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自考知识点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自考知识点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自考知识点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自考知识点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

一、单选知识点

1、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从分析商品和商品经济开始。

2、商品: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产品

3、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

4、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社会分工的出现

5、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决定性条件: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6、商品经济成为占统治的最普遍的经济形式:到了资本主义社会

7、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8、使用价值(1)含义:物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2)使用价值是物品的自然属性(3)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4)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9、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10、商品价值的实体: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11、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按照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价值

12、价值:商品的社会属性

1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4、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15、任何一个商品的价值,都是由两部分价值构成,一是生产该商品时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原有价值,二是生产商品时新创造的价值

16、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就在于揭示了,商品生产过程中价值的创造是由活劳动实现的,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活劳动,即活的抽象劳动。

17、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18、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19、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该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0、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客观标准条件: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主观标准条件: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21、社会必要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叫社会价值;各个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叫个别价值。

22、商品生产者要获得盈利:使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3、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取决于该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

24、货币的本质:货币是用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5、货币的本质体现在它的职能上。

26、货币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最基本职能

27、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指货币是衡量和计算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

28、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就是货币起着商品交换媒介的作用;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流通。

29、支付手段:是指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当到期偿还货款时货币执行的还款职能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所执行的职能。

30、商品的价值用货币来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

31、价格的基础:价值。

32、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33、通货膨胀: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则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价值就相应减少,这时就会发生纸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做通货膨胀。

34、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35、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社会分工、生产资料私有制。

36、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

37、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

二、简答题

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既区别又联系。

①区别:

第一、(含义不同):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抽象劳动。

第二,(作用不同)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不同的具体劳动创造不同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第三、具体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是生产商品劳动所的社会属性

②联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

2、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①区别:商品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②联系: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3、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①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②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复杂劳动等于多倍的简单劳动。

③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该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

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个别企业为什么总是接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取决于该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而不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当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时由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则随着该企业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多,其创造的社会价值总量也会相应增加,盈利上升。这就是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所在。

5、价值规律的内容及作用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②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单选练习题

1.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出发点是 ( )

A.生产关系 B.经济规律 C.商品和商品经济D.货币

2.下列各项正确表述商品含义的是 ( )

A.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

B.具有稀缺性的物品

C.为自己而生产的有用物品

D.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物品

3.商品经济是 ( )

A.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 B.不存在社会分工的经济形式

C.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形式 D.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4.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 )

A.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 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5.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是 ( )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社会分工 D.价值规律起基础性作用

6.商品经济成为最普遍的、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的社会形态是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7.下述关于使用价值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使用价值即劳动产品的有用性

C.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D.使用价值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8.价值是商品的 ( )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 D.存在形式

9.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 ( )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剩余价值

10.商品价值的实体是()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11.依据劳动二重性原理具体劳动()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超额剩余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12.商品的价值构成c+v+m中()

A.c+v+m都是新创造的价值

B.m是新创造的价值

C.v+m是新创造的价值

D.v是新创造的价值

13.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只有( ) 才能创造出新的价值。

A.活劳动 8.社会劳动 C.具体劳动 D.个别劳动

14.马克思的科学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在于揭示了 ( )

A.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B.价值的惟一源泉是剩余劳动

C.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D.价值的惟一源泉是活的抽象劳动

15.形成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是( )

A.脑力劳动 B.体力劳动

C.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D.各种不同形式的劳动

16.具体劳动 ( )

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D.创造剩余价值

17.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最多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最少劳动时间

18.决定商品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中由生产的客观标准条件决定的因素是 ( )

A.生产条件 B.劳动强度

C.劳动熟练程度 D.生产规律

19.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以 ( )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20.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 )

A.个别劳动时问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问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大大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1.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量,叫做 ( )

A.商品的社会价值 B.商品的个别价值

C.商品的生产价值 D.商品的劳动价值

22.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之后,会导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

A.增加 B.降低 C.不变 D.无法判断

2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该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

A.成正比 8.成反比 C.不成比例 D.反向变化

24.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二者成正比

B.二者成反比

C二者总按相同比例变化D.二者总按不同比例变化

25.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取决于生产部门的( )

A.平均劳动生产率 B.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C.大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D.多数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26.货币的本质是 ( )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流通手段 D.价值的表现形式

27.构成商品价格基础的是

A.使用价值

B.价值

C.商品供给

D.商品需求

28.支付工资的货币执行的是货币的 ( )

A.价值尺度职能

B.流通手段职能

C.支付手段职能

D.价格标准职能

29.与商品的赊购赊销相联系的货币职能是 (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30、货币越出一国的范围,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这体现了货币的 ( )

A.贮藏手段职能 B.支付手段职能

C.世界货币职能 D.流通手段职能

31.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

A.自由竞争规律 B.追求垄断利润规律

C.货币流通规律 D.价值规律

32.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

A.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B.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矛盾

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矛盾

D.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的矛盾

3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是()

A.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B.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C.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34.商品交换中价值与价格的关系表现为 ( )

A.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B.价格总是低于价值

C.价格总是等于价值 D.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5.“物以稀为贵”,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关系中主要是指( )

A.商品稀少价值就大

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C.供求关系对价格有重要影响

D.消费者的心理决定价值

36.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主要是( )

A.商品价格同价值相等 B.商品价值同价格相等

C.商品价值围绕价格波动 D.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37.使资本主义制度取得完全胜利和最终确立的是 ( )

A.阶级斗争 B.原始积累 C.产业革命 D.民主法治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一、单选知识点

1、资本: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

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还具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它包含着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5、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①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②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6、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7、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被物的外壳所掩盖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8、根据生产资料形式和劳动力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9、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叫不变资本。

10、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称为可变资本。

11、正确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

12、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剩余劳动

13、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就是m′=m/v;剩余价值率还可以以用另一种形式表示:m′=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14、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规律:剩余价值规律

15、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6、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

17、个别企业工人由于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也属于绝对剩余价值

18、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19、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

20、超额剩余价值就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

21、资本家加强剥削的主要方法: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22、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不是简单再生产而是扩大再生产

23、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24、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资本积累是;资本积累的源泉:剩余价值。

25、资本积累的必然性: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外在压力——竞争

26、资本积累的本质:就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27、资本的技术构成:反应生产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率是

28、资本的价值构成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29、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通常用C:V来表示

30、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是以不变资本的增大为前提。

31、相对过剩人口:是指劳动力的供给相对与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来说而过剩,并不是人口的绝对过剩。

32、相对过剩人口形成的直接原因: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33、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生产力的提高、劳动的社会化。

34、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用和社会化生产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

二、简答题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①劳动力商品价值

第一、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第二、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还具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包含着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②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从而能为它的购买者带来剩余价值,这对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①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过程是价值增值过程的手段

②劳动过程,是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创造特定使用价值的产品的过程。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具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二是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③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资本家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以上,从而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超过了劳动力价值,价值增殖过程就实现了,这就是资本价值增值的秘密。所以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3、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

①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

第一、根据生产资料形式和劳动力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第二、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所以叫不变资本。

第三、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实现了价值增值,称为可变资本。

②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第一、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第二、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4、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

①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

②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5、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实现

①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

②在现实生活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总是从个别企业开始的。个别企业首先采用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即获得超额剩

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就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

③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各个资本家之间进行激烈竞争。当先进技术得到普及以后,该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将会提高,商品的社会价值下降,超额剩余价值在个别资本家那里消失,所有的资本家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得到相对剩余价值。由此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6、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就是剩余价值规律

第一,剩余价值规律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

第二,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支配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环节;

第三,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全部过程

7、资本积累的必然性、实质、后果、趋势

(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积累具有客观必然性是由两方面原因决定的。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决定了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这是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竞争作为一种强制力量,迫使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这是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

(2)资本积累的本质:就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来增大资本的规模,以便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占有不断扩大的资本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3)资本积累的后果

①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②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③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

(4)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用和社会化生产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

单选练习题

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

A.劳动成为商品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D.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活和生产资料

2.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

A.它由其生产的剩余价值决定

B.它由其使用价值决定

C.它包含历史和道德因素

D.它包含习惯和法律因素

3.从较长时期看,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消费资料的物质内容A.不会有很大变化 B.会不断扩大

C.会不断缩小 D.只能有小幅度微调

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B.价值和交换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5.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是

A.商品的使用价值

B.商品的价值

C.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

D.劳动力的价值

6.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全部资本划分为()

A.生产资本与商业资本

B.职能资本与货币资本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7.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是()

A.可变资本

B.不变资本

C.货币资本

D.商品

资本

8.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工人的()

A.具体劳动B.必要劳动C.个别劳动D.剩余劳动

9.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可表示为()

A.m:v

B.v:m

C.m:(c+V)

D.(c+v):m

10.除了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外,剩余价值率还可以表示为( )

A.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B.剩余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C.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D.利润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11.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将工作日延长所生产出的剩余价值是

A.绝对剩余价值

B.相对剩余价值

C.超额剩余价值

D.平均剩余价值

1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13.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经济危机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14.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A.使用价值

B.剩余价值

C.价值

D.交换价值

15.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主要表现在 ( )

A.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

B.竞争的压力

C.垄断的需要

D.市场经济的要求

16.资本积累的实质是 ( )

A.资本家用榨取的剩余价值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B.增加社会财富总量

C.扩大生产规模,增强竞争能力D.推动社会进步5

17.资本有机构成可以用符号表示为()

A.c∶v

B.m∶v

C.c+v

D.m/(c+v)

18.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实物构成上的比例是资本的 ( )

A.有机构成

B.价值构成

C.技术构成

D.数量构成

19.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B.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比例

C.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20.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 )

A.劳动力供给超过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B.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C.人口增长超过生产资料的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D.人口增长超过资本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第三节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一、单选知识点

1、产业资本: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

本,是能够发生价值增值的资本。

2、单个资本: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

3、产业资本循环经历三个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售卖阶段。

4、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生产阶段,在资本循环中是决定性的阶段。

5、产业资本依次采取三种不同的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商品资本的职能,是资本家是通过商品的出售实现商品的剩余价值

6、资本周转时间。包括资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

7、生产资本的不同构成部分,依据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8、固定资本:产业资本家用于劳动资料的那部分资本

9、流动资本:产业资本家用于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10、社会资本的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11、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包括两个方面:①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②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补偿

1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1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14、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经历的阶段:一般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

15、再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危机阶段。

16、利润: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取得了利润(p)的形态。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17、利润率: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18、平均利润的形成: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19、商业资本: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流通领域中发生作用的职能资本。

20、商业利润来源: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一部分剩余价值,它的来源是产业部门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1、商业利润的数量:商业资本家与产业资本家一样获取平均利润

22、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包括产业资本、商业资本)运动中独立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资本形式。

23、借贷资本的主要来源:职能资本家手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

24、借贷资本的本质:是借贷资本家为了获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的货币资本。

25、利息的本质: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26、利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职能资本家使用借到的货币资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获得平均利润,这个平均利润不能由职能独占,而是分割为两部分:一部分以利息的形式支付给借贷资本家,另一部分以企业利润的形式归职能资本家所有。

27、利息的来源:生产部门的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28、银行资本:由两部分构成,一是银行资本家自己投入的资本即自有资本;二是因吸收的存款,即借入资本

29、银行利润:相当于平均利润。

30、银行利润:贷款利息与存款利息的差额减去经营银行的业务费用。

31、银行利润的来源:生产部门的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32、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一部分以平均利润的形式归农业资本家所有。另一部分即超额利润以地租的形式交给土地所有者。

二、简答题

1、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①资本周转速度受两个因素的影响

一是资本周转时间。包括资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二是

资本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资本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引论 关于资本主义的实质,许多人谈过。例如西方有马克思,韦伯,桑巴特(Werner Sombart),陶普(Maurice Dobb),……中国有梁漱溟,余英时,黄仁宇……最后,哈耶克在1988年发表了一本书《致命的自负:社会主义的谬误》,算是给这场“主义”之争盖棺论定。我要在这篇小文章里叙述的,大致就是这些大学者们说过的话。但是我把这些话分做两段说,一段是人们在哈耶克那本书发表之前的认识,我称为“传统的看法”。一段是哈耶克的看法,我称为“最后的看法”。一提到“最后”之类,就难免有质疑说“僵硬”或“教条”。不过我这里的“最后的看法”确实是哈耶克最后的看法,这位从本世纪初即参与了人类认识“资本主义”的思想运动的学者已经于1993年3月辞世而去了。 一、传统的看法 黄仁宇先生在与李约瑟共同撰写《中国科技史》的十几年里曾对研究资本主义的诸多作者有过一个综述:“……写资本主义的文章大略有三类。一类注重生产关系的转变……。一类注重资本主义精神……。还有一类注重自然经济之蜕变为金融经济。”马克思自然被归入第一类。韦伯是第二类。诺斯(Douglass North)应属于第三类。也许这种把作者简单归类的办法会误导读者。事实上,韦伯和桑巴特以后,黄仁宇,余英时,以及三十年代的梁漱溟,都持一种整体演变的看法。即“资本主义”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是由许多原因生成的。所以余英时先生又称韦伯和他的立场为“历史多元论”,以别于”一元论史观”。极而言之,从西欧历史中挖去任何一段(启蒙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时代,古希腊,……)都会使现在西欧北美的社会不成其为“资本主义”。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和后来的《中国文化要义》中一直认为中国即便再独自发展五千年也出不了“资本主义”。他的观点后来由余英时先生再度提出。 黄仁宇提到,形成“资本主义”的三个主要条件:(1)信贷关系的拓展。(2)专业经理人员的使用。(3)各种有利于资本主义管理的技术的社会共享。我们也可以认为这里的第一个条件包括了金融市场的发展或资本的自由流动。第二个条件其实是要求“企业家的自由进出”(隐含着“企业家与资本家职能的分离”)。第三个条件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的可计算性”(隐含着“信息的自由流动”)。“企业家的自由进出”被新奥地利学派的领袖克兹涅尔(Is-real Kirtzner)认做“资本主义”的定义。如果我们把“信贷关系的拓展”扩充理解为“一般的合作信任关系的扩展”,那么资本主义形成的三个条件实际上就可以涵盖在“一般信任关系的扩展”这一个条件里。不仅专业经理人员的任用依赖于“代理人关系”中的相互信任,而且技术的分享和法律,会计,契约等等的可计算性,都是职务于“信贷关系的扩展”这一目的的。这就要说到哈耶克后来的看法,留待稍后再述。 说一个封闭的中国再有几千年也产生不了资本主义,梁漱溟是有极扎实的根据的。他的根据首先是,中国社会自秦汉始已经用伦理道德代替了宗教,用礼俗代替了法律,用家族关系调和了西方社会固有的“个人与社会”和“社会与国家”的冲突。所以自“战国”以后中国社会“废封建,建郡县”,两千年以来徘徊于一个既

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简析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柴前勇 20090301200802 (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重庆 400031) [摘要] 二战之后,资本主义在生产资料占有形式、经济运行、分配形式和资本的运行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资本主义的国家干预和自我调节、现代科技革命的推动以及资本主义发展还有潜力。所以,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一是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共生存、共发展;二是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寻求和维护自身利益中的合作与抗衡;三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 [关键词] 新变化原因关系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原因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一,当代资本主义占有形式出现了社会化的特点。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资本主义最核心的经济基础。然而,从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所有制关系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如出现了国有经济、合作经济、股份经济等。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力由于新技术革命的推动出现了更加社会化的趋势由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 即资本所有权日趋社会化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模式

中不断生成社会主义发展因素。 第二,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出现了有序化的特点。二战之后,资本主义国家从市场经济的“守夜人”,转变为经济发展的干预者。国家或者利用各种财政和货币政策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或者在资本主义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实行一定的发展计划,直接投资某些产业特别是公共设施,交替实行国有和私有,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总体效益;或者实施一定的税收政策和社会再分配政策,限制过高收入和过度垄断,建立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所有这些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私人占有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 第三、当代资本主义的分配形式出现了“兼顾公平”的特点。由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根本性质所决定,当代资本主义的分配不可能具有真正公平和真正平均的特点。但是战后几十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分配关系方面确实发生了一系列早期资本主义未曾有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在剩余价值规律依然占统治地位的同时,在某些西、北欧国家中出现了收入均等化的趋向;在阶级剥削依然存在的同时,出现了社会福利制度普遍化的趋向。同早期资本主义相比较,当代资本主义在分配关系的变化最令人瞩目。 第四,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资本全球化的现象。加速推进经济全球化,为资本的扩张和增殖开辟了新的天地。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继续存在、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还没有建立的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科技甚至军事优势,扩大资本输出,进行不等价交换,甚至操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发展趋势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发展趋势 【复习提示】 此模块需要重点掌握的考点是: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了解;考查的可能性较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 1.国家资本所有制形式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1)国家资本所有制形式的主要特点是:国家作为出资人,拥有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国有企业的重要职能是推行政府的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为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2)国家资本所有制形式的性质仍然是资本主义形式,体现着总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关系。 2.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法人资本所有制是法人股东化的产物。(1)法人资本所有制的基本特点是:各类法人取代个人或家族股东成为企业的主要出资人,企业的股票高度集中于少数法人股东手中,法人股东直接参与公司治理,监督和制约管理阶层的经营行为,使公司资本的所有权与控制权重新趋于合一。(2)法人资本所有制有两种形式:①企业法人资本所有制、②机构法人资本所有制。(3)法人资本所有制在性质上是一种基于资本雇佣劳动的垄断资本集体所有制,它仍体现着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 (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识记;易考选择题)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从进入生产过程开始已经隶属于资本,表面是平等的交换关系,背后是资本对劳动的实际支配和控制。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促使工人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意志。这些制度主要有: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职工持股。此外,社会福利制度的健全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劳动者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改善了劳动者的社会状况。【考点:当代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识记;易考选择题) 1.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本家一般不再直接经营和管理企业,而是靠拥有的企业股票等有价证券的利息收人为生。 2.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 3.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考点: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阶级、阶层结构的新变化】 (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识记;易考选择题) 1.经济调节机制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国家已经承担起提供财产保护、增强国家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保持经济稳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以及维护竞争秩序等重要职能。【考点:资产阶级国家经济调节机制的变化】 2.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在经济调节机制变化的同时,经济危机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1)危机对社

关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问题资料

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资本主义的定义 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 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四.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关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问题 姜鲁鸣 三、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总体趋势是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与发展过程长期性的统一,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走向就要把握二者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从哲学意义上讲,任何事物都有生有死,都要完成它从生到死的历史过程。那么,导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趋势的科学分析集中体现在他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分析的五个逻辑链环上:一是基础,它要解决的问题是价值增殖的源泉是什么,这就是劳动价值论;二是实质,由于劳动是价值增殖的唯一的、真正的源泉,所以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实质是他在生产过程中榨取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三是关系,由于剩余价值的存在,从而导致了资本与雇佣劳动根本对立的关系;四是矛盾,这就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五是趋势,既然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由此而衍生出来的三个具体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本身解决不了的,所以必须用社会主义取而代之。这就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趋势分析的基本框架。今天,马克思分析的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是不是变了?没变,它只不过是被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掩盖了,被现阶段社会主义一时的不发达、不完善掩盖了。观察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走向就要拨开资本主义发展和变化的迷雾,抓住它的基本制度进行分析。 客观地看,当代资本主义在诸多的发展变化中又有一些实质并没有发生变化的东西。一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变。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所有制结构,依然是以私人资本为基础、以国家所有和其他经济形式为补充的经济结构 这里有两个问题无法回避:(1 )福利制度是战后西方国家以税收的形式把一部分国民收入集中起来,而后用于社会上收入不高的居民,以部分改善他们在初次分配中收入过低状况的一种制度,而福利国家就是福利制度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以瑞典的制度最典型,它号称已建立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福利体系。客观地说,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使一部分劳动群众、特别是社会弱者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证,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极端贫困的现象,同时也部分改善了社会分配过于不均的情况。但是,福利制度最本质的东西是为维持资本利润的增长创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福利制度最为盛行的时候也就是资本家利润大幅度增长的时候。1996年,世界排名前20位的大公司中,有18家利润的增长少则10—20%,多则在40—60%,其中微软公司达57%,而这些大公司工人工资的增长幅度要小得多。这就是说,工人所创造的价值更大部分落入了大资本家的手中,这说明实行福利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两极分化,并不能消除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经济根源。(2 )工人参加企业管理是不是意味着劳动者与雇佣者对立关系的改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OOC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习题及答案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得分/总分 A.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00/2.00 B.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C.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 2单选(2分)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是() 得分/总分 A. 价值实现过程 B. 劳动过程 C. 价值增殖过程 2.00/2.00 D. 价值形成过程

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 得分/总分 A. 工作日绝对延长的结果 B. 工人工资低于劳动力价值的结果 C. 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2.00/2.00 D. 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结果 4单选(2分) 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得分/总分 A.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商品资本 B.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C. 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2.00/2.00

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 得分/总分 A. 单个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商品个别价值的结果 B. 单个资本家压低劳动力价值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C. 资本家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增加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D. 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2.00/2.00 6单选(2分) 一本书售价18元5角,这里的“元、角”是() 得分/总分 A. 货币价值 B. 价值尺度 C. 观念货币 D. 价格标准 2.00/2.00 7单选(2分)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

得分/总分 A. 生产集中程度的提高 B. 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 2.00/2.00 C. 生产的日益社会化 D. 国内有效需求的扩大 8单选(2分) 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说明() 得分/总分 A. 物的有用性与价值成正比 B. 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2.00/2.00 C. 物的有用性表面它一定具有价值 D. 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9单选(2分)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

Unit 4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Unit 4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 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社会分工及生产资料和产品属 于不同的所有者 2.商品二因素是指价值和使用价值 3.劳动二重性包括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4.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5.货币的职能: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 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6.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 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 工这两个条件的存在,客观上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必 然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双重属性 (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之所以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因为这一矛盾决定着以私有制为 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7.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8.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9.价值规律在私有制经济中的作用: (1)价值规律自身的作用,就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客观必然性的实现。这种必然

性越是得到贯彻和实现,越是表明价值规律在有效地发 生作用,也就意味着商品经济得到正常顺利地发展 (2)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以下三方面作用: A.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 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配置。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按比 例合理分配社会资源的客观要求,是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而得 到实现的 B.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商品是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商 品生产者所产生的商品的个别价值只要低于社会价值,他即使 按照其低于社会价值的个别价值出售商品,即低价竞售,也能 获得正常收益,因为他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所以,商 品生产者为了降低其生产商品的个别价值,以获取更多的经济 利益和在竞争中取胜,便力求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改进工作 方法,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 C.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个别商品生产者生 产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存在很大差别。生产条件好的商品生 产者,劳动生产力较高,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在 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因而有可能会发财致富。而那些生产条 件差的商品生产者,劳动生产率比较低,其商品的个别价值高 于社会价值,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而可能亏本,甚至破 产。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引起商品 生产者的贫富两极分化。这种两极分化现象,在私有制商品经 济中,是经常发生的,屡见不鲜。 10.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形成包括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商业的发展和资本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的本质

资本主义的本质是剥削 资本主义的基础是私有制,资本家掌握了生产资料,资本家就获得了生存与发展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1、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就是剥削的过程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获取剩余价值的过程,资本家把通过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体系的一般基础,并且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相反,把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改变工作日的两个组成部分的量的比例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这种生产过程的前提是以资本家所占有的生产资料作为资本,通过这种资本的周期运作而实现的。资本家掌握了生产资料,不仅掌握了生存权,而且还掌握了发展权。同时,资本家通过缩短资本运作的周期,加速资本流动,更大限度地获取剩余价值。所有创造的剩余价值都被资本家所占有,不仅使资本家扩大了生存空间,而且还获得了发展空间,所以,剩余价值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剥削的本质,也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本质。 2、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是为了更大地榨取劳动成果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同的阶级和社会制度,为了获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都必须发展生产力,所以,生产力是不分阶级的。资本主义要获得发展,就必须发展生产力,规模化机器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机器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生产方式,也替代了原有的工具,“工具是简单的机器,机器是复杂的工具。大工业把

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机器不创造价值,但它把自身的价值转移到它所生产的产品上。就机器具有价值,从而把价值转给产品来说,它是产品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机器不是使产品变便宜,而是使产品随着机器的价值相应地变贵3、资本炒作过程就是财富的掠夺过程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充当了社会的流通职能,它在交换过程中完成一种社会的物质变换。商品的价格本应反映商品的价值,但在货币作为资本的过程中,“先是商品价格同货币价值成反比例地变化,然后是流通手段量同商品价格成正比例地变化”。 4、资本主义人权的虚伪性 资本主义一贯鼓吹人权、民主、平等、自由,但这恰恰是资本主义虚伪的一面。最基本的人权是生存权,谁掌握生产资料,谁就掌握生存权,无产阶级失去生产资料,无产阶级不能掌握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就不能掌握自己的生存权。民主的基本要素是话语权,没有生存权,也就没有话语权 资本主义保障劳动者是为了获取生产力,劳动者是劳动力的主体,没有劳动力也就没有生产力。资本主义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劳动者的需要,而是为了获取劳动效率。资产阶级要维持一定的失业率,一是为了储备劳动力,另一是为了压低劳动力成本。政治稳定是任何社会发展的前提,资本主义国家也重视民生,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采取的“怀柔”的政策,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从而能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复习资料.doc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原始积累:就是采用暴力迫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集中到少数 人手中的过程,这一过程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完全确立之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的起点,所以马克思把它叫做原始积累。 2、集体谈判:是指工会代表与资方代表就有关就业待遇和劳动条件进行谈判,缔 结协议的一种制度。 3、民主管理:是相对传统的管理理论而言,把工人看做“社会人”,满足工人在 物质上、精神上、心理上等方面的动机和社会需要,从而提高劳动效率的一种管理理论。 4、福利国家制度: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适应资本主义再生产的需要,缓 和阶级矛盾,稳定资产阶级统治,普遍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大力推行以福利国家为目标的社会福利制度。 5、南北经济关系:从广义上讲,是泛指战后所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同发达资本主 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从狭义上讲,是专指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课本从狭义上分析) 6、南北对话:是指南方国家和北方国家为解决南北问题而进行的协商和谈判,包 括多边、双边、集团性对话以及全球性等不同范围的对话。 7、南南合作:主要是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一种新型的经济技术合作关系,也指在 国际事务尤其是世界经济事务处理中,发展中国家之间相互加强团结、协调立场、联合斗争的行动。 二、问答题: 1、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是什么? 答:研究对象: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把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规律进行揭示;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总体研究,重点放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对当今重大的专题问题进行研究。研究方法:(1)根本的方法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具体的方法是科学抽象法、定量分析、动态分析、历史逻辑分析与综合。 2、科学技术革命发展的标志、原因及影响。 答:标志:第一次,始于18世纪70年代的英国,以蒸汽机、纺织机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它奠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技术基础;第二次,始于19世纪70 年代的美国,以电、电动机、内燃机、化学品和炼钢的发明为标志,使人类进电气时代;第三次,始于20世纪40年代末5()年代初的美国,以信息技术、原子能的利用、空间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海洋开发、新材料技术的发展和利用为标志,它比前两次的内容更丰富、规模更广大、影响更深远。 原因:(1)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具有延续性和继承性的特点;(2)垄断资本追逐 备竞赛起到极大的刺激作用;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6)教育的推 垄断高额利润是内在动力;(3)市场竞争是外在压力;(4)战争和军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2010年真题) 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 2、有一则寓言讲到:狐狸把鱼汤盛在平底的盘子里,请仙鹤来和它一起“平等”的喝鱼汤,结果仙鹤一点也没喝到,全被狐狸喝去了。这个寓言给人们的启示是,尽管资产阶级宣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 ) (2010年真题) A.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B.这种形式上的平等既是资本主义的本质 C.它的实质是将劳资之间经济利益的不平等合法化 D.这种平等的权利是建立在财产不平等基础之上的权利 【答案】ACD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因此不可避免地有其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由于资本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私有制和资本特权的基础上的,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富人与穷人之间存在着事实上严重的不平等,资本主义法律的实质是将这种不平等合法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选项。 3、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是考察经济生活运行的重要指标,假设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24万亿元,流通需要量为3亿元,若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009年真题) A.4.2亿元 B. 3.5亿元 C. 3.3亿元 D. 2.4亿元 【答案】C本题考查的是货币流通规律的公式。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题干中给出商品价格总额24万亿,货币量为3亿元,所以可求出当年货币流通速度为8次/年。根据题干,今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24+24×10%=26.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今年流通中的货币量为26.4/8=3.3次。所以,正确答案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练习题

第五章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国际经济关系本章练习与思考 (一)单项选择题: 1?垄断价格形成的基础是: A.自由竞争 B.垄断利润 C.垄断统治 D.资本主义私有制 2?垄断是: A.私有制发展的必然趋势 B.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C.生产和资本集中的必然趋势 D.货币发展的必然趋势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私人垄断资本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最根本的目的是: A.促进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使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利润 B.稳定币值,防止通货膨胀 C.保证国家获得巨额的财政收入 D.限制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克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4?金融资本是: A.通过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资本 B.通过工业垄断资本和商业垄断资本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资本 C.通过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资本 D.通过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资本 5?垄断资产阶级对外输出资本是因为: A.可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B.各部门投资已饱和 C.已无落后部门需要投资 D.劳动力短缺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发展起来的国际垄断组织是: A.国际卡特尔 B.国际辛迪加 C.国际托拉斯 D.跨国公司 7?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A.已经自我否定 B.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C.仍无任何变化 D.本质未变,但有局部调整 8?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是: A.资本原始积累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B.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与垄断资本主义 D.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经济管理和调节体现的是: A.全体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10?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特征

浅谈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特征的认识 06历史庞向南 0603400017 摘要:当代资本主义以罗斯福新政为分水岭,与古典资本主义大相径庭,有其自身鲜明的特征。谈及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特征,就不能不谈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作为一个术语已经在现代被广泛使用,但并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使用中的歧义显而易见。人们不能越过马克思来谈论资本主义,或许只有回归马克思的《资本论》,才能弄清这个问题。 关键词:当代资本主义经济马克思 一关于资本主义的定义 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特征的认识,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界定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作为一个术语已经在现代被广泛使用,但使用中的歧义是显而易见的。有时指的是一种社会形态,即资本主义社会;有时指的是一种经济制度,即资本主义经济;有时指的是一种国家类型,即资本主义国家。对此,李伯重先生在《资本主义萌芽情结》一文中指出:“‘资本主义’一词,尽管是当代世界政治语汇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术语之一,但涵义却一向不很明确。”那么,到底什么是资本主义呢?《大辞典》第4573页这样解释道:“资本主义(capitalism),以生产机关私有为基础,资本家投入巨大资本购置机械,雇佣劳动者从事生产事业。所得的利润归资本家,劳动者只得到工资。这种生产组织和相互结合的政治、社会制度,叫做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肇因于16世纪的新大陆、新航路的发现,导致产业革命,发生生产过剩的现象,必须借政治势力开拓国外市场,国际战争、帝国主义随之产生。”可以看出,这种解释似乎着眼于资本主义在经济方面所具有的剥削性质,以及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 对于许多西方学者来说,“资本主义”只是用来指称西方国家经济制度的一个方便用词,而为了区别当今资本主义和传统资本主义,还用许多形容词来加以描述,如“网络资本主义”、“新资本主义”、“后资本主义”、“晚期资本主义”等①。这样一来,关于什么是资本主义的问题也就有必要加以界定。作为一个概念,按照《牛津英语词典》的解释,最早使用“资本主义”这一术语的是萨克雷,他 ①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研究》,2001年6月版,上海人民出版社,第278页。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实行高福利的本质

当资代本主义国家实行高福利的原因及其本质 【摘要】福利制度最早可追溯到英国1601年颁布的《贫穷法》,该法旨在安抚因“圈地运动”而失地的大量农民。二战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繁荣,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实施“福利国家”政策,尽管这些政策有利于提高工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资本主义阶级的剥削本质并没有得到改变。 【关键词】资本主义高福利原因本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有了很大的发展,被称为“从摇篮到坟墓”,“从胎儿到天堂”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们宣称国家主要资本主义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贫困已不再是资本主义社会间题,而是一个正在消失的回忆”,即所谓实现了充分就业,实现了公平合理的收入和财富的分配。资本主义的一切弊端都可以在“福利国家”中得到解决。【1】不可否认这一政策对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保持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长期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把握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理性分析这一政策产生的原因,了解其实施所导致的困境和最新进展,进而深入把握其本质,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资本主义,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资本主义国家实行高福利政策的内容和成果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一般有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补助。社会保险,主要包括老年退休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事故保险等内容。这些保险一般以在职职工在工作期间每年按期交纳的部分收入、政府承担的部分财政支出与雇主承担的相应部分共同组成。当职工年老退休、失业或患病而丧失工作能力时,可领取部分津贴,以资补偿。社会福利补助主要由政府财政拨款,给低收入或无收入者以一定的经济补助,以保障他们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和一定的社会服务享受。【2】例如,医疗保健服务、国民免费教育、交通补助、住房补助、儿童营养补助、单亲家庭补助与多子女补助等。需要提出的是西方各国的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补助的项目与分类不尽相同,某些国家的社会保险内容,可能在另外一些国家成了社会福利补助。例如,失业补助政策在美国属社会保险内容,在澳大利亚却属社会福利补助内容。这一社会福利制度,使公民的生老病死、伤残孤寡、交通、教育、住房、休假等无一不在其内。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了高工资高福利政策,工人生活状况有明…显变化。工人的实际工资有所增长,1970年和1949年比较,美、日、西德、法、英等国制造业工资分别提高了48.8%、289.7%、242.4%、120.4%、46.1%。随着工资的增长,劳动群众购买力有所提高,电视机、电冰箱、小汽车等耐用消费品基本上已经普及。工人居住条件有明显好转。医疗、卫生、教育事业得到相应发展。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人劳动时间有所缩短,由战前的每周47小时缩短到40小时。【3】 二、资本主义国家实行高福利政策的原因 第一,马克思说. 劳动力的价值, 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来决定。战后,西方国家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造就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繁荣。这一阶段,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带来了资本主义经济空前的繁荣。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一方面,要长久保持经济繁荣的发展势头,就必须改善劳动者的生活状况以激发其劳动积极性,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生产劳动的新需要:因此,战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西方发达国家实施“福利国家”政策的首要原因 第二,战后, 资本主义国家工人争取提高工资和反对通货膨胀的经济斗争和要求改善政治地位的政治斗争连绵不绝、此起彼伏。面对日益强大的工人有组织的斗争, 资产阶级为了缓和

5.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学思路: 课程标准: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 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主要讲述战后美国经济从黄金时期——滞胀——复苏连续增长——持续增长的新经济时代的全过程。教材主要通过三目讲述美国在战后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过程。罗斯福新政中的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对美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战后,美国针对经济发展的时代和情况的变化,对经济政策不断加以调整,实际是对罗斯福新政干预经济的形成和策略的调整。本课还介绍了二战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日本的经济概况,这些国家二战后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不同程度上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促使经济复兴并持续增长,成为世界上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教学中只要讲透美国经济的发展模式、新变化;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模式依托美国经济模式,教学中可采取略讲。 重点: ⒈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达的原因及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⒉二战后美国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及历届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 ⒊战后的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难点: ⒈理解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经济理论。 ⒉美国“新经济”时代经济运行机制的深刻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二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达的原因和表现,知道二战后美国重要的经济政策和重要历史人物,了解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的变化和调整的过程,认识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机制的新特点。 认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是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达的主要原因,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的不断变化和调整实际上是对新政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认识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模式,深刻认识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和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的本质,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本质的能力。 比较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日本的经济运作模式,培养学生运用归纳对比的方法,深入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根据教科书和收集的资料,通过阅读(文字材料、图片材料、数字材料)获取信息,知道二战使美国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分析国家的调节和干预是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达的主要原因,理清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的变化调整至20世纪90年代经济出现新特点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进而加深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变化调整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认识。 2、教师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料,结合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精心设计针对性、启发性和互动性强的问题,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考虑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而适当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二战后美国不同历史阶段美国经济政策的不断变化调整的了解、探究和认识,理解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的变化调整实际上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形式和策略的变化。 2、认识美国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仍然充满生机和活力,进一步认识美国国家全面干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基本知识点1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基本知识点 一、资本主义的形成 资本主久产生途径有两个: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资本积累: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后果:一是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二是说明资产阶级的发家史是部掠夺史。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自然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及商品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商品: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着者)与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社会属性)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对立统一:对立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互相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统一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和抽象劳动(生产价值)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二因素的关系: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坐交换的原则进行。 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 作用: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消极后果: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一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四、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 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剩余价值的含义: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丧失一切生产资料和基本生活来源,除了自身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只有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主要指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变化,揭示这些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个体资本所有制到十九世纪末二十年代初股份公司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资本法人资本 (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本家指挥下的劳动只是形式上隶属资本。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主要表现有: 1、职工参与决策 2、终身雇佣 3、职工持股 4、推行社会福利制度 (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社会阶层、阶级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 1、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 2、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 3、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 (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经济调节机制的变化: 市场调节不是唯一的经济调节机制,资产阶级国家开始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它与市场机制相辅相成,共同推进者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经济危机的四个阶段之间的差别有所减弱,金融危机、债务危机频繁发生,危 机突发性显著。 (五)、政治制度的变化 1、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 2、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 3、重视并加强法制建设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1、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 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2、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获取剩余价值的凡是和方法。 这一切表明,虽然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 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科学性,从根本上产生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金 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依然是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痼疾。

当代资本主义及其新变化--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单迭题共15题咅对11题 第1题企业在生产上、法津上、商业上和财务上各自抽立,根据协设来划分消售市场和消售价格的垄断组织形式被称为: —1945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作为对付战争和经济危机的应急措施,其特点第2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39— 是: 第3题资本主义甶自甶竟争发展到垄断阶段,()取代产业资本,成为国民经济中占据统治地位的资本形式。 D 第4题政府或資本家在国外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矿山、银行等企业,此种输出方式是: 第5?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统治的主要手段是: 第6题垄断组织向非垄断企业或小生产者购买原材料时所釗定的大大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的行为被称为: 第7题垄断利阅主要通过()来实现。 第8题生产过刺的经济危机根源在于: 第9题垄断形成的过程和基本路径是: 第10题垄断资本主义生产的惟一目的和动机是: 第11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的前奉。 第12题突破生产部门的界眼,甶不同经济部门的许多企业联合形成的垄断形式,(包括工让企让、贸易公司、银行、运输公司和保险公司等)被称为: 第13题参加康采恩的企业形式上保持抽立,实际上受占统治地位的資本家集团(一般是大银行家)通过参与釗加以控制。以哪国为代表。 第14题形成过程和基本路径:

第9题垄断形成的过程和墓本路径是: 第10题垄断资本主义生产的惟一目的和动机是: 第11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的前奏。 第12题突破生产部门的界眼,甶不同经济部门的许多企让联合形成的垄断形式,(包括工业企让、贸易公司、银行、运输公司和保险公司等)被称为: 第13题参加康采恩的企让形式上保持抽立,实际上受占统治地位的資本家集团(一般是大银行家通过参与制加以控釗。以哪国为代表。 第14题形成过程和基本路径: 第15?1:握金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數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称为。 多迭题共5题咅对5题 第1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手段: 第2题下列对托拉斯表述正确的有: 第3题国际垄断资本对世界经济的调节主要通过哪些途径来逬行? 第4题比较常见而重要的垄断组织形式主要有: 第5题有人认为:垄断不能消除竟争,反而使竟争越加夏杂和剧烈。其原因在于: A A B C A B C A B C B C 关闭页面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浅谈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姓名:张瑶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名称:当代资本主义研究 学期:2011年春 内容提要: 资产阶级建立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商品生产高度发达的产物。在人类社 会发展史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虽然有其不足之处,但也创造了很强的社会 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 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并且由私人垄断阶段进入到了国家垄断阶 段,其产业结构和国际经济的联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目前正处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应当而且必须借鉴 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成功经验。但是也应该明确一点就是:资本主义经 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是永远不能得到纠正的。 关键词: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严重缺点 罗斯福曾经说过:“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对于他所说的永远纠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的缺点,我认为是不可能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不是完全占有,也不是人身依附,而是基于劳动者的完全的人身自由。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形态,它是以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为特征的社会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它继承了以往社会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方面,具有显着功绩。 第一,资本主义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它是在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上产生的。在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中,有了剩余产品,商品交换才成为可能。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了出来。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社会上出现了只从事商品交换的社会阶层——商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经济发展到最高程度。一切劳动产品都成了商品,甚至连人的劳动力也成了商品。当劳动力商品供过于求时,就业工人身上的压力增大,迫使他们不得不从事过度劳动和听从资本家的摆布。这时资本家的剥削就开始了。 第二,资本主义是社会化大生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原来小规模的个体生产转变为机器大工业。这一变革使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剧烈的变革。生产的社会化形成了强大的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