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HR之四大个胜任力

最佳HR之四大个胜任力
最佳HR之四大个胜任力

近年来,企业对HR部门越来越重视的态度,使得HR头上的光环更加夺目。如今,良好、巨大的发展前景,使得无数人摩拳擦掌,准备进驻这个领域。

然而,良好的事业发展前景,并不能说明人人都能胜任这个职位,人人都能做好这项事业。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证与观察,总结发现优秀HR人的性格确有其与众不同之处,企业里最佳HR

的表现,体现在以下四大个性胜任力:

1、外向优于内向

心理学家荣格对性格进行了内外向的划分,内向的人更多将注意力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在陌生的人际关系面前容易感到局促;外向的人则对外部世界更加关注,人际交往时更轻松、自然,有号召力。HR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善于沟通和协调是基本胜任素质,外向的HR更容易与人建立人际关系,主动沟通,适合在招聘、培训、员工关系等职能领域中发挥所长。当然,内向不等同于不善于沟通,内向的HR工作风格比较沉稳,负责薪资、绩效等工作更为胜任。由此可见,外向性格的人在HR职业发展中的可选择性更广。曾经某位跨国公司的HR总监接受采访时也特别提到:好的HR管理者都是性格外向的,因为同员工交流,要能活跃员工气氛,让员工工作开心,这类事情,内向的人,一般干不好。

2、感性优于理性

人力资源管理涵盖的内容非常宽泛,虽然HR在很多时候都在处理事务性的工作,可能很琐碎,但其工作主要还是对人的工作,而不是对事。感性的HR细心,感情丰富,用更具亲和力和同理心的表达方式满足员工的情感需求,使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与公司的战略愿景有所联结,进而达到求才、留才,以及激励人才的效果。相比之下,理性的HR工作思路清晰,对事的兴趣度大于对人的兴趣度,有时会让员工觉得不近人情,无法提高公司员工的凝集力。因此,HR应该更加感性,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加入更多情感、互动的元素。

3、精明优于直率

HR是企业内部的桥梁,必须和公司所有的人打交道,尤其是当公司规模较大,部门庞杂时,HR往往会陷入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之中,时刻需要上情下达、下情上报、沟通内外、协调左右。在遇到繁杂、两难的问题时,处事精明的HR更擅长用拐弯抹角、不着边际的间接方式进行左右周旋,协调和处理好各部门间的关系。精明在这里并不是贬义,而是中性词,体现HR对人处事的灵活性。直率的HR不会过分注重修炼自己的“外圆内方”,有时显得感情用事,很难同时兼顾到企业和员工的需要,更适合从事执行层面的工作。某位从事HR工作12年的资深人士感慨地说过:“想进入HR这一行,先把自己的棱角磨一磨,个性十足是技术人员或者设计人员的事情,那不属于你,HR!”

4、务实优于创新

在中国的许多企业中,HR需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事务性的工作,有的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利润,得到的也并不一定都是令企业和员工都满意的结果,在这样的循环过程中,HR 始终体会不到很强的成就感,对待工作的态度变得更加务实,追求创新和变革的动机并不强。务实的HR最大的成就感可能更多地来自于解决公司在HR方面的棘手问题,提出的改进方案得到认可,与各部门之间沟通顺畅,得到基层员工的理解和信任等等。创新的HR具有很强的追求卓越

成功的内在动机,最大的成就感来自于使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增值,在参与战略制定,引导变革的过程中提升企业效益。因此,务实的HR更受现阶段企业和员工的欢迎。

不同的性格特征可以形成不同的HR做事风格,不同的环境需要不同性格的HR。而那些总能让上至领导下至员工都合意的HR,其所赋予的个性,一定是最能胜任HR这份与人打交道的工作的。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笔记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笔记 第一章企业核心能力与人力资源管理 1、企业的可持续成长与发展,在实践中必然是外部途径与内部途径的统一,即一方面需要进行例行的外部行业选择和对行业竞争要点进行准确的把握;另一方面,又需要依靠不断苦练内功来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只有两者兼备的企业才能够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 2、企业核心能力 典型代表 麦肯锡公司:核心能力就是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知识和技能的组合,它具有使企业的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同时,核心能力由洞察预见能力和一线执行能力构成。(洞察预见能力主要来源于科学技术知识、独有的数据、产品的创造性、卓越的分析和推理能力等) 国内的李悠诚等人的观点:核心能力就是无形资产,核心能力的内容包括技术、技能和知识。它在本质上是企业通过对各种技术、技能和知识进行整合获得的能力。 识别某项因素是否是构成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标准的四个特征: 第一、价值性。(价值=收益/成本) 第二、独特性。(决定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和效率的差异性,是解释一个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 第三、难模仿性。 第四、组织化。 核心能力:组织自主拥有的,能够为顾客提供独特价值的,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无法模仿的,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管理等要素的组合。 3、核心能力的来源————智力资本 智力资本,是指一个公司两种无产自产的经济价值,组织资本和人力资本。 组织资本是组织成员在特定的组织环境下协同工作而形成的,能够为组织创造价值的资本形式,它根植于企业的价值观体系、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组织制度、知识管理系统、客户和公共关系系统之中。 人力资本,是指蕴藏于组织中、能够产生价值增值的人力资源所拥有的知识、经验、技能、个性、内驱力、团队意识等各种因素的集合。 4、人力资源管理是依据组织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组织中的人力这一特殊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方法的总和。(从内涵与外在特征把握其特征) 5、人力资源是形成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源泉 A、人力资源的价值有效性。 a、核心人力资源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企业的核心人力资源主要指企业家和企业中的知识工作者) b、人力资源能够为企业持续性地赢得客户、赢得市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理念基础,即企业的使命、追求和核心价值观;二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客观基础,即企业的市场与客户) c、人力资源价值性的其他表现。 B、人力资源的稀缺性与独特性。 稀缺性,主要是指由于资源分布的非均衡性导致的资源的相对有限性。是独特性的重要前提。 C、人力资源的难以模仿性。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胜任力模型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胜任力模型 维度变革管理 商业知识商业银行业务知识、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商业银 行战略 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命令、识人用人能力、培养他人、与银行内的部门合作、 人力资源部门领导、运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实施员工的招聘和选拔、优化绩效考核、薪酬设计管理、沟通 协调、员工的培训和发展 变革管理预期应对能力、银行人员合理调动能力、战略分析能力

各个胜任力构成要素的定义及行为表现 维度胜任力构成 要素 定义行为表现 商业知识 银行业 务知识 商业银行业务知识包括资产、 负债、中间业务、商业银行的 国际业务、商业银行联行往来 业务等。 了解掌握商业银行业务知识,并能及时关注学习, 熟悉当前本行主推的业务,并能将学习的商业银 行知识运用到自己日常工作中。 银行人力资 源管理理论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包括国外、国内的经典、前沿 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及商业 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先 进经验。 通过培训或自学、读书看报掌握新的人力资源管 理的先进知识,让知识不落伍,能及时用先进的 方法解决人力资源各方面的问题 银行 战略 商业银行战略包括其他商业 银行战略调整所带来的人力 资源管理变化和本行战计划。 熟悉其他商业银行战略变化所做的人力资源管理 经验;及时了解本行的年度战略计划,并与人力 资源管理工作结合,使自己的工作最大限度地为 战略服务。 人力资源管理技术 命令 命令表达出个人促使他人依 照其希望行事的意图。(在特 定的 情况下,尤其在组织出现危机 或变革的情况谨慎使用) 在人力资源部门工作出现重大问题或银行组织出 现变革时,谨慎地使用命令口吻与员工坦率直接 得探讨问题;单方面设定高绩效标准使下属遵守 自己的要求;对员工不合理的要求坚决拒绝 识人 用人 能力 识人用人能力指能够了解下 属员工的特长、性格、经历等, 在合适的岗位安排合适的人, 使组织效率最大化 了解人力资源部门的每个员工的工作特长、工作 经历、个人性格等;通过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经 验可判断出员工适合的负责内容;能根据每个员 工的特点给予其相应的授权。 培养 他人 培养他人表明了一种帮助他 人成功的倾向与意图,每一个 培养他人的正面含义都有促 成他人学习或发展的真实意 图。(主要针对商业银行人力 资源管理人员对部门下属的 培养) 表达对下属员工的正面期待,即使在困难的情况 下也是如此,相信他人想要学习也有能力学习; 平时工作中,对下属给予及时的指导或示范,并 针对各个员工特点而授予任务或责任;对于员工 的负面反馈,只针对行为并对未来绩效表达正面 期待 与银行内的 部门合作 与银行内的部门合作指与他 人通力合作,成为银行中的一 部分一起工作,而不是分开工 能积极主动与银行的其他部门管理人员进行合 作,相互协调工作;恳求其他部门人员对人力资 源部门工作提出意见建议,使全行效率最大化

人力资源管理的四项包括

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思路 一、知识管理整合人力资源管理 我们处于一个迅速变革和逐步开放的年代,变革使我们需要大量的新理论和思维来处理所面临合的与以往大相径庭的问题,而开放又使我们在进行思考的同时也可以参照外部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策划、设计、组织和实施既能兼容目前国家人事制度要求、适合当前改革的形势、又具有一定前瞻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当前所有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所面临的挑战。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组织利润源最大、最基本的支持要素,组织知识就是组织的核心利润源,而组织知识即核心利润源掌握在组织员工手中。所以将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将成为组织建立和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目前知识管理还没有一个被大家广泛接受的定义,通常来讲知识管理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人与知识充分结合,并且创造知识分享的文化,以加速员工学习、创造、使用知识提高组织核心价值观的管理方法。其目标是提高组织所有知识的共享水平和知识创新能力。人既是知识创新的主体,又是知识的载体,因此说对人的管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人力资源管理将"人"看作

是最重要的资源,旨在使人适其所,人尽其才,使组织的成长配合个人能力的发展,使组织的目标与个人的目标有机地统一。 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责任,还依赖于组织的知识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责任是根据组织的战略和发展需要,根据组织内部知识的状况,分析研究对知识的需求,通过人才的招聘、培育、使用和开发满足组织运作需要,并通过建立制度、形成文化,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策略。而知识管理部门的主要责任是建立和维护知识共享的平台,作为知识共享的技术保障,在知识共享平台上完成知识的汇总、分析、加工和发布,是知识共享的具体实施部门。 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需要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鼓励员工通过个人学习和团队工作不断消化和吸收获取的组织内外的显性知识,进而创造新的隐性知识,提升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组织与个人的共同成长与发展,另一方面,要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使员工愿意并且能够将存储在他们头脑中的知识贡献出来,实现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将员工个人的知识转化为组织的知识,在相互沟通与交流中使个人知识相互补充、相互完善,使其作用最大化,即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作用。这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一方面注重员工个性化的发挥,另一方面又激励参与和分享,倡导"团队精神"。因此,知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整合的内涵在于通过培训、评价、激励等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形成一种相互学习、广泛交流的组织文化和工作环境,创建一种知识共享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机制,即在共同的组织文化下,员工将自己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十大定律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十大定律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生命所在,如何管好人才、用好人才、培养和留住人才,则成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成长发展的关键。 人力资源管理也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发展到现在,已是把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彼得?德鲁克曾说过:“企业管理说到底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企业管理的代名词。”人力资源管理者都有一定的管理理念来支撑。所以,下面,我来介绍下支撑人力资源管理者管理的八大定律。一大定律: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也叫巴莱多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明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是次要的。 企业中永远是20%的人创造了80%的价值。做为HR管理者,要做好HR,必需识别、培养、管理那些为企业创造80%价值的人,把这类的人和岗位做为重点关注的对象。同时,HR管理者20%的时间要做好本质工作,80%的时间要与人沟通;沟通中与20%的人沟通要花去80%的时间,20%的时间与80%的人沟通。 员工的频繁离职对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关键的业绩优异的核心员工离职,往往会给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段永平当年的出走成就了一个”步步高”,却使”小霸王”陷入了困境。所以,一旦发现核心员工有离职倾向,能够挽留一定要尽力挽留。当然,核心员工一旦决定离职,科学地进行离职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一般员工,离职行为首先发生的频率就较少,即使发生一些,希望在冗员范围内。 核心员工离职管理的具体做法从员工提出离职开始,第一步,建立离职面谈制度,在离职面谈之前,可采取一些保留措施,如果企业能够满足核心员工的各种合理要求,应尽量满足以留住核心员工。当然,如果核心员工的离职主意已定,一定要建立离职员工面谈记录卡,将面谈的内容用规范化的表格保存起来,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档案。尽量减少对企业造成巨大的影响有时甚至是致命的打击,所以离职管理就远远不只是上面的一些工作。 二大定律:苛希纳定律(确定最佳管理人数)

人力资源经理的胜任力模型研究

?当前文档修改密码:8362839 ?更多资料请访问.(.....) 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 ?当前文档修改密码:8362839 ?更多资料请访问.(.....) 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

人力资源经理的胜任力模型 一、人力资源经理胜任力模型研究的意义 胜任力是指一系列能够使工作成功的、非显形的个人特征组,如:个人的知识、技能、经验、素质、价值观,等等,这些特征将直接影响个人的行为方式和工作表现。正因为胜任力是相对于某一个或某一类职位而言,因此,不同的岗位或岗位族都具有区别于其它岗位的胜任力要求。 近年来,对于胜任力的研究和应用开始普及,各国、各类学术组织分别提出和推广各类职业标准。所谓职业标准,实际上就是胜任力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专业标准。其中,美国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协会(IPMA)推出的人力资源素质模型-IPMA Competency Model为国内大量培训和咨询机构所使用,在国内人力资源管理学界具有一定的影响。 在使用上述模型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其所定义的四种角色:人事管理专家、业务伙伴、领导者和变革推动者,四种角色的分类标准不是互斥的:其中,人事专家、业务伙伴、领导者是一种定位,变革推动者是一种行动角色,而变革推动本身就是领导者的职责所在,上述标准与我们通常所采用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标准有所差异,每次授课的过程中,人力资源工作者们都会问到上述问题,因此,尝试建立逻辑合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经理胜任力模型,就成为我的研究主题之一。 二、人力资源经理-特殊的人群 之所以称人力资源经理为“特殊人群”,主要是其独特的工作性质:与企业其它部门、条线或业务单元的工作对象不同,人力资源经理的工作对象是人才,是企业的干部和员工,人力资源经理承担着规划人才、招聘和引进人才、提出人才使用建议、培训和开发人才、全面考核人才、合理赋薪与有效激励人才、帮助人才规划职业发展、干部梯队建设、控制人力

人力资源管理四大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四大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在本质上就是要揭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通过什么样的机理来整合企业的人力资源,以及整合人力资源之后所达到的状态和效果。笔者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本土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四大机制模型,即牵引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竞争淘汰机制。这四大机制相互协同,从不同的角度来整合和激活组织的人力资源,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 企业通过牵引机制告诉员工应该前进的方向和应该采取的行为方式;通过激励机制给予员工不断提升自我价值、能力和业绩的动力;依靠约束机制来确保员工的行为始终处于帮助企业发展的轨道之中,而不发生破坏和偏离;依靠竞争淘汰机制来对不合格的员工进行淘汰。这四大机制形成了一个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力学系统,使得员工在企业中能够持续性地处于激活状态,并不断得到能力和业绩的提升。 一、牵引机制 所谓牵引机制,是指通过明确组织对员工的期望和要求,使员工能够正确地选择自身的行为,最终组织能够将员工的努力和贡献纳入到帮助企业完成其目标,提升其核心能力的轨道中来。牵引机制的关键在于向员工清晰地表达组织和工作对员工的行为和绩效期望。因此,牵引机制主要依靠以下人力资源管理模块来实现: 1.职位说明书 明确组织和工作对员工的期望和要求首先是通过职位说明书来完成的。通过职位说明书我们可以明确员工承担的职位所要履行的主要职责和工作内容,完成这些职责的业绩标准,以及完成这些职责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胜任能力要求。因此,职位说明书一方面向员工传达了在本职位上的主要工作内容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向员工传导了完成这些工作内容的标准要求,以及所需的能力要求。 2.KPI指标体系 职位说明书仅仅说明了组织对员工行为和工作的基本期望,但如果要从组织战略和部门目标达成的高度来提出对员工的期望,则需要建立以战略为导向的KPI指标体系。KPI指标不仅仅是企业的考核体系,更为重要的在于,它是通过对组织战略的层层分解,形成企业自上而下的目标牵引机制。通过KPI ,可以让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明确,为了实现组织的战略,自身应该承担什么样的KPI指标,以及自己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确保KPI指标的达成。因此可以说,KPI指标体系是形成一个企业的牵引机制的核心职能模块。 3.企业的文化与价值观体系 企业文化往往隐藏于每个员工的行为和企业的制度化系统的背后,并借助于他们来得以体现。通过企业文化,企业传递给每一位员工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行为;什么是企业所赞同和提倡的,什么是企业所反对和打击的。因此,文化也是企业牵引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力资源理念

人力资源理念与方法 (1)企业经营的本质是经营客户、经营人才,最终是经营人,人才经营有三要素:知识经营、心里经营、能力经营。 (2)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还是全体管理者的责任,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是CEO,是各级管理者。 (3)人力资源管理者要成为工程师+销售员,要扮演好六种角色。首先是工程师、是专家,其次要成为战略伙伴、业务伙伴、员工服务者、变革推动者、知识管理者。 (4)人力资源管理既是一门科学,有事一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它需要专业工具与方法,更需要智慧与经验。 (5)人力资本的投资优于财务资本的投资,要优先投、舍得投。 (6)战略确定后,干部是决定因素,领导力与领导团队建设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 (7)人才以用为本。合适即人才,有为才有位,不求人才最好,但求人才最合适。 (8)人才要发挥优势,短板不是自补,而是互补。用人不求全。 (9)人事企业最大资产,也是最大风险;人的道德风险最难控,道德风险控制除了流程、制度、信息对称,更须靠文化。 (10)文化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境界。文化减少内部交易成本,使人的管理变得简单,使人做事有底线。 (11)人才是客户,要构建客户化、流程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体系及基于员工需求的全貌薪酬激励。 (12)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不是管控,而是激活和价值创造,要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价值创造自主经营主体。 (13)人才竞争本质上是机制与制度的竞争,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竞争。人力资源系统包括:四大支柱、四大机制、十大技能,核心是考核与薪酬。 (14)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价值链管理,即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三位一体,而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核心是责、权、利、能四位一体。 (15)企业既要因岗设人,又要因人设岗。人力资源管理有双重基点,即职位与能力系统,要构建基于职位+能力的复合式人力资源系统。 (16)树挪死、人挪活,人才要动态配置,持续激活,竞争淘汰,要无情淘汰,有情退出。 (17)让人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信任对人才是最大的压力,信任与承诺是处理经营者与职业管理者关系的前提。 (18)沟通是绩效管理的生命线,没有沟通就没有绩效管理。企业内部的人际矛盾,百分之七十来自误解,而误解的产生来自沟通不畅。 (19)人力资源管理要有双重视角,基于治理结构的视角与基于人力资源专业职能管理的视角,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瓶颈在于人力资源管理滞后于企业治理结构的优化,要创建优化而高效的人力资源治理系统。 (20)科学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在于科学发展的人才观与政绩观,绿色发展需要绿色的人力资源生态(绿

六维度人力资源胜任力模型

六维度人力资源胜任力模型 可信任的积极实践者、文化管理者、人才管理者/组织设计者、战略变革设计者、业务联盟、日常工作的战术家,这六大维度构成了2007人力资源胜任力模型。 一、可信任的积极实践者。HR应既可信任(被尊敬、欣赏和听从)又积极(提供观点,持有立场,挑战设想)。他们才是有主见的人力资源从业人员。 可信任的积极实践者核心要素:公正地传导人力资源成果、建立信任关系、信息共享、有主见地从事人力资源工作 怎样成为一名可信任的积极实践者?尤里奇指出,HR必须努力做到以下6点:以倾听为基础达成共识、一起分享、尊重差异、获得直线经理支持要从简单事情开始、对业务要有自己的观点。 二、文化管理者。HR鉴别、清晰表述和协助塑造公司文化。文化不仅仅是单一事件,而是由一系列活动组成。作为文化管理者,HR不仅尊重传统文化而且帮助塑造新型文化。他们指导经理人如何在行为中传递文化并推动文化;他们把文化标准融入到人力资源实践和流程中;使员工真切地感受文化。 文化管理者核心要素:推动文化、塑造文化、颁布文化、使文化个性化 怎样成为一名文化管理者?尤里奇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故事。8年前,他经常旅行,无聊时他就开始记录航班晚点情况,几年下来记录了厚厚一本。他把整理好的晚点记录寄给了航空公司的总经理,并附上了一张3天咨询费的账单。很快,老总回信了,他希望尤里奇为公司重新梳理文化,“我们希望公司文化体现公司的规范与期望,并体现在员工的行为当中,”“你们并不懂文化是什么!”尤里奇在回信中毫不客气,“文化不是自内向外考虑,而是应该由外而内。” 文化不是贴在墙上的声明,而是建立在客户心目中的企业品牌。身为HR,也应该由外而内,一切从客户角度出发,了解自己公司著称的3个特征、用客户语言对话、使员工与客户加深了解、改变文化传递流程,从而努力成为一名文化管理者。 三、人才管理者/组织设计者。HR应掌握人才管理与组织设计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人才管理着重于个体如何进入组织、晋升、内部流动或退出。组织设计则关注能为企业运作产生影响的组织架构、管理和流程。 人才管理者核心要素:确保现在与未来的人才、培养人才、塑造组织、设计激励体系、营造沟通机制 四、战略变革设计者。HR知道如何产生变革,知道变革要有助于经营的成功,特别是HR能把内部的组织变革与外部的客户期望联系起来。这有助于使客户导向的企业战略对公司员工来说真正变为现实。 战略变革者核心要素:促进变革、保持战略灵敏度、客户参与 怎样成为一名战略变革设计者?尤里奇给HR列了一项变革核对单:是否具备强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

胜任力模型本身是岗位对于人的要求,在HR中的应用上主要几个方面: 一个是招聘的时候,根据胜任力模型进行选择; 二是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根据员工不同的特质进行规划 三是在某些时候进行薪酬体系重新构建的时候,会利用胜任力模型来进行首次套档 四是可能用咋绩效管理上,有些企业会讲胜任力中涉及的一些内容在绩效考核中作为指标来运用 在员工个人成长方面,进行相对应的指导和培训。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葛优在电影《天下无贼》中的这句台词成了2005年职场上自我安慰的名言。在人们大谈职位难求、工资太低、高能低就等"人才贱价论"的同时,已经有很多公司为求良将,引入价值百万的人才测评体系--胜任力模型。 "现在招人太容易了,在招聘会现场一个职位就能收到几千份简历,通过人才网站每天都能收到几百封求职信。仅凭一份简历和几次面谈的选人方法成功率太低,花钱招人,人是招来了,可是没有几个合适的。公司频繁的人员流动,老板也会质疑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能力。"在3月北京的一次招聘会现场,记者见到了已在某私企干了3年招聘的王胜纲,此时他看着面前一大堆简历更加郁闷了。 王胜纲的困惑是所有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最大难题,现在的企业如果想要找到最合适的员工,就好像王子寻找灰姑娘一样拿着水晶鞋挨家挨户去试,可是很多企业连这双"水晶鞋"都没有找到,试问拿什么去寻找自己企业"最爱的人"呢? 随着全球500强企业定居中国,随着海归飘扬过海回到祖国,随着心理学科领域研究的国际交流。一个叫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在中国的企业管理中开始浮出水面,据称只要使用了这套模型就能够帮助企业找到最合适的人才。

胜任力模型咨询顾问告诉记者,胜任力模型不仅能帮助企业找到合适的员工,同时也能使员工更能适合自己的职位,可以应用贯通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中。 以医疗器械销售经理的职位为例,第一步:选人。咨询顾问根据公司的规模、特色,设计出对职位能力的要求,包括必须具备知识(医疗)背景、活动能力、管理能力、销售能力等。在招聘时,企业通过一系列的测试题对人才进行打分,对照胜任力模型给出的标准,找出得分最高者就是最合适的。 第二步:用人、育人。员工进入公司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然后测试打分,判断其能否适应公司的企业文化、工作环境和工作能力等方面。如果发现其不能与他人共处的严重问题,就该考虑其去留问题。 第三步:留人。除了提供培训的机会让员工得到发展以留住员工,留人还体现在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和薪酬上。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能够统一绩效考评的标准,将评估的重点放在企业最希望得到的表现上。 胜任力模型的到来,让很多公司好像看到了商机。一时间,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冒出了各种胜任力模型宣讲班,胜任力模型成为人力资源业内最受宠的管理概念。好景不长作为概念推出的胜任力模型因为价高使用难度大,又好像被打入"冷宫"。此时看胜任力模型是疑云重重,《中国科技财富》请来业内专家和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一起探寻其真面目。 胜任力模型在中国可能水土不服 --北京师范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心理研究所所长金盛华教授 对于胜任力模型,中国的企业还没有做好准备来接受,这是中国企业的发展情况所决定的。中国企业爆发性的成长让他们忽视了企业内部的管理,同时也没有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试题及答案【最新】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招募者在招募的过程中会不自觉的陷入一些常见的误区,例如我们常说的“一俊遮百丑”就是( C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投射效应 2、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中的德尔菲法是属于( B ) A、定量预测方法 B、定性预测方法 C、经验预测法

D、工作研究法 3、美国学者斯潘塞博士提出了“胜任力冰山模型”,认为胜任力由“水面上”和“水面下”两部分构成,以下不属于“胜任力冰山模型”中“水面下”的是( D ) A、分析决断力 B、人际洞察力 C、自信 D、知识与技能 4、( C )是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程度,也就是说,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到它要测量的事项的程度 A、误差 B、效度 C、信度

D、效标 5、( A )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的依据,它决定着企业人力资源各项职能管理活动的方向。 A、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B、职位分析与职位评价 C、招聘与甄选 D、人力资源供需预测 6、在外部招聘途径中,高级管理人员、高级经营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的招聘有赖于( B ) A、广告 B、猎头公司 C、就业服务机构

D、校园招聘 7、以下不属于面试优点的是( D ) A、适应性强 B、可进行双向沟通 C、有人情味 D、容易数量化 8、在面试过程中,若面试官提问“你能否谈谈过去的工作经历与离职的原因”或“请你谈谈你昨天向你们格式总经理辞职的经过”,这属于面试种类中的 (A ) A、行为面试 B、情景面试

C、结构化面试 D、压力面试 9、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主旨有两个:系统思考和( A ) A、持续改进 B、绩效反馈 C、制定计划 D、自我审查 10、基于标杆的绩效管理中( B )是将行业内做得比较好的环节为标杆,对企业的各个环节进行持续改进和超越。 A、内部标杆 B、竞争型标杆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B 卷答案 年级:层次:专业:班别: 姓名:学号:考试日期: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20 分) 1、招募者在招募的过程中会不自觉的陷入一些常见的误区,例如我们常说的“一俊遮百丑”就是( C ) A、首因效应 B 、近因效应 C 、晕轮效应 D 、投射效应 2、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中的德尔菲法是属于( B ) A、定量预测方法 B 、定性预测方法 C 、经验预测法 D 、工作研究法 3、美国学者斯潘塞博士提出了“胜任力冰山模型”,认为胜任力由“水面上”和“水面下”两部分构成,以下不属于“胜任力冰山模型”中“水面下”的是( D ) A、分析决断力 B 、人际洞察力 C 、自信 D 、知识与技能 4、( C )是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程度,也就是说,测量工具能否稳 定地测量到它要测量的事项的程度 A、误差 B 、效度 C 、信度 D 、效标 5、( A )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的依据,它决定着企业人力资源 各项职能管理活动的方向。 A、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B 、职位分析与职位评价 C、招聘与甄选 D 、人力资源供需预测 6、在外部招聘途径中,高级管理人员、高级经营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的招聘有 赖于( B ) A、广告 B 、猎头公司 C 、就业服务机构 D 、校园招聘 7、以下不属于面试优点的是( D ) A、适应性强 B 、可进行双向沟通 C 、有人情味 D 、容易数量化 8、在面试过程中,若面试官提问“你能否谈谈过去的工作经历与离职的原因” 或“请你谈谈你昨天向你们格式总经理辞职的经过”,这属于面试种类中的

人力资源专业胜任力模型及应用

研究人员已经更新了评估高绩效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的胜任力指标。 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在其职业发展中最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专业技能呢? 从1988年开始,密歇根州立大学商学院教授戴夫?尤里奇(Dave Ulrich)和他的同事们就一直致力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他们最近发布了全新的2007年度人力资源专业人员胜任力研究(HRCS)报告。HRCS是目前为止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研究范围最广的一个人力资 源研究项目,密歇根大学Ross商学院和RBL Group(领导力顾问咨询公司)、以及北美洲、拉丁美洲、欧洲、中国以及澳大利亚这些区域的合作伙伴共同合作完成了该项目的研究。 尤里奇指出:“人们希望知道高绩效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应该在哪些专业技能方面做得更好。这一最新研究成果至少为今后几年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专业指导。” 参加过此项研究的可口可乐公司资深副总裁辛西亚?麦卡古(Cynthia McCague)说:“对于人力资源职业,HRCS项目确实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它为人力资源专业人员思考如 何提升组织经营绩效提供了一个不断改进的思维框架。” 新胜任力指标 研究人员为高绩效的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定义了6项核心胜任力,它取代了2002年最后一次发布的5项胜任力,这种变化反映了人力资源职业持续不断的进步。每项胜任力都被细分为具体的表现元素。 SHRM项目调查组主管埃孚森?埃森(Evren Esen)说:“这是我们第5次进行人力资源 专业人员胜任力调查,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参考对比过去的胜任力模型,找出当前人力资源职业的发展方向。我们确实能够看到这一职业正在发生的变革。一些人力资源的核心领域并没有改变,但在其他基于如何评估和理解人力资源职能的内容方面却是新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新的评价标准意味着对人力资源专业人员胜任力指标的一次大洗牌。新旧胜任力指标有一些重要的不同点。 5年前,人力资源在企业管理文化中的角色还被包含在一个更广泛的胜任力指标中。今天,它的重要性使它成为独立的胜任力指标。2002年时,技术知识被定义为一个单独的胜 任力指标,现在却被归类到商业盟友(Business Ally)胜任力指标中。 为了更好地说明胜任力指标,最好将这些指标看作一个三层结构的金字塔,位于塔顶的胜任力指标是可信任的参与者(Credible Activist)。 * 可信任的参与者 这一胜任力指标是预知研究对象是否能够有整体杰出绩效表现的最重要的指标,建议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最好首先实现这一指标。尤里奇表示:“卓越的人力资源专业人员需要在所有指标方面都表现突出,成为可信任的参与者毫无疑问是最关键的。但仅仅成为一名可信任的参与者也是不够的,你必须具备其他方面的能力。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整套的综合评价体系。” RBL Group公司负责 HRCS项目的主管丹尼?约翰逊(Dani Johnson)同意这种观点。他说:“如果一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不能够让自己走到前台,参与到公司的经营管理中,那么他或她的职业前途就会毫无希望,这一重要能力的缺失会影响到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 “可信任的参与者”胜任力指标是人力资源专业人员能否成为高效人力资源领导者的核心要素。全球著名“比萨连锁企业——棒!约翰”(Papa John’s International)的资深人力资源主管,同时也是人力资源认证协会的前主席(Human Resource Certification

人力资源管理的四大机制模型

人力资源管理的四大机制模型A 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在本质上就是要揭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通过什么样的机理来整合企业的人力资源,以及整合人力资源之后所达到的状态和效果。笔者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本土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四大机制模型,即牵引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竞争淘汰机制。这四大机制相互协同,从不同的角度来整合和激活组织的人力资源,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 企业通过牵引机制告诉员工应该前进的方向和应该采取的行为方式;通过激励机制给予员工不断提升自我价值、能力和业绩的动力;依靠约束机制来确保员工的行为始终处于帮助企业发展的轨道之中,而不发生破坏和偏离;依靠竞争淘汰机制来对不合格的员工进行淘汰。这四大机制形成了一个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力学系统,使得员工在企业中能够持续性地处于激活状态,并不断得到能力和业绩的提升。 一、牵引机制 所谓牵引机制,是指通过明确组织对员工的期望和要求,使员工能够正确地选择自身的行为,最终组织能够将员工的努力和贡献纳入到帮助企业完成其目标,提升其核心能力的轨道中来。牵引机制的关键在于向员工清晰地表达组织和工作对员工的行为和绩效期望。因此,牵引机制主要依靠以下人力资源管理模块来实现: 1.职位说明书 明确组织和工作对员工的期望和要求首先是通过职位说明书来完成的。通过职位说明书我们可以明确员工承担的职位所要履行的主要职责和工作内容,完成这些职责的业绩标准,以及完成这些职责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胜任能力要求。因此,职位说明书一方面向员工传达了在本职位上的主要工作内容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向员工传导了完成这些工作内容的标准要求,以及所需的能力要求。 2.KPI指标体系 职位说明书仅仅说明了组织对员工行为和工作的基本期望,但如果要从组织战略和部门目标达成的高度来提出对员工的期望,则需要建立以战略为导向的KPI指标体系。KPI指标不仅仅是企业的考核体系,更为重要的在于,它是通过对组织战略的层层分解,形成企业自上而下的目标牵引机制。通过KPI,可以让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明确,为了实现组织的战略,自身应该承担什么样的KPI指标,以及自己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确保KPI指标的达成。因此可以说,KPI指标体系是形成一个企业的牵引机制的核心职能模块。 3.企业的文化与价值观体系 企业文化往往隐藏于每个员工的行为和企业的制度化系统的背后,并借助于他们来得以体现。通过企业文化,企业传递给每一位员工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行为;什么是企业所赞同和提倡的,什么是企业所反对和打击的。因此,文化也是企业牵引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4.培训开发体系 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牵引,还要依赖于企业的培训开发体系。通过培训开发,不仅可以提

人力资源管理的八大要素和六大模块91223

人力资源管理的八大要素和六大模块 人力资源(HR)管理,目标是让企业HR更好地进行人力资源的发展和规划。系统重点是实现人力资源部门在员工素质管理、薪酬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的需求。 HR八大要素 人力资源是企业实现卓越绩效结果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产品与服务的竞争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素质的竞争,其人力资源管理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将人力资源计划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行动计划整合起来 二、工作和职位的设计应有助于促进企业创新 三、薪酬和奖励制度要与高绩效的工作相适应 四、重视并促进团队合作 五、将事关质量和顾客满意的决策授权于员工和团队 六、在培训和教育方面给予巨大的投资 七、营造安全、文明、有益于员工发展的工作环境 八、监测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并衡量雇员的满意程度 HR六大模块 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 目标是让企业HR更好地进行人力资源的发展和规划。系统重点是实现人力资源部门在员工素质管理、薪资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的需求。主要就目前主流的E-HR系统来阐述其主要内容、所管理的方面,含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组织管理主要实现对公司组织结构及其变更的管理;对职位信息及职位间工作关系的管理,根据职位的空缺进行人员配备;按照组织结构进行人力规划、并对人事成本进行计算和管理,支持生成机构编制表、组织结构图等。 HR四个着手方面 企业在资源允许的前提下应当不遗余力地从四个方面着手: 1、提供工作的机制。 就是说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懂得如何用人,容许下属员工一定的发挥空间,而不是命令式的干什么,让他们感到工作有乐趣和挑战性,同时让合理化建议成为“无间道”;同时,让信任和尊重的成为共同工作的基础。 2、提供培训的机制。 就是说企业有一套完整的人员培训计划和体系,鼓励员工在工作中和业余时间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巧和新方法,并通过规范的培训使更多的员工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念,掌握必须的工作技能,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激发员工的上进心。 3、提供回报的机制。 在提供工作和学习机会的同时,让员工实实在在感受到付出与回报(笔者这两年在珠三角的调研信息分析,薪酬是员工去留和取舍的第一因素),因为人总不遗余力地希望改善生存的现状,提高生活的质量,只要一个企业的薪资待遇领先同行业或地区的基准竞争对手时,企业留人用人才会从被动变为主动。 4、提供晋升的机制。 人往高处走,这是人本的源动力,谁不想晋升加薪呢?晋升是人自我价值实现的具体表现,只有当员工认识到在本企业工作处在一个公平竞争的机制和环境中,员工自然会努力做出力所能及的业绩。正如笔者在《赢在过程》著作中强调:制度的基本功能是约束性,但更重要的是能够达到激励性,

人力资源部经理的胜任力模型

人力资源部经理的胜任力描述 1、个人诚信 如果把其它胜任力被看作是人力资源胜任力的支柱的话,那么个人诚信则可以被认为是支撑着这些支柱的地基。密歇根研究项目发现,无论是在业务工作中,还是在工作之外,成功的人力资源专业人员都被认为是值得信赖的人,但是“个人诚信”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认为,个人诚信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它要求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生活在”公司的价值观念之中。当然,他们应该是始终如一的“文化守护者”。常常让人力资源主管人员挠头的公司价值有:思想开放、坦白直率、担任团队角色的能力、对他人的尊重程度、流程执行以及对自己和同事坚决主张的最高绩效。如果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在其工作中不具备这些价值观的话,那么他很难期望同事给予自己较高的信任。 其次,倘若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已经建立了可信任的基础,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就建立了可信度。如果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在管理团队中担当起了有价值的伙伴角色;如果人力资源专业人员能和管理小组融为一体,则无须借助权力就能和团队成员很好地合作以及影响团队成员。如果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对公司的经营目标给予非常积极的支持,那么人力资源专业人员与其他人员的信任关系就能良好地建立起来。 第三,如果人力资源专业人员依“一种态度”行事时,就能赢得其同事们的尊重。我们所指的“一种态度”,意思是对如何赢得业务有自己的见解,支持论证

有充分的观点,提出创新、主动的想法和解决方案,鼓励对关键问题进行争论等等。 2、管理变革的能力 管理变革能力包括积极参与组织创新、变革的活动,有较强的展示演讲才能,有专业咨询的修养,能快速理解创新的关键环节和推动程序;有组织团队、激励员工的技巧和能力,善于平衡、协调、处理不同意见和改革中的矛盾;能预测变革的趋势、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利益的得失,并将这些变数结合管理变革的进程加以考虑,有前瞻性。管理变革的能力是作为商业伙伴的人力资源管理地位不断提高的另一个实例。也许大多数首席执行官所面对的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就是必须关注组织与新的战略方向保持一致。倘若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对此也早有准备的话,那么他们同样也处于推动变革的位置。如果人力资源专业人员能够很好地管理变革,则他们体现出下面的能力:诊断问题的能力,与客户建立关系,明白无误地表达观点,设立领导工作议程表,解决问题,以及实施目标的能力。这些胜任力还包括有关变革过程的知识,变革代言人的能力,以及促进组织中转变“人”的传输变革的才能。 3、管理文化的能力 管理文化能力是指在组织中,注重组织规章的制定、宣导和执行,有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的书面成果。如组织的合理化建议制度的设计、推广;组织奖励制度的修改、完善。参与组织重大管理制度的起草、沟通和关系协调。如薪酬制度的改革起草,薪酬方案的沟通、宣导和执行。主动了解客户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完善对客户的服务流程,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善于与员工合作,易于和大家知识共享。管理研究人员约翰?科特(John Kotter)和詹姆士?赫斯科特(JamesHeskett)发现,文化气氛浓厚(通过员工对公司价值理念的共享程度来进行测量)的公司往住取得较高绩效。此系统所产生的员工行为会逐渐地被编织到公司的文化中去,并成为公司文化的组成部分。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高绩效的人力资源战略就是高绩效文化的第一位的指标。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必须明白他们是“文化的守护者”,他们的影响远远超过他们的业务领域。 4、人力资源实践活动的传导 即能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制度,如薪酬制度、绩效管理制度、培训发展制度、招聘选拔制度等;善于和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尤其是人力资源改革方案的宣导、解释和执行过程的跟踪、落实;精于激励的诸多方法,有良好的领导艺术,长于吸收别人的建议,合作精神好。就像任何其他专业人员一样,人力资源专业人员至少都应该是所从事专业的专家。如果人力资源经理懂得这一点,并且能够巧妙地、艺术地、创新地传输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就能帮助他们在组织里建立起个人诚信,并且赢得公司里其他部门员工的尊敬。这是培育人力资源职业特征的必要条件。然而,就像我们在本书前面章节里已经论及的那样,此种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B卷答案年级:层次:专业:班别: 姓名:学号:考试日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招募者在招募的过程中会不自觉的陷入一些常见的误区,例如我们常说的“一俊遮百丑”就是( C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投射效应 2、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中的德尔菲法是属于( B ) A、定量预测方法 B、定性预测方法 C、经验预测法 D、工作研究法 3、美国学者斯潘塞博士提出了“胜任力冰山模型”,认为胜任力由“水面上”和“水面下”两部分构成,以下不属于“胜任力冰山模型”中“水面下”的是( D ) A、分析决断力 B、人际洞察力 C、自信 D、知识与技能 4、( C )是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程度,也就是说,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到它要测量的事项的程度 A、误差 B、效度 C、信度 D、效标 5、( A )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的依据,它决定着企业人力资源各项职能管理活动的方向。 A、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B、职位分析与职位评价 C、招聘与甄选 D、人力资源供需预测 6、在外部招聘途径中,高级管理人员、高级经营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的招聘有赖于( B ) A、广告 B、猎头公司 C、就业服务机构 D、校园招聘 7、以下不属于面试优点的是( D ) A、适应性强 B、可进行双向沟通 C、有人情味 D、容易数量化 8、在面试过程中,若面试官提问“你能否谈谈过去的工作经历与离职的原因”或“请你谈谈你昨天向你们格式总经理辞职的经过”,这属于面试种类中的( A )

A、行为面试 B、情景面试 C、结构化面试 D、压力面试 9、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主旨有两个:系统思考和( A ) A、持续改进 B、绩效反馈 C、制定计划 D、自我审查 10、基于标杆的绩效管理中( B )是将行业内做得比较好的环节为标杆,对企业的各个环节进行持续改进和超越。 A、内部标杆 B、竞争型标杆 C、功能型标杆 D、行业标杆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以下哪些特征是识别某项因素是否构成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标准( ABCD ) A、价值性 B、独特性 C、难模仿性 D、组织化 2、彭剑锋等人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本土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四大机制模型,分别是牵引机制、( ACD ) A、激励机制 B、保留机制 C、约束监督机制 D、竞争淘汰机制 3、职位分析需要收集的信息有三个方面,分别是( ABC ) A、工作的外部环境信息 B、与工作相关的信息 C、与任职者相关的信息 D、与市场相关的信息 4、在职位说明书中,主要包括两块核心的内容:( AB ) A、职位描述 B、任职资格 C、职位分析报告 D、工作技能 5、人力资源获取的渠道多种多样,按照人力资源获取的来源可以分为( AB ) A、内部招募 B、外部招募 C、校园招募 D、社会招募 6、以下关于关键事件法的优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BC ) A、简单、快捷,能获得非常真实可靠的材料 B、所描述的工作行为、建立的工作行为标准更加准确 C、能更好的确定每一行为的利益和作用 D、对工作人员专业知识要求不高 7、校园招募目前主要有 ( ABCD )几种广为使用的途径 A、高校宣讲会 B、应届毕业生双选会 C、网络招募 D、实习留用 8、人力资源再配置是组织根据在实际工作中员工与职位匹配程度或是员工个人因素,对员工重新评价、重新配置的过程。人力资源再配置的方式主要有( ABCD ) A、提拔晋升 B、工作调换 C、工作轮换 D、人员辞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