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理学院 毛概2016年重点

1、两大理论成果内容: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一个梦、两个百年任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五大发展理念、五位一体总目标)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答:

⑴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抗战期间,毛泽东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

以此为基点,构筑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框架。毛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从客观上来讲,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因为它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并不是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国,而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

这一特殊性质的社会具有过渡性,它的目的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样,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只能是社会主义社会。

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毛认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方案都是行不通的;

同样,现阶段社会主义的条件也不具备,

只能建立一个全国大多数人民为基础的工人阶级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国家制度,即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

①在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建立有一个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联合一切民主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制度;

②在经济上,要没收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

归于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建立国营经济;

没收地主的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发展“友谊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富农经济。

以此消灭旧的经济制度,建立以国营经济为龙头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

③在文化上,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自从“五四”运动之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备受讨论。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的开展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3、社会主义本质论(根本任务、科学发展、创新)

4、初级阶段理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四个全面、两个百年任务)

5、改革开放的理论(改革与四个全面、开放与一带一路)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极具创新意义的组成部分,

是对传统经济理论的修正。依据这一理论,中国官方确定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进行了中国国家建设史上前无古人的探索。

市场经济是商品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法制性、竞争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

市场经济是实现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市场经济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长期以来,不论是政治家还是学者,都把市场经济看成是资本特有的经济形式,

强调市场经济只能与私有财产制度相联系,认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是根本对立的,

从而否定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与发展的可能性。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了市场经济,是对这一传统观念的突破,

使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

一要发展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是必经之路。

要发展生产力,就要彻底抛弃那些使生产力发展成为桎梏和束缚的体制,

进行大胆的改革,才能有效促进生产力发展。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正是邓小平提出搞市场经济的根本出发点。

邓小平曾经指出: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效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

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照搬中央计划模式。

中央计划模式,就是俄国斯大林主义比较完整的计划经济理论、

计划经济思想指导下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这些对其他计划经济国家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也包括对我们国家的影响。

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把市场经济与资本等同起来,

限制和否定市场的作用。我们不能否认,传统计划经济体制,

在百废待兴、执政党威望崇高、人民群众的政治热情空前高涨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因为有利于快速动员社会资源并集中用于关键部门的重点建设,

而在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和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使中国的经济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

我们社会主义初期建设任务的完成,中国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经济联系日益增多,计划经济体制的那种决策高度统一排斥市场作用,

只靠行政命令配置资源,搞平均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最终导致国民经济停滞不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上,一方面是统的狠,限制了地方和企业的主动性,限制了企业的活力;另一方面是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

管理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都不能很好的发挥。这两方面都是对生产力的束缚。

要摆脱束缚,必须通过改革,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

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7、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和谐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

8、经济新常态与创新经济发展创新理念模式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四化同步、转方式调结构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9、中国特色政治制度体系、依法治国

10、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

保障民生就是要医保社保,改善民生就是发展经济,解决老百姓吃饭问题,

多为老百姓办事,提高工资待遇,做好休息休假增加幸福感

11、为什么弘扬、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了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地位,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进一步坚定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998年的特大洪水,冲毁了无数的家园,但它冲不垮中华民族坚强的意志力;

2003年的“非典”夺去了千百万人的生命,但它夺不走中华民族勇于向上的精神;

5·12大地震,震掉了无数的房屋,掩埋了无数张笑脸,但它震不碎中华民族这颗顽强的心;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大多数的国家面临经济困难,但是中国却在它的冲击下,

保持了强大的发展能力与潜力。这一切,都证明了中国有着最坚强的精神旗帜。

而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想看出一个国家的实力,要看的不仅仅是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实力,

还要看这个国家的软实力,人们往往把占有多少土地,

创造多少财富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他们忽视了一点,

这个国家是否具备软实力,才是真正的衡量目标。

从匈奴铁骑的呼啸到罗马帝国的兴起,

从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到大英“日不落帝国”,

每一个大国的兴起,都伴随着刀与剑的搏杀,血与火的印记,

可是现在,人们在意的则是软实力的强大支撑。从以前的刀剑相争,

到现在的思想较量,每个国家之间,都在进行着无形的斗争,

这种软实力,已经成为每个国家都应该具备的实力,只有具备了这种实力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大国。

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共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是一个国家,

一个地区繁荣发展的精神源泉。面对多元多变的现实生活,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

我们只有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动摇,

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努力形成团结和睦、万众一心,共创和谐的生动局面,共同推动我们的伟大事业。

12、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13、一国两制的伟大设想

第一阶段从1978年底到1981年8月,是这一构想初步提出阶段。这一构想的

提出首先是从台湾问题开始的。1979年1月30日,

邓小平在向美国参众两院发表演说时指出:“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

只要实现祖国统一,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1979年2月2日《人民日报》) 第二阶段从1981年9月到1982年9月,是这一理论形成阶段。

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委员长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提

出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

这是对“一国两制”的第一次全面阐述。1982年1月10日邓小平指出,这九

条方针政策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这是第一次提出“一国两制”的概念。同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时对香港问题发表了三点意见:一是,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二是,1997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承保持

香港的繁荣。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现行的许多适合的制度要保持;

三是中国和英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在1997年前的十五

年过渡期中不出现大的波动。这是对香港问题的全面阐述,

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已经成熟。

第三阶段是从1982年9月到1993年春,是进一步发展和法制化阶段。

1984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香港知名人士对“一国两制”又作了

全面系统的论述,这是第一次见之于文字。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对“一国两制”作了原则性规定;1984年《中英联

合声明》正文第3条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12条;

1987年《中葡联合声明》正文第3点也规定了中国对澳门的基

本政策12条;1990年4月4日全国人大通过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3年3月31日全国人大又通过了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这样,“一国两制”的法制化基本完成。

14、全面从严治党的意义

2014年,全面从严治党成为中国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大关键词,

“从严”二字,也已成为中国国家机关党的建设新常态。

2014年12月,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

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1]

对于管党治党来说,“全面”二字至少包含三个层面。

一是内容无死角,涵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领域。

二是主体全覆盖,从严管党治党不仅是党中央的责任,

党的各级组织都必须贯彻从严治党要求。同时,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

意味着一把手不仅仅“独善其身”,还要把班子成员管好。三是劲头不松懈,

要把从严治党常态化、制度化。[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