花、小拎包。

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礼物:项链、插花、小拎包。

★讨论如何做礼物。

教师:这些礼物怎么做的呢?

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归纳:项链——绳子的一端系有一张点卡,点卡上有几个点子,就穿几个珠子;插花——包装纸上贴有几个点子,就插几朵花;小拎包——拎包上贴有几个点子,就在拎包上贴几张彩色纸片装饰。

2 做礼物——分组操作活动。

★教师提供制作项链、插花和小拎包的材料……

教师:你们也想制作礼物吗?看看你们面前有什么?请3个小朋友来分别制作一种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们是怎么做的……

请3名幼儿分别示范做礼物,教师和幼儿共同观察,明确制作礼物时先看点卡,再根据点子数量制作。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教师提醒幼儿将按活动的规则操作,鼓励幼儿先数点子再制作,做完之后再数一数,检查正确与否。关注幼儿能否按点子数量匹配同样多的物体,并予指导;鼓励幼儿玩过自己小组的活动后,要将自己面前的游戏材料收拾好,然后自由地选择其他组的活动。鼓励幼儿参与多组操作活动。

3 送礼物。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做了什么礼物,是怎样做的,教师和幼儿一起帮助检查。

★鼓励幼儿把礼物送给好朋友,对好朋友说一句:“祝你节日快乐。”收到礼物的幼儿应对你朋友说声谢谢,再数一数点卡和礼物是不是匹配。

教师小结:要过节了,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收到好朋友的礼物,真开心!

活动建议

★教学变式:本活动主要让幼儿进行点物匹配,所选择制作礼物的技能应是幼儿平时活动中已掌握,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礼物内容,比如幼儿自选一张点卡,按点卡上的点子做礼物。

★活动延伸:教师可和幼儿一起玩“礼物转转筒”活动,引导幼儿通过点数和数量对应,将“礼物转转筒”转至点子与相等的实物相对应(上下一致)。

★区角活动:在数学区,教师提供幼儿用书第15页《鱼儿吹泡泡》、第16页《礼物多多》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按规则操作,正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在美工区,鼓励幼儿运用彩笔、彩纸画画、贴贴等方法,制作“六一”贺卡。在音乐区,可以提供点卡和乐器,幼儿根据点卡数量拍打几下乐器。

★环境创设:创设节日气氛时,有意识地渗透5以内的数,引导幼儿发现活动室里有一个大彩球、5条彩带等。

★家园共育:建议家长让幼儿在家中根据家庭成员的多少分发碗筷、水果等物。

★领域渗透:本活动可作为社会活动“学做小主人”的前期准备,或与社会活动整合为综合活动。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可用点卡或口报数字等形式,引导幼儿按数进行走、跑、跳活动。

7瓶和盖

活动目标

1 学习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大小,能为大小不同的瓶子找到盖子。

2 能运用重叠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 能积极参与活动,动脑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准备

1 教具:盖和瓶子两套:一套为从小到大匹配的盖和瓶子,数量为4个;另一套为一样大小匹配的盖和瓶子,数量4个。

2 学具:《幼儿用书》P,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 帮瓶子找盖子。

★情境导入。

教师在每组桌上呈现不同大小能匹配的瓶和盖各4个。

教师:狗妈妈在家大扫除的时候,找出了许多瓶子和盖子,可是它们都分开了,就在你们的桌上,你能帮瓶子找到盖子吗?请幼儿为每个瓶子找到盖子。幼儿完成任务后,教师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为瓶子找到盖子的?

★比赛活动。

教师再呈现一样大小匹配的盖和瓶子各4个。

教师:瞧!这里也有几个瓶子和盖子。请两位小朋友比赛,看谁将盖子盖在瓶子上的动作快!请幼儿观察2名幼儿的操作……

★讨论。

教师:为什么一位小朋友盖得快,另一位小朋友盖得慢?

引导幼儿发现:快的一组瓶盖是一样大的;另一组有大有小。

主编评注:此处的操作和讨论的目的是要引导幼儿感知、发现比赛结果有快有慢的原因,让他们在知道做每件事情的时候,首先要仔细观察事物的特征,再依据事物的特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再次比赛。

教师提醒幼儿观察。

教师:仔细看,比赛的小朋友是怎样盖盖子的?

★再讨论。

教师:为什么一位小朋友盖瓶盖要换来换去?怎样才能盖得快?

引导幼儿得出大盖子找大瓶子、小盖子找小瓶子的结论。

2 瓶与盖比多少。

★重叠对应比多少。

教师出示一样大的瓶子和盖子若干,与幼儿讨论。

教师:瓶子和盖子哪个多哪个少?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教师:用什么办法知道瓶子和盖子哪个多哪个少呢?

引导幼儿将瓶与盖重叠对应(一个盖子盖在一个瓶子上),再说一说哪个多哪个少。

★并列对应比多少。

教师出示从小到大有盖的瓶子一套,与幼儿讨论:还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瓶子和盖子哪个多哪个少呢?教师:如果不用盖子盖瓶子的方法,还有什么办法能找出瓶子与盖子哪个多哪个少呢?

引导说出并列对应的方法。

教师小结:比较瓶子和盖子的多少可以有两种方法……

3 瓶儿乐。

★幼儿完成操作活动——“瓶儿乐”。

打开《幼儿用书》第页,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教师:看!瓶宝宝有什么不同?帮瓶宝宝找到它的盖子,用连线表示。

★幼儿制作,教师观察指导。

教师鼓励幼儿仔细观察,为大小不同的瓶子找到相应的盖子。

★相互检查。

教师:小朋友都给瓶子找到了盖子,找的对不对呢!我们和好朋友交换《幼儿用书》帮助好朋友检查一下。活动建议

★教学变式:环节2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在瓶与盖的大小对应比多少活动中,探索并获得目测比大小能力以及动作的协调性;亦可以将瓶与盖调整为杯与盖等;还可根据本地区实际,选择匹配的玩具或实物。★区角活动:在数学区,教师提供若干套套杯、套蛋、套桶(拆开的半个套杯、套蛋、套桶),并打乱大小顺序,比比谁先完成。

★环境创设:有意识地在环境布置中,展示匹配的玩具或实物,鼓励幼儿讲讲、玩玩。

★家园共育:家长提供洗净的大小不一的杯子和盖子、瓶子和盖子,让幼儿在比比、排排、盖盖中,积累相关的经验。

★领域渗透:在社会活动“我喜欢的玩具”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能匹配的玩具,供幼儿操作。在科学活动“大大小小的蛋宝宝”中,教师和幼儿一起玩套蛋游戏等。

8我长大了

活动目标

1 初步感知动植物的成长变化,能按自己、蝌蚪、蚕豆等生长的顺序排列图片。

2 能仔细细观察自己的成长照片,感受自己成长的快乐。

3 积极参与操作活动,能边排列图片边讲述的内容。

活动准备

1 教具:每个幼儿带不同时期的3张照片(婴儿期、学步期和现在的照片)。教学挂图(二)中小鸡生长图5张。

2 学具:小蝌蚪、萝卜、蚕豆(黄豆)发芽等生长图片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1 欣赏照片,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欣赏照片。

教师:每个小朋友都带来了几张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小朋友多大时的照片?

引导幼儿观察照片,并说一说:照片上我几岁大了,我在干什么?鼓励幼儿相互欣赏和介绍。

★感受自己的成长过程。

教师:我们刚生下来的时候一点点小,怎样长成现在的样子呢?

请幼儿说说自己长大的过程,如生下来时是小婴儿,慢慢长大,学会了走路,又慢慢长大,变成现在的样子,会讲故事,会画画,上幼儿园了……

2 给照片排顺序。

★教师:你能将自己的照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吗?

引导幼儿按婴儿—学步—现在的顺序排照片,再按顺序说说自己的成长,长大了很高兴!

3 “长大了”——分组操作。

★介绍操作活动。

教师:还有谁和小朋友一样也在慢慢长大?

教师出示萝卜、小蝌蚪、蚕豆(黄豆)发芽生长的图片。

教师:你知道它们是怎么长大的吗?

请幼儿相互说一说。

★排长大了图片。

教师:小蝌蚪、小萝卜……也在慢慢地长大,请小朋友给它们的生长图片排排队。

幼儿分组操作小蝌蚪、萝卜、小鸡、蚕豆(黄豆)发芽生长的图片,并说说其成长的顺序。

4、小鸡长大了。

★展示小鸡生长照片,鼓励幼儿边排边说,如小鸡在鸡蛋里—小鸡啄破了蛋壳,伸出了小脑袋—小鸡从蛋壳里钻了出来—小鸡慢慢长大了。

活动建议

★教学变式:在环节3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水平,提供每套3~5张幼儿熟悉的动植物的生长图片进行排列。对能很快正确地排出事物成长序列的幼儿,教师可鼓励其说说排列的理由;对还未能独立而正确地排出事物成长序列的幼儿,教师则可调整其图片的数量或与其讨论,共同排列事物成长图片。★活动延伸:教师可带领幼儿观察自然角中饲养的动、植物的生长变化,感受它们也长大了,并制作相应的操作材料,如蛋宝宝、小蝌蚪、萝卜等长大了的系列图片,让幼儿摆一摆、说一说。

★区角活动:教师提供幼儿用书第5页《排序卡》、第19页《花开了》、第20页《嬉水娃娃》的操作材料,请幼儿观察花的生长变化,再依据经验排出正确的序列,并用点子表示。

★家园共育:请家长提供自己婴儿、幼儿、少年、青年、中年等不同时期的照片,和幼儿一起欣赏,并引导幼儿排顺序,让幼儿感受人的生长变化规律。

★领域渗透:在科学活动“吹泡泡”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泡泡越来越大,最后炸破的变化过程。在社会活动“我要升中班了”中,引导幼儿观察中班哥哥姐姐与自己的不同,感受自己的成长。

9朋友多又多

活动目标

1 能根据物体的用途,尝试将相关物体进行匹配。

2 能仔细观察,发现能匹配的两个或多个物体,感受相关物体之间的关系。

主编评注:在幼儿学习、体验一一对应关系的时候,教师除了引导幼儿发现两个物体之间相关联的关系外,还应引导幼儿感知、发现一个物体有时会与多个物体存在相关的联系。

3 能用语言简单地讲述物体匹配的理由。

活动准备

1 教具:袜子、鞋子、勺子、碗、椅子、桌子等图片若干套,教学挂图(二)鞋子等图片6张。

2 学具:创设一个家的情境,家中的桌子上放了被子、碗、帽子、衣服、袜子、书、杯子等实物,家中桌子以外的地方有能与桌上东西相匹配的物体。

活动过程

1 欣赏故事《好朋友》。

★认识图片内容。

教师出示图片。

教师:看,谁来啦?

教师和幼儿一起说说图片上有些什么。

★欣赏故事。

教师:袜子、勺子、椅子它们来干什么呀?它们是来找朋友的。我们听听它们怎么找朋友。

教师讲述故事《好朋友》(见“教学材料”)。

★理解故事。

教师:袜子找谁做朋友?它为什么找鞋子做朋友呢?

引导幼儿知道小脚要穿袜子和鞋子。

教师:勺子为什么要找小碗做朋友?椅子为什么要找小桌子做朋友?

引导幼儿知道吃饭的时候要用到勺子和碗,画画的时候要用到椅子和桌子等。

2 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除了鞋子、碗、桌子外,袜子、勺子、椅子还有其他的好朋友吗?

鼓励幼儿大胆地回答并说出理由。

3 找朋友。

★观察。

教师:好朋友可真多!看,我们这个家里的东西也要来找朋友啦!它们有谁呢?

幼儿观察,教师和幼儿一起说一说家中的物品。

★找朋友。

请幼儿每次从桌上取一样东西,为它找朋友。鼓励幼儿边找边说一说为什么找这个朋友。

★扩展经验。

教师出示一床被子,请幼儿说说为它找了谁做朋友,让幼儿了解被子可以找床做朋友,也可以找枕头做朋友,还可以找小朋友做朋友。

引导幼儿想想:自己拿的物品还可以与谁做好朋友。

活动建议

★教学变式:在环节1中,教师可以不用图片,直接使用实物进行演示;也可以使用动画,以其生动的形象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在提问时可以根据幼儿理解的程度确定应提的问题,如果幼儿理解得好,则只需要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幼儿不理解,则出示每个物体都需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匹配的标准。

★活动延伸:在幼儿会用实物进行操作后,教师可以提供幼儿用书第7页《匹配卡》的操作材料,鼓励幼儿在一堆(8个左右)材料中为一张图片找朋友,并说出原因。可以引导2~3个幼儿一起找,让他们感受到一个物体有多个好朋友。

★区角活动:在数学区,教师提供幼儿用书第21页《朋友多又多》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按规则操作。★家园共育:建议家长邀请幼儿一起整理家中常用物品,鼓励幼儿边整理边说一说谁和谁是好朋友。

★领域渗透:在各领域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是和谁一起活动的,鼓励他说一说自己和谁是好朋友;也可以将操作材料归类一一摆放在区域,幼儿需要时自主取放,取物时说一说“××和××是好朋友”。

教学材料

[故事]

好朋友

袜子对鞋子说:“你是我的好朋友。”鞋子说:“对,我们是好朋友。”勺子对碗说:“你是我的好朋友。”碗说:“对,我们是好朋友。”椅子对桌子说:“你是我的好朋友。”桌子说:“对,我们是好朋友哇!”大家都找到了好朋友,真开心!

活动分析

“朋友多又多”是小班上学期“找朋友”活动的延伸。本次活动中,教师在幼儿初步感知、理解事物之间简单关系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积极动脑,学习从多个角度观察、思考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如洗澡时,需要毛巾、肥皂,还需要衣服、拖鞋、椅子等。

在活动的开始,教师从欣赏故事《好朋友》导入,让幼儿在观察图片、欣赏故事的游戏情境中,不知不觉地积极思考教师的问题,并能主动地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在引导幼儿讨论某一物品的“朋友”时,教师可以提供与问题相关的实物图片或物品,以引发幼儿的联想,如:碗除了勺外,还有其他朋友吗?为什么?启发幼儿说出答案和理由,也就是引导幼儿注意了解一个事物与多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同伴的讲述,让他们学习并吸取同伴的经验来补充、修正自己的答案。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在游戏中创设“家”的情境,带领幼儿在玩玩做做的过程中“找朋友”、“说朋友”,进一步丰富幼儿对生活中常用物品用途的了解,感知、理解物品之间的多种关系。

备选活动

1整理牛奶柜

活动目标

1 能给3以内的实物匹配相应的点卡,并按实物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序。

2学习观察、辨别物品的异同,能按类摆放物品。

主编评注: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物体之间的相同与不同,在此基础上,学习将相同的物体进行归类。

3 能按活动的规则进行操作,并乐于讲述。

活动准备

1 教具:蒙牛(1盒)、光明(2盒)、伊利(3盒)或当地常见的品牌牛奶盒,盖布,1~3的点卡。

2学具:3以内的盒装牛奶图片(或盒装牛奶),1~3的点卡,分类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 牛奶有几盒?

★谈话,说说牛奶。

教师:你们喝过牛奶吗?喝过什么名字的牛奶呀?

引导幼儿说出多种牛奶的名称。

★教师掀开盖布,呈现三种盒装牛奶。教师:这里有哪些牛奶,每种牛奶有几盒呢?

请幼儿说出牛奶的名称,数出每种牛奶的数量。

2 牛奶放放好。

★说说,怎样放牛奶。

教师:这些牛奶应该怎么放,才整齐呢?

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怎样将牛奶放在柜子上。

引导幼儿按牛奶品种分类摆放。

★请幼儿示范摆放,教师和幼儿共同说一说。

3 给牛奶送点卡。

★教师:怎样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儿有几盒牛奶呢?

★教师出示点卡,请幼儿为每种牛奶匹配相应的点卡,并说说:×盒牛奶放×个点子。

★教师:怎样让别人一看就知道哪种牛奶多,哪种牛奶少呢?

引导幼儿按牛奶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序。

4 大家来整理。

★教师出示操作卡片、分类盒。

教师:这些卡片画着许多牛奶,我们也把它们整理到分类盒上吧!

请幼儿先数一数每种牛奶有几盒,然后按数量的多少顺序放进分类盒里,最后为牛奶匹配点卡。

师幼共同检查卡片是否按数量多少摆放在分类盒中。

活动建议

★教学变式:牛奶品种可以根据当地情况进行变换;也可以根据幼儿兴趣或当地资源,将“整理牛奶柜”调整为“分××”。如果环节1、2、3没有盒装食物,亦可用实物材料或形象的图片替代。如果教师能提供充足的实物材料,可以直接用实物材料让幼儿按数量排序,并匹配点卡。

★活动延伸:教师可与幼儿一起点数活动室内的物品,并匹配点卡。如:用点子表示游戏区奶站有几瓶奶,美工区放几盒笔等。

★区角活动: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有意识地按数量归类实物,并配上相应的点卡或实物卡。在数学区,教师提供幼儿用书第10页《买东西》、第18页《瓶儿乐》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按规则操作。

★领域渗透:在科学活动“种植洋花萝卜”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数一数每组有几盆萝卜,将它们放在一起,并匹配点卡。

2排排队,找春天

活动目标

1 能按高矮不同的差异将一组(4个)物体的进行排序。

2 会简单地说出自己排序的方法,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师用废旧材料自制的高矮不同的树2-3组(每组4棵),如用不同高矮的饮料瓶、彩纸或废旧的硬纸板制作成树。

活动过程

主编批注:让幼儿学习按高矮差异进行排序,教师常会感到不易找到合适的操作材料。此处,教师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成高矮不同的树,较好地解决了幼儿活动时所需的操作材料。

1 找春天啦!

★教师:春天到了,我们一起去院子里找春天吧?

★教师:请3个小朋友一组来排队,应该按什么顺序排队呢?谁排前面,谁排后面呢?

幼儿讨论:按个子高矮排队。

教师鼓励幼儿找好朋友

教师:3人一组找好了,说说,你们组是怎样排队的?

请每组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队是怎么排的。教师和幼儿一起帮助检查,调整队伍位置后到室外。

2 给树儿排排队。

★教师:看,小院的树都长大啦!我们也来给这些小树排队吧!

教师和幼儿讨论:按树的高矮排队。

★鼓励幼儿按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不同方法帮4棵树排队。

★排完后,教师:看看,这几组树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有的树按从高到矮排的,有的树从矮到高排的。

3 回班啦!

★教师:不早了,我们回班吧!这次我们4个小朋友一组来排队。快,找好朋友!想想,4个人按什么顺序排队的。

★鼓励幼儿4人一组排队(可以从高到矮排,也可以从矮到高排)回教室。

★教师:说说,你们怎样排队的

鼓励每组幼儿向大家介绍小组排队的顺序。教师和幼儿检查,帮助幼儿获得排序高矮物体的两种方法。

活动建议

★教学变式:环节1“找春天”中,幼儿按个子高矮排队,如果幼儿感到有困难而排不出来,可请其先观察他人排队,比较其高矮后再参与。教师可以用高矮不同的瓶子做成高矮不一的树,帮助幼儿初步掌握高矮排序的两种方法。

★活动延伸: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提供5以内的高矮排序的活动材料。

★区角活动:在数学区,教师提供2~4个高矮不一的木偶娃娃等实物或图片,让幼儿练习摆一摆、比一比,说说谁比谁矮;教师提供幼儿用书第17页《捉迷藏》的操作材料,请幼儿按活动规则进行操作。

★领域渗透:结合科学活动“找春天”,在春游中引导幼儿学习自己先排队,巩固幼儿高矮排序的方法。

3春天的花

活动目标

1 能按颜色分类,能将同一种颜色的花朵“种”在相应颜色的花坛里。

2 会按颜色标记和点子印相应颜色和数量的花,进行3以内相等数量的物体进行匹配。

2 喜欢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教具:“花朵”(幼儿手掌印花),,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花坛”(用泡沫或塑料草自制),颜色红、黄、蓝3种,数量各1个。记录单范例。

2 学具:红、黄、绿3色蝴蝶各1只;红、黄、蓝3色颜料每组1-2盘;记录单(有颜色标记和点子),纸团,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或略多。

活动过程

1 说说看看:我看过的花。

★提出问题。

教师:我们都看过哪些颜色的花呀?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看见过的花。

★展示“花朵”。

教师:这是我们的手掌印花,这些一样吗?鼓励幼儿大声说出花朵的颜色。

2 按花朵颜色分类:花坛里的花。

★讨论花朵放在哪里?

教师呈现“花坛”。

教师:想想,这些花应该放在哪个花坛里呢?

引导幼儿根据花坛的颜色,说出将相同颜色的花摆放在同色的花坛里。

★我会摆花。

教师:你们想试试,把这些花放到花坛里?

鼓励别幼儿一边放花一边说:×颜色的花放在×颜色的花坛里。

教师和幼儿共同检查花朵摆放得对不对,一边检查一边说:这里都是×颜色的花。

3 印花朵,点物匹配。

★教师出示红、黄、绿3色蝴蝶各1只。

教师:蝴蝶姑娘来找花了,它要几朵什么颜色的花呢?我们来看看蝴蝶姑娘寄来的信。

教师出示“信”(记录单范例)。

教师:信上都写了些什么?它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幼儿了解:根据记录单上的颜色标记和点子,印几朵×颜色的花。

★示范印花。

教师:谁来试试!按照“信”上要求印花。

请个别幼儿根据记录单的要求用纸团印出×颜色、×朵花。教师引导幼儿检查,明确操作要求。

★幼儿印花。

鼓励幼儿根据“信”上花的颜色及点子数量(数量在4以内)印出相同颜色、相等数量的“花朵”。

引导幼儿小结、欣赏作品,体验完成作品的快乐。

活动建议

★教学变式:环节1中的手掌印花可以根据本班美工活动情况来选择,可为纸折的花、粘贴的花等。环节2“按花朵颜色分类”,可将“花坛里的花”这一情节调整为大树开花了,引导幼儿设法让一种颜色的花开放在同色的树上,巩固幼儿分类的技能。

★活动延伸:教师可以为娃娃家提供购物单,请幼儿按购物单上的花色及点数到“花店”买花。

★区角活动:在数学区,教师可以提供不同形状或颜色的瓶子,瓶子上贴有4以内的点子,请幼儿按瓶子形状或颜色和点子数量放小珠子;教师还可以提供幼儿用书第23页《图形变变变》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学习。在建构区,教师可以提供画有不同颜色和3以内点子数量的卡片,请幼儿按卡片选取相同颜色、相等数量的雪花片拼插成小花。在美工区,教师可以提供红、黄、绿3色油泥、报纸团、花形印泥模型等材料,鼓励幼儿根据记录单上的花色及点数自制相同颜色和相等数量的花朵;教师还可以提供标有颜色及点子数量的花瓶,让幼儿按点子插相应数量的花。

★家园共育:请家长带幼儿到花店欣赏花店里的花是如何分类摆放的,有哪些颜色,数一数有几朵,并有意识地请幼儿按一定要求取相同颜色、相等数量的花朵。

★领域渗透:在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根据要求折或撕出相同颜色、相等数量的作品,巩固幼儿粘贴、折纸等技能。

4买水果

活动目标

1 能手口一致点数4以内的数,并按点子数目匹配同样多的物体。

2 积极参与活动,愿意和同伴看看、说说自己买了几个水果。

活动准备

1 教具:水果柜(可用玩具柜替代),或教学挂图(一)中的水果图片5张。

2学具:苹果、香蕉、草莓、橘子、圣女果等玩具水果(或图片)多样,数量为幼儿人数的2-4倍;4以内的数卡,小拎篮,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1 说水果。

★教师出示水果柜。

教师:水果真多呀!有些什么水果呢?

幼儿看看、说说水果的名称。

★鼓励幼儿自由交流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说说它的颜色和味道。

2 买水果。

★教师:水果这么香,你们想买点什么水果吃?

★教师出示数卡。

教师:想买几个水果?请到这儿来取几点子卡片。

★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取点卡,并相互说一说自己想买几个水果。

★幼儿根据点卡买水果,边买边数,说一说自己买了几个水果。

★请买4个水果的幼儿将点卡和水果一起展示给大家看,教师和其他幼儿帮其检查。

3 送水果。

★教师:我们再买一些水果送给朋友吧!

★请幼儿交换点卡,再次买水果。

★鼓励幼儿相互送水果,并看看、说说送了几个水果。

活动建议

★教学变式:教师可以用班级游戏中的材料或实物图片替代水果,如和幼儿一起以买菜、买花等形式进行活动。

★活动延伸:教师可在自然角中提供贴有点卡的小盆,让幼儿根据盆上点卡的数量种植同样多的豆子或其他实物。

★领域渗透:在科学活动“幼儿园里的花”、“美丽的蝴蝶”中,教师可以请幼儿数一数有几朵×花?有几只蝴蝶?并用相应的点卡表示。在美术活动“河里的小蝌蚪”中,教师可以提供点卡,请幼儿按点卡数量画小蝌蚪,小蝌蚪的数量要与点子相等,巩固幼儿对4以内数量的正确把握。

5招待客人

活动目标

1 能正确地进行点数5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

2 能按卡片上的动物的数目匹配相应数量的物品。

3 学习当小主人,热情地招待客人。

活动准备

1教具:小动物、实物卡片各4张,(每张卡片数量在5以内,且小动物、实物卡片上的物体数目都分别为2、3、4、5,两者的数量是相匹配的),或用教学挂图(一)、(二)中的小动物图片5张、食物图片5张。

2学具:小动物、笑脸娃娃卡片(每张卡片数量在5以内),每种卡片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二分之一或略多些。点子卡片4-5张,水杯、水果、饼干等实物卡片(每张卡片数量在5以内),此三种卡片数量和幼儿人数相等或略多些。

活动过程

1 数数“客人”有几位。

★教师:我们都是动物宝宝,动物妈妈请了许多小客人。来,我们帮动物妈妈数数来了几位客人好吗?★教师分别出示小动物卡片,请幼儿数一数每张卡片上有几个小动物。

★教师:你是怎么数的?

请幼儿在大家面前示范数数,巩固手口一致点数的方法。

2 请“客人”喝水。

★教师:客人来了,我们应该怎样招待客人你呢?

鼓励幼儿迁移生活和游戏经验说说如何招待客人。

★教师出示小动物卡片。

教师:动物妈妈准备了许多礼物送给每位客人,谁来试试招待客人呢?

★请个别幼儿示范给小动物匹配实物图片(送水杯卡片)。

3 招待“客人”——分组操作活动。

★教师提供小动物、笑脸娃娃和水、饼干、水果等图片……

★教师:这儿还有许多小动物、笑脸娃娃来做客呢,你们来当小主人招待它们吧!看看你们面前有什么?★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教师提醒幼儿将小动物、笑脸娃娃和同样多的实物图片相匹配,鼓励幼儿边操作边讲述:×个小动物(娃娃),我请你喝(吃)×杯水(×块饼干、×个水果)。鼓励幼儿玩过自己小组的活动后,要将自己面前的游戏材料收拾好,然后自由地选择其他组的活动。

★送点卡。

教师出示点子卡片。

教师:这儿还有几张点卡,试试!给小动物、笑脸娃娃送点卡。

请幼儿将小动物、笑脸娃娃与点卡匹配,丰富幼儿点物匹配的经验。

活动建议

★教学变式: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招待客人的经验,自主地设计操作活动的内容。

★活动延伸:在幼儿用图片进行等量匹配熟练之后,可以只提供点子卡片,请幼儿根据点子卡片上的数量,自己画出几杯水或几块饼干或几个水果等物体来招待客人,进一步理解5以内的数量和等量匹配。教师提供幼儿用书第24页《说说在哪里》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学习。

★家园共育:建议家长为幼儿提供当小主人的机会,鼓励幼儿大方地招待家中的客人。

★领域渗透:在科学活动“小兔乖乖”、“小兔子吃什么”中,引导幼儿按兔子数量喂萝卜;在体育活动“小小送奶员”中,可以请幼儿先取一张点卡,然后按点卡数量送同样多的牛奶。

6大家来过节

活动目标

1 能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并把它们变成一样多。

2 学习用添上1个或去掉1个的办法,观察、思考采用什么方法让两组数量变为一样多。

3 在操作活动中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教具:教室有喜庆氛围;小礼物盒(用包装纸包装)5-6份;木偶娃娃5个,红花5朵。

2 学具:“送礼物”材料——礼物(气球、皮球、苹果、玩具等)卡片,每组礼物卡片的数量比每组小朋友多1或少1。

活动过程

1 听音乐,找座位。

★教师:我们玩个“听音乐,找座位”的游戏,等音乐停了,看看我们大家都能找到椅子吗?

★教师播放喜庆的音乐,幼儿进活动室。

★音乐停,发现有一个小朋友没有椅子坐。。

教师:为什么有一个小朋友没有椅子坐?

引导幼儿发现:小朋友多,椅子少。

★教师:想什么办法才能让这位小朋友也有座位呢?

引导幼儿再搬一张小椅子,使椅子变成和小朋友一样多。

教师:现在,椅子多,还是小朋友多?

2 送礼物。

★教师出示礼物。

教师:“六一”儿童节要到了,我们一起把教室打扮的很漂亮,老师还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节日礼物,可是不知道礼物够不够,怎么办呢?

引导幼儿想办法,比一比礼物和小朋友谁多谁少。

★教师出示礼物盒,请5个小朋友取礼物,引导他们每人取一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礼物和小朋友的多少。

引导幼儿思考:多出来的礼物怎么办?(将它放在旁边或再请一个幼儿来取礼物)

3 取礼物。

★请幼儿按组取礼物(即礼物卡片),比较一组礼物的数量和一组幼儿人数的多少。

★请每组幼儿说一说取礼物的结果,并请他们想办法将礼物变成和小朋友一样多。

4 分礼物。

★教师出示木偶娃娃和礼物。

教师:木偶娃娃这几天给小朋友表演节目,可辛苦了。我们给木偶娃娃送上“六一”儿童节的礼物(红花)吧!

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5位木偶娃娃和4朵红花的多少,用添1朵红花一种方法把它们变成一样多……

活动建议

★教学变式:在活动的第2、第3环节中,教师可以用图片或木偶的形式替代礼物。

★区角活动:在数学区,教师可以提供小鸡吃虫、小猫吃鱼、小朋友玩球等材料,让幼儿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教师提供幼儿用书第16页《礼物多多》的操作材料,请幼儿按规则操作。

★家园共育:请家长利用家中的生活物品,如碗、筷、书、被子等,比较它们与家中人的多、少、一样多。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学设计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所在位置; 2、让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大班数学教案:小鸭侦探 准备活动: 课件、积木、小茶壶、勋章、小五星活动步骤: 一、兴趣引入 动物王国有一名著名的小鸭侦探这几天动物王国出了一系列的盗窃案大象博士家的一把名贵茶壶丢失了让我们一起来破案好 二、活动展开 小鸭侦探已经忙了好几天了也找到了4把与丢失的茶壶差不多的茶壶这是他拍回来的照片下面让我们一起帮小鸭侦探把丢失的茶壶找出来吧 (一)方法呈现 1、学生4人小组交流取出准备好的小茶壶每个人在观察后说说自己看到的形状然后交换位置说说看找出那把失窃的茶壶幼儿教案《大班数学教案:小鸭侦探》 2、学生观察、讨论结果并说说为什么

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观察中发现的内容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小鸭侦探:谢谢大家帮我找回了丢失的茶壶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和我一样做个名侦探做一个好侦探的一个首要条件就是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下面就让我来考考大家做得又对又快的小朋友我就给他带上一颗智慧星 (二)体验方法 1、第一排的物体与第二排的个图形有联系说说有什么联系 2、摆摆、说说从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是一样的 3、想想、画画(从上面看图形、从前面看图形) 4、比一比看谁的方法最多用6块积木摆两个图形你能摆出几组从上面往下面看一样的图形 三、拓展活动: 小鸭侦探:小朋友们可真聪明啊!我现在就带你去破案你们愿意表现最出色的小朋友在破案后我要授予他小鸭勋章 1、我已经在小偷房子外边埋伏好几天了终于找到小偷藏脏物的房子的门其中三扇有机关只有一扇门很安全那是一个门呢 2、终于走进小偷藏脏物的房子了可是小偷将茶壶装在箱子里房子里又有许多箱子究竟在里呢这是我在藏有名贵茶壶的箱子上面、前面、左面拍到的照片让我们一起根据这些照片找到大象博士的茶壶吧 3、我们用集体的智慧终于找到了丢失的茶壶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抓小偷吧快看小偷逃跑了我拍到了两张照片请你想一想小偷有可能跑到儿去了

幼儿园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物、卡、数的对应

幼儿园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物、卡、数的对应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上下、前后,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等知识。 2、会按物体的数量、特征取物。 3、能将物体、点卡、数字正确匹配。 活动准备 1、红、黄色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即时贴点子卡各4个,小粘贴若干。 2、1-4数字卡一套,双面胶,动物火车教学挂图一幅。 3、红黄蓝绿色各类积木若干。 4、关于物、卡、数匹配的作业纸,笔,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请你像我这样做。 师:请你像我这样做。 幼:我就像你这样做! 分别拍肩、抱头、叉腰、拍退、跺脚等1-4次不等。 (二)学习物、点、数的对应 1、出示动物火车挂图,学习1-4数、卡、物的对应。 “今天天气不错,爸爸妈妈们也来参与我们的活动,你的心情怎么样?这么开心热闹的聚会被森林里的小动物知道了,它们也赶来了,瞧,(出示挂图)看看谁来了?” 要求幼儿数一数一共有几节车厢?每节车厢里有几只动物?请个别幼儿分别在车厢上贴上点子和数字。 (注:点子卡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红色、黄色。幼儿上前贴时,教师提要求请幼儿选择,如,贴上红色的三角形的点子卡。)

2、游戏:智能机器人 幼儿扮机器人,教师扮程序员,程序员给机器人下达指令,机器 人按照指令去做。 每组一筐积木,“程序员”下达指令让“机器人”取积木。 如,(1)取2块红色的积木,把这两块积木放在你的小椅子下面, 请这两块积木回家。 (即放回框里)。 (2)取3块形状相同的蓝色积木,把这三块积木放在桌子上面,请 这三块积木回家。 (3)取1块绿色的积木,把这块积木送给你前面的小朋友,请这一 块积木回家。 (4)取4块相同颜色相同形状的积木,把这些积木放在小椅子上面。请这些积木回家。 (5)取2块黄色的积木,把这块积木放在头上面,放在腿下面,请 这块积木回家。 (三)完成作业纸,巩固物、卡、点的对应。 每组一盒彩笔,每人一张作业纸,请幼儿完成。家长可以协助, 做正确的教师在作业纸上贴一小粘贴鼓励。 注:应该说,这节活动对小班下学期的幼儿来说,还是比较难的,很多知识融会贯通于30分钟的一节活动中,挑战性可想而知,昨天刚 刚组织完这节活动,效果不错,整个活动幼儿动手的机会多,动手的 时间也多,可以说,每个环节都是幼儿在动在说,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在适时的时候给个指令,所以他们很感兴趣。特整理一下教案作 为资料保存下来。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形成性考核册(完整)讲课稿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 学号: 姓名: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 幼儿园课程 2. 幼儿园游戏活动 3.幼儿园教学活动 二、简答题 1.幼儿园课程有几种典型的定义?各是指什么?2.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什么?

3.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的含义是什么? 4.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是什么? 5.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是什么?6.精神分析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是什么? 7.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有哪些? 8.幼儿园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结合的方式有哪些?

9.如何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学科性质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进行分类? 10.如何按幼儿学习的领域性质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进行分类? 11.不同结构化程度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组成的连续体是怎样的?. 三、分析题 1.案例分析:请分析以下案例中家长的课程价值取向对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幼儿园应怎样应对。案例:各种私立学校的兴趣班,家长都趋之若鹜,即使是高费用的学习班也阻挡不了家长报名的热情。家长间平时议论最多的就是:“你家报的是哪个?怎么样啊?要

不我也报一个……”幼儿园放学后经常上演这一幕:家长急急忙忙将孩子接走,“快,快,快,我们要上油画课,还要学围棋……” 2. 联系实际谈谈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对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影响。 3. 请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实际分析如何按结构化程度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进行分类。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作业2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一、目的 1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设计的组成、设计原理,了解方案实施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正确理解和应用幼儿同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目标和内容,理解年龄特点和课程的密切关系。 二、要求 1.针对所在地具体情况或所在工作园(所)、见习园(所)的儿童,结合本课程所学内容设计一份完整的、符合当地具体实际的数学活动方案。方案应目标清晰、步骤完整、内容充实适宜、时间安排台理.提交的活动方案设计字数不少于800字。 2.以“平面图形认知”为内容.设计一个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教案,幼儿年龄不限。活动方案设计应包括活动名称、年龄特点、目标、准备,过程,建议、延伸等7个部分。 3.在进行“年龄特点”分析时,需要运用本课程第五章和相关章节的内容,以及专业课程《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同学们应认真分析,以便正确定位和阐述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所对应的活动办案目标和内容。 4.“活动过程”中,设计者应以清晰的、有条理的、概括的文字来加以体现;在每个环节的表述上,要注意突出重点、即内容重点、形式重点和实施重点;下表中的步骤仅供同学们参考.可视具体活动自行设计安排。 5.“建议”部分主要是对该活动设计应用的补充说明.包括材料准备、活动程序、操作方法等方面可行性建议,如城市中可这样设计.在农村地区可由哪些来替代。这些建议应表述清晰、简便易于操作。 6.同学们也可以自己设计幼儿园活动方案表,最后通过手写或电脑输入完成。辅导教师可组织课堂分析讨论.评选出优秀的活动方案.特别应有针对性地对作业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辅导。

幼儿园数学活动方案设计《小银行》

幼儿园数学活动方案设计《小银行》 设计单位:南京市瑞金路幼儿园设计者:马珺科目:数学适合年龄段:大班 课题名称:小银行涉及领域:科学、社会活动目标:1、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2、尝试运用不同策略进行1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兑换。3、能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 活动准备:学具……个人操作材料人民币替代玩具,同色数卡5两张、2五张、1十张 同组幼儿玩具不同色 教具……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人民币若干, 大数卡,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1、投影各面值钱币,引导幼儿认识各种人民币。 教师提问: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些钱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它们分别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

比这小的钱币还有什么? 小结:我们中国只有1、2、5,10、20、50,100这几个数字面值的钱币。不管你要多少钱都要由这几个数来组合。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10以内面值钱币支取的不同策略。 教师提示:我们来玩小银行游戏,你们做银行职员,老师来取钱,试试看你们能否让顾客满意。 游戏形式:教师出数卡,表示要取多少钱,幼儿用自己的操作材料在面自己前摆放。你用哪几张钱币组合成顾客想要取的钱数? (1)引导幼儿观察同伴间有没有不同方法,正确吗? (2)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玩具摆出不同的取钱策略。 (3)同组幼儿讨论摆放出各种不同的取钱策略,越多越好。 3、幼儿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

教师提示:下面我们来开银行,我们自由组合三到四人,玩具合并在一起,银行柜台可以用桌子或椅子来代替,场地和角色大家商量,可以轮流做银行职员和顾客。 游戏形式:幼儿分组,自主游戏。 教师指导:(1)对能力强的幼儿,启发他们分类整理钱币,以提高操作效率。 (2)在玩具充足的情况下,鼓励幼儿尝试10以外的取钱额度。 4、总结讲评。 (1)宣传教师指导中幼儿成功的尝试。 (2)鼓励幼儿在今后的游戏中大胆运用和尝试。 活动设计思考: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附答案)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形成性考核第一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1. 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是指影响幼儿的所有与幼儿园有关的经验,具体表现为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和。 2. 幼儿园游戏活动 幼儿园游戏活动是儿童自主自愿的、以过程为导向的、可自由选择的愉快的活动。 3.幼儿园教学活动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 二、简答题 1.幼儿园课程有几种典型的定义?各是指什么? 幼儿园课程有3种典型的定义,具体指的是: 1、幼儿园课程即教学科目: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我国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幼儿园课程定义。如198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规定,幼儿园设置语言、计算、常识、音乐、美术和体育六门课程,可见该文件将课程理解为教学科目。这种课程定义强调系统的知识教学,强调教师应该向幼儿传授那些必要地有价值的知识,而且,这样的课程定义其实施容易被教师把握。但是,该定义相当狭隘,只关注学科知识,容易脱离幼儿的生活实际,同时,该定义对课程的分类人为的割裂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而幼儿是整体的感知知识的。 2、幼儿园课程即教育活动:定义认为,幼儿园课程是泛指为幼儿设置的、并区别于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活动的总和。这种定义,不再视幼儿园课程为狭义的教学科目,而把它泛化为对幼儿进行的一切教育活动,幼儿园课程不仅局限于学科教学活动,还包括其他任何类型的教育活动,包括生活活动、游戏活动、运动等。但是,教育活动中每个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是不同的,对活动的经验也是不一样的,该定义只注重幼儿外显的活动,无法顾及幼儿活动中内在的体验和心理结构的变化。 3、幼儿园课程即学习经验:定义认为,幼儿园课程是儿童在幼儿园环境获得的旨在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这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我国出现的一种幼儿园课程观,这一定义使幼儿园认识到既要注重教师精心设计的显性课程即正规课程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又要注重环境中的其他因素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即潜在课程对幼儿的影响,发挥课程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即正效应。同时,该课程定义对课程的理解由“静态”变为“动态”,考虑到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和体验。但是,经验具有主观性,教育者往往很难把握,该课程的实施具有一定的难度。 2.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什么?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1、个体适宜性。以幼儿为教育对象的幼儿园课程决策,要求教育者更多的关注个体儿童的发展水平。因此,幼儿园课程的首要特点是个体适宜性,幼儿园课程应努力做到适合个体幼儿的发展,注重儿童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不是更多的强调社会需要和知识体系。2、整体性。“完整儿童”已成为现代幼儿教育的新观念。幼儿园课程作为培养完整儿童的载体,要致力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协调发展,而不是孤立的、片面的发展儿童某一方面的技能。3、实践性。由于幼儿认知发展的局限,幼儿园课程注重的是儿童直接经验的获得,而不是间接知识的传授。幼儿园课程实践较多的采用活动的形式进行,让幼儿运用感官进行生动的生活实践,从而积累直接经验。 3.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的含义是什么?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幼儿园课程的核心。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幼儿园课程实施主体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及自身的需要,对课程的目标、属性、功能等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它是幼儿园课程编制和实施过程中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所持有的价值理念。 4.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是什么?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揭示了儿童认知的发生和发展的

幼儿园数学培训(一)——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培训科目:幼儿园数学 培训时间:2014.3.2 培训教师:宫老师 培训地点:会议室 培训名称: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培训容: 第一节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逻辑准备及特点 数学是研究现实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而所谓数学知识,究其实质,是一种具有高度抽象性的逻辑知识。皮亚杰曾提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即物理知识、逻辑数理知识和社会知识。所谓社会知识,就是依靠社会传递而获得的知识。所谓物理知识,是指有关事物本身性质的知识,如橘子的大小、颜色、酸甜等等。儿童要获得这两种知识,只需通过直接作用于物体的动作(看一看、尝—尝)就可以发现了。因此,物理知识来源于对事物本身的直接的抽象,皮亚杰称之为“简单抽象”。逻辑数理知识则不同,它不是关于事物本身性质的知识,不能通过个别的动作直接获得。它所依赖的是作用于物体的一系列动作之间的协调,以及对这种动作协调的抽象,皮亚杰称之为“反省抽象”。反省抽象所反映的不是事物本身的性质,而是事物之间的关系。数学知识就是一种典型的逻辑数理知识。比如,5只橘子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它是对一堆橘子的数量特征的抽象,与橘子的大小、颜色、酸甜无关,也与它们的排列方式无关;组成5个橘子中的每一个橘子,都不具有“5”的性质;相反,“5”这一数

量属性也不存在于任何一个橘子中,而存在于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它们构成了一个数量为“5”的整体。儿童对于这一知识的获得,不是通过直接的感知,而是通过一系列动作的协调。具体说,就是“点”的动作和“数”的动作之间的协调。首先,他必须使手点的动作和口数的动作相对应;其次,是序的协调,他口中数的数应该是有序的,而点物的动作也应该是连续而有序的,既不能遗漏,也不能重复。最后,他还要将所有的动作合在一起,才能得到物体的总数。 由此可见,数实际上是各种逻辑关系的集中体现。在数的里面,既有对应关系,又有序列关系和包含关系。儿童要掌握数,必须具备一定的逻辑观念。 一、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逻辑准备 皮亚杰认为,儿童具有逻辑,且儿童的逻辑包含两个层面,即动作的层面和抽象的层面。他对儿童逻辑的心理学研究还进一步揭示,儿童具有基本的心理逻辑结构,如对应结构、序列结构和类包含结构等。这些动作层面的逻辑结构不仅使儿童学习数学具有了良好的心理准备,而且在儿童通过反省抽象而获得各种逻辑数理知识的同时(皮亚杰称之为同化过程),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皮亚杰称之为顺应过程),并最终形成抽象层面的逻辑结构。 (一)一一对应观念 幼儿的一一对应观念形成于小班中期(3岁半以后)。起初,他们可能只是在对应的操作中感受到一种秩序,并没有将其作为比较两组物体数目多少的办法。逐渐地,他们发现过去仅靠直觉判断多少是不可靠

幼儿园小班数学课教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课教案 关于幼儿园小班数学课教案 教材简解: 感知物体的数量及其色彩,是小班幼儿学习的重要阶段。数数来源与生活,运用与生活,它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关。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数数非常感兴趣,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因此我选择了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能通过观察、数数、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以及灵活运用周围环境让幼儿在玩中学、动中学。 教学目标预设: 1.发展幼儿对花朵色彩、数量的感知。 2.幼儿能尝试简单的分类,渗透一一对应的概念。 3.欣赏春天美丽的色彩,体验快乐的情绪。 教学重点:幼儿对花朵数量及色彩的感知。 教学难点:进行一些简单的分类。 教学准备: 红、黄、绿纸花若干;红、黄、绿圆点即时贴若干;平衡木、做小河的彩带;音乐磁带《郊游》;纸杯制成花状,花心分别为红、黄、绿。 设计理念: 设计思路: 本活动先创设情境带幼儿去花园游玩,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接着走进"花园"捡花朵,学会比较1和许多,并让幼儿把捡到花朵贴

在自己的衣服上练习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二是为在下面活动中幼儿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和别人花朵的数量奠定基础。最后请幼儿对其分分类,渗透一一对应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师:你们见过花园吗?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看看我们的`美丽花园。可要到达花园,我们必须先过小桥,再跨过小河呢?有信心吗?让我们一起出发吧!幼儿随着《郊游》的音乐出发去花园。 (这个环节增强了活动的情景性,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 二、捡花 1.走进"花园" 师:地上这么多漂亮的花朵,我们快来捡花朵吧! 幼儿分散捡花朵,老师参与幼儿活动。 (美丽的花朵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活动气氛很活跃。) 2.师:瞧,我也捡了几朵花。你们来帮我数一数吧! 幼儿数不清,能力强的幼儿就说:"老师捡了许多花。"让幼儿比较1和许多。 3.请幼儿把花朵贴在自己的衣服上(让幼儿贴花朵,一是练习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二是为在下面活动中幼儿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和别人花朵的数量奠定基础。)师:瞧,你们都变成花宝宝啦! 老师提问幼儿:你开了几朵花?有哪些颜色的花? (巩固幼儿对数量和颜色的认识。如果有超过4个以上的,可以让幼儿用"许多"来表示。) 三、送花儿回家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标准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 适用专业:中职学前教育 系(部):教育系 制定人:马晓敏 2014 年9月28日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适应专业中职学前教育 先修与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 后续课程有《幼儿园游戏教程》、《幼儿园实习指导》、《幼儿园组织与管理》 课程简介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是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是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要求,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指导幼儿园开展各大领域(语言、健康、体育、社会、科学)活动的专业必修课,对学生在将来的幼儿园实地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着十分突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能力,让学生学习到最基本的、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幼儿园教育制度、教育课程和幼儿园活动最基本的要素,从而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幼儿教育观;以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我国学前教育思想中的精华分析学前教育活动案例并指导学生进行学前教育活动设计和实践。 课程总学时:128学时 课程总学分:4学分 授课教材(教材名称、教材着<编>者,出版社,出版日期,教材获奖或推荐情况简介)《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姜艳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第一版

参考教材: 《幼儿园教育活动与实践》张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0年6月第二版 《学期儿童健康教育》庞建萍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 《学期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指导》麦少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4 《学期儿童语言教育》张明红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期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周梅林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10 《学期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夏力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1 《学期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指导》郭亦勤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 1、掌握幼儿园语言、科学、社会、健康、艺术(美术和音乐)五大领域的教学组织与领导。 2、巩固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明晰儿童在学习中常见的行为特点、认知特点,明确各种活动的组织要适应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并能不断促进儿童心理的发展。 3、能够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判断和分析出幼儿园教学活动案例中所使用的方法,能进行简单的幼儿园活动片断设计,并尝试进行课堂试讲。通过理论学习、活动分析、时间操作几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应基本具备组织各个领域教学活动的能力。 4、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儿童的能力、活动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随机教育能力和分析判断等教育教学能力及其书面写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思维能力、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识及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他们今后的教学见习、实习及幼教工作做知识及部分实践上的准备。 5、结合有关教育的基础知识,了解我国幼儿园教育制度及幼儿园课程发展、演变的历史;熟悉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即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制定、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结构和程序、手段的选择与运用,以及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 6、培养学生热爱和尊重儿童的情感,形成正确的儿童观与教育观。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小手比一比 教学名称:数学 教学内容:小手比一比 教学目的:1、教幼儿认识1——3的数字形。2、让幼儿能用手指头表示数字1——3。 教学准备:1、卡通数字1——3。2、1——3的大数字卡以及相应图片。3、魔术口袋以及小水果。4、小数字卡片1——3幼儿人手一套。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用歌曲引出课题:教师唱自创歌曲:“一象铅笔细又长,二象小鸭水中游,三象耳朵听声音,我们请他们来做客。”请出数字宝宝1、2、3。那么数字宝宝是不是象歌曲里唱的那样象铅笔、小鸭和耳朵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基本部分: 1、请出数字宝宝,用数字和图片相对应,让幼儿看看数字是否象歌曲中唱的一样,加深幼儿对数字的理解和记忆。 2、游戏:我出几你念几。教师随意出示大数字卡,让幼儿念出卡片上相应的数字。 3、用手指表示数字: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伸出你灵巧的小手,告诉我你的小手都有那些本领?(幼儿自由回答)那么你会用小手表示1、2、3吗?教师带领幼儿用手指表示1、2、3,同时纠正幼儿的错误手势。 4、游戏:我来说,你来比。教师说出数字,幼儿用手指来表示。同时也可以选择幼儿担任小老师。 5、游戏:看实物出手指。教师从魔术口袋中拿出相应数量的实物,让幼儿说出数字同时用手指头来表示其数量是几。 三、结束部分:小朋友们真棒,现在数字宝宝请小朋友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带领幼儿随音乐走出活动室,(草坪上撒上1——3的小数字卡,带领幼儿玩找数字宝宝的游戏。)自由结束。 一、教材依据 陕西旅游出版社,小班数学(上),第8页。 二、设计意图 生活中常听到小班幼儿会随口说出1、2、3、4、5…,但让幼儿实际来数一数某个东西的时候,却是口里数的和实际东西数量不相符,为了让小班的幼儿感知并认识数字1、2、3,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培养幼儿对数的感知力、想象能力和同伴合作的意识,锻炼幼儿的小手灵活性。 三、教学目标: 1、让幼儿感知并认识数字1、 2、3。

幼儿园数学拼摆图形活动设计

幼儿园数学拼摆图形活动设计1.在认识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组合图形。 2.喜欢参加操作性活动,积极动脑,大胆地发挥想象力。 一.以故事形式导入。放映幻灯片,复习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1、逐个点击绿草地、圆形、长方形和三角形。出现幻灯片能很快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对图形宝宝格外地关注。为后面听故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地方?看谁来了?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3、图形宝宝都变成什么东西啦?幻灯片紧密结合老师讲的故事,幼儿边听边看,视听结合。幻灯片有效地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利用图形宝宝的变化帮助幼儿理解一种图形的组合。使用幻灯片直观、形象、具体,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 4、什么出现了?它在问什么呀?“小问号”作为人物的出现,符合幼儿“泛灵论”的年龄特点,激励幼儿大胆想象。 二.幼儿独立操作,创造性地拼摆图形,教师个别指导。

1.老师:“小问号要请咱们聪明的小朋友,帮助图形宝宝在一起变成更多的东西。” 2.幼儿独立操作。教师观察并问问幼儿在拼什么。幼儿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想象是有限的。而且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具有知觉形象性、边做边想的认知特点。教师在观察后的个别提问,有利于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想法,帮助孩子按自己的想象进行拼摆。 3.指导幼儿完成作品并记录名称。教师有目的的记录 三.幼儿作品展示,演示老师的设计。 1.请幼儿为大家讲一讲自己拼成了什么东西,并说出用了什么形状。 2.教师也将自己的创作用动画片的形式展示出来。 3.再次讲故事《图形宝宝的比赛》。添加孩子作品为故事结局。 再次运用幻灯片手段,将孩子的作品有机地加入故事中,使孩子获得成功感,也给孩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电大《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形成性考核答案

电大《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分析题 1如果一个幼儿园的课程价值取向以知识为本位、强调教师向儿童教授学业知识和技能 的话,那么幼儿园课程常被看成是学科或科目。 答:课程目标注重结果,以儿童获得预期的行为变化为主要取向,即活动结束后希望儿童能发生某些行为变化,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课程内容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加以选择和组织;课程实施常常以教师为中心,多以集体的形式、通过传递灌输的方式进行;课程评价则以客观的行为结果为标准,更多的采用结果评价模式。 2.请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实际分析如何按结构化程度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进行分类。 答:根据幼儿园教育活动实际,可以将幼儿园教育活动分成“无结构”教育活动、低结构教育活动、高结构教育活动和完全结构化教育活动。按照这种分类方法,游戏活动是“无结构”教育活动,完全由教师预设并实施的教学是“完 全结构化”教育活动,游戏活动占主要成分的教育活动是“低结构”教育活动。以这种分类方式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性质做出说明,可以看到幼儿园课程中的各种教育活动,都可以在从无结构的活动与完全结构化的教学活动的连续体上找到相应的位置。 三、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请分析一下案例中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合与安排。 案例:某园一日活动安排: 7:45 —8:45 来园、桌面游戏、吃点心~~~16:15 离园 答: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合和安排,应符合幼儿园教育、保育的一系列基本要求;要充分发挥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的功能,并使之达成平衡;要具有多样性,做到动静交替结合;既要有制度化,又要具有一定的弹性;要考虑各种生态环境和条件,要成为幼儿园实施教育、保育的日常制度:充分考虑幼儿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 1、分析“单一科目”、主题教学和活动区活动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方法。 答案:“单一科目”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方法。活动设计以目标为中心,有利于培养幼儿社会生活常识和行为规范;以教师为主体设计,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活动表现明显地社 会科目倾向,有利于社会教育活动的落实。(2)主题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方法。不完全以 目标为中心,结构化程度中等;活动选择富有内涵的内容,给活动设计以一定的弹性。(3)活动区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方法。以幼儿为主体,保持较低的结构化程度;没有明确的共同 活动目标,满足幼儿自由探索和表达表现的需要;活动设计鼓励幼儿与环境中人与物的互动, 促进幼儿自我及社会认知和技能的发展;作为低结构话的教育活动,活动区社会教育活动的 设计渗透幼儿多学习领域的教育。 2、分析“单一科目”、主题教学和活动区活动中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方法。

幼儿园小班数学:认识4以内的数量(一)

幼儿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小班 /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小班数学:认识4以内的数量(一)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幼儿园幼儿园小班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活动一数学 活动内容:认识4以内的数量(一) 活动目的: 让幼儿知道3添上1是4,让幼儿学会手口一致地正确点数4个物体并说出总数。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1、拍手游戏《你说我答》让幼儿复习 2、3两数的关系。如: 师:小朋友告诉我,比1多1就是几? 生:比1多1就是2。 (1)比2少1就是几? (2)比2多1就是几? (3)比3少1就是几?

2、以情境《小主人》演示取苹果招待客人的过程,幼儿认真观察后,启发幼儿说一说:1个苹果是怎样变成2个苹果的?2个苹果又是怎样变成3个苹果的? 3、请幼儿学当小主人,教师说出家里来了1个客人,幼儿从篮子里取出1个苹果招待客人,按次序取出3个苹果,通过操作知道1添上1变成2,2添上1变成3。 4、启发幼儿运用知识的迁移学习3个添上1个变成4个。教师提问:3个怎样变成4个?让幼儿边思考边操作。根据操作得出结论:3添上1是4。 5、教师出示4个儿童卡片,让幼儿手口一致地数出来了几个小客人?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请幼儿取出相应数量的食品招待客人(4个糖果,4块饼干、4杯可乐……)。 6游戏《捉迷藏》巩固幼儿点数4以内的数量。幼儿到活动室寻找事先放置好的卡片,数一数卡片上有几个小朋友,并把总数告诉教师。 7、游戏《四人手拉手》,幼儿四散活动,边走边念儿歌:“我们都是好朋友,走呀走呀走呀走,快快变成四人手拉手。幼儿立即四人一组手拉手围成圈,并点数人数。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幼儿园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培养幼儿到数学活动的兴趣。通过游戏能辨别、区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能将同样的图形放在一起。下面是分享的幼儿园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的相关教案,老师们快来看看吧! 幼儿园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范文一图形宝宝来做客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能辨别、区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能将同样的图形放在一起。 2、培养幼儿到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图形若干。 2、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胸卡。 3、一段音乐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妈妈》(目的:复习对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认知) 1、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引导幼儿说出名称。教师引导幼儿游戏:“图形妈妈来了,它们是谁?” 2、帮图形妈妈找宝宝教师引导:“图形妈妈的宝宝们出去玩了,妈妈找不到它们的宝宝了,怎么办?”(鼓励幼儿找)要求:每人找一个

图形宝宝。 3、感知图形特点教师引导:“你找到的是谁?请你轻轻的把它送回妈妈那里!”教师引导:“为什么把它送回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妈妈这儿?”(鼓励幼儿说出:它们一样,都是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二、游戏《找朋友》 1、教师出示胸卡,请幼儿自选教师提问:“你是什么宝宝?”(鼓励幼儿说出:我是xx宝宝) 2、幼儿“找朋友”教师引导:“还有许多和你一样的图形宝宝在外面玩耍,请你快把它们找到。” (要求:只找和一样的图形宝宝做朋友,看谁找的对又快。) 三、游戏《好朋友来跳舞》(目的:通过游戏为图形分类) 1、教师引导:“找了这么半天,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跳只舞吧!”(要求:听到音乐响,找和你一样的图形宝宝跳舞,音乐停止结束。) 2、互换胸卡游戏;自然结束。 反思: 上完这节课后,我总体的感觉还是有收获的。因为对一些问题我又有了更深的认识与理解,从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来说,本节课基本达到了课前的预想效果。下面我自己对本节课的教与学进行了反思: 1、活动刚开始通过一个故事导入,不仅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还复习了故事中的圆形、三角形、长方形,让幼儿进一步掌握了图形。但不足的是故事只放了一遍,小班幼儿只讲一遍故事的话,他们对故事的情节还不是很熟悉,接着我又连续问了好几个问题,致使大部分

2017答案答案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

xx课程与活动设计形成性考核 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xx课程 幼儿园课程的定义是:影响幼儿的所有与幼儿园有观的经验,具体表现为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和 2.xx游戏活动 幼儿园游戏活动是儿童自主自愿的、以过程为导向的、可自由选择的愉快的活动。 3.xx教学活动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 二、简答题 1.幼儿园课程有几种典型的定义?各是指什么? 1)xx课程即教学科目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我国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幼儿园课程定义。如198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规定,幼儿园设置语言、计算、常识、音乐、美术和体育六门课程,可见该文件将课程理解为教学科目。 这种课程定义强调系统的知识教学,强调教师应该向幼儿传授那些必要地有价值的知识,而且,这样的课程定义其实施容易被教师把握。 但是,该定义相当狭隘,只关注学科知识,容易脱离幼儿的生活实际,同时,该定义对课程的分类人为的割裂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而幼儿是整体的感知知识的。

2)xx课程即教育活动 该定义认为,幼儿园课程是泛指为幼儿设置的、并区别于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活动的总和。 这种定义,不再视幼儿园课程为狭义的教学科目,而把它泛化为对幼儿进行的一切教育活动,幼儿园课程不仅局限于学科教学活动,还包括其他任何类型的教育活动,包括生活活动、游戏活动、运动等。但是,教育活动中每个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是不同的,对活动的经验也是不一样的,该定义只注重幼儿外显的活动,无法顾及幼儿活动中内在的体验和心理结构的变化。 3)xx课程即学习经验※ 该定义认为,幼儿园课程是儿童在幼儿园环境获得的旨在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这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我国出现的一种幼儿园课程观,这一定义使幼儿园认识到既要注重教师精心设计的显性课程即正规课程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又要注重环境中的其他因素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即潜在课程对幼儿的影响,发挥课程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即正效应。 同时,该课程定义对课程的理解由“静态”变为“动态”,考虑到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和体验。但是,经验具有主观性,教育者往往很难把握,该课程的实施具有一定的难度。 2.xx课程的特点是什么? 1)个体适宜性 以幼儿为教育对象的幼儿园课程决策,要求教育者更多的关注个体儿童的发展水平。因此,幼儿园课程的首要特点是个体适宜性,幼儿园课程应努力做到适合个体幼儿的发展,注重儿童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不是更多的强调社会需要和知识体系。 2)整体性

幼儿园小班数学《数数》教案设计

幼儿园小班数学《数数》教案设计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设计:数数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接触并认识了数字,初步懂得数的实际意义。本活动旨在通过按数捡蛋、数蛋、玩“偷蛋”、帮鸡妈妈数蛋等游戏形式,让幼儿乐于参与集体活动,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并能排除大小、颜色、排列形式等因素的干扰,学会手口一致有序地点数,不漏数,说出总数。 点评:教师的选材和设计思路好。《指南》指出:幼儿对基数意义的理解是从他们的数数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正是数数,特勋是数数的动作以及对动作的反思起到了一座桥梁的作用——帮助幼儿在具体的实物和抽象的数概念之间建立起联系。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集体活动,在游戏中本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2.学会手口一致有序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物,并说出总数。

点评:老师拟定的巨标较恰当,把“乐意参与集体活动,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目标。数学较为抽象。小班幼儿学习数学需要老师创设游戏的情景,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才能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乐意参与集体活动。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认识了数字1—5,幼儿有初步的点数经验。 2.物质材料:小老鼠头饰,大篮子6个,小篮子30个,蛋宝宝(熟的鸭蛋、鸡蛋);一排或两排的蛋盘每人一个,绘有不同数量蛋的卡片30张,“仓库”3座,大黑板一块,1—5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捡蛋”——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物。 (1)自由捡蛋。要求:捡一个数一个;捡的蛋应和篮子上的数字一致。 (2)提问:你捡了几个蛋?(检验幼儿捡的蛋是否和数字对应。) (3)再次捡蛋。要求:声音响亮,边捡边数,并把蛋盘的每个洞洞都填满。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中班数学活动设计

*——幼教精品资源——* 中班数学活动设计 活动名称:有用的电话号码 活动目标: 1、了解电话号码的作用,体验数字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有趣。 2、复习9以内的数字、数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能读出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和家人的手机号码,知道特殊常用的特殊电话号码。 2、物质准备:0-9数字卡片若干套、浆糊、白纸人手一张;“翻译号码”游戏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看图翻译电话号码。 (1)明天我们将举行一个运动会,想邀请小兔、小猪、小象来参加,去请大家想想办法用什么方法通知它们?(幼儿泛讲)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最好呢? (2)打电话要查电话号码,我们来查一查动物家的电话。 教师分别出示图形卡。(小兔、小猪、小象、) 师:这是小猴家的电话。让幼儿观察发现小猴家只有图形,没有号码。 活动名称:有用的电话号码 活动目标: 1、了解电话号码的作用,体验数字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有趣。 2、复习9以内的数字、数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能读出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和家人的手机号码,知道特殊常用的特殊电话号码。 2、物质准备:0-9数字卡片若干套、浆糊、白纸人手一张;“翻译号码”游戏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看图翻译电话号码。 (1)明天我们将举行一个运动会,想邀请小兔、小猪、小象来参加,去请大家想想办法用什么方法通知它们?(幼儿泛讲)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最好呢? (2)打电话要查电话号码,我们来查一查动物家的电话。 教师分别出示图形卡。(小兔、小猪、小象、) 师:这是小猴家的电话。让幼儿观察发现小猴家只有图形,没有号码。2、特殊的电话号码。 给特殊的车辆,找到正确的电话号码。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幼儿数一电话号码是几位数的。 4、请幼儿念读自己粘贴的电话号码。 *——幼教精品资源——*

2019电大学前教育《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期末考试资料必考重点

电大《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期末考试资料小抄 单项选择题 1. 不属于我国对幼儿园课程典型定义的是(D )。 A. 课程是教学科目 B.课程是教育活动 C.课程是学习经验 D.课程是交互活动 2. 课程的核心问题是(A )。 A.课程的价值取向 B.课程内容 C.课程吕标B课程计划 3. 下列不属于幼儿园课程要素的是(B )。 A. 课程目标B?课程计划C.课程内容D.课程评价 4. 以精神分析学说为理论基础的课程方案是(D )。 A.High/Scope 课程 B.瑞吉欧教育体系 C.算术和阅读直接教学系统 D.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 5. 社区对幼儿园课程最主要的影响是(B )。 A. 通过家长和社区的参与可为学前儿童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生态环境 B. 幼儿园课程涉及的范围扩大了,与社区的功能结合起来了 C. 为家庭提供育儿及其他需求方面的整体服务支持 D. 将家长和社区纳入到学前教育中来 6. 幼儿园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的结合类型,大致可以分为(A )。 A.分离式、插入式和整合式 B.分离式和整合式 C.插入式和整合式 D.分离式和插人式 7. 幼儿园所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C )。 A.多是纯游戏活动 B.多是非游戏活动 C.多是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不同程度的结合 D.多是纯教学活动 8. 将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看作是教师教学的材料,这一取向(C )。 A. 强调幼儿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知识的建构 B. 会使教育活动设计者设计和安排大量的、丰富多影的活动,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己去探索和发现 C. 关注的是教材和教师的教学,特别是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传递 D. 强调教育活动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幼儿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9.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不包括(D )。 A.词汇 B. 口语表达 C.讲述与朗诵儿童文学作品 D.书写 10. 相互掺透或整合地选择和组合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的优点是(A )。 A. 减少儿童活动转换的困难 B. 使领域课程能为幼儿提供各领域教育中的关键概念 C. 使各领域形成平行关系,容易使不同领域之间达成平衡 D. 使教育活动的设计简单化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判断对错题 11. "课程即学习者所获得的经验”这种课程定义的突出特点是把学生的直接经验置于课程的中心位置。(V ) 12. 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该低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X )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看谁抓得多》数学教学反思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看谁抓得多》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是幼儿生活中常会碰到的的事情。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用途,并且学会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对数字的兴趣,也培养了孩子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孩子学会记录的方法。所以在整个活动中,我分了三个步骤。 1、怎样玩。 2、抓玩具。 3、猜猜看。 在第一环节中利用幼儿每天都玩的积木来引出课题,设置悬念,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主动去想办法,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引导时交代清楚记录单记录不仅自己能看懂,也要让别人看懂。让孩子带着目的去操作。第二环节幼儿操作记录由于是大班了而且在数学活动中已经多次使用过记录表了因此这次也不例外孩子对记录表格非常熟悉。让孩子玩看谁抓得多的游戏,孩子通过玩游戏自然的导出了数的概念和认知,通过不同的数量进行观察、数数、记录,比比谁的眼力快谁的动作速度快,这样让孩子感受到了数字的神奇和有趣,并将幼儿对数字的理解、运用进一步加以扩展和延伸。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必回归生活。通过这一过程,孩子可以进一步体验到数字的妙用,感受到运用数字的快乐,从中也增强了孩子学习数学的信心。 在最后的猜猜看中我们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如:老师抓了28个我怎么抓了8个等问题值得孩子们进一不去思考。所以我把这些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孩子继续去探索发现。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数学活动设计:狗兄弟的幸福生活设计理念:《比较大小》这个活动来自于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小班教材中,是主题《小不点》中的一个活动,以三只小狗来做客为导线,比出大狗、中狗、和小狗,引起幼儿对事物大小的兴趣。然后请幼儿帮小狗们分清楚准备好的小碗和调羹,让孩子知道大中小,并知道大的东西要分给大狗,中的分给中狗,小的分给小狗,进一步认识大中小;最后以给狗宝宝喂骨头这一环节考考每个孩子对大中小的掌握情况,符合纲要中所说的“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