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银行与旅行者公司兼并案的启示

花旗银行与旅行者公司兼并案的启示
花旗银行与旅行者公司兼并案的启示

机遇与挑战——万达转型战略分析

机遇与挑战 ——万达转型战略分析一、万达四次转型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1) (一)第一次转型:突破地域局限,从地方企业变成全国性企业,由区域品牌变成全国性品牌。 (1) (二)第二次转型:商业模式创新,从住宅房地产转型为商业房地产。 (2) (三)第三次转型,大规模进军文化旅游产业,使万达由单一的房地产企业发展为综合性企业集团。 (4) (四)第四次转型,向跨国企业转型,从一个中国的大型企业向世界一流的大型企业转型。 (4) 二、万达目前转型存在的问题 (5) (一)经验匮乏 (6) (二)资金压力 (7) (三)竞争激烈 (7) 三、万达未来发展需考虑的问题 (7) (一)高负债问题 (7) (二)重资产问题 (8) (三)行业竞争问题 (8) (四)人才问题 (9) 参考文献 (11)

万达集团创立于1988年,形成商业、文化、金融三大产业集团,2015年资产6340亿元,收入2901亿元。万达商业是世界最大的不动产企业,世界最大的五星级酒店业主;万达文化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文化企业、世界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商,世界最大的体育公司;万达金融是中国最大的网络金融企业。万达集团的目标是到2020年,资产达到2000亿美元,市值2000亿美元,收入1000亿美元,净利润1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一流跨国企业。 万达商业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不动产企业,截至2016年7月,已在全国开业142座万达广场、93家酒店,持有物业面积2831万平方米。万达商业拥有全国唯一的商业规划研究院、酒店设计研究院、全国性的商业地产建设和管理团队,形成商业地产的完整产业链和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2015年,万达商业开始向轻资产模式转型,标志着万达商业的发展进入靠品牌获取利润的崭新阶段。 一、万达四次转型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一)第一次转型:突破地域局限,从地方企业变成全国性企业,由区域品牌变成全国性品牌。 大连万达成立于1988年,成立初期发展迅速,至1992年企业收入已接近20亿元,占同期大连房地产市场份额四分之一左右,规模已相当之大。此时,万达想要进一步谋求跨区域发展,究其原因是有着想将企业持续做大的追求。万

花旗在中国业务的发展和意义

课程论文 题目:花旗银行在中国业务的业务发展及意义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二级学院 专业名称 2015年6月

花旗银行在中国业务的业务发展及意义 摘要: 通过对花旗银行的业务将“国际惯例”本土化的分析, 指出不能一味推崇“国际惯例”;一些适合中国本土的东西大有必要继续发扬光大; 在花旗银行的客户竞争、资产业务竞争、中间业务竞争、企业品牌形象打造及其在中国市场的逐步资本渗透等种种行为中分析花旗的业务特色;一方面向读者展示外资银行的全方位市场攻略, 同时, 也预示了即将到来的强大竞争压力。 关键词: 花旗银行; 国际惯例;商业专利;中国业务 1背景介绍 根据美国权威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的研究报告, 中国按照WTO 协议准备开放的领域中, 银行业是受保护程度最高、开放后受冲击程度最大的“高危区域”。在2006年12月,中国向世界全面放开了中国的金融市场,这意味着外资银行在中国的经营不再受到待遇、业务品种、区域的限制。因此,许多外资银行纷纷把亚洲的发展战略放到了中国市场[1]。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外资银行更是加快了在华金融业务的拓展步伐。 其实竞争早已开始, 从花旗银行首家于1995 年在上海设立中国区总部至今, 已经有汇丰、渣打等多家外资银行逐鹿中国, 市场份额已经占到2%。从南京的爱立信倒戈事件到高端客户竞争, 外资银行在暗流涌动中, 无不显示出凌厉攻势。中国兵法讲究“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 作为中国最大的外资银行之一美国花旗银行的中国区行长施瑞德也曾讲过“外资银行究竟是大灰狼还是纸老虎”还得“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2花旗银行的在华业务分析 2.1花旗银行“国际惯例”本土化 “银行存款收取手续费”, 曾被作为“国际惯例”因而在中国的银行界争论一时, 一些商业银行一度酝酿对100万元以下的存款户收取手续费。同样受“国际惯例”影响, 一些中资银行宣布对住房贷款中的提前还贷行为收取一定比例的违约金。而与上述“国际惯例”相反, 花旗银行原来的具体业务收费(收费主要针对境外客户)标准已经数次修改,。对于存款收费方面, 己降低为存款免费, 取

花旗集团的收购兼并之路

案例十四:花旗集团的收购兼并之路 1998年花旗公司和旅行者集团宣布合并,成为美国金融史上的一次创举,它使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及保险业务三者合一,对当时美国并行的两大银行法(即1933年颁布的《格拉斯一斯迪格尔法案》和1956年施行的《银行控股公司法案》)提出了全面挑战。它改写了美国金融发展的历史。 花旗与旅行者合并的选择不是凭空而来,它是在美国国内与国际金融市场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做出的。80年代,美国逐步放松了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管制,但对商业银行的分业管理却没有大的改观。非银行金融机构抢走了商业银行的许多业务,并通过兼并银行,形成“金融百货公司”,使商业银行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按当时的法律框架,外国银行享有许多优惠,比如可以跨州设立分支机构,可以经营证券业务,持有美国和外国企业的股票,外国银行迅猛发展。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美国银行不断受到来自欧洲和日本的竞争压力。1992年“全能银行”和分行制在欧共体范围内全面推广;1998年日本进行了“大爆炸”式的金融改革,实行全能银行体制,经营业务涵盖商业存贷款、投资、保险等领域,美国银行地位迅速下降。花旗集团的合并应运而生。 199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了《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Financial Service Modernization Act of 1999),新法案的通过使美国的金融业从立法上告别了分业经营的历史,迈向了一个混业经营的新时代。它允许在美国每一个城镇建立金融超级市场,提供低廉的一站式(One-Stop-Shop)服务,企业和消费者可以在一家金融公司内办妥所有的金融交易。花旗用实践走在了法律的前面。 另外,花旗公司和旅行者集团的合并还来源于其内在的动力与条件。当时,旅行者集团包括两家著名公司:旅行者保险公司和所罗门·美邦投资公司(Salomon Smith Barney Holding Inc.)。旅行者保险公司是美国最大保险公司之一,其财产保险与人寿保险纯利润之和有22亿美元。所罗门·美邦投资公司,居美国投资银行的第二位。旅行者集团在与花旗公司合并以前,是一个管理有方、经营有方的美国国内公司,它很少有国际方面的运作。合并之后它将以花旗的品牌和花旗在世界的运作网络来扩展其业务,远远比一个市场要快得多;同时它也可以帮助花旗的世界网络迅速向新兴市场扩展。就象两个执行官所预期的:合并所带来的交叉出售的契机将会实现巨额盈余利润,协同还会带来成本的降低,和多领域市场地位的提高。 由于花旗不断强化市场份额,而且合并之后的花旗集团依据专家建议在集团标志、业务扩张及整合方面进行统一规划,为消费者提供更广泛、更深层次的服务,使人们有理由相信花旗的前景不可限量。 合并之后,两家公司的股东分别享有合并公司50%的股份,花旗公司股东在免税交易过程中以1股花旗公司股份兑换2.5股花旗集团股份,而旅行者集团股东所持股数保持不变,这成为新公司的控股形式。原旅行者集团董事长兼CEO桑迪·维尔(Sandy Weill)与原花旗公司董事长兼CEO约翰·里德(John Reed)并列新公司董事长兼CEO。新董事会共有24名成员,其中11名来自合并前两个公司董事会。 原隶属花旗公司的花旗银行、隶属旅行者集团的所罗门·美邦公司、Primerica金融服务公司、旅行者财产保险公司、旅行者人寿及年金公司、商业信贷公司等继续作为独立的实体,原花旗公司与旅行者集团的资产管理部门合并组成SSBC资产管理公司。 合并后,花旗集团又陆续进行收购兼并了日本第三大证券公司(Nikko Cordial)、欧美长岛银行、英国Schroders投资银行、波兰第三大银行(R.BHW)、欧洲美国银行(EAB)、美国第一联合资本公司、墨西哥第二大银行-国民银行(Grupo Financiero Banamex)、美国金州银行、韩美银行等金融机构。

花旗银行企业文化

花旗银行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核心花旗银行自创业初始就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战略,十分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它的人力资源政策主要是不断创造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亲情化企业氛围,让员工与企业同步成长,让员工在花旗有“成就感”、“家园感”。花旗银行CEO桑迪·维尔的年薪高达1.52亿美元,遥居美国CEO的前列;再以花旗银行上海分行为例,各职能部门均设有若干副经理职位,一般本科毕业的大学生工作3年即可提升为副经理,硕士研究生1年就可提升为副经理,收入则是我国同等“职级”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客户至上:企业文化的灵魂花旗银行企业文化的最优之处就是把提高服务质量和以客户为中心作为银行的长期策略,并充分认识到实施这一战略的关键是要有吸引客户的品牌。经过潜心探索,花旗获得了成功。目前花旗银行的业务市场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的1亿多客户,服务品牌享誉世界,在众多客户眼里,“花旗”两字代表了一种世界级的金融服务标准。 寻求创新:企业文化的升华在花旗银行,大至发展战略、小到服务形式都在不断进行创新。它相信,转变性与大胆性的决策是企业突破性发展的关键,并且如果你能预见未来,你就拥有未来。这就是说,企业必须永无止境、永不间断地进行创新。 花旗集团人力资源战略 花旗集团努力去营造一种工作环境:在这里,不同的个性被拥抱与赞美,人们能够被激励奉献他们的全部智慧。 花旗集团正式发起成立了员工网络,为员工提供了一个论坛,关注员工的兴趣以及增强他们的专业成长。网络团体针对所有员工开放,建立多样化意识并支持公司的经营目标,诸如招募优秀的人才、识别市场机会等。如今,花旗集团内部已成立有形形色色的员工组织。花旗集团的全球多样化办公室经常视察这些组织,并为他们提供指导与支持。花旗集团正式认可存在于公司中的各种健康的员工网络团体。花旗拥有形形色色的员工组织与网络,分别聚焦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包括男同性恋、女同性恋组织,女性组织,工作父母组织等等。其他的各种团体也纷纷建立了起来。认可这些组织与团体促进了花旗的网络建设与教育认知,帮助公司在招聘、市场营销等方面取得创新与发展。 ?“自豪花旗”(Citigroup Pride) 花旗集团的第一个员工网络组织是“自豪花旗”(Citigroup Pride),组织创立于纽约,在达拉斯、英国设有分之机构,面对所有员工开放。“自豪花旗”的主要目标是培育一种遍及花旗集团的包容性、尊重的环境,让员工感到在这里很舒适,而不管性倾向、性别或性表达方式的不同。“自豪花旗”相信为花旗的所有员工创造一个安全、支持性、能干的工作环境能够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增加

花旗银行发展

浅谈花旗银行危机和解决方案 摘要:花旗银行从全球银行竞相模仿学习的榜样到濒临破产被救助的境地,背后有着深层次原因。从宏观层面看,有国际货币体系缺陷造成美元流动性泛滥而促使银行不断从事高风险业务的原因,有金融自由化浪潮下金融监管日益缺失和能力滞后的原因,有滥用宏观经济政策导致金融机构风险不断积累而得不到有效释放的原因,还有美国消费模式以及宪政体制等多方面原因。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花旗银行危机的研究,寻找出一条适合解决银行危机的一般性措施,从而更好地避免危机的再次发生。 关键词:花旗银行;危机爆发;解决方案 一、花旗银行发展史 花旗银行是花旗集团属下的一家零售银行,其主要前身是1812年6月16日成立的纽约城市银行,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并购,已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也是一间在全球近五十个国家及地区设有分支机构的国际大银行。 花旗银行是1955年由纽约花旗银行与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合并而成的,合并后改名为纽约第一花旗银行,1962年改为第一花旗银行,1976年3月1日改为现名。纽约花旗银行的前身是纽约城市银行,1812年由斯提耳曼家族创立,经营与拉丁美洲贸易有关的金融业务。1865年该行取得美国政府第29号特许状,国民银行执照,改为花旗银行。该名称当时没有叫起来,同时有混用现象。但美国花旗银行,纽约城市银行,纽约第一城市银行,美国花旗公司,国际银行,万国宝通银行都属于花旗银行。19世纪末20世纪初,斯提耳曼家族和洛克菲勒家族牢牢地控制了该行,将它作为美孚石油系统的金融调度中心。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以后,纽约花旗银行脱离了洛克菲勒财团,自成系统。当时,由于业务每况愈下,曾一度依附于摩根公司。到了40年代,纽约花旗银行趁第二次

花旗银行企业文化对中国金融业的启示

花旗银行企业文化对中国金融业的启示 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核心 关于加入WTO后的我国金融业而言,最为关键和最为迫切的算是要更新人力资源理念,打破一切束缚人的能动性与制造性的条条框框,从全然上改革人力机制。目前,一方面要营造优厚的政策环境吸纳优秀人才,特别是要吸纳业务经营、产品开辟、营销策划、电子络、国际金融、数理分析、经济研究、文理复合、机构治理等方面的高级人才,包括引进国际“外援”人才;一方面要努力提炼金融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让“为企业献身的精神成为行为主体的价值观”,积极推行“以激励机制为核心”的职业经理人制度、职员薪酬市场化制度与持股制度以及积极的期权制度,依赖制度激励人才;并且,要在培训上下功夫,着力提高“存量”人才的质和量。 客户至上:企业文化的灵魂 花旗银行企业文化的最优之处算是把提高服务质量和以客户为中心作为银行的长期策略,并充分认识到实施这一战略的关键是要有吸引客户的品牌。为了实施品牌战略,花旗把著名全球的菲利浦公司作为银行学习的典型,目标是把花旗银行的业务创立成像Marlboro(万宝路)那样为公众广泛认同的品牌。经过潜心探究,花旗获得了成功。目前花旗银行的业务市场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的1亿多客户,服务品牌享誉世界,在众多客户眼里,“花旗”两字代表了一种世界级的金融服务标准。 我国金融业长期以来缺乏的算是知名的服务品牌,金融服务过于同质化,知识产权一片贫乏。加入WTO后,金融业将进入一具品牌竞争时代,谁拥有优质的品牌谁就将在竞争中制胜获利。所以,实施全新的以品牌为载体的客户导向战略特别迫切。客户导向战略算是以市场为目标、以客户为中心、以品牌为手段,全力服务客户的经营方针,打造中国金融企业“从外到内”与“由内而外”的全新形象。 找求创新:企业文化的升华 在花旗银行,大至进展战略、小到服务形式都在别断进行创新。它相信,转变性与大胆性的决策是企业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同时假如你能预见以后,你就拥有以后。它还认识到“企业最大的咨询题是怎么突破常规的方式,常规布满在我们整个银行业,常规智慧几乎总是错的……”。这算是说,企业必须永无止境、永别间断地进行创新。创新,是中国金融业唯一的生存与进展之路。 首先,对外要加快业务领域的创新。以海外市场为侧重的业务领域创新是花旗成功的一具重要因素。花旗银行海外机构的资产与职员分别占到该行的56.1%和45.6%,海外机构所产生的利润达50%以上。而我国金融业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妨碍,业务市场要紧集中在国内,国际市场涉脚甚少。在金融别断开放的新形势下,中国金融业创新的重点算是要加快实施国际化战略,主动进入世界经济圈,全力进展海外市场,拓展以离岸金融为主体的国际金融业务,与国内金融实行一体化联动运作,增加海外市场的利益并扩张中国金融的品牌。 其次,对内要加快金融体系创新。一方面,要全方位创新金融制度,要紧应在金融工具、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金融运作及金融治理等方面进行创新;并且加速进展以投资为重点的混业经营业务,别断找求新的进展空间;在微观方面要构建金融超市,在宏观方面要组建金融集团,形成中国的“金融超级市场”与“金融航空母舰”,参与世界金融竞争,抗衡国际金融风险。另一方面,要深度创新金融科技,加大对自身的技术更新和络建设,构筑高新科技平台。技术进步将是我国金融业生存与进展的出路,需要进行高起点的投入和超前性的开辟。 固然,实施金融创新的并且,决别能偏废治理,特别是要强化对金融风险的治理。并且,还应当像花旗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一样,主动挑战风险,从风险中挖掘市场,盈得利润和进展空间。

花旗银行案例

国际金融业的超级航母――花旗银行的改革与发展 在国际银行界,花旗银行以其卓越的外汇和零售业务以及最广泛的国际分支网络在全球市场享有一骑绝尘的地位。同时,作为全球金融革命的领导者、综合经营的典范,花旗也是众多金融机构的学习榜样。更重要的是,花旗银行同中国有着100年的特殊渊源,2002年3月21日,花旗银行成为首家被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面经营外汇业务的外资银行。因此,对花旗银行案例的研究无疑对当前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历史沿革:从纽约城市银行到花旗集团 美国纽约派克大道399号,花旗银行总部,一个拥有最广泛国际网络“金融帝国”的指挥中枢。这家有着190年历史的银行也是华尔街最古老的商业银行之一。 1812年7月16日,曾经担任华盛顿政府第一任财政总监的塞缪尔·奥斯古德(Samuel Osgood)上校与纽约的一些商人合伙创办了纽约城市银行(City Bank of New York)——今日花旗集团的前身。纽约城市银行成立的那个时代是美国历史上的自由银行时期。由于没有统一的调节与管理机构,当时的银行一般都在各州注册,称为州立银行。美国各州自殖民时代起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政治、经济与法律差异,因而北美各州通过各自独特的立法禁止和限制商业银行跨州甚至是州内开设分支机构。这就是美国银行业延续两百多年的单一银行制传统。在创建初期,作为州立银行,纽约城市银行主要是从事一些

与拉丁美洲贸易相关的金融业务如为棉花、糖、煤及金属等贸易商提供信贷服务。1864年是美国银行史上的一个分水岭。这一年国会通过了《国民银行法》,确立了美国联邦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督与管理,同时以国民银行体系代替了分散经营的各州银行。该法规定,美国的商业银行既可以向联邦政府注册申请成为国民银行,也可以向州政府申请执照成为州立银行,这就是商业银行注册上的“双轨制”。《国民银行法》同时规定,符合联邦政府要求的州立银行可以申请国民银行执照。1865年7月17日,依照《国民银行法》,纽约城市银行取得国民银行的营业执照,当日,该行更名为纽约国民城市银行(National City Bank of New York)。此后二十年间,纽约国民城市银行迅速发展成为全美最大的银行之一。 二十世纪初,美国在经历内战、西部开拓与电力革命迅速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经济强国。在美国垄断资本全球扩张的形势下,纽约国民城市银行开始积极发展海外业务。1897年,该行设立了专门的对外贸易部,负责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外汇买卖和其他同进出口相关的金融服务。但是,因为联邦政府通常不允许国民银行在国外开设分支机构,银行的海外经营活动很少。后来形势发生了变化,美国国内经过一个时期的争论和酝酿终于着手改革银行体制的种种弊病。1913年12月,经国会两院通过,伍罗德·威尔逊总统签署了《联邦储备法》(Federal Reserve Act)。根据此项法案,美国正式建立了中央银行——联邦储备体系。《联邦储备法》同时还规定,任何公积金不少于100万美元的国民银行,经美联储批准后可在国外开设分支行。

外资银行业务分类参考

外资银行的业务跟中资银行大体上是一致的,一般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分为两大板块: 一、对公业务Corporate Banking 针对企业、机构客户提供贷款、理财和融资等服务; 二、零售业务Consumer Bank\ Retail Bank(或者叫消费银行/消费金融/ Consumer Finance) 零售银行是“主要向家庭和小企业提供服务的面向消费者的银行”。 零售银行的服务对象是普通大众市民、中小企及个人小户。零售银行服务客户通常是透过银行分行、自动柜员机及网上银行等交往的。与之对应的是批发银行(Wholesale Bank)。 注意区别:零售银行(retail bank)的概念>个金业务(personal banking) 以下是一个外资银行个金业务经理的工作职责: 主要概括为:个人金融服务和HML业务Home Mortgage Loan(住房按揭/抵押贷款) 1.develop VIP customer 2. Home morgage loan service 3. investment consulting: Fund, insurance and structured financial products recommends and sales 4. channel buliding 1.高端客户拓展; 2. 制定和运作个人购房贷款方案; 3. 制定和推荐个人理财规划方案\投资方案:基金、保险以及结构化理财产品; 4. 渠道建设。(具体讲,就是根据银行的客户发展战略,主动寻找客户,通过各种渠道与客户建立业务联系。) 金融产品的推荐要体现出专业性,仅靠客户经理自身努力还不够,背后还需要两个技术支撑:一个是产品经理(金融混业),另一个是适当引入相关的专业机构,比如保险、证券、基金和期货公司。它们可与产品经理一道,集中通过客户经理,传递更为专业的咨询信息。 企业银行业务又根据企业的规模有细分,如大客户部、GTS、SME等,解释 如下: (1)Wholesale Bank(批发银行)的定义,由于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对银行业务的管制差异而有所不同。《英汉国际金融大词典》对“wholesale banking ”的释义是:“批发银行业务是指银行之间巨额款项的借入与贷出,区别于银行与其顾客之间以传统方式构成的零售银行业。” 主要是大企业、事业单位,涉及金额比较大。也就是大客户部。

花旗银行兼并旅行者公司的财务分析

花旗银行兼并旅行者公司的财务分析 摘要:世界并购上许多企业由于忽视了并购的财务风险管理而导致失败,企业并购后的财 务风险问题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阐述了花旗银行兼并旅行者集团的原因,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的策略。 花旗银行通过兼并旅行者公司,集银行、保险与证券等金融服务于一身,成为世界上资产价值最大的金融公司。实现垄断,优势互补,减少竞争。合并为花旗集团带来了不同的收入来源,也使其面临着诸多风险。不同的经济规模、经营方式以及不同的企业文化,都是新的花旗集团面临的新挑战。 关键词:原因问题策略启示 正文: 1.花旗银行兼并旅行者公司的经过 1998年4月6日,美国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宣布合并。合并组成的新公司——花旗集团,其商标为原旅行者集团的红雨伞。合并后的花旗集团,其总资产当时达到近7 000亿美元,集银行、保险与证券等金融服务于一身,成为世界上资产价值最大的金融公司。新集团拥有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亿多客户以及162 000名职工。至此,花旗集团正式成为世界超级金融百货公司,名副其实的金融“巨无霸”。 1998年4月6日,花旗银行和旅行者公司正式公布双方战略合并的意向书,组建全球金融服务业的旗舰。合并后的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传统的银行业务、客户融资、信用卡、投资银行、证券经营、资产管理、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业务等。 4月7日,两家公司正式宣布并购意向,宣布主要的收购计划的主要内容及两家公司股票转换规则。花旗银行的股票以1:2.5的比例兑换成未来花旗集团的股票,旅行者公司以1:1的比例兑换成未来花旗集团的股票。花旗银行的优先股将自动转为条件与原条件相同的未来花旗集团的优先股。此次合并是在照顾大多数股东利益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完成合并后不久的2000年,花旗集团又进行了一次新的收购。2000年9月,花旗集团出资311亿美元收购了美国最大的上市财务公司——第一联合资产公司。通过这次收购,花旗集团的资本总额扩张到8 400亿美元。这些收购无疑进一步促进了银行资本的集中,使花旗集团成为更大的金融超级企业。 合并为花旗集团带来了不同的收入来源,也使其面临着诸多风险。不同的经济规模、经营方式以及不同的企业文化,都是新的花旗集团面临的新挑战。 2.兼并的原因 2.1并购的协同效益 规模收益:公司通过并购后的重组、整合和一体化经营,可以取得规模经济收益。主要包括生产规模收益和管理规模收益两部分; 通过并购活动,公司在整体产品结构不变的条件下,可充分利用大型设备实现单一化、专业化生产,增加产量,扩大生产规模,从而降低单位固定费用; 在管理费用的绝对量不随公司规模扩大而同比例增加的情况下,可以将管理费用在更大范围内分摊,从而降低单位产品所含的管理费用; 通过合理布局专业化生产的各个生产和销售流程,可以降低运输费用;通过对仓库的合

花旗银行研究报告

花旗银行研究报告 摘要:作为惟一一家推行全球业务战略的银行,花旗银行不单为遍及56个国家的5000万消费者提供服务,也在近100个国家为跨国、跨区及当地的企业客户服务。除了花旗银行,没有哪家金融机构的业务和资源足以在如此之多的地方,应付如此之多的需要。花旗银行已成为金融服务的世界品牌。花旗银行的名称即意味着服务,不仅是满足客户的需要,更要比客户预期的做得更好。本文主要从花旗银行的发展历史、组织架构、企业文化、职业晋升阶梯及人才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全面了解花旗银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银行能力培养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花旗银行金融机构服务 一、花旗银行简介 花旗银行(Citibank, N.A.)是花旗集团属下的一家零售银行,其主要前身是1812年6月16日成立的“纽约城市银行”,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并购,已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也是一间在全球近一百五十个国家及地区设有分支机构的国际大银行。 作为惟一一家推行全球业务战略的银行,花旗银行不单为遍及56个国家的5000万消费者提供服务,也在近100个国家为跨国、跨区及当地的企业客户服务。 除了花旗银行,没有哪家金融机构的业务和资源足以在如此之多的地方,应付如此之多的需要。花旗银行已成为金融服务的世界品牌。花旗银行的名称即意味着服务,不仅是满足客户的需要,更要比客户预期的做得更好。 主要的业务范围包括:电子银行业务。通过花旗银行的计算机,自动柜员机或花旗电话银行,在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内都可得到安全而便捷的服务。 二、历史背景及发展历程 花旗的历史上,有三个重要的名字:花旗银行(Citibank)、花旗公司(Citicorp)和花旗集团(Citigroup),它代表着花旗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花旗银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12年,是一家服务于纽约商人的金融机构。 1812年6月16日,纽约州特许设立花旗银行,其英文名称为 “City Bank of New York.9月14日,花旗银行在华尔街52号开业,为纽约的一些商户提供服务。银行总裁是塞缪尔.奥斯古德上校,他曾在独立战争中与乔治.华盛顿作战。 1822年农业火险及贷款公司成立,这是美国每一家股份制信托公司。1835年,该公司改名为农业贷款及信托公司,1929 年与花旗银行合并。其后,花旗银行的英文名称为:National City Bank。 1865年,花旗银行加入新组建的美国国民银行系统,英文名称改为: The National City Bank of New York。作为国民银行,其经营必须符合联邦政府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案例分析20页word文档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1 案例名称:南京爱立信“倒戈”投奔花旗银行 案例适用:金融对外开放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 案例来源:根据《爱立信倒戈投奔“洋”银行南京金融业经历“脑震荡”》,《中国青年报))2002年3月26日;《南京爱立信倒戈投奔花旗此举震惊南京银行业》,新浪网,2002年3月26日等新闻报道编写案例内容 2002年3月21 Et,花旗银行上海分行首先获准向中国境内各类客户开办外汇业务,这是我国履行对世贸组织的承诺,进一步开放银行业的第一项举措。几乎与此同时,媒体也爆出了爱立信放弃中资银行、投奔花旗银行的新闻。3月26日的各媒体新闻言称,近Et南京爱立信公司突然作出惊人之举,凑足巨资提前还完了南京工商银行、交通银行19.9亿元贷款,转而再向花旗银行上海分行贷回同样数额的巨款。爱立信南京公司是南京市最大的外资企业,多年来,一直由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交通银行南京分行、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和招商银行南京分行为其提供金融服务。然而,从2001年下半年起,该公司陆续归还了中资银行的贷款。到2002年3月底,在中资银行的贷款余额只剩下0.5亿元。与此同时,该公司开始向外资银行贷款,2001年9月向花旗银行上海分行贷了6000万美元等值的人民币贷款;12月底与汇丰、渣打等外资银行签订了1亿美元等值的人民币贷款,2002年3月28日与花旗银行上海分行签订了金额为5亿元人民币的无追索权保理贷款协议。“爱立信投奔花旗”一说就是指这一

协议。协议的含义是:爱立信将其持有的一定数量的应收账款出售给花旗银行,同时花旗银行给爱立信5亿元人民币贷款,即花旗银行将爱立信的应收账款买断,如果花旗银行收购的应收账款到期不能收回,爱立信不负责购回。消息还表示,交通银行南京分行已经完成了数万字的《关于爱立信事件引发的思考》研究报告。另有报道指出,此次事件已在江苏金融业产生激烈震荡,业内人士更是开始担心此次倒戈事件会在金融业引起连锁反应。 有关记者在随后的追踪采访中发现,上述报道并非完全真实,甚至有可能是一次新闻炒作。无追索权保理贷款协议确有其事,但完全转移这样大规模的信贷业务关系是不存在的。爱立信南京公司不可能也没有将金融服务的业务完全转向外资银行。相关的国内银行也出面加以澄清,相应证实了爱立信公司的一些说法。 案例评析 随着我国按照人世协议的要求逐步对外资金融机构开放国内金融市场,我国金融机构将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增强国内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能力,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问题。决定商业银行竞争能力高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产权构成、资本及规模实力、机构组成及内部管理效率、资产及服务质量、管理层及员工素质、技术及企业文化、业务范围及运作模式、产品结构及创新,等等。而本案例所反映的主要是产品及服务创新对我国银行经营的巨大冲击。 虽然这一事件最后被证实报道有误,但报道的内容仍然对我们的思维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可以说是中国金融业经历了一次“脑震荡”。我们同

国外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my 2007年以来,各大银行都瞄准了庞大的中国私人银行市 场,我国私人银行业务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但是由于我国私人银行起步较晚,与国外私人银行业务在服务方式、金融产品创新和发展环境等方面有较大的差距,亟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国外私人银行发展的先进经验 私人银行业务在国外的发展已有了相当长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随着西方国家信用环境发生变化,商业银行逐步将它们的经营发展策略转向私人银行业务领域,以代收代付业务、银行卡业务、保管箱业务、咨询业务为主的中间业务迅速崛起。90年代以后,私人银行业务在商业银行中的比重更是与日俱增,并成为它们主要的赢利性业务。 1.不断开发更加丰富的金融产品适应各类客户的需求。国外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适应客户需求和有特色的金融产品,业务范围逐渐涵盖社会生活各层面,如结算、担保、投资管理、财务咨询、委托理财、外汇、代理税收、代收工资费用等,同时通过网络进一步提供旅游、信息、交通和娱乐等全方位公共服务。例如,汇丰银行的个人金融产品包括债券、股本、衍生工具、结构产品、互惠基金及对冲基金、信托、基金、慈善信托、私人投资公司、保险工具及离岸产品、税务顾问、家族理财顾问、慈善项目及基金、媒体、钻石及珠宝、财资及外汇、本土及离岸存款、专门设计的贷款安排及网上理财服务。英国的国民西敏寺银行推出的“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站式”服务,针对客户人生不同阶段和重要问题诸如婚丧嫁娶、教育、健康医疗保险、搬家、财产投资管理、旅游、退休计划管理等提供“一站式”全面金融服务。据统计,私人银行客户带来的利润能够达到银行普通零售业务的10倍左右,美国的私人银行业务过去几年平均利润率高达35%,年平均盈利增长12%至15%。 2.服务方式的网络化使国外商业银行逐步收缩营业网点。在美国、英国、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随着现代化支付工具和网络的发展,商业银行利用新的更经济的渠道向客户提供服务,占85%以上的私人银行业务通过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方式办理。从2005年以来,

巴林银行倒闭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倒闭案 1995 年 2 月 26 日,英国银行业的巨头,在世界 1000 家大银行中按核心资本排名第 489 位的巴林银行,因进行巨额金融期货投机交易,造成 9.16 亿英镑的巨额亏损,被迫宣布破产。后经英格兰银行的斡旋, 3 月 5 日,荷兰国际集团 (1NG) 以 1 英镑的象征价格,宣布完全收购巴林银行。 一、案情介绍 巴林银行(Barings Bank),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于1762年由法兰西斯·巴林爵士所创立。初期其业务范围也相当广泛,无论是到刚果提炼铜矿,从澳大利亚贩过羊毛,还是开掘巴拿马运河,巴林银行都可以为之提供贷款,但巴林银行有别于普通的商业银行,它不开发普通客户存款业务,故其资金来源比较有限,只能靠自身的力量来谋求生存和发展。在1803年,刚刚诞生的美国从法国手中购买南部的路易斯安纳州时,所需资金就出自巴林银行。尽管当时巴林银行有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一家犹太人开办的罗斯柴尔德银行,但巴林银行还是各国政府、各大公司和许多客户的首选银行。1886年,巴林银行发行“吉尼士”证券,购买者手持申请表如潮水一样涌进银行,后来不得不动用警力来维持,很多人排上几个小时后,买下少量股票,然后伺机抛出。等到第二天抛出时,股票价格已涨了一倍。巴林银行最初从事贸易活动,后涉足证券业, 19 世纪初,成为英国政府证券的首席发行商。此后 100 多年来,该银行在证券、基金、投资、商业银行业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伦敦金融中心位居前列的集团化证券商,连英国女皇的资产都委托其管理,素有“女皇的银行”的美称。该行

1993 年的资产有 59 亿英镑,负债 56 亿英镑,资本金加储备 4.5 亿英镑,海内外职员 4000 人,盈利 1.05 亿英镑; 1994 年税前利润高达 1.5 亿英镑。该行当时管理 300 亿英镑的基金资产。 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声名显赫的银行,竟因年轻职员尼克·里森进行期货投机失败而陷入绝境。 28 岁的尼克·里森 1992 年被巴林银行总部任命为新加坡巴林期货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兼首席交易员,负责该行在新加坡的期货交易并实际从事期货交易。 1992 年巴林银行有一个账号为“ 99905 ” 的“错误账号”,专门处理交易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差错,如将买人误为卖出等等。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差错记录均进人这一账号,并发往伦敦总部。 1992 年夏天,伦敦总部的清算负责人乔丹·鲍塞 (Gordon· Bowser) 要求里森另外开设一个“错误账户”,以记录小额差错,并自行处理,以省却伦敦的麻烦。由于受新加坡华人文化的影响,此“错误账户”以代以“88888”为名设立。数周之后,巴林总部换了一套新的电脑系统,重新决定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所有差错记录仍经由“ 99905' '账户向伦敦报告。“ 88888' '差错账户因此搁置不用,但却成为一个真正的错误账户留存在电脑之中。这个被人疏忽的账户后来就成为里森造假的工具。倘若当时能取消这一账户,则巴林银行的历史就可能改写了。 1992 年 7 月 17 日,里森手下一名刚加盟巴林的王姓交易员手头出了一笔差错:将客户的 20 手日经指数期货合约的买人委托误为卖出。里森在当晚清算时发现了这笔差错。要矫正这笔差错就须买回 40 口合约,按当日收盘价计算,

花旗银行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估

花旗银行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估 通过“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估”这门课学习,我们知道风险管理包括内部控制建设、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等八个方面。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个方面。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主要因素来看,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内部控制的动力来自企业对风险的识别和管理。相反,如果没有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往往会导致企业无法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和防范,最终可能导致破产甚至倒闭。为了进一步了解认识“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估”的意义与作用,我决定去调研一家500强企业---花旗集团。 以下文章分为2个部分,我们在第一个部分把花旗集团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作一个简单回顾;第二个部分就主要分析花旗集团的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估管理模式及对我们启示。 花旗集团 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以Citi为商标)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市,为世界上最大的银行及金融机构之一,于1998年由花旗公司及旅行家集团合并而成,并于同期换牌上市。花旗集团的历史由花旗银行的成立为起点,花旗银行是1955年由纽约花旗银行与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合并而成。花旗集团是美国第一家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共同基金、证券交易等诸多金融服务业务于一身的金融集团。 一、发展历史 花旗银行是1955年由纽约花旗银行与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合并而成的,合并后改名为纽约第一花旗银行,1962年改为第一花旗银行,1976年3月1日改为现名。该企业在2007年度《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十四。 1968年花旗银行走出了公司战略决策的重要一步--成立银行控股公司,以其作为花旗银行的母公司。由于美国银行法对银行与证券业务实行严格的分业管理,规定商业银行不许购买股票,不允许经营非银行业务,对分支行的开设也有严格的限制。为了规避法律的限制,花旗银行把自己的股票换成其控股公司即花旗公司的股票,而花旗公司资产的99%是花旗银行的资产。数十年来,花旗银

花旗银行兼并旅行者公司

花旗银行兼并旅行者公司 一、事件始末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商业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金融环境:一是银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二是金融业风险的不断高涨;三是产业资本的不断集中,国际跨国集团的形成;四是金融混业的全球化趋势,导致银行兼并,打造出全能的商业银行,使商业银行成为“百货公司”的金融集团。 银行之间的兼并加剧银行资本的集中,使商业银行无论是在资本规模上,还是在资产规模上,都是金融业的“巨无霸”,加快了商业银行资本的集中。 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商业银行购并案例,既有商业银行之间的兼并,也有跨行业的兼并。之所以形成90年代这股银行兼并浪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①银行竞争的日益加剧,促使银行通过银行之间或跨行业兼并,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②金融创新的大量出现,导致金融风险剧增,促使银行通过兼并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③有些银行受到业务经营范围限制,于是通过兼并以实现经营业务范围扩张,获取更多的行业经营利润;④银行通过兼并,业务范围扩张,可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从根本上分析,90年代这一股几乎席卷全球的商业银行兼并浪潮,最根本的动因还是为了保持银行利润。因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目标。80年代的金融自由化风潮加剧了银行之间的竞争,非银行金融机构及众多的工商企业纷纷进入传统的银行业领

域,银行在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方面的垄断地位受到动摇,盈利性也受到挑战。因此,大部分银行购并的深层动机主要有以下三个: (1)追求规模发展。银行规模扩大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增加资本投入,扩大资产总额和金融产品规模;二是通过购并向外扩张,迅速扩大银行资本及资产规模。银行购并是效率较高的方法,它具有两大优点:一是尽快满足资本充足性的要求,二是减少破坏性,通过购并可避免竞争导致的两败俱伤的局面。 (2)追求协同效应。协同效应是指银行购并后,其总体效益要大于两个独立银行效益的算术总和,购并优化了并购后银行的一系列竞争性指标。协同效应有经营协同效应和财务协同效应之分。经营协同效应是指并购给银行经营活动的效率方面带来的变化及效率提高所产生的效益,如产生规模经济、实现优势互补、增强综合实力。财务协同效应是银行并购后,在税收、会计处理、投资理念等方面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可帮助银行取得某些效益,如合理避税、产生预期效应等。 (3)管理层利益驱动。银行管理层为了显示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力,同时为了追求高收入,也往往具有扩张的动机。 1998年4月6日,美国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宣布合并。合并组成的新公司——花旗集团,其商标为原旅行者集团的红雨伞。合并后的花旗集团,其总资产当时达到近7 000亿美元,集银行、保险与证券等金融服务于一身,成为世界上资产价值最大的金融公司。新集团拥有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亿多客户以及162 000名职工。

银行直复营销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金融企业的启示

银行直复营销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金融企业的启示 银行直复营销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金融企业的启示 市场营销 直复营销是一种新兴营销方式,它是指营销者通过目录、报纸、杂志、电视、电脑等媒体直接向顾客提供信息,通过获得顾客的回复信息达成交易。其具体形式有:邮寄直销、目录订货、电话直销、电视直销、电脑购物等。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邮电通讯事业日益发达,直复营销在西方企业界,银行界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花旗银行曾凭借直复营销,成功地开辟新市场,在同业中业绩领先,高居榜首。 直复营销是一种新兴营销方式,它是指营销者通过目录、报纸、杂志、电视、电脑等媒体直接向顾客提供信息,通过获得顾客的回复信息达成交易。其具体形式有:邮寄直销、目录订货、电话直销、电视直销、电脑购物等。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邮电通讯事业日益

发达,直复营销在西方企业界,银行界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花旗银行曾凭借直复营销,成功地开辟新市场,在同业中业绩领先,高居榜首。 80年代初,美国法律对金融业放松管制,允许银行在他州设置分行,花旗公司决定打进中大西洋区的抵押放款市场。然而要设置一家分行所花费的成本,包括资金、人力以及时间相当可观,于是花旗决定另辟蹊径,采用直复营销,利用广泛普及的电话及发达的邮递业务与顾客进行直接接触。由于不需要寻找地点建立分行,无需过多的营业员,而且不受地区局限,直复营销为银行节省了资金、人力、时间,一样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花旗的做法是:首先成立专案小组,设计推出金融产品换屋贷款,向有相当资产的符合条件的客户提供贷款用于改建、增置房屋或其他用途。然后推出报纸广告,在较大区域内进行宣传,给消费者留下一定印象,以此与直接信函相配合。接着便给消费水平高的消费者寄发直接信函,邀请消费者“在周一至周五早上8∶30—晚上7∶00打我们的免费电话热线080……您可以知道您家中的财产可以使您使换屋贷款中得到多少钱,不须成本,不须负担……随便您怎么用都可以。”并强调贷款利率富竞争性,期限富弹性,快速、

美国花旗银行服务战略

美国花旗银行服务战略 美国花旗银行(CitiBank)成立于1812年,距今已有190多年的历史,是华尔街上最古老的商业银行之一,如今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全能金融集团——花旗集团(CitiGroup)。 综观花旗银行的发展历程,其超前的全球化营销战略和卓越的客户服务模式是花旗领先于其它银行的重要因素。花旗在世界各地广设分支机构,建立起了庞大的金融营销网络,这一网络被认为是花旗在国际金融界惟一拥有并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优势所在。 花旗银行在经营个人金融业务的过程中,在稳健和安全经营的基础上,作为市场拓展的微观组成部分,精心制定了客户发展战略,注重进行客户分层和产品市场定位,以向优质客户提供更为完善、周全的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例如,香港花旗银行对“百万富翁”级的客户,实行“三对一”服务,即客户经理、基金投资经理和外汇投资顾问共同为客户服务,最近又改为“四对一”,即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名理财助理,可见其对优质客户的重视程度。 在亚洲,花旗银行的目标客户主要是新兴的中产阶级,即20%的高收入阶层,并且花旗认为,随着新兴中产阶级财富的增加,他们对个人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在增加。 一、丰富的服务内容 花旗银行针对不同的客户(贵宾客户与普通客户),分别由财富管理经理与个人理财顾问提供相应的服务。花旗采取的是一个客户经理配一位客户,即“一对一”的客户经理服务形式。花旗的客户经理主要为客户提供五项服务,包括授信业务、理财设计、顾问建议、咨询项目和其他项服务。 花旗银行别具特色的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针对富豪级客户 花旗银行每进入一个国家后都会先做10%最富人的理财。当客户的财富达到一定额度,花旗就会为其提供特别的理财服务,例如设立基金,以保障其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的生活;同时,花旗银行还帮助客户的子女制定生涯规划。例如是否进入名校读书、是否创办公司、创办什么公司等等,花旗都会为其进行评估和设计。通过这一服务,花旗银行巧妙的将它的业务拓展到现有客户的下一代。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服务模式使得客户、客户的后代以及花旗银行结成利益共同体,对各方都有裨益和牵制。 针对中产阶级 对于中产阶级,花旗的服务模式是快速理财,即5分钟理财。首先,以最快速度了解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