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参观感受

四渡赤水参观感受
四渡赤水参观感受

“四渡赤水”纪念馆参观心得

遵义市文化小学李龙平

昨天,我有幸和中心学习组的领导们一起参观了四渡赤水纪念馆、青杠坡红军战斗遗址。通过参加学习,我受益匪浅。

通过参观,我们重温了红军长征那段艰苦而辉煌的历史,特别是举世闻名的四渡赤水。再一次感受了伟大的“四渡赤水”精神。

四渡赤水战役,是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5月9日,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朱德将军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敌人,并在运动中歼灭敌军1.8万余人,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四渡赤水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指战员军事指挥艺术的“得意之笔”、精彩华章。

回想那个点火纷飞的岁月里,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天斗、与地斗、与凶恶敌人斗,更与自身的左倾思想斗,越千山、跨万水,在枪林弹雨里冲锋,在战火与硝烟中拼搏,以最差的装备,战胜了武装到牙齿的敌人。靠的是什么?是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是砸碎旧世界,建立新中国的信念;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是不断反思、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的生命力。

四渡赤水,只是二万五千里征程中的一个小故事,只是二万五千里红飘带上的一个小小蝴蝶结。但它向世人彰显了伟大的“四渡赤水”精神: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审时度势的神机妙算、运筹决胜的指挥艺术、奇兵神勇的英雄气概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四渡赤水”精神依然是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当代革命军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宝贵财富。我想,这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教育工作,仍然有重要的指导和现实意义。

这次参观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对我们在今后求真务实,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要善于从四渡赤水战役中吸取理论力量和精神营养。以学生的成长需要为工作需要,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切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办人民注意的教育。

一是在工作中要懂得灵活机动。

本本主义、教条主义是限制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国际形势在变,社会生活在不断发展。我们要用前瞻性的眼光审视我们事业的目标,在保证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根据时代需要,特别要深入研究、分析,前瞻性地定位将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对教育事业的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目标。及时修正对于事业、对工作的思路,根据需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在学校管理中,我们要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从学校实际出发。把学生成长的诉求和家长的期望放在首位,因地制宜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努力创造有利条件,改善办学条件和环境。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但不能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加强学习,但不能机械地利用书本上的办法;要努力探寻别人经验和书本理论中的核心观念,把理论与学校实际结合起来开展工作。

二是在工作中要坚持和发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

“求真”,就是“求是”,即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思想路线,去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务实”,就是在对事物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去实践。求真与务实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必然要求和本质体现,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和行的有机统一。在四渡赤水战役中,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率领红军部队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战场瞬息万变的形势,随机应变,果断处置,沉着指挥,变被动为主动,将劣势变优势,从而赢得了战争的全面胜利。

教育是一项理性和感性高度结合的事业,一切工作的开展都不能想当然地判断、想当然地进行。管理工作也是如此,作为党的基层组织书记,作为学校的管理决策人之一,我们各项工作的方案、计划、制度、纪律都不能闭门造车,想当然地制定。要以求真的态度大力开展征求意见的活动,把更广大群众的意见收集起来,了解师生的意愿。还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目前工作环境、条件情况,群众的思想状况和精神面貌,了解当前工作中具备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以务实精神指导行动,力求结合实际,办实事,求实效。

第三、老一辈党的领导人和革命先烈团结奋进,无私奉献、民主和谐的作风,为我们当下坚持群众路线,搞好群众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榜样和引领作用。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从心灵上关心群众、从思想上引导群众,更从精神上振奋群众,把广大师生的思想凝聚在一起,把学校的发展方向变成大家的奋斗方向,把学校的发展目标变成大家的奋斗目标,真正做到同心同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把学校建成一所具有高水平教育水平、优质教育质量、在区域内有高度影响力的学校。作为干部,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事业中,我们不能只做决策安排者,更要深入一线,与群众一起分析实情、讨论方法、共同执行,真真正正地开展工作,把每一个决策落到实处。作为领导干部,在团队中不是享受特权,而是要比群众做出更多的贡献,不拈轻怕重,要主动承担工作任务和责任。作为领导干部,我们要敬畏群众,尊重群众,理解群众,做到和群众平等相处,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公平公正地处理每一件事。在评优、评先、考核奖励中不搞特殊化,不徇情偏私;任用干部中只重德才,不计私情,真正做到民主管理,和谐共进。

在长期的革命事业中,我们的党有不断成长,虽走过弯路,但能反思、改进,始终保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坚定不移地为人民服务,

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所以,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蓬勃发展,中华民族逐渐复兴,中国梦正走向现实。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审视自己过去的工作,不思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动,随时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随时与广大群众密切联系,才能实现学校管理的现代化,办学理念和行为的现代化,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培养人才的现代化。

《四渡赤水》观后感

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四渡赤水》观后感 ——We must not only sum up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but also draw lessons from failure。

《四渡赤水》观后感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看了一部名叫《四渡赤水》的电影。 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在贵州、四川、云南三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敌军进行运动战。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人的带领下经过整编,继续进军。为了摆脱数十万敌军从四面八方对红军的追击、堵截和包围,毛泽东亲自指挥红军,在云贵高原展开了一场灵活的运动战。1935年1月9日,红军从遵义出发向北进军,一渡赤水,准备从四川泸州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北上抗日。此举引起了蒋介石的极大恐慌,急调重兵布防在川黔边境,封锁长江。2月8日,红军二渡赤水,重入贵州,奇袭娄山关,再战遵义,歼灭贵州军阀王家烈部队,重占桐梓、娄山关和遵义,并歼灭敌军20多个团。为了进一步迷惑和调动敌人,红军于3月16日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假装北渡长江。3月22日,毛泽东指挥红军突然调动东下,四渡赤水,南渡乌江,直逼贵阳。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一位重庆的老人,用石头用力砸向国名党的发炮人,发炮人当场昏过去。而那位重庆的老人身负重伤,家里买不起盐,还有一个女儿。当时有两名红军把老人送到家中。其中一名红军拿出一个袋子给了小姑娘,然后快速上了路。小女孩打开后发现,原来里面装着盐。 那时,我才发现以前的人连盐都吃不起。而我们现在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难道不幸福吗? 那时的重庆,老百姓们骨瘦如柴, 衣服破烂不堪,吃不饱,睡不好,穿不暖。

参观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心得体会参观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心得体会 xx年6月21日,党支部组织单位全体工作人员赴四渡赤水纪念馆参观,以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从而更加激发了大家的爱国主义热情。 纪念馆突出介绍四渡赤水战役的全过程,系统地展示了“四渡赤水、出奇制胜”的战争史,突出表现了毛泽东等军事事指挥艺术上的“神”,凸凸显了四渡赤水在中国革命命史上的历史地位。四渡赤赤水战役,是中国工农红军军长征中最惊心动魄、最精彩的军精事行动,是我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出军奇奇制胜的经典战例,是中国国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谱谱写而成的。在此次战役中,中国共产党人铸造了中不怕牺牲、不畏艰不 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赢得胜利,英勇众斗斗争、无私奉献的伟大革命精神,强有力地推动了命中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的胜利发展,成为中国业共产党和中华民共族抗战精神的伟大象征,“四渡精赤水”精神将永垂史册~赤 看着纪念馆的陈列,一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物,再从“一渡赤水水”到“泗渡赤水”场景展展示,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革命前辈为民族独立、到人民幸福不怕牺牲、矢志人奋奋斗 的坚定信念。战火硝烟的岁月已经远去,为中烟国国革命伟大事业鞠躬尽瘁、流血牺牲的共产党人瘁我们一个也不会忘记,我 他们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将激励我我们在闪闪发光的党徽下勇勇往直前,迈步新征程~

通过参观学习,我们要牢记记今天的胜利来之不易,珍惜珍胜利成果,始终保持敢于胜利敢的精神状态,保保持对工作和事业的激情;牢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珍惜党领导人民长期, 奋斗换来的美好生活,发扬斗艰苦奋斗精神;牢记政权艰来之不来易,珍惜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增强政权意识和忧患意识,意 政为民的宗旨,切实为人政民掌好权、用好权,把权民为为践行执 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贯穿于执政全利过过程和各项工作中。

参观纪念馆心得范例参考

参观纪念馆心得范例参考 【篇一】 2018年6月29日,我单位党支部组织开展建党97周年活动,党员们到灵田起义纪念公园参观学习。 这次参观学习,收获很大,既开阔了眼界,又长了知识。尽管时间很短,但深受教育,终生难忘,受益非浅。让我们重温了军民团结斗争的光辉历史,深切缅怀了革命先辈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过了一次十分有意义的组织生活。 通过参观学习,强烈地感受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无数的革命先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同时也增强了党员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努力。 进入灵田起义革命纪念公园,首先看到的是广场中心矗立的龟背游击队纪念雕塑,它告诉我们在老一辈革命家的不懈努力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里涌现出了无数英雄儿女;在革命起义过程中,英勇的灵田镇抗战军民在中国*的领导下,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展开了殊死的斗争,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荡气回肠的慷慨壮歌。抗站军民创造的各种系列游击战法,打得敌人魂飞魄散。在艰苦的抗战斗争中,抗战军民表现出了巨大的名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万众一心,前仆后继,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历史充分证明,人民群众之所以创造了革命胜利的伟大奇迹,

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代表了全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领导和推动了伟大的抗战战争,浴血奋战于抗战最前线,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多年过去了,我们一定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风范和伟大艰辛的革命精神,提升时代责任感和求实精神,始终围绕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继承革命传统,学习抗战军民的革命精神,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扎实工作、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革命前辈的新业绩,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员肩负的历史使命,紧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为推进中华名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篇二】 "七一"党的生日即将到来,为了庆祝党的生日,爱德党组织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份子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使我受到了深刻的震撼,接受战火硝烟的洗礼,使我更加崇敬无数的先烈,更加坚信中国*的领导,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愿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奋斗。 坐落在子牙河畔的平津战役纪念馆在晨风中显得那么宁静安详,纪念馆总体环境艺术设计以胜利为主旋律。广场入口处,两根高大花岗岩圆柱构成胜利门,柱顶分别屹立着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战士雕像。开阔的胜利广场中央:矗立着高60多米的平津战役胜利纪念碑,不锈钢三棱*直插云霄,象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武装斗争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红色电影观后感1000字

红色电影观后感1000字 红色电影观后感长征。小编为你推荐下文。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这周,我看了一个名叫《长征》的电影,以前总听说长征的事情,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看完后才明白了长征有多么感人、多么伟大,我被深深的吸引了。 19**年,蒋介石不顾日本军国主义入侵东北三省,侵略我们中华民族的事实,依旧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红军中央苏区进行了五次大围剿,在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开始了战略转移,开始了人类历史上震惊中外的壮举——两万五千里长征。 整个长征的过程是那么的艰苦,没有食物,没有交通工具,物资极度匮乏,再加上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国民党部队的拦截追击,但是红军战士排除万难,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勇敢的浴血奋战,经历了无数场战斗,爬雪山过草地,走了两年的时间,终于到达了延安,取得了胜利。 在整个长征的战斗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红军的先头部队强渡大渡河成功后,国民党就调集了大量的兵力增援泸定桥,企图把红军的队伍切开,但先头部队的战士们用两天的时间走了一百六十公里赶在敌人增援部队的前面到达。 而后续红军部队组织了二十二名勇士的突击队,攀着只

剩下铁链的‘铁索桥’,冒着对面桥头堡敌人的枪林弹雨,匍匐前进,他们的身下大渡河水流湍急,一旦失手或受伤落入水中则必死无疑。但勇士们仍然冒着密集的炮火,勇敢顽强的向前冲,一个掉下去了,下一个冲上来,受伤的战士在要掉下去那一刻还在向敌人射击。 他们知道他们只能前进,在他们身后有毛主席,有党中央,有千千万万个红军战士。最后剩下的勇士们冲破了敌人在桥头堡的火墙,冲进了泸定城,和后续上来的红军战士一起彻底消灭了国民党的部队。这次战斗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要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以南的企图。为长征的胜利大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长征的路上象这样的战斗还少吗?湘江战役、强渡乌江、四渡赤水还有金沙江、腊子口。有多少红军战士牺牲在战场上;有多少舍生忘死的感人事迹;有多少爱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 其实从一开始红军就胜利了,因为他是正义之师。 红军深得民心、团结奋战、保卫祖国。无论是大渡河还是金沙江;无论是爬雪山还是过草地;无论蒋介石的部队有多少炮弹;也无论多么少的食物和多么恶劣的天气。这一切都无法阻挡红军的步伐。 长征忘我的大无畏精神和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气魄深深的感动着我们每一代人。让我们记住那些勇士们,象他们

四渡赤水参观感受

“四渡赤水”纪念馆参观心得 遵义市文化小学李龙平 昨天,我有幸与中心学习组的领导们一起参观了四渡赤水纪念馆、青杠坡红军战斗遗址。通过参加学习,我受益匪浅。 通过参观,我们重温了红军长征那段艰苦而辉煌的历史,特别就是举世闻名的四渡赤水。再一次感受了伟大的“四渡赤水”精神。 四渡赤水战役,就是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5月9日,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朱德将军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敌人,并在运动中歼灭敌军1、8万余人,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四渡赤水战役,就是红军长征途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与红军指战员军事指挥艺术的“得意之笔”、精彩华章。 回想那个点火纷飞的岁月里,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天斗、与地斗、与凶恶敌人斗,更与自身的左倾思想斗,越千山、跨万水,在枪林弹雨里冲锋,在战火与硝烟中拼搏,以最差的装备,战胜了武装到牙齿的敌人。靠的就是什么?就是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就是砸碎旧世界,建立新中国的信念;就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就是不断反思、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的生命力。 四渡赤水,只就是二万五千里征程中的一个小故事,只就是二万五千里红飘带上的一个小小蝴蝶结。但它向世人彰显了伟大的“四渡赤水”精神: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审时度势的神机妙算、运筹决胜的指挥艺术、奇兵神勇的英雄气概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四渡赤水”精神依然就是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与当代革命军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宝贵财富。我想,这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教育工作,仍然有重要的指导与现实意义。

壮士出川观后感篇一

壮士出川观后感 壮士出川观后感(一) 彦宁 最近看了《壮士出川》这部电视剧,被剧中的紧张而又感人的情节和川中勇士坚持民族大义、殊死杀敌的气概深深感染。看完电视剧,又查阅了许多国人抗战和这部电视剧的背景资料,感觉这个剧是一部很好的催发国人深深反思历史的文学作品,是比较真实地反映四川人民和几百万川军将士在抗日战争中支援前线、浴血牺牲的历史剧。 对于川军最初的印象应该建立在红军长征途中打的土城战役那一仗,知道了有个能打仗的旅长叫郭勋祺,居然把红军打得都快顶不住了,朱老总都挽起袖子、挥着驳壳枪亲自上一线了,但最后也未取胜,红军被迫撤出战斗,从土城、元厚西渡赤水河,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但这种印象并不深刻也不全面,想着红军也只是偶然遇上了一个能打的军官、一支能打的劲旅。潜意识中还是认为川军就是"双枪兵",一手步枪,一手烟枪,战斗力极弱,内部争斗严重,没有一个统一的体系。 但是真实的历史告诉我们,正是这一群被讽刺为"双枪兵"的川军,却在抗日战争中成了民族脊梁。抗战爆发的第二天,川中军阀头子(请原谅我的这种称呼,只是为了对比)刘湘就代表四川人民请缨抗战,

他说的一句话让人感动,"抗战,四川可出兵三十万,供给壮丁五百万,供给粮食若干万石".以前无论是军阀之间还是国共之间的内战,川人都没有这么大的气魄吧。实际上,八年抗战日本鬼子就没有踏进过四川一步,但川人却主动出去到山西、到山东、到两江、到两湖打鬼子,给了整个民族多么大的力量呀,足以让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都要对刘湘上将坚持民族大义的精神致敬,对川人前赴后继、不畏牺牲的精神致敬。 川军出川时,各界(包括鬼子)普遍认为这是当时中国"最糟的军队",装备不足,缺乏弹药、给养和医疗设备。不仅如此,还受到老蒋和其他派系的排挤与冷遇。蒋介石承诺给川军前线部队的武器、装备最终都未能到位,而且还将部队建制重新进行了调整,一部分人去了闫老西那,一部分人去了一战区程潜那,一部分人去了上海。这种情况放在其他人的话,早都生气不干了,但川军还是忍辱负重,辗转各地毫不退缩的坚持打鬼子,誓发豪言"不打败鬼子绝不回川". 八年抗战,困难万千,杀敌无数。征战淞沪,杨森率领的20军血战七昼夜,以阵亡上校团长1名、少校营长4名、伤亡连长以下军官280余名、士兵8000余名的代价歼敌6000人,打好了出川来的第一仗;滕县一役,川军著名将领、122师中将师长王铭章率五千人对敌万余人,抱定"城存与存,城亡与亡"的信念死守滕县。坚守三昼夜,击毙日军四千余人,阻滞了南犯徐州的大量日军,为台儿庄设防争取了宝贵时间,奠定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基础。难能可贵的是122师自师长王铭章将

【心得体会】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党员体验式教育心得体会

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党员体验式教育心得体会 本次党员体验式教育,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在习水县土城镇参观了四渡赤水纪念馆和青杠坡战役遗址,这次参观体验,让我受益匪浅。 四渡赤水纪念馆是土城镇最大的特色,纪念馆雄伟气派且资料详实,采用图片、文字、实物相结合的方式,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红军四次渡过赤水河的战斗经历。此次前往瞻仰革命先烈的足迹,全体党员都表情严肃,为当年战士们英勇奋战而敬畏,许多人不时向解说员问问题,都想把当时的情况了解更加深入。我身在纪念馆内,可是随着展品一路走下去,仿佛眼中就有绵延起伏的群山和那条波涛涌动、奔腾不息的赤水河。看到描写红军战斗场景的绘画时,脑中回想起那段催人奋进的历史和红军将士,他们与天斗、与地斗、与敌人斗,跨千山、涉万水,在枪林弹雨里冲锋,在饥寒交迫里拼搏,我再一次被伟大的红军精神深深感动。四渡赤水,红军面对着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运用运动战,让敌人疲于奔命,歼灭大量敌军,可以说是长征途中最为险恶,也最精彩的战役,它挫败了国民党蒋介石围歼红军的计划,扭转了红军摇摇欲坠的危局,是战争史上的奇观,是红军从被动转为主动,由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动地的革命篇章。红军将士信念坚定、不畏艰苦,众志成城、视死如归,正是这份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和勇气,解放劳苦大众,建立新中国的信念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不懈追求,引领着中国共产党前行,红军精神永远是我党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的不竭生命力。

5月的青杠坡,青山赤水,景色宜人,如不是那高耸的“青杠坡红军烈士纪念碑”,我们很难将其与82年前那段硝烟弥漫、浴血奋战的历史联系起来。这是一场极为惨烈的战斗,红军在此不断向青杠坡冲锋,与敌人进行白刃肉搏战,向死而生、前赴后继,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正是因为这场残酷的战斗,直接导致了红军改变行军路线,决定撤出战斗,渡过赤水河,青杠坡战斗为一渡赤水争取了时间,揭开了四渡赤水出奇制胜的序幕,写下了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的得意之笔。 从老师的讲解中得知,当时,时间紧迫,渡河迫在眉睫,红军战士就是砍些竹子、捡点树枝,跟乡民借家用的水瓢作为桨,拼拼凑凑出一艘艘竹筏渡河。成功渡河后,把伤员藏在山洞里医治。如今,烈士已长眠地下,但红军精神仍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在青杠坡红军烈士纪念碑前,我重温入党誓词,缅怀革命先烈。这情境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共产党为什么最终能取得革命的胜利,长征历时之长、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红军将士们面对民族危亡、国土沦丧,面对生死之考验,是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是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压倒和征服了一切困难与危险。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共产党人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他们心中坚定且执着的革命信念,激励着红军将士不怕苦、不怕死,引领着红军将士用顽强的意志击退追兵、克服生理极限,为民族大业英勇向前。

遵义红色旅游心得体会

遵义红色旅游心得体会 遵义红色旅游心得体会一:遵义红色旅游心得体会 近年红色旅游作为一项新兴旅游项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个人认为红色旅游非常适合年轻一代,走一遭红色旅游线路,去了解红色文化内涵,缅怀革命先烈,体验生活,从而饮水思源加倍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除此之外,红色旅游还有很多心得体会,但只有通过旅游线路才能切身体会当年人民的苦难,才能体会革命先辈的血汗。 贵州,让我得以饱览自然、人文之盛景,而要撇开单纯游客的身份,最不能忘怀的,也最不应该忘怀的,是遵义和息烽。 遵义,别名“转折之城”,名副其实。“最初是一场无计划的仓促大撤退,面临着内部分-裂和外部围歼的危险,后来成为史诗般的壮丽长征”,美籍华人作家韩素英如此概括遵义会议。在会址与红军长征纪念馆里,当年的桌椅、粗布印花被子、草鞋、斗笠,稍有尘封,默然凝结着岁月的痕迹;翻开当时的会议记录,可以想象朱德如何批评秦宪邦、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支持毛泽东的主张,并坚定地说:“如果继续这样错误的领导,我们就不能再跟着走下去”。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当时会场的气氛是如何的凝重而激烈,何去何从,事关着一个国家的命运。国之幸,民之幸,我们今天依然铭记遵义会议,因其生死攸关之际,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作用的“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在存亡危急之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和中国革命,并且使党的路线开始转到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正确轨道上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遵义红色旅游心得体会二:遵义红色旅游心得>>(2732字)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我来到了曾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之城——遵义。 刚踏上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土地,我便被这座城的一切所感动。这里没有上海城的高楼林立,也没有成都人的小资小闲。这里的楼层不高,人们穿着朴素,偶尔能见到少数民族的服装,看起来有几分野蛮,但更多的是热情与勤劳;时常能看到街头的“背篼”成群结队,打牌或席地而睡。然而这座城最特别的地方还是要属其地貌与其散发的气息,城中有山,山中有城,这里的山与城相处的是如此之融洽。它拥有贵州特有的山区的乡

纪录片《长征》观后感心得体会

纪录片《长征》观后感心得体会 电影《长征》反映了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战略大转移的历史,再现了当年长征中湘江之战、四渡赤水、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穿越草原等的壮观场面,讴歌了红军战士勇于挑战自我极限、敢于战胜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本文是品才网小编精心编辑的长征观后感,希望能帮助到你! 纪录片《长征》观后感心得体会红军战士长征途中的几次较大的战争和险境,讴歌了红军战士勇于挑战自我极限敢于战胜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在观看这部影片的同时,我也在思考那么一些题目:红军是凭借什么才能克服种种不利因素,甩掉围追切断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国民党的军队,终极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为中国的革命保存了珍贵的火种?是什么让本来是执行战略大转移的一支队伍,在漫漫的万里长征中却扮演了播种机的角色,把革命的理论散播到千万户家庭呢? 影片没有交待长征的起因和背景,可能是由于受限于电影片长的原因吧。故事是从湘江河畔,红军抢渡湘江开始的。由于博古、李德对军队撤退所碰到的困难估计不足,所以部队带着大量的缁重挤在湘江桥上,几天几夜部队也没有能完全通过湘江。然而,时间就是生命,书籍读后感,在红军的

上头敌人的飞机在狂轰烂炸,后面有几十万追兵正汹涌而来,前方,蒋介石在加紧布置几道拦截的防线。红军长征的第一道本来不是难关的难关就这样横在了全体中国***及其领导下的军队眼前。幸亏红军的后卫部队拼死抵抗住了国民党追兵的猛烈进攻,为中心红军过河抢得了宝贵的时间,要不然,此役红军的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我以为,在这个阶段,红军能避免覆灭的原因在于红军将士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特别是后卫部队的敢打猛拼的劲头,阻滞了追兵前进的脚步,给红军带来了珍贵的喘息机会。假如没有五万牺牲将士为了理想不怕牺牲的精神,(明明知道自己在后卫阻击,生还的可能性很少,但为了整个集体,甘愿流尽最后一滴血)没有他们的壮烈情怀,也就不可能再有后面八路军和解放军的发展,更不要说建立新中国了。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些牺牲的先烈们。 在一个集体当中,假如战略指挥出了题目,大家都乱成一团,没有众志成城的决心,没有凝成一股劲的凝聚力,没有哪怕牺牲个人也要保全集体的信念,那么这个集体决不会走得很远,而我们的红军指战员就具备有这些优良的素质,终于能够令决策失误的红军起死回生,创造了中华战争史上的奇迹。这些精神在我们现在这个国际形式变幻莫测的时代,我们的人民更应该汲取和发扬,不要先自乱了自己的阵脚,大家团结一致,发扬红军精神,不怕困难,克服困难,强国

党政培训之参观青杠坡战斗遗址有感

6月下旬,我们党支部在成都红色文化教育培训中心国洲文化的带领下前往茅台—遵义—土城—赤水一带,开展重走长征路的成都党性教育活动。在这为时3天的党性教育活动中,我们参观了很多纪念馆,接受了不同形式的红色拓展教育,但最让我有感触的是参观青杠坡战斗遗址的时候。 青杠坡战斗遗址,环境清幽,树木茂盛,充分展示习水红色革命历史文化,体现习水本土元素。目前,该地已成为“国防大学现地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级革命建筑物保护单位,是贵州、重庆、四川甚至全国的长征文化教育的核心阵地、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 青杠坡红軍烈士纪念碑在坡顶的平台上,碑名是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于2002年题写的。纪念碑基座四周各有文字:正面是“青杠坡战斗遗址”,其他三面则为《青杠坡战斗简介》,碑文介绍了青杠坡战斗的情况。爬到纪念碑后面最高处的平台上,环顾四周当年的战场,延绵起伏的山岭、窄长的山谷,当年红军就在此奋勇扑杀。 当我爬到最高处时,我的内心激情翻涌,对革命战士的崇敬之情、对党中央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众所周知青杠坡战斗是红军在遵义会议召开之后,由毛泽东重掌军事指挥权之后的一次大型战争。在成都红色文化教育培训中

心的老师以及展馆的解说的解说下,我才更加接近了当年这场战争的历史回忆。 青杠坡战斗遗址是中央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发韧地,青杠坡战斗拉开了红军“四渡赤水”战役的序幕,“四渡赤水”的浓墨重彩,不仅在于它是军事意义上的光辉典范;更在于它是党和红军在逆境中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我曾经看到有文章写道,死扛住红军攻势的郭勋祺受到刘湘、蒋介石的夸赞和奖励,并且获得提升。他后来回忆说:“如果土城一战川军被打垮,中央红军一定从泸州渡江,就不会有后来的渡金沙江、大渡河,走雪山草地了!” 通过这次重走长征路的党性教育活动,让我对党的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党创立的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我们党在近百年的斗争中,能够认识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确保我们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这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现场体验和感受着当年激烈的战斗场面,在这些地方长眠着多少红军烈士已没有准确数字,当年的激烈战斗场面也已不再,但当我站在这些地方总是产生无限感慨。更加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激励我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塑造好“党员”的形象,规范自己的行为,彻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工作中为人民群众谋福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加倍努力奋斗。

入党积极分子观看纪念馆心得感悟

入党积极分子观看纪念馆心得感悟一 6月4日那天,政经系学生党支部组织我们第xx期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一次难忘的,有党性教育意义的参观活动,参观了遵义会议纪念馆,这次参观后我受益颇多,明白中国_的建立过程是如此的艰辛,如此的困难,但风雨过后总会见彩虹,在中国_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就是的回报,全国人民的解放就是的胜利。 遵义会议纪念馆纪念馆包括历史陈列馆,参观遗址以及会场遗址广场。遵义会议陈列馆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了红军在李德、博古错误军事思想指挥下,五次反围剿及失败后,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_进行长征,血染湘江,飞渡乌江天险,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出奇兵,巧渡金沙江等。解说员在重点讲解了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后,又对毛主席指挥红军四渡赤水战役进行了讲解,使我们对四渡赤水战役理解更加清晰了。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主席在中央的重要领导地位,毛主席具有了军事指挥权。遵义会议后,红军来到土城,四渡赤水战役的发端就在这里。毛主席被确定了在党内重要领导地位后,在土城指挥了他上任后的第一次战役,不言而喻,这是他十分看重的一仗。由于诸多原因,也加上情报有误,土城战役打得并不顺利,双方都有较大伤亡,为避免更大伤亡,毛主席决定红军主动撤出战斗,_一渡赤水,向川南进发,欲与四川的红四方面军会合,但由于长江和川军严防的阻挡,红军未能北过长江。为了跳出敌人围追的包围圈,毛主席指挥红军二渡赤水回转黔北,攻克娄山关,重占遵义城,杀了个回马枪,这完全出乎敌人的预料。此时,蒋介石调遣川、黔、滇、湘军及中央军共40多万人,欲围歼3万红军于遵义一带,并坐镇贵阳督战。毛主席决定三渡赤水,三渡赤水后,主力红军隐蔽,使少部红军做出北渡长江与四川红军会合之势以_敌人,果然,敌人蜂拥而至压向川南。毛主席指挥红军悄然四渡赤水,重渡乌江,兵临贵阳,吓坏了贵阳城里的蒋介石,因守卫贵阳兵不多,于是,蒋介石急令调出滇军主力贵阳救驾。红军便又借机逼近昆明,使得在金沙江布防的滇军撤回保昆明。红军调虎离山袭金沙,乘势从皎平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了40万敌军的重围。红军渡江两天以后,敌人才赶到渡口,蒋介石得知后惊得目瞪口呆,怒吼道,这简直是_的奇耻大辱。

唱四渡赤水出奇兵的心得

唱《四渡赤水出奇兵》有感 当看到老师布置的红歌是四渡赤水出奇兵时,我很困惑,因为从未接触过这首歌,感觉听了之后旋律很陌生,在全班排练合唱的时候,我才真正感受到这首歌给我的震撼。我开始慢慢去了解这首歌的背景与历史。歌词中表现毛主席用兵如神,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所表现出的钢铁意志,强烈表示战士们是用双脚走过雪山,涉过草地的。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这首歌的歌词也具有深意,如“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这两句突出了四渡赤水河战役中红军巧妙运动、出奇制胜的特点。而“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这两句写沿途人民群众对红军的支持和拥戴,并交代了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 一句句歌词,融汇了革命时期的一个个故事,触动了我们的心弦,班上的同学最开始唱这首歌总找不着调。但是一次又一次的磨合,终于使大家融入到音乐的海洋,涤荡着我们的内心。我们不断团结,一边唱歌,一边体会到班级凝聚力的重要。 正是由于在大学中这次偶然的红歌合唱,让我对唱红歌也有了不同的感受,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很多人不了解为什么要学这种红歌,我想说,红歌能唤起人们的红色记忆。红色歌曲大都是当时历史实践的产物,它是当时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有许多红歌首先就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的,后经词、曲作者收集、加工和整理被推广的,它脍炙人口,便于记忆。所以人们每当听到红歌就会产

生对那段革命历史的记忆。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唱响红色歌曲是唤起人们的红色记忆,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办法。 并且我们知道红歌的歌词健康向上,音乐旋律优美动听、铿锵有力。当人们听到红歌时就觉得非常激动,有时也会跟着唱上几句,随着旋律的起伏和歌词的传唱,人们的心灵受到了振奋,久而久之人们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红歌不但净化了人们的灵魂,鼓舞了人们参与改革开放的热情,还能教育人们热爱中国共产党和我们的祖国,启发人们健康向上、乐观大度,勤奋工作、热爱生活。 当我们唱响红歌的时候,正是对时代的精神的歌唱。今天,我们唱红歌,我们能体验到革命年代血与火洗礼;唱红歌,歌唱为祖国的独立和振兴而不屈斗争、无私奉献的革命前辈;唱红歌,歌唱为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唱响经典红歌,弘扬长征精神;唱响经典红歌,重温燃情岁月;唱响经典红歌,陶冶革命情操;唱响经典红歌,健康成长成才。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中国人不但需要流行歌曲,还需要红色歌曲;就如中国的少年儿童不但要看《哈里波特》,更要看《闪闪的红星》。我们不仅会唱英文歌曲,也要自豪的唱出《四渡赤水出奇兵》。为了发扬革命传统,传承中国文化,为了更好的明天。 1102402007 中文系11级汉语言文学2班 朱晓琳

《四渡赤水》观后感800字

观《四渡赤水》有感 在前几天,我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了一部上映于1983年的红色革命电影《四渡赤水》。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率领三万红军到了赤水河畔却遭逢川军堵截,在面临全军覆灭的危险时,运用智慧四渡赤水,最终甩掉敌方,从容度过金沙江的故事。 电影开头旁白便对电影的历史背景做出了介绍。当时红军刚刚纠正了左倾错误,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团,但是紧随而来的却是灭顶的危机。在毛泽东率领红军来到赤水河后,却面临着国民党的围追堵截,蒋介石派出四十万大军企图依靠长江、乌江、赤水河这些天然屏障来围困剿灭红军。幸好红军有着领导人的深谋远见,有着士兵们的团结一心,有着沿途百姓的无私帮助,才能够摆脱危机,保住革命的薪火。 电影中有一幕我映像十分深刻,在雪花飘飘的夜晚,有几个红军士兵围在一起聊天谈地,一个老兵说,“过年了,又来了新同志,我得显显手艺。”一个年纪较轻的小兵自告奋勇去拿“家伙”,可刚准备穿鞋却发现鞋子已经破的快穿不了了……我刚看这剧情的时候还以为会做些什么样的好吃的,却没料到是“红薯块、白菜帮”。于当时的他们而言,红薯白菜就已经是最好的食物了,在更窘迫的时候都要啃草皮、嚼树根,甚至被活活饿死;一双破掉的鞋也并不是困苦,而是自己长途跋涉、杀

敌灭贼的“勋章”。 生活在美好今天的我在之前其实听过红军长征万里的艰苦卓绝,但都难以感同身受;我也曾听过红军四渡赤水、摆脱敌军追击的机智勇武,却只觉“帅气”未感“艰难”。从1936年红军长征结束到如今2019年社会主义新时代已经过去80多年了,我们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马不停蹄地奔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强国目标。我们也早已远离当年的困难生活,再难体验红军的四渡赤水、炮火相交的惊险;再难感受跨雪山、过草原的劳苦;再难理解啃草皮、嚼树根的艰难。但我们应该牢记住红军在那个时代留存给我们新时代人们的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努力让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长征精神在我们心中永驻、在我们的实践中贯彻。

参观四渡赤水纪念馆有感审批稿

参观四渡赤水纪念馆有 感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再走红军路,接受红色教育心得体会 2017年12月1日,县安监局矿山站党支部开展了一次再走红军路,接受革命先烈英雄事迹教育活动,矿山站全体党员参观了土城四渡赤水纪念馆和丙安红军纪念馆,了解到红军四渡赤水时情况和怎样进行的四渡赤水战役,知到了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长征开始。红军声东击西,克服困难,四渡赤水河,打乱了国民党军队对红军的围追堵截计划,然后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在敌军的围追堵截中,遭遇了说不尽的艰难困苦,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成功到达陕北。他们以坚持不懈,不怕牺牲,牢记使命的崇高的革命精神,最终粉碎了敌人消灭红军的妄想,取得胜利。红军战士们为了国家的兴亡,人民的安危,他们忠于国家,不怕牺牲,勇往直前。那些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至今仍影响着无数的华夏儿女。 红军战士这种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不正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所缺少的吗?今天的我们,已成了笼中鸟,室中花,经不起磨练,遇到一点点困难就畏缩,甚至逃避。在这些令人肃然起敬的红军战士面前,我们应该感到羞愧! 作为一名安全工作者,我们肩负着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责任、肩负着守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我们只有向先烈们学习,学习他们不怕牺牲、克服困难为理想努力奋斗的精神,在工作和生活中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真正做到清正廉洁,公正执法,热情服务。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已不需要再去飞夺泸定桥,不需要再去四渡赤水河,但长征精神不能丢,要让它永驻人心,发扬光大。革命先烈用血肉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我们应该继承发扬这可贵的红军精神,去迎接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的挑战。让我们向可敬可爱的革命先辈致以崇高的敬礼!

四渡赤水的故事

四渡赤水的故事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3个多月,共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2个旅另10个团,俘敌3600余人。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王稼祥将军、朱德将军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详介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于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长征初期,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领导者实行逃跑主义,使中央红军在"湘江之战"后,从八万多人减少到只有三万多人。在这一情况下,他们又不顾敌人调集40多万的围堵,仍把希望寄托在与红2、6 军团的会合上,坚持按原计划向湘西前进,使红军处于覆灭的险境。在此危急关头,毛泽东主席力主摆脱敌人主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争取主动。这个正确主张得到了中央军委大多数同志的赞同。1935年1月7日,一举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城。随即,召开了具有转折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主席领导地位,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央红军突破乌江,进占遵义城,使蒋介石等人大为震惊,急调其嫡系部队和川黔滇四省的兵力及广西军队一部,共约150余个团,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地区进逼包围。为摆脱这种险境,党中央决定,率师北渡长江,前出川南,与活动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4方面军会合,开创川西或川西北革命根据地。四渡赤水战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展开和形成的。 一渡赤水,集结扎西,待机歼敌。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出发,分三路向川南开进。右路红1军团,牵制綦江、合江之敌,由松坎出发,经温水、习水向赤水疾进;中路红5、9军团及军委纵队,由遵义、娄山关出发,经官店袭击习水、土城之敌;左路红3军团,由懒板凳出发,迅速摆脱尾追和侧击之敌,向土城前进。26日,红1军团进至赤水河边的旺隆场、复兴场,击溃了川军两个旅的阻击,沿赤水河向南挺进。红3、5军团在红1军团一部兵力协同下,在土城附近打垮了黔军侯之担部和川军郭勋祺部两个师的追击和堵截。继之,我各路军于29日,经土城、元厚场向西渡过赤水河。2月上旬,进至川南的叙永、古蔺地区,准备相机从宜宾上游北渡金沙江。此时,张国焘借口嘉陵江"江阔水深,有重兵防守",抗拒中央命令,不仅不率红4方面军南下以吸引川敌,反而北攻陕南,致使川军无后顾之忧,得以集中全力堵我北进。南面敌军吴奇伟、周浑元两纵队和黔军王家烈部,则由南向北机动,尾追我军;滇军孙渡部4个旅,也向毕节、镇雄等地急进。 鉴于以上新情况,毛泽东等人决定,暂缓实行北渡长江的计划,改向川黔滇三省边境敌军设防空虚的扎西地区,利用短暂时间,完成了部队整编、精简,大大加强了部队战斗力,为待机歼敌创造了良好条件。

参观习水县土城遗址有感

参观习水县土城镇有感 王明怀 2016年10月14日,小关乡小关中心学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赴习水县土城参观,以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从而更加激发了大家的爱国主义热情。 抗战遗址突出介绍四渡赤水战役的全过程,系统地展示了“四渡赤水、出奇制胜”的战争史,突出表现了毛泽东等军事指挥艺术上的“神”,凸显了四渡赤水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四渡赤水战役,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最惊心动魄、最精彩的军事行动,是我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出奇制胜的经典战例,是中国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谱写而成的。在此次战役中,中国共产党人铸造了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赢得胜利,英勇斗争、无私奉献的伟大革命精神,强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的胜利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伟大象征,“四渡赤水”精神将永垂史册! 看着纪念馆的陈列,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再从“一渡赤水”到“泗渡赤水”场景展示,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革命前辈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不怕牺牲、矢志奋斗的坚定信念。战火硝烟的岁月已经远去,为中国革命伟大事业鞠躬尽瘁、流血牺牲的共产党人我们一个也不会忘记,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将激励我们在闪闪发光的党徽下勇往直前,迈步新征程! 通过参观学习,我们要牢记今天的胜利来之不易,珍惜胜利成果,始终保持敢于胜利的精神状态,保持对工作和事业的激情;牢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珍惜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换来的美好生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牢记政权来之不易,珍惜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增强政权意识和忧患意识,践行执政为民的宗旨,切实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贯穿于执政全过程和各项工作中。

《伟大的转折》“四渡赤水”观后感

《伟大的转折》主要讲述的是中央工农红军从1934年12月进入贵州到1935年5月出贵州期间,采用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转战黎平、强渡乌江、智取遵义、血战娄山关、四渡赤水,粉碎了数十倍国民党军围追堵截,最终重获新生的故事。它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以赤诚初心和坚定信仰披荆斩棘、挑战极限、战胜强敌,创造奇迹的伟大壮举,展现了中国革命和建立新中国历程上的最为伟大的一次转折。 其中的战役四渡赤水,从前也看过《四渡赤水》的影片,印象及其深刻,四渡赤水战役时间是从1935年1月19日-1935年5月9日,历时三个多月,当时红一方面军不足3万人,而中央军是8个师,湘军3个师,滇军、川军15个旅桂军、黔军6个师,是我军数十倍的 军力,红军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国军数十万重兵之间,积极寻求战机,有效地歼灭对手,这次战役共歼敌1.8万余人,俘敌3600余人,从而 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粉碎了国军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四渡赤水,巧妙运动、出奇制胜,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真正体现了毛主席用兵如神。周恩来总理就说:“毛泽东是在中国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巨大人物”,他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同时还是独领风骚的诗词巨匠,他的诗词想象丰富、气势磅礴、寓意深刻。四渡赤水,

是他的一次精彩表演,令全党全军衷心折服,他的自评:“平生最得意之作” 毛主席已经远离我们生活的时代,但是毛主席对我们的影响是永恒的,毛主席留给我们的最大财富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和中国的实践结合起来,这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他和他领导的人民创造的功绩将永垂青史,不断地激励和鼓舞中国人民继续向前走,从而真正实现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复兴! 今天有五六年级的孩子们在,想让你们听听四渡赤水的主题歌《四渡赤水出奇兵》,歌词高亢激昂,家喻户晓,写出了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自然环境,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军民一家亲,和战役中红军巧妙运动、出奇制胜的特点! 我想,现在我们的孩子缺少磨炼、缺乏艰苦奋斗拼搏的精神,就在昨天,习总书记还对“最美奋斗者”进行表彰,同时,我认为现在的孩子们很有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特别是近代史,要继承和传扬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和大无畏的精神,虽然今天我们已不需要再去飞夺泸定桥,不需要再去四渡赤水河,但长征精神不能丢,要让它永驻人心,发扬光大。革命先烈用血肉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我们应该继承发扬这可贵的红军精神,才能去迎接日新月异的新时代

从这里出发——观扎西会议会址有感

从这里出发 -----观扎西会议会址有感 大关县天星三中易文敏2016年8月8日,我和家人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到了向往已久的威信。 扎西会议会址位于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威信县的扎西镇,原为江西会馆和湖广会馆,是当地常见的木结构建筑,古色古香,典雅庄重,总占地面积4686平方米,是为了纪念1935年2月中央政治局在扎西镇等地召开的会议而建立的。这里是遵义会议后的第一会,我深深感受到了你——中国共产党在大转折后的艰辛、伟大。 1983年1月,扎西会议会址被列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扎西会议会址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列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我们参观了当时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旧址,总司令部旧址、中央川南特委和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成立旧址,以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居住宅。还有不远处小山岗上的纪念馆和红军烈士陵园。 扎西会议会址内,我仿佛看见了当年在这里奋战、生活的老领导、老红军们,在这平凡的地方干着不平凡的事儿。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他们腾越五岭,急跨乌蒙,巧渡金沙,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喜踏岷山雪,穿越草地......让中华民族一步步走出困境。 一九三五年二月,中央红军集结扎西期间,为了创建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牵制敌人,配合红军主力转移,军委从红军中抽调一

百多名干部,建立了中共川南特委和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在川、滇、黔边区开展游击斗争。这支队伍在特委的领导下,按照中央和军委确定的方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大力宣传、发动群众,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红军游击队员由三四百人发展到一千多人,扩大为中共川滇黔边区特委和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并转战于云贵川边区的20多个县,开辟了近一千多平方公里的游击区,在三省边区各民族人民群众中播下了革命火种,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完成了配合中央红军和二、六军团进行战略转移的光辉使命。 在那艰难的岁月,你坚信只要有一颗革命的种子,就可以成为燎原之势。一路往西,你撒下火种,走出了一条震惊世界的长征之路;一路向北,你披荆斩棘,让整个中华民族看到了一束民族独立、民族解放的希望之光。在扎西,我走进了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你。 这次参观,我得到了一次难忘的的革命传统教育洗礼,深刻感受到革命的艰辛和伟大,深刻认识到我们党所经受的磨难和考验。战争的硝烟弥漫太久,走在历史的故土,连空气都依然带着一丝丝火药的味道,耳边依稀响起隆隆的炮声,眼前隐约是先烈在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捍卫祖国母亲的尊严。如今,我们的党俨然已成为身经百战,浴血无数的统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回想起,嘹亮的冲锋号,万马齐喑,我心驰神往。只有我们的党才有资格领导我们走向胜利,历史的必然都是用鲜血证明了的事实。 扎西会议是长征中一次重要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它对于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