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1世纪遥感与GIS的发展

文章编号:!"#!$%%"&(’&&()&’$&!’#$&)文献标识码:*论’!世纪遥感与+,-的发展

李德仁!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市珞喻路!’.号,/(&&#.)

摘要:在’&世纪,人类的一大进步是实现了太空对地观测,即可以从空中和太空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通过非接触传感器的遥感进行观测,并将所得到的数据和信息存储在计算机网络上,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在短短的(&年中,遥感和+,-作为一个边缘交叉学科已发展成为一门科学、技术和经济实体。本文深入地论述了’!世纪中遥感的"大发展趋势和+,-的)个发展特征。

关键词:发展趋势;航空航天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对地观测

中图法分类号:0’&%;0’(#1.

随着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实现了从空中和太空来观测和感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理想,并能将所感知到的结果通过计算机网络在全球流通,为人类的生存、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服务。在’&世纪后半叶,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和技术,迅速地成长起来。

!遥感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1!航空航天遥感传感器数据获取技术趋向三多(多平台、多传感器、多角度)和三高(高空

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和高时相分辨率)

从空中和太空观测地球获取影像是’&世纪的重大成果之一,短短几十年,遥感数据获取手段迅猛发展。遥感平台有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23)、太阳同步卫星("&&!!&&&23)、太空飞船(’&& !(&&23)、航天飞机(’/&!()&23)、探空火箭(’&& !!&&&23),并且还有高、中、低空飞机、升空气球、无人飞机等;传感器有框幅式光学相机,缝隙、全景相机、光机扫描仪、光电扫描仪、445线阵、面阵扫描仪、微波散射计雷达测高仪、激光扫描仪和合成孔径雷达等,它们几乎覆盖了可透过大气窗口的所有电磁波段。三行445阵列可以同时得到(个角度的扫描成像,67-89::;卫星上的<,-=可同时从.个角度对地成像。

卫星遥感的空间分辨率从,2>?>@"的!3,进一步提高到A B C2D E:F(快鸟)的&1"’3,高光谱分辨率已达到)!"?3,)&&!"&&个波段。在轨的美国67$!高光谱遥感卫星,具有’’&个波段,67-*<$!(89::;)和67-0<$!(*G B;)卫星上的<75,-具有("个波段的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时间分辨率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小卫星技术的发展,通过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合理分布的小卫星星座,以及传感器的大角度倾斜,可以以!!(F的周期获得感兴趣地区的遥感影像。由于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以及用,H-*=和5$,H-*=,特别是双天线,H-*=进行高精度三维地形及其变化测定的可能性,-*=雷达卫星为全世界各国所普遍关注。例如,美国宇航局的长远计划是要发射一系列太阳同步和地球同步的长波-*=,美国国防部则要发射一系列短波-*=,实现干涉重访间隔为%F、(F和!F,空间分辨率分别为’&3、)3和’3。我国在机载和星载-*=传感器及其应用研究方面正在形成体系。“十五”期间,我国将全方位地推进遥感数据获取的手段,形成自主的高分辨率资源卫星、雷达卫星、测图卫星和对环境与灾害进行实时监测的小卫星群。

!1’航空航天遥感对地定位趋向于不依赖地面控制

确定影像目标的实地位置(三维坐标),解决影像目标在哪儿(I J9:9)是摄影测量与遥感的主

收稿日期:’&&’$!’$!&。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重点实验室重点资助项目(/&&’(&&/)。

万方数据

要任务之一。在已成功用于生产的全自动化!"#空中三角测量的基础上,利用$!"#和%&#惯性导航系统的组合,可形成航空/航天影像传感器的位置与姿态的自动测量和稳定装置("’#),从而可实现定点摄影成像和无地面控制的高精度对地直接定位。在航空摄影条件下的精度可达到()级,在卫星遥感的条件下,其精度可达到)级。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改变目前摄影测量和遥感的作业流程,从而实现实时测图和实时数据库更新。若与高精度激光扫描仪集成,可实现实时三维测量(*%$+,),自动生成数字表面模型($#-),并可推算出数字高程模型($.-)。

美国&+#+在/001年和/002年两次将航天激光测高仪(#*+)安装在航天飞机上,企图建立基于#*+的全球控制点数据库,激光点大小为/33),间隔为243),每秒/3个脉冲;随后又提出了地学激光测高系统(!*+#)计划,已于5335年/5月/0日将该卫星%%6.#78(9:;<(7=(:7=(>:>? @78A;=B78>::A8>)发射上天。该卫星装有激光测距系统、!"#接收机和恒星跟踪姿态测定系统。!*+#发射近红外光(/3C1=))和可见绿光(4D5=))的短脉冲(1=B)。激光脉冲频率为13次/B,激光点大小实地为23),间隔为/23),其高程精度要明显高于#,E-,可望达到)级。他们的下一步计划是要在53/4年之前使星载*%$+,的激光测高精度达到()和9)级。

法国利用设在全球的41个站点向卫星发射信号,通过测定多普勒频移,以精确解求卫星的空间坐标,具有极高的精度。测定距地球/D33F)的E;G>H/";B>A(;=卫星的高度,精度达到I D9)。用来测定#"’E1卫星的轨道,D个坐标方向达到I4)精度,对于#"’E4和.=@A B78,可望达到I/)精度。若忽略#"’E4传感器的角元素,直接进行无地面控制的正射像片制作,精度可达到I/4),完全可以满足国家安全和西部开发的需求。

/J D摄影测量与遥感数据的计算机处理更趋向自动化和智能化

从影像数据中自动提取地物目标,解决它的属性和语义(K L78)是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另一大任务。在已取得影像匹配成果的基础上,影像目标的自动识别技术主要集中在影像融合技术,基于统计和基于结构的目标识别与分类,处理的对象既包括高分辨率影像,也更加注重高光谱影像。随着遥感数据量的增大,数据融合和信息融合技术逐渐成熟。压缩倍率高、速度快的影像数据压缩方法也已商业化。我国学者在这些方面取得了

不少可喜的成果。

/J1利用多时相影像数据自动发现地表覆盖的变化趋向实时化

利用遥感影像自动进行变化监测(K L78 9L7=M>)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过去人工方法投入大,周期长。随着各类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和大量新的影像数据源的出现,实时自动化检测已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

自动变化检测研究包括利用新旧影像($’-)的对比、新影像与旧数字地图($*#)的对比来自动发现变化和更新数据库。目前的变化检测是先将新影像与旧影像(或数字地图)进行配准,然后再提取变化目标,这在精度、速度与自动化处理方面都有不足之处。笔者提出了把配准与变化检测同步的整体处理[/]。最理想的方法是将影像目标三维重建与变化检测一起进行,实现三维变化检测和自动更新。进一步的发展则是利用智能传感器,将数据处理在轨完成,发送回来的直接为信息,而不一定为影像数据。

/J4摄影测量与遥感在构建“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省市”和“数字文化遗产”中正

在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数字地球”概念是在全球信息化浪潮推进下形成的。/000年/5月在北京成功地召开了第一届国际“数字地球”大会后,我国正积极推进“数字中国”和“数字省市”的建设,533/年国家测绘局完成了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总体战略研究。在已完成/N/33万和/N54万全国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533/年全国各省市测绘局开始/N4万空间数据库的建库工作。在这个数据量达//E O的巨型数据库中,摄影测量与遥感将用来建设$’-(数字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数字线划图)和6"(控制点数据库)。如果要建立全国/)分辨率影像数据库,其数据量将达到C3E O。如果整个“数字地球”均达到/)分辨率,其数据量之大可想而知。本世纪内可望建成这一分辨率的数字地球。

“数字文化遗产”是目前联合国和许多国家关心的一个问题,涉及到近景成像、计算机视觉和虚拟现实技术。在近景成像和近景三维量测方面,有室内各种三维激光扫描与成像仪器,还可以直接由视频摄像机的系列图像获取目标场三维重建信息。它们所获取的数据经过计算机自动处理后,可以在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形成文化遗迹的三维仿真,而且可以按照时间序列,将历史文化在时间隧道中再现,对文化遗产保护、复原与研究具

P

5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533D年万方数据

有重要的意义。

!"#全定量化遥感方法将走向实用

从遥感科学的本质讲,通过对地球表层(包括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大圈层)的遥感,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有关地物目标的几何与物理特性,所以需要通过全定量化遥感方法进行反演。几何方程是有显式表示的数学方程,而物理方程一直是隐式。目前的遥感解译与目标识别并没有通过物理方程反演,而是采用了基于灰度或加上一定知识的统计、结构和纹理的影像分析方法。但随着对成像机理、地物波谱反射特征、大气模型、气溶胶的研究深入和数据积累,多角度、多传感器、高光谱及雷达卫星遥感技术的成熟,相信在%!世纪,顾及几何与物理方程式的全定量化遥感方法将逐步由理论研究走向实用化,遥感基础理论研究将迈上新的台阶。只有实现了遥感定量化,才可能真正实现自动化和实时化。

%&’(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空间数据库趋向图形、影像和)*+三库一体化和面向对象[%]

&’(发展曾经历过栅格、矢量两个不同数据结构发展阶段,目前随着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的飞快增长和数字地球、数码城市的需求,形成了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和三库(图形矢量库、影像栅格库和)*+格网库)一体化的数据结构。这样的数据库结构使&’(的发展更加趋向自然化、逼真化,更加贴近用户。以面向应用的&’(软件为前台,以大型关系数据库(,-./0123,43等)为后台数据库管理,成为当前&’(技术的主流趋势。%"%空间数据表达趋向多比例尺、多尺度、动态多维和实时三维可视化

在传统的&’(中,空间数据是以二维形式存贮并挂接相应的属性数据。目前,空间数据表达的趋势是基于金字塔和5,)(016107891:.30)技术的多比例尺空间数据库,在不同尺度表示时可自动显示出相应比例尺或相应分辨率的数据,多比例尺数据集的跨度要比传统地图的比例尺大,在显示不同比例尺数据时,可采用5,)或地图综合技术。真三维&’(的空间数据要存贮三维坐标。动态&’(在土地变更调查、土地覆盖变化检测中已有较好的应用,真四维的时空&’(将有望从理论研究转入实用阶段。基于三库一体化的实时;)可视化技术发展势头迅猛,已能在<=机上实现&’(环境下的三维建筑物室外室内漫游、信息

查询、空间分析、剖面分析和阴影分析等,基于虚拟实现技术的真三维&’(将使人们在现实空间外,可以同时拥有一个=>?1-空间。

%";空间分析和辅助决策智能化需要利用数据挖掘方法从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中发

现更多的有用知识

&’(是以应用导向的空间信息技术,空间分析与辅助决策支持是&’(的高水平应用,它需要基于知识的智能系统。知识的获取是专家系统中最困难的任务。随着各种类型数据库的建立,从数据库中挖掘知识成为当今计算机界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课题。从&’(空间数据库中发现的知识可以有效地支持遥感图像解译,以解决“同物异谱和同谱导物”的问题。反过来,从属性数据库中挖掘的知识又具有优化资源配置等一系列空间分析的功能[;]。尽管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这一命题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但随着数据库的快速增大和对数据挖掘工具的深入研究,其应用前景是不可估量的。

%"$通过@1?服务器和@A<服务器的互联网和移动&’(将推进联邦数据库和互操作的

研究及地学信息服务事业

随着计算机通讯网络(包括有线与无线网)的大容量和高速化,&’(已成为在网络上的分布式异构系统。许多不同单位、不同组织维护管理的既独立又互联互用的联邦数据库,将可提供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应用需要。因此,联邦数据库和互操作(8191-.09.:.?.B1BC3D:1-7E1-.?303:>)问题成为当前国际&’(联合研究的一个热点。互操作意味着数据库中数据的直接共享,&’(规律功能模块的互操作与共享,以及多点之间的相同工作,这方面的研究已显示出明显的成效。未来的&’(用户将可能在网络上缴纳为其需要所选用数据和软件功能模块的使用费,而不必购买这个数据库和整套的&’(软硬件,这些成果产生的直接效果是&’(应用将走向地学信息服务。

目前已兴起的5F(和+5(,即基于位置的服务和移动定位服务,突出地反映了这种变化趋势。它引起的革命性变化是&’(将走出研究院所和政府机关,成为全社会人人具备的信息服务工具。我国目前已有%亿个手机用户,若每人每月为+5(支付!G元费用,全国一年的产值将达到%$G 亿。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地学信息将能随时随地为任何人和任何事情进行$A服务(H17I3D J 87-K.:37D87-.D>7D1.D9.D>:L3D H.:.D>M L1-1.D9 .D>:3K1)。

4

%

!

第%期李德仁:论%!世纪遥感与&’(的发展万方数据

!"#地理信息科学的研究有望在本世纪形成较完整的理论框架体系

笔者曾扼要地叙述了地球空间信息学的$大

理论问题[%]:!地球空间信息的基准,

包括几何基准、物理基准和时间基准;"地球空间信息标准,包括空间数据采集、存贮与交换标准、空间数据精度与质量标准、空间信息的分类与代码标准、空间信息的安全、保密及技术服务标准以及源数据标准等;#地球空间信息的时空变化理论,

包括时空变化发现的方法和对时空变化特征和规律的研究;$地球空间信息的认知,主要通过各目标各要素的位置、结构形态、相互关联等从静态上的形态分析、发生上的成因分析、动态上的过程分析、演化上的力学分析以及时态上的演化分析达到对地球空间的客观认知;%地球空间信息的不确定性,包括类型的不确定性、空间位置的不确定性、空间关系的不确定性、逻辑的不一致性和信息的不完备性;&地球空间信息的解译与反演,包括定性解译和定量反演,贯穿在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认知过程之中;’地球空间信息的表达与可视化,涉及到空间数据库多分辨率表示、数字地图自动综合、图形可视化、动态仿真和虚拟现实等。目前,这些方面的研究对建立完备的理论尚嫌不足,需要在今后加强这方面的基础研究。

关于遥感与&’(的集成,涉及到&)(和通信技术的集成,本文未作具体讨论,其具体内容可参见文献[%(*

]。+结

遥感与&’(在!,世纪出现,在!-世纪不仅

将形成自身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而且将形成天地一体化的空间信息服务产业,为国民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做出愈来愈大的贡献。

-./01,(2/3&"4256785/9:;8<=

>0>5>95/6<6?&>6@A B 85/8C 0858?D 67’78=>D E

"F ;>’<5>D <85/6<8C 4D 9;/G >A 6?5;>);656=D 877>5D E ,1>765>(><9>A ,!,,!,+%()):!%#(!#-!龚健雅"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邸凯昌"空间数据发掘与知识发现(第一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J !

%李德仁,

关泽群"空间信息系统的集成与实现(第一版)"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李德仁,李清泉"论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集成"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李德仁,

李清泉,谢智颖,等"论空间信息与移动通信的集成应用"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李德仁"

关于地理信息理论的若干思考"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K K $,!!(!):K +(K #

作者简介:李德仁,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现主要从事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多媒体网络通信及其集成研究。代表成果:高精度摄影测量定位理论与方法;&)(辅助空中三角测量;()L F 卫星像片解析处理;数学形态学及其在测量数据库中的应用;面向对象的&’(理论与技术;空间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的理论与方法;影像理解及像片自动解译以及多媒体通信等。已发表论文+,,余篇,出版专著J 部。M @78/C :H C /*N 52A 7">H 2"9<

!"#$%&’()*+*,*-"./*0("12*/"(*3*0’405

$0&67340()*!-’(8*0(9%:

!"#$%$&

-(-O 85/6<8C .8P 6D 856D E ?6D ’>D /<=6?(2D G >E /<=,Q 8B B /<=8

765>(>

,R 2;8D A /5E ,-!K.26E

2168H ,R 2;8<,:;/<8,%+,,$K );<’(%$=(:02D /<=5;>B 8A 5-,,E >8D A 8=

D >85A 299>A A ?6D 5;>78>8D 5;6P A >D G 85/6"R >98765>C

E 8D G >88A 2D >62D B C 8<>5,P E <6<@96<5895A >"

F ;>=>6A B 85/8C H 8588=>6=D 8B ;/9/H 8U 5D 895>H P E D >765>A >A 56D >H 68C >A A 967B 25>D <>5N 6D T 8<25/C /V >H P E H /??>D ><52A >D A ?6D A 69/8C A 2A 58/<8P C >H >

G >C 6B 7><58

D 6G >7><5"4A 8<>N9D 6A A @H /A 9/B C /<>,D >765>A >P >967>8A 9/><9>,5>9;<6C 6=

E 896<67/9P 6H E 8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年

万方数据

!"#$%&’()"*

+,-./%.0)’,-.12*),"-340,./-.0).)%5)%6*,%5.")%5#+78,%59:8/%.0);<-.6)%.&"*?=0),&.0#"$/>>/>>&-.",.)0/-(/-/#%/%.0/-’,’

)"3=0)"),"),.>),-.-/?5)()>#’@)%..")%5-/%")@#.)-)%-/%!

:?A ,.,,6B &/-/./#%#+,/"C #"%),%5-’,6)C #"%)78$/>>C )@&>./D ’>,.+#"@,@&>./D -)%-#",%5@&>./D ,%!>)$/.00/!0")-#>&./#%3?A ).)"@/%,./#%#+1A6##"5/%,.)-+#"78#C E )6.-$/>>C )>)--5)’)%5)%.&’#%!"#&%56#%."#>’

#/%.-,)()%$/.0#&.9F G 3?:@,!)’"#6)--/%!+#"")@#.)>*-)%-)55,.,C *&-/%!@#5)"%6#@’&.)".)60%/B &)-$/>>C )@#"),&.#@,./6,%5@#")/%.)>>/!

)%.3?H &.#@,./660,%!)5).)6./#%C *&-/%!@&>./D .)@’#",>5,.,/%6>&5/%!/@,!)5,.,,%5)?/-./%!9:85,.,$/>>C )5#%)/%"),>./@),%5)()%/%#"C /.C *&-/%!-@,".-)%-#"-3?H /"C #"%),%5-’,6)C #"%)78$/>>’>,*@#"),%5@#")/@’#".,%."#>)/%.0)6#%-."&6./#%#+“A /!/.,>I ,".0”,“F *C )"6/.*”,%5“A /!/.,>F &>.&")J )"/.,!)-”,%5-##%3?K &>>*B &,%./.,./()-#>&./#%#+78/%6>&5/%!!)#@)."/6,%5’0*-/6)B &,./#%-$/>>C )/%()-./!,.L )5-.)’C *-.)’,%5,’’>/)5-@##.0>*+"#@.0)#"*

.#’",6./6)3K #"9:8.0)"),")+/()@,/%5)()>#’@)%..")%5-,-+#>>#$-:?8’,./,>5,.,C ,-)-$/>>C )#C E )6.D #"/)%.)5,%5&%/+/)5$/.0A M 9(5/!/.,>>/%)!",’0/6-),A N O (5/!/.,>#".0#’0#.#B &,5",.)),%5A I P (5/!/.,>)>)(,./#%@#5)>-)3?7)’")-)%.,./#%#+-’,./,>5,.,$/>>C )@&>./D -6,>/%!,@&>./D 5/@)%-/#%,>,%55*%,@/6C *&-/%!1A(/-&,>/Q ,./#%,%5(/-&,>"),>/.*@).0#5-3?8’,./,>5,.,@/%/%!,%5R %#$>)5!)5/-6#()"*$/>>C ).0#"#&!0>*-.&5/)5,%5&-)5+#"/@L ’"#(/%!/%.)>>/!)%.>)()>#+9:8-’,./,>,%,>*-/-,%5+#"-&’’#"./%!5)6/-/#%@,R /%!3?P M 8/M S 8.)60%/B &)-.0"#&!04)C /4H G -)"()"-$/>>’"#@#.)9:8.#C )!)#D /%+#"@,./#%-)"(/6)+#",%*C #5*,%5,%*.0/%!,.,%*’>,6),%5,%*./@)3:%.0/-6,-)+)5)",>5,.,C ,-)-,%5/%.)"L #’)",C />/.*$/>>C )-#>()5/%%),"+&.&")3?7)-),"60#%!)#!",’0/6/%+#"@,./#%-6/)%6)$/>>C &/>5/.-.0)#")./6,>+",@)$#"R /%.0);<-.6)%.&"*

3=0),C #()D @)%./#%)5.#’/6-,")5/-6&--)5/%.0/-’,’

)"3!"#$

%&’(:5)()>#’@)%..")%5-;,/"C #"%),%5-’,6)C #"%)78;9:8;),".0#C -)"(,./#%)*%+,,-".+,-%&:!"#$%$&,’

%()$**(%,+,-#*.’$%/0*(%,1$12$%()3,$4,0&$*$5678$19():60$&6$*,1$12$%()3,$4,0&$*$5678$19();&<=0&$$%0&=,1$12$%()3,$;.%(>5*07"&3$1730(&7?5678$19():60$&6$*-@$0*6(&6$&3%73$8(&3,$%$*$7%6,7&8$8.6730(&0&*’7307?0&)(%1730(&*60$&6$7&83$6,&(?(=9%$’%$*$&3$829%$1(3$*$&*0&=(A :),=?(27?’(*030(&0&=*9*3$1(B +:),=$(=%7’,060&)(%1730(&*9*3$1(B ":)7&83,$0&3$%=%730(&()1.?301$807&$3C (%D *6(11.&06730(&*-@$,7*178$.&0E .$7&8(%0=0&7?6(&3%02.30(&0&3,$7%$7*()3,$(%0$*7&81$3,(8*)(%,0=

,’%$60*0(&’,(3(=%711$3%06’(*030(&0&=,B +:7$%(3%07&=.?730(&,7&7?9*0*7&8’%(6$**0&=():+F G 017=$%9,173,$173067?1(%’,(?(=97&803*7’<’?06730(&0&*’7307?873727*$*,3,$(%0$*()*’7307?873710&0&=7&8D &(C ?$8=$80*6(/$%93,$(%0$*()(2H $63>(%0$&3$8B ":,017=$.&8$%*37&80&=7&87.3(17306,(3(0&3$%’%$3730(&,1..?30>1$8076(11.&06730(&7&81(20?$17’’0&=*9*3$1*,$36-G ,$%$*$7%6,)0&80&=*,7/$’%(1(3$83,$’%(=%$**()3,$3$6,&(?(=980%$63?97&87%$2$0&=3.1$80&3(’%(8.63*-@0*’.2?0*,$8’7’

$%*7%$1(%$3,7&1227&82((D *T -;>170?:8?0!C 3.*1-$8.-6&

<

1<第;期李德仁:论;<世纪遥感与9:8的发展

万方数据

论21世纪遥感与GIS的发展

作者:李德仁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市珞喻路129号,430079

刊名: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英文刊名:GEO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OF WUHAN UNIVERSITY

年,卷(期):2003,28(2)

被引用次数:105次

参考文献(7条)

1.邸凯昌空间数据发掘与知识发现 2000

2.龚健雅地理信息系统基础 2001

3.Li D R;Sui H G Automatic Change Detection of Geo-spatial Data from Imagery 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 2002(34)

4.李德仁关于地理信息理论的若干思考 1997(02)

5.李德仁;李清泉;谢智颖论空间信息与移动通信的集成应用[期刊论文]-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2(01)

6.李德仁;李清泉论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集成[期刊论文]-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1(01)

7.李德仁;关泽群空间信息系统的集成与实现 2000

引证文献(105条)

1.邓安健.陈志超.杨磊库测绘工程专业摄影测量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期刊论文]-地理空间信息 2011(1)

2.黄杰论GIS在海事执法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海事 2010(4)

3.高文革测绘技术发展探讨[期刊论文]-城市建设 2010(9)

4.周新忠当代GIS进展[期刊论文]-价值工程 2010(13)

5.张文来基于ArcIMS的WebGIS开发简介[期刊论文]-大科技·科技天地 2010(3)

6.符思涛.周云基于遥感影像的归一化植被指数算法研究[期刊论文]-江西测绘 2010(3)

7.陈会明高等职业教育《摄影测量学》教学思考[期刊论文]-科技信息 2010(21)

8.迪力夏提·阿不力孜.艾斯卡尔·买买提.马合木提·哈力克基于3S技术的野生动物生境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野生动物 2009(6)

9.吴兰基于CBERS小规模地形实时绘制[期刊论文]-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3)

10.基于SOA的空间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模式探讨[期刊论文]-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09(9)

11.刘星.姜松梅多目标驱动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期刊论文]-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6)

12.陈会明"3S"技术在土地利用调查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安徽农学通报 2009(21)

13.陈会明浅析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利用调查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安徽农学通报 2009(21)

14.陈会明浅谈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安徽农学通报 2009(19)

15.黄励鑫.王丽园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在困难复杂地区公路勘察设计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交通科技 2009(1)

16.潘国荣.刘绍堂.车建仁.樊文平.赵站杨桥梁工程测量技术现状及其发展方向——以杭州湾跨海大桥为例[期刊论文]-桥梁建设 2009(1)

17.江彦红航空影像预处理研究[期刊论文]-科技资讯 2009(7)

18.朱继文.李清华基于影像匹配数据获取DEM方法探讨[期刊论文]-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1)

19.赵文彬.武会强3S技术集成及其在地质领域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1)

20.赵文彬.武会强3S技术集成及其在地质领域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1)

21.孙显.王宏琦.张正.黄宇基于遥感图像的城市道路自动测绘方法研究[期刊论文]-光学学报 2009(1)

22.徐华龙.王继周.王慕华数字三维地理环境NewMap 3DGlobe中影像分层浏览技术的实现[期刊论文]-测绘科学 2009(1)

23.程春姬.龚新苗.彭溢无线网络空间信息自适应传输策略研究[期刊论文]-铜仁学院学报 2008(6)

24.后斌.黎景良多类支撑向量机算法比较研究[期刊论文]-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08(5)

25.钟良.马洪超.徐宏根.刘鹏飞基于分布式的RS影像快速分发机理及应用[期刊论文]-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27)

26.朱继文基于立体影像匹配数据构建DEM方法的研究[期刊论文]-测绘通报 2008(11)

27.后斌基于支撑向量机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比较研究[期刊论文]-测绘通报 2008(10)

28.戴晓琴浅谈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安徽农学通报 2008(23)

29.邱春霞.张亚南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平台初步设计[期刊论文]-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08(1)

30.江万寿.谢俊峰.龚健雅.黄先锋一种基于星形的星图识别算法[期刊论文]-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8(1)

31.段淼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期刊论文]-吉林地质 2008(2)

32.危永利.钟美.张强中国GIS发展状况分析[期刊论文]-地理空间信息 2008(4)

33.杨承蕊.张和生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利用调查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1)

34.李德仁.苗前军.邵振峰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定位与框架[期刊论文]-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7(3)

35.龙四春INSAR前沿问题的哲学思考[期刊论文]-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6)

36.马洪超.徐宏根.狄黎平.邬建伟论地球空间网格环境下的遥感产品虚拟化[期刊论文]-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7(9)

37.康蛇龙建设数字海河系统的意义及技术条件[期刊论文]-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07(z1)

38.杨帆浅析GIS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期刊论文]-安徽农学通报 2007(23)

39.柴秀伟面向对象的城乡一体化地籍数据模型的研究[期刊论文]-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20)

40.李然.王成.苏国中.张珂殊.唐伶俐.李传荣星载激光雷达的发展与应用[期刊论文]-科技导报 2007(14)

41.彭溢.孟令奎.林承达基于无线网络GIS自适应传输模型研究[期刊论文]-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7(26)

42.邬群勇.王钦敏基于WMS的空间数据服务与集成平台[期刊论文]-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5)

43.魏波.汤军.胡正舟3S在数字地球时代的新发展[期刊论文]-地理空间信息 2007(5)

44.段汕遥感影像处理中的数学形态学方法[期刊论文]-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2)

45.陈静.张振华基于Internet的GIS网格研究[期刊论文]-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2007(5)

46.杜培军.陈云浩.张海荣UCGIS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知识体系及对我国GIS研究的启示[期刊论文]-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7(3)

47.林承达.孟令奎.彭溢基于无线网络空间信息服务调度研究[期刊论文]-测绘科学 2007(3)

48.孙婷.张立朝.唐汉松.赵鹏.王青山基于Oracle的高光谱影像数据库研究[期刊论文]-北京测绘 2007(2)

49.曾文华.崔侠.廖圣东基于"3S"技术的环境保护综合信息平台设计[期刊论文]-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1)

50.秦宽.贾月玲.杨俊杰基于感受综合的电子地图多尺度显示技术[期刊论文]-测绘技术装备 2007(1)

51.李红娟.邓军.王胜利.李益彬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期刊论文]-西部探矿工程 2006(11)

52.周万村.江晓波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轨迹与数字山地构建[期刊论文]-山地学报 2006(5)

53.张运.黄建明.钟凯文一种实现地理信息服务的GIS应用服务器框架[期刊论文]-农机化研究 2006(6)

54.郭达志.杨可明"3S"技术的最新发展[期刊论文]-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3)

55.杨小雄.刘耀林.苏夏基于GIS的城市地价预警系统研究与实现[期刊论文]-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6(7)

56.陈阳.陈映鹰浅论数字影像在GIS中的应用[期刊论文]-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6(5)

57.宁津生.王正涛测绘学科发展综述[期刊论文]-测绘科学 2006(1)

58.宁津生.王正涛测绘学科发展综述[期刊论文]-测绘科学 2006(1)

59.董月娥海岸带地形动态变化的虚拟表达研究——以长江口北槽为例[学位论文]硕士 2006

60.王永太面向Web服务的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61.蒋再松基于不规则三角网的LOD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62.林承达.孟令奎.彭溢无线GIS空间数据传输技术研究[期刊论文]-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05(12)

63.韩绍阳.侯惠群.柯丹.胡水清我国铀资源勘查评价中3S技术的应用潜力[期刊论文]-铀矿地质 2005(5)

64.高劲松.关泽群基于遥感和GIS的选址策略研究与实现[期刊论文]-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5(9)

65.辛宪会.赵泳.翟辉琴.叶秋果面向分类的高光谱遥感影像数据特性的研究[期刊论文]-海洋测绘 2005(6)

66.王净.江刚武GIS在数字地球时代的新发展[期刊论文]-地理空间信息 2005(4)

67.杨永崇.郭达志基于地理坐标的数字地图量算模型[期刊论文]-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05(3)

68.王方雄.边馥苓基于网格的空间信息原子服务互操作与集成框架[期刊论文]-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5(2)

69.刘琳.赵军.付金霞.王雪平我国航空航天遥感技术进展初探[期刊论文]-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05(3)

70.方志祥.李清泉基于Mobile Agent的地理信息动态服务模型[期刊论文]-测绘通报 2005(3)

71.林卉.赵长胜.金继读从现代测绘技术发展谈测绘继续教育[期刊论文]-测绘科学 2005(3)

72.邱冬生.庄大方.黄小虎.王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期刊论文]-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5(2)

73.吴丽基于WebGIS的电子地图设计与实现[学位论文]硕士 2005

74.张照录基于GIS和RS区域土壤侵蚀定量监测方法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75.方世明地质公园信息系统建设理论方法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76.朱瑞芳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绿地信息提取方法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77.曾涛遥感技术在云南腾冲机场建设中的应用[学位论文]硕士 2005

78.牛守明遥感海量数据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学位论文]硕士 2005

79.景东升基于本体的地理空间信息语义表达和服务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80.山海涛原始影像管理及质量分析[学位论文]硕士 2005

81.谢锋基于小波包与数学形态学的道路信息提取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82.杨晓霞大规模地形多分辨率模型算法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83.王方雄基于原子服务的网格空间信息服务互操作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84.黄解军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及其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85.刘晖地球空间信息网格及其在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中的应用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86.王永韬遥感数据标准和应用标准研究初探[学位论文]硕士 2005

87.李爱霞基于Web Service的空间信息服务的注册与查找[学位论文]硕士 2005

88.余小枫基于WebGIS的杭州市茶叶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学位论文]硕士 2005

89.吴昀昭南京城郊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遥感地球化学基础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90.李德仁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机遇[期刊论文]-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4(9)

91.王方雄.边馥苓从GISystem到GIService:GISystem发展的必然趋势[期刊论文]-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4)

92.肖鸣对一种全新GIS体系结构https://www.360docs.net/doc/7c6703411.html,的介绍[期刊论文]-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04(5)

93.于雷易GIS网格体系结构探讨[期刊论文]-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4(2)

94.陈春来.石纯.吴丹论WebGIS及其发展趋势[期刊论文]-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3)

95.李德仁论天地一体化的大测绘--地球空间信息学[期刊论文]-测绘科学 2004(3)

96.易曙贤基于Web服务的GIS互操作模型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4

97.陈楚江基于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新型公路勘察设计中的关键问题研究——以西藏墨脱公路勘察设计为例[学位论文]博士 2004

98.段汕形态学及其在遥感影像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

99.唐亮城市航空影像关键地物提取技术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

100.冯德俊基于遥感的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及其信息自动提取[学位论文]博士 2004

101.邵振峰基于航空立体影像对的人工目标三维提取与重建[学位论文]博士 2004

102.刘志刚支撑向量机在光谱遥感影像分类中的若干问题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

103.叶焕倬三维运动目标的数据组织与管理[学位论文]博士 2004

104.梅建新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目标检测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

105.于雷易基于空间数据网格的空间数据共享技术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7c6703411.html,/Periodical_whchkjdxxb200302001.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