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分布图空白

美国农业分布图空白
美国农业分布图空白

2016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10.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_以美国为例练习

专题10.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热点考向预测] 考向一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读美国农业带分布图,回答1~2题。 1.影响美国各农业带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自然条件B.市场 C.交通D.科技 2.下列不属于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是 ( ) A.生态农业B.精确农业 C.有机农业D.石油农业 解析:第1题,美国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不同的农业带,影响因素主要是自然条件。第2题,石油农业是高耗能农业,不是美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答案:1.A 2.D 考向二商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3~4题。 3.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②地广人稀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④地势平坦⑤土壤肥沃A.①④⑤B.②③④ C.②④⑤D.③④⑤ 4.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 ①劳动力充足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市场广大④复种指数高⑤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③⑤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答案:3.D 4.C 5.(2015·重庆二诊)下图为近30年来东北部分地区农业类型布局变化图,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明图示地区近30年来玉米、放牧业、副食品生产布局的变化,解释该地水稻生产面积扩大的原因。 (2)吉林玉米种植区号称“黄金玉米带”,其东侧的长白山、西侧的草原和湿地,都是“黄金玉米带”稳定发展的天然保障。请分别分析它们对图中玉米带具有的“保障作用”。 解析:(1)直接获取图中信息,即可判断布局变化;水稻面积扩大可从市场、水源、气温等角度分析。(2)首先要理解玉米生长需要的保障,就是其生长需要的条件(气候、水源、土壤等),可从该地可能不具备这些条件,但由于东、西部的山地、草原等的存在,而具备了或强化了这些条件入手。 答案:(1)变化:玉米产区向西、向北扩展;西部放牧业面积缩小(或草地面积缩小);副食品生产基地在各类城市周围大量涌现。 原因:气候变暖;水资源开发和水利工程的兴建;市场需求增大及政策支持;水稻品种改良。 (2)长白山区:①地势高,降水丰富,形成庞大水系,为玉米种植区提供灌溉水源;②森林茂密,补给土壤有机质,涵养了大量水源,调节径流,减轻水旱灾害。 草原和湿地:使周围林草生长良好(或植被覆盖率高),能降低风速,固结土壤,抑制风沙危害农田(或保护农田)。 [课时规范训练] 一、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三种符号分别代表美国三种农作物的分布,这三种图例△●○对应的农作物依次是

美国农业分布

一、农业特点 1、美国农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用现代最新科学技术装备起来的高效率的大农业。 ①农业生产总值、许多重要农产品产量以及出口总量都占世界首位。 美国农产品出口总量占全球20%,排名第一;谷物出口占全球40%,排名第一;玉米出口占全球70%,排名第一;大豆出口占全球67%,排名第一;棉花出口占全球26%,排名第一;小麦出口占全球37%,排名第一;肉类出口占全球7.4,排名第一。 ②整个农业实现了全盘机械化,劳动生产率是世界上最高的。 20世纪60年代,西红柿、棉花、樱桃采摘就实现了机械化。美国农业人口1993年约占总人口的1.9%,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就业劳动力总数的2.1%,平均每个劳动力生产的农产品可以供近100个人消费。美国农业不仅能满足本国需要,还有1/3~2/5的农产品用于出口,农产品出口约占外汇总收入的20%,在改善美国的国际收支和外贸平衡中起了很大作用。 ③生物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普遍应用。 美国生物工程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事生物技术开发的 企业已逾200家,当前正致力于把许多实验室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技术。在种植业方面,它们通过 改变基因培养出各种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品种,如耐寒、耐旱、耐碱、抗除草剂、抗病虫害、便于管理和收获加工、能“固氮”、蛋白质丰富以及具有特殊风味等等。 电脑已成为美国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1983年,美国已有6.5万家农场使用了 电脑,近年来发展更快。农场主通过电脑来寻找最佳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用电脑来管理财务,通过地区的信息网络来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安装微处理器的农机可大大节省燃料,提高工作效率。全自动的、电脑遥控的无人操作农机也在研制中。电脑和电子传感器的结合使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生产管理技术起了根本变化。为农业服务的电脑软件公司已有200多家,并正在发展。 2、美国农业生产和资本日趋集中,垄断资本对农业的控制愈益加强。 美国农场总数已经由19世纪30年代的600万多个减少到1997年的205.8万个。大批中小农 户纷纷破产。目前,约占农场总数的不到1/10的大农场,生产了商品性农产品的60%以上。许多工业、金融商业垄断公司越来越多地插手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加工、贮藏和销售,形成了不少大型的“农工联合企业”,控制了大部分农场。 3、农产品的命运和不稳定的市场紧密联系。美国农业最严重问题是生产过剩,生产和价格极不稳定。 美国农业商品性很高,农场的产品几乎全部投入市场,而所需要的农机具、化肥、农药、饲料、种子、食品几乎都要购入。在历史上美国农业的发展就同国外市场密不可分,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除战争期间和战后需求旺盛的少数年份及个别世界性歉收年份以外,美国农产品经常大量“剩余”,造成价格波动,使大量小农破产。 4、美国农业部门结构比较全面,作为农业基本部门的种植业得到充分发展。 美国有耕地1.87亿公顷,牧场草地2.4亿公顷,近年美国农业产值中种植业和畜牧业所占比重 相近(1996年种植业占54%,畜牧业占46%)。美国农业吸收了世界上许多地方的先进技术,除英国移民带来的西欧传统农业(种植麦类、牧草和养畜)外,又向印第安人学来了玉米的种植,西班牙人则传入了放牧业和柑橘种植技术。美国的谷物上产中以玉米和小麦最重要。经济作物以大豆、棉花、烟草为主。在种植业中,牧草也占重要地位,蔬菜、水果的生产也很发达。畜牧业以饲养牛、猪、鸡为主。 5、美国的农业高度专业化。 包括个别农场专业化和明显的分区专业化。农业分区专业化在发达国家是普遍现象,但在美国表现得更为突出。美国农业分区专业化一方面表现为个别农业部门和个别农产品的地区分布上的高度集中;另一方面是各地区部门结构中主要专业化部门的比重很高。二战后,农业化分区明显加深。不仅小麦、

美国农业概况

小麦区:大平原中部和北部.大平原中部冬季气温较高,是冬小麦区.北部冬季较长且较冷,只能种春小麦. 棉花带:北纬37度以南 玉米带:五大湖西南,小麦区以东. 乳畜带:玉米带以北的五大湖区,向东直到大西洋沿岸. 亚热带作物区:墨西哥湾沿岸 混合农业区:玉米带与棉花带之间 水果蔬菜灌溉农业区:落基山脉地区 畜牧和灌溉农业区:海岸山脉地区一.教学内容: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二.学习目标 1、掌握亚洲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特点; 2、这两种农业地域类型产生的自然、社会、经济原因。 3、掌握分析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的区位因素 三.重难点讲解 知识点一:季风水田农业 1、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种植历史和地位(重点)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 主要分布区 东亚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 带季风气候区 中国(秦岭淮河以南)、日本、韩国、朝鲜等国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泰国、柬埔寨、缅甸、越南、菲律宾等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国生产历史约有7000年历史,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食 生产地位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 【高效记忆】联想法记忆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

由季风水田农业的“季风”联想到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在季风气候区,而季风气候又分布在亚洲的东部、东南部和南部。 2、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重点、难点) 第1幅图表示了亚洲水稻的分布,其余3幅图分别从气候、人口、地形三个方面反映了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条件,现总结如下: 区位因素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气候 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 区,全年高温多雨或夏季热量充足;大部分 集中在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的地区,降水 丰富雨热同期,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地形 主要集中在平原、盆地丘陵地区,地形平坦.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因素 劳动力 水稻种植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 劳动力多,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人口稠密, 劳动力丰富 人均耕地 亚洲的主要水稻种植区人口稠密,人均耕地 少。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水稻可以 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生产习惯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种 植水稻的传统经验丰富 食物偏好 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读图思考】 (1)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这里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关系? 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区的地势平坦地区。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生长,地势平坦便于水田管理。 (2)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这里有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条件吗? 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这里劳动力丰富。 (3)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亚洲季风区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量高。水稻种植业的特点中,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是形成小农经营、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的根本原因。 3、季风区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 特点成因发展措施小农经营 以家庭经营为主,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 田地很少适度规模经营 单产量高、商品率低 精耕细作,使单产量高,但由于生产规模小, 人口多,所产稻谷以自给为主控制人口数量

美国农业概况

美国农业概况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美国农业概况 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北邻加拿大,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湾。本土介于北纬30490之间。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1994年全国总人口亿,占世界人口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人。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5%以上,因此农村就更显得地广人稀。美国的务农人口在1870年占52%,1910年为32%,1994年已经下降到了2%。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劳动生产率、国民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长期高居世界首位。本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达到了1795美元(1967年不变价格),1993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24740美元。 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本土为北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佛罗里达南端属热带气候,阿拉斯加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夏威夷则是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国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年降雨量为760毫米。土地、草原和森林资源的拥有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土质肥沃,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美国的耕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0%,为18817万公顷,人均接近公顷。美国还有永久性草地亿公顷,森林和林地亿公顷。美国农业也有些不利的条件,如山脉多是南北走向,北方的寒流可以长驱直入,影响南部地区作物的生长。美国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与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驰名于世,其总面积有平方公里。

一、农业发展的特点 1.“以农立国” 有悠久历史和传统美国作为移民国家,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其农业部在比62年成立的时候,就在其部徽上写着,“农业是制造业和商业的基础”。美国方面依仗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另方面注重农业科技的作用,农业直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但政府对农业采取了支持和保护的政策,使农业成为美国在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 2.以高度商业化的家庭农场为基础美国1826年制定了“宅地法”,奠定了家庭农场的基础。1994年,美国有204万个农场,其平均规模为公顷;农业劳动力有252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2%。现在“公司农场”的数量在不断上升,大约有7万个,所占农地的面积和销售额都占有较大的比重。但是,公司农场的基础仍然是家庭农场。美国农业是高度商业化的农业,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很大。其粮食生产能力超过了亿吨,但由于生产过剩,政府实行限产措施(根据政府与农场主签订的合同,1995年休耕农田的总面积为1474万公顷),加上天气的影响,有的年景不足3亿吨。 3.农业专业化程度很高美国形成了些着名的生产带,如玉米带、小麦带、棉花带等。早在1914年,美国农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种植专业化,这种格局保持至今。这种区域分工使美国各个地区能充分地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通畅的水陆运输网的建立更进步促进了区域分工专业化生产,而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也有力地推动了附近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国的农业

七年级下册地理《美国》教学设计 王秋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美国的自然地理概况。 2.在美国农业分布图上说出农业专业化地区的名称、位置,并能综合分析每个农业带的成因。 能力目标:通过“农业地区专业化”的探究,培养学生地理读图、析图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认识美国农业的特点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科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美国农业地区生产专业化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美国农业地区生产专业化原因。 教学工具:地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使我们知道了美国是西半球的一个移民国家。不同民族和种族的劳动人民共同创造了的美国经济。本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美国的农业生产特点。 板书:二、农业地区专业化 [讲授新课] 1、美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1、)地形特征:读图9.6,学生找图:落基山脉、大平原、五大湖、密西西比河、阿巴拉契亚山脉,归纳美国地形特点。 (2、)降水:读图9.9说出美国降水量的分布特征。让学生观察“美国降水量的分布”图,说出美国降水的分布特征--降水量大致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减少,中部和东部地区降水比较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 (3、)灌溉:读图9.6密西西比河五大湖。指导学生读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 说明五大湖是世界最大淡水湖群,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密西西比河是美国最大河流,世界第四长河。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河流、湖泊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灌溉水源。 2.美国的农业生产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实现了地区生产的专业化

设问:(1)什么是农业地区专业化? 农业地区专业化是指各地区着重发展各自具有突出优势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从而使每个地区发展成为一种或几种农产品占主导的专业化生产区。 (2)美国形成了一些农业带 读图9.10 a\ 学生在图上找出美国主要的农业带(区) b\归纳影响玉米带和乳畜带的主要因素 例析:1.读乳畜带的地理位置B,引导学生了解影响乳畜带的主要因素后,教师补充:由于这里的人口约占美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乳、肉、禽、蛋的市场需求量大,而且这些产品不宜保存和长途运输,就近生产还可以降低成本。 2.读玉米带的地理位置A,让学生根据玉米生长所需要的自然环境,分析玉米带为什么要分布在该地区。然后教师补充说明:该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机械化生产。而且这里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很好,适合玉米生长。同时提示学生:玉米是美国最重要的作物,美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玉米有多种用途,但是大部分作为饲料。美国畜牧业十分发达,所以玉米带和畜牧带往往紧密联系在一起。 小结:引导学生总结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是受到地形、气候(气温、降水)、土壤、人口(市场、劳动力)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实践: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参照A、B、C三个农业带的分析思路和注释的方式,结合课本图9.6和图9. 9,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特点,综合地形、气温、降水等多种因素,分析出小麦区、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和亚热带作物带的形成原因。在此教师要强调对自然条件的综合利用。 点拨:在各小组讨论交流后,教师边进行点拨,让学生边把各农业带的影响因素填写图9.10框图中。 1.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有什么好处?(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环境的优势。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大规模进行机械化生产,更广泛地使用高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等) 2、农业特点:机械化专业化 课堂小结:美国农业的发展对中国有什么启示?请为中国农业发展提出建议。(美国农业的发展为中国指明了一个方向,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少,我们应该借鉴美国发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参考教案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参考教案(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2.了解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 3.了解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美国本土地形、气候的判读,培养学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关于美国农业发展方面的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3.运用知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4.通过对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的分析,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增强对资源环境、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思路 一.分析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以种植业为例) 1.读《美国农业分布图》,找出种植业(小麦、玉米、棉花等)的分布位置。 绝大部分分布于美国中部,落基山脉以东,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广大平原上。 2.读《美国地形图》、《美国气候类型分布图》、《美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美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水热条件适宜——(纬度位置与美国年降水量分布)

地势平坦广阔——(平原面积占全美的二分之一,有利机械化作业) 土壤肥沃——(温带草原气候区的黑土和密西西比冲积平原的沃土) 水源充足——(密西比河流经,五大淡水湖附近,美国年降水量分布) 地广人稀——(教师提供:国土面积约930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2.3亿)3.读课文P52,分析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从书中找出 交通运输条件好——(阅读材料:《美国农业发展的交通运输条件》得出)国家的政策与法规扶持——参阅课文P55—56《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得出。 补充:在《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中,其中哪条对你的触动最大,请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二.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1.要求学生回忆农业生产的原则: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 2.从书中找出“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含义。课文P52 3.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具体表现。 活动:对照课文P53,找出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农业区名称。 4.了解美国“乳畜带”: (1)位置——美东北部和沿五大湖沿岸各州。 (2)有利条件——多汁牧草;消费市场。 5.了解美国小麦带: (1)有利的自然条件——地平、土肥、气候适宜。(对照课文P51地形与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