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与凯恩斯主义

国际金融危机与凯恩斯主义
国际金融危机与凯恩斯主义

国际金融危机与凯恩斯主义*

执笔:杨春学谢志刚

内容提要:从理论影响实践政策的角度来看,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此轮各国的救市政策本质上仍然属于凯恩斯主义式的救急方案,并不会改变西方社会中自由市场制度的根本基础。目前共享宏观经济学主流地位的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都是自由市场制度的拥护者,各种形态的凯恩斯主义反对的只是自由放任主义形态的市场经济。即使是新凯恩斯主义者对政府使用短期政策目标来管理长期经济增长的智慧也持谨慎态度。通过长期的争论,它们的理论分歧原本就在不断缩小,这次金融危机将会加速它们的理论融合。

关键词:金融危机凯恩斯主义格林斯潘主义

一、导论

11为什么要研究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对于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和西方国家拯救经济的政策,除了学术界对危机的思想根源进行着激烈的争论外,主流媒体通常以/经济自由主义的终结0、/经济自由化的终结0、/凯恩斯主义的回归0或/复兴0之类的语言来描述和评论。这类描述和评论既存在对现实的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简单化理解,也有对凯恩斯主义的误读。因为这类评论把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等同于凯恩斯主义,把凯恩斯主义视为/自由市场0的反对者,根本没有考虑到凯恩斯主义本身的发展;而且,也没有考虑到凯恩斯主义政策对金融危机的爆发所应负的责任。与此同时,在这类评论中,还把凯恩斯主义者所主张的暂时国有化措施等同于/社会主义化0,进而把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自由主义之间的争论,误读为/姓资0与/姓社0之间的思想争论。

21凯恩斯主义的三种形态

凯恩斯主义是基于/凯恩斯传统0而发展起来的宏观经济学的统称,它本身就存在各种形态。

凯恩斯5自由放任主义的终结6(1926)和5通论6(1936)奠定了这种思想传统的基础。这种传统的核心思想在于:(1)对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基本诊断是:/我们生存于其中的经济社会,其显著缺点,乃在于不能提供充分就业,以及财富与所得之分配有欠公平合理。0(2)要修补制度的这些缺陷,政府就必须终结/自由放任主义0,采取积极的行动。这类行动的核心包括两个部分:运用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进行总需求管理,使经济走向充分就业的均衡;运用收入再分配政策,降低财富和收入的严重不均等程度,以扩大有效需求。

由这种思想所引发的/凯恩斯革命0,诞生出/正统凯恩斯主义0。它以IS2L M模型作为凯恩斯理论的规范表达方式,曾在上世纪50)60年代统治着西方宏观经济学,并且对工业化社会在这一时期的政策有着巨大的良好影响,以至于有不少学者把/二战0后1950)1973年期间发达国家所享有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凯恩斯主义稳定化政策的直接结果。这确实是工业化国家的/黄金时代0,通货膨胀和失业率较低,G DP增长率较高,经济周期得到控制。

*杨春学、谢志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邮政编码:100836,电子信箱:ycx16m@yahoo.c https://www.360docs.net/doc/706601134.html,。

上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石油危机0的冲击,以及随之而来的/滞胀0问题,彻底暴露出/正统凯恩斯主义0的理论缺陷和政策建议方面的无能。例如,1972)1982年期间,美国的年均通货膨胀率为817%,失业率7%,而GD P增长率只有212%。理想的菲利普斯曲线也消失了。再加上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0等在理论上的批判,到上世纪70年代,正统凯恩斯主义结束了它在学术界的统治地位。

然而,凯恩斯主义并没有就此消亡。在与货币主义、以理性预期学派和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的争论过程中,凯恩斯主义在烈火中获得新生,形成所谓的/新凯恩斯主义0(New Keynesianism),到上世纪90年代之后,成为主流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发明出新的分析工具)))AD2AS模型,可以解释/滞胀0现象。新凯恩斯主义对凯恩斯主义的最重要贡献是:第一,使凯恩斯主义宏观理论的微观基础更加牢固,把各种价格和工资粘性的解释建立在个人理性行为的基础上。第二,论证了市场的不完全性、信息的不对称性、交易成本的存在如何放大各种外部冲击对经济运行波动的影响。第三,细化总需求管理政策,把货币政策(只关注货币、利率等政策变量)拓展到金融政策;细化财政政策)))把作为总需求政策组成部分的再分配政策和作为总供给政策组成部分的税收激励等区别开来。

此外,与/正统凯恩斯主义0和新凯恩斯主义同时并存的,还有一些凯恩斯主义者,他们对/凯恩斯传统0的重点和核心思想的理解不同于/正统凯恩斯主义0,被称为/后凯恩斯主义0。它又分为/欧洲阵营0和/美国阵营0。前者比较重视凯恩斯所说的资本主义/财富与所得之分配有欠公平合理0这一缺陷;后者把注意力集中在不确定性以及货币金融对经济体的影响和作用方面。要注意的是,后凯恩斯主义在其活跃的时期也处于学术边缘的地位,但对欧洲国家的实践有一定的影响。

31新的综合: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共享主流地位

/凯恩斯革命0的成功曾经使/古典传统0失去其在经济学中的风光地位。但上世纪70年代之后,/古典传统0又以/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0的身份重新焕发出其学术魅力。与新凯恩斯主义不同,新古典主义试图通过建构一种从下到上的方式来为宏观经济学提供一套微观基础,其模型是/货币主义0、/理性预期0和/市场连续出清0这三个基本假说的有机组合。

经过长期的争论,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之间达到了某些共识,并共享主流的地位。这些共识主要包括:(1)信奉自由市场制度及其两个基石)))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和自由竞争的原则,并且都坚持有效率的自由市场必须以法治为制度基础。(2)信奉自由市场具有一种内在的均衡和效率的机制。(3)新凯恩斯主义接受了新古典主义的2P3假说,只是拒绝/市场连续出清0的假设。这两种学说之间的分歧主要在于:(1)新古典主义认为,经济波动并不是自由市场经济存在缺陷的证明,而是个人最优化决策的产物,是价格机制发挥作用在宏观上的表现形式;而新凯恩斯主义坚持认为,经济周期现象表明了某种重大的市场缺陷,要恢复到均衡,需要一个较长的调整过渡期。(2)新古典主义认为,政府不应试图用稳定政策来消除经济波动,这类政策努力不仅不可能达到所期望的政策目标,甚至会加剧经济的波动,从而减少社会的福利;而新凯恩斯主义则坚持认为,这类政策对于降低经济的波动是必不可少的。

虽然新古典主义在学术上居于显赫的地位,但在宏观政策的实践方面却一直是凯恩斯主义或其变体居于支配地位。新凯恩斯主义者虽然对宏观政策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其本身却没有形成一种统一的理论框架。为了弥补双方的缺陷,近年,已经有学者在讨论/一种新的综合0趋势问题,即上世纪90年代新古典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之间的争论导致了宏观经济学家就如何最好地解释短期经济波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作用方面出现了一种新的综合,被称为/新兴的新古典综合0。这种新的综合力图融合这两种/主义0的优点:从新古典模型中,吸取各种模型化工具,以理解家庭和企业如何在动态的时间过程中进行优化决策;从凯恩斯主义那里,吸收各种价格和工资粘性理论,

用于解释货币政策为什么会在短期中影响就业和生产。

二、金融危机的根源:美国近期的经济政策与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与真实世界之间最强有力的纽带是政治,而政治总是要权衡多方势力的利益的。因此,要评论一种经济学理论对实践政策的影响,或者说实践中的政策在多大程度上是某种学术思想的体现,这是一项非常棘手的问题。但是,就经济学说会影响到实际政策的意义上来说,究竟哪一种理论应对这次金融危机负责呢?这要从影响近20多年美国经济政策的思想谈起。

11争论

在这次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10多年中,美国经济的运行是相当稳定的。表1展示的统计数据可以说明这一点。

表1美国宏观经济的经历:以10年为一个时间计算单位

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

实际G 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

失业率平均41184143312831023103标准差3189211321821681156平均21072133710951663标准差21441148217231531112平均41514178612271275176标准差11291107111611481105

注:实际GDP增长率为与4个季度之前相比的对通货膨胀做出调整后的国内总产值增长率。通货膨胀率为与12个月之前相比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变动率。失业率为月度的、经过季节调节的劳动力中无工作的人所占的百分比(资料来源:曼昆,2005,P368)。

在表1中,对于每一个变量,展示了每一个10年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标准差衡量变量的波动性:标准差越大,变量的变动性越大。从表中可以看出,按照历史的标准,美国上世纪90年代实际GD 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平均值并不是超常的,但它们的标准差却是所列时期中最小的。

因此,在这次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国经济之所以出现这种稳定状态,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良好的经济政策0,具体地说,就是宏观上的格林斯潘主义和微观上的里根主义。

但是,危机爆发之后,经济学家对此次危机的思想根源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相互推脱责任。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认为,民主党执政时期的美国政府干预市场运行,让本来买不起房的穷人也纷纷/有其房0,是导致这次危机的根本原因,危机再次证明/政府不能解决问题,它本身就是问题的一部分0。新凯恩斯主义则认为,这次危机标志着以自由放任为特征的/里根主义0彻底破产,克鲁格曼教授在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当天,还就救市问题在5纽约时报6上撰文,嘲讽布什政府的/两个凡是0)))/市场总是对的,政府总是错的0;斯蒂格利茨更是发表了/新自由主义的终结0的文章。

要对这种互相的指责的状态做出实事求是的解析,就必须分析支配近20多年来美国政策的经济思想基础。事实上,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政策已经转换为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并用的政策形态。

21格林斯潘主义是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化

在这次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在宏观政策方面,许多经济学家曾经把美国经济的相对稳定归功于格林斯潘这位1987年到2006年期间的美联储主席,正是他关于利率和货币供给的决策,使美国经济保持在合适的轨道上,避免了深度的衰退和通货膨胀的失控。在这一点上,美联储尽到了职责,也符合凯恩斯主义如何熨平经济波动的政策思想。

具体地说,为了刺激经济增长,1991)1999年间,美联储把联邦基金利率从7%开始,连续6次下调,一度降至3%。利率的大幅下调,强烈地刺激着美国企业不断增大设备投资,其中,增长最显著的是与I T产业相关的投资,从而形成美国/二战0后最长的经济扩张期:1991年4月至2001年3月,经济持续增长120个月,被称为/新经济0(高增长率、高生产率、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

2000年,美国纳斯达克股市泡沫破裂,美国面临经济衰退的风险。为刺激总需求,美联储由加息周期转为减息周期,于2001年1月3日开始降息。加上为抵消/9#110恐怖袭击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到2003年6月,已经13次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615%,下调至1%,之后一直保持到2004年6月。这一方面使得企业、金融机构和居民能够以十分低廉的成本进行融资和借贷,另一方面,也使失业率在2005年降至4%多一点。

但是,正是这一轮的低利率政策迅速刺激了美国房市的高度繁荣,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推高房价。这使得美国众多的金融机构对于房地产市场的预期过分乐观,贷款条件不断放松,以至于没有任何信用记录的低收入者也可以获得房贷。2000)2006年间,房价涨幅90%以上,远远超过日本1985)1991年50%的最高涨幅。因此,有人评论说,格林斯潘成功地以房地产泡沫和信贷泡沫替代了股市泡沫。正是这次经济泡沫最终给目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

如果说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自身的宏观经济政策,那么,新凯恩斯主义怎么脱得了干系呢?至少从表面上看,在经济泡沫的培育过程之中,格林斯潘一直使用有意含混不清的相机抉择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这种做法使得其理论立场也不甚清晰)))人们笼统地用/新货币主义0来指称这种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混合体。其实,这正是新凯恩斯主义的本质。

当然,要对格林斯潘主义做出准确和公正的评价,必须充分考虑到政策制定者本身面临的知识局限:如何在拯救衰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防止资产泡沫的一再发生?作为学者,经济学家也许可以用逻辑的一致性给出恰当的答案,但对政治家和决策者来说,那就不是那么轻松的事。更何况经济学家对这一问题也没有统一的解释,还在争论不休!因此,这就注定市场经济必然要面对繁荣与衰退交替的两难困境。不过,格林斯潘的下述政策指导思想对泡沫的放大负有责任:货币当局最好定位于资产泡沫破灭之后来清理残局,而不是事先阻止它们,因为我们难于识别什么时候存在泡沫。

31里根主义是新古典主义的政策化

同样地,如果说/以自由为核心的监管理念、监管制度的漏洞和监管手段的不足使金融体系的风险逐步积累,是导致此次危机的重要原因0,那么,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也脱不了干系。

上世纪80年代,里根政权掀起/新自由主义0政策潮流,形成/里根主义0。这种/里根主义0的核心思想其实也就是新古典主义政策思想的核心,即/小政府0和/经济自由化0。/小政府0要求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具体地说,是想尽量削减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其理由是: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是无效率的,并没有让低收入人群受益,而且,社会福利会导致个人丧失积极的生活态度。/经济自由化0思想认为,市场是最有效率的制度,应当尽量取消对市场行为的约束。

在美国的实践中,这类政策集中表现为所谓的/放松管制0。其后的克林顿和布什政府基本上都遵循着里根主义。这类政策对最近20多年美国的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技术创新和I T产业的发展,功不可没。如果说格林斯潘主义使通货膨胀得到控制,那么,里根主义则使美国经济恢复了竞争的活力。

但是,由于美国过于相信自由市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整能力,在金融领域也大力推行自由化,主观上造成了金融监管的缺失和松懈。在微观政策方面,格林斯潘其实也是一位/里根主义者0,崇尚自由经济,完全信任华尔街,强烈支持发展金融衍生产品,成功地说服国会废除了大萧条时代的法律。正是在这种金融自由化的环境下,华尔街高管们不顾风险的加剧,容忍公司财务杠杆

率一再加大,金融衍生品越做越复杂,以致最终根本无法判断其价值基础。为了逃避市场监管,他们高举自由主义大旗,把格林斯潘捧上神坛;对于任何监管提议,都被视为是对自由市场制度原则的侵犯。2005年5月,面对质疑衍生品泛滥、要求美联储介入次贷监管的舆论,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认为,金融市场自我监管比政府监管更为有效,坚决反对政府加强金融监管。

2008年10月23日,格林斯潘在国会就金融危机作证时,不得不承认当初/假设那些自利的银行等机构,有意愿也有能力保护其投资者、银行的资产以及银行的生存0而反对监管金融衍生品的做法存在/部分错误0,承认缺乏监管的自由市场存在缺陷。在这种意义上,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自然对危机负有理论和思想上的责任。

三、欧美的救市政策与凯恩斯主义

11救市政策方案的概要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财政部和联储联手推出的救市方案,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发行国债收购主要金融机构手中的不良资产,将由于次贷危机而导致流动性和信用度出现严重降低的公司债务转化为流动性和信用程度高的国家信用债务,挽救金融企业日益恶化的资产负债表,加强其资金的流动性和偿付能力,稳定其信用等级,从而切断目前存在的金融企业债务危机的链式反应中的链条,达到稳定金融体系的目的。美国本轮的救市计划事实上是想通过斩断金融崩溃中的关键链条来达到阻止危机进一步蔓延的做法,这是面对金融危机所能做出的最优选择。这符合新凯恩斯主义债务型通货紧缩假说的精神。

这种救市方案已经超越了通常的总需求调控政策。从2007年9月开始到现在,美联储已经将利率从5125%降到了1%。当金融陷入严重的危机时,单纯的货币政策因为遇到/流动性陷阱0而很难发挥有效的作用。因此,欧美的救市政策是较为广泛的。例如,在美国,政府直接参与金融机构的重组,甚至对某些金融机构实行暂时的国有化;政府对接受注资的企业提出一系列的附加条件,强迫企业进行改革;财政部利用外汇平准基金,为所有公开发行的货币市场基金提供担保,如果基金跌破面值,损失部分将得到全额偿付;政府还实施限制做空金融类股票的措施,以防止投机者危难时刻兴风作浪,等等。所有这些政策都属于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

21这种救市政策方案的思想本质是新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革命本来就是在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历史环境中产生的。在这种意义上,凯恩斯主义带有危机经济学或克鲁格曼所说的/萧条经济学0的性质。因此,这些国家的救市政策符合凯恩斯主义的主张,是不足为奇的。

在新凯恩斯主义者看来,所有这些做法是理所当然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克鲁格曼的观点:/我们要以不惜一切代价扭转形势的精神来应对当前的危机,如果我们做得还不够,那就加大力度,改变方法,直到信贷开始流动,实体经济开始恢复0(克鲁格曼,2009,P178)。

与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0一样,这次危机也遇到了/流动性陷阱0:利率几乎降至零,经济仍然低迷不振。之所以会陷入/流动性陷阱0,主要原因在于金融体系的财务状态不佳。其结果,必然导致有效需求的崩溃。虽然当前危机的具体原因不同于30年代大萧条,但新凯恩斯主义的标准治疗方案是相同的,那就是扩大政府开支和充实银行实力。中央银行虽然可以利用降低利率的方法治疗通常的衰退,但面对/流动性陷阱0,却必需改变货币政策的处方:制造温和的通货膨胀!因为,/通货膨胀预期会降低人们存钱的意愿,从而将一个经济体拉出流动性陷阱0(克鲁格曼,2009, P63)。

因此,对于应对这场危机,克鲁格曼提出的具体方案是:首要而紧迫的任务是金融救助以避免金融瘫痪,而要实现这一点的方法就是注入更多的资金,注入资金的系统应该包括传统银行和影子

银行系统。如果注入资金效果不显著,可以对金融体系实施全面的暂时国有化。其次,即使信贷市场复苏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威胁仍然存在,必须采取/素来高效的老药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刺激措施0。最后,在经济呈现出恢复之势,则必须转向预防性的措施,改革金融体系,以防止危机再次爆发。值得注意的是,克鲁格曼所提出的金融体系国有化只是暂时性措施,/一旦形势转危为安,就必须立即对金融体系实施再私有化0。这也表现了克鲁格曼与凯恩斯传统的一致观点)))政府干预仍然是建立在自由市场制度之上的调整。

美国政府和其他国家的/救市政策方案0,开启的是危机管理机制。或者说,欧美的救市政策在本质上属于一种应急政策。亨利#鲍尔森,这位布什政府的第三任财长,曾经坚决反对政府干预的/自由市场0理论的崇拜者,面对华尔街出现的严重危机,也被迫转变立场,主张采取直接干预市场的政策。

对这类救市政策的应急性质,克鲁格曼也说得很直白:/我的猜测是,这场改变金融机构资本结构的行动最终必须扩大规模,覆盖更多的领域,而且政府最终必须果断地控制金融机构的股份,也就是说,差不多就是对金融体系的相当一部份实施全面的暂时国有化。我声明一下,这不是远期目标,也不是要让政府控制经济命脉。一旦形势转危为安,就必须立即对金融体系实施再私有化0 (2009,P176)。

31对政策方案的争议

虽然像克鲁格曼这类支持广泛的救市政策方案的经济学家强调这种政策的救急性质,但是也有一部分经济学家忧心重重,甚至提出质疑。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和凯文#墨菲就反对美国政府的巨额救市方案,担心/这种刺激经济的权宜之计有可能让政治议程取代商业判断0,甚至于让保守论乘机抬头。1他们承认,危机的发生表明确实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但认为,当前国际社会应对危机的方式存在三个基本缺陷:对问题过于宽泛的诊断、有关市场失灵能够通过政府的解决方案轻松克服的错误看法,以及未能关注当前各项行动的长期代价。例如,对金融机构的国有化会使这些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让政治议程取代商业判断,做出不符合市场要求的决策;大量的注资行为其实是在回报造成金融烂摊子的那些企业决策者的不良行为,并妨碍私人部门进行更强有力的资本结构调整。至于对劳动政策的改革、反垄断审查等等非金融政策,所针对者更是与本次危机无关。因此,政府的救助行为可能适得其反,不仅增添了不确定性,还迟滞了市场自我调整和修复的反应。结果是,/我们面临更多扭曲的决策,,尽管这样的戏剧性措施也许能用作权宜之计,但它们很可能具有严重的负面后果0。

在他们看来,这样的政策与其说是解决问题,不如说更倾向于延长问题的解决。这种观点正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典型反应。虽然这些经济学家并不认为面对这次严重的金融危机政府应该袖手旁观,但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更信任/市场清算主义0的政策思想:衰退是繁荣时期个人决策失误累积的必然产物,也是市场清算这些失误的必然手段;通过衰退的调整,将促使一个得到净化的经济重生。

对救市政策方案的批评部分,大部分新凯恩斯主义者也表示同意。更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是:美国政府在2008年9月向国会提交一项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时,遭到122名经济学家联名反对。英国也在10月出现16名经济学家联名批评布朗政府扩大财政支出的政策方案,在公开信中表示:/政府实行了误导性政策,经济的衰退和调整完全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样0。

正是考虑到经济学界的这类批评意见,使得欧美政府在实施救市政策方案的同时也在考虑适时退出的问题。事实上,欧美国家的政府也是这样做的。例如,2009年6月9日,美国财政部宣布,

1Gary Becker、Kevi n Murphy,2009:5勿让金融危机葬送资本主义6,英国5金融时报63月23日。

允许10家大型金融机构回购政府因注资所持有的优先股,提前归还总额约为680亿美元的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资金。这占到美国政府对金融机构注资总额的30%以上。此前,美国财政部已经允许22家小型社区银行归还总计20亿美元的政府资金。与此同时,英国莱斯银行表示,将偿还英国政府2516亿英镑的债务,成为欧洲第一个提前部分偿还政府紧急救助资金的银行。

四、基本的结论

11凯恩斯主义是以需求导向型为主的经济模型。/凯恩斯革命0带来的永久性政策影响就是总需求管理政策的提出和不断完善。只要是这类政策,就必然带有凯恩斯主义的性质。因此,/二战0以来,凯恩斯主义对欧美政府政策的影响从来就没有消失过。只不过是,在不同时代,影响实践政策的凯恩斯主义形态是不同的。另一方面,所有形态的凯恩斯主义都是自由制度的拥护者,它们反对的只是放任自由主义形式的市场制度。

在20世纪50)60年代,支配西方社会总需求管理政策的思想基础是/正统凯恩斯主义0;8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在宏观政策的影响方面,是以已经容纳了货币主义基本思想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为主;在微观政策方面,更多地却是受新古典自由主义的影响。

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有着共同的思想基础,那就是维护自由市场制度,它们之间的差异仅在于如何维护自由市场制度的政策方案方面的不同。

就如同在政治上的民主制度一样,西方主流经济学对自由市场的信仰也是根深蒂固的。毫无疑问,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使倡导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基本教义的少数自由主义经济学受到沉重的打击,也使所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受到重大的打击。但是,即使克鲁格曼、萨默斯、萨克斯,或斯蒂格利茨这样的凯恩斯主义者也不会否认,尽管市场制度并非完美无缺,它仍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有效率的经济制度)))如同民主制度一样,我们还没有看到可以替代的其他更好选择。如果认真研读文献,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也都承认,政府确实具有积极但有限的经济功能:提供一种体现着公平与正义的体制,强化财产权利,建立包括公路、桥梁、供水和排污系统在内的完善的基础设施。

21欧美的/救市政策方案0是一种凯恩斯主义式的应急之策,并不会改变其基本经济制度,但是对它们未来的政策取向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这次金融危机在西方社会引发了关于/资本主义未来模式0的争论。在充斥于某些主流媒体的文章中,似乎出现一种主张反对市场经济的思潮,认为美国不得不干预经济,甚至于采取某些/国有化0政策,也在搞/社会主义0。这完全是概念的混淆,把政府救市行动等同于/国有化0,进而等同于/社会主义0,同时也是对自由市场制度的误解。

西方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核心是以财产私有制和自由竞争原则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制度。私有制(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不仅是它们的经济制度的核心,也是其政治制度的核心。这种基本经济制度是不会因为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改变的。这是它们的经济宪法的基本内容。且不说美国这个以自由市场为立国基础的最典型国家,即使是号称实行的是/社会市场经济制度0的德国,两德统一时签署的有关国家条约第1条第3款对经济制度的核心基础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财产私有制、效能竞争、自由定价,原则上劳动力、资本和服务的完全自由流动0。

虽然基本经济制度的核心不会改变,但具体的管理体制却会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而改变。在西方社会历史和现实中的/自由市场制度0从来就不曾是纯粹的/自由放任0的市场经济。没有哪个政府会让自由市场放任自流,市场要受到大量的治理制度和政府政策的影响。即使是号称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美国,也历来就不曾放弃过对自由市场的管制,差异仅仅在于,根据经济实际运行的时代要求,不同时代的政府管制的范围和干预的程度是不同的。

在正常的状态中,虽然英美等国的经济中始终存在着国有经济的成份,但主要限于基础设施领域,而且,其目的也是为私人经济部门提供支撑。特别地,全球所有的富裕国家和地区)))欧洲、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都依赖于主要置于市场之外的制度,例如失业救济金、公共养老金和其他社会保障功能,以及由公共部门资助的学校教育和医疗制度。在它们的经济取得真正的成就的年代,所谓/自由市场制度0之所以能够获得这种表现,是与这些制度提供的基础直接相联的。

至于历次重大的危机时期,西方国家都会采取一些类似/国有化0的措施,接管那些面临破产的重要企业,并大规模地干预经济生活。但这些国家的政府并不打算/无限期地直接管理经济0。一旦度过危机,它们又会重新私有化,并放松某些应急的管制措施。

31要正确对待凯恩斯主义政策方案的有效性,谨防其潜在的危险。救市政策不应该阻碍正常的经济调整,更不应该保护那些原本就应抛弃的落后的生产力部分。明智的经济政策既要考虑到短期的效应,也要考虑到那些必须预见到的效应)))长期影响。

虽然西方国家的政府不可能消除所有的经济周期,但是,通过这么多年的理论和经验积累,它们已具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扭转大萧条的发生。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之所以没有演化成为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那样的大灾难,多亏了凯恩斯主义式的救市政策方案。

/是药三分毒0!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也是如此。总需求管理政策,运用得当,自然可以抑制经济的波动幅度。如果运用失当,它就会给经济埋下巨大的隐患。没有哪一种经济能够保持永远繁荣状态,保持长期的高速增长。波动是市场经济自身调整的必然过程,有助于清算繁荣时期积累的问题。但是,每当经济面临衰退之时,政策当局总是热心于扩张性的总需求政策,使繁荣人为地延续下去。这种政策,虽然在短期中有助于降低失业率和维持暂时的表面繁荣,但在长期中,却很容易向经济体注入通货膨胀因素,扭曲资源配置的价格信号,滋生出各种经济泡沫,同时,还会阻碍经济结构的正常调整,延缓市场走向一种新的均衡,使繁荣时期出现的那些不当投资或决策失误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清算。因此,如果这类总需求政策运用过度,极有可能会损害经济体未来的长期增长潜力。特别是在/经济虚拟化、资产证券化0的经济体中,这种潜在的危险性更大。

有鉴于此,再加上对人类在预期未来上的无知的敬畏、对政府精确调控经济能力的怀疑,以及考虑到利益集团对具体决策的影响,新凯恩斯主义者对总需求管理政策也持一种谨慎的态度,对人们用一系列的短期目标管理长期经济的智慧持慎重的态度。

41这次金融危机不可能让包括新凯恩斯主义者在内的经济学家放弃对自由市场的信任。但是,它一方面会使凯恩斯主义者更谨慎地审视自由市场制度本身存在的内在缺陷,另一方面也会使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对政府干预行为的怀疑程度降低。因此,此次金融危机给凯恩斯主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强化其学术地位,并加快这两种/主义0走向/新的综合0。

事实上,这两个学派只不过在基本假设、主观信念、研究风格和取向上略有差别而已,绝非势不两立。现代主流经济学已经融合了这两个学派的精华,在互相兼收并蓄中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增长政策方面,根本就不存在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或国家干预主义与自由主义之分。

最近的趋势正在朝着难以识别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方向发展。由于双方都是在微观基础上进行宏观政策的争论,而微观经济学是比较成熟的,因此,使得双方的差距不断缩小。新古典主义承认市场失灵的存在,而新凯恩斯主义也承认市场机制的至关重要性。于是,争论由学派之争,渐渐转变为互相承认、相互讨论的方向发展,政策的争论向更细化的部分延伸。在很多问题上,如果不加以强调,人们已经很难辨认哪些是新古典主义的观点,哪些是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参考文献

保罗#克鲁格曼,2009:5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和2008年经济危机6,中信出版社。

伯南克,2007:5大萧条6,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布莱恩#斯诺登,霍华德#R#文,2009:5现代宏观经济学:起源、发展和现状6,佘江涛等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

凯恩斯,1999:5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6,商务印书馆。

斯坦,1989:5总统经济学)))从罗斯福到里根及未来总统经济政策的制定6,中国计划出版社。

杨春学,2000:5凯恩斯6,香港中华书局。

Bernanke B.S.,Gertler,M.,1999,/Monetary Policy and Asset Price Volatility0,i n New C hallenges for Monetary Policy,Kansas C ity: Federal Reserve B ank of Kansas City.

Clari da,Richard,Jordi Gali and Mark Gertler,1999,/The Science of Monetary Policy:A New Keynesian Perspec tive0,Journal o f Econom ic Lite rature37:1661)1707.

Goodfriend,Marvin,and Robert King,1997,/The New Neoclassical S ynthesis and the Role of Monetary Policy0,in Ben S1B ernanke and Julio Rotem berg,eds.,NB ER Macroeconomics Annual1997,C am bridge:MIT Press,pp.231)283.

Manki w,N.Gregory,and David Romer,eds.,1991,New Keynesi an Economics,2vols.C am bridge:MIT Press.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nd Keynesian Economics

Yang Chunxue and Xie Z higang

(Insti tute of Econo mics,CA SS)

Abstr act:Considering the dominating effect of their theories i n policy2making,bo th Key nesianis m and Neo2liberalism econo mics has play ed an essential ro le in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the curren t crisis,and therefo re,should bear inescapabl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glo bal financial crisis.The current response to this crisis o f w estern g overnments is none the less Keynesian rescue plan,and will no t change the free market system as econo mic foundation.Actually,Keynesianism and Neo2liberalism that share the dominating role in macro eco nomics are bo th advocators o f free market sys tem,al thoug h Keynesian econo mists argue against laissez2 faire liberalism.Even new Key nesian eco nomists are suspicio us of the efficiency of short2term policy in long run.The g ap between the tw o ideas is closing while their debating and learning from each o ther,and curren t crisis will accelerate the theoretic integrative process.

Key Wor ds:Glo bal Financial Crisi s;Keynesian Econo mics;G reenspanis m

JEL Classification:F39,B22

(责任编辑:宏亮)(校对:芝山)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对策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对策 主讲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 编者按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政治、经济、安全的深层次影响继续扩大,激化了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也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围绕本期主讲话题,深入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西方国家的新自由主义等思潮的冲击、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复兴的现状和前景,同时也对我国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 目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已经给西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的困难,并对西方思想理论界和各种社会思潮产生了深刻影响。可以说,从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直到21世纪前二三十年、乃至上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都可能处于一种激烈动荡、变动甚至跳跃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在国际还是在国内,我们都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世所罕见的挑战。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西方国家的新自由主义等思潮的冲击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动荡和思想震动,促使不同阶级阶层和不同政治派别的人们在认识金融危机的原因、性质和后果的过程中,对西方的各种社会思潮进行反思和批

判。西方国家一些左翼学者批判了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策,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导致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金融危机给新自由主义以沉重打击,暴露了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和体制模式的局限。在此情势下,西方思想界和西方政要分别提出用凯恩斯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拯救自由资本主义,试图通过一些改良资本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实现凯恩斯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不论是资产阶级右翼奉行的新自由主义或是凯恩斯主义,还是资产阶级中左翼所奉行的社会民主主义,都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矛盾和危机,都不能改变资本主义衰颓的历史大趋势。及时了解国际金融危机对新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西方思潮的影响和冲击,有助于我们把握西方思想理论的最新动向,划清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界限,更好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复兴的现状和前景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国家热销,马克思主义成为西方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马克思主义认识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寻找克服这场危机乃至消除资本主义罪恶的现实途径和办法。英国的《泰晤士报》还以“马克思重新回到了欧洲”为题发表评论说,金融危机使西方人突然

09中考时政专题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人民版

09中考时政专题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一)背景材料举例(材料选取的自由度很大,同时命题者对选取的材料进行组合和再造) 1、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快速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地的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世界经济出现明显下滑,进而使发达国家几乎整体陷入衰退。为抵御危机,世界各国纷纷采取降息、注资等措施,同时努力寻求国际合作。 2、美国商务部2009年2月27日公布的修正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去年第四季度按年率计算下降6.2%,降幅远大于先前估计的3.8%,创20多年来美国经济最大季度降幅。 3、二十国集团(G20)金融峰会于11月15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本次会议主要议题包括:评估国际社会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方面取得的进展,讨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共商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举措,探讨加强国际金融领域监管规范、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问题。 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重要讲话。 4、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年会2月1日在瑞士达沃斯闭幕。2500多名与会者就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会政要和商界领袖普遍强调了通过国际合作和国际协调来寻找解决方案的必要性。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28日在会上发表题为《坚定信心加强合作推动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的特别致辞,在与会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与会者普遍认为,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中国有能力继续保持经济较快增长。 5、在同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条件下,我国经济受到的影响日益显现。世界市场的萎缩,经济发展的下行压力趋大,对中国经济特别是外部需求造成很大的冲击,最主要影响东部沿海地区、外向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外部需求减少,产品缺乏市场,工厂经营困难,也就造成农民工大批返乡失业。 6、为应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央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的政策和措施。 (1)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研究部署扩大内需十项措施,总投资约需4万亿元。 (2)200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推动又好又快发展”作为2009年的工作重点。 (3)2008年12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4)国务院办公厅12月21日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缓解出口企业困难,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7项政策措施 (5)一月中旬以来国务院相继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工业、电子信息、轻工、石化、有色金属产业和物流业等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6)2月15日晚,正在天津调查、研究、了解金融危机对经济影响状况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南开大学亲切看望大学生。 他勉励同学们要心系国家,努力学习,甘于奉献,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总理还结合自己的经历与同学们坦诚交心:“我在大学毕业以后,决心就到西藏去。

2008年金融危机对金砖四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2008年金融危机对金砖四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摘要:金砖四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世界经济形势对各国自身的发 展有着突出影响,同时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17.7%1的金砖四国经济对世界经济有显著的反馈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对各国国际收支产生了明显影响,各国在危机中表现出的复苏能力亦有着较大差异,这与各国的商品出口结构关联紧密。政府做好出口商品的产业布局,增加出口商品的多样性,对国内经济及世界经济均尤为重要。 关键词:金砖四国国际收支金融危机进出口商品结构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金砖四国概况 (2) 二、研究课题意义 (2) 三、金砖四国金融危机前后国际收支概况介绍 (2) (一)中国 (3) (二)印度 (4) (三)巴西 (4) (四)俄罗斯 (5) 四、从金砖四国国际收支状况看各国的经济复苏能力 (6) (一)中国出口贸易结构 (8) (二)印度出口贸易结构 (8) (三)巴西出口贸易结构 (9) (四)俄罗斯出口贸易结构 (9) 五、思考与建议 (10) (一)思考 (10) (二)建议 (10) 六、参考文献 (10)

正文: 一、金砖四国概况 金砖四国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1753亿美元,占世界比重17.7%,相比美国的23%,仅低了5.3个百分点。以各国当前的经济增长速度预测,金砖四国国内生产总值将在2016年以前超过美国。金砖四国与世界经济之间将产生更为突出的联系与反馈。 表1-12统计了金砖四国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贸易总额及各项占世界总值的比例,同时以美国各项数值作为对比。 由表1-1可知金砖四国的经济指标均接近或超过美国,金砖四国作为一个国际经济组织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金砖四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变化既是世界经济形势的一个好的反映,同时,金砖四国的经济增长状况也将对世界经济形势产生深远影响。 二、研究课题意义 一是,透过2006年-2011年国际收支平衡表上金砖四国各账户余额的变化阐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的影响,找出各账户余额的具体波动状况,以便了解导致账户余额变化的深层次原因,为各国应对危机保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提供建议。二是通过金砖四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阐明金砖四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显著地位,解释其对世界经济的深远影响,说明金砖四国保持经常账户余额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三、金砖四国金融危机前后国际收支概况介绍 2008年起源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货物进出口总额分别占世界9.3%(中国)、2.7%(印度)、3.3%(巴西)、2、3%(俄

2008年经济危机的成因,中国的影响及对策

2008年经济危机的成因与对策 摘要:2008年下半年源自美国的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国际经济的失衡,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内部爆发的次贷危机,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混乱,担忧和信心丧失,是目前全球经济和金融震荡的主要根源。如何迅速遏止金融危机、迅速遏制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世界各国的头等大事和一致行动。 关键词:经济危机次贷危机美国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内在原因 (一)次级房地产按揭贷款。 按照国际惯例,购房按揭贷款是20%—30%的首付然后按月还本付息。但美国为了刺激房地产消费,在过去10年里购房实行“零首付”,半年内不用还本付息,5年内只付息不还本,甚至允许购房者将房价增值部分再次向银行抵押贷款。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购房按揭贷款制度,让美国人超前消费、超能力消费,穷人都住上大房子,造就了美国经济辉煌的十年。但这辉煌背后就潜伏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及关联的坏账隐患。 (二)房贷证券化。 出于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考虑,美国的银行金融机构将购房按揭贷款包括次级按揭贷款打包证券化,通过投资银行卖给社会投资者。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就转嫁到资本市场,并进一步转嫁到全社会投资者——股民、企业以及全球各种银行和机构投资者。 (三)第三个环节,投资银行的异化。 投资银行本是金融中介,但美国的投资银行为房贷证券化交易的巨额利润所惑而角色异化。在通过承销债券赚取中介费用的同时,大举买卖次级债券获取收益。形象地说,是从赌场的发牌者变为赌徒甚至庄家。角色的异化不仅使中介者失去公正,也将自己拖入泥潭不能自拔。 (四)金融杠杆率过高。 金融市场要稳定,金融杠杆率一定要合理。美国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过度扩张,用极小比例的自有资金通过大量负债实现规模扩张,杠杆率高达1:20—30甚至1:40—50。在过去的5年里,美国金融机构以这个过高过大的杠杆率,炮制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和虚假的繁荣。比如雷曼兄弟就用40亿美元自有资金,形成2000亿美元左右的债券投资。 (五)信用违约掉期(CDS)。 美国的金融投资杠杆率能达到1:40—50,是因为CDS制度的存在,信用保险机构为这些风险巨大的融资活动提供担保。若融资方出现资金问题,由提供保险的机构赔付。但是,在没有发生违约行为时,保险机构除了得到风险补偿外,还可将CDS在市场公开出售。由此形成一个巨大的规模超过33万亿美元的CDS 市场。CDS的出现,在规避局部风险的同时却增大金融整体风险,使分散的可控制的违约风险向信用保险机构集中,变成高度集中的不可控制的风险。 (六)对冲基金缺乏监管。 以上五个环节相互作用,已经形成美国金融危机的源头,而“追涨杀跌”的对冲基金又加速危机的发酵爆发。美国有大量缺乏政府监管的对冲基金,当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时,对冲基金大肆做多大宗商品市场,比如把石油推上147美元的天

金融危机引发的对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思考_周明春

金融危机引发的对公允价值 与历史成本的思考 周明春 刘西红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100007) 摘要 世界金融危机使得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备受关注,损失惨重的金融界认为公允价值加剧金融危机,要求修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因此,本文对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进行深入思考,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更符合决策有用观和金融创新的需要,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但一定程度上缺乏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客观性和可验证性,但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历史成本适用的环境不断发生改变,缺乏相关性是其面临的最大挑战。从经济发展的特定环境来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应该仍然以历史成本作为基本的会计信息,结合补充公允价值的信息,多种计量属性并存将是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公允价值历史成本 优点 缺点 一、引言: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会计准则面临巨大压力 在围绕着金融危机的种种分析和指责中,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因为可能加剧金融危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损失惨重的金融界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加剧金融危机,要求修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而背负罪名的会计界则认为准则本身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金融机构对准则双向和功利的态度,因而反对修改规则。2008年9、10月份随着美国金融形势的进一步恶化,这场原被认为是隔靴搔痒的会计准则之争迅速升级,部分国会议员将修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提升到政治高度,联名致信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强烈要求监管者立即暂停公允价值计量。随后在布什总统签署的 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 中,也有两条专门针对公允价值,要求对美国 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 公允价值计量 和公允价值会计进行调查,并在极端、必要的情况下停止执行该准则。 在政界和金融界的强大压力下,会计界虽然仍然坚持公允价值计量规则,但也不得不改变一向强硬的不妥协立场。10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针对公允价值计量出台一些调整措施,欧盟、日本及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也相继变革,放宽了金融资产按市值计价的会计标准。2008年12月30日,美国证交会向提交国会了调查报告 市值会计研究 ,认为公允价值不是导致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但公允价值计量有待改进。2009年5月12日,英国下院发布金融危机系列报告之二 银行业危机:改革公司治理和金融城薪酬 ,也认为 公允价值不应成为傲慢无知的风险管理和糟糕的银行业决策的替罪羊 。2009年7月28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 A SB)联合成立的金融危机咨询组(FCAG)发布报告,认为公允价值会计不仅不是金融危机的根源,甚至也不是推波助澜的因素,如果大型金融机构更早更广泛地采用公允价值,金融危机可能不会爆发得如此集中和剧烈。 随着有关机构的一系列表态,这场公允价值之争暂时告一段落,但还远远没有画上句号。为此有必要对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以进一步明确未来会计的发展方向。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当今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更趋激烈,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当前国际局势总体保持稳定,求和平、求发展、促合作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今国际,全球化、多极化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世界各国通过发展科技、制度改革等谋取自身的经济的腾飞,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是一个民族立足强国之列的前提,是获得对国际事务有力发言权必要条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朝代的主题,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大大增强,世界人民渴望持久和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这之间的发展差距问题备受关注,谋求发展也是人们的共同愿望。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和平外衣下总是有局部的动荡不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的国际形势一直持续至今。“落后就要挨打”,实践证明了这一理论在今天也并不过时。战争总是打着维护和平的旗号来谋取私利,从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到伊拉克战争,从“911”恐怖袭击到得比亚战争,小范围的鲜血和牺牲总是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利益的牵制和发展的差距始终是导致弱肉强食的关键因素,自身强大是维护国家安全、争取人类和平稳定发展的基础,在这们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XXXX 当前国际局势具有国际秩序加速变革过程中鲜明的阶段性和过渡性特征。国际力量格局的多极化、均衡化势头不减,但总体上仍属于美国一超之下的三元(美国、欧盟、新兴大国)基本格局。国际体系的深度变革以及全球治理需求加大与国际治理机制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仍是当前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在上述基本格局和主要矛盾的推动下,当前国际局势呈现特有的复杂、多变、胶着的态势,国际关系中的一系列矛盾凸显,反映了国际体系大变革时代的众多格局性和趋势性重要变化。中国外交因此而面临着空前机遇和空前挑战并存的局面,两者互动、转化的频率和可能性增强,从而对我们的战略规划、环境塑造以及机遇创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胡锦涛指出,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不少不利因素,关键看我们工作做得怎么样。我们要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总结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带领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与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教学目标: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7课1929_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测试题

第17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1 1933年6月,资本主义各国在伦敦举行的世界经济会议无果而终。这突出的说明经济大危机() A 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关系空前紧张 B 瓦解了国际金融体系 C 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 D 中断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1933年,正是大危机时代。各国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导致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各国关系渐趋紧张。 2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极其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一周之内,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内失去的财富达100亿美元,农场主为了销毁“过剩”的产品,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 A 经济危机来势猛烈 B 经济危机范围广,破坏性强 C 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深重灾难 D 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 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历史上极其严重”“100亿美元”“农场主”等信息,可以看出经济危机巨大的破坏性和广 泛性,选B。 3 右图是1935年一个描述工会罢工者与试图穿越 工厂警戒线的无赖打斗在一起的镜头。一个罢工 者打着“法西斯主义”的标语,几名昏迷的男子 躺在地上。这反映经济危机() A 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B 关税壁垒严重 C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 D 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解析:A。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中“1935年”“工会罢工者与试图穿越工厂警戒线的无赖打斗在一起”“一个罢工者打着‘法西斯主义’的标语”等

信息可知,受大危机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4 1929年,中国的入超额由以前的每年3亿美元增加到8 16亿美元,1932年入超增加至8 67亿美元,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B 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C 四大家族垄断的影响 D 美国加紧侵华的影响 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大危机发生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导致上述现象的发生,故选A。 5.1929年夏,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股票价格由268美元上升到391美元,这种“牛市”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A.社会财富再分配,社会矛盾得到缓和 B.社会财富高度集中,贫富分化严重 C.资本主义“黄金时代”来临 D.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 解析:D。解答本题要抓住题干关键信息“1929年”“牛市”,再联系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导火线是10月24日股价狂跌可知,D项与题意相符。 6.“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这可以用来说明1929~1933年经济危机( ) A.破坏性严重B.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C.持续时间长 D.加剧各国之间矛盾 解析:B:根据题干材料“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可知,这说明国际贸易的增长落后于工业生产的增长,反映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本质,故选B项。 7.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期间,俄亥俄州的示威者喊出了“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这最能说明这次危机( ) A.对经济的破坏十分严重B.使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C.引起了政治危机D.促进政府调整政策 解析:C。由“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可知,经济危机引发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一些人要求改变资本主义制度,这说明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内蒙古财经大学双学位学士论文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作者 内容提要 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在美国发生并蔓延到全世界发生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发展也造成了巨大损失,也对我国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于今天的去全球经济一体化来说,由于美国造成的金融危机我国必须正视其问题,对其问题采取正确的措施来

解决全球金融危对我国造成的损失将金融危机中的危害转为利,使我国经济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这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状态下,迅速将金融界快速发展起来,并对金融影响也越来越大。然而面对不断爆发的金融危机与在金融发展中使人们对其备受关注。 关键词:金融危机债务汇率风险 Abstract A massive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pread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round the world, also caused huge loss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lso caused huge loss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For today's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caused by the financial crisis, our country must face the problem of taking the right step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n China's losses from the financial crisis harm to benefit, make our economy get bett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 in this state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rapid will finance developed quickly, and the financial impac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big. However, in the face of the outbreak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to its attention. Key words:The financial crisis Debt Currency risk 目录 一、金融危机发展概况 (1) ㈠金融危机概述 (1) ㈡金融危机的原因与过程 (2)

论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计量

论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计量 摘要:本文分析了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的关系,指出公允价值不 是金融危机的元凶,但作为会计界不能因此而置 身于危机之外,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公允价值计量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对策。 关键词:金融危机公允价值市场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ir value and the financial crisis, pointed out fair value is not prime criminal of financial crisis, however, the accountant should not pay attention to crisis, should clearly recognize the deficiencies in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nd bring forward several measures to perfect it. key word:financial crisisfair valuemarket 2008年9月在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之后,美国金融形势骤然恶化, 世界各大银行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危机。曾被称为“代表未来计量方向”的公允价值,一夜之间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因此分析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的关系,寻找危机爆发的主因,以便更好地化解金 融危机成为当务之急。 一、公允价值不是金融危机的元凶 会计是对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进行反映,事实在前、反映在后这是无法颠倒的,作为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不可能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等活动具有防范于未然的能力,而最多只有亡羊补牢的本领。公允

国际金融危机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一)住房贷款过度扩张,风险控制不严 (二)华尔街对金融衍生品的滥用 (三)华尔街激进的财务政策和侥幸心理 (四)监管机构的失职与政策的失误 (五)信用评级机构的失职 (六)美国政府对危机认识不足、处理不力 (七)一个民族文化影响,提前消费,没有合理规划消费 (八)在纯粹自由市场经济体系下,通货膨胀和货币资产(虚拟经济)泡沫,虚拟经济一旦脱离实体经济,必定演变成一种虚幻经济(fiction economy)。(九)国际货币体系的缺失。 流动性过剩致使资本不断涌入美国住房市场,花样繁多的月利率、甚至零首付的出现,极大刺激了次级按揭贷款市场2006年的美国房屋按揭贷款甚至平均只有6%的首付款比率。流动性过剩背后的深层原因却是全球总有效需求的不足和全球生产能力供给的过剩,总的表现形态为全球储蓄过度。美国监管机构对市场评级机构监管不严,也导致了评级机构在对次贷相关产品评级时的主观性,为了避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和加深了投资者的恐慌情绪,提高相应评分。 按揭贷款证券化并产生第一只CDO(担保债务权证)之前,这类产品并没有获得华尔街的青睐,CDO的出现使得资产证券化产品风险划分更细致,投资受益率也更高,同时也极大地激起了华尔街的热情。华尔街投行将原始的金融产品分割、打包、组合开发出多种金融产品这类金融衍生品并没有降低投资的风险,它仅仅是将风险进行转移,而且随着金融衍生品的不断开发,风险在无限分散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隐蔽,越来越难以察觉金融产品创新背后隐藏的危机。大量结构型产品太复杂,难以准确估值,风险不透明金融机构杠杆率过高,风险管理模式存在缺陷和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不协调,监管不到位,监管机构的失职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这类对市场有害的行为,并为最终危机的爆发酿下了恶果。中介机构不够尽职,财务审计和信用评级有偏差。金融机构激励过度、薪酬过高,容易刺激管理者冒险逐利 穆迪、标准普尔、惠誉等主要评级机构成为最直接的批评对象。全球投资者正是出于对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信任,才能够放心大肆购买次贷相关产品,可正是这些评级机构评定的同美国国债相同级别的3A级证券,加大了次贷危机的强度,对这次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 格林斯潘长期推行低利率扩张性货币政策,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对金融机构和金融领域之间问题传染及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认识不足,美国居民大多数依赖消费信贷或分期付款应付日常消费。正是基于这种消费模式的基础上,美国信用卡市场得以不断扩张。作为国际中心货币的美元越来这种格局却造成作为国际中心货币的美元越来越多地为外国所拥有,被许多国家所承认,造成过度依赖美元,形成“美元霸权” 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之所以受到上述严重的影响和损失,与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不无关系。在新自由主义思想干扰下,党中央明确规定的以公有

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分析

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经济失衡会导致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际经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缺陷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前提条件,而国际游资的攻击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实现条件。 标签:经济全球化金融危机 0 引言 金融危机是由外部因素还是由内部因素造成的,历来学术界有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阴谋论和规律论。阴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遭受有预谋和有计划攻击造成的,是外因造成的,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这种观点较为流行。规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的自身规律,是内因造成的。三代金融危机理论基本上是承认规律论。随着金融监管技术提高,一个国家因监管或管制出现问题而导致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变小;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现代的金融危机基本上表现为在国际经济失衡的条件下,国际资本在利益驱动下利用扭曲的国家货币体系导致区域性金融危机爆发,因而从本质上说,金融危机的性质和成因都发生了变化。 1 金融体系失衡 国际收支失衡导致国际货币体系失衡,虚拟经济导致流动性过剩,进而导致全球经济失衡和金融危机。黄晓龙是国内较完备地从外部因素来研究金融危机的,然而从根本上说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应该是实体经济的失衡,国际收支失衡只是实体经济失衡的表象,实体经济失衡导致货币资本的国际流动,国际资本流动导致虚拟经济膨胀和萧条,由此形成流动性短缺,最终能够导致金融危机。因而全球实体经济的失衡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必要条件,而虚拟经济导致的流动性短缺是金融危机的充分条件。 纵观金融危机史,金融危机总是与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相伴而生的。 从国际经济失衡导致金融危机的形成路径可以看出,国际经济失衡通过国际收支表现出来,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又通过国际货币体系来进行,如果具备了完善和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那么完全可以避免国际经济强制性和破坏性调整,也就是说可以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然而现实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受到大国操纵的,因而国际经济失衡会被进一步扭曲和放大。 2 货币体系扭曲 徐明祺是国内学术界较早把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的原因归结为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的学者。徐明祺认为,一方面是秩序弱化在改革和维持现状间徘徊的国际货币体系;另一方面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投资和债务方面的弱势地位;处于双重制约下的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一次次吞下金融危机的苦果,因而现存国际

国际收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国际收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008 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不少新兴市场出现资本外 流、储备下降、汇率贬值的情况。2014 年,全球经济曲折复苏,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 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但下行压力有所增加,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明 显增强,我国国际收支在振荡中趋向基本平衡。 一、 2014 年我国收支总体状况: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2014 年,我国国际收支在振荡中趋向基本平衡。经常项目顺 差 2197亿美元,处于国际公认的合理水平之内。 2014 年末,我国国际储备资产余额为38993 亿美元,继续占据对外金融资产首位,占 资产总值的比重为61%,占比较上年末减少 4.0 个百分点,为2004 年以来的最低。同时, 民间部门正在加快“走出去”,因风险偏好较低,更青睐传统投资渠道,对外直接投资和存 贷款等其他投资资产共计22469 亿美元,占资产总值的比重升至历年最高值(35%);而对外证券投资资产2625 亿美元,占比4%,较上年末略降0.2 个百分点。 2014 年我国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去年我国国际收支总顺差2579 亿美元,较2013年下降48%。其中,经常项目顺差2197 亿美元,增长48%;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382 亿美元,下降89%。 货物贸易顺差增长较快。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14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23541亿美元,进口18782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增长6%和1%;顺差4760 亿美元,增长32%。 服务贸易逆差继续扩大。2014年,服务贸易收入1909亿美元,较上年下降7%;支出3829 亿美元,增长16%;逆差1920 亿美元,扩大54%,其中运输项目逆差较上年微增2%,旅游项目逆差延续扩大态势,增长40%。 直接投资净流入小幅下降。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14 年,直接投资顺差2087 亿美元,较上年下降4%。其中,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804 亿美元,增长 10%;外国来华直接投资 净流入 2891 亿美元,下降1%。 证券投资净流入快速增长。2014年,证券投资项下净流入824 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6%。其中,我国对外证券投资净流出108 亿美元,扩大102%;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净流入932亿美元,增长60%。 其他投资由净流入转为净流出。2014年,其他投资项下净流出2528 亿美元,而上年为净流入722 亿美元。其中,我国对外的贷款、贸易信贷和资金存放等资产净增加3030 亿美

金融危机-公允价值

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允价值”将何去何从 编者按: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首先受到指责的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银行家和政界人士纷纷认为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是此次危机的“帮凶”,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严重恶化了信贷危机,对此会计界却断然加以否认。美国证监会(SEC)就此开展了专门的调查,并向国会提交了长达200多页的报告。此文对公允价值的有关争议进行了梳理,对美国证监会报告要点进行了摘译,现予编发,供参考。 一、公允价值的内涵及产生的特殊背景 所谓“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时达成的交易金额。其中,以市价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被称做“市值计价”(mark to market)。如果市场不够活跃,缺少可参照的市价,则采用估值模型等技术确定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也叫“估值计价”(mark to model)。首次对公允价值作出详细规定的是2006年9月FASB发布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告:公允价值计量》(SFASNo.157[1])。 20世纪80年代美国曾发生严重的储贷协会危机,一些储蓄及住房贷款机构利用会计手段掩盖问题贷款,最终导致400多家金融机构破产,在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无力赔偿的情况下,联邦政府动用1000多亿美元联邦储备基金予以补救。从那以后,美国金融界就倾向于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允价值”概念正是由于上世纪80年代美国储蓄和房屋贷款危机而引入的,这一原则被2006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SFAS157号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推向了高潮。 二、公允价值“打压派”的主要观点 (一)美国银行家协会(ABA)。认为在正常的市场情况下,市价能够动态而合理地反映资产价值。然而,当市场情况演变成一场看不到尽头的危机时,这一估值方法对金融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危机中的甩卖价格无法客观反映资产价值,如果以此为基础计算价值和减值准备,将给公司报表“火上浇油”,进一步影响业绩表现和投资者信心。为此,应将公允价值的计量方式改回以成本计价的方法以稳定人心。美国银行家协会甚至在2008年10月14日发表题为《ABA支持稳定计划,但应当纳入公允价值会计变动》的强硬声明。 (二)美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普遍认为公允价值计量规则严重恶化了信贷危机,在这一轮次贷危机中,会计处理过于真实和迅速地反映金融机构财务状况。面对急剧下跌的股价,根据现行会计准则,需要将市场价格迅速下降的资产价格反映在财务报表中,导致与抵押有关的证券资产巨额减计,在某种程度上加剧或放大了金融危机;目前受打压的价格反映不了这些资产的长期价值或真实价值。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前主席威廉·伊萨克公开宣称,正是由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导致众多银行不得不过多地和不合理地减计资产,从而压缩了银行的放贷,进一步使经济震荡。摩根大通中国首席执行官方方认为,只要有一家金融机构因为财务问题折价出售了某类流动性不佳的资产,市场上的所有机构,就都可能必须按这一低价调整所持这类资产的公允价值,从而引发连锁反应和恶性循环。 (三)美国部分政治集团。(1)修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将有助于帮助纳税人减少数十亿美元的救助成本,从而将会计准则的变动提升到减少纳税人损失的高度。众议院共和党领袖约翰·博波纳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在华尔街的百年老店纷纷垮塌之后,金融领域的危机已直接侵袭实体经济,欧美等国市场疲软,失业率上升,由此形成了全球性的经济低迷格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置之度外,我国受其影响较大的便是外贸出口领域。面对国外市场需求疲软、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我国出口企业的生存极度困难,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不少中小企业已纷纷停产甚至倒闭。面对如此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危机,并从中寻求新的机遇,化危为机,值得高度重视。 一、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剖析 从次级贷作为分散风险的工具演变到全球金融风险的过程看,次贷危机可以说是美国主导推动的金融全球化与自由化的直接产物。房地产市场由牛转熊应是引爆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具体来看,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如下。 首先,利率上升导致还贷负担加重。从2004年起,美国联邦连续17次加息,将联邦基准利率提升到5.25%,次级抵押贷款利率也相应提高。绝大多数次级债产品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可调整利率,最初几年还款利率很低,而一旦利率重新设定,那么借款者的还款压力将会突然上升,导致拖欠和取消抵押赎回权的风险增大。 其次,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丧失赎回权比例的提高,意味着贷款发放机构将处置更多作为抵押品的房屋或者将有更多的借款人被要求强行出售房屋,这将使房屋供给增加,引起房屋的原有价值降低,最终造成了次级债的价格下跌,经营次级抵押贷款的信贷公司接连破产,其投资者也蒙受巨大损失。 最后,证券化放大了次级贷的市场风险。在美国次级信用是违约的代名词,同时也是高收益的代名词。投资者在2005—2006年间对高收益债券的强劲需求使次级债市场异常红火。资产证券化使银行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将大批贷款打包、分块卖给投资者,如金融机构、养老金公司、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等。银行在此过程中,追求的是量而不是质。资产证券化虽然为次级贷市场的火爆注入了活力,但是由于产品设计过于复杂,监管软弱,潜伏着巨大风险。在次级贷款方出现问题后,证券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加剧了次级贷的爆发和蔓延。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出口增速大幅回落 改革开放以来,扩大出口一直是对外开放战略中最重要的目标。1978—2007年间,中国出口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8.1%,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出口竞争力进一步强化,6年中平均增长速度高达28.8%。与此同时,中国出口结构大幅改善,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从开放之初的46%上升到2007年的95%,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了57%和29%。中国是世

20世纪以来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20世纪的金融危机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文桦1200800675 摘要:首先笔者想对这个题目进行一点简要的解读。题目分量部分,第一是20世纪的金融危机,我会对发生在20世纪的比较突出的几次金融危机进行一个梳理;第二部分是发生在20世纪的金融危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解读完题目,这篇文章的重心就放在讨论了最新一次的美国次贷危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问题上,并且着重谈了在这次危机中国所受到的影响,以及面对这场危机我们应当如何应对。 关键词:20世纪次贷危机 一自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 进入工业时代后,经济、金融危机始终伴随着人类经济发展间歇性爆发。20世纪以来,全球发生的重大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主要包括:1929年至1939年:大萧条。随着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股市崩盘,一场毁灭性的经济大萧条席卷了几乎所有工业化国家,并在一些国家持续十年之久。大萧条期间,美国最高失业率达到25%,德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失业率一度接近30%。美国经济在1933年陷入谷底,工业产出下降到衰退前的65%。1973年至1975年:石油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对美国等国实行石油禁运,同时联合其他产油国提高石油价格,从而导致石油危机爆发。这场危机在主要工业国引发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超过20%。20世纪80年代:拉丁美洲债务危机。自20世纪60年代起,拉美国家大举外债发展国内工业,外债总额在80年代初超过3000亿美元。1982年,墨西哥宣布无力偿还外债,触发了震动全球的“债务危机”。债务问题严重阻碍了拉美地区的经济发展,拉美国家1988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800美元,退回到70年代的水平。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1990年,日本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在持续数年的过度增长后,开始出现灾难性下跌。由于资产全面缩水,日本在10年中经历了漫长的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9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增长停滞,进入“零增长阶段”。1997年至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在美国提高利率、美元增值的背景下,货币与美元挂钩的亚洲国家出口不断下降。1997年7月,随着泰国宣布泰铢实行浮动汇率制,亚洲国家普遍出现货币贬值,爆发金融危机。此次危机中,印尼、泰国和韩国是遭受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三国GDP在两年内分别缩水83.4%、40%和34.2%。2007年至今美国次贷危机及全球金融危机。长期以来,美国金融机构盲目地向次级信用购房者发放抵押贷款。随着利率上涨和房价下降,次贷违约率不断上升,最终导致2007年夏季次贷危机的爆发。这场危机导致过度投资次贷金融衍生品的公司和机构纷纷倒闭,并在全球范围引发了严重的信贷紧缩。美国次贷危机最终引发了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和美林公司被收购标志着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随着虚拟经济的灾难向实体经济扩散,世界各国经济增速放缓,失业率激增,一些国家开始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1 二美国次贷危机促使更加紧密的国际合作的产生。 1 “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并不会发生改变。 1https://www.360docs.net/doc/706601134.html,/ziliao/2008-10/10/content_10175705.htm

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与启示

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与启示摘要:美国发生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的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快速升级为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世界面临的最大的金融危机,成为2009年世界经济出现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由于全球空前一致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全球经济正逐步实现由深度衰退到艰难复苏的转变。这场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治理结构和世界政治格局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来势汹汹,掀起惊涛骇浪。因此,它必将被载入人类发展的史册。面对金融危机过去之后的全新的国际和国内经济金融环境,我国金融业在反思与吸取金融危机带来的经验与启示的同时,也需要正视当前的挑战与机遇,从而促进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本文阐述了经济危机的含义、特点和产生原因。并将此次金融危机同之前的经济危机相比较,进一步分析和理解全球各个国家在此次国际危机中如何应对,总结经验。 关键词:金融危机认识总结经验政策措施 一、经济危机的概述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由于资本主义的特性,其爆发也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经济危机是指经济系统没有产生足够的消费价值。也就是生产能力过剩的危机。有的学者把经济危机分为被动型危机与主动型危机两种类型。所谓被动型经济危机是指该国宏观经济管理当局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出现经济的严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货币贬值从而引发金融危机进而演化为经济危机的情况。如果危机的性质属于这种被动型的,很难认为这种货币在危机之后还会回升,危机过程实际上是对该国货币价值重新寻求和确认的过程。主动型危机是指宏观经济管理当局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的政策行为的结果。危机的产生完全在管理当局的预料之中,危机或经济衰退可以视作为改革的机会成本。 二、我国在应对经济危机中的优势 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运行产生了一些影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困难,而应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关键在于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本国的各个方面有利条件。中国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具有五大有利条件。第一,受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主要体现在:一是对中国金融业影响相对较小。由于中国金融业对外有所开放但尚不充分,与国际金融市场联动性较少,这就决定了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业影响相对有限。目前,中国金融机构不但不存在流动性短缺的问题,反而具有很强的资金调配和运用能力。二是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相对较小。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在美国等西方经济国家正在演变为一场经济危机,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在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中国还不是一个完全的出口导向型国家,国际经济衰退对中国出口所形成的较大负面影响还不足以动摇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根基。第二,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基础较好。一是中国财政状况较好。财政收入连续多年高于同期GDP 增长率并且出现了较大盈余。如此巨额存款,既为中国金融机构提供了强大的资金运用空间,又为企业经营或居民消费创造了有利的资金条件。第三,具有投资拉动经济的巨大空间。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几乎所有的基础建设都已完成,因此,目前其投资主要是升级型、技术改造型、功能恢复型投资,投资规模较小,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大。而中国现有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中国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存在着巨大的投资空间。具体表现在: 交通建设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桥梁建设、能源建设石油、煤炭、电站、电网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因此,中国通过投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