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妇人》中的超验主义思想

论《小妇人》中的超验主义思想
论《小妇人》中的超验主义思想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On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Alcohol in Angela’s Ashes

2 Cultural Effects on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3 中美商务礼仪差异的跨文化解析

4 An Interpretation of Feminism in Byatt’s Possession

5 《最蓝的眼睛》和《宠儿》中黑人女性的悲剧根源

6 从《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看文化差异

7 英语谚语的民族性及其艺术特色

8 浅析英语谚语中的性别歧视

9 比较“迷惘一代”与“垮掉一代”

10 中美拒绝策略研究

11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隐喻研究

12 影视作品中的中英电话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13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

14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差异

15 A Study on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in Phonetic Teaching of Spoken English in JEFC

16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形象——以好莱坞电影为例

17 身势语在初中与高中英语课堂中的不同应用

18 《小妇人》中四姐妹价值观的发展

19 英汉“悲”、“喜”情感隐喻的认知比较研究

20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字幕翻译

21 中英文法律谚语比较及互译技巧

22 The Loneliness in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

23 浅析哈代的悲观主义哲学对徐志摩诗歌创作之影响

24 优秀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词汇互动教学的运用分析

25 A Contrastive Study on Meanings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26 论《小妇人》中的家庭教育问题

27 有效的英语新闻结构分析

28 浅析简奥斯丁小说中自由间接引语

29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

30 经贸英语中的缩略语现象及其应用

31 浅析爱伦坡《乌鸦》的语音象征

32 Women’s Image in Pygmalion

33 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34 浅谈时代背景对于《飘》中人物性格形成的影响

35 麦当劳的制胜之道

36 王熙凤和斯嘉丽的比较

37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 Wordsworth’s Nature Poem and One by Tao Yuanming

38 艾丽丝?沃克《日用家当》中的人物解读

39 英文商务信函中礼貌原则的运用

40 爱情至上——浅析海明威笔下的女性形象

41 问题类型对TEM阅读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

42 浅析《库珀尔街》中英语过去时的翻译

43 On the Origin of English Idioms from a Cultural Perspective

44 论标示语汉英翻译中的等效问题

45 原版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研究

46 隐喻视角下奥巴马就职演讲辞的分析

47 英语广告语中的隐喻认知

48 论《白鲸》的象征主义

49 多元智力发展与外语教学

50 浅析合作原则在外贸英文电函中的应用

51 论《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

52 中英礼仪文化禁忌比较与跨文化交际

53 浅析“欧亨利式结尾”在其小说中的主题揭示

54 英汉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55 外交辞令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分析

56 当诗意邂逅商业---解读中英诗型广告意境之美

57 试析《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悲剧之源

58 口译者听力环境的适应研究

59 从美学角度评张培基先生所译散文“巷”

60 浅谈网络聊天中的英语缩略语

61 英汉“拉”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的对比分析

62 从情景喜剧《老友记》浅析美国俚语的幽默效果

63 Who Was to Blame: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on Pecola

64 Robert Frost’s Man and Nature

65 浅析中式菜名的英译

66 从以目的为导向的翻译原则看委婉语的翻译

67 情感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68 影响英语听力理解效率的非语言因素

69 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卫夫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70 网络英语词汇的构词特点

71 英语X-ful词的形态与认知构建

72 The Rose in the “Heights”—An Analysis on Catherine’s Personality in Wuthering Heights

73 浅析水果类的习语翻译

74 Judy’s Double Character in Daddy-Long-Legs

75 对比分析嘉莉妹妹与简爱的女性形象

76 The Translation of Irony in Pride and Prejudice—A Comparison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77 论英语自然地理术语的汉译

78 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79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80 从《鲁宾逊漂流记》看性格对命运的影响

81 浅析远大前程中皮普转向成熟的过程

82 一个纯洁的女人的毁灭—苔丝的悲剧性色彩浅析

83 从电视相亲节目看当代中美女性婚恋观差异

84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新析

85 A Cross-Cultural Study on Linguistic Taboo

86 新闻报道的倾向性分析——语言学视角

87 海明威小说硬汉形象的悲剧色彩

88 词汇教学中词汇的深层认知处理研究

89 谈呼啸山庄的复仇主题

90 吸血鬼传说对英国文化的影响

91 关于英语谚语翻译的一些意见

92 希腊神话对英语语言的影响

93 从《小王子》看成人世界的身份危机

94 《布罗迪小姐的青春》中的人物冲突分析

95 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研究

96 A Cross-Cultural Study on Linguistic Taboo

97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98 The Impact of Gender Differences on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99 分析《呼啸山庄》的哥特式特征

100 《雾都孤儿》中批判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分析

101 商务英语信函中礼貌策略初探

102 英语新闻标题的前景化

103 中西文化禁忌语的异同研究

104 英汉诗歌中“月”意象的认知解读

105 中美家庭教育比较—文化差异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106 关于爱伦坡诗歌死亡主题的探讨

107 On Womanism in Alice Walker’s The Color Purple

108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一文中守旧因素的象征运用

109 从大学校训看中西方大学文化差异

110 高中英语任务型语法教学初探

111 主位推进模式在语篇翻译中的应用

112 论《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

113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艺术特色分析

114 经典英文电影台词的文体分析

115 海明威的女性主义思想

116 从伊登和盖茨比之死探析美国梦破灭的必然性

117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118 EFL Learning Strategies on Web-based Autonomous Learning

119 从原型批评的角度透视《野草在歌唱》的人物及意象

120 《走出非洲》中的非洲因素与女主人公性格完善的关系

121 The Way to Succes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Great Gatsby and Bill Gates 122 解读《纯真年代》中的女性主义

123 《蝇王》主题之原型解读

124 不可避免的命运—对《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后现代分析

125 一位《飘》不去的女性—《飘》中斯佳丽的女性主义性格特点成长分析126 浅谈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127 卡森?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福柯式解读

128 跨文化交际中身势语的研究

129 论《紫色》的叙事现代性分析

130 An Analysis of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the Letter “A” in The Scarlet Letter

131 《纯真年代》中社会与个人的碰撞

132 国际货物销售合同的文体特征及翻译

133 Ethic Values about Marriage and Sex in the Bible

134 中英数字词语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135 On the Translation of Psychological Description in Wuthering Hei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136 成功智力理论对英语素质教育的启示

137 中国英语在中国文化输出中的作用

138 English-Chinese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139 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40 The Comparison of Western and Eastern Privacy Concepts

141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科技英语翻译

142 An Analysis of Racism in Of Mice and Men

143 从功能对等理论谈中国小吃名英译

144 论《爱玛》中的反讽

145 从生态批评论梭罗《瓦尔登湖》中对工业化的思考

146 “本我,自我,超我”—《飘》中玫兰妮性格分析

147 解析《红字》中清教主义对人物性格的塑造

148 Study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

149 对儿子与情人中俄狄浦斯情结的分析

150 马克吐温小说的语言特征

151 “黑尔舍姆”教育尝试的失败—析石黑一雄小说《别让我走》(开题报告+论)

152 中英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153 苔丝悲剧的解读

154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vism to Task-based Reading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155 中英颜色词及象征意义

156 《撞车》中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的分析

157 论《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

158 论《白鲸》主角的悲剧实质

159 外交辞令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分析

160 浅谈奥巴马演讲中的语用策略

161 从《简?爱》的多译本看中国两性关系的变化

162 高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研究

163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164 On Translation of Symbolism in Pop Songs with a Case Study of Hotel California

165 对比分析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区别

166 从文化角度看天津“五大道”景点翻译

167 论简爱的性格特征

168 人性的堕落——解析《蝇王》人性恶的主题

169 从“房间”意象看英国当代社会悲剧——哈罗德?品特作品解读

170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Novel To Kill A Mockingbird and Its Film Adaptation 171 Two Trapped Roses—A Comparative Study on Emily and Miss Havisham

172 论莱辛作品《又来了,爱情》中妇女失爱的原因

173 分析简爱的美

174 影视字幕翻译原则——从文化角度进行研究

175 女性主义视角下《诺桑觉寺》中的凯瑟琳

176 目的论在广告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177 On the Disillusion of Gatsby's American Dream

178 An Analysis of English Pronunciation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s

179 从跨文化角度论谚语中的比喻与翻译

180 论中庸观对中西方文化的影响

181 论詹姆斯乔伊斯的《阿拉比》中的弗洛伊德主义

182 《呼啸山庄》的女性主义诠释

183 论跨文化商务中的非言语交际

184 比较研究王维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185 对《雾季的末日》主题的解读

186 An Analysis of Verbal Humor in American Sitcom Frien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operative Principal

187 从文化负载词褒贬意义看中西文化差异

188 中英酒俗对比

189 汽车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

190 功能对等理论观照下《警察与赞美诗》译本评析

191 浅议模糊语在商务英语中的运用

192 论幽默元素在《老友记》字幕中的翻译

193 适者生存—对《飘》中生存意识的探究

194 论奥巴马就职演讲词的排比修辞

195 “黑人会飞”——托妮?莫里森小说《所罗门之歌》中的黑人神话研究

196 中英植物词语隐喻的文化对比

197

198 中美商务谈判差异研究及建议

199 外贸合同中介词的用法与翻译

200 论《小妇人》中的超验主义思想

美国超验主义

美国超验主义 美国超验主义也叫“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或者说“美国文艺复兴”是美国的一种文学和哲学运动。与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和玛格丽特·富勒有关,它宣称存在一种理想的精神实体,超越于经验和科学之处,通过直觉得以把握。领导人是美国思想家、诗人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美国超验主义(American Transcendentalism)是美国的一个重要思潮,它兴起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新英格兰地区,但波及其他地方,成为美国思想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是与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以及梭罗相关的一种文学和哲学运动,宣称存在一种理想的精神实体,超越于经验和科学之处,通过直觉得以把握。 一般认为,爱默生是超验主义的倡导者,他的散文,特别是他的演讲,令人感到亲切,富有一种奇异的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声音;他的散文在端庄凝重的说教之中每每流溢出特有的富有魅力的睿智、幽默感和文学、哲思的深度来。他的言词文本雄辩有力而辉煌,语调变幻莫测,显示出他的深奥的文学技巧来。 1831年,爱默生辞去波士顿第二教堂的圣职到欧洲去旅游。其间,他会见了不少当时的文学名人,诸如英国诗人、散文家瓦特·兰德(Walter Savage Landor),诗人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和苏格兰散文家、历史学家卡莱尔(Thomas Carlyle)。特别是他在苏格兰乡间会见了卡莱尔之后,开始了两位文学家的终生友情和通信。 1837年,当爱默生作《美国学者》演讲时,另一名超验主义的集大成者梭罗刚从哈佛大学毕业。对于很多人而言,梭罗是一本教科书,通过他,人们可以用自然界发生的事实来理解世界,于是世界便成了一个供人阅读、品味、咀嚼的整体。他希冀过简单的生活。 梭罗说过:“我之所以走进林间并不是想生活得便宜些或者更昂贵些,而是想以最少的麻烦做些个人想做的事。”因此,他的文字细腻而自然,充满了一个敏感的作家和一个深思熟虑的哲人对大自然的至诚的感受和感动。 比起爱默生的演说和写作,梭罗更多地是实践和行动,在他的性格中,那种崇尚生命和自然、崇尚自由和独立的精神,和那种曾经在美国的开发,尤其是西部的开发中表现出来的勇敢、豪迈、粗犷、野性的拓荒者精神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 从现在的历史资料来看,人们无法了解梭罗是否亲自聆听爱默生的演讲,但梭罗一生实践了爱默生在《美国学者》中的召唤:更多地关注美国本土,追求美国本土的独创性。

超验主义

论超验主义的本质 “超验主义”(transcendentalism)一词出自康德,他在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中用“超验主义”来表示人类知识体系中一些非经验的因素。美国思想家把康德的理论融合了唯心主义等思想并加以发展,最终在波斯顿附近形成了一种被称为“超验主义”的思潮。它强调直觉与精神的重要性,引起人们对“个人”的关注并为人们展现了一个全新的自然观。 从哲学角度看,超验主义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它强调在经验之外存在着一种超感觉的存在,这种存在是精神的,心灵的,也是观念上的。超越主义强调直觉和感觉,否认理性,试图用想象来取代分析性的推理判断。同时,超验主义者受康德哲学的影响,对自然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持怀疑态度,主张人们依赖自己的直接经验而蔑视权威与传统。而且,他们认为个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个人的地位和作用及个人的民主权利,注重对独立人格、个性发展的培养,并要求重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爱默生的名言“相信你自己”也成为超验主义的座右铭。作为超验主义的引路人,爱默生警告世人:嫉妒是无知,模仿是自杀。他认为每个人都应按自己的特点发展自己而不应落入俗套。这一点还可以引申到今天的创新精神。这种崇尚个性的思想号召人们行动和创造,为热情奔放,抒发个性的美国式文化奠定了基础,亦成为人们打破神学和宗教思想和外国教条束缚的有力武器。在某种意义上,超验主义加强了美国平民的自立自强,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美国民族精神的发展完善。 超验主义对大自然的看法也别具一格,主张接触自然,回归自然。他们对大自然怀有一种近似宗教虔诚的崇敬和仰慕。在他们眼里,大自然充满了上帝的精神。爱默生的《论自然》中集中体现了超验主义的自然观。爱默生认为,宇宙是大自然与人的灵魂的结合,人通过灵魂与自然和谐一致。只有远离物质社会,远离现代化的诱惑,而接近自然感受自然,人的灵魂才可以真正体会到存在的价值。大自然对超验主义者来说有一种启迪心灵,净化灵魂的作用。 超验主义追求人的自由的精神亦成为美国文化中一个重要遗产。它解放了人性,提高了人的地位,使人的自由成为可能。超验主义同时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其社会目标是建立一个道德完满、真正民主自由的社会。尽管带有乌托邦的理想色彩,实际上也是自由的最浪漫、最强烈的表达。在瓦尔登湖结庐而居的梭罗就是为了发现并体验这种精神。 在我看来,超验主义的本质即包括对直觉和感觉的强调,它重视个体及个性发展的个人主义,主张回归自然的自然观和追求自由的思想。凯瑟琳?L?阿尔本尼斯认为,超验主义是一场在宗教、文学和哲学领域里影响广泛的运动。同时,超验主义对美国民族精神的发展和美国文学及文化的独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超验主义及代表人物

超验主义(英文:Transcendentalism,也叫“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或者说“美国文艺复兴”)是美国的一种文学和哲学运动。它兴起于1830年代的新英格兰地区,其领导人是美国思想家、诗人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经过不断发展成为美国思想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超验主义强调人与上帝间的直接交流和人性中的神性,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其社会目标是建立一个道德完满、真正民主自由的社会,表现了乌托邦式的理想色,其精神并成为美国文化中一个重要遗产。 超验主义的特点超验主义追求人的自由的精神成为美国文化中一个重要遗产。这种思潮发源于单一神教,同时又接受了浪漫主义的影响,强调人与上帝间的直接交流和人性中的神性,其结果是解放了人性,提高了人的地位,使人的自由成为可能。超验主义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其社会目标是建立一个道德完满、真正民主自由的社会,尽管带有乌托邦的理想色彩。 超验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认为人类世界的一切都是宇宙的一个缩影——“世界将其自身缩小成为一滴露水”(爱默生语)。它强调万物本质上的统一,万物皆受“超灵”制约,而人类灵魂与“超灵”一致。这种对人之神圣的肯定使超验主义者蔑视外部的权威与传统,依赖自己的直接经验。超验主义的主要思想观点有三。首先,超验主义者强调精神,或超灵,认为这是宇宙至为重要的存在因素。超灵是一种无所不容、无所不在、扬善抑恶的力量,是万物之本、万物之所属,它存在于人和自然界内。其二,超验主义者强调个人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个人是社会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的革新只能通过个人的修养和完善才能实现。因此人的首要责任就是自我完善,而不是刻意追求金玉富贵。理想的人是依靠自己的人。其三,超验主义者以全新的目光看待自然,认为自然界是超灵或上帝的象征。在他们看来,自然界不只是物质而已。它有生命,上帝的精神充溢其中,它是超灵的外衣。因此,它对人的思想具有一种健康的滋补作用。超验主义主张回归自然,接受它的影响,以在精神上成为完人。这种观点的自然内涵是,自然界万物具象征意义,外部世界是精神世界的体现。爱默生有句名言——“相信你自己”,这句话成为超验主义者的座右铭。这种超验主义观点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打破加尔文教的“人性恶”、“命定论”等教条的束缚,为热情奔放,抒发个性的美国式文化奠定了基础。正因为爱默生的超验主义观点摒弃了加尔文教派神为中心的思想,认为在某种意义上,“人”就上帝,才使得超验主义明显地烙上资本主义上升期的时代轰烈:“一个人一定能够成为他想成为的人。”而这种素来被称为美国平民宗教的自立自强,激励了美国民族精神的发展完善。因此,超验主义者的贡献就在于在理想主义的旗帜下重新审视了“美”的哲学命题,解放了美国思想,也使美国文学(包括散文创作)从模仿英国及欧洲大陆的风格中脱颖而出,开创了美国文艺复兴时期。其实,“超验主义”作为一种并不确切的戏称,也许只在认识论的意义上表现了这一思潮的一个特征,即崇尚直觉和感受,而这一思潮的意义也许更重要地是体现在它热爱自然,尊崇个性,号召行动和创造,反对权威和教条等具有人生哲学蕴涵的方面,它对于美国精神和文化摆脱欧洲大陆的母体而形成自己崭新而独特的面貌产生了巨大影响。 代表人物 美国超验主义也叫“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或者说“美国文艺复兴”是美国的一种文学和哲学运动。与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和玛格丽特·富勒有关,它宣称存在一种理想的精神实体,超越于经验和科学之处,通过直觉得以把握。领导人是美国思想家、诗人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拉尔夫·爱默生 美国超验主义(American Transcendentalism)是美国的一个重要思潮,它兴起于十九世

超验主义

超验主义 超验主义(transcendentalism)的核心观点是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认为人类世界的一切都是宇宙的一个缩影--"世界将其自身缩小成为一滴露水"(爱默生语)。超验主义者强调万物本质上的统一,万物皆受"超灵"制约,而人类灵魂与"超灵"一致。这种对人之神圣的肯定使超验主义者蔑视外部的权威与传统,依赖自己的直接经验。"相信你自己"这句爱默生的名言,成为超验主义者的座右铭。这种超验主义观点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打破加尔文教的"人性恶"、"命定论"等教条的束缚,为热情奔放,抒发个性的浪漫主义文学奠定了思想基础。 爱默生是超验主义的倡导者,他的散文,特别是他的演讲,令人感到亲切,富有一种奇异的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声音;他的散文在端庄凝重的说教之中每每流溢出特有的富有魅力的睿智、幽默感和文学、哲思的深度来。他的言词文本雄辩有力而辉煌,语调变幻莫测,显示出他的深奥的文学技巧来。 1831年爱默生辞去波士顿第二教堂的圣职而到欧洲去旅游。其间,他会见了不少当时的文学名人,诸如英国诗人、散文家瓦特·兰德(Walter Savage Landor),诗人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和苏格兰散文家、历史学家卡莱尔(Thomas Carlyle)。特别是他在苏格兰乡间会见了卡莱尔之后,开始了两位文学家的终生友情和通信。 当爱默生1837年作《美国学者》演讲时,梭罗正从哈佛大学毕业。现在无法了解梭罗是否亲自聆听爱默生的演讲,但梭罗一生实践了爱默生在《美国学者》中的召唤:更多地关注美国本土,追求美国本土的独创性。对于梭罗,自然是一本教科书,通过自然界发生的事实来理解世界,于是世界便成了一个供人阅读、品味、咀嚼的整体。他希冀过简单的生活。他说,"我之所以走进林间并不是想生活得便宜些或者更昂贵些,而是想以最少的麻烦做些个人想做的事。"因此,他的文字细腻而自然,充满了一个敏感的作家和一个深思熟虑的哲人对大自然的至诚的感受和感动。 超验主义者的贡献就在于在理想主义的旗帜下重新审视了美,解放了美国思想。他们认为,文学"必须保持与自然最原始的关系",使美国文学,包括散文创作,从模仿英国及欧洲大陆的风格中脱颖而出,开创了美国文艺复兴时期。作为一场融欧洲与美国思想潮流于一体的思想运动,它催生了美国散文一系列经典之作:《自然》(Nature,1836)、《美国学者》(TheAmericanScholar,1837)、《知识的自然历史》(NaturalHistoryofIntellect,1893)、《瓦尔登湖》(Waldon,orLifeintheWoods,1854),等等。 它的主要教义有一下几条: 1.至善【absolute good】 2.纯洁无暇【unspotted innocence of nature] 3.人具有神性【humanity was godlike and that evil was nonexistent appeared to be an optimistic folly] 超验主义的来源有四: 1.欧洲浪漫主义文学【the romantic literature of Europe】

超验主义及代表人物

超验主义及代表人物

超验主义(英文:Transcendentalism,也叫“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或者说“美国文艺复兴”)是美国的一种文学和哲学运动。它兴起于1830年代的新英格兰地区,其领导人是美国思想家、诗人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经过不断发展成为美国思想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超验主义强调人与上帝间的直接交流和人性中的神性,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其社会目标是建立一个道德完满、真正民主自由的社会,表现了乌托邦式的理想色,其精神并成为美国文化中一个重要遗产。超验主义的特点超验主义追求人的自由的精神成为美国文化中一个重要遗产。这种思潮发源于单一神教,同时又接受了浪漫主义的影响,强调人与上帝间的直接交流和人性中的神性,其结果是解放了人性,提高了人的地位,使人的自由成为可能。超验主义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其社会目标是建立一个道德完满、真正民主自由的社会,尽管带有乌托邦的理想色彩。超验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认为人类世界的一切都是宇宙的一个缩影——“世界将其自身缩小成为一滴露水”(爱默生语)。它强调万物本质上的统一,万物

皆受“超灵”制约,而人类灵魂与“超灵”一致。这种对人之神圣的肯定使超验主义者蔑视外部的权威与传统,依赖自己的直接经验。超验主义的主要思想观点有三。首先,超验主义者强调精神,或超灵,认为这是宇宙至为重要的存在因素。超灵是一种无所不容、无所不在、扬善抑恶的力量,是万物之本、万物之所属,它存在于人和自然界内。其二,超验主义者强调个人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个人是社会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的革新只能通过个人的修养和完善才能实现。因此人的首要责任就是自我完善,而不是刻意追求金玉富贵。理想的人是依靠自己的人。其三,超验主义者以全新的目光看待自然,认为自然界是超灵或上帝的象征。在他们看来,自然界不只是物质而已。它有生命,上帝的精神充溢其中,它是超灵的外衣。因此,它对人的思想具有一种健康的滋补作用。超验主义主张回归自然,接受它的影响,以在精神上成为完人。这种观点的自然内涵是,自然界万物具象征意义,外部世界是精神世界的体现。爱默生有句名言——“相信你自己”,这句话成为超验主义者的座右铭。这种超验主义观点强调人的主观能动

浅析惠特曼诗歌中的超验主义特色

浅析惠特曼诗歌中的超验主义特色 摘要:作为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沃尔特·惠特曼以及他的诗在全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无数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他本人以及他的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大部分的诗歌被收录在他的著名诗集《草叶集》当中。《草叶集》作为惠特曼的巨作,包含了多种多样复杂的哲理。因此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他的诗歌。惠特曼在他的早年创作生涯当中深受艾默生的超验主义的影响,因此他的诗歌中充斥着超验主义关于灵魂、个人以及自然的主题。本文从超验主义的角度来分析他的诗歌,尝试探寻融入在惠特曼诗歌以及思想中的超验主义元素 关键字:超验主义;沃尔特·惠特曼;超灵;个人;自然 一 沃尔特·惠特曼(1819-1892)是美国十九世纪最伟大的诗人,被誉为“自由诗体之父”。他极大的影响了美国二十世纪的诗歌的发展方向,对在他之后的很多著名诗人影响颇深,例如艾兹拉·庞德、威廉·卡洛斯·威廉斯、卡尔·桑德堡、艾伦·金斯伯格等等。他在一百五十面前所定义有关美国的主题——民主、仁爱、死亡以及生命不断的更替,到最后都成为了美国文化中深刻的含义。 他的创作生涯处在超验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过渡时期,所以他的作品融入了这两种元素。研究惠特曼的诗歌更多注重的是其浪漫主义色彩,但是他的诗歌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充满了超验主义色彩。由于受到艾默生超验主义的影响,惠特曼在他的诗歌中融入了超验主义色彩,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惠特曼式的诗歌以及美学经验。在惠特曼的诗歌当中,超验主义的元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超灵、个人以及自然。这三点正是超验主义的核心内容。也正是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让我们对惠特曼的文学主张和写作的角度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本文重在分析惠特曼诗歌当中的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从超验主义的角度进一步理解惠特曼的诗歌。 超验主义的主导人物拉尔夫·瓦尔多·艾默生(1803-1882),他是第一个切实发现惠特曼才能并鼓励他的有影响力的人物。“我一直苦苦思索,是艾默生让我茅塞顿开。”[1]1842年的3月5日,艾默生发表了一篇名为“诗人”的演讲。这篇演讲旨在寻找真正的美国艺术,强调了艺术家们在最不可能的地方发现美的能力。当时的惠特曼二十三岁,是一名编辑和纽约一家报纸的评论人。艾默生演讲的时候,惠特曼就在现场。听完演讲之后之后,惠特曼深受启发。他发现艾默生与他有着共同的观点:“美国的诗歌应该是独特的、具有民族性的、乐观的,并且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2]。他的第一本诗集《草叶集》发表于1855年,积极响应了艾默生对美国本土诗人的号召。事实上,他还给艾默生送去了他的诗集副本,希望得到艾默生评价,而艾默生的回复便成为了文学历史上最著名的书信之一。两人的交流使得他们的文学主张相互影响,这就是为什么惠特曼诗歌会有超验主义的元素。在1856年出版的《草叶集》的附录中,惠特曼加上了这样一句话:“我在一个伟大职业生涯开始的时候遇见了你,拉尔夫·瓦尔多·艾默生”[3]。 二

爱默生的美国超验主义

美国超验主义也叫“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或者说“美国文艺复兴”是美国的一种文学和哲学运动。与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和玛格丽特·富勒有关,它宣称存在一种理想的精神实体,超越于经验和科学之处,通过直觉得以把握。领导人是美国思想家、诗人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美国超验主义(American Transcendentalism)是美国的一个重要思潮,它兴起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新英格兰地区,但波及其他地方,成为美国思想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是与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以及梭罗相关的一种文学和哲学运动,宣称存在一种理想的精神实体,超越于经验和科学之处,通过直觉得以把握。 一般认为,爱默生是超验主义的倡导者,他的散文,特别是他的演讲,令人感到亲切,富有一种奇异的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声音;他的散文在端庄凝重的说教之中每每流溢出特有的富有魅力的睿智、幽默感和文学、哲思的深度来。他的言词文本雄辩有力而辉煌,语调变幻莫测,显示出他的深奥的文学技巧来。 1831年,爱默生辞去波士顿第二教堂的圣职到欧洲去旅游。其间,他会见了不少当时的文学名人,诸如英国诗人、散文家瓦特·兰德(Walter Savage Landor),诗人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和苏格兰散文家、历史学家卡莱尔(Thomas Carlyle)。特别是他在苏格兰乡间会见了卡莱尔之后,开始了两位文学家的终生友情和通信。 1837年,当爱默生作《美国学者》演讲时,另一名超验主义的集大成者梭罗刚从哈佛大学毕业。对于很多人而言,梭罗是一本教科书,通过他,人们可以用自然界发生的事实来理解世界,于是世界便成了一个供人阅读、品味、咀嚼的整体。他希冀过简单的生活。 梭罗说过:“我之所以走进林间并不是想生活得便宜些或者更昂贵些,而是想以最少的麻烦做些个人想做的事。”因此,他的文字细腻而自然,充满了一个敏感的作家和一个深思熟虑的哲人对大自然的至诚的感受和感动。 比起爱默生的演说和写作,梭罗更多地是实践和行动,在他的性格中,那种崇尚生命和自然、崇尚自由和独立的精神,和那种曾经在美国的开发,尤其是西部的开发中表现出来的勇敢、豪迈、粗犷、野性的拓荒者精神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 从现在的历史资料来看,人们无法了解梭罗是否亲自聆听爱默生的演讲,但梭罗一生实践了爱默生在《美国学者》中的召唤:更多地关注美国本土,追求美国本土的独创性。 作为一场融欧洲与美国思想潮流于一体的思想运动,它催生了美国散文一系列经典之作:《自然》(Nature,1836)、《美国学者》(TheAmericanScholar,1837)、《知识的自然历史》(NaturalHistoryofIntellect,1893)、《瓦尔登湖》(Waldon,orLifeintheWoods,1854 梭罗著),等等。

超验主义

超验主义(transcendentalism)的核心观点是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认为人类世界的一切都是宇宙的一个缩影--"世界将其自身缩小成为一滴露水"(爱默生语)。超验主义者强调万物本质上的统一,万物皆受"超灵"制约,而人类灵魂与"超灵"一致。这种对人之神圣的肯定使超验主义者蔑视外部的权威与传统,依赖自己的直接经验。"相信你自己"这句爱默生的名言,成为超验主义者座右铭。这种超验主义观点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打破加尔文教的"人性恶"、"命定论"等教条的束缚,为热情奔放,抒发个性的浪漫主义文学奠定了思想基础。 代表人物 美国超验主义也叫“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或者说“美国文艺复兴”是美国的一种文学和哲学运动。与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和玛格丽特·富勒有关,它宣称存在一种理想的精神实体,超越于经验和科学之处,通过直觉得以把握。领导人是美国思想家、诗人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美国超验主义(American Transcendentalism)是美国的一个重要思潮,它兴起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新英格兰地区,但波及其他地方,成为美国思想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是与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以及梭罗相关的一种文学和哲学运动,宣称存在一种理想的精神实体,超越于经验和科学之处,通过直觉得以把握。超验主义是美国文学的第三个阶段,真正开始影响美国的文学风格。 超验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认为人类世界的一切都是宇宙的一个缩影——“世界将其自身缩小成为一滴露水”(爱默生语)。它强调万物本质上的统一,万物皆受“超灵”制约,而人类灵魂与“超灵”一致。这种对人之神圣的肯定使超验主义者蔑视外部的权威与传统,依赖自己的直接经验。 超验主义的主要思想观点有三。首先,超验主义者强调精神,或超灵,认为这是宇宙至为重要的存在因素。超灵是一种无所不容、无所不在、扬善抑恶的力量,是万物之本、万物之所属,它存在于人和自然界内。其二,超验主义者强调个人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个人是社会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的革新只能通过个人的修养和完善才能实现。因此人的首要责任就是自我完善,而不是刻意追求金玉富贵。理想的人是依靠自己的人。其三,超验主义者以全新的目光看待自然,认为自然界是超灵或上帝的象征。在他们看来,自然界不只是物质而已。它有生命,上帝的精神充溢其中,它是超灵的外衣。因此,它对人的思想具有一种健康的滋补作用。超验主义主张回归自然,接受它的影响,以在精神上成为完人。这种观点的自然内涵是,自然界万物具象征意义,外部世界是精神世界的体现。 爱默生有句名言——“相信你自己”,这句话成为超验主义者的座右铭。这种超验主义观点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打破加尔文教的“人

论《小妇人》中的超验主义思想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On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Alcohol in Angela’s Ashes 2 Cultural Effects on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3 中美商务礼仪差异的跨文化解析 4 An Interpretation of Feminism in Byatt’s Possession 5 《最蓝的眼睛》和《宠儿》中黑人女性的悲剧根源 6 从《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看文化差异 7 英语谚语的民族性及其艺术特色 8 浅析英语谚语中的性别歧视 9 比较“迷惘一代”与“垮掉一代” 10 中美拒绝策略研究 11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隐喻研究 12 影视作品中的中英电话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13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 14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差异 15 A Study on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in Phonetic Teaching of Spoken English in JEFC 16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形象——以好莱坞电影为例 17 身势语在初中与高中英语课堂中的不同应用 18 《小妇人》中四姐妹价值观的发展 19 英汉“悲”、“喜”情感隐喻的认知比较研究 20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字幕翻译 21 中英文法律谚语比较及互译技巧 22 The Loneliness in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 23 浅析哈代的悲观主义哲学对徐志摩诗歌创作之影响 24 优秀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词汇互动教学的运用分析 25 A Contrastive Study on Meanings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26 论《小妇人》中的家庭教育问题 27 有效的英语新闻结构分析 28 浅析简奥斯丁小说中自由间接引语 29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 30 经贸英语中的缩略语现象及其应用 31 浅析爱伦坡《乌鸦》的语音象征 32 Women’s Image in Pygmalion 33 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34 浅谈时代背景对于《飘》中人物性格形成的影响 35 麦当劳的制胜之道 36 王熙凤和斯嘉丽的比较 37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 Wordsworth’s Nature Poem and One by Tao Yuanming 38 艾丽丝?沃克《日用家当》中的人物解读 39 英文商务信函中礼貌原则的运用 40 爱情至上——浅析海明威笔下的女性形象 41 问题类型对TEM阅读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 42 浅析《库珀尔街》中英语过去时的翻译

论超验主义

我所认知的超验主义 超验,在经院哲学中,意为经验界限乊外的。 观乊由德文转化而来的“transcendent”在康德的哲学中,同“内在”相对,意为超出一切可能的经验乊上,非人的认识能力可以达到。感觉乊外的物质世界“自在乊物”是客观存在的,它作用于人们的感官而产生感觉;但是人们通过感觉只能认识到它的现象而不可能是其本体。本体是超验的世界,如果试图以经验世界的认知逻辑来切入理解超验世界,就会因“超越”而使理性陷入“二律背反”。超验世界不是知识或者纯粹理性的对象,而是意志或实践理性的必要假设。 简乊,超验是一个语言游戏和心理暗示。 说到超验,最为让人熟知的便是美国超验主义。美国超验主义也叫“新英栺兰超验主义”或者说“美国文艺复关”是美国的一种文学和哲学运动。超验主义的主要思想观点有三。首先,超验主义者强调精神,或超灵,认为这是宇宙至为重要的存在因素。超灵是一种无所不容、无所不在、扬善抑恶的力量,是万物乊本、万物乊所属,它存在于人和自然界内。其二,超验主义者强调个人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个人是社会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的革新只能通过个人的修养和完善才能实现。因此人的首要责仸就是自我完善,而不是刻意追求金玉富贵。理想的人是依靠自己的人。其三,超验主义者以全新的目光看待自然,认为自然界是超灵或上帝的象征。在他们看来,自然界不只是物质而已。它有生命,上帝的精神充溢其中,它是超灵的外衣。因此,它对人的思想具有一种健康的滋补作用。超验主义主张回归自然,接受它的影响,以在精神上成为完人。这种观点的自然内涵是,自然界万物具象征意义,外部世界是精神世界的体现。 说到这里,我便可以理解为什么西方人总有他们浪漫而神秘的古希腊神话起源,为什么会有万能无所不在确从没有真正见过的上帝的存在,为什么会有许许多多的学者郑重严肃的将超自然作为哲学研究命题。因为在超验的眼光中看,一

论超验主义散文中的眼睛意象

论超验主义散文中的眼睛意象 江锦年 内容提要:眼睛是超验主义散文作品中的重要意象。本文以眼睛意象为切入点,藉此探究超验主义者与世俗世界建立关系的决心,观察世界的范围和方式,以及他们对人生价值的评判。并且,对眼睛意象加以比较分析,证明了超验主义者对眼睛原型的文化人类学阐释的借鉴和改造。 关键词:超验主义散文意象提喻原型 作者简介:江锦年,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中西文学比较。 Title:On the Image of Eyes in Transcendental Prose Abstract:Eyes are important image in transcendental essays.This article takes the image of eyes as a entry point to explore transcendentalists'determination to build relations with secular world,ranges and methods of observing the world,and evaluation of life's values.Furthermore,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eyes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ranscendentalists'reference to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prototype of eyes in cultural anthropology. Key words:transcendental prose image synecdoche prototype Author:Jiang Jinnian is a doctor candidate at college of arts of Wuhan University(Wuhan430072,China),majoring in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ture.Email:739210894@qq.com 眼睛意象在超验主义散文中高频出现。而且,意象的功用除了具有具象性特征外,还在于它是“感觉的‘遗存’和‘重现’”(韦勒克沃伦212)。这样一来,它又必然将我们引入类似和比较的领域。因此,在研究超验主义散文的思想蕴涵,审美风格以及多元文化特征时,眼睛意象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一、眼睛意象之提喻 从整体上分析,超验主义散文中的眼睛意象归结起来可以分为构成对比的两类:明亮与黯淡。尽管超验主义散文中不乏记叙和描写人的面容的,但他们很少细致地描摹人物眼睛的轮廓、形状、颜色等,而是描摹区别其眼神的明亮与黯淡。具体而言,明亮的眼睛“闪亮”、“有智慧”、“可以照亮的”、“理性”①……反之,黯淡的眼睛则“没有光泽”、“躲闪”、“怯生生”…… 更为重要的是,眼睛意象除了在描述人物时出现外,它还达到了提喻(Synecdoche)的表达效果。也就是说,超验主义者常用眼睛意象来指代某一类人。梭罗说:“我们通过眼睛了解一个人。可以说眼睛是独特的,唯一的。它是个人的特征……”(16)。那么究竟“明亮的眼睛”与“黯淡的眼睛”分别代表哪种人呢?在爱默生的《代表人物》中,几乎所有伟大的人都有明亮的双眸。那么,“明亮的眼睛”指的是英雄、伟人、真正的学者吗?如果是,那么由此类推,“黯淡的眼睛”显然就是指平凡普通的人。显然不是!梭罗在康科德河畔遇见的垂钓者,在梅里马克河借宿的那个农夫都有明亮的眼睛。显然,社会地位的高低并不是造成眼睛明亮或者黯淡的关键所在。那么,究竟什么是两者差别的缘由。《孟子·离娄上》曰:“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②。显然,中国古代先哲认为一个人的人品与眼睛的明亮与否密切相关。在超验主义者看来,眼睛是心灵的对应。心灵的差异是对眼睛进行分类的标准。因此,眼睛体现了一个人内在的灵性。一个有灵性的人,他的双眼不仅帮助他观察世界,还能 712江锦年:论超验主义散文中的眼睛意象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1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浪漫主义;英国布莱克的《天真之歌》、《经验之歌》。彭斯《苏格兰方言诗集》。雪莱的代表作《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拜伦是代表作《唐璜》约翰·济慈《夜莺颂》和《希腊古瓮颂》,现实主义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斯汤达《红与黑》《法尼娜·法尼尼》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欧也妮·葛朗台》法国狄更斯《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英国莫泊桑《漂亮朋友》《羊脂球》《项链》法国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上尉的女儿》俄国果戈理《死魂灵》《外套》《钦差大臣》俄国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俄国契柯夫《第六病室》《套中人》《变色龙》俄国欧·亨利《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美国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竞选州长》美国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美国 2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思想让·雅克·卢梭思想核心是主张平等,但他并不主张回到原始社会里去,他是要求均衡贫富,保护小生产者的利益类在自然状态即原始时代本来是平等的,不平等的根源在于出现了私有财产制度。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反对宗教迷信,宣扬自由和平等的原则,主张人们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思想核心是自由与平等,反对天主教会,谴责或抨击那些教士的贪婪和愚民学说孟斯德鸠的思想着重于政治制度的改革,他的学说是仿英国君主立宪制,目的是限制王权,狄德罗抨击专制制度和教会的黑暗,宣扬理性主义、人道主义和唯物主义。是“百科全书派”的重要人物。 3宗教改革包括哪些派别及其重要思想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① 思想核心是“因信称义”,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②提出“信徒皆为祭司”,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特权地位③主张建立一个廉洁的教会和民族的教会。加尔文在日内瓦的宗教改革①信奉“因信称义”的思想,提出“先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②主张彻底改组教会,建立“民主”的教会。.英国亨利八世的宗改革后的英国基督教称为英国国教。英国国教会是英国民族教会,必须服从国王的意志和国家的法令,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4美术三杰的主要作品对其中一幅画简单评比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圣安娜与圣母子》等。在这幅作品中,达·芬奇精彩地刻画了当耶稣在晚餐上说出“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这句话后,他的12个门徒瞬间的表情。透过每个人不同的神态表情,你可以洞察到他们每人的性格和复杂心态。画面布局突出耶稣,门徒左右呼应。坐在中央的耶稣庄严肃穆,背景借明亮的窗户衬托出他的光明磊落。叛徒犹大处于画面最阴暗处,神色惊慌,喻他心地龌龊丑恶,与耶稣形成鲜明对照。在这幅画里,达·芬奇用现实主义的手法讴歌了真理与正义,鞭挞了叛徒的行为与邪恶势力。米开朗基罗创作了著名的《摩西》、《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拉斐尔壁画《西斯廷圣母》带金莺的圣母》《草地上的圣母》和《花园中的圣母》 5中世纪基督教会的积极贡献和消极文学方面,基督教自从在欧洲传播开来并统治了欧洲后,它 的宗教经典《圣经》就不仅为欧洲后世文学提供了大量的题材,刺激了骑士文学的产生,其教义和理论也影响了所有的文学家,以至整个中世纪欧洲的文学主要就是基督教文学。文艺复兴是对中世纪的反叛,人文主义者们在反映新兴市民阶级的要求和愿望时,仍借用了教会文学的隐喻、寓言或梦境等形式,在思想体系上也或多或少受到基督教神学的支配,代表作如但丁的《神曲》和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英国“宗教改革”及“清教革命”促成了弥尔顿的《失乐园》和《复乐园》。19世纪,基督教思想发展中的非理性主义思潮也直接导致了浪漫主义文学中神秘主义、直觉主义和超验主义的产生。现实主义时期,易卜生的戏剧、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都曾在基督教中寻找

超验主义

?什么是超验主义 ?超验主义对美国文学的影响?超验主义对美国性格的影响?赏析爱默生的名言

爱默生在他的《超验主义者》一文中说“我们常说的超验主义就是理想主义。”新英格兰的超验主义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强调精神,反对趋物主义 超验主义者们强调精神,或者说是“超神”(Oversoul),为宇宙中最重要的物质。“超神”是一种善的力量,它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万物皆由其生,并成为其一部分。它既存在于自然界中,也存在于人身上,是构成宇宙的几本成分。

?We learn that the highest is present to tht soul if man;that the dread universal essence,which is not wisdom,or love,or beauty,or power,but all in one,and each entirely,is that for which all things exist,and that by which they are; that spirit creates;that behind nature,throughout nature,spirit is present;one and not compound;it does not act upon us from without, that is,in space and time,but

我们理解到,人的灵魂中存在着最崇高的东西;那令人敬畏的宇宙的本质不是智慧、爱情、美或权力,而是这一切独立体的总和,万物为它而存在,万物由它决定其存在;精神可以造物;在自然界的后面,浸透着自然界的是精神;它做为整体而不是混合体,不是从外面,即经过空间和时间,而是通过思想,或通过我们自身,对我们发生作用。

西方超验主义者与道家思想碰撞的管窥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风行一时的新英格兰超验主义及其主要代表人物——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和亨利.或维.梭罗.并将他们的主要思想与中国传统道家思想进行时比.以求发现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和共同的可取之处。 关键词:超验主义;爱默生;梭罗;道家思想 一、超验主义者及其主要思想 超验主义“ transcendentali8m1是19世纪30年代发生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一场带有宗教色彩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对美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被称为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文艺复兴”。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jFll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它是一种文学和哲学运动。宣称存在一种理想的精神实体。超越于经验和科学之处.通过直觉得以把握。爱默生是19世纪美国文学的思想领袖.著作家和超验主义哲学家。他在建构超验主义思想体系时除了吸收西方文明养料外.还特意把中国乃至整个东方文明纳入自己的视野。他的思想和创作与中国文化有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道家学说.其某些观点构成爱默生的“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思想的一个来源。梭罗。作家、思想家。生长在波士顿附近超验主义思想运动中心康科德村。父亲是小业主。20岁于哈佛大学毕业,曾任教师,从事过各种体力劳动。在学生时代与爱默生相识。在爱默生影响下。阅读柯尔律治、卡莱尔等人的著作.研究东方的哲学思想。同时以爱默生倡导的。自助”精神进行思考.形成了一套独立见解。 二、爱默生思想中的道家色彩 作为东方哲学的一支.中国古典哲学同样崇尚宇宙一体性.认为万物在宇宙的广袤和谐中合而为一。它承认物质的多样性。但在这些不同的物体之间。更多的是相互补充.和平共处。交织于包罗一切的。一”之中。而不是西方哲学中的灵瑰与肉体、天堂与地狱、上帝与撒旦。天使与魔鬼这样很少能调和的对立二元论.然而爱默生似乎相信带有明显的东方哲学色彩的宇宙一体性.相信世界的同源,而这源头,自然就是他们所谓的“超验”了,“??世界并不是多种力量和产物.而出于一个意志.一个心灵;那心灵无处不活跃??万物源于同一精神.都与它同心协力”。爱默生的包罗一切之“一”.似乎可以从他摘录的孟子关于“浩然”之气的话(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与天地之问),间接地找到契合点。但有意思的是.尽管由于当时尚无道家作品的英译本,爱默生似乎并没有直接接触老庄学说.但他的这一观点其实更接近于道家那化生万物的“一”。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选自<道德经’)道家的。一”和爱默生的“超验”都是无所不包,自在自为.超验完美,都是万物的起源与归宿。从上述的世界一体性中必然衍生出自然与人的合一。即。天人合一”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与自然合一才是人最自然的状态。这一观点是标准的道家思想的追求,但在西方。自然和人都同是上帝的造物。它并不比人更为神圣,而且需要由人去征服。基于这个差别。在一定意义上。北美的殖民史就是人类征服荒原的历史。到了爱默生时代.随着西部“拓荒”的迅速开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成为一种紧迫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眷恋与忧虑。爱默生本人的第一部超验主义作品即题名为<自然>,其中提倡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自然是超灵与个人灵魂说话的工具。 东方的古典哲学通常情况下都是否定物质生活.蔑视世俗享受,崇尚一种超脱的情操.中国的儒学与道学也同样存在着这一倾向”庄子视富贵如粪土.将清贫理想化.追求安贫乐道的精神情操,同时。孔子也大力推崇。箪食瓢饮”的生活态度。这种“清贫乐道”与美国当时追求物质享乐、崇尚经济成功的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爱默生却对当时近似疯狂的物质主义和道德上的无所顾忌持强烈的批判态度,他的<美国哲人)一文不仅是美国文化独立的宣言。也是对异化的警告和抗议。社会是这样一种状态。成员们成了被截肢的躯体。大摇大摆地走

超验主义

主要特点 超验主义追求人的自由的精神成为美国文化中一个重要遗产。这种思潮发源于单一神教,同时又接受了浪漫主义的影响,强调人与上帝间的直接交流和人性中的神性,其结果是解放了人性,提高了人的地位,使人的自由成为可能。超验主义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其社会目标是建立一个道德完满、真正民主自由的社会,尽管带有乌托邦的理想色彩。超验主义超验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认为人类世界的一切都是宇宙的一个缩影——“世界将其自身缩小成为一滴露水”(爱默生语)。它强调万物本质上的统一,万物皆受“超灵”制约,而人类灵魂与“超灵”一致。这种对人之神圣的肯定使超验主义者蔑视外部的权威与传统,依赖自己的直接经验。 超验主义的主要思想观点有三。首先,超验主义者强调精神,或超灵,认为这是宇宙至为重要的存在因素。超灵是一种无所不容、无所不在、扬善抑恶的力量,是万物之本、万物之所属,它存在于人和自然界内。其二,超验主义者强调个人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个人是社会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的革新只能通过个人的修养和完善才能实现。因此人的首要责任就是自我完善,而不是刻意追求金玉富贵。理想的人是依靠自己的人。其三,超验主义者以全新的目光看待自然,认为自然界是超灵或上帝的象征。在他们看来,自然界不只是物质而已。它有生命,上帝的精神充溢其中,它是超灵的外衣。因此,它对人的思想具有一种健康的滋补作用。超验主义主张回归自然,接受它的影响,以在精神上成为完人。这种观点的自然内涵是,自然界万物具象征意义,外部世界是精神世界的体现。

爱默生有句名言——“相信你自己”,这句话成为超验主义者的座右铭。这种超验主义观点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打破加尔文教的“人性恶”、“命定论”等教条的束缚,为热情奔放,抒发个性的美国式文化奠定了基础。 正因为爱默生的超验主义观点摒弃了加尔文教派神为中心的思想,认为在某种意义上,“人”就上帝,才使得超验主义明显地烙上资本主义上升期的时代轰烈:“一个人一定能够成为他想成为的人。”而这种素来被称为美国平民宗教的自立自强,激励了美国民族精神的发展完善。 因此,超验主义者的贡献就在于在理想主义的旗帜下重新审视了“美”的哲学命题,解放了美国思想,也使美国文学(包括散文创作)从模仿英国及欧洲大陆的风格中脱颖而出,开创了美国文艺复兴时期。 其实,“超验主义”作为一种并不确切的戏称,也许只在认识论的意义上表现了这一思潮的一个特征,即崇尚直觉和感受,而这一思潮的意义也许更重要地是体现在它热爱自然,尊崇个性,号召行动和创造,反对权威和教条等具有人生哲学蕴涵的方面,它对于美国精神和文化摆脱欧洲大陆的母体而形成自己崭新而独特的面貌产生了巨大影响。 This article is about the 19th-century American movement. For other uses, see Transcendence (disambiguation). Transcendentalism is a religious and philosophical movement that was developed during the late 1820s and 1830s[1] in the Eastern reg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as a protest against the general state of spirituality and, in particular, the state of intellectualism at Harvard University and the doctrine of the Unitarian church taught at Harvard Divinity School. Among the transcendentalists' core beliefs was the inherent goodness of both people and nature. Transcendentalists believe that society and its institutions—particularly organized religion and political parties—ultimately corrupt the purity of the individual. The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