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三针

手三针
手三针

手三针、足三针【颈肩腰腿痛】

针织工艺知识培训

针织工艺培训教材 第一章针织学的基本概念及常识 1.针织织物 利用织针(Needle),将一根或几根由纬向喂入的纱线依次弯曲成一系列的线圈(Loop),再将此次生成的新线圈与前次生成的旧线圈相互串套(Looping),就构成针织织物(Knitting Fabric),纬编舌针的成圈编织过程请参见下图. 1.2、线圈 线圈是由圈干1-2-3-4-5和延展线5-6-7组成(见右下图),其中圈干的直线部段1-2与4-5称为圈柱,弧线部段2-3-4称为针编弧,延展线5-6-7又称为沉降弧,由它来连接相邻的两只线圈: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在工艺上,通常把显示线圈圈柱的那一面作为工艺正面(或为针织物正面),而显示出针编弧和沉降弧的那一面作为工艺的反面(针织物的反面).

1.3、基本线圈结构及其形成过程: 1)(1)基本线圈结构: 成圈线圈、集圈线圈和浮线是构成所有针织物的最基本结构单元. 2)(2)基本线圈的形成过程: 成圈线圈(Knitting Stitch) 织针在织完旧线圈后,上升到最高点,喂入纱线,针下降,形成新线圈。具体过程如下: a)(a)织针刚完成前一个线圈的编织,新形成的线圈正处于针头内; b)(b)织针上升到退圈位置,线圈把针舌打开而滑到针杆上; c)(c)织针下降,新纱经导纱器进入针钩内;

d)(d)织针继续下降,旧线圈沿针杆上滑而关闭针舌; e)(e)织针将新纱线从旧线圈中拉出一个新线圈。这个位置称为脱圈位置; f)(f)织针处于脱圈位,准备下一个成圈过程。 集圈线圈(Tuck Stitch):见上图 a)(a)织针刚完成前一个线圈的编织,新形成的线圈正处于针头内; b)(b)织针上升到集圈位置。对比成圈过程,可以发现织针比退圈上升得低一些,线圈仍保留在针舌内,但是也能钩到新纱线; c)(c)织针下降,由于针舌下面没有线圈,无法关闭,新纱线和旧线圈仍处于针钩内,所以没有形成线圈; d)(d)织针再次上升,开始下一编织过程,新纱线和旧线圈被退至针杆上; e)(e)织针将再一次将新纱线从原来的旧线圈与纱线中拉出; f)(f)织针下降于脱圈位,新线圈形成。 浮线(Miss stitch)

靳三针及张显臣之手三针、足三针

靳三针疗法 一、临床辩证分型:根据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表现特点,将其分为硬瘫和软瘫两大类,硬瘫者临床多表现为肢体肌张力亢进,上下肢内收,握拳难张;软瘫者多表现肢软无力。 二、选穴:以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在头部都选用“颞三针”和“四神针”,在患肢主要选用“手三针”和“足三针”,其他的穴组或穴位则根据临床表现之不同来加减选用。 1、面部麻木、口眼歪斜:加用面瘫针。 2、语言不利、吞咽困难:加用舌三针。 3、共济失调、视物不清:加用脑三针。 4、听觉障碍、耳鸣不止:加用耳三针。 5、举臂困难、肩周痹痛:加用肩三针。 6、下肢无力、迈步艰难:加用股三针。 7、站立垂足、跟不着地:加用踝三针。 三、补泻原则和方法:和传统针刺补泻原则一样,即“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用浅刺或浮刺),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补之。” 中风后遗症患者多表现为硬瘫,在头部的穴位一般用平补平泻法或捻转手法,进针后每隔5~8分钟行手法1次,每治疗1次最少要行手法4或5次;硬瘫者多为虚实夹杂,在肢体的穴位多用“导气同精”的手法(即“平补平泻法”);健侧肢体也要安排刺之,起到“以生气导死气”的作用。在行手法时嘱患者使意念在患肢。 四、补泻手法的说明:对病情较重、病程较长、肌张力较高的硬瘫患者,可用补泻手法。较常用的有疾徐补泻,亦称提插补泻,方法是:在该穴位深度的1/2部位候气(主要指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当针下沉紧时为得气,即将针插入穴内深层,稍停,随着将针分三次提回穴位的1/2部;再候气,再作第二次行针,此为泻法,适用于硬瘫实症。如肌张力一般,病肢软弱则应用补法,即在针进入穴位的浅层部位候气,当针下沉紧得气时,即将针分三次缓慢进入穴位的底部深层,稍停,并将针一次提回到穴位的浅层;再候气,作第二次行针,此为补法,适用于软瘫症。 五、穴位解说及针刺方法: ㈠、头部主要穴组 ⑴、颞三针:⒈、定位:头颞侧部、耳尖直上,人发际上2寸是颞Ⅰ针,在颞Ⅰ针水平向前旁开1寸为颞Ⅱ针,向后旁开1寸为颞Ⅲ针。 ⒉、解说:“颞三针”刚好位于颞部,颞Ⅰ针的下方有手少阳三焦经的角孙穴和足少阳胆经的率谷穴,前者为手足少阳之会,后者为足太阳、少阳之会。耳尖直上入发际的颞侧,是手足少阳经所分布的区域,也是治疗中风的首选区域。颞Ⅱ针和颞Ⅲ针位处颞Ⅰ针之前后,覆盖整个颞部,增强对颞部的刺激。“颞三针”可疏通肝、胆经络之气血,平肝熄风,清肝泻胆,鼓舞少阳升发之机,有利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另外,从解剖上来看,颞骨比其他头骨都薄,其骨缝最密集(经研究发现,接近骨缝处的穴位,其针感及针刺效应都非常好。头部腧穴针刺效应的产生多与骨缝的传导有关,并且该处的神经血管非常丰富,对针刺刺激也非常敏感)。 “颞三针”主要治疗肢体的运动和感觉障碍,它位于(大脑)中央前、后回之间的范围。“颞三针”多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可用于治疗中风偏瘫、弱智、脑瘫、偏头痛、面

服装手针工艺

服装手针工艺 (一)针、线的选用 要想制作舒适合体、美观大方的服装,需要准确的量体和裁剪,更需要精良的制作工艺。作为一名服装技术工人,不仅要熟练地使用缝纫机器,还要熟练地掌握手缝工艺。手缝工艺具有操作灵活方便的特点,现代服装的缝、缲、环、缭、拱、扳、扎、锁、钩等工艺,都体现了高超的手工工艺技能。尤其是在加工制作一些高档服装时,有些工艺是机缝工艺难以替代的,必须由手缝工艺来完成。因此,每个学生都必须勤学苦练各种手缝技能,才能适应各种服装制作工艺的要求。 手缝针的选用很重要。手缝针型号规格有1~15个号码,号码越小,针身越粗越长;号码越大,针身越细越短。有些型号的手缝针也有针身粗细相同而长短不一的,如长7号、长9号就比正常的7号、9号长,以适应不同面料和针法的需要。针的选用与面料的厚薄、质地,线的粗细,工艺的需求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一般的选用原则为料厚针粗,线粗针也粗。 (二)穿线、打线结的方法与技巧 1、穿线 穿针时左手拇指与食指、中指捏针,针尾露出约1cm,右手拇指和食指拿线,线头穿入针眼1.5 cm左右,随即拉出。(见图1-27) 图1-27 2、捏针 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捏针、运针,中指抵住针尾帮助缝针推向前进。(见图1-28)

图1-28 3、打线结 (1)打起针结。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线头,右手拿针,并将线在食指上绕一圈,将线头转入圈内,拉紧线圈即可。要求:线结不能过大,过大不美观也不能过小,过小容易从衣料的空隙中脱出,线头在结中应露出较少,并打的光洁。(见图1-29) 图1-29 (2)打止针结。左手拇指和食指在离开止针约3 cm左右,把线捏住,用右手将针套进缝线圈内,抽出针,把线圈打到止针处,左手按住线圈,右手拉紧线圈,使结正好扣紧在布面上,以免缝线松动。注意:剪线时,剪刀紧挨布面,不能让头露出布面太长,从而影响美观,另外剪线时不要剪刀线头,容易剪到线头,是线洁松散失去作用。(见图1-30) 图1-30 (三)手缝针法及其在服装上的运用 1、缝针——针距相等的针法(见图1-31) 缝针是手缝针法中最基本的针法,是其他各种手缝针法的基础。可用于缝袖子的山头吃势和收拢圆角内缝等。操作方法是,左手拇指和小指放在布料上面,食指、中指、无名指放在布料下面,拇指、食指捏住布料,无名指、小指夹住布料。右手无名指、小指也夹住布料,拇指、食指捏针,中指用顶针箍顶住针尾,先在布料上挑起一针,接着将食指移到布下隔布挟住针杆,一针一针从右向左顺序向前缝,左手向后退,两手捏住的布应配合针的上下而有规律地移动。缝线的长度可根据需要掌握。在连续几针后,针杆上穿进布料较多时,运用顶针箍的推力,将针顶足,拔出针。如此循序渐进。

一针疗法

一针疗法 1、感冒穴:大椎。操作:刺血后拔罐,炙法。用于感冒、流感或预防。 2、止咳穴:孔最。操作:快速提插捻转,1-1.5寸。主治:咳嗽、咳血、支气管哮喘。 3、咯血穴:孔最。操作:同上,泻法为主,1-1.2寸。主治:咳嗽、咳血。 4、气管炎穴:肺穴(俞)。操作:1寸。斜向各脊椎刺,捻转。主治:支气管炎、咳嗽、咳血、肺结核。 5、哮喘穴:鱼际。操作:1寸。向劳宫方向刺,捻转。主治:哮喘、支气管炎。 6、退热穴:曲池。操作:1.5寸。提插,5分钟行1次针,留30分钟。不退热加大椎刺血。主治:发热、感冒发热、高热惊厥。 7、胸闷穴:膻中。操作:1.5寸。沿胸骨刺,伴心慌气短加内关。主治:胸闷、胸痛、气喘、肝气郁结。 8、肺炎穴:列缺。向上斜刺0.4-0.8寸,捻转,5分钟行1次针,伴胸痛发热等,加肺俞、曲池等。主治:肺炎、肺结核、肺气肿、哮喘。 9、调心穴:内关。操作:1寸。直刺,捻转,5分钟行1次针。主治:陈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胸闷、应急综合征及心绞痛等。 10、冠心穴:解溪穴直下2.5寸,脚面第2、3趾骨之间。操作:1寸。直刺0.5-0.8寸,捻转,2-3分钟行1次针。主治:冠心病、胸闷、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等。

11、急救穴:人中。操作:0.5寸,斜向上刺,泻法,醒后留5-10分钟。主治:昏迷、休克、晕厥、小儿抽风、失语、中暑等。 12、虚脱穴:人中。操作:刺2-3分,捻转,留15-20分钟。主治:虚脱、昏迷、晕厥、癫狂、休克等。 13、中暑穴:少商。操作:刺0.3-0.5分,捻转,泻法,留10-15分钟,发热大汗可放血2-3滴。主治:中暑、中风昏迷。 14、神衰穴:神阙。操作:直刺0.5—1寸,平补平泻法,捻转,留20分钟,起针后拔罐10分钟。 15、神官穴:承山。操作:刺2.5寸,平法,伴心慌气短等加内关、膻中。主治:神经官能症。 16、精神病穴:百会。操作:斜刺0.5-0.8寸,泻法。主治:功能性精神病。 17、癫痫穴:腰奇。操作:先刺入后再向上进2.5寸,捻提。 18、醒脑穴:听敏。操作:刺0.5-0.8寸,強刺激。主神志不清,昏厥。 19、脏器下垂穴:百会。操作:刺后炙20分钟。主治:胃、肾、子宫、直肠下垂等。 20、失语穴:人中。操作:刺8分,斜向上,留25分钟,強刺激。主治:癔症性失语或功能性失语。 21、癔瘫穴:涌泉。操作:1-1.5寸,捻提3分钟,试走。主治:癔症性瘫痪。 22、面抽穴:颧髎。操作:直刺0.5-1寸,泻法。主治:面肌痉挛,面肌抽搐。

张显臣手足三针新解

张显臣手足三针新解 手足三针新解 1、使用的工具:1.5寸普通针灸针。腰突病人针足可用3寸针。 2、治疗的部位: 手取穴姿势:半握拳,拳间隙轻插入可入筷子一根。治疗范围主要在臀以上。 间谷(食指掌骨桡侧缘前三分之一和后三分之二的交界处)简称-----间主治(意思为主要治疗范围)为前(即身体的前方的疼痛或疾病)中渚(手背无名指小指最高骨嵴向手腕2.5cm)简称-----中主治为中(腰旁痛) 后溪(小指外侧掌横纹最凸处)简称-----后主治为后(颈肩腰腿痛多数在身体的背面所以后溪是关键) 足取穴姿势:自然平放。治疗范围主要在臀、髋及以下。 太冲(足背大趾二趾跖骨汇合点前下方3的凹陷处)简称-----太主治为内 内庭(足背二趾三趾赤白肉际后的凹陷处)简称-----内主治为中 足临泣(足背四趾五趾跖骨汇合点前下方的凹陷处)简称-----足主治为外 寻找技巧:在大体范围之内用一类似火柴棍似的物体点按寻找最为酸胀的点。 3、治疗的技巧。 治疗前记录和明确疼痛,尤其是功能障碍的程度(什么动作不能做),在针后可以观察效果。 A、进针:进针时不捏针柄,而是捏住距离针尖的1cm处,可保证针体不打弯。 速度快,保证穿过皮肤的有效时间短,将疼痛降到最低。 进针前左手拇指按一下穴位,以对骨面做到心中有数。 方向:间、后为垂直进针,中、太、内、足为斜行进针。 倾斜30度是指针体与皮肤夹角为30度(感觉45度更好)。 倾斜的方向是:中渚为顺间隙向手指刺,太、内、足为向踝部刺。 左右之分:取患侧,中间痛的按照男左女右进行。双侧肢体或躯体疼痛可同时针双侧。 B、手法:得气要领是刺入后,深度3cm左右。到达深度后进行快速捻转提插(捻三下提插一下----简称捻三提一反复二次),因为是痛症,即实证,应用泻法,捻转方向正反都可以,速度要快,提插无限度,只要不把针尖提到皮外就可以了,速度也要快。要求出现酸麻胀针感。

服装工艺基础手缝工艺

第#章手缝工艺 一.手缝工艺的作用 服装通过手缝工艺最终实现设计者的初衷和显示裁剪水平。在制作中对工艺的合理选用和巧妙细致的处理,是对完美设计和裁剪效果的重要补充。 虽然现在专用缝纫设备种类较齐全,有个别服装加工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是靠技工操纵缝纫设备来完成缝制加工仍然是现今主要的生产模式,对缝制质量起好坏作用的仍然是技术工人,因此,一个合格的缝纫工,一定要掌握和精通缝纫工艺和技巧,因为有许多部位的手缝工艺是机缝工艺无法替代的。手缝工艺一般用在纳驳头、扎袖窿、扳止口等工序,能够起到对服装各部位或部件的构合中与机缝辅佐的作用。手缝要求灵巧圆滑,势随手转,平整伏贴,使加工后的服装不皱、不撬、不紧,里与面结合成和谐的完整服装。 二.常用手针号型 手针的针法大约有百余种,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有精美的绣品出现。这里,我们只对服装常用的10种针法做介绍,这10种针法在服装制作当中是必不可少的。 手针使用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多用于设备机械不能完成的作业,针法主要有打线钉、花绷三角针、缲边、纳驳头、钉扣、包扣、覆衬等。 常用手针号型与用途如下:

按针的形状分有直针、弯针两种,按针的类型及用途分可分为平缝针、绷缝针、包缝针、绣花针、钉扣针、制鞋针等。 机针由针柄、针杆、针尖三部分组成。 三.常用针法 1. 打线钉 打线钉是服装行业中的一种传统工艺。各种服装在缝制前,首先要进行打线钉,起到结构准确,左右对称和做标记的作用。打线钉也叫做打泡线。打线钉适用于呢绒服装上下两层的省缝、袋位、腰节、贴边等处定出相同位置。 1)扎一长一短的线迹:衣片或裤片正面叠合,上下摊平,在所需的线、点位置上用双根棉纱线扎一长一短或一长约3cm的线迹,缝线要扎穿下 层。 2)剪断上层扎线:扎好几针后,将上层的长线剪断。 3)剪断中间扎线:轻轻的掀起上层衣片,将中间扎线剪断,使上下衣片都留存线段。 4)线修短:一段一段的扎纱线要修剪刀尽可能短为止,似线钉钉在衣片上为佳,否则会被拉扯掉。这留存在两层衣片上的线钉即可做为缝制 中左右对称的标记。

手三针足三针疗法

手三针足三针疗法 目录 一、手三针、足三针的来历 二、手三针、足三针各是哪几个穴位 间谷穴 中渚 后溪 足临泣 内庭 太冲 三、手三针、足三针的适应症 7 四、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痛的作用机理 五、手三针、足三针具有以下特点 1、取穴少 2、进针快 3、手法快 4、得气快 5、收效快 6、针刺时间短 六、手三针、足三针的具体手法

(一)颈椎病 (二)肩痛 (四)肘痛 (五)手指麻木 (六)腰疼腿痛 (七)尾骨痛 (八)腰椎骨质增生症 (九)骶骼关节、髋关节疼痛 (十)手颤抖 (十一)肋胁痛 (十二)大腿内侧疼痛拘急 (十三)足底发热疼胀症 (十四)三叉神经痛 (十五)顽固性头痛头昏 七、关于手三针、足三针疗效机理的探讨

一、手三针、足三针的来历 手三针、足三针,是笔者近30年的针灸临床工作中,根据其对颈肩腰腿痛等痛症的确切疗效而提出命名的。 二、手三针、足三针各是哪几个穴位 手三针是:后溪、中渚、间谷(笔者发现的一个新穴)。 足三针是:太冲、内庭、足临泣。 手三针各穴的适应症简述于下: 间谷穴:这是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的一个新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之三间与合谷两穴连线之中点。它的适应症是,凡三间、合谷两穴的适应症均是其适应症。尤其对颈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突出。现将《针灸聚英》关于三间、合谷两穴的主治范围摘引如下:三间:主治喉痹,咽中如梗,下齿龋痛,嗜卧,胸腹满,肠鸣洞泄,寒热症,唇口干,气喘,目眦急痛,吐舌,戾颈,喜惊,多唾,急食不通,伤寒气热,身寒结水等17种病症。合谷:主治伤寒大渴,脉浮在表,发热恶寒,头痛脊强无汗,寒热症,鼻衄不止,热病汗不出,目视不明,生血翳,头痛,下齿龋,耳聋,喉痹,面肿,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开,偏风,风疹痂疥,偏正头痛,腰脊内引痛,小片单乳蛾等22种病症。 间谷穴之所以能治上述两穴之病症,是因为其穴在两穴连线之中点,其敏感度较另外两穴高得多。用指甲或其他小棒如火柴杆、圆珠笔头去按压该点,即会感酸胀,用同样的方法去按压合谷其酸胀度就会感到差一些,三间就更差了。敏感度高的穴,得气快,疗效速,似

针织工艺流程

针织服装的工艺流程: 纺纱→编织→验布→裁剪→缝制→整烫→检验 (一)纺纱 纺纱的目的就是使进厂的棉纱卷绕成一定结构与规格的卷装筒子,以适合针织生产之用。在纺纱过程中要消除纱线上存在的一些疵点,同时使纱线具有一定的均匀的张力,对纱线进行必要的辅助处理,如上蜡、上油等,以改善纱线的编织性能,提高生产效率与改善产品质量。 (二)编织 编织就是通过织机使纱线组织成线卷互相串套而成为织物的过程。这也就是针织服装与梭织服装的根本区别。编织方法可分为纬编与经编两大类,作为针织用衣的面料大都就是纬编织物。纬编就是将一根或数根纱线由纬向喂入针织机的工作针上,使纱线顺序地弯曲成圈,且加以串套而形成纬编针织物。用来编织这种针织物的机器称为纬编针织机。纬编对加工纱线的种类与线密度有较大的适应性,所生产的针织物的品种也甚为广泛。纬编针织物的品种繁多,既能织成各种组织的内外衣用坯布,又可编织成单件的成形与部分成形产品,同时纬编的工艺过程与机器结构比较简单,易于操作,机器的生产效率比较高,因此,纬编在针织工业中比重较大。纬编针织机的类型很多,一般都以针床数量,针床形式与用针类别等来区分。经编就是由一组或几组平行排列的纱线分别排列在织针上,同时沿纵向编织而成。用来编织这种针织物的机器称为经编针织机。一般经编织物的脱散性与延伸性比纬编织物小,其结构与外形的稳定性较好,它的用途也较广,除可生产衣用面料外,还可生产蚊帐、窗帘、花边装饰织物、医用织物等等,经编机同样也可以以针床、织针针型来进行区分。 (三)验布 由于坯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成品的质量与产量,因此裁剪前,必须根据裁剪用布配料单,核对匹数、尺寸、密度、批号、线密度就是否符合要求,在验布时对坯布按标准逐一进行检验,对影响成品质量的各类疵点,例如色花、漏针、破洞、油污等须做好标记及质量记录。 (四)裁剪 针织服装裁剪的主要工艺过程: 断料→借疵→划样→裁剪→捆扎。 借疵就是提高产品质量、节省用料的重要一环,断料过程中尽可能将坯布上的疵点借到裁耗部位或缝合处。针织面料按经向网目辅料裁剪,裁剪一般采用套裁方式,常用的有平套、互套、镶套、拼接套、剖缝套等。 针织面料在裁剪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不要将有折叠痕迹处与有印花的边缘处使用在服装的明显部位。 (2)剪裁中不要使用锥孔标记,以免影响成衣的外观。 (五)缝制 我国针织工业现有缝制工艺及设备就是以中、高速平缝机(俗称“平车”)、中、高速包缝机(俗称“拷克车”)、绷缝车等缝纫机机型为主。由于针织织物就是由线圈串套组成,裁剪后的衣片边缘容易发生脱散,故应先将衣片边缘包缝(俗称“拷边”)后再用平缝机等缝制加工。平缝机与包缝机就是缝制针织时装的主要机种。在缝制过程中一般要注意掌握以下要点。 1.缝迹由于针织面料的织物具有纵向与横向的延伸性(即弹性)的特点及边缘线圈易脱散

白头发的机理

白头发机理 理论:肾之华在发,血之荣以发,发为血之余。肾主脑,脑为髓之海,发者脑之华,故肾衰则发堕,肾盛则发长,脑髓减则发白,气血衰则发白而落。 发白主气血衰,肝肾阴虚,气虚血亏;青少年白发而兼见肾虚症状者,乃肾精不足之征,若伴有心虚症状者,是劳心、耗神伤血之症。 全身性毛发变白,多见于白化病;局限性片状白发,多见于白癫风。 血不足者发黄。 头发稀疏多因血虚风燥。 头发脱落见于血燥,脂溢性皮炎、斑秃、伤寒、麻风病、肝硬化、恶性肿瘤等。 头发一般地联结起来如穗状,主血衰、小儿疳积、营养不良症。 肥胖者头发稀少,提示患动脉硬化症、高血压、冠心病、秃顶,瘦者发长,将会耗气血、影响智力。 “手三针”、“足三针”疗法机理与临床探讨(摘要) 张显臣 运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肋间神经痛牙痛等疑难痛症大多能在1~2分钟之内收到显效或痊愈。 手三针:后溪、中渚、间谷(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之三间与合谷穴连线的中点,凡三间、合谷两穴的适应症均是其适应症。尤其对颈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突出。)以上三个穴位或两穴同用,或与足三针之一两穴同用,对于颈、肩、臂、肘、手指及背、脊、腰、胯、腿、足、趾等部位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理想。这三个穴位的取穴方法均以握拳少虚为度。 足三针:太冲、内庭、足临泣。 适应症:治疗颈肩腰腿痛等疑难痛症有突出疗效,对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头痛、牙痛的疗效尤为突出。 手三针、足三针对颈肩腰腿痛止痛效果是理想的。 手三针、足三针的具体手法:1、针前准备:患者握成虎拳,稍松驰一点,过紧进针不畅利,会加重疼痛;太松针感差。待患者握成拳头后,术者用筷子粗细的小棍,从虎口的一侧轻轻穿过尺侧即为合适的握拳。 2、针具常规消毒,快速针入,后溪、间谷均垂直刺入,中渚倾斜30度刺入。足三针均倾斜30度刺入。 3、针体刺入到一定深度后,医生右手拇、食、中三指摄住针柄迅疾提针至皮下,又快如飞箭一样完成另两穴的行针路线,针感即至。 4、行针得气后,医生松开持摄针柄的右手指,令患者活动患处。待活动到痛的姿势时,令患者停止活动,并保持痛的姿势,医生把针或提或左右轻旋,问是否减轻或消失,当一个痛的姿势消失,还令其活动寻找疼痛的姿势。从行针得气到患者活动找疼痛的姿势,到收效出针一般是1~2分钟。如一针即生效止痛,一针即可;如一针疗效不显著,可再取一穴。

服装制作工艺基础知识——手缝工艺基础与训练

教师授课计划

穿线 2.捏针 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缝针中段,中指中节套顶针箍抵住针 尾,帮助手针运行。 捏针 3.打线结 (1)打起针结。右手拿针,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线头,并将 线在食指上绕一圈,将线头转入圈内,拉紧线圈即可。注意线 结尽量少露线头,大小适中,以不会从衣料空隙中脱出为准。 打线结 (2)打止针结。左手拇指和食指在离开止针约3 cm左右,把 线捏住,用右手将针套进缝线圈内,抽出针,把线圈打到止针 处,左手按住线圈,右手拉紧线圈,使结正好扣紧在布面上, 以免缝线松动。 打止针结 学生操作,教师 进行巡回指导, 及时指出并纠正 学生操作过程中 出现的问题及错 误。 教师指导 学生操作

三、各种手缝针法及其在服装上的运用 (一)缝针——针距相等的针法 缝针是手缝针法中最基本的针法,是其他各种手缝针法的 基础。可用于缝袖子的山头吃势和收拢圆角内缝等。操作方法 是,左手拇指和小指放在布料上面,食指、中指、无名指放在 布料下面,拇指、食指捏住布料,无名指、小指夹住布料。右 手无名指、小指也夹住布料,拇指、食指捏针,中指用顶针箍 顶住针尾,先在布料上挑起一针,接着将食指移到布下隔布挟 住针杆,一针一针从右向左顺序向前缝,左手向后退,两手捏 住的布应配合针的上下而有规律地移动。缝线的长度可根据需 要掌握。在连续几针后,针杆上穿进布料较多时,运用顶针箍 的推力,将针顶足,拔出针。如此循序渐进。 缝针 初学手缝一定要进行纳布头缝针的训练。纳布头时,手臂 要悬空,手肘不能靠在桌面上,这样比较方便灵活。方法是取 两块长30 cm、宽15 cm的零料,上下重叠。选用6号针穿上 线,线头不打结。缝针针距0.3 cm。在连续进针5针或6针后 拔针。如此反复练习,达到手法敏捷,针迹均匀整齐、平服美 观的要求。 (二)扌寨针——临时固定的针法 扌寨针用于两层或多层布料缝合工序前的定位,在缝合工 序完成后可将线抽掉。一般用于底边、止口、袖子和缝合较长 或不规则部位的定位,也可用于防止移位起固定作用在内部定 位。按工艺的不同要求有平、层、紧三种法。一般平缝处需平, 吃势处需层,归拢处紧。临时固定的线大多应缉线的内侧,如 缉坐倒缝则可在紧靠缉线的外侧,这样的线可以不拆除。 扌寨针可分单针线和双针线两种,方向均从右往左向前。 针距按缝制要求,可疏可密。扌寨针线迹形状一般为直向形, 但也有斜向形的。 教师演示教具 并讲解, 学生记录 教师指导 学生操作

治疗颈肩腰腿痛30年不传之针灸绝技

按:安徽张显臣医师研究、运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和三叉神经痛等疑难痛症近30年,其收效之神速,效果之确切,可谓是:入针即效,拨针即愈。从众多的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牙痛等症的治疗观察中,大多能1~2分钟之内收到显效或治愈。因为这些病很常见,所以特转帖给各位针灸爱好者参考! 手三针是:后溪、中渚、间谷(张医师发现的一个新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之三间与合谷两穴连线之中点。它的适应症是,凡三间、合谷两穴的适应症均是其适应症。尤其对颈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突出)。足三针是:太冲、内庭、足临泣。 颈肩腰腿痛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有的也查不出发病原因,甚至用CT、核磁共振等先进的检查手段也查不出病因。找不出原因不等于没有病。笔者认为,只要是人休自身感到疼痛或不适,即是身体发生了疾病。中医是辨证施治,找不出原因不等于不能治。就笔者的体会,手三针、足三针对90%以上的颈肩腰腿痛有突出的疗效,对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头痛、牙痛的疗效尤为突出。不过有一小部分的颈肩腰腿痛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效果却并不确切,这里所说的疗效确切是指治愈或基本上治愈,效果不确切,不等于没有疗效。比如服止痛药,痛了就吃,药力散去又痛,能说止痛药无效?可以说止痛药有效,只能止止痛,而消除不了病因。手三针、足三针对颈肩腰腿痛止痛效果是理想的,应当说这也是疗效。 手三针、足三针的具体手法 手法问题,包括针前准备、刺入、行针得气、出针等几个具体的程序。 1、针前准备,针手三针时,要向患者讲明,解除其紧张心情,对从未刺灸过的人,更要说明,不痛,几秒钟便可基本解决问题。患者握成虎拳,稍松弛一点;拳头过紧,进针不畅利,不仅会加重疼痛,疗效也不好;太松了针感差,收效相对亦差。待患者握成拳头后,术者用筷子粗细的小棍,从虎口的一侧轻轻穿过尺侧即为合适的握拳。 2、穴位常规消毒后,医生的右拇、食指摄紧针体的锋端,使针尖露1~1.5厘米,先以左手拇指端稍用力向穴位点按即提起,右手之针迅疾刺入,后溪、间谷均垂直刺入,中渚倾斜30度刺入,足三针均倾斜30度刺入。 3、行针得气。针体刺入到一定的深度后,医生右手拇、食、中三指摄住针柄迅疾提针到皮下,又快如飞箭一样完成另两穴的行针路线,针感即至。 4、行针得气后,医生松开持摄针柄的右手指,令患者活动,如颈痛,做摇头、勾头、后仰;肩臂肘痛,做手臂的各种活动,腰痛,做弯腰、侧弯等动作;腿痛做腿的各种活动,等等。一般是行针得气后疼痛即减轻甚或消失。待活动到痛的姿势时,令患者停止活动,并保持痛的姿势,医生把针或提或左右轻旋,问是否减轻或消失,当一个痛的姿势消失,还令其活动寻找疼痛的姿势。从行针得气到患者活动找疼痛的姿势,到收效出针一般是1~2分钟。如一针即生效止痛,一针即可;如一针疗效不显著,可再取一穴. 5、取穴原则 手三针、足三针有其一定的取穴原则,一是以经络的循行线路进行取穴,即循经取穴,二是经验取穴。 一般的讲,巅顶痛、颈椎病、手颤抖、大小臂拘急、脊背痛、腰脊痛、尾骨痛、急性腰痛、扭伤、三叉神经痛、牙痛等手太阳经和督脉经的病痛,取后溪(后溪通于督脉)。肩前痛、肘痛,大、小臂桡侧痛麻,拇食指痛麻、牙痛等,取间谷。大小臂麻木疼痛、手指振颤、握物无力、肘痛等,取中渚。如肩周炎及肩前后的病痛,可三针同取,亦可以间谷为主配中渚,或配后溪,总之应以疗效既好取穴又少为宜。 手三针、足三针是以手三针为主,足三针为辅。本文所涉及的病症,往往取手三针即可治愈,但在不少情况下,特别是腰腿痛足(月付)足趾麻痹肿痛等,足三针是必用之穴。足三针以足临泣为主穴。后面所治病例,对取穴甚有帮助,可供参阅。

服装手针工艺0001

服装手针工艺 (一) 针、线的选用 要想制作舒适合体、美观大方的服装,需要准确的量体和裁剪, 更需要精良的制作工艺。 作为一名服装技术工人,不仅要熟练地使用缝纫机器,还要熟练地掌握手缝工艺。手缝工艺 具有操作灵活方便的特点,现代服装的缝、缲、环、缭、拱、扳、扌L 、锁、钩等工艺,都体 现了高超的手工工艺技能。尤其是在加工制作一些高档服装时, 有些工艺是机缝工艺难以替 代的,必须由手缝工艺来完成。 因此,每个学生都必须勤学苦练各种手缝技能,才能适应各 种服装制作工艺的要求。 手缝针的选用很重要。手缝针型号规格有 1?15个号码,号码越小,针身越粗越长;号 码越大,针身越细越短。 有些型号的手缝针也有针身粗细相同而长短不一的,如长 7号、长 9号就比正常的7号、9号长,以适应不同面料和针法的需要。针的选用与面料的厚薄、质 地,线的粗细,工艺的需求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一般的选用原则为料厚针粗, 线粗针也粗。 (二) 穿线、打线结的方法与技巧 1、穿线 穿针时左手拇指与食指、中指捏针,针尾露出约 1cm,右手拇指和食指拿线,线头穿入 2、捏针 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捏针、运针,中指抵住针尾帮助缝针推向前进。 针眼1.5 cm 左右,随即拉出。 (见图1-27) (见图1-28) 图 1-27

图1-28 3、打线结 (1)打起针结。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线头,右手拿针,并将线在食指上绕一圈,将线头转入圈内,拉紧线圈即可。要求:线结不能过大,过大不美观也不能过小,过小容易从衣料的空隙中脱出,线头在结中应露出较少,并打的光洁。(见图1-29) 图1-29 (2)打止针结。左手拇指和食指在离开止针约 3 cm左右,把线捏住,用右手将针套进 缝线圈内,抽出针,把线圈打到止针处,左手按住线圈,右手拉紧线圈,使结正好扣紧在布面上,以免缝线松动。注意:剪线时,剪刀紧挨布面,不能让头露出布面太长,从而影响美观,另外剪线时不要剪刀线头,容易剪到线头,是线洁松散失去作用。(见图1-30) (三)手缝针法及其在服装上的运用 1、缝针一一针距相等的针法(见图1-31) 缝针是手缝针法中最基本的针法,是其他各种手缝针法的基础。可用于缝袖子的山头吃 势和收拢圆角内缝等。操作方法是,左手拇指和小指放在布料上面,食指、中指、无名指放在布料下面,拇指、食指捏住布料,无名指、小指夹住布料。右手无名指、小指也夹住布料, 拇指、食指捏针,中指用顶针箍顶住针尾,先在布料上挑起一针,接着将食指移到布下隔布 挟住针杆,一针一针从右向左顺序向前缝,左手向后退,两手捏住的布应配合针的上下而有 规律地移动。缝线的长度可根据需要掌握。在连续几针后,针杆上穿进布料较多时,运用顶针箍的推力,将针顶足,拔出针。如此循序渐进。

一针疗法治百病

1、感冒穴:大椎。操作:刺血后拔罐,炙法。用于感冒、流感或预防。 2、止咳穴:孔最。操作:快速提插捻转,1-1.5寸。主治:咳嗽、咳血、支气管哮喘。孔最。孔,孔隙也。最,多也。本穴为肺经之穴,肺之时序 3、咯血穴:孔最。操作:同上,泻法为主,1-1.2寸。主治:咳嗽、咳血。 4、气管炎穴:肺穴(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操作:1寸。斜向各脊椎刺,捻转。主治:支气管炎、咳嗽、咳血、肺结核。 5、哮喘穴:鱼际。操作:1寸。向劳宫方向刺,捻转。主治:哮喘、支气管炎。 6、退热穴:曲池。操作:1.5寸。提插,5分钟行1次针,留30分钟。不退热加大椎刺血。主治:发热、感冒发热、高热惊厥。 7、胸闷穴:膻中。操作:1.5寸。沿胸骨刺,伴心慌气短加内关。主治:胸闷、胸痛、气喘、肝气郁结。 8、肺炎穴:列缺。向上斜刺0.4-0.8寸,捻转,5分钟行1次针,伴胸痛发热等,加肺俞、曲池等。主治:肺炎、肺结核、肺气肿、哮喘。

9、调心穴:内关。操作:1寸。直刺,捻转,5分钟行1次针。主治:陈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胸闷、应急综合征及心绞痛等。10、冠心穴:解溪穴直下2.5寸,脚面第2、3趾骨之间。操作:1寸。直刺0.5-0.8寸,捻转,2-3分钟行1次针。主治:冠心病、胸闷、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等。 11、急救穴:人中。操作:0.5寸,斜向上刺,泻法,醒后留5-10分钟。主治:昏迷、休克、晕厥、小儿抽风、失语、中暑等。 12、虚脱穴:人中。操作:刺2-3分,捻转,留15-20分钟。主治:虚脱、昏迷、晕厥、癫狂、休克等。 13、中暑穴:少商。操作:刺0.3-0.5分,捻转,泻法,留10-15分钟,发热大汗可放血2-3滴。主治:中暑、中风昏迷。 14、神衰穴:神阙。操作:直刺0.5—1寸,平补平泻法,捻转,留20分钟,起针后拔罐10分钟。 15、神经官能症穴:承山。操作:刺2.5寸,平法,伴心慌气短等加内关、膻中。主治:神经官能症。 16、精神病穴:百会。操作:斜刺0.5-0.8寸,泻法。主治:功能性精神病。 17、癫痫穴:腰奇。操作:先刺入后再向上进2.5寸,捻提。 18、醒脑穴:听敏。操作:刺0.5-0.8寸,強刺激。主神志不清,昏厥。

太全了,各种痛症的针灸治疗

太全了,各种痛症的针灸治疗 太全了,各种痛症的针灸治疗 今天分享一个超有用、超全面的东西——各种痛症的针灸治疗(歌赋),而且都是只选一两个穴位哦。 1.腕痛太溪肘阴陵 手腕痛,针刺太溪穴(手腕与脚踝相应)手肘部痛,针刺阴陵泉(肘部与膝部相对应)2.肩刺条口中渚颈肩部疼痛,针刺条口穴颈部疼痛,针刺中渚3.背痛内环腰印上 此句涉及两个穴位,内环穴、印上穴。现在的针灸书上基本上见不到这两个穴位,有说印上穴为印堂穴上一寸,又有说印上穴即是人中穴。无从考究,故不解释。 4.手麻后溪透劳宫劳宫分内、外劳宫,内外相对手掌发麻,针刺后溪穴,朝劳宫穴方向透刺 5.颞颌关节手三里 颞颌部关节疼痛,针刺手三里穴 6.髋求合谷跟大陵

虎口,合谷穴髋部疼痛,针刺合谷和大陵穴 7.肋间丘墟膝曲池肋部疼痛,针刺丘墟和曲池穴 8.踝痛合谷泻无踪 踝关节部位疼痛,针刺合谷。和第一条痛,上下交叉取穴。 9.头痛前针中脘穴 前额头痛,针刺中脘穴 10.后寻至阴偏太冲 后脑头痛,针刺至阴穴 偏头痛,针刺太冲穴11.胃痛中脘胆胆囊 胃痛,针刺中脘 胆囊部疼痛,针刺胆囊穴

12.急腹三里肾精灵 腹痛,针刺足三里 肾绞痛,针刺精灵穴 13.上牙下关下合谷 上牙痛,针刺下关穴 下牙痛,针刺合谷穴14.咽痛廉泉目光明 咽喉部疼痛,针刺廉泉穴 眼睛痛,针刺光明穴15.臀针奇穴向腋窝 奇穴,一般指经外奇穴,此句不知所指,故不解释。 16.网球肘泻冲阳轻 网球肘痛,刺冲阳穴

17.痛经十七椎下刺 痛经,针刺第五腰椎下 18.口疮玉枕不留情 口疮,针刺玉枕穴 19.乳痛肩井痔支沟 乳房痛,针刺肩井穴 痔疮痛,针刺支沟穴 20.休厥失语刺人中 晕厥,针刺人中(老百姓直接掐人中) 21.扁桃体炎二商血 扁桃体发炎,针刺少商、商阳穴。少商穴,在前面日志提过,在这不解释。

手缝工艺1

模块一手缝工艺 缝制工具介绍与针法 导入:本节课内容介绍,阐述本节课内容和意义,介绍本节课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了解手缝工艺的特点与运用。 2、熟练掌握手缝针法的方式与方法。 3、把手缝工艺灵活运用到服装的设计与工艺制作中。 项目重点:手缝工具的使用 项目难点:手缝针法 一、手缝工艺 制作舒适合体、美观大方的服装需要准确的量体和裁剪更需要精良的制作工艺。作为一名服装技术工人不仅要熟练地使用缝纫机器 还要熟练地掌握手缝工艺。手缝工艺具有操作灵活方便的特点 现代服装的缝、、缲、环、缭、拱、扳、扎、锁、钩等工艺 都体现了高超的手工工艺技能。尤其是在加工制作一些高档服装时有些工艺是机缝工艺难以替代的必须由手缝工艺来完成。因此每个学生都必须勤学苦练各种手缝技能才能适应各种服装制作工艺的要求。 二、手缝工具 1、手针

2、顶针 3、针插 4、尺子 5、划粉 6、剪刀 三、穿线、打线结 1. 穿线 左右手拇指和食指捏针 右左手拇指和食指拿线线头穿入针眼1.5 cm左右随即拉出。 2. 捏针 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缝针中段 中指中节套顶针箍抵住针尾帮助手针运行。 3. 打线结 打起针结。右手拿针 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线头并将线在食指上绕一圈 将线头转入圈内拉紧线圈即可。注意线结尽量少露线头大小适中 以不会从衣料空隙中脱出为准。 打止针结。左手拇指和食指在离开止针约3 cm左右线捏住用右手将针套进缝线圈内抽出针把线圈打到止针处左手按住线圈 右手拉紧线圈使结正好扣紧在布面上以免缝线松动。 四、手缝针法 缝针——针距相等的针法 缝针是手缝针法中最基本的针法 是其他各种手缝针法的基础。可用于缝袖子的山头吃势和收拢圆角内缝等。操作方法是

手足三针疗法(转)

手足三针疗法(转) 笔者研究运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和三叉神经痛等疑难痛症近30年,其收效之神速,效果之确切,可谓是:入针即效,拨针即愈。从众多的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牙痛等症的治疗观察中,大多能足三针1~2分钟之内收到显效或治愈。笔者应有关单位邀请,曾多次举办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学习班,听课者达200余人次,遍布20多个省市。但以前所办的学习班,其内容大多是骨质增生症的治疗方法。在讲解其治疗方法时,只是粗略讲一下手三针、足三针的施针方法,没能从手三针、足三针的作用机理去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学员听了之后只会知道怎么样去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痛,对其来历和作用机理不太了解。因此笔者感到有必要对手三针、足三针在治疗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肋间神经痛等疑难痛症方面的作用机理作进一步的探讨,以求得到同行的指正和惠助,并希望让手三针、足三针的运用得到普及与提高。手三针、足三针的来历。 一、手三针、足三针是笔者足三针近30年的针灸临床工作中,根据其对颈肩腰腿痛等痛症的确切疗效而提出命名的。 二、手三针、足三针各是哪几个穴位。手三针是:后溪、

中渚、间谷(笔者发现的一个新穴)。足三针是:太冲、内庭、足临泣。现将各穴的适应症简述于下。 间谷穴:这是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的一个新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之三间与合谷两穴连线之中点。它的适应症是,凡三间、合谷两穴的适应症均是其适应症。尤其对颈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突出。现将《针灸聚英》关于三间、合谷两穴的主治范围摘引如下三间:主治喉痹,咽中如梗,下齿龋痛,嗜卧,胸腹满,肠鸣洞泄,寒热症,唇口干,气喘,目眦急痛,吐舌,戾颈,喜惊,多唾,急食不通,伤寒气热,身寒结水等17种病症。主治伤寒大渴,脉浮在表,发热恶寒,头痛脊强无汗,寒热症,鼻衄不止,热病汗不出,目视不明,生血翳,头痛,下齿龋,耳聋,喉痹,面肿,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开,偏风,风疹痂疥,偏正头痛,腰脊内引痛,小片单乳蛾等22种病症。 间谷穴之所以能治上述两穴之病症,是因为其穴在两穴连线之中点,其敏感度较两穴高得多。用指甲或其他小棒如火柴杆、圆珠笔头去按压该点,即会感酸胀,用同样的方法去按压合谷其酸胀度就会感到差一些,三间就更差了。敏感度高的穴,得气快,疗效速,似乎无需争议的。中渚,位于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线上,在手背第四、五掌指关节间后方凹陷

疼痛疾病特效针刺疗法总结---针灸专业经验之谈。

第一部分:概论 从脏腑和经络角度来看,疾病可分为脏腑病和经络病,针灸治病应采用脏腑辩证和经络辩证法,其中脏腑病采取脏腑辩证,头面躯干四肢的经络病症都应采取经络辩证。但无论何种辩证都应与八纲辩证结合以确定治疗原则。 经络辩证首先辩病是在经还是在络,第二要辩在何经或与何经相关。如:坐骨神经痛,我们知道此病症在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上,但有些病按这条经去治就是不见好,这时我们要想到还有“络”的问题,病久或按常规循经针刺不见效者,要看看疼痛部位有无血络,如有血络则表明病已入络,此时应刺络放血,往往霍然而愈。 要辩病是否入络是件容易的事,主要是看体表是否有络脉(细小血管),如有,则表明病已入络,治要刺络出血。络青则有寒有痛,络赤则有热。但要辩清是在何络则属不易,人有十五络脉,孙络、浮络更不计其数。 再就是辩病在何经了,一:主要是看疼痛的部位都有哪些经经过,是何经经过就是何经的病,如:头痛一病,前头痛属阳明,后头痛属太阳,侧头痛属少阳,巅顶痛属厥阴。一头顶痛患者,一生气头就痛,症属厥阴,治在足厥阴肝经,因为此经行于巅顶,在其原穴太冲针刺用泻法,立效!再之,如果病发有明显的时间规律性,则根据发病时间也可确定是何经病。二:在病痛周围或沿经络走行路线切、循、按、弹,看看有无疼痛、结节、条索、虚软凹陷,这些反应出现在何经上则表时是何经之病。如膝关节痛,我们应先在其周围按压,看看哪些地方有疼痛、结节或是络脉(“大络之血结而不通”,是实证),或凹陷虚软(“虚而脉陷空者”,是虚证),针灸治疗时,何经有病就针何经,实用泻虚用补。三:就是找穴位,穴位并不是精确的一个点,书上所言“一寸”也并非一丝不差就是一寸,而是一个大概位置,我们要在其旁边通过手摸心会,通常相对应的穴位按之会有酸胀痛、快感或阳性反应物,这才是穴位。穴位望诊也是有助于诊治的,如肝俞隆起(多见于左侧),则证属肝火,如肾俞、太溪凹陷,则肯定有肾虚。如针足三里后针孔凹陷,则表明胃经气虚,如针几次后针眼渐平复,表明胃气渐复,病情好转。 经络辩证应与八纲辩证相结合,具体为:阴证宜灸,阳证宜针,表证浅刺,里证深刺,寒者留之,热者疾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关节对应取穴法 一:腕关节与对侧踝关节对应,膝关节与对侧肘关节对应,髋关节与对侧肩关节对应。 二:阳经与阳经相对应,阴经与阴经相对应。如足太阳膀胱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对应,足阳明胃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对应,足少阳胆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对应,足太阴脾经与手太阴肺经相对应,足少阴肾经与手少阴心经相对应,足厥阴肝经与手厥阴心包经相对应。但阴经相对应关系有时不太严格,这时候就要按解剖关系来确定对应关系,把人的四肢想象成动物的四肢触地的姿势,则:内踝与桡骨茎突相对应。(如:内踝尖下方的照海穴和内踝后方的太溪穴处疼痛,此两穴位置都属足少阴经,但其对应压痛点和治疗点就不在腕关节手少阴经上,而在桡骨茎突附近) 只要四肢有局限性痛点,均可用关节对应取穴法治之,效果远胜于常规针刺疗法。

手针基本知识

手针疗法的主要刺激区 一、基本手穴 基本手穴18个。 1、腰腿点 【定位】手背第二指伸肌腱桡侧及第四指伸肌腱尺侧,位于腕横纹前1寸5分处。每侧共2穴。 【主治】急性腰扭伤、腰腿痛。 2、踝点 【定位】位于拇指指掌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踝关节急性扭伤、踝部肿胀疼痛。 3、胸点 【定位】位于拇指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胸闷胸痛、呕吐、泄泻、癫痫等。 4、眼点 【定位】位于拇指指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目赤肿痛、麦粒肿、电光性眼炎等多种眼疾。 5、肩点 【定位】位于指掌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肩部急性扭伤、肩关节周围炎等。 6、前头点(又名阑尾点) 【定位】位于食指第一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前头痛、胃肠疾患、单纯性阑尾炎等。 7、头顶点 【定位】位于中指第一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神经性头痛、头顶痛、痛经等。 8、偏头痛 【定位】位于无名指第一指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偏头痛、耳痛、肋间神经痛、胆绞痛等。 9、会阴点 【定位】位于小指第一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会阴部疼痛、痛经、带下及肛裂等。 10、后头点(又称扁桃腺点) 【定位】位于小指第一指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后头痛、急性扁桃体炎、2窝痛、臂痛、呃逆、颊痛等。 11、脊柱点 【定位】位于小指指掌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急性腰扭伤、椎间盘突出症、尾骶部痛、耳鸣、鼻塞等。 12.坐骨神经点 【定位】位于第四、五指掌关节间,近第四指掌关节处。 【主治】坐骨神经痛、髋及臀部疼痛等。 13、咽喉点(又称牙点) 【定位】位于第三、四指掌关节间,靠近第三指掌关节处。 【主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牙痛、三叉神经痛等。 咽喉点2 定位:掌面大指第二节横纹中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