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组--管理会计

第九组--管理会计
第九组--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 (1)

1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构建 (2)

1.1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基本构成要素 (2)

1.2基于不同的逻辑起点构建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 (4)

1.3我们的选择---以环境、动因为起点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 (9)

2EVA价值管理 (11)

2.1EVA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11)

2.2EVA在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的具体应用 (12)

2.3EVA在业绩评价体系应用中的优点 (12)

2.4国有企业EVA价值管理基本架构 (13)

2.5国有企业提高EVA价值管理模式的步骤 (15)

2.6EVA价值管理应用案例(以青岛啤酒为例) (16)

3业绩评价 (18)

3.1EV A与BSC融合下的企业战略业绩评价 (18)

3.2低碳经济下的企业业绩评价 (24)

3.3低碳经济下企业环境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27)

4战略管理会计 (33)

4.1战略管理会计的概念 (33)

4.2SMA的基本内容体系的构建 (35)

4.3SMA的基本内容体系 (36)

参考文献 (41)

我们选题的依据:

我们的选题是根据《会计研究》近几年来在管理会计这一专题出现率比较高的文章做出了一个统计分析,以及根据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近两年学术年会征题做出的整理,选出的题目主要包括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研究,对于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研究的中心,还有评价管理中业绩评价,根据最新热点我们又分为低碳经济下的业绩评价、战略业绩评价和EVA业绩评价,再就是价值管理,基于上述的EVA业绩评价,我们进一步分析企业的EVA价值管理,并以青岛啤酒为例,进一步理解,最后一部分是战略管理会计,这是当前管理会计的主流。

第九组成员:

1-张珍平2-孙亚迪3-张玮洁4-王兆敏5-徐文娟6-张梁子7-张婧8-张婧9-张全10-杨欢11-王盛12-王丽兰13-孙连才14-翟耀15-张涛

1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构建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同是会计系统的两个分支,但管理会计的发展和被重视程度远不及财务会计。目前发展的现状是理论落后于实务,这主要表现于管理会计迄今仍没有一套完整的能够解释、指导并可以应用于管理会计实践的理论框架。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管理会计研究素来都是偏重于方法研究,而不重视理论结构的研究,如对管理会计目标、假设、原则、方法等基本范畴及其内在联系,迄今少有深入细致的系统研究,使得管理会计至今仍未形成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由于管理会计向来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理论的贫乏导致管理会计实务长期缺乏理论指导,从而严重制约着管理会计作用的发挥。因此管理会计框架的相关研究是很必要的。

1.1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基本构成要素

1.1.1管理会计环境

管理会计环境是管理会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为下面我们要讲到战略管理会计,因此以战略会计为例进行描述。体现战略性特点的管理会计环境包含如下两个方面:①内部环境。主要包含企业内部的经济资源环境和人力资源环境,如公司的资源优势、公司能力以及管理者个人抱负、商业哲学及公司文等。②外部环境。体现战略性特点的管理会计外部环境主要包含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及企业的竞争环境、市场机会和企业的外部威胁等。管理环境对战略性会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1.2管理会计目标

管理会计目标是引导会计运行的行为标准。许多专家将管理会计的目的描述成战略目标。具体地说,管理会计的战略目标可以分为三大层次:一是最终目标,即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二是直接目标,即为企业经营战略提供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三是具体目标,即协助确定战略目标,协助编制战略规划,协助实施战略规划以及协助评价战略管理业绩。(从决策评价标准来看,传统的管理所采用的标准主要是利润最大化和现金净流量最大这些标准虽然能够使企业讲求经济核算和加强管理,但是它们不仅没有考虑企业的长远规划,而且还忽略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最为重要的因素--风险从企业管理的目标来看,上述决策标准是不全面的21世纪企业管理是对不确定条件下企业价值的评估,而企业的价值又是企业现实收益与未来收益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自身经济走势与外部资本市场的综合表现。因此,现代管理会计的目标应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权衡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1.1.3管理会计假设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一个分支,和财务会计一样也应有四个基本的假设。即会计

主体假设、会计分期假设、持续经营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和传统的财务会计的假设相比,体现战略性特点的管理会计假设的范围拓宽了,具体的内容有一些改变,主要表现在:战略管理会计的会计主体逐步朝多层次,多方位的方向转变,会计主体范围逐渐扩大。管理会计的分期由固定的人为的分期朝弹性分期转变。由于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破产清算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因此,持续经营假设在管理会计还是适用的。体现战略性特点的管理会计拓宽了会计计量的属性,由单一的采用货币计量转化为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价企业的经营情况,而且战略管理会计更多地采用如顾客的满意度等非货币计量指标。

1.1.4管理会计原则

会计原则是会计工作的一般性指导规范或基本的指导思想。在管理会计领域也必须制定一些规范来指导会计工作。体现战略性特点的管理会计必须制定如下原则:相关性原则、可靠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技术性原则等传统的会计原则。管理会计的传统原则和传统的一般会计原则在内容上基本是一致的。除了传统的会计原则以外,还必须制定体现战略会计的原则,如成本效益原则和定型和定量相结合原则。因为战略性管理会计在实际运用当中必须随时关注企业的成本和效益,在具体的战略决策中必须把定型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的目标。

1.1.5管理会计的对象

管理会计的目标是为企业提供各种有战略价值的信息。因此,体现战略性特点的管理会计对象是各种有用的信息。由于管理会计是为企业战略性决策服务的,因此,这些信息既包括企业内部的信息,又包括企业外部的信息。尤其是竞争对手的各类信息对企业的战略决策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为企业提供的有战略特点的信息既包括财务信息,也包括非财务信息。如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客户的满意率等。战略性会计对象就是这些信息的集合。

1.1.6管理会计的要素

管理会计要素是管理会计对象的明确化和具体化,体现战略性特点的管理会计要素的对象是以企业内部管理为范围,以规划与决策、控制与业绩评价为基本内容的管理活动。因此,管理会计要素的确认应以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为基础,各要素要能反映管理会计的全貌。战略管理会计的要素除了包括传统财务会计的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外,还应包括能体现战略性管理会计特点的作业要素、时间要素、预算要素和责任中心要素。战略性管理会计必须关注企业的作业,通过对企业内部的作业链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从而降低企业成本,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同时企业也必须时刻关注产品的生命周期及产品的生产时间、客户响应时间等时间要素。在企业整个产、供、销环节,企业必须合理制定预算。同时企业必须建立责任中心,把责任分配到个人,划清给相关个人的责任,更好地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目标。管理会计理论框架是由逻辑起点和各类会计组成要素构成的框架

体系。体现战略性特点的管理会计框架的具体组成要素会随管理会计目标和会计环境的发展而变化,不是永恒不变的,必须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构建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具体的组成要素。

1.1.7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

在70年代以前,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主要属于规范研究。70年代以后,信息经济对研究方法产生了重大影响。研究者开始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和实证模型去检验规范研究的成果。由此,管理会计研究进入了以实证研究为主的阶段。(这里讲的实证研究方法是指到企业实地去观察,了解实际的管理系统如何运行及管理会计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并结合一些成功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写出详细的研究报告和有关的分析结果,以此指导管理会计在实践方面更具有理论价值。而且,管理会计属于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学科,实证研究在管理会计领域较有用武之地管理会计中,实证研究方法包括以下环节:(1)项目选择一个高质量的项目就是这项研究的良好开端。(2)进行实地研究设计:包括针对选定的研究项目选择、研究现场、研究方法收集研究项目所需要的数据等。(3)对实地研究数据的表达与解释。(4)对实地研究结果进行评估并最终用以指导管理会计的实践。)这些是不同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出现的一些共同的要素,当然还包含其他内容,在这里只介绍这些共有的。

1.2基于不同的逻辑起点构建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

作为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应当具有一定的条件或特征,主要应有这样几条:逻辑起点是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的会计范畴;逻辑起点能对其他抽象范围进行推理论证;逻辑起点能够连接会计系统和会计环境;逻辑起点能够联系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逻辑起点是会计最本源的问题,是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逻辑起点是内在的、客观的。

近几年来,理论界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较为热烈的讨论,至今尚无统一的定论。关于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大致有这样几种观点:管理会计目标起点论(孟焰)、管理会计对象起点论(孙茂竹)、管理会计本质起点论(王棣华)、层次理论起点论(劳秦汉)、成本起点轮(李玉周、聂巧明)、环境动因成本论可说是各有其道理。

1.2.1管理会计目标起点论(盂焰)

管理会计的目的,即协助组织/企业的管理者制定合理的经济目标,并为实现整个企业组织业绩最大化目标而进行合理决策,是符合管理会计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全部条件。管理会计的目的之所以能作为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正是在于能够正确揭示管理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会计是人们有目的的社会行为,人类之所以有会计活动,必然出于某种动机或希望。由此追溯下去直至思维的起点,即最终的动机或希望,就是会计目的0(傅磊:5对会计目的的思考与探索6,5会计

研究61996年第2期)。管理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动力正是为了适应企业加强内部经济管理,实现组织的目标而产生和发展的。同时,以管理会计目的为起点能使外部环境管理会计系统有机地协调起来。外部环境通过影响管理会计目的作用于管理会计系统,管理会计系统又通过管理会计目的去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

管理会计是基于管理实管理会计目标起点论认为:管理会计目标反映管会计环境的要求,体现管理会计职能,进而反映管理会计本质;管理会计目标和管理会计环境共同决定管理会计对象,管理会计对象决定管理会计要素。显然,管理会计目标只能体现而不能决定管理会计职能和管理会计本质。相反,管理会计本质决定管理会计职能,管理会计职能决定管理会计目标。从逻辑层次上讲,管理会计本质和管理会计职能应该高于管理会计目标,应以管理会计目标作为逻辑起点而展开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未能提示更高层次的,是局部的、不完整的、较低层次的,因此管理会计目标起点论难以自圆其说。孟焰教授在其《西文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一书中,构建了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如(图1)。孟焰教授的观点与NAA的相同之处在于都认为管理会计目标在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它决定管理会计的本质、对象、假设、原则与方法等。进而总结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目的、本质、职能、对象)--管理会计概念结构(目标、假设、原则、要素)---管理会计应用理论(技术规范理论、实务操作理论)---管理会计的行为主体理论(职业教育、职业道德)

图一孟焰教授管理会计理论框架

1.2.2管理会计对象/假设起点论(孙茂竹)

管理会计应首先解决对象问题,否则其他问题就无法得到解释。当确定了管理会计的对象之后,就会看到其与管理会计假设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进而对管理会计的目标等一系列理论性影响作用。因而,他认为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应是(图3)。孙茂竹教授的观点主要立足于管理会计向管理者提供哪方面的信息,其内容是什么,试图要区分管理会计与其他会计学科的不同。

图二孙茂竹教授理论下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

1.2.3管理会计本质起点论(王棣华)

他认为只有管理会计的本质才是该学科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抽象、最简单的一个理论要素。只有从管理会计的本质出发,才能把其它管理会计理论结构要素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构造出一个具有逻辑性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只有科学地揭示管理会计的本质,才能真正将管理会计与其它管理活动区分开来。管理会计学之所以能成为一门科学,就在于它把揭示管理会计的本质作为自己研究的根本任务,管理会计理论结构中的其它要素难以起到这一统率作用。只有科学地揭示管理会计的本质,才能知道管理会计的性能和发展方向,对管理会计本质认识的正确与否,必然会对管理会计其它理论要素的建立和发展及整个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构造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管理会计理论的核心,应当是管理会计目标,但管理会计目标是由管理会计本质决定的,而不是管理会计目标决定管理会计本质。管理会计本质是管理会计本身所固有的,决定管理会计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特点,是决定管理会计发展的那种基本规定性。他认为管理会计本质至少有以下三层含义:它是一个以提供经营管理信息为主的会计信息系统,它是现代会计的新发展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项最能动的会计管理活动。市场经济越发展,管理会计越重要;科技水平越高,管理会计越成熟;经营管理越复杂,管理会计的内容越丰富。

王棣华研究的管理框架基本要素包括1.管理会计的本质,即管理会计概念,2.管理会计对象,3.管理会计职能,4.管理会计目标,5.管理会计任务(目标和职能决定),6.管理会计环境,7.管理会计假设,8.管理会计原则,9.管理会计道德,10.管理会计哲学,11.管理会计文化,12.管理会计程序,13.管理会计方法,14.管理会计行为。1—5项称之为基本的管理会计理论要素,它阐明管理会计是什么,

干些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要完成哪些任务。6—9项称之为规范的管理会计理论要素,它说明管理会计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一定的假设条件下、一定的规范约束下开展活动的,它是基本的管理会计理论要素的延伸与发展。10—14项称之为行为的管理会计理论要素。管理会计实践活动是在一定的管理会计哲学的指导下进行的,而且脱离不了管理会计文化的影响。管理会计程序虽然多变,但每一项具体工作还是有一定的基本程序的,管理会计方法是管理会计实践的有力工具,管理会计行为是一切管理会计理论的充分体现。

1.2.4管理会计成本起点论(李玉周、聂巧明)

从管理会计形成的渊源和现存的内容构成来看,它是研究成本的制定和成本控制,即成本管理的一门学科。故李玉周、聂巧明从成本这一新视角对管理会计的框架进行重新思考并指出: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由成本信息的生成、成本信息的加工使用、成本信息的基础应用、及成本信息的拓展应用四个维度构成,并且这个新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应以成本信息的生成维度为逻辑起点。

首先,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专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成本信息的管理会计应运而生,而管理会计系统的加工分析维度及基础应用和拓展应用维度最终都是为了生成有用的成本信息,以达到组织业绩最大化的基本目标。故成本信息的生成维度是管理会计最本源的问题,是管理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其次,管理会计的成本信息生成维度可以对其它三个维度进行推理论证,只有当成本信息生成以后才能进行分析和应用。再之,以成本信息的生成维度为起点能使外部环境与管理会计系统有机地协调起来。外部环境通过影响企业成本信息的生成作用于管理会计系统,管理会计系统又通过成本信息的生成以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所以,管理会计的成本信息生成维度是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的管理会计范畴,也是内在的客观的。

如图所示内容对成本起点论进行简要的分析。

首先,企业通过成本的计算(成本法、分步法等)、预算等方法可以生成对企业内部管理有用的成本信息,并以此为起点,开始整个成本信息的流程,这些生成的成本信息有的可以直接进行基础应用(短期、长期决策,定价决策,长期投资决策等) 或拓展应用(企业战略规划等),经过基础应用和拓展应用两个维度又可能生成新的成本信息,从而进入一个新的成本信息流程;有的成本信息须要经过加工分析才能加以应用,具体的加工分析方法有: 预测分析法(趋势分析、因果分析、调查分析、判断分析),决策分析方法(生产决策、定价决策、成本决策、存货控制决策、投资决策),预算编制方法(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控制方法(包括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有目标控制、制度控制、价值工程、标准成本、差异计算) ,业绩评价与考核方法(主要是建立责任会计制度) ,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会有新的成本信息生成。

1.2.5管理会计环境、动因起点论

管理会计环境是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条件和基础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是管理会计产生的土壤。管理会计动因是指企业及社会对管理会计工作的需要与要求它是管理会计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原因以环境动因作为构建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出发点符合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客观规律。

管理会计环境、动因起点论基本观点是:管理会计的环境是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条件和基础,是管理会计产生的土壤。管理会计的动因是指企业及社会对管理会计工作的需要与要求,是管理会计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原因。指出管理会计的环境、动因是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卢恩平、刑于仓);会计环境是导致会计发展变革的报本动因,也是会计应用是否具有实效的前提条件,管理会计的环境、动因属于实践范踌,是动态变化的,因此管理会计的逻辑起点是动态发展的(刘爱东)。

下图是基于环境、动因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这说明以会计环境、动因为逻辑起点,以管理会计目标为核心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其本质是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创新和有效发挥管理会计对企业管理的战略支持功能。管理会计环境不断变化,需要相应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与之适应。因此,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应该是一个与会计环境适应动态系统。

1.3我们的选择---以环境、动因为起点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1.3.1以本质起点论、假设起点论、目标起点论作为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有其局限性

以管理会计本质为起点构建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缺乏实践的支持。管理会计的本质亦即管理会计的涵义是指管理会计特有的质的规定性,它回答了管理会计是什么的问题属纯理论性范畴。传统的观点奉行本质起点论,以管理会计本质作为理论研究的起点,只能解决纯理论问题,不能解决管理会计实践问题不能有效地规范和指导管理会计的实践,其结果必然是理论脱离实践不利于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

以管理会计假设为起点构建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缺乏充分性。管理会计假设是进行管理会计工作的前提或先决条件。管理会计始终处于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社会经济环境中、进行管理会计工作必然受这些环境的限制和约束,为适应这种社会经济环境进而满足管理会计工作的需要,必须在进行管理会计工作之前重新设定一些先决条件,即管理会计假设。这些假设并不是凭空捏造的,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根据管理会计环境及内在规律概括出来的。管理会计假设来自管理会计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如何形成管理会计假设、形成多少假设以及假设划分多少层次,都受管理会计环境的制约。因此管理会计假设不能作为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以管理会计目标作为起点而建立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能揭示更高层次的管理会计理论,更无法揭示管理会计理论发展的真正原因。管理会计目标概括来讲就是设置管理会计的目的和要求。具体讲是对管理会计自身所提供经济信息的内容、种类、时间、方式及质量等方面的要求。管理会计目标是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以管理会计目标为起点研究管理会计理论缺乏合理性。由于管理会计

目标受管理会计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的环境会产生不同的管理会计目标管理,会计环境的变化推动着管理会计目标的进步与发展,从而促进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因此,以管理会计目标作为起点而构建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是局部的、不完整的、较低层次的。

1.3.2选择环境、动因为逻辑起点的依据

以管理会计环境、动因为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辩证法的内外因论告诉我们,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管理会计环境是管理会计发展变化的外在原因,而管理会计动因是其发展变化内在原因,内外因结合便产生了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学科产生的实践证明,管理会计是人类生产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定的环境),基于管理的需要(动因)而产生的。19世纪末,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美国的产业革命引发的经济迅速发展,企业生产规模日趋扩大原有的单凭经验和直觉管理企业的方法已不能适应经济的高速发展。20世纪初,泰勒发表了著名的《科学管理原理》开辟了企业管理的新纪元。受泰勒科学管理思想的影响,企业通过开展时间研究、动作研究等来制定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的、具有高效率的标准作为考核评价员工业绩的依据,来促使生产经营的各方面实现高度的标准化。随着泰勒制度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会计如何为提高企业的生产和工作效率服务开始提到议事日程上,于是标准成本、差异分析、预算控制等这些与泰勒科学管理方法直接相联系的计划、控制等技术方法被引进到会计中来。随着标准成本和预算控制体系的不断控制和完善逐渐形成了管理会计的原始雏形。由此可见如果没有生产力的发展,没有管理的需要,就不可能产生管理会计。

以管理会计环境、动因为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符合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管理会计环境、动因均属于管理会计实践范畴,而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则属于管理会计认识范畴,是人们从管理会计实践中概括总结出来的关于管理会计知识的科学而又系统的结论。它是在管理会计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且是用来指导管理会计实践的。从管理会计的演进来看,管理会计的每一次发展,都是管理会计环境、动因变化的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经济进入了战后发展的新时期,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集团公司、跨国公司大批涌现,大量的新工艺、新技术被广泛应用,新产品层出不穷。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市场竞争加剧。在瞬息万变的经营环境中一些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迅速发展,另一些企业则亏损、倒闭,在竞争中被淘汰。为了能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以适应新的经营环境,企业管理当局迫切要求会计不仅是事后反映,而且要对企业未来的经营管理提出多种方案,事前预测其经济效果作为企业经营决策的依据,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在这种新形势下运筹学和行为科学在企业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会计人员运用运筹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会计信息行加工、编制预算、预测未来并参与决策。这种运筹学与会计相结合,形成了决策会计莫定了管理会计的基础。可见,管理会计依赖其生存、发展的环境与动因,有什么样的环境、动因,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管理会计环境动因不仅决定管理会计理论的现状也决定其发展方向。因此以管理会计环境、动因

为逻辑起点构建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可以揭示管理会计发展过程中的全部因素和客观规律。

2EVA价值管理

2.1EVA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EVA 表示一个公司的资本收益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即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企业的资本成本(包括债务和权益资本成本),是扣除所有投入资本成本后的剩余收益。其核心思想是:一个公司只有在其资本收益超过为获得该收益所投入的全部成本时,才应被认为是为股东创造了额外的价值,才实现资本的增值。从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EVA理论主要是从公司股东的角度来评价公司的价值。EVA可以用下列数学公式简单表示为:EVA = NOPAT-WACC×TC公式中,NOPAT 是税后净经营利润,WK是加权资本成本,TC 是占用的资本(包括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NOPAT(调整后的税后经营利润)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会计利润,是以会计净利润为基础调整后得到的。调整的项目主要包括:商誉摊销、研发费用、递延所得税、先进先出存货利得、折旧、资产租赁等。这种调整的目的在于:消除会计稳健主义对业绩的影响,减少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机会,减少会计计量误差影响。全部资本不仅包括计息债务资本,也包括股权资本。

若EVA>0,表示公司获得的收益高于为此项收益付出的资本代价,公司为股东创造了价值;若 EVA<0,此时无论报表上的净利润是否大于零,都表明股东财富被蚕食;若 EVA=0,说明企业的利润仅刚好补偿债务资本和投资者资本成本,实现资本保值。

EVA的经济学解释:从 EVA与经济学的渊源来看,EVA并非是一个新事物。经济学家哈密尔顿认为,一个公司要为股东创造财富,他所获得的利润必须超过它的负债和权益。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冯歇尔定义了经济利润概念,他认为公司必须产生足够的利润以补偿所有投入资本的成本才能长期生存。经济学家们在计算公司经营的总成本时,将其分为显性成本(计算会计利润时所扣除的全部成本和费用)和内含成本(机会成本)两部分,后者也就是企业投资者所期望的最低投资报酬率。公司的真正盈利在于其创造的总收益必须弥补全部的机会成本,这样的盈利才能给公司带来真实价值的增长。由此可见,EVA的本质就是经济利润,它是一种将企业会计利润调整为经济利润,从而评价企业业绩的财务指标。

EVA的会计学解释:剩余收益最早由爱德华兹和贝尔于 1961 年提出,它等于经营利润减去资本成本,强调了资本的机会成本。1995 年美国学者奥尔森在其文章(《权益估价中的收益、账面价值和股利》)中对剩余收益概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建立了公司权益价值与会计变量之间的关系。简单理解,剩余收益就是公司的净利

润与股东所要求的报酬之差。该概念的基本观点认为企业只有赚取了超过股东要求的报酬的净利润,才算是真正获得了剩余收益,从而给股东带来真正的价值。可见,EVA理论来源于会计学中的剩余收益概念。

综上所述,EVA作为公司业绩评价的一种财务指标,比传统的会计利润指标具有更现实的经济意义。一方面,EVA不仅考虑公司债务资本的成本,也考虑了公司所有者投入资本的成本,这样才能实现公司资本的真正增值;另一方面,EVA指标的计算剔除了相关会计信息的歪曲性,从而更为科学和客观地评价公司业绩。

2.2EVA 在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学术界的研究及其在企业中的大量应用,特别是 2010 年起,国资委对所有央企的业绩评价体系中增加了 EVA 指标后,EVA 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意义日益凸显,一般地,EVA 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在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得到有效应用。

首先,建立以 EVA 为基础的管理体系。一般地,企业的经营者有三种方式提高EVA:

(1)若目前的收益高于其资本成本,则增加投资规模,以提高 EVA;

(2)若目前的收益低于资本成本,则缩减资本投资规模,改投其它收益高于资本成本的项目;

(3)提高现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即不增加新的资产,通过提高资产的收益率来达到提升 EVA 的目的。可见,不管采取哪种方式,在 EVA评价体系下,战略管理、资本结构、并购或撤资、制定年度预算计划,每天的经营运作计划等经营管理决策的所有方面都被囊括在内,增加 EVA 是超越其他一切的企业最重要的目标,企业只有建立了以 EVA 为基础的管理体系,才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

其次,建立以 EVA 为基础的激励制度。在传统的激励制度中,当企业业绩较低时,经营者往往没有奖金,只有当经营业绩水平达到一定的奖励点,经营者才开始获得奖励,而且随着业绩增加奖励也不断增加。但是,在超过一定水平限额后,经营者将不能再获得额外的奖励。因此,在常规的激励制度中,当企业的经营业绩小于奖励点,或者大于限额,激励制度都不能激励经营者努力工作,这和股东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存在矛盾,从而导致经营者在管理决策时会冒着道德风险,选择可能伤害股东利益的决策。以 EVA 为基础的激励制度可以克服这一弊端:以 EVA 为基础的激励制度以 EVA 增加值作为奖励的计算基础,而且该奖励没有上限,即经营者创造 EVA 越多,就可得到越多的奖励。这是因为,当经营者创造的 EVA 增加值越多时,企业的股东获得利益也就越多,二者的利益是一致的。

2.3EVA 在业绩评价体系应用中的优点

综上所述,EVA相对于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有着以下的优点:EVA 全面考虑了包括股权资本成本在内的全部资本成本。相对于传统的指标,EVA 更能够全面、客观地衡量、考核经营者取得的业绩;从经济实质看,对于一项投资,只有当投资

的回报率大于其投入的资本成本时,投资才是有利可图的,也就是说企业的价值才是增加的,即 EVA 为正。有些企业会计净利润为正,但 EVA 却是负值,说明资本成本的增长幅度大于企业会计利润增长的幅度,这种情况一般是企业通过财务融资换取会计利润的增长,实际上并未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加。相反,EVA 是税后会计利润扣除资本成本后的余额,企业只有在其资本收益高于资本成本时EVA 才能为正值,更加客观的反映了经营者为股东创造的价值。

EVA 反映的是企业持续的获利能力。EVA 是税后净利润扣除资本成本后的余额,而资本成本是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风险因素等后的预期成本,是一种未来成本,这使得经营者在经营决策过程中能够从企业长期的获利能力出发,比如新产品的研究、人才的培养等,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经营者的短期行为,达到维护股东长期利益的目的。

EVA 能较好督促企业整合各个部门的力量。在 EVA 评价体系下,经营中的许多决策问题,比如是否接受新投资、是否要放弃某项投资或某条产品线,如何确定企业的经营范围,如何确定企业的融资结构等等,它们的答案都取决于该项决策是否能为股东带来真正的价值增值。企业总部可根据企业总体规划确定总体 EVA 目标,各个部门则根据自己的资本成本确定本部门的EVA 目标,再通过部门间的沟通来协调各个部门间的目标,这就有效的整合了每个部门

通过 EVA 评价企业业绩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企业的潜能。正如前文所述,在传统的绩效评价系统中,由于经营者和股东的利益背离,一方面可能导致经营者的决策伤害到股东的利益,另一方面可能导致经营者通过盈余管理来平滑利润,以获得最大的绩效奖励。相反,在 EVA 业绩评价系统下,对于企业的经营者而言,不仅仅要尽可能的提高运营管理资本的能力,还必须更有效地使用留存收益,因为EVA的本质决定了到企业的所有资源都是有代价的。此外,通过 EVA 增加值和奖励挂钩、奖励无上限限制等手段,可防止经营者操纵会计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同时给予取得高水平经营业绩的诚实的经理很大的激励。可见,对于股东而言,EVA 从三个方面激发了企业的潜能:(1)提高经营效率、降低成本费用、避免浪费,尽可能地为企业创造最多的财富;(2)提高资本营运管理的能力,提高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3)追求健康的、有经济利润的增长,只要项目、产业等能给投资者带来比其机会成本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就授予相关决策人更大的决策权,从而使管理更加科学。

EVA价值管理在国有企业EVA价值管理的政策背景,2010年1月22日,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国资委决定将从中央企业负责人第三任期(2010 年-2012 年)开始,在中央企业全面推行经济增加值(EV A)考核。由此标志着,国资委对央企的关注点由企业资产规模和利润逐步转移到EVA 为导向的价值创造能力。国资委推出的新的央企负责人考核举措有何政策引导意义?央企如何顺应新的考核举措建立新的价值管理体系以优化自身的经营和决策行为?这是每一个国有企业应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问题。

2.4国有企业EVA价值管理基本架构

EVA,并不仅是一个绩效评价模型或者体系,真正意义是在战略选择、战略规划、

经营决策、兼并收购、资产处置、业绩考核和薪酬激励等广泛领域引人价值管理理念与模式,引导管理层像股东一样思考长期价值创造。企业价值管理包括两个大的链条。其一是“价值链”,即以提升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为目标,以EV A 为核心,在价值衡量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价值分析和价值索求。其二是“制度链”,即以推动同企业经营业绩挂钩的薪酬与激励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及企业的价值管理理念系统的建立和健全为重点,通过企业的业绩考核,促进管理水平提升。这两个链条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价值链”促进价值的发现与创造,“制度链”推进企业制度的完善与健全。

国有企业EVA价值管理模式,EVA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的核心包括控制战略,计划和投资预算。从经营战略来看,公司的整体价值创造能力,战略调整和业务或投资的管理问题可以结合该公司的未来价值的增加,价值诊断和评估,从而提高战略控制和计划预算,提高投资管理, 提高企业创造价值。

2.4.1战略规划管控

战略管理和控制的内容包括诊断价值、战略规划和管理、价值分析和资源分配、投资组合策略、投资决策和价值管理战略调整的若干领域。在国有企业的总体战略中, 控制薄弱环节问题的原因为: 第一个是价值驱动不明确, 第二个是没有明确的战略方向, 第三个是实时监控措施非战略性。因此, 国有企业需要以一个清晰的目标评估价值的最大化为基础来加强战略管理和实时监控。与此同时, 战略规划必须基于价值为导向、设计、选择和价值最大化战略的基础上实施。在战略规划过程中, 需要把握以下原则:

( 1) 以实现战略规划设计的长期价值创造、选择和实施为基础;

( 2) 对拟定的各种战略规划, 按照价值最大化的则进行改进, 而对改进的战略规划, 则按照达到管理层预期和市场期望为原则进行衡量和评估;

( 3) 在企业内部管理讨论和评估的最后决定中,在反映了最大化战略规划价值的实现原理的基础上, 各主要部门意见进行了统一;

( 4) 按照最终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计划, 国资委将根据企业预算分解成年度目标, 资源分配在企业发展计划和详细的商业计划预算;

( 5) 根据年度战略规划的目标和业务计划价值为基础的资源配置和组合。

2.4.2制定综合的筹资和融资策略

(1)对营运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和统一实施

主要是针对拥有多种业务板块的集团公司而言。各业务板块公司, 由于发展的规模、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所面对的行业风险不同, 使他们对资金的需求不同: 在初创阶段或快速成长阶段, 自身的营业资金一般不能满足其扩张的全部需要, 所以需要的资金缺口比较大; 在成熟阶段或业务收缩阶段, 营业资金一般有富余, 对筹资和融资的要求不高。

(2)对融资资金缺口的监控和分析

一般来说, 商业活动所得资金的内容是可以预测和控制的, 它可以通过一个模型来模拟一定数量的量化和分析。由经营活动的最有效的工具产生量的资金分析是“自由现金”。事实上, 自由现金流的概念, 是一个具有经济价值的扩展补充, 是对特殊用途的营运资金经济价值的扩充。它强调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其产品和服务的核心竞争力, 以主要或核心业务产生的营业利润为源,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 从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公司的核心经营利润增长是可持续的,投资者可以预测未来赢利能力和判断赢利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经营者可以对自由的现金流进行规划, 现金流量融资资金用于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这等于增加了企业自身的血液量, 以达到优化配置资源。

2.4.3建立基于EV A 的财务决策系统

基于EVA的财务决策体系的核心是:无论是投资、融资、收益分配还是日常经营决策,均以

EVA为基础建立模型、监测、评估,使经营单位和职能部门用一个指标作为所有决策的依据,变零乱分散的财务方案为有序整合的财务系统。投资决策中,企业决策部门应该专门针对重大项目投资运用EV A 进行价值评估与管理,即只对评估后EV A 大于零的业务进行投资,对于EVA小于零的业务进行处置或出售。利用EVA 进行资产重组分析,按EVA最大化确定投资组合方案,从而有效提高投资效率。

融资决策中,首先应确定合理的融资规模,防止融资过量造成资金沉淀增加资金成本。其次,树立包含股权资金成本在内的完整的资金成本概念,审慎的使用股权筹资工具,通过设计合理的资本结构,降低综合资金成本率。收益分配决策中,要充分意识到留存利润不是免费的晚餐,同样存在机会成本,如果不需要满足投资需求或预期回报低于资金成本,就应该分配给投资者。

2.5国有企业提高EVA价值管理模式的步骤

2.5.1内部培训, 进行全面的诊断分析结果

( 1) 宣传培训工作是有效地实施EVA 的先决条件。EVA 的管理理念和会计标准不同, 因此实施EVA 的第一步是向管理层和董事会成员普及EVA 思想。自上而下地宣传知识和EVA 观念, 通过调整资本成本和实施办法等,以避免EVA管理流于形式。

( 2) 分析集团和下属公司的战略管理和绩效评估的现状。除战略定位、战略规划、经营理念以外, 还有在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阶段性重点、行业和其他竞争优势。

( 3) 收集本集团整理的资料和附属公司的财务数据及会计政策, 抽查当前财

务业绩和会计科目, 检查会计政策, 如发现该公司的价值造成的会计制度的重大扭曲, 则评估失真度的大小值。

2.5.2设计与EVA的绩效评价体系的发展

( 1) 收集、整理和评估, 并对子公司现有方案的评价进行专题讨论。

( 2) 设计下属公司的经济增加值指标及其他关键指标和权重。

( 3) 确定考核目标值, 确定原则、参数及模型。

( 4) 初步计算业绩指标, 涉及具体的目标和设计规范之间的总面积。

EVA决策模型应用于企业管理,将EVA 的工具和投资的模式, 兼并和收购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 企业管理过程, 以提高公司的内部管理和决策程序, 进一步提高企业价值。

EVA评价价值管理和改进执行情况

及时落实EVA, 并对跟踪和监测、评估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实施经验, 修正EVA 方案的做法, 促进持续改进的EVA系统, 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价值和目的。

2.6EVA价值管理应用案例(以青岛啤酒为例)

2.6.1 EVA诊断

按照思腾思特的测算,青岛啤酒2000年度的加权资本成本率为8.2%,意义上所投入的总资本为35.2亿元。由此得到2000年青岛啤酒的资本成本为2.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为37.7亿元,经调整后的经营成本为?35亿元,税前净经营利润为2.7亿元,再扣除经调整的所得税0.6亿元,青岛啤酒当年实现税后净经营利润为2.1亿元。税后净经营利润与资本成本的差额为-0.8亿元,即为2000年青岛啤酒创造的经济增加值。可见青岛啤酒2000年的会计利润虽然为正,但经济意义上的财富却减少了。

除了EVA的绝对数额,人们或许更加关心EVA的相对值即单位资本创造EVA的能力。EVA与投入总资本的比值称为资本效率,,它是资本回报率和资本成本率的差额。青岛啤酒2000年的资本回报率为6%(2.1/35.2),减去资本成本率8.2%,资本效率为-2.2%。彼得·德鲁克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指出如果一家企业未能获得超出资本成本的利润那么它就处于亏损状态。可见从资本效率的角度同样可以得出青岛啤酒财富不增反减的结论。

2.6.2EVA的实施

(1)在员工中形成对EVA价值管理的认同。

青岛啤酒引入EVA,表面上是引入了业绩评价的新方法,实际上是引入了新的管理和价值理念。因此要使EVA能够贯彻下去,就必须转变员工的观念。公司邀请思腾思特公司对高管.中层干部和普通员工进行了系统培训,使员工们认识到,只有当EVA为正即资本回报超过资本成本时,才是真正创造了财富,应该从追求会计利润最大化转变为追求资本增值最大化,使变革的观念为全体员工所理解和认同。(2)建立以EVA为中心的目标管理体系。

以前,公司用于表达财务目标的方法又多又杂。公司的战略企划通常建立在所得收入或市场占有增加的基础上。在评估个体产品或生产线时,常常以毛利率或资金流动为标准。在评价各业务部门时,会根据总资产回报率或是预算规定的利润水平。财务部门通常根据净现值分析资本投资,但在评估可能的并购活动时则又以对收入增长的可能贡献为衡量指标。生产线管理人员和业务部门负责人的奖金每年都要基于利

润计划重新评估。这些标准和目标前后并不一致,通常会导致企业战略决策缺乏凝聚力。而现在,公司把所有决策过程都归结为是否提高了EVA,公司要求财务部门除了依据相关会计法规编制对外报表以外,还要按照EVA编制内部报告。李桂荣指出“作为一种财务管理系统,EVA可以成为决策者察觉潜在危险的哨兵。”这样,青岛啤酒建立起以提高EVA为目标的事前决策.事中监控和事后评价的管理体系,为各部门的员工提供了相互交流的统一标准,使得管理决策变得更为有效。

(3)建立以EVA为中心的激励约束机制。

2002年起,青岛啤酒在经理层实行年薪制。年薪制分为基本年薪和风险收入年薪两部分,完成目标的80%拿基本年薪,超出部分则按一定比例提取风险收入年薪。这种奖惩办法拉开了收入差距,但单纯以利润为中心的考核办法,忽略了资本投入的成本,却使其公平性大打折扣。EVA计算了资本投入的成本,弥补了年薪制的漏洞,促使经理层更加注重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投资更为谨慎。以EVA为基础的激励制度使股东.管理者和员工的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人人关心EVA.人人创造EVA的局面。

(4)建立适应EVA的扁平化的组织体系。

针对青岛啤酒现有组织体系的弱点同时也为了确立EVA考核中心,思腾思特公司提出了管理重组的总体方案。该方案将青岛啤酒总部明确定位为公司的战略规划中心.投资决策中心和资源调配中心。总部增设审计与人力资源管理两个部门,以加强对公司各级管理者的监督和对人力资本的核算与管理。而总部的161个岗位减少到99个岗位,职员也从207人缩减至163人。通过调整,不仅强化了总部职能,还精简了机构配置和人员规模。同时,撤销了原直属集团总部的生产部,成立了集团第九个事业部—青岛事业部,使得总部---事业部---子公司三层管理架构更加清晰和条理化。青岛啤酒的目标是在全公司建立一个适应EVA目标管理的扁平化的组织体系,实行区域事业部管理机制,统一产供销.统一市场管理.统一财务核算,各事业部将工作重心集中到EVA的创造上。

(5)再造基于EVA价值平台的业务流程。

EVA目标管理使公司认识到,通过信息化管理加快资本周转速度以及把资本效率低下的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可以大大提高公司的价值创造水平。2001年2月,青岛啤酒与Oracle正式合作,引入ERP系统实施企业信息化战略。借助ERP系统这个现代管理平台,将所有的啤酒厂.销售公司以及销售点集成在一起对每一个点.每

一笔业务的运行过程实施全方位监控,对每一个阶段的经营结果实施全过程审计,提高整个集团的资本周转速度,优化资源配置。与此同时,青岛啤酒与招商局物流集团的合作也迈人新阶段双方共同设计了物流改革方案,准备在供应链的相关节点上寻求2~3家长期供应商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最终将物流业务全部外包。

自2002年以后。青岛啤酒业绩大幅增长,且现金分红丰厚,稳定的现金流回报也大大提升了公司的资本价值。

3业绩评价

3.1EVA与BSC融合下的企业战略业绩评价

3.1.1EV A战略业绩评价局限

1.EVA不重视对非财务指标的反映。EVA只对生产过程的结果进行反映,过于综合,而对非财务成本没有进行反映或反映不够,这样容易削弱企业创造长期财富的能力。

2.EVA经营者业绩评价体系的实施并不一定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到目前为止。对EVA的调整项目已达到了200多种,这将大大增加了计算的复杂度和难度。这种复杂的调整所花费的成本能否真正被采用EVA经营者业绩评价的方法为企业带来经济收益所弥补,这将会对EVA的应用产生了很大的质疑。

3.1.2BSC战略业绩评价优点

1.BSC实现财务与非财务指标有机结合。BSC以财务维度为中心,引入了内部经营流程维度、顾客维度、学习成长维度的相关指标,克服了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只注重财务维度的衡量的缺点。

2. BSC强调了指标间的相互平衡。BSC包括了不同的四个维度,它平衡了企业的财务与非财务目标、企业的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企业的滞后指标与先行指标,企业的外部与内部的衡量等诸多方面。

3. BSC是分解战略目标和进行业绩管理的途径。BSC将企业的战略目标有效的分解为企业的竞争战略、职能战略,从而细化为企业的经营目标、各个职能部门以及个人的目标。

3.1.3战略业绩评价局限

1.财务维度的指标不够完善。BSC财务维度多采用了传统会计指标为业绩评价的指标。

2.BSC非财务指标量化困难。BSC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大量的非财务指标,这些评价指标存在很多的主观性和很强的复杂性,由此造成了非财务指标难以量化。

3. 对已存在的企业文化冲击大

BSC的业绩评价指标采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需要有高层领导者的授权与参与,改变了以往受管理规则支配的状况,由此可见,BSC的应用是对企业文化的一种冲击。

4.指标权重分配随意, BSC采用了主观赋予指标权重的方法对企业的业绩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指标权重的分配方法过于随意,从而导致了总体的评价不准确。

3.1.4EV A与BSC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1. EVA和BSC具有共同之处。即两者的最终目标都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在基于EVA

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运用下,企业的价值评估可以采用经济利润模型。该模型界定企业价值计算公式如下:企业实体价值=期初投资资本+经济利润现值。由此可见,企业经营期间各期的经济利润越大,企业的实体价值也就越大。如果把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目标,那么只需要设置财务指标就可以计量。但在企业战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光有财务指标是不够的,还要有平衡计分卡中涉及的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创新等非财务指标,而且它们与财务指标密不可分。只有这些指标得到共同改善,企业的战略目标才能得到实现。

2. EVA和BSC具有互补性。EVA是一种滞后指标,不能被直接控制和管理。它只能对企业经营决策和活动的最终结果进行评价,是一种综合性的事后财务业绩指标,不能揭示业绩变动的具体非财务动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向,从而不利于指导具体的管理行为。因此,使用以单一EVA财务指标为核心的业绩评价方法,可能会给公司决策带来误导性信息。BSC中的

顾客维度、内部业务流程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等非财务维度指标属于先行指标,是预言结果的驱动因素,可以对其控制和管理。BSC既可以弥补EVA未充分考虑非财务方面评价的局限,又可以弥补EVA仅揭示企业最终财务结果而无法揭示形成这种结果的动因的缺陷。所以在战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对评价客体效率多采用先行指标控制,衡量评价客体的效果多采用滞后指标,从而实现两者的平衡互补。

3.1.5融合视角下的企业战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将EVA运用到BSC的财务维度中,从而构建更完善的企业

战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构建思路见下表。

1财务维度

在财务维度上,建立一个以EVA为主,传统财务指标为辅的财务指标体系。

(1)EVA.EVA是反映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绝对量指标,是财务指标中的核心指标。

(2)EVA增长率。EVA增长率是反映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相对量指标,反映EVA 的增长趋势,可以将其作为辅助指标。EVA增长率=EVA增长额/上一期EVA值。此指

管理会计第四章_本量利分析习题和答案解析_东北财经大学第二版

4.利润一业务量式本量利关系图 二、分析思考 1?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定是什么? 2?贡献边际及其相关指标的计算公式? 3?单一品种保本点的确定方法有哪些? 1 .经营安全程度的评价指标的内容及其计算? 2 .单一品种下有关因素变动对保本点和保利点,对安全边际以及对营业利润的影响是什么? 1?本量利关系图的含义及其类型有哪些? 2?因素变动对保本点等指标有哪些影响? 三、单项选择题 1 .称为本量利分析的基础,也是本量利分析出发点的是( B ?相关范围及线性假设 C ?产销平衡假设 必须假定产品成本的计算基础是( 1. 已知某企业本年目标利润为 2 000万元,产品单价为 600元,变动成本率为 30% 固定成本总额为600 一、关键概念 1 .本量利分析 2. 贡献边际 第四章本量利分析 3 .保本点 1 .安全边际 1 .本量利关系图 3 .保本点 .保本作业率 2?传统式本量利关系图 4 .保利点 3 ?贡献式本量利关系图 A.成本性态分析假设 2 .在本量利分析中, D ?品种结构不变假设 A .完全成本法 B .变动成本法 C .吸收成本法 D.制造成本法 3 .进行本量利分析, A .税金成本 必须把企业全部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和 B.材料成本 () C .人工成本 D .变动成本 4?按照本量利分析的假设,收入函数和成本函数的自变量均为同一个 A .销售单价 B.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 。 D.产销量 5 ?计算贡献边际率,可以用单位贡献边际去除以 A .单位售价 B.总成本 ()。 C.销售收入 D.变动成本 1 ?下列指标中,可据以判定企业经营安全程度的指标是 A .保本量 ()。 ?贡献边际 C ?保本作业率 保本额 2 ?当单价单独变动时,安全边际 ()。 A. 不会随之变动 B ?不一定随 之变动 C ?将随之发生同方向变动 D ?将随之发生反方向变动 3.已知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 元,为使安全边际率达到 60% A . 2000 件 B . 1333件 单位变动成本为每件 45元,固定成本总额 该企业当期至少应销售的产品为 () .1280件 60, 000元,产品单价为120 C . 800件 D 4?已知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价 5元,单位变动成本 3元,固定成本总额 600元,则保本销售量为 ()。 A. 200件 B . 300件 C . 120件 D. 400 件 5 ?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位变动成本是 36元,固定成本总额 4 000元,产品单位销售价格 56元, 要使安全边际率达到 50 %,该企业的销售量应达到( A . 400 件 B . 222 件 C . 143 件 D 500 6 ?根据本量利分析原理,只提高安全边际而不会降低保本点的措施是( A .提高单价 B ?增加产量 C ?降低单位变动成本 )。 ?降低固定成本 7 ?某公司生产的产品,其保本量为 20万件,单价2元,贡献边际率为 40%,其固定成本为( )。 A . 50万元 B . 100万元 C . 8万元 D 16 万元

管理会计第二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课后习题 思考题 1. 管理会计对成本是如何进行分类的?各种分类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管理会计将成本按各种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以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不同需求。 1. 按成本经济用途分类: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 主要目的是用来确定存货成本和期间损益,满足对外财务报告的需要。 2. 按性态分类: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按性态进行划分是管理会计这一学科的基石,管理会计作为决策会计的角色,其许多决策方法尤其是短期决策方法都需要借助成本性态这一概念。 3. 按可控性分类: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 4. 按是否可比分类:可比成本和不可比成本 5. 按特定的成本概念分类:付现成本和沉没成本、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可避免成本和不可避免成本、差别成本和边际成本、机会成本 6. 按决策相关性分类:相关成本和无关成本 2. 按成本性态划分,成本可分为几类?各自的含义、构成和相关范围是什么?按成本性态可以将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1)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但是符合固定成本概念的支出在“固定性” 的强弱上还是有差别的,所以根据这种差别又将固定成本细分为酌量性固定成本和约束性固定成本。酌量性固定成本也称为选择性固定成本或者任意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当局的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与酌量性固定成本相反,是指管理当局的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因而也称为承诺性固定成本,它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能力所必须负担的最低固定成本,其支出的大小只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与质量,因而具有很大的约束性,企业管理当局不能改变其数额。 固定成本的“固定性”不是绝对的,而是有限定条件的,这种限定条件在管理会计中叫做相关范围,表现为一定的期间范围和一定的空间范围。就期间范围而言,固定成本表现为在某一特定期间内具有固定性。从较长时间看,所有成本都具有变动性,即使“约束性”很强的约束性固定成本也是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一

管理会计作业参考答案(会计学 )

管理会计作业参考答案(华网10春会计) 2011-05-28 9:10 管理会计作业参考答案(华网10春会计) 第1题 (2) 分 在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是指( B )。 A、固定生产成本 B、变动生产成本 C、全部生产成本 D、变动生产成本加变动推销及管理费用 第2题 (2) 分 阶梯式混合成本又可以称为(A) A、半固定成本 B、半变动成本 C、延期变动成本 D、曲线式成本 第3题 (2) 分 混和成本可以用直线方程y=a+bx模拟,其中bx表示(D) A、固定成本 B、单位变动成本 C、单位固定成本 D、变动成本总额 第4题 (2) 分 下列项目中,只在变动成本法下才作为期间成本处理的是(A)。 A、固定制造费用 B、变动制造费用 C、固定管理费用 D、变动管理费用 第5题 (2) 分 如果某期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5000元,该期产量为2000件,销售量为1000件,期初存货为零,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2000元,则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D)。 A、0 B、1000 C、5000 D、6000 第6题 (2) 分 成本性态是指(D)之间在数量方面的依存关系。 A、成本绝对量与相对量 B、成本实物量和空间量 C、成本时间量与空间量 D、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 第7题 (2) 分 会计服务侧重于(D) A、股东

B、外部集团 C、债权人 D、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 第8题 (2) 分 下列不属于管理会计内容体系的是(C) A、预测 B、决策 C、确认与计量 D、控制、评价 第9题 (2) 分 从保本图得知:(B)。 A、保本点右边,成本大于收入,是亏损区 B、销售量一定的情况下保本点越高,盈利就越大 C、预计销售量超过保本点销售部分即是安全边际 D、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保本点越低,盈利就越大第10题 (2) 分 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变动成本将(B) A、随业务量变动而呈正比例变动 B、在各种业务量水平下保持不变 C、随业务量变动而呈反比例变动 D、在不同业务量水平下各不相同 第11题 (2) 分 变动成本计算法,将固定成本(D)。 A、在已销售产品、库存产品之间分配 B、在已销售产品、库存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 C、结转到下期 D、全额直接从本期销售收入中扣减 第12题 (2) 分 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保本点越高,则(D)。 A、只引起盈利区的变化 B、盈利区的面积越大,亏损区的面积越小 C、只引起亏损区的变化 D、盈利区的面积越小,亏损区的面积越大 第13题 (2) 分 利润=(实际销售量—保本销量)×(D) A、贡献毛益率 B、单位利润 C、单位售价 D、单位贡献毛益 第14题 (2) 分 企业的销售利润率等于(A) A、边际贡献率与安全边际率之乘积 B、边际贡献率与安全边际率之差 C、边际贡献率与安全边际率之商

管理会计试题和答案

管理会计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管理会计中,狭义相关范围是指( B )。 A.成本的变动范围。 B.业务量的变动范围 C.时间的变动范围 D.市场容量变动范围 2.下列各项中,能反映变动成本法局限性的说法是( D )。 A.导致企业盲目生产 B.不利于成本控制 C.不利于短期决策 D.不符合传统的成本观念 3.在变动成本法下,销售收入减变动成本等于( D )。 A.销售毛利 B.税后利润 C.税前利润 D.贡献边际 4.如果本期销售量比上期增加,其它条件不变,则可断定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本期营业利润( B )。 A.一定等于上期 B.一定大于上期 C.应当小于上期 D.可能等于上期 5.在计算保本量和保利量时,有关公式的分母是( A )。 A.单位贡献边际 B.贡献边际率 C.单位变动成本 D.固定成本 6.在其它因素不变时,固定成本减少,保本点( B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不一定变动 7.经营杠杆系数等于1 ,说明( A )。 A.固定成本等于0 B.固定成本大于0 C.固定成本小于0 D.与固定成本无关 8.已知上年利润为10万元,下一年经营杠杆系数为1.4,销售量变动率为15%,则下一年利润预测数为( C )。 A.14万 B.15万 C.12.1万 D.12.5 9.在管理会计中,单一方案决策又称为( A )。 A.接受或拒绝方案决策 B.互斥方案决策 C.排队方案决策 D.组合方案决策 10.下列各项中,属于无关成本的是( A )。 A.沉没成本 B.增量成本 C.机会成本 D.专属成本 11.属于长期投资决策分析的方法是( A )。 A.净现值法 B.贡献边际法 C.差别损益分析法 D.边际贡献法 12.下列各项中,属于非折现指标的是( A )。 A.投资回收期法 B.净现值法 C.内含报酬率法 D.现值指数法

管理会计第二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本—量—利分析 思考题 1.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有哪些?说明它们的具体含义。 (1)相关范围假设,即本—量—利分析中对成本性态的划分都是在一定的相关范围之内的。相关范围假设包含“期间”假设和“业务量”假设两层意思。 (2)模型线性假设。具体包括:固定成本不变假设;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销售收入与销售数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 (3)产销平衡假设。由于本—量—利分析中的“量”指的是销售数量而非生产数量,在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这个量也就是销售收入。换句话说,本—量—利分析的核心是分析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但产量这一业务量的变动无论是对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都可能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当然也会影响到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所以从销售数量的角度进行本—量—利分析时,就必须假定产销关系平衡。 (4)品种结构不变假设。本假设是指在一个多品种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中,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不会发生变化。上述假设的背后都暗藏着一个共同的假设,就是:假设企业的全部成本可以合理地或者说比较准确地分解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2.盈亏临界点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有什么作用?试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盈亏临界点又叫保本点,是指企业的经营规模(销售量)刚好使企业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盈亏临界点分析就是根据成本、销售收入、利润等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预测企业在怎样的情况下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盈亏临界点分析所提供的信息,对于企业合理计划和有效控制经营过程极为有用,如预测成本、收入、利润和预计售价、销量、成本水平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等等。应该指出的是,盈亏临界点分析是在研究成本、销售收入与利润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除了销售量因素外,销售价格、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诸因素的变动,同时可以使企业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只不过在进行盈亏临界点分析时,某一因素与其他因素之间表现为互为因果关系。 例如,某企业为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企业,现有相关数据如下,单价为50

管理会计学复习题(带答案)

一、单选题 1.在现代企业会计系统中,管理会计又可称为()。 A、算呆账的报账型会计 B、外部会计 C、算活账的经营型会计 D、责任会计 2.在各类固定成本中,能够在不改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前提下降低其总额的是()。 A、约束性固定成本 B、酌量性固定成本 C、半固定成本 D、单位固定成本 3.单位产品售价减去单位变动成本的差额称为()。 A、单位收入 B、单位利润 C、单位边际贡献 D、单位边际贡献率 4.如果完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成本比期初存货成本多20000元,而变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成本比期初存货成本多8000元,则可断定两种成本法的广义营业利润之差为()。 A、8000 B、12000 C、28000 D、20000 5.下列有关贡献边际率与其他指标关系的表达式中,唯一正确的是()。 A、贡献边际率+保本作业率=1 B、贡献边际率+变动成本率=1 C、贡献边际率+安全边际率=1 D、贡献边际率+危险率=1 6.根据本量利分析原理,下列措施中,只能提高安全边际而不会降低保本点的是()。 A、提高单价 B、增加产量 C、降低单位变动成本 D、降低固定成本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定量分析法的是()。 A、判断分析法 B、算术平均法 C、回归分析法 D、平滑指数法 8.下列各项中,属于无关成本的是()。 A、沉没成本 B、增量成本 C、机会成本 D、专属成本 9.利用已知的零存数求整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计算()。 A、复得终值 B、复利现值 C、年金终值 D、年金现值 10.本量利分析中的业务量不包括下列中的()。 A、销售收入 B、产量 C、销量 D、保利量 11.在管理会计中,狭义相关围是指()。 A.成本的变动围B.业务量的变动围 C.时间的变动围D.市场容量变动围 12.下列各项中,能反映变动成本法局限性的说法是()。 A.导致企业盲目生产B.不利于成本控制 C.不利于短期决策D.不符合传统的成本观念 13.在变动成本法下,销售收入减变动成本等于()。 A.销售毛利B.税后利润C.税前利润D.贡献边际 14.如果本期销售量比上期增加,其它条件不变,则可断定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本期营业利润()。 A.一定等于上期B.一定大于上期C.应当小于上期D.可能等于上期15.在计算保本量和保利量时,有关公式的分母是()。 A.单位贡献边际B.贡献边际率C.单位变动成本D.固定成本

管理会计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管理会计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下列各项中,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相对立概念而存在的是( )。 A.现代会计 B.企业会计 C.管理会计 D.管理会计学 2.在相关范围内,某企业生产甲产品耗用的直接材料成本总额随着产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则甲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为( )。 A.固定成本 B.变动成本 C.半变动成本 D.半固定成本 3.下列项目中,只能在发生当期予以补偿、不可能递延到下期的成本是( )。 A.直接成本 B.间接成本 C.产品成本 D.期间成本 4.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该产品的单位贡献边际为2元,本月的销售量为12000元,营业利润为10000元,则固定成本为( )。 A.13000元 B.14000元C.24000元 D.34000元 5.安全边际量一实际销售量一( )。 A.边际销售量 B.保本销售量C.实际销售量 D.预计销售量 6.按目标利润预测的目标成本应当等于( )。 A.预计总产值一目标利润 B.预计销售收入一目标利润 C.预计销售收入一预计总成本 D.变动成本总额十固定成本总额 7.在采用平滑指数法进行近期销售预测时,应选择( A.固定的平滑指数 B.较小的平滑指数C.较大的平滑指数 D.任意数值的平滑指数 8.下列各项中属于无关成本的是( )。 A.沉没成本 B.增量成本C.机会成本 D.专属成本 9.在短期经营决策中,只要买方出价低于( ),企业不应接受特殊价格追加定货。 A.单位产品成本 B.单位变动成本C.正常价格 D.单位固定成本 10.下列各项中,属于反指标的是( )。 A.净现值 B.静态投资回收期C.投资利润率 D.原始投资回收率 11.某投资方案的年营业收入为100万元,年营业支出为60万元,其中折旧为10万

管理会计学作业答案 (1)

《管理会计学》作业答案 第一章总论 思考题: 1. 管理会计的职能是什么? 答案要点:1.预测职能、2.决策职能、3.规划职能、4.控制职能、5.评价职能 具体内容见教材第4-5页 2.管理会计的内容核心是什么? 答案要点:1.预测决策会计、2.规划控制会计、3.责任会计。管理会计中的成本形态分析、变动成本法和本量利分析等重要内容,贯穿在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及责任会计之中。 详细内容见教材第5页 3.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是么? 答案要点: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1.两者目标一致;2.两者基本信息来源相同 同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具有如下特点: 1.管理会计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服务 2.管理会计不受公认的会计原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的严格限制和约束 3.管理会计侧重于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及业绩考核评价 4.管理会计无固定的核算程序,计算方法比较负责 5.管理会计的会计报告无固定的编报时间,内容不确定,可采用非货币计量单位。 6.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与财务会计不同 详细内容见教材第7-8页 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与成本计算方法 思考题: 1成本按经济用途可以分为哪几类? 答案要点: 成本按经济用途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2.固定成本概念、特性及其进一步分类。 答案要点: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不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固定成本的特性:⑴固定成本总额具有不变性。⑵单位固定成本(a / x)在业务量变动时,具有反比例变动性 固定成本的分类 ⑴约束性固定成本(生产经营能力成本)。是指不受管理当局短期决策行为影响的那部分成本。 ⑵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受管理当局短期决策行为影响的那部分成本。 3.变动成本概念、特性及其进一步分类。 答案要点: 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其成本总额会随着业务量的变动成正比例变动的那部分成本。 变动成本的特性 ⑴变动成本总额(bx)的正比例变动性 ⑵单位变动成本(b)的不变性 变动成本的分类 变动成本按其发生的原因可分为: ⑴技术性变动成本。是主要由技术性因素决定的那部分成本。 ⑵酌量性变动成本。是主要由管理部门决策影响的那部分成本。 4.混合成本的概念及其分类。 答案要点: 混合成本是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既随业务量变动而变动,但又不呈正比例变动的那部分成本。 混合成本的分类: (1)阶梯式混合成本 (2)标准式混合成本 (3)延期变动成本 (4)曲线式混合成本 5.什么是相关范围? 答案要点: 相关范围是指不会改变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性态的有关期间和业务量的特定变动范围。 6.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什么是成本动因? 答案要点: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的专用名词,在这种方法下,间接成本要按其成本动因来进行分配。 成本动因是指那些产生间接成本的原因。 计算练习题:教材第50页1-9,参考答案见教材54-55页

《管理会计学》第七版 孙茂竹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教材习题解析 一、思考题 1.从管理会计定义的历史研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想法? 答:对管理会计的定义从狭义的管理会计阶段发展到广义的管理会计阶段,我们可以看出,这一过程是一个广泛引入和应用相邻学科的新的方法从而不断丰富学科本身内容的过程,是一个伴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和经济管理理论等多学科理论的发展而发展的过程。 管理会计是适应企业管理发展的要求而产生和不断完善、发展的。新的管理理论的产生及推广运用总是源于企业实践的需要,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相 应地,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技术方法也会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而发展,必然推动着管理会计定义不断丰富、清晰、完整,促进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框架的建立与完善。 所以,从管理会计定义的历史研究来看,结合管理会计各个阶段的变化和发展,我们觉得可以更好地预测未来管理会计工作的变动趋势和管理会计以后研究的演变,除了了解过往、以史为鉴,更重要的是寻找管理会计发展的动因和规律,并能够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2.从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管理会计学科课程体系的内容设计看,你 认为管理会计人员在企业管理中处于何种地位? 答:从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管理会计学科课程体系的内容设计看,管 理会计人员只有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成功进行以使用价值管理为基础的价值管理,实现管理会计的目标,履行管理会计人员职能和重要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发挥提供客观的信息、有效参与决策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当信息也成为企业的竞争力之一时,管理会计人员的作用也就逐渐从辅助性决策支持者转为积极的商业伙伴,通过发现企业持续改进的机会和评价稀缺资源的最佳使用方案而促进企业各种变革的展开。 由于管理会计人员在单位中的地位和独立程度不同,导致会计职业道德有不同程度的欠缺。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较高,单位的人事政策对管理会计人员的任用和选拔比较重视,管理会计人员在单位中的地位较高,其独立性较强,就有利于管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其在企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果管理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受到很大制约,就不利于管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因为管理会计人员的工作完全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管理之下,具

管理会计期末试题卷及答案

会计学专业《管理会计》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某企业全部资本 为150万元,负债比率为45%,负债利率12%,当销售额为100万元,息税前利润为20万元,则财务杠杆系数为( )。 A.1.68 B.2.5 C.1.15 D.2.0 2.在变动成本法下,其利润表所提供的中间指标 是( )。 A.贡献边际B.营业利润 C.营业毛利 D.期间成本 3.阶梯式混合成本又可称为( )。 A.半固定成本 B.半变动成 本 C.延期变动成本 D.曲线式成本 4.下列会计系统中,能够履行管理会计“考核评价经营业 绩”职能的是( )。 A.预测决策会计 B.规划控制会计 C.对外报告会计 D.责任会计 5.在利润敏感性分析中,如果企业正常盈利,则对利润影响程度最高的因素 是( )。 A.单价 B.单位变动成本 C.销售量 D.固定成本 6.企业的销售利润率等于( )。 A.边际贡献率与安全边际率之乘积 B.边际贡献率与安全边际率之差 C.边际贡献率与安全边际率之商 D.边际贡献率与安全边际率之和 7.已知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为每 件45元,固定成本总额60000元,产品单 价为120元,为使安全边际率达到60%,该企业当期至少应销售的产品 为( )。 A.2000件 B.1333件 C.1280件 D.800件 8.在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中,如果零部件的需用量尚不确定,应当采用的决策方法是( )。 A.相关损益分析法 B.差别损益分析法 C.相关成本分析法 D.成本无差别点法 9.在短期经营决策中,只要买方出价低 于( ),企业不应接受特殊价格追加定 货。 A.单位产品成本 B.单位变动成本 C.正常价格 D.单位固定成本 10.投资项目的建设起点与终结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称为( )。 A.项目计算期 B.生产经营期 C.建设 期 D.试产期 11.已知某投资项目的项目计算期是10年,资金于建设起点一次投入,当年完工并投产。 经 预计该项目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是4年,则按内部收益率确定的年金现值系数 是 ( )。 A.10 B.6 C.4 D.2.5 12.与弹性预算相对应的预算是( ) 。 A.固定预算 B.零基预算 C.增量预算 D.定期预算 13.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与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差额称为固定制造费用()。 A.耗费差异 B.能量差异 C.闲置能量差异 D.效率差异

中央财经大学孟焰-第四章习题答案_管理会计学

第四章变动成本法 【习题一】 项目变动成本法(单位:元)完全成本法(单位:元) 单位产品生产 成本单位直接材料+单位直接人工+单位变动 性制造费用=20+10+14=44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单位全部制造费 用=20+10+14+8000/1500=49.33 期间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变动及固定管理和销售 费用=8000+8×1200+2000=19600 管理和销售费用8*1200+2000=11600 销售成本(变动成本)单位产品生产成本*销售量 =44*1200=52800 单位产品生产成本*销售量 =49.33*1200=59196 税前净利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期间 成本)=1200*80—44*1200—8*1200— 8000—2000=23600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期间成本 =1200*80-49.33*1200-11600=25204 【习题二】 1.变动成本法:单位直接材料+单位直接人工+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 =(40000+30000+40000)/10000=11 全部成本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单位全部制造费用 =(40000+30000+40000+40000)/10000=15 2.职能式利润表(全部成本法): 变动成本率=单位变动成本÷销售单价×100% 项目 2007年 销售收入 8000*20=160000(20=11/55%)(销售单价*销售量)销售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0 15*10000=150000(单位生产成本*生产量) 可供销售产品的成本减:期末存货成本150000 2000*15=30000(未销售量*单位生产成本) 销售成本合计 120000=150000-30000 销售毛利 减:销售及管理费用40000(收入—成本) 20000(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 税前净利 20000 贡献式利润表(变动成本法) 摘要金额 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单价*销售量=8000*20 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 160000 88000

管理会计第二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课后习题 思考题 1.管理会计对成本是如何进行分类的?各种分类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管理会计将成本按各种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以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不同需求。 1.按成本经济用途分类: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 主要目的是用来确定存货成本和期间损益,满足对外财务报告的需要。 2.按性态分类: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按性态进行划分是管理会计这一学科的基石,管理会计作为决策会计的角色,其许多决策方法尤其是短期决策方法都需要借助成本性态这一概念。 3.按可控性分类: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 4.按是否可比分类:可比成本和不可比成本 5.按特定的成本概念分类:付现成本和沉没成本、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可避免成本和不可避免成本、差别成本和边际成本、机会成本 6.按决策相关性分类:相关成本和无关成本 2.按成本性态划分,成本可分为几类?各自的含义、构成和相关范围是什么? 按成本性态可以将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1)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但是符合固定成本概念的支出在“固定性”的强弱上还是有差别的,所以根据这种差别又将固定成本细分为酌量性固定成本和约束性固定成本。酌量性固定成本也称为选择性固定成本或者任意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当局的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与酌量性固定成本相反,是指管理当局的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因而也称为承诺性固定成本,它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能力所必须负担的最低固定成本,其支出的大小只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与质量,因而具有很大的约束性,企业管理当局不能改变其数额。 固定成本的“固定性”不是绝对的,而是有限定条件的,这种限定条件在管理会计中叫做相关范围,表现为一定的期间范围和一定的空间范围。就期间范围而言,固定成本表现为在某一特定期间内具有固定性。从较长时间看,所有成

《管理会计》期末考试试题

《管理会计》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项目中处于管理会计核心地位的是() A. 预测决策会计 B. 规划控制会计 C. 责任会计 D. 标准成本会计 2、在下列项目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不存在区别的是() A. 核算程序 B. 核算要求 C. 最终奋斗目标 D.核算依据 3、管理会计将全部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依据是() A. 成本性态 B. 成本性态分析 C. 成本的经济用途 D. 成本的可控性 4、下列项目中属于变动生产成本的是() A.变动制造费用 B.变动管理费用 C. 变动销售费用 D. 变动财务费用 5、在变动成本法下,构成产品成本的是() A.变动生产成本 B.生产成本 C. 变动成本总额 D. 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之和 6、如果产品的单价与单位变动成本上升的百分比相同,其他因素不变,则保本销售量() A. 不变 B. 上升 C.下将 D. 不确定 7、下列属于无关成本的是() A. 联合成本 B. 可延缓成本 C. 估算成本 D. 可分成本 8、与年金终值系数互为倒数的是() A. 年金现值系数 B. 资本回收系数 C. 偿债基金系数 D. 复利现值系数 9、计算净现值,可以用净现值除以() A.各年投资额之和 B.各年投资现值之和 C. 各年现金流量之和 D. 各年投资平均余额 10 属于全面预算的财务方面预算有() A.销售预算 B. 成本预算 C.现金预算 D.采购预算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全面预算的主要内容包括() A.专门决策预算 B. 业务预算 C. 综合预算 D. 财务预算 E. 销售预算 2、进行成本控制的最终直接结果就是可以降低成本,从而可以使企业的() 利润增加 B.抗风险能力增加 C.资金占用减少 D.竞争能力增强 E. 销售量增加

管理会计第四章-本量利分析习题及答案-东北财经大学第二版.

第四章本量利分析 一、关键概念 1.本量利分析 2.贡献边际3.保本点 1.安全边际2.保本作业率3.保本点4.保利点 1.本量利关系图2.传统式本量利关系图3.贡献式本量利关系图 4.利润—业务量式本量利关系图 二、分析思考 1.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定是什么? 2.贡献边际及其相关指标的计算公式? 3.单一品种保本点的确定方法有哪些? 1.经营安全程度的评价指标的内容及其计算? 2.单一品种下有关因素变动对保本点和保利点,对安全边际以及对营业利润的影响是什么? 1.本量利关系图的含义及其类型有哪些? 2.因素变动对保本点等指标有哪些影响? 三、单项选择题 1.称为本量利分析的基础,也是本量利分析出发点的是()。 A.成本性态分析假设 B.相关范围及线性假设 C.产销平衡假设 D.品种结构不变假设2.在本量利分析中,必须假定产品成本的计算基础是()。 A.完全成本法B.变动成本法 C.吸收成本法D.制造成本法 3.进行本量利分析,必须把企业全部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和( )。 A.税金成本B.材料成本 C.人工成本 D.变动成本 4.按照本量利分析的假设,收入函数和成本函数的自变量均为同一个( )。 A.销售单价B.单位变动成本 C.固定成本D.产销量 5.计算贡献边际率,可以用单位贡献边际去除以( )。 A.单位售价B.总成本C.销售收入D.变动成本 1.下列指标中,可据以判定企业经营安全程度的指标是( )。 A.保本量 B.贡献边际 C.保本作业率 D.保本额 2.当单价单独变动时,安全边际( )。 A.不会随之变动 B.不一定随之变动 C.将随之发生同方向变动 D.将随之发生反方向变动3.已知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为每件45元,固定成本总额60,000元,产品单价为120元,为使安全边际率达到60%,该企业当期至少应销售的产品为( )。 A.2000件B.1333件 C.800件 D.1280件 4.已知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价5元,单位变动成本3元,固定成本总额600元,则保本销售量为( )。 A.200件 B.300件 C.120件D.400件 5.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位变动成本是36元,固定成本总额4 000元,产品单位销售价格56元,要使安全边际率达到50%,该企业的销售量应达到()。 A .400件 B. 222件C. 143件 D. 500件 6.根据本量利分析原理,只提高安全边际而不会降低保本点的措施是()。 A.提高单价 B.增加产量 C.降低单位变动成本 D.降低固定成本7.某公司生产的产品,其保本量为20万件,单价2元,贡献边际率为40%,其固定成本为()。 A .50万元 B. 100万元 C. 8万元 D. 16万元 1.已知某企业本年目标利润为2 000万元,产品单价为600元,变动成本率为30%,固定成本总额为600

管理会计学答案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100分多选题 1.【第1章】管理会计的内容包括()。 A 预测决策会计 B 成本会计 C 规划控制会计 D 责任会计 正确答案:ACD 判断题 2.【第1章】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尽管服务对象有所侧重,但他们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对 判断题 3.【第1章】管理会计侧重于为企业外部决策者提供服务。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错 单选题 4.【第2章】一般说来,计件工资制下的直接人工费属于()。 A 固定成本 B 变动成本 C 混合成本 D 半变动成本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5.【第2章】厂房和机器设备的折旧一般属于()。 A 变动成本 B 固定成本 C 混合成本 D 半变动成本 正确答案:B 多选题

6.【第2章】下列项目中()不属于固定成本。 A 定期支付的广告费 B 按直线法计提的折旧费 C 单耗稳定的直接材料成本 D 计件工资 正确答案:CD 多选题 7.【第2章】成本按其形态分类可以分为()。 A 固定成本 B 变动成本 C 间接成本 D 混合成本 正确答案:ABD 判断题 8.【第2章】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特性都是在相关范围内存在的,超出特定范围,成本的性态就有可能发生变化。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对 多选题 9.【第2章】间接成本的分配方法有()。 A 直接追溯法 B 分摊法 C 历史资料分析法 D 作业成本法。 正确答案:BD 判断题 10.【第2章】作业成本法按照成本动因来分配间接成本。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对 判断题 11.【第2章】直接追溯法适用于简接成本的分配。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错 单选题 12.【第2章】按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中不包括()。 A 直接材料 B 直接人工 C 变动性制造费用 D 固定性制造费用 正确答案:D 判断题 13.【第2章】变动成本法是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计入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对 判断题 14.【第2章】采用变动成本法对期末在产品和产成品的计价金额必然会低于采用完全成本法时的金额。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对 多选题 15.【第3章】作业成本法的核算对象包括()。 A 资源 B 作业 C 最终产品 D 直接材料 正确答案:ABC 多选题 16.【第3章】作业成本法核算与传统成本核算的区别为()。 A 成本核算对象不同 B 成本计算程序不同 C 成本核算范围不同 D 费用分配标准不同

管理会计历届试题

试卷代号:213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管理会计试题 2014年1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现代企业会计的两大分支:除了财务会计还有( )。 A.财务管理B.预算会计 C.管理会计D.成本会计 2.将选定的最优方案进行分工落实,将经营管理决策具体化,合理有效地组织各部门,协调企业的供、产、销及人、财、物之间的关系,保证企业总目标和任,务的实现和完成,并为控制和考核创造条件。这一目标属于( )。 A. 正确决策B.合理规划 C.有效控制D.合理评价 3.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内容( )。 A.会计主体不同B.核算依据不同 C.最终目标不同 D. 法律效力不同 4.在变动成本法下,其利润表所提供的中间指标是( )。 A.贡献毛益B.营业利润 C.营业毛利 D. 期间成本 5.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是根据成本按其( )分类的。 A.应用情况B.经济用途 C.与决策的关系 D. 发生可否加以控制 6.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该产品的贡献毛益率为70%,本期销售额为200 000元,营业利润为100 000元,则该产品的固定成本为( )元。 A.40 000 B.100 000 C. 30 000 D,140 000 7.变动成本率和贡献毛益率的关系是( )。 A. 变动成本率大于贡献毛益率 B. 变动成本率小于贡献毛益率 C. 变动成本率等于贡献毛益率D.两者相加等于1 8.经营预测必须以客观准确的历史资料和合乎实际的经验为依据,该特点是( )。 A.预见性B.明确性 C.相对性D.客观性 9.在产品经过——定时间推广以后,产品已经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销售量迅速增加,是指产品销售量在产品生命的哪个周期( )。 A.萌芽期B.成长期 C. 成熟期 D. 衰退期 10.下列情况中,亏损产品应该停产的条件是( )。 A. 亏损产品的贡献毛益大于零 B.亏损产品的贡献毛益小于零 C. 亏损产品的销售收入大于固定成本 D. 亏损产品的贡献毛益为正数但小于固定成本 11.相比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的特点不包括( )。 A. 投人多B.回报快 C.周期长D.风险高

管理会计学第四章习题

管理会计学第三、四章习题(2013.9) 1、假定新裕公司在计划年度产销甲产品20 000件,若该产品的变动成本率为60%,安全边际率为20%,单位贡献毛益为8元。 要求: (1)预测新裕公司甲产品的损益分界销售额。 (2)若该公司计划年度产销甲产品20 000件,预计可获多少税前利润? 2、华通公司在计划年度准备生产并销售甲、乙、丙、丁四种产品其固定成本总额为24 000元。四种产品的相关资料如下: 要求: (1)预测华通公司在计划年度内的综合损益分界点销售额及其四种产品的损益分界点销售额。 (2)根据华通公司计划期内四种产品的计划销售收入计算,将实现多少息税前利润? 3、兴华公司今年产销甲产品10 000件,销售单价为26元,其变动成本率为70%,固定成本总额为18 000元。若该公司在计划期的甲产品的售价和成本水平均无变动,但根据市场调查,兴华公司决定在计划期将甲产品的销售量增长18%。 要求: 通过经营杠杆系数的计算,预测兴华公司在计划期将实现多少税前利润? 4、假定通达公司和祥云公司今年的销售收入均为100万元,销售成本均为80万元,因而两公司的税前利润相同为20万元。但是这两个公司的成本结构不同,通达公司的变动成本率为20%,祥云公司的变动成本率为60%,若明年这两个公司的销售收入均增长10%。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两公司明年的利润增长额,并填入下列计算分析表内: 5、虹光公司今年上半年各月的实际销售收入如下:

该公司6月份的实际销售金额的原预测数为27 900元。要求:分别采用以下方法预测7月份的销售额。 (1)加权平均法 6 1 =i i i n n = ∑权数 (2)指数平滑法(平滑系数采用0·6) 6、长江公司2002年度的生产能力只利用了65%,实际销售收入总额为850 000元,获得税后净利润42 500 元,并以17 000元发放了股利。该公司2002年末的简略资产负债表 若长江公司计划年度(2003)预计销售收入总额将增加至1 000 000元并仍按2002年度股利发放率支付股利。另外2003年零星资金(与销售量无关)需要量为25 000元。 要求:采用销售百分比法为长江公司预测计划年度需要追加多少资金?

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论练习

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传统的对外提供财务报表的会计称作财务会计,而主要用于企业内部管理的会计叫作()。 A.预算会计 B.管理会计 C.成本会计 D.微观会计 2.管理会计工作()。 A.具有统一性和规范性 B.必须按企业会计准则操作 C.无固定程序 D.主要反映过去 3.管理会计的服务侧重于()。 A.股东 B.外部集团 C.债权人 D.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 4. 能够作为管理会计原始雏形的标志之一,并于20世纪初在美国出现的是()。 A. 责任会计 B. 预测决策会计 C. 科学管理理论 D. 标准成本计算制度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管理会计是经营管理型会计,财务会计是报账型会计 B. 管理会计是报账型会计,财务会计是经营管理型会计 C. 管理会计为对外报告会计 D. 财务会计为对内报告会计 6. 管理会计提供信息的质量特征中,()是指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该具有对决策有影响或对预期产生结果有用的特征。 A. 相关性 B. 客观性 C. 灵活性 D. 及时性 7.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灵活的信息分类能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管理要求,增加管理所需的信息数量 B. 及时的信息,有利于正确的决策 C. 过时的信息,会导致决策失误 D. 简明性需求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应简单明确,易于理解

8.不属于管理会计职能的有()。 A.预测当月可能的销售水平 B.确定成本定额标准 C.填制记账凭证 D.分析本月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 二、多项选择题 1.狭义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为()。 A.以企业为主体活动 B.为企业管理当局的目标服务 C.是一个信息系统 D.为股东、债权人、制度制定机构及税务等非管理机构服务 E. 以市场为主体活动 2.广义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为()。 A.以企业为主体展开活动 B.为企业管理当局的目标服务,同时也为股东、债权人、制度制定机构及税务等非管理机构服务 C.是一个信息系统,包括用来解释实际计划所必须的货币性和非货币性信息 D.内容上,既包括财务会计,又包括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 E. 以市场为主体活动 3.在以成本控制为基本特征的管理会计阶段,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A.标准成本 B.预算控制 C.预算 D.决策 E.差异分析 4.在以预测、决策为基本特征的管理会计阶段,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A.预算 B.控制 C.预测 D.考核和评价 E.决策 5.下列事项体现管理会计职能的有()。 A.预测资金需要量 B.以各种指标评价投资方案 C.制订成本定额,控制成本支出 D.制订现金收支预算

智慧树知到管理会计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管理会计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能够揭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共性特征的表述是()。A:两者都是现代会计的组成部分 B:两者的具体目标相同 C:两者共享部分信息 D: 两者相互制约、相互补充 答案: 两者的具体目标相同 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是( )。 A:起源相同、最终目标不同 B:具体工作目标相同、服务对象交叉 C:最终目标相同、基本信息同源 D:服务对象交叉、概念相同 答案: 最终目标相同、基本信息同源 3、下列各项中,属于管理会计职能的有()。 A:预测经济前景 B:参与经济决策 C:规划经营目标 D:控制经济过程 E:考核评价经营业绩 答案: 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营目标,控制经济过程,考核评价经营业绩4、下列项目中,可以作为管理会计主体的有()。

A:企业整体 B:分厂 C:车间 D:班组 E:个人 答案: 企业整体 ,分厂 ,车间 ,班组,个人 5、下列表述中,能够揭示管理会计特征的有()。 A:以责任单位为主体 B:必须严格遵守公认会计原则 C:工作程序性较差 D:可以提供未来信息 E:重视管理过程和职工的作用 答案: 以责任单位为主体 ,工作程序性较差 ,可以提供未来信息,重视管理过程和职工的作用 第二章 1、在Y=a+( )X中,X的系数是()。 A:单位变动成本 B:单位边际贡献 C:变动成本率 D:边际贡献率 答案: 单位变动成本 2、当本期产量小于销售量时,按变动成本法与按完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相比,前者较后者为()

A:小 B:大 C:两者相等 D:可能大也可能小 答案: 大 3、某产品预计销售收入为50万元,变动成本总额为30万元,该产品的贡献毛益率为( )。 A:60% B:50% C:40% D:30% 答案: 40% 4、单位产品成本中的变动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是()。 A:正比例关系 B:反比例关系 C:保持不变 D:部分正比,部分反比 答案: 保持不变 5、如果某企业连续三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分别为10 000元、12 000元和11 000元。则下列表述中唯一正确的是( )。 A:第三年的销量最小 B:第二年的销量最大 C:第一年的产量比第二年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