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选择练习题及答案

2011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选择练习题及答案
2011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选择练习题及答案

2011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选择练习题及答案1

1.“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 B)

2.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A.斯巴达

B.埃及

C.希腊

D.雅典( D)

3.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C )

4.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D )

5.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为特征是古代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C )

6.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C )

7.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D )

8.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D )

9.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D )

10.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A )

11.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A )

12.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A )

13.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A )

14.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C )

15.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A )

2011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选择练习题及答案2

1.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兼爱

B.“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 B )

2.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B.兼爱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 C )

3.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C )

4.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 D )

5.“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A )

6.“学不躐等”出自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A )

7.“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 A )

8.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 A )

9.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A )

10.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B )

11.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是

A.教育

B.教育学

C.教育论

D.德育论( C )

12.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其作者是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 A )

13.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

B.康德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C )

14.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康德

D.洛克( D )

15.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 A )

2011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选择练习题及答案3

1.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A )

2.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

A.卢梭

B.夸美纽斯

C.康德

D.赫尔巴特( D )

3.赫尔巴特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写了著名的教育学著作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D )

4.以下哪一项不是赫尔巴特强调的中心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

C.教材中心

D.课堂中心( B )

5.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A.白板说

B.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 C )

6.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D )

7.以下哪一种观点是杜威的主张

A.教师中心

B.儿童中心

C.课堂中心

D.教材中心 ( B )

8.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 A )

9.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 B )

10.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课程结构理论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 C )

11.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教学发展思想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巴班斯基( B )

12.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 ( C )

13.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A.科学技术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生产力( D )

14.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A.布鲁钠

B.赞可夫

C.舒尔茨

D.皮亚杰 ( C )

15.“人力资本”理论创建于()

A.1948年

B.1952年

C.1958年

D.1960年( D )

2011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选择练习题及答案4

1.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文化 ( B )

2.教育能推进科学的

A.制度化

B.系统化

C.体制化

D.全面化 ( C )

3.人的身心发展具有(3.1 )

A.系统性

B.能动性

C.客观性

D.主观性 ( B )

4.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墨子 ( C )

5.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皮亚杰 ( C )

6.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

B.墨子

C.孔子

D.荀子 ( D )

7.提出“白板说”的是

A.华生

B.洛克

C.卢梭

D.格塞尔 ( B )

8.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

A.有针对性

B.因材施教

C.抓住成熟期

D.循序渐进 ( D )

9.“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均衡性

D.差异性 ( B )

10.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差异性 ( D )

11.“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差异性

B.不均衡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 A )

12.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

A.成熟

B.遗传素质

C.环境

D.教育 ( B )

13.“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 ( B )

14.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遗传素质

B.环境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教育( C )

15.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C )

2011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选择练习题及答案5

1.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

A.教学目的

B.教育目的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 B )

2.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务

C.教育规律

D.教育原则( A )

3.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

A.控制作用

B.制约作用

C.促进作用

D.指导意义( D )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A.主要方法

B.重要方法

C.唯一方法

D.特殊方法( C )

5.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 ( D )

6.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任务

C.教育的内容

D.教育的规律 ( A )

7.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A.高水平的智力

B.实践能力

C.健康体魄

D.创新精神( D )

8.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

A.实践能力的培养

B.思维能力的培养

C.想象能力的培养

D.创新能力的培养( D )

9.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5.1 )

A.潜在性

B.现实性

C.特殊性

D.可塑性( D )

10.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A.实践的属性

B.社会的属性

C.自然的属性

D.现实的属性(C )

11.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动力

B.动机

C.条件

D.基础( A )

12.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A.认识

B.设计

C.设想

D.安排( D )

13.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

A.隐私权

B.人身权

C.名誉权

D.荣誉权( B )

14.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C )

15.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并且受到社会

A.正常的保护

B.热心的保护

C.一般的保护

D.特别的保护( D )

2011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选择练习题及答案5

1.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

A.教学目的

B.教育目的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 B )

2.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务

C.教育规律

D.教育原则( A )

3.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

A.控制作用

B.制约作用

C.促进作用

D.指导意义( D )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A.主要方法

B.重要方法

C.唯一方法

D.特殊方法( C )

5.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 ( D )

6.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任务

C.教育的内容

D.教育的规律 ( A )

7.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A.高水平的智力

B.实践能力

C.健康体魄

D.创新精神( D )

8.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

A.实践能力的培养

B.思维能力的培养

C.想象能力的培养

D.创新能力的培养( D )

9.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5.1 )

A.潜在性

B.现实性

C.特殊性

D.可塑性( D )

10.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A.实践的属性

B.社会的属性

C.自然的属性

D.现实的属性(C )

11.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动力

B.动机

C.条件

D.基础( A )

12.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A.认识

B.设计

C.设想

D.安排( D )

13.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

A.隐私权

B.人身权

C.名誉权

D.荣誉权( B )

14.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C )

15.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并且受到社会

A.正常的保护

B.热心的保护

C.一般的保护

D.特别的保护( D )

1.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

A.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B.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C.隐私权决定的

D.名誉权决定的( B )

2.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漫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

A.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B.隐私权决定的

C.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D.荣誉权决定的( C )

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系统化

B.多样化

C.复杂化

D.专门化 ( B )

4.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学科专业素养

B.教育专业素养

C.品德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 A )

5.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A.管理能力

B.控制能力

C.教育能力

D.研究能力 ( C )

6.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

A.必然要求

B.必然结果

C.心理前提

D.必要保证 ( D )

7.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A.条件

B.任务

C.途径

D.结果 ( A )

8.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自由发展

B.自主发展

C.自愿发展

D.自动发展 ( B )

9.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A.权利

B.威严

C.权威

D.人格力量( D )

10.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 ( C )

11.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A.教师

B.学生

C.班级

D.课程 ( D )

12.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 B )

13.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A.课程类型

B.教学计划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 ( A)

14.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A.读、写、画

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 ( D )

15.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

A.实践型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知识型课程 ( B )

2011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选择练习题及答案7

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A.地方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知识性课程

D.社会中心课程 ( A )

2.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可把课程分为

A.学校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学生中心课程

D.基础型课程( D )

3.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A.国家课程

B.工具性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社会中心课程 ( B )

4.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把课程分为

A.社会中心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学校课程 ( A )

5.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 C )

6.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

A.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B.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

C.教学大纲的基本特征

D.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 ( C )

7.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 A )

8.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A.课程目标

B.教学目标

C.教学计划

D.教学大纲 ( D )

9.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育目的

D.教学目标 ( B )

10.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A.讲授提纲和讲义

B.教科书和参考书

C.教科书和讲义

D.讲义和参考书 ( C )

11.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A.基本要求

B.基本原则

C.基本手段

D.基本途径 ( D )

12.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

A.安排课程表

B.分析教学任务

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组织教学活动 ( D )

13.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7.1 )

A.课外活动

B.实践活动

C.教学活动

D.班主任工作(C )

14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

A.基础地位

B.中心地位

C.主要地位

D.重要地位(B )

15.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A.注意力

B.观察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C )

2011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选择练习题及答案8

1.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A )

2.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D )

3.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B )

4.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A.重要力量

B.主要力量

C.内部动力

D.外部动力(C )

5.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A.基本部分

B.基本内容

C.基本途径

D.基本阶段(D )

6.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B )

7.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概括教材

D.理解教材(D )

8.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A.教学目的

B.教学内容

C.教学原则

D.教学方法(C )

9.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教学的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A )

10.“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D )

11.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要

A.温故而知新

B.不陵节而施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学而时习之(B )

12.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8.1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B )

13.课的类型的划分依据

A.教学任务

B.教学内容

C.教学规律

D.教学原则(A )

14.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C )

15.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成为测量的A.信度

B.难度

D.效度(D )

2011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选择练习题及答案9

1.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成为测验的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A)

2.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A.教学程序

B.教学步骤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C)

3.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

A.分组教学

B.个别教学

C.道尔顿制

D.班级上课制(B)

4.最早在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

A.斯宾塞

B.卢梭

C.洛克

D.夸美纽斯(D)

5.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A.1856年

B.1860年

C.1862年

D.1866年(C)

6.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称为

A.德育目的

B.德育原则

C.德育规律

D.德育目标(D)

7.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A.基础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 选择题

选择 模块一职业理念 一、素质教育的目标 1、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的目标 (1)促进学生身体的发育 (2)促进学生心理成熟化 (3)造就平等的公民 (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品质 (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3、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也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 4、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5、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6、马克思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和基础 7、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8、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 9、教育发挥主导作用必须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条件(实现学校教育对学生的主导作用的基本前提是学生的能动作用) 10、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11、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12、学生是各种学习活动的发起者、行动者和作用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模块二教育法律法规 1、民事法律责任是一种以财产为主要内容的责任 2、刑事责任是一种惩罚最为严厉的法律责任 3、任何社会组织或个人有权对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检举或控告 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及时与其父母或者监护人取得联系 5、停学停课作为一种惩戒形式,必须限制使用 6、停学停课的决定只能由学校做出,教师个人不能对学生实施 7、教师甚至学校都是没有罚款权的,在法律上,只有法律侵权的机关和单位才有罚款权 8、不作为是指教师不实施其依照法律或岗位职责有义务实施的行为 9、《教师法》规定,对依法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教师集你下个打击报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行政处分。 10、《教育法》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11、学校将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开除,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 模块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 一、论述题 1、论述教育的起源? 答:(一)本义教育起源论,本义教育起源论有四种代表性观点: 1)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是物种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本能行为。 2)心理起源论:教育最初起源于原始人类的那种具有教育意味的无意识模仿。 3)劳动起源论:劳动创造了人类和社会:劳动过程的复杂性要求通过教育把人类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证明:人类原始时代教育活动已经存在了,教育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 4)社会实践起源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的社会实践或社会实际生活需要。 (二)科学教育起源论:学校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初期的"男女儿童、少年和老人群"的共同活动。 (三)民族文化起源论:教育就是起源于民族文化的。 总之,心理起源论把教育的发生归因于人的心理原因,不妥当,劳动起源论和社会实践起源论这两种观点实质并没有根本的分歧。给予肯定的:学校教育和民族文化起源论只是把它们作为研究教育起源问题的存案即可。 2、论述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势? 答:1)走向国际化,在当今这种各国经济形成了相互依赖,共生共存,共同发展的趋势下,各国必须实行开放性教育,开展国际间教育合作和交流;实行人才交*培养;开设各种程度的国际政治、经贸、文化、外交、经济技术合作、风俗与礼仪教育课程,加强外国语教育等等,这些都是教育的国际化。总之,当今和未来世界的主流仍然是和平、合作与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教育走向国际化,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2)世纪是信息社会时代,各种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运转的神经中枢,计算机极其软件系统走进家庭、学校、教室,各级学校的课程软件将会开发出来,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将会通过计算机系统连成网络。3)科学成为主导课程;21世纪世界竞争将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更新速度的竞争,因此科学课程将成为主导课程。4)体现新人文精神:是指60年代以来形成的人类生存环境意识和平与民主及人伦道德等等。各国课程内容增加了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国际文化交流课程、新的道德哲学和伦理教育课程,个性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在未来的社会这些课程将会开设的更普遍,内容更丰富。3、论述教师的合理知识结构? 答:1)粗深的专业知识:对本专业知识要达到精深的境地,还要站在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新成就,用最新的知识武装和丰富自己,成为该学科领域的专家。2)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师不能将自己禁锢在专业知识的狭小天地,必须不断拓宽知识面,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助于发燕尾服自己的专业知识。3)多方面的教师理论知识:作为21世纪学校的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心理学、

2013下半年四川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A

2013下半年四川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A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6条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诸方面包括() A.品德、智力、体力 B.德育、智育,体育 C.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D.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2.教育科学研究的发端是:当教育事实积累到一定程度,被教育工作者反复议论、评论并提出来进行回答、解释并解决矛盾和疑难的() A.教育现象 B.教育问题 C.教育规律 D.教育事实 3.教师的教育素养转化为教育效果的中介和桥梁是() A.教学实践 B.班主任工作 C.班会活动 D.教育研究 4.教育既要照顾到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又要向学生不断提出高于其原有水平的要求,促进他们的发展,这是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5.情境教育学由三个维度组成,下列选择项中不属于其维度的是() A.情境线索 B.从实践到理论的线索 C.理论线索 D.技术操作线索 6.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其中,作为中介的是()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影响 D.无法判断 7.教师最突出的角色是() A.教员 B.领导者 C.父母代言人 D.心理医疗者 8.未成年人开始犯错误的高峰年龄是() A.10—12岁 B.12—15岁 C.15—17岁 D.13—16岁

9.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A.控制教学过程 B.控制学生 C.塑造学生 D.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10.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处于“首席教师”地位的教育影响是()A.学校教育的影响 B.家庭教育的影响 C.社会教育的影响 D.自我教育的影响 11.运用现代实验手段,比较系统地研究教室内沟通分布的是()A.克伯屈 B.亚当斯 C.斯金纳 D.班杜拉 1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之间的关系是() A.相互替代 B.相互协调、补充 C.相互矛盾 D.相互分离 13.在西方,最早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A.苏格拉底

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的是( ) A.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B.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C.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D.引导学生协调发展 1.【答案】A。 2.依据育人为本的理念,教师的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培养学生特长 B.发展学生潜能 C.尊重学生个性 D.私拆学生信件 2.【答案】D。 3.“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理论依据是( ) A.个体需求具有层次性 B.气质类型具有多样性 C.人类智能具有多元性 D.人类发展具有共同性 3.【答案】C。 4.董老师上游戏课时,小明总爱举手,但答题经常出错,小强不爱举手,但老师点名提问却总能答对。老师下列做法中,最合适的是( ) A.批评小明总出错,表扬小强爱思考 B.表扬小明爱举手,批评小强不发言 C.批评小明总出错,批评小强不发扬 D.激发小明勤思考,鼓励小强多举手 4.【答案】D。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对中小学教师实行( ) A.每两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B.每三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C.每七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D.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5.【答案】D。 6.“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这句话体现的原则是( ) A.国家性原则 B.公共性原则 C.方向性原则 D.强制性原则 6.【答案】B。 7.学生小涛经常旷课,不遵守学校的管理制度,学校对小涛进行教育的恰当方式是( ) A.将他交给家长批评教育 B.了解情况后耐心教育他 C.等待他自我醒悟并改正 D.批评教育无效果开除他 7.【答案】B。 8.李老师就校务公开问题向学校提建议,李老师的做法是( ) A.行使教师权利 B.履行教师义务 C.影响学校的秩序 D.给学校出难题8.【答案】A。 9.课间,小莉正在同学面前大声朗读小娟的日记,被走进教室的小娟发现,小娟找到班主任诉说此事,班主任最恰当的做法是( ) A.制止小莉这种行为 B.批评小娟总是告状 C.劝说小莉不要声张 D.劝说小娟宽容小莉 9.【答案】A。 10.教师对解除收容教育,劳动教养后回校复学的未成年学生,应当( ) A.限制其与其他同学接触 B.限制其使用学校的设施 C.按其以往表现评价品行 D.允许参加学校各项活动 10.【答案】D。 11.班主任张老师按照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调整座位,将考试成绩后5名的学生安排在教师的最后一排。张老师的做法( ) A.是激发学生的重要手段 B.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 C.是管理班级的有效手段 D.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11.【答案】B。 12.某县中学教师李某对学校给予他的处分不服,李某可以提出申诉的机构是( ) A.学校教工代表大会 B.当地县级人民政府C.当地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D.所在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12.【答案】C。 13.从根本上说,教师的教育威信来自于( ) A.教师高尚的教育人格 B.社会尊师重教的

2019年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11年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千后的括号内。每小题l分。共20分) 1._______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赫尔巴特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康德论教育》 2.教育学萌芽的标志是_______的提出。() A.教育价值 B.教育规律 C.教育问题 D.教育现象 3.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劳结合,教育科学的方法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这一观点是_______的认识。()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制度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4.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A.教育 B.教学 C.德育 D.智育 5.“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_______的特征。() A.科学性 B.价值性 C.生产性 D.未来性 6.评价学校绩效以办学思想、组织健全程度、制度完备程度和领导机构决策领导能力为衡量标准的,属于() A.目标模式 B.需求满足模式

C.环境适应模式 D.学校内质优化模式 7.下列哪一方法不属于家校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 () A.教育教学督导委员会 B.互访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8.儿童身心发展有高速发展期,某一时期特别迅速而其他阶段相对平稳,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_______特征。()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与学生主体性内涵不相一致的特点是() A.自主性 B.长期性 C.主动性 D.创造性 10.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 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 C.专门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11.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称为()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体育 12.在1988年改革之前,_______既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也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计划,实行导向式管理。()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罗斯 13.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泰勒的()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目标分类学》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距离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还剩3个月的时间,考生们正在紧张的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呢还是在缓缓等待考试时间呢?中华考试网小编整理了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 小题,每小题2 分,共58 分) 1.陈老师说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考上大学,学习上暂时落后并不代表永远落后,我绝不放弃任何学生,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阶段性 B.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 C.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D.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顺序性 2.右图教师行为体现的是( )。 A.评价标准多元化 B.评价主体单一化 C.评价方法复杂化 D.评价方式多样化 3.班主任方老师刚上课时发现有人在班长的桌子上用粉笔写了大大的“坏蛋”,对此方老师恰当的做法是( )。 A.发动学生检举肇事者”

B.责令班长自我反省 C.严肃批评教育全班学生 D.擦掉字迹后再处理 4.黄老师经常带学生到学校花池观察荷叶和荷花,为学生讲解莲藕的生长过程并引导学生将有关荷叶、荷花的知识编成小册子,这体现黄老师( )。 A.教育科学研究者 B.行为规范示范者 C.专业发展引领者 D.课程资源开发者 5.依据《教育法》的规定,关于设立学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的要求,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有长期发展规划 B.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C.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济来源 D.有符合规定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 6.学生张某在高考中,由他人代考,依据《教育法》规定,可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张某停止参加高考( )。 A.3 年 B.4 年 C.5 年 D.6 年 7.教师王某因醉驾发生交通事故,被判有期徒刑 1 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王某丧失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可继续执教 B.王某丧失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可从事其他职业 C.王某保留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需要重新注册认证 D.王某保留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不能留在原学校任教 8.小学生李某,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到某市上学,为李某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条件的主体应为( )。

山东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真题与答案

2018 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三) 一、不定向选择题(30 分) 1、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2、教育目的的作用有( ) A、导向作用 B、教育作用 C、激励作用 D 、评价作用 3、教师的一般角色有( ) A、传道者 B、榜样 C、管理者 D、朋友 4、新课程标准从( )几个方面阐述课程具体目标。 A、理想与爱好 B、知识与技能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属于我国古代《学记》中的教案原则有( ) A、教案相长 B、“预”“时”“孙”“摩” C、因材施教 D、“长善救失” 6、个案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 A、追因法 B、临床法

C、产品分析法 D、跟踪法 7、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有( ) A、教育人文化 B、教育化 C、教育民主化 D、教育多元化 8、学校文化是由( )几部分构成的。 A、观念文化 B、规范文化 C、校园文化 D、物质文化 9、作为社会权利主体,青少年儿童主要享有的合法权利有( ) A、受教育权 B、身心健康权 C、人格尊严权 D、名誉权和荣誉权 10、CIPP 评价模式包括的步骤有( ) A、背景评价 B、输入评价 C、过程评价 D、成果评价 11、( )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A、调查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12、德育的体谅模式形成于20 世纪70 年代,为学校德育学家( )所创,风靡

于英国和北美 A、柯尔伯格 B、班杜拉 C、皮亚杰 D、彼得?麦克费尔 13、衡量测验题目的质量指标主要有(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4、把大班教案、小班研究和个别教案三种教案形式结合起来的这种教案形式叫( ) A、特朗普制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案制 D、班级授课制 1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通常采用( )等几种形式 A、铺垫式 B、直线式 C、螺旋式 D、问答式 16、《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原则有( ) A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无歧视原则 17、班会的特点主要有( ) A、协商性 B、集体性 C、自主性

(精品)【教师资格考试】1-职业理念1-4选择题

1.教师面对不断变化的学生,没有处处皆可适用的经验,教师必须()。 A.以研究者的眼光对待教育教学 B.要尊重和赞赏每一位学生 C.改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D.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老师上课时不能使用过于幼稚的语气词,把中学生当幼儿看;同时也不能使用过于抽象的词汇,把学生当作成年人看,这是因为教师应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的()。 A.个别差异性 B.顺序性C互补性 D.阶段性 3.“师者,人之楷模也”,这句话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A.特殊的复杂性 B.独特的复杂性 C.鲜明的示范性 D.显效的长期性 4.邻近期末考试,初二(5)班的班主任赵老师,就会用学生的音乐课或美术课时间来讲授学生在物理化学等科目中的疑难问题,赵老师的做法()。 A.正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期末成绩 B.正确,有利于老师组织学生有效复习 C.错误,不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D.错误,不利于体育特长生的发展 5.某市教育局在教师中随机调查,问:“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教师都回答“是”。而当问他们所教的学生“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时,回答“体会到”的学生仅占l4%。这说明()。 A.教师缺乏爱心 B.教师尚不具有崇高的道德境界 C.教师还没有掌握高超的沟通与表达技巧 D.教师对自己太自信 6.下面哪一观点符合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观?() A.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B.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7.新入职的张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有一次晓明迟到一分钟,张老师不问原因,不准晓明坐回座位,站在教室后听课一上午。关于张老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B.关注学生的纪律养成 C.严格恪守教师职责 D.不关注学生的人格养成 8.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变化,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在对待自我是,新课程强调反思 B.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权威、批评 C.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自主精神 9.某些学校认为“明亮的教室要干净,神圣的教室要安静。”不少教师强调课堂要鸦雀无声,追求课堂秩序井然。学校的做法()。 A.正确,体现了教书育人的理念 B.不正确,没有以学习者为中心 C.正确,体现了学校对教学环境的重视 D.不正确,没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0.某老师为了贯彻素质教育的观念,在班级中组织了绘画兴趣小组,规定每个同学都必须参加。这位老师的做法()。 A.正确,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B.错误,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C.错误,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D.正确,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董老师模拟二 11.对某一数学题,小李用不同于教师的方法得出了同样的答案。老师看到后大发雷霆,当众训斥小李,该老师的做法违背了()。 A.关注学科的教育理念 B.关注人的教育理念 C.教会学生知识的教育理念 D.以教育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12.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3)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3) 一、选择题 1.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 )。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认识活动 D.实践活动 2.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3.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 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4.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的特点。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5.下列哪一种做法不利于教育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 )。 A.教育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B.教育始终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C.教育始终要顺应儿童的成熟,反映儿童已有的发展 D.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6.与学生主体性内涵不一致的特点是( )。 A.自主性 B.长期性 C.主动性 D.创造性 7.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遗传素质 B.家庭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 8.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

D.白板说 9.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是( )。 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老子 10.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 D.平衡论 A.遗传 B.成熟 C.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15.“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出现在人生的( )。 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幼儿期 16.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 )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幼儿期 17.在历史上持“遗传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 )。 A.洛克 B.华生 C.柏拉图 D.施泰伦

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题大全(含答案)

第一部分案例分析基础理论一、案例分析题答题重要知识点概括总结 (一)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 (二)教师观 1、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师观 (1)与学生学习,教师是引导者、促进者; (2)与教育教学,教师是研究者; (3)与课程,教师是建设者和开发者; (4)与社区,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 2、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1)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欣赏 (2)教学上,强调帮助者、引导者 (3)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4)与其他教育者关系上,强调合作 (三)新的教学观 1、教学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应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4、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 (四)新的学习观 1、自主学习 2、探究学习 3、合作学习 (五)评价观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六)师生关系 1、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2、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1)充分了解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4)发扬教育民主。 (5)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七)我国目前的主要教学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循序渐进原则。 3、因材施教原则。 (八)德育原则 德育原则是处理德育工作中的基本矛盾、关系的准则或指导思想。 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2、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 3、知行统一原则 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7、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8、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常用的德育方法: 1、说理教育 2、榜样示范 3、实际锻炼

【精选】教师资格证考试《选择题》重要考点

【精选】教师资格证考试《选择题》重要考点 1.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2. 《学记》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liè)等、藏息相辅等。 3.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4. 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 5.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6. 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7. 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8.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 9. 卢梭是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 10. 裴斯泰洛奇是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 11. 洛克是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话》,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 12. 第斯多惠是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13. 斯宾塞是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14. 乌申斯基是苏联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将教育学称作艺术。 15.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提出了教育性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和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倡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

2016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真题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下面是小张同学列举的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错误的说法是()。 A.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利用干冰来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来实现的 D.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2.小球m用长为L的悬线固定在O点,在O点正下方处有一个光滑钉子C,如图所示,今把小球拉到悬线成水平后无初速度地释放.当悬线成竖直状态且与钉子相碰时()。

A.开关S断开时.a,b两点电势相等 B.开关S闭合后.a,b两点间的电流是3 A C.开关S断开时,C1带的电荷量比开关S闭合后C1带的电荷量大 D.不论开关S断开还是闭合,C1带的电荷量总比C2带的电荷量大 5.如图所示,均匀带正电的绝缘圆环a与金属圆环b同心共面放置,当a绕O点在其所在平面内旋转时,b中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且具有收缩趋势,由此可知,圆环a()。 A.顺时针加速旋转 B.顺时针减速旋转 C.逆时针加速旋转 D.逆时针减速旋转

6.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 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0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①当F<2μmg时,A、B都相对地面静止。②当F=5/2μmg时,A的加速度为1/3μg。③当F>3μmg 时,A相对B滑动。④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中,正确的选项为()。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④ 7.在图中所示的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片由下至上移动时()。 A.伏特表V和安培表A的读数都减小 B.伏特表V和安培表A的读数都增大 C.伏特表V的读数增大.安培表A的读数减小 D.伏特表V的读数减小.安培表A的读数增大

2012湖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2012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1.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的教育哲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昆体良 2.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学记》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政治学》 D.《大教学论》 3.《学记》中“藏息相辅”教学原则强调() A.教学要遵循一定顺序进行 B.启发式教学 C.教学要把握最佳时机 D.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4.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文化。 A.精神 B.物质 C.组织 D.制度 5.学生文化的特征包含() A.过渡性、统一性、生成性 B.过渡性、非正式性、生成性 C.稳定性、正式性、互补性 D.适应性、多样性、互补性 6.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应该重视() A.传授学生知识 B.发展学生能力 C.培养学生个性 D.形成学生品德 7.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开班会 D.与其他学科教师沟通 8,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县以及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课程标准 9.制订课程汁划的首要问题是() A.学科设置 B.学年编制 C.课时分配 D.学生兴趣 10.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创立了()理论。 A.自学一辅导式 B.发现教学 C.范例教学 D.教学过程最优化 11.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是() A.京师大学堂 B.清华大学 C.京师同文馆 D.蒙学院 12.利用良好的班风和校风来教育学生,这属于()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13.当学生做出教师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发给学生相应的小红花,这种做法属于() A.强化法 B.示范法 C.代币奖励法 D.系统脱敏法 14.老师两次用同一张试卷测试相同的学生,结果两次学生的分数相同,这种分数的稳定和不变是测验的() A.难度 B.信度 C.效度 D.区分度 15.班主任通过各项规章制度管理班级的方式称为班级()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2019年上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9年上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真题答案《综合素质》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9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8 分) 1.陈老师说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考上大学,学习上暂时落后并不代表永远落后,我绝不放弃任何学生,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D)。 A.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阶段性 B.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 C.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D.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顺序性 2.右图教师行为体现的是(B )。 A.评价标准多元化 B.评价主体单一化 C.评价方法复杂化 D.评价方式多样化 3.班主任方老师刚上课时发现有人在班长的桌子上用粉笔写了大大的“坏蛋”,对此方老师恰当的做法是( D)。 A.发动学生检举肇事者“ B.责令班长自我反省

C.严肃批评教育全班学生 D.擦掉字迹后再处理 4.黄老师经常带学生到学校花池观察荷叶和荷花,为学生讲解莲藕的生长过程并引导学生将有关荷叶、荷花的知识编成小册子,这体现黄老师( D)。 A.教育科学研究者 B.行为规范示范者 C.专业发展引领者 D.课程资源开发者 5.依据《教育法》的规定,关于设立学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的要求,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 )。 A.有长期发展规划 B.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C.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济来源 D.有符合规定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 6.学生张某在高考中,由他人代考,依据《教育法》规定,可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张某停止参加高考( A)。 A.3 年 B.4 年 C.5 年 D.6 年 7.教师王某因醉驾发生交通事故,被判有期徒刑 1 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 A.王某丧失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可继续执教 B.王某丧失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可从事其他职业

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2)

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古代教育的特征是( C)。 A.公立教育系统的建立B.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C.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D.教育的终身化 1.C [解析]A和B两项是近代教育的特征,而D项是现代教育的特征,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即能不能受教育和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区别社会地位的象征)是古代教育的特点。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A )。 A.学校教育B.高新技术的应用C.科学理论的产生D.完善的社会制度 2.A [解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可以再生产科学知识。3.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A )。 A.人自身的内在需要B.社会环境的要求C.教育要求的内化D.个体的理想和目标3.A [解析]内发论的定义是: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B)。 A.《义务教育法》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4.B [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说我国的教育目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5.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 B),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 A.记忆知识B.发现知识C.积累知识D.搜集知识 5.B [解析]传统教育强调的是对过去知识的记忆,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发现知识。 6.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C )。 A.高等教育B.在职培训C.继续教育D.终身教育 6.C [解析]继续教育是指已经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继续教育,以便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7.下列关于“网络教育”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D)。 A.“平等的”开放式教育、B.兴趣选择C.跨年龄段、跨时空教育’D.可观感强7.D [解析]“网络教育”的特点有:“平等的”开放式教育;兴趣选择;跨年龄段教育和跨时空教育。 8.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C)。 A.内容改革B.方法改革C.课程改革D.途径改革 8.C [解析]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9.最早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思想的是(B )。 A.赞可夫B.巴班斯基C.苏霍姆林斯基D.凯洛夫 9.B [解析]“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10.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的是( A)。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洛克D.杜威

教师资格证多选题

多选题 1.道德的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调节功能(最重要) 2.职业道德的特征:稳定性;具体性;适用性 3.教师职业道德的构成因素:教师职业(后省)理想;责任;态度;纪律;技能;良心;作风;荣誉 4.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鲜明的继承性;强烈的责任性;独特的示范性(最重要,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明显标志);严格的标准性 5.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教育价值(主要价值);文化价值;伦理价值 6.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以下基本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廉洁从教;注重礼仪;遵守公德;尊重家长;团结协作;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7.廉洁从教的具体表现:安贫乐教,无私奉献;坚持,为师清廉 8.教师注重个人礼仪,主要是指教师要注意个人的:仪容,举止,表情,服饰,佩饰 9.教师礼仪的特点:率先性;示范性;整体性;影响的深远性 10.社会公德的内容包括:人与人相处的公德;人与社会相处的公德;人与自然相处的公德 11.教师良心的特征:公正性;综合性;稳定性;内隐性;广泛性 12.教师良心的作用:指导作用;自我监督作用;评价作用 13.教师公正的内容:坚持真理;秉公办事;奖罚分明 14.教师荣誉的内容:光荣的角色称号;无私的职业特性;崇高的人格形象 15.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特征:影响的深刻性;空间的广泛性;时间的持久性 16.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功能:指挥定向;教育发展;分等鉴定;督促激励;问题诊断 17.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方向性原则(后省);客观性;科学性;教育性;民主性 18.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自我评价法(后省);学生;社会;加减;模糊综合 19.为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发倡导的新的教学方法: 1.愉快教学法:上海特级教师(倪谷音)首先倡导; 2.情景教学法:江苏特级教师(李吉林);

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 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 分。) 1.古代教育的特征是( C)。 A.公立教育系统的建立 B.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 C.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D.教育的终身化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A) A.学校教育 B.高新技术的应用 C.科学理论的产生 D.完善的社会制度 3.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 )A。 A.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B.社会环境的要求 C.教育要求的内化 D.个体的理想和目标 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B A.《义务教育法》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5.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 ),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 A.记忆知识 B.发现知识 C.积累知识 D.搜集知识 6.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 )C。 A.高等教育 B.在职培训 C.继续教育 D.终身教育 7.下列关于网络教育”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D A.平等的”开放式教育、 B.兴趣选择 C.跨年龄段、跨时空教育 D.可观感强 8.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C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 9.最早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思想的是()。BB A.赞可夫 B.巴班斯基 C.苏霍姆林斯基 D.凯洛夫 10.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的是( )。A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洛克 D.杜威 11.下列属于试题编写过程的核心环节的是( )。B A.选择题型 B.命题 C.确定评分方法 D.阅卷 12.下列不是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是( )。D A.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B.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C.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中学综合素质教师资格证历年真题: 2011-2015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9题,每小题 2 分,共 5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邱老师经常梳理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分析问题的成因,寻找解决策略,邱老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主要角色是 A?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B?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C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D?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1. 【答案】 A。 答题解析:本题考察的知识点为教师的职业角色,题干中指出该老师经常梳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刻苦钻研,体现了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者的角色。 2. 康老师经常在班上开展“成语知识竞赛” “演讲赛”“辩论赛”等活动。营造运用语文知识的情境。康老师的做法有利于 A?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B?发展学生的互补性 C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D?减轻教师工作压力 2. 【答案】 A。 答题解析:本题考察教师某项教学行为的优点,答题的关键点是能找出“运用……的情境”,当看到此时,大致可以判断出该教学行为是帮助学生进行实操训练,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 3. 期末考试要到了,数学老师请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吴老师把课时让给他上数学课,吴老师欣然同意。他们的做法 A?合理。体现了教师双方的意愿 B.不台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C?台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 D.不合理。违背了团结协作的要求 3. 【答案】 B。 答题解析:该考题通过常规行为判断应为错误行为,排除选项A、C。剩B、D两个选项 再进行二次辨析。题干中明确指出原本的社会实践课程被数学课所剥夺,也就是单纯的以学 科知识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故选择B。因D选项为体现出团结合

2014教师资格证考试答题技巧之[选择题]

2014教师资格证考试答题技巧之[选择题] 人们常说:“学贵有法”。考也应有法,掌握科学方法,事半功倍;复习不得法,事倍功半。博恩教育教师考试研究院的教师提炼出一些答题方法,希望能给考生以切实的引领和帮助。 一、选择题题型特点 选择题在性质上是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选择概率占1/4。给出四个选项答案,是选择题的基本形式;答案的相似性,判断稍有失误,就会出错,是这类题的突出特点。 二、选择题解题技巧 1.排除法:把明显不正确的选项先排除掉,逐渐缩小范围,集中思考,有助于正确答案的选择。 【例】下列哪个选项符合我国古代个别教学特征?()。 A.学生有固定的修业年限 B.教师对学生讲授相同内容 C.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程度都不相同 D.学生的年龄相同但知识程度不同 解题思路:古代教学形式是个别教学,抓住这一特征,首先排除掉B,因为讲授相同内容是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其次,排除掉A,固定的修业年限是学校制度的特点。个别教学的关键问题是学生的互不相同性,D虽说的是知识程度不同,但学生的年龄相同,因之也应排除。正确选项就是C。 2.联想推理法 【例】《学记》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观点,下面的哪一条原则体现了这一观点?()。 A.巩固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解题思路:选择题的选项如果是年代,就要通过联想推理法解决,那个时代发生了什么著名事件,有什么杰出人物和思想,然后才能有把握地进行选择。以例题为例,如果考生考试时确实不能翻译出该句话的意思,也可以采取联想推理法。“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中三个“弗”(即不要),可以推理:要怎么做不能怎么做。而我们肯定知道“牵”是牵着鼻子的意思,“抑”是抑制的意思,综合推理就知道启发。故答案选B。对有些选择题实在回答不出,可以进行猜测,这也是一种应试能力。 资料来源:博恩教育 博恩教育: https://www.360docs.net/doc/7c6050992.html, 中华教师网校: https://www.360docs.net/doc/7c6050992.html, 官方微信: born_ed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