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对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启示定稿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对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启示

丛皓 1 唐春英2

[摘要] 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是世界翻译学研究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起源于译员培训,强调翻译的目的和功能,重视译者的社会性,对翻译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着重于在功能理论视角下来探索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的有效。

[关键词] 功能翻译目的论现状教学启示

引言

自从人类有了语言交往,翻译就产生了。几千年来,世界各国的学者们关于翻译的研究从未停止过,同时也涌现出丰富的翻译理论。随着现代语言学和翻译活动本身的蓬勃发展,西方的翻译理论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出现了众多的翻译学派,如翻译的语言学派,翻译研究派,翻译文化派,翻译功能派,多元系统派等等。各派学者在吸收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观点,从新的角度描述并论证翻译及其研究方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理论。其中,翻译功能派是最具代表性的学派之一,被称为“迄今德国最有影响力的一个译学流派”(谭载喜,2004:255)。

一、德国功能翻译理论

功能翻译理论又称功能目的论,从20世纪70年代起,由德国学者莱斯、费米尔、曼瑞特和诺德等先后提出、丰富并完善,开辟了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的一个新视角。首先,1971年莱斯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局限性》一书是该理论的开端。她的翻译批评理论(Translation Criticism)翻译批评家不应依据原文的一些特征来判断译文的优劣,而是应依据译文是否在一定的翻译情境下实现了其功能来判断译文的优劣。接着,费米尔的“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其理论核心。他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Vermeer,1996)。作为有目的的交际行为,整个翻译过程是由它要达到的目的来决定的,即“目的决定方式”。译者在翻译中完全可以根据译文预期的交际功能,结合译文读者的社会文化背景,采取适合翻译目的的具体翻译策略和技巧,而不是拘泥于原文。而后,霍斯—曼特瑞提出了翻译行为理论(Theory of Translation Action),以行为理论为基础,将翻译行为定义为“为实现信息的跨文化、跨语言转换而设计的复杂行为”。曼特瑞特别强调翻译过程的行为,强调对行为的参与者(行为发起者、译者、信息接收者等)和环境条件(时间、地点、媒介)的分析。诺德是功能翻译理论的集大成者。20世纪90年代初,诺德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功能加忠诚”理论(Function plus Loyalty Theory)。认为“翻译要求、原文本分析而后翻译问题的分析”(Nord,1997.)这三方面对译员的培训十分有用,是诺德功能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也就是强调译文要在功能上与原文一致,译者同时对原文和译文的语境及读者负责。虽然功能翻译理论起源于德国, 但该理论起源于译员培训(卞建华,崔永禄,2006),因此为我国的翻译教学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当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现状

翻译教学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一直受到广大学者,尤其是翻译方向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而在我国,现在的翻译教学效果仍然不理想。传统的翻译教学认为翻译就是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在这种教学模式中,翻译被视为一种词汇、

短语以及句子的与码转换,这给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带来了阻碍,学生过于重视对等,却忽略了文本的整体性,造成了交际活动的失败。(冷育宏,1999.)而教师往往是以传授翻译技巧加上翻译练习为主,很少讲授翻译理论,即使涉及到也多是将“信、达、雅”或“忠实、通顺”等翻译标准泛泛地讲解一遍,对指导学生进行翻译实践并未起到很好的作用。事实证明,这种老师讲学生听,练习加改错的教学模式对指导学生翻译实践所起到的作用还是有限的。因此,学生在进行翻译练习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翻译理论的指导,进而无法熟练运用各种翻译方法和手段。这种教学方法必然导致多数学生对翻译学习失去兴趣,翻译水平无法取得很大进步。

三、功能翻译理论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功能派翻译理论起源于译员培训,是应用性很强的理论。因此,结合功能派翻译翻译及其教学理论,笔者认为,国内高校的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要加强翻译理论的讲解。

翻译理论可以指导翻译实践,但传统的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翻译课基本围绕翻译技巧讲解,老师认为翻译理论晦涩难懂,因而在课上往往避而不谈。更有不少学者认为翻译理论是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课程,根本无需给本科生讲解。其实,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会发现,学生在进行翻译实践时,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往往连书本上的各种翻译技巧也无法熟练应用,很多学生知难而退,导致翻译教学效果低下。为此,翻译课中除了进行翻译实践方面的训练之外,还应注重选择实用性强的翻译理论如德国的功能翻译论进行讲授,以理论指导实践。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学生对不同原文的分析能力,按照翻译目的运用适当的翻译技巧,灵活处理译文,真正提高翻译水平。

其次,要明确翻译目的,突出功能性。

翻译功能派的翻译标准有目的、忠实、连贯性三大法则。目的法则和忠实原则贯穿所有的翻译过程,而其他的法则和原则视具体情况而定。(Vermeer,1996)而功能派的核心理论—目的论(Skopos Theory)认为翻译行为具有目的性。而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读者。译者可以为了达到目的而采取任何他自己认为适当的翻译策略。换言之,功能翻译的目的论认为译文最终是为读者服务的,所以译者应遵循的原则实际上是译文功能论。因此,功能目的论反应在教学上就要求学生明白翻译的预期目的,目的不同则翻译策略也不同。正所谓,翻译就像打仗,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因此,学生在翻译实践是要理论联系实际,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体现译文的功能性,打到预期的翻译目的,给出读者满意的译文,满足读者对译文的期待和交际需求。

第三,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

功能翻译理论强调译者要明确翻译的预期功能和对原文进行分析才能完成翻译。而功能派翻译理论主张的“自上而下”(up-bottom)的教学模式有效地避免了传统的不足,因此,在学生动手翻译之前,应先由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翻译的目的及译文的预期功能,先让学生想明白译文是做什么用的,才能有的放矢;然后,让学生分析原文中的文化因素、时代背景等相关情况,即功能派所强调的“经原文中需要重现的功能和那些必须根据接受者的背景知识、心里期待、交际需要、媒介条件以及指示需求等因素进行调整的内容区分开来”(张美芳,王克非,2005:8)这样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能够具有针对性, 为选择合适的翻译技巧打下基础;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定出译文的大纲;最后,让学生趁热打铁完成译文。这样

一来,学生由被动听讲变为主动思考,思路打开了,翻译能力便可以有所提高。

第四,要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思维。

翻译的跨文化性决定了其根本任务不是语言的转换而是信息的传达。如果脱离文化背景,语言错位信息载体的作用也将大打折扣。从这个角度来看,熟悉两种文化之间的异同比起单纯掌握两种语言而言则显得更为重要。为此,在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逐渐帮助学生提高对文化异同的敏感度,使学生着眼于翻译的整体功能,充分考虑译文交际情景 ,优先解决语用、文化问题而不是拘泥于语言的干扰,本末倒置。

第五,要在译文评估标准和方法上进行改革。

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翻译批评在分析翻译错误和进行翻译评估时,更重视翻译是否达到了预期的交际效果。依照功能派翻译标准,只要能达到翻译目的,译文的语用功能得以实现,具体的词汇、语法翻译失误是可以忽略的。所以评价学生的译文应首先着眼于其是否有语用错误,其次才是文化错误和语言错误。再有,应从教师一言堂变为学生分组互评,选出公认的较好的译文,而不是由教师直接公布“参考答案”。最后,特别是在翻译教学初期,在译文实现其预期交际功能的情况下,可以允许学生译文有一定程度上的语法和词汇错误,这样才既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相信这样的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六,要选取合适的教材及翻译材料。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 依据功能翻译观,教师还应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对象和学生毕业去向市场所需选取合适的翻译材料,加大力度培养提高学生的双语能力和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去除以往教材和翻译材料中的陈旧生僻的部分,选取和学生学习生活以及就业相关的新材料作为补充。比如,针对商务英语方向的学生,多选取和经济商贸广告等有关的材料;针对旅游英语方向的学生,多选取和旅游及文化宣传有关的材料等。即多选取实用性突出的、对学生更有吸引力的材料,而不仅限于文学作品。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学相长,翻译课也不至于变成语言课;学生也能更好地掌握翻译技巧,提高翻译水平。

四、结束语

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随着国际间科技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急需大批翻译人才。而我国现在的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还远远达不到要求。因此,把功能翻译观引进翻译教学是高校翻译教学改革的一个有利举措, 这对于我们更新翻译教学观念,摆脱传统翻译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更好的翻译人才,无疑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Nord C.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Manchester: St Jerome.1997.166.

[2]Vermeer H. A Skopos Theory of Translation.[M].Heidelberg: TEXTconTEXT-Verlag, 1996.201.

[3]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4.

[4]卞建华,崔永禄.功能主义目的论在中国的引进、应用与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5).

[5]冷育宏.翻译教学中翻译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09,(16):216.

[6]张美芳,王克非.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2005:63.

Research on Influence of Germany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towards Current Translation Teaching for College English Major

Abstract: Germany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appears in 1970s, which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study and its development has already made a profound impact world-widely. The theory originates in the interpreter training, stressing the purpose or function of translation and the importance of translators’ sociality, thus plays a guiding role in translation teaching. This paper at first gives an overview of Germany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then analyses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in translation teaching; finally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towards the current translation teaching. On the basis of that, the author holds that this theory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translation teaching for college English major in China.

[Key words]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Skopos Theory; Status Quo; Teaching Influence

丛皓(1983年4月-),女(汉族),黑龙江人,贺州学院外语系教师,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学法, 语言学

邮箱: woshiconghao@https://www.360docs.net/doc/743353838.html, 电话: 150********(丛皓)

地址: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建干路12号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Foreign Languages College,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iangan Road 12, Qixing Zone of Guil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邮编: 541004

唐春英(1972年2月-),女(汉族),广西人,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邮箱: chytang998@https://www.360docs.net/doc/743353838.html, 电话: 138********(唐春英)

地址: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建干路12号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Foreign Languages College,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iangan Road 12, Qixing Zone of Guil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邮编: 541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