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频分析发展的思考

时频分析发展的思考
时频分析发展的思考

时频分析发展的思考

摘要:时频分析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信号分析方法。作为现代信号处理的一个分支,在信号处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将时间域与频率域结合起来,以联合时频分布的形式来表示信号,克服了以往单一的在时域或者频域分析信号的缺点,使信号特征能较清晰的显示在时频面内显示。本文在简单介绍时频分析之余,对时频分析的发展历程、常用方法及研究现状作了详细叙述,并结合众多学者的观点,对时频分析的未来进行了浅显分析。

关键词:时频分析发展历程研究现状未来

一、时频分析简介

在传统电子工程领域中对于随机信号的研究处理工作一般都是基于:线性、平稳和高斯这三个基本假设前提展开的。常用的Fourier分析只适用于分析信号组成分量的频率不随时间变化的平稳信号,分析结果也仅能表示一个信号是与多少个正弦波叠加而成的,以及各正弦波的相对幅度,但不能给出任何有关这些正弦波何时出现与何时消亡的信息。如果我们想知道在某一个特定时间对应的频率是多少,或者在某一个特定频率对应的时间是多少,Fourier分析则无能为力。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要面对的系统越来越复杂。如语音、生物医学信号、地震信号、雷达和声纳信号、机械振动和动物叫声等,即典型的非平稳信号,其特点是持续时间有限,并且是时变的。时频分析正是着眼于真实信号组成成分的这种时变谱特征,将一个一维的时间信号以二维的时间 - 频率密度函数形式表示出来,旨在构造一种时间和频率的密度函数,以揭示信号中所包含的频率分量及其演化特性,即每一个分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二、时频分析的发展

1807年,法国学者Fourier指出任何周期函数都可以用一系列正弦波来表示,开创了傅立叶分析。对时频分析最早的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Dennis

Gabor(1946年)将量子理论的基本概念引入到信号分析的领域,提出的Gabor变换,为时频域内分析信号奠定了基础。

随后在1947年,Potter等人为了更好地理解语音信号,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傅立叶变换的实用性时频分析方法——短时傅立叶变换(STFT),并将其绝对值的平方称为“声音频谱图”,也称短时傅立叶变换方法或短时傅立叶变换谱图。其基本思想是:假定非平稳信号在分析窗函数的一个很短的时间间隔内是平稳的,然后沿时间轴移动窗函数,计算出各个不同时刻的功率谱。这种方法的主要缺陷是:因为它使用一个固定的短时窗函数,是一种单一分辨率的信号分析方法。

之后,短时傅立叶变换理论引入了自适应的概念,可以根据信号的不同特征选择长度不一的相应窗函数。1932年物理学家 E.P Wigner曾在量子力学中提出了著名的Wigner分布,1948年Ville将其引入到信号处理领域中,从而发展成为后来最具有代表性的时频表示技术Wigner-Ville分布(简称WVD)。1952年,Page首次提出了瞬时功率谱,又构成了Page分布。

与40年代相比,60年代时频分析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966年物理学家L.Cohen利用特征函数和操作数理论对各种形式的时频表示方法做了详细的研究,认为所有的二次型时频分布都可以用WVD的时频二维卷积得到,统称为Cohen类时频分布,同时提出广义分布形式的概念。

1968年,Rihaczek从电路理论的概念出发,定义了复的能量密度分布,称之为Rihaczek分布,即广义指数分布。以及Bessel核时频分布,都是围绕着设计不同的核函数以减小或消除交叉干扰项,同时满足若干数学性质而提出的二次时频表示方法。这样就开始对时频分布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将所有具有双线性特性的时频分布 (Cohen类)用统一的形式来表示,该类中不同时频分布的性质可以由核函数来确定。

80年代初,时频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在信号处理与分析应用方面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法国地球物理学家J.Morlet和理论物理学家A.Grossmann提出小波变换的概念,小波变换是在时间和尺度平面上来描述信号的特性,是一种多分辨率的分析方法。小波变换的最大优点是它在时域和频域同时具有很好的局部化性质,可以对信号的频率成分在时域采样的疏密程度进行自动调节,从而观察信号的任意细节并加以分析。同时小波变换方法又是一种线性变换,对于多信号而一言不会产生交叉

项干扰。但其主要缺点是计算量太大,要在二维(尺度和时间)上进行搜索计算,会需要很长时间,不便进行实时计算。

90年代由Stockwell等人提出的S变换(ST)的理论,S变换是介于短时傅立叶变换和连续小波变换之间的时频分析方法,由于引进小波的多分辨分析思想,又克服了短时傅立叶变换不能调节分析窗口频率的缺点,同时与傅立叶频谱保持直接联系,还可以对相位进行校正。由于S变换中的基本变换函数形态固定,使其在应用中受到限制。因此,诸多学者对基本S变换进行了推广,提出了广义S变换(Generalized S Transformation,简称GST),即在S变换定义中,窗口函数的标准差为一个非固定值。Mansinha等人于1997年提出频率代换的思想,使起始时刻的采用较窄的窗口,能提高S变换的分辨率。

1998年,Huang在NASA工作期间提出了一种新的信号处理方法,被称为Hilbert-Huang变换(HHT),该方法包含两个部分:经验模式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EMD)和希尔伯特(Hilbert)谱分析。其中,EMD算法是HHT变换构成的核心。采用EMD可将信号分解成拥有单分量特性的一组正交完备的,且呈现自适应特性的固有模态函数 (Intrinsic Mode Function,简称IMF),以此来刻画信号每个局部的振荡结构和频率分量,再借以希尔伯特变换(Hilbert Transform,简称HT)得到实信号的解析形式并获得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瞬时频率,进而得到信号的时间-频率-能量分布。而传统的HHT方法存在一定缺陷,针对HHT会产生虚假分量和模态混叠的问题,Peng等人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算法,引入了小波包分解对信号进行预处理,使信号在进行EMD分解之前,通过小波包分解为一系列窄带信号;并利用归一化相关性甄别方法对EMD分解后得到IMF中的虚假分量进行相关性识别筛选,使得HHT的性能有了进一步提升。

1999年,McFaden等人采用非对称窗口函数,使窗口的前部变换陡,后部变换缓慢,这样提高了同相轴出现时刻的分辨率。

Pinnegar等学者在2003年,又提出可调节窗口标准差又称非对称的GST概念。之后,演变出基函数变换的统一法,国内学者高静怀等人将S变换中的基函数变换统一考虑,发展成现在的广义S变换的形式。

Xiao和Flandrin则在2007年,对传统意义上的Cohen类时频分布运用了时频重排和多窗技术,通过搜寻信号时频分布的区域质心,解决了时频分布的时间定位

和频率定位的权衡问题,并附加一组正交窗,以同时获得高时间分辨率和频率分辨率。

三、时频分析的常用方法及研究现状

到目前为止,科研工作者己经提出了许多构造时频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两类最常见的时频表示是:线性时频表示和二次时频表示。线性时频表示包括短时傅立叶变换(STFT)、小波变换(WT)和S变换(ST)。非线性时频表示:Cohen类双线性时频分布(如Wigner-Ville分布)、仿射类双线性时频分布、重排类双线性时频分布、自适应核函数类时频分布、参数化时频分布和局域波时频分析等。

每种时频分析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在时间分辨率、频率分辨率及多频率成份信号适应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各自体现。例如:短时傅里叶变换方法在利用长窗口时,频率分辨率高,但时间分辨率低;短窗口时,时间分辨率高,但频率分辨率低。小波变换方法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低频区有较高频率分辨率,高频区频率分辨率较低,但其相位局部化,造成各频率相位基准不一,从而造成解释的困难。而S变换对相位进行了校正。WVD方法有很好的时频聚焦性,但受交叉项干扰的影响,它的各种平滑改进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交叉项干扰影响,却会降低时频聚焦性。

时频分析己被应用于众多科学领域:在地球物理学领域的研究应用有非线性水波分析、潮汐和海啸分析、海洋环流分析、地震波分析等;在生物医学领域研究应用有心跳信号分析、血压信号分析、心电图信号分析等;在结构分析领域研究应用有桥梁的监测、结构的辨识和模态响应分析、结构破坏检测等;在设备诊断领域研究应用有潜艇叶片的故障诊断、旋转机械故障诊断;在天文学领域有对太阳中微子数据的分析等。

国内外学者利用时频分析方法进行了很多研究工作,列举国内一些在雷达信号及图像处理、地震及电气自动化领域的研究工作如下:

张喜明、黄巍于2006年11月在《现代雷达》发表采用Wigner-Ville分布、短时傅立叶变换、小波变换等多种时频分析方法对雷达多目标回波信号进行了多目标分辨的时频分析和仿真比较。冒燕、何明浩在2006年3月《空军雷达学报》中运用WVD时频分析,通过对几种复杂雷达信号识别效果的仿真,分析雷达辐射源信号波形和参数变化对识别效果的影响及雷达信号反侦察抗识别效果分析。根据雷达信号

分选和识别过程中脉内调制类型的多样和参数不同,2006年12月,王晓华在《舰船电子对抗》上提出了基于短时傅立叶变换和分数阶傅立叶变换相结合的雷达信号脉内时频分析方法。这种短时傅立叶变换和分数阶傅立叶变换结合的分布能有效地对雷达信号进行脉内时频分析,能准确反映出信号频率随时间的变化。可以提取出雷达信号的脉内调制特征,如线性调频率、脉内起始频率以及脉内终止频率。

2007年,中国海洋大学的研究生焦叙明在《时频分析及其在地震资料处理分析中的应用》中,就时频分析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作了较深入地研究。结合地震有效信号及噪音特点,从时间-频率联合剖面上有针对性的对干扰加以衰减,围绕广义 S 变换应用在地震资料干扰衰减方面做了详细分析;还介绍了基于广义 S 变换的吸收衰减补偿方法,基于广义 S 变换的吸收衰减补偿方法能够克服短时傅立叶变换和小波变换等时频分析方法的不足,可以消除地层吸收引起的地震记录时变效应,改善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同年,成都理工大学陈斌在《时频分析及在地震信号分析中的应用研究》中,也对时频分析方法在地震信号分析处理及地震资料解释等工作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应用研究。

在电气自动化方面,2004年陈光军、胡昌华用PMH时频分布幅值特征的方法对故障进行分离定位,解决了柴油机于正常状态、排气阀门存在小裂缝和阀门存在大裂缝的三种不同情况下的缸盖振动信号的分析。王成栋、朱永生等人在《内燃机学报》上采用了时频分布与支撑向量机共用的方法解决了柴油机的气阀故障检测。同年,何顺忠采用Meyer小波对电能质量扰动信号检测,提出Meyer小波适合短暂瞬变信号的检测与分析。何正友、刘志刚于《电网技术》上分析了小波熵在电力系统故障检测与判别中应用的可行性,探讨了基于小波分析理论的小波熵概念,提出了两种小波熵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仿真验证了小波熵可以用在输电线路的故障检测中。

四、时频分析的未来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与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信号处理与应用得到飞跃式发展,已成为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时频分析作为现代信号处理中最重要的处理方法之一,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从其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与其他任何科学方法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时频分析的方法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由于本人对时频分析所学浅薄,了解有限,对时频分析未来

的的发展,只能结合一些学者的观点进行展望。

以下几个方面代表了时频分析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1.时间和频率两个物理量的相容性。许多学者认为时间与频率这两个物理量不相容,然而时频分析技术发展的动因正是源于许多真是信号的频率成份存在着明显的时变现象。

2.导致信号的频率成分随时间变化的物理机制。换句话说,信号的频率成份为什么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在目前的科学水平下,无法得到准确的解释,这有待后来学者去不断探索。

3.参数化时频分析技术。即如何高效、鲁棒地估计出模型信号(基函数)的参数。

4.时频分析快速算法的研究。众所周知,高效的算法能大大缩减计算时间。当数据仅为1024点时,除短时Fourier变换、谱图和小波变换外,几乎所有其他时频分布的计算量均非常大,而实际问题中的数据量远远不止1024点,若不设计高效的快速算法,许多数据处理没办法进行。

5.时频分析应用领域的开拓。时频分析技术在不断发展,会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如何应用于新的领域,这无疑是一个个挑战。

参考文献

[1] 邹红星,周小波,李衍达.时频分析:回溯与前瞻[J].电子学报,2000,28(9):78-84

[2] 陈雨红,杨长春,曹齐放等.几种时频分析方法比较[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4):1180-1185

[3] 刘丽娟.时频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硕士学位论文,成都理工大学,2008

[4] 张贤达,保铮.非平稳信号分析与处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53-57

[5] 张贤达.现代信号处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6] 葛哲学,陈仲生.时频分析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关于企业发展成长期的思考

关于公司发展成长期的思考及建议前言:每个企业的发展都要经历初创期、成长期、稳定期和衰退期,在这些必经阶段,每个企业的领导都在考虑如何快速度过初创期、顺利度过成长期、延长稳定期(成熟期)、避免衰退期。结合公司发展历程以及在公司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状况,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公司现状、总结公司存在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增加公司效益、扩大公司规模。 一、企业发展阶段及定位 中国企业发展起步晚,速度快,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有很多成功企业经验可以借鉴,也有很多失败的案例值得深思。普遍看来,企业发展要经历初创期、成长期、稳定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 我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个综合性企业,涵盖房地产、汽车检测、物流商贸、混凝土贸易、水资源供应、投资担保、物业安保等业务,并成立了十几个分子公司。经过近8年的发展,我们已经完成了公司初期的原始积累,我们找到了自己的生存方式、业务模式、盈利模式,有了一定的资金基础,各产业也趋于稳定,成功度过了初创期。但是8年的发展,我们还仅仅停留在成长期,我们的各项管理、流程、规范和制度还没有完善的体系,停留在出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事事需要老板参与决策的阶段。 任何企业在成长期都要面对两个普遍的问题:一是管理危机,企业具有一定的营业额和规模,进入初步规范化管理,但是很多管理的决策还需要老板的参与,经营权和所有权没有分开,将会碰到管理危

机;二是人才危机,企业对人的管理模式停留在管住员工的人,管住员工的时间,为节约成本招聘人员素质较低,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使人才流失。 管理危机:初创期老板的战略思想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规模不大,事无巨细也能做到面面俱到。随着企业发展不断装大,涉及不同产业和领域,有限的精力不可能做到事必躬亲。但是,先前成功的案例已经形成了先入为主的思想,领导者还是认为只有事事自己决策就能够使企业发展壮大,这样就直接影响了工作效率,放缓了企业发展的步伐,也给企业进一步发展拴上了脚链,步履维艰。 人才危机:企业发展追求的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而这些效益是老板的正确战略和公司员工努力共同的结果。当一个公司发展不再以效益为目标,而以各种形式主义的“团结”“自豪”“忠诚”来刷存在感,以制度惩罚员工、一天打四次卡来约束员工,员工也就失去了工作的积极性,从公司的一分子变成了打工者,打工者在这里挣不到钱、没有归属感、成就感,看不到希望,离开也就成为了必然,企业将直接从成长期走向衰败衰败期。 二、公司现状分析 公司的发展涉及领域很多,各领域的情况老板应该了解以下几点,才能做好公司长远规划。 公司发展涉及房地产、汽车检测、物流商贸、混凝土贸易、水资源供应、投资担保、物业安保等领域,各分子公司的经营状况是每年递增还是递减,或是停滞不前?哪写领域有发展潜力,可以投入扩

最新加快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加快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加快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 摘要:第三产业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形式和主要推动力。第三产业目前也逐渐成为河南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由于河南的第三产业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整体发展水平偏低、内部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必须进行相应的战略结构调整。本文通过分析河南省第三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加快河南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有效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第三产业;制约因素;对策 一、引言 第三产业(又称为“第三次产业”),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1935年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第三产业是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增加值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增加值一起构成了最重要的经济总量GDP的来源。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转变的重要标志,也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的第三产业在最近30年中发展迅猛,特别是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国策倡导以来,自1992年底到2005年底的13年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加了近7倍。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第三产业列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为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空前的良好时机。 经研究表明,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对数函数型相关关系。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劳动就业、财政和国民收人的重要途径,对河南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多重效应,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指导和市场机制的调节下,河南省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第三产业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与东南沿海和其他发达省份相比,河南的第三产业发展仍有很大差距,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需要理论界和实务界进行探索和研究。 二、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第一和第二产业发展对第三产业的巨大需求逐步显现并释放出来,有力地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其在过去几年形成比较稳定的高增长趋势,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高。近年来,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河南省第三产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其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7.6%增长到30%;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也从1978年的249万人增加到1272万

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衡量地区综合竞争力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滨城区立足市辖区优势,充分发挥服务业在城市经济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以膨胀规模总量、提升能级水平、优化产业结构为目标,突出项目载体带动,大力培育产业集聚区,促进城区服务业实现园区化布局、集约化发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积极加快全域城市化建设,服务业发展呈现了总量大、速度快、质量好的态势。当前,正是滨城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服务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服务业发展在规模、总量、质量上仍需进一步提升,要创新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措施,完善发展规划,全力推进服务业优化升级。 一、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总量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以来,全区服务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服务业总量不断膨胀, 2013年达到**亿元,是2009年的***倍;服务业对于转方式调结构成效显著,服务业比重从2009年的**上升到2013年的***%,年均提升**个百分点;服务业促进消费的作用明显,2013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是2009年的1.96倍,服务业已成为我区推动经济增长、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主导产业。 (二)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产业贡献稳步加大。服务业素质稳步提升,逐步成为全区财税增长的重要支撑。2013年,实现地方税收***亿元,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对地税增长的贡献率

**%,拉动经济增长***个百分点。吸纳劳动力作用突出。2009-2013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万人,第三产业不仅吸收了大量新增劳动力,而且吸收了部分农业和第二产业转移的劳动力,从而使2013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达到***万人 (三)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以金融保险、旅游业、现代物流、社区服务业、楼宇经济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服务业呈现出从传统向现代演变,从低端向高端挺进的良好态势。一是金融担保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我区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金融体系,辖区内共有各类金融、保险机构56家,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良好,德州银行滨州分行试营业,全区引进市外股份制银行达到7家;众成担保、银泰小额贷款等担保、投资公司快速成长。二是物流业快速膨胀。陆港物流园区达成框架协议;外环线周围物流企业集聚,银河物流、宇航物流发展成行业龙头企业;侨昌农药物流、金龙水泥物流等专业物流运营良好;顺丰、韵达等快递公司发展迅速。三是文化旅游业品牌化发展。中海风景区已成为市民假日休闲的旅游乐园;休闲小街、禾家风尚、绿色生态基地,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杜受田故居、三河湖等旅游景区影响力不断提升。四是社区服务业日臻完善。社区服务业网络逐步建全,“12343”民生综合服务平台启动运营,逐步搭建起居民日常生活服务项目配送体系。五是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崭露头角。滨州国际大厦、众城大厦企业集聚,国际金融中心、铂金时代加快建设。有“中国黄金首饰第一品牌”之称的老凤祥(山东)公司落户,成为我区引进的第一个中国五百强企业区域总部。 (四)投资力度逐年加大,发展后劲持续增强。项目带动投资、投资拉动发展的良性格局初步形成,服务业发展后劲进一步

关于企业发展成长期的思考

关于公司发展成长期的思考及建议 前言:每个企业的发展都要经历初创期、成长期、稳定期和衰退期,在这些必经阶段,每个企业的领导都在考虑如何快速度过初创期、顺利度过成长期、延长稳定期(成熟期)、避免衰退期。结合公司发展历程以及在公司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状况,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公司现状、总结公司存在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增加公司效益、扩大公司规模。 一、企业发展阶段及定位 中国企业发展起步晚,速度快,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有很多成功企业经验可以借鉴,也有很多失败的案例值得深思。普遍看来,企业发展要经历初创期、成长期、稳定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 我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个综合性企业,涵盖房地产、汽车检测、物流商贸、混凝土贸易、水资源供应、投资担保、物业安保等业务,并成立了十几个分子公司。经过近8年的发展,我们已经完成了公司初期的原始积累,我们找到了自己的生存方式、业务模式、盈利模式,有了一定的资金基础,各产业也趋于稳定,成功度过了初创期。但是8年的发展,我们还仅仅停留在成长期,我们的各项管理、流程、规范和制度还没有完善的体系,停留在出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事事需要老板参与决策的阶段。 任何企业在成长期都要面对两个普遍的问题:一是管理危机,企

业具有一定的营业额和规模,进入初步规范化管理,但是很多管理的决策还需要老板的参与,经营权和所有权没有分开,将会碰到管理危机;二是人才危机,企业对人的管理模式停留在管住员工的人,管住员工的时间,为节约成本招聘人员素质较低,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使人才流失。 管理危机:初创期老板的战略思想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规模不大,事无巨细也能做到面面俱到。随着企业发展不断装大,涉及不同产业和领域,有限的精力不可能做到事必躬亲。但是,先前成功的案例已经形成了先入为主的思想,领导者还是认为只有事事自己决策就能够使企业发展壮大,这样就直接影响了工作效率,放缓了企业发展的步伐,也给企业进一步发展拴上了脚链,步履维艰。 人才危机:企业发展追求的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而这些效益是老板的正确战略和公司员工努力共同的结果。当一个公司发展不再以效益为目标,而以各种形式主义的“团结”“自豪”“忠诚”来刷存在感,以制度惩罚员工、一天打四次卡来约束员工,员工也就失去了工作的积极性,从公司的一分子变成了打工者,打工者在这里挣不到钱、没有归属感、成就感,看不到希望,离开也就成为了必然,企业将直接从成长期走向衰败衰败期。 二、公司现状分析 公司的发展涉及领域很多,各领域的情况老板应该了解以下几点,才能做好公司长远规划。 公司发展涉及房地产、汽车检测、物流商贸、混凝土贸易、水资

公司转型大发展的思考

公司转型升级的思考 作者:部门:行政部“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近几年,是国家经济发展与环保问题矛盾的凸显期。从大气十条到水十条的提出,从“向污染宣战”到《穹顶之下》这一敏感纪录片的播出,无一不体现出民众急切的环保诉求。这对我们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与此同时,单纯污水处理行业已逐渐进入低迷阶段,大气治理、水体修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已成为新一轮环保市场的利润增长点。值得庆幸的是,集团在整个市场变化的关键时刻,确定了“转型、创新、突破、发展、安全”战略方针,积极推进集团“四个新突破”。阜阳公司围绕这一主旋律,同步确立了公司的三大业务板块,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下面,针对现阶段公司转型大发展,结合目前水务环保行业发展趋势,作以下思考:一是业务扩张方面,紧抓PPP模式带来的机遇,坚定不移地走相关多元化路子;二是强化企业文化建设,让文化引领发展;三是走品牌战略路线,增强“阜阳创业”的影响力。 一、相关多元化战略路线 不可否认,我国水务业生态远未成熟,尤其是未来一段时间,水生态环境市场空间还有很大。但随着传统的污水处理业务的逐渐透明,市场利润空间呈现出了逐渐下降的趋势。一边是社会对环保的需求,一边又是企业逐利的本质,这对于带有公益性质的水务企业来说,陷入了一个尴尬局面。 对于众多环保企业来说,他们将目光锁定在了2万亿的水十条环保市场。PPP模式的提出,很大程度上为这2万亿的市场划定了一个方式。 公司作为一个典型的水务企业,接下来走产业链相关多元化的路子已经是一

个必然的选择。一方面是基础业务——污水处理业务的坚守和适度拓展。另一方面,是要借助PPP模式的东风和集团公司品牌、资金优势,趁势而为、立足风口,抓住这转瞬即逝的市场机遇,让阜阳创业水务实现第二次飞跃。 二、强化品牌建设 可能会有很多人认为,我们作为一个水务环保企业,是个准入门槛高、直接面对政府客户的行业,对品牌的依赖性很弱,主要是靠市场公关来拓展市场占有率,无须采用高品牌战略。但我要说的是,随着环保市场的逐渐放开和水十条、大气十条、PPP模式等相关法规、政策的出台,国家已经发出了明显的信号。水务市场已基本告别了寡头垄断的时代。那些诸如中国水务、江南水务这些新兴的水务公司正在吞食着这个水务市场。而品牌化竞争将是未来水务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力工具。 下一步,要在地域品牌营造强竞争力,通过现有项目的高品质运行、规范管理、加强公关、提升参与度等方式,整合出强势的地域品牌。二是建立优质的管理品牌。通过优化内部管理,在我们长期运行的项目或窗口项目建设规范、高效、专业的管理模式,从管理入手,建立自己的独特优势。三是借助线上信息渠道,做好公司的品牌推广或优化。四是要建设阜阳创业水务的品牌核心。我们要明确定位自己的品牌核心,不能想专业化,又想核心技术,还想着低价位,再想着优质管理。我们要做的就是明确地树立好自己的一个核心,至于其他的,不是不要,而是都要围绕这个核心服务。 三、企业文化建设 随着公司第一个规划目标的实现,公司业务格局规模已逐步完成布局,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后劲。但是,公司逐步壮大,尤其以公司《第二个五年发展规划》

关于巩义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我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来源:统计局发布时间:2012-06-03 点击次数:9 课题负责人:周占龙 成员:焦承路路利卿邹君 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越来越迫切地成为巩义市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市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着比重偏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严重滞后工业经济等现实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市发展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因素之一。因此,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加快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对巩义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构建中原经济区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意义重大。 一、巩义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发展现状 第三产业是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其它各行业的总称,亦称服务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文化体育娱乐业、居民服务业、科教卫生和公共管理业等15个门类。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第三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总量规模不断扩大,消费品市场结构不断升级换代,新兴业态层出不穷,多功能开放型的现代市场体系逐步形成。 交通运输邮政业稳步发展。交通运输邮政业是第三产业中起步较早的传统行业,基础设施和运营网络比较完善,近年来保持着平稳的发展态势。2011年,我市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完成44.1亿元,是2000年的3.3倍,年均增长10%。 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十年来,消费品市场始终繁荣活跃,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不断发展壮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以金好来、星月时代广场、格兰酒店等为代表的本土商业餐饮企业不断成长壮大。201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45.5亿元,是2000年的4.8倍,年均增长15.3%;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4.7亿元、12.5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4.7倍、5.4倍,年均增速分别为10.8%、12.6%。 房地产业发展迅猛。我市房地产开发始于2000年,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市住宅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商品房个人消费不断扩大,有力地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2011年,我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达29家,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达37.3平方米,比2005年多13平方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一、晋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晋城市自1985年建市以来,十分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快第三产业的决定》之后,在大力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的同时,根据新建城市的实际情况,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辐射能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入手,注重优先发展对国民经济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事业,积极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物供仓储业,特别是近几年在努力巩固提高传统第三产业的同时,注重培育、引导和发展中介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新兴第三产业,呈现出传统第三产业迅猛发展,新兴第三产业势头高涨的喜人局面。2015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已达129..44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由建市初的14.85%上升到31.1%,增长了2.09倍。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由1985年的21.97%上升到32.37%,总人数由17.5万人上升到 38.44万人。一产、二产较上年分别下降1.26、0.39个百分点,三产从业人员比重较上年增加8.77个百分点。晋城市的第三产业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与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与兄弟城市及发达的沿海地区相比,与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促进第一、二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无论从总量上还是内部结构上都存在着很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对照比较,分析晋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第三产业发展势头高涨,但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仍然偏低。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31.1%,比全省34.3%的平均水平低3.2个百分点,比全国39.1%平均水平更低了8个百分点;同期第一产业比重由21.36%下降到4.84%;第二产业比重与原来的63.78%基本持平,仍达64.1%,由建市初的“二、一、三”进入了“二、三、一”发展阶段。世界产业经济的发展史表明,产业结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递进的过程。产业结构升级和演进是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比例失调的产业结构,将使经济效益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从而使经济发展失去扩张的基础。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是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值的主要构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化。九十年代初,全球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约60%,其中34个低收入国家平均为31%,48个中等收入国家为50%,22个发达国家平均约65%。目前,全球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60%以上,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发展中国家达到43%。虽然城区2015年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比重已经达到58.6%,略高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但市本级的GDP也包含在城区的经济总量中,尚不及全市的20%,且有着市区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就全市来讲,第三产业在经济构成中的比重还偏低。 2.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发展迅速,但规模效益不高,新兴经营方式尚待开拓。建市以来,我市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社会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业营业总额和社会商业点迅速增长,2015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和住宿餐饮业分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23和18.18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3.86%。二是消费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在国家连续多年鼓励消费政策的引导下,2015年我市消费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潮,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达到27.7%,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批发零售贸易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的比重也由上年的19.9%提高到22.1%。与此同时,消费增长率与投资增长率之间的差距也呈现缩小态势,由上年的消费低于投资16.6个百分点缩小为9个百分点。三是所有制结构呈现多元化,形成了国营、集体、私营、个体、联营、股份制等经济点并存发展的局面,极大地搞活了商品流通和销售。2015年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实现零售额67.50亿元,同比增长35.3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58.44%,比2015年占比提高了7.78个百分点。四是经营形式多样化,经营规模、档次也有了进一步提高。超级市场经营、连锁经营等经营方式有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经过多年的经济

浅谈计算机操作系统现状与发展

浅谈计算机操作系统现状与发展 摘要: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重要的系统软件,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软件资源和整个计算机的工作流程,协调系统部件之间,系统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随着操作系统的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功能不断增加。操作系统作为一个标准的套装软件必须满足尽可能多用户的需要,于是系统不断膨胀,功能不断增加,并逐渐形成从开发工具到系统工具再到应用软件的一个平台环境。更能满足用户需求。本文主要针对操作系统在计算机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技术变革作出了分析,同时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功能,发展和分类做了简单的分析和阐述,以及对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做了一个预测。 关键词:计算机操作系统,发展历程,新技术,发展趋势 Talking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Operating System Abstract: Operating system (O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mputer system, is an important system software,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managing the computer system hardware and software resources and the entire computer workflow, coordination between system components, systems and users Between the user and the user relationship. With the continuous emergence of the new technology of the operating system, the function is increasing. The operating system as a standard suite of software must meet the needs of as many users as possible, so the system is constantly expanding, the function is increasing, and gradually formed from the development tools to the system tools to the application software to a platform environment. More able to meet user need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ore position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of the computer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system, and makes a simple analysis and elaboration of the function, development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computer operating system, and makes a prediction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omputer. Keywords:Computer,system, development,process, technology, trend 引言: 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硬件资源包括软件资源及数据资源;控制程序运行;改善人机界面;为其它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等,使计算机系统所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有效的、友善的服务界面。操作系统是一个管理电脑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同时也是计算机系统的内核与基石。操作系统身负诸如管理与配置内存、决定系统资源供需的优先次序、控制输入与输出设备、操作网络与管理文件系统等基本事务。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硬件资源包括软件资源及数据资源;控制程序运行;改善人机界面;为其它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等,使计算机系统所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有效的、友善的服务界面。操作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管理控制程序,大致包括5个方面的管理功能:进程与处理机管理、作业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

关于国有汽车运输企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国有汽车运输企业发展的思考 [摘要]国有汽车运输企业的发展呈现管理模式的集团化、经营方式的灵活性的特点,但它的市场受到各方面的挑战,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可以预见,信息化、物流化、股份化、集约化是国有汽车运输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我国国有汽车运输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机制落后、人才缺乏、物流的专业化水平低、信息化建设不足等几个方面,今后,为了促进国有汽车运输企业发展,需要完善国有汽车运输机制、重视国有汽车运输行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物流运输的专业化水平、加强国有汽车运输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国有汽车运输企业;发展现状;发展方向;竞争力 汽车运输企业是指专门从事汽车旅客或货物运输经济活动,为满足社会运输需求并获取盈利,实行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是交通运输企业的一种类型。而国有汽车运输企业是指由国家控制和经营的汽车运输企业。我国是人口大国,客运、货物规模大,市场广阔,这给国有汽车运输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然而,近些年来,由于私营汽车运输企业的发展、铁路、水运、空运的发展,给国有汽车运输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在新形势下探讨和分析国有汽车运输企业的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有汽车运输企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国有汽车运输企业也在飞快的发展,服务范围在扩大,服务质量在提高,市场竞争力在进一步增强。 1、管理模式的集团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汽车运输企业逐渐采用集团化的管理模式,其中大多数采用扁平式的管理方式进行体制建设。他们将集团总部作为国有汽车运输企业管理和运作的核心,总部的机构包括市场开发部、客户服务部、运行部、理赔部等等。这些企业通常将子公司作为具体运作和成本运行的中心,再通过总部的管理和运行形成利润中心。 2、经营方式的灵活性。国有汽车运输企业主要经营旅客运输、货物运输、运输代理、代客收货款、帮助客户办理保险等业务,这使得它们形成网络化经营模式、拥有繁杂的客户群、经营较大货物种类等特色。 3、市场受到挑战。自改革开放以来,道路运输市场飞速发展,巨大的客运货运量为国有汽车运输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随着民营运输企业的发展,服务方式的多元化演进,市场竞争越演越烈,国有汽车运输企业的市场受到很大的挑战,因此,他们不得不开始重视管理,提高服务水平,降低成本以适应竞争的需要。 4、面临激烈的竞争。近年来,国有汽车运输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铁路运输的高速发展吸收了大量的客源,由于铁路运输安全舒适,对公路运输产生巨大的冲击。第二、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有效性需求不足,当前我国物流供给有余,而有效需求却明显不足,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国有汽车运输企业的发展。第三、数量众多的新企业进入物流行业,布局占据的很大的市场比例,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第四、私家车数量的增多对客运产生很大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中,私家车的数量在进一步增长,这对国有汽车运输企业客运的冲击是相当大的。 二、国有汽车运输企业的发展趋势

关于湛江市第三产业发展的特点分析及对策思考

关于湛江市第三产业发展的特点分析及对策思考 摘要:湛江市作为改革开放14个港口城市之一有着其独特优越的地理位置,其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处处彰显着其独有的文化,然而湛江发展的三大产业比例失调、发展水平无法满足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重近利轻长效、产业内部发展失衡等问题的存在依然制约着湛江经济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湛江市当局必须认清产业发展趋势、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改造传统商贸流通业、同步科技、教育、人才发展,以此支撑第三产业持续发展! 关键词:湛江市、第三产业、发展、服务、科技、教育 绪论: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现在的社会早已不是当初依靠工业的振兴就可以崛起的社会。现在的社会,现在的城市要崛起,就必须要充分挖掘出其的第三产业的内在价值,迅速发展第三产业,进而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的迅猛发展。湛江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环境优美的港口城市,在如今天时、地利、人和条件下该如何捉住机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拉动经济的发展,迎头赶上,争做广东第五呢?本文通过对湛江第三产业现状的考察,借鉴国内其他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尝试为湛江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合理的对策! 一、背景概括: 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对外开放的领域进一步扩大;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湛江市与西南诸省市的经济合作交流提供了良机;省委提出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激励湛江市干部群众发奋图强,急起直追。

湛江作为当初改革开放的十四个港口城市之一,未能在80年代捉住机遇导致彻底的失败。在如今的新形势下,全国人大代表、湛江市委书记刘小华接受南方日报专访表示,湛江将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做大做优经济蛋糕,2016年GDP 将达到4000亿以上,在全省坐六争五,同时用15年左右建设成广东第三大城市。 (1)湛江市的第一次经济普查(2004年)到第二次经济普查(2008年),三大产业的比重已变为21.3:45.2:33.5,在湛江范围内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25517个,比第一次经济普查增长42.5%;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个体经营户204744户,比第一次经济普查增长53.3%。湛江的发展将会在未来的十几年内有一个爆发期,然而在如今的背景下,经济的发展再单单依靠传统的工业制造也已经无法再获得取得决定性的成功,因此,湛江要发展,就必须正视第三产业的重要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从而更好夺得更为卓然的经济社会地位! 二、湛江第三产业发展特色 第三产业指的是在产品的在生产过程中,为产品提供生产和服务等各种服务的部门和行业。在中国,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具体分为流通部门,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 湛江作为一个地理位置优越的港口城市,应该充分利用湛江市交通和旅游资源优势,围绕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

精选中国服务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资料

前言 改革开放后,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发生了根本转变,服务业日益受到重视,传统的服务业得到了恢复,新的服务业得到了发展。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979年的21.4%,增长到1988年的30.5%,2008年又增长到40.1%。①我国服务业尽管有了较大较快发展,但总体比较落后,比重偏低,质量较差和结构不合理的发展格局并没有根本改观,不但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而且明显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一、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虽然反映服务业或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综合指标较多,但国际通行的衡量一个国家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主要有: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就业人数比例、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力和投资额比例。下面就根据这几个主要方面来分析一下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状况。 (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日益上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服务业得以迅速恢复,许多新兴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平均每年增长10.9%,超过了同期GDP8.9%的增速。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服务业发展速度有所减缓,增加值和增长率分别呈下降趋势,1990年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为27.1%,2000年只增长到33.4%。进人21世纪后,服务业发展相对于工业(第二产业)仍较慢,但到2005年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达40.1%(这一比重的提高与2005年全国经济普查后对相关数据进行调整有一定关系),2006年则占40.0%,又有所下降,因为这一年第二产业比上一年增长13.0%,而第三产业只增长12.1%,所以出现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升反降的情况。2007年与2008年服务业产值比重仍然在40%左右徘徊。总体上看,我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还是逐步提高的。服务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员中的比例逐步上升。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为5 532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13.1%,而到1995年,服务业从业人员达16 880万人,是1980年的3倍,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例上升为24.8%。到2000年,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27.5%,所占比重比1980年提高了1倍多,2005年又增加到23 771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到31.4%,2008年则达到25 717万人,比重也进一步提高33.2%。从就业分布看,主要包括国有单位(主要是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和公共事业单位等),城镇集体、城乡个体劳动者,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外资和其他所有制企业等,且这些行业及所有制企业从业人员比重都发生了较大变化。1978年,城镇和乡村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分别为23.7%和76.3%,其中,城镇就业人口中,国有单位占78.3%,集体单位占21.5%,个体劳动者占0.2%。到2008年,城镇和乡村就

计算机网络形成和发展历程

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四个阶段 1.20世纪50年代:(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将彼此独立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起来,完成了数据通信技术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研究,为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做好了技术准备,奠定了理论基础。 2.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由若干个计算机互连的系统,呈现出多处理中心的特点) 美国的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为重要标志。 ARPANET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它的研究成果对促进网络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Internet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开放式标准化网络:开创了一个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新时代) 国际上各种广域网,局域网与公用分组交换网发展十分迅速,各个计算机生产商纷纷发展各自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难以实现互连),但随之而来的是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国际标准化问题。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推动开放系统参考模型与网络协议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网络理论体系的形成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但他也同时面临着TCP/IP的挑战。 4.20世纪90年代开始:Internet与异步传输模式ATM技术。 Internet作为世界性的信息网络,正在对当今经济、文化、科学研究、教育与人类社会生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ATM技术为代表的高速网络技术为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准备。 Internet是覆盖全球的信息基础设施之一。 利用Internet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电子邮件、WWW信息查询与浏览、电子新闻、文件传输、语音与图象通信服务等功能。 Internet是一个用路由器实现多个广域网和局域网互连的大型国际网。 方向:高速网络。 高速网络技术发展表现在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异步传输模式ATM、高速局域网、交换局域网与虚拟网络。 1993年9月美国宣布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计划(信息高速公路)。由此引起了各国开始制定各自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计划。 各国在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建设的重要性方面已形成了共识。于1995年2月成立了全球信息基础结构委员会(GIIC),目的在于推动和协调各国信息技术和国家信息基础实施的研究、发展与应用--全球信息化。 Internet技术在企业内部中应用促进了Intranet技术的发展。Internet、Intranet、Extranet与电子商务成为当今企业网研究与应用的热点。 二、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对"计算机网络"这个概念的理解和定义,随着计算机网络本身的发展,人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 早期的计算机系统是高度集中的,所有的设备安装在单独的大房间中,后来出现了批处理和分时系统,分时系统所连接的多个终端必须紧接着主计算机。50年代中后期,许多系统都将地理上分散的多个终端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到一台中心计算机上,这样就出观了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

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国家是否强大的重要标志,是富国之基、强国之本。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认清制造业当前面临的形势,分析制造业存在的问题,推动制造业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对于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形势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新的国际分工格局正在重塑。特别是随着各种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制造业内部也在发生深刻变革。 1.世界制造业分工格局的重大调整已经拉开序幕 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渗透,推动关键领域技术的持续突破、不断融合和加速应用,正在引发制造业发展理念、技术体系、制造模式和价值链的重大变革。协同、智能、绿色、服务等日益成为制造业的核心价值体现;泛在连接和普适计算将无所不在,虚拟化技术、3D打印、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重构制造业技术体系;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工厂将成为未来制造的主要形式;网络重包、异地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订制、精准供应链管理等正在构建企业新的竞争优势;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加速重构产业价值链新体系。 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战略,打造信息网络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国家竞争新优势;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倡导智能制造与智能工厂等。同时,在制造业中低端领域,一些新兴经济体也在加强谋划和布局,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在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等方面展开更加激烈的争夺。如印度2014年9月推出“印度制造”战略计划,宣布了一连串吸引外资的重大政策,意图打造新一代的世界制造工厂。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前后夹击”的双重挑战。 2.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环境对制造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四化”良性互动推进,资源和环境的外部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正在加快上升,主要依靠低成本要素投入实现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打造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对制造业需求的层次不断提升。各产业部门新的装备需求、人民群众新的消费需求、社会治理服务新的能力需求、大国博弈和国防建设新的安全需求,在生产装备技术水平、消费品品质提升、公共设施设备共给、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可控等各方面,都对制造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关于加快公司发展的一点思考

关于加快公司发展的一点思考 办公室何旭 成现工投公司自2008年5月组建以来,在成资工业区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公司全力克服资金和人才不足、交通和信息不便的劣势,充分发扬“拓荒者”和“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努力在争中干、在干中争,通过两年的艰苦努力,现公司项目融资成效明显,工程建设快速推进,企业文化亮点纷呈,专业人才加快聚集,综合管理规范有序,明显的工作成效得到了双边政府和管委会领导的充分肯定。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平台公司应如何贯彻落实全省产业园区工作会议及省、市、区领导视察讲话精神,如何尽快实现公司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如何为加强区域合作、助推城乡统筹、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做出新的贡献?笔者特结合公司实际略作一点粗浅的探讨以供参考。 一、公司现状 成都现代工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成现工投)成立于2008年5月28日,由成都、资阳(出资比例为7:3,成都市控股)两市共同出资组建,为成都〃资阳工业发展区管委会下属的政府性全资国有企业,注册资本金2亿元。公司主要从事土地整理与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融资、特许经营、对外投资等。公司现内设四部一室,共有员工44人(含临聘人员),平均年龄32岁。 两年来,公司在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团结和带领公司全体员工,秉承“厚

德载物、严谨求实”的经营理念,以“奉献社会、服务民众”为宗旨,充分发挥平台公司的经营、管理职能,现融资到位资金9.8亿元(公司总资产达35亿元),完成项目投资7.6亿元,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9名,现公司已形成了“企业文化浓厚、专业结构合理、体制机制健全、注重人文关怀、机构运转协调、经营管理规范”的良好局面。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人才结构有待合理。在公司现有人员中,除去临聘人员,公司仅有专业技术人才29名。其中博士1人,硕士4人,本科24人,除领导外,平均每个部门专技人才约5人。从公司现运作情况及当前投融资形势看,人员已基本趋于饱和,但从专技人才结构上看,高学历、高水平的高级资本运作人才、规划建设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还较为缺乏。 2、体制机制建设有待优化。自公司成立以来,公司结合实际,共建立了24项涉及人力资源管理、资金管理、内审内控以及项目招投标等方面的制度(或补充规定)。经过两年时间的运行,部分制度已不适应工作需要,同时随着情况和政策的发化,公司在资产的规范运作和安全管理、“三重一大”建设议事规则、“三会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内审内控以及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管理制度亟需优化和完善。 3、企业文化建设有待提升。目前,公司企业文化宣传阵地主要有公司网站、《工投园地》(墙报)、《工投之路》(内刊)三种,但由于缺乏专业设计人才、信息沟通不对称等原因,从资料收集、整理到排版、印刷,反复修改、返工制作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