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天津市领导干部网上学法用法题库

2015年天津市领导干部网上学法用法题库及答案

1、在法律规定的行政处罚幅度内,根据(B、过罚相当)原则,结合经济发展、行政案件发案等情况,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标准。(B)

2、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管理机制,完善以(C、随机抽查)为重点的日常监督检查制度。(C)

3、完善执法程序,要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制度。(C)

A、合法性审查

B、听证

C、法制审核

D、陈述申辩

4、加强对领导干部任职前()考查和依法行政能力测试,将是否遵守法律、能否依法办事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依据。(B)

A、道德修养

B、法律知识

C、执法水平

D、资质资格

1、行政执法部门发现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应依法及时移送(),并抄送同级检察机关。(A)

A、公安机关

B、立法机关

C、审判机关

D、司法机关

2、黄女士出差前将车辆停放在温州某商厦前,在十余天的时间里,因违停被城管部门连续抄牌7次。城管部门的这种行为属于()。(A)

A、重复执法

B、多头执法

C、多层执法

D、依法执法

3、所有行政监管事项都必须以()为依据。(B)

A、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B、法律规定的授权

C、行政裁量基准

D、相对人的具体情况

4、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推进,政府管理从以事前审批为主,逐步转到以()为主。(C)

A、事中监管

B、事后救济

C、事中事后监管

D、市场监管

1、落实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更可靠的还是健全()机制。(C)

A、科学决策

B、民主决策

C、依法决策

D、决策程序

2、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是()。(D)

A、全民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

B、全民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理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

C、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理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

D、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

3、行政决策的专家论证在遴选专家时应当注重()。(B)

A、代表性

B、专业性

C、均衡性

D、利益披露

4、对重大民生决策或者决策中涉及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应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听取社会公众特别是()的意见。(B)

A、行政相对人

B、利害关系人

C、专家

D、相关社会组织

5、在决策的公众参与中,对公众的()要切实解决。(B)

A、合理问题

B、合法诉求

C、重大分歧

D、重大问题

1、2008年2月,福建省平和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大执法力度严控初中辍学的通知》。这份“红头文件”明确规定:所有乡镇、村和教育、劳动、工商、公安、民政、土地等部门对未取得初中毕业证的青少年不得开具劳务证、结婚证、驾驶证等。该文件违反了()的要求。(B)

A、职能法定

B、权限法定

C、程序法定

D、责任法定

2、邓州市三名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公然宣布将邓州市人民政府予以撤销,自己组建了第二个“邓州市人民政府”,下辖三个乡(镇)人民政府并分别兼任市长、乡(镇)长。这种行为违反了()的要求。(D)

A、职能法定

B、权限法定

C、程序法定

D、机构法定

3、湖北省汉川市政府办公室发出了一份红头文件,《关于倡导公务接待使用“小糊涂仙(神)”系列酒》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各单位在公务接待中要使用这种酒,而且还定出了目标,2006 年要完成 200 万元的销售额。这份通知属于()。(B)

A、不作为

B、乱作为

C、失职

D、渎职

4、通过制定和公布(),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掌握的公共权力将得以明晰。(B)

A、三定方案

B、权力清单

C、政府规章

D、部门规章

5、中央政府统一管理的重大事务不包括()。(D)

A、国防

B、外交

C、国家安全

D、市场监管

6、构建规范政府职能履行法律体系的重点是加快推进()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建设。(A)

A、行政组织

B、行政机构

C、行政责任

D、权力来源

7、个体经营户李某受到一精神病患者的严重威胁,多次向某派出所求助,但派出所未予理睬。李某为了求生,被迫从二楼跳下致重伤,遂起诉派出所。派出所的行为属于()。(A)

A、不作为

B、乱作为

C、失职

D、渎职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快建设()的法治政府。(C)

A、廉洁、勤政、务实、高效

B、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

C、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

D、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2、下列哪种行为不属于行政执法中的“三乱”?(D)

A、乱处罚

B、乱收费

C、乱摊派

D、乱没收

3、2004年3月22日国务院发布了(),确立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B)

A、《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

B、《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C、《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

D、《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

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权责统一、()的依法行政体制。(C)

A、廉洁高效

B、权责法定

C、权威高效

D、公开公正

5、积极推进权力清单工作,地方各级政府以行政许可、()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为重点,依法清理规范行政权力,公开权力运行流程。(A)

A、行政处罚

B、行政强制

C、行政征收

D、行政救助

6、()是全社会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B)

A、宪法

B、法律

C、道德

D、社会公德

1、()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领导的一项重大举措。(D)

A、坚持依法执政

B、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C、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D、加强涉外法律工作

2、2014年11月,APEC北京会议通过(),强调“加强国际追逃追赃”。(A)

A、《北京反腐败宣言》

B、《北京纲领》

C、《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D、《亚太伙伴关系声明》

3、加入()后,我国对计划经济时代大量法律法规、部门与地方性规章进行了大幅修改与废除,对政府的大量审批事项进行清理。(B)

A、亚太经合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联合国

D、上海合作组织

4、我国涉外司法主权的行使需要依据()来实现。(C)

A、强化涉外法律服务

B、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

C、国际法律合作和司法协助

D、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

5、涉外法律工作在立法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决定》提出要适应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促进构建()新体制。(A)

A、开放型经济

B、资源节约型

C、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D、发展型

6、我国基本建立起我国涉外法律体系是在()前后。(C)

A、进入改革开放

B、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加入联合国

7、全会《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司法协助工作的目标、重点和任务,即()。

(B)

A、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依法处理涉外经济、社会事务

B、深化司法领域国际合作,完善司法协助体制,扩大国际司法协助覆盖面

C、强化涉外法律服务,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及外国公民、法人在我国的正当权益,依法维护海外侨胞权益

D、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加大海外追赃追逃、遣返引渡力度

1、下列关于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表述错误的是()。(B)

A、基层治理法治化,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按照法律来管理基层事务

B、基层治理法治化要求基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活动依照法律管理,并且排斥民间习惯的运用

C、基层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在基层的具体实践,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D、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下列关于基层法治政府建设的表述错误的是()。(D)

A、基层政府必须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

B、推进综合执法,理顺城管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C、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

D、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只要完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即可

3、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农村村民委员会的性质是()。(C)

A、国家行政机关

B、乡政府的派出机关

C、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D、集体经济组织

4、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方式之一,社区网格化管理是根据各社区实际居

住户数、区域面积大小、管理难度等情况,将社区划分数个网格区域,把党建、维稳、综治、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计划生育、信访等社会管理工作落实到网格,形成了“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专群结合、各方联动、无缝覆盖”的工作格局,以此建立社情民意收集反馈机制和社会矛盾多元调解机制。关于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创新社会管理,下列哪一说法是不准确的?()(D)

A、社会管理创新主要针对社会管理领域的重点人群、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

B、大调解格局是一种社会矛盾多元调解机制

C、社会管理创新要求建立以法律手段为主体,多种手段协调配合的管理和控制体系

D、社区网格与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一样,属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5、下列关于人民法庭的表述错误的是()。(D)

A、人民法庭必须深刻认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准确把握自身的职能定位

B、人民法庭应当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切实发挥人民法庭的审判职能;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切实发挥人民法庭桥梁纽带和司法保障作用

C、积极稳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不断完善人民法庭工作机制

D、人民法庭属于一级审判组织

6、下列关于基层党组织、基层干部的表述错误的是()。(D)

A、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任务的战斗堡垒

B、基层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依法办事的极端重要性,着力强化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意识,真正把依法办事作为行动自觉和行为准则

C、广大基层干部要树立法律信仰,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推进各项工作

D、基层党组织可以干预层级法院的审判

7、下列关于基层法治建设的表述错误的是()。(C)

A、基层法治建设应当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

B、推进基层司法公正应当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司法

C、群众参与司法会导致民粹主义

D、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基层法治建设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1、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C)

A、民主思维和民主方式

B、辩证思维和辩证方式

C、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D、法律知识和法治素养

2、下列关于法治思维特点的阐释错误的是()。(D)

A、法治思维受规范和程序约束、指引,带有强烈的规范性和程序性

B、法治思维强调限制、约束权力任意行使

C、法治思维在价值追求上趋于实现公平、正义,保护权利、自由

D、法治思维与道德、情感、舆论的精神并无差异

3、下列关于法治思维、法治方法与法治环境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D)

A、法治思维的增强会促进法治方法的运用

B、法治方法的有效运用有利于法治环境的改善

C、法治环境的改善会影响和促进公职人员的法治思维

D、外部制度环境对公权力执掌者的法治思维没有影响

4、社会主义法治把公平正义作为一切法治实践活动的价值追求。下列哪一说法正确体现了公平正义理念的基本要求?()(C)

A、在法律实施中为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应依据法理而不是考虑情理

B、在法治实践活动中,仅仅保证程序公正

C、迟到的正义是非正义,法治活动应同时兼顾公正与效率

D、法律是全社会平等适用的普遍性规范,为维护法制统一,对特殊地域和特殊群体应一视同仁,不作任何区别化对待

5、坚持党对法治事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主要特色,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关于党的领导的理念,下列哪一理解是错误的?()(C)

A、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B、我国法治事业,从总体部署到决策的具体实施,都是在党的大力推动下实现的

C、只要抓住立法环节,把党的各项政治主张和要求上升为法律,就能全面实现党对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政治领导

D、党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与坚持党对法治事业的领导是不矛盾的

6、关于贯彻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要求,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C)

A、社会成员要知法、信法、守法、用法,这是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社会基础

B、依法治国需要与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实践结合起来

C、实现依法治国的首要目的是运用法律手段加快解决公共卫生保障、文化教育、保障性住房等领域的现实问题

D、依法治国要求领导干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

7、实施依法治国方略,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思考问题,处理每项工作都要依法依规进行。下列哪一做法违反了上述要求?()。(B)

A、某市环保部门及时发布大型化工项目的环评信息,回应社会舆论质疑

B、某市法院为平息来访被害人家属及群众情绪签订保证书,根据案情承诺加重处罚被告人

C、某市人大常委会就是否在地方性法规中规定“禁止地铁内进食”举行立法听证

D、某省推动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

1、()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B)

A、党的章程

B、党内法规

C、法律

D、宪法

2、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的核心是()。(C)

A、党规党纪

B、完善党内法规

C、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党的组织制度

D、提高领导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3、《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被称为党内的()。(C)

A、白皮书

B、法律

C、立法法

D、制度

4、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的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A)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论联合政府》

C、《论持久战》

D、《新民主主义论》

5、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什么?()(C)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改革开放

C、发展

D、体制创新

6、以下不属于党的三大作风的内容是()。(B)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B、艰苦朴素的作风

C、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D、批评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1、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依法执政,关键是()。”(C)

A、党的正确领导

B、完善法律法规

C、依宪执政

D、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职权

2、()是提高决策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政策和法律互联互动的重要条件。(A)

A、完善党委依法决策机制

B、提高领导干部决策水平和能力

C、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D、依法正确处理党同国家政权机关之间的关系

3、()是依法执政最为重要的制度载体和制度平台。(B)

A、人民代表大会

B、人大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

D、人民

4、法律制定和修改的重大问题由()向党中央报告。(C)

A、政法委员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

D、人大常委会

5、()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A)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国家主席

1、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们的行为规则,两者在肯定价值追求和调整社会行为方面具有()。(B)

A、较小的一致性

B、很大的一致性

C、较多的冲突

2、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B)

A、人民民主专政

B、党的领导

C、宪法法律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A)

A、党的领导

B、人民民主专政

C、公有制

4、()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B)

A、公有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5、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必须以()为重点。(A)

A、规范和约束公权力

B、反特权

C、反歧视

6、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A)

A、是一致的

B、有时是一致的

C、有时是冲突的

1、吴邦国委员长于()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B)

A、2010年

B、2011年

C、2012年

D、2009年

2、国家治理最基本的手段是()。(C)

A、德治

B、政策要求

C、法治

D、执政党的领导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D)

A、指导思想

B、基本原则

C、工作布局

D、总目标

4、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是总目标的()。(A)

A、道路遵循

B、工作布局

C、具体内容

5、“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A)

A、工作布局

B、具体内容

C、基本原则

D、指导思想

6、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B)

A、以法执政

B、依法治国

C、以法治国

D、依法执政

1、在法的各种规范作用中,作为其他作用保障的是()。(B)

A、教育作用

B、强制作用

C、指引作用

D、评价作用

2、法治的基础和目标是()。(C)

A、公平

B、正义

C、民主

D、自由

3、强调法的统治、法律至上的治理是()。(A)

A、法治

B、法制

C、人治

4、法律通过规定法律义务要求人们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作用,是()。(A)

A、确定的指引作用

B、不确定的指引作用

C、评价作用

5、在《中国法理学发达史》中认为:“法治主义,为当日救时唯一之主义”的作者是()。(B)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孙中山

D、宋教仁

1、下列关于法制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B,C,D)

A、法制是指法律制度

B、法制从法律出现以来就产生了

C、法制的价值取向是中性的

D、法制并不必然以民主作为自己的目标

2、法治,是一种()。(A,B,C,D)

A、国家治理方式

B、社会活动方式

C、社会管理机制

D、社会秩序状态

3、法的规范作用包括()。(A,B,C,D,E,F)

A、强制作用

B、教育作用

C、指引作用

D、预测作用

E、告示作用

F、评价作用

4、法律至上的含义包括()。(A,B,C)

A、法律高于其他社会规范

B、所有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法律不得有特权

C、任何权力都必须服从法律

1、在法治中,法律是至高无上的,领导人或统治者都要服从法律。(2)

1、否

2、是

2、没有法制作基础,法治不可能建立和继续存在。(2)

1、否

2、是

3、法制可能是能够约束权力的法治之下的法制,也可能是为权力所左右的人治之中的法制。(2)

1、否

2、是

4、在法制中,任何权力都必须服从法律。(1)

1、否

2、是

5、在人治中,领导人或统治者是至高无上的,它们拥有否定法律的特权。(2)

1、否

2、是

6、人治中,法律的地位是低下的,是被轻视的。(2)

1、否

2、是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体现为()。(A,B,C)

A、是提高执政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B、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C、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迫切要求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主要体现为()。(A,B,C,D,E,F)

A、依法治国成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B、依法执政成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D、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

E、司法体制不断完善

F、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3、我国当前的立法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为()。(A,B,C,D)

A、有的法律法规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

B、有的法律法规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

C、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较为突出

D、立法工作中争权诿责现象较为突出

4、当前我国执法司法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为()。(A,B,C,D)

A、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

B、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

C、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

D、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

5、面对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必须要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A,B,C)

A、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B、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

C、更好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战略目标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A,B,C)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内涵包括()。(A,B,C,D)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C、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

8、为什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A,B,C)

A、是执政党深刻总结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作出的战略选择

B、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C、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

9、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A,B)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B、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建设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D、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10、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的提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提出()。(A,B,C)

A、不仅在中共历史上是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独创性

B、是党的治国理政思想的重大创新

C、标志着我们党对法治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1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科学内涵包括()。(A,B,C,D)

A、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B、形成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C、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

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D、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道路遵循是()。(A,B,C)

A、在党的领导下

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1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工作布局是()。(A,B)

A、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B、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C、法治政党、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2)

1、否

2、是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迫切要求。(2)

1、否

2、是

3、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符合我国的社会主义属性,坚持社会主义方向。(2)

1、否

2、是

4、《决定》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就是要向国内外宣示,我国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而不是西方资本主义法治道路。(2)

1、否

2、是

5、政治制度决定法律制度,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制度基础。(2)

1、否

2、是

6、法律是国家最大的规矩,法治是国家治理最基本的手段。(2)

1、否

2、是

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本身就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2)

1、否

2、是

8、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执政党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党治党、执政兴国。(2)

1、否

2、是

1、为什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A,B,C,D)

A、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B、把党的领导贯穿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C、我国宪法确立了党的领导地位。这是党领导依法治国的权威依据

D、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

2、坚持党的领导,是()。(A,B,C)

A、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

B、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

C、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

3、如何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将党的领导落到实处?()(A,B,C)

A、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B、做到“三个统一”

C、做到“四个善于”

4、党领导法治建设要做到“三个统一”,即()。(A,B,C)

A、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