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咳喘名方三首

中医治疗咳喘名方三首
中医治疗咳喘名方三首

中医治疗咳喘名方三首

第一方:小青龙汤

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方。

组成: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喘咳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辨证要点。因本方辛散温化之力较强,应以确属水寒相搏于肺者,方宜使用,且视病人体质强弱酌定剂量。

第二方:射干麻黄汤

出自《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组成射干9克(三两);麻黄9克(四两);生姜9克(四两);细辛3克(三两);紫菀6克(三两);款冬花6克(三两);大枣3枚(七枚);半夏9克(半升);五味子3克(半升)。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主治痰饮郁结,气逆喘咳证,症见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或胸膈满闷,或吐痰涎,苔白或腻,脉弦紧或沉紧。

第三方:麻杏甘石汤

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方。

【组成】麻黄9克,杏仁9克,炙甘草6克,生石膏24克。

【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身热不解,咳嗽喘逆,气急鼻扇,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

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咳喘概述

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咳喘概述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咳喘的方法和机制。方法通过检索近年来的有关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穴位敷贴治疗咳喘有固定穴位、固定药物;辨证取穴、辩证用药等;多于夏季三九天敷贴。穴位敷贴治疗咳喘能够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肺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生活质量。穴位敷贴治疗咳喘是一种优质的治疗方法。结论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咳喘的机理研究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标签:穴位敷贴;慢性咳喘 慢性咳喘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着人民的生命健康。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是用中药敷贴于穴位,使之自然发泡,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灸法,是药物和穴位有机结合的独特的中医治疗方法,多年來各地中医院相继开展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咳喘,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就从治疗方法和作用机理两方面进行概括总结: 1 治疗方法 穴位敷贴包括药物和穴位两方面,因为不同的药物和穴位选择,所以呈现不同的治法。敷贴药物通常选用芳香走窜、易于贯通经络、深达脏腑的药物,旨在”通经走络,开窍透骨,拔病外出”。临床上所选贴敷药物以清朝《张氏医通》贴敷方(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为基础进行加减,药物通过穴位渗透到机体,发挥温阳逐饮、活血化瘀的治疗作用。选取穴位以背俞穴为主,因为背俞穴是脏腑精气输注之处,和呼吸系统相关的穴位可以调肺气、止咳喘、和营血、实腠理、补劳损,可治疗咳嗽、喘证、肺痿、肺胀等肺部疾病。 1.1固定方药、固定穴位夏敏等[1]报道以”初九”、”二九”、”三九”三个时间段内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3次敷贴。选穴取双侧定喘、肺俞、膏肓俞穴,取方以白芥子、炙麻黄、细辛、元胡、甘遂、法半夏等各等分研末,穴位贴敷治疗后患者喘息、咳嗽、咯痰、哮鸣音主要症状、体征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来暮[2]报道治疗病例320例咳喘患者,取穴大椎,肺俞,膏肓,天突,膻中,选方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治疗后患者的咳嗽、咳痰、感冒等症状有明显改善,并大大减少支气管炎、哮喘的发作,延长发作的时间,特别是小儿随着机体抵抗力的提高,可以减少哮喘的发病率。殷莉波[3]报道以消喘膏(主要成分白芥子、制延胡索、制甘遂、细辛),治疗52 例慢性咳喘,取穴双侧肺俞、心俞、膈俞,总有效率86.15 %,且患者经治疗后肺功能明显好转。齐玲等[4]用协定药物(麻黄、细辛、白芥子、皂角刺等),取穴双侧肺俞、定喘、脾俞,三伏天穴位敷贴治疗治疗60 例哮喘,结果提示能够增强患儿体质,患儿感冒次数、平时出汗逐年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减少且发作时喘息程度变轻,观察组治疗后2~3年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口服酮替芬)(P<0.05,P<0.01)。 1.2辨证用药、辨证取穴苏玲等[5]根据中医辨证分为寒型、热型、寒热虚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咳喘病疗效观察及护理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咳喘病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为进一步观察了解临床中通过中药穴位贴敷的方法治疗慢性咳喘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0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6例慢性咳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20例(233%),有效32例(372%),好转22例(256%),无效12例(140%),总有效率为86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咳喘病时配合一定的护理可以取得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中药穴位贴敷;慢性咳喘;疗效观察;护理 慢性咳喘病是以咳嗽、咳痰、气喘为主要表现且反复发作的疾病,是临床中的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其涉及的种类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咽喉炎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1]。咳喘病于冬季容易发生,且病情会被加重,而在夏季则得到一定的缓解,穴位贴敷的治疗方法就是一种“冬病夏治”的方法[2]。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6例慢性咳喘病患者进行研究,总结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咳喘疾病并结合周密的护理方法取得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0月~2010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6例慢性咳喘患者,其中男44例,女42例,年龄15~82岁,平均4435岁;病程25~31年。临床主要表现咳嗽、咳痰、气喘等。慢性支气管炎42例,肺气肿22例, 支气管哮喘12例,肺源性心脏病10例。排除孕妇、年龄体弱、年幼者(小于10岁)和患有肺结核、严重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同时还排除患有皮肤病、皮肤受伤和严重过敏性体质的患者。 12治疗方法 121首先要制备治疗中所使用的贴剂,制备两种贴剂,一种供夏至到末 伏当天使用,即在夏至、初伏、中伏、末伏各贴敷一剂贴药,另一剂供各个伏之间使用。前一种贴剂是由白芥子、细辛、延胡索、半夏、防风、甘遂组成,后一剂是由五味子、肉桂、沉香、淫羊藿、甘遂、巴戟天组成。将所有的药物混合研末,过80目筛,之后等到用的时候再用生姜汁将粉末混合成膏状。 122贴敷中穴位的选取及护理贴敷中选取两组穴位,第一组为鸠尾、中

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咳喘病重1786例疗效观察

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咳喘病重1786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3-03-05T13:35:36.5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9期供稿作者:尚良翠徐培荣褚东方俞叶娜陈芳[导读] 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咳嗽咳喘咳痰有效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尚良翠徐培荣褚东方俞叶娜陈芳(安徽省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安徽滁州 239000) 【摘要】目的观察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咳喘病重1786例临床疗效。方法对1786例咳喘病重患者采用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头伏中伏末伏各重复治疗一次,连续贴3次,3年为一疗程,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愈率65.3%,好转 33.1%,未愈1.6%,总有效率98.4%,治疗前后比较,咳嗽、咳喘、咳痰等各项症状体征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咳嗽咳喘咳痰有效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咳喘病重中医药疗法冬病夏治穴位贴敷 “咳喘病”包括现代医学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本病好发于:秋冬季节,为呼吸道常见病,多发病。我院中医科自1987年以来,开展冬病夏治中药三伏膏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咳喘病万余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我们从临床观察随访中抽出1786例较为完整的病例资料,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性552例,女性1234例,16岁以下少年及儿童285例,成年人1501例,老年人397例,女性多于男性。 2 三伏膏药物组成 生莱服子300克,生白芥子500克,炒白芥子500克,公丁香300克,苏子300克,官桂300克,王不留行400克,广木香400克,上药共研成极细末,用优质生姜取汁加入上述药末。加工制作成一元硬币大小药饼待用。 3 治疗方法 头伏(2012年即7月18日-27日),中伏,末伏各重复一次,每年贴三次,连贴三年为一疗程,每次先消毒穴位后,即取精制三伏膏贴敷穴位上,再用麝香膏固定,成年人4小时左右去掉,少年及儿童0.5-2小时去掉,忌食生冷辛辣、鱼腥、煎、炸、烤鹅等品一周。方法简便易行,无毒副作用,患者易接受。 取穴:第一组:男性,大椎,天突,肺腧,膻中;女性:大椎,肺腧,天突,膏盲。 加减:气喘甚者加定喘穴,心腧穴。畏寒肢冷,久病肾虚者加肾腧穴,小便夜频量多清长,加命门穴,纳差,痰多者加脾腧,丰隆。过敏性鼻炎者加太渊穴。 适应症:凡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脾胃病、痛经、骨关节病等体内阳气不足,阴寒较盛患者均可使用。 禁忌:支气管扩张,咯血,肺结核,孕妇,月经期以及皮肤过敏者禁用或者慎用。 治疗结果:疗效判断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1]《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治愈:咳喘及临床体征消失和哮喘控制,哮鸣音消失653人,鼻塞喷嚏流涕和鼻腔、双目痒明显缓解的有512人,好转:咳喘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592人,未愈:连续三年敷贴症状无明显改善的29人。本症多见于年老体弱,合并其他疾病者。总有效率占98.4%。 4 典型病例 患者,陈某某,女性,47岁,农民,于2002年7月14日上午9时初诊。系“顽固性咳喘20余年,加重5年”患者于20年前因上山砍柴路中饥渴难耐,于返回途中饮水沟中水,故:《素问?咳论篇》曰:“形寒饮冷伤肺胃”之说。在当地医院予以抗炎输液治疗,症状略有好转,但治标不治本,难以根治,稍受寒凉,立即诱发而加重咳喘,甚则不能平卧,20余年来反复发作,久治难愈,曾多处检查血常规,血压,体温,心电图等未见明显异常。肺部听诊右肺未见明显异常,但左肺中下部呼吸音消失,左下肺叩诊呈浊音。提示左肺功能受损严重,考虑胸腔积液或有恶性病变可能,要求其住院进一步检查治疗,因患者自觉病情严重,并产生悲观失望的想法,故遭其拒绝。特来我科要求中医“冬病夏治”“精制三伏膏”穴位贴敷治疗,以求疗效。当时正值头伏,精制三伏膏穴位贴敷,方法同上,经头伏穴位贴敷后,诸症明显好转,咳出大量暗灰色胶粘稠痰,经中伏、末伏穴位贴敷30天后,突然咳出一团灰暗褐色如烂肉状物,撕拽不开,胸中如石板重压顿时若失,连续贴敷三年后痊愈。 5 讨论 “冬病夏治”是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的理论,因咳喘病人大多是在秋冬春气候寒冷突变的情况下诱发,三伏酷暑,阳气最盛,而所用药物多属辛温香燥之品,同气相求,以除肺中寒饮伏邪。使正气渐复,抗病力增强,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采用冬病夏治中药“精制三伏膏”穴位贴敷治疗咳喘病及过敏性鼻炎后,许多患者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得到提高。感冒发生率明显降低,部分患者经一个伏天治疗,咳喘及鼻炎症状完全消除。尚良翠主任提示,在临床实践中,冬病夏治三伏膏穴位贴敷还可扩大治疗的病种有:慢性咽炎、慢性肠胃炎、甲状腺功能减退、骨关节病、颈肩腰腿痛、肾炎水肿等体内肺脾肾阳虚导致的慢性疾病,疗效显著。具体其他病种疗效下次待述。 本方药物组成是经反复临床验证后得出的纯中药精制而成之剂,其中白芥子生熟各半既有散寒祛痰,又能减轻对皮肤的强烈刺激。生莱服子,苏子是降气平喘,王不留行是解痉,活血化瘀的功效,公丁香和广木香芳香走串,渗透力强,官桂温肾助阳,全方主要功效温肺逐痰,拔寒外出,止咳平喘,扶正固本,防患未然。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咳喘病,改变了传统的给药途径,通过穴位刺激皮肤给药,发挥药物对皮肤穴位渗透作用,为中医中药内病外治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无痛苦,无副作用,使广大患者易于接受。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国家管理局.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124.

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

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 周炜王丽平张树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院针灸科,北京100035) [摘要]目的:总结近10年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各个领域的临床应用。方法:从穴位贴敷疗法的穴位选择、药物选择、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几个方面进行综述。结论:穴位贴敷疗法疗效好、无副作用、安全、经济、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但在临床方法系统性、临床疗效确切性、穴位贴敷的机理、药物提纯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主题词]穴位贴敷法;综述,指导性;选穴 穴位贴敷疗法(以下简称穴贴)是指将膏药或用各种液体调和药末而成的糊状制剂,贴敷于一定的穴位或患部,通过药物、腧穴及经络的作用,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穴位贴敷给药也是目前国际上重点开发的给药途径,其与皮肤给药吸收机理一致。皮肤角质层有贮存作用,使血浓曲线平缓,有着超越一般给药的独特优点,无胃及消化道的首过作用,从而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治疗病种涉及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神经、癌症等内科系统和妇儿科及鼻咽口腔五官科疾病。 1穴位选择 1·1神阙穴 神阙穴在近年的研究与临床应用中的地位日渐突出,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现代研究认为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较差,且脐下没有脂肪组织,皮肤筋膜和腹膜直接相连,故渗透性较强,药物分子较易透过皮肤的角质层进入细胞间质,迅速弥散入血而通达全身,脐下腹膜还分布有丰富的静脉网,连接于门静脉,从而使药物得以经此捷径直达肝脏。因此,神阙穴在中药外治法中应用广泛。 由于穴位贴敷疗法的优势以及小儿体质特点,穴贴在小儿疾病中应用十分广泛,文献报道详细,如单独应用神阙穴贴敷治疗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此外在所查资料中有关妇科疾病的治疗报道也较多,如治疗原发性痛经、继发痛经、带下病等。王慧杰等应用升白散外敷神阙穴,并与利血生及重组人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比较,总有效率为91·26%,优于利血生组(P<0·01),并认为穴贴作用于患者机体有药物外敷治疗和针灸感传效应双重机制。艾双春等[14]通过神阙穴贴治疗骨质疏松,发现该疗法能显著提高骨钙素,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骨钙素调整作用基本与药物一致(P>0·05)。田华等应用晕宁膏脐贴治疗晕动病,总有效率为90·22%,与对照组比较,P<0·01。殷之放等采用单独穴贴与传统针刺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治疗前后两组血压、血脂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针刺和穴贴治疗高血压

穴位贴敷中医治疗

穴位贴敷中医治疗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穴位贴敷疗法 1、定义:是指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选取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通过腧穴刺激疗法和药物外治法的共同作用,起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本项技术既可统治外症,也可内病外治,从针灸学角度看它属于灸法的延伸。该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典型代表,具有方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 2、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①穴位贴敷疗法具有方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适用于大部分患者。 ②但对于可引起皮肤发疱、溃疡的药物需注意。我科患者多为糖尿病患者,故应尽量选取药性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进行敷贴治疗,贴敷面积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若有不适立即停止适用。 ③孕妇禁用。 ④眼、口唇、会阴部、小儿脐部等部位禁用。 ⑤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敏者慎用。 ⑥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⑦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⑧敷药后尽量减少出汗、注意局部防水。 ⑨贴敷时间:根据疾病种类、药物特性及身体状况而确定贴敷时间。一般情况下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短,约4-8小时取下即可。每隔3天贴治1次。敷脐疗法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小时,隔日1次。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疼痛者应即刻取下。 3、适应症: 应用范围广泛,一般我科常见消渴病、眩晕、不寐、便秘、耳鸣、腰膝酸痛、感冒、咳嗽、喘证等患者均可应用。

4、取穴:根据疾病诊断,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辨证论治选取相应经络的腧穴或在病灶局部选择适当的阿是穴组方取穴贴敷,组方取穴宜少而精,一般不超过2-4穴,贴药范围勿大。 ①消渴病: 取穴:肺俞、脾俞、肾俞、胰俞、三阴交。 ②眩晕: 取穴:肝俞、胆俞、丰隆、三阴交。 ③不寐: 取穴:心俞、肝俞、肾俞、神门。 ④感冒、 取穴:太阳、合谷、肺俞、大椎穴。 ⑤咳喘: 取穴:心俞、肺俞、膈俞、脾俞、肾俞。 5、基本操作方法 ①准备物品:治疗盘、药物、%生理盐水棉球、药匙、无菌纱布、棉纸、胶布。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患者信息及医嘱。 ②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敷药部位,注意保暖。 ③%生理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穴位贴敷中医治疗

穴位贴敷疗法 1、定义:是指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选取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通过腧穴刺激疗法和药物外治法的共同作用,起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本项技术既可统治外症,也可内病外治,从针灸学角度看它属于灸法的延伸。该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典型代表,具有方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 2、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①穴位贴敷疗法具有方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适用于大部分患者。 ②但对于可引起皮肤发疱、溃疡的药物需注意。我科患者多为糖尿病患者,故应尽量选取药性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进行敷贴治疗,贴敷面积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若有不适立即停止适用。 ③孕妇禁用。 ④眼、口唇、会阴部、小儿脐部等部位禁用。 ⑤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敏者慎用。 ⑥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⑦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⑧敷药后尽量减少出汗、注意局部防水。 ⑨贴敷时间:根据疾病种类、药物特性及身体状况而确定贴敷时间。一般情况下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短,约4-8小时取下即可。每隔3天贴治1次。敷脐疗法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小时,隔日1次。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疼痛者应即刻取下。 3、适应症: 应用范围广泛,一般我科常见消渴病、眩晕、不寐、便秘、耳鸣、腰膝酸痛、感冒、咳嗽、喘证等患者均可应用。 4、取穴:根据疾病诊断,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辨证论治选取相应经络的腧穴或在病灶局部选择适当的阿是穴组方取穴贴敷,组方取穴宜少而精,一般不超过2-4穴,贴药范围勿大。 ①消渴病: 取穴:肺俞、脾俞、肾俞、胰俞、三阴交。 ②眩晕:

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研究进展 摘要: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用西医方法治疗难以根治且易反复发作。中医治病求本的独特疗效对慢性支气管炎有很大的帮助,极大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负担。本文从单纯穴位敷贴疗法和其他疗法的单独和联合运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方面 进行探讨,提炼近五年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关键词:穴位贴敷;慢性支气管炎;综述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穴位贴敷是中医传统的外治方法,通过使用特定的中药贴敷于体表腧穴,并通过经络对机体的调整作用,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本文就从近5年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方面及对肺系疾病的治疗研究进行综述如下。 1、临床研究 1、1穴位敷贴疗法治疗 1、1、1无对照组 王萍等[1]用白芥子15g,苏子15g,甘遂10g,细辛10g,红花10g共研成细末,用热开水调成膏状,加少量生姜汁,敷于双侧肺俞、心俞、定喘、膏盲俞,敷贴时间为20-30min,自觉发痒、灼热即可取下。每天贴1次,连续7-14天。结果示治愈54例,好转78例,无效18例。钱玉生[2]采用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151例,治疗结束后统计分析疗效。结果示显效39例,有效93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达87. 42%。可见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疗效肯定,效果显著,副作用小,方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王宝玲[3]采用梅花针打通双侧的肺俞、膏盲俞、心俞、膈俞等穴位;并用贴敷散(白芥子、细辛、玄胡、甘遂)外敷治疗本病56例。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100%。可见本方法对本病有扶正固本,祛痰平喘的功效。高海[4]等将延胡索40%,白芥子40%,甘遂10%,细辛10%,上药共研成细粉,用生姜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