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元素常用的数据整理的方法及示踪意义

稀土元素常用的数据整理的方法及示踪意义

表格1.1-1 九岭花岗岩稀土元素含量(单位10-6)

九岭花岗岩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配分曲线显示LREE分异较强,HREE分异较弱的明显右倾样式,显示轻、重稀土之间和轻稀土之间,以及重稀土之间有一定的分馏作用。δEu=0.40-1.15,除个别样品发育弱的Eu负异常外,Eu显示明显负异常,具有显著的的呈右倾斜”V”形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其Eu相对相邻元素的明显亏损,指示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了与斜长石结晶分离有关的分异结晶作用,其异常大小反映分离结晶的程度变化。说明该地区花岗岩具有重熔和同化混染作用。

统计学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 二、单项选择题 1、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C )。 A、每一户 B、所有的户 C、每一个人 D、所有的人 2、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调查方法是(B )。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3、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 )。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农村耕畜调查 D、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现状调查 4、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D )。 A、作用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灵活程度不同 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5、先对总体中的个体按主要标志加以分类,再以随机原则从各类中抽取一定的单位进行调查,这种抽样调查形式属于( D )。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抽样 C、整群抽样 D、类型抽样 6、对某省饮食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单位是该省饮食业的(D )。 A、全部网点 B、每个网点 C、所有从业人员 D、每个从业人员 7、调查时限是指(B )。 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B、进行调查工作的期限 C、调查工作登记的时间 D、调查资料的报送时间 8、对某市全部商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B )。 A、该市全部商业企业 B、该市全部商业企业的职工 C、该市每一个商业企业 D、该市商业企业的每一名职工 9、作为一个调查单位(D )。 A、只能调查一个统计标志 B、只能调查一个统计指标 C、可以调查多个统计指标 D、可以调查多个统计标志 10、某市规定2018年工业经济活动成果年报呈报时间是2019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B )。 A、一天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11、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 B ) A、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B、将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 C、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D、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不相同的若干部分 12、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B )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不同方法整理数据

数据的收集整理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数据收集整理——讲故事大赛》是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中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认数、计算以及把一些物体简单分类整理的基础上学习的,让学生经历一些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 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 与概率领域的内容打好基础。 教材中的主题图是让学生感性体会统计的价值, 分为两个层 次进行编排,例 L,是以生活中常见的 “定做校服” 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统 计的价值; 例 2,是对调查结果进行记录, 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初步认识单式 统计表, 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初步了 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数据, 并体会用 “正” 字记录数据的优点。 并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2、技能目标:通过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感受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体会统 计在决策、预测中的作用,感受统计的价值,初步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经历统计的过程,积累基本的统计经验,同时体会到严谨、科学、求实的态度以及 学会与他人合作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突破重难点设想: 尽管学生已经有了例 1,的知识基础,但是在教学中还应尽可能的 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和操作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调查、 数据整理、 讨论、交流等探究活 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操作、探究、体验、经历,感悟统计,理解统计,应用统计,为认识、分析统计表积累丰富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数据统计中收集数据以及简单的统计表的知识,知道在收集数据中要先收集数据,那么你能说一说数据收集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学习数据收集的方法。 二,质疑目标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三,探究统计的方法 我们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非两人中选一人按参加故事大赛,我们班如何选择?动手操作投票 动手操作,体会统计数据的过程 该如何记录呢? 可以用写正字,还可以画勾,打圈,画x等等 用什么方法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但是有一点要注意,每一票只能记录一次。 把票整理完整,就可以判断选谁去参赛。 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整理地理知识的方法

整理地理知识的方法 整理知识的过程就是对知识进行加工的认知过程,即是采用分类、排列、比较、推理等方法,对知识进行处理,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系统化、体系化的过程。教师授课用的教学知识体系不同于科学知识体系,它需在教材的基础上,按教学论的要求,预先加工成以教材为参考,以大纲为依据的教学知识体系,使其符合传授知识、教授方法、训练思维的教学目的;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也需要整理知识,需要开展积极的思维,对知识进行再加工,才能学到活的知识。 1、重组法 这里所说的重组,是指变换角度,以不同的标准去重新编织所学的知识,如按地点的分布、时间的顺序、因果的联系等不同的要求重新组合所学的地理知识,编织成不同的知识系列。重组知识的方法很多,比如以某条线(如经纬线、河流、铁路海岸线等)将有关地理知识串联起来,或是采用文图互换的方法。区域地理分片讲述的内容,以气候、地形、植被等地理要素为专题,把几个大洲或全世界在这方面的情况重新进行编组。这是在地理复习课当中总结出来的比较成功的经验,可以达到使知识“横成片、竖成线”的目的,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 2、图示法 利用地图或示意图整理知识,称之为图示法。采用图示法,既便于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又有利于将零散知识系统化、庞杂的知识概要化。这种方法不但能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地表现知识之间的关系,而且图象所具有的形象性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记忆力和联想能力,便于学生从图象所形成的组织中去整体把握知识的含意。如:在美、日、德等国的国家轮廓图上,用箭头分别表示这几个国家工业布局的发展趋向,也能达到用图象概括知识的目的。 3、结构法 为了塑造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必须对教材知识进行整理加工,即优化教材知识的内容和组织,革新知识呈现的方式与程序。根据知识结构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整理加工教材知识: ⑴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高中地理前言中,采用图示的方法,表明了高中学段地理知识的整体结构,它不但表明了高中地理中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两大部分之间的关系,突出了人地关系这条主线,而且阐明了各章节知识在这条主线中所处的地位。揭示知识的构成状况,也是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方法,用这些概括性的知识,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认识地理问题有个基本思路,分析地理问题有章可循,以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 ⑵组构散在的知识。地理知识的头绪较多,离散性较强,这给学生学习地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克服这个困难,教师应对散在的知识进行组合建构,形成

劳技知识整理

劳技知识整理

三年级下册知识重点 《课程表》: 知识点:了解抽拉玩具的主要部件:操纵杆和摇臂。 操作点:通过抽拉使人物活动起来。 《小剪刀》: 知识点:了解剪刀的基本结构以及剪刀的活动是利用杠杆原理。 操作点:剪刀的两部件在支点处的结合。 <<排气扇>> 知识点:了解排气扇的基本结构,知道它是一种变体风车。操作点:了解该制作的结构和组合方式 <<小鸟的家>> 知识点:通过观察知道平时见到的圆纸筒都是由平面的纸张卷制而成的; 操作点:学会制作“小鸟的家”;在制作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好习惯。 <<立纸花>> 操作点: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用花瓣组合成一朵立体花,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 <<盛开的花>> 操作点:学会制作“盛开的花”纸浮雕最基本的手法技巧; 知识点:接触、认识、了解纸浮雕及浮雕艺术。 <<漂亮的礼品包装盒>> 操作点:学会制作“漂亮的礼品包装盒”;学会运用纸工接插技术;盒盖的连接。

<<磁悬浮列车>> 操作点:学会制作“磁悬浮列车”; 进一步训练学生掌握节剪切、折叠和粘 贴的基本技法;培养学生细心、条理、 规范化操作。 <<卡车>> 知识点:了解卡车的基本结构。 操作点:通过自学制作步骤,学会制作“卡车”; 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卡车的车厢。 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检查要点 (一)知识要点: 1、洗茶具的操作要领(不要用洗衣粉洗茶具) 2、洗餐具的操作要领 3、洗碗机、消毒柜 4、怎样使衣物洗得更干净 5、不同的洗涤用品 6、拖地板工具的改进 7、扫地小机器人 8、擦窗的工具、材料与方法 8、造纸术的发明 9、早期的造纸方法 10、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 11、纸和纸板的分类 12、纸工工具与符号 13、纸工的基本技法 14、纸工制作时的安全防护 (二)操作活动 1、纸质多面体的构成和变化

《不同方法整理数据》教学设计 马艳

《讲故事大赛》——数据的收集整理例2教学设计责任学校:浦贝乡中心小学责任教师:马艳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页例2及相应练习的内容。 【教材分析】 《数据收集整理——讲故事大赛》是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中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认数、计算以及把一些物体简单分类整理的基础上学习的,让学生经历一些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打好基础。教材中的主题图是让学生感性体会统计的价值,分为两个层次进行编排,例l是以生活中常见的“定做校服”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统计的价值;例2是对调查结果进行记录,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单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数据,并体会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并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2、技能目标:通过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感受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体会统计在决策、预测中的作用,感受统计的价值,初步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经历统计的过程,积累基本的统计经验,同时体会到严谨、科学、求实的态度以及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突破重难点设想:尽管学生已经有了例1的知识基础,但是在教学中还应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和操作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调查、数据整理、讨论、交流等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操作、探究、体验、经历,感悟统计,理解统计,应用统计,为认识、分析统计表积累丰富的知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纸条 【教学过程】

初中各科学习重点分析及知识体系整理方法

初中各科学习重点分析及知识体系整理方法 语文 语文基础不能差……初三的学生一定要掌握中考必考的几千个词,从现在开始每天记一点,各种古文都要背熟了。 接下来是名著阅读,这是硬伤,因为如果没读过,纯靠蒙,根本不行。我们这一届是《格列佛游记》《水浒传》《西游记》《骆驼祥子》《繁星春水》《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鲁滨逊漂流记》《名人传》。 然后就是阅读,有两篇阅读,一篇是说明文,一篇是散文/小说;老师会做各种总结,比如,环境描写的作用,举例子的作用等等。把这些答题模式背熟了,一篇文章读不懂再读一遍,重要的是,要圈划关键词,关键句。 接下来是古文的理解与诗歌鉴赏。一般都是课外的文言文,但不要担心,经过三年学习,一篇文章能读个大概,第一题四个解释文中加点的字,也有课内学过的,诗歌鉴赏要多读几遍。 最后是作文。初三的买最近三年的中考满分作文,认真圈点勾画,然后自己试着写一写。还可以从网上找好文章,弄到word上再打印下来,把自己写的文章也加进去,做成作文集,没事的时候拿出来读一读。还有一些好的诗句,比如我最喜欢这一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作文要凤头,开头一定要小,最好两句话搞定。中间的细节描写一定要到位,时刻记得的题目与题眼。作文44左右别桑心,我们老师说43~45都有很大的提分空间,最后都能达到46多的。 数学 初中三年的数学真的不算太难,无非是与数字和图形打交道,因为数学老

师的缘故,我挺喜欢数学的。于是就去找题做,我个人觉得几何比代数简单,因为我喜欢图形题。初一的数学主要是基础,初二初三就是各种函数。 初三要学好二次函数,多做题多练习就好了,初三学的好的,老师会告诉你除了最后一题不许丢分。数学每次考试前要看看自己做错的题,用笔画出来。自律性好的同学遇到不会的题可以上网搜一下,或者看跟网上的答案对一下。 其实我的钻研能力还是比较强,一道题做不出来就不去睡觉(这样真的不推荐),好几次因为做不出来数学题在家里痛哭流涕。一道题你也许想不到最简便的方法,但可以有自己独特的方法。思路没有好坏优差之分。推荐辅导书:初一、初二《培优竞赛新方法》,初三《中考压轴题》(要黄颜色那个版本的,人称小黄书)。 英语 英语这个东西初中三年学下来你会发现它并不难。一开始老师会告诉你英语简单拿高分难,后来会说英语简单拿满分难。初一的英语全是基础,所以英文写的不好看的可以去买字帖练。到了初三老师会强调字迹工整有多么重要。 我初二一年乖乖听老师话写了一年的英语日记,虽然需要翻译查字典,而且内容比较无聊,但是对提升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扩充词汇量。所以你们有两条路: 1.写英语日记,可以的话每天交给老师让老师改一下; 2.买英语五三完形填空或阅读理解来做,也可以买蓝皮英语,每天做2~3篇完形/阅读,再跟答案对改一下,效果灰常好。 担心自己坚持不下去的可以每天跑到老师那里,让老师给签个字,无形中让老师监督了你。 初二的英语很重要,每一个单元都有知识点,所以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整理高考数学知识点的方法有哪些

整理高考数学知识点的方法有哪些 对其他的整个知识体系的版块有一个基本认识,可分为以下板块:函数的基本题型、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相关内容、平面向量和空间向量、立体几何、数列、不等式、解析几何初步、圆锥曲线、统计与概率,选修内容不同省份安排不一样:极坐标、不等式、平面几何等。 知道了整个知识体系框架,就可以考虑在这一个学期里把哪些板块安排在哪一个月、哪一周,同时参考老师带领复习的进度,互为补充。每一周上课前,可以把老师上一周带动复习的内容再给自己计划一下,计划这一周在以前老师讲过的基础上再给自己添加哪些内容,无论是做新题,还是整理做过的题型来寻找考试方向,都要提前安排好,六天(可能高三时期周六都要拿出一些时间给学习吧)时间每天给自己规定额外的几个小时的自习时间来完成自己的数学计划。比如说,老师上周带我们复习了三角函数中与解三角形有关的内容,如果发现自己这些方面还有一些不会做的题或者不熟练的方法或者题型,就在资料上寻找相关的题目来试试,并且按时总结,找出这些题型的共同点,摸索高考命题方式。如果觉得自己在解三角形这些方面比较熟练了,就可以考虑赶在老师前面,把老师接下来要带着复习的方面先复习一遍。总之就是要使两个进度互为补充,这样才会一直有一个合理的顺序,不至于到了某一个星期就觉得乱了。最后的结果就是,别人是复习了一轮,而自己在同样的时间可以使自己的知识掌握更加牢固。 另一方面,给自己准备几个笔记本。对于理科生来说,尤其又是

数学这种学科,在笔记本上整理总结题型是很有用的。一轮复习做到的一些错题可能是很有代表性的,高中数学,自己要学会分章节把错题或者自己觉得经典的题目记录下来,这些可能就是高考的某一些思路。不过,这些经典的题目并不一定是那些怪题偏题,高考范围内的数学还是比较中规中矩的,除了压轴题会有一些特殊的思路或者灵感之外,大多数题目都是常规题型。 同时,说到做题,一轮复习是可以尝试开始做一些综合题或者高考题的。可选择本省前几年的题目来做,不必求数量,尝试一下高考题即可,建议周末的时候找两个小时的时间按照高考的感觉来做一套题。记住,不求做太多,只是看一看高考题的难度和综合性,给自己一个参考。 还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可以为自己准备一个小本子,用来写一些任务。因为高三每天都会有各种繁杂的学习任务,可能有时候自己一时会忙得忘了某个任务,直到第二天老师提起来的时候才想起,哇,我这个作业竟然没做。所以每次出现任务时就记录下来,完成之后就划去,既可以作为任务提醒,也可以作为任务计划小册子。有时候在高三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有很多任务但是又不知道从什么开始,这是一种很常见但是必须要改变的现象,所以有一个小本子就会立刻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会有效利用高三的时间。 最后,在给学弟学妹带来一点感性一点的内容吧。高三是一场持久战,当你走过来了,才发现高三真的好快。同时,你会感激高三这一段奋斗的时光,十二年寒窗苦读这是第一次在学习上心无旁骛、花

第二章数据收集、整理与显示

第二章数据搜集、整理与显示 Ⅰ.学习目的 本章阐述统计数据搜集、整理与显示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学习,要求: 1.了解统计数据的类型及其搜集方法; 2.了解普查、统计报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等各种统计调查组织形式的特点及其适用场合; 3.掌握统计分组方法;4能够编制分布数列;5.能够运用各种统计图表。 Ⅱ.课程内容要点 第一节数据的搜集 一、数据搜集 数据是人们对现象进行调查研究所搜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事实和数字,是对客观现象进行计量的结果。 数据搜集就是根据统计研究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相应的科学的调查方法与手段,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资料的过程。 数据的计量尺度有四种 定类尺度是按照某种属性对客观事物进行平行分类或分组的一种测度,定类尺度的值是以文字表述的,可以用数值标识,但仅起标签作用。 定序尺度是把各类事物按一定特征的大小、高低、强弱等顺序排列起来,构成定序数据。它是对事物之间等级或顺序差别的一种测度。定序尺度不仅可以测度类别差,还可以测度次序差,并可比较大小,但其序号仍不能进行加减乘除计算。 定距尺度是对事物类别或次序之间间距进行的一种测度。定距尺度不仅

能区分事物的类别、进行排序、比较大小,而且可以精确地计量大小的差异,可以进行加减运算,没有绝对零点。 定比尺度是对事物之间比值的一种测度,定比尺度能区分类别、排序、比较大小、求出大小差异、可采用加减乘除运算,具有绝对零点。 从不同方面数据划分为不同类型。 根据数据反映的现象的特征不同,可以归结为两类:品质数据(亦称定性数据)和数量数据(亦称定量数据)。品质数据是由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计量所形成的数据,数量数据是由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计量所形成的数据。 根据数据反映的现象的时间不同,可以将数据分为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横截面数据是指在同一时间对同一总体内不同单位的数量进行观察而获得的数据。时间序列数据是指在不同时间对同一总体的数量表现进行观察而获得的数据。 根据数据的搜集方法,可以将数据分为观察数据和实验数据。 根据数据的来源渠道,可以将数据分为直接数据和间接数据。 二、数据搜集的方法 数据搜集的方法有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通讯法)、采访法、登记法和实验设计调查法。 三、统计调查的形式 普查是一种非经常性的全面调查,通过普查可以掌握大量、详细、全面的资料。 统计报表制度是依照国家有关法规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按照统一的表式、统一的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和程序,自下而上地逐级地定期地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从调查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然后根据所获得的样本数据,对调查对象总体特征作出科学推断。 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只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非全面调查。重点调查的前提是必须存在重点单位。 典型调查是从众多的调查研究对象中,有意识地选择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深入、周密、系统地调查研究。典型调查有解剖麻雀型和划类选典型两种类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据收集与整理—不同方法整理数据》人教新课标

《数据收集整理——不同方法整理数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页例2及相关练习。 学情分析: 一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用不同方法整理、记录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1.在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数据,并体会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继续用统计表整理、呈现所收集的数据。 2. 通过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感受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体会统计在决策、预测中的作用,感受统计的价值,初步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通过经历统计的过程,积累基本的统计经验,同时体会到严谨、科学、求实的态度。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选择多种记录方法做记录,并用“正”字记录数据。 教学难点: 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产生统计的需求。 教具:多媒体课件,水果卡片,选票,投票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经历了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围绕“应该选什么颜色当校服更合适”这个问题,展开了调查,调查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哪些步骤呢? (预设:我们在调查过程中经历了分类后,使用了举手、数一数这样的调查方式进行了数据的收集,接着整理数据填写表格,最终借助统计表中的数据来解决问题,说明问题)。(板书:分类、收集、整理、分析)。

知识整理的常用方法

知识整理的常用方法 知识整理的重要性:一、提高能力,二、提高效率,巩固知识。 知识整理的方法 一.图表式整理:以图表的形式对课本某一知识点进行整理。 ·优点:直观形象,提高记忆效率,巩固记忆效果 ·缺点:可能会影响表达的条理性 ·适用范围:对某一具体知识点的识记、理解 ·举例:“实践”的含义: 二.对比式整理:采取“对比”的形式,分清容易混淆的知识点的关系(区别与联系)。 ·优点:强化理解,避免误区 ·缺点:应用频率较低 ·适用范围:相关性强、相似程度高的知识点理解 ·举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关系 三.要点式整理:提炼课本中的“观点性”语言,按课本既定框架作“去粗存精”式的整理。 ·优点:容易操作,方便记忆 ·缺点:知识点的系统性、条理性不强 ·适用情况:框题知识点的及时掌握 ·举例:《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基础知识要点整理》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基础知识要点整理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题:体味文化 1.文化“万花筒” (1)历史上,文化现象无时不在;生活中,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2)无论身处何地,人人都有自己的异彩纷呈的文化生活。 2.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3)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4)文化通过物质载体,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3.文化的力量 (1)文化有非常丰富的形式,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和国家民族都产生深刻的影响。 四.问题式整理:打破课本单元、课题、框题、目题的设置,以“问题—答案”的形式对课本知识点进行整理。 ·优点:一问一答,条理清楚,知识清晰;有利于培养主观题的答案习惯 ·缺点:容易形成思维定势 ·适用情况:单元、全书知识点的针对性掌握 ·举例:如果要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大类型的问题对第二单元知识点进行整理,我们可以设置相关的问题并根据课本的知识点附上简要答案。比如,“是什么”中可提问:传统文化是什么、文化遗产是什么、实践是什么、文化发展的实质是什么等;“为什么”中可提问: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为什么要强调文化创新等;“怎么样”中可提问:怎样理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怎样进行文化创新等。 五.知识框架整理:打破课本单元、课题、框题、目题的设置,将相关性强的知识点以框架的形式进行整理。 ·优点:知识点的系统性、条理性强

初中知识体系整理方法及初中各科学习重点分析

初中知识体系整理方法及初中各科学习重点分析 整理知识体系其实有四个问题 第一,考什么? 确定哪些是非常重要的考点,哪些是一般重要的考点,哪些不考。把这些考点涉及到的公式定理列出来。没有理解的,记不住的,就趁着归纳整理的机会把这些尽量弄懂,搞明白。 第二,怎么考? 这个考点常见的出题方式是什么,选择题还是解答题。往往出现在中考题中的什么位置,前面还是后面,难度如何,常用的综合形式有哪些。 第三,怎么答? 这个考点常用的答题方法有哪些,往往一个考点的解题方法不会多至一二十种,三五种已经比较厉害了。 第四,陷阱在哪? 我最容易在什么地方出错。别人错不错别管,关键是你自己错不错。还可以编一些顺口溜,来提醒自己避免这些失误,拿到高分甚至满分。比如:“区间问题,端点第一”;“一求通项,验证首项”。 不同级别的同学如何归纳整理 ①基础一般的同学如何归纳? 翻开复习资料的目录,一节一节往下看,看能不能回忆出每一节到底有哪些重要的公式定理。回忆得出,就在笔记本上边按照复习资料章节的顺序往下写,回忆不出来,就翻开课本或者复习资料,看一看,尽量能多一些理解。如果能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哪些是常考点,每一个考点曾经考过什么样的题目,

就已经很厉害了。 ②基础相对较好的同学如何归纳? 如果你基本知道一个学科有哪些章节,有哪些板块。你就试着在你的笔记本上开始写每个章节有哪些重要考点,公式定理,重要结论。如果回忆不出来,就翻开书好好看看。同时努力问自己上边提到的四个问题,尽量都能回答出来。 对基础很好的同学,也要归纳总结。快速默写出每一个章节的重要考点,上边提到的四个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每一个章节能不能用一句话讲明白。 常见的归纳总结的方法 1.以章节顺序展开的归纳 上面提到的是以章节顺序展开的归纳,这种归纳方式是最常见的方式,帮助我们迅速掌握一个学科的知识体系。 2.题+题的归纳 比如说对于古诗鉴赏题,将遇到的古诗鉴赏题对比,问上边提到的四个问题。我们就能归纳出很多东西。以后,遇到这种题目,就能迅速地从大脑这个数据库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帮助我们高效解题。 3.试卷归纳 我们通过分析所在省份历年中考真题容易发现一些惊人的结论。试想,如果你在考前都已经知道哪些地方你一定能得分了,你对考试还会没有把握吗?同时,由于你非常清楚自己弱势在哪里,那你就很容易在最后冲刺阶段努力解决,从而整体拉伸你的学科成绩。 4.灵感性的归纳 很多归纳总结就是在散步、吃饭、睡觉,甚至上厕所的时候归纳出来的。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重点归纳)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本节重点教育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构成。 教育学的发展 苏格拉底——“产婆术” 亚里士多德——历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 昆体良——著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雄辩术原理》 夸美纽斯—— 裴斯泰洛奇——第一次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荀子——性恶论代表,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外界力量加以调教 孟子、格赛尔、威尔逊——内发论代表,认为人的发展需要靠人的本性和内在力量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形成与发展 1.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 2.卡洛夫——《教育学》,世界公认第一步马克思主义教学著作; 3.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功在流浪儿与违法者改造,核心集体主义 教育 4.杨贤江(李浩吾)——《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步马克思主义教学著作; 5.赞可夫——《教学与发展》,发展性教学的五条教学原则; 6.布鲁纳——《教学过程》,提出结构主义教学,倡导发现教学法; 错题 教育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重点:教育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Ⅰ.教育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一、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 1.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的确定; 2.制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3.决定 教育的规模和速度;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教学方 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二、教育对生产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经济功能); 2.再生产科学知识 Ⅱ.教育与社会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决定教育性质) 1.决定教育目的; 2.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决定受教育的权力; 4.影响部分教育内 容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可以对教育者进行选 拔 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非识记) 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相互制约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确立;2.影响教育内容选择;3.影响教育方法使用教育对文化的促进: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2.传播和交流文化;3.选择和提升文化。

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据收集整理-《不同方法整理数据》教学设计 (2)

数据收集整理-《不同方法整理数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难点: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表格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几天,我们的学习生活正逐渐步入正轨,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科代表。 教师出示评选条件: 1、数学成绩优秀。 2、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 3、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 师: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学生自由发言并说出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如张三、李四。 二、互动新授 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1)收集数据。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通过筛选选出了两位合适的同学,那么,这两位同学哪个更合适呢?我们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你有没有合适的方法? 学生讨论,说说选择的方法。 教师提问: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 小结:举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时会出现其他同学不公平、不服气的情况,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那有没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任科代表。 教师讲解投票的方法,拿出准备好的小纸张,从黑板上选一个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学生动笔写,将写好的纸张折好,由小组长收上来。 (2)学习记录方法。 教师将收好的纸张放在讲台桌上。 师:现在老师要从这些纸张里拿出一张,报出名字,同学们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张上,老

数列知识点和常用解题方法归纳总结.doc

数列知识点及常用解题方法归纳总结一、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定义: a n 1 a n d (d为常数 ) , a n a1 n 1 d 等差中项: x, A , y成等差数列2A x y a1 a n n n n 1 前 n项和 S n na 1 d 2 2 性质: a n是等差数列 (1)若 m n p q,则 a m a n a p a q; ( 2)数列 a2 n 1, a2 n, ka n b 仍为等差数列; S n, S2 n S n, S3n S2 n仍为等差数列; ( 3)若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可设为 a d,a,a d; ( 4)若 a n, b n是等差数列 S n , T n 为前 n项和,则a m S2 m 1 ; b m T 2 m 1 ( 5) a n 为等差数列 S n an 2 bn (,为常数,是关于的常数项为 a b n 0的二次函数) S n的最值可求二次函数S n an2bn的最值;或者求出a n中的正、负分界项,即: 当 a 1 , d ,解不等式组a n 0 可得S n 达到最大值时的n 值。 0 0 a n 0 1 当 a 1 , d ,由 a n 0 可得 S n 达到最小值时的 n 值。 0 0 a n 1 0 如:等差数列 a n, S n 18,a n a n 1 a n 2 3,S3 1,则 n (由 a n a n 1 a n 2 3 3a n 1 3,∴ a n 1 1 又 S3 a1 a3 · 3 3a2 1,∴ a2 1 2 3

1 1 n a 1 a n n a 2 a n 1 · n 3 18 n 27) ∴ S n 2 2 2 二、等比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定义: a n 1 q ( q 为常数, q 0), a n a 1 q n 1 a n 等比中项: x 、G 、 y 成等比数列 G 2 xy ,或 G xy na 1 (q 1) 前n 项和: S n a 1 1 q n 1) (要注意 ! ) 1 (q q 性质: a n 是等比数列 (1)若 m n p q ,则 a m · a n a p ·a q ( 2) S n , S 2 n S n , S 3n S 2 n 仍为等比数列 三、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 1、公式法 2、 由 S n 求 a n ; ( n 1时, a 1 S 1 , n 2时, a n S n S n 1 ) 3、求差(商)法 如: a n 满足 1 a 1 1 a 2 1 a n 2n 5 2 22 2n 解: n 1时, 1 a 1 2 1 ,∴ a 1 14 2 5 n 2时, 1 a 1 1 1 a 2 a n 1 2n 1 5 2 22 2 n 1 1 2 得: 1 n a n 2 , ∴ a n 2n 1 , ∴ a n 2 [练习] 数列 a n 满足 S n S n 1 5 a n 1 , a 1 4,求 a n 3 (注意到 a n 1 S n 1 S n 代入得: S n 1 4 S n 又S 1 4 ,∴ S n 是等比数列, S n 4 n n 2时, a n S n S n 1 3· 4 n 1 1 2 14 ( n 1) 2 n 1 (n 2)

劳技知识整理

三年级下册知识重点 《课程表》: 知识点:了解抽拉玩具的主要部件:操纵杆和摇臂。 操作点:通过抽拉使人物活动起来。 《小剪刀》: 知识点:了解剪刀的基本结构以及剪刀的活动是利用杠杆原理。 操作点:剪刀的两部件在支点处的结合。 <<排气扇>> 知识点:了解排气扇的基本结构,知道它是一种变体风车。操作点:了解该制作的结构和组合方式 <<小鸟的家>> 知识点:通过观察知道平时见到的圆纸筒都是由平面的纸张卷制而成的; 操作点:学会制作“小鸟的家”;在制作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好习惯。 <<立纸花>> 操作点: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用花瓣组合成一朵立体花,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 <<盛开的花>> 操作点:学会制作“盛开的花”纸浮雕最基本的手法技巧; 知识点:接触、认识、了解纸浮雕及浮雕艺术。 <<漂亮的礼品包装盒>> 操作点:学会制作“漂亮的礼品包装盒”;学会运用纸工接插技术;盒盖的连接。

<<磁悬浮列车>> 操作点:学会制作“磁悬浮列车”; 进一步训练学生掌握节剪切、折叠和粘贴的基本 技法;培养学生细心、条理、规范化操作。 <<卡车>> 知识点:了解卡车的基本结构。 操作点:通过自学制作步骤,学会制作“卡车”; 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卡车的车厢。 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检查要点 (一)知识要点: 1、洗茶具的操作要领(不要用洗衣粉洗茶具) 2、洗餐具的操作要领 3、洗碗机、消毒柜 4、怎样使衣物洗得更干净 5、不同的洗涤用品 6、拖地板工具的改进 7、扫地小机器人 8、擦窗的工具、材料与方法 8、造纸术的发明 9、早期的造纸方法 10、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 11、纸和纸板的分类 12、纸工工具与符号 13、纸工的基本技法 14、纸工制作时的安全防护 (二)操作活动 1、纸质多面体的构成和变化 2、纸质多面体的设计制作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习题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习题 一、填空题 1.统计数据分组的关键在于。 2.一般说来,统计分组具有三方面的作用:(1) ;(2);(3)。 3.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统计分组可以有分组和分组。 4.按每个变量值分别列组所编制的变量分布数列叫,其组数等于。 5.在组距式数列中,表示各组界限的变量值叫。各组中点位置上的变量值叫。 6.组距式变量数列,根据各组的组距是否相等可以分为和。 7.已知一个数列最后一组的下限为900,其相邻的组中值为850,则最后一组的上限和组中值分别为和。 8.统计资料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和。 9.从形式上看,统计表主要由、、和四部分组成;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由和两部分组成。 10.统计数据整理就是对搜集得到的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变成能反映总体特征的的工作过程。 11.数据的预处理是数据整理先行步骤,它是在对数据分类或分组之前对和所做的必要处理,包括对数据的、和。 12.直方图是用——的宽度和高度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图形。 13.雷达图是一种的图示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 A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B确定组距和组数 C确定组距和组中值D确定全距和组距 2.要准确地反映异距数列的实际分布情况,必须采用( ) A次数B累计频率C频率D次数密度 3.按品质标志分组,分组界限的确定有时会发生困难,这是由于( ) A组数较多B标志变异不明显C两种性质变异间存在过渡形态D分组有粗有细4.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 ) A260 B 215 C 230 D 185 5.下列分组中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 A人口按年龄分组B产品按质量优劣分组 C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D乡镇按工业产值分组 6.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 A简单分组B平行分组C复合分组D再分组 7.用组中值代表各组内的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 ) A各组的次数均相等B各组的组距均相等 C各组的变量值均相等D各组次数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 8.对统计总体按两个及以上标志分组后形成的统计表叫( ) A简单表B简单分组表C复合分组表D汇总表 9.对某地区的全部商业企业按实现的销售额多少进行分组,这种分组属于( )

知识整理的常用方法

知识整理的常用方法 知识整理的重要性:一、提高能力,二、提高效率,巩固知识。 知识整理的方法 一.图表式整理:以图表的形式对课本某一知识点进行整理。 ·优点:直观形象,提高记忆效率,巩固记忆效果 ·缺点:可能会影响表达的条理性 ·适用范围:对某一具体知识点的识记、理解 ·举例:“实践”的含义: 人 类 客观世界 改造 有目的、有意识自然 社会 (主体) (主观能动性) (对象) (社会性) 二.对比式整理:采取“对比”的形式,分清容易混淆的知识点的关系(区别与联系)。 ·优点:强化理解,避免误区 ·缺点:应用频率较低 ·适用范围:相关性强、相似程度高的知识点理解 ·举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关系 三.要点式整理:提炼课本中的“观点性”语言,按课本既定框架作“去粗存精”式的整理。 ·优点:容易操作,方便记忆 ·缺点:知识点的系统性、条理性不强 ·适用情况:框题知识点的及时掌握 ·举例:《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基础知识要点整理》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基础知识要点整理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题:体味文化 1.文化“万花筒” (1)历史上,文化现象无时不在;生活中,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2)无论身处何地,人人都有自己的异彩纷呈的文化生活。 2.文化就是什么 (1)文化就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与技术、语言与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就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就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3)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与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与享用文化。 (4)文化通过物质载体,在历史上与现实中得到传承与发展。 3.文化的力量 (1)文化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就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与国家民族都产生深刻的影响。 四.问题式整理:打破课本单元、课题、框题、目题的设置,以“问题—答案”的形式对课本知识点进行整理。 ·优点:一问一答,条理清楚,知识清晰;有利于培养主观题的答案习惯 ·缺点:容易形成思维定势 ·适用情况:单元、全书知识点的针对性掌握 ·举例:如果要以“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大类型的问题对第二单元知识点进行整理,我们可以设置相关的问题

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

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90-9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的场景,经历简单的分类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学会按不同标准分类,能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表示数据,初步体验记录、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能对数据整理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2.学生通过按不同标准分类和记录、整理数据,体会分类可以有不同标准,初步感受不同标准下数据分类整理的不同结果,初步体会符号的作用;初步了解在生活里可以收集数据,体会数据能说明信息,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学生初步体会数据存在于日常生活的现实情境里,初步学习用数据眼光观察生活;在小组学习中感受合作学习的作用;主动参与数据收集、整理活动,尝试回顾数据收集、整理活动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收获。 教学重点: 会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数据,会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能够按照不同分类标准整理数据,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数据。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这一节课,老师想邀请小朋友们去“童心园”游玩(出示邀请卡),准备好了吗?走吧。咦,大门是关着的,但是上面有些图形(三角形1红2黄1绿,圆形1黄1绿1红,正方形1黄2绿)要怎样才能打开门进去参观呢?细心的小朋友发现了旁边有一行字“这些图形,请按它们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原来是进入童心园的方法啊,小朋友们,你能解决这个问题成功进入童心园吗? 学生汇报:你是按什么分类的?分成了几类?各有几个? 说明:按什么来分类,是分类的标准,我们把这些图形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按形状分类,分成了3类,按颜色分类,分成了3类。(板书: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生活中有许多事物都可以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不同。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进入童心园,看看里面有什么,可以根据自己想了解的问题,从不同标准分类开始,学习新的本领。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现在我们进入童心园了(出示童心园图片),看看,童心园里都有哪些人,分别在做什么? 师:是的,童心园中有老师、学生,他们有的在看书,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做游戏。 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2.引导分类,明确标准。 师:小朋友想知道的问题真多! (1)有的想知道老师人数多还是学生人数多? (2)有的想知道看书的有多少人、下棋的有多少人、做游戏的有多少人、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最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