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动物性原料(一)—畜类原料

第八章  动物性原料(一)—畜类原料
第八章  动物性原料(一)—畜类原料

附件1 教案参考示例——叙述式教案(节选)

第八章动物性原料(一)—畜类原料

第一、二节授课教案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达到以下目的:

1. 使学生掌握畜类原料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2. 掌握家畜的概念,了解不同家畜的种类和特点。

3. 掌握家畜肉的组织结构、主要性质和品质检验。

教学重点:畜类原料的概念和主要种类,畜肉组织结构和主要性质。

学习难点:家畜肉的组织结构、保水性、宰后变化。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课件,含图片、声像资料。

课外作业:《烹饪原料学习题集》(2004年9月版)第八章中第一、二节内容的习题知识扩展:1. 中国人民大学贸经系编,《食品商品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 赵维臣主编,《中国土特产辞典》,商务印书馆,1991

教学内容:

复习旧课的要点(5分钟)

讲授新课的内容(75分钟)

第一节畜类原料概述(板书)(本节讲授25分钟)

一、畜类原料的主要特征(板书)

(一)畜类原料的概念(板书)

(二)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板书)

(☆例举部分哺乳动物的名称,让同学们归纳共同特征)

(三)畜类原料主要类群(板书)

二、畜类原料的化学组成和营养价值(板书)

任何家畜的肉,其化学组成都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灰分)、水及少量维生素。

这些物质的含量,因动物种类、品种、性别、年龄、个体、畜体部位及营养状况而略有差异。

(☆注意与植物性原料比较)

(一)蛋白质(板书)

肉的化学成份除水外,固形物约有四分之三是蛋白质,其含量约占肌肉18%。肌原纤维、肌浆、肌膜、肌细胞间质中,都存在不同种类的蛋白质。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也是最有食用价值部分。

(☆以肌肉组织图,说明各种蛋白质的种类)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基质蛋白质

肌浆中的蛋白质

肌原纤维中的蛋白质

肌凝蛋白

肌纤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

肌溶蛋白肌红蛋

白胶原蛋白

弹性蛋白网状蛋

(☆ 以上图形式归纳总结)

(二)碳水化合物(板书)

肉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以糖元形式存在,又称动物淀粉;此外还含少量的葡萄糖和麦芽糖。

畜肉中糖元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其宰后变化,同时也与其保水性、颜色和嫩度有关。

(☆ 讲解注意与植物原料的碳水化合物比较)

(三)脂类(板书)

肉中脂类包括各种脂肪酸的甘油三酯及少量的磷脂、固醇、游离脂肪酸、脂溶性色素等。

羊脂肪中还含有一些低级挥发性脂肪酸,与膻味有关。

(☆ 讲解时注意与植物原料和鱼类的脂类比较)

(四)矿物质(板书)

畜肉中矿物质的含量及种类,与畜体的部位及动物生存的土壤环境、饲料、饮水有一定关系。

(五)维生素(板书)

畜肉中脂溶性维生素很少。几乎不含维生素C ,但含一定量的B 族维生素,特别是猪肉含维生素B 1较丰富。

(六)水(板书)

以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存在于畜肉中。

水分含量与脂类含量密切相关,随着动物肥度的增加,脂肪含量增加而水分含量相应减少。

(七)浸出物(板书)

肉中的浸出物,即能用沸水从磨碎肌肉中提取的物质。

(☆讲解浸出物对风味的影响)

………………

巩固新课的要点(10分钟)

附件2 教案参考示例——表格式教案(节选)

第八章动物性原料(一)—畜类原料

第一、二节授课教案

教学内容:(节选)

(二)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畜类原料的化学组成和营养价值

肌原纤维中的蛋白质肌凝蛋白肌纤蛋白原肌球蛋白

羊脂肪中还含有一些低级挥发性脂肪酸,与膻味有关。

畜肉中矿物质的含量及种类与畜体的部位及动物生存的土壤环境、饲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试题+复习资料(全)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试题+复习资料(全)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品支出总额的比重,实际上反映了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一般而言,恩格尔系数在( D )以上生活为贫困。 A.50-59% B.45-50% C.20-40% D.59%以上。 2.屠宰加工企业的平面布局总的设计原则不包括( D )。 A.符合科学管理 B.方便生产 C.清洁卫生 D.地势应高燥﹑平坦﹑有一坡度 3.屠畜收购前的准备不包括( D)。 A.了解疫情 B.物质准备 C.人员分工 D.严格检疫 4.宰前检验的个体检查包括(D )。 A.静态的检查 B.动态的检查 C.饮食状态的检查 D.看、听、摸、检 5.宰后检验的“白下水”检验不包括( D )。 A.胃、肠及相应淋巴结 B.胰及相应淋巴结 C.脾及相应淋巴结 D.肾及相应淋巴结 6.猪头部检验检验要点不包括(D )。 A.颌下淋巴 B.咬肌 C.鼻盘、唇、齿龈 D.腹股沟浅淋巴结 7.肌肉僵直的根本原因为肌肉中B )含量的多少。 A.糖酵解酶 B. ATP C.糖原 D.葡萄糖 8.在集贸市场上对动物产品进行监督检查的工作程序是(B )。 A.验章,查证,感官检验,处理 B.查证,验章,感官检验,处理 C.查证,感官检验,验章,处理 D.感官检验,查证,验章,处理 9.腌腊制品的盐卤浓度为(B )。 A.15%饱和盐溶液 B.25%饱和盐溶液 C.35%饱和盐溶液 D.45%饱和盐溶液 10.罐头类食品的外销检验取样其取样基数不得少于(C )罐,采取的检样全部进行感官、理化检验及细菌学检验,化学检验不得少于取样数的1/10,且每批不得少于2罐。 A.3 B.4 C.5 D.6 11.无论发生次数还是中毒人数,在我国占食物中毒总数第一位的是(A )。 A. 细菌性食物中毒 B.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C.化学性食物中毒 D.霉变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E.真菌毒素 12.细菌性食物中毒多见于夏秋季,主要是由于(D )。 A.夏季食物易受污染 B.进食熟肉类食品多 C.人口流动性大 D.气温较高,微生物易于生长繁殖 E.生熟交叉污染

动物性烹饪原料的上浆与加热处理_陈金标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04(1):33~35Culinary Science Journ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 动物性烹饪原料的上浆与加热处理 陈金标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063) 摘 要:烹饪原料经过上浆加工,能保持水分,使烹制的菜肴质感滑嫩。不同的原料,上浆操作的要求不同, 加热处理的方法亦多样。掌握烹饪原料的上浆、加热处理技术,有利于控制菜肴的质量。 关键词:烹饪原料;上浆;加热;烹饪方法 中图分类号:T s972.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717(2004)01-0033-03 烹饪原料加工成片、条、丁、丝、粒及花刀块等小型料形是制作中国菜肴的特色,而上浆是与小型料形相配套的烹饪技术,上浆操作尤其适合独具特色的两次加热处理的烹饪方法———滑炒技法。 1 不同原料的上浆技术 采用上浆技法的原料都是鲜嫩易熟的动物性原料,原料的刀工处理以加工成片、丝、丁、粒(米)、花刀形为主。不同的原料,直接加热后的特点不同:陆生动物的横纹肌是由结缔网络连成的肌纤维,加工后不易破碎但易失水萎缩老化;水产鱼肉肌肉比较松散、细嫩、易破碎;虾肉含水量大而易流失,使肉质老木或破碎。上浆可防止上述不利因素的产生,但不同原料的上浆操作是有差别的。 1.1 鱼类原料的上浆 根据菜肴的要求,将净鱼肉加工成鱼片、鱼丁、鱼丝或鱼米等料形,如果成菜色泽要求洁白,则要将这些加工过的鱼肉料形用清水漂洗,一般用5~10倍于鱼肉的水量,慢速搅拌8~10min,再静置10min 使鱼肉沉降,倾去其上面的漂液,换水重复漂洗1~2次,其目的是洗除其色素、臭气、脂肪、血液、残余的皮屑及污物等,但同时也洗除了鱼肉中的一些营养成分,并降低了得率。因此,对于新鲜色白的鱼肉,漂洗时以不换水为好,但为了达到菜肴色白的效果,则不论鱼种和鲜度,都需要充分漂洗。漂洗时,水温不宜高,应控制在10℃以下。在漂洗过程中,鱼肉逐渐吸水膨胀,会造成上浆困难,行业上通常用干毛巾渍一下,通过外力的作用吸去部分水,再上浆,这样使原料易吃浆液,并均匀入味,此方法对于操作大量的原料比较方便。 将经上述处理后的鱼肉依次加入盐、味精、葱姜酒汁搅拌调味,再加入淀粉、蛋清裹拌上浆。具体操作方法为:将姜片、葱白拍松,然后加料酒及少许水取汁,用于腌渍调味,因为姜葱中的成分姜酮、二丙基二硫化物等香气物质易溶于乙醇,腌渍时,用葱姜酒汁可使香味成分能更好、更快地渗透到原料内部发挥作用;蛋清要搅打均匀,不能成泡沫;由于葱姜酒汁和蛋清的主要成分是水,所以要控制好用量,如果原料比较干,可加湿淀粉上浆;如果原料含水量大,可加干淀粉上浆。需要注意的是,湿淀粉上浆易裹匀,干淀粉上浆则不易裹匀,需要充分搅拌(搅拌力不宜过猛,防止鱼片、鱼丝断裂),不能有淀粉疙瘩。投放淀粉的数量要恰当,用量少则粘性少易脱落,不起作用;多了则粘度大、易起团、不光滑,并会影响下一步操作。上浆后的鱼片、鱼丁、鱼丝或鱼米,可放入冰箱的冷藏室,短时间静置一下再烹调,可使浆液进一步粘附入味,但时间过长则要渗水脱浆。 1.2 禽畜肉类原料的上浆 禽畜肉类原料是指用猪精肉、鸡脯肉、牛肉等加工的片、丁、丝、粒等小料形。如果是制作“炒鸡丝”、 收稿日期:2003-10-07 作者简介:陈金标(1969-),男,江苏建湖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从事烹饪工艺学研究。 — — 33

第三章 动物性食品的化学性污染与控制

第三章动物性食品的化学性污染与控制讲授重点:化学性污染物的来源、进入人体的途径、常见农药、有害金属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难点::化学性污染物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中环境毒物、生物富集、食品残毒等概念;常见农药、有害重金属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及对人体的危害。 思考题: 1. 化学性污染物污染来源及进入人体的途径有哪些? 2. 什么是食物链、生物富集、食品残毒? 3. 化学性污染物的特点有哪些? 4.如常见的农药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有哪些? 5.如何预防环境化学毒物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授课学时:4学时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第一节概述 一、食品中有害化学物质的来源 食品中有害化学物质很多,根据其来源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天然存在的有害物质、非有意加入或残留进入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及有意加入的化学物质3类。但常将天然存在的有害物质归为污染物中,因而食品中有害化学物质有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非有意加入或残留的成分,如各种化学污染物;另一类为有意添加到食品中的成分,如食品添加剂和掺假物。 (一)非有意加入或残留于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非有意加入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为污染物,这些物质并不是食品中天然存在的,也不是因加工和保藏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成分,而是在食品生产(包括农作物种植、动物饲养和兽医用药)、加工、包装、贮存、运输、销售过程中污染的任何化学物质,这些非有意加入食品中的物质称为污染物(pollutants)。 1.工业生产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称为工业“三废”,若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控制不严而排放到环境中,即可污染大气、水体、土壤以及农作物,通过空气、饮水和饲料进入动物体内并富集,造成动物性食品污染。主要污染物有镉、铅、汞、砷、氟、多氯联苯、多环芳烃等。 2.农业生产随着农药和化肥等农业投入品使用量的增加,尤其是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有机农药的滥用、不遵守安全间隔期,或者使用违禁农药,导致一些有害化学物质残留在环境、农产品和饲料中,通过食物链引起动物可食组织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 3.动物养殖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兽药的使用范围及用量不断增加,从而提高了动物产品的产量,但同时也带来了畜产品、水产品和蜂产品等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问题,尤其是不遵守休药期规定,超量、超范围使用或滥用,甚至使用违禁药物,常造成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以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和促生长剂等残留较为严重(详见第四章)。 4.食品加工和贮运 (1)食品加工中产生有害物质采用腌、熏、烤、炸等方法加工肉、鱼,皆可产生具有致癌、致突变的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杂环胺等化合物。

食品原料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什么叫食品原料学? 2、食品原料的分类及其概念 1、来源分类:植物性食品和动物性食品)农产品:指在土地上对农作物进行栽培、收获得到的食物原料。1 2、按生产方式分:)畜产品:指人工在陆上饲养、养殖、放养各种动物所得到的食品原料。2)水产品:指在江、河、湖、海中捕捞的产品和人工水中养殖得到的产品。3)林产品:主要指取自林木的产品。4)其他食品原料:还包括:水、调味料、香辛料、油脂、嗜好饮料、食品添加剂等。5同时热能较高的谷类、淀320%,、按食品的营养特点分类:1)能量原料:能量原料是指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小于 粉质根茎类、油脂类及糖类等。的豆类、花生瓜子20%2)蛋白质原料:蛋白质原料是指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不小于类、畜禽肉类、畜乳类、蛋类、鱼类、虾蟹类、软体动物类、菌藻类及其他类等。矿物质和维生素,3)矿质维生素原料:矿质维生素原料是指热能和蛋白质含量均较低含量相对较高的瓜果类、蔬菜类、茶类和木耳海带类等。,特种原料:特种原料是指营养素含量全面、合理或具有多种医疗保健功能的食品4) 包括全营养食品类和药食两用食品类。向食品中加入的起特殊作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指食品加工或食用过程中5)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合成氨基酸、调味剂、防腐剂、,的少量物质发色剂、抗氧化剂、增稠剂、乳化剂、疏松剂、凝固剂、品质改良剂、着色剂、漂白剂、消泡剂、抗结块剂、香精香料单体及其它等。热能源:指可提供热能的食品材料,也称为黄色食品,它包括:粮谷类、坚果类、薯类、晤、三群分类法:(1)4 舫和砂糖等。成长所需要的营养的食物.亦称红色食品,包括:动物性( (2)成长源:即提供身体血、肉、骨) 食品、植物蛋白等。建康维持源:即维持身体健康、增进免疫、防止疾病的食物.亦称绿色食品,指:水果、蔬(3) 菜、海藻类等。、四群分类法:①乳酪类;②肉、鱼、蛋类;③果蔬类; ④粮谷类。第②层的果蔬类和第③层的动物性食品、5坚果花生类,还可再分为:水果群和蔬菜群,及乳制品群和肉、鱼、坚果制品群。因此总共可细分为六小群。 3、食品原料学研究的内容(一)食品原料的生产、消费和流通 (二)食品原料的性状、成分和利用价值 (三)食品原料的品质、规格和鉴定 (四)食品原料的加工处理及其可加工的主要产品 4、食品的品质构成营养特征:热量,脂肪,蛋白质,糖等基本特征食品品质 安全卫生性:霉变,变质,农药残留商品特性流通性:鲜度,性状,贮藏性,运输性嗜好性:色,香,味,形加工性:加工处理的难易程度,对加工工艺的影响、食品的品质标准5 制定的国家标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保证品质的方法①法律保证:依据《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SN LZBQBSCNY”””和行业标准。比如“GB、GB/T、、、、、Y、②商标保证:生产企业或生产者的商标是确保其品质的重要依据。因为商标作为证明产品的制造者或销售者的标志,除了要向消费者保证产品质量责任外,还可以此取得消费者的信任,而使自己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比较稳定的联系。. 6、HACCP管理 HACCP卫生管理步骤:(1)成立HACCP管理机构;(2)制定产品说明书;(3)设定消费者可能的使用方法; (4)构建工艺流程图,分析潜在的危害物 第二章粮谷类原料

动物源性原料管理规定

动物源性原料管理 规定

动物源性原料管理规定 1.目的 对动物源性原料管理、采购过程及供方进行控制,确保所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要求,防止动物源性原料对产品安全、质量造成影响。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生产医疗器械使用及新产品开发所用的动物源性原料的管理与采购控制过程。 3.职责 3.1研发部 3.1.1负责编制采购动物源性原料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3.1.2负责产品所使用动物源材料的风险分析及病毒去除或灭活研究的协 调组织。 3.2物控部 3.2.1负责组织相关部门按照产品生产工艺需求及《采购控制程序》的要 求评价选择合格供应商,建立合格供方档案; 3.2.1根据审批后的采购申请实施采购作业,负责动物源性原料合格资料 (检疫合格证、防疫合格证或记录)及追溯性资料的收集; 3.2.2负责根据生产需求和库存情况提出采购申请,负责动物源性原料的 储存管理; 3.3质量部负责对采购的动物源性原料质量的验证,并对其供应商的质量

评审及日常监督负责。 4.内容 4.1定义 4.1.1衍生物derivative:经过制造过程从动物材料中获得的物质。例如 透明质酸、胶原、明胶、单克隆抗体、壳聚糖、白蛋白。 4.1.2传播性因子transmissible agents:细菌、霉菌、酵母菌、寄生 虫、病毒、TSE因子以及未分类的病原体。 4.1.3 TSE(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即可传播 性海绵体脑病,包括绵羊和山羊患的痒病、长耳鹿和麋鹿患的慢性消耗疾病、牛海绵状脑病(BSE)和人类的苦鲁病和痉挛性假硬化(CJD)。 4.1.4去除removal:传播性因子数量降低的过程。 4.1.5灭活inactivation:传播性因子引起感染或病原反应能力降低的过程。 4.1.6 TSE指示因子model TSE agent:对物理和/或化学过程显示已知抵 抗力、被作为相关TSE因子灭活的类推参照并由此证明所用灭活过程有效性的TSE因子。 4.1.7指示病毒model virus:对物理和/或化学过程显示已知抵抗力、被 作为相关病毒灭活的类推参照并由此证明所用灭活过程有限性的病毒。 注:包括指示病毒(RNA、DNA、包膜的和无包膜的)和指示噬菌体。 4.1.8相关TSE因子/相关病毒relevant TSE agent/relevant virus:已

动物性食品原料

第二章 1.食品污染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概念:食品在生产(种植、养殖)、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烹饪等各个环节,混入、残留或产生不利于人体健康,影响其食用价值与商品价值的因素均可称为食品污染。 特点:1.污染源除了直接污染食品原料和制品外,多半是通过食物链逐级富集的; 2.造成的危害,除了引起急性疾患外,更可蓄积或残留在体内,造成慢性损害和潜在性的威胁; 3.被污染的食品,除少数表现出感官变化外(如细菌污染),多数不能被感官所识别; 4.常规的冷、热处理不能达到绝对无害,尤其是有毒化学物质造成的污染。 2.简述动物性食品污染的来源与途径 来源:内源性污染(生物性,化学性,放射性)和外源性污染(生物性,化学性) 途径: 3.动物性食品细菌性污染有何卫生意义 1食品中细菌数量的多少,反映出食品被污染的程度。细菌数量愈多,污染愈严重,食品愈不新鲜;细菌数量愈少,卫生质量愈好。 2可根据细菌的数量,预测食品的贮存程度和时间。 4.为何用大肠菌群作为动物性食品中细菌污染的指示菌 大肠菌群的细菌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故以此作为粪便污染指标来评价食品的卫生质量,具有广泛的卫生学意义。 5.药物或化学物质残留: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并残留于动物组织中的药物或化学物质及其代谢物,称为药物或化学物质残留。 日许量:简称ADI,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简称日许量,是指人终生每日摄入某种药物或化学物质对健康不产生可觉察有害作用的剂量。 安全系数:由于人和试验动物对某些化学物质的敏感性有较大的差异,为安全起见,由动物数值换算到人的数值(如以试验动物的作用剂量来推算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时,一般要缩小100倍,这就是安全系数。 休药期:休药期也叫廓清期或消除期,是指畜禽停止给药到许可屠宰或它们的产品(乳、蛋)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 MRL:最高残留限量是指允许在食品中残留药物或化学物质的最高量或浓度。 第三章 1.什么是食源性感染?食源性感染、食品腐败变质、微生物性食品中毒概念 食源性感染是指人们食用了患病动物的肉、乳、蛋等或被病源微生物污染的动物性食品而引起的某种人兽共患传染病或寄生虫病。 食品腐败变质(food spoilage)是指在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食品成分和感官性质的酶性和非酶性变化,结果使食品的品质降低,或变为不能食用的状态。 食品在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等过程中污染了某种致病性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大量生长繁殖或同时产生毒素,当人们食入了含有大量活菌或毒素的食品,便引起细菌性的消化道感染或毒素被吸收入体内而造成急性中毒,称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2.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3、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特点 1.中毒的局限性 中毒者只限于食用了含有某种致病菌或致病菌产生了大量毒素的食品的人或人群,未进食该原因食品的人,则不会发病。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考题整理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试题范围 一、名词解释 1.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以兽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为基础,从预防观点出发,研究肉、蛋、乳和水产等动物性食品的预防性和生产性卫生监督,产品卫生质量的鉴定、控制以及最合理的加工利用,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和保障人畜的健康,预防疾病传播和增进人类福利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2.肉的僵直 屠宰后的畜禽肉,随着肌糖原的酵解和各种生化反应的进行,肌纤维发生强直性收缩,使肌肉失去弹性,变得僵硬,这种状态称为肉的僵直。特点:肌肉收缩变硬;肌肉变得迟钝、不透明;pH值降低;保水性低;适口性差。 3.肉的成熟 屠宰后的动物肉在一定温度下贮存一定时间,继僵直之后肌肉组织变的柔软而有弹性,切面富于水分,易于煮烂,肉汤澄清透明,肉质鲜嫩可口,具有愉快的香气和滋味,这种食用性质得到改善的肉称为成熟肉,其变化过程称为肉的成熟。 4.挥发性盐基氮(TVBN) 系指肉品水浸液在碱性条件下能与水蒸气一起蒸馏出来的总氮量,即在此条件下能形成氨的含氮物的总称。在肉品腐败过程中,其蛋白质分解产生的胺及氨等碱性含氮物可以与在腐败过程中同时分解产生的有机酸结合,形成一种称为盐基态氮的物质积聚在肉品中,这种物质具有挥发性,因此称为挥发性盐基氮。 5.肉的冻结 肉中所含的水分,部分或全部变成冰,肉中心温度降至—15℃以下的过程,成为肉的冻结,冻结后的肉称为冷冻肉。加工冻肉的目的是为了做长期保藏。冻结的肉,虽然其色泽、香味都不如鲜肉或冷却肉,但能较长期贮藏,也能做较远距离的运输,因而仍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6.平酸菌 罐头工业上把能引起罐头食品变质酸败而又不胖听(即产酸不产气)的细菌称为平酸菌。从微生物学分类上看主要有两种,即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 7.90%递减时间 在一定温度和条件下,能杀死90%的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叫该微生物在该温度下的90%递减时间,简称D,并以Dt℃表示。 8.加热致死时间曲线 发现在半对数纸上将加热杀死全部微生物所需的最少时间和对应的温度坐标点联会,结果大致成一直线。 9.F值 在某一温度下完全杀灭某种微生物所需的时间。 10.Z值 当温度按直线刻度标绘,时间(或D值)按对数刻度标绘时,要求越过一个对数周期的加热时间所需降低或提高的杀菌温度差。 11.HACCP HACCP是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的英文缩写,是对食品安全有显著意义的危害加以识别、评估和控制的体系。该体系以科学性和系统性为基础,涉及食品安全的所有方面,着重强调对危害的预防,可将食品安全控制方法从滞后型的最终产品检验方法转变为预防性的质量保证方法。 HACCP是一个确认、分析、控制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生物、化学、物理危害的系统方法,是一种新的质量保证系统,是一种生产过程各环节的控制。包括范围:危害分析HA,以及关键控制点CCP。适用于评价动物性食品卫生质量的评价体系。 12.细菌菌相 动物性食品的细菌菌相:是指动物性食品被细菌污染后共存于食品中的细菌种类及其相对数量的构成。其中相对数量较大的细菌称之为优势菌种(属、株)。影响菌相的因素:a、细菌污染来

动物性食品原料的安全与控制

食品原料学课程论文 班级:xxxx 姓名:xxx 学号:xxxxx

动物性食品原料的安全与控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受到新技术支撑的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对改善人民生活,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一些人由于过分追求经济利益,滥用技术或使用不当等原因,导致动物性食品污染愈来愈严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并凸现出对社会的影响,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如: 1998年4月,出口到香港的生猪,因猪体内含有违禁药“盐酸克仑特罗”,食后导致17人中毒;2001年11月广东省河源市480人吃了含盐酸克仑特罗的猪肉而中毒;近年,广东省又查出非法生产出售的大量含盐酸克仑特罗的饲料添加剂;浙江省杭州、金华等地相继发生动物性食品中毒事件; 2003年,世界上多个国家包括我国在内,相继发生“禽流感”,引起人们食用鸡肉的恐慌; 1990年出口到日本的1万吨鸡肉,由于检测出抗球虫药“氯羟吡啶”残留量超标,要求我国政府销毁所有产品;同年出口到德国的蜂蜜由于有农药“杀虫脒”残留超标而被退货。此外,我国出口的畜产品多次出现安眠酮类、雌性激素类、抗生素等药物残留超标而被取消出口等等,给我国造成了很大损失。因此,加强动物性食品的安全管理,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尽快解决动物性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关键词:动物性食品原料安全控制 1、动物性食品污染的来源 1.1生物性污染 (1)微生物污染:如炭疽杆菌、结核杆菌、布氏菌、痢疾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以及黄曲霉毒素、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等 (2)寄生虫污染: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病原体可以通过动物性食品使人发生感染如旋毛虫、绦虫、弓形虫、隐孢子虫等 (3)天然毒素:动物甲状腺、肾上腺、河豚鱼等 (4)昆虫污染:主要是指肉、蛋、鱼及其他熟制品中的蝇、蛆、甲虫、螨等 1.2 化学性污染 (1)“三废”污染:有机污染物沿食物链富集 (2)农药污染:来源于饲草、饲料、饮水或二次污染 (3)兽药污染:抗生素、人工合成抗菌药、抗寄生虫药、生长促进剂和各种激素制剂等 (4)食品添加剂污染:滥用则会造成食品的污染 1.3 核污染

动物性原料试题

动物性原料 一.填空题 1.我国四大家鱼是、、、。 2.节肢动物一般分为、、三部分。 3.虾皮富含、,其中尤以的含量为高,素有之称。 4. 因其易被赋味的特点而被称为“百味肉”。 5.鸭按用途可分为、、。 6.鲍鱼中的极品称为。 7.肉的物理性质主要指肉品的、、、等。 8.禽蛋的理化性质在烹饪中应用较多的是蛋清的____和蛋黄的____。 9.大鲵又称为,具有和的功效。 10.远东的沙丁鱼具有、的特点,且,为鱼类。 11.按鱼鳍的位置,鱼翅可分为、、、、。 12.雌蟹的卵块称为,雄蟹的生殖腺称为。 13.列举5种软体动物类原料制品、、、、。 14.香肠的品质特点是、、。 15.肝脏在初加工时需去除在肝上的胆囊,若不小心造成胆汁污染肝脏,可用、或发酵粉涂抹在污染的部分使胆汁溶解,在用冲洗,苦味便可消除 16.燕窝是由燕的、半消化液、结合、构成

的。 17.肚的主要成分为和等物质,使用前需经、或。 18.贻贝的干制品称为。 19.们常说的“小肚”是指动物的。 20.两栖类动物的身体分为、、三部分。 21.通常肠分为小肠和 ,小肠又分为、、,且其管茎较小而均匀,是食物和的最重要要部分。22.禽制品是以禽肉、、等副产品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制品。 23.燕窝选择时以形态完整、、相碰有声为佳。 24.软体动物主要结构特征为、、。 25.高等动物原料的化学组成、、、、 、、。 26.动物性原料是动物界中可被人们作为烹饪原料应用的一切动物及其和的统称。 27.在肉类工业中肉是指经屠宰后去皮___及___后的动物胴体。 28.骨组织在烹饪应用中,烹制清汤的是,而烹制奶汤的 是。 29.节肢动物可供食用的种类主要有的虾蟹

第八章 动物性原料(一)—畜类原料

附件1 教案参考示例——叙述式教案(节选) 第八章动物性原料(一)—畜类原料 第一、二节授课教案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达到以下目的: 1. 使学生掌握畜类原料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2. 掌握家畜的概念,了解不同家畜的种类和特点。 3. 掌握家畜肉的组织结构、主要性质和品质检验。 教学重点:畜类原料的概念和主要种类,畜肉组织结构和主要性质。 学习难点:家畜肉的组织结构、保水性、宰后变化。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课件,含图片、声像资料。 课外作业:《烹饪原料学习题集》(2004年9月版)第八章中第一、二节内容的习题知识扩展:1. 中国人民大学贸经系编,《食品商品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 赵维臣主编,《中国土特产辞典》,商务印书馆,1991 教学内容: 复习旧课的要点(5分钟) 讲授新课的内容(75分钟) 第一节畜类原料概述(板书)(本节讲授25分钟) 一、畜类原料的主要特征(板书) (一)畜类原料的概念(板书) (二)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板书) (☆例举部分哺乳动物的名称,让同学们归纳共同特征)

(三)畜类原料主要类群(板书) 二、畜类原料的化学组成和营养价值(板书) 任何家畜的肉,其化学组成都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灰分)、水及少量维生素。 这些物质的含量,因动物种类、品种、性别、年龄、个体、畜体部位及营养状况而略有差异。 (☆注意与植物性原料比较) (一)蛋白质(板书) 肉的化学成份除水外,固形物约有四分之三是蛋白质,其含量约占肌肉18%。肌原纤维、肌浆、肌膜、肌细胞间质中,都存在不同种类的蛋白质。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也是最有食用价值部分。 (☆以肌肉组织图,说明各种蛋白质的种类)

动物性蛋白原料

鱼粉 1.一般成分 成分秘鲁鱼粉 水分(%) 9.2 7.8-10.6 粗蛋白质(%) 64.3 59.9-68.7 粗脂肪(%) 7.6 5.1-10.1 粗纤维(%) 0.3 0-0.7 粗灰分(%) 17.4 12.5-22.3 钙(%) - - 磷(%) - - 2.物理性质 颜色:应有新鲜鱼粉的外观,色泽随鱼种而异,油鲱鱼粉呈淡黄色或淡褐色,沙丁鱼粉呈红褐色,白鱼粉为淡黄色或灰白色,加热过度或含脂高者颜色加深。 味道:烹烤过的鱼香味,并稍带鱼油味,混入鱼溶浆者腥味较重,不可有酸败、氨臭等腐败味及过热的焦味。 质地:粉状,含鳞片、鱼骨等,处理良好的鱼粉具可见肉丝,不可有过热颗粒及杂物,亦不应有虫蛀、结块现象。 3.品质判断与注意事项 A. 储存期间品质的变化:高蛋白高脂肪的原料易受环境影响而减低其价值,鱼粉即为典型例子,鱼粉储存期间造成品质下降的现象有如下数种: ①霉害:高温多湿,储存条件不良下易发生,发霉的鱼粉失去风味,减低适口性,降低品质,并有中毒之虑。 ②虫害: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虫害,日晒制品易生蛆。干燥制品常有昆虫着生,卵、幼虫、蛾均有,造成失重,降低养分,其排泄物亦引起毒害。 ③褐色化:贮存不良时,表面便出现黄褐色的油脂,味变涩,无法消化;此乃鱼油被空气中氧作用而氧化形成醛类物质,再与鱼粉变质所生的氨及三甲胺(Trimethylamine)等作用所产生的有色物质。

④焦化:进口鱼粉因于船舱中长期运输,鱼粉含磷量高,易引起自然发火,所造成的烟或高温使鱼粉呈烧焦状态,鸡食后易引起食滞,应多加注意。 ⑤鼠害:鼠害损失亦大,啃食损失及排泄物污染外,并传播壁虱及病原菌。 ⑥蛋白质变性:通常储存后总蛋白不变,甚至有增加的可能(无机氮增加),但蛋白质的消化率会减少,并有氨臭产生,造成家畜拒食。 ⑦脂肪氧化:形成强烈油臭,禽畜拒食,且破坏其他营养分。 B. 制造与品质: 制造时要注意原料的鲜度,蒸煮时间及干燥的温度。急于处理时,常缩短蒸煮时间,致未煮熟,且组织所含油脂无法分离完全,蛋白质的热凝固也不够,于是压榨机不能彻底压榨,干燥亦不易进行,所得制品大多是颜色太深,脂肪含量过高的劣质鱼粉。干燥温度太高或加热不均匀亦易引起蛋白质变性或焦化现象,导致氨基酸成分及利用率的降低。制程中添加抗氧化剂与否对品质影响亦大,添加后可延长保存期间,避免变质,并可改善脂肪利用率,提高热能10~20%。 C. 品质鉴别: ①一般性:就制造方法而言,间接加热者优于直接加热;就原料而言,全鱼所制者优于鱼杂所制者,就鱼种而言,深水鱼优于浅水鱼(蛋白质较低),碱水鱼优于淡水鱼(泰国、印度产属的);就鲜度而言,在船上制造的比在陆上制造的好。此外鱼的大小、阶段、产地、产卵期等均影响鱼粉成分。 ②掺假:由于鱼粉属于高价格产品,掺假的可能性极高。掺假的原料有血粉、羽毛粉、皮革粉、肉骨粉、虾粉、下杂鱼、不洁的禽畜内脏、锯木屑、花生壳粉、粗糠、钙粉、贝壳粉、淀粉、糖蜜、尿素、硫酸氨、鱼肝油、鱼精粉、棉籽粕、蝙蝠粪、蹄角等。有些是为了提高蛋白质含量,有些是当增量剂使用,有些是用来改变成品物性,有些是调整风味、色泽用,有些兼有数种用途,但大多是廉价而不能消化吸收的物质。 ③官能检查:凭借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来了解鱼粉是否正常,并可经由放大镜、显微镜的检查找出掺伪及过热的现象,从而正确评断原料的正确品质。 ④分析化验: a. 水分:应合于规格,愈低愈好,但太低(7%以下)则有过热之嫌,胃蛋白酶消化率低,利用率亦差,且造成肌胃糜烂的可能性亦大。 b.粗脂肪:含量宜低,超过12%的鱼粉已不宜饲料用、因含油量多表示其加工不良或原料不新鲜,且产品贮存不易。

动物性食品科学

动物性食品加工课程作业 题目: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危害及替代物研究 学院:食品学院 专业:食品科学 姓名:张居明 学号:20122182

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危害及替代物研究 摘要:在肉制品加工中,亚硝酸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毒性巨大,且易形成致癌物质亚硝胺,所以人能一直以来都在努力寻找其替代物。本文综述了肉制品中添加亚硝酸盐的作用及其危害,以及亚硝酸盐替代品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亚硝酸盐;作用;危害;替代品 Abstract: Nitrit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meat processing. But because of its large toxicity and easy to form carcinogenic, so people can has been struggling to find its replacement.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functions and harms of adding nitrite to the meat products, and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its substitute. Key words: nitrite; function; harms; substitute 肉类制品中用的发色剂主要是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例如火腿、腊肉等肉类食品在亚硝酸盐作用下能使肉品保持鲜艳的亮红色,具有独特风味,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但亚硝酸盐的使用量超过一定标准(>150 mg/kg)会对人体产生致癌和致畸作用。世界各国对食品中亚硝酸盐使用量的要求日趋严格。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分别规定了硝酸钾或亚硝酸钠每日的允许摄食量为[0.5 mg/kg体质量,亚硝酸钾或亚硝酸钠每日的允许摄食量为[0.2 mg/kg体质量。我国对亚硝酸盐的添加量也有严格的规定。规定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质量分数必须[30 mg/kg[2].所以,降低亚硝酸盐在肉制品中的残留量是肉制品加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亚硝酸盐在肉制品中的作用 1.1 发色作用 猪屠宰后在无氧条件下肌糖原发生酵解产生乳酸,A TP转变成ADP,释放磷酸,使肉的pH下降至5.4~5.6,成为酸性环境,亚硝酸钠在酸性条件下还原成亚硝酸。 NaNO2+CH3CHOHCOOH HNO2+CH3CHOHCOONa, (1) 2HNO2NO2+NO+H2O. (2) NO和肌肉中的肌红蛋白(Mb),血红蛋白(Hb)作用,分别生成亚硝酸肌红蛋白(Mb-NO)和亚硝酸血红蛋白(Hb-NO),Mb(Hb)+2NO Mb-NO(Hb-NO),(3)由反应(3)可知,NO的量越多,则呈红色的物质越多,肉色则越红,加热时更明显,犹如新鲜瘦肉的颜色,可以明显提高肉

动物性食品原料的安全

第二章食品原材料的安全 第二节动物性食品原料的安全 渤海大学白凤翎) 2.2.1禽畜肉类的安全-肉类食物及畜禽肉的定义,肉类变化过程 1、什么是肉类食物及畜禽肉? 肉类食物,简称肉类,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类食物。它的原料为家养动物身上可供食用的肉及一些其他组织,经过不同程度的加工方法,成为不同种类的肉类食物。常见的肉类包括畜肉和禽肉,提供畜肉的家畜主要是猪、牛、羊,提供禽肉的家禽主要是鸡、鸭、鹅。 肉类食物主要为人类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素。畜禽肉类作为人类食物享有一种特殊的地位。相对谷物、蔬菜、水果等食物,往往被认为是更为高级也更难得的食物。到20世纪末期,特别是本世纪初,肉的消费量有很大幅度的增长。其中,畜肉的食用量远大于禽肉,这是由于兽类的体型远大于禽类能产生更多的肉的缘故。 2、屠宰畜肉类的变化过程 畜肉类指生鲜肉、冷却肉和冷冻肉。畜禽屠宰后一般将发生僵直阶段、成熟阶段、自溶阶段和腐败阶段四个阶段的变化,前两个阶段的肉品称为新鲜肉,后两个阶段的肉品分别为次鲜肉和变败肉。 1)僵直阶段,刚屠宰的动物,肌肉组织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使酸度增加使pH 下降,肌凝蛋白凝固使肌纤维变硬僵直。僵直肉的特点一是因pH降低,肉的耐藏性提高;二是含水量降低,保水性差;三是肌纤维强韧,适口性差。 2)成熟阶段,随着乳酸的增加,pH继续下降。肌肉中结缔组织因而逐渐软化,肉品也就 变得柔软多汁,具有弹性,味美鲜香,这个过程为肉的后熟。在4℃温度下,成熟过程一般需1-3天的时间。成熟肉最适合作烹饪原料,且适宜冷藏。 3)自溶阶段,成熟肉的营养成分可被肌肉中组织酶进一步分解,导致自溶现象的发生,进 入自溶阶段。此阶段的肉品品质下降,失去贮藏性。 4)腐败阶段,自溶阶段的肉品在大量微生物的作用下,营养成分分解引起肉品恶臭、变绿、

动物性食品检疫复习提纲

《动物性食品检疫学》复习提纲 绪论 (一)动物检疫的实物范围 (1)动物是指饲养、野生的活动物、如畜、禽、兽、蛇、龟、虾、蟹、贝、蚕、蜂等。 (2)动物产品是指来源于动物未经加工或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疫病的产品,如生皮张、毛类、肉类、脏器、油脂、动物水产品、奶制品、蛋类、血液、精液、胚胎、骨、蹄、角等。 (3)其它检疫物是指动物疫苗、血清、诊断液、动物性废弃物。 (二)动物性食品 动物性食品通常主要指肉、乳、蛋、水产品及其制品,如各种生鲜肉及肉制品、蛋制品和乳制品等富含体质蛋白质以及多较多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能给人提供丰富营养的食品。 (三)检疫 检疫(quarantine)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指由国家法定的检疫、检验机构和人员,采用法定的检疫方法,依照法定的检疫项目、检疫对象和检疫检验标准,对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检查、定性和处理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四)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颁布,1998年1月1日实施(五)1998年,将动植物检验检疫局(农业部)、商检局(外贸部)、口岸卫生局(卫生部)合并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2001年,与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合并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 (六)动物性食品检疫的发展趋势 (1)加强养殖、加工、贮存和流通等过程的疫病控制和动物产品的卫生监督检验 (2)加快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全面推行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官方兽医制度 (3)完善与动物性食品卫生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4)推行良好生产规范,健全危险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管理与控制系统 (5)加强对动物性食品污染物特异、灵敏、快速检测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6)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动物性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动物性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动物性食品工艺学 英文名称:Animal food technology 课程编号:02121013-01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学时/学分:32/2 一前言 1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畜产食品肉、蛋、乳类食品的加工工艺,动物性食品工艺学是以动物类食品肉蛋奶为对象,研究其加工工艺,包括畜禽类类食品的原料结构与组成,各类相关产品加工的工艺过程、影响因素、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以及畜禽类食品的综合利用的一门新兴、综合、交叉性学科。因此,学生必须掌握动物性食品工艺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才能在食品加工和保藏领域较好地进行相关的工作。 2、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性食品的加工原理和处理方法,肉制品、乳制品、蛋制品的工艺过程、影响因素、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以及畜产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为食品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灵活运用学习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动物性食品工艺学主要包括肉与肉制品、乳与乳制品、蛋与蛋制品、畜禽副产品综合利用等内容,包括闪蒸、就地清洗、功能成分提取、洁蛋生产、超细骨粉等加工新理论和新技术。 4、先修课程食品营养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肉与肉制品 教学内容及总体要求:本章内容主要介绍了肉的加工特性,肉制品的贮藏性能,肉制品的加工原理及加工工艺技术。要求学生了解肌肉的组织结构,化学性质等,掌握肉制品的加工特性及加工技术。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肌肉收缩及宰后变化,肉的贮藏及质量控制,肉制品的加工原理等知识。 教学方式方法建议: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以多媒体为主,板书为辅,同时结合相关视频教学。 学时:10 第一节畜禽产品及其产肉性能 1 生长发育概述 2 畜禽品种 第二节屠宰分割及卫生检验 1 屠宰厂设计及其设施 2 宰前检验 3 屠宰工艺 4 胴体分割 第三节肉的组织结构、化学组成和基本性质 1 肌肉的构造 2 结缔组织 3 脂肪与骨骼组织 4 肉的化学组成 第四节肌肉收缩及其宰后变化 1肌肉收缩 2 肌肉宰后变化 第五节肉的食用品质及其评定 1 肉色

食品原料

第一章 1.食品原料分类 1、来源分类:植物性食品和动物性食品 2、按生产方式分 (1)农产品 (2)畜产品 (3)水产品 (4)林产品 (5)其他食品原料 2.食品原料学研究的内容 (一)食品原料的生产、消费和流通 (二)食品原料的性状、成分和利用价值 (三)食品原料的品质、规格和鉴定 (四)食品原料的加工处理及其可加工的主要产品 3.食品原料学与临近学科的关系 4.食品品质构成要素 5.各国食品标准标志 6.食品原料学 对象:主要研究食品原料的生产流通基本知识,理化、营养特征和加工利用方法等内容。 目的:通过对食品原料知识的正确理解,使食品保荐、流通、烹调、加工等操作更加科学合理,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食物资源,满足人们对饮食生活的需求。 特点:研究食品原材料的特性。 第二章 1.粮谷类 谷类为稻米、小麦等禾本科植物的种子,还有一些双子叶植物的豆类,主要包括谷类、豆类和薯类。 2.五谷为养中的五谷 稻、黍、麦(麦类)、菽(豆类)、粟(谷子) 3、谷类主要指: 稻米、小麦、玉米、大麦、燕麦、黑麦、栗、黍、高粱、槮子、薏苡等禾本科植物的种子。4.谷类食物的特征 1.营养丰富:在我国居民的膳食中,约有60~70%的热能和60%的蛋白质来自谷类,是膳食中B族维生素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提供一定量的无机盐。 2.常食不厌、供应充足 3.成本较低、便于流通 4.可以转化为动物性食品 5.谷类的性状和成分 1.构造与组织 (1)胚芽(embryo)是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种子发芽生根的生命中枢。 (2)种皮(bran)是保护胚和胚乳的谷粒表皮,对于谷物贮藏有重要意义。

(3)胚乳(emdosperm)是种子的营养贮藏细胞。 2.成分组成与营养 (1)蛋白质 粮食因种类不同,蛋白质的含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般谷类粮食含蛋白质不超过15%(6%~14%之间),豆类和油料中蛋白质含量可高达30~40%。粮食蛋白质是我国人民主要的蛋白质来源。 主要粮食中的蛋白质:麦面筋蛋白质米蛋白质大米蛋白质豆类蛋白质 (2)脂肪谷类中脂肪含量较低,在2%左右。 (3)碳水化合物 ①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木糖等 ②低聚糖:粮食中主要的低聚糖有蔗糖(集中在胚乳中)、麦芽糖(在麦芽中含量较多)、 纤维二糖(以上三者为双糖,即由两个单糖分子组成)、棉子糖(三精)、水苏糖(四糖)。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 (4)矿物质与维生素 谷类所含矿物质中,磷、钾比较丰富,但含钙、铁较少。主要的脂溶性维生素有A、D、 E、K四种,主要的水溶性维生素有B1、B2、B6及维生素C等数种。粮食中不含维生 素A,但合有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 6.糊化(gelatinization)。 淀粉在充分加水并加热时,在50-70℃时颗粒发生不可逆膨胀,也称作“糊化”或“α-化”,糊化了的淀粉成为α-淀粉,与此相应的天然状态淀粉称作β-淀粉 7.豆类的形状与成分 性状:豆类属于双子叶植物豆科(Leguminosae)蝶形花亚科(Papilionaceae),多为一年生或越年生。主要特征是:果实为荚果,即种子成熟于荚皮之中,通过根瘤菌(bacteroid)从空气中固定氮以供其生长。一般子粒中含蛋白质20~30%,且赖氨酸丰富。 成分:1.豆类含淀粉和蛋白质都很丰富,是极重要的植物蛋白资源。豆类蛋白中,含赖氨酸1.8~2.34%,这是尤应重视的资源。 2.一般含B群维生素较多,但是作为蔬菜的青豆或豆芽菜,却也含有一般禾谷 类不含的维生素C。 3.豆类特有的皂角苷、单宁和卵磷脂含量丰富。一些豆类还含有丰富的黄酮、 低聚糖、α-亚麻酸、核黄素等具有生理活性的成分。 8.稻米的分类 1、按植物学分类:粳型稻的粳米(round-shaped rice)和籼型稻的籼米。 2、按生长条件分:普通水稻和陆稻。种在水田里的稻叫水稻(paddy rice)。种在旱地上 的稻叫陆稻(upland rice),也叫旱稻。 3、按淀粉构成分类:普通大米和糯米(glutinous rice)。普通大米直链淀粉含量约为20%, 糯米直链淀粉含量极低(0~2%)。 4、按生育期长短分:早、中稻和晚稻。 9.稻米的品质评价 稻米的品质可根据其用途分为三个基本类别:食用品质、工业用米品质、饲料用品质。稻米的品质检测项目和方法 1.毛稻检测项目:与品种有关:颖色、容积重、比重分布; 与品种无关的项目:含水率、受害粒、其他。 2.糙米的检测项目:与品种有关:米色、容积重、垩白率、龟纹粒、化学成分; 与品种无关的项目:含水率、米粒质量、受害粒。 3.白米检测项目:与品种有关:容积重、垩白率、千粒重、硬度、碎米率、化学成分、 理化特性、食味。 与品种无关的项目:含水率、白度。 4.测定方法 (1)外观品质:腹白、心白、角质率:从试样中随机取完整白米100粒,测定腹白、心白和角质率。 米粒长度、宽度和形状:从试样中随机取完整白米50粒,用谷物长度测

【2018年最新整理】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题库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 一、选择 1、在引起食物中毒的物质中,河豚中毒属于()。 A.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物B.生物毒素性食物中毒物 C.化学性食物中毒物D.化学致癌物 2、一定数量和面积的食品检样,经过适当的处理,在显微镜下对细菌进行直接计数称为( )。 A.菌相B.菌落总数C.细菌总数D.大肠菌群 3、屠宰加工厂应远离居民生活区,以下区域附近可以的是()。 A.交通要道B.居民住宅区C.农场农田D.畜禽饲养场 4、屠宰分割车间的室温一般控制在()。 A.0-4℃B.5-10℃C.10-20℃D.20-30℃ 5、宰前检疫发现患结核病的畜禽,进行的处理方式是()。 A.销毁B.化制C.销售D.食用 6、猪体内肌肉旋毛虫发病率最高的是()。 A.舌肌B.喉肌C.膈肌D.咬肌 7、以下属于肺脏的非疫病病理变化的是()。 A.化脓B.病变C.呛血D.出血点 8、某些毒物对中毒畜禽的组织器官具有特殊的选择性,表现出特征性病理变化,如食盐中 毒的表现主要为()。 A.脑灰质软化、脑膜充血水肿B.血液和肌肉呈樱桃红色、苦杏仁味 C.黏膜发绀、血液紫黑不凝固D.胴体蚀斑和有大蒜味 9、以下微生物可引起食物中毒的是()。 A.禽流感B.新城疫C.沙门氏菌D.黄曲霉 10、罐头制品保温试验的保温温度是()。 A.25℃B.37℃C.42℃D.52℃ 11、以牛乳为主料,添加或不添加白砂糖,经浓缩制成的黏稠状液体产品为()。A.乳粉B.炼乳C.纯酸乳D.风味酸乳 12、蛋的产前污染来源主要是()。 A.家禽自身B.流通过程C.饲料D.饮水

13、有许多鱼类含有生理毒素,其中,黄鳝属于()。 A.肉毒鱼类B.血毒鱼类C.胆毒鱼类D.豚毒鱼类 14、利用嗜热微生物在氧化分解有机物时产生的大量热能杀死被处理物中病原微生物的消 毒方法是()。 A.机械清除B.日光消毒C.生物消毒D.蒸汽消毒 15、动物生化制剂原料易腐败变质,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取出,其中,甲状腺的采集和 固定不得迟于宰后()。 A.1h B.1.5h C.2h D.2.5h 16、动物性食品的污染物多种多样,寄生虫污染属于()。 A.生物性污染B.化学性污染C.放射性污染D.农药 17、在牛、羊的宰后检验中,最具有剖检意义的淋巴结是()。 A.偏桃体B.腮淋巴结C.内脏淋巴结D.颌下淋巴结 18、宰前检疫发现患李氏杆菌病病的畜禽,进行的处理方式是()。 A.销毁B.化制C.销售D.食用 19、以下微生物可引起食物中毒的是()。 A.禽流感B.新城疫C.蜡样芽孢杆菌D.黄曲霉 20、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法》最早实施的年份是()。 A.2005 B.2007 C.2009 D.2011 21、动物性食品的污染物多种多样,有毒生物组织污染属于()。 A.生物性污染B.化学性污染C.放射性污染D.农药 22、用于评价动物性食品中细菌污染种类和相对数量构成的指标是()。A.菌相B.菌落总数C.细菌总数D.大肠菌群 23、屠宰分割车间操作区风速一般控制在()。 A.0-0.1m/s B.0.1-0.2m/s C.0.2-0.3m/s D.0.3-0.5m/s 24、CO2 麻醉法是畜禽致昏的气体浓度一般为()。 A.10-15% B.25-35% C.45-55% D.65-75% 25、宰前检疫发现下列寄生虫病时,须将患畜禽销毁的是()。 A.牛囊尾蚴病B.猪囊尾蚴病C.弓形虫病D.旋毛虫病 26、影响肉成熟的因素主要有()。 A.动物种类B.动物年龄C.肌糖原的含量D.动物生前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