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衡水名师原创历史专题卷:专题十五《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018衡水名师原创历史专题卷:专题十五《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018衡水名师原创历史专题卷:专题十五《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018衡水名师原创历史专题卷

专题十五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

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点63 维新思想 5颗星

考点64 新文化运动 3颗星

考点65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颗星

考点66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3颗星

考点67 毛泽东思想 2颗星

考点68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颗星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

1.【来源】【全国百强校】山东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点63 难

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六书》中说:”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于祖宗之法乎?夫使能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殆不待辩矣。”这表明康有为的主张

A. 触动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

B. 阐明了改变君主专制政体的合理性

C. 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需求

D. 明确了彻底变革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2.【来源】广东揭阳2017届高三二模考试考点63 难

“信”“达”“雅”是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翻译标准。“信”即是译文要准确,不偏离和随意增减原文。但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却将达尔文主义者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这部批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作品翻译成宣扬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作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严复推崇社会达尔文主义

B. 严复误解了赫胥黎的观点

C. 严复翻译水平达不到他的翻译标准

D. 严复这样的翻译别有深意

3.【来源】【全国省级联考】2017年高考信息卷(全国卷I)文科综合(二)考点63 难《弢安园文录外编》(1882年出版)中指出“惟有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此话旨在说明中国思想家

A. 坚持中体西用

B. 学习西方已经由“器物”向“制度”转变

C. 进化论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D. 借助法家思想宣传变法理论

4.【来源】【全国市级联考】江西赣州市十四县(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考点63 难

严复在某译著中说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二铁律。材料信息反映出

A. 社会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进步

B. 自然科学对社会进步有助推

C. 传统文化严重阻碍社会进步

D.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

5.【来源】【全国市级联考】江苏镇江2017届高三三模(最后一卷)考点63 中难

“我们当时认为,中国自汉以后学问全要不得的,……所以专读各经的正文和周秦诸子。既然外国的学问都好,却是不懂外国话,不能读外国书,只好拿教会的几部译书当宝贝。再加上我们主观的理想……我们的新学就是这三种元素混合构成。”材料中的“新学”

A. 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主张“绝对平均主义”

C. 提倡“中体西用”

D. 倡导“维新变法”

6.【来源】【全国百强校】宁夏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二模考点64 难

1914年12月教育部提出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并规定“中小学校修身国文教科书,采取经训,以保存固有之道德;大学添设经学院,以发挥先哲之学说”。该规定是为了

A. 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

B. 顺应“共和民国”的宗旨

C. 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D. 冲击儒学传统文化教育

7.【来源】山东日照2017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点64 中难

1920年4月,陈独秀指出:“我们中国人向来不认识自然科学以外的学问,也有科学的威权;向来不认识自然科学以外的学问,也要受科学的洗礼……我们不但应该提倡自然科学,并且研究,说明一切学问都应该严守科学方法,才免得昏天黑地乌烟瘴气的妄想、胡说”。陈独秀此语旨在

A. 主张全面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B. 以理性精神为武器反对传统文化的禁锢

C. 反思近代中国以西方为师的近代化探索

D. 提倡以批判的态度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

8.【来源】【全国百强校】宁夏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点64 中难

1914年12月教育部提出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并规定“中小学校修身国文教科书,采取经训,以保存固有之道德;大学添设经学院,以发挥先哲之学说”。该规定是为了

A. 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

B. 顺应“共和民国”的宗旨

C. 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D. 冲击儒学传统文化教育

9.【来源】【全国市级联考】2017届安徽省宣城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模拟)考点65 中难

五四运动前三天,美国哲学家杜威来华讲学,一待就是两年。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讲学,停留一年。1922年德国哲学家杜里舒来华讲学,停留数月。1924年印度文豪泰戈尔应邀访华,停留一个多月。这些现象反映出

A.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B.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C. 哲学教育受到国人重视

D. 中国政治领域的巨变

10.【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天津市和平区2017届高三第二次质量调查(二模)考点66 难当二十世纪初,反满情绪己弥漫开来,所谓种姓革命己成为人们所欢迎、了解的时候,孙中山则强调指出,“兄弟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灭满族民族,这话大错。”“民族主义并非是遇到不同种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种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三民主义与

中国前途问题》)。这表明孙中山主张的民族主义

A. 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B. 反对满族贵族的统治

C. 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

D. 反对盲目排外

11.【来源】2017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总复习质量调查(一)考点66 难

1905年中国同盟会纲领中有与下图朱元璋的《谕中原檄》相似的表述,而1906年12月孙中山专述民族主义,批判民族复仇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谕中原檄》引领近代的民族革命

B. 维护纲常名教借以挽救近世危局

C. 推翻外族统治是革命的根本目的

D. 倡导实现民族平等实现民主共和

12.【来源】【全国百强校】福建莆田一中2017届高三考前模拟(最后一卷)考点66 中

1924年3、4月间,孙中山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就民权主义发表了一系列演讲。他认

为民权应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四个方面。其解释的本质目的在于

A. 建立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B. 实践美国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

C. 在中国境内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

D. 真正实现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13.【来源】【全国百强校】天津市南开中学2017届高三5月模拟考点66 中难

中国的北洋军阀统治从1912年开始,到1928年结束。北洋军阀曾是历史书中的白脸奸臣,但如今却重新引发人们的思考。在军阀二字的掩盖下,这一时期隐藏着一颗颗“爱国”、“自强”、“尊师”、“西化”的心。下列各项符合这一时期时代特征的有

①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②西方思想广泛传播

③爱国运动如火如荼开展

④土地革命遍及全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4.【来源】【全国百强校】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考前得分训练(六)考点66 中难

1925年3月,孙中山在《致苏俄遗书》中说道:“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晚年为了继续完成“民族革命”

A. 提出了三民主义

B. 倡导了三大政策

C. 领导了辛亥革命

D. 主张“平均地权”

15.【来源】2017届山东枣庄五中中高三历史4月阶段性自测题考点66 中难

孙中山说:“民国十三年来革命不能成功,就是由于平等自由的思想,冲破了政治团体。”“欧美为平等自由去战争,争得了之后,常常被平等自由引入歧路。”“各人都扩充自己的自由,于是由于自由太过,便发生许多流弊……我们从新革命,便不可再蹈他们的覆辙。”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孙中山对民主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是实事求是的

B. 欧美革命误入歧路,证明中国“政治革命”之必要

C. 孙中山对平等自由的解释是受中国共产党革命思想的影响

D. 孙中山这种思想是因为对平等、自由的真正含义存在曲解

16.【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安徽省芜湖市2017届高三5月教学质量检测考点66 中难

国民党改组后,有日本记者问及孙(中山)“所主倡之三民主义”是否“再制列宁”,“踏袭列宁等之所说”时,他明确表示:“决非如此”,并详细解释说,国民党的“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据此,孙中山认为自己的思想

A. 直接从传统思想发展而来

B. 受到俄国革命的影响

C. 没有受到西方的任何影响

D. 仍依从中国文化传统

17.【来源】【全国市级联考】陕西榆林2017届高三二模考点66 难

孙中山根据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中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仁”加以糅合、陶铸。他认为,“博爱和我们的民生主义是相通的”;是“人类宝筏,政治极则”;是“吾人无穷之希望、最伟大之思想”,这反映出孙中山心中的“博爱”

A. 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矫正

B. 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C. 目的是赢取更多革命同情

D. 是对大同社会美好设想

18.【来源】山东省莱芜市2017届高三4月质量检测(二模)考点66 难

1924年1月孙中山说:“我等同在弱小民族之中,我等当共同奋斗,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又提出民族主义主张:“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是

A. 推翻以满洲贵族为主的清朝统治

B. 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弱小民族

C. 处理好国内民族关系,体现民族平等思想

D. 反对帝国主义,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19.【来源】枣强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热身考试二考点67 难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里说:“同城市相比,农村是落后的。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却历史地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之路。……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因此,它最终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毛泽东是第一个代表这种自觉选择的人。”下列哪些著作反映了毛泽东作出了“自觉选择”?

①《论人民民主专政》

②《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③《井冈山的斗争》

④《新民主主义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0.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9题)考点67 中难

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21.来源】【全国市级联考】江苏镇江2017届高三三模(最后一卷)考点67 难

“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拥护革命,把革命推到全国去,接受我们的政治号召,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这直接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 坚持群众路线

B. 重视经济建设

C. 强调实事求是

D. 开展武装斗争

22.【来源】【全国百强校】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考点68 难

1978年12月,邓小平指出:“现在立法的工作量很大,人力很不够,因此法律条文开始可以粗一点,逐步完善。有些法规地方可以先试搞,然后经过总结提高,制定全国通行的法律。修改补充法律,成熟一条就修改补充一条,不要等待‘成套设备’。”这说明在立法问题上,邓小平

A. 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B. 倡导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C. 注重地方与中央、点与面结合

D. 强调循序渐进并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23.【来源】【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南通、扬州、泰州2017届高三三模考点68 中难

学者郑水年说:“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使改革领导者尤其是邓小平认识到推进国内改革是何等重要和迫切。当许多人将共产主义的崩溃归之于西方的努力时,邓小平指出国内因素才是根本原因。”鉴于此,邓小平

A. 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 决定把改革的重心转向国有企业

C. 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

D. 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4.【来源】【全国校级联考】湖南衡阳十校2017届高三第三次冲刺预测考点68 中难“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这说明

A. 中国领导人对国际变革认识深刻

B. 中国科技发展速度要求思想革命

C. 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学技术进步

D. 科教兴国战略丰富了邓小平理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20分)【来源】【百强校】2017届云南省昆明市一中高三第五次二轮检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富论》两种译本的比较

材料二

梁启超1902年发表《绍介新著(原富)》中说:“其文笔太务渊雅,刻意模仿先秦文体,非多读古书之人,一翻殆难索解”。l903年在他发表的文章中,又再次提到该书:“然乡曲学子,得读之者百无一焉,读之而能解其理者千无一焉,是岂不可为长太息也。”夏曾佑在l903年写给严复的信中也说:”《原富》前日全书出版,昨已卖磬,然解者绝少,不过案头置一编以立懂于新学场也。”当代学者俞政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原富》在20世纪初期的境遇,可以说是“生不逢时,曲高和寡”。

——摘编自赖建诚《亚当·斯密与严复:<国富论>与中国》请回答:

考点63 中难(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严复《原富》的翻译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10分)

考点63 中难(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期《原富》在中国出现文中境遇的原因。(10分)

26.(12分)【来源】【百强校】2017届湖北省襄阳市襄阳四中高三七月第二周周考文综历

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庞朴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号召‘打倒孔家店’,揭开了现代批孔的序幕,立下

过不朽功勋。”与此类似的说法出现在朱玉湘的文章里:“‘五四’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

店’的战斗口号,……立下过不朽的功勋”,“鲁迅是‘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的主将”。而

吕振羽早在1940年就已指出:“在反封建文化斗争的高潮中,曾产生一部分自由主义分子的

盲目反古的倾向,即反历史主义的倾向。他们无视伟大祖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几乎认为中国

历史上的一切都是要不得的,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下,一时就抹杀了发展到那样高度的

中国封建文化的一切,不去估计其巨大的创造成果和它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

——摘编自杨华丽《新时期以来“打倒孔家店”口号研究述评》

考点64 中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你对新文化运动时期“打倒孔家店”这

一口号的理解并说明理由。

27.(20分)【来源】【百强校】2017届广西区河池市高级中学高三上期摸底

材料一“民生”两个字是中国向来用惯的一个名词。我们常说什么“国计民生”,不过我们所用这句话恐怕多是信口而出,不求甚解,未见得涵有几多意义的,但是今日科学大明,在科学范围内拿这个名词来用于社会经济上,就觉得意义无穷了。我今天就拿这个名词来下一定义,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

——孙中山《民生主义》演讲稿

材料二 1921年孙中山在《五权宪法》中为中国设计的政治构架图

考点66 中难(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民生观的核心内容。这体现了他怎样的理想蓝图?(6分)

考点66 中难(2)材料二中的政治构架的设计体现的思想,就孙中山的民主政治设计,谈谈你的认识。(14分)

参考答案

1.C

【解析】从材料中来看,康有为提出“稍变祖宗之法”说明他不敢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所以A项错误;也能说明作者并未表明改变君主专制政体的合理性,以及彻底变革政治制度的必要性,所以B、D项错误;他提出变法是为了“守地”,说明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需求,所以C项正确。

2.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在《天演论》中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主张,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引导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走上救国道路的重要理论。因此可以说严复在此中别有深意,希望以此来激发中国人的危机意识。所以D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所以错误。严复作为“信”“达”“雅”翻译标准的提出者,不可能误解赫胥黎的观点,所以B项错误;更不能说严复的翻译水平达不到他的翻译标准,所以C项错误。3.B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弢安园文录外编》(1882年出版),“君民共治”反映的是君主立宪政体思想,说明中国思想家学习西方已经由“器物”向“制度”转变,B项正确;A项是洋务派之主张;题干也无从反映“进化论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法家思想,故排除D项。

4.B

【解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达尔文《进化论》中的观点,而严复是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因此可以看出这一自然哲学的规律对社会进步也有所裨益,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说法不够准确,应该着重强调自然科学;C选项说法错误;D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

5.D

【解析】“我们的'新学'就是这三种元素混合构成”即经学,诸子学,西学,把儒家思想和西方学说结合起来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符合“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故D正确;A、B、C 不符合题意,排除。

6.A

【解析】由材料“采取经训,以保存固有之道德;大学添设经学院,以发挥先哲之学说”可知其反映了对孔子思想的固守,结合1914年的时代背景可知是为了袁世凯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故A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共和民国”宗旨是拥护共和,发扬民主,但在材料无法体现出来,故B项排除;“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与材料内容不符,故C项排除;由材料“采取经训,以保存固有之道德;大学添设经学院,以发挥先哲之学说”可知是对传统儒家文化的尊崇,并没有冲击儒学传统文化,故D项排除。

点晴:试题难度大,能理解材料中教育体制改革的规定其实质就是尊孔复古逆流,据此分析归纳即可。

7.B

【解析】省略号之前的内容说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有弊端和问题的,之后的内容则主张不仅研究和提倡自然科学需要科学精神,其他的科学研究也需要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故是主张坚持理性精神,反对传统文化的不足和束缚,B为正确答案。

8.A

【解析】由材料“采取经训,以保存固有之道德;大学添设经学院,以发挥先哲之学说”可知其反映了对孔子思想的固守,结合1914年的时代背景可知是为了袁世凯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故A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共和民国”宗旨是拥护共和,发扬民主,但在材料无

法体现出来,故B项排除;“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与材料内容不符,故C项排除;由材料“采取经训,以保存固有之道德;大学添设经学院,以发挥先哲之学说”可知是对传统儒家文化的尊崇,并没有冲击儒学传统文化,故D项排除。

点晴:试题难度大,能理解材料中教育体制改革的规定其实质就是尊孔复古逆流,据此分析归纳即可

9.B

【解析】从五四运动之后来华人士数量来看,新文化运动起到了明显的发展,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这些外国人士与马克思主义无关;C选项错误,泰戈尔是文学巨匠,与哲学无关;D选项错误,材料表现的是文化领域。

10.B

【解析】根据“民族主义并非是遇到不同种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种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可知民族主义是反对夺取汉族政权的满清贵族,故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排除A;C选项材料无体现;孙中山的言论针对的是反满情绪,不是“反对盲目排外”,D错。

11.D

【解析】明代朱元璋的《谕中原檄》不可能引领近代的民族革命,排除A;B属于近代地主阶级的思想,不符合孙中山的思想,排除B;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目的是推翻清政府建立中产阶级共和国,C错误;由“孙中山专述民族主义,批判民族复仇论”,体现出民族平等、各族共和的思想,故D正确。

12.D

【解析】据材料“1924年……民权应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其中“民权主义”主张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故D选项正确;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属于旧三民主义内容,故A选项错误;美国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只是孙中山思想的来源之一,不是孙中山的本质目的,故B选项错误;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属于民族主义的内容,故C选项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背景、内容和意义等相关知识,特别注意区分民权主义的内容的变化,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新三民主义的“民权主义”主张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13.A

【解析】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较快体现了“西化”、“自强”,西方思想广泛传播体现了“尊师”、“西化”,爱国运动如火如荼开展体现了“爱国”,土地革命不符合题干所提到的时间,故排除含有④的选项,正确答案为A。

14.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晚年倡导了三大政策,实现了伟大的转变,这是为了为了继续完成“民族革命”,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属于孙中山早年的革命,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也属于孙中山早年的革命,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 也属于孙中山早年的革命,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5.D

【解析】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原因是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和国内外敌人的破坏,故A项错误;孙中山认为欧美革命是成功的,成功之后的建设当中出现问题,而不是革命误入歧途,故B 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信息表明共产党影响了孙中山的解释,而且当时孙中山与共产党的合作主要是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故C项错误;孙中山之所以认为革命不成功的原因是因为平等自由思想,是把现实中的政治团体的组织涣散、纪律涣散等现象错误的归纳为自由平等思想,故D项正确。

点睛: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材料“民国十三年来革命不能成功,就是由于平等自由的思想,冲破了政治团体.”“欧美为平等自由去战争,争得了之后,常常被平等自由引入歧路.”“各人都扩充自己的自由,于是由于自由太过,便发生许多流弊…我们从新革命,便不可再蹈他们的覆辙.”

16.D

【解析】由“国民党的“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自己的三民主义思想是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中的“直接”说法错误,孙中山思想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和西方思想影响;C项说法错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实际上是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的。

17.D

【解析】孙中山的博爱观是通过道德的感化,使人们在互助与博爱的精神启导下,努力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贫富的差别,实现人类的和谐、幸福和大同,是对大同社会美好设想,故D正确;A不符合“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仁’加以糅合、陶铸”,排除;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排除B;C不符合材料主旨。

18.D

【解析】据材料“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观是反对帝国主义,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故D选项正确;推翻以满洲贵族为主的清朝统治属于旧三民主义,故A选项错误;中华民族是弱小民族,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原因之一,故B选项错误;C选项只反映了国内的民族关系,过于片面,故C选项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提取关键材料信息“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结合题干的时间“1924年”、人物“孙中山”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判断这体现了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19.C

【解析】:材料所反映出来的是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时期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②《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写于1928年,③《井冈山的斗争》写于1928年,都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所以选C项。①《论人民民主专政》写于1949年,是解放战争时期,主要论述了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与“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无关,应排除;④《新民主主义论》写于1940年,是抗日战争时期,论证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的问题,与“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无关,应排除。

20.D

【解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等信息可以看出这应该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根据所学知识,只有D符合这一时间,故选D。

21.A

【解析】根据“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体现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故A正确;B、D与材料无关;“强调实事求是”不能从材料直接体现出来,排除C。

【名师点睛】

群众路线的含义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材料体现出坚持群众路线。

22.B

【解析】从材料中邓小平对立法工作的指示上来看,他认为立法在当时主要体现的是“先试

搞,然后经过总结提高”,这符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特别说明法律条文开始可以粗一点,逐步完善。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这一点;D 选项错在材料没有突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23.C

【解析】材料中“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指20世纪80、90年代的苏东剧变,这些国家纷纷由社会主义国家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排除A;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由此全面展开,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排除B;1982年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排除D。

24.D

【解析】据材料“科教兴国”、“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内容,这说明科教兴国战略丰富了邓小平理论,故D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际变革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科技发展速度不是思想革命的主要原因,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科技体制改革的问题,故C 选项错误。故选D。

25.(20分)

(1)特点:用文言进行翻译,文字简洁典雅;对原文内容进行了拓展;对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解释说明;存在误译和扭曲。原因:中国书面语与口语截然两分的传统;尚未形成严格的翻译规范;为了减少读者的阅读障碍;严复自身知识和视野的局限。(10分)

(2)原因:文言翻译造成阅读难度大;此书在当时的印量较少;时人对西方经济学的认识较少,造成此书的理解难度大;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对当时的中国不利;当时中国的经济急需政府的引导;当时国人更关注政治救国。(10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严复《原富》的翻译特点首先要突出是用文言文在翻译,再者要突出严复把难理解的内容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解释。至于原因则主要从翻译规范尚未形成、减少读者的阅读障碍等多角度进行归纳。

(2)“生不逢时,曲高和寡”是20世纪初期《原富》在中国的境遇,主要在材料二中进行归纳答案,例如,“非多读古书之人,一翻殆难索解”意在强调翻译成文言文是会造成阅读难度大的,再例如”《原富》前日全书出版,昨已卖磬”则意在强调此书在当时的印量较少,还可以结合当时中国的经济状况、经济国情进行解释,例如半殖民地的中国对西方经济学的认识是较少的。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家?严复?严复《原富》的翻译特点、原因及《原富》在中国出现文中

境遇的原因

【名师点睛】材料题是考试中学生最头疼失分最多的题型,解答此类材料题时,第一,先粗

读材料,然后看问题,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读材料,第二,找准题眼,找材料与题

干问题相关的部分,第三,联系教材中的有效信息,在教材中印证材料观点且符合问题的知

识点,最后,总结答案。

26.(12分)

示例一:这一口号值得肯定。理由:这一口号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以进化论观点和

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批判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带有明显的革命意义。

示例二:这一口号应该否定。理由:这一口号在批判儒家思想时对民族文化采取虚无主义态度和极端、片面的思想方法。由于缺少历史主义,他们常常只能鄙视旧有的文化遗产,不能全面看待封建文化。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与理解,兼顾考查学生史学理论及素养相关内容——“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论从史出”。本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从而本题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本题属于观点论证说明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以下步骤:第一,要对材料中的观点表明态度,此部分属于开放性设问,答案不唯一,即肯定(同意)还是否定(不同意)均可,诸如,这一口号值得肯定;或者,这一口号应该否定等均可。第二,要结合相关史实对所持观点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诸如持肯定态度,可以围绕以下方面展开论证和说明:这一口号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批判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带有明显的革命意义等;诸如持否定态度,可以围绕以下方面展开论证和说明:这一口号在批判儒家思想时对民族文化采取虚无主义态度和极端、片面的思想方法,明显具有片面性。第三,末尾要附上总结性、点评性的语言,以升华所持观点。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概况及认识;史学理论与历史素养·历史研究和认识的方法·“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论从史出”

【名师点睛】关于观点论证说明类题型的解题方法:1、亮明观点。用词一定要确定。比如我认为正确、我认为错误等。要对材料进行提练概括,杜绝照抄材料原文。2、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思路二:外因、外因。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不同的问题适用不同的思路,在审题时一定要先理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3、用理论来论证这个观点或写总结性语言,以以升华所持观点。

27.(20分)(1)核心内容:民生问题是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国家要解决的重大问题。(4分)

理想蓝图:致力于改造社会、寻求人类解放之路。(2分)

(2)思想:孙中山主张国民拥有选举权、复决权、罢免权等,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中央与省治县治相结合,体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主张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借鉴了美国的分权制衡思想。(8分)

认识:孙中山的民主政治设计,既承续了西方民主政体中的合理方面,又吸收了中国传统政治模式中的有效成分;这既是对外国政治制度的批判吸收,又是对中外政治学说和基本模式的创新。(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材料一来看孙中山民生观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强调民生的重要地位,在回答时主要利用能够突出民生问题的重要性的语言即可。孙中山的理想蓝图是指他通过革命的手段来达到改造社会、解放人类的道路,主要是突出革命的手段来改造社会即可。(2)材料二中的政治构架的设计体现的思想主要答出民主思想和权力的制约与均衡思想即可。孙中山的民主政治设计的认识主要突出两点,一是主权在民的民主思想,二是借鉴美国的政治制度。前者主要强调国民拥有选举权、复决权、罢免权等民主权力,后者主要对美国政治体制的学习。孙中山的民主政治设计其实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不可避免的继承了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的积极的成分又批判吸收了西方政治制度的精华部分,是个非常巧妙的政治设计,但随着袁世凯的北洋军阀统治一切都化为乌有。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孙中山民生观的核心内容、孙中山的民主政治设计及认识等

衡水金卷2018年高考模拟数学(文)试题(二)有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衡水金卷调研卷) 文数二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3,2,1,0,1,2,3A =---,集合{}1,0,1,3A =-,集合{}3,2,1,3B =---,则()U C A B ?=( ) A .{}3,2,1-- B .{}2,1,1-- C .{}2 D .{}1,2,3- 2. 已知复数z 满足()20181z i i +=(i 是虚数单位),则复数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所在象限为(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3.函数()()2 ln 214f x x x = ++-的定义域为( ) A .1,22??-???? B .1,22??-???? C .1,22??- ??? D .1,22??- ??? 4.三世纪中期,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首创割圆术,为计算圆周率建立了严密的理论和完善的算法.所谓割圆术,就是不断倍增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求出圆周率的方法.如图是刘徽利用正六边形计算圆周率时所画的示意图,现项园中随机投掷一个点,则该点落在正六边形内的概率为( ) A 33 B 33π323π 5.已知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 -=>>的一条渐近线与直线4310x y ++=垂直,且焦点在圆()2 2126 x y +-=上,则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 A .221916x y -= B .221169x y -= C .22134x y -= D .22 143 x y -= 6.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0.05t =,则输出的n 为(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知识梳理 1.基本线索: 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接受马克思主义──“走自己的路”──文革结束后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演变历程: (一)19世纪40~60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 (1)内容:①魏源、林则徐主张“向西方学习”;②洪秀全、洪仁玕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③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 (2)特点:①先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农民革命领袖探索救国道路;②向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③显示出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起步;④“师夷长技”、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⑤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 (1)内容:①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论战,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使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②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保皇派之间展开论战,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结果,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 (2)特点:①中国先进分子在认识西方问题上进入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②由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④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学习西方的经济、政治制度已从书本和口头上变为了资产阶级的实际行动,相继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④从学习日本走改良道路转变为学习欧美走革命道路。 (三)新文化运动前期:发展到学习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思想。 (1)内容:1915年开始的民主科学与尊孔复古的论战,陈独秀等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以西方民权、平等和进化论思想为指导,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极大地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形成中国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中国革命新时期的到来准备了条件。 (2)特点:①矛头直指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从而使新文化运动在批判封建主义问题上比维新派和革命派更为彻底;②既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③在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存在着绝对倾向。 (四)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日益传播。 (1)内容:①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②李大钊开始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③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④“问题”与“主义”之争,是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⑤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⑤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体现了当时的时代潮流。 (2)特点:①由学习西方转向“以俄为师”;②由学习资本主义文明转向接受社会主义思想;③运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④新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广泛流行。 (五)中共成立以来:由照搬苏联模式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渐摆脱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走井冈山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取得民主革命胜利。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逐渐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衡水金卷2018年全国卷模拟试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衡水金卷2018年全国卷模拟试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三)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的乡村是一个熟人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儒家仁爱伦理设定的处理经济交往、人际关系以及维护乡村生活秩序的道德规则便捷有效,且易于被村民所接受和实践。传统乡村的伦理关系或是基于家庭和家族的血缘亲情,或是基于地缘,血缘亲情和地缘共同构成了熟人社会伦理的基础。因此,儒家仁爱伦理主张,人们应当首先维护家庭和家族成员以及彼此亲近的其他成员的权利,熟人共同体的伦理关怀应当优先得到考虑,然后再推及他人。自我不是孤独的原子,而是有着多重伦理关系的社会存在,人的本质规定性就体现在自我与他人以及社会的伦理关系之中。虽然改革开放和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人的个体化发展,但是,基于熟人关系的共同体伦理依然被村民所认同和践行。熟人共同体提供了人际信任可以利用的充足人文资源,这是对现代社会契约信任和制度信任的有益补充。 最近30余年中国乡村社会所发生的变迁是如此剧烈和急速,以至于人们尚来不及进行理性和冷静的思考就被卷入其中。村民日益个体化的自主选择和个体权利意识的觉醒,使得当代中国乡村伦理与传统乡村伦理相比,产生了一些新的带有内卷化特点的变化。其一是去传统化。个体从传统的熟人共同体的社会约束中脱离出来,试图摆脱家庭、家族和血缘亲情关系的道德要求。但是,这样的变化并不意味着熟人共同体不重要或者不再发挥作用,如果熟人共同体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有益,那么,个体依然会依靠熟人共同体。原本相对清纯的熟人共同体,现在融入了实用性和功利性的色彩。其二是通过从众来创造自己的生活。当代乡村社会的成员走向个体化,获得的是自由和权利,成就的是道德自我,不盲从别人强加的价值观,而且也明了何为善、何为恶,然后做出自己的自主行为选择。然而,吊诡的是,自由和个性并不必然会使个体变得与众不同。相反,对社会制度的依赖决定了当代的个体不能自由地寻求并建构独特的自我,男男女女必须依据某些指南和规则来设计自己的生命轨迹,因此,他们最终得到的反而是相当一致的生活。因市场经济机制的实行而生成的制度化行为规则,为个性的自由发展设定了一些限制,人们不得不遵从一些与自己的意愿相悖的普遍性道德原则和规范。从伦理学的角度看,因村民追求个体化而导致的熟人共同体的松动甚至瓦解,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仁爱伦理设定的处理经济交往、人际关系以及维护乡村生活秩序的道德规则便捷有效,容易被村民接受和实践。 B.血缘亲情和地缘是熟人社会伦理的基础,所以人们应当首先维护家庭和家族成员以及彼此亲近的其他成员的权利。 C.在人们还来不及进行理性和冷静的思考的时候,最近30余年中国乡村社会已发生了一些带有内卷化特点的变迁。 D.个体从传统的熟人共同体的社会约束中脱离出来,摆脱家庭、家族和血缘亲情关系

2018年全国高考二卷历史试卷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 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 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 明 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 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答案】A【解析】商汤认为野外捕鸟之人设的四面密实的网会将鸟兽杀绝,所以采取了“去 其三面”的做法,这表面看是对鸟兽的仁慈,不赶尽杀绝,实际上《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有意在说商汤能够建立商朝是其仁德的结果,故选A;夏商时期我国华夏族居民大多已经过上定 居的生活,所以农耕应该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故B不符合史实;保护生态环境不是题目的主旨,而且题干没有说到商朝建立之后的事情,故排除C;题干提到的是商汤的举动与夏商更 替的关系,而不是资源争夺,故排除D。 名师点睛:这一题主要考查考生全面准确解读材料和审题的能力,试题以热点隐性切入,题 干以商汤仁慈能最终推翻暴虐无道的夏桀这一《史记》记载为载体,考查以德治国这一时政 热点(十九大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问题,同时这一题也在聚焦立德树人、彰显了历史学科积极育人的导向。考生在作答时需要注意审题干中的“意在说明”,这是提示 思考《史记》作者这样记载的用意所在,所以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方能得出正确答案。 25.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 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 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答案】B【解析】西汉文景时期,百姓的田租很轻,但是人头税重,而且在粮价极低的情 况下,还要把粮食换做钱币来交税,富商大贾再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这就意味着百姓 负担沉重,有可能因此而倾家荡产,再结合题干信息“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这 反映了当时自耕农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故选B;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A;材料主 旨是农民负担沉重,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税收多少及其形式是由政府确定的,且材料信息 说的是“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故排除D。 名师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和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题目主要涉及到了西 汉经济领域的诸多概念,如实物田租和货币人头税、土地兼并、重农抑商、自耕农经济等, 考生需要准确理解这些重要概念,才可以由题干信息推论出答案,思维含量较高。 26. 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 法的目的是 A. 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答案】C【解析】武则天时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就有加强皇权的 色彩,而与此同时,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明显是为了更好地控制中央的官员,以 加强皇权,故选C,排除A;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并没有使得这样的官员迅速晋升,只是给了其参与议政的权力和机会,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作业)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为以后的变法思潮的勃兴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思想材料,但他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此观点表明《海国图志》() A.缺少近代化色彩B.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 C.不够系统和完善D.继承了封建科技思想 B[根据材料可知《海国图志》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向西方学习仅停留在“器物”层面,故B项正确。] 2.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撰文指出:林则徐只是旧时代的精英,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此观点意在说明() A.林则徐仍然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代表 B.林则徐思想主张的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 C.林则徐是主张向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家 D.林则徐是晚清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的精英 B[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故A项错误;林则徐是清政府中主张禁绝鸦片、抵抗外国侵略的代表,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故B项正确;林则徐并未主张全面学习西方,故C项错误;林则徐是晚清地主阶级中的“精英”,故D项错误。] 3.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下列救国思想中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 D.设议会、开国会 A[近代中国的救国主张是只要了成品——白菜,而没有拿到其种子和种植方法,这喻指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思想,故A项正确;B项是早期开明地主阶级的思想主张,未涉及经济改革;C项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属于“种

(衡水金卷)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历史试题四

(衡水金卷)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四 24.学者李零在《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 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现点 A.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意在说明分封制促成中华民族形成 C.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 D.没有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25. 据上表可以得出 A.史书可作为探究西汉商业政策的依据 B.《史记》对西汉商业的描述有失偏颇 C.《汉书》对西汉商业的描述最接近事实 D.史书记述的矛盾性削弱了其可信度 26.据南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登科录》所载本年登科进士六百零一名中,平民出身四 百十七人,占百分之六十九点三八。这说明 A.科举制在南宋发展至黄金时期 B.限制世家子弟是科举制的特点 C.南宋皇帝开始总揽取士的大权 D.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的流动 27.清朝康熙帝积极尊尧舜之道,行孔孟圣学,黄宗羲没有“戎狄豺狼”的种族对立观念, 而是认识到“今日能用士,而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这反映出 A.黄宗羲对清初君主的统治表示了认可 B.清初的思想界出现了一些民主的气氛 C.清初统治者注重先秦儒家思想的传承 D.黄宗羲要求限制君权的思想得以实践

28.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意识到,“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求, 必先练兵;练兵又以制器为先”。这主要表明清延中部分官员 A.已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B.强调学习西学应循序渐进 C.反对清廷固守传统的做法 D.对西方的认识仍较为肤浅 29.孙中山曾说:“我们一定要在非满族的中国人中间发扬民族主义精神,这是毕生的职 责。”据此可知,孙中山对“民族主义”的解读 A.具有一定的狹隘色彩 B.体现了民权主义思想 C.是为完成反帝的任务 D.借鉴了欧美民族学说 30.中国代表团最终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这一大声说“不”的举动在近代中国外 交史上十分罕见,它摆脱了以往中国外交始争终让的规律。中国政府没有签字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实力强大,坚持反帝立场 B.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 C.国内人民反帝斗争的强大浪潮 D.国际社会的同情支持 31.下图是1952~1965年中国国民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对上图解读正确的是 A.国民经济的调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B.“大跃进”运动使经济发展持续负增长 C.“左”倾错误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三大改造”推动了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32.古罗马帝国屋大维统治时,开始授予某些法学家以解答祛律之特权,也即他们的解答由 于特许而具有特殊权威,成为罗马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此推理 A.罗马法的发展具有一定专制特点 B.罗马帝国皇帝享有法律的解释权 C.法学家对万民法的研究较为深入 D.对法学解读助推了罗马法的发展 33.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一些持批判态度的人认为启蒙运动必须为道德危机、精神空虚、生 存压力,甚至环境恶化等这些削减人类幸福感的现代性整体危机负责。这一批判的主要依据是

(整理)高中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考试内容】 (1)新思潮的萌发: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与实践。 (2)洋务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维新思想: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4)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5)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6)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7)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8)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著及其主张;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 一、重点回顾:

二、合作探究 1、在近代中国,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关于两个派别关系的表述,只有一组是准确的,请加以判断,并结合两派的思想主张和实践活动来论证你的判断。 从背景来看经历了由被动学习到主动选择的过程 从方向来看体现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历程 从任务来看以向西方学习为核心 从层次来看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从态度来看追求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从内容来看思想启蒙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从作用来看前后各种思想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特点 3、近代各个阶层向西方学习,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三、本课小结:略 四、学以致用 1、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那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船坚炮利 2、“我所认识的中国人之中,只有李鸿章比较热心改革,他具有最进步的思想。”(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常胜军”首脑戈登语)这里的“最进步的思想”的正确的理解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改革封建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C.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巩固清朝统治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3、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A.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B.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C.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5、新三民主义发展了同盟会的政治主张,这主要表现在 A.彻底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 B.提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C.提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D.号召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6、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丰富、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有①由零星传人到广泛传播的转变②由学术的介绍到作为社会改造指导思想的转变③由直接运用、实践到丰富、发展的转变④由运用中的教条主义到实事求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转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学校者人才所由出,人才者国势所由强,故泰西之强强于学,菲强于人也。

衡水金卷2020年高考模拟数学(文)试题(三)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 文数(三)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集合{|13}A x x =<≤,{|02}B x x =≤<,则A B =( ) A .{|02}x x ≤< B .{|03}x x ≤≤ C .{|12}x x << D .{|13}x x <≤ 2.设函数1,0()1,02x x x f x x +≥?? =?

A .80 B .96 C .112 D .120 7.已知函数()cos 26f x x π?? =- ?? ? ,将函数()f x 的图象向左平移(0)??>个单位后,得到的图象对应的函数()g x 为奇函数,则?的最小值为( ) A . 6π B .56π C .3 π D .23π 8.《九章算术》中将底面为长方形且有一条侧棱与底面垂直的四棱锥称之为“阳马”,将四个面都为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称之为“鳖臑”.在如图所示的阳马P ABCD -中,侧棱PD ⊥底面ABCD ,从A ,B ,C ,D 四点中任取三点和顶点P 所形成的四面体中,任取两个四面体,则其中一个四面体为鳖臑的概率为( ) A . 14 B .23 C .35 D .3 10 9.如图,AB 为经过抛物线2 2(0)y px p =>焦点F 的弦,点A ,B 在直线2 p x =-上的射影分别为1A ,1B ,且113AA BB =,则直线AB 的倾斜角为( )

2018年高考全国Ⅱ文综历史试题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 文综历史试题 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29.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30.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31.图5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试题(含答案)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题 姓名: 一、选择题 1.王韬认为:“当默深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文中的“默深先生”是指()) A.林则徐B.魏源C.曾国藩D.李鸿章 2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科技史的角度看,“格致”就像一只小船,从明末到民国初期,载着“Science”过渡到“科学”的彼岸。这一过程体现了( ) A.中体西用 B.西学东渐C.西学中源D.中西同源 3.《刘如山回忆录》中载,“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招学生太费事,于是由八旗官学中挑选,虽然是奉官调学生,但有情可托的学生谁也不会去,所挑选者,大多数都是没有人情,或笨而不用功的学生。……这些学生入同文馆之后……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了亲戚关系。”材料说明京师同文馆招生困难的根本原因是( ) A.洋文学科的增设B.顽固势力的反对 C.社会观念的落后D.大家子弟的谨慎 4.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主要原因是这两本书( ) 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 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 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 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 5.中国近代有人认为:“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判断此人的政治派别是( ) A.保皇派B.维新派C.革命派D.洋务派 6.梁启超在1923年撰写的纪念《申报》创办七十周年的文章中认为,中国人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学西方,第一阶段是学器物;第二阶段是学制度;第三阶段是学精神文化。以下各项中,属于第二阶段的代表性主张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D.“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 7.蔡元培在1918年撰文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之崇实论与理想论;经济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并列其中,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此处蔡元培所说“大学之所以为大”的主要意义是( ) A.学风开放,思想自由B.重文轻理,倡新抑旧 C.学科齐全,综合性强D.规模宏大,名师众多 8.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认为,封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控制人们思想的枷锁,造成了人们在政治上和家庭生活上的不平等。该材料强调的是( ) A.人性的解放B.人们政治地位的平等 C.民主与科学D.平等与博爱 9.“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这是一篇文章中的两句话,它最有可能出自于( ) 10.任何一种思想的传播无不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在其传播过程中无不烙上了主体性选择的烙印。在中国,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因素主要是( )

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I卷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 文综历史试题 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 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隧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 这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试题(含答案)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选择题 1.(2014?吉林长春模拟)王韬认为:“当默深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文中的“默深先生”是指() A.林则徐B.魏源 C.曾国藩D.李鸿章 2.(2014?三门峡模拟)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科技史的角度看,“格致”就像一只小船,从明末到民国初期,载着“Science”过渡到“科学”的彼岸。这一过程体现了() A.中体西用B.西学东渐 C.西学中源D.中西同源 3.(2014?来宾模拟)《刘如山回忆录》中载,“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招学生太费事,于是由八旗官学中挑选,虽然是奉官调学生,但有情可托的学生谁也不会去,所挑选者,大多数都是没有人情,或笨而不用功的学生。……这些学生入同文馆之后……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了亲戚关系。”材料说明京师同文馆招生困难的根本原因是() A.洋文学科的增设B.顽固势力的反对 C.社会观念的落后D.大家子弟的谨慎 4.(2014?江苏南京模拟)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主要原因是这两本书() 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 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 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 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 5.(2014?北京西城模拟)中国近代有人认为:“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判断此人的政治派别是() A.保皇派B.维新派 C.革命派D.洋务派 6.(2014?新乡模拟)梁启超在1923年撰写的纪念《申报》创办七十周年的文章中认为,中国人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学西方,第一阶段是学器物;第二阶段是学制度;第三阶段是学精神文化。以下各项中,属于第二阶段的代表性主张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D.“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 7.(2014?安徽淮南模拟)蔡元培在1918年撰文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之崇实论与理想论;经济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并列其中,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此处蔡元培所说“大学之所以为大”的主要意义是() A.学风开放,思想自由B.重文轻理,倡新抑旧 C.学科齐全,综合性强D.规模宏大,名师众多 8.(2014?辽宁五校模拟)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认为,封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控制人们思想的枷锁,造成了人们在政治上和家庭生活上的不平等。该材料强调的是() A.人性的解放B.人们政治地位的平等 C.民主与科学D.平等与博爱 9.(2014?贵港模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这是一篇文章中的两句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三卷)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1.(4分)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2.(4分)表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 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 中级官员1510 低级官员128 无官职记录2436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3.(4分)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4.(4分)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5.(4分)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6.(4分)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7.(4分)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点总结材料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点总结 2017-11-11 一、新思想的萌发 (一)魏源与《海国图志》 1.背景: (1)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2)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3)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 2.内容: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系统介绍西方史地和科学技术知识以及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3.意义:成为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二)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在禁烟运动时,就开始将外文资料,编译成《四洲志》《各国律例》;还搜集、绘制西方战舰图样,仿制西方战舰。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

一人。 二、维新思想 (一)背景 1.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民族危机深重。 2.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民族资级力量不断壮大。 3.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 (二)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代表主要思想 康有为把儒家今文中的“三世说”和西方的进化论相结合,宣传西方政治学说。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严复①翻译《天演论》,提出进化论观点,增强无数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信心。 ②对君权论进行严厉的批判,直接动摇了君权论的基础。 (三)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1.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也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

2018年全国卷Ⅲ文综历史高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3)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地理:1-11 36 37 43 44 历史:24-35 41 42 45 46 47 政治:12-23 38 39 40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要求的。 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图7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25.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29.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练习题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练习题2014-01-05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6分) 1.(2012·唐山模拟)魏源著《海国图志》印刷近千册不久被列入禁书;《瀛环志略》一书在作者徐继畬被罢官后也被查禁。造成其相同归宿的原因是( ) A.清朝沉醉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 B.书中作者的观点触怒清帝 C.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惨败 D.作者的罢官经历决定其归宿 2.(2012·汕头质检)据统计,从1840年起到1861年止,描述世界大势的著作至少出现了22种之多。这种现象产生的背景可能是( ) A.鸦片战争的失败B.晚清统治的腐败 C.国内政局的动荡D.西方思想的冲击 3.(2013届杭州月考) 1919年4月,身在欧洲的梁启超给北京外交委员会发了一个电报:“对德国事,闻将以青岛直接交还,因日使力争,结果美法为所动,吾若认此,不啻加绳自缚……”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梁启超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 B.梁启超与后来青年学生的意见一致 C.梁启超看清了帝国主义的本质 D.梁启超已变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士 4.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这三个派别依次是( ) A.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 B.维新派顽固派革命派 C.保皇派革命派维新派 D.洋务派革命派保皇派 5.(2012·北京西城区模拟)“孔子拨乱升平,托文王以行君主之仁政,尤注意太平,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这段材料出自( ) A.《新学伪经考》B.《天演论》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 6.“这个康有为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思想体系,把孔学推上国教的位置,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就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作。”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 A.康有为为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披上了儒家的外衣 B.康有为利用儒家思想宣传变法,减少变法阻力 C.资产阶级维新代表人物的阶级局限性 D.康有为自幼接受儒学教育,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7.(2012·大连模拟)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中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袁世凯这样做( ) A.维护了君主专制政体 B.排斥了西方文明的传播 C.引发了新文化运动 D.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