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罗庚精神 彰显科技特色

弘扬华罗庚精神彰显科技特色

——江苏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创建自评报告

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二O一0年三月

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由华罗庚实验初中与实验小学强强合作的基础上于2003年8月组建而成,座落于风景优美的金坛市龙山风景区,学校现有四千多名师生。在华罗庚精神的引领下,形成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的办学理念和创建“常州一流、省内知名”的办学目标。

近年来,我校以创学校科技教育特色为目标,不断完善科技教育的实施办法和管理措施,不断追求着新特色、新品位,在教育教学中贯彻科技教育思想,进一步推进学校科技教育工作,从而促进学校办学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现将我校科技教育工作汇报如下:

一、攀登制高点——形成学校科技教育的愿景

一个缺少共有的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的组织,必定难成大器。一个有凝聚力的共同愿景对科技教育活动至关重要,它能为科技教育聚焦、提供能量。

1、抓组织,加强科技教育的管理

学校成立了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挂帅,分管校长指导,科学组负责科技活动开展的具体工作和日常事务,由各班主任、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科学等老师担任科技辅导员。班主任主要负责本班的科普教育,并上好科技活动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以提高学生科技意识。科技辅导员负责组织科技小组活动,制定活动计划,辅导学生出成果,提高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抓规划,理顺科技教育的思路

学校只有对科技教育工作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完善科技教育的领导,经常性策划学校科技教育工作,才能保证科技工作正常有序、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我校2008年制定了《构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的规划》,明确规定了科技教育的目的、宗旨、领导机构、原则和实施内容。学校科技教育发展规划主要分三步走:第一阶段,08至09年探索科技教育特色阶段;第二阶段,09至10年争创科技

教育特色学校阶段;第三阶段,10至12年跻身于一流科技教育行列阶段。

3、抓落实,保证科技教育的场所

学校现有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10多个,科技活动室4个,标本室1个,定期开展活动课,在空间和时间上予以了保证。图书室、阅览室正常开放,现有图书近6万册、其中科普类图书近万册,为学生阅读、探究科普知识提供了良好的保证。坚持开展科技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每年投入资金数万元,保证各项活动顺利进行。加强科普教育基地的联系与合作,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地开展活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

4、抓宣传,营造浓厚的科技氛围

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园网、广播站、电视台、校报、宣传橱窗等作宣传,加大科技教育宣传力度。每周二红领巾广播增设科普知识专栏,向全校师生介绍科普知识,提升科学素养。利用校园闭路电视为学生播放科普影片,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从衣食住行,从浅显的科学常识到深奥的科学道理,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接受科技教育,得到真切的体验,理解科学就在大家的身边。

5、抓师资,建立优良的骨干队伍

我们采用“一学二请三实践”的办法来培养和锻炼科技辅导员队伍。“一学”就是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尽量派出去学习;“二请”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请有特长的专家、家长进校讲课或作专题报告或请他们进校来辅导;“三实践”就是大胆放手让教师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加强了科技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二、探索新视点——丰富学校科技活动的形式

学校将科技教育渗透入精彩丰呈的活动中,建立了多层次、多渠道的活动组织,力求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外与课内相延伸,理论与实践相支撑,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渴求。

1、组织“科技周”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一年一度的科技周活动内容包括“一看、二说、三画、四做、五写”,在老师的精心组织下,同学们广泛参与,在一周的期间积极动手,制作了许多富有创意的作品,充分展示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还邀请市环保局、科学局领导作专题知识讲座。市科协到我校进行科普知识展览,同时也进行了现场科技创新知识有奖问答。同学们认真观看,积极互动答题,活动极富有意义,激发了学生的科学

兴趣和创新的热情。

2、组织“科技创新”大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一项面向在校中小学生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最具示范性和导向性的科技教育活动。08年由省科技创新大赛科技作品终评和展示活动在南京科技大会堂举行,我校送交的三件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在常州市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中均获得一等奖,经过严格筛选,入选了省终评和展示活动,学生的答辩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获得省一、二等奖,是获奖和入选最多的学校之一。今年我校选送的四件作品,均在常州市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其中有三件获得常州市一等奖。

3、组织“金钥匙”竞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由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科协主办的金钥匙科技竞赛活动。以扩大知识面、拓展视野、开发智慧、培养创新意识、提高青少年读者的科技素养为宗旨,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08年我校的姚书怡、张之玮同学在预赛中脱颖而出,代表金坛队参加省团体赛。团体赛内容涉及广泛,我校的选手以团体预赛第四名进入团体总决赛,总决赛在江苏教育电视台演播厅进行。选手沉着冷静,团结合作,发挥出较好的水平,最终获团体一等奖(第三名),两名学生均获得省个人特等奖,张之玮同学获最佳选手奖。

4、组织“实验操作”比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在市小学科学探究实验操作比赛中。我校选拨的戚志远等四位同学在比赛过程中,凭着个人娴熟规范的操作和认真比赛的态度,高水平地完成各项实验任务,得到了评委和各校领队老师的一致好评,均获得一等奖,两位老师获优秀指导老师,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通过比赛促进学生掌握科学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同时,也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是对我校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一次检阅,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右持续发展。

5、组织“李四光中队”创建,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创建“李四光中队”是以李四光为榜样,从自己、家庭、中队,身边小事做起,做保护地球小主人;通过野外学习、考察、了解地球、环境科学知识,了解当地自然资源、环境保护方面的实际状况和成果;并在学校、家庭和社会进行广泛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理念。近几年,我校已有多个班级获得省、市评选的“李四光中队”。由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团中央联合开展的“节约资

源、保护环境,做保护地球小主人”活动评选结果揭晓,我校五(7)中队喜获首批全国优秀“李四光中队”称号。全省共有7个少先队中队获此称号。

6、组织“科技小论文”比赛,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为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少年儿童的科学志趣,引导小学生积极投身科学探究的活动之中,我们每年都组织科学探究小论文比赛活动,内容可以是对自然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报告;是小学生自己的小发明、小制作;可以是自己设计的小实验;可以是对生活中的科学问题,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的解释;也可以是小学生所写的科学美文和奇思妙想。自08年以来,我校已有20多名学生获得市科学小论文比赛一等奖。万力等2名同学的论文发表在《科学课》杂志,史烨禾等5名同学的论文发表在《科学大众》杂志,卢彦超等10名同学的小论文发表在《学习方法报(科学版)杂志。

7、组织“信息技术节”,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在你身边、信息成就未来。”在信息技术节中,同学们积极地参加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电子报刊、网络作文、信息搜索等各项活动,在计算机网络世界里,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一幅幅漂亮的绘画、一张张精致的报刊、一篇篇有趣的小论文,无不显示新世纪学生在电脑前的超凡学习能力。信息技术节让学生学会电脑、熟练电脑,更提高了使用电脑操作的能力。有30多名学生在省市级信息技术比赛中获奖。

8、组织“华罗庚金杯”赛,培养学生数学特长

全国“华罗庚”数学金杯赛已举办了10届,我校学生与大中城市代表队抗衡,屡创佳绩,先后获得20枚金牌。由香港承办的,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参赛的首届两岸四地“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精英邀请赛,还特邀新加坡、菲律宾代表队参加,共有北京、上海等27支强队的106名选手角逐。经过两场笔试和一场操作,张之玮、秦文杰、滕志远获16枚金牌中的3枚金牌,取得了所有参赛队中的最好成绩。

三、抓好结合点——拓展学校科技教育的渠道

实践证明,科技教育必须找到恰当的切入点,找到合适的契合面,才能够取得实效。为此,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拓展科技教育的渠道。

1、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充分利用校园科技教育本土资源,在校园的橱窗以及廊壁上,布置了以科普为主题的宣传栏;开辟并布置了科技室,并在其中的墙壁上布置以往科技活动的成果和相关图片;在校园网上开辟了专栏“科技之窗”,使其成为学校科技教育、科技活动的一个小小的阵地。向学生传播和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各班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在定期出科普知识黑板报,设置科学角等,以彰显学校科教特色,凸显班级科教文化。

2、与德育活动相结合

学校的德育工作和科技教育一样,担负着培养学生爱国的思想、坚强的意志、合作的精神、科学创新的精神、实践的能力等的任务。学校的科技教育的许多内容都是通过德育的渠道加以落实。如上学期学校开展“每人捐出一张废纸”、“垃圾统一收集”等,在活动中学生增强了科学、环保、节约的意识,得到了体验,受到了感悟。

3、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现有各门学科不仅具有科技教育的丰富内容,而且各学科中渗透的科技教育内容既是渐进的、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他它们构成了科技教育的基础体系。老师们充分挖掘学科教育中的科技教育内涵,既可以巩固课本的基础知识,又可以通过向学生传授前人的科技成果和经验,引导和启发学生去探索这些成果取得的途径,启发学生质疑,调动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精神。

4、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为满足学生对科技的兴趣爱好,学校成立学生科技俱乐部,在教师指导下每月开展一次活动。学校还根据每学期省、市的科技类比赛组建各支训练比赛队伍。为了确保兴趣小组和训练比赛队伍的活动质量,我们还精心安排业务能力精,责任心强的辅导老师担任辅导训练工作,在具体的辅导工作中,我们要求辅导老师做到辅导有目标、目标有内容、内容有落实、落实有效果。

5、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作为市小学科学研训基地,我们积极通过课题来提升科技教育的水平。参加了中法合作“做中学”常州市实验学校,开展了3项省、市级课题,现正在开展常州市级课题“小学科学教育活动的优化设计研究”,在课题研究中不断研究科技教育的新问题、新方法。教师撰写的科学教育论文有50多篇在《科学课》《江

苏教育》《实验教学与仪器》等省级刊物发表,20多篇论文获常州市一等奖以上。

6、与科普基地相结合

学校经常性的组织学生参加基地科普实践活动,让学生接受科普教育,树立学生的科学意识。如参观气象台,了解无线信号的接受传播、卫星接受器的工作奥秘;到污水处理厂参观污水的处理;到垃圾处理站了解垃圾处理、回收再利用的科学方法;到纱厂污水处理车间参观污水的处理情况、到自来水厂等基地了解生产过程等。

7、与专题网站相结合

为了充分发挥校园“三网合一”功能,开展网络学习,拓宽学习渠道,注重培养学生了解科技信息,逐步形成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运用信息的实践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效率。我们建成了“小学科教园地”专题网站,开辟了“童真童趣”、“做中学”等栏目,为在校园传播科普知识打造了更加广阔的天地。目前,点击访问量已达16000多余次。

8、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为了使科技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把科技教育的范围延伸到了每一位学生的家庭。把科技教育作为家校联系的重要内容,通过家庭问卷调查、在校接待、电话联系、家长会、等形式指导家庭共同学习,更新知识。通过家长的参与和监督,使学生在家庭中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了学生和家长的科学素养。

四、彰显新亮点——展示学校科技教育的成果

几年来,学校的科技活动成了一个磁场,聚合、同化了学校中的每位学生,他们在校园、在课堂、在生活中学习科学,基本形成了的良好科技氛围,科技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1、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几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中,有200多人次获奖。其中科技创新大赛,卢彦超等6位同学获省一等奖,万力等同学近20位获省二等奖,12位同学获常州市一等奖;“金钥匙”科技竞赛,姚书怡等4名同学获奖省特等奖,蒋源等13名同学获江苏省一等奖,。段砚州等两位同学获得科学小院士称号。学生撰写地科学小论文有10多篇在《科学大众》《学习方法报》等报刊上发表,在

历届全国“华罗庚”庚数学金杯赛中我校有20名学生夺得金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学生。

2、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科技特色学校创建的逐步推进的同时,广大教师也在不断成长、展示自己。全校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小学科学等学科中,均有常州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去年小学科学组5位老师中有两位老师被评为常州市学科带头人。吕水庚校长被评为省组织科技教育活动好校长,潘建民副校长被评为省优秀科技教育工作者,张俊、李俊等老师被评为省优秀科技辅导员。6位老师获省、市评优课获一等奖,撰写的论文发表或获奖屡见不鲜,小学科学组两次被评为常州市优秀教研组。由此可见,我们以科技教育为载体,真正培养了一支有思想、有能力、有悟性的科技教师队伍。

3、促进了学校的整体提高

学校组建以来,社会各界都给予了较高评价,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少年军校、“华罗庚”庚数学金杯赛优秀组织奖、江苏省文明单位、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科普教育先进集体、科技创新大赛团体奖、金钥匙科技竞赛活动团体优胜奖(去年获得省团体一等奖第三名)、优秀组织奖、少年数学奥林匹克培训基地、常州市绿色学校、金坛市名校等等,金坛市电视台对我校科技教育活动作了多次报道,这些都为学校科技教育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要得到几天的繁荣,你就种花;要得到几年的繁荣,你就种树;要得到长期的繁荣,你就播种思想。”

科技教育活动宛如春风拂柳吹遍校园,校园里的每个人都在悄然地发生变化。科技教育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我们将继续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不断发挥优势,克服不足,更加努力工作,争创科技特色,让科技教育成为我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