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资如何控制风险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大多数基金投资者朋友对这句股市真言并不陌生。但作为股市重要参与者的基金,其赖以生存的股市的风险到底都有哪些?基金投资的风险又有多大?作为基金投资者,又该如何控制这些风险?很多人对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

十分清楚。

股市风险主要有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指市场上的某一种原因或因素会给市场上的所有证券参与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如政策风险、利率风险、上市公司倒闭风险和股灾风险。这些风险是投资者无法避免的,但可以减少损失。非系统风险是指某些因素对个股造成的损失风险,这些风险是属微观层面的。如操作失误

风险、内幕交易风险、投机垄断风险、投机诈骗风险、上市公司摘牌风险、财务报表风险、信用风险、经营管理风险等,投资者通过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加强投资理论的学习,这些风险是可以避免的。

基金投资风险

一般而言,基金投资风险来自三个方面:选错投资标的(基金品种)、选错买入时机、选错卖出时机。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风险。第一,基金未知价的风险。基金买卖只能以前一天的基金净值作为参考。究竟以什么样的价格成交,还有赖于证券市场当天的表现。投资者购买当日,正逢证券市场上涨,投资者的购买成本将会被提高,相反,将利于降低购买成本。而投资者卖出当日,证券市场出现了下跌行情,则有可能会影响到基金的收益。这就是基金独特的未知价风险。

第二,基金份额不稳定的风险。基

金按照募集资金的规模,制定相应的投资计划,并制定一定的中长期投资目标。其前提是基金份额能够保持相应的稳定。当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作的基金发生巨额赎回,足以影响到基金的流动性时,

不得不迫使基金管理

基金投资

如何控制风险

黄 根

25

况发生。

第六,市场风险。尽管基金本身有一定的风险控制能力,但在面临证券市场的整体风险时,也是难以避免的。这就是基金为什么在运作好的情况下,也不能向投资者承诺固定收益的主要原因。

另外, 还有一些风险经常被基金投资者忽视,如:信用风险、政策风险、经济周期风险、利率风险、上市公司经营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债券收益率曲线变动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和技术风险等。

如何控制风险

基金投资的风险是时刻存在的。无论股市处于任何时期,甚至是当前的大牛市,都需要具有风险意识,并且有控制风险的手段和方法。

一、理念与法则

在股神巴菲特的投资名言中,最

著名的无疑是这一句:“成功的秘诀有三条:第一,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二,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三,坚决牢记第一、第二条。”

在基金投资操作过程中,投资者需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控制风险:

1.从心理上控制风险。在基金投资过程中,给投资者造成严重损失的不仅仅是行情的不确定性,投资者的心理也是引发操作失误的主要原因之一。行情不稳定时,需要保持稳定的心态,不能过于急躁;行情低迷的时期,需要克服悲观心理;而在行情极度火热的时候,更要保持冷静的思考。

2.从操作上控制风险。在某只基金获利赎回后或者止损以后,需要学会适当等待。很多基金投资者今天刚赎回,明天就又去申购,永不空仓。这样的操作在行情向好时固然可以盈利,但在不稳定的行情中将面临较大风险。此外,有的投资者盲目跟风,追涨杀跌也是造成损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3.从仓位上控制风险。仓位越重

第四,价格风险。投资者购买基金后,正值证券市场的阶段性调整行情,投资者将会面临购买基金被套牢的风险。

第五,管理和运作风险。基金管理和运作基金好坏的基础条件是需要基金管理人有严密的内控制度和风险控制流程,特别是在选择证券品种上的强大投研团队和优秀基金经理。基金经理的频繁变动,有可能会影响到基金投资风格的变化,影响到基金的投资策略,

从而导致基金业绩下滑的情

26

人做出降低股票仓位的决定,从而打破原有的投资组合,影响既定的投资计划,从而因被动地调整股票,而使投资者的收益受到影响,这也是基金投资者所需要正视的风险。

第三,基金新募集资金建仓时点位的风险。并不是所有的基金产品,都会在证券市场的低谷建仓。在证券市场的相对高位,无论是新基金,还是老基金,都面临一定的建仓风险。在证券市场阶段性峰值时建仓,其建仓风险

是显而易见的。

的投资者,收益可能很大,但冒的风险也越大。一旦行情出现新的变化,大盘如果选择向下时,重仓者将面临严重损失。因此,投资者要根据行情的变化决定仓位,在趋势向好时,可以重仓;在行情不稳定时,投资者要适当减轻仓位,持有少量的基金进行灵活操作。

4.从策略上控制风险。控制风险的最有效策略是止赢和止损,一旦投资者发现股指出现明显破位、技术指标构筑顶部、或者自己的利润在大幅减少,甚至已经出现亏损时,就需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性策略。通过及时止赢来保住赢利成果,通过及时止损来防止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5.从思路上控制风险。投资者之所以容易出现失误,往往是因为对行情的演化缺乏清晰的认识。由于股市本身就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如果投资者在对后市行情发展方向缺乏必要认识的前提下贸然介入,往往会招致较大的风险。因此,保持清晰的投资思路是控制风险和获取利润的必要途径。

二、方法与建议

1.分散投资标的,建立基金投资组合

降低风险最有效同时也是最广泛地被采用的方法,就是分散投资,即“不要将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种方法之所以具有降低风险的效果,是由于各投资标的间具有不会齐涨共跌的特性,即使齐涨共跌,其幅度也不会相同。所以,当几种基金品种组成一个投资组合时,其组合的基金投资报酬是个别基金投资的加权平均。因此,几个高报酬的基金组合在一起,仍能维持高报酬,一部分风险却因个别基金间的涨跌作用而相互抵消。

很显然,股票型基金收益高,但波动也大。债券型收益低,波动也低。两者一综合,中等收益,中等波动。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的配置比例,当然是股票型基金配置越高,收益就越大,风险也越大。只是要注意一条,

国内很多基金其实都不是纯股票基金,比如广发聚富,股票配比最大也不超

过75%。从这种意义上这种基金本身

就已经配置好比例了。

基金投资组合的再平衡也是保证

投资者长期成功的关键。比如你按照

自己的投资年限和风险承受能力制定

了自己的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的

配置比例是7:3。一年以后,股票型基

金涨得快,债券型基金涨得慢,比例变

成8:2了,怎么办? 这时候要降低股

票型基金的比例,增加债券型基金。如

果再过一年,遇到熊市,股票大跌,比

例变成了6:4,这时就要降低债券型基

金的比例,增加股票型基金,使比例回

到7:3。这就是再平衡。从表面上看,

你是卖掉一个上涨快的优良资产,买

入一个下跌或者跑得慢的不良资产,

但实际上这是一个高抛低吸的过程,

是一种通过纪律性投资来进行卖高买

低的过程。另外再平衡也是保持你风

险等级的一个重要过程。有人用历史

数据做过归算,再平衡的综合效益要

远远高于不做再平衡的收益。

2.分散投资应掌握的原则

第一,选择负相关较大的投资标

的。组合中各投资标的齐跌共涨的现

象越不明显,甚至呈现相反走势,则其

分散风险的效果越好。例如,货币基金

走势与股票型基金价格走势不具正相

关,且通常股票型基金净值下跌时,货

币型基金净值并不会受影响,因此,同

时投资货币基金与股票型基金就是一

对比较好的组合。

第二,投资标的数量不宜太多。尽

管随着投资种类的增加,风险会下降,

但当投资种类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风

险下降的幅度会达到极限,而且管理

成本也因此而上升。因此,不宜过度地

分散投资。美国股神沃伦?巴菲特,那

么大的投资金额,也不过投资了十几

种股票。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在《击败华

尔街》中指出:“投资股票就像生小孩

一样,如果没有能力抚养,就别生太

多。”

3.分散投资时机

一是有钱就投资。我有位朋友,只

要他在银行的存款达到1万元,便提出

5000元买基金,而且每次买的基金都

不同。如此一来,不但分散了投资标

的,也分散了投资时机。

二是定期定额投资基金。其方式

为,在每个月指定的日期,自动从指定

的银行账户扣除一定的金额(如1000-

5000元),将其投入投资人事先指定的

基金。由于基金净值随时变化,所以每

期买到的基金单位数都会不同——价

格高的时候自然会买得较少,而价格

低的时候会买得较多。长期投资下来,

不但投资报酬率相当可观,而且具有

降低价格变动风险的效果。

另外,在时机的选择上,建议投

资者应在预期市场反转走强或基金基

本面优秀时,进行申购;预期市场持续

好转或基金基本面改善时,进一步增

持;预期市场维持现状或基金基本面

维持现状,可继续持有;预期市场持续

下跌或基金基本面弱化时,进行减持;

预期市场大幅下跌或基金基本面持续

弱化时,赎回。

4.长期持有

有位证券分析师说:“根据统计,

股市有55%的日子是上涨的,有45%的

日子是下跌的。糟糕的是,我们不知道

哪些天会上涨。”因此,若你不知道明

天是涨还是跌,最聪明的办法就是猜

明天会涨。因为猜的次数越多,猜对的

概率就越高。既然你每天都猜股市会

涨,那么最佳的投资策略就是:有钱就

买,买了就不要卖。这种办法看起来很

笨,却是最好的基金投资理财方法。

从1959年的40万美元到2004年

的429亿美元的这45年中,可以算出股

神巴菲特的年均收益率为26%。从某一

单个年度来看,很多投资者对此也许

会不以为然。但没有谁可以在这么长

的时期内保持这样的收益率。这是因

为大部分人都为贪婪、浮躁或恐惧等

人性弱点所左右,成了一个投机客或

短期投资者,而并非像巴菲特一样是

一个真正的长期投资者。

因此,长期持有是降低选错卖出

时机之风险的重要手段。

责编:王再峰

E-mail:dahaigudao@sina.com

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