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自然清新居 墙面漆环保技术全解析

描绘自然清新居 墙面漆环保技术全解析
描绘自然清新居 墙面漆环保技术全解析

描绘自然清新居墙面漆环保技术全解析

随着现代家居市场的发展,消费者在装修中的追求也不仅仅停留在外观的层面,而将环保也纳入了家装最重要的考量项目之一,在此之上,对装修建材的选购要求也日趋严格,市面上各种环保产品优劣混杂充满眼球,在商家拉出了环保牌的时候,消费者应该如何接招,下面就随编辑来看看在墙面漆方面,我们应该如何选材吧。

三步了解VOC

在购买墙面漆的时候,VOC都是商家促销永远离不开的话题,仿佛VOC就是墙面漆中有害物质的绝对代表,也是消费者的健康大敌,而究竟VOC是什么?它与墙面装修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什么是VOC?

VOC全称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是墙面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称,在建材中主要包括甲醛、氨、乙二醇、酯类等物质,这些物质沸点低易挥发,人体在短期内大量接触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现象,长期吸入会伤害到肝肾和神经系统,甚至会出现致癌的风险。

墙面涂料是室内VOC主要的来源之一,国标中VOC的含量不得高于每升200g,在不同区域对VOC的含量也有着更加严格的限制,VOC作为室内主要的污染成分之一,也成为了现在商家在环保产品上做文章拿出的第一步。

VOC一定含量越低越好吗?

消费者害怕VOC的伤害,商家就在产品上打出了“零VOC”的宣传大旗,细想一下,如果VOC真的在涂料中完全没用,又为什么在过去长久的涂料生产中一直延续有VOC物质的存在呢?

实际上,成膜助剂和防冻剂等助剂是涂料中VOC的主要来源,只有通过减少这些物料的用量,才能够达到降低VOC 的目的,而相应了涂料的物理性能也会降低,零VOC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概念的宣传,市面上很少有能够达到零VOC标准的涂料产品,但也确实是整个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怎样避免VOC伤害?

散去家装中的VOC伤害最重要的就是通风,在装修结束后不急于入住,在国标范围内的合格涂料产品,一般通过良好的通风和适当的活性炭等的吸附就能够将VOC的伤害降到最低,而适当选择高档的低VOC涂料产品能够进一步的帮助降低VOC隐患。

净味技术中外定义有差距

现代家装建材的选购中有时候会出现一种“谈味色变”的现象,属于有机化合物的特殊气味仿佛成为了家装中的一大天敌,而净味技术的出现,也让商家给消费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室内味觉感受。

什么是净味技术?

一般传统的墙面漆都是通过后期加入香料来掩盖建材本身的化学物质的味道,有些杂质虽然含量很低,但是它所散发出来的味道会让居住着感到不适应,而净味技术则是涂料产品以降低涂料罐中气味和施工后的气味为目标,在确保产品原有的性能和环保要求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去降低杂质的含量和气味。

为什么净味漆价格较高?

净味技术一方面能够要求较低的VOC含量,一方面要为产品达到净味效果,实现方式主要有加减法两种,减法是指在产品中直接减少VOC和其他杂质的含量,使其达到一定的标准以下后,味道也自然减少,而加法是指在涂料产品中加入适当的化学物质,从而与有害成分良好的中和达到净味目的,而在实现这个过程需要较高的技术条件,从而也带来了成本的增加。

净味技术等于环保漆?

净味技术起源于日本,其本意是指可以净化空气中的气味和毒性的功能性涂料,而在国内市场则多指气味相对较小的墙面涂料。

净味技术虽然能够将涂料中的杂质气味降到最低,但是净味技术并不等于零VOC的涂料产品,能够做到净味的涂料本身一般VOC的含量较低,但是在国标中并没有给净味漆一种明确的性能指标,更多的是品牌自身的一个产品要求和销售策略,所以在选购净味漆时,选择大品牌也同样的重要。

抗甲醛涂料品牌差距功效各异

抗甲醛涂料是近年来研发推广的一种新型室内装修材料,产品本身除了进一步的降低VOC含量以外,还能够对室内甲醛物质起到分解吸收的功效,从而达到净化室内的效果。

什么是抗甲醛技术?

抗甲醛技术主要是利用纳米光催化降解甲醛,利用涂料的“微孔净化技术”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游离甲醛分子,在特定活性和纳米光催化剂使油漆涂层在光下产生氧化还原反应,释放负氧离子来降解有害物质,从而达到抗甲醛的效果。

涂料抗甲醛功效如何?

抗甲醛涂料在功能上而言能够对室内的甲醛含量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但是细数起来其功效也值得商榷,虽然涂料中加入了抗甲醛因子,但是其含量多少也与抗甲醛能力直接相关,另外,涂料本身抗甲醛能力也具有一定的缓冲期,市面上各种抗甲醛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大品牌的产品往往更加值得信赖。

家中抗甲醛从产品本身出发

有了抗甲醛的涂料产品,有的消费者可能就在选材上产生一定的松懈心理,其实,家装中的污染本身主要来自于建材选购,而过分依赖抗甲醛技术的产品并不能为室内装修健康带来太大的保障,家装健康仍然需要从产品本身出发,保证产品本身污染力达到最小化。

竹炭净化吸附能力有限度

竹炭涂料在现在的装修中也渐渐变得常见,就像活性炭能够吸附室内有害物质净化空气一样,竹炭虽然存在在涂料中但基本能够起到同样的作用,主要是达到室内有害物质吸附的作用。

什么是竹炭技术?

竹炭主要是指将天然竹炭利用1000度以上的高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干馏炭化而制成的空气净化产品,竹炭产品具有很多的空隙和很大的表面积,能够对空气中的大分子物质起到吸附的作用。

竹炭吸附是长久有效的吗?

竹炭漆虽然其中加入了竹炭吸附因子,但是涂料的吸附能力一方面取决于竹炭因子的多少,一方面也决定于其本身的吸附能力,竹炭材料的吸附能力都有一定的上限,而不是长久有效,相反的,当室内有大量的有害物质而导致墙面吸附达到饱和时,还有可能会在之后出现缓慢释放造成二次污染的麻烦。

编辑点评:在商家纷纷打出环保牌时,消费者该如何接招?墙面漆的绿色技术不断进化,但是无论涂料的附加效果如何改变,其本身产品的质量还是选购时最重要的考量依据,在选购时看清产品各项指标,选择低VOC的产品,才是对健康最大的保障。

文章来自新浪装修抢工长

大自然的语言 原文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

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

自然科学概论考试复习总结

自然科学概论考试复习总结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科学与技术概述第二节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一、什么是科学I、科学革命的突破 二、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一、天文学革命 三、技术概述二、医学生理学革命 四、科学与技术的关系II、近代化学革命 五、中国古代文明一、原子分子论 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二、有机物的合成和七、科学技术与教育有机结构理论 三、元素周期律 III、近代物理学革命 V、近代生物学理论的发展 一、经典力学的奠基一、生物学初步建立 二、近代科学的第一二、生物学的飞跃 次大综合 三、能量守恒与转化 定律和热力学 四、电磁学理论的发展 VI、地壳演变论 五、光学理论的发展 IV、数学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思考题 1、什么是科学? 2、什么是技术? 3、科学分为几大门类? 4、按各学科与实践的不同联系,科学分为几大类? 5、为什么说十九世纪是科学世纪? 6、二十世纪初自然科学中两个重要的基本理论支柱是什么? 7、科学和技术有什么区别? 8、科学和技术有什么联系? 9、为什么说科学技术体系是不断发展的? 10、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二节思考题 1、近代科学首先在哪两大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胜利? 2、天文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天体跨越自然界哪三个结构层次? 3、“地心说”、“日心说”说的是什么? 4、简述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5、简述牛顿关于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及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6、简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7、麦克斯韦方程组从理论上预言了什么? 8、十七世纪前的初等数学最有影响的是哪两部著作? 9、为什么说解析几何的产生是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0、简述道尔顿原子论的主要内容。 11、简述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要点。 12、十九世纪自然科学有哪三大发现? 13、简述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内容。

大自然的语言读后感,课文大自然的语言读后感,读大自然的语言有感

大自然的语言读后感,课文大自然的语言读 后感,读大自然的语言有感 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 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大自然的语言读后感(五) 文章主要写了大自然会说话,天上的白云,蚂蚁,蝌蚪,大鹰,大树, 鱼,化石都代表着大自然不同的语言?读了《大自然的语言》,我知道了大自然是奇妙的,大自然中的任何一样东西都能告诉我们知识,可最重要的还是细心观察,如果你不爱学习,粗心大意,就算非常有用的知识从你身边走过,也是浪费,所以我们应该做每一件事的时

候要细心观察 寻找奥妙. 大自然的语言读后感(六)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文章从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谈起,形象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并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则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文章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这 是一种描写的方法,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四季风景画。大地苏醒是拟人的笔法,再用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两个结构相同的四字句配以一个长句,具体描述大地的苏醒,给人带来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次第用得非常典雅。燕子是翩然归来,111活泼伶俐的小燕子的形象一下子就浮现在眼前。变黄的树叶在秋风中是簌簌地落下来,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大自然的语言 教案1@人教版

16大自然的语言 〇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萌发、次第、翩然、孕育”四个双音节词,掌握它们的词义;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 2.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〇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 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〇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〇课时安排 2课时 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筛选主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局部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语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语)。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输出信息,获取信息,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人类社会才得以生存和发展。同时,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能没有一个信息来源“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它告诉我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多媒体显示一年四季从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风景。声屏显示课文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2.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 翩然(piān)孕育(yùn)簌簌(sù) 载途(z?i)连翘(qiáo) 萌生(méng) 农谚(yàn)纬度(w?i)悬殊(xuán shū) 侵害(qīn)竺可桢(zhúzhēn) 草长莺飞(yīng)销声匿迹(nì) 多音字: 载z?i (登载)(转载)(一年半载) zài (载重)(载人) 翘qiáo (连翘) qiào (翘起来)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教学班级: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筛选课文主要信息,学习写读书摘要。 2、了解一些物候知识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 3、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教学重点: 了解一些物候知识,理清影响物候来临的几个因素的顺序,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教学难点: 理解影响物候来临的几个因素,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激发兴趣 [出示图片](新吐绿芽的柳枝、亭亭玉立的荷花、翻飞如火的枫叶、傲雪独开的梅花)同学们,大自然手中的画笔色彩斑斓,大自然独特的语言更是魅力无穷。芍药低垂,那是在吟颂着生命的轮回;候鸟迁飞,那是在诠释着四季的唯美,所有的花香鸟语、草长莺飞、子燕翩舞、落叶翻飞,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一篇有关物候知识的科普文章:《大自然的语言》(板题) 教师简单介绍:作者是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二、出示学习任务: 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有四个: 1、感知一篇摘一摘(内容要点) 2、选读一段理一理(说明顺序) 3、精读一节品一品(生动语言) 4、仿写一段练一练(表达能力)三、感知一篇摘一摘 首先,我们来进入第一个环节: 1、积累字词(指名学生读自己积累的字词;然后教师出示重点字词,让学生齐读)出示: 2、速读课文筛选信息 我们知道课文是一篇讲述物候知识的文章,请同学们根据所提示的问题,说说你从课文中了解了哪些物候知识的主要信息?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提取的信息,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内容要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物候知识,只要抓住文章中的关键性词句,我们理解起来就会方便、快捷和准确。) 小结:文章首先通过描绘四季变化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然后说明物候观测与农业的重要关系; 接着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最后说明研究物候学的重要意义。 (随机板书:物候、关系、因素、意义) 2、出示“摘录卡”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

第二单元第五课大自然的语言(两个课时) 竺可桢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要求筛选相关信息概括要点。 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有关物候的科学知识; 2.理请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方法; 3.积累词语,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优美特点, 学习运用生动语言说明事物。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件投影四季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学家。竺可桢:是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物候学”是他作出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2、读准下列字音 簌簌(sù)销声匿(nì)迹翩(piān)然 孕(yùn)育农谚(yàn) 衰(shuāi)草连天风雪载(zài)途 3、解释下列词语: 次第:一个挨一个地。

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簌簌:纷纷落下得样子。 销声匿迹:躲藏起来不露面。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 藏起了行迹。匿,隐藏。 风雪载途:风雪遍地。载,充满。 年年如是:每年都这样。是,这。 周而复始:形容循环往复,转了一周又一周。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快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2、什么叫物候? 3、什么叫物候学? 4、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5、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6、研究物候学有何意义? (合作探究,老师点拨学生回答) 明确:1、“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第1段 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呢? “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物候现象”。 这是比喻的说法,也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新颖而有情趣,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2、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教学方法 1.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教师宜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 2.讨论法、点拨法。 3.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4.涵泳品味法。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 5.延伸拓展法。扩展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物候知识,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筛选主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局部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五篇说明文,它们都属于事物说明文。这个单元我们开始学习说明文的另一种类型,即事理说明文。今天我们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设计(二) 语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语)。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输出信息,获取信息,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人类社会才得以生存和发展。同时,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能没有一个信息来源“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它告诉我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 设计(三) 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先生。(板书文题、作者)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多媒体显示一年四季从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风景。声屏显示课文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 多媒体显示: 3.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多媒体显示阅读要求如下: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学生分头筛选信息,然后用课文中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请最先完成的同学举手示意,教师为学生计时。历时最短的十位同学决出之后,教师按照先后次序要求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最后选出历时最短,成果最好的同学,授予他“阅读小标兵”的称号。 学生明确:

高考历史复习《近代自然科学成就》随堂精炼卷及答案解析(20190731072519)

高考历史复习《近代自然科学成就》随堂精炼卷及答案解析 高考历史复习 《近代自然科学成就》随堂精炼卷 1.有人说“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 想界的精神气候”。这主要说明牛顿革命() A.激发了法国人极富玄想的探索精神B.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C.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D.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2.(2018·衡阳统考)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 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这反映了牛顿力学() A.开创了近代自然科学体系B.推动了理性认识的发展 C.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D.摧毁了传统的宗教信仰 3.(2018·皖南八校联考)1984年法国拍摄的电影《爱因斯坦》中有这样一个镜头:1919年11月某一天在德国柏林,爱因斯坦举着一张黑乎乎的照相底片,对普朗克说:(大意)多么真实的光线弯曲啊,多么漂亮的验证啊!此电影镜头() A.艺术地再现了相对论的提出B.反映了光电效应的实验成果 C.完全不符合相对论科学特性D.阐明了现代科学的密切关系 4.达尔文逝世后,英国的报纸呼吁把这位“自牛顿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与牛顿等人埋在 一起供后人凭吊。因为“与这位震撼世界的思想家的成果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相比,日常政 治的喧嚣大部分不过是尘土一般的贫乏”。这主要是基于达尔文的理论() A.致命地直刺封建神创理论B.极大地激发社会竞争意识 C.促进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长D.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诞生 5.(2018·南昌模拟)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在全球化第三阶段,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 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 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市场形成B.交通工具革新C.信息技术应用D.美苏冷战结束 6.当代物理学家沃纳·汉森伯格指出:“在历史的进程中,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只面对自己; 他们发现不再有任何其他的伙伴和敌人。”他这样认识是因为() A.冷战结束世界趋于和平B.全球化推动世界联成一体 C.人类战胜自然取得胜利D.科技进步带来的负面影响 课后练(建议用时:30分钟) 一、选择题 1.(2018·邯郸质检)18世纪的哲学已经按照当时自然科学的榜样和模式树立了自己的理想。 1

世界近代史近代自然科学(17-20世纪初) 人教版

世界近代史近代自然科学(17-20世纪初) 人教版 知识网络 一.近代数学 解析几何学——法国学者________创立,实现了形和数的结合,实际上把_______引进了数学。微积分学——英国科学家___________和德意志数学家__________分别独立建立。 意义——是数学由初等数学(常量计算)向___________(变量计算)的本质飞跃。 二.物理学 1.牛顿力学体系: 内容——科学巨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了物体机械运动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定律; 意义——把天上和地上的物体运动概括在一个理论之中,是___________形成的标志。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 2.电磁学: 17世纪英国人发现了天然磁石的性质; 19世纪:丹麦教授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用试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建立了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理论。 德国人赫兹证明了麦克斯韦理论的正确性。 意义:开辟了人类生活的新时代_______________,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3.物理学的新时代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是,促成20世纪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理论基础。 微观物理学——德国物理学家_________发现“X射线”,居里夫妇发现并提炼________获得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相对论力学体系——背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发现动摇了“经典力学”。德国科学家______________提出物理学的相对论。 内容:揭示了时空的可变性。 意义:是利用______________的理论基础,是物理学思想的重大革命。 三.化学的进步 17、18世纪——英国科学家波义耳将_______________引入化学,成为近代化学的创始人。出现“燃素说”。18世纪法国科学家_____________指出燃烧是燃烧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进行化合的过程,是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的第一人。 19世纪是近代化学发展的重要时期,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建立了科学的_____________。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概念,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的系统化和大综合。 四.生物学的进步 17~18世纪:英国科学家哈维建立了______________学说,奠定了近代生理学的基础。瑞典生物学家___________制定了植物分类法。 19世纪:细胞学说的创立——1838年德意志植物学家_____________,1839年动物学家____________。 生物进化论——19世纪早期法国博物学家____________提出生物进化论的观点。19世纪中期,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微生物学——19世纪60年代法国科学家______________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 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原文阅读

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原文阅读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②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③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①。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②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③。”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④就包含了丰

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⑤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①、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完整版)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马良中心学校龙大艳 案例背景 在新课程实践中,教师不但是课程的实践者、课程的改革者、更应该是带领学生做课程资源的开发、创造者。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诉我们:“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让我们给学生多一些参与机会;多一点参与的空间;更多一次实现需要的满足! 教材分析 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初中语文八年级第四单元说明文单元中,这一单元明确要求学生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要学会默读,有一定的速度;注重观察、讲究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情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B.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2、能力目标: A.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B.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C.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三、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我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 2.讨论法、点拨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学习过程中我做以适当的点拨。 3.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4.涵泳品味法。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 5.延伸拓展法。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校模拟:专题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解析版)

名校模拟 1.史蒂芬·霍金说:“自然科学的诞生要归功于伽利略,他这方面的功劳大概无人能及。”下列各项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发现自由落体定律B.用望远镜观测天体 C.开创经典力学体系D.证明日心说的正确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开创经典力学体系的是牛顿,故选C项。 【答案】 C 2.建立经典力学体系的科学家是() A.达尔文B.普朗克 C.牛顿D.爱因斯坦 3.冥王星和海王星的发现都是根据() A.哥白尼日心说的推算 B.牛顿理论推测 C.法拉第学说的计算 D.爱因斯坦对时间、空间属性的揭示 【解析】根据牛顿理论的推测,人们后来发现了海王星与冥王星。 【答案】 B 4.19世纪末,美国人迈克尔逊和莫雷证明,绝对静止的空间是不存在的。能够支持这一实验结论的理论是() A.经典物理学B.狭义相对论 C.广义相对论D.量子理论 5.爱因斯坦这样评价普朗克的发现:“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这一“发现”是() A.相对论B.经典力学 C.进化论D.量子论 【解析】材料中“爱因斯坦这样评价普朗克的发现”的信息是关键,四个选项中只有D

项是普朗克的贡献。 【答案】 D 6.“……其动物之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谓天道自然之理。”该科学理论的创立者是() A.伽利略B.爱因斯坦 C.达尔文D.普朗克 7.列宁对一本著作的评价:“(它)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物种看做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探明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继性,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题干材料描述的著作应该是 ()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B.《物种起源》 C.《创造亚当》D.《天演论》 【解析】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创立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学说。因此答案为B项。 【答案】 B 8.在参观达尔文成就博物馆时,馆长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最终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他说这句话的依据是() A.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B.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的迅速推广 C.人猿同祖说普遍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论观点的提出 9.2011年是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的一项科学成果问世180周年,这项成果是() A.揭示物体运动三定律 B.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C.解释光电效应 D.创立狭义相对论 【解析】据“2011年”“180周年”等信息可知,这项成果应发生在1831年,与此时间相符的只有B项。

2月10日《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

第五课《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 大自然的语言 作者:竺可桢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

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

高考历史复习《近代自然科学成就》随堂精炼卷及答案解析

高考历史复习 《近代自然科学成就》随堂精炼卷 1.有人说“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这主要说明牛顿革命() A.激发了法国人极富玄想的探索精神B.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C.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D.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2.(2018·衡阳统考)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这反映了牛顿力学() A.开创了近代自然科学体系B.推动了理性认识的发展 C.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D.摧毁了传统的宗教信仰 3.(2018·皖南八校联考)1984年法国拍摄的电影《爱因斯坦》中有这样一个镜头:1919年11月某一天在德国柏林,爱因斯坦举着一张黑乎乎的照相底片,对普朗克说:(大意)多么真实的光线弯曲啊,多么漂亮的验证啊!此电影镜头() A.艺术地再现了相对论的提出B.反映了光电效应的实验成果 C.完全不符合相对论科学特性D.阐明了现代科学的密切关系 4.达尔文逝世后,英国的报纸呼吁把这位“自牛顿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与牛顿等人埋在一起供后人凭吊。因为“与这位震撼世界的思想家的成果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相比,日常政治的喧嚣大部分不过是尘土一般的贫乏”。这主要是基于达尔文的理论() A.致命地直刺封建神创理论B.极大地激发社会竞争意识 C.促进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长D.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诞生 5.(2018·南昌模拟)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在全球化第三阶段,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市场形成B.交通工具革新C.信息技术应用D.美苏冷战结束 6.当代物理学家沃纳·汉森伯格指出:“在历史的进程中,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只面对自己;他们发现不再有任何其他的伙伴和敌人。”他这样认识是因为() A.冷战结束世界趋于和平B.全球化推动世界联成一体 C.人类战胜自然取得胜利D.科技进步带来的负面影响 课后练(建议用时:30分钟) 一、选择题 1.(2018·邯郸质检)18世纪的哲学已经按照当时自然科学的榜样和模式树立了自己的理想。

【高考复习】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刷题本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含答案解析)

【高考复习】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刷题本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一、选择题 1.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2.牛顿认为宇宙是按照可测量的、可描述的机械原理进行运转的。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 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没有人能够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因为通过光来观测电子这个行为本身将会扰乱电子的位置。与这一认识变化相关的是() A.经典力学的诞生 B.进化论的传播 C.电气革命的出现 D.量子论的提出 3.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 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4.近现代西方某画家说:“我对色彩与形式的关系并没有兴趣……我唯一感兴趣的是表达最基本 的人类情感,悲剧的、狂喜的、毁灭的……”这表明当时( ) A.人文主义精神成为新的时代风尚 B.工业化开始暴露严重的社会弊病 C.西方理性主义思潮面临严峻挑战 D.科技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绘画技法 5.伽利略认为,在讨论自然界的现象时不应当从圣经的权威地位出发,而应当从明智、有理性 的实验和必要的演示开始。因为,无论是圣经,还是自然界,都同样出自神旨。这反映出伽利略( ) A.深受宗教的困扰 B.仍受宗教思想影响 C.对圣经不以为然 D.对科学持怀疑态度

【发展】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历程要点解读

【关键字】发展

三、近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文艺复兴以后,理性主义的确立,促进了科学和文学艺术的迅速发展。近代自然科学成就巨大,出现了高等数学;建立了牛顿力学体系和相对论力学体系;生物进化论学说诞生;物理、化学等也有突出成就。近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阶段: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就是天文学革命,自然科学的创始人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动摇了封建神学的根底。笛卡尔创立了解析几何,成为数学中的转折点。牛顿力学体系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这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把实验法引进化学的波义尔成为近代化学的创始人。哈维的血液循环学成为现代生理学的起点。 2、19世纪综合化阶段: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是电磁学的辉煌成就。电磁学的建立,为人类打开了“电气时代”的大门。道尔顿建立的科学的原子论开创了人类在物质认识方面的新纪元。物质的分子——原子结构学说确立使化学取得了飞速发展。门捷列夫发现化学元素周期规律,制定了化学元素周期表。周期律的发现,是无机化学的系统化和大综合。达尔文创立的生物进化论学说,是对生物学的伟大综合,从根本上推翻了统治生物学的“神创论”思想。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是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的根底,是利用原子能的理论根底,是物理学思想的一场重大革命。 3、飞跃阶段: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兴起的新科技革命即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新科技革命使科技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随着科学实验手段的不断进步,科研探索的领域不断开阔。科技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另一方面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四、自然科学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 近代自然科学是随生产力的进步而产生和发展的。同时,自然科学的成就又极大地推动和影响着生产力的发展。 14-16世纪,欧洲生产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中国四大发明的西传,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火药的生产和火器的流行,促进了冶金业的发展。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应用,使造纸业和印刷业发展起来。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促进了航海业、造船业的发展,并成为新航路开辟的必备条件。新航路的开辟沟通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扩大和生产技术的发展,加速了手工业者的专业化和行业之间的分工,同时也加速了手工业者的分化。这就为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15.43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作业】

核心素养提升练四十三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40分钟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恩格斯曾指出:“如果理论自然科学想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古希腊那里。”恩格斯强调的是,古希腊( ) A.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 B.孕育了近代自然科学 C.奠定了近代科学的基础 D.形成了人文主义传统 【解析】选B。材料主旨是自然科学理论的源头,故A错误;根据材料“如果理论自然科学想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古希腊那里”,表明古希腊为自然科学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的源头,故B正确;根据所学,伽利略奠定了近代科学的基础,故C错误;材料主要涉及自然科学,故D错误。 2.(2019·黄冈模拟)18世纪的人类揭开了天体面纱的一个革命性的解释:自然界好像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按照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和计算可予以确定的某些自然法则进行运转。人类的各门知识都可分解为有理性的人所能发现的少量简单的、始终如一的定律。这一“解释”( ) 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B.预见了启蒙运动发生的必然性 C.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D.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解析】选A。据材料“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和计算可予以确定的某些自然法则进行运转”可知经典力学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故A正确。 3.(2019·“江淮十校”联考)近代以来,牛顿的力学把天上和地上所有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统一起来,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把电、磁、光的运动统一起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把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联系起来……这样的科学事实说明,近代物理学( ) A.为三次科技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 B.在发展中呈现出连续性和综合性 C.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而进步 D.与科学实验的成果存在密切联系 【解析】选B。根据材料“近代以来,牛顿的力学把天上和地上所有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统一起来,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把电、磁、光的运动统一起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把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联系起来……”可知,牛顿和麦克斯韦的理论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而爱因斯坦又将二人的理论予以综合和继承,故B正确。 【拓展延伸】牛顿力学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关系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否定了牛顿力学中的绝对时空观,没有否定牛顿力学。相对论发展了牛顿经典力学,打破了传统的时空观。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在低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牛顿力学是整个力学的基础,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

大自然的语言

16大自然的语言 〇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积累“萌发、次第、翩然、孕育”四个双音节词,掌握它们的词义;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 2.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〇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〇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〇课时安排?2课时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筛选主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局部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语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语)。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输出信息,获取信息,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人类社会才得以生存和发展。同时,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能没有一个信息来源“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它告诉我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多媒体显示一年四季从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风景。声屏显示课文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2.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 翩然(piān)孕育(yùn)簌簌(sù) 载途(z?i)连翘(qiáo) 萌生(méng) 农谚(yàn)纬度(w?i)悬殊(xuán shū) 侵害(qīn)竺可桢(zhúzhēn) 草长莺飞(yīng)销声匿迹(nì) 多音字: 载z?i (登载)(转载)(一年半载) zài (载重)(载人) 翘qiáo(连翘) qiào (翘起来) 3.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多媒体显示阅读要求如下: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学生分头筛选信息,然后用课文中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 学生明确: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3)纬度、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