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印度民族大起义

趣说印度民族大起义

我们知道印度民族大起义是在1957年爆发的,但是在1957年之前的欧洲大地爆发了一场一战以前规模最大的战争——克里米亚战争,这次战争的主力是英法对阵俄国,战争一直从1953年7月一直持续到1956年2月,这场战争造成的人员损失高达100万人!这场战争虽然最后英法赢得了胜利,但是战争的主角肯定是法国而不是英国,法国一跃成为了高富帅,而大英帝国却成为了大英“低”国,英国陆军在战争中的糟糕表现让各国认识到了与精锐的法国陆军相比英国陆军就是个“穷矮搓”。毛主席曾经说过:“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而印度人民通过这场战争也认识到了大英帝国“纸老虎”的本质!原本当顺民的印度王公贵族现在心思就开始活络开了:原来英国就这样啊,原来就是个“战五渣”!这样的军队当初是怎么征服我们前人的?真是丢我们刹帝利、婆罗门的脸!而这些人之间最愤慨的我觉得就是那个拉克希米芭伊,就是大名鼎鼎的章西女王!英国就在1953年把原本属于她的国家给吞并了,当时摄于英国之前的积威,也就从了,但是现在一看,估计肠子都悔青了,真是坑啊,原来英国就是个“纸老虎”!再然后的情况大家就知道了,轰轰烈烈的印度民族大起义!有一句话说得好: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这场擂台上,当起义的印度人选手刚刚完成热身比了个鄙视的手势之后,默默的英国人选手上来就是一个重拳一下就把印度人打趴地上了——Badli-ki-Serai(印度地名)战役被英国人打的落花流水,之后又是德里保卫战、章西保卫战等等一系列战役起义军均遭失败,这估计让起义的印度人目瞪口呆,说好的“穷矮搓”呢?说好的“战五渣”呢?这不科学?!英国选手赢得擂台胜利之后啥都没说,呵呵一笑就走了,心想:“老子陆军比不过法国还比不过你!”印度民族大起义最终失败了。

印度民族舞蹈

印度民族舞蹈 印度人跳舞的传统由来已久,关于舞蹈的起源,还有这么一段传说。 本来舞蹈是只有神才能享受的,人间并没有。一天,雷神因陀罗在叫仙女乌尔沃西跳舞。她人虽在跳,心里却默默地翻腾着对贾因得(当然也是天上的仙人)的情爱,不由自主地向贾因得暗送了一个秋波,这一下不得了,触犯了天条,被罚到尘世托生。贾因得也因株连而遭贬。被赶到尘世变成了一根竹子。但天神最后结了他们一个机会,如果他们在尘世相会,就可以再回到天上。而乌尔沃西将舞蹈带到了人间。在一次节日中,人们为了感谢乌尔沃西带来的舞蹈,送给了她一根竹子,而这根竹子正是贾因得所变。于是处罚结束,两人返回天上。而舞蹈也从此在人间流传开来。 传说毕竟是传说,其实早在4000年前的吠陀时期,经典之作《梨俱吠陀》中就有关于舞蹈的记载,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有关舞蹈的记载就更多了。2000多年前婆罗多牟尼用梵文写就的《舞论》恐怕是世界上最早关于舞蹈的论著。 印度舞蹈进化到现在,已有180种形式之多。世界许多舞蹈家,光是学习其中的一种就耗费了一生的精力。 印度舞蹈大致上可以分为古典舞蹈和民间舞蹈。这些舞蹈大多宗教色彩浓厚。在演出时,台前都要放上一尊舞神——湿婆的雕像。 “他的右上手拿着一面达莫和鼓,象征着创造,有的说象征各种声音;右下手象征神的保护和祝福;他的左手托起燃烧的火焰,象征着他可以毁灭他所创造的一切(也有人说象征谬误的毁灭和真理的传播);左下手像象鼻那样垂向拾起的脚,象征着不受一切绸绊的自由;右脚踩住一个魔鬼(名叫莫亚卡拉),象征着善征服恶;左脚上抬,象征着超脱尘世,向上升腾。舞蹈周围装饰,象征着怀抱人们的大自然。这等舞王之形象,可以说形象地启示了印度舞踞的宗旨。” 印度古典舞有六大派:婆罗多舞(Bharatanatyam)、卡塔克舞(Kathak)、卡塔卡利舞(Kathakali)、曼尼普利舞(Manipuri)、库奇普蒂舞(Kuchipudi)、奥蒂西舞(Odissi)。 婆罗多舞(Bharatanatyam) 婆罗多舞是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的古典舞蹈,起源于吠陀时期,是印度最流行、最古老、影响最大的舞蹈,同时也是印度古典舞蹈的精髓。起初这种舞蹈是在庙宇里跳的。当时有一些被称为“戴舞达西”(神的女仆)的少女,从小被送入寺庙,以后一辈子唯一的使命就是为神献舞。后来这种舞蹈渐渐流传到了庙宇之外。 “婆罗多舞追求人类精神与宇宙精神的融合,是纯粹之舞、精神之舞、灵魂之舞,在舞蹈中通常表现为男女主人公进行对话,女主人公代表人类精神而男主人公代表宇宙精神。这种关系通常以一种最简单的方式——女主人公渴望与所爱的人团聚表现出来。” 这种舞蹈形式以卡纳塔克体系的音乐为基础,讲求音调、节拍、表情和谐统一。通常由一名演员(女)独舞,台侧有五人协助演出。这个六人乐团经常由演奏铙钹的宗教师傅率领。舞者作为乐团的中心负责综合表演,打击乐由演奏姆里丹鼓的鼓手负责,歌曲的旋律伴奏还有笛子、小提琴或印度七弦琴。(小提琴的加入是近200年的事) 五人乐团 舞者衣裙华丽,姿态优美,戴半圆形花环,耳环和鼻饰闪烁,光彩照人,演员的手、眼、身、脚、步严密配合,面部表情的喜怒哀乐瞬息万变。

亚洲革命风暴

第六节 亚洲革命风暴 佛冈中学 赖燕飞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欧洲列强对亚洲加紧侵略的范围、目的、方式和危害;亚洲革命风暴的原因、性质和五次重大的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密拉特事件;占西女王以及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和作用。 能力培养:通过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原因及起义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并能够比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思想认识:资本主义列强把亚洲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绝非要在这些地区发展资本主义,引导学生认清殖民主义的掠夺本质;通过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同时,也使学生对宗教在人们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有所了解,要让学生认识到在国际交往中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是必要的。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亚洲革命风暴的原因;印度人民大起义的性质和作用。 本课难点:印度人民大起义失败的原因。 课堂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看这张地图(出示“亚洲革命风暴形势图”),请大家指出:世界历史发展到19世纪上半期时,亚洲哪些国家的领土已不再完整?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这些国家受到欧洲列强的侵略,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遭受着列强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我们常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亚洲人民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亚洲革命风暴”这一节。亚洲革命风暴是亚洲人民掀起的第一次争取民族独立的高潮,其中印度民族大起义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一次起义,我们首先就来了解一下这一次最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起义。 讲授新课: 一、印度民族大起义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98页,阅读教材中“印度民族大起义”一目,回答下列问题:(打出印度民族大起义地图和问题投影) 1、印度民族大起义有哪些人参加?起义的主力是谁?领导者是谁? 2、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印度民主的发展史

印度民主的发展史 题纲: 1、印度民主的起源 2、印度民主的发展 3、印度民主的现况 印度民主一直充满争议。有人认为印度成功转变为民主国家是历史奇迹,也有人认为它是一大失败,因为民主阻碍了印度经济快速发展。印度民主到底成功与否?阿图尔·科利主编的《印度民主的成功》给出了答案。书中集结多篇论文,围绕权力在印度的分配方式,从印度民主的起源、巩固与深化三个方面进行解释论证,最后认为印度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即在没有完全排除边缘阶层的情况下,社会中强势集团的利益亦得到满足,故此,印度民主是成功的。当然,这种以论文集方式进行论证有其局限,还原至印度现场方能理解其中的深刻内涵。 一印度民主的起源 印度民主是英美民主的混合物,其基本特征是议会至上且服从印度宪法和司法审核。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上,与英国人的殖民统治和印度国大党争取民族独立有关。 印度是英帝国的基石。为让印度更好地服务英帝国利益,英国人一方面采取“分而治之”,另一方面用英式政治思维管理印度。正如维多利亚女王所指示的那样:“在印度的统治,不要破坏印度当地风俗、习惯和信仰,要做印度的管家。”

久而久之,英国人在印度的统治模式是:(一)英国议会指导印度事务部,而后者负责英属印度帝国事务;(二)英属印度帝国分为英属印度和印度土邦,英属印度设省,由英国人任省督进行直接统治,而印度土邦与英王是宗主关系,共有五百多个土邦;(三)印度总督代表英王管理印度,故印度殖民政府由总督、议会和法庭构成,议会分为英属印度事务议厅和土邦事务议厅,议会有立法权,但服从总督和法庭的监督与审核,与此同时,总督不能越权于议会与法庭之上,所谓“总督在议会,总督在法下”。英国的这种管理方式,对印度民主的形成影响深远。 1860年以后,英国人有意增加印度人参与管理印度事务,除多次出台《印度议会法案》外,还建立起印度文官体系。在此背景下,1885年,印度国大党诞生,并誓言致力于印度民族独立;1906年,穆斯林联盟成立,誓言保护印度穆斯林的利益。一战以后,国大党领导人接受威尔逊的“民族自决”原则,向英国人要求“自治”。甘地深知英国人“管理”印度的特点,故天才般地发明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通过这种方法,甘地轻而易举搅动起印度下层人民起来反抗英国人,并且也让他们认识到:当他们共同致力于一件事时,他们的力量无穷。这奠定了独立后印度民主走向深化的群众基础。 与此同时,英国人准备将英帝国向英联邦转变。1935年,英国议会颁布《印度政府法案》,明确规定要组建印度联邦,以便将来授予印度自治领地位。这激起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纷纷开始扩大阵营,因为她们都想在未来印度联邦政府中

进阶练习印度民族大起义》

1、19世纪中期控制了印度的使各个国家() 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2.印度大起义爆发前夕,英国驻印度的一个总督说:“棉纺织公认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由此可知,这场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印度出现大饥荒 B.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破产 C.印度封建王公的领的被吞并 D.英国的殖民统治 3.她在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曾多次率军抗击英国殖民者,奋勇杀敌,知道英勇牺牲。她就是印度人民心中的英雄() A.阿育王 B.章西女王 C.圣女贞德 D.玻利瓦尔 4.下列有关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影响和结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赶走了英国殖民者 B.取得了民族独立和自由 C.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D.促进了印度经济的发展 5.19世纪中期,为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印度爆发了一场什么运动?运动的杰出女英雄是谁? 答案: 1.C 2.D 3.B 4.C 5.答:爆发了印度民族大起义,杰出的女英雄使章西女王。 第二套进阶练习 1.与印度民族大起义同时间段发生的亚洲人民掀起的反抗殖民压迫解救民族危 亡的事件还有那些? 2.印度民族大起义结果怎么样?又有什么意义呢? 答案:1.答:还有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 2.答:结果失败了。章西女王和印度人民的应用斗争,表现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承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1.思考英国殖民印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印度爆发民族大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答:倾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 2.答: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进一步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印度 社会民不聊生,人民反抗情绪日益高涨,最终发生了这场浩大的起义。 第四套进阶练习 1、如何评价章西女王? 2.从印度民族大起义运动中你能总结出什么道理? 答案: 1.答:章西女王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印度民族英雄。她勇敢、聪明、宁死不 屈,她以她的生命表现了殖民地人民部位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她的事迹不断地被印度人民传颂,鼓舞着印度人民同殖民者进行顽强的抗争。 2.答:①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②落后就要挨打。 ③一个民族要强大,必须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印度的民族构成和分布

印度的民族构成和分布 印度的民族构成和分布印度号称人种博物馆,这主要是世界性的民族大迁移,大融合的产物。约在公元前3000年前,达罗毗荼人就居住在这里。此后,习惯上称之为雅利安人的游牧部落从西北部迁入;以后又有波斯人、大月氏人、厌哒人等陆续从西北部进入,形成了印度民族的复杂现象。全国现有几百个民族和部族,其中印度斯坦族人数最多,约占全国人口46.3%,主要分布在北方邦、旁遮普邦、比哈尔邦、拉贾斯坦邦和中央邦等地;次为泰卢固族、马拉地族、泰米尔族、古吉拉特族、坎纳拉族、马拉雅拉姆族、奥里亚族、旁遮普族,孟加拉族等,人口均超过1000万。 全国现有语言和方言1652种,分属四大语系:印欧语系、达罗毗荼语系、汉藏语系、孟达(南亚)语系。其中使用人数超过1000万的有15种,并被宪法列为主要语言,使用人数占总人口91%的印地语为官方用语。 宗教对印度社会有深刻的影响。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锡克教都起源于此。印度教(又称新婆罗门教)信徒占全国人口80%以上。佛教和耆那教13世纪前流行于印度,后衰落。目前耆那教仅在古吉拉特邦和拉贾斯坦邦有少量信徒。佛教则仅在东北部有少量流行。锡克教流行于旁遮普邦、哈里亚那邦和德里。伊斯兰教信徒居全国第二位(占人口11%),主要流

行于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以及阿萨姆、西孟加拉、喀拉拉和比哈尔等邦。基督教(占人口的3%)流行于那加兰邦和米佐拉姆中央直辖区。还有少数人信奉犹太教和琐罗亚斯德教(即波斯教)。 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尚存在着等级森严的种姓制 度(梵语为瓦尔纳)。印度的种姓制度由来已久, 在雅利安人最早的宗教典籍《梨俱吠陀》中,就出现了4个最初的种姓,即婆罗门(僧侣)、刹帝利(贵族和武士)、吠舍(平民)、首陀罗(奴隶)4个等级。以后又演变为三大等级,即大体由原来的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所组成的高级种姓;由原首陀罗组成的低等种姓;第三等级是一些没有种姓身份的“贱民”,社会 地位最低,即所谓不可接触者,为数竟近1亿人,约占全国人口总数1/7。种姓制度的实质是阶级压迫。种姓之间,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地位悬殊,经常引起冲突。目前在城市和较发达地区,种姓间的隔阂有所消除,但农村中仍有很大影响。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印度的民族构成与其分布情况: 人口1000万以上的民族: 1.印度斯坦人(Hindustanis) 南亚印度民族集团之一。又译“兴都斯坦人”。约18050万人(1978),分布在北方邦、中央邦、德里邦、拉贾斯坦邦、哈里亚纳邦、比哈尔邦,以及全国各大城市。中国史籍中称其居住地为“身毒”、“贤豆”、“天竺”、“印度”等。属欧罗巴人种地中

微考点:拉美独立运动与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异同

考点:拉美独立运动与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异同 1.拉美独立运动与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异同: 名称印度民族大起义拉美独立运动 时间1857年---1859年18世纪末----19世纪初 原因英国加紧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统治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土生白人对殖民统治的不满 领导阶级封建王公土生白人 起义力量印度单靠一国力量 各国人民能联合起来,协同作战, 南北夹击 性质民族解放战争民族解放战争 中心密拉特,德里,章西北:委内瑞拉南:阿根廷 英雄人物章西女王北:玻利瓦尔南:圣马丁 指挥是否 统一 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有统一的指挥 敌方力量 工业革命后,英国经济军事实力强大,实力 远超西班牙和葡萄牙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殖民地争夺中力量日益衰落。 结果印度反英大起义失败 拉美的独立运动是多国联合行动 最终胜利 影响①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者。 ②表明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反抗殖民侵 略的决心和勇气。 ①彻底摧毁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 殖民统治。②出现新兴独立国家, 鼓舞了世界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易错微析 南美独立运动的领导人易错: 玻利瓦尔尽管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但领导南美民族斗争的不只玻利瓦尔一个人,与他同时期的还有圣马丁,后来他主动隐退将军队交由玻利瓦尔统一指挥。

例题1 以下历史人物中,抗击过同一国家的民族英雄是() ①华盛顿②玻利瓦尔③林则徐④章西女王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华盛顿、林则徐、章西女王抗击的是英国殖民者,玻璃瓦尔抗击的是西班牙殖民者,所以①③④符合题意,选项中A正确,故选A。 例题2 从“美国独立战争、印度民族大起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内容中,归纳一个学习主题() A.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B.步入近代 C.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D.西方文明之源 答案:C 解析:“美国独立战争、印度民族大起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反映了世界近代史上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反抗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和掠夺,故选C。 1.历史上,面对殖民主义的侵略和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争。下面是小华在学习这一主题时,制作的知识卡片,其中的一栏中出现了错误,这一栏是() 反抗殖民侵略的斗争 序号人物事迹评价 ① 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合众国之父” ② 玻利瓦尔领导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南美解放者” ③ 章西女王抗击西班牙侵略印度民族英雄④ 林则徐虎门销烟中国民族英雄 A.① B.② C.③ D.④

印度近现代历史简介

殖民 包括:英属印度、法属印度、葡属印度 最早在印度建立据点的欧洲国家是葡萄牙,他们的殖民地位于莫卧儿帝国版图之外。此后荷兰人也积极介入,并打败了葡萄牙人。奥朗则布在帝国极盛时期忽视欧洲殖民者的危险,而他的子孙们在被迫面对欧洲人时已经由于帝国衰落而软弱无力。到了18世纪,在印度追求利益的欧洲强国主要是英国和法国。经过一番斗争,英国人取得了优势,把法国的存在削弱到只剩下几个小殖民点。 英国征服印度的殖民战争 经营英国在印度事务的主要实体是不列颠东印度公司,这个商业贸易企业由于莫卧儿帝国的分裂而得以步步蚕食各独立印度王公的领土,最后成为印度的实际统治者。早期东印度公司尚不能与帝国政府直接对抗,但成功地利用个人友谊从穆罕默德·法鲁赫·西亚尔皇帝手中获得贸易特权。在西亚尔死于宫廷阴谋之后,一连串短命的皇帝先后上台,帝国陷入混乱,偏远的省份纷纷独立。马拉塔人的力量十分强盛,

他们从帝国手中夺取了拉贾斯坦、古吉拉特等地;但内部斗争也损害了他们,使其从统一的王国变为松散的联盟(马拉塔国家联盟)。1739年,波斯国王纳迪尔沙阿对印度进行了一次可怕的入侵,焚掠德里,并割走了印度河以西的所有印度领土。此后阿富汗的统治者艾哈迈德沙阿又多次侵略印度,特别是在1761年的第三次帕尼帕特战役中,印度本土唯一有希望取代莫卧儿人建立强大政权的马拉塔人也遭到 他毁灭性的打击。这些事件在客观上为东印度公司建立殖民统治创造了便利。由于印度国内的各种力量均遭重创,英国人有可能动用武力来实现目的。1757年,英国军官柯拉夫在普拉西战役中打败了得到法国支持的孟加拉王公西拉杰·乌德·道拉,使孟加拉成为东印度公司的傀儡,为征服整个北印铺平了道路。在1764年的布克萨尔战役中,英国人粉碎了企图摆脱控制的孟加拉王公米尔·卡西姆与莫卧儿皇帝的联军,徒有虚名的莫卧儿帝国政府从此也听命于殖民者。此后历经迈索尔战争和三次马拉塔战争,印度国内比较强大的反抗英国统治的力量基本上都被消灭。1818年马拉塔人势力最后覆灭后,大多数印度王公都承认了东印度公司的宗主权。最晚被英国兼并的印度领土有信德(1843年)、锡克人控制的旁遮普(1849年)、贝拉尔(1853年)和奥德(1856年)。 由于殖民者的种种不利政策,1857年爆发了著名的印度民族大起义。起义的直接导火索是在印度裔士兵中流传关于分发涂有动物油脂的 子弹的传言,这严重地触犯印度人的宗教信仰。起义主要由封建王公领导,并推举末代莫卧儿皇帝巴哈杜尔沙阿二世为名义上的领袖。穆

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历史事件介绍

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历史事件介绍 印度民族独立运动是印度近代史上第一次以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自治为目标的革命运动,那么你了解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简介,希望能帮到你。 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简介中详细地介绍了印度独立运动的背景以及其领导人。 从中可以了解到这场由圣雄甘地领导的独立运动发生在1857年的米鲁特城。这是一场当地印度人民为了民族独立而发动的一次抗英战斗。而这场运动的导火索却是,当时殖民当局对米鲁特城人民的社会习惯以及宗教活动进行约束,并在枪弹上涂猪油侮辱当地人民的宗教信仰,从而引发了当地印度士兵的不满,发动了武装起义。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简介中讲到,在当地居民以及雇佣军的积极响应下起义队伍不断壮大,他们用涂油的子弹向殖民者开枪,还火烧军营,释放了囚犯。又在德里当地军民的配合下攻占了德里,殖民者只能在匆忙中调兵,然而起义队伍早已壮大,英军节节败退。 这次起义的时间长达两年多,席卷了印度1/6 的领土,有1/10的印度人民参加,虽然最后还是被英国镇压,但不得不说此次起义意义非凡,它让印度人民开始觉醒,并有力地推动了印度的独立运动,更重要的是这次起义狠狠地打击了殖民者。 此战之后殖民者改变了对印度的殖民政策,而在殖民者的疯狂剥

削下印度的资本主义和无产阶级开始萌芽,还建立了国大党,随着国大党的影响不停扩大,印度民族独立加快了脚步。这便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简介的主要内容了。 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结果印度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印度曾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人民曾发动轰轰烈烈的民族独立运动。那么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结果是怎样的呢? 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简介中指出,起义军在当地居民以及雇佣军的积极响应下,不断壮大。他们用涂油的子弹向殖民者开枪,还火烧军营,释放囚犯。在德里当地军民的配合下,起义军很快就攻占了德里,殖民者只能匆忙调兵赶往德里,然而起义队伍早已壮大到4万,且英勇无畏,英军节节败退。这次起义席卷了印度1/6 的领土,有1/10的印度人民参加其中,可惜的是长达三年的,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结果还是以失败告终。 这场运动虽然打击了英国当局,给印度独立带来了希望的曙光,提高了印度在国际上的地位,但是印度资产阶级并没有很好地把握住这次机会,后来英国殖民者针对他们开始实施瓦解政策。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结果便是,在一九零六年英国针对此次起义开始实行立法会议的改革,答应增加印度代表的名额,这使得起义军中的温和派纷纷妥协。英国政府还制造分裂,意图把强势派排除出当时的国大党。最后更是逮捕B.G.蒂拉克并关押他6年。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势头就这样被英国统治者打压下去,随后英国开始逐个击破,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彻底失败。

印度民族大起义

印度民族大起义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的基本史实 2、说出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及经过 3、能复述章西女王领导印度人民抗英的事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们合作探究的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会正确分析历史现象的的基本方法 3、通过学习章西女王的事迹,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评价历史人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章西女王领导印度人民抗英 教学难点:体会印度殖民统治给印度带来的双重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故事导入:章西女王生平简述 教授新课: 【知识概述】 1.背景: (1)英国对印度的统治:

19世纪中期,印度三分之二的土地已经被英国侵占,剩下的一些地方在封建王公的统治之下,也岌岌可危。当时,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需要更多的原料和市场,所以进一步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这导致印度社会民不聊生,人民的反抗情绪也日益高涨。 (2)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从19世纪中期起,遭受殖民主义侵略的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 2.印度民族大起义: (1)时间:1857--1859年 (2)概况: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这场起义席卷了印度中心地区的许多地方,许多封建王公也因不满英国的殖民统治而加入到起义者的队伍中来,并且成为起义的领导者。 (3)代表人物--章西女王:章西位于印度中部,章西王公去世后,他的妻子继任女王。1857年6月,章西爆发了反对英国殖民者的起义,章西女王成为起义的领袖。她领导的起义军队,英勇抗击进犯章西的英国军队。章西失陷后,她率军转战外地,誓死不屈,最后壮烈牺牲。 (4)意义:章西女王和印度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知识延伸】 工业革命与印度民族大起义有何关系? 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机器大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对工业原料的需求量增加,为了满足英国国内工

印度的传统服饰叫什么名字

印度的传统服饰叫什么名字 印度除了宝莱坞闻名世界之外,它的传统服装也是极具特色。 那么,你知道印度的传统服饰叫什么名字吗?下面是爱汇网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印度传 统服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印度传统服饰一:古丽褶裙古丽褶裙套装是印度次大陆最古老的首要装束之一,多穿于正 式场合,印度新娘装(ghagra choli)就是典型代表。 印度女性的首要民族装束是套裙包括一个紧身上衣和拖地长裙, 配饰有头上的搭帕或披着 的纱丽。 紧身上衣被称为古丽,是根据上身曲线设计的低领短袖紧身胸衣,强调了女性曲线。 古丽通常是前面扣紧的,但也有是后背合拢的。 传统上前面合拢的古丽,后背都是镂空的,而且有各种性感的设计。 后背镂空的古丽纱丽一般也是使用古丽的材质,以很好的配合古丽的风格。 现代古丽开始使用针织面料或弹性面料来提供舒适感。 传统上古丽里面是不需要穿内衣的。 不过许多现代南亚妇女在古丽里面穿一件比较软的胸罩来提高胸部线条。 而昂贵的古丽在里面还缝制了胸垫和强化部位,所以胸罩就不需要了,也方便了露背古丽 的穿着。 同时裙子有四种剪裁法,分别是 A 字裙、方形裙、伞状裙和鱼尾裙。 而搭帕通常盖在头上,是印度城市的流行配饰。 正式场合的全套的套裙通常也包括搭帕。 另外纱丽也是必不可少的套裙组成,也是印度民族服饰的典型代表,穿法有很多种,通常 都是扎在褶裙里再从后背绕到正面并搭在左肩上。 纱丽历史悠久,在印度可以追溯到西元前 2000 年左右。 女性民族服套裤长衬衣加宽松窄脚裤套裤是印度女性的日常装束,源自阿拉伯的穆斯林。 虽然裤子都是上宽下窄,不过长衬衣还可以搭配印度传统的裹裙。 印度传统服饰二:裹裙裹裙(dhoti)是印度最古老最本土的服饰。 早在吠陀时代,男性的裹裙覆盖了从腰部到小腿或小腿根部的裹裙。 裹裙是用一根腰带在前面打结固定。 有钱有地位的男性腰带在两端结成球形,并饰以精致的刺绣。 长衬衫和长袖风衣则来自于贵霜王国统治者月氏人的贵霜服,一件褶饰长袖及膝衬衣,颈 口开缝且进行简单或复杂的装饰,这种款式源自骑马的游牧文明,也被大多数斯基泰人和伊朗 人穿着,跟安息人的服饰特别像。 长袖紧身单层长风衣都是用最上等的面料制作,有着精致的花纹,穿在长衬衫的外面,显 示了着装者的身份。 冬天的时候, 印度北方男性就穿一种夹层的厚夹克, 外形和风衣很像, 也是很正式的服装。

印度的传统服饰叫什么名字

印度的传统服饰叫什么名字 印度除了宝莱坞闻名世界之外,它的传统服装也是极具特色。那么,你知道印度的传统服饰叫什么名字吗?下面是爱汇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印度传统服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丽褶裙套装是印度次大陆最古老的首要装束之一,多穿于正式场合,印度新娘装(ghagra choli)就是典型代表。印度女性的首要民族装束是套裙包括一个紧身上衣和拖地长裙,配饰有头上的搭帕或披着的纱丽。紧身上衣被称为古丽,是根据上身曲线设计的低领短袖紧身胸衣,强调了女性曲线。古丽通常是前面扣紧的,但也有是后背合拢的。传统上前面合拢的古丽,后背都是镂空的,而且有各种性感的设计。后背镂空的古丽纱丽一般也是使用古丽的材质,以很好的配合古丽的风格。 现代古丽开始使用针织面料或弹性面料来提供舒适感。传统上古丽里面是不需要穿内衣的。不过许多现代南亚妇女在古丽里面穿一件比较软的胸罩来提高胸部线条。 而昂贵的古丽在里面还缝制了胸垫和强化部位,所以胸罩就不需要了,也方便了露背古丽的穿着。同时裙子有四种剪裁法,分别是A字裙、方形裙、伞状裙和鱼尾裙。而搭帕通常盖在头上,是印度城市的流行配饰。正式场合的全套的套裙通常也包括搭帕。另外纱丽也是必不可少的套裙组成,也是印度民族服饰的典型代表,穿法有很多种,通常都是扎在褶裙里再从后背绕到正面并搭在左肩上。纱丽历史悠久,在印度可以追溯到西元前2000年左右。 女性民族服套裤长衬衣加宽松窄脚裤套裤是印度女性的日常装束,源自阿拉伯的穆斯林。虽然裤子都是上宽下窄,不过长衬衣还可以搭配印度传统的裹裙。 裹裙(dhoti)是印度最古老最本土的服饰。早在吠陀时代,男性的裹裙覆盖了从腰部到小腿或小腿根部的裹裙。裹裙是用一根腰带在前面打结固定。有钱有地位的男性腰带在两端结成球形,并饰以精致的刺绣。长衬衫和长袖风衣则来自于贵霜王国统治者月氏人的贵霜服,一件褶饰长袖及膝衬衣,颈口开缝且进行简单或复杂的装饰,这种款式源自骑马的游牧文明,也被大多数斯基泰人和伊朗人穿着,跟安息人的服饰特别像。长袖紧身单层长风衣都是用最上等的面料制作,有着精致的花纹,穿在长衬衫的外面,显示了着装者的身份。冬天的时候,印度北方男性就穿一种夹层的厚夹克,外形和风衣很像,也是很正式的服装。印度北方的男性也穿着这种加衬厚夹克参加婚礼等正式场合。不过加衬夹克在印度要到18世纪才出现,是模仿了当时英国殖民者的大衣,在印度贵族和穆斯林之间流行。

印度民族构成

印度的民族之多,构成之复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这主要是世界性的民族大迁移,大融合的产物。约在公元前3000年前,达罗毗荼人就居住在这里。此后,习惯上称之为雅利安人的游牧部落从西北部迁入;以后又有波斯人、大月氏人、厌哒人等陆续从西北部进入,形成了印度民族的复杂现象。全国现有几百个民族和部族,其中印度斯坦族人数最多,约占全国人口46.3%,主要分布在北方邦、旁遮普邦、比哈尔邦、拉贾斯坦邦和中央邦等地;次为泰卢固族、马拉地族、泰米尔族、古吉拉特族、坎纳拉族、马拉雅拉姆族、奥里亚族、旁遮普族,孟加拉族等,人口均超过1000万。 全国现有语言和方言1652种,分属四大语系:印欧语系、达罗毗荼语系、汉藏语系、孟达(南亚)语系。其中使用人数超过1000万的有15种,并被宪法列为主要语言,使用人数占总人口91%的印地语为官方用语。宗教对印度社会有深刻的影响。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锡克教都起源于此。印度教(又称新婆罗门教)信徒占全国人口80%以上。佛教和耆那教13世纪前流行于印度,后衰落。目前耆那教仅在古吉拉特邦和拉贾斯坦邦有少量信徒。佛教则仅在东北部有少量流行。锡克教流行于旁遮普邦、哈里亚那邦和德里。伊斯兰教信徒居全国第二位(占人口11%),主要流行于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以及阿萨姆、西孟加拉、喀拉拉和比哈尔等邦。基督教(占人口的3%)流行于那加兰邦和米佐拉姆中央直辖区。还有少数人信奉犹太教和琐罗亚斯德教(即波斯教)。 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尚存在着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梵语为瓦尔纳)。印度的种姓制度由来已久,在雅利安人最早的宗教典籍《梨俱吠陀》中,就出现了4个最初的种姓,即婆罗门(僧侣)、刹帝利(贵族和武士)、吠舍(平民)、首陀罗(奴隶)4个等级。以后又演变为三大等级,即大体由原来的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所组成的高级种姓;由原首陀罗组成的低等种姓;第三等级是一些没有种姓身份的“贱民”,社会地位最低,即所谓不可接触者,为数竟近1亿人,约占全国人口总数1/7。种姓制度的实质是阶级压迫。种姓之间,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地位悬殊,经常引起冲突。目前在城市和较发达 地区,种姓间的隔阂有所消除,但农村中仍有很大影响?? 人口1000万以上的民族: 1.印度斯坦人 (Hindustanis) 南亚印度民族集团之一。又译“兴都斯坦人”。约18050万人(1978),分布在北方邦、中央邦、德里邦、拉贾斯坦邦、哈里亚纳邦、比哈尔邦,以及全国各大城市。中国史籍中称其居住地为“身毒”、“贤豆”、“天竺”、“印度”等。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混有澳大利亚人种成分。一般认为印度斯坦人主要是公元前14世纪左右迁入的古代雅利安游牧部落与当地达罗毗荼人的混血后裔,故有人称之为“雅利安-达罗毗荼人”。肤色从浅褐至黑色都有,其中上层较白,下层较黑。系由许多族源相同、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接近的地区性民族集团组成。印度并不把他们作为一个民族看待。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印度斯坦语,其中包括印地语和乌尔都语,均属印欧语系印度语族。印地语以天城字体的梵文字母为基础,包含较多梵语词汇,是印度的官方语言。乌尔都语则是在莫卧儿王朝时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中既有印地语、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词汇,又有土耳其语和其他语言的词汇。其书面语用阿拉伯字母拼写。印度斯坦人主要信奉印度教,部分信奉佛教和伊斯兰教。公元前7世纪在吠陀教基础上形成婆罗门教,主张吠陀天启、祭司万能和婆罗门至上;把人分成婆罗门(祭司)、刹帝利(武士)、吠舍(农民和工商业者)和首陀罗(无技术的劳动者)4大种姓,并另有贱民等级。尔后,又由4大种姓演变出许多亚种姓。种姓之间界线森严,非但不能通婚,甚至不能同坐、同食。8~9世纪,

印度民族传统服装

印度民族传统服装 姓名:胡云 学号:01号 专业:中外服装作品赏析 指导老师:李凡

摘要:第一部分阐述了印度传统服装的形成,文化和现代化特征:第二部分对民族传统服装的设计走现代化进行探讨,探索传统服装现代化设计的规律和道路. 关键字:印度服装,民族,传统文化,设计,现代化 正文:印度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以南,3,287,263,00平方公里的土地跨越了德干高原和东、西高止山脉.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印度的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呈现出了复杂的多样性,不同宗教的传播和不同外来文化的侵袭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烙印,印度以其广阔的胸怀将这些不同的文化兼容并包,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风格,也促成了印度服饰种类的多样化. 一印度民族传统服装文化元素的流行 1)印度民族传统服装文化流行 印度的服装服饰艺术多彩绚丽,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东方的神秘情调,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手工艺,都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在流行趋势的引领下,印度服装风格成为了服装时尚,在潮流中独放异彩. 2)印度民族传统服饰文化流行的时代因素 在渴望心灵自然回归的同时,环保也正日益成为国际时装业界所关心的问题,而印度民族传统服装是具有原始自然特征的服装形成,它所用的材质多取自于多种天然的植物矿物原料,以自然界中的动物、

植物等等为素材的装饰图案是典型的生态化的纹样. 3)印度民族传统服装本身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印度内部地理形式的复杂易于形成地区格局,地域的差异在服装服饰上也具有自己的特征.不同的地区,形成了自己的服装习惯,从着装的质地和色彩,穿着方式上有所区别. 印度西北部地处山地,属于山地气候,这个地区人群的着装相对来说,色彩较浓艳,服装质地较厚,以棉、麻为主.南印度地处平原,当地人群的着装,与北部地区相比较为简洁轻便. 4)印度民族传统服装受到宗教审美哲学的统领 印度人的日常生活与宗教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印度人的文化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与印度教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相联系.在印度传统的纺织品和服装当中,镜片和金属片的装饰很多,镶嵌或是缝缀阻碍织物上灼灼生辉煞是好看,而从宗教传统的意义上将这是与神秘的超自然力量联系在一起的.镜子,金属片一类的东西闪闪发光,可以反射太阳的光芒,印度人认为这是生命活力的体现同时也可以吸收超自然的力量,达到与神的接近 二印度民族传统服装元素设计应用研究 1)印度民族传统服装的形式及种类 女装纱丽是印度最具特色的国服,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在印度古代雕刻和壁画中可以常常见到身披纱丽的女性形象.最早的纱丽只是在举行宗教仪式是穿,后来渐渐变为妇女的日常普通装束.在传统上,是在女孩子十五岁的时候由妈妈亲自为她披上,象征着是由母亲传承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优秀教案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掌握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民斗争;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因果关系的基本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利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形势图》,全面了解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过程,使学生掌握读图和借助历史地图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归纳玻利瓦尔、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历程,体会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侵略与扩张斗争的正义性、艰巨性和民族独立的合理性;通过了解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的英勇事迹,认识杰出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影响和作用;学习他们身上具备的爱国主义的优秀品质,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玻利瓦尔、章西女王的英勇事迹。 【教学难点】 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很多国家都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的道路,他们沿着新航路开辟的各个路线,把殖民扩张的目标指向了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区,比如罪恶的“三角贸易”和17—18世纪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等。我们都知道有压迫就有反抗。面对殖民者的疯狂掠夺和压迫,殖民地人民展开怎样的抗争运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二、新课讲授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是哪两个国家在新航路开辟后最先进行对外殖民扩张的吗? 学生回答:西班牙和葡萄牙。 2.教师讲解:因为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对外扩张最早,所以在当时的美洲新大陆地区,这两个国家的殖民地最多,以至于后来有了“拉丁美洲”这个地理名称。现在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拉丁美洲的大致方位? 学生回答:拉丁美洲位于美国以南,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地区。 3.教师提问:在拉丁美洲这一地区,哪些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哪些是葡萄牙的殖民地? 学生回答:除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以外,其余地区基本上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

印度宗教文化

深圳大学考试答题纸 (以论文、报告等形式考核专用) 二○一二~二○一三学年度第1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主讲教师评分 学号姓名专业年级 题目:印度宗教文化 【摘要】印度民族,是世界上宗教最悠久的民族,也是信奉宗教种类最多的民族。世界上的主要宗教,在印度这片土地上都可以找到其信仰者。因此,一些学者称印度为“宗教博物馆”。在印度,信徒人最多的是印度教,其次伊斯兰教,再次为基督教,锡克教,佛教,帕西教,还有极少数印度教徒该信犹太教,一些少数部落中有萨满教的信奉者。【关键词】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锡克教。 印度人的宗教与生活融合度之高,原因很多。印度久远的农耕传统和酷暑湿热的季风气候,是印度人对险恶的自然环境既畏惧的依赖,催生了以崇拜自然物为主要内容的原始宗教。 一.印度教 印度人的宗教信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世纪,在史前社会后期的印度河流域已经发现宗教崇拜的遗迹。到公元前15世纪左右,自称为“雅利安人”的一些部落,从俄罗斯南部和中亚一带草原进入印度次大陆的西北部,逐渐征服了北印度,并且由游牧民族逐渐变成以农耕为主的定居民族。他们从当地土著民族——达罗毗茶人的宗教文化中吸取了一些成分,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宗教文化。 时间推移到现在看,当今的印度教,实际上是经历数千年发展而来的一种特殊的宗教文化,它吸取了印度其他宗教的一些教义及民间的风俗习惯,形成了一个龙杂的精神文化体系。相比印度的其他宗教,它的包容与开放的特点使它获得了持久的生命力,在印度被认为超越宗教,追寻真理的正途。 当今的印度教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第一特点是,神灵多,化身多,教派多,教规多,神话多。第二特点是,具有特殊的社会教阶基础。第三特点是,印度教最重要的精神遗产是业报轮回思想。 二.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奉伊斯兰教的人数占总人口的12%,仅次于印度教。

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人是谁

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人是谁 印度民族独立运动是印度近代史上第一次以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自治为目标的革命运动,那么你了解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者的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印度民族独立运动是印度第一次争取民族独立的爱国运动,此次运动以实现自治为目标。英印总督为挑拨教徒关系,将孟加拉分为东西两省,而这次斗争便是孟加拉人民掀起的斗争,那么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领导者是谁呢? 印度士兵不满英国当局约束他们的行为,认为英国往子弹上涂抹动物油脂侮辱了教派,为此进行武装起义,并得到了人民和雇佣军的拥护和响应。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民族的觉醒,是对殖民者的沉重打击。圣雄甘地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领导者,他出生在印度的一个土邦,父亲曾是高层官吏。甘地曾留学英国,受到过良好得教育。他积极投入反种族歧视斗争当中,为此有了较高的社会威望。 他十分的敬重中国历史和文化,与中国的人民有着深厚的情谊。当圣雄甘地回到印度时,印度和中国都处在与帝国主义抗争、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甘地十分关注此类的消息,经常与中国有关人员保持联系。圣雄甘地一直未能到访中国,他为此而很遗憾。当他同时收到中美两国的访问邀请时,他拒绝了美国,但到中国访问的愿望仍旧未能实现。第二次收到中国的访问邀请时,又因故无法实现。很多年

后他写信给中方领导人说,他为此感到非常的遗憾。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领导者甘地,为印度民族的独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值得人们学习。 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结果印度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印度曾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人民曾发动轰轰烈烈的民族独立运动。那么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结果是怎样的呢? 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简介中指出,起义军在当地居民以及雇佣军的积极响应下,不断壮大。他们用涂油的子弹向殖民者开枪,还火烧军营,释放囚犯。在德里当地军民的配合下,起义军很快就攻占了德里,殖民者只能匆忙调兵赶往德里,然而起义队伍早已壮大到4万,且英勇无畏,英军节节败退。这次起义席卷了印度1/6 的领土,有1/10的印度人民参加其中,可惜的是长达三年的,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结果还是以失败告终。 这场运动虽然打击了英国当局,给印度独立带来了希望的曙光,提高了印度在国际上的地位,但是印度资产阶级并没有很好地把握住这次机会,后来英国殖民者针对他们开始实施瓦解政策。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结果便是,在一九零六年英国针对此次起义开始实行立法会议的改革,答应增加印度代表的名额,这使得起义军中的温和派纷纷妥协。英国政府还制造分裂,意图把强势派排除出当时的国大党。最后更是逮捕B.G.蒂拉克并关押他6年。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势头就这样被英国统治者打压下去,随后英国开始逐个击破,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彻底失败。 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简介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简介中详细地介绍

印度关于少数民族政策的研究综述

印度关于少数民族政策的研究综述 骨干十班112016313990595李树彬 一、印度少数民族的界定和划分 印度是和中国一样的新兴国家,两者都是发展中国家,在其政治,经济,教育,法律,人文等方面和中国的发展也有类似之处。了解印度的民族状况和民族问题及其解决,可以更好地结合国内民族的情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国的民族状况提供一定的启示和思考。 首先要了解印度的民族划分,即印度是否为多民族国家。 从历史层面来看,印度在建国初期,由于历史上的四分五裂和1947年巴基斯坦的成立,加上国内各民族要求自治的严峻形势,是印度面临分裂的危险。为了防止国家分裂,尼赫鲁以其国家民族观为其指导思想,把国内多语言,多宗教,多文化的多种民族定义为一个“印度民族”。对部落民族采取优待扶持政策,对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进行国家整合,而印度政府在划分少数民族时是按种姓和部落将一些群体划分为特殊群体,其划分的依据是语言、聚居地区、文化以及人口数量等方面。与此同时,政府也将这些群体视为不同于一般社会群体的特殊群体——表列部落,并且通过法律、政策以及其他方式对这些群体实行特殊保护,并在一定场合给予特殊照顾。在印度建国初期有效地维护了新生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也就是说,在印度政府眼中,印度是一个“民族一国家”,只有一个民族,也只能有一个民族,就是“印度民族”。也就是说,印度政府否定了诸多民族(主要是少数民族)存在的权利,硬性地将全体国民看作一个统一的、无差别的整体。这一点上与我国的民族截然不同,可见印度政府和美国政府相一致,两国都是所谓的民族大熔炉模式。由于印度政府不承认印度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因而印度国内学术界根本不探讨所谓的“民族政策”。 另一方面多数学者认为在印度只有种姓、种族、宗教和语言的划分,而没有严格的民族之分。仅有少部分学者承认印度存在多个民族,并对民族建构,民族认同及族群等概念进行了探讨。 二、印度对于部落民的扶持和优待 由于印度政府不承认少数民族,所以其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可以说是对部

印度聚焦652(印度东北地区的主要民族分裂势力)

印度聚焦 第652期 2014年8月19日 印度东北地区的主要民族分裂势力 印度东北地区包括阿萨姆、那加兰、梅加拉亚、特里普拉、米佐拉姆、曼尼普尔6个邦以及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按印度官方统计数据,该地区总面积为255037平方公里,占印度总面积的8%;人口为3741万,占印度总人口的3%。该地区也是印度部族的主要聚居地区,大约有200个表列部族。自印度独立以来,该地区的一些大部族为了从国家政治中心获得自治(成立单独的邦或独立建国)而采取了各种形式的斗争,包括政治斗争、武装叛乱乃至恐怖主义活动等。这种分离主义运动与部族冲突、宗教矛盾交织在一起,成为长期困扰印度国内安全的一个“慢性溃疡”。 一、不可能实现的“大那加兰” 在印度东北地区最早开始分离主义运动的是那加人。早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他们就要求建立自治的“大那加兰”,包括现在的那加兰德邦、曼尼普尔邦、阿萨姆邦和“阿鲁纳恰尔邦”的一部分。二战后,那加人要求建立自己的国家,以作为他们在战争中积极支持英军的奖赏。那加人曾于1947年8月14日宣布“独立”,其主要政治组织“那加民族委员会”( Naga National Council,简称“NNC”)在1951年5月就“独立”问题举行了非法的公民投票,99%的人支持独立。对于那加人的要求,印度政府坚决拒绝,并派遣阿萨姆步枪队(Assam Riffles,印度陆军领导下的准军事部队,司令部设在当时阿萨姆邦的首府西隆,主要职责是守卫印中、印缅边界以及保证东北地区的社会稳定)进驻那加山区,逮捕那加民族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人。1956年3月22日,那加民族委员会领导人费佐(Phizo)建立了那加联邦政府和那加联邦军,正式开始了武装暴乱。同年4月,印度军队迅速平息了该叛乱,费佐被迫逃亡英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