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集团梁信军在2013首届长江青年投资人论坛上的演讲

复星集团梁信军在2013首届长江青年投资人论坛上的演讲
复星集团梁信军在2013首届长江青年投资人论坛上的演讲

非常感谢学院邀请,也非常感谢两位院长,特别高兴能够跟这么多的校友在这边聚会。这样一个论坛让我还是很惶恐,有这么多投资的大家和精心研究的同学们。

我自己是长江EMBA五期的,进入长江之前坦率讲我对宏观经济是毫无感觉,我一直认为企业家把需要了解的周围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当时到长江我是想学点东西,现在可以更加透彻地观察环境,观察周边,我觉得是长江给我很多,所以也非常希望非常愿意把我所学所思回馈给大家。我觉得一个企业家如果天天谈论术、势、道,很荒唐,但是一个企业家如果从来不去思考也是有问题的,最重要的刚才一个同学提到“取势”重要还是“明道”重要的问题,一个企业家通常的工作是埋头做事情,尽量多地快地去跑,但是当前面是十字路口,是一个岔路的时候真的不应该跑得太快,你还是应该站着来,好好想一想。今天就是一个我们需要站起来去想一想的时候,这是一个拐点,未来的10年究竟该恐慌还是欣喜,未来变了没有?

未来10年世界会大变吗?因为我是一个投资机构投资企业,我脑子里想的问题对未来有什么机会,我想这个问题。我觉得答案是非常清楚的,世界真的大变。最主要的变化,随便列举几条。一个是美国,非常有概率在未来10年当中美国很可能会成为全球能源第一大国,无论在石油和天然气的供应方面,甚至在太阳能方面它都有可能成为第一。第二,基本确定它还会保持世界资源第一大国的位置,它有可能保不住消费第一大,但是消费第二大肯定可以保住。创新第一我觉得没有问题,美国人经常干的是革命性地创新,我们干的是实用新型,人家是发明专利。全球的人力资源的吸引力,我相信在可预见的十年当中美国应该还是全球第一。整个社会的稳定安定,我相信也应该是全球第一。我说这些事情有什么意义呢?就是要回答一个问题,谁能告诉我美元将来坚挺不坚挺?答案是呼之欲出的,美元会很坚挺。美元坚挺的话美国的债务危机还是不是危机?如果要通过财政结余来还掉这15万亿债务的话任何人风险都很大,但是如果你的货币是很坚挺的情况下,多一点钱就还掉了,债务就不是问题。因此这样的话我觉得美国可能会出现一个什么情况呢?我们可以猜想一下。第一,对国内而言印了大量地货币。第二,对国际而言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它还是全球最坚挺地货币,会不会出现一个国际上美元是升值的,在国内通货膨胀贬值的情况,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作为中国的企业家,尤其是很多的投资机构、保险机构,你觉得要不要在美国投点资呢?你要把钱存在美国还是买一点美国的资产?大家很确定。

第二是欧洲的问题,欧洲现在风险非常大,因为它选了一条最艰难的路在走,试图通过财政结余把债务还掉,这个路走得非常难,走得通走不通不知道,两三年后再看能不能走得通,如果可以走得通,在座的很多同事都是搞企业,企业碰到负债率偏高怎么办?一个比较简单的急救的方法,赖帐,斩息,我们又不是没有干过,很多银行也干。第二个方法,借新债还旧债,这也是很好的方法,美国人在干。还有一个方法,提高企业的盈利去还债,搞过企业的人都知道,如果你靠盈利把负债率从80多降到44的话,我相信你的企业会迎来另外一个高速发展的5—10年。欧洲的情况一样,如果欧洲真的可以通过财政盈余的方式把财务危机解决,我相信后10年全世界最健康的经济体不会是美国也不会是中国更加不会是日本,很可能是欧洲。但是这条路走得通还是走不通,我们看两三年。

第三,能源。现在能源的投资是最热的,能源投资你用多少价格愿意买油田、矿、油的基金,有一个潜台词,你对煤价、电价进行了预测,你有多少信心认为以后会是多少钱?煤价呢?会不会跌?为什么不会跌?你要回答这个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用一个可行的方法看一下,第一,看一下北美的样本,由于页岩气技术的发展,主要都是中小企业做的,页岩气的技术发展已经把北美的天然气的价格打到了中国的四分之一多一点,打到相当于欧洲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看来要长期保持在那。由于页岩气的发展,以及天然气对石油的替

代作用,已经导致北美的油价低于欧洲的油价,这两个大的市场,平均差20美元,很多人说天然气量很少对油没有影响,看看北美的样本,是很少,但是已经导致油价跌20美元,20%的差价。因此我觉得页岩气的技术,扩张没有什么悬念,因为都是中小企业掌握的,关键是这些扩张的技术能不能用在北美之外的大量地区使用,资源附存条件能不能快速产出,如果可以快速产出我觉得对能源价格的颠覆应该不需要二三十年这么长的时间。北美发展页岩气一共就15年时间左右,这15年高速发展,由于页岩气技术的变化很可能对石油会从高价逐步走往中高价甚至中价,完全有可能。第二个是太阳能的问题,中国的一次能源60%是电力,电力的主要成本是煤,现在全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的生产企业一年的产量和发电能力300万千瓦而已,300万千瓦有多大?上海电气两台机组就把它干掉了,就300万千瓦,相当于最大的公司一年两台机组帮你定制,所以就没有规模效应。以现在这样一个太阳能的能力,每千瓦的发电能力大概需要达到8000元的成本,每度电的发电要达到7毛的成本,但是如果你把太阳能产能的能力翻一番,变成800万千瓦,再翻一番变成1600万千瓦,发电的成本能到多少钱呢?第一步就可以到5毛,第二步能到3毛5,到3毛5是什么概念呢?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火电的发电成本就应该在3—3.5毛之间,如果太阳能的产能到达1600万千瓦这么一个规模,有可能你的电,太阳能发的电跟火电是可以同场竞技的。大家都知道中国包括欧盟的很多国家对新能源发电都是有补贴的,中国补1毛1,当太阳能有一天它的价格发到3毛5的时候,你火电如果想跟太阳能竞争,你必须要发到2毛4,你发到2毛4的价格跟太阳能才有一拼。如果火电发到2毛4角你认为煤价多少钱?我觉得能源的问题我们要去了解它的边际安全在什么位置,不应该抱着那么坚挺上涨的想法,这是我的想法。

第四,资源。毫无疑问未来10年中国还将是全球第一大的有形商品的生产国,所以我们一定是全球有形原材料最大的消耗国,我的问题是未来10年新增的有形商品的制造真的都还在中国吗?如果天然气的价格,像北美跌到中国的三分之一,电力价格跌到我们的一半,真的以天然气为原材料的这么多工业还应该留在中国吗?我觉得我们应该问自己这个问题。我认为答案不是那么确定,全世界未来10年新增的产能很可能不在中国,会在印尼、印度、土耳其吗?我们得问自己这个问题。这次我们总书记在博鳌讲了,中国不想排第一了,我认为基本就是肯定的不会排到第一,中国的经济不排第一的时间不会是10年,我觉得快则3年,慢则5年,中国一定不是全球第一了。下一个问题,谁是第一呢?中国会排在第几呢?如果你把第一、第二都讲清楚了,问题是你要做一些对冲投资吗?你要在这些新兴市场做一些配置吗?这个问题要问自己。现在我们有很多金融机构它的研究期非常长,对投资者的责任是非常长的,但是它的资产绝大部分都在中国,其实这样一个配置策略表明了它的一个观点,它认为未来10、20甚至30年中国还将是最好的回报的市场,这个观点真的对吗?我认为要打问号。还有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就是通胀的问题,通胀我刚才提到了美国,其实日本比美国还厉害,美国一个月1400亿美元,日本一个月要印1700万美元,中国从来不跟人家争论,我们实干兴邦,去年就印了2万亿美元,欧洲一直想印,但是它的宪法一直阻碍它印,非常难受,憋着。我觉得未来8、10年或者用不了这么长时间,我们会看到一轮席卷全球的通胀威胁,我觉得是百分百,这个威胁能不能变成现实?这个还要观察。如果你投资不去考虑对冲自己的通货膨胀的风险,我认为这是非常短势的。有学者测算,我是基本认同,认为投资品的通胀率甚至会在10—11,我认为我是基本认同,如果在中国你的投资收益内生收益率不能达到10—11你是亏损的,和老百姓把钱存在银行一模一样,干的是一样的事,我们作为投资经理对自己应该有更高地要求。

第二,未来中国会有大的变化吗?我认为答案是确定的。如果你用过去10、20年对中国的理解来把握你对中国未来需要怎么去走路去做判断的话,我认为你很有可能会输钱,

中国未来10年和过去10年完全不一样。第一个不一样的地方,人口红利。过去我们讲的是劳动力。去年小概率事件偶发性的劳动力居然出现净减少了,但是这是偶然的,总的来说真正劳动力出现减少是在2019年,19年后劳动力就是净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劳动力减少了之后,政府的就业压力就会下来,中国对GDP增长的期望值也会下调,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也会下调,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政府未来的投向意愿。这个人口红利关键取决于它能不能转化,能不能从劳动力转成消费红利、金融红利,消费红利的问题看上去是有支撑的,我们的可投资资产个人的还有73万亿,光存款就有43万亿,中央政府还有一个居民收入翻番的计划,10年要翻一番,有些不怀好意的人也解读了,房价也要翻一番,这也是一个说法。我想说其实消费没有这么乐观,第一,消费我觉得未来7、8年维持15%左右的毛增长的概率非常高,但是消费真正地压力在哪里呢?我们先看下面这幅图。13、14年是中国的抚养比最低的年份,对老人的抚养,对幼儿的抚养负担最轻的。但是很遗憾,到2020年增长非常大,11年的时候地方财政对养老的资助只占4%,但是到20年很可能就会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20—25%。这个类比适用于家庭,家庭的开支用在抚养上也是很小,但是到19年就不一样了,所以因此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我觉得在7、8年后就会快速地显现出来。当老百姓觉得抚养有压力的时候,他的消费意愿就会降低。当政府觉得需要它补贴的量非常大,全部的新增财政都补贴进去还不够,还要吃它存量的时候,它新投资的愿望也会降低。因此我觉得我们回过头看消费,有几个结论是很清晰地。第一,越来越多的中国的分支行业,在全球的市场份额的占比将能够接近我们的人口占比,很多行业将达到20—25%,刚才我听到几个老总在说,我们将来要考虑行业的配置问题,我觉得你其实考虑一个问题,你在问自己,未来3、5年哪些行业将在中国市场的占比能达到20—25%,你就在这些行业里找最好的企业投,一定不会错的。第二个结论,到20年后,中国的消费会减缓,不是大家想象的一路高歌猛进,这两个事情要辩证地来看。刚才提到人口红利还有第三个,特别做提醒,今天在座的大部分投资人,有一块非常巨大地增长,跟于冬董事长提到的有点关系,就是服务业。中国到明年的6月份人均GDP就超过7000美元了,12年已经有10个省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了,到了3000美元了,老百姓解决温饱了就开始消费,到了7000美元要追求体验,不是追求拥有。所以服务业会有爆炸性地增长,各种经济体包括东亚、欧洲、美国,包括战后的日本都毫无例外,东亚四小龙也不例外,当人均超过7000美元之后,就意味着4—6年当中整个GDP会增加4—6个百分点,对中国来说多大呢?以去年将近50万亿GDP为例,这个数字跟中国的医疗保健行业大体相当,在未来的4—6年会突然横空出世一个跟中国医疗保健品那么大的行业,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估值还很低,你为什么不把它找出来呢?我觉得服务业的增长将是爆发性的,所以我觉得应该早点去布局对服务业的投资。

第二,城镇化,也就是我们的城市化的问题。城市化的问题也要追问我们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城市化的速度会一成不变一直这么下去呢?没有拐点吗?我认为有拐点。很可能在19年劳动力的拐点之后城市化的拐点也会出来,速度会显著放慢。第二个问题,房地产真的是一直供不应求吗?这个我代表本人观点,不代表我们复星集团的观点。以我个人的观点房地产未来10年就是供大于求,政府不用调控,房价自然会下来,但是现在没有人相信。如果我们去算一算大数,有一个算法。过去的城镇化每年1%不到一点,如果考虑中央现在高度重视城镇化,每年如果1.2%左右的速度,人均按照25平方米配置,未来10年安置这些人需要100立方米,不是人人买得起,我们叫有效购买,要打折,一般人买不起。有效购买力可能要打7折,70立方米。动拆迁不会产生新的需求,拆掉1平方米还要补1平方米,这是平衡。供应有多少呢?这个数字是公开的数字,在建的房屋有35亿平方米,开发商的土地储备有30亿平方米,计划供地的数量41亿平方米,城镇人口,存量的住宅210亿平方米,属于3套房子

以上的占20%以上,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你不考虑存量,只是考虑增量的话,如果我们现在一块新地都不卖正好衡量,65亿和70亿差不多,如果40亿供出去的话就会过剩30亿,当然结构不平衡,有些地方会多出来,有些地方还是缺的,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存量房跑出来再多40亿,就是这个大的走势。存量房会不会跑出来呢?我们就要考虑房产政策的问题。我们公司内部有几个同事也跟我打赌,跟我堵1000万,后来我说你的身价没有1000万,要么一人拿出100万跟我堵。他跟我堵房地产的持有税会不会出台,他说不会出台,我说一定会出台。为什么会出台?去年卖地收入,土地财政也是大家攻击比较多的,很多人说去年土地财政2.68万亿,土地不是无偿取得的,为了动拆迁每年多少自焚什么的,老百姓激烈反抗。动拆迁本身是有成本的,估算大概在40%左右。如果每年按照评估价格增收1%,跟美国的房地产税差不多,持有税,我们就能收到2万亿人民币。如果你对首套房豁免一下,你就能收到16000亿人民币,如果政府再客气一点,对二套房也豁免一下,就能收到4000亿。富豪收它2%,8000亿,收他3%,1.2万亿,你当总理也要算这么一笔帐,长江同学都会去开发的,如果你收3、4、5套房,收他3%,还是全民欢欣鼓舞的事。我讲这个数字的目的是告诉大家,不要那么天真认真土地财政是不可替代的,存量税只要敢征马上可以替代,因为存量的规模足够大。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如果它征了会产生什么结果?现在我们的房屋持有收益只有1.2—1.4%左右,租售比,过去是憧憬房价升值所以愿意保有房子,如果房价未来是供大于求的预期,本身就不升值了,并且你保有过程当中现在只能收1.2,每年政府还要问你收2%,你觉得很爽吗?恐怕有很多的高净值人群,持有存量房的意愿会降低?他会愿意走人。所以3、4、5套房的40亿平方米跑出来交易捣乱的概率是非常高的,所以你要把它看成房地产的供应,更加能够了解房价的预期。这是一个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商业房的问题,大家觉得风险小,也不限购,各地上了非常多的各种各样的城市综合体,你把这些体量加上,去年我们的整个闲置率还不高,只有17%,但是把这些体量加上到了15年就是灾难性的数字,我认为商业房产的风险一点都不小。还有一个问题,三四线城市、一二线城市哪个风险小?一般人认为一二线城市风险小,三四线城市你造房子还有那么多人买么,这也是大的风险。再一个,存量房这么多人想跑出来的话,我们还要预测中心城区的房价就不会跌吗?房价跌与不跌取决于供求,我们就要去看,中心城市它新增的房产有多少,中心城市愿意跑出来交易的存量房产有多少,如果仔细看看存量房中心城市是大很多,在欧美的发达国家新增房产平均大概是3套,老房子交易是1套。中国新增3.6,老房子1。所以结论是三四五线城市在新增开发量方面风险其实是蛮大的,一二线城市对于存量房交易的敏感性是非常大的,如果你某一个政策影响它存量房跑出来或者跑进去的话马上就会影响,所以不要这么天真认为房价不会变。讲这个事情就涉及到固定收益的问题,现在的地方债8万多亿,基本上都是以未来的土地收益来做还款来源,如果将来整体的是供大于求的关系,你的土地不能以你预期的这么高的价格卖出去的情况下,你这个债真的很安全吗?我认为得掂量掂量。个人判断如果3、4年内偿清的债非常安全,但是7、8年后真的一路还是这个情况吗?很难说。这个事情就像轮盘一样,赌一赌,看看你的运气。

还有一个房地产的挑战是什么呢?就是互联网。过会我会专门讲一个互联网的话题,互联网对房地产的影响非常深远。我觉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第一,把房地产大的形势要看清楚。第二,还要把自己的成本管清晰。第三,更多的要做一些体验性的地产,防止互联网的冲击。

第三,工业化的问题。最近你看凡是带什么鸡的生意都不太好。我现在为肯德基操心,它卖什么。现在奶粉没有问题,说中国人喜欢买便宜货,现在我们要到香港搬运三奶四奶,现在不仅香港,英国都限奶了,中国老百姓这么可爱,冒着犯法的风险,不远万里运奶粉,为什么?当安全跟价格冲突的时候,他选择安全。因此千万不要认为消费品服务业只要消

费类的服务类的都是好的,如果你没有办法证明自己可以长期提供安全的产品,我相信消费者会放弃你的。所以你投资的时候不要认为没有问题,这个方面我认为政府是真的应该反思。老百姓对食品,对这种添加剂的安全到了这种程度?谁造成的?都是业内的坏人,你怎么没有把他们抓起来呢?这个需要反思。

最后一个资源能源讲过了,接下来我讲讲金融。11年的时候间接金融占到了融资总额81%,但是到12年只有50%,所以我们考察所有的银行都要去看,它能不能从直接金融当中受益,反过来我们要更多地考察那些好的直接金融的品类。这样一种转型的好处,老百姓的融资,民营企业融资更方便了,因为更多渠道。坏处是什么呢?原来金融的风险是可以监管到的,就在银行体系,现在有50%已经监管不到了,所以金融的系统性风险的确在加大。第二个问题,利率的问题。央行说人民币的利率市场化还要小步慢行,我们看看实际的市场情况是什么呢?去年银行业大概新增了11万亿的存款,银行业去年卖出去将近3万亿的理财产品,卖出去的理财产品平均的利率是4.7,在同一个窗口发生的,你倒过来想,我们等量置换一下,这个窗口收到11万亿,然后又卖出去3万亿,起码有3万亿利率按照4.7的。银行过去两年我们都是全世界最盈利的银行,去年1.2万亿的利润,全世界第一名,我们保持了全世界最好的息差,如果息差降到1.3怎么办?还有多少是好银行?我觉得你要问自己。我觉得对金融的问题当然金融还有一个创新问题,我们为了克服通货膨胀,还要鼓励人民币出海,有很多创新。最近你看惠誉对我们的评级,虽然我们强烈抗议,但是人家说的话你应该认真听听。第一,它认为信贷跟GDP的比例占比太高了,意味着投资刺激经济的模式不可持续。第二,地方债的占比太高,地方债风险很大。第三,它认为靠信贷来推动投资的方式为金融机构积累了巨大的风险。第四,它觉得未来中国政府应该把货币逐步从开放要往紧缩走。这几点非常有意思。刚才听到一个对冲基金的朋友讲投资的问题,我一直没有搞清楚对冲基金怎么赚钱,如果计算机搞一个模型就可以挣钱的话,那其实不要到长江来学习了,你们都应该学模型就可以了。为什么要花几十万学这个东西呢?我觉得投资机器当然模型涉及边际条件我们要学,这个边际条件是什么?我们投资四个维度。第一,价值投资,低买高卖。低潮的东西要认真地看,现在不是怕金融机构都不好吗?很便宜,你要认真地看。人人都说石油好得不得了,你最好离它远一点,显然不符合价值投资的理念。太阳能这么糟糕,认真看看,包括风能,总有一天太阳能会回来的。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第二,中国动力,30、40%的销售收入来自于中国,但是不能按照过去20年看。第三通胀我不讲了。第四,我讲讲互联网。互联网过去跟传统行业是两张皮,一个是白天一个是夜晚,一个是虚拟一个是现实,各走各的没有相互影响。但是去年互联网就开始跟现实经营较劲了,并且它影响的方式很有意思,一开始影响的就是渠道,渠道恰恰是所有投资人里面的宠儿,我们喜欢投渠道,稳当,收益率高,PE值25倍以上。去年互联网对渠道的影响,这边大家看到我拉了一个体育的,体育这个行业去年就这么6、7家上市公司,关店4900家,你关一家店多少钱?20万要吗?不管你公司承担还是加盟商承担,总而言之是损失。如果20万那就亏了9亿多。第二个问题,13年你们还关吗?14年还要关吗?要关多少?这个问题要一直问下去。你的总量的开店数里面关20够吗?是不是要关到50?关店的一次性损失谁承担?你的股价还应该这么高吗?第二,像3C的,家电、百货、服装的,我认为客单价从几百弄得不好会上升到一两千,一两千的玩意也要受互联网影响。这样就导致一个什么情况呢?关店对房地产就是灾难,你关店了意味着面积不要了,我就租给别人了。未来商业地产的房租我估计会蛮便宜的,商业的闲置面积也会增加。我们看行业还得问问看它具体要关多少个店。第二个影响,生产和服务的供应方式,过去是B2C的,根据我能生产多少创新多少来考虑怎么找客户群,将来更多的恐怕由消费者的需求来。第三,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的彻底改变,我印象很深,我在今年春节

前看到上海本地的报纸报道,说上海有些儿童娇生惯养,小学生,学校里面没有空调他很不适应,报纸就呼吁说这些孩子家长要好好反思了,这个孩子怎么弱不禁风。我想报纸是比较傻的,为什么呢?这些孩子生下来他们家就有空调,他走到哪都有空调,吃饭的地方有空调,玩的地方有空调,为什么教室就没有空调。我生下来觉得空调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当然应该有,所以没空调觉得不爽。我小时候不会这么觉得,因为家里没有空调,学校冷很正常,家里也很冷。我们把这个再延伸到互联网,现在7、8岁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有IPAD、IPHONE,等这些孩子长大开始消费的时候他们会怎么想?他们觉得互联网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互联网跟空调、自来水、电力是一样的,怎么能忍受没有互联网的生活呢?还有什么人工搬运的东西弄掉算了,我们不玩了。等他们成为主流消费人群的时候,有很多业态会彻底消失。如果你不能跟互联网拥抱,不能跟互联网融合的话你就要死。

第四,投资公司怎么进化自己。要有一些持有性的产业,巴菲特也长期持有,不要老是天天交易,最后政府把钱收走了,你也没有什么钱赚。还是应该持有一些。中国有些东西像服务业消费长期还是看好的,应该持有的。第二,我觉得还是需要投资的,我们在持有这个环节,我的收益率比投资收益率还高,我们持有时间很长,我们投资只有24,持有还是好的。第三,用资产管理的方式规避一些负债率的风险。第四,长期来看还是保险比较好。

最后我讲一下有没有大的投资环节,前面PE的环节说要注重交易量,我在这边想说一下,投资是有一个基本的逻辑的,如果你投10个投100个一定有一个固定的比例,如果你的投资水平一样的话,大概就有10%甚至20%会进入到失败的行列,一定有。你投10个就有2个,投100个一定会有20个,所以控制投资风险最好的办法是控制数量,千万不要追求数量,数量要降低。数量降低的反面词规模要扩大,千万不要觉得数量大是规避风险。大规模的投资目前有几个系统的机会,第一,我们称之为中国动力全球资源的机会。我们找到那些中国的市场未来会占全球20—25%的行业,在这些行业找到全球数一数二的品牌,这些主要的市场来源在欧美,欧美没有成长,所以它的利润销售额的增长速度降下来,甚至减少,所以它的PE就很便宜。我们最近买了几家,基本上PB都是低于1的,PE基本上6—8倍,非常便宜,龙头企业。找到这些公司,你成为它的全球第一、第二大股东,协助他把中国的事情搞好,中国占了全球25%,你把中国市场一搞好,欧美损失掉了可以在中国找回来,只要中国一增长全球就增长,基本上就是这个逻辑,这个模式可以不断地找,可以找到很多大的项目。第二个是什么呢?中概股的做空。我对自己的股价是不满意的,低于净资产。280多家中概股,至少有10%是非常杰出的企业,现在被连累连带做空了,我认为应该大胆地反做空,我们现在就是这招,我把事情研究清楚了,只要你敢卖我就敢买,买到你不敢卖为止。第三,金融跟互联网跟资源的机会,因为大家都怕了,怕了之后这个行业反而有机会,这个方面值得认真思考。我再顺便讲一下PE的问题,PE从长期看中国是不缺钱的,资金很多,所以PE这个环节未来的市盈率是下不来的,所以我觉得如果你想把PE做好势必要往VC再走走,这是第一个PE今后要考虑的。第二个要考虑的,从现在的情况,比PE还便宜的,你还死守着原则一定要投资非上市的公司,不是脑子有问题的吗?已上市的非流通的比非上市的还便宜,非要纠缠没有上市的。第三,退出机制,道路是非常狭窄的,这恐怕要寻求非上市的退出,非中国的退出,没有这几把刷子我觉得做PE风险还是蛮大的。当然聚焦大项目我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民生银行我们去年搞了一把,效果很好,民生银行做了49%。分众09年搞的,也很好。项目找得到,不用发愁。投资既是年轻人的年轻,也是年长人的天下,巴菲特80岁还可以做投资。

面向未来10年,我的个人看法,春暖花开,风和日丽。值得大家好好进取。谢谢大家。

复星集团的HR管控经验谈

;作为一个典型“多元化、集团化”的民营企业,复星集团拥有医药、房地产开发、钢铁及零售业务投资这四个具有竞争优势和增长潜力的主导产业板块。作为一个年轻的团队,复星的年龄架构叫人吃惊,最年长的班长郭广昌不过38岁,最年轻的谈剑只有35岁,其他都在36岁—37岁之间。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团队却在10年中创造了近百亿净资产的神话,成为中国民营企业三甲。复星从来不对高级人才实行定编、定岗、定责式的管理,这种“三定”管理方式只在复星的底层员工管理中才用。高级人才的激励方案不与纵向比(同一岗位的历史比)、不与横向比(集团同一级别、规模的其他人比),主要应与这个人才的市场行情比,与他进入企业后可能带来的价值比。高级人才引进上的“一人一议”政策,极大地加强了复星与国有企业甚至外资企业的人才竞争力。按集团副董事长梁信军的话说,“我们是通过合适的激励机制,让那些我们需要的人才与复星整体的利益高度一致。”对于管理层,复星的解决方式是在收购一家新的企业时,通过让管理层持有部分股权的方式来达到整合的目的。现在,除了集团层面就郭广昌5个人有股份外,新来的人都会在他分管的专业公司里面有股份,这样既有激励,也使得他必须把他分管的业务做上去。在“复星朝晖”、“复星药业”等企业中,我们发现“复星实业”及其关联公司持有的股份一般都是百分之九十几,而剩下的百分之几,则很可能就是管理层持有的股份。在复星的管理体系中,对于产业板块和产业公司层面的经营者有着系统的绩效管理办法。但是,任何复杂、精密的绩效管理办法,必然需要较多的基础管理数据,必然消耗更多的管理资源,没有相应的基础管理支持系统配合,这套机制将难以实现。复星的出资人代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保障这套系统的正常运行:他们负责保障基础管理系统,特别是复星所特有的经营环境管理系统、经营计划执行系统、公司治理的监事系统、财务预算管理预警系统和审计稽核系统的正常运行,能够稳定的提供绩效管理和公司经营决策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并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在具体操作上,复星对于出资人代表采用了结合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蕴含平衡记分卡思想的系统考核体系。重点考查在监管、服务两个领域的工作表现。复星一是把人才作为资产来管理,即把好人才资产的保值增值关。他们力图通过切实的措施,把人力资源落实为资产,在企业资产表中建立“人才报表”。要像保管有形资产一样,“领用”、“维护”、“保管”好人力资源,流失了一个人才,相关领导都是要负责任的,并形成一种制度。这样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限度地开发、管理和维护,并使人才不断保值增值。近年来,复星中高层人才的流动率一直都能保持在很低的水平就缘于这种理念。二是把引进人才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复星已经形成了一套制度,每60天由各级领导与他所领导的人才逐一进行一个小时的谈话,并记录在案。谈话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人才对薪酬、岗位、环境的满意度三方面。之所以以60天为一个周期,是经过科学研究发现的,即激励政策对一个人的积极性一般只能维持60天左右,在这个周期内,跟员工进行一次思想交流,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人才的消极、抵触情绪减少到最低限度。另外,为了尽快构建复星的人才资源高地,复星制定并实施了以职业发展、职业培训、职业福利为重要内容的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计划”。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项员工梯队建设计划,也就是关键岗位的接班人培训计划。在这套计划中,每个关键岗位,他们都会选择1到3位继任者,并通过各部门轮岗或外派方式,对他们进行培训和锻炼。此外,他们还会帮助每位员工规划3~5年的发展轨迹,使员工明确不同阶段的个人定位与相应任务。复星每年还拿出约占工资总额4%的培训费用,专门成立了自学成才奖励基金。在薪资方面,复星实行了“个性化工资”的薪资政策体系,让每一位员工都可以有机会扩大自身的价值贡献度。还积极探索股权、期权等激励模式,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成就意识。在复星的人才经营理念中,有一个观念牢牢地树立起来,那就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企业经营战略的合作伙伴,为其他部门提供战略上的支持和保证。复星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已经不再限于完成日常的招聘、培训、员工发展、薪金福利设计等任务,而是和其他业务部门一样,深入了解企业的业务状况,洞察企业发展的走向,研究、预测、分析制定计划,解决企业的根本问题。人

复星的集团管控分析

复星的集团管控分析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复星)1992年由复旦大学五名年轻教师创办,是中国最大的综合类民营企业。复星扎根中国、投资于中国成长的根本动力,其核心业务跨医药、房地产、钢铁、矿业、零售、金融服务及战略投资等六大领域。 2007年7月16日,复星的控股母公司复星国际(0656.HK)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实现了复星15年来最重要的历史性跨越。2007年,复星国际实现营业收入319.77亿元、净利润33.5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和206%。目前,复星已稳居中国企业前50强。旗下产业业绩稳定增长,在行业内也基本进入国内前十强。 经过十五年的实践,复星形成了一个以认同复星文化的企业家团队为核心,以持续发现中国高增长投资机会、持续优化管理提升企业价值、持续建设多渠道融资体系对接优质资本的三大能力为基础的价值创造链的正向循环发展模式,并以高成长的历史业绩予以证明。 1.复星集团母子公司管控问题的由来 众所周知,复星集团以"多元化投资,专业化经营、专业化融投资"为投资管理理念。通过适度多元的投资,构筑"利润和现金流平衡、成长性和稳定性并重、国内国外二个市场依存、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并举"的产业结构,使整个集团能够长期稳健成长;通过专业化经营,在所投资的每一个分支领域均达到国内同行前三名,并积极扩展对标体系,努力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企业;通过专业化融投资,保证专业化企业融得的资金在本领域专业化使用,并通过自有资金增量、股权融资、引入战略投资伙伴和适当的借贷实现融资形式的多样性。 一贯追求内部管理的复星集团在追求自身超常规的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思索下面三个问题。 1.1如何实现从企业经营到产业经营? 复兴要做大要发展,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做企业的高度。只有从产业的高度来经营,才能发展成为行业的龙头,才能真正成为具有控制力的企业。但是,企业经营与产业经营之间有一条天然的沟壑:企业经营是一个企业,产业经营是几个企业的联合,各企业之间如何协调,如何发挥能动性,形成最大合力,建立产业优势,而不是内部竞争资源,内耗不断,在外部市场丢城失地?解决产业经营的问题绝对不是有先进理念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单纯的理念往往是失败的隐患。 1.2如何兼顾母公司有效控制和子公司的专业化经营? 复星集团要跨行业发展,需要面临一个难题。在多个产业中攻城略地,取得良好的绩效,复星凭什么在每一个产业中实现专业化?凭什么提高每个产业单独的经营效率?同时,每个产业的专业化又必须在集团整体的有效控制之下。如何跳好这支带着镣铐的舞蹈,绝对是对管理者功力的一大考验。

案例探讨:复星:把人才当作资产来管理

追求个人成功与企业发展的高度和谐和统一,始终是复星人才经营的主题,也是复星能够迅速积累竞争优势,实现超常发展的关键所在。 从一个注册资金10万元、自有资金只有3.8万元的不起眼的小型咨询公司,发展到今天净资产超过100亿元的民营企业新星,复星集团的迅速成长近些年一直被业界视为一个奇迹。 上海复星集团创立于1992年11月,是上海第一家民营企业集团。经过15年的发展,目前位列中国500强利润前四十。复星成功的秘诀在哪儿?“这是人才经营的阶段性成功。”回顾所取得的成就,与复星一同成长的梁信军副总裁一语中的。追求个人成功与企业发展的高度和谐和统一,始终是复星人才经营的主题,也是复星能够迅速积累竞争优势,实现超常发展的关键所在。 把人才当作资产来管理 复星认为,人才是最宝贵的资产,因而应当成企业的资产来管理。 “在知识经济时代,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个要素、第一个动力是人的智慧,人的智能。”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说。将人作为资产来管理,并不是贬低了人,恰恰是重视了人才价值的增值作用。复星认为,应当通过切实的措施,把人力资源落实为资产,在企业资产表中建立“人才报表”。要像保管有形资产一样,“领用”、“维护”、“保管”好人力资源,并形成一种制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管理和维护好人力资源,并使人才不断保值、增值。 长期以来,复星着力于最大限度地将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高度关联,把企业进步与个人价值的提升高度融合,形成了“以发展吸引人,以事业凝聚人,以工作培养人,以业绩考核人”的人才观。企业在不断壮大的同时,努力为优秀人才提供发展的舞台,使员工个人的发展愿望融入企业整体发展的大局,员工在为企业辛勤工作中,自身也得到了持续的发展和提升。 人才引进被复星视作是一种投资行为,并且是具有最高收益率的投资行为。同时,在复星的理念里,引进人才就相当于“引进老师”,是双赢的。一方面,引进外来人才为复星输送了管理、技术上的新鲜血液,成为推动企业进步、创新的新生力量;另一方面,将引进人才等同于引进“老师”,因为对于多数经理、员工而言,引进老师意味着引进领导、引进比自己能力更强的人,从而可避免引进的人才在薪酬福利、工作能力、知识结构等方面对原有员工造成的压力。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激发经理、员工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使其自觉地保持终身学习的劲头,不断提升自己的才干,从而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 挑选人才:用比自己强的人 挑选人才是件费心费力的事。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认为,对企业高层来讲,“选人”比“如何做事”更重要,“选人”的步骤应放在“研究如何做事”之前。在挑选人才之前,能不能找到最好的人、有没有眼光找到最好的人,关系到企业的成败。复星通常会在经过前期调研和初步决策后,把同领域内的“专家”请过来,先让行家里手全方位“把脉”。如果可行,复星会组织更多的人去论证,之后判断他们说的对或是不对。在这个过程中,复星主要发挥决策作用,至于如何做事,则是选来的人才考虑的问题。 在挑选人才时,客观准确地评估人才价值非常重要。为此,复星研究出一套“人才投资”方法。特别是对高级人才的引进,要象考察投资一样,采用一事一议的做法。重点考察两个方面:一是人才能为本企业创造的潜在价值,即人才到复星来,与企业的互补性如何,能为企业创造多少价值;二是市场价值,即别人愿意付多少薪资。 评价人才:360度评价法 团队的每位成员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十分重要,只有认清自己才能真正发挥团队的组

复星国际海外并购集中爆发

窗体底端 复星国际海外并购集中爆发 2014-04-10 16:44:24|来源:一财网|我要分享 昨天,中国汇发送了《中资参与财团将赢得雅典旧机场房产项目》的消息,今天这一"中资"的主人明确为复星集团。这是复星国际今年以来敲定的第三笔并购大单。 "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的投资模式令复星业绩大幅提升。根据3月26日复星国际在香港发布的年度业绩(截至2013年12月31日),2013年,集团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利润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49%,达到人民币55.2亿元。 复兴的并购大单: ●2014年3月27日,希腊私有化机构共和国资产发展基金发表声明称,复星集团联合希腊本土财团和阿布扎比地产商将有望中标雅典旧机场附近的620公顷的地产开发项目,土地租约99年,初期投资9.15亿欧元,投资总额约70亿欧元以上,10年内将直接或间接创造5万个就业岗位。 ●2014年3月26日,复星集团以9850万欧元收购总部位于德国私人银行的BHF-BANK,这是一家为精选企业加及其家族服务的现代私人银行,其业务活动汇集私人银行与资产管理以及金融市场与企业部门贷款。 ●2014年1月,复星以合计10亿欧元成功赢得复星葡萄牙保险80% 股权的竞标,并于今年2月正式签约,其可投资资产约120亿欧元。复星葡萄牙保险构成葡萄牙最大的保险集团,截至2013年底,复星葡萄牙保险未经审计总资产为128亿欧元。 近年来,复星已与保德信金融集团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并在成功投资全球休闲度假村集团法国地中海俱乐部、希腊著名时尚品牌Folli Follie集团等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践行其"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投资模式。 2013年,复星及其管理基金分别新投资入股了美国知名高端女装品牌St. John、全球领先的激光美容器械公司以色列Alma Lasers、个性化药物剂量诊断化验企业美国Saladax、意大利高端定制男装Caruso、纽约第一大通曼哈顿广场及伦敦金融城Lloyds Chambers等。 复星另类"出海" 2013年10月25日01:24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作者:陈姗姗方海平 上个月,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将自己的企业家朋友们,请到了位于桂林的一家新度假村的开业典礼上,这个度假村项目,是复星2010年入主国际知名度假旅游品牌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后,将其引入国内的首批试水项目之一。 2010年,通过收购地中海俱乐部7.1%的股权,复星成为这家股权极为分散的上市公司的主要股东之一,这也是其开启"全球化"战略的第一个落地项目。 三年后,复星的全球化投资已经在多个国家"生根",但主要都集中在欧美国家,并且都在奢侈品、医疗、旅游等消费领域。 地中海俱乐部样本 地中海俱乐部主要从事酒店、度假中心、休闲及娱乐设施的开发及管理,在复星投资时,这家具有60年历史的法国老牌上市公司,已经在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80家度假村,每年向超过120万人提供一站式的度假体验,不过当时还没有一家度假村开在中国。 在投资地中海俱乐部之时,复星集团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信军就曾告诉记者,复星看重的主要是"地中海俱乐部受益于中国消费增长的潜力"。 这也是初次涉足海外投资的复星集团事先确定好的投资策略:通过参股或合资合作,选择受累于欧美市场的低迷而增长陷入停滞但在中国会有很好发展的全球品牌企业,成为其第

复星集团的万亿帝国梦:起步3年赚够一亿元(精)

复星集团的万亿帝国梦:起步 3年赚够一亿元 https://www.360docs.net/doc/7a2819016.html,2011年 11月 28日 02:50新京报微博 很多大公司都有着明确的主营业务,复星集团的主业是什么?恐怕很难给出准确答案。因为它横跨的领域太广,涉及的行业太多。短短 19年间,它已积累了 322亿元净资产, 旗下拥有 37家上市公司,成为管理总资产达到 1370亿元的多元化企业。 在不同的时期,复星会拿不同的国际大企业作为榜样。它的下一个目标,是效仿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进军保险业, 打造管理资产超过万亿元的金融帝国。 9月 15日, 复星宣布将与美国寿险巨头保德信在中国筹备设立一家合资寿险公司。这次复星把握好时机了吗? ● 3.8万元创业资金起步, 19年打造出管理总资产达 1370亿元的多元化企业 ●欲效仿巴菲特模式进军保险业,打造万亿元金融帝国,面临诸多现实挑战 很多大公司都有着明确的主营业务,复星集团的主业是什么?恐怕很难给出准确答案。因为它横跨的领域太广,涉及的行业太多。 与本栏目此前报道的诺基亚 (微博、摩托罗拉 (微博等动辄上百年历史、上千亿美元资产的大公司相比, 19岁的复星集团是一家年轻的中国民营企业;但短短19年间,它已积累了 322亿元净资产,旗下拥有 37家上市公司,成为管理总资产达到1370亿元的多元化企业。 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有多少个曾经如日中天的多元化产业投资集团皆因一步踏错败局收场,复星如何做到了挺立潮头、保持不败? 它为何总能瞄准时机,切入政府向民营企业打开大门的行业?它为何能玩转资本魔方而不被其魔力吞噬?对于复星的成功, 董事长郭广昌概括原因是“把握住了政策的脉络、跟上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步伐, 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投资” 。在不同的时期,复星会拿不同的国际大企业作为榜样。它的下一个目标,是效仿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进军保险业, 打造管理资产超过万亿元的金融帝国。 9月 15日, 复

成功团队案例分析

成功团队案例分析 2007年7月16日,复星集团在香港联交所整体成功上市,融资128亿港元,成为当年香港联交所第三大IPO,同时也是香港史上第六大IPO。中国周刊有一篇报道叫做“郭广昌的商业帝国”,介绍了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的成功轨迹,“复旦五虎”打造了郭广昌的商业帝国。 郭广昌的核心团队共有五个人,他们是:郭广昌,梁信军,汪群斌,范伟,谈剑。这五个人都毕业于复旦大学,被称作复旦五虎。总结起来他们团队有这几个特点:第一:相互信任。第二:志同道合,能力互补。第三:各尽其才,个人优势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第一:相互信任。1992年二十四五岁的“复旦五虎”拼凑起3.8万元一起创业,早期收获的第一个亿是在医药生物领域获得的。郭广昌没有任何医药生物专业基础,但当他知道了生物工程和医药有前景后,充分信任具有专业基础的梁信军、汪群斌等人,并在他们的组织下在这个领域中大赚了一笔。相互的信任让他们不断取得成绩。 第二:志同道合,能力互补。“复旦五虎”都毕业于复旦大学,他们在复星身居要职。现任复星集团董事长的郭广昌毕业于复旦哲学系;复星集团副董事长是毕业于复旦遗传学系的梁信军,CEO是汪群斌,毕业于复旦遗传学系,复星集团联席总裁、复地集团董事长是范伟,毕业于复旦遗传工程系,谈剑,毕业于复旦计算机专业,现任复星集团监事会主席、软件体育产业总经理。这个核心团队总结说:“我们身上有很多相似性和互补性”。志同道合让他们聚在一起,能力互补让他们把企业发展壮大。 第三:各尽其才,个人能力得到了最大发挥。梁信军对这个“五人团队”的评价是:“郭广昌不保守,从来没有觉得有什么事情只能想不能做,他的系统思维能力很强,处事比较公正,是一个很合格的董事长;在他之外,最适合做总经理的是汪群斌,他对行业的战略意识敏锐,情商智商兼具,行动能力、业务能力、学习能力和业务操作能力很强,是个领袖型的企业家;范伟呢,同他们两人的优点很像,有点差异的地方就是他不太爱说话,是讷于言敏于行的那一类,但从品牌策划上,他又是其他人所不能及的;谈剑的学习能力很强,有段时间她分管我们的行政的时候,在财务上做得非常专业,一般的财务总监都比不过她。而且,在人际关系与业务合作上,她都很有一套。”

(整理)复星“业主+基金”的PE投资模式.

复星“主业+基金”的PE投资模式 . 文/金融街PE 过去数年,复星凭借Pre-IPO的经营模式,低成本投资参股了多家企业,并在资本市场上快 速增值,在Pre-IPO中赚取了丰厚的利润。目前,复星每年的Pre-IPO项目投资规模14-17亿元人民币,作为一个产业资本公司的佼佼者,是什么原因促使复星去尝试国际上最流行的私募投资模式,他们会成功吗? 2010年8月底,复星国际(00656.HK)去年投资的浙江永强通过证监会的上一市审批,而其子公司之一的南钢联合钢铁主业资产整体上市方案亦获有条件通过,另外,还有5个Pre-IPO项目在上市审批中。 过去数年,复星凭借Pre-IPO的经营模式,低成本投资参股了多家企业,并在资本市场快速增值,在Pre-IPO中赚取了丰厚的利润。其中,除了集团层面的债务融资和股权资金支持企业扩张的增值作用外,低成本的收购价本身也为超额收益提供了保障。 目前,复星每年的Pre-IPO项目投资规模14--17亿元人民币,首席执行官梁信军表示有能力投资10-20亿美元的项目。 作为一个产业资本公司的佼佼者,是什么原因促使复星去尝试国际上最流行的私募投资模式,他们会成功吗? “轻一重一轻”重构投资路径 上一世纪90年代,为一家房地产公司做销售和市场推广代理之后,复星在房地产项目中找到了第一桶金,接着抓住1998年国有企业退出非竟争性行业的机会,2000年开始相继进入医药、金融、零售等领域,推动相关公司上市,打造了徐徐升起的复星系。 从2001年开始,复星在从轻型化到重型化的跃迁中找到了重要机会。这一年,复星进入钢铁业,仅以3.5亿元收购唐山建龙30%的股份,两年后又与老牌钢铁企业南京钢铁集团联合组建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复星世纪控股60%,并同时控制上一市公司南钢股份,这一年南钢就拿到了4. 89亿的净利润。 南钢的成功,代表在那个阶段中复星完成积累的重要路径。在2007年,钢铁板块为复星贡献了230亿元。2008年,钢铁板块贞献了300亿元。在各板块中遥遥领先。 2007年上一市之后的复星国际,融资129亿港元,是当年香港联交所第三大IPO。这一阶段的复星,旗下企业也有稳定收益入账,在豫园商城、招金矿业等项目上进入回报期。 不过,复星旗下的钢铁、房产、矿业都是属于周期性、重资产行业。 从复星国际2008年业绩公告中可以得到印证,由十受国际金融市场持续走弱及钢铁行业巨幅调整影响,复星钢铁板块亦受冲击较大,自接导致期内整体盈利与2007年相比有所减少。 与此同时,医药板块以及零售、服务业的贡献率在整个板块中的比重却在不断增长。 其中零售、服务业由之前的亏损2. 6亿元变为盈利9, 800万元。另外,在2008年,作为轻资产的医药板块利润贡献达2. 6亿元,较2007年上升58. 9% o 这些“轻”行业在下滑的经济形势中具有较强的抵御性,无疑是很大的诱惑。2009年9月,复星集团旗下的上海复星谱润股权投资企业与国际投资机构凯雷一起向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广东雅士利集

中国未来十年的十二个机会(精)

梁信军:中国未来十年的十二个机会 来源:商业价值2013-09-12 09:15:59 内容摘要:现在可能是最好的时代,也可能是最坏的时代。对于看坏的人,觉得现在是一个大变局,优势无法稳定持续;对于看好的人,这是个你想颠覆谁就颠覆谁的时代,当然是最好的时代。 现在可能是最好的时代,也可能是最坏的时代。对于看坏的人,觉得现在是一个大变局,优势无法稳定持续;对于看好的人,这是个你想颠覆谁就颠覆谁的时代,当然是最好的时代。我谈十二点未来的机会: 第一,机会在于中国消费市场的全球地位现在还没被全世界认识。可以清晰地看到,越来越多的行业,在各位同学毕业之后的一两年内,中国的市场将占到它全球市场的20-30%,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有一些行业已经是,有一些还不是。在已经是的市场里,比如说奢侈品,中国已经占到28%,但是其中还有很多奢侈品小分类的龙头企业,它的中国表现就还没有占到28%。这个gap就是价值投资的机会。 还有那些行业,现在中国市场规模还不到全球20-30%的,但是四五年内很快会到20-30%,这种高增长的潜力也是价值投资机会。比如说医疗医药,中国现在占到全球15%左右,很多人相信未来可以18%的速度增长,我告诉大家未来可能不止这个数字,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婴儿潮,1963年前后七年出生的人,占到全中国人口的45%,婴儿潮这拨人今年平均50岁,等到55岁的时候,他的医疗健康开支将相当于50岁时的3-5倍,所以我觉得只要等四五年后,这个医药的规模绝对不止按18%的增长,我觉得可能会是百分之20、30、40来 上升,所以我觉得在这里面机会比较多。 第二,最近美国伯南克说要退出QE导致的风险资产跌价跟未来的长期通胀威胁之间的落差。其实,他说的相当的模棱两可,也许、可能,明年我们要退出、我们会考虑,但是即便是这样一个模棱两可的话导致全球性的风险资产跌价。所谓风险资产包括现在的地产、股票,也包含金融。我觉得他这样一种姿态,说会退出的想法,更

一图了解复星集团总部组织架构

董事长 郭广昌 首席执行官 梁信军 总裁 汪群斌 高级副总裁 吴 平 高级副总裁 秦学棠 高级副总裁 丁国其 公共事务部 董事会暨 总裁办公室 行政支持部 纽约办 香港办 北京区域总部 品牌市场 发展部 安全质量环保 督察部 董秘办 国内法律 事务部 基金管理部 财务会计部 财务分析部 税务部 投资分析部 投资管理部 廉政督察部 复星中国 动力基金 创富 创投 基金发展部 (昆仲资本) 人力资源部 影视娱乐 事业部 国际发展部 海外保险投资 部 印度投资部 日本投资部 金融集团 地产控股 健康控股 旅游及商业集 团 钢铁及装备 集团 矿业资源 事业部 能源集团 文化产业集团 复星集团总部组织架构图 互联网发展部 复星瑞哲 创新投资 研究院 东南亚投资部 国际法律 事务部 食品饮料 事业部 互联网投资集 团 重大项目投资 发展部 公益基金会 银行发展部 公用 设施投资部 成本与采购管 理部 战略投资部 财审部 内审部 战略发展部 投资者关系部 资金管理部 影视娱乐 事业部

复星集团各团队 董事会 公共事务部 董事会暨总裁办 公室 行政支持部 廉政督察部 安全 质量环保督 察部 人力资源部 投资管理部 投 资 者 关 系 部 董秘办 国内法律事务部 财审部 海外保险投资部 战略发展部 印度投资部 日本投资部 国际发展部 基金发展部/昆仲资本 纽约办 香港办 复 星 资 本 基 金管理 部 复星创富 复星创投 财务公司 金融集团 地产控股 健康控股 钢铁及装备事业部 矿业资源事业部 旅游及商业集团 文化产业集团 品牌发展部 复星中国动力基金 集团投资团队 集团职能部门 能源事业部 复星瑞哲 创新投资研究院 互联网投资集团 东南亚投资部 国际法律事务 部 食品饮料事业部 互联网发展部 重大项目投资发展部 银行发展部 公用设施投资部 I T 部 成本 与 采 购 管 理 部 战略投资部 影视娱乐事业部 北京区域总部 投资分析部 财务分析部 资金管理部 财务会计部 税务部 内审部

复星集团CEO梁信军: 2013首届长江青年投资人论坛演讲实录

复星集团CEO梁信军:2013首届长江青年投资人论坛演讲 “2013首届长江青年投资人论坛”于4月13日在上海举行。上图为复星集团副董事长兼CEO梁信军。 以下为演讲实录: 梁信军:非常感谢学院邀请,也非常感谢两位院长,特别高兴能够跟这么多的校友在这边聚会。这样一个论坛让我还是很惶恐,有这么多投资的大家和精心研究的同学们。 我自己是长江EMBA五期的,进入长江之前坦率讲我对宏观经济是毫无感觉,我一直认为企业家把需要了解的周围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当时到长江我是想学点东西,现在可以更加透彻地观察环境,观察周边,我觉得是长江给我很多,所以也非常希望非常愿意把我所学所思回馈给大家。我觉得一个企业家如果天天谈论术、势、道,很荒唐,但是一个企业家如果从来不去思考也是有问题的,最重要的刚才一个同学提到“取势”重要还是“明道”重要的问题,一个企业家通常的工作是埋头做事情,尽量多地快地去跑,但是当前面是十字路口,是一个岔路的时候真的不应该跑得太快,你还是应该站着来,好好想一想。今天就是一个我们需要站起来去想一想的时候,这是一个拐点,未来的10年究竟该恐慌还是欣喜,未来变了没有?

未来10年世界会大变吗?因为我是一个投资机构投资企业,我脑子里想的问题对未来有什么机会,我想这个问题。我觉得答案是非常清楚的,世界真的大变。最主要的变化,随便列举几条。一个是美国,非常有概率在未来10年当中美国很可能会成为全球能源第一大国,无论在石油和天然气的供应方面,甚至在太阳能方面它都有可能成为第一。第二,基本确定它还会保持世界资源第一大国的位置,它有可能保不住消费第一大,但是消费第二大肯定可以保住。创新第一我觉得没有问题,美国人经常干的是革命性地创新,我们干的是实用新型,人家是发明专利。全球的人力资源的吸引力,我相信在可预见的十年当中美国应该还是全球第一。整个社会的稳定安定,我相信也应该是全球第一。我说这些事情有什么意义呢?就是要回答一个问题,谁能告诉我美元将来坚挺不坚挺?答案是呼之欲出的,美元会很坚挺。美元坚挺的话美国的债务危机还是不是危机?如果要通过财政结余来还掉这15万亿债务的话任何人风险都很大,但是如果你的货币是很坚挺的情况下,多一点钱就还掉了,债务就不是问题。因此这样的话我觉得美国可能会出现一个什么情况呢?我们可以猜想一下。第一,对国内而言印了大量地货币。第二,对国际而言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它还是全球最坚挺地货币,会不会出现一个国际上美元是升值的,在国内通货膨胀贬值的情况,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作为中国的企业家,尤其是很多的投资机构、保险机构,你觉得要不要在美国投点资呢?你要把钱存在美国还是买一点美国的资产?大家很确定。 第二是欧洲的问题,欧洲现在风险非常大,因为它选了一条最艰难的路在走,试图通过财政结余把债务还掉,这个路走得非常难,走得通走不通不知道,两三年后再看能不能走得通,如果可以走得通,在座的很多同事都是搞企业,企业碰到负债率偏高怎么办?一个比较简单的急救的方法,赖帐,斩息,我们又不是没有干过,很多银行也干。第二个方法,借新债还旧债,这也是很好的方法,美国人在干。还有一个方法,提高企业的盈利去还债,搞过企业的人都知道,如果你靠盈利把负债率从80多降到44的话,我相信你的企业会迎来另外一个高速发展的5—10年。欧洲的情况一样,如果欧洲真的可以通过财政盈余的方式把财务危机解决,我相信后10年全世界最健康的经济体不会是美国也不会是中国更加不会是日本,很可能是欧洲。但是这条路走得通还是走不通,我们看两三年。 第三,能源。现在能源的投资是最热的,能源投资你用多少价格愿意买油田、矿、油的基金,有一个潜台词,你对煤价、电价进行了预测,你有多少信心认为以后会是多少钱?煤价呢?会不会跌?为什么不会跌?你要回答这个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用一个可行的方法看一下,第一,看一下北美的样本,由于页岩气技术的发展,主要都是中小企业做的,页岩气的技术发展已经把北美的天然气的价格打到了中国的四分之一多一点,打到相当于欧洲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看来要

复星集团的经验介绍

复星集团的经验介绍 梁信军 一、复星集团的八个特点: 一是团干创业,92年开始,复旦大学五个团干部下海,有200

多位高校的团委书记加入团队。现在是团中央团干部创业的典型。 二是纳税,连续两年在中国的民营企业中纳税第一。全国工商联是03年开始统计的,03年是31.04亿,全国第一,第二位是沙钢,8.94亿。后来《南方周未》又根据国家统计局和税务局,包括全国工商联的的资料做了一个统计,它加上了一些没有加入全国工商联的企业的名单,我们还是排第一,第二名是UT斯达康,03年的纳税是15.6亿。04年我们是35.4亿,其中我们的控股企业上缴19.88亿,为让大家全面了解复星,我们已经在企业网站上把我们的纳税企业和地点都进行了公开。今年的35.4亿中我们有28亿是公开的。其他一些小的,几千万的后来就没有公布。纳税对复星来说是透明的,网站上都有公布,不是自己统计说说就是。我们认为纳税反映了企业的真实的营利能力。今年一季度已经超过了去年的同期水平,估计今年全年的纳税应该能够超过去年。 第三个特点是我们的专业定位,主要是四大块业务,每一块业务都接近在中国排名前五强。比如医药,医药我们现在还没有到五强,接近五强,我们按照税后利润来统计的话,我们连续两年在全国六千家企业中名列第八,销售指标名列26位。地产去年的税后利润名列第六,销售名列第九,成长性名列第一,钢铁去年税后利润在全行业排名第六,前年是排第七,一年进一位,综合评价钢铁排第五。商业有三个单项冠军,第一是单体商业,就是独立法人企业,上海豫园商城是我们控股的,这个企业连续多年名列单体商业第一名,如果按纳税排,在上市公司当中,商业企业纳税名列第二,第二块是我们参股

品牌故事:复星的崛起之路

品牌故事:复星的崛起之路导读: 了解民营投资集团的人都知道,复星集团作为中国最成功的民营投资集团,它的起源史可谓是坎坷不平。而作为集团最重要的创始人,郭广昌又是如何一步步带领复星集团走向为一个资产达到1500亿元的多元化企业呢? 了解民营投资集团的人都知道,复星集团作为中国最成功的民营投资集团,它的起源史可谓是坎坷不平。而作为集团最重要的创始人,郭广昌又是如何一步步带领复星集团走向为一个资产达到1500亿元的多元化企业呢? 郭广昌,复星集团最重要的创始人,从带领复星横跨多领域,涉足多行业,成为投资和保险的巨头,到2015年12月被警方带走失联72小时,协助相关司法机关调查,他始终是个风云人物。与国际上许多动辄上百年历史、上千亿美元资产的大公司相比,二十多岁的复星集团是一家年轻的中国民营企业,但它旗下已经拥有近40家上市公司,成为管理总资产达到1500亿元的多元化企业。很多大公司都有着明确的主营业务,但关于复星集团的主业恐怕很难给出准确答案。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有多少个曾经如日中天的多元化产业投资集团皆因一步踏错败局收场,复星为何总能瞄准时机切入政府向民营企业打开大门的行业,为何能玩转资本魔方而不被其魔力吞噬? 一个哲学系毕业生,加上三个遗传工程学毕业生,凑在一起能够做什么?郭广昌和梁信军、汪群斌、范伟四人给出了一个奇妙的答案:能够诞生一家中国最大的民营投资集团,管理上千亿元的庞大资产。 这四个人中媒体曝光度最高的就是郭广昌,他出生于东阳横店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人多地少的东阳那个时候就盛产建筑大军,郭父就是当时横店集体工程队中的一名建筑工人,经常随大队人马去外地务工。有一次,工程队接到一个爆破

2012中国首富排行榜

中国首富排行榜2012 中国排名全球排名姓名资产(亿美元)国籍籍贯公司名称 1 11 李嘉诚260 中国香港广东潮州人长江实业集团 2 2 3 郭炳江、郭炳联兄弟200 中国香港广东中山人新鸿基地产集团 3 28 李兆基190 中国香港广东顺德人恒基兆业 4 61 郭鹤年12 5 马来西亚福建省福州市盖山郭宅村郭氏兄弟有限公司、香港嘉里贸易 5 95 李彦宏94 中国大陆山西省阳泉市百度公司 6 100 郑裕彤90 中国香港广东顺德伦教镇香港新世界发展、周大福珠宝 7 114 梁稳根80 中国大陆湖南省涟源三一集团 7 114 南存辉80 中国大陆浙江温州正泰集团 8 143 王雪红、陈文琦夫妇68 中国台湾中国台湾省台湾威盛集团 9 152 谢国民65 泰国广东潮汕:汕头市澄海区泰国正大国际集团、卜蜂国际集团 10 156 刘銮雄63 中国香港广东潮汕:潮州市爱美高集团 10 156 蔡万才63 中国台湾台湾国泰集团、富邦金融集团 12 169 宗庆后59 中国大陆浙江杭州娃哈哈集团 13 173 施至成58 菲律宾福建SM集团 14 179 郭台铭57 中国台湾山西省晋城市台湾鸿海精密集团 14 179 李锂57 中国大陆四川仁寿海普瑞 15 180 唐高坤63 中国大陆浙江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 16 185 何享健55 中国大陆广东顺德美的集团 16 185 吴亚军55 中国大陆重庆合川龙湖集团 18 192 张志熔54 中国香港江苏省如皋市熔盛重工集团、恒盛地产 19 196 陈颂雄52 美国美国药品伙伴公司 19 196 南存飞52 中国大陆浙江温州正泰集团 19 196 蔡衍明52 中国台湾台湾人旺旺集团 21 200 许家印51 中国大陆河南周口太康县广州恒大集团 21 200 吴光正51 中国香港上海会德丰集团 23 208 黄惠忠50 印度尼西亚福建印尼针记香烟集团 23 208 黄惠祥50 印度尼西亚福建印尼针记香烟集团 23 208 李深静50 马来西亚福建永春县IOI集团 23 208 马化腾50 中国大陆广东潮汕:汕头市潮阳区腾讯 23 208 严彬50 泰国江苏南京华彬国际集团 23 208 张近东50 中国大陆江苏南京苏宁集团 29 219 郭令灿48 马来西亚福建省厦门市国浩集团 30 223 郑鸿标47 马来西亚广东潮汕:潮州市大众银行有限公司 31 232 王健林46 中国大陆四川大连万达房地产集团 32 235 刘永行45 中国大陆四川东方希望集团 33 244 冯国纶44 中国香港广东鹤山利丰集团 34 247 冯国经43 美国广东鹤山利丰集团 34 247 苏旭明43 泰国广东潮汕:汕头市泰国TCC集团

复星集团的创业历程

复星集团的创业历程 任何一家新创企业都与它的一位或几位核心创业者紧密相连,核心创业者不仅仅决定了企业的发展道路,更塑造了企业文化,复星集团的创业也不例外,集团创始人郭广昌,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后留校做行政人员。还在学生时代,郭广昌就开始接触社会,接触市场,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无疑激发了他心中弃政从商的躁动,与另外一位毕业留校的行政人员梁信军,于1992年创办了广信科技咨询公司(复星集团的前身)。1993年,广信更名复星高新,汪群斌、范伟也在这时陆续加入,这“四剑客”都是复旦同学,汪群斌、范伟与梁信军一样,都是学遗传工程学的。公司正式确定了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方向。最初的产品为一种医用试剂。公司的这种医用试剂产品是基于一项国际上最先进的分子生物技术所开发的。该产品发展历史非常短,1985年国际上才诞生了这种技术,直到1998年产品才正式在临床诊断学、法医学等多項領域应用。集团的创业者们正是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了这种技术以及相关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广阔的应用前景,才断然决定进行这种产品的研究与生产。集团的一位高层管理人员曾经戏言:“我们有些产品,30多岁以上的人是难以搞出来的。”正是这样年轻的产品,有闯劲、有创造力的开发团队,也使得集团在一开始就站在了国际市场前沿。集团的核心竞争力直接决定了集团日后必然成为市场的领头羊。 然而,高科技产品的研究和生产也需要高投入,资金问题成为制约公司快速发展的一大瓶颈。同时,作为民营企业,尤其是从事具有高风险的高科技行业的民管企业,要取得貸款并不容易。而当时的中国市场也缺乏足够的风险投资渠道,很多企业不得不依靠企业自身的内部累积。为解决资金问题,集团的创业者们选中了当时正如火如荼地房地产市场,成立了房产销售公司。无心插柳柳成萌,原本只是想通过房产销售来支持集团科技开发的房产销售公司竟然发展得出奇的好,复星的房地产事业也从此开始起步。之后的几年中,复星集团形成了集自行开发、设计、建设、销售和物业管理为一体的房产开发模式,房地产事业迅速发展,带来丰厚的利润,成为集团的一大支柱产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房地产经营的成功所提供的有力的资金支持,促进了复星集团医用试剂的进一步投资,并开发生产出了多个品种试剂。与此同时,集团的创业者们根据产品的特点,通过周密分析研究中国的市场状况, 首创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并且极具特色的营销方式——医药产品直销,并在全国各地建立庞大的销售网络。随着这种技术临床应用的成熟,中国的医院对诊断药品的用量也逐步加大,但要求各个医院都投入设备、实验室和专门人员并不实现。因此,集团提出了投资在各家医院建立合作医疗中心,通过双方分成方式进行经管的构想。这一独具特色的构想迅速变成了现实'集团先后与全国各地的大中型医院合作建立起现代生物医学技术研究应用中心,开展基因诊断、生化检测等检验以及医疗技术的研究应用,共同推进“科教兴国”“科教兴院”的新型合作。这种营销方式为医院免除了投资忧虑。对集团来说又可以将产品销售和科研推进到临床第一线,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在成立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集团已经拥有了近20家子公司,控股资产超过了亿元,年利润达到千余万元。单一的产品并不是集团追求的目标,在拥有了足够的资本和实力之后,他们开始考虑在生物工程制品、基因工程药品、中西药以及医疗仪器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并着手建设国内、国际先进的生物医药产品体系。为此,他们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到创新研发体系中,开发各种新品诊断试剂盒和基因工程药品。目前,集团已经初步建立起基因工程药物、检验产品、化学

复星产业整合和资本经营分

复星产业整合和资本经营分

复星产业整合和资本经营分析 随着2003年4月9日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南钢股份)关于要约收购的公告,自去年《上市公司收购办法》实行以来,证券市场上第一起要约收购浮出水面,复星集团作为此次收购方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再一次引起资本市场的关注。下面对复星系的运作做一简单梳理和分析。本文所指所谓的复星系是指以复星集团为核心的关联企业群体。 一、复星集团 复星集团全称为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复星系产业整合和资本经营的第一个平台,在立足产业经营核心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强化以资本运作为核心的投资银行业务,正逐步形成以资本为纽带的大型控股企业集团。复星集团从宏观层面上来把握其产业整合和资本经营的方向,并对其下属各个产业之间进行规划和资源共享,从而使集团的利益最大化。 复星集团股权结构:

二、复星系的产业布局 复星系主要投资于医药、房地产、商贸流通、钢铁、金融、信息等产业。从1992年复星集团成立,到今天成为一个跨行业、多元化的投资型控股企业集团,复星集团的发展非常迅速,到2002年,复星集团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197位,同时名列全国民营企业10强第7位。这样快速的增长主要得利于其成功的产业经营和整合,以及成功的资本经营。 (1)产业简介 1、医药产业。医药产业以复星实业(600196)为旗舰,通过对医药产业上下游的整合,形成了一个包括医药研发、生产、流通的完整产业链体系,是复星系的核心产业。主要控股和参股的企业有天津药业(600488)、羚锐股份(600285)、广西花红、上海克隆、武汉中联、重庆医药工业研究院等。 2、房地产业。房地产业的核心企业是复地集团(全称:复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营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形成了以地产开发为核心业务,营销策划、置换服务、工程监理为辅助业务的公司架构。下属多家房地产企业。 3、商贸流通业。通过入股上海豫园旅游商城股份有限公司(600655)、上海友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827)、与各地著名医药流通企业的合资,积极向商贸流通领域拓展。形成了如“豫园商城”、“联华超市”、“老庙黄金”、“亚一金饰”、“童涵春堂”、“复星大药房”“金象大药房”、“永安堂大药房”、“雷允上(北区)药房”、“上海药

2006 复星五虎将

日前,一则消息再次使复星集团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通过自己的境外资本全资收 购复星集团,准备将复星集团变身为外资企业,整体打包上市。业界评论说,高额头、高颧骨、瘦长脸的郭广 昌看起来实在不像一个大富豪,但绝对是个资本乘法高手。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复星打造了一个富翁团队。 在福布斯公布的2005中国富豪榜中,有74位浙商上榜,而在这74位浙商中,有4位来自复星集团早期创业 的团队。38岁的董事长郭广昌位列第7位,37岁的副董事长梁信军位列第25位,36岁的汪群斌和范伟同列第11 5位(五人创业团队中,35岁的谈剑未进入富豪榜)。日前,梁信军在家乡浙江台州商人大会上,接受了记者的 独家采访,揭开了复星“五虎将”的面纱。 评董事长郭广昌:新奇想法从来不断 当年创办广信科技(源于郭广昌和梁信军的名字,1993年更名为复星科技)时,郭广昌是复旦大学团委干 部,梁信军是校团委调研部长,汪群斌是生命学院团总支书记,范伟是学校誊印社的经理,谈剑还在读书。如 今,在复星多元化的产业链条中,郭广昌成了整个企业集团的灵魂;梁是副董事长兼副总裁,成为复星投资和 信息产业的领军人物;汪是复星实业总经理,专攻生物医药;范伟掌管房地产;谈剑负责体育及文化产业。如 今复星董事会的人数已由最初的5个增加到7人,新增的是财务、法律、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专家。“做重大决策 我们从来不举手表决,遇到矛盾时通过充分沟通以达到共识,没有形成共识的就放弃,以做到科学决策。”梁 信军说。 在梁信军眼中,郭广昌是个极有魄力的领导者。13年前,郭广昌带着一帮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靠38000元 开始创业,如今已经坐拥200多亿元资产,复星集团也位列中国民营企业三甲,并在医药、房地产、钢铁、商 贸四个领域都有出色表现。虽然涉及的行业不少,但郭广昌有其原则:能买的不租,能租的不建。他选择扩张 对象的底线是,非要行业龙头不可。 在去年5月复星投资的宁波建龙项目被曝光后,作为领军人物郭广昌更是在风口浪尖上展现了一个领军人 物的魄力。舆论一度猜测宁波建龙可能成为“铁本第二”,同时坊间对复星集团的资金链也一度产生疑问。面 对这次危机,郭广昌果断地采取了两条对应措施——聘请著名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安永对复星集团(包括非上市 部分)进行了全面的财务审计,把有关报告提供给利益关系人;对战略进行了调整,提出适度的多元化,但要 坚决贯彻经营的专业化,同时请权威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复星集团的竞争力作评估。后来,郭广昌把这一 场风波看成是对复星的“体检”:检查民营企业的心态是否健康、体质是否健康。事实证明,复星集团经受住 了宏观调控的考验,宁波建龙也没有成为“铁本第二”。 当年推举郭广昌做领头人时,梁信军这样表述他的理由:他情商高,能很好地整合与协调团队。另外在战 略思考上,每次当一件事达到一个水准,觉得可以歇一口气的时候,他都能提出一个新的像大山一样的目标。 他善思辨,新奇的想法从来不断。 梁信军坦言:自己也是性情中人 2004年,在王均瑶去世后,浙江东阳人郭广昌接任上海浙江商会会长。“在我和郭广昌身上表现出来的更 多是浙商与台州商人的共性。”梁信军说。 梁信军坦言,浙商以“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著称, 台州商人有浙商的共性,也有差异,比如低调,比如喜欢单打独斗(很多在外地的台州商人,当年都是背着修鞋 机、挑着货郎担白手起家的),但在复星集团,他们把企业文化与团队精神放在一个战略高度。 梁信军的口才好、反应快、精力充沛、善于沟通交流,这些特点几乎是复星创业团队公认的,所以让他做 了集团的党委书记和新闻发言人。 梁信军称自己其实也是性情中人,坦言今天很多人都看到了复星成功的一面。“其实是‘一将功成万骨 枯’,”梁信军慨叹,“复星走过的13年中,民营企业面临的难题,我们都经历过,只是在大的成功面前,外 界都习惯于把小的失败淡化。”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部分人是死在明天晚上。这是另一位浙商阿里巴巴公司C EO 马云的经典名言,梁信军颇有同感。“我们认为许多行业明年会更严峻,所以在冬天来临之前就要准备柴火和棉衣。”梁信军说,事实上复星一直给自己施加压力,把未来想像得比现在更艰难。 谈另外三人:他们更适合做具体产业 当年五虎将里的另外3个,如今都在复星多元化产业里独当一面。“当年分工时就考虑到汪群斌、范伟和谈剑可能更适合做产业,做具体事情。”梁信军说。 “如果没有汪群斌、范伟和谈剑他们兢兢业业地去操劳,再好的战略也等于零。”在复星的五人团队中,英俊的范伟略显沉默,也极少在媒体露面,不过他麾下的复地集团在房地产业倒是让人刮目相看。“他做得比说得要多。”梁信军评价道。 在五人之中,梁信军、汪群斌、范伟均为复旦遗传学毕业,这样的一个团队注定了会与医药行业结下不解之缘。汪群斌最早和研究部门的技术人员开发成功了复星第一个核酸试剂——乙肝DNA 核酸试剂盒,为复星进军医药行业打下了坚实基础,后来他提出的“生物医药新经济”概念也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1995年,PCR 乙型肝炎诊断试剂的成功为复星的“五剑客”赚到了第一个1亿元。“汪很擅长组建联合舰队似的企业团队,在制造业上很有优势。” 而五人中唯一的女性谈剑的特殊优势则在政府公关等事务,同时她还是上海星之健身俱乐部总经理。从2000年复地房产在开发楼盘时,为了制造卖点,在小区内建设了一个足球场的无心插柳开始,如今,“星之”已有了12家门店,她的身影出现在很多住宅小区的会所中。这样的选址,既避开了市中心商务楼昂贵的租金压力,也让健身与普通市民走得更近,这样一举多得的策略是谈剑成功的秘笈之一。 对此,梁信军称他们5个人就像5根手指,哪根也少不得。5根手指攥紧,就是一只拳头。复星强调的是团队管理。梁信军认为,创业团队要经得起成功、失败的考验而不散,仅靠友谊是不够的。他们几个人除了在学校就建立起来的良好关系之外,浙商的精神也在他们身上有所体现,由这种共同的文化演绎而成的企业文化,是五人同心的最大基础。 相关链接 发现新知 畅享阅读 复星“五虎将” 分类: 新闻观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