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U盘电路图

各种U盘电路图
各种U盘电路图

SD卡工作原理介绍和工作原理图

大容量SD卡在海洋数据存储中的应用 本设计使用8 GB的SDHC(High Capacity SD Memory Card,大容量SD存储卡),为了方便卡上数据在操作系统上的读取,以及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和处理,在SDHC卡上建立了FAT32文件系统。 海洋要素测量系统要求数据存储量大、安全性高,采用可插拔式存储卡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目前,可插拔式存储卡有CF 卡、U盘及SD卡。CF卡不能与计算机直接通信;U盘需要外扩接口芯片才能与单片机通信,增加了外形尺寸及功耗;而SD卡具有耐用、可靠、安全、容量大、体积小、便于携带和兼容性好等优点,非常适合于测量系统长期的数据存储。 1 SD卡接口的硬件设计 STM32F103xx增强型系列是意法半导体公司生产的基于Cortex-M3的高性能的32位RISC内核,工作频率为72 MHz,内置高速存储器(128 KB的闪存和20 KB的SRAM),以及丰富的增强I/O端口和连接到2条APB总线的外设。STM32F103xx系列工作于-40~+105℃的温度范围,供电电压为2.0~3.6 V,与SD卡工作电压兼容,一系列的省电模式可满足低功耗应用的要求。 SD卡支持SD模式和SPI模式两种通信方式。采用SPI模式时,占用较少的I/O资源。STM32F103VB包含串行外设SPI接口,可方便地与SD卡进行连接。通过4条信号线即可完成数据的传输,分别是时钟SCLK、主机输入从机输出MISO、主机输出从机输入MOSI和片选CS。STM32F103VB与SD卡卡座的接口电路如图1所示。 SD卡的最高数据读写速度为10 MB/s,接口电压为2.7~3.6 V,具有9个引脚。SD卡使用卡座代替传输电缆,减少了环境干扰,降低了出错率,而且1对1传输没有共享信道的问题。SD卡在SPI模式下各引脚的定义如表1所列。 2 SD卡接口的软件设计 本设计采用STM32F103VB自带的串行外设SPI接口与SD卡进行通信,这里只介绍SPI模式的通信方式。 2.1SD卡的读写 先对STM32F103VB的SPI_CRl(SPI控制寄存器)以及SPI_SR(SPI状态寄存器)进行初始化设置,使能SPI并使用主机模式;同时设置好时钟,在时钟上升沿锁存数据。SPI通道传输的基本单位是字节,由STM32F103VB控制其和SD卡之间的所有通信。 要读写SD卡,首先要对其进行初始化。初始化成功后,即可通过发送相应的读写命令对SD卡进行读写。SD卡的读写流程如图2所示。 2.2 SD1.x与SD2.0标准的识别 由于大容量SDHC的出现,SD1.x满足不了SDHC的容量要求,标准已经升级为SD2.0。但也因此出现了许多电子设备无法驱动大容量SD卡的情况,如何识别SD1.x与SD2.0就显得尤为重要。SD2.0的SPI模式初始化流程如图3所示。 判断是否为SD2.0卡,CMD8(SD2.0新增的命令)是关键。若卡是SD2.0,则发送CMD8将会返回有效响应;若是SD1.x,则返回非法响应,这样就可以识别SD卡的类型。 SD1.x与SD2.0的最大不同在于命令地址的表示。SD1.x的地址单位是字节,而SD2.0的地址单位是扇区,地址仍然采用32位4个字节来表示。因此在读写操作时应该根据不同的卡对地址进行相应的处理,若是SD1.x则写入字节地址,若为SD2.0则写入扇区地址。 3 FAT32文件系统目前有3种FAT文件系统:FAT12、FAT16和FAT32。它们的区别在于文件分配表(File Allocation Table,FAT)中每一表项的大小(也就是所占的位数):FAT12为12位,FATl6为16位,FAT32为32位。本设

绘制层次电路原理图

《电路CAD 》课程实验报告 按钮,如图

图2 放置四个模块电路 )单击菜单P1ace/Add sheet Entry或单击“Wring”工具栏的按钮,放置模块电路端口,并修改其属性,完成后效果如图3所示 图3 放置模块电路端口

图4 连线 创建并绘制下层原理图 在上层原理图中,单击菜单Design/Create Sheet From Symbol,此时鼠标变为十字形。 将十字光标移到“复位晶振模块”电路上,单击鼠标左键,系统自动创建下层原理图“复.SchDoc”及相对应的I/O端口。如图5所示。 自动生成的I/0 晶振模块”电路原理图。 所示。绘制完成后的效果如图 晶振模块”电路元件列表 所在元件库

图7 DS80C310-MCL元件搜索图8 CPU电路模块 表3 显示模块电路元件列表 元件标号元件名所在元件库元件值元件封装 Miscellaneous Devices.IntLib LEDDIP-10

R3 RES2 Miscellaneous Devices.IntLib 1k AXIAL0.4 R4 RES2 Miscellaneous Devices.IntLib 1k AXIAL0.4 R5 RES2 Miscellaneous Devices.IntLib 1k AXIAL0.4 R6 RES2 Miscellaneous Devices.IntLib 1k AXIAL0.4 R7 RES2 Miscellaneous Devices.IntLib 1k AXIAL0.4 R8 RES2 Miscellaneous Devices.IntLib 1k AXIAL0.4 R9 RES2 Miscellaneous Devices.IntLib 1k AXIAL0.4 R10 RES2 Miscellaneous Devices.IntLib 1k AXIAL0.4 VCC 电源工具栏 图10 控制电路模块

sd卡电路图学习

,时下已经成为最为通用的数据存储卡。在诸如MP3、数码相机等设备上也都采用SD卡作为其存储设备。SD卡之所以得到如此广泛的使用,是因为它价格低廉、存储容量大、使用方便、通用性与安全性强等优点。既然它有着这么多优点,那么如果将它加入到单片机应用开发系统中来,将使系统变得更加出色。这就要求对SD卡的硬件与读写时序进行研究。对于SD卡的硬件结构,在官方的文档上有很详细的介绍,如SD卡内的存储器结构、存储单元组织方式等内容。要实现对它的读写,最核心的是它的时序,笔者在经过了实际的测试后,使用51单片机成功实现了对SD卡的扇区读写,并对其读写速度进行了评估。下面先来讲解SD卡的读写时序。 (1)SD卡的引脚定义: SD卡引脚功能详述:

SD卡SPI模式下与单片机的连接图: SD卡支持两种总线方式:SD方式与SPI方式。其中SD方式采用6线制,使用CLK、CMD、DAT0~DAT3进行数据通信。而SPI方式采用4线制,使用CS、CLK、DataIn、DataOut进行数据通信。SD方式时的数据传输速度与SPI方式要快,采用单片机对SD卡进行读写时一般都采用SPI模式。采用不同的初始化方式可以使SD卡工作于SD方式或SPI方式。这里只对其SPI方式进行介绍。 (2) SPI方式驱动SD卡的方法 SD卡的SPI通信接口使其可以通过SPI通道进行数据读写。从应用的角度来看,采用SPI接口的好处在于,很多单片机内部自带SPI 控制器,不光给开发上带来方便,同时也见降低了开发成本。然而,它也有不好的地方,如失去了SD卡的性能优势,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用SD方式,因为它提供更大的总线数据带宽。SPI接口的选用是在上电初始时向其写入第一个命令时进行的。以下介绍SD卡的驱动方法,只实现简单的扇区读写。 1)命令与数据传输 1. 命令传输 SD卡自身有完备的命令系统,以实现各项操作。命令格式如下: 命令的传输过程采用发送应答机制,过程如下: 每一个命令都有自己命令应答格式。在SPI模式中定义了三种应答格式,如下表所示:

电路原理图的绘制

电路原理图的绘制 上节课已经对设置图纸参数,设置标题栏,设置三种栅格,放置常见元件,调整元件位置等进行了讲解,本节课主要是利用网络标号、总线和总线分支来绘制一个电路原理图。重点介绍网络标号、总线、总线分支及阵列式粘贴工具的使用方法。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电路原理图的绘制步骤。 一、电路原理图的设计步骤 1、电路板设计的一般步骤 (1)电路原理图的设计 (2)产生网络表 (3)印制电路板的设计 (4)根据需要生成印制电路板报表 2、电路原理图设计的一般步骤 (1)设置电路纸参数及相关信息 (2)装入所需元件库 (3)放置元件 (4)电路图布线 (5)调整检查和修改 (6)补充完善 (7)打印输出 电路原理图是制作电路板的关键步骤,只有电路原理图绘制的正确,电路板才有可能设计的正确合理。 二、添加元件库 原理图中的内容主要是元件和连线,常见元件工具栏提供的元件远远不够用,这里介绍添加元件库的方法,在如图1 的界面里点击ADD/REMOVE工具,出现的添加/删除元件库对话框如图2所示。

图1 图2 在图2对话框中选中要添加的元件库文件ADD,或双击元件库文件都可以完成元件库的添加。 三、放置元件 (1)打开设计管理器后单击Browse选中元件库,在元件列表中找到所需元件,单击 Place按钮或双击元件将元件放入到原理图编辑区中。 (2)放置元件的另一种方法是在编辑区单击鼠标右键,执行Place Part命令,出现对话框,在Lib Ref框中直接输入元件名称并编辑属性即可。单击工具栏中的工具或选择Place|Part命令也可进行放置元件的操作。 四、编辑元件 由于时间关系,编辑元件属性可简单介绍,重点在试验室进行讲解,方法双击原理图中元件打开对象性编辑对话框,现以电阻和电源为例介绍元件属性的编辑方法。双击电阻元件打开如图3所示的对话框,各个选项含义如下。 Lib Ref:元件在元件库中的名称。

SD卡读写操作 SD卡电路

SD卡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使用非常广泛,时下已经成为最为通用的数据存储卡。在诸如MP3、数码相机等设备上也都采用SD卡作为其存储设备。SD卡之所以得到如此广泛的使用,是因为它价格低廉、存储容量大、使用方便、通用性与安全性强等优点。既然它有着这么多优点,那么如果将它加入到单片机应用开发系统中来,将使系统变得更加出色。这就要求对SD卡的硬件与读写时序进行研究。对于SD卡的硬件结构,在官方的文档上有很详细的介绍,如SD卡内的存储器结构、存储单元组织方式等内容。要实现对它的读写,最核心的是它的时序,笔者在经过了实际的测试后,使用51单片机成功实现了对SD卡的扇区读写,并对其读写速度进行了评估。下面先来讲解SD卡的读写时序。 (1)SD卡的引脚定义: SD卡引脚功能详述:

SD卡SPI模式下与单片机的连接图: SD卡支持两种总线方式:SD方式与SPI方式。其中SD方式采用6线制,使用CLK、CMD、DAT0~DAT3进行数据通信。而SPI 方式采用4线制,使用CS、CLK、DataIn、DataOut进行数据通信。SD方式时的数据传输速度与SPI方式要快,采用单片机对SD卡进行读写时一般都采用SPI模式。采用不同的初始化方式可以使SD卡工作于SD方式或SPI方式。这里只对其SPI方式进行介绍。 (2) SPI方式驱动SD卡的方法 SD卡的SPI通信接口使其可以通过SPI通道进行数据读写。从应用的角度来看,采用SPI接口的好处在于,很多单片机内部自带SPI控制器,不光给开发上带来方便,同时也见降低了开发成本。然而,它也有不好的地方,如失去了SD卡的性能优势,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用SD方式,因为它提供更大的总线数据带宽。SPI接口的选用是在上电初始时向其写入第一个命令时进行的。以下介绍SD卡的驱动方法,只实现简单的扇区读写。 1)命令与数据传输 1. 命令传输 SD卡自身有完备的命令系统,以实现各项操作。命令格式如下: 命令的传输过程采用发送应答机制,过程如下: 每一个命令都有自己命令应答格式。在SPI模式中定义了三种应答格式,如下表所示:

最新AltiumDesigner绘制电路原理图汇总

A l t i u m D e s i g n e r绘 制电路原理图

Altium Designer绘制电路原理图 时间:2011-08-28 22:19来源:作者:点击: 513 次 ?第3章绘制电路原理图 o 3.1 元件库操作 ? 3.1.1 元件库的加载与卸载 ? 3.1.2 查找元器件 o 3.2 元器件操作 ? 3.2.1 放置元器件 ? 3.2.2 编辑元件属性 ? 3.2.3 元件的选取 ? 3.2.4 元件剪切板操作 ? 3.2.5 撤销与重做 ? 3.2.6 元件的移动与旋转 ? 3.2.7 元件的排列 o 3.3 电气连接 ? 3.3.1 绘制导线 ? 3.3.2 导线的属性与编辑 ? 3.3.3 放置节点 ? 3.3.4 绘制总线 ? 3.3.5 放置网络标号 ? 3.3.6 放置电源和地 o 3.4 放置非电气对象 ? 3.4.1 绘制图形 ? 3.4.2 放置字符串 ? 3.4.3 放置文本框 ? 3.4.4 放置注释 o 3.5 放置指示符 ? 3.5.1 放置忽略错误规则检查 ? 3.5.2 放置编译屏蔽 ? 3.5.3 放置PCB布局 第3章绘制电路原理图 通过上一章的学习,相信读者对Altium Designer 7.0的原理图编辑环境有了深刻的了解,本章将以一个51单片机工作系统为总体脉络详细介绍Altium Designer 7.0原理图的编辑操作和技巧,该单片机系统以Philips公司的 P89C51RC2HBP单片机为核心实现一个实时时钟数码管显示的功能,并能够通过RS232串口与上位机通信。请读者打开附带光盘中的“源文件MCU51.PrjPCB”

STM32读写SD卡要点

3.20SD卡实验 很多单片机系统都需要大容量存储设备,以存储数据。目前常用的有U盘,FLASH芯片,SD卡等。他们各有优点,综合比较,最适合单片机系统的莫过于SD卡了,它不仅容量可以做到很大(32Gb以上),而且支持SPI接口,方便移动,有几种体积的尺寸可供选择(标准的SD 卡尺寸,以及TF卡尺寸),能满足不同应用的要求。只需要4个IO口,就可以外扩一个最大达32GB以上的外部存储器,容量选择尺度很大,更换也很方便,而且方便移动,编程也比较简单,是单片机大容量外部存储器的首选。 ALIENTKE MiniSTM3开发板就带有SD卡接口,利用STM32自带的SPI接口,最大通信速度可达18Mbps,每秒可传输数据2M字节以上,对于一般应用足够了。本节将向大家介绍,如何在ALIENTEK MiniSTM32开发板上读取SD卡。本节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3.20.1 SD卡简介 3.20.2 硬件设计 3.20.3 软件设计 3.20.4 下载与测试

3.20.1 SD卡简介 SD卡(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中文翻译为安全数码卡,是一种基于半导体快闪记忆器的新一代记忆设备,它被广泛地于便携式装置上使用,例如数码相机、个人数码助理(PDA)和多媒体播放器等。SD卡由日本松下、东芝及美国SanDisk公司于1999年8月共同开发研制。大小犹如一张邮票的SD记忆卡,重量只有2克,但却拥有高记忆容量、快速数据传输率、极大的移动灵活性以及很好的安全性。 SD卡一般支持2种操作模式: 1,SD卡模式; 2,SPI模式; 主机可以选择以上任意一种模式同SD卡通信,SD卡模式允许4线的高速数据传输。SPI模式允许简单的通过SPI接口来和SD卡通信,这种模式同SD卡模式相比就是丧失了速度。 SD卡的引脚排序如下图所示: 图3.20.1.1 SD卡引脚排序图 SD卡引脚功能描述如下表所示: 表3.20.1.1 SD卡引脚功能表 SD卡只能使用3.3V的IO电平,所以,MCU一定要能够支持3.3V的IO端口输出。 注意:在SPI模式下,CS/MOSI/MISO/CLK都需要加10~100K左右的上拉电阻。 SD卡要进入SPI模式很简单,就是在SD卡收到复位命令(CMD0)时,CS为有效电平(低电平)则SPI模式被启用。不过在发送CMD0之前,要发送>74个时钟,这是因为SD卡内部有个供电电压上升时间,大概为64个CLK,剩下的10个CLK用于SD卡同步,之后才能开始CMD0的操作,在卡初始化的时候,CLK时钟最大不能超过400Khz!。 ALENTEK MiniSTM32开发板使用的是SPI模式来读写SD卡,下面我们就重点介绍一下SD卡在SPI模式下的相关操作。 首先介绍SPI模式下几个重要的操作命令,如下表所示:

SD卡引脚 电路图及工作原理介绍

SD卡引脚电路图及工作原理介绍 SD卡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使用非常广泛,时下已经成为最为通用的数据存储卡。在诸如MP3、数码相机等设备上也都采用SD卡作为其存储设备。SD卡之所以得到如此广泛的使用,是因为它价格低廉、存储容量大、使用方便、通用性与安全性强等优点。既然它有着这么多优点,那么如果将它加入到单片机应用开发系统中来,将使系统变得更加出色。这就要求对SD卡的硬件与读写时序进行研究。对于SD卡的硬件结构,在官方的文档上有很详细的介绍,如SD卡内的存储器结构、存储单元组织方式等内容。要实现对它的读写,最核心的是它的时序,笔者在经过了实际的测试后,使用51单片机成功实现了对SD卡的扇区读写,并对其读写速度进行了评估。下面先来讲解SD卡的读写时序。 (1)SD卡的引脚定义: SD卡引脚功能详述: 引脚编号SD模式SPI模式 名称类型描述名称类型描述 1 CD/DAT3 IO或PP 卡检测/ 数据线3 #CS I 片选 2 CMD PP 命令/ 回应 DI I 数据输入 3 V SS1S 电源地VSS S 电源地 4 V DD S 电源VDD S 电源 5 CLK I 时钟SCLK I 时钟 6 V SS2S 电源地VSS2 S 电源地

7 DAT0 IO或PP 数据线0 DO O或PP 数据输出 8 DAT1 IO或PP 数据线1 RSV 9 DAT2 IO或PP 数据线2 RSV 注:S:电源供给I:输入O:采用推拉驱动的输出 PP:采用推拉驱动的输入输出 SD卡SPI模式下与单片机的连接图: SD卡支持两种总线方式:SD方式与SPI方式。其中SD方式采用6线制,使用CLK、CMD、DAT0~DAT3进行数据通信。而SPI方式采用4线制,使用CS、CLK、DataIn、DataOut进行数据通信。SD方式时的数据传输速度与SPI方式要快,采用单片机对SD卡进行读写时一般都采用SPI模式。采用不同的初始化方式可以使SD卡工作于SD方式或SPI方式。这里只对其SPI方式进行介绍。 (2)SPI方式驱动SD卡的方法 SD卡的SPI通信接口使其可以通过SPI通道进行数据读写。从应用的角度来看,采用SPI接口的好处在于,很多单片机内部自带SPI控制器,不光给开发上带来方便,同时也见降低了开发成本。然而,它也有不好的地方,如失去了SD卡的性能优势,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用SD方式,因为它提供更大的总线数据带宽。SPI接口的选用是在上电初始时

实验4 使用Altium Designer绘制电路原理图(上机)

实验4 使用Altium Designer绘制电路原理图 一、实验目的 1、熟悉Altium Designer的软件使用界面 2、掌握Altium Designer的原理图绘制流程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 机器狗控制板的前端电路是主要由多个三极管构成的触发脉冲产生电路,如图4-1所示。咪头S1采集声音信号,经电容C1耦合送入由三极管Q1与电阻R1、R2、R5组成的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声音信号经放大电路放大后再经电容C2耦合作为三极管Q2的基极控制电压。如果控制电压足够大,则Q2管发射结导通,Q2管处于饱和状态,集电极电压为低电平,经接头P2的1脚送出去触发后端的单稳态触发器;如果控制电压不够大,Q2管发射结不导通,Q2管处于截止状态,集电极电压为高电平,将无法触发单稳态触发器。 图4-1 机器狗控制板前端电路原理图 接头P2的2脚接单稳态触发器的输出端。当单稳态触发器被触发了,则该端接高电平,经二极管D2给电容C3充电,当C3两端电压足够高了,这三极管Q3导通,将Q2的基极电位强制拉回到低电平,Q2截止,为下一次触发做准备。但Q3导通后,电容C3放电,C3两端电压下降到一定值后,Q3截止。通过D2、C3和Q3组成的反馈控制,使得单稳态触发器可以被多次重复触发。 三、实验条件及设备 1、计算机

2、EDA设计软件Altium Designer 13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 绘制电路原理图步骤见图4-2。 步骤1.创建PCB设计项目(*.PrjPCB) 启动Altium Designer,创建PCB设计项目:Cat.PrjPCB。 步骤2.创建原理图文件 File】/【New】/【Schematic】,创建原理图文件,并另存为“AD初步.SchDoc”。这里应注意的是做项目的思想,尽量把一个工程的文件另存为到同一文件夹下,方便以后的管理。 进入原理图编辑器后,设计者可以通过浏览的方式熟悉环境、各菜单命令。这里对一些常用菜单做简单说明。 如图4-4,【File】是对项目创建管理的窗口,【Edit 辑,【View】具有查看、放大、缩小的功能,【Project】可以对原理图进行编译,检查错误,【Place】中有一些常用器件,可直接放置,【Design】可以进行一些高级设计,【Tools】平时用得比较多点,可以对元器件进行自动排序,查看元器件的封装等。 如图4-5,这个工具栏可以直接对连线、总线、文本、地线、电源等进行放置。 如图4-6,这个工具栏可以直接对电阻、电容等进行放置。 步骤1:启动Altium Designer, 创建PCB设计项目 步骤4:放置图件,如元件、 导线、节点、网络标号等步骤2:创建原理图文件, 进入原理图编辑器 步骤3:加载/卸载元件库 步骤5:为元器件添加标注, 规范原理图 步骤6:电气规则检查,原件 封装检查 执行菜单命令【File】/【New】/【Project】/【PCB Project】, 弹出项目面板。面板显示的是系统默认名 “PCB_Project1.PrjPCB”的新建项目文件,将它另存为 其他项目文件名,如“AD初步.PrjPCB”。在创建PCB 工程之前也可以先创建一个Workspace,执行菜单命 令【File】/【New】/【Design Workspace】就可以创建 一个Workspace,在这个独立的工作环境下再重新创建 工程,但最好不要把workspace和创建的PCB工程存 在同一个根目录下。因为workspace包含了新建的工图4-3 新建项目面板 图4-2 绘制电路图原理步骤 图4-5 常用工具栏2 图4-4 常用工具栏1 图4-6 常用工具栏3

电路原理图绘制规范

文件编号文件版本 港湾网络有限公司 共26页 QB-HN-0043-2003A0 电路原理图绘制规范 2003-12-30发布2003-12-30实施 港湾网络有限公司

前言 本规范起草部门:港湾网络有限公司硬件部 本规范起草人:周建华硬件部 本规范审核人:周建华硬件部 本规范批准人:江建平研发部 本规范修订记录: 修订版本修订日期修订内容修改人审核A0 2003-12-30 初始版本 目录

1 目的 (5) 2 范围 (5) 3 术语定义 (5) 3.1 原理图 (5) 3.2 图纸幅面 (5) 3.3 图框 (5) 3.4 标题栏 (5) 3.5 项目代号 (5) 3.6 标称值(Part value) (5) 3.7 图形符号 (6) 3.8 元器件库(Symbol) (6) 3.9 非电气连接线 (6) 3.10 电气连接线 (6) 3.11 网络标号 (6) 3.12 注释 (6) 3.13 网表 (6) 4 引用标准和参考资料 (6) 5 规范细则 (7) 5.1 图纸规则 (7) 5.1.1图纸幅面尺寸 (7) 5.1.2图框和标题栏格式 (7) 5.2 项目代号 (8) 5.2.1项目代号的组成 (8) 5.2.2项目种类的字母代码 (9) 5.2.3项目代号的放置位置 (10) 5.3 标称值 (10) 5.3.1集成电路 (10) 5.3.2电阻类 (11) 5.3.3电容类: (11) 5.3.4电感类 (11) 5.3.5晶体、晶振类 (11) 5.3.6保险管 (11) 5.4 元器件图形符号 (12) 5.5 布局规则 (12) 5.5.1整体布局 (12) 5.5.2功能布局法 (12) 5.5.3对称布局法 (13) 5.5.4按信号流向布局 (13) 5.5.5注释 (14) 5.5.6器件放置 (14) 5.5.7线框的应用 (14) 5.5.8集成运放和通用集成逻辑电路放置方法 (15) 5.5.9总线的使用 (16) 5.5.10未用管脚的处理 (16)

SD卡原理及内部结构

1、简介: SD卡(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是一种为满足安全性、容量、性能和使用环境等各方面的需求而设计的一种新型存储器件,SD卡允许在两种模式下工作,即SD模式和SPI模式,本系统采用SPI模式。本小节仅简要介绍在SPI模式下,STM32处理器如何读写SD卡,如果读者如希望详细了解SD卡,可以参考相关资料。 SD 卡内部结构及引脚如下图所示:

SD卡内部图.JPG 2、SD卡管脚图:

SD卡图.JPG 3、SPI模式下SD各管脚名称为: sd 卡: SPI模式下SD各管脚名称为.JPG

注:一般SD有两种模式:SD模式和SPI模式,管脚定义如下:(A)、SD MODE 1、CD/DATA3 2、CMD 3、VSS1 4、VDD 5、CLK 6、VSS2 7、DATA0 8、DATA1 9、DATA2 (B)、SPI MODE 1、CS 2、DI 3、VSS 4、VDD 5、SCLK 6、VSS2 7、DO 8、RSV 9、RSV SD 卡主要引脚和功能为: CLK:时钟信号,每个时钟周期传输一个命令或数据位,频率可在0~25MHz之间变化,SD卡的总线管理器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产生0~25MHz 的频率; CMD:双向命令和回复线,命令是一次主机到从卡操作的开始,命令可以是从主机到单卡寻址,也可以是到所有卡;回复是对之前命令的回答,回复可以来自单卡或所有卡; DAT0~3:数据线,数据可以从卡传向主机也可以从主机传向卡。 SD卡以命令形式来控制SD卡的读写等操作。可根据命令对多块或单块进行读写操作。在SPI模式下其命令由6个字节构成,其中高位在

电气线路基本原理图绘制方法

电气线路基本原理图绘制方法 电气原理图是用来表明设备电气的工作原理及各电器元件的作用,相互之间的关系的一种表示方式。运用电气原理图的方法和技巧,对于分析电气线路,排除机床电路故障是十分有益的。 电气原理图包括: 主电路、控制电路、保护、配电电路等几部分组成。这种图,由于它直接体现了电子电路与电气结构以及其相互间的逻辑关系,所以一般用在设计、分析电路中。分析电路时,通过识别图纸上所画各种电路元件符号,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就可以了解电路的实际工作时情况。 电原理图又可分为整机原理图,单元部分电路原理图,整机原理图是指所有电路集合在一起的分部电路图。 组成结构: 电气系统图主要有电气原理图、电器布置图、电气安装接线图等,绘图软件有电气CAD、protell99、Cadence等。 因此,电气原理图是电气系统图的一种。是根据控制线图工作原理绘制的,具有结构简单,层次分明。主要用于研究和分析电路工作原理。 电气布置安装图主要用来表明各种电气设备在机械设备上和电气控制柜中的实际安装位置。为机械电气在控制设备的制造、安装、维护、维修提供必要的资料。 电气安装接线图是为了进行装置、设备或成套装置的布线提供各个安装接线图项目之间电气连接的详细信息,包括连接关系,线缆种类和敷设线路。

电气控制线路原理图绘制示意图 (1)电路绘制 原理图一般分为电源电路、主电路、控制电路、信号电路及照明电路绘制。 原路图可水平布置,也可垂直布置。水平布置时,电源电路垂直画,其他电路水平画,控制电路中的耗能元件(如接触器和断电器的线圈、信号灯、照明灯等)要画在电路的最右方。垂直布置时,电源电路水平画,其他电路垂直画,控制电路中的耗能元件要画在电路的最下方。 电源电路画成水平线,三相交流电源相序L1、L2、L3由上而下排列,中线N 和保护地线PE画在相线之下。直流电源则正端在上,负端在下画出。 主电路是指受电的动力装置及保护电器,它通过的是电动机的工作电流,电流较大,主电路要垂直电源电路画在原理图的左侧。控制电路是指控制主电路工作状态的电路。信号电路是指显示主电路工作状态的电路。照明电路是指实现机床设备局部照明的电路。这些电路通过的电流都较小,画原理图时,控制电路、信号电路、照明电路要依次垂直画在电路的右侧。 (2)元器件绘制 ①原理图中,各电器的触头位置都按电路未通电或电器未受外力作用时的常态位置画出。 ②原理图中,各电器元件不画实际的外形图。而采用国家规定的统一国标符号画出。 ③原理图中,同一电器的各元件不按它们的实际位置画在一起,而是按其在

SD卡初始化顺序

1.1 SD卡模式选择 SD卡上电后进入SD模式,如果SD卡在接收CMD0命令时CS为0则SD卡进入SPI模式并且应答为R1应答,SD卡处于idle状态,回到SD模式的唯一方法就是重新上电。 1.2 SD卡SPI模式下初始化 1、Clock:上电后主机应发送至少74个时钟,在这期间应保持CS为高电平,然后SD卡进入idle模式。 2、进入SPI模式:如果在接受CMD0命令时CS为低电平,则SD卡进入SPI模式,CMD0命令没有参数。 CMD0的应答R1格式,R1应答的内容定义为: 3、CMD8:初始化发送CMD0后,SD卡并不知道当前的电压是否合适,为了验证电压Physical LayerSpecification Version 2.00定义了CMD8命令;初始化发送完CMD0后,在发送ACMD41

之前需发送CMD8,以便初始化High Capacity SD卡,如果SD卡不能在该电压下工作,则SD卡不作应答,并处于idle状态,否则SD卡将作出应答并echo出命令中设置的电压范围和check pattern。 CMD8命令格式: VHS: 0000b、Others Not Defined 0001b 2.7-3.6V 0010b Reserved for Low Voltage Range 0100b、1000b Reserved Check Pattern:可为任意8位的数,推荐使用0xaa。 CMD8应答:

4、发送ACMD41:ACMD命令是在发送需要的命令之前发送一个CMD55命令组成的,ACMD41命令由CMD55和CMD41组成,CMD55命令没有参数,应答为R1应答,HCS=1表明主机支持High Capacity SD卡,HCS=0表明不支持。 发送CMD41命令,判断应答是否表明表明SD卡仍然处于初始化阶段;R1应答的bit0为1表明处于idle状态,SD卡还在初始化阶段。 5、初始化完成:当发送ACMD41命令的应答为0x00时表明SD卡已完成ACMD41发起的初始化过程。 这里为大家总结了一下编写该程序所需要的知识: 1.SD卡的官方资料(我承认这个资料很垃圾,比起民间的技术总结它的内容 可谓又臭又长,但是作为基础也要了解一下,SD协议不用看) 2.清晰明了的MMC卡时序图(虽然这个是MMC卡的,但是在初始化的时候 CMD0的时序是一样的)

(完整版)怎样绘制电路图.

项目一 电子产品电路原理图绘制 S F1 2A GND Vd1Vd2 5404 Vd3 5404 Vd4 Vd21IN4001 Vd11IN4001 C1 0.01u C2 0.01u C3 0.01u C4 0.01u C12 0.33u C22 0.33u C13 0.1u C23 0.1u C14 100u C24 100u Vd5VD22 VD12 R21 1 R11 1 R22 5.1k R12 5.1k R1 5.1k C11 2200u/5A C21 2200u/5A F11 2A F22 2A Vin 1 G N D 2 Vout 3 7815 IC1 Vin 1G N D 2 Vout 3 7915 IC2 - Uo1 +15V Uo2 -15V GND Uo2 -15V Uo1 +15V T P1 CT 5A/250V P2 电路原理图绘制流程为: 建立项目文件→建立原理图文件→设置原理图绘制环境→加载原理图元件库→从原理图元件库提取元件进行放置并填写相关元件参数→根据电气关系连线→检查→生成相关文件。 步骤1 建立项目文件 双击桌面上Protel99se运行图标,启动软件后出现的界面如图1-1-1所示。

图1-1-1 鼠标左键点击界面左上角可启动项目文件建立向导如图1-1-2所示。 图1-1-2 其中Design Storage Type框选用默认MS Access Database。Database File Name(数据库文件名)框是要输入的项目文件名称,扩展名是.ddb。按钮是选择该项目文件保存的路径。单击按钮进入设计文件界面,如图1-1-3所示。

SD卡电路图

https://www.360docs.net/doc/774214247.html,/v_playlist/f4403013o1p0.html 窗体底端 SD卡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使用非常广泛,时下已经成为最为通用的数据存储卡。在诸如MP3、数码相机等设备上也都采用SD卡作为其存储设备。SD卡之所以得到如此广泛的使用,是因为它价格低廉、存储容量大、使用方便、通用性与安全性强等优点。既然它有着这么多优点,那么如果将它加入到单片机应用开发系统中来,将使系统变得更加出色。这就要求对SD卡的硬件与读写时序进行研究。对于SD卡的硬件结构,在官方的文档上有很详细的介绍,如SD卡内的存储器结构、存储单元组织方式等内容。要实现对它的读写,最核心的是它的时序,笔者在经过了实际的测试后,使用51单片机成功实现了对SD卡的扇区读写,并对其读写速度进行了评估。下面先来讲解SD卡的读写时序。 (1) SD 卡的引脚定义:

注:S:电源供给I:输入O:采用推拉驱动的输出 PP:采用推拉驱动的输入输出 SD卡SPI模式下与单片机的连接图: SD卡支持两种总线方式:SD方式与SPI方式。其中SD方式采用6线制,使用CLK、CMD、DAT0~DAT3进行数据通信。而SPI方式采用4线制,使用CS、CLK、DataIn、DataOut 进行数据通信。SD方式时的数据传输速度与SPI方式要快,采用单片机对SD卡进行读写时一般都采用SPI模式。采用不同的初始化方式可以使SD卡工作于SD方式或SPI方式。这里只对其SPI方式进行介绍。 (2) SPI方式驱动SD卡的方法 SD卡的SPI通信接口使其可以通过SPI通道进行数据读写。从应用的角度来看,采用SPI接口的好处在于,很多单片机内部自带SPI控制器,不光给开发上带来方便,同时也见降低了开发成本。然而,它也有不好的地方,如失去了SD卡的性能优势,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用SD方式,因为它提供更大的总线数据带宽。SPI接口的选用是在上电初始时向其写

SD卡内部构造与工作原理

SD卡内部构造与工作原理 1、简介: SD卡(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是一种为满足安全性、容量、性能和使用环境等各方面的需求而设计的一种新型存储器件,SD卡允许在两种模式下工作,即SD模式和SPI模式,本系统采用SPI模式。本小节仅简要介绍在SPI模式下,STM32处理器如何读写SD卡,如果读者如希望详细了解SD卡,可以参考相关资料。 SD卡内部结构及引脚如下图所示: SD卡内部图.JPG

2、SD卡管脚图: SD卡图.JPG

3、SPI模式下SD各管脚名称为: sd卡: SPI模式下SD各管脚名称为.JPG 注:一般SD有两种模式:SD模式和SPI模式,管脚定义如下:(A)、SD MODE 1、CD/DATA3 2、CMD 3、VSS1 4、VDD 5、CLK 6、VSS2 7、DATA0 8、DATA1 9、DATA2 (B)、SPI MODE 1、CS 2、DI 3、VSS 4、VDD 5、SCLK 6、VSS2 7、DO 8、RSV 9、RSV

SD卡主要引脚和功能为: CLK:时钟信号,每个时钟周期传输一个命令或数据位,频率可在0~25MHz之间变化,SD卡的总线管理器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产生0~25MHz的频率; CMD:双向命令和回复线,命令是一次主机到从卡操作的开始,命令可以是从主机到单卡寻址,也可以是到所有卡;回复是对之前命令的回答,回复可以来自单卡或所有卡; DAT0~3:数据线,数据可以从卡传向主机也可以从主机传向卡。 SD卡以命令形式来控制SD卡的读写等操作。可根据命令对多块或单块进行读写操作。在SPI模式下其命令由6个字节构成,其中高位在前。SD卡命令的格式如表1所示,其中相关参数可以查阅SD 卡规范。 4、MicroSD卡管脚图:

SD卡内部构造与工作原理(免费分享)

SD卡内部构造与工作原理(附加基于Atmega128单片机SD卡读写程序) 1、简介: SD卡(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是一种为满足安全性、容量、性能和使用环境等各方面的需求而设计的一种新型存储器件,SD卡允许在两种模式下工作,即SD模式和SPI模式,本系统采用SPI模式。本小节仅简要介绍在SPI模式下,STM32处理器如何读写SD卡,如果读者如希望详细了解SD卡,可以参考相关资料。 SD卡内部结构及引脚如下图所示:

SD卡内部图.JPG 2、SD卡管脚图: SD卡图.JPG

3、SPI模式下SD各管脚名称为: sd卡: SPI模式下SD各管脚名称为.JPG 注:一般SD有两种模式:SD模式和SPI模式,管脚定义如下:(A)、SD MODE 1、CD/DATA3 2、CMD 3、VSS1 4、VDD 5、CLK 6、VSS2 7、DATA0 8、DATA1 9、DATA2 (B)、SPI MODE 1、CS 2、DI 3、VSS 4、VDD 5、SCLK 6、

VSS2 7、DO 8、RSV 9、RSV SD卡主要引脚和功能为: CLK:时钟信号,每个时钟周期传输一个命令或数据位,频率可在0~25MHz之间变化,SD卡的总线管理器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产生0~25MHz的频率; CMD:双向命令和回复线,命令是一次主机到从卡操作的开始,命令可以是从主机到单卡寻址,也可以是到所有卡;回复是对之前命令的回答,回复可以来自单卡或所有卡; DAT0~3:数据线,数据可以从卡传向主机也可以从主机传向卡。 SD卡以命令形式来控制SD卡的读写等操作。可根据命令对多块或单块进行读写操作。在SPI模式下其命令由6个字节构成,其中高位在前。SD卡命令的格式如表1所示,其中相关参数可以查阅SD 卡规范。 4、MicroSD卡管脚图:

电路原理图绘制规范(汇编)

电路原理图绘制规范 2003-12-01发布2003-12-01实施

前言 本规范起草部门:XXX有限公司硬件部 本规范起草人: XXX 硬件部 本规范审核人: XXX 硬件部 本规范批准人: XXX 研发部 本规范修订记录:

目录 1 目的 (5) 2 范围 (5) 3 术语定义 (5) 3.1 原理图 (5) 3.2 图纸幅面 (5) 3.3 图框 (5) 3.4 标题栏 (5) 3.5 项目代号 (5) 3.6 标称值(Part value) (5) 3.7 图形符号 (6) 3.8 元器件库(Symbol) (6) 3.9 非电气连接线 (6) 3.10 电气连接线 (6) 3.11 网络标号 (6) 3.12 注释 (6) 3.13 网表 (6) 4 引用标准和参考资料 (6) 5 规范细则 (7) 5.1 图纸规则 (7) 5.1.1图纸幅面尺寸 (7) 5.1.2图框和标题栏格式 (7) 5.2 项目代号 (8) 5.2.1项目代号的组成 (8) 5.2.2项目种类的字母代码 (9) 5.2.3项目代号的放置位置 (10) 5.3 标称值 (10) 5.3.1集成电路 (10) 5.3.2电阻类 (11) 5.3.3电容类: (11) 5.3.4电感类 (11) 5.3.5晶体、晶振类 (11) 5.3.6保险管 (11) 5.4 元器件图形符号 (11) 5.5 布局规则 (12) 5.5.1整体布局 (12) 5.5.2功能布局法 (12) 5.5.3对称布局法 (13) 5.5.4按信号流向布局 (13) 5.5.5注释 (14) 5.5.6器件放置 (14) 5.5.7线框的应用 (14)

51单片机与SD卡的接口电路和程序

51单片机与SD卡的接口电路和程序(1) 长期以来,以Flash Memory为存储体的SD卡因具备体积小、功耗低、可擦写以及非易失性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中。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价格不断下降且存储容量不断提高,它的应用范围日益增广。当数据采集系统需要长时间地采集、记录海量数据时,选择SD卡作为存储媒质是开发者们一个很好的选择。在电能监测以及无功补偿系统中,要连续记录大量的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以及时间等参数,当单片机采集到这些数据时可以利用SD作为存储媒质。本文主要介绍了SD卡在电能监测及无功补偿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方案。 设计方案 应用AT89C52读写SD卡有两点需要注意。首先,需要寻找一个实现AT89C52单片机与SD卡通讯的解决方案;其次,SD卡所能接受的逻辑电平与AT89C52提供的逻辑电平不匹配,需要解决电平匹配问题。 通讯模式 SD卡有两个可选的通讯协议:SD模式和SPI模式。SD模式是SD卡标准的读写方式,但是在选用SD模式时,往往需要选择带有SD卡控制器接口的MCU,或者必须加入额外的SD卡控制单元以支持SD卡的读写。然而,AT89C52单片机没有集成SD卡控制器接口,若选用SD模式通讯就无形中增加了产品的硬件成本。在SD卡数据读写时间要求不是很严格的情况下,选用SPI模式可以说是一种最佳的解决方案。因为在SPI 模式下,通过四条线就可以完成所有的数据交换,并且目前市场上很多MCU都集成有现成的SPI接口电路,采用SPI模式对SD卡进行读写操作可大大简化硬件电路的设计。 虽然AT89C52不带SD卡硬件控制器,也没有现成的SPI接口模块,但是可以用软件模拟出SPI总线时序。本文用SPI总线模式读写SD卡。 电平匹配 SD卡的逻辑电平相当于3.3V TTL电平标准,而控制芯片AT89C52的逻辑电平为5V CMOS电平标准。因此,它们之间不能直接相连,否则会有烧毁SD卡的可能。出于对安全工作的考虑,有必要解决电平匹配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的就是解决逻辑器件接口的电平兼容问题,原则主要有两条:一为输出电平器件输出高电平的最小电压值,应该大于接收电平器件识别为高电平的最低电压值;另一条为输出电平器件输出低电平的最大电压值,应该小于接收电平器件识别为低电平的最高电压值。 一般来说,通用的电平转换方案是采用类似SN74ALVC4245的专用电平转换芯片,这类芯片不仅可以用作升压和降压,而且允许两边电源不同步。但是,这个方案代价相对昂贵,而且一般的专用电平转换芯片都是同时转换8路、16路或者更多路数的电平,相对本系统仅仅需要转换3路来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考虑到SD卡在SPI协议的工作模式下,通讯都是单向的,于是在单片机向SD卡传输数据时采用晶体管加上拉电阻法的方案,基本电路如图1所示。而在SD卡向单片机传输数据时可以直接连接,因为它们之间的电平刚好满足上述的电平兼容原则,既经济又实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