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复习提纲 2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复习提纲 2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复习提纲 2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复习提纲

(2014年6月)

一、教学设计概述

1、教学设计的定义是什么?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

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

操作程序。

2、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系统科学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育传播理论

3、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哪些?

1、分析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策略

3、进行教学评价

4、教学设计应用在哪些领域?试举例说明。

教学类型(过程)的设计教学资源的设计

1、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 1、多媒体(网络)课件

2、基于局域网的网络教学 2、专题学习网站

3、广播电视远程教学3、网络课程

4、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学 4、专业资源库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目标的定义是什么?

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

的表述,是教学设计和课程设计的基础,是学习者在教学活动实施中应达到

的学习结果。

2、教学目标分类的代表性理论有哪些?

布卢姆等的教学目标分类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国内对教学目标的

3、教学目标分析方法有哪些?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有哪些?试举例说

明。

教学目标的分析方法:

(1) 分析教学内容

(2)分解目标层次

(3)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一)行为目标的ABCD 表述法

对象(audition )、行为(behavior )、条件(conditions )、标准

(degree ) Ex :(“给予20个要填写形容词的未完成的句子,学生能在15

分钟内分别写出形容词以完成句子”)

(二)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表述法 (三)表现性目标的表述法

4、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哪几类?

事实、概念、技能、原理、问题解决

5、教学内容分析方法有哪些?教学内容分析的关键在什么地方?

归类分析法 图解分析法 层级分析法 信息加工分析法

教学内容分析的关键:

知识点的分析:

①依据知识点的内容属性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②依据知识点的教学需要考虑媒体的选择和使用 理论

理论: 分类 认知领域(识记、理解、

综合、应用、分析、评价)

言语信息,智力技能 知识与技能 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 情感

态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知策略 过程与方法

③依据知识点与知识点的关系和联系形成知识结构

④以知识点为单位检测教学目标

6、如何理解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二维层次模型的内涵,能结合具体问题分析理解。

每一个小格都是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的结合体

每一个小格是循序渐进的

二维层次模型清楚地显示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所要达到的认知层次

直接表达了随着层级的递进,学习内容由简单到复杂,认知层次由低水平上升到高水平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内涵是什么?

学习者特征是指对学习者学习有关学科内容产生影响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特点。

一方面指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原有的认知能力;

另一方面指学习者在进入学习以前所具有的一般心理特征,如社会背景、情感态度、性格特点等。

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及特点是什么?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知觉的集中倾向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主义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如A>B,B>C则A>C,但缺乏抽象性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

假设—演绎思维、抽象思维、系统思维认知发展阶段的特点:(1)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固定不变,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它们经历不变的、恒常的顺序,并且所有的儿童都遵循这样的发展顺序,因而阶段具有普通性。

(2)每一个阶段都有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些相对稳定的结构决定儿童行为的一般特点。

(3)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建构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是在新水平上对前面阶段进行改组而形成的新系统。

3、学习风格的定义是什么?能举例分析学习风格的类型。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做出反映产生影响的所有心理特性。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

所罗门(Barbara A. Soloman)从信息加工、感知、输入、理解四个方面将学习风格分为4个组对8种类型,它们是:活跃型与沉思型、感悟型与直觉型、视觉型与言语型、序列型与综合型。

4、学习动机的定义是什么?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型?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学习动机的分类:(1)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2)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一种内部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外部动机。附属内驱力也只一种外部动机。

5、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什么?

学习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身完成某项任务或工作行为能力的信心或信念,是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或自我评估。

四、学习环境设计

1、网络学习环境的特点是什么?

网络学习环境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学生开展网络学习活动的各种条件的总和,包括硬件设施,软件资源,系统平台和人际关系等

2、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要素是什么?

?情境:学习环境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协作:学习过程不能仅仅是机械的被动授受过程,协作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

?会话:协作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

?意义建构:学习者在学习新的知识内容时,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知识,而是通过学习者对知识的经验解释,从而将知识转变成自己的内部表达

3、构建网络学习环境的核心是什么?

构建网络学习环境的核心:LMS软件(学习管理系统(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是一种网络应用软件,通过它可以建立一个基于Web 的在线学习环境,为网络教学的实施提供服务。LMS提供了学习者、教师、管理员等用户管理功能,课程创作、存储与发布功能,学生学习过程支持功能,教师组织教学、评价教学功能等等,它是实施网络教学的基础平台。)

五、学习资源设计

1、各类网络学习资源的定义、特点和结构是什么?(网络课件、WebQuest 主题学习网页、专题学习网站、网络课程)

网络课件是根据教学目标,针对某一个或几个知识点的教学而开发的教学资源,其主要解决的是单元知识点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辅助性教学软件。

根据课件的内容与作用的不同,网络课件可以划分为:课堂演示型、自主学习型、模拟实验型、训练复习型、教学游戏型、资料工具型和综合型。

结构:并列结构,层次结构,网状结构

Webquest 是由美国教育技术专家伯尼·道格和汤姆·马奇首创的一种基于因特网资源的课程单元探究教学模式。通过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或一个需要完成的项目作为“任务”呈现给学生,通过任务的驱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开展问题相关资源的检索,通过对获得信息的综合分析,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完成“任务”的一种学习资源。培养合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基本结构:

情境(具体情境)任务过程(活动步骤,必要支架)

资源评价(量规)总结(结论)

专题学习网站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围绕某门课程或多门课程密切相关的某一项学习专题进行较为广泛深入的探究、发现学习活动的资源学习型网站。

结构:

特点:内容上,以专题知识为导向;形态上,可以是一个网站或网页。

功能上,是供学生开展课程专题知识学习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平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

网络课程指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

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

支撑环境。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则是指支持网络教学活动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

及网络教学平台。

2、如何设计网络课件?如何设计WebQuest主题学习网页?如何设计专

题学习网站?试分别举例说明。(网络课件设计时媒体信息应如何选择?)网络课件:

目标与内容的确定

课件知识结构的设计

课件系统结构的设计(突出教学重难点的解决,体现某种教学策略的使用)

媒体信息的选择

如何选择媒体信息:确定媒体的使用目标,分析各类媒体的特点

媒体使用目标含义

展示事实媒体能提供有关科学现象、形态、结构,或者是史料、文献等客观真实的事实。创设情境媒体能提供有关的画面、动画、活动现场等,说明故事的情节,展示特定的情境。提供示范媒体能提供一系列的标准行为,如语言、动作、技能等,供学生模仿和练习。解释原理媒体能提供典型事物的运行、成长、发展的完整过程,解释其特点和规律。

设疑思辨媒体能提供典型现象或过程,通过设置疑点和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

Webquest网页设计:

主题确定情境设计任务设计过程设计资源设计评价设计总结

设计

专题网站:

专题内容的选取(体现知识的整合性)

知识结构体系的设计

信息资源的选择与设计

自主学习的设计

协作交流的设计

学生评价系统的设计

3、微课的定义与特点是什么?

微课,是指讲授某个知识点的教学短片,视频内容聚焦于知识讲解,授课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主要用于帮忙学生完成某个知识概念的理解与建构。例如:知识点授课视频、操作过程演示视频等。

特点:

知识内容短小精悍

视频长度短小精悍

数据量小

六、教学模式与策略设计

1、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是什么?教学策略的内涵是什么?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能举例分析。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的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

特征:

1、依附性

2、简约性

3、整体性

4、操作性

5、特殊性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关系:

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都是教学理念、教学原理的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多

以精练的语言、象征的图形和明确的符号来概括和表达教学过程。

教学模式是相对稳定的;教学策略是灵活多样的。

教学模式指向整个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聚焦单个教学活动(行为)。

2、用案例说明以下模式的概念,并说明其实施程序和步骤:(1)情境探究模式;(2)自主学习模式;(3)小组协作模式;(4)任务驱动模式(1)情境探究模式

(2)自主学习模式

(3)小组协作模式

(4)任务驱动模式

3、用案例说明以下策略的概念,并说明其实施程序和步骤:(1)支架式策

略;(2)抛锚式策略;(3)随机进入式策略

支架式策略(webquest:《生活中的统计应用》)

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分解复杂的学习任务,深入理解学习者。

实施程序和步骤:

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合作学习——效果评价支架的类型:范例支架、问题支架、建议支架、工具支架

抛锚式策略(《阳光》)

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

程序和步骤:

创设情境(引出锚)--确定问题--(抛出锚)--自主、协作学习(围绕锚)--解决问题(解决锚)--效果果评价

随机进入式策略

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

4、维果茨基的活动理论基本观点与活动理论模型是什么?根据活动理论模型,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维果斯基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人的各种高级心理机能都是这些活动与交往形式不断内化的结果。

维果斯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如人的实践活动是以劳动工具为中介一样,也是以各种符号系统为中介而进行的,也就是说人的心理运行过程是靠人所

特有的符号这个工具来实现的。

构成学习活动的主要成分:

学习目标

活动任务

学习资源、学习工具

交互形式、群体组织方式

学习成果形式

活动监管规则、角色和职责规划、评价规则

5、知识建构的内涵、机制与途径是什么?协作知识建构的内涵与过程是什么?试举例说明协作知识建构模式如何开展?

知识建构是指学习者针对学习任务,在原有认知结构或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旧知识与新获得的信息的互动,对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改造、重组,使之产生新的有意义的关联,或创造新的意义,并以自己的方式对新信息的理解和建构其意义的过程和结果。(李克东,2006)

知识建构的机制(皮亚杰)

图式,是指个体认识世界的心理活动框架或组织结构。

同化,是指学习者在感受刺激时,把外来信息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

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顺应,是指学习者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

平衡,是指学习者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知识建构的过程

协作知识建构:协作知识建构是个体在特定的组织中互相协作、共同参与某种有目的的活动,最终形成某种观点、思想、方法等智慧产品的过程。

协作知识建构的过程

共享、论证、协商、创作、反思

6、个人学习环境如何构建?如何开展基于个人学习空间(个人学习环境)的个性化学习?

构建:

①以社会性软件为中心构建:指以某一社会性软件(Blog、Wiki、360图书

馆等)为中心,整合其它社会性软件完成PLE的构建。例如,在Blog里

面可以设置书签、RSS阅读、链接、留言,加入社区,共享资源,交流

学习

②利用社会聚合器构建:指整合社会聚合器自带的服务实现PLE

③基于虚拟学习环境(VLE)构建:

常见的VLE平台有Blackboard、Moodle、Sakai和Dokeos等,可对这些平台进行改进,增加能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的服务

④还可以构建提供反思结构、学习支架和模板、学习者自主管理权限等服务的个人学习空间PLS,学习者可以在获取他人指导和自主学习之间寻求平衡,促成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连接,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开展:

●首先利用ELGG、PebblePad3等平台,通过个性化定制添加模块、创

设群组或讨论组、创建子页、集成博客、RSS订阅、Tag标签等工具,

搭建一个体现个性风格同时具有知识获取、交流互动、发布共享等功能

的个人学习空间

●登录该空间,针对特定主题开展课程学习或非正式学习:围绕预设的主

题,利用所构建的个人学习空间中的知识库、音视频库、日志库进行知

识获取与自主探究,利用空间中的博客、RSS或标签模块进行知识共享,

利用好友圈、群组等与同伴进行交流、协作与互动

7、什么是智慧学习环境?如何开展基于智慧课堂的个性化学习?

智慧学习环境是一种能感知学习情景、识别学习者特征、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与便利的互动工具、自动记录学习过程和评测学习成果,以促进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学习场所或活动空间。

开展:

课前,学生可登录智慧课堂的云平台通过资料查询、在线交流来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

课中,教师根据课程需要进行桌椅、个性设施的布局,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呈现各种真实的学习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头盔式显示器、多点触控设备与这些场景和各种信息源进行实时、动态交互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也可以就某个特定问题进行分组探究,利用云端系统的便捷交互工具进行互动和即时反馈

课后,学生可以登录云平台检索回放课中的经历,或进行反思和交流

七、教学评价设计

1、网络教学评价的内涵是什么?教学评价的类型有哪些?

网络教学评价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借助网络技术与工具,采用相应的评价方法,对网络教学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并作出价值性判课前预习资料查询在线交流课后个人反思作业巩固在线交流课中自主学习即时反馈

在线测试智慧课堂云平台个性设施桌椅组合虚拟现实

空间布局交互白板录播系统学习终端头盔式显示器终端

断。

类型:

(1)按照评价的功能不同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2)按评价基准的不同分:相对评价、绝对评价、自身评价

(3)按照评价分析方法的不同分: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4)按照评价主体的不同分:教师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

2、教学评价的取向有哪些?说一说各种评价取向的内涵与特点。

新目标取向的评价把评价视为课程计划或教学结果与预定的课程目标相对应的过程。预定目标是评价的唯一标准。(“客观性”、“科学化”)过程取向的评价强调把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全部情况纳入评价范围。主张凡是具有教育价值的结果,不论其是否与教育目标相符,都应受到评价的支持与肯定。(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景的理解,强调评价过程本身的价值。)

主体取向的评价评价是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这种过程是多元的。真正的主体性评价不是靠外部力量的督促和控制,而是每一个主体对自身行为的“反省意识和能力”。

特点:价值多元,尊重差异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有哪些?

1、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2、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3、教师指导活动的评价

4、学习资源质量的评价

5、支撑服务系统的评价

4、网络教学评价的方法有哪些?理解每种评价方法的内涵,并能举例说明。

1、课堂练习(三角形分类)

2、教学测验(口语能力)

3、作品展示(电子板报)

4、评价量规(解决数学问题)

5、电子学档

6、概念图(氯气制取)

八、以绩效为导向的教学设计

1、绩效、绩效技术的内涵是什么?绩效技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绩效指与组织总体目标及价值追求相一致的行为倾向和业绩成就。(T. F.

Gilbert)

●绩效技术是一种整体、有序地解决问题的工具、手段、程序和方法;

它研究与关注的是工作场所中个体、团体和组织的绩效问题;它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都遵循基本的工作过程模型;

它注重识别与分析绩效问题,强调解决绩效问题方案的综合性、多样性与成本——效益型;

它的最终目的是改进组织绩效,实现组织的最高发展目标。

特征:

1.整体性

2.有序性

3.目的性

4.效益性

2、绩效技术的系统设计包括哪几个阶段?

1、绩效分析阶段

2、原因分析阶段

3、干预选择与设计阶段

4、干预实施与变革阶段

5、评价阶段

3、以绩效为导向的教学设计程序如何?

九、前沿动向

教学设计的研究热点有哪些?试举例说明。(可以结合柯清超老师那次课《智慧学习与下一代学习者》和我那次课《教学设计前沿热点与发展趋势》的内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点来复习作答。)

1.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情境认知理论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在这种背景下,被认为是实施建构性、情境性学习入手点的学习共同体研究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今天人们更是积极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一个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就是一个虚拟的学习者组织,他们分享知识和经验,就相同的学习目标和兴趣进行协作,并致力于推进共同的发展。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更便利,学习者可以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取得联系,然而如何使用不断出现的信息技术工具去建构充满情感和活力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如何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是需要教学设计人员深入研究的问题。

2.学习资源与环境的设计研究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知识是由学习者主动建构

的,要把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扮演帮助者和指导者的角色。为了促进学习者的知识建构,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和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显得非常

重要,而网络技术和各种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学习资源开发和学习环境建设提供了技术条件。

因此,网络学习资源与环境的设计与开发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研究者投入了设计各种优质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活动中。大量的教学课件、网络课程、专题学习网站、电子图书、网络学术会议、远程教育资源库、视听点播资料等相继问世,这些资源都有效支持了网络时代的学习。除了上述资源,人们还在积极探索游戏的教育价值,并投入到教育游戏的设计开发与应用中。

说起学习环境,不得不提的是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学系统是开展网络教学的基础和保障,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基于Web 的教学系统,它是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的集合。作为一种具有综合性与便捷性的学习平台,网络教学系统引起了教育工作者和电教产业界的注意,目前已有多种网络教学系统产品问世并投入教学使用。

3.教学模式与策略设计的研究

网络及网络资源的出现迅速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以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成为当务之急,诸多研究者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探索信息化教学模式与策略的征程,希望用更合理的教学模式与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学习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直接决定了教学过程及教学模式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经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索,各种教学模式不断涌现,有“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情境探究模式”、“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个别化自主学习模式”、“基于因特网的校际远程协作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及“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等,针对不同的学习者和学习内容,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此外,还有众多研究者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教学的多种策略。这些教学模式与策略的形成,标志着我国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的进步与成熟。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_主观题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主观题 一、简答题: 1.常见的多媒体元素有哪几种? 答: 如声音,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动画 2.陈俊同学家里有一台电脑,平时到因特网上下载文件或是自己做的一些资料都放在D盘,显得很杂乱,想整理一下,方便以后使用,他该如何做? D盘里的文件:老鼠爱大米.mp3、黄昏.rm 、丁香花.mp3、Flash 学习网.html、雨巷. doc、学习的方法与技巧.doc、哭沙.rm、学习计划.wps、cxsj.html、五指山.jpg、神州五号.bmp 问题一:根据以上文件类型,要在D盘建立多少个文件夹?分别是什么文件夹?(要把建立其中一个文件夹的过程写清楚)。 ①立文件夹个数: ②立的文件夹名称分别是: ③建立其中一个文件夹过程: 问题二:把文件归类到相应的文件夹中。 例如,声音文件:丁香花.mp3 3.要把一台普通的计算机变成多媒体计算机需要解决哪些关键技术? 答: ①视频音频信号的获取技术; ②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和解码技术; ③视频音频数据的实时处理和特技; ④视频音频数据的输出技术。 4.音频卡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答: ①音频的录制与播放; ②编辑与合成; ③ MIDI接口; ④CD-ROM接口及游戏接口等。

5.多媒体计算机获取常用的图形、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视频)有哪些方法? 答:①计算机产生彩色图形,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 ②用彩色扫描仪,扫描输入彩色图形和静态图像; ③用视频信号数字化仪,将彩色全电视信号数字化后,输入到多媒体计算机中。 6.多媒体数据压缩方法根据不同的依据有不同的分类,书上分为哪三种? 答: ①根据质量有无损失可分为有损失编码和无损失编码; ②按照其作用域在空间域或频率域上分为:空间方法、变换方法和混合方法; ③根据是否自适应分为自适应性编码和非适应性编码。 7.预测编码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 ①首先建立数学模型,利用以往的样本值对新的样本值进行预测; ②将样本的实际值与其预测值相减得到一个误差值; ③对误差值进行编码。 8.在MPEG视频压缩中,为了提高压缩比,主要使用了哪两种技术? 答: ①帧内图像数据压缩技术; ②帧间图像数据压缩技术。 9.Campbell和Goodman提出,超文本和超媒体系统结构哪三层模型理论? 答: ①用户接口层——表示信息; ②超文本抽象机层——节点和链; ③数据库层——存储、共享数据和网络访问。 10.简述多媒体数据库的系统结构。 答: ①组合型多媒体数据库结构 ②集中型多媒体数据库结构 ③客户/服务器型多媒体数据库结构 ④层次型多媒体数据库结构 11.超文本和超媒体具有哪些特点? 答:超文本和超媒体的特点包括: (1)多种媒体信息。超文本的基本信息单元是节点,它可以包含文本、图形、图象、动画、音频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考试 复习资料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 一、选择填空题 1、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2、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学科分支,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3、《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4、“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经》。 5、语文课程目标的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显性呈现(横向)。 6、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隐性线索(纵向)。 7、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确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包括的五项内容:“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8、语文教材有泛指、特指和专指三种不同的概念。特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习题册、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教材、教学软件、选修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专指在上述的语文教材系列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9、语文教材的四个功能:德治启迪、语文历练、语言积累、知识扩展。 10、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助读系统。 11、成功的板书和图示要做到:既是教学内容的艺术展示,又是教学思路的直观体现,能够揭示中心,突出重点,理清思路,启发思考。 12、板书图示的能力要素:1、硬笔书法能力2、一定的制图能力和绘图能力3、版面设计的能力4、文明的书写习惯 13、语文试卷的评析方法:基本方法:借题发挥; 具体的方法:1、抓住一点,讲清一类14、对照比较,讲清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关系3、改变题型,触类旁通。 15、解行识字法的要点:1、解行为本2、偏旁带字3、形音义结合

《艺术概论》课程复习提纲

《艺术概论》复习提纲 导入“艺术的产生及其内涵的演变” 本讲内容的主要思考练习 ★“任何人把艺术理解成什么,艺术就是什么。” ——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1)是对19世纪初黑格尔提出的“艺术终结”论的延伸,同时亦是对1917年由杜尚的“小便池”事件引发的究竟何为艺术的大讨论的一种结论性总结。 (2)该观点的提出以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古典艺术受到当代艺术(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的背叛和颠覆为背景的。 (3)该观点以传统的艺术规则正在被艺术与生活渐渐合而为一的创作理念所打破为立论依据。 第一讲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艺术的起源 本节的学习重点 (简述)艺术起源的几种代表说法、核心观点、代表人物: (1)模仿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代表人物有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达·芬奇、狄德罗等。 (2)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代表人物有18ct法国哲学家席勒和19ct英国哲学家斯宾塞。 (3)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巫术;代表人物有爱德华·泰勒、弗雷泽;雷纳克。 (4)劳动说。认为艺术来源于劳动,艺术是劳动的产物,它伴随着劳动而产生;代表人物有普列汉诺夫、马克思、恩格斯、鲁迅、柯斯文。 第二节艺术的发展 本节的学习重点 ★(结合作品示例阐述)艺术的发展特点: (1)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在:○1鲜明的时代特征;○2艺术形式的变迁;○3与社会盛衰密切相关。 (2)具有不平衡性。表现在:物质生产发展与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

(3)继承与革新。表现在:○1继承与革新是艺术发展的主要方法;○2许多艺术门类的发展常常是多种方法并用。 第二讲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本章需要掌握的重点与难点 1. (结合作品)理解艺术的形象性特征。 (1)艺术形象是客观与观的统一。 (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也离不开形式,必然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综观中外艺术宝库中浩如烟海的文艺作品,凡是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不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中。 2、★(结合作品阐述)艺术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认识作用: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等。 (2)审美教育作用: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人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审美娱乐作用: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第三讲艺术创作与艺术作品 第一节艺术创作 本节需要掌握的名词概念 ★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又叫艺术思维,是艺术家在创作中采用的主要思维方式。就是以感性意象作为思维运动的基本形式,以想象为中心环节,包含感知、情感、联想、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协同活动的有机综合的具有创造性和审美性的思维方式。 本讲的学习重点与难点 1、(简述)形象思维的特点。 (1)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位;(2)以感情作为思维的运动驱力;(3)以想象为思维的基本途径;(4)以具有审美意味的艺术形象为最终成果。

《通信原理》课程综述

《通信原理》课程综述 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通信原理》作为通信专业的骨干核心课程,在通信专业的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尽管我们只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同样需要很好的掌握,因为它对我们之前学习的课程是一门很好的总结性课程。在这门课程中,我们要从模块级、系统级的层次上,深刻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对通信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着重培养了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现代通信方面不断涌现的新理论、新技术的能力。 一、《通信原理》课的地位和作用 打一个比方,如果把信息工程的整个知识结构看作一棵大树的话,《通信原理》课就是这棵大树的主干,它在诸如高等数学、工程应用、电路信号、模电数电、电磁场等等土壤、根须这样的基础课之上,撑起了信息工程专业的树冠,而后续的专业课恰恰是这棵树上结出的果实。因此,在系统知识框架中,《通信原理》课起着承上启下、顶天立地的重要作用。也正因为此,我们才要深入并好好学习这门课程,才能在最后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 二、与《通信原理》相关的前续课程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许多通信专业的基础课,其中与《通信原理》课最相关的是《高等数学》、工程数学中的《概率与随机过程》以及《信号与系统》。《高等数学》提供我们理论上分析推导的数学基础;《信号与系统》教会我们对确知信号不仅可以进行时域分析,而且可以变换到频域、复频域上分析的分析方法;《概率与随机过程》指导我们如何弄清随机信号(通信中的信号即为此类信号)的性质、规律,以及对其分析的方法。所有这些对我们学好《通信原理》课有着重要的意义,不论缺少了哪一部分,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对通信原理的学习。 三、《通信原理》课的特点及其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通信原理》课作为敲门砖般的专业基础课,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的三个方面: 1.强的理论性 《通信原理》课有极强的理论性,表现为有大量、严密的数学推导和公式(这也正是我们要求有好的数学基础的原因),而且分析、推导的方法往往从时域和频域同时展开(《信号与系统》课的功劳),这要求我们从时域和频域的不同侧重点,全面、准确、方便地理解信号,掌握系统处理的特点和结果。这些充分体现

(完整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理解课程与教学的概念 课程的文本表现形式 理解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内涵 教学的基本要素 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发展:一些标志性的人物、事件、著作 古德莱德的五个课程实施层次:理想课程(观念层次)、正式课程(社会层次)、理解课程(学校层次)、正式课程(教师教学)、体验课程(学生) 第二章小学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 理解课程目标的概念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培养目标、教育目标、教育目的的关系 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 掌握课程内容的横向组织与纵向组织的内涵、课程内容螺旋式与直线式的内涵、优势与不足、课程内容的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内涵 第三章小学课程类型及课程结构 课程的分类:按不同分类标准的课程类型 理解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内涵、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综合课程的类型 隐性课程 新课改下小学课程结构的特征 第四章无 第五章小学校本课程开发 理解校本课程的含义、特征、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区别。 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 校本的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的内涵和区别 掌握校本课程与活动课、选修课的区别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从学校总体角度分析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方式 第六章小学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内涵 教学目标的分类:布卢姆、加涅 教学目标的表述:能够就一则具体的案例分析教学目标表述存在的问题、理解马杰的行为性目标表述法、格朗伦的内隐与外显相结合目标表述法和艾斯纳的表现性目标表述法。

第七章小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 国外常用的小学教学模式 国内主要的小学教学模式 第八章小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小学教学原则的内容 理解直观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内涵及教学要求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选用的依据 第九章小学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 小学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的涵义、特点、优势和不足。 教案的类型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第十章小学教学管理与评价 教学管理的内容 理解小学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 考试题型为: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多选题(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三、判断题(14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四、简答题(4小题,共27分)。 五、实例分析题(2小题,共21分)。

软件工程课程复习大纲

软件工程课程复习大纲 第一章软件工程概论 本章作为全书的概论,主要讲述了软件、软件工程概念和软件开发的目标和本质。 基本要求: 1、“软件”概念: “软件”一词具有三层含义: (1)一为个体含义,即指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及其文档; (2)二为整体含义,即指在特定计算机系统中所有上述个体含义下的软件的总称,亦指计算机系统中硬件除外的所有成分; (3)三为学科含义,即指在研究、开发、维护以及使用前述含义下的软件所涉及的理论、方法、技术所构成的学科。 2、“软件工程”概念: (1)一方面,软件工程是一类求解软件的工程。它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及管理科学等原理,借鉴传统工程的原则、方法、创建软件以达到提高质 量,降低成本的目的; (2)另一方面,软件工程也是一门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学科。 3、“模型”概念: 模型是在特定意图下所确定的角度和抽象层次上对物理系统的描述,通常包含对该系统边界的描述,给出系统内各模型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语义关系。 重点要求: 1、软件开发的本质:实现问题域中的概念和处理逻辑到运行平台的概念和 处理逻辑的映射。 第二章软件过程 本章围绕软件过程这一主题,讲解了三方面的内容: 一:介绍了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按照承担软件开发工作的主体,软件生存周期过程分三类:基本过程、支持过程和组织过程。每类过程又包含一些确定的过程,每一过程又是由一组确定的活动定义的。 二:介绍了几种常用的软件生存模型:瀑布模型、增量模型、演化模型、螺旋模型和喷泉模型等,分析了这些模型的优缺点及它们的适用情况等。 三、讲解了一个软件项目生存周期过程的规划和监控。一个软件项目生 存周期过程规划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目标是选取一个适合该项目特点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通信原理》 参考学时:60 实验学时:18 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后续课:现代DSP技术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为在校本、专科学生。该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及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典型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分析方法、工程计算方法和实验技能等。了解通信技术当前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方向。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背景,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打好基础。 3.教学内容和要求 通信系统是通信、电子信息及相关专使学生学习和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它运用了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等专业数学知识,以及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方法,进一步为学生在确知信号的谱分析、随机信号(随机过程)和噪声的统计分析方面打下坚实的数理基础。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模拟通信系统的基本知识、分析方法和噪声性能。掌握模拟信号数字化技术的基础理论。重点分析数字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误码特性、差错控制编码。并从最佳接收观点提出统计通信理论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能够掌握当前通信系统建模和优化的思维方法。 本课程配有通信原理实验,主要涉及的内容有对模拟信号的数字化部分如:脉冲幅度调制PAM、脉冲编码调制PCM、增量调制△M等;有数字信号的调制部分如:二相PSK(DPSK)、FSK等。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在于模拟信号的编码、数字信号的传输及差错控制部分。其中基带传输部分介绍的无码间串扰系统及频带传输部分介绍的最佳接收是难点。 5.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需要运用先修的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等专业数学知识,信号与系统分析方法,又涉及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各个领域,本课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均较强。因此教学上采用课内和课外教学相结合。课内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后学生自学部分内容的形式,课外教学则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教学大纲

二、课程描述 中文: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是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为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包括多媒体技术概论、多媒体音频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动画技术和数字视频处理技术等。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解多媒体应用设计原理、掌握常见多媒体工具软件的使用能力,培养综合运用多媒体软件进行信息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激发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和创新能力。 英文: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is a basic course of computer. Students should master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cluding the concept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digital audio technology,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computer animation technology and digital video processing. The goal of the course is to train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s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to understand the principles of multimedia application design, to master the use of common multimedia tools and software, and to cultivate the skills of using multimedia software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三、课程内容 (一)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1)

一、名词解释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教学方法:是指向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组织方式及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安排方式 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可分为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等不同层次 课程:是指学生应该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广义的课程包括文化、实践、活动、隐性课程。 课程目标:广义上讲是指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它是教育意图。包括有教育方针和教学目标等,狭义上讲是教育内部的教育与学生的关系,它主要指“教育目标”。 诊断性评价:是指教师在单元、学期、学年开始时,为查明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实施的测定。 终结性评价:也称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终结时对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成绩的总评 活动课程:也称经验课程,它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设计的课程。活动课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主体性.乡土性.综合性.经验性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的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 简述隐性课程的特点 第一,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弥散性、普遍性和持久性; 第二,隐性课程的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第三,隐性课程的影响是学术性与非学术性的统一; 第四,潜在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有意识性与无意识性的辨证统一; 第五,隐性课程是非预期性与可预期性的统一;

工程测量学课程复习提纲完整版

工程测量学课程复习提 纲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测量学A》课程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测量学? 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地表(包括地面上各种物体)的几何形状及其空间位置的科学。 2、名称解释 水准面: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的连续曲面 大地水准面:设想处于完全静止的平均海水面向陆地和岛屿延伸所形成的闭合曲面 绝对高程:地面上一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H) 相对高程:地面上一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H’) 高差:地面上两点间的高程之差。(h) 水准面的特点? ①重力等位面,其表面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 ②有无穷多个,但各水准面之间是不平行的。 ③是不规则的闭合曲面。 我国目前采用高程基准: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测量外业与外业工作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测量工作的基准线—铅垂线 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大地水准面 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线—法线 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面—参考椭球面 3、测量常用坐标系有哪些? 大地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等。 高斯投影特点? ①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直线,且长度不变。 ②除中央子午线外,其余子午线的投影均为凹向中央子午线的曲线,并以中央子 午线为对称轴。投影后有长度变形。 ③赤道线投影后为直线,但有长度变形。 高斯坐标系如何建立? 根据高斯投影的特点,以赤道和中央子午线的交点为坐标原点,中央子午线方向为x轴,北方向为正。赤道投影线为y轴,东方向为正。 横坐标通用值的组成? 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东西横跨12个6°带,各带又独自构成直角坐标系。 故:X值均为正,而Y值则有正有负。为了避免坐标出现负值,将每个投影带的坐标原点向西移500km,则投影带中任一点的横坐标值也恒为正值。为了能确定某点在哪一个6°带内,在横坐标值前冠以带的编号。这种由带号、500km和自然值组成的横坐标Y称为横坐标通用值。 例1 例2:有一国家控制点的坐标:.380m (1)该点位于6°带的第几带? 第19带

通信原理课程总结

通信原理课程总结 1、建立数学模型的学习方法。将通信系统模块化,我们并不需要了解各个部分具体的电路连接和实现,我们将其用一个模型来代替,研究这个模型的性能。例如在调制解调时,我们注重的是调制的几种分类,他们分别在带宽,抗噪声性能,实现难易程度上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条件需要来采用不同的调制。 2、总结分类对比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能死记硬背的记模块的性能,相互对比有助于更好理解。模拟调幅波学习时,我们可以将AM,DSB,SSB几种性能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将他们优缺点相互对比,既简单又明了还记忆印象深刻。 3、简单逻辑推理的方法。在通信系统中,每种技术的使用都是有原因的。通过简单的推理可以将各种措施方法将相互联系,将各部分之间联系起来,更好的从整体上把握。在数字基带通信中,很容易产生码间串扰,为了消除这种现象,我们采取理想低通和余弦滚降特性的设计。根据他们各自优缺点,我们又引进部分响应这一改进技术。这样我们很容易将这几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并更好地理解。 4、数学工具的应用。本课程数学推导多且繁琐,但是我们要记得,数学推导过程是我们借助的工具,并不是我们的重点。很多时候我们只要掌握了推导方法即可,千万不要陷入数学计算的漩涡中。很幸运李世银教授带领我们学习这门课程。老师讲课很

有经验,非常有特点。他系统概念很强,善于总结。每堂课前总会带领我们回顾上节课讲过的重点内容,将每章节之间都联系在一起。老师注重启发式教育,每次讲解新的概念时,他不会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前序章节的学习带我们分析现有系统的状态存在的问题,以此来引入新的概念。通信原理理论性强又比较抽象,李老师经常会举日常生活中例子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他人和蔼可亲,上课与大家互动特别多,带动上课的积极性,避免一味讲课灌输式学习。课堂上我们的思想是活跃开放的,不断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和老师互动交流,提高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通信原理》有极强的理论性,有大量、严密的数学推导和公式,而且分析推导的方法往往从时域和频域同时展开,要求我们从时域和频域的不同侧面全面、准确、方便地理解信号,掌握系统处理的特点和结果。这些充分体现了它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的特点。虽然课程学习已经结束,但是在学习本课程中学到的学习方法将会使我们受益匪浅。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重点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重点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11数专) 《初等数学教学论》复习提纲 导论 1、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讨论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2、数学教育研究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第一章中学数学课程改革 1、《标准》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内容分学段按哪四个领域展现? 2、《九章算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数学课程总目标是什么? 第二章主要数学教育理论概述 1、弗赖登塔尔是世界着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 他对数学教育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2、简述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基本观点对数学教育 的启示。 3、波利亚在数学教育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哪三个 领域? 第三章数学学与教的心理学视角 1、数学探究学习有什么特点 2、数学学习过程包括哪三个阶段? 3、数学技能的含义是什么? 第四章数学教学的基本理论 1、数学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模式有哪几种? 2、张奠宙教授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提出了哪三条 具体的数学教学原则? 3、什么叫讲授法?它有什么特点? 第五章数学能力及其培养 1、数学的一般能力包含哪几种? 2、简述数学能力的含义。 第六章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史修养 1、数学史教育应遵循哪四个原则? 2、数学思想方法从接受的难易度上可分为哪三个层? 3、简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原则。 第七章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 1、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主要步骤分哪几步? 2、简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无 限生机(三个方面P266)。

第八章数学教育评价 1、数学教学评价的要素有哪些? 2、数学学习过程评价的内容包括哪四个方面? 3、数学课的评价由哪三部分组成? 第九章数学教育实习 1、教育实习成绩评定的考核内容主要有哪几项? 2、简述数学教育实习的任务。 第十章数学教育研究与论文写作 1、数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哪些? 2、简述选择论题的策略。 第十一章数学教学的实践训练 1、掌握说课的内容和要求,会写说课稿。 2、掌握教学设计的方法,会分析教材,会写教案。(如: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2章第2节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二、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4章《一次函数》第一节) 3、会创设问题情境。

《半导体器件》课程复习提纲

《半导体器件》课程复习提纲 2016.11 基 半导体物理基本概念、物理效应。 础: 重 PN 结、金半结、双极型晶体管、 点: JFET、MESFET、MOSFET。 根据物理效应、重要方程、实验修正,理解半导体器件工作原理和 特性,了解器件的参数特性,进行器件设计、优化、仿真与建模。 第一章:半导体物理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半导体材料、半导体能带、本征载流子浓度、非本征载流子、本征与掺杂半导体、施主与受主、漂移扩散模型、载流子输运现象、平衡与非平衡载流子。 半导体物理有关的基本概念,质量作用定律,热平衡与非平 衡、漂移、扩散,载流子的注入、产生和复合过程,描述载流子输运现象的连续性方程和泊松方程。(不作考试要求)第二章:p-n 结主要内容包括热平衡下的p-n 结,空间电荷区、耗尽区(耗尽层)、内建电场等概念,p-n 结的瞬态特性,结击穿,异质结与高低结。 耗尽近似条件,空间电荷区、耗尽区(耗尽层)、内建电势等概念,讨论pn 结主要以突变结(包括单边突变结)和线性缓变结为 例,电荷分布和电场分布,耗尽区宽度,势垒电容和扩散电容的概 念、定义,直流特性:理想二极管IV 方程的推导 对于考虑产生复合效应、大注入效应、温度效应对直流伏安特性的

简单修正。PN 的瞬态特性,利用电荷控制模型近似计算瞬变时间。结击穿机制主要包括热电击穿、隧道击穿和雪崩击穿。要求掌握隧道效应和碰撞电离雪崩倍增的概念,雪崩击穿条件,雪崩击穿电压、临界击穿电场及穿通电压的概念,异质结的结构及概念,异质结的输运电流模型。高低结的特性。第三章:双极型晶体管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原理,直流特性,频率响应,开关特性,异质结晶体管。 晶体管放大原理,端电流的组成,电流增益的概念以及提高电流增益的原则和方法。理性晶体管的伏安特性,工作状态的判定,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分析,对理想特性的简单修正,缓变基区的少子分布计算,基区扩展电阻和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基区宽度调制,基区展宽效 应,雪崩倍增效应,基区穿通效应,产生复合电流和大注入效应,晶体管的物理模型E-M 模型和电路模型G-P 模型。跨导和输入电导参数,低频小信号等效电路和高频等效电路,频率参数,包括共基极截止频率f a和共射极截止频率f B的定义,特征频率f T的定义,频率功率的限制,其中少子渡越基区时间,提高频率特性的主要措施。 开关特性的参数定义,开关时间的定义和开关过程的描述,利用电荷控制方程简单计算开关时间。开关晶体管中最重要的参数是少子寿 命。异质结双极型 晶体管的结构及优点第四章:单极型器件主要内容包括金半接触,肖特基势垒二极管,结型场效应晶体管,肖特基栅场效应晶体管,异质结MESFET。 金半接触包括肖特基势垒接触和欧姆接触,肖特基势垒高度,及它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Communication Principles”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相关专业 学时数:84 学分数: 4.5 执笔者:刘维周编写日期:2009 年9 月30 日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通信原理(Communication Principles )是通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适合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开设。本课程的任务旨在使学生掌握现代通信原理及各种通信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通过理论学习与实验环节掌握好本课程内容是学好后续各门专业课的前题。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1 章绪论 信息及其度量。通信方式,通信系统的组成、分类及其主要性能指标。 第2 章随机信号分析 随机过程的一般表述。平稳随机过程的定义、相关函数及功率谱密度。高斯过程。窄带过程。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第3 章信道与噪声 信道定义及其数学模型。恒参、随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分集接收。信道的加性噪声。信道容量的概念。 第4 章模拟调制系统 幅度(AM、DSC、SSB、VSB )、角度(FM、PM)调制的原理及其抗噪声性能。频分复用、复合调制、多级调制的基本概念。 第5 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波形、码型及其频谱特性。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部分响应系统。无码间干扰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眼图及时域均衡的基本概念。 第6 章数字调制系统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原理及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二进制数调系统的性能比较。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改进的数字调制方式(MSK )。 第7 章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抽样定理。脉冲振幅调制(PAM )。模拟信号的量化。脉冲编码调制(PCM)。增量调制(厶M )。PCM系统和△ M系统的性能比较。时分复用和多路数字电话系统。 第8 章??????????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数字信号接收的统计表述及最佳接收准则。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随机信号的最佳接收,起伏信号的最佳接收的基本概念。匹配滤波器。基带系统的最佳化。 第9 章差错控制编码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常用的简单编码。线性分组码。循环码。卷积码。 第10 章正交编码与伪随机序列* 正交编码与码分复用。伪随机序列。伪随机序列的主要应用。 第11 章同步原理 载波同步的方法。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及误差分析。位同步的方法。位同步系统的性能及误差分析。群同步的方法。网同步的基本概念。 三、实验教学内容 1.HDB 3 编译码实验 2.移频键控(FSK)实验 3.移相键控(PSK)实验 4.抽样定理与脉冲调幅实验 5.? PCM 编译码实验 6. △ M 编译码实验 7.循环码(15,6)纠错编码实验 四、课程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的学时分配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习题答案()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作业(一) 1、什么是多媒体,你对其是怎样认识的? 答:多媒体是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媒体,它将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电影等元素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并将其有机的整合,使其在传输和呈现时具有了交互性。这样一类媒体称之为多媒体。 我的认识:我想从媒体说起,媒体(Media)就是人与人之间实现信息交流的中介,简单地说,就是信息的载体,也称为媒介。多媒体就是多重媒介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直接作用于人感官的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的统称,即多种信息载体的表现形式和传递方式。 2、计算机多媒体系统构成是什么? 答:计算机多媒体系统主要有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构成。 硬件系统包括:(1).多媒体外围设备。 (2).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系统。 软件系统包括: (1).多媒体核心系统软件 (2)媒体制作平台与工具 (3)创作编辑软件 (4)应用系统运行平台。 3、计算机图形与图像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答:(1)图形是指由外部轮廓线条构成的矢量图。而图像是由像素点阵构成的位图。 (2)图形占用存储空间小,生成视图需要复杂的计算。图像占用存储空间大,但是不需要计算。 (3)图形对于自然景物描述困难,而图像则相反。 4、目前使用的声音格式有哪些? 答:(1)MIDI格式:(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这个词,MIDI允许数字

合成器和其他设备交换数据。MID文件格式由MIDI继承而来。 (2)MP3格式:它的全称是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II。简单的说,MP3就是一种音频压缩技术 (3)WMA格式: WMA (Windows Media Audio)格式是来自于微软的重量级选手,后台强硬,音质要强于MP3格式,更远胜于RA格式,以减少数据流量但保持音质的方法来达到比MP3压缩率更高的目的,WMA的压缩率一般都可以达到1:18左右,WMA的另一个优点是内容提供商可以通过DRM(Digital Centers Management)方案。 (4)RealAudio主要适用于在网络上的在线音乐欣赏,现在大多数的用户仍然在使用56Kbps或更低速率的Modem,所以典型的回放并非最好的音质。有的下载站点会提示你根据你的Modem速率选择最佳的Real文件。现在real的的文件格式主要有这么几种:有RA(RealAudio)、RM(Real Media,RealAudioG2)、RMX (RealAudioSecured),还有更多。这些格式的特点是可以随网络带宽的不同而改变声音的质量,在保证大多数人听到流畅声音的前提下,令带宽较富裕的听众获得较好的音质。 (5)VQF格式:它的核心是减少数据流量但保持音质的方法来达到更高的压缩比 (6)WAV格式: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一种声音文件格式,也叫波形声音文件,是最早的数字音频格式,被Windows平台及其应用程序广泛支持 (7)APE格式:Monkey's Audio 音频文件,是现在网络上比较流行的音频文件格式,其最大的特点是无损压缩 (8)除此以外,还有CD 、OGG等格式 5、虚拟现实技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1)多感知性。所谓多感知性是指除了一般计算机技术所具有的视觉感知意外,还有听觉、力觉、触觉、甚至包括味觉等感知 (2)浸没感。又称为临场感,指的是用户感到作为主角存在于模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复习提纲 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广义上?狭义上?)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列宁等对它的继承和发展,还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等国的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3唯心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阶级性……) 4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是什么?马克思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什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第一章: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什么?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及其表现?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的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和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赖和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3、实践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哲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其内容包括:(1)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又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 该原理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Communication Principles”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相关专业 学时数:84学分数: 执笔者:刘维周编写日期:2009年9月30日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通信原理(Communication Principles)是通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适合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开设。本课程的任务旨在使学生掌握现代通信原理及各种通信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通过理论学习与实验环节掌握好本课程内容是学好后续各门专业课的前题。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1章绪论 信息及其度量。通信方式,通信系统的组成、分类及其主要性能指标。 第2章随机信号分析 随机过程的一般表述。平稳随机过程的定义、相关函数及功率谱密度。高斯过程。窄带过程。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第3章信道与噪声 信道定义及其数学模型。恒参、随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分集接收。信道的加性噪声。信道容量的概念。 第4章模拟调制系统 幅度(AM、DSC、SSB、VSB)、角度(FM、PM)调制的原理及其抗噪声性能。频分复用、复合调制、多级调制的基本概念。 第5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波形、码型及其频谱特性。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部分响应系统。无码间干扰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眼图及时域均衡的基本概念。

第6章数字调制系统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原理及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二进制数调系统的性能比较。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改进的数字调制方式(MSK)。 第7章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抽样定理。脉冲振幅调制(PAM)。模拟信号的量化。脉冲编码调制(PCM)。增量调制(△M)。PCM系统和△M系统的性能比较。时分复用和多路数字电话系统。 第8章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数字信号接收的统计表述及最佳接收准则。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随机信号的最佳接收,起伏信号的最佳接收的基本概念。匹配滤波器。基带系统的最佳化。 第9章差错控制编码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常用的简单编码。线性分组码。循环码。卷积码。 第10章正交编码与伪随机序列* 正交编码与码分复用。伪随机序列。伪随机序列的主要应用。 第11章同步原理 载波同步的方法。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及误差分析。位同步的方法。位同步系统的性能及误差分析。群同步的方法。网同步的基本概念。 三、实验教学内容 1. HDB3编译码实验 2. 移频键控(FSK)实验 3. 移相键控(PSK)实验 4. 抽样定理与脉冲调幅实验 5.PCM编译码实验 6. △M编译码实验 7.循环码(15,6)纠错编码实验 四、课程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的学时分配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02902 课程名称: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英文名称: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课程类别:通识课 学时:32 学分:2 适用对象:非计算机专业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计算机概论 二、课程简介 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广播电视技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新技术、新学科,是人类处理信息手段的又一次飞跃。目前多媒体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给人们的生活、观念及生产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因此,学习并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标准,对信息专业的学生是非常必要的。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在吸取最新多媒体技术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全面系统地介绍多媒体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让学生了解、认识并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熟练掌握各种媒体及媒体处理技术,熟练掌握的数据压缩技术及相关的多媒体数据压缩国际标准,了解并掌握多媒体技术的硬件基础与软件基础,熟练掌握多媒体信息管理技术。最终使学生既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用技术,又把握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方向,具备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知识与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1章概论 本章首先介绍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包括媒体与多媒体技术的定义,以及多媒体技术的重要特征。然后回顾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历程,简要介绍多媒体技术的几个重要标准。接着简述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说明本课程的内容和结构。最后介绍

了多媒体技术的典型应用和发展前景。 第一节多媒体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多媒体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第四节多媒体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 1.多媒体技术的基础 2.多媒体硬件平台 3.多媒体软件技术 4.多媒体信息管理技术 5.多媒体界面设计与人-机交互技术 6.多媒体通信与分布应用技术 【教学重点难点】 1.媒体及其类型; 2.多媒体技术的关键特征与定义; 3.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内容与发展前景。 【课程考核要求】 1.理解并掌握各种媒体类型; 2.理解并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关键特征与定义; 3.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历史,尤其是标准化阶段中的几个重要标准; 4.理解并掌握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内容。 【复习思考题】 1.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性有哪些?请归纳叙述这些特性之间的关系。 2.多媒体信息系统和多媒体计算机有什么不同?在概念上应当如何看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3.多媒体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第2章媒体与媒体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