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探索──浅谈高师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外国教师教育经验的启示 [复制链接]

当前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探索──浅谈高师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外国教师教育经验的启示 [复制链接]
当前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探索──浅谈高师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外国教师教育经验的启示 [复制链接]

摘要:教师教育问题的研究已逐渐成为教育研究者们十分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的高师院校担负着培养中小学教师的重任。本文我将对我国高师本科培养模式做一点思考,指出我所认为的当前高师教师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外国教师教育成功经验给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教师教育教育实践专业发展学校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不仅要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广博的知识,还要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这一点康德尔早在1953年发表的《教育的新时代:比较研究》中就指出:“读完师范学院的课程,同读完医科或法科课程相似,没有实践,培养不出高水平的医生或律师一样,也不能够培养出高水平的教师来。”“在教师的试用期,像医生的实习期那样,应看作是新教师在老教师监督和指导下进一步得到培养的时期。”所以,作为教师培养基地的高等师范院校应当十分注重在教师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要发挥实践课的功能,有意识地创设实践环境,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实践锻炼。可是。当前各高师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却存在着“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状。

因为身在师范大学,所以有幸亲身观察和感受我国高师院校中教师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我觉得不仅仅是在我们学校,当前各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中都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实践课与理论课相比真的是微乎其微!师范生需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过去叫教材教法)三大类课程,专业理论课门类全、课时多、学生负担重,而实践课极其单调,课时又极少。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教学调查、教学观摩、模拟教学等活动的机会很少很少。对学生素质发展颇具影响的校园文化活动也多以文体活动为主,没有形成具有教师教育师范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就连对学生从教技能的锻炼起着关键作用的教育见习和教学实习,加起来也只有大四的前六周时间左右,这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学生在6周内要全面顾及教育见习、课堂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教育调查、实习总结等内容很显然是不可能的,有些工作只有割弃,有些环节也只能是走过场,无法深入下去。学生想对教师职业活动有个全面了解都很困难,更谈不上知识、技能的综合检验与运用提高,以及新型教师所需的一些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了。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教学实践能力,不能尽早进入教师角色。我认为这是目前我国高师教师教育中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这一问题导致大部分高师毕业生尽管知识掌握得较好,但教学实践能力却很差,无法将所学得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去。相当数量的师范生从教后,几乎都经过几年的教学不适应期,而这种所谓教学不适应期,实际上就是误人子弟的时期。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加大在校生的教育见习和实习力度;加强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这是国外教师教育发展中的成功经验给我的启示。

一、增加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机会,完善教育实习制度

增加教育见习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地了解中学教师的工作教育。见习主要是让师范生到中学听课或请中学教师到大学上演示课。教育实习则主要是让师范生亲自到中学课堂去上课。教育实习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见习的收效,这已为世界各国教育界所认同。例如:在印度,国家十分重视师范生的教学实习,并于1985年颁发的《全国教师委员会报告》中明确指出“教学实习应该由见习研究代替。”他们认为,“见习研究是教师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前教育实践(包括教育见习的教育实习)的时间大多安排在修业计划的最后阶段。70年代后则逐步使教育实践的时间大大提前和延长。教育见习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并贯穿第二、三学年。

英国大学每学年分为秋、春、夏三个学期,因此教育实践的时间也根据三个学期来安排。它一般要求不少于20周的教育见习和实习。总体来看,英国每年至少有一次教育见习或实习。在我国,目前教育实习时间一般为5—8周。这与发达国家如英国15周,美国15周—24周,苏联17—19周,法国27周等相比,实习时间明显太短。此外,教育见习时间不定,一般在实习前一段时间安排,通常为几学时,学生无法真正地体会和了解教师的工作(包括教师工作制

度、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因而流于形式。所以,我国可借鉴国外教师职前培训经验,增加教育见习时间并贯穿于一、二、三学年。这样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了解中学教师的实际工作情况,真正地理解具备什么样素质的教师才是合格的教师。

在延长教育实习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完善教育实习制度。目前高师本科生学生的实习时间多集中在大学四年级,这样不利于学生对实习经验的总结提高,应借鉴国外的做法,安排在大学三年级为宜,这样可以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把实习获得的锻炼与体验,转化为理论成果,及从教活动的技能技巧。具体构想是:高师本科生应在大学三年级上学期安排首次实习,时间为两个月,在三年级下学期总结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学习,大四上学期再深入实习两个月,下学期再总结学习。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经过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带实践的不断深入,切实提高教师教育的实践能力,毕业后的不适应期缩短,甚至是马上进入角色。

二、教师教育要加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重视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

美国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在这方面的做法比较系统、全面。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s简称PDS)是80年代末在美国兴起的一种融教师职前培养、在职进修和学校改革为一体的学校形式。

合作与伙伴关系是PDS的核心概念。在PDS中,师范生有一年的时间要融入到整个学校生活中,尽管每周只有一天的教学,但这一天的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在经过若干天的观摩、讨论基础上进行的。在一年的时间里,师范生有大量的时间反省自己的所学所教。在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自己亲身实践下,积累丰富的实际课堂教学经验。中小学教师在PDS中主要担负指导师范生教学实习的职责,部分中小学教师甚至可以成为大学的兼职教师,将生动的教学经验带入大学课堂,给师范生职前准备课程注入了新鲜血液。以上这些都非常有助于师范生毕业后较快地适应教职。

美国首创的PDS作为中小学与大学的合作形式,在以往相互隔绝的中小学与大学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面临我国当前教师教育“理论脱离实际”的现状,我们也应该借鉴美国PDS的经验,加强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加快高师院校与中小学的合作,培养师范生形成良好的教学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参与中小学的一些有意义的项目,不仅锻炼他们的能力,也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学校中的情况,同时为学校改革作出贡献。

以上是我对当前的高师教师教育做的一点点思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运兴衰,在于教育”,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高师院校作为21世纪教师的一个重要的培养基地,我们要对存在于它中的突出问题引起高度的认识并借鉴外国教师教育的成功经验对其进行改造。

参考资料:

[1]张德祥.当代中国高等师范教育改革论要.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2]张维仪.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热点问题透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金美福.日本教师教育给我国的启示和借鉴.东疆学刊,2000(1)

[4]梁钊华.浅探大学教师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4(2)

[5]黄学娜,许明.专业发展学校与美国教师教育的发展.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教师存在问题与整改措施

教师存在问题与整改措施 教师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反思自己平时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平时生活的言论,了解自己的不足,并制定整改反案,改正不足,提高教学水平。下面是整理教师存在问题与整改措施的范文,欢迎阅读! 教师存在问题与整改措施篇一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海无涯,职业境界的追求也没有止境。俗话说得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特别是对于教师这样一个特殊的行业,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学生的成人成才,只有不断的学习以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断的反省总结以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才能真正做到"不误人子弟"。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的开展让我又一次深入地总结反思自己,查找不足,分析根源,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个人的师德师风建设。经过前一阶段分析问题并查找问题的根源,我对自己存在的不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讨论会的召开,我迫切感到自己和优秀教师的差距,迫不及待地要与他们看齐。现将问题再次总结,并拟定整改计划,以期自己离优秀教师的标准更近一步。 第一点:个人素质的提高迫在眉睫,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并积极行动 (1)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彻底更新教育观念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好多年,但我反思自己,发现对有些理念的认识并不透彻,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

深刻认识到作为一个教师要不辱使命、不负众望,有所创造、发展,就必须学习。教师要学习的内容十分丰富,当前特别要重视对新课程要求的学习,全面了解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改革的目的、内容、方法、途径;了解新课程对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要求;总之要以新的教育理念来充实自己的头脑,转变教育观念,更好地承担新课程改革的历史重任。今后,我要更加重视理论学习,同时努力向同行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向生活学习。 (2)广泛涉猎,丰富知识结构 知识是一种多要素、多系列、多层次的动态排列组合。合理有效的知识结构必须具有一个显著的核心,核心不明显是低功能的知识结构,必然会影响到思维功能完善与发展;合理有效的知识结构必须有若干辅助性知识,来积极配合结构核心进行有效的思维;合理有效的知识结构还必须有雄厚的常识性知识,它对于最为深厚的科学创造、艺术创造都有孕育、触发的作用。 基于如上理论,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教师,如果只局限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就不能在教学与科研活动中拥有开阔的视野,不利于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就不能充分发挥知识应有的功能。所以,为了做一个有才的教师,必须广泛涉猎,博采众长,触类旁通。因此,我决定从今往后,少一点时间闲逛,多一点时间看书,少上网打游戏,多一点时间参加教育论坛的讨论,以丰富知识结构,优化课堂结构,力求生动有趣,知识丰富,学生爱学,自然对我的课感兴趣,以兴趣引导他们,追更好的成绩。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惠州学院2012年度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立项选题指南 本课题指南为选题的大体范围,申请者可以在本选题指南的指导下,根据学校和个人的实际情况确定申报选题。重点资助项目主要在立项项目中择优选择。 项目立项起始时间可从本年度项目实际研究的开始时间算起。教学研究项目的研究周期通常为一年,重点项目的研究周期可适当延长;教学改革项目可以按实际见效时间设计周期,通常为两年。 教学研究项目结项至少应提交项目研究报告和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1篇以上相关教研论文(增刊除外);教学改革项目结项需要提交教学改革项目完成与绩效评价报告、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1篇以上相关教改论文(增刊除外)。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是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重要方面,构建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强国的普遍经验。本类选题侧重于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综合研究与实践,突出创新特色与推广应用,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一流人才培养的优越环境或基地。重点研究我校现有人才培养的特点、问题,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资源配置,提出集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与层次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等为一体的提出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参考选题方向包括: 1-1.我校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问题及对策研究 1-2.我校人才培养社会评价研究(毕业生社会需求及适应性情况) ※1-3.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与实践 ※1-4.基于职业化、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等某个视角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5.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与实践 1-6.多学科渗透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1-7.中文专业写作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1-8.服装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模式研究 1-9.人才创新素质培养的实践与模式研究

教师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精心整理教师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凤县双石铺中学王金茂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没有反思的经验,就只能是狭隘、片面、肤浅的经验;不会反思的教师,他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至多只能停留在经验的积累上。只有经常不断地反思,教师的教育智慧才会随着岁月不断增长。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日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不断学会教学,从而教会学生学习。 的缺失。 但教学反思的质量偏低。一位教师的教案本上有10节课后的教学反思都是同一句话:“进展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有些教师的教学反思仅仅是对课堂教学的简单“回顾”,只是教学过程的重现,而没有思想冲突,没有产生新的感悟。可见,多数教师的反思方法不足,反思能力比较欠缺。 问题三:优势方面写得多,不足之处挖掘得少。一些教师写教学反思时,尽量少写或不写不足之处,担心反思写出来后,被同事或领导看到后会影响自己的形象,或被领导作为考核与评价的依据。一位教师在《海底世界》一课的教学反思中,花了较长篇幅写了两个成功点:

一是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海底的奇异,用瑰丽无比的珊瑚和那些没有见过,甚至都没有听说过的动植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二是通过自由读、推荐读、小组读、男女生比赛读等活动,强化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谈到本堂课的不足时,仅用一句“这节课也存在某些不足之处,我将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不断努力,使课上得更精彩,更受学生的欢迎”来带过,没有明确教学的缺陷在哪里,也没有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是否体 二、教师教学反思的对策 要解决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明确教学反思的内涵。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

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坚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线,依托校企合作开放性办学平台(包括研究院所),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办学实践出发,经概括、归纳、综合,形成“双主体、三段式、六步骤、六递进”的“2366”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双主体”即以学校和企业为两个实施主体。 “三段式”即将整个人才培养期划分为“以验带学”、“以训促学”和“以习强学”三个阶段,达到“练与教、做与学、导与做”的三合一。 其中,“以验带学”阶段,主要在学校进行实施,辅以新生入学后 的企业参观学习,对专业基础和公共基础课程采用验证性、应用性实验 方式,以校内专任教师为主,在实验中来熟练基本技能,掌握基础性知识,实现“练中教、教中练”合一。 “以训促学”阶段,主要在学校和合作企业双重环境进行实施,专业必修或选修课程采用实用性、综合性项目载体,以专兼教师为主,在教学模拟生产性实训中,促进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实现“做中学,学中教”合一。 “以习强学”阶段,主要在学校进行实施,以生产性任务为载体,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导,在企业的轮岗实习、顶岗实习中,强化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就业能力培养,实现“做中导、导中做”合一。 “六步骤”即依据三年学制中的六个学期为实施节点,以实践教学组织实施为主线,细分为参观体验、基础训练、专项实训、综合实训、轮岗见习、顶岗实习六个步骤环节。 “六递进”即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对应“六步骤”实践操作过程, 将职业能力培养设计成由低到高的递进层次,形成集认知能力、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国家职业资格初级或中级技能、国家职业资格中级或高级技能于一体的目标培养体系。 专业2366”人才培养模式图见下图所示。

国内外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国内外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摘要:随着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问题日益突出。在对国内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基础上,从录取培养机制、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育管理、科研及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分析对比国内外高校的不同之处,提出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不足。 关键字: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 0 引言 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及网络通信技术日新月异,我们已经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突出的表现在人才的竞争上,要想取得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持续竞争力,必须注重高级人才的培养,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支持。培养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各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加强素质教育,倡导个性张扬,构建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代高等教育和人才发展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的是一种应试教育,而这种教育造成我国大批学生“高分低能”,已是不争的事实。2005年,11名内地高考“状元”在面试环节被香港大学拒之门外,港大提出的理由是不愿录取“书呆子”[1] 。 因此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改革的课题。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运行方式[2] 。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三大属性:一是指导性,必须有一定的教育理念作指导,它制约着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式;二是全程性,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均是其体现;三是标准性,它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范型性和可操作性。归根结底,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堵养什么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1 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和高等教育体制的不同,中西方在人才培养理念、模式和方法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别。 1.1 外国高等教育“宽进严出”,而我国则是“严进宽出”。 国外入学和毕业的政策上,大多高校实行“宽进严出”的政策。以英国为例,无论是本地学生还是留学生,只要经过资格审查,就有机会进入高校学习,尤其是攻读硕士研究生。但是在学期间,大学实行严酷的淘汰制度,高等教育的淘汰率非常高,达30%,优胜劣汰已成了规律。在对待毕业生的学位授予上非常严格,毕业生很难毕业,从而保证了人才的质量。而我国的高校招生基本上是以高考为依据,这一选拔方式能够快速、方便地选择出成绩优异者,但从科学的人才评价角度看,这种单一考试成绩指标不可能对人的全面素质和能力做出评价,而且不利于对学生人学前的教育进行良好的引导。这也就是所谓的“严进宽出”的教育政策。进入大学需要“过五关、斩六将”的严格的高考,可谓“一卷定终生”。从人才评价的角度看,缺乏科学性,在某种程度上遮蔽了对学生其它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关注。显然,这种培养模式存在明显的缺陷。 1.2 在教学模式方面,外国实行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我国实行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年学分制。 以美国为例,美国大学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教学方式提倡灵活多样,目的在于启发和诱导。实行的是完全学分制,学生拥有对专业、课程、时间、教师、学习方式等全方位的选择。所设的课程横跨多个学科,强调科学的广度和深度,给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提前毕业,中途休学或者分阶段完成学业。 我国虽然近年来也对外宣布实行学分制,但是由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根深蒂固,很难做到完全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李超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广安638000) 摘要:指出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分析我国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给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若干建议,如建立多样性招录标准、深化教育教学体系改革、严格实行“宽进严出”模式和积极实施就业创业教育等,最后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 关键词:模式;改革;可持续;实践 1前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日渐暴露弊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的三大基本职能,其中人才培养占据主导地位,也是高校的最初使命和基本逻辑起点,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服务社会,都是以人作为行为主体的[y。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的指导卜,为了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2] 2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小科学,导致中小学素质教育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卜举步维艰,大量优秀人才由于“分数问

题”与大学无缘。 2. 1传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灌输式教学而忽视主动性学习 我国高校大多数课程的教学都是教师的一言堂,课堂也就成为了教师的独角戏,师生互动环节甚少。期末考试以教师所列“重点”为主,课程成绩也是由任课教师自行评定。在此情况卜,学生平时学习懒散,期末考试前则忙于死记硬背。久而久之,学生明显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听从而不会质疑,会考试而不会思考,更小会形成开创性思维,难以适应现实的工作环境[3] 2. 2传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知识的广度而忽视其深度 高校课程体系设置中,必修课很多而选修课甚少,学生小仅学习压力大,而且知识领域的广泛性导致学生回圈吞枣、浅尝辄止,没有精力和时问去深入研究和探索自己喜爱的专业课程和研究方向。课程、教学及相关管理设施小完善,使毕业生知识技能结构小合理、动手能力弱、创新精神匾乏、环境适应和职业迁移能力严重小足。因此也难以确定学习重心和专业方向,与我国社会转型、市场竞争激烈的现实及其对人才需求极小适应。 2. 3传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而缺乏实践环节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学生绝大部分时问都集中在课堂中学习书本知识,很少接触社会实际。实验设备与实训场地小完善,实验实训制度小健全,实验实训师资力量薄弱等,也直接给实验实训教学带来巨大困难。课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探讨甚少,学习方式单一,学习效果小理想。学

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模式初探

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高等工程教育是培养科技创新工程人才的重要阵地。文章分析了当前高等工程教育而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以及突破课堂界限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主要方式为发现式教学的理论授课形式、问题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任务牵引的实践操作课程设置。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高等工程教育;发现式教学;翻转课堂 高等工程教育肩负着培养推动国家和社会科技进步的工程师的重任,是培养科技创新工程人才的重要阵地。当前,新技术、新经济和新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新型工科人才支撐,这样的大背景给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高等工程教育而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挑战源于以下方面:第一,当今全球科技高速发展加速了对高素质高等工程人才的需求。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进入"新平庸〃状态,寻求科技创新突破、孕育新产业、寻找新增长点成为各国共识。在世界经济竞争的强烈冲击下,现代工业对于工程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许多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这些新技术、新学科对工业界产生了极大影响,众多工业领域悄然发生着变革。世界在变革,教育也要变革。为了适应全球科技发展的重大变革,世界各国纷纷推出教育改革的新举措,以适应未来急剧变化的人力需求,

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劳动者,特别是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第二,我国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社会对高素质高等工程教育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撐,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培养的数以千万计的中国工程人员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结合当前全球科技高速发展,新产业不断涌现, 新的增长点不断变化,高等工程教育成为我国推动科技创新、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引领世界工业产业革命与创新的工程人才的重任。第三,传统的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还存在着突出的矛盾。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有着百年历史,改革开放以来, 高等工程教育快速发展,为我国国防军事、航空航天等各行各业输出了许多杰出的工程人才。然而,我们必须看到,我国的工程能力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些差距,传统的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许多高等工程院校仍沿用传统工程教育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适应当前科技高速发展的世界大变革的高等工程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还没有完全形成,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还需进一步深化。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有别于传统的工程教育,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传统工程教育重视学科知识的学习,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以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为核心。传统工程教育中涉及的课程内容多,学习的知识纷繁庞杂,

幼儿园教师个人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幼儿园教师个人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幼儿园教师个人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分别是怎样的呢,赶紧看看吧。以下是pincai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教师个人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幼儿园新教师问题管理对策新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教师队伍中的生力军。今年,我园分配了几名新幼儿教师,她们充满生机,乐于进取。由于刚走上工作岗位,对幼儿园实际工作并不了解,在体验初为人师的喜悦与自豪之余,更多的是感叹幼儿园工作的烦琐和不理解。因此,有一些人会产生矛盾、彷徨,无所适从的心理。 那么,对于幼儿园管理者来说,如何培养新教师队伍从而保证师资质量是更为重要的问题。因此,我园把培养新教师的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努力使她们尽快实现角色变换,冲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从而顺利度过适应期。 然而,我们看到,在新教师的管理过程中面临重重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着新教师的发展进程。关注新教师的成长,首先要关注幼儿园新教师管理中目前存在的问题。本人结合实际思考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专业能力较弱。不可否认,幼儿园有许多新教师专业能力是很强的,但多数新教师与幼儿园的合格型、胜任型教师相比在业务上有很大差距。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有些教师培训部门片面追求了教学的数量,一味追求早点让学生毕业,增大学生的流

量,从而忽视了教学的质量,特别是专业理论的学习,更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就使新教师的业务能力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作为幼儿园的教师,要不断进行业务学习。许多新教师在参加业务会议之初,一头雾水,对“多元课程”“幼儿园教育纲要”等都一无所知,显得很吃力,工作的不着头绪,加上业务会议的不熟悉,一下拉大了新教师和幼儿的心理差距。 二是自信心不足。新教师刚刚参加工作,对工作的具体情况都摸不着头绪,加上有的幼儿教师培训学校压缩学制,去掉实习期,致使新教师对幼儿园的工作一无所知,估计不足,一涉及具体事务时会无所适从,从而使幼儿园新教师的自信心大大受挫。多数新教师在业务会议上,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在与老教师的探讨中,明显缺乏自信心。从而影响新教师成长的步伐和进程。 三是人际关系面临压力。幼儿园一般不会一下吸收许多新教师,所以,新教师来到幼儿园工作,多半会存在人际关系不适应的压力,一时之间融入不到集体中去,不敢主动与别人交流,久而久之,在人际交往方面就会变得十分被动。另外,在与家长交流沟通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家长不信任,二是新教师自信心不足,专业能力缺乏,和家长交流欠主动。许多家长存在这样的心理:这个老师是新教师,肯定不如老教师有经验。所以,家长有什么事都愿意找老教师商量,对新教师呈不信任的态度,认为把孩子交给她不放心,新教师会变得越来越消极。这样形成恶性循环,不但不利于新教师的成长,而且不利于幼儿园的整体形像。

新形势下企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一、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有企业缺少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充分重视 许多国有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不够,没有清楚地意识到人才培养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缺少对培训回报率的合理预期。有的企业认为人才培养是一份耗时耗力的工作,觉得人才培训对于企业来说可有可无,常以工作任务重、经费不足等理由,人为缩减培训费用。国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在战略和投资方面对人力资源管理不重视,忽略了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投资效益,而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单纯将人才培训作为培训机构的工作内容,没有在人才培训的工作中发挥相应的作用。 (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能力不强 在发达国家,尤其是大型国际化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几乎都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除了具备基本的管理技能、领导能力外,还拥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完整的法律法规知识等,能够制定部门的工作计划。而我国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恰恰缺少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专业能力有待加强,不能够制定出与企业战略目标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缺少借助企业文化营造氛围的能力,缺少必要的协调沟通能力,不能够起到良好的引导和培训作用,不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缺少可执行性和连续性 在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中,企业的计划性和执行性不强,没有明确的培训规划,培训工作的开展更是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有的国有企业甚至为了完成上级任务而进行走过场式的培训,这种教条式的培训模式通常起不到很好的培训效果。此外,人力资源培训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许多国有企业对于员工的培训都是短期的、孤立的,而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来说只有持续性的培训才能实现预期效果,从根本上提升员工的综合素养和技能。 (四)人力资源培训工作针对性不强 ⒈需求识别不到位。培训需求分析和识别与企业战略目标、绩效及职工的职业发展结合不紧密。专业部门对业务培训需求、逐级管理者对下属培训需求关注程度不够,不能及时发现下属员工培训需求,指导、督促职工进行针对性培训。职工自身培训需求不足,提升动力不明显。 ⒉培训内容策划不到位。目前很多国有企业在岗位族群的任职资格、能力素质和职业发展方面的体系没有建立,使培训的基础依据不足,缺少针对不同岗位族群上岗标准、职业发展的模块化、标准化的培训体系,培训内容呈现分散、系统性差的特点。课程、课件没有实现标准化管理,资源没有共享。 (五)人力资源培训手段不能满足需求 企业发展加速,工作节奏加快,大规模的脱产(半脱产)培训组织难度越来越大,“工学矛盾”日益突出,企业对员工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员工自身培训需求将逐步增大,企业现有的培训渠道、设施、手段无法已无法满足培训需要。致使很多培训项目无法达到预期培训效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六)人力资源培训结果与企业用人结合不紧密 培训效果评估是培训工作的难点,同样也是企业面临的工作难点,目前很多企业的评估手段不能充分反映职工培训效果和实际运用程度。培训效果评估方法有待创新,目前主要采取“理论考试”、“问卷调查”、“跟踪评估”等方式进行,未能与企业员工实际工作技能的提高、业绩的改善紧密结合。培训结果没有与单位、业务的绩效挂钩;没有与职工的绩效、岗位变动挂钩;没有与培训实施单位、授课教师的绩效挂钩。由于没有考核机制的约束,员工在培训期间的学习劲头不足,有的员工参加培训的目的不够明确,只是简单的按公司安排“凑数”,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培训结束后学不到有价值的东西,这就使得国有企业的培训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不利于发挥人力资源培训的真正价值。 二、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 依据我国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培训模式,提升培训效果是企业当前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管理部门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善培训管理的质量。 (一)企业应该拟定科学的招聘方案 企业应该依据自身的人才需求结构制定科学化、规范化的招聘方案,在招聘中可以实行聘任制。国有企业应该从中长期的发展战略入手,招聘企业长远发展需要的人才,增加人才储备。国有企业的人才招聘可以实施多种方式,如推荐制、聘任制、社会招聘的方式都可以采用,进一步严格和规范招聘流程,这有利于后期的人才管理和培训,提升企业的人才优势。 (二)人力资源培训开发职能与员工的职业规划有机融合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企业培训的范围已经突破了传统限制,培训的性质、职能、宗旨、对象都发生了很重要的变化。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国有企业要发挥人力资源培训的潜能,要不断进行培训开发体系的职能拓展。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时,要紧紧结合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职业规划,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进步和发展。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把人力资源计划、组织战略规划与员工职业发展规划进行有效结合,并且准确反馈员工潜能的评测结果,依据结果为员工指引更加明确的发展方向,给予员工更多的发展空间。 (三)建立分层分类的员工职业化培训体系 新形势下企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吴晓东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03) 摘要: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管理越来越科学化、规范化,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对于国有企业来讲,人力资源管理作用的发挥与人才培养模式是密切相关的,选择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吴晓东:新形势下企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134 ··

互联网背景下的云端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2019第3期中(总第294期)学校自创建以来,即着力打造基于教育信息化的走向云端的未来学校。学校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改革,在校长的带领下,通过三年的不断实践、 摸索、完善,以数字化 “云校园”建设为依托,积极探索“云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翻转课堂”为突破,形成适合本校学情的“三环八步”智慧生命课堂模式,促进了各学科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 其中,各学科组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架构出五大信息化支柱,打造出学科云端智慧课堂,尤为突出。 支点一:微课助学,微力无边 课前微课助学,以学案为依托、以微课为辅助。小学科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性自然科学,单从课本知识介绍很多知识抽象难懂,此时微课助学尤为重要。教师课前收集遴选重难点素材,制作成短视频,时间控制在十分钟内,非常有利于学生高度集中思考。 微课视频问题针对强,每每都是直入主题,学生进入情境快,这就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度集中思考能力,获取知识能力。 如教学《星星变奏曲》一文时,设置问题: “星星”这样一种自然存在的事物,怎么会变奏呢?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而后引导学生通过读、 议认清“意象”代表的是作者的情感变化。 又如学习《孤独之旅》一课时,围绕课题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旅行都是幸福的,快乐的,文章为什么会说是孤独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你认为哪里孤独,你就重点去学习哪一部分。有的同学选择写杜小康的心理变化的自然段来学习,有的同学选择写环境的自然段来学习,这样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就得到了保证,他们就会结合所选段落来欣赏揣摩语言文字,展开自主的学习。 再如,在教学《邓稼先》这一课文时,先引导学生:看到这题目,你最先想到什么问题?学生说想了解邓稼先是一个什么样的 人,做了什么事让后人这么敬重他。接着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阅读课文。而后进一步启发学生:要了解这个人物,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读懂呢?学生纷纷说要通过一些动作、 语言、外貌及事迹等来了解。这样老师再让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并找出相关的段落来细细品味,不仅了解了人物描写方法,也更深入体会到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微课视频制作,仅呈现主题密切相关内容,有精细的分析思路,有严谨的答题过程,有适时准确的画外音,没有了教师的身影,没有了讲台、讲桌,避免了外界干扰,因而学生注意力会集中于问题本身,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效率。 支点二:虚拟实验,虚实接合 利用仿真模拟实验室完成实验课翻转,先线上模拟实验,再动手操作。所有学科特别是实验学科,化学生物物理这些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是一切科学探究的基础。虚拟实验室突破了传统实验教学受时间地点限制的问题,在网络等环境下建立的虚拟实验室更方便进行互动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为了在有限的实验课时间内完成实验,常常缩短讲解和示范操作的实验环节,但这常常会造成部分学生在实验前对实验原理理解不透。 支点三:思维导图,完善体系 各学科绘制思维导图可使学生迅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从而查缺补漏。思维导图绘制不拘于形式,可以采用多种图形表示。方法上一般采用学生自主绘制和教师绘制初稿学生补充填写两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只需要记录课程中相关的关键词来完成绘制工作,可以节省50%到95%的时间。把学习者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同时,实践表明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可以成倍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生理解和记忆能力。 支点四:在线测学,掌握学情 各学科重在理解,章节难易不同、知识点繁杂,同一节课由于学生视野的不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不一样,在线测学能够及时帮助老师统计结果、 掌握学情。在线测学是及时了解学情的一种高效反馈方式。 学生限时作业答案通过平板上传,后台及时统计完成时间、 上交人数、每道题的得分率,难易程度一目了然,帮助学生当堂反馈,老师及时讲解。 支点五:码书码卷,码知天下 一些学科教材中一些图片很抽象,难以理解,比如生物学科中的草履虫的结构、细菌、 病毒的结构,利用码书可以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教材,“码书”即扫码看书,扫一下二维码,课程内容就直观形象甚至于动态呈现在屏幕上,方便随时随地随意地学习;同时“码卷”是为了分层次教学,即在试卷的题目后面将对应试题的解析、讲解利用二维码的形式展现,可方便不同层次的学生解疑问学。码书码卷可使生物教材试题有声化,使文本视频化,塑造孩子的自学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忘我地学习生物课程。 通过架构以上五大支点,使得信息技术真正融入了我们北城学校的课堂教学,成功打造出适合本土学情的学科云端智慧课堂。 在未来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仍需充分把握好互联网给教育带来的新机遇,也要提前规避好互联网有可能对教育带来的挑战。同时在未来信息化改革的浪潮中我们仍需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利用互联网这一新时代工具为教育提供更好的服务,并不断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从教育的师生这两大主体出发推动学科教学的不断前进。 (通联: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北城实验学校)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在教育领域各个环节的逐渐渗透,传统教育的弊端日益凸显,在传统教育的模式桎梏下,面对这场史无前例的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浪潮,无论是作为传道授业的教师还是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都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去重新认识、摸索、定位自己的角色。“互联网教育+”的移动教学、混合式教学、在线课堂、泛在学习等各种各样学习模式开始充斥着整个校园。 互联网背景下的云端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时琳 XIN JI SHU JIAO YU /新技术教育 105

浅析教师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浅析教师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化背景下教师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培训工作流于形式 教师培训机构缺乏专门的领导班子和稳定的师资队伍,缺乏科学、规范、有效、系统的培训计划和规章,缺乏强有力的制度约束和保障。不少教帅培训机构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条件均未达到教帅培训机构的条件要求,培训机构内部教师的基本素质—教育思想观念、职业道德水平、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等都还未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还未走出传统教育的圈子,毫无借鉴和实际意义。 2.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欠缺 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一般包括通识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类知识三大类,这三大类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体现出教师的从教能力。但由于我国在教师教育期间的课程设置体系一直围绕学科专业展开,忽略了通识知识和教育类知识在教师教育中的作用,而且在已开课程中又重理论轻实践,致使教师的知识结构比例失调,缺乏必要的通识知识和教育类知识,缺乏必要的实践和学科间知识的融合。教师知识基础欠缺限制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且还有教师所学专业与任教科目不符或兼课的现象。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学校不得不面临一个教师教几门课的尴尬局面,跨学科甚至跨行业的教师普遍存在。3.教师教育过程中缺乏实践经验 首先,不少师范院校长期以来存在着教师不懂中小学教育教学规律,缺乏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和经验的现象。因为这些教师从未上过中小学讲台,从未深人中小学教育生活,既不懂中小学生心理、情感,又不懂中小学管理及其中小学教师的能力、素养要求,出现了教师只顾照本宜科地大谈书本中的概念、原理和条条枢枢的现象,本本主义思想严重禁锢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教育理沦与教育实践被割裂,教育实践活动在这里被闲置、被冷落、被排斥,整个课堂成为教育理论的讲座课。其次,不少师范院校对学生教学实习管理不严格。不少师范院校的教育见习作是“开放式”和“放羊式”的,由学生自己联系见实习学校,自己管理自己,在数个月的见实习时间里,师范院校是撒手不管的。学生见实习结束后,只向学校交上一份由见习学校签署意见证明即可,这样,学生实习的有效性就大大降低。 4.教师职业道德面临挑战 当前教师道德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事业心、进取心和爱心。首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发展的今天,部分教师丧失了应有的事业心,对教学不负责任,工作马虎,不钻研业务,不备教案,不批改作业,凭过去的一点教育教学经验糊弄人。其次,部分教师没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能及时地获取教改新信息,缺乏进取心和成就感,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再次,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有的教师偏爱尖子生,冷漠中下生,歧视后进生,有的教师对所谓的“差生”讽刺挖苦、心理施暴、体罚、变相体罚,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与师德相悖。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是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重要方面,构建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强国的普遍国际经验。本文拟从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两方面详细分析目前我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热点及今后发展趋势。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热点发展趋势 我国高校扩招后,如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面临的严峻挑战。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便是解决教育质量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因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已成为国内教学改革的热点。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热点 人们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知,没有统一,但从根本上讲其认识还是有一致之处的,那就是培养怎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有机统一,即它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它决定着高等学校所培养的人才的根本特征,集中体现了高等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因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多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入手,在实施过程中又是全方位、系统的改革。 (一)培养目标方面 自从1998年实行高校扩招政策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已于2004年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培养目标方面,各高校都改变了过去精英教育阶段以单一学术研究型人才为主的做法,而从本校、本地区实际出发,制定出了多层次、多规格、多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 1.研究型人才 目前高等教育虽然进入大众化阶段,但大众化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非精英高等教育机构来完成的。因此,教育部要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进入“985工程”和部分进入“211工程”的高等院校要坚持精英教育标准,培养研究型人才。许多定位于研究型的重点大学都在坚持精英教育理念,把高素质、高水平,具有宽口径、厚基础、重个性、强能力、求创新等特点的各个行业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作为本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北京大学提出本科生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是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能够在各个行业起到引领作用的顶尖专业人才。 2.高级基础型人才 基础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为迎接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挑战,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

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传统教育理念束缚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学科设置不合理、专业特色不鲜明,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等问题,对此,文章梳理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总体思路,并提出了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加强专业设置建设、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考试模式等措施。 [关键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实质上意味着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特别是随着国家之间技术竞争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正处在从注重数量规模到注重内涵建设的转型期,使得不少高校传统、单一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暴露出弊端。每年全国有大量的毕业生涌向社会,但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比例却不尽如人意,主要体现为培养的人才知识贫乏、能力欠缺、创新意识差,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高校只有竭尽全力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自我发展的出路。 一、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发展速度明显加快,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资源也实现了优化,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探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积极经验,但仍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教育理念束缚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教育的内涵不仅仅是教授知识,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和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和批判性思维。当前,不少高校仍然秉承传统的单纯继承性教育理念,无论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还是考试制度方面,都强调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和继承,把学生作为单纯的知识接收器,置学生于一种被动的顺从地位,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依赖消极惰性心理,形成不敢提出异议、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学习模式。“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是否善于思考和质疑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才能的重要尺度,只有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才能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形成主动学习的动力,而很多高校教育恰恰不重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鼓励创新的机制和校园文化氛围。 2.学科设置不合理,专业特色不鲜明。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存在着专业口径过窄的问题,特别强调的是专业,文、理、工划分得非常分明,并且在学科设置方面没有统筹规划,存在明显的趋同性,像会计学、计算机、英语、物流等专业,

智慧教室教学模式构建初探-教育文档

智慧教室教学模式构建初探 、基于智慧教室的教学实施现状分析 伴随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大 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先进的技术与算法迅速与各个行业相融合,发挥出了现下最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提升出了更好的行业生产效率。“互联网+教育”让我们看到了运用先进的信息智能技 术打造出来的促进学生更高效构建知识的智慧学习空间――智慧教室。 以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为例(以下简称“学院”),学院无论是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还是基于智慧教室思考的校内实训实践基地建设;甚者是整个学校的智能化管理方面都投入相当 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从现代商务模拟实训室;到VBSE商业模拟仿真实验中心;再到BIM 仿真实训中心的设立,无一不是以 产、教、研”高效融合为基础,依托智慧仿真学习环境,结合学情、人才培养、市场需求来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使课程转化教学,让教学与科研互动发展。 整体上看,学院依托智慧教室构建的教学模式设计都是从现实理论学习出发到虚拟环境检验再到现实实践教学指导更新所学,从综合实训反推相关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 通过对学院的师生进行调研,80.43%学生表示喜欢智慧教室 教学,认为这样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与传统课堂相 比,78.26%的学生认为智慧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下来;86.96% 的学生感受到学习兴趣的提升;91.30%的学生认为师生交流增强 了,只有2.17%的学生认为两者学习体验的比较后没有什么不同。 二、基于智慧教室教学模式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智慧教室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但是,通过调研以及深度访谈,我们也发现现阶段基于智慧教室的教学模式也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空间布局不合理,学生学习环境体验感不高。大部分学生认为屏幕太小,看不清楚,教师过于拥挤,合班上课桌椅不够等问题。 其二,在课堂教学方面,学生认为课堂管控不足。大部分访谈的学生认为课 程的中后期随着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课堂控制呈现散漫的情况。部分学生认为智慧教室的使用无法与课程学习目标更好的结合。 其三,从对教师的调研和访谈数据来看,25-35 岁的青年教师赞同智慧教室的使用、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对教学质量、教师素能提升起积极作用。表示会定期使用智慧教室进行混合式教学,但如何让课程与智慧教室教学无缝对接进行课程设计还存在欠缺;35-40 岁以上的教师表示不确定智慧教室的使用对教学产生的影响,不确定是否会定期使用新的教学模式进 行教学;而45-50 岁的教师则明确表示会积极尝试智慧教室教学模式,比较关注学 生学习行为数据跟踪情况。 二)影响智慧教室教学模式构建的原因分析 1、资源限制 以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为例,截止目前学校一共开设学校开设本科专业29个,专科专业62 个,涵盖管理学、工学、医学、教育学等4 个学科门类。在校生27793名,专任教师1389名。[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官方数据] 这样大的学生体量在有限的教学资源条件下对排课、教学管理、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改革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尝试在有限的物理学习环境下,抓住信息技术变革来来的历史性机遇,构建具有合理空间布局的智慧教学环境,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对每个专业、专业群建设、学校发展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依托智慧教室构建创新高效、高体验、高回报的智慧教室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我国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策略

我国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策略 摘要:在教师教育中存在着对教师教育认识扭曲,教师教育投入不足与办学条件相对落后,以及重抽象理论教育、轻教育实践及职前、入职、职后教育严重分离等问题。确立发展性教师教育的思想,探究适合我国的教师教育模式,调整课程结构,优化教师资格实施办法,拓宽教育投入来源渠道,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形成良性的中小学人才聘任机制,是应采取的策略。 关键词: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策略 一、我国教师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对教师教育认识扭曲的问题 近几年,教师教育一直是教育界非常关注的话题,然而在实施中仍然有一些认识上的问题:第一,认为教师教育不过是师范教育的一种变形,二者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虽然有一部分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但综合大学在其中起不了什么作用;第二,师范院校按综合模式发展,而教师教育仅是其综合性的一部分,教师教育的师范性将不被突出,教师教育将使未来的教师质量下滑;第三,部分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意识淡薄,认为教师职业本身不具有明显的专业性,教师仅是一个职业而已,是否专业化并不重要;第四,专业学习和进修只是晋级、评优的阶梯,导致相当一部分教师在专业学习上产生急功近利和浮躁的倾向,从而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 2.教师教育投入不足与办学条件相对落后的问题 在新形势下,教师教育“优先发展、适度超前”的政策尚未很好落实。教师教育的问题和困难之一,就是在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教师教育经费依旧投入不足,师范院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差,成为制约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的师范教育和中小学校教学资源的相对落后,以及教师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影响,使得我国的教师教育将出现恶性循环的态势。例如,基层学校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各项费用不能保证,不利于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影响学校教育的质量。 3.重抽象理论教育、轻教育实践的问题 我国高师院校和其他综合性大学一样,非常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教师的科研成果大多是教育理论方面的,有关教学实践方面的论述也是一些实践原则、策略和理论建议,缺乏与教育实践的结合。师范院校也不乏教材教法方面的学者和专家,但是在学校和学科建设中一直不受重视。教授教材教法的教师大多没有中小学教学实践经验,教学内容以教育实践理论和策略为主,师范教育中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脱离,使师范生对课堂含义及学生状况缺乏足够的了解;学生所学教育类课程和教学实践类课程门类较少,整体性差;相当一部分老师不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