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理想气体的内能、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210-理想气体的内能、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210-理想气体的内能、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绍兴文理学院 学校 210 条目的4类题型式样及交稿

式样(理想气体的内能、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1、选择题

题号:21011001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1

1 mol 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内能为

(A )kT 25 (B ) RT 25 (C )kT 27 (D )RT 2

7 [ ] 答案:( B )

题号:21011002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1

根据能量均分定理,分子的每一自由度所具有的平均能量为

(A )kT 21 (B )kT (C )kT 23 (D )kT 2

5 [ ] 答案:( A )

题号:21011003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1

质量为M kg 的理想气体,其分子的自由度为 i ,摩尔质量为μ,当它处于温度为T 的平衡态时,该气体所具有的内能为

(A )RT (B )RT i 2 (C )RT M μ (D )RT i M 2

μ [ ] 答案:( D )

题号:21012004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2

温度为27℃ 时,1 mol 氧气所具有的平动动能和转动动能分别为

(A )211021.6-?=平E J ,211014.4-?=转E J

(B )211014.4-?=平E J ,211021.6-?=转E J

(C )31049.2?=平E J , 31074.3?=转E J

(D )31074.3?=平E J ,31049.2?=转E J

[ ] 答案:( D )

题号:21012005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2

1 mol 非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内能为

(A )kT 25 (B )RT 2

5 (C )kT 27 (D )RT 27 [ ] 答案:( D )

题号:21012006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2

质量为M kg 的刚性三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其分子的摩尔质量为μ,当它处于温度为T 的平衡态时,该气体所具有的内能为

(A )RT M μ27 (B )RT M μ3 (C )RT M μ25 (D )RT M μ

23 [ ] 答案:( B )

题号:21012007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2

若某种刚性双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处于温度为T 的平衡状态下,则该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能量为

(A )kT 23 (B ) kT 25 (C ) RT 23 (D ) RT 2

5 [ ] 答案:( B )

题号:21013008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3

理想气体处于平衡状态,设温度为T ,气体分子的自由度为i ,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每个气体分子所具有的动能为

kT i 2

(B )每个气体分子所具有的动能为RT i 2

(C )每个气体分子所具有的平均动能为kT 2

3 (D )1mol 气体分子所具有的平均能量为RT i 2 [ ] 答案:( D )

题号:21013009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3

刚性多原子分子所具有的平均能量为

(A )kT 23 (B ) kT 2

5 (C )kT 27 (D )kT 3 [ ] 答案:( D )

题号:21013010

难度系数等级:3

非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摩尔热容比为

(A )57 (B )75 (C )79 (D )9

7 [ ] 答案:( C )

题号:21013011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3

可视为刚性分子的氧气压强026.2=p Pa ,体积21000.3-?=V m 3,则其内能为

(A )0.061 J (B )0.091 J (C )0.152 J (D )0.213 J

[ ] 答案:( C )(pV E 25=

)

题号:21013012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3

2100.2-?kg 氢气装在3100.4-?m 3的容器内,当容器内的压强为51090.3? Pa 时,氢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

(A )2210

89.3-? J (B )221048.6-? J (C )221077.7-? J (D )22

1007.9-? J [ ] 答案:( A )(A

k MN pV με23=

题号:21014013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4

质量为M ,摩尔质量为μ的单原子理想气体,经历了一个等压过程,温度增量为T ?,

(A )T R M

E ?=?μ (B )T R M E ?=?2

3μ (C )T R M E ?=?25μ (D )T R M E ?=?2

7μ [ ] 答案:( B )

题号:21014014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4

某理想气体的定压摩尔热容量为1.29J/(mol K),则该气体的自由度为

(A )7 (B )6 (C )5 (D )3

[ ] 答案:( C )

题号:21015015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5

用绝热材料制成的一个容器,体积为02V ,被绝热板隔成A ,B 两部分,A 内储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B 内储有2 mol 刚性双原子理想气体,A ,B 两部分压强相等均为0p ,两部分体积均为0V ,则两种气体各自的内能分别为

(A )0025V p E A =

,0027V p E B = (B )0025V p E A = ,002

7V p E B = (C )0023V p E A = ,0025V p E B = (D )0025V p E A = ,0023V p E B = [ ] 答案:( C )

2、判断题

题号:21021001

分值:2分

难度系数等级:1

由于理想气体忽略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因此理想气体的内能只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 ] 答案:对

题号:21022002

分值:2分

难度系数等级:2

理想气体的内能与气体的压强有关。

[ ] 答案:错 (RT i M E 2?=

μ)

题号:21022003

分值:2分

难度系数等级:2

能量均分定理指出,无论是平动、转动或者振动,每一个速度二次方项或者每一个坐标二次方项所对应的平均能量均相等,都等于kT 2

1。 [ ] 答案:对

题号:21023004

分值:2分

难度系数等级:3

如果氢气和氦气的温度相同,摩尔数相同,那么这两种气体的平均动能也一定相同。

[ ] 答案:错(因两者的自由度不同)

题号:21023005

分值:2分

难度系数等级:3

理想气体的内能与气体的体积无关。

[ ] 答案:对 (RT i M E 2?=

μ)

题号:21023006

分值:2分

难度系数等级:3

一容器内贮有某种气体,如果容器漏气,则容器内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将减少,气体的内能也减少。

[ ] 答案:错(因容器的温度不变,所以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不变,气体的内能减少)

题号:21024007

分值:2分

难度系数等级:4

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与温度T 成正比,温度T 越高,它的内能也越大。

[ ] 答案:对(内能RT i M E 2

μ=

题号:21025008

分值:2分

难度系数等级:5

如果把盛有气体的密封绝热容器放在汽车上,而汽车作匀速直线运动。当汽车突然刹车时,容器内的气体内能仍将保持不变。

[ ] 答案:错 (容器内的气体温度将升高)

3、填空题

题号:21031001

分值:2分

难度系数等级:1

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定压摩尔热容为___________。 答案:

2

7R

题号:21031002

分值:2分

难度系数等级:1

有一瓶质量为M 的氧气,温度为T ,则氧分子的平均转动动能为 。 答案:kT kr =ε

题号:21031003

分值:2分

难度系数等级:1

1 mol 刚性分子的理想气体氦(He ),当其温度升高1 K 时,其内能的增加值为 。 答案:12.5 J

题号:21032004

分值:2分

难度系数等级:2

非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平均能量与平均平动动能之比为________ 。 答案:7:3

题号:21032005

分值:2分

难度系数等级:2

有一瓶质量为M 的氧气(视为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温度为T ,则氧分子的平均动能为 。

答案:kT k

2

5=ε 题号:21032006

分值:2分

难度系数等级:2

1 mol 刚性分子的理想气体氢(H 2),当其温度升高1 K 时,其内能的增加值为 。 答案:20.8 J

题号:21032007

分值:2分

难度系数等级:2

在室温300 K 时,1 g 氮气的内能是 J 。 答案:223252==

RT M E N μ J

题号:21033008

分值:2分

难度系数等级:3

某状态下理想气体刚性双原子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2110

0.6-?J ,则其平均转动动能为__________ 。

答案:2110

0.4-?J

题号:21033009

分值:2分

难度系数等级:3

有一瓶质量为M 的非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摩尔质量为μ,温度为T ,则该瓶气体的内能为 。 答案:RT M E 2

7?=

μ

题号:21033010

分值:2分

难度系数等级:3

若温度为T 的水蒸气可视为刚性分子理想气体,那么 1 mol 该温度下的水蒸气内能为 。

答案:RT 3

题号:21033011

分值:2分

难度系数等级:3

1 mol 刚性分子的理想气体氨(NH 3),当其温度升高1 K 时,其内能的增加值为 。 答案:24.9 J

题号:21033012

分值:2分

难度系数等级:3

温度为127℃ 时,一摩尔氧气具有的平均转动动能为 J 。 答案: 3

1032.3 J

题号:21034013

分值:2分

难度系数等级:4

如果氢气和氦气的温度相同,则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 。(填:相等或不等) 答案:不等

题号:21034014

分值:2分

难度系数等级:4

在标准状态下,体积比为1∶2的氧气和氦气(均视为刚性分子理想气体)相混合,混合气体中氧气和氦气的内能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5:6

题号:21035015

分值:2分

难度系数等级:5

一容积为10 cm 3

的电子管,当温度为300 K 时,用真空泵把管内空气抽成压强为6105-?mmHg 的高真空,则此时管内的空气分子的平均动能的总和

为 。

(760 mmHg =1.013510?Pa ,空气分子可认为是刚性双原子分子)。 答案:

81067.125-?=NkT J

优质课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动能的概念,掌握动能的计算式。 2.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探索研究和科学思维能力的训练。 3.理解动能定理的确切含义,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实验探究归纳动能的表达式 2.理解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3.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能动能定理的研究应用,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动能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 2.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观看视频资料,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在初中学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人类利用动能已经有很长的历史,观看系列图片,联系生活,发散思维。 复习回忆初中学过的知识: 1、动能: 2、功的表达式: W=FS (二).动能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那么,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现在让我们复习一下初中做过的实验. 【演示实验】 1.介绍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让小球A从光滑的导轨上滑下,与物块B相碰,推动木块做功。 2.演示并观察现象, ①让同一小球从不同的高度滑下,可以看到:高度大时 图1 滑块把物块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 ②让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高度滑下,可以看到:质量大的滑 块把物块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

学生观察实验填写表格: 高度h 前进的位移s 做功的本领 动能 质量m 相同 大 大 大 大 小 小 小 小 质量m 前进的位移s 做功的本领 动能 高度h 相同 大 大 大 大 小 小 小 小 3.通过实验定性分析得到: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质量越大、 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就越大 那么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呢? 通过大量精确的实验,人们发现:一个质量为m ,速度为v 的物体,它的动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与速度二次方乘积的一半。用E k 表示动能,则有 4、讲述动能的有关问题:(板书) ①动能的表达式 ②动能是标量,无方向,求和只需用代数相加减 ③动能的单位:焦(J )22111/J N m kg m s =?=? 5、例题分析 【例题1】 一个质量为60 kg 的人以10 m/s 的速度奔跑;一颗质量为0.010 kg 的子弹以800 m/s 的速度射出;人和子弹相比,哪一个的动能大? 解:根据动能的定义式,人的动能是 子弹的动能是 通过比较可知,子弹比人的动能大。 6、小试身手 ①我国1970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质量为173kg ,速度为 7.2km/s ,它的动能是多少? () 232102.71732 1 21???== υm E k J =4.48×109J ②课本第74页“练习”第1题 (三).动能定理 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也就是说有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能量就会发生变化,如果一个质量为m ,初速度为v 1的物体,受到外力F 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产生了一

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定理》教案 刘天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动能的概念: (1)、知道什么是动能。 (2)、由做功与能量关系得出动能公式:21 2k E mv ,知道在国际单位制 中动能的单位是焦耳(J);动能是标量,是状态量。 (3)、正确理解和运用动能公式分析、解答有关问题。 2、掌握动能定理: (1)、掌握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的计算,理解“代数和”的含义。 (2)、理解和运用动能定理。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推力过程,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养成按科学规律办事的习惯。 教学难点: 对动能定理的理解,通过对导出式进行分析,利用功能关系进行引导来突破难点。 教学重点:

会用动能定理解决动力学问题。 教学设计及学法: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对动能定理进行推导,得到定理的表达形式;启发学生思维;组织学生辨析,提高认识。 教学工具: 投影仪与幻灯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初中我们曾对动能这一概念有简单、定性的了解,在学习了功的概念及功和能的关系之后,我们再进一步对动能进行研究,定量深入地理解这一概念及其与功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设计 课堂导入: 简要回顾动能的有关知识: 1、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的质量与它的速度平方乘积的一半定义为物体的 动能,用E k 表示,即:定义式:2 1 2 k E mv 新课教学: 一、探究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 质量为m的物体,在恒力F的作用下经位移s,速度由原来v1的变为v2,则力F对物体做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有怎样的关系?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1.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 2.会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能的概念. 2.熟练计算物体的动能. 3.会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掌握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演绎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演绎推理的过程,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通过对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演绎推理,使学生从中领略到物理等自然学科中所蕴含的严谨的逻辑关系,反映了自然界的真实美.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利用大屏幕投影展示风力发电与龙卷风的视频片断,让学生观察、自主提问、分组探讨 教师引导参考问题:1.风力发电是一种重要的节能方法,风力发电的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2.龙卷风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龙卷风为什么具有那么大的能量呢?

故事导入传说早在古希腊时期(公元前200多年)阿基米德曾经利用杠杆原理设计了投石机,它能将石块不断抛向空中,利用石块坠落时的动能,打得敌军头破血流. 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了提高这种装置的杀伤力,应该从哪方面考虑来进一步改进?学习了本节动能和动能定理,就能够理解这种装置的应用原理. 推进新课 一、动能的表达式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每一种力做功对应一种能量形式的变化.重力做功对应于重力势能的变化,弹簧弹力做功对应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变化,前几节我们学习了重力势能的基本内容.“追寻守恒量”中,已经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大家举例说明哪些物体具有动能. 参案:奔驰的汽车、滚动的足球、摆动的树枝、投出的篮球等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教师引导: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有物体的质量和高度,今天我们学习的动能影响因素有哪些?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探究动能的影响因素. 学生思考后总结:汽车运动得越快,具有的能量越多,应该与物体的速度有关;相同的速度,载重货车具有的能量要比小汽车具有的能量多,应该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即动能的影响因素应该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问题:如何验证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演示实验:让滑块A从光滑的导轨上滑下,与木块B相碰,推动木块做功. 1.让同一滑块从不同的高度滑下,可以看到:高度大时滑块把木块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 2.让质量不同的木块从同一高度滑下,可以看到:质量大的滑块把木块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 师生总结: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即质量、速度是动能的两个影响因素. 问题:动能到底跟质量和速度有什么定量的关系呢?动能的表达式是怎样的? 情景设置一:大屏幕投影问题 一架飞机在牵引力的作用下(不计阻力),在起飞跑道上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问: 1.飞机的动能如何变化?为什么? 2.飞机的动能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牵引力对飞机所做的功与飞机动能的变化之间有什么关系?

高中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3)》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7.动能和动能定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动能的定义式,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②.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 2 、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归纳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②.对比分析动力学知识 与动能定理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能定理的归纳推导,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动能的概念和表达式。 2、难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授课类型】新授课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 直观教具与教学媒体】多媒体投影、ppt 课件、黑板、粉笔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通过本章第一节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复习重力势能的表达式和动能的定义。 重力势能:E P mgh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例如:跑动的人、下落的重物。 二、新课教学 思考:物体的动能与哪些量有关? 情景1 :让滑块A 从光滑的导轨上滑下,与木块B 相碰,推动木块做功。A 滑下时所处的高度越高,碰撞后B 运动的越远。 情景2 :质量不同的滑块从光滑的导轨上同一高度滑下,与木块B 相碰,推动木块做功。滑块质量越大,碰撞后木块运动的越远。 师:根据以上两个情景,说明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且随着速度和质量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动能的表达式应该满足这样的特征。

另外,物体能量的变化一定伴随着力对物体做功,所以我们还是从 力对物体做功来探究物体动能的表达式。 (一)动能的表达式首先我们来看这样一个问题。设物体的质量为m ,在与运动方向 相同的恒定外力 F 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所 示。试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力 F 对物体做功的表达式(用m 、v1、v2 表示)。 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 ma 又根据运动学规律v22v122al 得 v2 2 2a 则力F 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从这个式子可以看出,“12mv2”是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物理量,它的特殊意义在于:①与力对物体做的功密切相关;②随着物体质量的增大、 1 2 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这满足物体动能的特征,所以“21 mv2” 就是我们要寻 找的动能的表达式,动能用E k 来表示,则 E 1 mv 2 k2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1 2 2 、表达式:E k 2mv; 3、单位:焦耳,简称焦,有符号J 表示; 2 2 1kg m2/ s21N m 1J w Fl 2 2 2 2 v v m(v v ) 2 1 ma 2 1 2a 2 1 2 1 2 mv2 mv1 2 2 2 1 1) l ,速度由v1 增加到v2,如图

动能动能定理教案

第四节 动能 动能定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理解什么是动能; (2) 知道动能公式22 1mv E k ,会用动能公式进行计算; (3) 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会用动能定理分析、解答有关问题。 2.能力目标 (1) 运用演绎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本节重点是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动能定理中总功的分析与计算在初学时比较困难,应通过例题逐步提高学生解决该问题的能力。 通过动能定理进一步加深功与能的关系的理解,让学生对功、能关系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 三.教具 投影仪与幻灯片若干。 多媒体教学演示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初中我们曾对动能这一概念有简单、定性的了解,在学习了功的概念及功和能的关系之后,我们再进一步对动能进行研究,定量、深入地理解这一概念及其与功的关系。 2.内容组织 (1)什么是动能?它与哪些因素有关?(可请学生举例回答,然后总结作如下板书)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举例:运动物体可对外做功,质量和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物体对外做功的能力也越

强。所以说动能表征了运动物体做功的一种能力。 (2)动能公式 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定量关系如何呢?我们知道,功与能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做功来研究能量。外力对物体做功使物体运动而具有动能。 下面研究一个运动物体的动能是多少? 如图:光滑水平面上一物体原来静止,质量为m ,此时动能是多少?(因为物体没有运动,所以没有动能)。 在恒定外力F 作用下,物体发生一段位移s ,得到速度v ,这个过程中外力做功多少?物体获得了多少动能? 外力做功W =Fs =ma ×222 12mv a v = 由于外力做功使物体得到动能,所以 221mv 就是物体获得的动能,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定量关系: 用k E 表示动能,则计算动能的公式为:22 1mv E k = 。即物体的动能等于它的质量跟它的速度平方的乘积的一半。 由以上推导过程可以看出,动能与功一样,也是标量,不受速度方向的影响。它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也是焦耳(J )。一个物体处于某一确定运动状态,它的动能也就对应于某一确定值,因此动能是状态量。 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加深同学对动能概念及公式的理解。 试比较下列每种情况下,甲、乙两物体的动能:(除下列点外,其他情况相同) ① 物体甲的速度是乙的两倍; ② 物体甲向北运动,乙向南运动; ③ 物体甲做直线运动,乙做曲线运动; ④ 物体甲的质量是乙的一半。 总结:动能是标量,与速度方向无关;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因此速度对动能的影响更大。 (3)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及案例评析汇总

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及案例评析翟厚岚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 山东省青年物理教师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山东师范大学附中物理教研组组长 山东省齐鲁名师工程人选 山东省教师远程培训物理课程专家 张帆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 山东省青年物理教师教学研究会 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 蔡建国 山东师范大学附中高级教师 全国第二届创新大赛一等奖 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 山东省青年物理教师教学研究会秘书长 蔡老师:各位老师,大家好!

在今天这一讲中,我们将以物理必修II中《动能定理》一课为例,继续探讨有关物理规律教学中的科学探究问题。同时重点谈一下科学探究中的模型研究法以及物理学史在教学方案设计中的作用。 翟老师,张老师,在动能定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曾阅读过新课程4个版本的教科书,关于动能定理这节课,没有一个版本的讲法是一样的,动能定理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翟老师:因为,教科书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它是编写者在领会课程标准要求之后给出的不同的教学思路。无论是哪个版本的教科书,其内容和深度都应该是依据课程标准来确定的,但不同版本的教材渗透了教科书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领会。既有对科学内容的把握,又结合了他们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实际上,教科书是编写者对教学内容的一个再创造过程。所以同样的内容主题,在程度、要求、呈现方式、侧重点等方面就出现了差异。 张帆:是的,所以我们在备课的时候,也认真研究了各种版本的教科书,通过理解教材编写者对动能定理教学的设计意图,试图挖掘出他们对这节课理解的一些共性的东西,在这个基础上,力争设计出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方案。其实在五年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我们对动能定理这节课的教学思路也是经历了一个逐渐清晰明朗的认识过程。 蔡老师:在今年4月份山东省教师培训跟进式在线指导时,我浏览过教师们关于《动能定理》这节课专题研讨的帖子,其中的一些帖子确实反映了教师在这节课的备课和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真实想法和遇到的问题。 张帆:关于这节课的教学,我们去看看一线教师是怎么说的吧。 场外采访:一线教师教学中的疑惑 李成金:动能定理这节课,重点内容是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在学习这节课以前,还没有学习动能的定义。因此,就出现了两种教学方法,一个是在研究动能定理表达式的过程中也在探究动能的意义;还有一种做法是在动能定理规律的教学

高中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黄香高中高一物理组孔祥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动能的概念,掌握动能的计算式。 2.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探索研究和科学思维能力的训练。 3.理解动能定理的确切含义,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归纳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对比分析动力学知识与动能定理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能定理的推导,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动能的概念。 教学难点: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用实验探讨了在一个特殊情形下动能与2 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将用理论进行推导,看理论与实验是否相符。 实验:定性探讨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板书]动能、动能定理. 我们知道动能的大小是与哪些因素有关? 那么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之间有什么定量的关系呢?我们接下来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新课教学] 动能的表达式 (用投影仪投影下列物理情景及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动能的表达式”并完成相应问题。) 一个初速为v 1,质量为m 的物体,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定外力F 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L ,速度增加到v 2; 1.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做怎样的运动? 2.物体加速度为多大? 3.物体的位移可以怎样表示? 4.在这个过程中恒力做的功为多少? 【学生作出相应回答】 W=21222 121mv mv - 强调这里的力为合外力,这个式子对比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量关系的过程: 重力做的功21m gh mgh W -=表明重力做的功等于“mgh ”的变化,同理这个式子可以用文字叙述成什么? [学生归纳]用文字语言表述表中的结论:力F 所做的功等于“ 21mv 2”这个物理量的变化。 物理学上就把2mv 2 1这个具有特定意义的物理量叫动能。 (板书)一 动能 (K E ) 动能的表达式:2mv 2 1=E K 一个新的物理量的学习,除了对它的概念和表达式的学习以外,还要掌握它的其他什么相关内容?请同学们类比“重力势能”这个物理量的学习过程,总结还应掌握哪些动能的相关内容。 1.单位:焦耳(J ) 2.矢标性:标量 3.状态量 正值 课堂练习: 1.我国在1970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质量为173Kg,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为 7.2km/s ,它的动能是多少? 学生自己计算:2mv 2 1=E K =21?173?(7.2?310)2J=J 9105.4? 2.质量一定的物体……………( BC ) 2ν1ν m L F m F

动能动能定理教学设计

动能动能定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动能的概念. 2.知道动能的公式,会用动能的公式进行分析和计算. 3.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会用动能定理进行计算. 二、能力目标 1.运用演绎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和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理论联系实际,在运用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演绎推导,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在理解和运用过程中养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按科学规律办事的习惯。 ●学法引导通过教师利用学生的知识,通过演绎推论从理论上来推导动能和动能定理的表达形式,并组织学生进行辨析、提高认识;通过对比分析,体会到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点;通过实例分析,来确定动能定理的使用步骤。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教学重点1、动能的概念. 2.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二、教学难点 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三、解决办法在功能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归纳、通过教师的讲解、通过多媒体演示,通过实例分析等方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推理归纳法、讲授法、电教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用具CAI课件.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教师通过演绎推理,导出公式,通过例题分析,引导学生对概念再认识。2、学生通过观察、听讲、分析演练、讨论总结来确定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规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运动员用200N的平均作用力将质量为 0.5kg静止的足球,以20m/s的速度踢出,在地面上滚动了50m远,那么运动员对球所做的功是________。学生可能回答:W=Fs=200×50J=10000J 解释错误原因:做功的两个因素是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足球有地面上滚动50m的过程中运动员并没有力作用在足球上;运动员对球做功的过程是踢球的过程,但位移不是50m,所以这种方法是错误的。留下悬念:用以前所学知识不能解决这一问题,想知道正确的解答方法吗?请认真学习本节内容《动能动能定理》。 二、新课教学 <一>、动能 1、什么是动能?它与哪些因素有关?观看视频:流动的河水能推动水轮做功,流动的河水具有能量演示实验:(用CAI课件中的动画) ①介绍实验装置:让小球从光滑的导轨上滑下,与木块相碰,推动木块做功. ②演示并观察现象 a.让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高度滑下,可以看到:质量大的小球把木块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 b.让质量相同的小球从不同的高度滑下,可以看到:高度大的小球把木块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 学生答: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就越大。 引入:那么,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呢?我们先来研究这个问题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吴忠回中物理组周凤琴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观看视频、提出 问题:重力做功 使物体的重力 重力势能发生 变化 观察视频1----体会力做功使物体的能量发生变 化 观察视频2----思考问题----知道本节课学习目 的 精彩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 力,问题的设计使学生明确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一、动能动能的定义?回答: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初中已经学习了什么是动 能,所以请学生回忆并回 答。 动能大小和哪 些因素有关? 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学生已有知识的调用 动能的表达 式? 给出理想的光 滑平面上拉力 使物体运动的 情景 学生猜想调动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 生大胆猜想 情景: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 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发生一 段位移L,速度由v1增加到v2, 推导: (1)力F对物体所做功的大小。 (2)物体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3)力F与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关系 让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过 程,体会科学的严谨性,感 受得到真理的乐趣 总结:表达式自己总结,更有助于学生理 解和记忆 练习:设计两道 习题 练习1、改变物体的质量和速度,都可能使物体的 动能发生改变。在下列几种情形下,物体的动能 各是原来的几倍? A、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 B、速度不变,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 C、质量减半,速度增大到原来的4倍 D、速度减半,质量增大到原来的4倍 动能表达式的简单运算 练习2、一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是 否变化?它的动能是否变化? 动能是标量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 西安市第五十五中学 樊首望 2010年5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 西安市第五十五中学樊首望 一、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为依据,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强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力图在教学中营造活跃、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创设更多的机会,也为教学活动中的“生成”搭建舞台。其设计特色有二,其一,密切联系实际,从特殊简单问题到一般较复杂问题的循序渐进的研究;其二,教师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自然的自主探索,推理,师生互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二、教材分析: 1.内容: 《动能和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必修二的第七章的第7节内容。是本章教学的重点。通过前面几节的学习,学生已认识到某个力对物体做功就一定对应着某种能量的变化。而在初二学生已知道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叫动能。那么,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引起动能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就是本节要研究的内容。 2.作用: 本节内容是上一节内容的一个延伸,也是下一节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依据,具有承前启后作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既深化了对功的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对“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有了进一步地理解。拓展了求功的思路并为用功能关系处理问题打开了思维通道。作为力学中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它的应用更是贯穿于以后的很多章节。由于动能定理适用于恒力、变力做功,应用十分广泛,所以必须使学生真正的掌握好它。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过动能的概念,并知道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而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知道能量的转化可以通过力做功来实现,这为“动能”“动能定理”的推导埋下了伏笔。但普通中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注意力也不够集中,再加上他们数学基础较差,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较弱,所以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上述因素。 四、三维目标:

高中物理_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7节 动能和动能定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动能的概念,掌握动能的计算式. 2.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探索研究和科学思维能力的训练. 3.理解动能定理的确切含义,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演绎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能定理的演绎推导.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新课教学] [实验探究] 一、动能的表达式 生(回答刚才的问题,总结实验结论):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 师:那么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之间有什么定量的关系呢?我们来看这样一个问题. (投影展示课本例题,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独立完成推导过程) 设物体的质量为m ,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定外力F 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L ,速度由V l 增大到V 2,.试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力F 对物体做功的表达式. (投影展示学生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独立完成推导过程) 师:刚才这位同学推导得很好,最好是在推导过程中加上必要的文字说明,这样就更完美了.这个结论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生:从W=21222 121mv mv 这个式子可以看出,“221mv ”很可能是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物理量,因为这个物理量在过程终了时和过程开始时的差,正好等于力对物体做的功,所以“22 1mv ”就应该是我们寻找的动能的表达式. 师(鼓励):这位同学总结得非常好,我们都要向他学习,我们在上一节课的实验探究中已经表明,力对初速度为零的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这也印证了我们的想法。所以动能应该怎样定义呢? 生:在物理学中就用221mv 这个物理量表示物体的动能,用符号E k 表示,E k =22 1mv . 师:动能是矢量还是标量? 生:动能和所有的能量一样,是标量. 师:国际单位制中,动能的单位是什么? 生:动能的单位和所有能量的单位一样,是焦耳,符号J . 师:1970年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质量为173 kg ,运动速度为7.2 km /s ,它的动能是多大?

高中物理动能_动能定理教案

知识导入: 一、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表达式为:, 二、动能定理 1.定义:合外力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 这个结论叫做动能定理. 2.表达式:, 式中W 合是各个外力对物体做功的总和,ΔEK 是做功过程中始末两个状态动能的增量. 3.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①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共同作用,则2式中的 W 表示各个力做功的代数和,即合外力所做的功. W 合=W1+W2+W3+…… ②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特点:跟过程的细节无关.即不追究全过程中的运动性质和状态变化细节. ③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是质点. ④动能定理可用于求变力的功、曲线运动中的功以及复杂过程中的功能转换问题. 4.由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学公式推出动能定理: 设物体的质量为m ,在恒力F 作用下,通过位移为S ,其速度由v 0变为v t ,则:根据牛顿 第二定律F=ma ……① 根据运动学公式2as=v t 2一v 02……②,由①②得:FS=?mv t 2-?mv 02 三、动量和冲量: 分析:V=at=F/m .t 整理得 Ft=mv 1.冲量:力F 和力的作用时间t 的乘积Ft 叫做力的冲量,用符号I 表示,国际单位是N ·s 。 I = F t 它的方向是由力的方向决定的,如果力的方向在作用时间内不变,冲量的方向就跟力的方向相同,所以冲量是矢量。 2.动量:质量m 和速度v 的乘积mv 叫动量,用字母P 表示,单位是kg ?m/s P = m v 动量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所以动量也是矢量: 221mv E k = K E mv mv W ?=-=2122合2 121

高三一轮复习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及反思

高三一轮复习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及反思 佛山市南海区黄岐高级中学谢邦鑫 一、背景和教学任务简介 本节课在上一节对《功和功率》复习课的基础上展开对《动能动能定理》复习课的教学。考虑到是高三第一轮的复习,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对动能和动能定理概念和规律的复习,让学生理解动能定理含义,并通过一定量的问题分析,使学生初步掌握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方法步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是一所基础很薄弱的普通高中,初中升高中的入学成绩只有初中考试科目总分的60%左右,生源的素质相对较差。虽然学生比较认真学习,但是为了做到因材施教,在高三第一轮的复习中也只能从最基础的讲起,坚持讲练相结合,树立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和应用动能定理,掌握动能定理表达式的正确书写。 2、分析得出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解题步骤。 3、能熟练应用动能定理解决一定的物理问题。 能力目标: 1、能根据功是动能变化的量度关系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动能定理的理解和解题应用,培养学生对物理复习课学习的兴趣,培养辩正唯物主义的分析观点。 四、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重点是对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2、总功的分析与计算对学生来说始终是个难点,总功的符号书写也是学生出错率最多的地方,应通过例题逐步提高学生解决该问题的能力。 3、通过动能定理进一步复习,让学生学会正确熟练应用动能定理,掌握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这是本节的难点。 五、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思想:通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回顾,来了解合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来引出动能定理。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采用学生讨论、思考、信息获取、演算、总结及口头表述的方法,突出老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相互性,力求改变老师一讲到底的传统上课方式,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有所突破,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强化双基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基本能力。

高一物理77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新人教版

第七节 动能和动能定理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知道动能定理,会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会用动能定理求解变力的功 重点:动能、动能定理 难点:运用动能定理求解变力的功 巩固基础 1.对于动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动能是状态量,恒为正值 B.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C.一个物体的速度改变时,其动能必改变 D.动能与势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物理量,可以相互转化 2.在下列几种情况中,甲、乙两物体的动能是相同的( ) A.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甲的质量是乙的 21 B.甲的质量是乙的4倍,甲的速度是乙的21 C.甲的质量是乙的2倍,甲的速度是乙的2 1 D.质量相同,速度的大小也相同,但方向不同 3.关于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合外力的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则动能一定变化 B.如果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零,则合外力一定为零 C.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则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一定为零 D.物体的动能不变,则所受的合外力必定为零 4.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块,在恒力F 的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运动。物块通过A 点和B 点的速度分别是v A 和v B ,物块由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力F 对物块做的功W 为( ) A .222121A B mv mv W -? B .222121A B mv mv W -= C .2 22 121A B mv mv W -? D .由于F 的方向未知,W 无法求出 5.一个25 kg 的小孩从高度为3.0 m 的滑梯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底端时的速度 为2.0 m/s (取g =10 m/s 2 )。关于力对小孩做的功,以下结果正确的是 ( ) A .合外力做功50 J B .阻力做功500 J C .重力做功500 J D .支持力做功50 J 6.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它们的质量之比m 1∶m 2=1∶2,速度之比v 1∶v 2=2∶1。当两车急刹车后,甲车滑行的最大距离为S 1,乙车滑行的最大距离为S 2。设两车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不计空气阻力。则( ) A .S 1∶S 2=1∶2 B .S 1∶S 2=4∶1 C .S 1∶S 2=2∶1 D .S 1∶S 2=1∶1 7.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车在水平恒力F 推动下,从山坡底部A 处由静止起运动至

高中物理 第七章 第七节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七节动能和动能定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动能和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理解动能定理的确切含义,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演绎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能定理的演绎推导,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方法: 推理归纳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开门见山,直引主题:通过上节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了力对物体所做的 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那么物体的动能应该怎样表达?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的动能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动能表达式 我们学习重力势能的时候是从重力做功入手的,而物体速度的变化的原因是力。那么我们讨论动能也应该从做功开始入手讨论。 设物体的质量为m,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定外力F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 l,速度由v1增加到v2,如图所示。试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力F对物体做

功的表达式。(用m 、v 1 、、、v 2 表示) 。 学生先独立推导。然后让两个学生上黑板上分别写出推导过程。得出表达式: 21222 121mv mv W -= 22 1mv 可能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物理量。因为这个量在过程终了时和开始时的差正好等于力对物体做的功。这就是我们寻找的动能。 质量为m 的物体,以速度v 运动时的动能为: 22 1mv E k = 提出问题:动能是矢量还是标量?国际单位制中,动能的单位是什么?1970年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质量为173kg ,运动速度为7.2km/s ,它的动能是多大?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并计算卫星的动能。 2、动能定理 直接给出动能定理的表达式:21222 121mv mv W -= 或:12k k E E W -= (1) 公式的意义:212 1mv 是初动能, 2221mv 是末动能。公式表明,在一个过 程中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2)提出问题: ①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动能定理中的W 表示什么意义?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应该是合力的功,它等于各力做功的代数和。 ②动能定理是我们在物体受恒力作用且作直线运动的情况下推出的,是否可以应用于变力作功或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情况,该怎样理解? 因为动能定理只关心的是一个过程中力对物体做的功和初末状态的动能,所以同样适用

《动能、动能定理》教案正式版

动能、动能定理 教学目标: 1、 记住动能的计算公式:212 k E mv ,知道他是标量 2、 (1)理解动能定理的内涵(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正功使物体动能增大,负功使物体动能 减少;物体动能的改变取决于总功) (2)能在水平面和竖直平面利用动能定理求总功、某个力做的功,物体的速度。 知道动能定理在以下方面的应用: a 、 通过动能变化判断(或求)总功 b 、通过总功判断(或求)动能变化 引入 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以研究放射性元素镭而著名,有一次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把一小块雷元素放在胸口的衣袋里,过了一段时间,他把上衣脱掉,发现胸口有处红色的小伤疤。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原来镭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它发生衰变的时候会放出高速运动的粒子(眼睛看不见),是这些粒子把他的胸口打伤的。 有人计算过,一只小鸟撞击速度为960千米/时的飞机时,就会产生21 .6万牛的力。一只1 .8千克的鸟撞在速度为900千来/时的飞机上时,产生的冲击力比炮弹的冲击力还要大。所以在飞机场你会看到总会有人专门赶鸟。 可见运动着的物体都具有一种能量,这种能量能对其它物体有杀伤力。这种能量是由于物体运动而产生的,所以我们叫动能。 板书:一、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飞过来一个足球,用头一顶就飞出去了,如果飞过来一个铅球,你还敢用头顶吗?运动的物体能量有大有小,大小跟什么有关呢? Powerpoint 展示,学生思考 动能的大小跟什么有关?请看下列两个例子,思考影响动能的因素。 例1:汶川大地震 印度洋板块和亚洲板块运动的速度非常慢,大概每年两厘米的速度推进,但当他们相碰撞,产生的动能可以毁掉整个汶川,影响整个四川。 例2:台风 台风是空气的高速运动,空气质量其实很小,但空气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能不断加速,当风力达到12级以上,我们叫台风。一个中等能量的台风,它所蕴含的动能,相当于50万颗1945年在日本广岛爆炸的原子弹释放出来的能量。 师:动能跟什么有关?(引导提示:m 、v ) 师:那动能到底跟m 和v 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来看一个例子 Powerpoint 展示,学生思考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动能定理优质教案

动能定理教学设计 第四节动能动能定理 ●本节教材分析 动能定理研究的是质点的功能关系,是本章的重点. 本节在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以功能关系为线索,同时引入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这样叙述,思路简明,能充分体现功能关系这一线索,同时考虑到初中已经学过动能的概念,这样叙述,学生容易接受. 通过本节的学习,应使学生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清楚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应用动能定理解题较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公式解题的不同点:即运用动能定理解题由于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因此用它来处理问题有时比较方便.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动能的概念. 2.知道动能的定义式,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3.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 二、能力目标 1.运用演绎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动能定理的演绎推导,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动能的概念. 2.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教学方法

推理归纳法、讲授法、电教法. ●教学用具 投影片、CAI课件、导轨、物块(或小球两个). ●教学过程 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2.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 3.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会用动能定理进行计算. 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一、引入新课 1.问:什么是物体的动能?物体的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2.学生答: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系. 3.引入 那么,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质量速度有什么关系呢?本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动能、动能定理] 二、新课教学 (一)1.演示实验:(可利用媒体资料中的动画) ①介绍实验装置:让滑块A从光滑的导轨上滑下,与木块B相碰,推动木块做功. ②演示并观察现象

动能 动能定理教案

三.动能动能定理 教学课题三.动能动能定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动能和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理解动能定理的确切含义,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演绎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能定理的演绎推导,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同时增加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新课教学内容 (一)引入新课 1.问:什么是物体的动能?物体的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2.学生答: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系. 3.引入那么,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质量速度有什么关系呢?本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进行新课 1.演示实验:(黑板画图) ①介绍实验装置:让滑块A从光滑的导轨上滑下,与木块B相碰,推动木块做功. ②演示并观察现象 a.让同一滑块从不同的高度滑下,可以看到:高度大时滑块把木块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 b.让质量不同的滑块从同一高度滑下,可以看到:质量大的滑块把木块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 ③从功能关系定性分析得到: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那么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呢? 2.教师活动:在以下简化的情景下求出力对物体做功的表达式。 例1 设物体的质量为m,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定外力F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l,速度由v1增加到v2,如图所示。试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力F对物体做功的表达式。 例题:如图所示,一个物体的质量为m,初速度为V 1 ,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 力F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s,速度增大到V 2 ,则: (1)F对物体所做的功多大?W=Fs (2)物体的加速度多大?F=ma (3)物体的初速、末速、位移之间有什么关系? Vt2- V02=2as (4)结合上述三式你能综合推导得到什么样的式子? W=Fs=ma*(Vt2- V02)/2a=1/2mv 22-1/2mv 1 2 3教师分析概括:合力F所做的功等于这个物理量的变化;又根据功能关系,F

高中物理示范课《动能和动能定理》讲课教案

高一物理示范课动能和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是本章教学重点,也是整个力学的重点,《课程标准》要求“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用动能定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强调过程和方法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出发点,激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其个性全面健康地发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自我体现. 教学重点 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1.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 2.会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能的概念. 2.熟练计算物体的动能. 3.会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掌握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过程与方法 1.运用演绎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演绎推理的过程,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通过对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演绎推理,使学生从中领略到物理等自然学科中所蕴含的严谨的逻辑关系,反映了自然界的真实美.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 利用大屏幕投影展示风力发电与龙卷风的视频片断,让学生观察、自主提问、分组探讨. 教师引导参考问题:1.风力发电是一种重要的节能方法,风力发电的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2.龙卷风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龙卷风为什么具有那么大的能量呢? 故事导入

传说早在古希腊时期(公元前200多年)阿基米德曾经利用杠杆原理设计了投石机,它能将石块不断抛向空中,利用石块坠落时的动能,打得敌军头破血流. 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了提高这种装置的杀伤力,应该从哪方面考虑来进一步改进?学习了本节动能和动能定理,就能够理解这种装置的应用原理. 问题导入 英国传统跑车的代表品牌莲花也是以制造小排量、车体极度轻量化的速度机器而著称.一辆莲花Elise,排量只有1.8 L ,由于重量只有675 kg ,却可以创造出百公里加速5.9 s 的惊人纪录. 使莲花跑车速度达到100 km/h 需要对它做多少功?如果这一过程是以恒定的额定功率实现的,那么该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大约应是多少? 推进新课 一、动能的表达式 情景设置:大屏幕投影问题,可设计如下理想化的过程模型: 设某物体的质量为m ,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F 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l,速度由v 1增加到v 2,如图所示. 提出问题: 1.力F 对物体所做的功是多大? 2.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大? 3.物体的初速度、末速度、位移之间有什么关系? 4.结合上述三式你能综合推导得到什么样的式子? 推导:这个过程中,力F 所做的功为W=Fl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 而21 2 2v v -=2al,即l=a v v 22122- 把F 、l 的表达式代入W=Fl,可得F 做的功W=a v v ma 2)(21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