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考研资料

2007年真题解答

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拍摄于20世纪40年代,分为《八年离乱》、《天亮前后》两集,具有史诗性品格的中国影片是。

2、《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作者是。

3、法国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在担任电影手册编辑时,曾经对英国著名导演进行过长篇访谈,并出版专门著作。

4、中国主旋律影片《大决战》系列由电影制片厂拍摄。

5、韩国导演林权泽获得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的作品是。

6、根据美国经典舞台剧改编的重拍影片由中国香港演员周润发主演。

7、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电影《钢琴师》的导演是。

8、中国台湾导演李行的《原乡人》中男主人公钟理和的扮演者。

9、2006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获得者是中国导演的。

二、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0分)

1、费里尼

2、《现代启示录》

3、《丢掉戏剧的拐杖》

三、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1、简述“第四代”导演的主旋律电影创作。

2、简述中国电影工作者(含大陆/港台)在美国好莱坞取得的成就。(不含在中国制作美国发行的影片创作)

四、论述(60分)

1、史论方向选做:

请分析伊朗电影近年来崛起的原因。(不少于800字)

2、创作方向选做:

请结合具体创作谈谈“外景内搭”的拍摄技巧。(不少于800字)

部分参考答案:

填空

1、《一江春水向东流》

2、夏衍

3、希区柯克

4、八一

5、《醉画仙》

6、《安娜与国王》

7、罗曼·波兰斯基

8、秦汉

9、贾樟柯;《三峡好人》

二、名词解释

1、费里尼:意大利艺术电影的一代宗师,与瑞典的英格玛伯格曼、俄国的塔尔科夫斯基一通被尊称为世界现代艺术电影的“圣三位一体”。费里尼的电影用一种适应现代现实关系及其生活观念的方式来讲述电影故事,走向非理性、反情节而重情态、情境和心理描写的新格局。费里尼风格引导了战后意大利的精神进程,费里尼风格包括杂技场式的氛围,严肃而诙谐的结构,风格化与现实主义的交融,渺无人迹的广场,大海与道路,交替呈现的喧嚣与宁静,白昼与黑夜,梳理与相识的场景以及对童年的纯真道德和神圣感情的留恋。费里尼以其敏锐的艺术感觉和积极的创新精神,为电影直接进入人的精神世界做出了开拓性贡献。主要作品有《浪荡儿》、《道路》《甜蜜生活》、《八部半》等。

2、《现代启示录》:本片获1979年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以及奥斯卡最佳摄影、最佳音响两项金像奖。它之所以被评论界认为是最深刻、最有代表性的一部越南战影片,首先是因为导演科波拉在这部战争题材影片中,融入了对人性、对战争、对现代文明的哲学思考,并且巧妙地将哲理性与象征性有机地融入整部影片的情节之中。其次,影片的视觉冲击力也使人震惊,这部影片追求一种歌剧风格的戏剧光效,大量运用逆光、轮廓光、背景光等等,还专门施放了红、黄、绿、蓝、紫各种颜色的烟雾和烟火,使血腥的战场和神秘的丛林看上去如同五光十色的舞台,这样的造型效果也是对美国现代文明和侵越战争的讽喻。此外,影片在人物塑造上也十分成功,该片主要人物中没有女性,是一部典型的男性题材战争片。著名影星马龙·白兰度在该片中饰演库尔兹上校,致力于刻画出这个人物十分复杂的内心世界。虽然本片在当年是一部备受争议的作品,但整体而言,《现代启示录》的确是一部能够震撼人心的电影。科波拉的手法雄浑,将炮火漫天的越战,塑造成人类末世的地狱景观,是一部非常值得探讨的战争史诗钜片,尤其剧中以The Doors的迷幻摇滚代表作搭配直升机大屠杀的一幕,更是众多影迷们

所称道的经典镜头。总而言之,深刻的寓意、宏大的场面、精彩的表演,再加上震撼人心的视觉造型,使得《现代启示录》真正如评论所言,成为了“一部登峰造极的战争史诗片”。

《丢掉戏剧的拐杖》:1979年,白景晟《丢掉戏剧的拐杖》,向传统的戏剧电影观念提出了挑战,强调电影和戏剧最明显的区别,表现在时间空间的形式方面。

三、简答(略)

四、论述(略)

真题解析

一、答题技巧

1、对于名解来说,主要是要把相关信息尽量完善,比如在解释电影人物时,有的可以把他的生平作个简短的介绍,但更重要的是要把他的作品、风格、贡献作个简要介绍;又比如在解释某个电影作品时,要列出它的主创人员、出品时间、出品公司等信息,同时简短介绍一下影片的故事内容,以及它所获得的奖项(如果有的话),它的艺术特色,它的历史地位等等。又比如在解释某个电影现象时,要说清这个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它的时间、地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等,以及它有什么风格特点、艺术主张、历史地位,对后世电影发展的影响或贡献等等。

2、对于简答和论述来说,则要做到史论结合,在阐述时必须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不过对于简答来说,则无需过度分析,点到为止,不像论述题,则要尽可能地扩展、充实,因为20分的简答与60分的论述完全不是一个等量级的,所以在字数上也要有所区别。即使遇到一个简答你非常了解、非常熟悉,觉得有很多话要讲,这时也要适当控制,把核心的东西写上去

就行,切不可长篇大论(考场是残酷的,只有3个小时的时间,切忌在一个小题上“恋战”),要做到按分数安排字数,也就是说给多少分,写多少字,多给多写,少给少学,这样才能达到经济学上的最优值。

二、试题分析

一)整体出题策略

1、题量较少、题型简化:近几年的试题在题量上都比较少,而且这两年相对固定,在题型上一直只有填空、名解、简答、论述四种。除掉60分的论述题外,前面的基础题,一般简答两个,名解3—4个,填空则变化较大,但都基本以基础知识为主。

2、内容灵活:在考察的知识点方面,近几年的考题越来越灵活,它不再简单地考察死记硬背的能力,而考察综合、分析能力,很多时候你无法在书本上找到明确答案,而需要根据自己的分析和总结。

3、紧扣热点:这是中传考研的一个特点,近几年的试题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其中有一部分是跟当下电影界的动态紧密相联的,这就需要考生要时刻关注学术界的最新动态(可参看《当代电影》)。

二)各部分具体分析、出题趋势预测及复习策略提示

纵观近些年来的真题,中传的《电影艺术基础》这门考试变化不大,题型基本固定,主要有填空、名解、简答、论述四种,只不过在题目数量和分数方面有所变动。

在知识点的考察方面,填空和名解主要侧重于考察基础知识,大多是基本的电影史实,难度较小,只要熟悉掌握中外电影史即可拿分;而简答和论述则难度相对较大,除了考察基础知识外,还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相关电影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具有一定的综合难度。

首先,填空题方面,主要是考察中外电影史的基础知识,以及最新的电影动态,比如11年考察葛优主演的三部贺岁大片,10年考察宁浩的《疯狂的赛车》,09年考察荣获第45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08年考察贾樟柯的《三峡好人》和李安的《色戒》……可见,中传历年考研会比较关注电影界的最新动态,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时要关注一下国内、外电影界的热点动态。

其次,名解方面,也主要是考察基础知识,基本上围绕着一些重要电影人物、重要电影作品和重要电影现象、重要电影理论,而且近两年基本上固定在四个名解,各类型一个:如人物方面,10年考了乔治·萨杜尔,11年考了桑孤;作品方面,10年考了《教父》,11年考了《马路天使》;电影现象方面,10年考了样板戏电影,11年考了新好莱坞电影运动;电影理论方面,10年考了物质现实复原理论,11年考了电影眼睛理论。这很可能是今后几年中传考研的方向。在答题时,需要就考生尽量完善相关信息,但无需过度阐述,字数约200—300字左右为宜。

再次,简答方面,没有太多的规律可循,不过有两点是比较固定的:一是一般只设两道题,每题15分;二是这两道题一般是一道涉及国内,另一道涉及国外。近五年真题均是如此。其中,国内的主要以新时期以来为主,如第四代(07、08)、第五代(09)、第六代(10)。当然有时也有例外,如去年较为“意外”地出了道有关抗战时期国统区的电影创作问题。虽然比较“意外”(因为资料并不多,而且往往被忽视),但它并未超纲,因为考试大纲中有明确标出,这就提醒考生在备考时要实实在在地备考每一个知识点,而不要凭一已判断。另外一道关于国外的也大多是考察一些重要国家,如美国好莱坞(10、08、07)、法国(09)、意大利(11)等,由此可见,考生必须熟悉掌握世界电影史上那些重要的电影运动和电影人物。在答题时,要列点分析,明确要点,然后再加以简略论述,做到史论结合,但无需过分展开,一般以500—600字左右为宜。

最后,论述题方面,也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律,每年变化都很大,涉及的知识点也千差

万别,无章可循,如以史论方向为例,11年考察外国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影响问题,10年考察中国电影的民族化问题,09年则考察韩国电影的创作情况,08年则考察对“电影大师时代终结”的看法,07年则要分析伊朗电影崛起的原因。虽然如此,但考察的无非是对一些重要电影现象的认识,这就要求考生在熟练掌握中外电影史的基础上做到灵活运动,并作适当阐述。其实,在答这类题时,只要考生做到有理有据,能自圆其说即可,相当于临场写一篇小论文。由于分数较重,这就需要考生尽量扩展,并且在论述时要尽量思路清晰,提出观点时,要结合某些电影作品进行具体分析。字数一般为1200字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