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学汉语-成语学习-HSK6级成语学习

外国人总结中国人特征

老外总结中国人的60个特征 1.熟人见面打招呼时不问好,而是问“吃了吗?” 2.喜欢吃鸡脚。 3.吃鱼时会吸鱼头和鱼鳍。 4.车子后视镜上会吊中国摆设。 5.喜欢唱卡拉OK。 6.房子铺的是瓷砖。 7.厨房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油脂。 8.炉子上面有铝箔。 9.遥控器外面包着塑料。 10.从没吻过你父母。 11.从没抱过你父母。 12.小学五年级开始就戴眼镜了。

13.睡醒后头发会竖起来。 14.会为一些不可质疑的事情辩论。 15.喜欢用折价券。 16.为了最便宜的汽油费不惜开着车子到处找。 17.每天总是到了晚上才洗澡。 18.旅店房间里的非免费食品都绝不吃。 19.如果是男人,那么身上的体毛比大多数女人少。 20.别人为他倒茶时,他表示感谢的方式是用手指敲一下桌子。 21.表示感叹时经常说“哎(第二声)呀(第四声)”和“哇(第四声 22.开车或坐在副驾驶座乘车时不喜欢系安全带,因为系安全带让他感觉不舒服和麻烦。 23.喜欢拉斯维加斯、老虎机和二十一点。 24.厨房桌子上总是有一条湿呼呼的抹布。

25.就餐时习惯把骨头和其他杂碎吐在桌子上。 26.电冰箱时常会存着很久以前放进去的食物。 27. 厨房里有洗碗机,但从来没用过它。 28. 把洗碗机当碗橱。 29.特别喜欢用热水瓶,而且每个热水瓶里面永远装满热水。 30.虽然有餐厅,但却总是喜欢在厨房用餐。 31.会在餐桌上当着众人剔牙,并且用手遮着嘴。 32.坐在书桌旁时,经常会下意识地转动手中的铅笔或圆珠笔。 33.冰箱里时常存有三口剩饭、一只鸡翅或数块乳腐。 34.喜欢把果酱瓶、雀巢咖啡瓶当水杯用。 35.有收集旅馆免费洗发水瓶子和牙刷、小木梳的嗜好。 36.即使外出十五分钟也会带上零食:话梅、橄榄、干芒果或烤鱿鱼等。

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评价

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评价 我和一位喜爱亚洲文化的欧洲朋友交流,他对中国人做了正、中、反三方面评价,整理后诸位看看可否客观。 正面: 1、中国人吃苦耐劳,尤其生活较苦的家庭,吃苦耐劳、意志坚韧的精神更为著。 2、注重家庭。中国很多家庭不像西方人只为个人生活,中国夫妇考虑孩子更多,婚姻不美满为不伤害孩子,仍选择共同生活,一定程度减轻了单亲家庭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3、中国人比较讲交情。开始时可能对你有防范,只要你入了圈子,他们就会对你真诚相待,把你当作知心朋友。 4、注重孩子教育。中国社会竞争激烈,家长十分注重孩子的教育,除正常文化课也很重视文体美等素质,因为中国家庭寄予孩子太多希望。 5、中国人各个好厨师。你要去中国人家里做客,每家都能做出好多好吃又可口的饭菜,外国人去一趟就中国在中国城吃中餐不是中餐,只有到中国才能吃到最纯正的中餐。很多西方人从中国回来后,很多年仍对中国餐年年不忘。 中性: 1、中国人爱虚荣,好面子、讲攀比。中国人与人交往的时候,一般先看对方穿戴,衣帽取人。中国人爱炫耀,披金戴银,不像西方社会看重个人举止、修养和个性内涵。中国人爱面子,所有行为原则都能与“面子”挂钩,有时候面子比生命还重要。中国人爱攀重,亲戚朋友、邻居同事互相之间明争暗攀,攀比范围包括工作、生活、学习,孩子等等,几乎到了“无所不攀”的地步。 2、官迷,中国人爱当官,古代“学而优则仕”,现代做官更富优越感。当官能名利双收,一个人当官,全家受益,能得到几代人打拼而得不到的东西。所以中国人明争暗斗、你争我夺,都为“当官”,中国人认为这是“人往高处走”,当官是一切价值的最高体现。 3、中国最崇拜名人。中国可能是世界上最崇拜名人的国度,名人在中国的日子最好过,可以躺在过去的名声上吃一辈子。不比西方社会名声只代表过去,即便获过诺贝尔奖而再无创造,就会被淘汰。想名人躺在过去的名声上过好生活,好似痴人说梦。 4、中国人好客,但总有私人目的。一般而言,中国人请你多了,不拿你当外人的时候,也就是要求你办事了,中国人好客之外,总有个人目的。 5、中国人说话声音大。这是外国人到中国最深的感触之一,中国还把这个习惯带到了国外。走在西方国家街头,不用多问只听他们说话就知道他们是哪儿个

教外国人汉语教材,汉语学习教材推荐

教外国人汉语教材,汉语学习教材推荐 早安汉语:汉语学习教材推荐对自己的汉语学习帮助会很大。 生活汉语系列: 《生存汉语 15课》上册和下册,适合刚到上海的外籍朋友解决生活沟通的听,说需要。即可以供短期外籍朋友学习需要,也适用于一对一单人汉语教学。针对成人学生学习时间有限,但学习自主能力强的特点,每个单元分两部分,均有学习内容和活动组成,即学即用。 商务汉语系列: 《赢在中国-商务汉语》基础级,提高篇,成功篇,可以满足汉语水平中级学生的商务场合交流听,说需要。适用于中国-欧盟经理人培训以及其他零起点的商务汉语学习者。以几个海外人士参与商务活动为主线,展示真实的商务生活场景,从听、说、读、写四方面全方位进行训练,培养学习者商务汉语的实际交际能力。 《商务交际和谈判》中级,《商务写作》高级,可满足中高级水平的外籍朋友商务场合更深入沟通交流和书面签定合同需要。以上教材可以满足不同生活环境和商务场合的外籍朋友学习需要,使得在上海的外籍朋友可以更好的容入企业文化和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需要。 新HSK考试系列: 《新汉语水平考试模拟试题集》一级至六级 新汉语水平考试(HSK)是由中国国家汉办于2009年推出的一项国际汉语能力标准考试,重点考察汉语为第二语言的考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考试共分6个等级的笔试和3个等级的口试。 为了更好的帮助外籍学生顺利通过考试,国家汉办颁发了《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HSK 一级至六级),在认真听取有关专家的建议、充分研究样题及命题思路的基础上,特此发行了《新汉语水平考试模拟试题集》一级至六级。 汉字阅读和写作系列: 《张老师教汉字》、《汉字常用部首》 《张老师教汉字》是为零起点来华外籍人士编写的教材,分识写本和拼读本。 识写本用“图画法”作为行义联想的生发点,以形声字形旁归类为主线,侧重汉字的书写,字源分析和形体机构分析。 汉语学习教材推荐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汉语学习课程因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汉语学习课程的时候还要适当了解一些中国的历史文化。

外国人学汉语的分类单词

水果苹果草莓桔子葡萄桃子梨子西瓜柿子樱桃石榴猕猴桃柠檬芒果香蕉菠萝李子 蔬菜土豆红薯萝卜胡萝卜竹笋姜 玉米大蒜大葱洋葱白菜圆白菜菠菜茄子西红柿西兰花青椒南瓜黄瓜香菇 零食热狗 比萨饼 薯条 三明治 汉堡包 蛋糕 苹果派 饼干 面包 意大利面 炸鸡 冰淇淋 红豆刨冰 糖 口香糖 巧克力 情感 有意思 舒服 高兴 愉快 悲哀 无聊 吃惊 可惜 喜欢 失望 可怜 难过 害怕 伤心 担心 遗憾 生气 紧张 羡慕 不安 职业 秘书 医生 护士 工程师 老师 画家 外交官 律师 司机 厨师 作家 歌手 记者 服务员 运动员 爱好 听音乐 做菜 集邮 书法 下围棋 游泳 登山 看书 散步 画画儿 旅游 运动 看电影 唱歌 弹钢琴 玩电脑游戏 运动 保龄球 棒球 篮球 足球 乒乓球 羽毛球 滑冰 拳击 跆拳道

武术 剑道 滑雪 高尔夫球马拉松 太极拳 客厅 窗帘 窗户 电视 沙发 加湿器 遥控器 地毯 垃圾桶 画儿 电话 空调 收音机 吸尘器 照片 钢琴 杂志 报纸 卫生间 乳液 发乳 化妆水 电动刮胡刀镜子 香皂 水龙头 梳子 牙刷 牙膏 纸篓儿 马桶 卫生纸 沐浴球 毛巾洗衣机 护发素 肥皂 洗发露 浴盆 洗脸盆 动物 马 鸽子 牛 狗 老鼠 鸭子 兔子 鸡 大雁 乌鸦 麻雀 猫 青蛙 天鹅 猪 羊 鸳鸯 喜鹊 动物 孔雀 黑猩猩 猴子 鹦鹉 河马 骆驼 蛇 狐狸 袋鼠 狮子 长颈鹿 大象 鸵鸟 斑马 熊猫 老虎 熊 狼 我的一天 起床 洗脸 穿衣服 吃早饭 刷牙 去学校 上课 吃午饭 聊天 下课 打扫教室 回家 做作业 吃晚饭 看电视 洗澡 写日记 睡觉 味道 甜 咸 酸 苦 辣 涩 油腻 好吃 盐 糖 胡椒粉 酱油 香油 醋 辣椒酱 大酱

一个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My name is Jason, from New York City, America. I have just come here for 3 years. When I was in America, I got the information about China from TV, newspaper, the Internet, and so on. I think they were the real China. But as soon as I got off the plane, I found that China is outstanding than I have ever thought. What a beautiful country! Although the first impression was good, but it took me quite a long time to get used to the social environment of China. Language was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 As an American, Chinese is arduous for me. I had to put my soul in it to deal with it. Chinese food is really good, and it has multitudinous dissimilar kind. I love hot food, so Sichuan food was always my first choice. By the way, I love chopsticks. Festival! Yeah. China is a country which has a long history far more than thousand years. Its festival has many engrossing points. And some of it should be learned by us, at least I think so. Chinese people loves their parents, loves their family. No matter how busy they are, they always go home and get together with their family. These days will be fill with happiness all the time. I cherish these days, too. Especially When the Mid-autumn come, I can eat delicious moon cakes. I Like it. Lately I read a famous ancient Chinese novel Journey to the west , a glorious story. My favorite role is Chang’e. And I wish one day I could fly to the moon. I love China! I love Chinese culture

不要问我老外去哪学中文 大家都知道就你不知道

不要问我老外去哪学中文大家都知道就你不知道 早安汉语:老外去哪里学中文?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都分布着汉语学校。一般来说,为了有效率地学好汉语,老外一般要在中文学校系统的学习汉语。当然,有的外国人也能够很好地利用各种资源,来进行自学。 上海早安汉语中文学校的老师说,杨外长的“中文是世界上最容易学的语言之一”之说,虽然加了个“之一”,但是还是让许多外国人感到吃惊,因为在大多数外国人看来英文应该是世界上最容易学的语言。以至于后面用英语提问的意大利记者不得不为自己解嘲:“很抱歉,我得用英文提问,因为我是属于为数不多的一些人,觉得中文好象并不是世界上最简单的语言”。中文是不是难学,这个问题放大了看就是对教授中文的中文学校的询问,因为好的中文学校会让你觉得中文非常容易。中国的老外在哪学汉语?早安汉语的许多学生都说对杨外长的话表示非常赞同,中文的确不难学,只要你树立好积极的学习态度,跟随着老师的步骤认真的学习,把预习和复习结合起来,就能很快学好中文。 老外去哪里学中文?如果是想要自学中文的话,那么必须要学会利用网络资源。目前,随着汉语的推广和普及,各种汉语教材层出不穷。然而,汉语无论是从语法还是从词汇上来说,都十分丰富,现在市场上的任何一本汉语教材都不可能涵盖汉语的所有词汇和表达方式。相对的,网络上有着无穷的学习资源,如果能够善加利用的话,学习效果要比购买单一的教材要好的多。 老外去哪里学中文?为什么那么多的外国人都需要学习中文?有的外国人想学习中文,主要是出于自己的喜欢。有的外国人喜欢中国的文字,甚至把汉字作为纹身图案。有的外国人学中文则是出于无奈,中文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学,但为了在中国工作或是生活,他们不可避免地需要学习中文。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形象变化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经历了怎样变化 10级汉语言文学一班张梨学号10650142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国家、民族、文化,而且同一国家、民族、文化的人也千差万别,要说清楚中国在外国人眼中的形象的确十分困难。不过,总体而言,中国形象总是有一些关键的点,它们是整个国家形象的关键部分,它们直接影响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地位。如果我们能将这些关键的点描述出来,也就差不多呈现了一个大致的中国国家形象了。这些关键点,也是构成国家形象的维度。具体而言,这些中国形象的关键点存在于中国自近代以来纵向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也体现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不同领域的横向维度。 西方看中国形象总得经历了一个从“乌托邦”到“意识形态”的过程。自《马可?波罗行纪》,中国就受到了西方人的景仰。当时西方社会正处于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时期,当时整个西方物质匮乏,贫穷落后,王权衰微,社会动荡不安,而当时的元朝富强、繁荣,但是有很多西方的商人和传教士来到中国,然后写游记等作品来写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其作品中不乏有很多夸张和虚构成分,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马可·波罗游记》,那时候的中国是一个由马可·波罗在他游记中创造的“真实乌托邦”形象,也正是马可·波罗的描绘,使西方人对中国充满无限想象。其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财富和强大有力的君权,这是贫穷、动荡的西方人最为向往和羡慕的。因而当时的中国在西方人眼里是典型的“乌托邦”形象。 18世纪70年代之前,欧洲对于中国的社会集体想象物主要是正

面的,但是少数作家的创作中,中国形象却与社会集体想象物相反的。如孟德斯鸠《法的精神》总体上把中国政府看成专制的;卢梭在《论科学与艺术》中嘲讽中国人缺乏“斗争精神”;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续编》等作品中把中国人描述为贫困、奸诈、愚昧而又自以为是。再如18世纪70年代之后,欧洲对于中国人的社会集体想象物主要是负面的,但是普希金的诗歌中却对“中国花园”、“中国长城”和“中国人”充满赞美之情。 而到了17世纪启蒙运动时代,中国和乌托邦形象只是为了批判本国的现状,中国的乌托邦现实假的乌托邦形象。1250年到1750年前后,西方塑造的中国形象是乌托邦的,肯定和美化的成分多,这是由这一个时期西方文化的需要所决定的。处于现代性萌发阶段的西方文化更多的是关心异己世界的超越性和批判性价值,而一个完美的世界可是使西方文化超越自身和改造自身。启蒙运动使中国形象向负面转化,中国形象中否定性的内容越来越多。这是中国形象在西方文化中的“他者”出现,不是要昭示西方文化的缺憾,而是要印证西方文化的完美和优越。 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形象就全面变成了“乌托邦的意识形态”,完全是负面的,1966年文革时期的中国唯一一次成为西方人眼中的真正乌托邦,1968年西欧发生大规模的学生运动时,学生们非常重视中国。他们认为只有中国才有真正的人道,并视中国为一种不满现实的理想主义情怀,从而想象出一个具有“真正的人道”的中国,而这显然并不符合中国当时的历史事实。

看看外国人学汉语中闹的笑话

看看外国人学汉语中闹的笑话 一、“胜败都是中国人赢” 曾有一道考外国学生的选择题是这样:“大连实德队经过90分钟激战大胜北京现代队,获得冠军。”问,下面哪句话与文意最吻合?A 北京现代队大胜大连实德队、B北京现代队大败大连实德队、C大连实德队大败北京现代队。虽然正确的是C,考前模拟测验反复强调,结果考场上许多考生还是选B。 这题目源于一则真实的故事:1983年,中国女排和美国女排小组赛上相遇, 赛后中国报纸上出现了“中国队大胜美国队”的标题。过了几天,决赛里中国和美国队又碰头,争夺冠军, 中国报纸的标题换成了“中国队大败美国队”一名名叫Christr 的美国留学生看了报纸后很高兴,认为美国队赢了,在中国同学中称赞自己的国家队,结果弄出了大笑话。据说,直到毕业离开中国,Christr见谁都愤愤不平地称,中国人太奇怪了,胜败都是中国人赢, 那还比赛什么呢?或许在北京奥运会上,不少外国朋友又要为此迷惑不解了。 二、“亲爱的姑妈” 在汉语中,“娘”与“妈”一样,都是指母亲。有一初到中国学汉语的英国留学生,在校园看上了一位漂亮的中国女生。于是他给她写求爱信,但一时忘“娘”怎么写了,便自作聪明,以“妈”代“娘——“亲爱的姑妈······” 三、“一起上床吧” “上”与“起”有时意思相同,但如果分别搭配,意思可能完全相反。如“上床”与“起床”便是两回事情,而“上床”还有一起做爱那层意思。一美国女孩与临时教她汉语的中国男邻居一起应邀参加朋友PARTY,因时间太晚,又喝多了,便留宿下来。临休息前,美国女孩给中国男邻居递了一张纸条——“我们一起上床吧!”她的本意是明天一道起床离开,却害得中国男邻居胡思乱想半宿。 四、“戴安全套” 帽子是套在头上的,有时外国朋友便会弄混。有一中国老师讲过一个发生在他教授的在京外国留学生身上的故事——这名留学生告诉老师,他常骑摩托车外出。老师提醒他北京车太多,要小心。他接了一句,“没关系,我会戴安全套的。” 五、“你我都不是东西” 这则笑话南师大汉语专业的老师曾在课堂上讲过——一位自称为汉语专家的美国教授,向他的学生讲授中文课,在谈到准确理解“东西”的词义时,他作如下的表述:汉语中,“东西”并不仅仅表示方向,更多的时候指的是物品,如桌椅、

用汉语歌曲教外国人学中文

https://www.360docs.net/doc/795202436.html, 用汉语歌曲教外国人学中文 语言学习的枯燥是众所周知的,这只是单单就于传统教学,学习在于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潜移默化的习惯中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既高效又能增加兴趣。汉语的意境可以提高自身素养再加上一个美妙的旋律。没错外国人学中文何不把中文歌曲应用于汉语的学习生活中去呢?让中文歌曲帮助外国人说汉语认识汉字,让耳朵去听汉语让嘴去说汉语,让鼻子去哼汉语意境,让老外用舌尖细细品味汉语。那么怎样利用中文歌曲学习汉语呢?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学习中文歌曲可以让学生们的耳朵学会“听”汉语。以前,在课堂上做汉语对话练习时,学生们做得还不错。但是在看成龙的电影时,他们却连最简单的“不用谢”都听不懂。小家伙们觉得电影里的人说话太快了。我却不这样认为。平时练习时,为了帮助学生,我总是故意说得很慢。也许他们跟其他的中国人对话就听不懂了。后来,在教生词时,我总是尽可能地找些歌曲给学生们听,让他们听老师以外的中国人是怎么说这些词的。比如,教了“眼睛”、“耳朵”、“嘴巴”等几个词后,我就让学生们听《两只老虎》这首歌曲。学生们认真地听,一下子就找出了“眼睛”、“耳朵” 这两个词在什么地方。现在,如果我唱得很快,学生们一样能听得出来。 第二,学习中文歌曲可以让学生们的嘴巴学会“说”汉语。学生们每周只学一个小时的汉语。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我经常利用午饭时间放一些中文歌曲给他们听。有一次,正当广播里放着那首流传甚广的《老鼠爱大米》时,一群学生围了过来,叽叽喳喳地问:“老师只教过…我爱你?,但…老鼠爱大米?是什么意思呢?”我解释给学生们听后,他们哈哈大笑,“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这多有意思呀!8月12日是泰国母亲节,我教学生们学习“妈妈,我爱你”这个短句时,个别学生将其再加工,变成了“我爱妈妈,就像老鼠爱大米”、“妈妈,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等几个长句,让我在感叹学生们悟性的同时,也看到了中文歌曲这个教学好帮手的能耐。那天,很多学生回家后,不仅用汉语跟妈妈说:“妈妈,我爱你”,而且还唱了《老鼠爱大米》这首歌给妈妈听。 学习中文歌曲可以让学生们的舌头学会“读”汉语。学习汉语,光读得出来还不行,还要读得准确。儒森汉语的徐老师发现,有些汉语的发音对泰国人来说实在太难了,比如“ü”,发“ü”的音时,唇形呈扁平状,舌头前伸使舌尖抵住下齿背,唇形拢圆,这些发音技巧我倒是烂熟于心,可惜泰语水平还有待提高,要想表达确切挺有难度。后来,我教学生们唱了一首歌:“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真奇怪,这个“学”字一放到歌曲里,学生们的发音就立刻变得准确了。中文歌曲真是好!学生们即使不完全明白歌词的含义,但只要通过中文歌曲纠正了发音也是有收获的。 其实外国人学中文除了传统教学和以上介绍的使用中文歌曲学习汉语的新兴方法以外还可以开拓好多。所谓兴趣是引导学习最好的老师,那么学习汉语就要培养一定的兴趣。我们喜欢看电影,我们喜欢社交,我们喜欢游戏等等等。将汉语学习加入到这些娱乐之中,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中文学习的社交活动中讨论、切磋汉语,交流汉语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取长补短。总结一个高效的学习方法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技巧,如果你对自己没信心那就

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时间观念对比

Compared with America being slaves to nothing but the clock .Chinese care little about time going by . So why Chinese pay no attention to the clock ? This is due partly to the convention that they are always late for everything including meeting . It did impress me that I made a date with my friend to the library at 12:00 on Saturday .But on the day ,I arrived there on time ,finding that she didn’t come .I made a call .She just said that she was coming soon .whereas I waited for her almost one hour ,which made my blood boil .What was worse ,with the summer holiday approaching ,everyone budgeted going home .One of my friends packed up her clothes leisurely ,which result in her being late .She came to the station only to find that the bus had gone . Should one people get used to be late for everything ,she would miss the ritual interaction that may goes with a rare chance .So we should give added weight by the passage of time.

(外国人学汉语)中级汉语听说-第一课

中级汉语听说 第一课 他是什么样子? 一、《新朋友》 这位戴眼镜、穿西服的叫王强,在人民大学中文系念二年级。他呀,整天就知道看书,不爱护眼睛,成了个大近视。 我是王强的妹妹,名字叫王兰,今年考上了师大学。我喜欢当老师,整天跟学生们在一起,多有意思啊! 那个浓眉大眼,背着旅行包的小伙子叫志坚,是王强的高中同学。他们俩学习都不错。可是,高中毕业的时候,志坚没去考大学,成了个待业青年,因为他的理想是当一个旅行家,眼下,他正准备骑车去全国旅游呢。 我是志坚的姐姐,叫佳,是个医务工作者,在的一所大医院里当护士。我的主要工作是给病人打针、吃药。我也是高中文化程度,但我希望通过自学成为一名科医生。 1、王强在哪里读书? 2、“他就知道看书”的意思是: 。 A 他知道怎么看书。 B 他不知道怎么看书。 C 他只看书,不干别的。 3、志坚为什么没去上大学?他有什么打算? 4、他们四人是什么关系? 5、佳在医院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二、介绍某人的简单情况。 例:我有一个外国朋友,她叫安娜,二十岁左右。长得很漂亮,瓜gu ā子z ǐ 脸,大眼睛,头发是金黄色的,身材也很苗mi áo 条ti áo 。她喜欢穿红色的连衣裙,白色的皮凉鞋。她以前是个中学老师,现在是语y ǔ言y án 文化大学的留学生。她是刚从美国来的,我们是在食堂吃饭时认

识的。 阅读以下表格。 1、请介绍一下你自己或者你的朋友,包括外表特征和工作。 三、《启事》(1)三月十五号下午,在天安门广场,走丢了一个叫毛毛的小男孩。毛毛今年六岁,身高一米左右,圆脸,大眼睛,左耳下边有一颗小黑痣。不会说普通话,只会说话。穿一身咖啡色衣服,白色的童鞋。有知道小孩下落的,请跟长城饭店521房间的王新联系。必有重。 1、这个启事是商品广告、征婚启事、寻人启事、人物介绍中的哪一种?

美国人眼里中国人的十大特点

美国人眼里中国人的十大特点真是条条见血 2014-04-05 10:06:09来源:鼎盛网浏览次数: 近日有一位名为“心路独舞”的网友发表言论说:“白岩松在他的《你想像的美国其实是中国》一文中,一语道破了一个很多国人不愿面对的现实:提到美国,也许人们马上会想到,这是一个现代化的国家。 生活节奏快,都市霓虹灯闪烁,酒吧餐馆歌舞升平。人们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人情冷漠,家庭观念不强,性方面非常开放,各种消费欲望极强,钱才是上帝。到了美国你会发现,以上描述基本符合如今中国的状况,与美国关系不算太大”。 接下来就是她所写的对美国人的观察,见微知着,深入浅出,但不料被国内外许多中文媒体非法传载,闹出许多不愉快来。 凭心而论,小舞的摄影照片最受欢迎,她的文章别具一格,美艳之中见风骨,我几乎无法找到一个中文词描写这种精妙,大概只有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华人女子在美国生活了很久才能提炼出这种气质来。 相比之下,如今诸多常写美国题材的作者大多随波逐流,肤浅庸俗有之,粗野泼皮有之,无知更是常见,追究起来都是不肯用功或不具天赋所致。我沿着小舞所讲的美国人十个特点思考,也写出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十个印象来。

美国人如何看待中国人呢 1、中国人个个争当劳动模范 在美国人眼中,华人是最勤奋的民族,省吃简用,吃饭打包,穿着土气,精打细算,甚至有些小气。其实,这是老一代华人的特点,如今更多的新移民中不少富人官人,裸官家属,他们以权谋私,大把消费,早就脱离了老一辈华人特性。 中国各类国企财政特权造就了汹涌财源,土地财政催生了强烈货币增长,钱就如雪花飘下,这是有权人能捡到,捡不到的依然是没权的人们。 美国人不同,这没有官方给的劳动模范称号,但拥有工作依然是他们的骄傲,哪怕一个小学生能用自己替父母洗车赚的钱买套球鞋也很自豪。老人退休后不愿闲着,依然可以工作贴补家用,依然有很多企业愿意聘用他们,并不嫌弃他们年纪大。 美国的清教徒情结就是“多劳多得,上帝按劳赐福“,看看沃尔玛创始人Sam就明白了,这类人有足够的耐心从微小细节做起,最终成就伟大事业,然后把财富分给社会共享,并不图自家独霸遗产。 清教徒相信“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来自这个社会,回归这个社会。人活着只是为了自己的信仰,这仍是许多美国人的心态。 2、中国人非常喜欢住豪宅 的确华人到美国非常喜欢买卖房地产,几次转手便可以赚来一栋不错的住房,甚至更多中国人来到美国口袋里满满的现金。 掏出来把美国人吓一跳,给国内关系领导买几套房也是有的。其实,美国人并不知道中国房子比美国的贵许多,国人把中国房子换成美国房子当然显得阔气。 美国人根本不相信一个北京人卖掉一套二手房可以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买下四百平米的豪宅。 即使你只买了三百平米的也比美国人平均不足两百平的豪气多了,久而久之,美国人都以为中国人都住豪宅,不住豪宅就不是中国人。这么一来,那些说放弃美国豪宅回国贡献的人便露陷了。

外国人眼里中国人60个奇怪习惯

外国人眼里中国人的60个奇怪习惯 01.在公共场合喜欢喧哗甚至起哄 02.喜欢吃鸡脚、猪肝乃至猪大肠 03.认为鱼头比鱼肉更好吃 04.汽车里会吊有许多晃来晃去的摆设 05.比日本人还喜欢唱卡拉OK 06.房间里的家具比德国人多得多 07.热衷于攀老乡 08.亲友中还有一些小圈子 09.习惯将遥控器放入塑料袋 10.父母和孩子从不亲吻,也从不拥抱 11.有点余钱就存银行 12.小孩往往在读小学时就开始戴眼镜了 13.喜欢在节假日安排孩子进“专长班” 14.常常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争论不休 15.喜欢用折价券或淘便宜货 16.为了买到最廉价的汽油而不惜开着车子满城找 17.早晨不洗澡,但晚上必洗澡 18.对宾馆里的非免费食品碰都不碰 19.中国男人的体毛简直比欧洲女性还少 20.说的外语往往调门过多(可能是受汉语四声的影响) 21.求人办事前往往送点小礼 22.比大多数西方人都更喜欢小赌博或买彩票 23.常常把吃下的鱼骨头直接吐在餐桌上 24.电冰箱里常常存放有一个月的食物 25.往往把洗碗机当碗橱 26.每家都有许多热水瓶 27.经常就在厨房用餐 28.会在餐桌上剔牙,但会用手巧妙地遮着嘴 29.冰箱里时常存有三口剩饭、一只鸡翅或数块乳腐

30.把果酱瓶或咖啡瓶改做水杯,并随身带上 31.喜欢带着比自己高出一头的大孩子外出旅游 32.中国女人喜欢随时都带着零食:话梅、坚果或烤鱿鱼干 33.喜欢把大米洗得太干净 34.家里没有一般外国家庭都拥有的量杯,但秤倒是一定有的 35.用筷子,而不是搅蛋器打鸡蛋 36.家里茶杯大多有盖子 37.看比赛时总希望中国队赢,而且赢得越多越高兴 38.送客喜欢送出家门很远 39.女人分娩后一个月内不让出门,叫“坐月子” 40.上班时喜欢悄悄给朋友发送电子邮件 41.即便身在异国,中国的南方人和北方人仍然会相互见不惯 42.厨房里的瓶瓶罐罐特多 43.常常会不厌其烦地向德国人或美国人解释堂哥和表哥,或叔叔和舅舅的区别 44.大多对日本人敬而远之 45.往往将牙膏挤到不剩一点点 46.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学习都很用心 47.常常在吃饱后还坚持“消灭”餐桌上的剩菜 48.拜访别人时会带着水果 49.在餐馆用餐后互相抢着埋单 50.在大学喜欢攻读实用型的学科,如工程学、机械学或法学 51.上了些年纪的中国人大多喜欢听收音机 52.喜欢跟父母住在隔壁或同个小区,甚至三代同堂 53.驾车时不喜欢礼让行人,而且欺软怕硬 54.常常给亲友“介绍”男友或女友 55.吃面条时喜欢用嘴吸,喝汤时不避发出声响 56.朋友之间喜欢互相借钱 57.不太喜欢去洗牙,但每日数次的刷牙却很认真 58.重视室内卫生远远甚于室外卫生 59.下班回家总喜欢忙个不停 60.年纪轻轻就热衷吃各种补品

外国人学汉语的有趣经历

提及“方保罗”三个字,呈现于您脑海的“关键字”会是“电影”、“精通汉语的外国人”吗?再“进阶搜寻”的话,也许还有“美国人”、“中国电影”、“香港电影”和“生鬼活泼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就这么多吗?他的汉语究竟如何“精通”?方保罗对语言文字的兴趣,或许与他的家庭背景有密切的关系。方保罗的祖父母是来自东欧的犹太人,虽然方保罗的母语是英语,但因很小的时候已接触希伯来文和俄文,他自言从少就对文字很敏感。除此以外,方保罗的双亲亦很鼓励儿子学好语文以及发展自己的兴趣。所以方保罗强调,他后来选择了电影及汉语,跟这种自由而充满鼓励的学习气氛有很大关系。因父母都是大学教授,方保罗最初接触汉语的渊源亦由此而起。他八岁时,父亲有一位来自香港的中国学生常到他家,教他写中国字。方保罗当时觉得很有趣,对汉语的认识便由学写“一、二、三”这几个数字开始。每次当他的父母自日本、泰国和香港等亚洲地区买来各地的精美礼物,又常常以当地报纸包裹礼物时,求知欲旺盛的方保罗便会细看研究纸上的文字。当时“四四方方”的汉字逐渐引起了方保罗的注意,而他对汉语的渊源可说是由此而起。 至高中三年级,方保罗有机会到大学旁听汉语课程,但他说选择汉语的原因可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当初我想学的是日语,却因学校没有日语课程,乃转而研习汉语。当时对我这个不知就里的美国人而言,两者分别都不大!”其实对当时一般的美国人来说,学习汉语是新奇而陌生的事。当年连同方保罗在内,学习汉语的学生只有三个!“记得一位汉语老师曾说过,我们懂写中文以后,记忆会储存于手上,所以我们都不停地练字,在看电视的时候也写呀!记得有一年圣诞节假期,我们举家自Ohio到Florida探望外公、外婆时,我也是在Miami的沙滩一边度假一边练字呢!”重看当年的字体,方保罗笑说像是婴孩写似的。进大学以后,方保罗对汉语的兴趣仍不减,更于大学三年级时休学一年,前往新加坡南洋大学进修汉语。但因当时使用汉语的人不多,课堂以外的实习机会比想像中少。期间他曾到过印尼、苏门塔腊等地旅游,但当地英语并不通行,迫使他需以汉语应对,汉语却因而大有进步。此后他再游历了泰国、缅甸、印尼等国家,期间认识了不少萍水相逢而又热情接待他的中国人,“我也是头一次享受到地道的传统中国文化”。方保罗这时亦肯定了环境(语言的实习环境)对语言学习的重要影响。 那么方保罗觉得学汉语最困难之处是什么呢?“我认为学汉语最困难的地方是掌握声调。虽然我的普通话是正式从学院学的,但至今仍常出错,例如常把不同的字词声调搞错而闹了不少笑话。其次,要认清每一个字,包括懂写、懂读都需要花上不少功夫。”对语言饶有天份的方保罗自言很喜欢中国的成语,“其实语言与文化、历史的关系实在太密切了。虽然我接触的仍很皮毛,但几乎每一个成语都来自有趣的故事,这也是吸引我的地方。”有没有哪些成语成为他日常生活的“口头禅”呢?“我很喜欢‘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句成语,这也正是英语的‘A Blessing in disguise’的中文对照,不是很有意思吗?” 听方保罗学习汉语的历程似乎相当顺利,但他还是下过不少苦功的。修读硕士课程以前,他曾有约半年时间到台湾学习汉语。为改善读、写能力,他从书店买来了一本巴金的《春》,每天细读两页,遇不明白的地方翻查过字典以后便记录在本子上,写上生字的声调、解释,遇上忘了的生字仍一再记录,由此反覆细读,一本《春》连同他的私人本子,见证了他学汉语的历程和进步。

外国人评论中国人的吃

外国人评论中国人的吃 根据几个刚在中国过完新年的外国人口述,略有裁减和发挥,内容基本属实。 首先,在中国的大小饭局都是肉山酒海----小盘围绕着大盘,小碗环绕着大碗,大碗里层还有大海碗,大海碗边上还耸立着砂锅,火锅或者鸳鸯锅,里面都装着能吃的各种小动物,比如鸡鸭鱼虾,乌龟,牛百叶,蛤蟆腿,老鸭子什么的,每个锅里都冒着热气并飘散出各种形容不出来的香味。除了热菜还有小盘凉菜,大都认不出来,我能识别的只有一大盘某种飞禽的爪子,虽然肉不多,可是被你们中国人咬完了还唑,而且唑得特别干净。 西方人吃完饭,桌上基本是空的;中国人吃完,饭桌上的东西好像比吃之前还多了:各种骨头鱼刺,虾皮凤爪,加上咬不动的牛筋和坚果皮等等,统统堆积在桌面上,看上去有一种越吃越多的感觉。 每次和中国人吃饭,最渴望的就是能打包,把吃不完的鸡鸭鱼肉带回家,甚至带回美国才好呢,让那些没见过大世面的美国亲友见识一下,中国人实在是太富有了。 你们中国人在吃这方面创意无穷!首先,你们偏爱带腿的东西,在带腿的东西里除了桌子以外,其它一律都可以吃掉,无一幸免。就拿鸡和鸭来说吧,沦陷到中国人手里其实挺不幸的:从脑袋到屁股到脚丫子,没有一个地儿不被吃的。 在中国人看来,一桌饭局要是不剩下三分之一,就特别没面子。谁要是把剩菜打包带走,就等于公开承认自己是贫农。作为美国人我虽然想带走,可是中国人从来不给我机会和台阶,不得已只好一步三回头的地离开。看着那么多没吃完的好吃的,心疼得我肝肠寸断的。 中国人一旦坐在饭桌上,个个都变得特别健谈,一个赛着一个声音高,一边说一边用筷子指指点点。其中中年妇女的嗓门尤其高亢,和她们坐在一起我发现自己开始耳聋。还有,我的一位黑人同事因为躲闪不及,被邻桌一位边讲边吃的中国人用筷子扎瞎了眼睛。总之,和中国人吃饭挺危险的。 中国人别看个头不大,可是胸怀特别宽广,尤其是吃自助餐的时候。任何一个弱小女子都能端好几盘堆积如山的螃蟹腿,大虾,西瓜,面条还有甜点,吃完了还能游刃有余地低头寄鞋带,我真服了you了。 来华之前,听人说中国是个含蓄文静的民族,这话说得太不靠谱了。中国人平时可能是文静,可是一旦吃起面条来,那响彻云霄的提拉声能把谁吓死。特别是吃打卤面,那四处飞溅的汤水,谁坐在身边都能“飞溅”个半饱。听着那一声紧似一声的吸溜,即便你自己没吃,也跟亲口吃了一样地过瘾,这一点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无私。 每当我们回到美国,再一看美国人吃面条那臭德行,我气就不打一处来:拿叉子一点一点卷面条,再偷偷摸摸地放进嘴里,还得闭紧了嘴咀嚼吞咽,不能露齿,不能出声,那种

适合外国人学习的初级汉语对话 第一课

第三课 1.我要去商店买东西。Wo yao qu shang dian mai dong xi . 2.你会做菜吗?你最拿手的菜是什么? Ni hui zuo cai ma ? Ni zui na shou de cai shi shen me? 3.你早上几点起床?晚上几点睡觉? Ni zao shang ji dian qi chuang ? Wan shang ji dian shui jiao? 4.你周末要去哪里?和谁一起去? Ni zhou mo yao qu na li ? He shei yi qi qu? 5.你要买什么水果?要买几斤? Ni yao mai shen me shui guo? Yao mai ji jin? 6.你现在住在哪里?离我们家远吗? Ni xian zai zhu zai na li? Li wo men jia yuan ma? 7.明天会下雨吗?Ming tian hui xia yu ma ? 8.我很喜欢这双鞋,我可以试一试吗? Wo hen xi huan zhe shuang xie ,wo ke yi shi yi shi ma ?

9.你有没有吃过大学城的小吃?好吃吗? Ni you mei you chi guo da xue cheng de xiao chi ? Hao chi ma ? 10.北京烤鸭很有名,我们应该去尝一尝。 Bei jing kao ya hen you ming ,wo men ying gai qu chang yi chang. 11.明天下午去王兰的家吧,好吗? Ming tian xia wu qu wang lan de jia ba , hao ma ? 12.天气很热,我想吃一个冰淇淋。 Tian qi hen re , wo xiang chi yi ge bing qi lin. 13.你吃饱了吗?Ni chi bao le ma ?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留学生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留学生 在美国学习的外国学生,2011年中国占世界第一位:总人数12.8万,中国留学生带来的花费大概31亿美元,随着人数的增加,影响力和出事率也增大。 前几天,有感于加拿大华裔留学生林俊惨案的启发,写了博文:中国留学生在海外该怎样保护自己? 很多博友在评论区踊跃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很多人提到,中国留学生在海外是一个弱势群体,同时有些留学生也很难融入当地社会,这其中,有地域文化的差别因素,也有留学生自身的问题。 留学生到了国外,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应,有些人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有些人很不习惯,度日如年。 学业的繁重,生活习惯截然不同,文化难以融合,再加上语言问题,导致有些留学生困在自己中国同学的圈子里,没法融入到美国当地的文化中。 问题到底出在哪?俺高娓娓不是社会学家,也不是专家学者,只是听到一下说法,看到一些报道。 那些中国留学生身边的老外们,是怎么看中国留学生的呢?或许我们也能从他们的眼中看到自己的不足。 看到yahoo上一篇报道,讲几点老外关于中国留学生的评价,不完全准确,但很有意思。 评价一:读书用功,看重成绩,却缺乏创造力 美国学生认为中国学生学习太用功,对考试过于重视,对创造力和独立思考却不注重。只顾埋头学习,却对自己的人生和将来缺乏思考。 有一个老外说,中国学生都是“用功狂”。他们学校的老师有时候会列出一些建议阅读的书目,但经常都是只有中国学生会认真看完的。而且中国学生的总分却还是比不上外国学生,因为他们不会积极地参加课堂讨论,那也占分数的50%。我有几个教授朋友,他们也和我聊过,说中国学生不太喜欢在课堂讨论不太喜欢发言。 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他们不知道说什么,而是不敢说。网上有一个留学生说:课堂讨论时,我经常知道问题答案或有个不错的点子,但憋死也不举手说,当老师把目光转移到我身上时,我却或装痴呆状,或做羞涩状,等到老师把这个话题结束了,才后悔刚才没说两句露露脸儿。

评价二:缺乏幽默感,开不起玩笑

美国人很喜欢聚会,经常在自己或朋友家开办各种派对,各种主题,各种玩法,其中免不了喝酒和整人逗趣的小游戏。但奇怪的是,很多老美学生,很少邀请中国留学生参加这种聚会。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古诗

由于这些往事在我们记忆中留下的痕迹,我们欣赏风物景致时就有了成见,处处要以眼中已有的框子来取景;我们站在蚬山,举目四顾,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不可能再是抱朴守真的自然景色,历史已经在它身上打下了烙印。在人们的相互往来中,有人已经使得他们自己的某些东西同永恒的自然联结在一起,留下了孟浩然诗中所说的这种“胜迹”。 人被困陷在自然的那种既定的机械运转中,他们逃脱不了盛衰荣枯这种自然的循环往复的变化。这个过程偏巧是人们在回顾历史时见得最多的东西:它的样式是哀歌,是一种时间造成的距离,它相当于想象在唤起悲剧观众的“怜悯和恐惧”时所造成的距离。 诗歌中最常见的是出现在一首诗的结尾的沉默,在落入诗的结尾很容易落入的俗套之前就同语词分手。这样的沉默为诗人提供了一种可以利用的形式,使他可以把诗的不完整作为来自生活世界的一个断片,而发掘出它更深一层的涵义。 宇文所安:为中国古典诗歌而生的美国人 宇文所安,美国著名汉学家,现任教于哈佛大学东亚系、比较文学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诗歌,是唐诗研究领域首屈一指的美国学者。 其英文本名Stephen Owen,直译应该称作“斯蒂芬·欧文”。他偏偏给自己取了中国字中的姓氏“宇文”,并且从《论语·为政篇》的“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中摘得“所安”两字,作为自己的身份符号。而“宇文”是古代胡人的姓,所以这也是一个胡汉结合的名字。他常说搞不清自己是个汉化的胡人还是胡化的汉人。 但宇文所安的确是地道的美国人,他1946年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1959年移居北方大城市巴尔的摩。宇文所安从少年时期就对诗歌感兴趣。坊间流行的一个传说是,14岁那年,他在巴尔的摩市立图书馆里随手翻阅,第一次读到了李贺的《苏小小墓》:“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中国唐朝诗人的忧郁吟唱,成为少年宇文痴迷唐诗和中国古典文学的机缘。自此他欲罢不能,沉迷期间。宇文所安身为物理学家的父亲,曾一度担心他对遥远而陌生的中国古典诗歌的嗜好,会让他将来饿肚皮。宇文所安曾自嘲说,自己后来竟能够自食其力,“实属侥幸”。 后来,他进入耶鲁大学东亚系学习。1972年,26岁时以论文《韩愈与孟郊的诗》获文学博士学位。1972—1982年任教于耶鲁大学。1977年,31岁的他发表了令学界耳目一新的的研究著作《初唐诗》。1982—1984年任哈佛大学中国文学教授。1984年至今担任哈佛大学中国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成为美国汉学界研究唐诗的著名学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