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续利用林业和可持续发展林业的关系浅论

永续利用林业和可持续发展林业的关系浅论

摘要:森林永续利用森林可以不间断地生产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森林永续利用带来了生态环境的退化,进而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林业。两者都是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可供使用的森林资源,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发展和完善的,而不是对前者的否定。关键词:永续利用,可持续,林业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人类生活、工作所需的重要物资来源地,人类更有义务和责任去经营好森林。

1 永续利用林业

1.1 永续利用林业的概念

在2000多年以前,战国时期《孟子》一书提出“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这是历史上最早有文字记载,关于森林永续利用的萌芽思想[1]。而德国人1826年提出以森林永续经营利用为基本原则,以法正林为经营目标这一传统林业理论,真正将森林永续利用引入森林经营管理中。其主要任务就是研究森林永续利用的理论与方法[2],主要以法正林(Normal Forest)学说为中心,以木材生产的永续、均衡收获为最终目的。

虽然这一理论也曾有争议,甚至受到过批判,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以森林永续收获为核心的林业经营管理模式在森林经营中的主宰地位。《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I)对永续收获的定义是:均衡、持久、合理地利用森林的方式。目的是发挥森林的再生作用,既保证当前的生产,又使森林不枯竭[3]。

1.2 永续利用林业的发展

森林永续利用是指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利用量。森林永续利用包括:合理利用林地,不断提高林地生产力;持久和相对均衡地供应木材,并在森林资源扩大再生产的基础上适当扩大采伐量;合理经营利用其他林副产品及森林动物;保持森林生态平衡,发挥和扩大森林的防护特性和卫生保健功能;逐步提高林业生产的经济效果,增加林业收益等。从这一定义中不难看出,永续收获的概念已从最初“每年相同数量的木材收获”演变为“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但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这一本质内涵并没有改变,而这个定义有向可持续林业方向发展的趋势。

1.3 永续利用林业存在的问题

在发展永续利用林业时,人类内心往往存在“只见树干,不见树木,不见森林”这一思想,只将木材作为万古不变的主产品,与木材生产联系在一起的其他产品不管价值如何,都次之对待。因而在生产上一味的追求大径级木材;在科研上,便将研究木材速生丰产作为重点;在林业调查规划中,主要调查森林面积和蓄积,并以此作为规划设计基础;在林业计划上,长期以来,始终停留在生产多少木材,造多少林,增加多少覆盖率上;在林业生产上,持续推行粗放经营方式,将复杂多样的林业生产简单化[2]。因而,在森林永续经营利用理论长期应用下,并没有解决森林面积与质量的下降趋势。

森林永续收获理论经过了100多年的经营实践,非但没有实现人们期望的永续森林,反而带来了生态环境的退化。这不仅与森林永续收获的出发点相背离,而且也是森林永续收获理论所不能解释的。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对森林的索取日益增强,对森林永续利用的质疑也越来越多,从而导致了森林经营形式的转变。

可持续林业的提出,让人类找到了森林永续理论与期望结果不一致的答案和森林永续收获失效的原因。因此,出现了新形势的可持续森林开发的林业经营模式。

2 可持续发展林业

1985年第9届世界林业大会墨西哥宣言指出:“林业领域必须是社会综合发展的一部分,通过充分利用其生产、保护和社会的潜力,为城乡人民的福利做出贡献。日益变化的世界形势要求对于森林资源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作出新的定义,通过清楚地认识新林业战略所需的技术、社会、经济以及政治的变化来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可持续林业应是这一思想的体现[4]。总结起来,便是:可持续林业不仅要求达到木材资源的持续利用,还要求持续满足森林在食物、能源、净水和卫生保健等人类的福利需求,为此,应维护森林生态过程,保护生物多样性,达到生态持续性的目标。

2.1 可持续发展林业的理论

可持续发展林业首先其价值取向就是以森林生态系统在自然——社会系统中的功能维护为中心,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向社会提供可持续的福利,而不仅仅是某种物质产品的利用[5]。这种功能的维护以经济收益持续为首要保障,再者,体现了人类持久生存所依赖于生命支持系统,是森林价值的本质所在。也就是说,可持续林业除了维护森林的木材生产外,将美学、游憩为目的的森林也纳入生态系统的功能维护之中。

再者,是结构——功能关系的协调理论,这一理论是可持续林业理论的核心。可持续林业作为可持续

发展的具体手段和有机组成,自然它的理论核心必须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相一致。

2.2 可持续发展林业的现状

自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后的5年内,可持续发展林业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世界林业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开始调整和改造传统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的理论与技术,根据自己的国情提出了符合本国森林特征的可持续经营模式[6]。例如,美国注重人们对森林的整体需求,提出了生态系统经营;德国由于几乎没有原始林,大多为人为次生林,因而提出了近自然的林业。可见,近几年,可持续林业发展的势头迅猛。

3 永续利用林业和可持续林业的关系

3.1 永续利用林业和可持续林业的联系

森林永续利用和林业可持续发展都是为了要扩大森林面积,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可供使用的森林资源。永续利用是人类活动在森林不构成威胁的情况下,对森林木材资源的一种利用,而可持续林业则是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一种行为规范。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发展和完善的,而不是对前者的否定。

3.2永续利用林业和可持续林业的区别

森林永续利用的一个举措就是科学实施封山育林。在封育区内,禁止采伐、放牧、割草和其它一切不利于林木生长繁育的人为活动,还会进行强育林措施,促进森林资源的培育。传统永续利用的经营模式同农业的经营模式基本相似。只是单纯的追求木材的产量。退耕还林政策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将那些本应用于生态目的、发挥生态功能的地域的耕地、坡地和草地,通过停止种粮、减少过牧,采用植树造林和种草,恢复其原有林草植被的生态状况与生态功能,以达到重建生态结构、平衡生态系统的目的。这是一项利在千秋的事业。林业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以可持续为理论指导,采用各种经营模式相结合,为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使森林可以提供最优的功能和效益。

3.2.1 核心理论不同

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核心理论的不同。法正林是森林资源永续利用的核心理论,而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协调理论是可持续林业发展的核心理论,可持续林业以人为中心,注重人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的和谐[7]。3.2.2 永续利用与林业持续发展的经营取向不同

传统的森林资源永续利用以森林使用价值为取向,即直接可利用的林产品、美学、游憩等;林业持续

发展以森林的价值为取向,即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态完整性,将森林价值完整化[8]。

3.2.3经营模式不同

传统永续利用的经营模式同农业的经营模式基本相似,以最大限度的增加产值。林业持续发展的经营

模式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经营和利用要限制在保持未来生态系统良好状态的目标内。表现为森林健

康化,提供最优的功能和效益[8]。

3.2.4 技术保障体系不同

收获调整和森林蓄积量经营管理是永续收获林业技术保障体系的核心。其实质是把森林作为资产,通

过集约经营建立理想结构的林份,实行永续作业,高生长量、蓄积量和木材产量,以增加社会财富。森林

可持续经营是可持续林业的核心,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分类经营是可持续林业技术保障体系的

基础;生态系统经营是可持续林业的具体技术保障体系,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工具;森林资产化管理

是可持续林业的配套措施,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6-8]。

4 总结

通过表1,说明永续利用林业和可持续发展林业两者的联系和区别[3]。

表1森林永续收获与可持续林业的比较

理论构成森林永续收获可持续林业

联系

两者目的都是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可供使用的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林业是在永续利用林业基础上

发展和完善的,而不是对前者的否定

区别经营取向

森林的使用价值,即直接可利用的林产品、

美学、游憩等

森林的价值,即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态完整性理论核心

法正林理论(对异龄林则为林木直径的分

布理论)

生态系统结构一功能关系双重规定的协调理论技术保障体

收获调整和蓄积量管理生态系统管理和合作决策制定

评价尺度

法正状态(对异龄林则为林分林木的直径

分布状态) 可持续的森林,即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一功能-效用三者关系协调统一

空间操作尺

小班或林班景观

管理组织形

林场或林业局为单元的部门管理区域化、社会化生产管理式

参考文献

[1]黄清麟, 江训强. 森林经营思想的发展概况[J]. 华东森林经理, 1998, 12: 12-15.

[2]王洪霞, 梁立爱, 傅建青, 等. 对森林永续经营利用理论的浅论[J]. 华东森林经理, 2008, 22(3): 39-42.

[3]潘存德. 森林永续收获与可持续林业的比较[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5, 17(增刊3): 67-71.

[4]张瑛山. 试论我国的可持续林业[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4, 16增刊: 79-87.

[5]潘存德.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1994.

[6]张增梅, 尹长青. 谈从永续利用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转变[J]. 农林论坛科: 111.

[7]李亚军. 永续利用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性转变[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8, (07).

[8]陈勇. 浅谈林业永续利用到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性转变[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