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杂志2008年第11期--2006年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祭祀遗迹发掘简报_王刚

《文物》杂志2008年第11期--2006年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祭祀遗迹发掘简报_王刚
《文物》杂志2008年第11期--2006年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祭祀遗迹发掘简报_王刚

·14·2006年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祭祀遗迹发掘简报

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

20世纪90年代初,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大墓被盗掘,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后对被盗大墓进行清理,发掘2座中字形大墓和2座车马坑(其中1座未清理)。本次发掘的祭祀遗迹位于被盗掘大墓(M2)西南20余米处,海拔高度为1540米(发掘位置参见本期《大堡子山21号建筑基址发掘简报》)。

祭祀遗迹发掘区属于大堡子山遗址第IV 象限A1区,发掘5×5米探方18个(T2602~T2605、T2702~T2705、T2802~T2805、T2902~T2904、T3002~T3004),布方面积459平方米,部分探方未打隔梁,实际发掘面积380平方米。发现的主要遗迹有乐器坑1座,人祭坑4座。

一发现与发掘过程

据钻探报告,在1992年被盗掘大墓(M2)的西南部20多米处发现被盗后的中型“残墓”1座,有待进一步发掘。2006年9月初,大堡子山遗址考古发掘正式开始,首先在21号建筑基址布方,其后,对钻探出的这座所谓“残墓”进行清理发掘。根据钻探提供的“残墓”大致位置,我们采用探方发掘方法,首先布T2803、

T2804

两探方,中间不留隔梁,实际发掘面积5×10米。揭露至第二层(被盗大墓清理后的堆积土)时,发现4处盗坑,在清理完3处较小的盗坑后,集中力量清理编号为盗坑2的大盗坑。该盗坑占据T2803大部和T2804北部。盗坑开口为不规则椭圆形,土质疏松,下部缩小变为东北—西南方向的圆角长方形。盗坑长约5.6、宽3.9、深3.4米,坑低距地表深4.2米。在该盗坑东北部深约2米处发现人骨,后来判断应是被破坏了的1个人祭坑(K3)。因为有人骨的存在,钻探人员据此认为可能有墓葬存在,但发掘后证明所谓“残墓”实际上是盗坑(礼县一带的盗坑均大致呈长方形)。在清理完盗坑后,即从平面逐层向下挖,在深度距地表约2.15米处,T2803西北部发现一段东西向的土色分界线,相当模糊,不能肯定是何种遗迹现象,故又继续逐层向下发掘,以便确认该线条走向及寻找拐角。至2.3米处,该线条稍微清晰一些,并继续向东延伸。在刮地层平面时,于该线条以北约0.2、距探方西壁约1米处发现一青铜器环耳。

从发现的青铜器耳推测此处当有重要遗迹,但从土质土色判断不像是墓葬。为确定青铜器所在遗迹的范围,又反复进行平面铲刮。由于范围较小,很难弄清遗迹轮廓线的走向,但已确定该铜器所在的遗迹范围较大,有必要继续扩方以寻找遗迹平面轮廓。随后首先在T2803东、北、西三面开5×5米探方7个(T2702、T2703、T2802、T2902、T2903、T3002、T3003)。其中,T2802南部第⑥层下发现坑(K1) 1个,内埋葬两具骨架,肢体屈曲,属非正常死亡,后定性为人祭坑。在T2903、T3003~3004也相继发现2个人祭坑(K2、K4)。此外,钻探时西边发现有石块分布,为弄清该现象,在最西边新开T2602、T2603、T2604、T2605、T2704、T2705共5个探方。

在清理人祭坑(K1)的同时,继续寻找出青铜器耳所在的遗迹范围。由于发掘面积的扩大,铜器耳所在的遗迹逐渐清晰。该遗迹为一东西向的长方形坑(K5),宽约2.1、长8.8米。

2006

年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祭祀遗迹发掘简报

·15·

·2008年第11期

·16·

主要位于T2803、T2903之北部,以及T2802、

T2902之南部。由于该坑开挖在五花土层之上,

坑内堆积与坑外土质土色十分接近,所以坑口

线的确认相当困难。为准确找到坑口线,要往

下多挖一些,并经平面洒水及反复刮削土层后

才得以确认。该坑平面迹象确认后,可以肯定

不是墓葬,为确定其内涵,经局部探查,得知坑

内有铜器多件。

二地层堆积祭祀遗迹发掘区的地层堆积统一分为6层

(图一)。

第①层:耕土层,深灰色,松软。厚0.06~

0.3米。

第②层:黄褐土,块状,疏松。距地表深

0.06~0.22、厚0~0.88米。除西侧T2602~

T2605一排探方外,其余都有分布。该层为20

世纪90年代清理被盗大墓时倾倒的堆积土,已

发现的盗坑都分布在这一层位下。在已发掘探

方中,发现24个盗坑,但大多数较小且浅,只有

3个盗坑规模较大,较深。从地层关系看,这些

盗坑都是在1992~1993年大堡子山秦公大墓

被群体性盗掘时留下的。其中2号盗坑约长6、

宽4、深4米,紧靠器物坑而过。

第③层:大墓被盗以前的耕土层,深灰色,

松软。距地表深0.12~1.06、厚

0.05~0.22米。

第④层:扰土层,浅黄色,土

质略硬。包含黑色和白色瓷片,为

唐宋以后的堆积。全部发掘区都

有分布。距地表深0.12~1.2、厚

0.14~0.58米。

第⑤层:灰黑色土(黑垆土),

颜色稍浅,土质较硬。有白色丝状

物析出,包含绳纹灰陶片、布纹瓦

片以及酱釉瓷片,为汉唐时期的

堆积。全部发掘区分布。距地表深

0.3~1.48、厚0.14~0.84米。

第⑥层:灰黑色土(黑垆土),

颜色略深,土质较硬。有白色丝状物析出,包含绳纹灰陶片、布纹瓦片,为战国秦汉时期的堆积。全部发掘区分布。距地表深1.08~2.08、厚0~0.94米。人祭坑、乐器坑等遗迹都开口在这一层下。第⑥层以下,除最西部的几个探方有少量分布外,

其他探方大部分为含斑点的五花土堆

·17·

积,大体呈水平状分布。这种五花土范围较大,

没有发现高出的土台痕迹和清楚的边缘界限,

但可以肯定这种五花土是人为动土后而形成的。大堡子山遗址为山地,原地表因自然沟壑

或雨水冲刷而高低不平,所以需要事先进行填

埋平整。

三遗迹与遗物

主要遗迹有灰坑6个、人祭坑4座、乐器坑

1座(图二)。

灰坑

6个。圆形或椭圆形。均开口于第⑥层下,大多无包含物。以H1为例。

H1位于T2804西南部,开口在第⑥层下,为锅底状坑。平面近圆形,口径约0.5、深

0.56、距地表深2米。填土呈灰色,略硬。出土器

物有泥质灰陶罐,素面,底部残破。

人祭坑

4座(K1~K4)。K1位于乐器坑(K5)中部偏北,T2802

内。开口在第⑥层下,距地表2米。平面呈不规

则椭圆形,斜直壁,平底。口径1.56~1.96、深

0.66米。坑内有人骨架2具,保存较好。西

侧为成年人,俯身屈肢,头向北。东侧为儿童,

头朝北,面东侧身屈肢,双手掩面。坑内填黑褐

色花土,质地较松软。内含数块绳纹陶片。K2位于乐器坑(K5)东部,T2903内。开口在第⑥层下,距离地表2.02米。

平面呈圆角

2006年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祭祀遗迹发掘简报

·2008年第11期

·18·

·19

·

2006年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祭祀遗迹发掘简报

·2008年第11期

·20·

2006年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祭祀遗迹发掘简报

·21·

·2008年第11期

·22·

2006年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祭祀遗迹发掘简报

·23·

·2008年第11期

·24·

2006年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祭祀遗迹发掘简报

·25·

·2008年第11期·26·

·27·

钟体以4条镂空龙纹扉棱等分为四区,每区纹

饰相同。纹饰分为三条带,上下均为菱形纹和

蝉纹相间的较窄条带。中间纹饰带为主纹饰,

为上下两层纹饰,上层为双首连体蟠龙纹,右

侧的纹饰相对复杂;下层为两条龙纹。龙纹、蝉

纹体上的阴刻线内残留朱砂痕迹。纽、扉棱、钟

体的铸接情况以及钟体内的泥撑芯痕迹同

K5∶3-1。鼓部有修补痕迹(图九、二三)。附件

有铜挂钩(K5∶3-2)和铜虎(K5∶4)各1件。

挂钩(K5∶3-2)长14.5厘米。虎(K5∶4)顾首

向上。长22.4、宽11.1、高8厘米(图一二)。K5∶5-1通高54.5、体高38.5、舞长径21.9、短径17.1、铣距27.7、鼓间距23厘米。纹饰分布、构图、铸造痕迹等情况同K5∶3-1。附件有铜挂钩(K5∶5-2)和铜虎(K5∶7)各1件(图一★)。挂钩(K5∶2)长14.5厘米。虎(K5∶7)顾首向上。长21.7、宽7.9、高11.3厘米(图一三、一四)。甬钟8件(K5∶6、8~14)。形制相似,大小有别。纹饰相同,一般旋部纹饰可分为4个单元,皆饰阴线兽目交连纹。舞部纹饰分为4个单元,皆饰阴线卷云纹。

钲部左右的篆部各分

2006年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祭祀遗迹发掘简报

·2008年第11期·28·

·29·

2006Excavation of a Sacrificial Site in Da p uzishan Mountain Re g ion in Lixian Count y ,

Gansu Province

Collabor ative Archeological Team of the Early Qin Culture

I n earl y 1990s ,Tomb M2at the cemeter y of the Qin State 's nobili ties in Da p uzishan mountain r e g ion of L ixian County was r obbed ,and a salvaging excavation had been carr ied out by Gansu Pr ovincial Institute of Cultur al Relics and Ar chaeolo gy .In earl y Se p tember of 2006,Collabor ative Archeolo g ical Team of the Early Qin Culture excavated a sacrificial site about 20meters to the southeast of Tomb M2.In this excava -tion ,four human sacrifice pits ,one musical instr ument pit ,and six ash -pits were found .The musical in -str ument p it oriented in an east -west dir ection is rectan g le in sha p e .In the p i t ,bronze Bo ,br onze bells ,stone Qing ,and other instruments were unearthed .One of br onze Bo bears inscr iptions .The shapes of the bronze Bo and bells are similar to the Bo and bells of Qin Wu Gong (Wu Duke of Qin State )unearthed from the Tai g on g Tem p le in Bao j i Cit y ,Shaanx i Province .T hus their date should be also in earl y S p r in g and Autumn Per iod .

春秋中期“乐器坑”及“礼器坑”,被认为属于祭

祀遗迹[2]。因此,我们认为大堡子山乐器坑与人祭坑同属一组祭祀遗迹。3.大堡子山乐器坑距离被盗秦公大墓很近,乐器坑与被盗大墓、车马坑方向相同,当与大墓有关,至于实施该祭祀活动的行为人,以及所祭祀的对象还有待进一步研究。4.海内外“秦子”器已经发现多件,部分传出自大堡子山被盗秦公大墓。大堡子山乐器坑秦子器的科学发掘,对于探讨大堡子山秦公大

墓的墓主和秦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5.此乐器坑是在秦公大墓被盗掘后幸存

下来的,因此,该发现更属难能可贵。乐器坑出

土的大型成套铜钟和石磬,保存完好,纹

饰精美,对于研究秦国早期青铜文明具有重要意义。附记:铭文释读经董珊先生校正。发掘领

队赵化成、王辉,工地负责人韦正,参加发掘者

与21号建筑基址发掘人员相同,文物提取与保

护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科技组。

影:王刚绘

图:方志军执

笔:韦正王辉[1]宝鸡市博物馆(卢连成)、宝鸡市文化馆(杨满仓)《陕西宝鸡县太公庙村发现秦公钟、秦公》,《文物》1978年第11期。[2]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郑郑国故城祭祀遗址》,大象出版社,2006年。(责任编辑:李缙云)

2006年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祭祀遗迹发掘简报

礼县资源概况1

礼县资源概况 礼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西汉水流域,距天水市90公里。全县地域面积4299.92平方公里,辖乡2镇,共52万人。礼县是一块亟待开发的宝地,主要资源有: [土地资源]土地面积644.99万亩,人均15.9亩,有耕地155万亩,林地199万亩,草地144万亩。 [水能资源] 地表水资源丰富,有常年性河流14条,集水面积3755千平方米,季节性河流8条,集水面积497千平方米。水资源总量11亿立方米。年径流量67万立方米,总蕴藏量15.7万千瓦,可开发的4.75万千瓦,年发电量1712万度。 [矿产资源]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矿藏主要有金、锑、铅、锌、铜、铁、银等有色金属和冰洲石、玛瑙石、水晶石、大理石、花岗岩等非金属。已探明黄金储量27.8吨,远景储量50吨以上。 [林果资源]礼县是全国32个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县之一,有60公里的苹果林带,面积达22万亩,年产量80000吨以上,并由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祁山牌”商标。花椒栽种面积15万亩,年产量900吨以上。核桃年产量500吨以上。 [畜牧资源]天然草场170.8万亩,人工草场15万亩,年鲜草产量90多万吨,载畜量为57万个羊单位。全县畜禽肉类总产量1.2万吨,有起于秦汉、兴于隋唐的盐官罗马市场,

年成交大家畜6000多头(匹)。 [中药材资源]礼县素有“陇南药乡”之称,共有药材约159科,534种。其中,被誉为“中国铨黄”、药族“五朵金花”之首的大黄种植面积2.5万亩,年产量5000多吨,党参、当归、红芪、半夏年产量分别为500、500、300、100吨。[蔬菜资源] 礼县沿西汉水有10万亩肥沃的水浇地,气候和土地条件适宜发展瓜果、蔬菜生产。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冬暖棚蔬菜生产基地和日光温室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 [旅游资源]礼县境内旅游资源丰富,自然人文景观较多,有闻名中外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堡子山秦公陵园和三国时期的古战场祁山堡,秦人发源地---秦公墓,还有风景宜人的香山、翠峰寺、洮坪风光等,东汉词赋家赵壹、五代诗人王仁裕、元代重臣赵世延等名人的故乡就在这里。[劳动力资源]全县共有劳动力27万多人,农村剩余劳动力9万多人,劳动力价格低,素质高,有利于从事二、三产业资源开发。

浅谈甘肃礼县大河边草原的现状与治理

浅谈甘肃礼县大河边草原的现状与治理 摘要:甘肃礼县大河边草原处于一种只利用不建设的状态,必须进行科学的综合治理。 关键词:大河边草原;管理滞后;退化严重;草原承包;划区轮牧;封育;补播;保护 甘肃礼县的上坪乡境内有集中连片的草场1.37万hm2,即大河边草原,它西部与陇南市宕昌县的2万hm2草原相连,北部与定西市岷县的2.67万hm2草原相连。境内年平均气温7 ℃,年均降雨量500 mm,无霜期170~180d。海拔2 600~3 550 m的草原属亚高山草甸草原类,2200~2 600 m的属山地草甸草原类。草原型主要有“莎草科+杂类草型”和“莎草科+禾本科+杂类草型”两种类型。土壤属于山地草原土壤。 1 存在的问题 1.1 草原管理滞后 1.1.1 草原界限不清。按1978年版闾井草原图标示,属礼县上坪乡的草原面积有1.37万hm2,但岷县闾井马场出示的草原图标示,该草原属于岷县闾井马场。 1.1.2 外来放牧户逐年增加,难以管理,在目前放牧家畜总量中,外来放牧户放牧量达到5.82万羊单位,占放牧总量的75 %。 1.2 草原退化严重 1.2.1 草原产草量下降,载畜能力降低。目前平均667 m2产草量280 kg,与1986年相比,下降了49.10%,理论载畜量由1986年的0.18羊单位/667 m2,下降至0.11羊单位/667 m2,降低的38.90 %。 1.2.2 草质下降,草丛平均高度仅为5~7 cm,植物群落中优质牧草比例减少,杂草与毒害草增多。 1.3 草原保护与建设严重滞后 该区域草原基本上未采取休牧、禁牧、划区轮牧等保护草原的具体措施,草地围栏,草地人工改良,饲草料基地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空白。总体来看,处于一种只利用不建设的状态。根据2008年草原生产能力测定,平均667 m2产草量为280 kg,按55 %利用率折合饲草资源总量为8.70万羊单位。目前仍以传统的放牧为主,放牧家畜主要是牛,羊,还有马类家畜及少量的猪。放牧时间为每年的4-10月。草原处于过渡利用状态。

甘肃崆峒山种子植物区系优势科和表征科的分析

甘肃崆峒山种子植物区系优势科和表征科的分析 【摘要】崆峒山种子植物区系的表征科是桦木科、麻黄科、胡颓子科、忍冬科、罂粟科、榆科、金粟兰科、虎耳草科等。该植物区系的优势科是麻黄科、唇形科、杨柳科、桦木科、凤仙花科、槭树科、清风藤科、车前科等。不论是优势科还是表征科,大多是主产于温带的科。 【关键词】崆峒山;种子植物区系;表征科;优势科 崆峒山是耸立在陇东黄土高原西部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该区既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又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人文景观。该区以暖温带半湿润区落叶阔叶林为主,物种资源与遗传多样性丰富,是华北、华中、横断山、蒙新、中国—喜马拉雅等多种植物区系的交汇点。区系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古老性、过渡性和复杂性。因此对崆峒山植物区系种类的调查和研究,对该区资源的开发和农、林、牧业的合理规划、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自然地理概况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境内,总面积182.52km2,地理坐标界于东经106°26′18″~106°37′24″和北纬35°23′24″~35°37′52″范围内。东起平泾公路甘家坟,西至大、小马圈一带,南至大阴山、十万沟,北至马屯山分水岭。根据气候区划分,该区处暖温带半湿润区,崆峒山年均气温8.6℃。空气湿度大,年均气压86600Pa。年平均降水511.2mm,且多集中在7~9月,年蒸发量为1430mm 左右,是降水量的2倍多。冬季积雪较厚的时间较长,积雪平均厚度达25cm。与上述气候水热条件相适应,崆峒山地区地带性植被是落叶阔叶林和草甸草原,与之相应,土壤主要划分为山地棕壤土、灰褐土和红土。 2.植物科的组成 根据调查,崆峒山地区有种子植物90科356属714种。其中野生种有88科345属680种[1](本文仅分析野生种子植物的性质和特点),栽培种2科11属34种。在所分析的野生种中,有裸子植物3科3属5种,分别占全国同类别的30%、7.50%和2.59%。被子植物85科342属675种,分别占全国同类别的29.24%、11.07%和2.51%。(表1) 表1 崆峒山、中国及世界种子植物比较* *崆峒山种子植物科属种均不含栽培种,但包括变种和亚种;中国种子植物科属种的数字引自吴征镒。 3.科的统计 在崆峒山区系中,其大科的排列顺序与中国和世界大科相比,不仅数量差异

2020下半年甘肃省陇南市礼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0下半年甘肃省陇南市礼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中央银行购买债券会导致()。 A、商业银行准备金减少 B、货币供给不变 C、货币供给增加 D、货币供给减少 【答案】C 【解析】中央银行买进有价证券,向市场投放了货币,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用以创造存款货币,扩大货币供应量;反之,中央银行卖出有价证券,则可减少货币供应量。 2、黄河与海河的入海口都为淤泥质海岸。而近30年来,海河入海口的海岸线基本稳定,黄河入海口的海岸线向海推进。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岸的()。 A、地貌形态 B、泥沙沉积量 C、河网密度 D、抗侵蚀能力 【答案】B 【解析】海岸线变化受地貌形态、河网密度影响不大,因此A、C两项错误。黄河与海河的入海口都是淤泥质海岸,抗侵蚀能力相同,因此D项错误。黄河与海河的入海口都是淤泥质海岸,泥沙沉积量的多与少会影响海岸线的变化,只有泥沙沉积量多于泥沙沉降量,海岸线才会向海洋推进,而黄河的含沙量很大,因此B项正确。 3、下列属于社会化生产一般规律的是()。 A、价值规律 B、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 D、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规律 【答案】D 【解析】社会化大生产是以分工协作为基本特征的,这种分工协作既包括各种劳动力要素的分工和协作关系,还包括其他生产要素的分工。①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的规律。②影响社会总劳动在各生产部门之间分配的主要因素有两个:社会的需求结构和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据此可见,D项正确。故选D。 4、第二代电子计算机使用的是()。

甘肃自助游旅游攻略

甘肃自助游旅游攻略 以下是关于甘肃自助游旅游攻略,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甘肃自助游旅游攻略: 第一日游 麦积山(票40),晚乘车到平凉(30). 第2日,游崆峒山(票40),夜班车或火车到兰州(50),吃牛肉面(安宁区的好),游黄河大桥及兰州大学.下午4点N908次直达嘉峪关(88硬140卧,次日9点到). 第三天游嘉峪关(票60)和长城第一墩(票25),下午做夜班车到敦煌(60). 第4天千佛洞(票120) 鸣沙山月牙泉 第5天到夜班车或火车张掖(60),有全国最的室内佛(票40),而丹霞还在张掖到肃南县公路(确实是全国最壮观的丹霞风光),若去就加一天时间(车费5).张掖还有4A级景点-马蹄寺(车费7 票40 现在去冷).最后到兰州(N907 44硬)或成都(300). 甘肃兰州以东的景点有天水麦积山、平凉崆峒山,甘南草原,个人认为如果要是去敦煌的的话就不必再去麦积山了,崆峒山景色还好,但要是以前去过五岳就没必要去了,甘南草原 ·

必去,个人认为甘南草原无论是自然景色还是人文景观都不比中国其它著名草原差。还有甘南靠近四川的几个县个人认为十分不错,像文县啊。你看看地图会发现这里离九寨沟很近,因此景色也差不多,只不过没有九寨沟名气大罢了。兰州以西就是河西走廊这一路了,嘉峪关敦煌必去吧,这个就不用说了,(关于敦煌你可以看看我以前的回答)其它就是张掖卧佛寺,武威铜奔马,山丹军马场,安西(去年改叫瓜洲)榆林窟,个人认为这些景点都是鸡肋。所以建议先去兰州东面的甘南,在返回去嘉峪关、敦煌。 石窟类: 莫高窟炳灵寺石窟安西榆林窟庆阳北石窟寺泾川南石窟寺泾川王母宫石窟肃南马蹄寺石窟群东千佛洞西千佛洞拉稍寺石窟大象山石窟金塔寺石窟麦积山石窟天梯山石窟(东晋) 武山水帘洞石窟群云崖寺石窟文化遗址类:秦安大地湾遗址永靖恐龙足印化石群敦煌河仓城锁阳城故址阳关故址甘南夏河八角城马家窑遣址沙州故城遗址居延遗址悬泉置遗址悬壁长城万里长城第一墩战国秦长城遗址黑山岩画罕古城永昌骊怀古城成县西峡颂古建筑类:白塔嘉峪关城楼秦安泰山庙夏河寺天水伏羲庙镇远楼张掖大佛寺张掖木塔寺贡唐宝塔海藏寺武威罗什寺塔米拉日巴佛楼阁武威文庙宝塔崇信龙泉寺兰州黄河铁桥陇 ·

教育类主要期刊投稿邮箱

gdsz@https://www.360docs.net/doc/7378780.html, zgdxjx@https://www.360docs.net/doc/7378780.html,中国大学教学 jyyjzz@https://www.360docs.net/doc/7378780.html, gjbjb@https://www.360docs.net/doc/7378780.html, TJSHKX@https://www.360docs.net/doc/7378780.html,天津社会科学 lyb65@https://www.360docs.net/doc/7378780.html, 3701531@https://www.360docs.net/doc/7378780.html, xbjk@https://www.360docs.net/doc/7378780.html, xstsyn@https://www.360docs.net/doc/7378780.html, juece@https://www.360docs.net/doc/7378780.html, llgc@https://www.360docs.net/doc/7378780.html,理论观察 bflc@https://www.360docs.net/doc/7378780.html, dswkxb@https://www.360docs.net/doc/7378780.html, crjy@https://www.360docs.net/doc/7378780.html, sassqssz@https://www.360docs.net/doc/7378780.html, gxss@https://www.360docs.net/doc/7378780.html, jykx915@https://www.360docs.net/doc/7378780.html, 2001qianyan@https://www.360docs.net/doc/7378780.html,前沿 jiaoyuxb@https://www.360docs.net/doc/7378780.html,教育学报 globaledu@https://www.360docs.net/doc/7378780.html, gjbjb@https://www.360docs.net/doc/7378780.html, adge@https://www.360docs.net/doc/7378780.html,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核心)

xxdj@https://www.360docs.net/doc/7378780.html, mtgj@https://www.360docs.net/doc/7378780.html,煤炭高教 xuekan@https://www.360docs.net/doc/7378780.html, dianlijiaoyu@https://www.360docs.net/doc/7378780.html,中国电力教育cetzazhishe@https://www.360docs.net/doc/7378780.html, gaojiao@https://www.360docs.net/doc/7378780.html, daxue@https://www.360docs.net/doc/7378780.html,教书育人 hnjygx@https://www.360docs.net/doc/7378780.html,河南教育高校版(月刊)llsy99@https://www.360docs.net/doc/7378780.html, jiaokeluntan@https://www.360docs.net/doc/7378780.html,教科论坛 gaojiao@https://www.360docs.net/doc/7378780.html, jxjykybjb@https://www.360docs.net/doc/7378780.html, jxjyyj2008@https://www.360docs.net/doc/7378780.html, kdjy@https://www.360docs.net/doc/7378780.html, jykx915@https://www.360docs.net/doc/7378780.html, sly@https://www.360docs.net/doc/7378780.html, dswkxb@https://www.360docs.net/doc/7378780.html,东北师范大学文科学报machb@https://www.360docs.net/doc/7378780.html, jks03@https://www.360docs.net/doc/7378780.html,

甘肃省礼县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甘肃省礼县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2017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共12题;共76分) 1. (6分) (2018高二上·白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魏家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惘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摹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思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达之美,其中的《逍遥游》《秋水》等篇都表现出壮美的气势,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候,它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 崇尚自然、平淡、朴素、简约,本来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精髓,但在先秦时期,其他派别的许多思想家也加入了对华丽之美的尖锐批评,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墨家从下层人民的立场出发,提出“非乐”

崆峒山旅游攻略

崆峒山旅游攻略 这次“十一”和朋友一起去了崆峒山, 现在就把我的旅游经历写成一个攻略,给 以后想去崆峒山旅游的朋友做个参考。 1.崆峒山地理位置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12公里 处,六盘山支脉,是天然的动植物王国, 有各类植物1000多种,动物300余种,森 林覆盖率达90%以上。 2.最佳旅游时间 平凉的气温要比兰州低5摄氏度左右, 早晚温差很大,夏季非常的凉爽。虽然说 每年的5—11月份都是去崆峒山的好时间。但是我个人认为7、8、9月份去更好,因为气温刚刚好。其他的时间还是比较冷的,我10月份去的,如果游玩的那天不是艳阳高照,我都会觉得冷的受不了。 3.交通 到达平凉,我选择的是从兰州坐K9664火车到平凉站下车,19:14分开车,第二天早上6:30就到达平凉。如果您也选择坐这趟车,提醒两点:①尽量买卧铺;②如果坐硬座,那么多穿点。因为要坐一晚上的火车,所以买个卧铺更好,票价也才100元,不贵;多穿点衣服是因为这个车要绕道中卫到达平凉,晚上很冷,我做的时候,真的感觉像是在冬天,苦不堪言。 出平凉火车站,可以选择在火车站对面等1路公交车到盘旋路站(或汽车西站,票价1元)换乘13路公交车(票价3元)就能到达崆峒山,交通还是很便捷的。或者是到了汽车西站,坐个体户的私车(一个人5元)也能到达崆峒山。但是建议从平凉火车站到市中心打的比较快,1路公交车早上不是很好等的,大概10元就能到汽车西站了。 总体来说,平凉市不大,交通很便捷,出租车起价3元。 4.游玩路线 崆峒山门票旺季120元/人,淡季60元/人,学生票半价。 崆峒山有前山和后山,一般都会推荐你爬后山,因为后山好爬,13路的终点站也是后山,但是我会推荐你爬前山(要爬前山只能从汽车西站坐私人的车到达),因为这样不用走回头路。如果你和我一样选择从后山上,那么最后可能就没有力气从前山下了,只好从后山原路返回,这样对于我这种要玩就把一个地方所有景点都逛完的人来说,实在很是不舍啊。 最佳游玩路线就是从前山上,路过弹筝湖然后爬1700+的台阶上山。无论你

教育类期刊汇总及投稿地址

教育类总类核心期刊表(种) 教育研究;教育评论;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研究与实验;外国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教育与经济;外国教育资料;中国教育学刊;上海教育科研;人民教育;教育科学;山东教育科研; 现代教育论丛;教育探索;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 学前教育类核心期刊表(种) 学前教育研究;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幼儿教育。 初等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表(种) 课程、教材、教法;普教研究;学科教育;上海教育;北京教育;天津教育;中小学教育;班主任;数学通报;数学通讯;高中数理化;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小学外语通讯;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物理教学;化学教学;历史教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生 物学教学;外国中小学教育。 高等教育类核心期刊表(种) 中国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武汉);教育发展研究;中国高教研究;辽宁高等教育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高等师范教育研究;江苏高教;高校理论战线;高教探索;黑龙江高教研究;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各类教育核心期刊表(种) 中国成人教育;父母必读;中国电化教育;现代远距离教育;教育与职业;上海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中国电大教育;电化教育研究;农村成人教育;中国特殊教育。 年度来源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 教育学(种) > 高等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教育科学教育研究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江苏高教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 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国高等教育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课程·教材·教法 中国大学教学

中国电化教育上海教育科研中国特殊教育开放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与实验中国教育学刊电化教育研究外国教育研究教育与经济 外国中小学教育 高等理科教育 教育评论 全球教育展望 外语电化教学 教育发展研究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教育信息化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 > > > 部分期刊\杂志\报刊通讯方式 、《中国高教研究》,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号,。 、《中国高等教育》,北京海淀区文慧园北路号,。 、《中国教育学刊》,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号,。 、《学科教育》,北师大英东楼八层教育科学研究所《学科教育》编辑部,。、《现代大学教育》,湖南长沙岳麓山中南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 、《高教文摘》,南京理工大学高教所,。 、《素质教育大参考》,上海永福路号,。 、《教学与研究》,或 、《教学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 、《文教探索》,广州东风东路号,。 、《教育评论》,福州市梦山巷号,。 、《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省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号,。 、《中国教育报》,北京海淀区文慧园北路号 、《现代教育报》,北京海淀区北三环西路号电话:- 、《人民教育》,北京海淀区文慧园北路号电话:- 、《心理与健康》北京德外安康胡同号 、《心理科学》《大众心理学》上海市中山北路号 、《教育与职业》北京永安外安乐林路号

甘肃各州市简介

古凉州(今甘肃武威)南城门 南城门,又名昭武门。始建于隋代,后历经战乱,几经毁坏。明王朝为了巩固加强凉州这一战略要地,采取外筑边墙、内修城池的措施,从明洪武十年(1377)至万历十五年(1617),历时240年,对凉州城进行增修加固,新修了西城门,修建了东、南、北三大城门楼,创修吊桥四座,挖了深6米的城壕,在城墙四周修建了箭楼、逻铺三十六座;后来又用城砖包砌了全部城墙。经过这些增修加固,成了名副其实的“金城汤池”。及至近代,原城墙、城门均已损毁,唯有南城门楼还遗有两座高约10米的土台。原城楼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造型古朴雄伟。据说,每当天气明朗无风时,夜上城楼,可清晰听到如细雨在瓦上淋沥的声音,故有“夜雨打瓦”之称,为凉州一景。近年来,在地方政府倡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多渠道筹资1000多万元重修了南城门楼。复原的城门楼通高39.6米,在门洞顶部平台建有三层重檐歇山顶式建筑。目前,4万多平方米的南城门楼广场已建成,成为武威又一新景点 酒泉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东接张掖,南毗青海,西邻新疆,北界内蒙古和蒙古国,辖肃州、敦煌、玉门、金塔、安西、肃北、阿克塞7个县市区。其中肃北为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为哈萨克族自治县。酒泉市古称肃州,从古到今

一直是河西的军事、交通重镇和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图为位于酒泉市东北210公里处的巴丹吉林沙漠深处,是中国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卫星发射中心,也是各种型号运载火箭和探空气象火箭的综合发射场,拥有完整、可靠的发射设施,能发射较大倾角的中、低轨道卫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已成功地发射了21颗科学试验卫星,其中,这里发射的8颗可收回卫星,成功率达100% . 位于酒泉嘉峪关市域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向北8公里,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7公里,接长城第一墩,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主宰,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而有“天下雄关”、连睡锁阴”。 位于酒泉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大泉沟河床西岸,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洞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现存491个洞窟,有2,400多尊雕塑,45,00平方米壁画。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在黄河上游,甘肃中部,有一片历史上“苦甲天下”的地方,这就是定西地区,通称陇中。在这古老、广袤、神奇的黄土地上,有过

礼县山脉

礼县山脉 礼县地处秦岭山脉和岷山脉之间,东部地区的山属秦岭山系,北、西南部地区的山属岷山山系,两个山脉,由西汉水分开两端。县境内最高山峰为没遮拦梁(县西160里),海拔3312米,其余山峰均在千米以上。 秦岭山脉在礼县境内主要山峰: 正字山,在揪山乡5公里处,海拔2576米,是礼、眠分界山,东北连岷县,在县境向西南发展至漱山石洞沟,约距6公里。 店子岭山,在崖城乡山台巴以西3公里处,海拔2513米,山向东南伸展至崖城乡大舌沟,约距6公里。 尖山寺,在固城乡尖山寺村,海拔2364米,山的一支走向东南,东发展到红河乡小秦岭山,约距20公里,南伸展到永坪连永兴的北山,约距40公里。另一支向西南,发展到固城朱家磨村猪腰崖,前沿伸展县城东北的四各山梁,约距40公里,向北发展到甘谷县四门乡。 蟠家山(现名齐寿山),是西汉水源头,所在地为天水市秦城区齐寿乡,分二支展开,一支向西伸展到县境内的红河乡小秦岭山、铁炉山,约距40公里;另一支向南伸展到县境内的宽川乡、乔川乡,是西和、礼县、天水、徽县分界。 白草山,在龙林赵家村约2公里处,海拔2301米,向北发展与紫金山(现金子山)相连,约距10公里。 雷王山,在雷王乡所在地,海拔2337米,向北发展到县城,跟前观山,向东再延伸到高坡山(永兴乡观山),约距50公里,向东到西和县姜席乡。 香山,龙林诸葛寺5公里处,海拔2532米,向东出县境,伸展到西和县洛峪,向南伸展到大潭甘山,约距20公里,向西至龙林黑松林。 岷山有东、南、北三大干支,其中东干支分水岭北行经礼县人境,县境北西山峰由此展开。 风凰山(亦称凤凰咀),在礼县锹山与岷县马坞交界处,海拔为2910米,山向西南发展,连上坪乡八盘山,东北出县境,相连岷县马坞。 八盘山,在上坪乡正山里,海拔3002米,与本乡没遮拦梁相连,约距7公里。 没遮拦梁,在上坪大河边马场以北9公里处,海拔3312米,是县境最高山峰,向西南发展,一支与沙金洒风地相连,约距20公里,另一支向东发展与眺坪的牛顶山、大山相连。 牛顶山,在上坪乡野人沟村,海拔2904米,向东北伸展,与大山相连。 大山,洮坪又一高山,海拔2773米,向东南发展到中坝、白关、沙金、太塘、龙林等地,约距50公里。 洒风地,沙金乡碌碑湾,海拔2954米,向西南发展到锉水侯家湾,约距30公里。另一支发展到白关、白河等地。 铁家山,在草坪下草川近处,海拔3079米,向前发展与本乡尖草山相连。尖草山,草坪乡何家沟处,海拔3104米,一支发展到滩坪寺顶山(2188),另一支发展到王坝大小关山和三峪乡的金灵山。 金灵山,在三峪乡乔家山沟,海拔2119米,东南出县境到西和银杏乡小崖子。 礼县地质灾害 西汉惠帝二年正月(前196年2月),陇西地震,此震波及全县。 西汉高后二年正月二十七日(前187年2月22日),武都山崩,死七百六十人,地震至二年

最新教育类杂志投稿邮箱,欢

最新教育类杂志投稿邮箱,欢 博文收藏 03-04 1539 : 最新教育类杂志投稿邮箱,欢迎补正: 本资料由宗权老师整理 1、《北京教育》(普教版) (王雪莉副主编) 《人民教育》 《辅导员》(教学版) 《中国德育》 《体育教学》 《中外教育研究》 《中国火炬》(图片邮件) 《中小学管理》 《中国教师》> 《中华家教》 《中小学心理健康》 《初中教育研究》(韦国锋) 《基础教育课程》 《基础教育参考》 《教育情报参考》 《教育与职业》

《中国基础教育》. 《班主任》 《中小学信息技术》 《现代校长与管理艺术》 《现代教育管理与教学》 《生活教育》 《中国教育导刊》 《教学交流》 《中国音乐教育》 《中小学校长》 《思想政治课教学》 (程光泉——理论、课改) (李兆谊——伦理道德、国情、高考、经济) 《教育科学研究》 《中国教工》 《继续教育》 《新教育》(中央教育科研所) 《父母课堂》 《少年儿童研究》 《课程教材教法》刘启迪(课程论、音乐、体育、美术)苏丹兰(教学论、教师教育) 郭利萍(小学语文)胡晓(中学语文) 王维花(小学数学)李冰(中学数学、生物、计算机)陈兵(中小学外语)钮瑛(物理、化学、科学)李洁(历史、地理、小学品德与生活、小学品德与社会、中学思想政治、历史与社会)

2、《西藏教育》xzjybjb@https://www.360docs.net/doc/7378780.html, 3、《甘肃教育》:(综合)(语文外语)(数理化生物)(政史地音美体) 《教育革新》 4、《山东教育》(综合)xdjydb@https://www.360docs.net/doc/7378780.html,(中学) (小学)(幼教) 《当代教育科学》(原《山东教育科研》)《当代教育研究》 《高考指导》 《创新教育》 《济南教育》 《基础教育论坛》 5、《上海教育》 《上海教育科研》 《思想理论教育》(《新德育》) 《基础教育》(上海)《现代教学》《当代学生》《素质教育大参考》 6、《青海教育》 7、《贵州教育》《贵州基础教育》(最近没用) 8、《云南教育》(中学教师)(文科)(理科)(外语)《云南教育》(小学教师)(文科)(综合)《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9、《新教育》(原《海南教育》)(肖老师)、(戴欣)《教师》 10、《广东教育》(综合版)(高中版)(教研版)(职教版)

2006年甘肃礼县大堡子山东周墓葬发掘简报

?30?2006年甘肃礼县大堡子山东周墓葬发掘简报 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 2006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西北大学文博学院五家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大堡子山遗址进行调查、钻探和发掘。在重点发掘21号建筑基址、祭祀遗 迹的同时,也发掘了几座中小型墓葬,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一墓葬分布与发掘概况 1992~1993年,大堡子山秦公大墓被盗。1994年3~11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大堡子山被盗大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并在距离大墓不远处发掘了几座小型秦墓。2006年,联合考古队在发掘大堡子山遗址之前, 首先对整个遗址进行了全面调查和钻探,除发现夯土城墙、建筑基址、文化层堆积外,还钻探出中小型墓葬400余座。这些墓葬绝大部分已被盗扰,主要分布在大堡子山城址东北城墙外的山坡上,但城址内也有少量分布。 大堡子山遗址被分为四大象限,墓葬发掘主要集中在第I象限(东北)和第III象限(西南)。第I象限墓葬发掘区位于大堡子山东城墙外,数百座中小型墓葬分布在地势较为陡峭的几个台地上,面积达数万平方米。第III象限墓葬发掘区位于城址内,在21号建筑基址以北约150米处,即大堡子山梁向东北延伸的缓坡台地上。10月初至11月中旬,在第I象限发掘墓葬5座,编号为IM22、IM23、IM24、IM25(图一)。在第III象限发掘墓葬2座,编号为IIIM1、

?31? IIIM 2。此外,在同属于第III 象限的21号建筑基址内也发掘了2座墓葬,编号为IIIM 11、IIIM 12,这两座墓在本期大堡子山21号建筑基址的发掘简报中已见报道。两处墓葬发掘区的地层堆积较为简单。其中第I 象限墓葬发掘区的地层分为2层,即耕 土层和近现代扰土层,耕土层厚20~30厘米, 扰土层厚30~60厘米。所发掘的5座墓葬均开 口于扰土层下,并打破原生土层。第III 象限墓 葬发掘区的地层堆积可分为4层。第1层为耕 土层。第2层为近现代扰土层,厚10~25厘米。 第3层为战国时期的文化层,厚30~35厘米,2006 年甘肃礼县大堡子山东周墓葬发掘简报

浅谈武都高山戏的保护与传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378780.html, 浅谈武都高山戏的保护与传承 作者:纳康燕 来源:《丝绸之路》2016年第08期 [摘要]甘肃武都高山戏,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为重中之重。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保护与传承,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武都;高山戏;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J6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8-0048-02 武都高山戏,为甘肃省独有的两大特色剧种之一。1959年以前鱼龙、隆兴等地人叫它“演故事”、“走过场”、“社火戏”等。1959年10月定名为“高山戏”。1965年其名见报后被陆续载入《辞海·艺术分册》、《中国戏曲文化》、《中国戏曲曲艺辞典》等书籍中。2008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山戏发源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的鱼龙镇,主要流传于武都区的鱼龙、隆兴、金厂、龙坝、汉王、马街、安化、佛崖、甘泉、角弓、城关等乡镇,西和、礼县、康县、文县、成县的部分地方也有流传。鱼龙等地属高山丘陵地带,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农业以土豆、玉米、小麦为主。庙会、祭祀、社火等民俗活动在这里自古盛行,高山戏即是从这里的民间祭祀和传统社火中孕育、演变、发展而来的戏曲剧种。 高山戏在武都等地流传了数百年,深得当地民众喜爱。它是古代劳动人民价值观、世界观的体现,是历史的见证,是当地人民的精神食粮。挖掘、抢救、保护高山戏,对于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和精神文明的建设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以及人民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变化,武都高山戏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当前,如何做好高山戏保护与传承被当地政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笔者认为,武都高山戏的保护应该从原生态的保护和打造原生态精品上做文章,以推动高山戏的持续传承和保护,使其薪火相传。 一、高山戏的原生态保护 (一)原生态地保护 高山戏的保护首先是原生态地的保护。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武都高山戏,是产生在武都鱼龙乡的民间戏剧剧种,一直在民间演唱与流传,自娱自乐。在上世纪80年代经专家加工搬上了舞台,推出了一批精品剧目,在省上和国家获了奖。现如今,高山戏专业演出单位已不复存在,出现了生存危机,而鱼龙乡春节期间自娱自乐的演出也出现了危机。鱼龙乡是高山戏的

崆峒十二景

崆峒十二景 香峰斗连、仙桥虹跨、笄头叠翠、月石含珠 春融蜡烛、玉喷琉璃、鹤洞元云、凤山彩雾 广成丹穴、元武针崖、天门铁柱、中台宝塔 崆峒山,道教有史以来最早的发源地,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属六盘山支脉,是天然的动植物王国,有各类植物1000多种,动物3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其间峰峦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缥缈仙境;高峡平湖,水天一色,有漓江神韵。 崆峒山最具代表性的景观——隍城、弹筝峡、塔院和雷声峰 崆峒山,道教最早的发源地。以其峰林耸峙,危崖突兀,幽壑纵横,涵洞遍布,怪石嶙峋,蓊岭郁葱,既有北国之雄,.又兼南方之秀的自然景观,被誉为陇东黄土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又因相传为仙人广成子修炼得道之所,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曾亲临问道广成子于此山而被道教尊为"天下道教第一山"。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东瞰西安,西接兰州,南邻宝鸡,北抵银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 崆峒山海拔2123米,百积30平方公里、拥有大小山峰数10座。其山势雄伟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犹如巨浪排空;奇峰、异洞、怪石、流云、苍翠、清秀而瑰伟,构成了崆峒奇观。崆峒山得天独厚,前峡泾水萦回,后峡胭脂河湍流,交汇于前山屏障—望驾山脚下,形成虎

踞龙蟠之势。正如前人所说“崆峒得泾而势愈雄”。“舍此则无以见其尊”。的确,山有树而秀,林有水而翠,崆峒林深似海,草茂花繁,松柏多姿,药材遍地,群峰竞秀,瑰丽雄奇,身临其境,胜似神仙。故又有“崆峒仙境”之美称。 崆峒山属六盘山支脉,是天然的动植物王国,有各类植物1000多种,动物3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其间峰峦雄峙,危崖耸立,烟笼雾锁,如缥缈仙境;高峡平湖,水天一色,有漓江神韵。既富北方山势之雄伟,又兼南方景色之秀丽。凝重典雅的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气魄宏伟,底蕴丰厚。 古往今来,崆峒山吸引了众多的风流才俊。被中华民族尊为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亲自登临崆峒山,向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黄帝问道这一千古盛事在《庄子·在宥》和《史记》等典籍中均有记载;秦皇、汉武因“慕黄帝事”、“好神仙”而效法黄帝西登崆峒;司马迁、王符、杜甫、白居易、赵时春、林则徐、谭嗣同等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华章、碑碣、铭文。崆峒武术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等武术流派驰名华夏。 ============================================== 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为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几何中心“金三角”,地处北纬34°54'~35°43',东经108°30'~107°45'之间,横跨陇山(关山),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和甘肃天水,北与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毗邻,是保卫国家安全的集结地和屯兵用武之要塞,自古便是“兵家必争

礼县方言

陇南市礼县方言声韵调及其特点 白莉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成县742500) 摘要:陇南市礼县方言中有声母30个,韵母40个,声调4个,本文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并从共时与历时的角度分析了礼县方言的特点。 关键词:礼县方言;声韵调;共时与历时 礼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地区北部,东邻天水、西和,西连宕昌、岷县,南界武都,北接武山、甘谷。西南系岷山山脉,东北为秦岭山脉。嘉陵江一级支流——西汉水,纳14条 长年河和季节河纵贯全境,属长江上游水系。全县辖2镇32乡,总人口约40多万,是陇南人口大县。其方言基本上属于中原官话。因为,礼县历史上就是秦文化的早期发源地,数千年来,礼县与中原地区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又因为其地域南临近四川,当地人往来巴蜀做生意者甚多,所以其语言也一定程度上受了西南官话的影响。 礼县方言中中原官话的特点非常明显。如:把普通话中大部分不送气音读成对应的送气音,把有些舌面音读成舌根音,边音和鼻音混读, 部分前后鼻音混读,在声调上没有降升调,较多低降调等。 受西南官话影响最明显的标志,是把相当一部分舌尖后音字读成对应的舌尖前音,如把“志”读[ts?T]、?迟”读[?tsá?]、“诗”读[ús?]。 礼县方言,虽然总体上属于中原官话,但由于历史上长期以来没有比较科学的记音符号,人们学习语言,主要凭着口头传授,因此,在传授的过程难免会出现一些音变现象。特别是一些音位比较接近的字,如n-l,?n-?)N,a n-Q),Ai-E,e-?,e-o等,很容易出现混读现象。比如,“我”字普通话读[üu o],礼县人有的读[üNu o],有的读[üN?];复数第一人称“我们”有的说成[?N?u],有的说成[üN?u];指示代词“这”有的读[út s E],有的读[úts?];“车”有的读[út?á?],有的读[út?áE ]……这些现象,我们必须广泛调查,深入分析。 礼县方言情况大致如上。另外,上四区和下四区之间,个别乡镇之间还有细小差别,本文将不再一一细述,对礼县方言声韵调的描写,只以县政府所在地口音为准。

礼县概况

一、自然环境概况 1.1礼县概况 礼县地处甘肃东部、陇南市西北部,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东邻天水市、西和县,西接宕昌县、岷县,南连接武都区,北与甘谷、武山接壤,全县幅员面积4299.92平方公里,辖4镇、25乡、9个社区、568个行政村、2607个村民小组、11.6万户、51.78万人,其中农业户口9.96万户、人口48.5万人。 1.2洮坪矿区概况 洮坪矿区位于洮坪乡境内,其地理位臵为东经104°59′--34°10′,其中老沟堆浸场位于矿区的东北面,金山堆浸场和小峪河堆浸场位于矿区的西南面。矿区距礼县县城25km,交通较为便利。该地区地处西秦岭分水岭南侧,属西秦岭构造,剥蚀成因的中山区,主要山脉呈近东西向展布,海拔高度约1750--1770m,比高在160m左右,地势东高西低,地形坡度30°--40°。当地侵蚀基准面绝对标高为1620m。河川谷地宽窄不一,主要为山地、沟谷地和河滩地。境内黄金资源较为丰富,在八十年代末期至九十年代,原省地矿局地质一队、省有色地勘局原五队、二队、三队、核工业地质219大队等地勘单位经艰苦努力相继在礼县罗坝、阳坡、洮坪、湫山等乡镇发现了大中型金矿床,从90至92年间,经县镇府研究批准在该矿区四周,由有色三队与县政府联办了三家对浸场。另外,还有好几家死人堆浸场。由于金

山矿区处于破碎带上,地质活动强烈断层发育岩石破碎,山体坡度大,且均是露天开采,三家堆浸场对剥采废渣和堆浸废渣基本上没有采取合理措施,当时建场时和以后的运营中,企业只重视经济的发展,忽视了环保问题,三家堆浸场有的堆场选址不当,致使现在矿区的采矿废渣和堆浸废渣量越来越多,环保问题和水土流失问题越来越突出。 二、存在的环境问题 2.1废水问题 根据《甘肃省地面水环境保护功能类别划分规定》,评价区河段为Ⅱ类水域,该类工程的堆浸喷淋水因其中含金,故经处理设施处理后,全部用不外排;厕所为旱厕,生活污水量较少,故目前堆浸场的废水对地表水水质影响不大。 2.2废气和噪声问题 该类工程的废气源较多,但废气中的污染物的量较小,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该类工程的主要噪声源(空气压缩机、气动凿岩机、爆破作业、破碎机和球磨机)的噪声值达80--110dB(A),堆浸场离村民居民均较远,故噪声只对操作工人有害,不会产生噪声扰民问题。 2.3废渣问题 废渣对环境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直接占用土地和空间,损坏环境自然景观,如果处臵不当,还会逸出有毒有害的气体和二次扬

崆峒山大景区旅游产业现状研究分析及发展对策

崆峒山大景区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作者:————————————————————————————————日期:

崆峒山景区旅游产业现状分析 及发展趋势 院系:地理与城乡规划学院 班级:地理科学142班 学号:20140203050214 姓名:梁红伟 2017年6月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旅游业已经成为不少民众休闲娱乐的选择,国内旅游业也进入了一个持续高速发展的时期。在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各地都在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其中一些景区的开发不尽人意,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更有甚者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加剧了人地矛盾的升级。旅游景区的开发规划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既要求我们要有探索性,又要正确认识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好这些问题,促进景区在今后一段时间里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旅游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目前已被列为世界第三大产业。人们对旅游业的消费需求也在进一步提升,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一直保持着较快增长,有力地拉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提升。但同时,旅游行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我国对于旅游景区的开发和管理等都还处于摸索和成长阶段,旅游企业和部门都应该高度重视和关注,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方法,正确地引导和控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使旅游景区的开发更加科学,更加完善。

崆峒山景区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一、崆峒区旅游业概况 1.1地理位置 平凉市崆峒区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的陇东黄土高原腹部,位于东经106°25′——107°21′北纬35°12′——35°45′之间。东临泾川,南依华亭、崇信,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固原接壤,北与彭阳、镇原毗邻,境内平阳高速、天平高速、302省道贯穿全境,宝中铁路连接周边各省市。在历史上为丝绸古道西进北上甘凉的第一座关隘重镇,亦为陕甘宁三省交通要塞和陇东传统商品集散地,素有“旱码头”之称。崆峒区为平凉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一座新兴的工贸旅游城市。 1.2著名景名 崆峒区区境内先后发掘出仰韶、齐家和商周文化遗址150多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珍藏文物1300多件。崆峒玄鹤、太统屯云、龙泉滴珠、柳湖晴雪、宝塔曦照、东湖荷花、天坛月夜和浚古烟村等十大景观闻名省内外。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天下道教第一山”——崆峒山,有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名胜古迹百余处,山势雄伟,烟波浩淼,林海幽深,建筑独特。 1.3旅游时间 崆峒区四季皆宜旅游。崆峒区气候属半干旱、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最高气温35.9℃,最低气温-15.2℃,年平均气温10.6℃,年降雨量466毫米,日照2455.7小时,无霜期180天。 1.4历史文化 崆峒区在历史上为丝绸古道西进北上甘凉的第一座关隘重镇,亦为陕甘宁三省交通要塞和陇东传统商品集散地,素有“旱码头”之称。崆峒是全省文物大市,历史悠久,文物丰富,历史年代齐全。区博物馆珍藏文物2491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1件,二级文物64件。在这些文物中既有新、旧石器时代的产物,也有商、周时代的铜器以及出土的历代陶器及瓷器、古字画等,商代的铜爵,西汉的铜灯,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