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日关系史复习题


中朝日关系史参考题
填空题:
第一章
1、1842 南京条约
1854 日美亲善条约(神奈川条约)1876 朝日江华条规
2、1871 中日修好条约
3、1874 台湾 中日北京条约
第二章
4、琉球 朝美通商修好条约
5、壬午兵变 1884
6、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
7、济物普条约 驻兵
8、朝日汉城条约 中日天津条约
9、朝俄密约 巨文岛
10、防谷令 金玉均
第三章
11、全琫准
12、日朝盟约
13、马关条约 通商行船条约
14、俄法德
15、清韩通商条约
第四章
16、井上馨 乙未事变
17、俄馆播迁
18、日俄协约
19、1896
20、中俄密约
21、1904
22、日韩议定书 1905
23、普茨茅斯条约 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 乙巳条约
24、关东都督府 南满铁路公司
25、哈里曼
26、1910年8月22日 日韩合并条约
第五章
27、中日新约
28、川岛浪速
29、郑家屯事件
30、中日军事协定

名词解释:
中日修好条约:
1871年7月29日,大体上按中国的方案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其主要内容是:两国互不侵犯领土,互不干涉内政;一国受他国侵略时须互相支援;互派驻外使节;各通商口岸派驻领事,等等。这是近代史上中日两国签订的第一个对等条约。19世纪中叶,中国和日本都受到欧美列强的侵略。1871年,两国签订《修好条规》,正式建立了国家关系。就在这时,日本已在策划侵略中国。当时日本刚开始明治维新,对外要"开疆拓土",海上向南扩张的目标就是琉球和台湾。中日《修好条规》只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一幌子。
云扬号事件:
“云扬”号接受了武装进攻李朝封建国家的首都首尔的关口和军事要冲江华岛的任务,于1875年8月20日侵入了月尾岛近海。舰长井上以寻找水源为借口派20名日军乘小船靠近草芝镇炮台,一面侦察一面挑衅。 草芝镇官兵发现靠近炮台的侵略者,立即开炮。云扬号用舰炮轰击炮台。遇到炮台士兵的顽抗,便袭击丁山岛,杀害大批居民,烧毁民房。又袭击了防备较薄弱的永宗镇。敌舰在离永宗镇700米的海上用舰炮摧毁炮台,侵入城内杀害了居民,抢劫了财产,把永宗镇变成废墟。
中日《天津条约》:
“甲申事变”后,清兵应朝鲜之请,击败了日军和“开化党”,拦回被挟持的朝鲜国王。由于当时日本的军事力量尚非清军之敌,内阁便决定暂时维持和局,先搞战备,再图大举。故于1885年2月,日本派伊藤博文为全权大使,陆军中将西乡从道为副使,出使中国,乘机要挟清政府谈判。清政府代表李鸿章采取希图苟安的妥协方针,4月18日在天津与伊藤博文签订《天津条约》共三款,另附李致伊文书一件。内容:中日同时从朝鲜撤兵;将来朝鲜国若有变乱

重大事件,中、日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应先互行文知照。这样,日本获得随时可以向朝鲜派兵的特权。后来日本利用此约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
朝俄密约事件:
俄罗斯自从1880年与朝鲜建交后,也在不断拉拢培植亲俄派,甚至影响到了朝鲜的国王与王妃。而那个清朝的外交顾问德国人穆麟德竟然也背叛清朝,投靠了俄罗斯,鼓动闵妃一派亲俄。巨文岛事件爆发后,朝鲜的亲俄派就要求政府向英国发出抗议,并联合俄罗斯来对抗英国。1886年,朝鲜秘密与俄罗斯签订《朝俄密约》。条约允许俄罗斯“租借”元山港来对抗英国。
巨文岛事件:
1885年,欧洲突然兴起了一股言论,即俄罗斯的势力将在远东南下,霸占朝鲜北方的不冻港元山港。英国为了防止俄罗斯的南下,从南中国海调派了一支舰队抢在俄罗斯之前霸占了朝鲜南部的战略重地巨文岛。而英国的此举事先没有照会中国和朝鲜,因此引来了两国的抗议。
防谷令事件:
所谓“防谷令”是朝鲜地方政府禁止谷物输出的禁令,次令不单指输出国外而言,国内的一道,甚至一郡,亦可禁止谷物输出,即受灾害以致谷物歉收时,以收成的谷物供辖区内居民之用。1889年,咸镜道与黄海道歉收,尤其是大豆大幅度歉收,10月,咸镜道监司赵秉式公布“防谷令”,接着1890年3月,黄海道监司吴俊永没有预告而公布了“防谷令”,禁止向日本输出大豆,引起了朝日之间矛盾的激化,继而清政府也介入该事件。
金玉均:
朝鲜开化派代表人物,甲申政变主要组织者。字伯韫,号古筠。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青年时代受国内实学思想影响,也接触了西方资本主义近代文化。1872年由科举及第进入政界。1882年赴日本考察,回朝鲜后与洪英植等结成开化派,力图仿效日本明治维新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1884年开化派发动甲申政变,推翻守旧派政权,成立新政权,发布具有资产阶级改革性质的新政纲。但政变很快失败。金玉均逃亡日本。1894年被朝鲜守旧派暗杀于中国上海。
《马关条约》: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及其子李经方同日本首相伊腾博文和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在日本马关签订。内容为:(1)中国承认朝鲜有“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2)中国将台湾、金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及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3)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万万两。(4)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4处为通商口岸,日本商船得沿内河驶入上述各口搭客装货。日本政府得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官。(5)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设立工厂、输入机器,只交所订进口税,日本在华制造的一切物

品免征各项杂税,所有日货均可设栈寄存。(6)交换俘虏,中国即行释放日本军事间谍或被嫌之日本臣民,并不得逮捕为日军服务的汉奸。(7)片面的最惠国待遇。该条约是自《南京条约》以来清政府被迫签订的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
三国干涉还辽:
19世纪末俄、德、法三国为了各自的侵略利益,联合干涉日本,要求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的事件。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侵占了中国辽东半岛,并在随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沙俄得知后,立即联合德、法两国对日本施加压力。1895年4月23日,俄、德、法三国驻日公使分别向日本政府递交了内容相同的声明,“劝告”日本放弃对辽东半岛的占领。在三国的联合压力下,日本政府不得不同意“放弃对辽东半岛之永久占领”,条件是向中国增索赔款3000万两。
甲午农民战争:
甲午农民战争即朝鲜甲午农民战争,指的是1894年(按干支纪年为甲午年)由东学道领袖全奉准领导的反对朝鲜王朝统治,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侵略的农民起义运动。又由于这次起义是打着东学道的旗号,并以东学道徒为核心,又可称之为东学道起义,但在实际上这次起义已经没有太多东学道的思想影响,宗教含义早已淡化,因而历史上更多的就又称之为东学党起义。
乙未政变:
日本新任驻朝公使三浦梧楼认为,要与俄罗斯抗衡,首先要驱逐朝鲜内部的亲俄派,而要驱逐亲俄派,首先要除掉亲俄派的首脑闵妃。在三浦梧楼的策划下,1895年10月,大批日本浪人和朝鲜傀儡军挟持大院君杀进王宫,在打败了俄罗斯的保卫军之后,刺杀了闵妃(明成皇后),史称“乙未事变”。
中俄密约:
俄国与清政府订立的秘密条约。1896年6月3日沙俄利用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的困境﹐藉口“共同防御”日本﹐诱迫清政府派遣特使李鸿章与俄国外交大臣罗拔诺夫﹑财政大臣维特在莫斯科签订。《中俄密约》是沙俄以不正当手段诱迫清政府签订的彻头彻尾的强盗条约。它的签订,使俄国不费一枪一弹,实际上把中国东北变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这对于俄国将侵略矛头进一步伸向华北及长江流域,进一步对清政府施加影响,争夺远东霸权,具有重要意义。
俄馆播迁:
1896年朝鲜国王高宗不堪忍受日本和亲日派欺凌而出逃到俄国使馆的事件被称作“俄馆播迁”。在前俄国公使韦贝和亲俄派大臣李范晋的劝说与帮助下,高宗携王世子于1896年2月11日秘密出逃到俄国使馆,受到李范晋等的迎接。在“入御”

俄国使馆后,下令逮捕“逆贼”五大臣:总理大臣金弘集、农商工大臣、内部大臣俞吉浚、法部大臣张博、前军部大臣赵义渊。其中金弘集郑秉夏被群众杀死,度支大臣鱼允中被义兵处死,俞吉浚等人则逃亡日本此事沉重打击了日本扶植的亲日政权。为了解决事态日本与俄国进行多次谈判,以平衡双方在朝鲜的利益,次年2月高宗还宫,事件结束。俄馆播迁使俄国在朝鲜的力量进一步膨胀,从而使俄国与日本在远东的争夺更趋激烈,为日后的日俄战争埋下了伏笔。
《乙巳保护条约》:
1905年日本派遣数万军队开入汉城,包围王宫,迫使韩国外部大臣朴齐纯签订了《乙巳保护条约》 根据这个协约,韩国撤消外交机关,并不设外务大臣职务,这样,韩国就失去外交及内政主权,变成日本的保护国,实际上已成为日本的殖民地。此后,在韩国全国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反抗运动和第二次反日义兵斗争。
郑家屯事件:
郑家屯事件是指1916年8月13日,日本人由于一件小事而带兵杀入奉军二十八师二十八团团部,从而造成中日军队之间的冲突,造成了不小伤亡的事件。事后经过中日双方长时间的交涉,事件最后以北京政府屈辱地承允赔款,道歉,并惩办中国军事人员而结束,日本在事实上实现了在满蒙设置警察权的阴谋。
西原借款:
1917年至1918年间段祺瑞政府和日本签订的一系列公开和秘密借款的总称。 段祺瑞政府通过西原龟三向日本借了一系列款项,其中最大的八次借款总额达1.45亿日元,这笔外债就叫“西原借款”。为取得这笔款项,段祺瑞把东北的修筑铁路,砍伐森林和采矿等一系列中国主权,出卖给日本,为日本后来全面侵占东北埋下隐患。
《中日军事协定》:
日本一方面是为了干涉苏俄革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借进一步控制中国,特别是为巩固其在北满的统治。1918年5月16日和19日,中日两国政府代表先后在北京签订了《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和《中日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日本企图利用中日结盟的关系,将中国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完全置于自己控制之下。
间岛协约:
1909年9月4日中日双方代表在北京签订《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又称“间岛协约”。
“间岛协约”的主要内容:
1、完全承认间岛为清国领土,以图们江为国境,在江源地方以界碑为基点,以石乙水为分界线。
2、开放龙井村、局子街、头道沟、百草沟,允许外人居住及贸易。
3、在图们江以北开垦的土地上,仍然允许韩民居住。
4、居住该地的韩民须服从清国法律,

归清国地方官宪管辖与裁判,与清国人同样履行纳税义务及听候其一切行政处置。
5、间岛内韩民所有土地房屋,可与清国人民财产同样受到保护。在图们江沿岸设渡船,双方人民可自由来往。
6、将来将吉长铁路延长到延吉南境,在韩国会宁同韩国铁路接轨。
7、朝鲜总督府及其文武各员于两个月内撤离。同时在上述通商地点开设日本领事馆。

简述题:
中朝日三国采取闭关政策原因
清朝特有:出于巩固国防的考虑,担心明朝的遗老遗少勾结海外势力,反清复明
历史上有重农抑商的传统
禁阻西方殖民势力侵扰,守护主权
防范西方殖民者的海盗骚扰和天主教的传入
惧怕本国人民与外来势力相接触,动摇自己统治。
台湾事件对日本对外关系的影响
台湾事件中,日本以武力挑起侵略中国台湾,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同清政府签订《北京专条》,为日本进一步夺取琉球铺了道路,日本加速了侵略和瓜分中国和朝鲜的步伐。
《中日修好条约》对传统国际秩序的影响
1871 年 9 月,日本以“通情义,结和亲”的名义与清政府签订了《中日修好条约》。从内容上看,《中日修好条约》并没有体现出日本侵略中国的痕迹,体现了平等互惠的原则。但是条约的签订使日本获得了同中国在名义上的平等,使中国的藩属国朝鲜在同日本的交涉中处于不利地位,刺激了日本的野心。
如何评价清朝介入“甲申政变”
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同金玉均所代表的阶级立场和利益集团密切相关。从积极的方面来看,清朝介入“甲申政变”扼杀了以金玉均为首的亲日派的政变,巩固了自身统治;从消极的一方面来看,也同样使朝鲜开化派试图用政变挽救国家危亡的梦想破灭,加速了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的脚步。
如何评价《中日天津条约》
《中日天津条约》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中日两国同时拥有在朝鲜的派兵权;今后朝鲜国 内若有重大变乱事件,中日两国彼此出兵前要先行文知照,事毕即撤回,不许留防。 朝鲜已沦为中日两国的共同保护国,中国在朝鲜的宗主权实际上已被日本分享。为九年后的中日甲午大战埋下了祸根。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清朝对朝鲜政策演变的原因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前,清政府一直对朝鲜采取放任自主和不干涉政策,从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列强加紧对朝鲜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渗透。朝鲜开港后,日本通过《江华条约》,期望最终确立日本在朝鲜的统治地位。此时清政府意识到一旦朝鲜被日本吞并,中国东北将受到严重威胁。于是为了巩固宗主国地位,维护自身统治,开始全方面干涉朝鲜内政


分析1882至1894年间中朝进行宗藩体制下的自由贸易的原因及贸易特点
原因 李朝政府派鱼允中向清政府提出在已开放港口相互进行贸易的建议。清政府担心朝鲜同欧美国家签订通商后,清在朝鲜的贸易权利落后于他国,决定与朝鲜签订特殊的贸易章程,以保障清对朝贸易的独占利益,并在条约中积极确认清对朝鲜的宗主权。
特点 P138

甲午战争后日俄在朝鲜矛盾激化的表现
在19世纪晚期,日俄两国都把朝鲜作为各自扩张的重点。因此,日俄争夺朝鲜的矛盾,在19世纪末开始日趋尖锐。日本希望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优先利益,独占朝鲜,不允许俄国独占中国东北。日本帝国主义的“北进”和俄国帝国主义的“远东政策”相抵触。1904年,日本宣布终止对俄谈判,与俄国断交,不宣而战,日俄战争爆发。
甲午战争后俄国的侵华行为
中东铁路又称东清铁路或东省铁路,简称东铁。它是沙俄侵华的产物。19世纪末,沙俄为侵略中国东北,称霸远东,乃根据1896年的《中俄密约》,在中国的土地上,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沿路的各种器材而修筑的从满洲里经哈尔滨至绥芬河的中东铁路主线,与俄国境内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相接。1897年沙皇政府出兵占领了旅大,,将长城以北地区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后来又根据1898年的《旅大租地条约》,修筑了从哈尔滨经长春至大连的中东铁路支线,从而形成一条由主线和支线组成的2800余公里的“丁”字形的中东铁路。这条纵横贯穿中国东北三省的铁路成为沙俄对中国东北进行经济、政治和军事侵略的工具和基地,实际上造成了沙俄控制中国东北的局面。
日本在南满的两个机构 P248
1906年夏在中国东北设立了“南满铁路株式会社”和“关东都督府”。前者是日本在华经济侵略的官方组织,后者是日本在东北的殖民机构。日本在中国东北设立南满铁道株式会社。该会社是以交通事业为中心的综合性产业经济开发组织,除经营南满铁路及抚顺煤矿外,还经营汽车、电车、航运、码头、建筑、电力、制油等。事务所设于沈阳、哈尔滨、吉林等地,为日本政府扩大对华侵略服务。“关东都督府”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设立的殖民政权。清光绪二十三年七月(1906年9月)设立。置关东都督,以陆军大将或中将充之,管辖“关东州”军事行政,兼管保护监督南满洲铁道线路,并监督“满铁之业务”。都督府下置民政部、陆军部。首任关东都督为陆军大将大岛义昌。1919年关东都督府分为关东厅及关东军两部分,分置关东厅长官及关东军司令,以行所谓军民分治。1945年8月关东军被消灭,关东厅亦撤销。
日俄战争后东

北亚局势变化
俄国被迫于1905年9月5日在朴茨茅斯同日本签订和约。 朴茨茅斯和约规定: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享有政治军事及经济上之“卓越利益”,并且不得阻碍或干涉日本对朝鲜的任何措置。俄国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权以及有关的其他特权,均移让与日本政府。俄国将由长春(宽城子)至旅顺口之铁路及一切支线,以及附属之一切权利、财产和煤矿,均转让与日本政府。此外,条约还规定将库页岛南部及其附近一切岛屿永远让与日本。
西原借款的实质
通过给予中国“财政援助”,即提供各种贷款的办法,缓和中国人民对日本的仇恨情绪,为其开展侵华活动创造有利条件,从而谋求新的利权,借以达到进一步在中国扩张势力的目的。虽然从表面上看与大隈政策不同,但其独占以致灭亡中国的侵略本质并非两样。
《中日关系协定》的后果及影响
通过协定,日本出兵西伯利亚得到了中国的协助与保证,强占北满,进入哈尔滨、满洲里、齐齐哈尔等地,引起地区动乱。对于中国来说是不平等条约,日本将其势力扩展到北满和东蒙地区,迈出了使中国军队隶属化的第一步。日本为段祺瑞培训新军,扶植派系势力,客观上起到了扩大中国混乱,延长内战的作用。同时,通过以中央政权的控制,把段祺瑞的北京政府完全操纵在自己的统治之下。
论述题:
《朝日修好条规》对清朝对朝鲜政策的影响(这题有歧义啊!)P150
《朝日修好条约》又称《丙子修好条约》、《江华条约》,是日本与朝鲜于1876年2月26日在江华岛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条约实际上间接否定大清国是朝鲜的保护国,这是日本侵略朝鲜的第一步。该条约明显暴露了日本排斥中国在朝鲜“宗主权”的野心,严重破坏了朝鲜的主权,并使外国侵略势力开始侵入朝鲜。这是朝鲜和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日本取得了开放釜山等通商口岸、自由勘测朝鲜海口、领事裁判权、驻兵权等权利。自此,朝鲜对外开放,外国商品汹涌侵入,朝鲜开始沦为半殖民地。从此朝鲜逐步沦落为日本的殖民地。
《朝日修好条约》签订前,清政府一直对朝鲜采取放任自主和不干涉政策,从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列强加紧对朝鲜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渗透。朝鲜开港后,日本通过《朝日修好条约》,期望最终确立日本在朝鲜的统治地位。此时清政府意识到一旦朝鲜被日本吞并,中国东北将受到严重威胁。于是为了巩固宗主国地位,维护自身统治,开始全方面干涉朝鲜内政,具体表现为:
1882年由于闵妃外戚克扣军饷,因而发生壬午兵变。兵变中起义士兵杀死日本公使

馆官员,攻入王宫。闵妃化装宫女逃走,大院君重新掌政。在闵妃请求下,清朝派吴长庆率三千兵入朝鲜镇压兵变,囚禁大院君,闵妃外戚集团重新掌权。
朝鲜贵族分化成以金玉均要求改革的“开化派”和以闵妃为首的“守旧派”,1884年12月4日开化派和日本公使一起策划,依靠日本军队发动政变,杀死守旧派官员,宣布和清政府断绝关系。是为“甲申政变”,袁世凯统率的清军应守旧派要求,于6日开进王宫,击败日军,杀死开化派首领,部分开化派首领逃往日本,守旧派重新掌权。
1894年朝鲜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6月6日清军在牙山登陆,镇压了农民起义。
中朝日三国“闭关锁国”政策的结果及其异同点
结果:暂时起到了禁阻西方殖民势力侵扰,守护主权,同时也是是消极保守的,同历史潮流相悖的愚昧之举。阻碍了中朝日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抑制航海事业,堵塞了观察世界、学习各国先进科学技术的渠道,禁锢了人民的眼界和思想,扼杀了人民的创造力和进取心。极大地推迟了社会进步,对中朝日三国历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阻碍作用。东亚三国被西方资本主义各国远远抛在后面。
异同点:结果相同 前期起到成效,但都是消极保守的防御政策不能有效抵抗外来侵略,反而最终导致主权丧失,国内社会矛盾尖锐,内忧外患。
手段不同 中国国家垄断对外贸易,规定时间和港口;朝鲜只与中国和日本联系,对其他国家锁国;日本幕府垄断控制对外贸易,同荷兰在长崎有贸易往来。
《江华岛条约》体系对朝鲜的影响P112
《江华条约》又称《丙子修好条约》、《朝日修好条约》,是日本与朝鲜于1876年2月26日在江华岛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条约实际上间接否定大清国是朝鲜的保护国,这是日本侵略朝鲜的第一步。该条约明显暴露了日本排斥中国在朝鲜“宗主权”的野心,严重破坏了朝鲜的主权,并使外国侵略势力开始侵入朝鲜。这是朝鲜和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日本取得了开放釜山等通商口岸、自由勘测朝鲜海口、领事裁判权、驻兵权等权利。自此,朝鲜对外开放,外国商品汹涌侵入,朝鲜开始沦为半殖民地。从此朝鲜逐步沦落为日本的殖民地。
甲午农民战争对东亚国际关系的影响P165
甲午农民战争即朝鲜甲午农民战争,指的是1894年(按干支纪年为甲午年)由东学道领袖全奉准领导的反对朝鲜王朝统治,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侵略的农民起义运动。又由于这次起义是打着东学道的旗号,并以东学道徒为核心,又可称之为东学道起义,但在实际上这次起义已经没有太多东学道的思想影响,宗教含义早已淡化,因

而历史上更多的就又称之为东学党起义。朝鲜甲午农民战争,亦称"东学党起义",是朝鲜反对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的大规模武装起义。朝鲜甲午农民战争虽告失败,但它进一步动摇了朝鲜的封建制度,促进了朝鲜民族觉醒,对后来朝鲜人民反日义兵运动具有重大影响。
《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和《清韩通商条约》不同点(这道题真狠啊!)
P137
1899年9月11日,清政府驻韩公使徐寿朋与韩国外务大臣朴齐纯签署了《中韩通商条约》,该条约规定:两国永远友好,两国商民人等彼此侪居,皆全获保护优待利益;两国互派秉权大臣,驻扎彼此都城,并于通商口岸设立领事;并对有关两国通商贸易的关税税则、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侨民权利等,做了平等互利的规定。这是中韩间签署的第一个平等条约,也是韩国在近代史上与外国签署的第一个平等条约。
不同点:通过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的签订,清明文规定了清与朝鲜的宗藩关系和一系列特殊利益,从而取得了超出欧美国家在朝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特权。
清韩通商条约是中韩间签署的第一个平等条约,也是韩国在近代史上与外国签署的第一个平等条约,解除了与清的宗藩关系和清对朝鲜的特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