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_第七讲_格点与面积

09_第七讲_格点与面积

巨人学校数学尖子、实验班

五年级上学期第七讲_格点与面积 姓名:

概述

回顾各种直线型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了解格点平面(包括正方形格点阵和三角形格点阵等)的基本

概念,掌握在格点阵中的面积计算方法,并且通过恰当的分割与拼补来求解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注:回家后把“例题与练习”尽量完成....,独立思考....。“思考题”根据兴趣和能力完成,不做具体要求。预习下一讲“综合数字谜”:《导引》五年级上学期07讲。

例题与练习

1. 如图,每相邻两个格点的距离都是1,那么两

个阴影图形的面积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2. 每个小正方形面积为1,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

积是______.

3. 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那么阴影

部分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

4. 如图,三角形ABC 的面积为1,D 、E 、F 分别

为AB 、BC 、CA 的三等分点,求三角形DEF 的面积为_______.

5. 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是10厘米,BO =8厘米,那么AE =_____厘米.

6. 如图,△ABE 和

△DC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BC =22厘米,那么直角梯形ABCD 的面积是_____

平房厘米.

7. 如图,大正六边形的

面积为1,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

8. 已知图中大正方形和小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6

和4,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如果大正方形的边长是8呢?如果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0呢?

思考题

9. 如图,若三个长方形APHM 、BNHP 、CQHN

的面积分别是7、4、6,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

A C D

C

B C

N

最新几何图形计算公式汇总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C :周长 S :面积 a :边长、长 、底、上底、棱长 b: 宽 、下底 h: 高 d :直径 r :半径 V:体积 ) 1、长方形周长=(长+宽)×2 C=2(a+b) 长方形面积=长×宽 S=ab 2、正方形周长=边长×4 C = 4a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S = a×a = a 2 3、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s=ah 4、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h = 2s ÷a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5、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6、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2×圆周率×半径 C=лd=2лr d=C π r=C 2π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圆周率 S = πr 2 环形的面积=外圆的面积-内圆的面积 S 环=π(R 2-r 2) 7、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 长×4 + 宽×4 + 高×4 =(长 + 宽 + 高)×4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 = 2( ab + ah + bh )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 底面积×高 V=abh = sh 8、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表 = a×a×6 = 6a 2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底面积×高 V = a×a×a = a 3 = sh 9、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 侧=ch=πdh=2πrh 圆柱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s 表=s 侧+s 底×2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V 柱 = sh =πr 2h 10、圆锥体体积=底面积×高×13 V 锥 = 13 sh = 1 3 πr 2h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C :周长 S :面积 a :边长、长 、底、上底、棱长 b: 宽 、下底 h: 高 d :直径 r :半径 V:体积 ) 1、长方形周长=(长+宽)×2 C=2(a+b) 长方形面积=长×宽 S=ab 2、正方形周长=边长×4 C = 4a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S = a×a = a 2 3、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s=ah 4、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h = 2s ÷a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5、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6、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2×圆周率×半径 C=лd=2лr d=C π r=C 2π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圆周率 S = πr 2 环形的面积=外圆的面积-内圆的面积 S 环=π(R 2-r 2) 7、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 长×4 + 宽×4 + 高×4 =(长 + 宽 + 高)×4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 = 2( ab + ah + bh )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 底面积×高 V=abh = sh 8、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表 = a×a×6 = 6a 2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底面积×高 V = a×a×a = a 3 = sh 9、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 侧=ch=πdh=2πrh 圆柱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s 表=s 侧+s 底×2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V 柱 = sh =πr 2h 10、圆锥体体积=底面积×高×13 V 锥 = 13 sh = 1 3 πr 2h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考试理论试题 一选择题(40分,每一题1分) 1.下面选项是对信息的实质的理解和说明,其中错误的选项是________. A. 信息就是计算机的处理对象 B. 信息就是关于事物运动的状态和规律的知识 C. 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D. 信息就是人类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2.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常用作获取学习资源的工具,人们常说,"因特网是知识的海洋".

初二数学面积法几何专题

初二数学---面积法解题 【本讲教育信息】 【讲解内容】——怎样证明面积问题以及用面积法解几何问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灵活掌握证明几何图形中的面积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证明面积问题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技巧。 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证明面积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证明面积问题常用的理论依据 1. 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部分。 2. 同底同高或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把其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部分。 4. 同底(等底)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高的比。 同高(或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底的比。 5. 三角形的面积等于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8. 有一个角相等或互补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的比等于夹角的两边的乘积的比。 (二)证明面积问题常用的证题思路和方法 1. 分解法:通常把一个复杂的图形,分解成几个三角形。 2. 作平行线法:通过平行线找出同高(或等高)的三角形。 3. 利用有关性质法:比如利用中点、中位线等的性质。 4. 还可以利用面积解决其它问题。 【典型例题】 (一)怎样证明面积问题 1. 分解法 例1. 从△ABC的各顶点作三条平行线AD、BE、CF,各与对边或延长线交于D、E、F,求证:△DEF的面积=2△ABC的面积。 分析:从图形上观察,△DEF可分为三部分,其中①是△ADE,它与△ADB同底等

③三是△AEF,只要再证出它与△ABC的面积相等即可 由S△CFE=S△CFB 故可得出S△AEF=S△ABC 证明:∵AD//BE//CF ∴△ADB和△ADE同底等高 ∴S△ADB=S△ADE 同理可证:S△ADC=S△ADF ∴S△ABC=S△ADE+S△ADF 又∵S△CEF=S△CBF ∴S△ABC=S△AEF ∴S△AEF+S△ADE+S△ADF=2S△ABC ∴S△DEF=2S△ABC 2. 作平行线法 例2. 已知:在梯形ABCD中,DC//AB,M为腰BC上的中点 分析:由M为腰BC的中点可想到过M作底的平行线MN,则MN为其中位线,再利用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设梯形的高为h 证明:过M作MN//AB ∵M为腰BC的中点 ∴MN是梯形的中位线 设梯形的高为h (二)用面积法解几何问题 有些几何问题,往往可以用面积法来解决,用面积法解几何问题常用到下列性质:性质1: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性质2: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性质3:三角形面积等于与它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性质4: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底之比

五年级奥数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

第17讲平面图形的计算(一) 例1.图中的甲和乙都是正方形,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例2.计算右图的面积。(单位:厘米) 例3.如图,已知四条线段的长分别是:AB=2厘米,CE=6厘米,CD=5厘米,AF=4厘米,并且有两个直角。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例4.右图是两面三刀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叠在一起,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分 米) 例5.下页左图是一块长方形草地,长方形的长是16,宽是10,中间有两条道路,一条是长方形,一条是平行四边形,那么,有草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有多大?(单位:米)

练习与思考 1.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3.下左图的长方形中,三角形ADE与四边形DEBF和三角形CDF的面积分别相等,求三角形DEF的面积。 4.四中平等四边形ABCD的边BC长10厘米,直角三角形BCE的直角边EC长8厘米,已知阴影部分的面积比三角形EFG的面积大10平方厘米,求CF的长。 5.图中三角形的高为4,面积为16;长方形的宽为6,长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多少倍?

6.如图,长方形的长是8,宽是6,A和B是宽的中点,求长方形内阴影部分的面积。 7.如图,BC长为5,求画斜线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和。 8.上右图是两个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重叠在一起,按照图上标出的数,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 9.右图是一块长方形草地,长方形长为16,宽为12,中间有一条宽为2的道路,求草地(阴影部分)的面积。

简便计算作业(12月23日): 1.996+19.97+199.8 2.89?4.68+4.68?6.11+4.68 75?4.7+15.9?25 平均数问题作业(12月23日): 1.已知九个数的平均数是7 2.去掉一个数之后,余下的数的平均数是78。去掉的数是多少? 2.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同学去植树,甲、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8棵,甲、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7棵,乙、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9棵。三个小组各植树多少棵? 3.五一班同学数学考试平均成绩91.5分,事后复查发现计算成绩时将一位同学的98分误作89分计算了。经重新计算,全班的平均成绩是91.7分,五一班有多少名同学? 4.把五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其平均数是38。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7,后三

面积法在平面几何问题求解中的巧妙应用

平面几何问题的证明——面积法(教案) 教学目的:掌握面积法在平面几何解题中的巧妙应用 教学重点:1、三角形、凸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2、面积法在平面几何解题中的巧妙应用 教学内容: 2002年,张景中院士推出《新概念几何》,其中对三角学作了全新的处理,他把边长为 1、夹角为α的菱形的面积定义为αsin ,由此研究正弦的性质,到处理余弦,用面积的方法证明大量的平面几何问题,把三角学和几何学打成一片,别具一格,极有新意。 张院士指出:抓住面积,不但能把平面几何课程变得更容易学,而且使几何问题求解变得更有趣味。 在求解平面几何问题的时候,根据有关几何量与涉及的有关图形面积之间的内在联系,用面积或面积比表示有关的几何量或其比,从而把要论证的几何量之间的关系转化为有关面积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图形面积的等积变换对所论问题来进行求解的方法,这就是面积法。 一、为运用面积法解题,我们需要一些面积公式: 1、设ABC ?中,角C B A ,,所对的边依次为c b a ,,,又a h 为a 边上的高,R 为其外接圆半径,r 为其内切圆半径,)(21c b a p ++= ,则 (1)a ABC ah S 21=?; (2)A bc S ABC sin 21?=?; (3)R abc S ABC 4=?; (4)A C B a S ABC sin 2sin sin 2?=?; (5)rp S ABC =?; (6)))()((c p b p a p p S ABC ---= ?。(海伦公式) 2、在凸四边形ABCD 中,边长分别为d c b a ,,,,两对角线长为,,f e 两对角线夹角θ,且)(2 1d c b a l +++= ,则: (1)θsin 21?=ef S ABCD (2) 2222222)(441d b c a f e S ABCD --+-= (3)))()()((d l c l b l a l S ABCD ----= (当D C B A ,,,四点共圆时) (4)?2cos ))()()((?-----=abcd d l c l b l a l S ABCD ,2D B +=?或2C A +=? 引理1:圆内接四边形ABCD 的四边是,,,,d DA c CD b BC a AB ====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 ]1[ ))()()((d p c p b p a p S ABCD ----=,)(21d c b a p +++= 。

简单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

第二讲 简单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 一.常用的基本公式: 1.正方形的边长为a ,则正方形的面积是S =a 2; 2.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是a 、b ,则长方形的面积是S =a ×b 。 3.平行四边形的底边长为a ,高为h ,则面积是S =a ×h 。 4.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a 、b 、c ,在它们上的高分别是h a 、h b 、h c , 则三角形的面积S =a ×h a ÷2= b ×h b ÷2= c ×h c ÷2。 5.梯形的上底为a ,下底为b ,高为h ,则梯形的面积是(a +b )×h ÷2。 6.圆的半径为r ,则圆的面积是S =π×r 2。其中π=3.14159265…。 二.几种常用的求面积的方法: 1.直接利用公式计算; 2.列出方程求图形的面积; 3.添加辅助线计算图形面积; 4.利用割补的办法变化图形,计算图形的面积。 5.用相等面积变换计算图形的面积。(同底等高问题,等底等高问题) 三.例题讲解: 例1.如图,一块长方形耕地,它由四个小长方形拼合而成,其中三个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是15、18、30公顷,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公顷。 解:由题意知,a ×c =15,b ×c =18,b ×d =30, 所以a ×d =(a ×c )×(b ×d )÷(b ×c )=15×30÷18=25(公顷)。 例2.如图所示,三角形ABC 是直角三角形,ACD 是以A 圆心,AC 为半径的扇形,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π取3.14) 6cm 6cm D C B A 解:阴影部分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减去扇形的面积, 三角形ABC 的面积=6×6÷2=18,扇形的面积是圆的面积的八分之一, 所以扇形面积是π×6×6÷8=4.5×π=14.13, 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8–14.13=3.87(平方厘米)。

中考专题复习怎样证明面积问题以及用面积法解几何问题

中考专题复习——怎样证明面积问题以及用面积法解几何 问题 (一)证明面积问题常用的理论依据 1. 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部分。 2. 同底同高或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把其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部分。 4. 同底(等底)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高的比。 同高(或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底的比。 5. 三角形的面积等于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8. 有一个角相等或互补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的比等于夹角的两边的乘积的比。 (二)证明面积问题常用的证题思路和方法 1. 分解法:通常把一个复杂的图形,分解成几个三角形。 2. 作平行线法:通过平行线找出同高(或等高)的三角形。 3. 利用有关性质法:比如利用中点、中位线等的性质。 4. 还可以利用面积解决其它问题。 【典型例题】 (一)怎样证明面积问题 1. 分解法 例1. 从△ABC的各顶点作三条平行线AD、BE、CF,各与对边或延长线交于D、E、F,求证:△DEF的面积=2△ABC的面积。 分析:从图形上观察,△DEF可分为三部分,其中①是△ADE,它与△ADB同底等 ③三是△AEF,只要再证出它与△ABC的面积相等即可 由S△CFE=S△CFB 故可得出S△AEF=S△ABC 证明:∵AD//BE//CF ∴△ADB和△ADE同底等高 ∴S△ADB=S△ADE

同理可证:S△ADC=S△ADF ∴S△ABC=S△ADE+S△ADF 又∵S△CEF=S△CBF ∴S△ABC=S△AEF ∴S△AEF+S△ADE+S△ADF=2S△ABC ∴S△DEF=2S△ABC 2. 作平行线法 例2. 已知:在梯形ABCD中,DC//AB,M为腰BC上的中点 分析:由M为腰BC的中点可想到过M作底的平行线MN,则MN为其中位线,再利用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设梯形的高为h 证明:过M作MN//AB ∵M为腰BC的中点 ∴MN是梯形的中位线 设梯形的高为h (二)用面积法解几何问题 有些几何问题,往往可以用面积法来解决,用面积法解几何问题常用到下列性质:性质1: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性质2: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性质3:三角形面积等于与它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性质4: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底之比 性质5:等底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高之比 1. 证线段之积相等 例3. 设AD、BE和CF是△ABC的三条高,求证:AD·BC=BE·AC=CF·AB

小学几何图形面积计算综合

几何图形 一.视图和对称图形 1.如图,将图沿线折成一个立方体,它共顶点的三个面上的数字之积最大是________。(15年高新) 2.如图,一个几何体上半部分为正四棱锥,下半部分为正方体,且一个面涂有颜色,下列图形中,是该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的是()。(14年工大) 3. 一个正方形积木(如图),每两个相对的面数字之和是9,请在这个正方形积木的展开图上填入适当的数字。(11年高新) 4.下面( )号图是正方体的展开图。(16年交大) 5.有一个用正方体木块搭成的立体图形,从前面看和从左面看分别是如下图形, 则要摆成这样的立体图形,至少要用( )个正方体木块。(13年交大) A.7块 B.无法确定 C.5块 D.6块 6. 在下面形状的硬纸片中,把它按照虚线折叠,能折成一个正方体的是( ) 。(16年交大) 7. 如果用口表示一个立方体,用表示两个立方体叠加,用■表示三个立方体

叠加,那么右图是由7个立方体叠加的几何体,从上面观察可画出的平面图形是( )。(15年工大) 8. 下列图形中为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的是( )。 9. 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如图所示的实物几何体,不可能看到的视图是( ) 。(16年工大) 10.一个几何体是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块摆成的,其俯视图(从上面看)与主视图(从前面看)如图所示,则组成这个几何图形的小正方块最多有( )。 A.7个 B.6个 C.5个 D.4个 11.国庆期间举行“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活动,小明自己刻一枚如图所示的印章,下面四个图案中用这枚印章印制的是()。(16年交大) 12.如图,把一次性纸杯沿着它侧面的粘贴缝剪开,则它的侧面展开图可能是下面的( ) 。(16年工大)

(完整word)初二几何面积法

专题复习一、面积法 何谓面积法 在求解平面几何问题的时候,根据有关几何量与涉及的有关图形面积之间的内在联系,用面积或面积之间的关系表示有关线段间的关系,从而把要论证的线段之间的关系转化为面积的关系,并通过图形面积的等积变换对所论问题来进行求解的方法,称之为面积法。 (一)证明面积问题常用的理论依据 用面积法解几何问题常用到下列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2、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3、同底同高或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4、同底(等底)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高的比。 同高(或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底的比。 一、证线段相等 1、已知:△ABC 中,∠A 为锐角,AB=AC ,BD ⊥AC 于D ,CE ⊥AB 于E ,求证:BD=CE E D C B A 2、已知:等腰△ABC 中,AB=AC ,D 为底边BC 的中点,DE ⊥AB ,DF ⊥AC ,垂足分别为E 、F. 求证:DE=DF. 3、(1)已知: △ABC 中,AB=AC ,P 为底边BC 上一点,PD ⊥AB 于D ,PE ⊥AC 于E ,BF ⊥AC 于F ,求证:PD+PE=BF. P (2)若P 为 △ABC 的底边BC 的延长线上一点,其他条件不变,请画出图形,并猜想(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吗?若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请写出正确的结论,并证明。 F E C B A

A 4、(1)已知等边△ABC内有一点P,PD⊥AB,PE⊥BC,PF⊥CA,垂足分别为D、E、F,又AH 为△ABC的高,求证:PD+PE+PF=AH. P H F E D C B A (2)若P是等边△ABC外部一点,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吗?若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请写出正确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A B C D E F H P 二、证角相等 5、点C是线段AB上一点,分别以AC、BC为边在AB同侧作等边△ACD和等边△BCE,连接BD、AE交于O点,再连接OC,求证:∠AOC=∠BOC. 1、Rt△ABC中,∠BAC=90°,AB=3,M为边BC上一点,连接AM,若将△ABM沿直线AM翻折

六年级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总复习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十)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复习内容:①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②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一、填空 1. ()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计算周长用()单位。 (),叫做它们的面积,计算面积用()单位。 2.填表: ①图形名称长宽周长面积 2.4米0.5米 长方形 1.8分米10分米 15厘米300平方厘米 边长4.5厘米 正方形18分米 ②图形名称底(厘米)高(厘米)面积(平方厘米) 8.5 4 平行四边形7.6 30.2 三角形 2.7 1.4 7 21 上底24 梯形下底32 224 ③图形名称半径直径周长面积 3厘米 圆 1分米 12.56米 3.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8平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平方厘米 4. 一张长10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纸片,最多能剪()个直径为2分米的圆片。 5. 用3个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是(),周长是 ()。 6. 圆的半径扩大5倍,它的直径扩大()倍,周长扩大()倍,面积扩大()倍。 7. 一个半圆直径是4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8. 一张正方形纸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得到的图形是()形,它的面积是原正方形的

() (),它的周长是原正方形的() ()。 9. 在右图1中,∠1 = 30°,∠2 =()。 10. 在右图2中,正方形的面积是9平方分米, 这个圆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1. 右图中长方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能确定 2. 用一条长16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如果长和宽都是质数,它的面积是()平 方厘米。 A、6 B、10 C、15 D、21 3. 右图由六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 长方形,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6平方厘米 B、3平方厘米 C、1.5平方厘米 D、1平方厘米 4. 在一个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它们的周长比较:()。 A、一样长 B、圆的周长长 C、正方形的周长长 D、无法确定 A 5. 如右图所示,AD = 1/2DC,AE = BE,那么 三角形ABC的面积是三角形ADE面积的 D ()倍。 E A、6 B、5 C、4 D、3 B C 三、先测量计算下面图形周长和面积所需要的数据(精确到0.1厘米),再分别 计算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格点与面积-小学奥数知道点详解(新)

如下图,在一张由一组水平线和一组垂直线组成方格纸上,如果任意相邻平行线之间的距离都相等,我们就把这样两组平行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如下图中的红点),把图中相邻两个格点的距离看着一个单位长度,把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看作一个面积单位(如图中带阴影的方格)。 一个多边形的顶点如果全是格点,这个多边形就叫做格点多边形,本讲就,学习求格点多边形的面积问题。这种格点多边形的面积计算起来很方便,一般有三种方法: ①规则的格点多边形,可以运用多边形的面积公式求出面积; ②一些简单而又特殊的格点多边形,可以通过数格子求出面积; ③较复杂的不规则图形,一般用皮克公式计算。其中数格子的方法比较原始,很少用。 任意格点多边形,只要数出多边形周界上的格点的个数及图内格点的个数,就可用下面的皮克公式算出面积: 格点多边形面积=内格点个数 + 边格点数÷2-1 这个公式是皮克(Pick)在1899年给出的,被称为“皮克定理”,这是一个实用而有趣的定理。 皮克定理的证明: 将格点图中的每个点看作以这个点为圆心、以单位面积正方形的边长的一半为半径的圆。格点多边形图内的点对应的圆的面积都是图形面积的一部分;而在多边形边界上的点对应的圆的面积只有一半属于这个多边形,且多边形每个角上的圆属于图内的面积都不到半个圆,少了其外角对应的扇形面积,因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度,正好是个整圆,所以周界上圆在图内的面积为:周界格点数÷2-1 所以格点多边形面积为: 图内格点个数+周界格点数÷2-1。 皮克定理的证明过程比较抽象,孩子难以理解。本讲 只要求孩子初步认识格点面积公式,掌握格点面积公式的应 用,到初中还会进一步学习皮克定理。 例1: 求下面各图形的面积。 【解析】:

最新张景中——面积法开辟平面几何新天地

张景中——面积法开辟平面几何新天地

张景中——面积法开辟平面几何新天地 提起张景中,景仰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心底涌出一堆的形容词和感叹句。诸如百折不回燃烧生命、身居逆境不改其志、目光如炬睿智如芒、思维如风顶尖成就、平凡之中凸显伟大、横扫千军势如破竹、与时俱进思维超前、破除迷信引领革命,等等等等,都不足以概括张景中院士对中国教育数学的贡献,即使在整个中国科学界,诞生这样的科学巨人,也是50年来仅见。 张景中的伟大,不在于在高等数学的多少个领域内做出了贡献,恰恰在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有突破性进展的初等数学领域,其中最稳定、最古老、最不可能创新的欧式几何王国内,取得了划时代的进展,颠覆性的进展。从17世纪以来的300多年,世界范围内的大科学家,他们在科学理论上的所有发现,几乎没有普通中学生能够读懂的东西。在初等数学领域,代数是一潭百年死水,平面几何更是一潭千年死水,没有活水也没有新鲜氧气注入。 是张景中,也仅仅是张景中,只在三年的初中几何教学中,就发现了问题并开始思考教材的改革。在平面几何2000多年的古老仓库中,捡起了从不被人重视的“面积方法”这件武器,将顽铁锻造成神器,像当年的孙悟空一样,从地下到天上,从18层地狱到33天兜率宫,将2300年不变的并被公认为完美杰作的欧几里德几何体系从公理体系到定理体系,从思想方法到解题思路搅了个天翻地覆,将欧几里德几何体系彻底改造了一番,创造了一个面目一新的张氏几何,名曰新概念几何。上至各路神仙、下至黎民百姓,看得目瞪口呆,看得如醉如痴。 张景中的这项科学发现,比起60年来国内任何一个科学家的发现影响面都要大得多,因为他的受众是8700万中学生!他影响的是整个中国的下一代。 张景中的脚步没有停歇,他的眼光自然而然地投向了机器证明几何定理这个百年难题。从莱布尼兹发明数值计算机械化以来,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机器证明几何定理也有了一定进展。中国老一辈数学家吴文俊将平面几何坐标化,创立了吴方法——代数消元法,

用面积法求解几何问题

人教版 初中 解决几何问题有很多方法,在这些方法中很容易被大家忽略的是面积法. 面积法既能解决题目中直接涉及面积的问题,也可解决一些题目中不涉及面积的问题. 在平时的学习、解题过程中,如果有意识的使用面积法.,可以使有些几何图形性质的证明、几何问题的解决等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对有些几何题,如果单纯用图形的几何性质、全等三角形或相似三角形等知识来解答,会使计算或证明过程很复杂,而用面积法却可以轻松得到解决.下面举例说明. 例1 如图1,E 、F 分别为□ABCD 的边CD 、AD 上的点,且AE=CF ,设AE 、CF 交于P ,求证:BP 平分∠APC . 证明 连BE 、BF , ∵AE=CF , ∴ 三角形ABE 的面积等于三角形FBC 的面积 即ABE FBC S S ??= ∴ 点B 到AE 、FC 的距离相等. 即点B 到∠APC 的两边P A 、PC 的距离相等, ∴ BP 平分∠APC . 例2 如图2,已知:△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 求证:AB BD AC CD =. 分析 由于AD 是∠A 的平分线,且在△ABD 与△ADC 中,BD 、DC 边上的高相等,因此可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来证明. 证明 设△ABC 中BC 边上的高为h ,则 12 ABD S BD h ?=?, 12 ACD S CD h ?=?. 又 过D 分别作DE ⊥AB 于E ,DF ⊥AC 于F ,则 12 ABD S AB DE ?=?, 12 ACD S AC DF ?=?. 于是 11221122 ABD ADC BD h AB DE S S CD h AC DF ????==??. ∵ ∠1=∠2, ∴ DE =DF . 故 AB BD AC CD =. .1. 例3 如图3,P 为△ABC 内任意一点,连AP 、BP 、CP 并分别延长交对边 于D 、E 、F ,求证:1PD PE PF AD BE CF ++=. 分析 本题应用了线段的比转化为面积的比来解决.

数格点算面积

数格点算面积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画图、列表、分析数据、寻找规律,发现并验证皮克定理; (2)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亲身体验,积累直接经验。强化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地投入活动; (3)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类比、分析归纳、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体验“在解决多变量问题中采用变量控制法”的科学思维方法。 二、活动重点:经历实践活动的过程,学会寻找思考问题的着眼点,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领悟数学思想。 网格纸上画着纵、横两组平行线,相邻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都相等,这样两组平行线的交点称为格点。 如果一个多边形的顶点都在格点上,那么这种多边形叫做格点多边形。 (如下图中的五边形ABCDE)。

有趣的是:这种称为格点多边形的面积可以根据图形内部及它的边上的格点的数目来计算,算法十分简捷。 设格点多边形的面积为S,多边形内部的格点数为N,它的边上的格点数为L,下面我们来探究S与N、L三者之间的关系。 问题的研究应该从简单的图形入手。 1.如图①②③都是N=0的格点多边形,请你在仿照此式样再画一个这样的多边形。 2.根据以上图形以及你画的图形填表: 图形序号S N L ① 1 0 4 ② 2 0 6

③ 3 0 8 ④ 3.观察图表可以发现:1 2 1 - =L S。判断一下在你画的图中这个关系式是否成立? 4.如图⑤⑥⑦都是N= 1的格点多边形,请你在仿照此式样再画一个这样的多边形。 5.根据以上图形以及你画的图形填表: 图形序号S N L ⑤ 2 1 4 ⑥ 2.5 1 5 ⑦ 4.5 1 9 ⑧ 6.观察上表,你有什么发现?怎样用N、L的代数式来表示S ?

学会用面积法解证几何题

学会用“面积法”解证几何题 楚雄育才学校 刘宪敏 在初中几何课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与直角形有关的证明题或计算题,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若我们能够利用“面积”这一中介来求解,往往会达到异象不到的效果,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例1、在矩形ABCD 中,AB=a ,BC=b ,M 是AB 的中点,DE ⊥AM ,E 为垂足,求证:2 2 42b a a b DE += 。 【分析】:1、如图(1)所示,此题的常规解法是证明Rt △ABM ∽Rt △DEA ,从而得出 AD AM DE AB =,又22BM AB AM +=代入上述比例式即可得出证明 结果。 2、考虑到此题有一些Rt △,因此,我们还可以这样来分析,如图(2所示),连结DM ,易证Rt △ABM ≌Rt △DCM ,由此利用“面积”来证明(∵S 矩形ABCD =S △AMD +2S △ABM ),证明过程如下: 证明:如图(2)所示,连结DM ∵M 是BC 的中点 ∴BM=CM ∠B=∠C=900 ?Rt △ABM ≌Rt △DMC A E B C D A E D

AB=AC 又∵S 矩形ABCD =S △AMD +2S △ABM 即:a b DE AM ab ???+?=2 121221 ∴AM ?DE=ab 又∵2 442 222 2 2 b a b a BM AB AM +=+=+= ∴2 2 42b a a b DE += . 说明:在解证与矩形有关的问题时,可将其分解成几个直角三角形,从中利用“面积”来解题。 例2、在Rt △ABC 中,BC 、CA 、AB 的长分别为a 、b 、c ,则Rt △ABC 的内切圆半径为: 。 解法一:(运用切线长定理) 如图(3)所示,设⊙0切AB 、BC 、CA 于点D 、E 、F , AE=AD=x ;BD=BF=y ,于是:x=a-R ,y=b-R ,c=x+y=a-R+b-R , ∴R= 2 c b a -+ ① 解法二:(用面积法)如图(4)所示, 连结OA 、OB 、OC 则有:S △ABC =S △AOC +S △ COB +S △BOA E C F A E C F

正方形格点阵中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正方形格点阵中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出现在各种形状的格点阵中的直线形的面积问题,以及借助构造格点阵求解的几何问题.通过恰当地分割与拼补进行计算的面积问题. 1.如图6-1,每一个小方格的面积都是l平方厘米,那么用粗线围成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分析与解】方法一:正方形格点阵中多边形面积公式:(N+L 2 -1)×单位 正方形面积,其中N为图形内格点数,L为图形周界上格点数. 有N=4,L=7,则用粗线围成图形的面积为:(4+7 2 -1)×1=6.5(平方厘米) 方法二:如下图,先求出粗实线外格点内的图形的面积,有①=3÷2=1.5,

②=2÷2=1,③=2÷2=1,④=2÷2=1,⑤=2÷2=l,⑥=2÷2=1,还有三个小正方形,所以粗实线外格点内的图形面积为1.5+l+1+1+1+1+3=9.5,而整个格点阵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16,所以粗线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16-9.5=6.5平方厘米. 2.如图6-2,如果每一个小三角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那么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分析与解】方法一:正三角形方形格点阵中多边形面积公式:(2N+L-2)x 单位正三角形面积,其中N为图形内格点数,L为图形周界上格点数. 有N=9,L=4,所以用粗线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9×2+4-2)×1=20(平方厘米). 方法二:如下图,我们先数出粗实线内完整的小正三角形有10个,而将不完整的小正三角形分成4部分计算,其中①部分对应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为4,所以①部分的面积为2,②、③、④部分对应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分别为2,8,6,所以②、③、④部分的面积分别为1,4,3.所以粗实线内图形的面积为lO+2+1+4+3=20(平方厘米). 3.如果图6-3是常见的一副七巧板的图,图6-4是用这副七巧板的7块板拼成的小房子图,那么,第2块板的面积等于整幅图的面积的几分之几?第4块板与第7块板面积的和等于整幅图的面积的几分之几?

数学实践活动教案10数格点算面积

初中数学实践课教案10 课题数格点算面积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画图、列表、分析数据、寻找规律; (2) 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 (3)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强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二、活动重点:经历实践活动的过程,学会寻找思考问题的着眼点,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领悟数学思想。 三、活动难点:格点多边形的面积与图形内部及它边上的格点数之间关系的探究。 四、活动过程:本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前活动 一.概念认识 格点多边形:方格网中的每个交点叫做格点(如左图中 的点A、B、C、D、E…).显然,每一个小方格(如图中带阴 影的小方格)就是一个面积单位. 如果一个多边形的顶点都在格点上,那么这个多边形叫 做格点多边形(如图中的多边形ABCDE) 凸多边形与凹多边形:如下图a,把多边形的任何一边向两方延长,如果其他各边都在延长所得直线的同一旁, 这样的多边形叫做凸多边形. 而图b中的多边形不具备这种性质,称为凹多边形. 二.自主探究 1 2.我们设格点多边形的面积为S,多边形内部的格点数为N,它的边上的格点数 a b

为L ,写出下图中格点多边形的N 、L 3.仿照2中的图在网格纸上画出符合条件的不同.. 格点多边形 1)画2个满足条件N=0的格点多边形,求出它们的面积S 2) 画2个满足条件N=1的格点多边形,求出它们的面积S 3) 画2个满足条件N=2的格点多边形,求出它们的面积S

第二阶段 课内活动 一.对第一阶段活动的再认识 1.认识格点多边形 2.识别凹、凸多边形 3.归纳格点多边形面积的求法 4.会数格点多边形边上及内部的格点数 二.探究格点多边形的面积与边上、内部格点数的关系 活动一 探究N=0的格点多边形中S 与L 之间的关系(展示所画不同类型图形) 满足N=0来吗? 活动二 探究N=1 满足N=1 活动三 探究N=2的格点多边形中S 与L 之间的关系(展示所画不同类型图形) 观察上表,你又有了什么发现? 活动四 自主探究N=3时S 与L 之间的关系 1.示范引领:画N=3的格点多边形 2.合作交流:四人一组,画图研究N=3时S 与L 之间的关系 活动五 猜想N=4、5、…、10、…的格点多边形中 S 与L 之间的关系

小学数学《格点问题》练习题(含答案)

小学数学《格点问题》练习题(含答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让学生了解格点问题与一般求面积问题的不同,拓宽解答问题的方法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解答格点问题的思想与方法 教学难点:区别格点问题与一般求面积问题的不同点。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围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老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围棋,大家看围棋上有些什么啊? 学生观察围棋,讨论。 老师:现在老师分为两组,每组派一个代表来比赛。围棋上有很多正方形格子,如果规定一个正方形格子的面积是1,请每组的代表数一数这个围棋的面积是多少?看谁数的最快最准确。 学生数格子求面积。 老师:好,我们看一看谁数的最准确。 二、引入新课 1.格点问题主要有正方形格点问题和三角形格点问题两种。

(1) 正方形格点问题就是它的格点都是由两组互相垂直相交的 平行线的交点构成的。每一个小方格都是一个小正方形,并且大小都相等,规定它的面积为单位1。 以这样的点为顶点画出的多边形称为正方形格点多边形。 (2) 所谓三角形格点多边形是指:每相邻三点成“∵”“∴”,形 状,所形成的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规定它的面积为单位1,以这样的点为顶点画出的多边形为三角形格点多边形。 三、自主探究: 1、出示例1: 规则正方形格点多边形面积 【例1】 下图是用皮筋在钉板上分别围成的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3) (4) 2、引导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3、学生自主探究。 C B E D

小学奥数格点型面积

板块一 正方形格点问题 在一张纸上,先画出一些水平直线和一些竖直直线,并使任意两条相邻的平行线的距离都相等(通常规定是1个单位),这样在纸上就形成了一个方格网,其中的每个交点就叫做一个格点.在方格网中,以格点为顶点画出的多边形叫做格点多边形,例如,右图中的乡村小屋图形就是一个格点多边形. 那么,格点多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它与格点数目有没有关系如果有,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否用计算公式来表达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吧! 用N 表示多边形内部格点,L 表示多边形周界上的格点,S 表示多边形面积,请同学们分析前几个例题的格点数. 我们能发现如下规律:12 L S N =+-.这个规律就是毕克定理. 【例 1】 用9个钉子钉成相互间隔为1厘米的正方阵(如右图).如果用一根皮筋将适当的三个钉子连结起来 就得到一个三角形,这样得到的三角形中,面积等于1平方厘米的三角形的个数有多少 面积等于2平方厘米的三角形有多少个 【解析】 面积等于1平方厘米的三角形有32个. 面积等于2平方厘米的三角形有8个. (1)面积等于1平方厘米的分类统计如下: ① ② ③ 底为2,高为1 底为2,高为1 底为1,高为2 3×2=6(个) 3×2=6(个) 3×2=6(个) ④ ⑤ ⑥ 底为1,高为2 底为2,高为1 底为1,高为2 3×2=6(个) 2×2=4(个) 2×2=4(个) 所以,面积等于1平方厘米的三角形的个数有:6+6+6+6+4+4=32(个). (2)面积等于2平方厘米的分类统计如下: 3×2=6(个) 1×2=2(个) 所以,面积等于2平方厘米的三角形的个数有:6+2=8(个). 【例 2】 如图,44?的方格纸上放了16枚棋子,以棋子为顶点的正方形有 个. 【解析】 根据正方形的大小,分类数正方形.共能组成五种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如右图). 11?的正方形:9个;22?的正方形:4个;33?的正方形:1个; 以11?正方形对角线为边长的正方形:4个;以12?长方形对角线为边长的正方形:2个. 毕克定理 若一个格点多边形内部有N 个格点,它的边界上有L 个格点, 则它的面积为12 L S N =+-. 例题精讲 格点型面积

如何用面积法解决几何题目

AB2 +BC 262 + 82D 巧用面积法解决数学中的几何题目 面积法就是运用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及面积关系,达到解题目的 一种方法,它不仅在代数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几何解题中也是不 可或缺的,利用这种方法解决某些几何问题时,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 效果.下面列举几例,仅供参考 例如:已知△ABC 中,∠C=900,AC=6cm,BC=8cm.求AB 边上 的高CD 的长。A 解:在△ABC 中,∠C=900 ∴AC2+BC2=AB2 ∴AB= = =10 △ABC 的面积不变 C B ∴ 1 AC ?BC =1 AB ?CD 2 2 即 1 ?6 ?8=1 10 ?CD 2 2 ∴CD=2.4(cm) 例如:求证;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一点与两腰的距离的和等于腰上的 高。 已知:△ABC 中,AB=AC,DE⊥AB,DF⊥AC,CH⊥AB。求证: CH=DE+DF 证明:作DG⊥CH,垂足为G。 ∵ 四边形HEDG 有三个角是直角 ∴ 四边形HEDG 是矩形 ∴HG=DE,DG‖AB

A D l 1 B E l 2 C F H E G F ∴∠GDC=∠B A ∵ AB=AC ∴ ∠B=∠ACB ∴∠GDC=∠ACB ∴ RtΔGDC≌RtΔFCD B C D ∴GC=FD ∴CH=DE+DF A 若用面积法: 证明:连结AD,则有SΔABC=SΔABD+SΔACD ∴ 1 AB ? CH = 1 AB ? DE + 1 AC ? DF H 2 2 2 E F ∵AB=AC B C D ∴CH=DE+DF 例如:如图直线 l 1、l 2、l 3 互相平行,且分别截直线 a 、b 于 A 、B 、 C 与 D 、E 、F , 求证: AB = DE CD EF 分析:这题是平行线等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的证明题目,在教科书是教学生利用三角形 相似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来求证的。如果 用三角形的面积法来转换,对于学生来说 l 3 应该比较直观。 证明:连接 AE 、BD 、CE 、BF ,则△EAB 和 △EBC 有同高,所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