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机制研究

长效机制研究
长效机制研究

本文作者(张海涛章洁倩赖运生),请您在阅读本文时尊重作者版权。

摘要:文章通过对江西省农村劳动力及农民培育现状的分析,结合国内外农民培育的先进模式和方法,提出了形成江西省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育长效机制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民;长效机制

作者简介:张海涛(1972-),女,江西农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章洁倩(1973-),女,天津农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赖运生(1978-),男,江西农业大学助教,研究方向为法学。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江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育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06YJ25。项目主持人:张海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十分突出地摆在了社会发展的前沿,“三农”问题已经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党和国家审时度势、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延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业已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重视农民素质的提高,大力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保障。2004年国家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和建设部决定共同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充分体现了国家适应新农村建设形势需要、加强培育新型农民的决心和信心。

江西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培育新型农民,任重而道远。如何顺利完成这一重大的战略任务,将直接影响到江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本文从江西省农村劳动力及农民培训的现状入手,结合国内外农民培育的方法和模式,提出江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培育新型农民的长效机制。

一、江西省农村劳动力及农民培育的现状

(一)江西省农村劳动力现状

截至2009年底,江西省常住人口为4432.16万人,农村人口约2518.3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6.82%。农村人口中,劳动力约占70%。农村劳动力呈现以下特点:

1.农村劳动力有逐年减少的趋势。江西省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率逐年递减,已由1978年的83.25%降为2009年底的56.82%。近几年来,虽然全省总人口数呈缓慢增长态势,但农村人口数却开始逐渐下滑,如2009年全省农村人口比2008年减少了61.86万人,农村劳动力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主要原因是全省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使得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农村人口绝对数减少,农村劳动力随之减少;其次,计划生育的多年实施与宣传已经改变了年轻一代农村人的生育观,计划生育由强制执行到主动接受,多生超生的现象已经不多见,这也使得农村劳动力的再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另外,农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农村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这也使得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力转化为城镇劳动力。

2.农村劳动力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与建国前相比,江西省农村劳动力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其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后恢复高考前。建国前,江西省农村劳动力中的文盲比率高达90%以上,建国初期,我国采用结合农村实际和贴近农民生活的灵活多样的方法大力推行扫盲运动,在短时间内较大幅度地改变了农民不识字的状况。第二阶段,恢复高考后至1982年江西省实施联产承包制前。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的程度比以前虽然有所好转,但在人民公社这种制度下,农村赚口粮必须靠挣工分来实现,因此很多农村孩子都丧失了受教育的机会,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仍然很低,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都不多。第三阶段,1982年至1986年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前。随着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施,不需要再个顶个地靠挣工分来养家糊口,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村孩子受教育的机会和程度均有了很大的改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第四阶段,1986年至1999年高校扩招前。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的推行及普及,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大部分年轻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可以达到初中水平,有一部分还能达到高中或职高水平。第五阶段,从1999年高校扩招后至现在。1999年高校扩招,使得原来只有一小部分人才能受到的高等教育变得更为普及,高等教育的普及虽然促使部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劳动力转移,但也有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孩子仍然回到了农村劳动力队伍中,这使得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很多独立学院和高职的增加,很多农村劳动力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教育和培训。

3.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呈现新的特点。1982年江西省全面实施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明确提出发展劳动力市场,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涌入城市。近年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比率逐年递增。这主要是由人口基数不断增长,工业化等建设用地的增加,人均耕地逐年减少;农业生产劳动效率提高,单位面积劳动力需求量下降;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的收入大大高于在家务农的收入等原因造成的。二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趋向年轻化、高素质化。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职业学校的兴起和高校扩招,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些受过较好教育和培训的年轻农村劳动力思想活跃,有一定的技能,他们大多不愿意在家务农,极大部分都选择去城市打工,再加上城市对进城务工农民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留在农村务农的一般是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偏低的人群。三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因为缺乏有效信息,江西省富余劳动力转移基本上依靠传帮带的形式,对经济形势和城市市场用工信息的了解具有滞后性,造成很多富余劳动力转移具有盲目性。如去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使得很多农村劳动力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岗位而无奈返乡。四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方向不尽合理。江西省富余劳动力转移主要是外出打工、从事简单劳动和第二产业的居多,就地自主创业和从事第三产业和技术含量高产业的较少。

(二)江西省农民培育的现状

培育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保证。随着各级政府对农民培育的重视,江西省农民培育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已经实施的农民培育模式有农业部等六部门共同组织的“阳光工程”、农业部组织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林部门的“退耕还林工程”、扶贫部门的“雨露工程”、科协的“农函大培训”、劳动部门的“转移就业培训工程”等,这些培训工程为新型农民的培育做了大量富有探索性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开辟了新型农民培养基地,形成了农民培训的有效组织模式。针对新时期的农民培训工作,江西省各相关部门因地制宜,积极开辟固定的农民培训基地,目前,江西省参与农民培训的机构主要包括各级农广校、成人学校、行业协会及农村经济组织、各级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体系、

农村远程教育体系、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等。通过各培训基地的培训实践,不断总结和探索,形成了“订单培训”、“校企培训”、“委托培训”、“项目培训”、“储备培训”等多种有效组织模式。

2.通过培训,形成了一批知名的劳务品牌。江西是劳务输出大省,各类培训机构结合本地实际,发挥地方优势,在培育农民工上注重品牌塑造。目前,江西已形成了一批在全省甚至全国有影响、有实力的劳务品牌。如“吉水保安”、“新余金牌保姆”、“新建厨师”、“宜春建筑工”、“资溪面包”,一批“缝纫之乡”、“电焊之乡”、“车工之乡”等正在崛起,越叫越响,这些享誉全国的“名牌劳务”如今正发挥着示范效应,引领江西农民工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在市场中立足并壮大。

3.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程度显著提升,受训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增加明显。相关部门在积极开展农民培训的同时,重视加强与发达地区政府和用工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在发达地区设立劳务管理机构,收集用工信息,建立长期的劳务输出基地,全省劳务输出正逐步由自发型向组织型、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程度显著提升。通过劳务管理机构的培训和组织的外出务工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虽然江西的农民培育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就,但距离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民培养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培训的人数有限,无法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求。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虽然相关部门针对性地组织了多种农民培育工程,但总的来说,培训人数有限,并且多以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为主,对服务于农村或农业的农村实用技能培训较少,无法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求。以培训规模最大、最具成效的“阳光工程”为例,2009年江西省计划培训人数为18万人,与全省农村劳动力的总数相比相差甚远。

二是农民参加培训意愿不强。尽管中央和省市级政府对农民工的培训非常重视,每年都将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民工技能培训,但农民工的参与意愿不强,主要原因包括:农民思想认识不足,不理解培训的重要性;培训的内容与农民需求之间存在差异,造成他们参与意愿不强;培训的时间与农民务工的时间有冲突,很多人不愿因为培训而误工。因为农民工参与培训的意愿不强,导致很多县、村的培训工作很难开展,培训计划无法完成。因为担心完不成培训任务,有部分县竟然主动放弃或要求删减培训指标。

三是培训效果差强人意。从各种农民培训工程的实施效果来看,有些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大部分的培训过于重视培训规模和形式,存在为完成培训任务和指标应付了事的现象,培训效果差强人意,达不到培训的目的,培训投入效益不理想。原因有:培训方式单调,理论讲解为主,实际操作和现场观摩较少;培训内容的实用性不强,可操作性差,与农民需求不一致,无法吸引农民群众;培训师资质量不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针对农民的特点来进行课程设计,农民群众听之乏味;农民群众本身文化水平较低,主观上对技术水平较高一点的知识技能较难理解和掌握。

二、国内外农民培育的方法和模式借鉴

(一)国外农民培育模式启示

重视农民培育,增强农民素质,是提高农业效率的基础和保证,世界各国在农民培训实践中形成了很多科学的模式和先进的经验。

1.通过教育立法来保障农民培训的规范性和必要性。很多发达国家都通过教育立法来保证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明确农业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规范性,并要求确保严格执行。如美国在1862年颁布了《毛雷尔法案》,并根据该法案成立了56个州立农学院,对农业中等教育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法国在1960年制定的《农业教育法》中,确定了农业教育方针、改革步骤和措施,使法国农业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德国1969年制订的《职业教育法》规定要获得企业(农场)经营权,就必须经过正规的职业教育取得“农业师傅”证书等等。

2.建立了多层次、多元化的培训体系。国外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完善的农民培训体系,通过不同层次和多元化的培训主体对农民进行培训。如韩国农民教育分为三个层次:“四H”教育、农民后继者教育和专业农户教育;美国已经形成了农业教育、研究与推广三位一体,统一管理的格局,除了利用“三位一体”的农技推广体系外,还利用现有教育系统对在职学生进行农业知识培训;英国已基本形成高、中、初三个教育层次相互衔接,学位证、毕业证、技术证等各种教育目标相互配合,正规教育和业余培训相互补充,分工明确、层次分明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3.执行严格的资格认证制度。执行严格的认证制度能保证农民培训的质量,有不少国家都实施了严格的认证制度,如法国政府规定,取得“绿色教育证书”的农民才能享受国家补贴和优惠贷款。英国对参加培训教育的学员进行严格考核,经职业资格评审委员会确定才发给“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一般都要求农民上岗前必须接受高等或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在丹麦,只有持绿色证书的人才能买到30公顷以上的土地,并在第一次买地时获得低息贷款。[1]

(二)国内农民培育方法借鉴

近年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新型农民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各省市都在努力探索科学高效的培育模式和方法。

1.制定培训规划,为农民培训进行科学的定位和统筹安排。农民素质的提升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统一的规划和管理,而不应该应付了事。河北省唐山市根据中央精神和本地特色,颁布了《唐山市农民培训规划(2009-2011年)》。在规划中,制定了农民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确立了培训目标和培训任务,对2009年到2011年的农民培训工作进行了科学的定位和合理的安排。提高了农民培训工作的管理,促进了培训工作的开展。

2.推广发展中国特色的农民田间学校。我国农民田间学校从1989年开始在广东、福建等5省开始进行试点,经过20余年的推广发展,农民田间学校已经遍布全国21个省。农民田间学校培训的内容不断扩大,从纯技术逐步扩展到经济管理、社科规划和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培训的方法也越来越丰富。我国农民田间学校已经由最初的照搬国外的方法发展成为有中国特色的农民田间学校。北京市政府推行的农民田间学校走在全国的前列,创办了近30所农民田间学校,并把田间学校的理念与农机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有北京特色的田间学校之路。[2]

3.充分借助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平台组织农民培训。农民居住分散,点多面广,很难把他们召集在一起,培训的组织工作具有很大的困难。山东省武城县充分借助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龙头企业、产业协会、农资门市部等平台,利用它们经常与农民打交道、了解农民的培训需求等优势,与其签订合作协议,由它们负责组织农民,确定培训内容,提供培训场所,培训组织单位根据培训项目联系师资和设备进行培训,有效地解决了培训工作中农民组织难的问题。

三、构建江西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

目前江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采用的是政府推动型模式,这符合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政府要发挥持续的推动作用,就必须将这种外推力转变为农民自身的内驱力,而这依赖于新型农民的培育。让农民理解政府意图,使之有意愿、有能力、有条件积极投身到建设他们美好家园的运动中来。因此,建立健全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制定有利于农民培育的法规制度

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应转变观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应只是拆房、建房、修马路,更重要的是培育新型农民。培育新型农民的基础是制定相应的法规制度,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法规化、制度化。由于缺乏法律保障,当前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应付任务、事随人走、事随项目走的现象,随意性大,不确定性因素多。各级政府应充分重视,变机制为体制,变办法为法规,通过制定法律法规的形式为农民培育的组织管理、资金投入、培训机构、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权益等提供稳定、可靠和持续的保障。出台有利于农民培育的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就业政策。如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向在高效、绿色、环保农业方面有良好发展的新型农民进行政策引导;工商、税务、土地等部门出台相关办法予以扶持;尝试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降低农业贷款利率或提供低息、无息贷款,支持农村实用人才领办或创办经济实体,开发农业示范项目;为接受过培训、有技术的农民提供更好的就业条件及就业机会等等。

(二)加大培训经费的筹措和管理力度

经费问题是农民培训的保证和支撑,由于农业的比较效益较低,农民收入有限,因此农民培训的投入主要还是应当依靠中央和地方政府支持,同时,发挥社会力量、企业筹资参与农民培训,形成多元化的农民培训投资体系。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逐年增加培训资金的拨付,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全省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应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开辟各种经费筹措渠道,保证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另外,在加大培训经费筹措的同时,要加强培训资金的管理与监督,严防套取培训资金的行为发生。其次,建立投入经费效益的考核和评价制度,提高资金的投入效益。

(三)健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目前,江西省农民教育培训还没有独立的管理机构,各项工作一般由农业厅、财政厅、教育厅等多部门监管,职责不明,任务难以落实。农民职业教育、农民培训和农业推广等各种培训形式的层次分工不明确,无法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培训资源。要克服这种弊端,必须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形成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及创业培训多层次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利用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为新型农民的培养打好基础;落实各项职业技能培训,让部分农民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提高农民就业能力,

改善农村就业环境;针对有一定经营基础和创业需求的农民进行管理和创业培训,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技能、较大产业规模和较强创业能力的农民带头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新农村建设起模范带头作用。[3]

(四)创新农民培训模式

针对新时期的农民培训工作,应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转移就业为目标,精心组织,因地制宜,不断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培训模式和方法。首先,要注重培训内容和方式的实效性,在培训内容上,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听取农民的意见,选择实用性强、农民急需的培训内容,实行“订单式”教学;在培训方式上,要考虑农民的知识结构、时间安排等因素,采取实地教学、专家示范、短期培训、知识专题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增加培训的实效性;[4]其次,要分层次进行培训,江西省农村经济发展区域特点多样,农业生产规模、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和农民素质各不相同,农民个体发展也不平衡,必须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不同层次农民的不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服务,不能一刀切;再次,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农民培训工作的方向和重点,适应形势的新变化。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发展变化较快,相应地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要求变化也比较快,应该密切关注和切实把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变化,及时调整工作内容和重点。

(五)引导农村文化建设

新型农民的培育,不仅指技能培训,同时也包括思想上、道德上、观念上、知识上、行为上,甚至是信仰上的系统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是建设的主体,只有真正激发了农民自主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勤劳、向上、协作的精神,才能产生持久的建设动力和建设成效。当前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村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应是进行农民思想启蒙,改造农民精神面貌,彻底改变农民长期形成的等、靠、要和弃农厌农的思想,培养内驱力。首先,要对村官进行“精神”培训,通过系统培训,树立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培养责任心和牺牲精神,重塑信仰,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指导者,从而保证新农村建设的健康推进。其次,要在农民中间进行广泛的新农村建设宣传,开展持久的法制公德、忠孝伦理以及环境等方面的社会性教育,促进农民素质的全面提升,激发农民自主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和斗志。具体可以采取一些具有感召力的活动和农民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而不是单纯的政治宣传口号,引导农民产生思想共鸣,真正使新农村建设深入农民心中,成为全体农民自觉追求的共同愿景。[5]

因此,必须在加强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经营培训的同时,重视农村文化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建立适应江西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文化模式,从而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使农民真正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人,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

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新型农民的培育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级政府应充分重视,加大投入,相关部门和人员群策群力,形成有江西特色的新型农民培育长效机制,为江西省培育新型农民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l]马超,张义兵.国外农民培训的三种模式及其对我国农民培训的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8,(2).

[2]张明明,石尚柏等.农民田间学校的起源及在中国的发展[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5卷,第2期.

[3]赵翠红.河南省农民培训与农民收入问题研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21卷,第2期.

[4]蒋寿建.村支书视角的新型农民培训需求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8,(1).

[5]张海涛,杨为燕.基于托达罗模型的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分析[J].林业经济,2007,(11).

浅议建立健全人民警察岗位练兵长效机制研究

浅议建立健全人民警察岗位练兵长效机制研究

信阳劳教所陈旭刘伟

去年我所劳教人民警察岗位大练兵活动开展的轰轰烈烈,全所上下呈现学习、练兵与工作相互促进的新气象,通过大练兵活动,劳教人民警察素质不断增强,队伍战斗力进一步提升,队伍整体面貌进一步改观,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劳教人民警察岗位大练兵虽然暂告一段落,但如何保证劳教人民警察的练兵活动长期有效地开展,笔者试结合信阳劳教所的大练兵实践,就构建劳教人民警察练兵长效机制略陈浅见,仅供参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大练兵是加强政法机关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必须树立练兵科学发展观,立足长远,做好系统设计,把警察练兵工作作为提高警察队伍素质和战斗力的一项基本制度,年年练、月月练、天天练,常抓不懈。

(一)更新警察练兵观念。建立警察练兵长效机制,其实质是要为人民警察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即让每一个警察在从警生涯中定期不定期地经常接受有关不同级别、类别和内容的训练,使其知识结构和警务技能始终保持与现实斗争相适应的状态。因此,练兵不是一阵风,也不是为练而练,为应付差事而练,而是为战而练,练出高素质,练出战斗力,练出警威。不从这个思想高度去认识,很难将练兵活动落到实处。及时开展“争创学习型机关,争当学习型民警”活动,坚持“以人为本,立足练兵,启发自觉,重在鼓励”的原则,在启发觉悟、让警察自觉接受和参与练兵上多动脑筋, 努力让每位警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理解练兵是一项关爱、保护和培养民警的从优待警工程,同时,坚持“典型引路、骨干先行”,用“长霞精神”鼓舞警察练兵热情,并引用典型警示案例触动民警吸取“今日不流汗,明日要流血”的惨痛教训,激励广大干警提高终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树立“练为战,一切为打赢”的练兵观念,自觉把本职岗位作为练兵战场,把执法执勤作为练兵过程,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学而即用,以战促练,以练促战,通过实战训练促进各项业务工作,以业务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来检验练兵成果。

(二)科学制定练兵标准和内容体系。有的放矢地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并对某些特定的岗位练兵项目保持训练的延续性,干警练兵活动才会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和长远的现实意义。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要建立民警练兵长效机制,必须制定统一标准,针对不同部门、不同警种、不同层次、不同基础和不同水平的民警,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这样才能

提高岗位练兵和培训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为此,有必要组织专家深入研究,科学论证,定出相应的练兵标准,让每位干警根据自身岗位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达标式练兵,做到岗位素质标准化、素质标准科目化、科目设置实战化、实战内容规范化。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警种、不同业务部门侧重不同的练兵内容,遵循“突出重点、急用先练、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制定每个阶段练兵完成的时限、内容、要求及详细的考评实施细则等,确保练兵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一般而言,一线干警和初级警官应侧重于实战需要,着重训练业务技能和身体素质,实现“追得上,打得赢,说得过”的目标;领导干部和高级警官要突出决策指挥、领导管理艺术的训练和理论的学习,达到“指挥镇定,组织得当,保障有力”的效果;后勤保障机关和机关民警也应侧重于理论学习,并增加调研、公文写作等内容的学习训练,以增加练兵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强化警察练兵保障。在制定了规范、统一、科学的练兵标准和内容后,还必须将练兵作为多层次、全方位、人人参加的经常性、长期性的“战略投资”来对待,在基地建设、师资力量、教材配备、人员调训、经费支持等方面落实保障机制。一是加强练兵基地建设,走基地化练兵之路。应本着“量入为出,厉行节约,整体规划,分期筹建,逐步到位”的原则,不断加大经费投入,整合培训资源,保证培训条件,突出使用管理,加强培训质量的检查和评估,不断提升培训功能,努力做到全年度满负荷使用、诸警种共同使用、面向全警开放使用。二是建立以“教官制”为核心的师资培养机制。从各部门中选拔精通业务、适应教学的业务骨干和领导,经过培训、评聘,以专兼职结合、兼职为主的形式充实到教育培训中心的教学岗位上,实行分级聘任制,建立一支适应提高民警素质要求的教官队伍,并建立起“教官人才库”,对这部分人进行建档管理,根据教学水平实行优胜劣汰。同时,建立单位与院校、市人民警察培训学校的业务专家之间的长期聘用合作关系,以及学校教师与本单位教官的双向交流制度,切实解决培训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三是自编实用性辅助教材。针对目前各种培训教材版本较多,但普遍存在内容滞后、理论性太强、实用性较差的问题,在各警种和各类别岗位中抽调理论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同志,成立练兵辅助教材编委会,结合实际编写突出实用、贴近实战的练兵辅助教材。在形式上要倡导采用“短平快”实用性操作手册的编写模式,如常讲常新的“活页式讲义”、易学易懂的“问答式手册”,或者集工作流程图例、业务知识注释、典型案例评析、学习参考附录于一体的“四合一”体例等。并且不定期进行更新维护,逐步形成区分练兵层次、突出岗位业务、适应不同需要的实用性辅助教材体系。四是建立练兵经费保障机制。多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理解与支持,倾斜练兵经费,特别在培训基地建设方面要争取由地方财政立项并纳入计划,保证专款专用,确保练兵深入、持久、长效。

(四)讲究警察练兵组织形式和方法。练兵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是确保练兵质量的可持续保障,既要根据教学目的的不同具有灵活性,又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一是警察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无疑是使用警力与提高警力、培养人才与锻炼人才、干警工作与队伍建设的最佳结合点。所以,应坚持“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将岗位练兵作为人民警察在职教育培训的主要形式,边练兵边值勤,做到训练、工作两不误,并注意以老带新,以新帮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帮互带氛围。考虑到基层工作实际,如需脱产培训,要尽可能采取轮训轮值、战训合一短期专业训练形式,干警培训期间,三分之一的时间接受政治、法律、业务、科技等方面的理论学习,三分之一的时间进行体能、技能战术等综合训练,三分之一的时间实行“战训合一”训练。参训学员在学习期间配合处置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重大案件、灾害事故等工作;配合并参与对外法制宣传等活动。这样做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警力,缓解工学矛盾,全面提高警察的综合实战能力,实现练兵

与实战的有机统一。二是不论是集中培训还是岗位练兵,都要着重以培养干警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因地制宜地灵活采用受警察欢迎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法、专题讲座法、专题讨论法、模拟示范法、学导式教学法、诊所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游戏培训法、取长补短与教学相长法等,以保证教学效果。三是注意把书面上的业务技能知识理解、消化,落实为实战技能演练,打破图形式、走过场、囫囵吞枣的不良局面,通过实战演练、模拟演练、训练竞赛比武提高队伍的整体作战水平,以期达到练兵的目的。四是应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并运用计算机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红外线模拟射击教学、仿真模拟现场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开展培训教学工作,努力提高现代教育手段在警察练兵中的使用率。可结合基层工作点多线长、昼夜坚守岗位的工作特点,积极建立与工作同步的信息资源库和警察练兵信息平台,本着“为一线服务、为实战服务”的宗旨,走网络化练兵之路,努力为一线干警传递教育培训信息、解答业务难题、提供业务资讯,实现培训学习和工作实践的完美统一。

(五)健全警察练兵考核激励机制。坚持把训练成绩与干警切身利益挂钩,在量化考核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科学进行考核激励,有效调动组训和参训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确保人民警察练兵长效机制的有效健全。一是应建立健全练兵考评考核机制。针对不同岗位的干警量化细化练兵内容,根据不同层次制定“统一标准、统一考核、统一评比”的练兵考评工作机制,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考核,将练兵活动情况及时进行计分,将每个阶段的考核成绩累加,建立练兵效果“排行榜”,每月公布,让每位警察找准自己大练兵所处的位置与距离,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以此激励广大基层民警练兵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是应实行干警训练学分制。实行学分制就是在制定警察素质标准的基础上,根据《人民警察训练条令》要求,以年度为单位,确定训练内容、目标要求以及相应学分,达到规定学分即为完成训练任务。通过学分制的建立,让每个警察知道该学什么、练什么,目标、要求是什么,提高学习训练的针对性、方向性,避免盲目性、重复性。三是应建立健全警察训练档案,推行“训历”纳入制度。如实记载培训次数、培训时间、培训种类、培训成绩与鉴定,及时登记建档,为掌握警察参训情况,制定练兵规划提供准确依据,以解决干警学习训练不均衡的问题,消除练兵盲区,提高练兵效益,实现民警练兵全员化。同时,把“培训经历”和练兵成绩作为重要的内容纳入到警察提职、晋级、奖励、入党等的必备条件之中,实行“资格准入、培训上岗、优训晋级”以及“优胜劣汰、末位重训”,并设置专门的奖励指标用于练兵奖励,对练兵务实、训练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及时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练兵考核成绩不合格的末位民警先提出警告,给出时间补考,补考再不及格就被淘汰出局,该免职的免职,该待岗的待岗。这样,不仅体现了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而且可以激活人民警察练兵长效机制的有效运转,在队伍中形成一种“习武精武有奖、练兵尖子吃香”的浓厚练兵氛围。使练兵工作不用强调,无需命令,也会人人争先,踊跃参与,练兵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也就达到了。

构建人民警察练兵长效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就一定能探索出一条适合基层单位实际的练兵新路子,实现新时期警察队伍建设与业务工作的双赢格局,在创建平安、服务小康的征途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引用信息(转载时请保留,谢谢):

原文链接:浅议建立健全人民警察岗位练兵长效机制研究-范文-2010-1-26 17:49:34

https://www.360docs.net/doc/714246676.html,/gongwenxiezuo/gongjianfa/201001/383423.html

信息出处:公文易文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14246676.html,

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培训长效机制

——人教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每个党员干部都是食品药品监管事业的中坚力量,应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着学习科学发展观同实践科学发展观脱节的现象,即为学习而学习,我们认为,最根本的是应该建立一套符合实际、管用见效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培训长效机制”。

一、当前教育培训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重视程度不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召开以来,领导、组织者高度重视,从成立组织到方案制定、学习计划公布,程序严谨。但是参加培训的部分党员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把学习当作只是简单的记笔记,摘抄几句现成的观点就当成自己的心得体会,并没有把这次学习活动当成是一次难得的素质提高机会。

2、培训内容不能紧跟形势发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组织培训部门,不仅仅是积极宣传科学发展观,而是教育党员干部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推进职能建设,服务本职工作。目前,培训的内容过于单一,主要立足于宣传科学发展观方面,另外,培训的内容仅仅停留在基本教材方面,很难适应新时期各项工作新发展的要求。

3、教育培训约束激励机制乏力。教育培训缺乏动力,一整套系统的、严格的、可操作的、针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检查、督促、考核、奖惩制度尚未严格落实。虽然局机关制定了一系列的培训要求,但是这一培训要求仅仅是泛指的,并没有明确的具体规定,教育培训成了一项软任务。另外,教育培训与干部使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客观导向上也造成了党员干部轻视教育培训,缺乏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坚持“以人为本,抓培训,强素质“,树科学发展,促长效机制

1、在提高思想认识上,使全系统党员干部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系统掌握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服务科学发展、促进食品药品监管事业等重大问题上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2、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教育培训新理念。只有理念创新,才有实践创新。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敏锐把握时代发展趋势,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把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实现干部的全面发展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创新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培训教育工作的“运行线”始终围绕当地政府、局机关党组的“需求线”展开,这就要求机关培训组织要建立全方位、立体式、宽领域、开放型的干部培训体系。干部培训还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科学把握社会发展总体趋势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要求,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使局机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发展中不仅能承担现实发展的责任,而且能承担起未来发展的责任。

3、确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教育培训新内容。干部教育培训内容要立足于干部综合素质的提高,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局机关干部的培训最终目标就是要坚持素质与能力并重,将干部教育培训从理论型向实用型转变,努力做到按需施教、训有实效,这就要求机关干部培训组织部门必须坚持理论培训与业务培训相结合,使理论培训与业务培训相辅相成。目前,我们应该重点抓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培训,引导广大干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还要重点举办符合食品药品监管职能特色的业务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干部适应岗位职责要求的实际工作能力,要结合干部不同岗位职责要求和干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特点,坚持把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全过程,按照完善干部知识结构、提高干部综合素质的要求,大力加强干部的业务知识和实用技能训练。

4、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长效培训机制。干部教育培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教育培训保障机制,才能确保干部教育培训健康、协调发展。一是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必须深入具体地对干部培训需求进行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加强宏观指导和综合管理,妥善处理好教育培训和各项工作的关系,解决好工学矛盾,保证教育培训工作有序进行;二是健全制度,提供保障。首先,要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干部教育培训只有制定了相关的激励约束政策,才能使培训效果得到根本的保证。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学分制度、督学制度、考核制度,形成内在与外在相结合、激励与约束共同作用的干部教育培训动力机制。要通过建立干部教育培训目标管理制度、干部学习情况登记制度等,激发干部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其次,要完善教学投入保障机制,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在选派系统内确实有实际工作指导经验同志授课同时,加大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家和学者担任兼职教师,提高培训授课水平。(宋皓张进)

二〇〇九年四月十九日

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问题研究

〖文字大小:大中小〗〖打印〗〖收藏到:QQ 百度雅虎〗〖关闭〗开心农场时间计算器

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问题研究

一、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肩负着率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党必须采取坚决有效的果断措施来不断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为此,党必须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党员是党的细胞,只有每个党员都保持先进性,党的机体才能充满活力。而建立和完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则是达到这一伟大目标的重要一环。

1、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是提高党员素质,确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的需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阐述了党的先进性的本质内涵,从根本上回答了永葆党的先进性问题。建立长效机制,用制度来规范提高党员,用机制来激励约束党员,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能够使广大党员真正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实施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能够得到全面落实。

2、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是确保广大党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

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需要。党的十六大确定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具体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一个关系全局的战略决策,必将统一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大党员是改革建设的中坚力量。只有采取坚决措施来调动广大党员在这一进程中的带头作用,才能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地投身到这个伟大的实践中去。

3、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是全面提高党员队伍建设水平的需要。我们的党员队伍,从总体上看是好的,是具有先进性的。但是,也必须看到,有一部分党员干部的素质还不够高,先进性还不能发挥和体现;也有一些人已经不合格或者基本不合格;还有少数人问题相当严重甚至腐败变质。因此,很有必要切实加强体制和机制的探索创新,建立一套适应党建工作需要的系统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运行办法,以确保党的各项工作走上规范化的轨道,使党员队伍建设在改进中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

4、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是进一步强化党的制度建设的需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建设和落实中还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

首先,从整体情况来看,虽然各方面都有涉及,有一定的覆盖面,但就系统性而言还不够完善,一些制度的建立其纵向的深度和横向的广度不够,有的互不配套,系统性不够强。

其次,一般规定原则性强,具体规定不实不细,缺乏针对性。个别制度的制定突出了问题的主要方面,但在解决问题的具体规定和措施上不够全面,操作过程中随意性大。

第三,各种制度存在形式不一。有的是以文件形式规定的,有的是以制度形式规定的,还有的是在日常工作中约定俗成的制度。制度形式多样,不集中、不简约,不利于长效机制的建立和贯彻落实。

第四,制度落实不力,检查考核措施手段不完善,机制运行效果不明显。一些机制在执行过程中形多实少,主观意志、长官意志还没有从根本上杜绝。保持党员先进性传统活动方面的工作制度较多,但创新力度不够,缺乏时代性。尽管随着形势的变化,有些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但是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特别是愿注重实效等方面的制度缺少创意,或是创新力度不够。

二、建立长效机制应当把握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在新的历史时期,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必须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把握时代性、体现规律性、尊重差异性、讲求实效性。用发展的观点、实践的观点,从内在激励和外在约束两个方面,建立一整套适应新时期党员队伍现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保证共产党员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坚强的保证。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

与时俱进作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基本原则,它所倡导和弘扬的是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一种不断开拓进取,创造创新的实践追求,进而也是共产党员保持自身先进性所必须始终不断追求的崇高境界。世界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昨天曾经先进的,今天可能会成为落后的;今天是先进的,明天或后天也可能成为落后的。所以,如果放弃不断创新的努力和追求,不思进取,满足于“历史上曾经先进”和“今天仍然先进”,那就必然要陷入僵化保守的境地,曾经先进的也迟早要成为落后的。与时俱进的先进性就是永无止境、永不自满的先进性,就是不断开拓进取创造创新的先进性,就是顺应时代潮流,永远走在时代发展前列的先进性。这样的先进性既是对过去已有的先进性本性的继承和发扬,更是先进性本性的不断拓展和深化。

2、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

江泽民同志指出:“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把党的先进性放到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具体实践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实际作用”。“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必须始终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落实到发展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

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只能在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彰显出来,只能同中华民族实现百年复兴的宏伟大业共辱共荣,只能在解决当前中国社会突出问题和矛盾的客观进程中经受考验和磨练。因此,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要把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放到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具体实践中去考察。先进性不能脱离实际,首先是不能脱离广大党员干部所从事的具体实践;先进性不能脱离群众,首先是不能脱离实践第一线的广大普通党员干部和群众。党员先进性的评价不能脱离当代中国发展前进的客观进程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是衡量建立和保持党员先进性机制最可靠的立足点和动态参照物。

3、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就要从党的建设的根本及长远出发,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必须体现这一原则的要求。

从严治党的原则,要求切实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这是保持和发扬党员先进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求加强革命使命与宗旨教育,紧密联系执政为民和改革开放的实际,不断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为最广大的人民谋利益。要求突出抓好制度建设。严格按照党纪党规办事,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各项制度要求办事,通过不断地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达到用制度管人和制度管事的目的。

4、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

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牢牢把握得一个基本原则,也是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必须始终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和军队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和发展了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这是我们的传家宝,是我们的政治优势,是我们治党治军的锐利武器,任何时候都丢不得,丢了就要吃大亏”。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号召全党同志在新形势下要牢记“两个务必”,是我们进入新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保证。所以,只有很好地继承,才能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丢掉了政治本色就丧失了作为共产党人的起码标准,就更无从谈什么先进性。另一方面,把握时代脉搏、弘扬时代精神,要求共产党人勇于在继承的同时,因时因地进行创新。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积极成果,积极面对新时代、新课题、新矛盾,深入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使长效机制富有时代特色、体现时代要求。

三、建立长效机制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

(一)建立党员队伍先进性的评价鉴定机制

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线,是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依据,是党执政的基石。如何抓住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党员的特点,建立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评价鉴定机制,是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前提。

1、先进性评价鉴定机制的内涵

根据党的性质、纲领、宗旨和党的基本理论,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质的规定性,是始终如一的,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容、形势都会有所变化,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

党员的先进性是历史的,是指党员的先进性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劳永逸的,而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与时俱进,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在改革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信念坚定,牢记宗旨,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等。随着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历史任务的不同,党中央多次对党的先进性提出要求,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也多次在不同场合对党员先进性标准作出了论述,不断修改的党章也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

党员的先进性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有着多方面的具体表现。不仅体现在思想理论上,而且也体现在实际行动上;不仅体现在工作岗位上,而且也体现在家庭和社会上;不仅体现在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上,而且也体现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上;不仅体现在过去和现在,而且也体现在未来。就当前来说,一个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最重要的是体现在模范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上。

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发展的,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当历史的车轮行进到21世纪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必须紧密联系党和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在完成这一神圣使命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

模范作用,这样才能保持先进性。

2、共产党员先进性评价鉴定机制的内容

因为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所以衡量党员先进性的标准也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要求,呈现不同的内容和特征。我们必须把握不同时期党员先进性的基本特征,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和中国革命、建设的需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党员的特点制定和确立不同的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根本的是必须立足于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每个党员的言行。评价一个党员是否具有先进性,除了做到根据党的性质、纲领、宗旨和党的基本理论确立的质的规定外,具体要看党员是否做到以下几点:

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严守党的政治纪律。

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坚持党的组织制度,遵守党的组织纪律。

增强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办事。

艰苦奋斗,清正廉洁。

加强道德修养,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

不合格党员主要是丧失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革命意识衰退,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发挥党员作用的党员,其主要表现是:

理想信念动摇。

政治思想消极。

宗旨观念淡薄。

革命意志衰退。

组织纪律涣散。

工作作风飘浮。

廉洁自律松懈。

道德行为扭曲。

组织生活散漫。

其他方面不合格表现。

各级党组织应根据自身党员特点,在做到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坚持继承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坚持长效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的前提下,按照党章规定,突出时代性要求,把握本系统、本行业党员的规定和特点,制定党员先进性的标准和明确不合格党员的主要表现,尽可能地细化和具体化,增强评价鉴定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便党员遵循。

(二)建立党员队伍的教育培训机制

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是天然的,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教育出来的,教育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持之以恒的党员教育机制,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客观要求,也是建立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的时代需要。

1、建立教育培训机制应遵循的原则

党员教育有自身的特点和教育规律,教育机制的建立必须遵循这些特点和规律,用改革的精神创新党员教育机制,增强党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1)与时俱进,突出教育的时代性。实践在发展,改革在深化,理论在推进,由此决定了党员教育从内容到形式必须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努力使广大党员的思想水平和知识水平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

(2)注重实效,体现教育的针对性。学能管用,有的放矢,是党员教育的突出特点。立足这一要求,党员教育机制的建构必须突出以下几个环节:一要针对广大党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把握广大党员的思想脉搏;二要把握好好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层次党员群众的现实需要;三要针对改革发展进程中涌现出的现实问题,解疑释惑。

(3)创新形式,增强教育的吸引力。逐步改变过去那种机械的、灌输式的、说教式的教育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党员喜闻乐见的、丰富多样的教育形式。

(4)改进学风,建立动态的教学内容体系。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党历来倡导的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党员教育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建立一种开放的、动态的教学内容体系。

2、党员教育培训的内容与方式

(1)教育培训内容。围绕提高党员自身素质,增强保持先进性的能力,重点进行以下六个方面的教育: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要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必须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全体党员。二是理想、信念和宗旨观教育。三是道德品质教育。四是组织纪律教育。五是执政能力教育。六是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教育。

(2)教育培训的方式。党员教育培训,不但在教育内容上要有自身的特点,在教育培训的途径、方式上,也必须进行创新,探索适应形势发展和党员实际的教育培训模式。教育培训的方式主要有五种:一是正面教育,二是互动教育,三是自我教育,四是典型教育,五是集中教育。

3、建立教育培训机制的要求

党员教育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保证党员教育培训活动规范有序开展,必须加强领导和管理,建章立制,统筹规划,全程控制,确保党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1)制定党员教育的培训规划。规划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来设定。

(2)实行党员教育培训目标化管理。根据培训规划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党员

培训需求和培训资源条件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党员教育培训目标体系。

(3)建立和完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责任制。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党员教育培训,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分工负责,形成合力。

(4)强化党员教育培训的激励和约束。要坚持和完善理论学习考核制度,把党员参加学习的情况作为党员评议的重要依据。切实改变一些地方和部门“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多与学少一个样,学深与学浅一个样”的状况。

(三)建立党员队伍的作用彰显机制

作用彰显机制就是为了强化党员的宗旨意识和发展意识,努力提高党员发展经济和为民办事的能力水平,在带头致富和带领大家共富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群众谋利益,体现党员的先进性。作用彰显机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行党员亮牌制度、无职设岗制度和党员进社区(进村入户)制度。

1、党员亮牌制度

党员亮牌制度可增强党员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命感,引导党员在劳动、生产、经营、服务过程中勇于把自己置于群众和社会的广泛监督下,规范自身行为,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党员的先进性。

(1)亮牌对象。重点是窗口行业、服务性行业党员,以及党员示范户、企业党员示范岗等荣誉获得者党员。

(2)亮牌方式。在岗位显著位置摆设、悬挂党员标识、标牌。服务性行业的可挂牌上岗。

2、无职设岗

加强无职党员的教育管理,发挥无职党员作用,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共产党员先进性落到实处,无职党员这一块不容忽视。无职党员是指无固定职业(下岗失业)的党员。发挥无职党员作用就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围绕保持共产党员特刊性目标,充分发挥广大无职党员积极投身实现“两个率先”目标中的热情,关心国家大事,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弘扬文明新风,关心群众生活,切实增强无职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1)目标任务

无职党员要力求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成效:

一是宣传党的政策方面:关心党和国家大事,认真学习政治理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群众学习、了解党的重大决策。二是带头致富方面:带头学习掌握一门以上致富技能,增加收入,带头致富,为地方经济发展出力。三是弘扬文明新风方面: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带头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和亲属,保持良好形象。帮助调解、处理群众矛盾纠纷。四是发挥一技之长方面:发挥自身优势,热心支持参与各项公益事业建设,积极为党和政府出谋划策,当好参谋助手。五是履行党员义务方面:坚持参加党的

组织生活,按时交纳党费,履行党员义务,服从组织安排,珍惜党员称号和荣誉。

(2)主要措施

为了促进无职党员发挥作用,要针对无职党员群体特点,重点落实好三项措施:

一是抓教育,让无职党员发挥作用有基础。二是抓载体,让无职党员发挥作用有舞台。

三是抓典型,让无职党员发挥作用有榜样。

您正浏览的文章《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问题研究》由第一范文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14246676.html,)整理,访问地址为:https://www.360docs.net/doc/714246676.html,/fanwen/diaoyanbaogao/165814838.html

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战斗力。而干部作风是党的作风的核心内容和集中反映,实践反复证明,有了好的路线政策,还必须有好的干部作风,必须靠真抓实干,才能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前进。我市作风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一些作风建设的深层矛盾和突出问题,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解决并达到人民群众满意的程度。因此,要坚持不懈地把干部作风建设抓紧抓好,不断把干部作风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必须积极探索建立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目前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基本现状 一是发展意识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始终比较坚定。 二是精神状态进一步振奋,读书充电更新知识的风气日益浓厚。 三是权利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民主集中制建设日益加强。 四是廉政勤政和服务意识有所强化。 (二)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主流是值得肯定的。但少数干部中还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 一是学习不够,不善于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是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工作中有时偏重于求稳怕乱。 三是理论与实际联系得不够紧密。 四是群众观念树得不够牢固,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五是自身建设重视不够。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 领导干部的思想存在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有机制上的也有体制上的。 一、主观上,理想信念缺乏,对自身肩负的责任认识不深刻,淡化了为民服务意识,没有形成很好的群众观和权力观。 二、客观上,当今社会发展迅速,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知识更新日益加快,一些干部信息闭塞,不能很快地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社会转型期个别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不规范的地方。

建立长效机制 提升管理水平参考文本

建立长效机制提升管理 水平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建立长效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上海市建设工程文明工地创建工作至今已有十几年 了,目前已在申城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安全生产文明施 工的保证体系。文明工地创建工作促进了安全生产氛围的 形成,提升了建设工程的安全质量水平。文明工地创建代 表了上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发展的方向,一大 批文明工地已成为上海众多建设工程的排头兵。 一、文明工地创建活动呈现出新的特色 一是今年创建活动新企业参与数量不断扩大。有116 个工地参与评比,15家新企业参与;二是宣传教育内容能 紧跟形势。在创建工作中,各个工地大力宣传上海市政府 “22条”工作要求,针对不同施工阶段开展宣传教育;三 是管理理念创新。今年新参与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工地

创建水平较高,许多新技术、新工艺得到应用;四是从细微之处抓深化和创新工作。如门禁系统、衣帽镜、生活设施等,真正做到人性化管理和环保节约型工地的要求。 二、文明工地创建活动具有积极作用 文明工地创建活动推进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工作,推进了责任主体和相关各方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文明施工工作的主动性,提高了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完善了安全设施的配置,改善了现场作业环境,改观了场容场貌,促进了施工现场创优达标活动的深入开展,为进一步落实上海市政府“22条”工作要求,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创建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参建各方的安全生产意识 文明工地创建工作是以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为核心和基础的综合性创优活动,参建各方通过参与创建活动,提高了自身安全生产责任,实施了运作有序的长效管理机

积极建立完善长效机制

积极建立完善长效机制 推动平安边界建设持久深入发展 山东省民政厅 2007年以来,山东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民政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综治办、中央维稳办、民政部的部署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平安山东”、和谐社会建设,从建立完善界线管理长效机制入手,广泛发动社会各界,深入扎实地开展了平安边界建设活动,坚持抓机制、夯基础,抓管理、促落实,抓创新、促发展,平安边界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平安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 一、提高思想认识,把建立完善长效机制作为促进平安边界建设深入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 山东省陆地与河北、河南、江苏、安徽四省相邻,省际边界2000多公里,省内县级界线347条、17000多公里。2006年,我们紧紧抓住中央大力宣传推广山东济宁与江苏徐州化解百年边界纠纷、共建和谐边界经验的机遇,率先在全国启动了平安边界创建活动。2007年中央综治办等10部门《关于开展平安边界建设的意见》和《民政部关于贯彻落实开展平安边界建设意见的通知》下发后,我省各级民政部门认真组织学习,深入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大力推进平安边界建设。各地把建立完善界线管理长

效机制作为深化平安边界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丰富工作内容,强化工作力度,全省平安边界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建立完善平安边界建设长效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实现边界地区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我省平安边界建设工作持久深入发展、再上新水平的有力保障。 二、加强规范管理,夯实平安边界长效机制建设基础 规范管理是推进工作的基础和保证,是建立完善平安边界建设长效机制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四个方面:(一)加强组织协调,健全工作机制。平安边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需要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作保证。我省在平安边界建设中,着重抓了五个机制的建设:一是党委政府负总责的领导机制,做到各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靠上抓;综治委抓协调、抓督导。二是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协作机制,做到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平安边界建设中切实履行相应的工作职责。三是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群众工作机制,做到一切工作从维护边界群众的利益出发,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平安边界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四是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做到矛盾纠纷早排查、早化解,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边界不稳定因素。五是考核激励机制,做到考核有标准,奖惩有依据。民政部门根据职责分工,也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做到工作有目标,协调有办法,落实有保障。

长效机制分析

建立长效机制 问题:什么是长效机制?长效机制是什么意思? 机制是使制度能够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配套制度。它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比较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二是要有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的“动力源”,即要有出于自身利益而积极推动和监督制度运行的组织和个体。机制与制度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机制不等同于制度,制度只是机制的外在表现。 长效机制,即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长效机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它必须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什么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就是保证共产党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在解决复杂问题和突出困难的实践中,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能始终做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六个坚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而永葆其先进性的机制。 探索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重要意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对于巩固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永葆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探索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是保持党的先进

性的需要。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是党的行为主体,党的先进性最终要体现在党员身上,也就是说,党的先进性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实现和体现。因此,探索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需要。 2.探索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是党提高执政能力、完成“三大历史使命”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肩负着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使命”。党的执政能力是完成党在新世纪的执政任务和执政使命的关键因素。党的先进性建设事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因此,要完成党的“三大历史使命”,就需要探索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3.探索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是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的需要。 (1)探索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把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加以制度化,固定下来、坚持下去,使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的成效、创造的经验转化为经常之举,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 (2)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明显的成效,解决了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突出问题,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影响党员先进性作用发挥的不少问题需要逐步解决,这就需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3)先进性从来都是历史的、具体的,先进性的实现从来不是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确保企业安全管理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确保企业安全管理供电企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技术含量高、危险系数高。作为生产 一线的职工,安全工作尤其重要,必须建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常抓不懈”的长效机制,将责任、目标、制度落实到班组,在班组把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层层抓安全,人人保安全,开好 班前、班后会,搞好现场勘察,严格执行工作票、操作票、安全措 施票及作业指导书。严格“三制”(即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设备定期试验轮换制),严格设备缺陷管理制度,施工作业现场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施工作业票和安全交底制度,规范工作现场管理,让每一 位现场职工明白现场的危险点,停电路别、环境、停、带电区域, 明确自己的工作范围及不安全因素,坚决杜绝违章现象的发生。 进一步树立管理出安全的思想。从讲政治的高度狠抓安全生产 工作,以人为本,提高素质,认真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 工程”,将管理的重点放在各项规章制度的严格认真执行上,将管 理的重心放在基层班组,放在生产一线,认真落实反事故措施计划 与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落实,加强 安全监督,监督本企业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监督各项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反事故措施和上级有关安全工作文件、指导的 贯彻执行。

以保电网、人身和设备安全作为工作重心。树立管理“零失误”、行为“零违章”、设备“零缺陷”、安全“零事故”的工作 理念。积极开展安全操作对抗赛,岗位安全操作技术大练兵,突发 事故处置演练和反事故演习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安全技能训练 活动,切实提高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 完善农电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立上下联动应急工作 机制,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对生产设备、 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等方面的状态分析,促进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加强电网安全管理,坚决把防止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放在各项 工作的首位,不断研究电网运行规律和事故发生机理,构筑坚强的“三道防线”,健全电网事故应急机制,完善事故预案,提高事故 的应急处理能力。 加强人身安全管理,认真落实国网公司反事故斗争“二十五条”重点措施,严格执行《电力生产现场安全作业手册》,规范现场作业行为。

长效机制制度

党支部大会制度 一、党支部大会的主要任务。 传达、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制定本地贯彻落实的计划、措施;定期听取、讨论支部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对支部委员会的工作进行审查和监督;讨论接受新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讨论决定对党员的表彰和处分;选举支部委员会和出席上级党代会的代表;讨论决定其他需要由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决定的重要问题。 二、会议准备。 由支部委员会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支部大会的议题。并将会议内容、要求事先通知全体党员。根据会议内容的需要,有时可以吸收非党干部或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列席会议。 三、大会决议。 支部委员会把准备付诸表决的问题提交支部大会,组织党员进行充分酝酿讨论,然后按照规定的表决方式进行表决,形成决议。 四、会议次数。 一般每3个月召开一次。会议由党支部书记主持,支部书记因故不能到会,由支部副书记主持。 五、会议记录。 每次举行支部大会,都要指定专人做好详细记录。详细记载会议时间、地点、主持人、到会人数及名单、缺席人数及名单、会议议题,每名党员的发言内容、决议的内容及表决情况。会议记录要

党支部委员会议制度 一、会议次数。 党支部委员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如遇紧急事情需要研究,可随时召开。 二、会议主要内容。 党支部委员会议主要研究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和支部党员大会的决议和意见、支部工作计划、检查和总结、支部成员的民主生活会等。 三、支会委员会议与支部党员大会的关系。 支部委员会在地部党员大会闭会期间,负责处理支部的日常工作。支部委员会对支部党员大会所作出的决议不能修改或推翻。为了便于支部党员大会对问题进行讨论和作出决定,支部委员会可以提出初步意见和方案,但不能把它强加给党支部党员大会,更不允许把支部委员会置于支部党员大会之上。支部委员会作出的决议和决定,支部党员大会有权修改或否定。如果发现支部党员大会的决议不符合党的路线、方针和上级党委的决议时,支部委员会可请示上级党组织裁决或重新召开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决定。 四、到会人数规定。 支部委员会决定重要问题时,到会支部委员必须超过支部委员人数的半数才有效;如遇重大问题要作出决定,能到会的委员又不超过半数时,必须召开党员大会讨论决定。 五、会议记录。

关于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

关于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 公司各部门: 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我公司“作风建设年”活动成果,推动我公司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公司各项事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抓作风建设、促创业创新”为主题,以巩固作风建设年成果,确保作风建设取得实效为目的,针对当前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认真做好建章立制工作,把落实整改措施与加强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与开展2014年作风建设重点工作和具体活动结合起来,使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努力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二、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内容 (一)建立健全学习和宣传教育机制 1.建立和完善定期学习制度。坚持和完善支部学习制度和各部门业务学习制度。党支部每年组织一次作风建设专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读书活动、举办学习论坛、开展专题讨论交流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中层领导干部深入学习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认真学习十八大对教育工作、文化工作提出的重大任务和方针政策以及现代经济、科技、法律和社会管理知识,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 2.开展作风建设专题教育活动。每年抓好一至两项专题教育活动。2014年重点抓好整治“四风”专题教育。 3.开展多种形式的作风建设宣传活动。 4.发挥先进典型的导向和示范作用。结合年度考核评比和评优评先,树立党员干部加强作风建设的先进典型,以文件、宣传报道、表彰会等形式,大力宣传他们的优良作风、高尚品德和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表率作用,在公司兴起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的热潮。 5.建立健全党员干部作风教育培训制度。把加强作风建设的内容纳入公司干部培训计划;作为签订领导干部党风廉政承诺书和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努力增强作风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建立健全联系和服务师生长效机制 1.健全为员工办实事制度。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项目为中心,以保障和改善员工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为重点,进一步健全为员工办实事制度和机制。今年要重点抓好规划的基本建设建设项目和公司文化建设项目。 2.完善员工诉求表达机制。加强对公司各类意见箱、投

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同志们: 今天,公司在这里召开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动员会,标志着这项工作在太钢全面正式启动了。这是我公司安全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这项工作的启动,表明太钢依法经营的态度,表明太钢保护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决心,同时也向社会宣示太钢是一个对用户、对相关方、对周边社会安全负责任的企业。借此机会,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体系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在国际上兴起的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上个世纪80 年代,一些发达国家率先研究和实施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活动。其中,英国在1996年颁布了BS8800《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指南》。此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挪威的一些组织也制定了相关的指导性文件。1999年,英国标准协会、挪威船级社等13个组织提出了职业健康安全评价系列(OHSAS标准,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18001实施指南》(OHSAS18002。此标准并非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因此不能写成“ISO18001。尽管国际标准组织(ISO决定暂不颁布这类标准,但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继续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并使之成为继ISO9000、ISO14000之后又一个国际关注的标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简称OHSAS是由我国有关部门在综合考虑了国际上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现有文献的技术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确定的管理体系,其基础是守法经营,核心是危险预知预控,手段是严密的PDCA循环,表现形式是文件化管理。1999年10月,原国家经贸委颁布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2001年11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发布了国家标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规范》,简称OHSMS,代码为GB/T28001-2001,自2002年1月1日起实施,属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与OHSAS18001内容基本一致。2002年12月,国

浅谈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浅谈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在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建立一种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使安全生产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对于从根本上扭转我国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体系建设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法律保证 WTO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讲规则。分析、总结我国以往安全生产发生事故的原因,不难看出,法律的滞后和管理体系的混乱,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随着《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实施,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将会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不过,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体系建设方面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以日本、韩国为例,早在20世纪60年代,这2个国家就相继出台了各自的安全生产法,并依据这一基本法,结合各自的国情,分别制定了许多有关规章,这些规章内容非常具体,涉及面广,可操作性强。同样,欧盟有关职业安全健康的法令就有20个,如芬兰,该国在2002年初开始实施《职业保健法》,后又颁布了《职业安全法》,其职业安全战略重点是预防。比较我们国家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设,明显存在着体系不够完善,特别是缺少配套的实施细则,以致给我们的安全监管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虽然为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执法依据,但却因为迟迟没有配套的实施细则来支持,影响了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工作的深入进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所以,应借鉴国外安全方面的一些成熟经验,在《安全生产法》的基础上,抓紧制定与之配套的安全法规,诸如行政首长负责制、事故隐患责任追究制等,使安全法律体系尽快建立完善起来。这是依法行政、依法监管、依法生产的必然要求。 二、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机制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体制保证 要对安全生产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必须有一个好的管理体制来做保证。当前,由于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还未完全到位,因而政府部门间职责不甚明确,或职能交叉、重叠现象仍然存在。这种现象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导致在实施安全监督管理过程中出现监管效率不高、有利时重复监管多、有责任时推诿扯皮多等问题。在日常工作中,由于职能部门间不能形成有效的协商机制,使得各类安全检查各行其事,结果使企业疲于应付。因此要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完善、理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很有必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完善应包含2方面的内容,一是完善、理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任务和各级各部门间的相互关系;二是在安全监督综合管理部门内建立起高效、规范、科学的工作机制。只有形成了上下贯通、职责明确、层次分明的监管工作机制,才能确保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可靠。 三、全面推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保证 长时间以来,在安全生产上我们习惯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行业管理、企业负责、劳动者遵章守纪”的管理模式。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政府由直接管理企业的安全工作,变为宏观调控,监督指导;另一方面,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主体,因此重效益轻安全、重生产轻安全、重经营轻安全成了目前国内很多企业的共同点,特别是在个体、私营企业中表现尤为突出,“企业负责”流于形式,结果直接导致我国生产形势恶化,重特大事故屡屡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形象。随着现代化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与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一样,将成为我国现代企业安全科学管理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我国全面推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设是一种必然趋势。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与传统安全管理相比,不同之处在于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具体体现在以下3点:

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情况汇报

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情况汇报在作风建设中,丽水市始终把为民办实事作为作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作风建设作为实现“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重要保障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下面,我就我市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情况做一简要汇报。 一、强化组织领导 丽水市把作风建设工作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工作的重点,列入市委XX常委会工作和党建工作要点之中,摆上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心协力,部门各负其责,纪委组织协调,全社会广泛参与、社会各界共同监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党委(党组)书记作为作风建设第一责任人,对本地本部门作风建设负总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抓好分管范围内的作风建设机制。年初,对全年的作风建设进行责任分工,明确责任单位。年中,各责任领导、责任单位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开展监督检查;市纪委将于8月上旬召开常委会专题听取27个牵头单位主要负责人工作情况汇报。年终,结合全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进行专题检查,促进作风建设各项任务落实。 二、健全学习长效机制

坚持和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机关干部“夜学”、领导干部学分制考核及综合知识考试等学习制度,充分运用“丽水论坛”等多种形式,大兴学习之风。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全年累计不少于12天,每季安排一次理论辅导或知识讲座,每年集中2-3天组织一次作风建设专题读书会。中心组学习及机关干部“夜学”在年初提出学习计划,确保学习人员、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次数、学习效果“五落实”。把作风建设教育纳入党校和其他干部培训机构的教学计划,重点保证课时。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重点抓住当前领导干部在执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廉洁从政规定、遵守组织人事纪律以及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倡导“八种良好风气”。在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上继续开辟作风建设宣传教育栏目,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今年2月,在全市开展了“加快创业创新、建设生态文明、推进丽水新跨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围绕项目推进、破解难题、改善民生、优化环境,提出“六破六立”。通过大讨论活动着力破除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观念,改革束缚创业创新、跨越式发展的机制弊端,改正缺乏全局观、维护部门利益的做法,去除只求过得去、无所作为的思想行为,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 二、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基层联系群众机制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本质安全矿井建设目标 职安办:于林成王贡利 摘要:本文系统论述了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概念及煤矿企业需要在安全管理方面建立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现矿井的本质安全。煤矿企业作为高危行业,煤矿事故的发生具有不可预测性和偶发性,同时又有其必然性。要有效控制重特大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的稳定发展,煤矿企业必须建立一套能够自我运行、长效监督、自我完善的安全管理与运行机制,推动安全生产稳步发展,最终实现矿井的本质安全。 关键词: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本质安全目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出台了《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成立了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制定《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建立安全生产问责制,加大对事故处理的力度。煤矿安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国煤矿百万吨煤的死亡人数从2000年的5.77下降到去年的3.1。绝大多数煤矿的技术装备、管理素质、培训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煤矿企业大力开展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双基”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也轰轰烈烈;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严格执法力度也越来越大。然而全国煤矿的事故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控制,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 本质安全型矿井指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对重大安全隐患采取了有效控制措施,形成了安全管理体系能够依靠内部系统和组织保证长效安全生产的矿井。本质安全型矿井的特征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矿井基本条件、自然灾害的控制程度: 矿井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对重大安全隐患采取了有效控制措施。矿井建立了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山坪塘整治及长效机制建设分析

山坪塘整治及长效机制建设分析 发表时间:2018-10-16T16:17:31.8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作者:陈华[导读] 摘要:山坪塘重庆地区重要的蓄水、排水、用水的小型水利措施,在重庆地区山坪塘数量众多,但是因为缺乏必要的维护和管理,蓄水功能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困难,而重庆地区属于缺水非常严重的农业生产地区。重庆市开州区水务局 405400 摘要:山坪塘重庆地区重要的蓄水、排水、用水的小型水利措施,在重庆地区山坪塘数量众多,但是因为缺乏必要的维护和管理,蓄水功能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困难,而重庆地区属于缺水非常严重的农业生产地区。山坪塘的整治工程和长效管理是解决重庆地区农业缺水问题的重要工程,是解决山区农民饮用水和灌溉水源的重要惠民措施之一。 关键词:山坪塘;整治;长效机制山坪塘是一种蓄水量在500-10万立方米的小型蓄水工程。重庆市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了大量的山坪塘解决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的需求。现今大量的山坪塘出现一定的安全隐患,几乎一半的山坪塘急需整治。在山地丘陵地区,山坪塘作为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具有灌溉效果好、水系利用率高、蓄水量大、成本低和管理难度小的特点,是一种方便的生产生活水源工程。山坪塘修建年代久远,使用次数频繁,产生了各种安全隐患和缺陷,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都产生了不良影响,急需进行维护和管理。重庆市决定集中力量完成山坪塘的整治工作。 一、山坪塘存在的安全隐患山坪塘年久失修,蓄水功能出现问题,水坝甚至出现垮塌现象,严重影响正常的蓄水功能;淤积严重,蓄水能力严重萎缩,设施损毁,影响蓄水功能的有效发挥;排水措施出现问题或者缺少排水措施,存在安全隐患,排洪渠不配套,在人口密集的地区,也缺少安全措施,存在安全隐患;管理机制不完善甚至无人管理,基本上没有收益,缺乏维护和管理的资金来源;承包出去的山坪塘用来肥水养鱼,导致水体污染严重[1]。 二、山坪塘整治任务的规划及重点山坪塘的整治任务要求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整治恢复山坪塘的蓄水功能,恢复山坪塘有关的灌溉面积,解决群众的饮水问题。首先利用冬春农闲时节,在旱情较为严重的地区组织人员进行整治,其次要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和农田灌溉问题的区域具有安全隐患的山坪塘的整治,最后完全解决具有安全隐患的山坪塘。对于山坪塘的整治工作,要立足实际情况,围绕民生工作,坚持民生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提升民生工程水平,创建具体民生项目,建立民生工作长效机制,对于缺水地区的地坪唐整治工作要优先解决[2]。对山坪塘进行整治,要严格按照以群众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加强社会参与,乡镇牵头、区县负责、市级考核的工作原则进行,确定山坪唐的蓄水目标,突出挡水、排水、防水的工作方式,对山坪塘进行必要的清理和提高蓄水量,在当地群众基础和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好加坝扩容项目。在山坪唐项目的选择上,要对于旱情严重、人群聚集、存在安全隐患的山坪塘进行优先整治。 三、山坪塘整治及长效机制建设(一)重视民生导向,做好民生保障重视民生工作,将山坪塘整治工程作为民生工程重点投入,投入充足资金,做好资源的调配。通过投资、自筹等渠道筹集稳定的长期资金,领导要做好带头作用,深入乡镇,对山坪塘整治工程进行专题调研,与相关部门召开整治专题会议,解决整治工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积极推进山坪塘整治工作。(二)通过宣传发动群众,参与整治工作在媒体滚动宣传山坪塘整治的相关政策,做好专题调研工作,明确山坪塘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激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与群众利益紧密的山坪塘整治工程要优先整改。权力下放,做好山坪塘整治管理长效机制,加快行政审批速度,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由群众参与到整治工程中来,提高群众的积极性。(三)确保山坪塘整改工程质量政府要改进工作作风,主动下放权力,按照谋事要实、创业要实的原则,对于山坪塘整改工程进行实地勘察和科学规划,建立政府、监理、媒体以及周围群众为一体的监督体系,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评判标准[3]。通过专业工程验收和检查考核,来提高工程的合格率,对于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要限期整改,保质保量达到政府制定的山坪塘定期整改目标。(四)加快对整改工程的监督审查将山坪塘整治工程纳入相关部门的审核目标中,综合目标考核,启动问责机制,相关领导人深入现场关注工程进度和质量,可以调配专业人士进行技术指导和督促检查,对于山坪塘整治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进行全程监管,科学合理地制定山坪塘整治规划,推进山坪塘安全隐患问题的解决,恢复山坪塘的蓄水功能。(五)建立山坪塘整治和长效机制山坪塘的整改和长效机制的建设要遵循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结合正在进行的农村水利整改工程和集体资产量化确权改革,做到依法管理,健全完善山坪塘的整治验收政策,将小型水利设施的管护纳入村规民约,组建管护人员队伍,由专人负责山坪塘等小型水利设施的管护。引入市场机制,实行物业管理模式,以承包租赁的方式流转小型水利设施管理。对于跨区域的山坪塘的长效管理机制,可以组建用水协会进行管理,建立山坪塘整治和管理的长效机制。(六)制定山坪塘整治和管理的目标并执行落实要保证山坪塘整治效果和质量,完善山坪塘蓄水排水设施,使山坪塘安全设施得到补充,实现整治目标,蓄水工程配套到位[4]。在人畜饮水和灌溉问题上,要做到配套完善,保证山坪塘的排水灌溉功能,重点解决山坪塘的安全隐患。确定工程管护设施责任,建立纠纷调解制度,制定治理后的综合管理和维护机制,明确专人负责山坪塘的小型水利设施管护。发挥山坪塘社会效益,使群众得到实惠,通过山坪塘的管理和维护解决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用水,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尊重群众意见,尊重科学技术,以群众满意度为检验质量的标准,得到群众的高度认可。结语

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整改措施(共4篇)

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整改措施(共4篇) 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整改措施(共4篇) 第1篇: 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__大调研报告之二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必须有完善而严格的制度作保证。对领导干部来说,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核心是用制度管自己。在提高素质上,应健全理论学_和学_成效考核评价制度;在提高决策和决策执行的水平上,应完善决策程序制度以及决策后督办落实制度;在改进党内生活上,应坚持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健全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在加强监督制约上,应健全党员和党组织对各级领导干部监督的制度和领导干部权力制约制度等等。通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形成科学合理、完整严密、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供保障。同时,强化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保证做到有章必循、执章必严、违章必究,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推进干部作风建设,建立长效机制,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健全学_机制,增强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夯实加强作风建设的思想基础。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理论学_和思想是基础。一是要认真学_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_理论的科学体系、江泽民文选、""重要思想以及_____一系列的重要论述,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二是要认真学_各方面知识,学_经

济、法律、金融、科技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开展的能力。三是要学_基层和群众的创造性实践,学_和借鉴先进的反腐败经验,提高业务水平,领导干部要带头成为勤奋学_、善于思考的模范。四是要进一步健全学_制度,改进学_方法,提高学_效果。坚持集体学_与个人自学、参加培训与在职学_相结合,形成认真读书、刻苦学_、勤于思考、研究问题的风气。 在形式上要灵活多样,注重在"实"、"活"、"新"上下功夫。 "实"就是从干部队伍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作到"管用";"活"就是灵活安排活动,力求形式活泼富有吸引力;"新"就是立足实际,大胆创新。为保证思想的效果,要坚持首长负责制,单位"一把手"是思想的" 第一责任人",负责所在单位的思想工作;要坚持责任追究制,对思想不到位,部分干部思想出现偏差的,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通过常抓不懈的思想,使干部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政治意识和宗旨观念,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2.完善培训机制,提高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为加强作风建设提供本领支撑。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培训是支撑。

(企业端)安全生产大检查长效机制管理系统操作手册_201604

云南省安全生产大检查长效机制管理系统培训教材 (企业版) 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4月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目录 1企业用户登录 (1) 2企业登录首页 (3) 2.1企业自查自报 (3) 2.1.1操作说明 (3) 2.1.1.1隐患自查自报标准选择 (3) 2.1.1.2自查自报隐患填写 (5) 2.1.1.3隐患自查自报上报 (9) 2.1.2注意事项 (10) 2.2重大隐患销号 (11) 2.3通知公告查看 (13) 2.4法律法规查看 (13) 3企业信息管理 (15) 3.1基本信息填报 (15) 3.1.1操作页面 (15) 3.1.2录入项说明 15 ............................................................................................................. 3.1.3操作说明 (17) 3.1.4注意事项 (17) 18 4企业自查自报企业端 ............................................................................................................. 18 4.1企业隐患自查自报 .......................................................................................................... 4.1.1操作页面 (18) 4.1.2录入项说明 18 ............................................................................................................. 4.1.3操作说明 (18) 4.1.3.1隐患查看 (18) 4.1.3.2隐患整改 (19) 4.1.3.3隐患上报 (22) 4.1.4注意事项 (22) 4.2专项整治 (22) 4.2.1操作页面 (23) 23 4.2.2录入项说明 ............................................................................................................. 4.2.3操作说明 (23) 4.2.3.1隐患专项整治查看 (23) 4.2.3.2隐患专项整治 (24) 4.2.4注意事项 (24) 4.3重大隐患销号 (24) 4.3.1操作页面 (25)

健全完善党建工作长效机制[1]

浅谈如何健全完善党建工作长效机制 党支部是我党的基层党组织,作为执政党,党支部的工作在整个党务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党建工作抓得好坏,对于党支部是否有凝聚力、战斗力,工作是否能开创新局面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加强党支部先进性建设,建立健全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做好“十一五”开局之初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保证,是创新宣传思想工作,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党支部的客观需要。在这里着重谈一下健全支部长效机制的重要意义。 一是重形象,塑立党员表率形象。党支部党员所处的地位、环境和其工作性质、职责,决定了党支部党员干部更应率先垂范,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永葆党的政治本色。中心现有党员20人,支部书记多是兼职,而且倾向年轻化。加强思想宣传、理论教育、文化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为够建和谐队伍提供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所以,党员素质的高低,为人民服务质量的好坏,党建工作是否制度化、规范化,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整体形象。因此,我们必须认清肩负的历史使命,进一步提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紧紧围绕党支部党委中心工作,抓住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坚持把握方向不

错位,积极主动不越位,履行职责不缺位,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更加扎实有效地做好党支部的各项工作。 二是抓学习,建立健全党员学习培训机制。学习,是共产党员政治生命的源泉。只有坚持不懈地加强学习和培训,才能使广大党员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提高能力素质,增强服务本领,与时俱进,不断保持生机和活力。为保证学习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抓不懈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员和干部学习培训的机制。一是党组织要为党员学习培训创造条件,积极鼓励党员多读、多想、多写。学习包括理论学习、业务学习、知识储备和更新;二是继续坚持和完善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党员过好党日,提高党员自身学习意识,服务意识。建立健全学习激励机制,把学习培训与提拔使用有机联系起来。当前,理论学习的重点是真信、真懂、真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各项工作。 三是抓管理,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要靠自觉,也要靠教育和管理。只有把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才能使党员的思想、行为沿着先进性的轨道前进。在新形势下,随着社会生活多样化趋势的发展,党员队伍也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有的淡化理想信念,单纯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有的淡忘党的宗旨,极端个人主义膨胀;

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学校安全管理工作长效机制 (讨论稿)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管理,全面靠实安全责任,推动学校安全工作全面深入开展,杜绝和减少校园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着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为全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结合教育系统实际,特制定学校安全管理工作长效机制。 一、管理机构 1、成立以教育局分管安全的副局长任组长、各教委副主任、县直中小学校长、独立初中校长、幼儿园园长、职教中心主任为组员的教育系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2、教育系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局行政办公室,负责办理学校安全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值班电话,值班电话为7721601。 3、领导小组成员按照由教育局分管安全局长任组长、各教委副主任、县直中小学校长、独立初中校长、幼儿园园长、职教中心主任任组员的原则,根据工作变动情况,每学年一调整。

二、管理职责 1、教育系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组织领导、安排部署、决策指挥教育系统各学区、学校、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督查安全管理措施落实,统一决策、组织、指挥教育系统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响应行动,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重大安全问题,负责靠实安全责任,处理安全事故及事故责任人。 2、教育系统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办理各级各类安全文件;全面掌握学校安全工作状况,制定学校安全工作考核目标,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检查指导,督促学校建立健全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并推行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一把手”负责制、“一岗双责”制、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指导学校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及时了解学校安全教育情况,指导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安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实效;制定校园安全应急预案,指导、监督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安全工作;协调政府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协助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对学校安全事故的救援和调查处理。 3、各学区、学校主要负责人是学校安全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组织、领导学区、学校的安全工作;负责安全工作的全局统筹规划;定期召集学区、学校领导小组成员召开学校安全工

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方案

Xxxx 关于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 根据市委、区委关于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相关安排部署,xxx以科学的机制设计、刚性的制度规定、严格的执行落实为关键,以注重源头治理、加强监督检查、严肃追究责任为抓手,紧扣廉政要求,突出问题导向,进一步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让为清正廉洁成为党员干部的共同价值追求,以更加优良的党风政风推动全区跨越式发展和社会久安,经中心党组商议,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落实“两个责任”,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的领导机制 (一)强化责任担当。严格落实作风建设“两个责任”,将作风建设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容,把任务落实到主责领导和具体责任人,统筹部署和强力推进中心作风建设工作。 1、明确责任主体。以区委作风建设的总体目标、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为准,落实2017年度作风建设具体工作任务,推动作风建设制度机制落地生效。党总支纪律委员担负监督责任,要强化协调推动,积极协助党组加强作风建设,督促检查作风建设任务落实情况。

2、强化责任落实。党组书记xxx向区委作出履职承诺并签字背书,党总支定期向党组通报作风建设中发现的新问题、新意见,党总支成员定期向中心党组汇报作风建设心得,党组定期向区委汇报xxx作风建设推进情况。 二、深化正风肃纪,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的推进机制 牢固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思想,强化问题导向,找准找实中心干部作风特别是“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突出抓好整改落实,切实抓好各项专项整治改任务,以重点突破推动作风整改好转。 1、抓好“四风”突出问题的梳理和整改。采取群众提、自己找、上级提等方式,再次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直接到群众中去听取意见,特别针对困难群众和弱势家庭。针对干部“四风”方面,群众“七难”问题等听取意见、查找问题。并将意见细化为“四风”类、民生类、发展类、稳定类,全面完成问题的查找工作。将意见建议整理成册,并整理xxx征求意见建议台账。针对再次收集的意见建议,xxx党组要积极落实整改,明确整改工作责任人、整改时限、整改措施、办结和反馈情况,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坚持边听边改,全面落实了意见建议的整改工作。 2、开展专项治理。不折不扣落实市委“不作为、不担当”专项整治任务,深入整治“不作为、不担当”等作风顽疾,切实解决政绩观不正确、执行力不强、吃拿卡要、脱离实际等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