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2016 2017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2015 2016 2017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2015 2016 2017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2015 2016 2017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填充题

1.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包括保障平等权利、( 保障族籍权利)、( 参政权)、发展经济文化权利、( 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权利)、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等。

2.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民主的组织形式)。

3.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4.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5.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有重大影响。

6.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

7.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8.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9.民族发展( 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10.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11.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和(族体)渊源等。P13)3.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12.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

13、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部落)共

同体瓦过程中的产物。

14、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

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

15、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

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次生形态)民族。

16、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17、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18、民族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

活)、文化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自愿的情况下接受

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部分的现象。

19.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还是

一种社会关系。P50)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

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民族性)的内容。

20.民族问题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有着不同的内容。

21.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之一。民族问题对多

民族国家的发展、对(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22.民族问题是一种内容宽泛的社会问题。在(民族问题理论)中,有

广义的民族问题概念和狭义的民族问题概念。

23.民族自身的特点所引起的民族之间的矛盾又通过民族的诸特征及其具

体形式,即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反映出来。

24.民族自身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民族之间交往的程度,因而也决定着民族

之间( 矛盾)的状况,即民族问题。

25.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和明显差距,是当前民族矛盾

和摩擦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民族矛盾主要集中在经济关系及与此密切相关

的文化发展关系上,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则在于合理调节民族间经济的发

展、(利益的分配)、文化发展的需求。

26.民族问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既表现在(民族发展)方面,又

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

27.民族地区应转变过去那种主要靠高投入、高消耗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方式,

应采用(集约型)的、(素质和效益较高)的经济增长方式。

28.民族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标志)和反映,同时

又是民族经济文化将来发展的可能性的预示,也是实际发展的(前提)。

29.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指我国(民族教育专门法)和宪法、(民族区

域自治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决定、命令等,就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性

质、地位、任务、方针、学制、(办学形式)、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学校

管理等诸方面的规定及其制度。

30.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为民族教育发展提供人力、(物力)、(财力)

保障的法律规定,使民族教育发展得到相应的物质保证。

31 .民族风俗习惯是指各民族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广泛流传

的风尚、习俗,是各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一种反映。

32.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作为民族的主要特点所体现

(语言意识)和(语言感情),即通过语言来表现民族特征、民族心理和

民族感情。

33.民族文化既是民族发展的内容之一,又是民族发展的(条件)之一,

而且文化发展常常是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先导)。

34.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保持其(基本成分)和(表现

形式)的长期稳定。

35.民族语言文字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这种规

律可分为民族语言文字(形成)规律、(发展变化)规律和(社会主义时期

发展繁荣的)规律。

36.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受到了民族本身(发展水平)和(分布状况)以及

民族关系状况的影响。

37.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的最终结果是(语言的融合)和(文字的统一)。

38.民族风俗习惯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它又反过来给经

济基础以影响;它带有较大的稳定性,它的改变常常落后于(生活条件)

的改变;它集中反映了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39.民族风俗习惯与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以巨大的、

1

有形(无形)的力量对各民族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40.民族风俗习惯中的陈规陋习,是民族风俗习惯中的糟粕,它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消极和(阻碍)作用,正是移风易俗的必要所在。

41.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与民族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有密切的联系。

42.民族风俗习惯的(人为改革)与自然变异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把自然变异形式绝对化,而必须从这一特征的积极意义出发,科学地加以应用,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不失时机地进行改革。

43.马克思主义最初提出民族平等原则的基本出发点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民族(歧视)。民族平等的核心是同等的(地位)和(权利)。44.民族平等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一个口号,是十七十八世纪由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政治家提出来的,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一个原则。

45.随着(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民族学)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46.少数民族干部所具有的特点,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民族工作中,依靠(自

身优势)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47.少数民族干部具有汉族干部所无法取代的优势和作用,培养和任用少数

干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48.少数民族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方面,包括语言、(文学)、科学、(艺术)、

哲学、(宗教)、风俗、节日等。

49.所谓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指宗教的(唯心主义)思想体

系与(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相适应,而是指宗教要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

发展要求)。

50.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

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民族特征)和主观上的(民族意愿)为依据

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

51.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52.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

53.我国陆地边境线的90%强在少数民族地区,有(1.9万)公里。

54.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

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55.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

设);二是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56.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旗)

三个行政级别。

57.我国少数民族大都信仰宗教,特别是(藏传佛教)、(南传佛教)

和(伊斯兰教)等宗教在许多少数民族中有广泛和更为深入的信仰。

58.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

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

59.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中存在不同的政治制度,如封建宗法制度、(政

教合一)制度、(土司)制度、封建王公制度、血缘家长制度以及(原

始民主)制度等。

60.迅速大量地培养(科技)专业人才,是民族地区经济腾飞的希望所在。

6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建党建政、进行社会改革、推

动民族区域自治等中心工作急切需要干部的情况,确实了以“培养(普通

政治干部)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干部为辅”尽量吸收培养(知识分

子),以及“既要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以要培养适当数量的汉族干

部”的原则。

62.要突出抓好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开发式)式扶贫。

63、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

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64.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

65.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

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

对外开放,坚持因地制宜。P143)2.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

坚持国家帮助和(少数民族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方针。

66.在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开发利用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

的时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和(当地民族的实际利益)相结合的

原则。

67.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铲除民族压迫的(社会)根源,实现

民族平等。

68.只有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不断解决民族问题,实现

民族的繁荣发展。

69.自治权不仅包括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也包括管理(本地区

内部事务)的权利。

70.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同表述

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三大形式。

71.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承认和坚持)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

的风俗习惯的自由,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一贯政策。

72.宗教作为一种远离其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有着较强的(适应性),这

是决定宗教长期性的内在因素;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宗教有着赖以存在的(社

会根源)和(认识根源),这是决定宗教长期性的外在条件。

73.宗教的复杂性突出表现在(信仰)问题与(政治)问题常常联系在

一起,而且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常常错综复杂地同时并存。

二、单项选择题

1.( A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

政策兼纳B.重视政策的运用C.理论和政策兼纳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

并容

2.(A )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A.民族平等团结B.民

族区域自治C.民族经济发展D.民族文化教育发展

3.变异是民族风俗习惯自身发展之必然,(D )是民族风俗习惯矛盾统一

的运动特征,在传承基础上的变异和变异过程中的传承,构成了民族风俗习

惯发展的总规律。A.传承性B.演变和发展C.变异性D.传承性和变

异性

4.从我国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民族风俗习惯的现状来看,民族

风俗习惯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因此,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要具有

(C )。A.原则性B.灵活性C.原则性和灵活性D.前瞻性

5.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D )。A.求同存异B.和

平共处C.互助与互利D.和平与发展

6.对佛教经典中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做出了“建设祖国为人民办好事,

使人民安乐幸福”的新解释的是(C )。A.弘一法师B.延参法师C.赵

朴初居士D.青莲居士

2

7.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D )。A.平等B.团结C.互助D.和谐

8.21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D )。A.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B.平等、团结、互助C.平等、团结、互助、和谐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9.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之间、( A )、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A.民族与阶级B.民族与部落C.民族与氏族D.民族与部落联盟

10.国家和有关部门在民族地区开发资源,兴办工厂企业,建设各种项目和基地,都要树立的指导思想是(C )。A.有利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B.帮助和扶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C.带动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D.发展民族特色经济和优势经济

11.据2005年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D )。A.6千多万人B.7千多万人C.8千多万人D.1亿多人

1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D )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A.理论性B.学术性C.实用性D.政治性

1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D )的问题。A.民族区域自治B.民族发展C 民族之间矛盾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

14.民族发展,是以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 B )的质与量的提高A.变化B.演进C.进化D.形成

15.民族(D ),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A.融治B.演变C.退化D.同化

16.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 C)同化。 A.自觉 B.自由 C.自然 D.自

17.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C )的关系。A.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

间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C.民族群体之间D.民族个体之间

18.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B )决定的。A.结

构B.性质C.社会基础D.发展规律19.民族自治地方地广物博,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C )。A.44% B.54%

C.64% D.74%

20.民族平等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C )。A.基本出发

点B.前提C.根本原则D.总政策

21.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民族教育发展的( D)个。A.基本前提 B.必

然要求 C.必然结果 D.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

22.民族风俗习惯在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受各民族经济的、社会的、政治

的、文化的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着某种程度的变化。这

种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变异,是(B )。A.一种突变B.在相对稳定中

发生的渐变C .民族的进化D.民族的发展

23.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C )时期。A春秋

战国B.秦汉C.南朝D.隋唐

24.目前,我国已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有(C )个。A.135 B.145 C.155

D.165

25.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B )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

志。 A.彻底解决民族问题 B.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贯彻党的民

族政策 D.进一步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

26.全国的绝大多数县、市都有(A )以上民族共居。A.两个B.三个C.四

个D.五个

27.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最终都体现在( A )上。 A.民族文化素质的

提高 B.民族语言的发展 C.民族文学艺术的发展 D.民族文化结构

的改善

28.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D )。A.血统B.语言C.风

俗习惯D.自然力

29.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

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D )。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

D.斯大林

30.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C )。A.自然因素B.文

化因素C.社会因素D.经济因素

3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主要是通过民族交往中的民族矛盾表现

出来。以民族差别为前提的民族矛盾,往往表现为各利益群体间以(D )

为基础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内的各种权利的矛盾。A.不同发

展水平B.不同历史传统C .政治利益D.经济利益

3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C )。A.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B.自

治机关的民族化C.自治权的行使D.自治机关的民主化

3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是(A )。A.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B.自

治机关的民族化C.自治权的行使D.自治机关的民主化

34.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C )个国家接壤。A.7 B.8 C.10多D.20

35.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D )。A.1954

年B.1965年C.1978年D.1987年

36.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有(C )个。A.28 B.35 C.44 D.55

37.我国处理民族自治机关与上级国家机关关系的基本原则是(B )。A.中

央集权制B.民主集中制C.地方自主制D.政治协商制

38.我国有约3 000万少数民族人口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农村地

区,包括1 200多个民族乡、镇中,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B )。A.1/2

B.1/3 C.2/3 D.2/5

39.我国大陆地区的(B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A.24

个B.31个C.36个D.41个

40.我国只有12个少数民族有沿用至今的传统文字,一共(D)种。 A.12

B.13 C.14 D.15

41.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通用汉语的民族是(A)。A.满、回 B.回、

壮 C.满、壮 D.满、蒙

42.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文化主要是指(B)。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制度文化 D.民俗文化

43.我国是一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对少数民族影响最大的宗教是(C )。

A.佛教和道教B.佛教和基督教C.佛教和伊斯兰教D.佛教和原始宗教

44.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D )的关系。A.不同民族之间B.民

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C.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D.各族劳动人民

之间

45.现今世界上共有(C )多个民族,居住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绝

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严格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正在消失。

3

A.10000 B.12000 C.3 000 D 1000

46.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B )的问题上。a加强民族区域自治B.加快经济文化发展C.提高文化教育水平D.扩大民族干部队伍

47.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A )。A.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B.帮助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C.带动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48.新中国成立前,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只有(B )。A.16个B.18个C.19个D.20个

49.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少数民族干部从1950年的1万多人发展到现在的

( D)。A.260多万人 B.270多万人 C.280多万人 D.290多万人50.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先后帮助( A)个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完备的

少数民族创制了拉丁字母的形式的拼音文字。 A.11 B.12 C.13 D.14 51.新中国成立后,清除了教会中的帝国主义势力,所实行的教会“三自”方针是(B )。A.自主、自立、自生B.自治、自养、自传C.自办、自收、自支D.自立、自养、自强

52.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D )A.氏族 B.氏族 C.部落联盟 D .民族

53.1950年11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A),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 A《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对西北

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

54.1979年以来,国家已组织北京支援内蒙古、河北支援贵州、江苏支援广西和新疆,山东支援青海,天津支援甘肃,上海支援云南和宁夏,全国支援西藏。后又确定在坚持全国支援西藏的同时,四川、浙江、上海、天津四省市重点支援西藏。这一行动叫做( D )。A.西部开发B.手拉手行动C.阳光工程D.对口支援

55.由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落后,培养不出大量急需人才,因而造成民族地区缺乏大量的( A),造成教育落后,导致出现经济发展迟缓的状态。A.科技人员和教员 B.科技人员 C.教员 D.研发人员56.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B )。A.政治发展B.经济发展C.文

化教育发展D.社会发展

57.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A )。A.夷狄

B.族类C.夷族D.蛮夷

58.最早提出宗教信仰自由口号的是(C )。A.奴隶主阶级B.地主阶

级C.资产阶级D.无产阶级

三、多项选择题

1.保障我国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具有以下重要意义(ABCD)。A.有

利于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B.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C.有

利于各民族的团结D.有利于国家的稳定E.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

文化的发展

2.处理好民族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有(ABC )。

A.切实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B.坚决维护各民族的团结C.坚持民族自

治地方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D.充分尊重各民族的自主权E.积极促进

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3.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

族划分为(ABCD )。A奴隶制民族B.封建主义民族C.资本主义民族

D.社会主义民族E.共产主义民族。

4.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ABC )。A.自然因素B.民

族自身因素C.社会因素D.经济因素E.政治因素

5.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ABCD )。

A.民族居住混杂状况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

D.民族间通婚情况E.民族间经济交流情况

6.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ABE)

A.常态发展 B.异态发展 C.渐进式发展 D.突变式发展 E. 跳跃式发

7.各民族风俗习惯共同的基本特性包括:(ABCDE )。A.民族性B.群

众性C.传承性D.变异性E.敏感性

8.即使在同一时代一国内的民族问题,也由于( ABDE )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

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A.地域B.民族C.体质D.经济E.文

9.决定了加速发展(包括帮助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的因素主要是

(ABCE )。A.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B.少数民族经济的重

要地位C.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D.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丰富

E.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10.就人为宗教(神学宗教)而言,宗教所具有的基本要素大体包括(ABDE )。

A.宗教的观念或思想B.宗教的感情或体验C.宗教的传承和发展D.宗教

的行为和活动E.宗教的组织和制度

11.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 000万以上的

有(BD )。A.维吾尔族B.壮族C.蒙古族D.满族E.回族

12.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含义主要是(ABCE )。A.承认和坚持一切民

族的一律平等。坚决反对任何民族享受任何特权B.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社

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的一切权利上完全平等C.无条件地保护一切少数民族的

权利D.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环境保护的义务方面完全平等E.承认和坚

持各民族在形式上、法律上,乃至事实上的完全平等

13. 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 ABDE ) 。A.和

睦B.友好C.融合D.联合E..协调

14.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 ABC )A.社会生产 B.社会分工 C.内

部交往程度 D.外部交往程度 E.地理位置

15.民族发展包括(BCD ) 等 A.原生态发展 B.经济发展 C.政

治发展 D.文化发展 E.次生态发展

16.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 ABCDE ) 等内部和外部条件。A.民族结构

B.民族素质 C.民族关系 D.自然环境 E.社会环境

17.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ABDE)A.研究民族发展的

一般规律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

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

历史发展过程

18. 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E ) 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B.信息综合

方法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D.定性分析方法E.定量分析方法

19.民族问题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情,它关系到(ACDE )。A.人民团结和

社会稳定B.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C.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D.社会发展和

民族发展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20.民族平等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的相互关系中,处在同等地

4

位,具有同样的权利,包括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ABCD )的平等。A.地位B.待遇C.权利D.利益E.财富

21.民族自治机关建设要注意的民族特点包括(ACE )。A.民族干部B.民族文化C.民族语言文字D.民族风俗E.民族形式

22.民族理论( ABCDE ) 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B.是一门理论科学C.是一门实践科学。D.是一门交叉学科E.是一门新兴学科

23.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 ACE )等

基本属性。 A.自然属性 B.人文属性 C.社会属性 D.文化属性 E.生物属性

24.民族教育(ABCD)。A.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有效途径 B.是民族经济起飞的前提条件 C.是少数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D.有利于协调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E.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

25.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采取的原则态度是(BDE)。 A.独立 B.平

等 C.尊重 D.使用 E.发展

26.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包括:(ABCE )。A.对民族发展、民

族关系发展的促进和推动作用B.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阻碍滞后作

用C.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中性作用D.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

发展的融合作用E.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混合作用

27. 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原因包括如下方面:( BCDE ) A.遗传原因B.自

然原因C.经济原因D.历史文化原因E.宗教原因

28.强迫同化是(ABCD)A.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的社会现象 B.民族压迫制度的产物 C.民族压迫的表现形式 D.违背被同化民族意愿的

E.民族融合的结果

29.(BCDE )是我国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A.实行邦联制B.实现民族平等C.加强民族团结D.促进各民族发展繁荣E.从而使我国的民族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30.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ABCDE )。A血统B.生活C.语言D.宗教E.风俗习惯31.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ABDE )。A.共同语言B.共同地域C.共同文化D.共同经济生活E.共同心理素质

32.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ABCE )。 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D.习俗交流交融关系E.社

会和睦协调关系

3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是(ABCDE )。A.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B.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C.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D.维护国家统一

的原则E.尊重民族自治权利的原则

3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主要有(BCDE )。A.有利于国家的繁

荣和社会的进步B.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

C.有利于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D.有利

于调动少数民族的积极性,推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E.有利于巩固祖国的统一

35.少数民族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独特的少数

民族文化(BCDE)。 A.形成了不同民族的经济结构 B.形成了不同民族

的文化类型与结构 C.构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D.构成了不同民族的价

值观念 E.构成了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

36.少数民族干部是(ABCDE)。 A.党和政府联系各少数民族群众的桥

梁 B.各少数民族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标志 C.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

策的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D.把千百万各族群众组织起来从事革命和建设的

骨干力量 E.带领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前进的先锋。

37.随着民族地区社会改革的基本完成,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开展,

中国共产党又提出了除培养少数民族的政治干部以外,还必须在少数民族

中加速培养(AB)的方针、原则。 A.科学技术干部 B.理论干部 C.军

事干部 D.管理干部 E.文化干部

38.所谓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根本上说,就是任何宗教都要遵

循以下行为准则:(ACDE )。A.维护法律尊严B.维护社会稳定C.维

护人民利益D.维护民族团结E.维护国家统

39.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ABDE )A.民族特征B.历史依据C.现

实依据D.民族意愿E.就近认同

40.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是(ABCDE )。A.民族自治与区域

自治的正确结合B.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正确结合C.历史因素和现实

因素的正确结合D.民族自治权利的广泛性E.自治机关的两重性、民族

4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ABCE )。A.民族平等的不

完全性B.民族团结的相对性C.民族间互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

共生性D.民族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E.民族和谐的初步性

42.我国民族教育具有以下特点(BCDE)。 A.民族教育与宗教的联系紧

密 B.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C.民族教育受民族因素影响制约很

大 D.民族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文化、物质条件不足E.民族教育体制有待

改善

43.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已形成民族语文的协作机构,著名的有(ABCE)

A.朝文三协 B.彝文四协 C.藏文五协 D.回文六协 E.蒙文八协

44.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宗教问题,所具有的基本特点有(ABCDE )。

A.群众性B.民族性C.国际性D.长期性E.复杂性

45.我国少数民族信仰的世界性的宗教主要有(ABCDE )。A.东正教B.佛

教C.天主教D.伊斯兰教E.基督教

46.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ABCE ) 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

B.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C.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D.发

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47.狭义的民族问题是指在(DE )发生的,表现在民族诸特征及具体形式上

的民族间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A民族自身的发展方面B.民族与阶级之

间C.民族与国家之间D.民族的活动中E.民族的交往联系中

48.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结构大体有如下类型(ABCE )。

A.封建制度B.封建农奴制度C.奴隶制度D.资本主义制度E.原始公社

制度残余

49.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ABD )。A.普遍性B.国

际性C.不定性D.敏感性E.连锁反应性

50.以下被誉为我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的是(BCD )。A.《阿诗玛》B.《格

萨尔》C.《江格尔》D.《玛纳斯》E.《嘎达梅林》

51.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BCE )。A.民族团结的

实现B.民族利益的照顾C.民族权利的保障D.民族经济的进步E.民族

发展的促进

52.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的民族问题往往表现为(BCDE )。这是现阶段我国

民族问题的一些鲜明特点。A.政治问题与军事问题交织在一起B.经

5

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C.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D.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E.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

53.在鉴别民族风俗习惯时应遵循的原则是其:( ABCDE )。A.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B.是否有利于人民团结C.是否有利于国家统一D.是否有利于民族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进步E.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54.当前,迫节需要调整少数民族干部的结构比例,其中主要包括(ABCDE )。A.数量结构B.文化知识结构C.专业结构D.分布结构E.年龄结构55.党和国家在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BCDE )。A.组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队,进行民族识别B.组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队,编写出各少数民族语言简志C.帮助一些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了文字

D.实行母语教学和双语教学E.注重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和有关人才的培养

56.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有(ABC )。A.调

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B.转变和调整经济增长方式、道路C.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D.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经济E.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57.民族语言文字的主要特点是(ABCE )。A.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B.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C.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性D.民族语言文字的多样性

E.民族语言文字的交融性

四、辨析题

1.P50)3.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对)

2.P190)3.党和国家采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因此宗教宣传可以在社会上、一般学校中进行,无神论的宣传也可以在寺庙、教堂等宗教活动的场所进行。(错,任何人或者组织不得加以干涉)

3.P144)2.当前,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应由上级国家机关统一制定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方针、措施。(错,民族地区根据本民族、本地方的特点,制定、调整生产建设方针、政策和计划,避免“一刀切”加快经济建设事业发展)

4.P177)3.发展民族经济是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根本途径。(对)

5.P143)1.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主要靠国家的帮助。(错,不是主要的,是必要的必须的)

6.P87)1.封建社会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是: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并具有

两个历史发展趋势,即民族的繁荣发展与民族间联系不断加强,各民族在

各方面日益接近。(错,封建社会改为社会主义社会)

7.P6)3.关于民族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

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

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错,民族改成民族观)

8.P177)4.即使对于某些落后的民族风俗习惯,也不能强迫命令少数民族予

以改革。

9.P2)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

律性认识和结论。(错,研究如何正确的解决或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间矛

盾的问题)

10.P7)2.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

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

行的,并不需要一定的民族观指导。(错,必须有正确理论指导)

11.P9)1.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错,

还有自然属性、生物属性等多维属性)

12.P11)2.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

体。(错,还有历史渊源、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方面具有共同特征)

13.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

它往往是由民族内部的文化差异造成的。(错,民族分化,是指一民族

的某些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

14.民族灭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

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对,抄一遍)

15.民族融合,是指部分民族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组合成为新

的民族的现象。(错,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民族消亡是民

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16.民组组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

的基础上融合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的现象。(错,民族组合,是

指某些民族或其中的一部分,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民族的现

象。)

17.P50)2.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不同民族的单个人之间的关系。(错,

民族群体间的关系)

18.民族语言具有稳定性,它将永远存在。(错,民族语言文字随民族的形成

而形成,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最终也将随着民族的消亡而消亡。)

19.P146)3.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需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大力

发展民族地区乡镇企业。(错:大力发展个体、私营、外资经济)

20.目前少数民族干部中最缺少的是管理干部,最多的是党政干部。(错,

目前少数民族中党政干部最多、管理干部少、科技干部更少的不合理结构。)

21.P112)1.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

(错,把人民政府去掉)

22.P110)2.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问题就是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错,

还有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23.P112)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不仅指自治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

利。(对)P114)4.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特指行政管理权。(错,还

包括地方性立法权等)P116)5.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

题所创造的一个重要原则。(错,不是创造,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

问题的理论原则,结合我国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民族情况决定的)

24.P101)1.民族平等团结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体系中的总政策。(对)

25.P89)1.目前我国并不是所有少数民族人口的民族成分均已确定。(对)

26.P67)3.民族的产生和存在与国家的产生和存在有着密切的联系。(对)

27.P183)2.社会主义时期,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已经基本消失,因此宗教会

很快消亡。(错,宗教将长期存在下去)

28.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语言融合的时期。(错,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的最终

结果是语言和文字的统一。)

29.少数民族文化素质对我国目前在民族地区实行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是使之在民族地区深化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对)

30.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任用是体现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民

族平等团结的主要标志。(对,抄一遍)

6

31.P79)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加快发展经济。(错,结尾加上文化事业)

32.P56-57)4.社会主义社会已不存在民族间的不平等现象。(错,民族平等有不完全性)P58)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只会给民族关系的发展带来促进因素。(错,也会给民族关系带来一些消极因素的作用)

33.P20)3.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错,辩证的科学的运用)

34.P50)1.我们不能把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一概纳入民族关系之中。(对)P98)2.我国的民族问题就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错,表现在民族发展方面与民族关系方面)

35.P174)2.一个民族中,说不上好坏的一般的风俗习惯,对民族社会生活不起明显的促进或阻碍作用,这种情况被称为民族风俗习惯的混合作用。(错,是中性作用)

36.P107)2.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的法律和政策措施,其中包括: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保障族籍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参政权;保障散居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及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的权利;保障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错,保障的是权利和利益)

37.P7)4.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对)

38.P192)4.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强调的就是一个内容:保障人们信教的自由。(错,不仅这一个内容)

39.P185)1.宗教信仰不属于政治问题。(对)

40.中国的法律承认和坚持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对)

41.中国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

42.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干部培养方针已经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少数民族

干部工作不断走向法制化。对,抄一遍)

43.P66)2.在民族问题理论中,有关民族问题概念的理论观点是最基本和最

基础的理论。(对)

五.论述

1.当前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应采取哪些措施?(第九章)

2.当前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应采取哪些措施?(第九章)

3.P143-145)党和国家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政策有哪些?143

4.论述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第十一章)

5.联系实际谈谈怎样理解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第十二章)。

6.如何区别和理解民族同化、民族分化、民族组合、民族融合、民族消亡?

7.试述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P6-7

8.P102)试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的含义。

9.P110-112)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其主要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10.P20-21)我国现阶段提出的民族的基本特征和斯大林所述有哪些相同与

不同?

11.P61-6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现阶段

民族关系呈现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61

12.P8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民族问题会

呈现出哪些特点和发展趋向?86

13.P98-100)怎样理解民族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99

14.P178)在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实际工作中,应该注意哪些原则?178

15.P184)怎样理解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7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题.pdf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题 1-1、自重为P=100kN的T字形钢架ABD,置于铅垂面内,载荷如图所示。其中转矩M=,拉力F=400kN,分布力q=20kN/m,长度l=1m。试求固定端A的约束力。 解:取T型刚架为受力对象,画受力图. 1-2 如图所示,飞机机翼上安装一台发动机,作用在机翼OA上的气动力按梯形分布: q=60kN/m,2q=40kN/m,机翼重1p=45kN,发动机重2p=20kN,发动机螺旋桨的反作用力1 偶矩M=。求机翼处于平衡状态时,机翼根部固定端O所受的力。 解:

1-3图示构件由直角弯杆EBD以及直杆AB组成,不计各杆自重,已知q=10kN/m,F=50kN,M=,各尺寸如图。求固定端A处及支座C的约束力。

1-4 已知:如图所示结构,a, M=Fa, F F F, 求:A,D处约束力. 12 解: 1-5、平面桁架受力如图所示。ABC为等边三角形,且AD=DB。求杆CD的内力。

1-6、如图所示的平面桁架,A端采用铰链约束,B端采用滚动支座约束,各杆件长度为1m。在节点E和G上分别作用载荷 F=10kN,G F=7 kN。试计算杆1、2和3的内力。 E 解:

2-1 图示空间力系由6根桁架构成。在节点A上作用力F,此力在矩形ABDC平面内,且与铅直线成45o角。ΔEAK=ΔFBM。等腰三角形EAK,FBM和NDB在顶点A,B和D处均为直角,。若F=10kN,求各杆的内力。 又EC=CK=FD=DM

2-2 杆系由铰链连接,位于正方形的边和对角线上,如图所示。在节点D沿对角线LD方向作用力D F。在节点C沿CH边铅直向下作用力F。如铰链B,L和H是固定的,杆重不计,求各杆的内力。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题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 1、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2.文学批评:文艺学三分支之一,指分析评价具体的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学科,是批评主题按照一定的理论思想和批评标准,对批评对象进行分析鉴别阐释判断的理性活动,表达着主体的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 3.文学史:文艺学三分支之一,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理清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4.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2、任务: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5.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6、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第三章 1.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 2.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 3.游戏发生说的代表人物:康德、席勒、谷鲁斯 4.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答:把劳动作为文学发生的起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①、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③、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④、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5.试辨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多原因。 答:1、经济因素决定着文学的发展。2、上层建筑各部门的相互影响制约着文学的发展。3、诸多因素形成合力,共同影响着文学发展。 第四章 1.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2.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3.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答: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具体的说,文学的双眸意识形态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力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利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其直接的无功力性、形象性、情感性总是与深层的功利性、理性和认识性等缠绕在一起。如果从目的、方式和态度三方面来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相互渗透状况。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形象、情感中隐含功利、理性和认识。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这实际上告诉我们,文学的属性不是单一的而是双重的;审美与意识形态复杂地缠绕在一起,由此看,文学具备审美与社会的双重属性;即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的。 4.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军事理论考试题库

浙江理工大学军事理论考试题库 《中国国防》章节 一、单选题 1、国防是国家为了防备和抵抗,制止,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 A ) A.侵略、武装颠覆 B.进攻、暴乱 C.进攻、武装颠覆 D.侵略、暴乱 2、中国的国防类型是(B) A.扩张型 B.自卫型 C.联盟型 D.中立型 3、一个国家实施国防的主要手段是(A) A.使用国家武装力量 B.发展经济建设 C.积极外交 D.加强军事实力 4、以下所列的不属于我国古代的国防工程范畴的是(D) A.城池 B.长城 C.京杭大运河 D.兵工厂 5、经各朝代多次修建连接,至明代行成了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全长公里的万里长城。(B) A.12800 B.12700 C.12000 D.13000 6、我国古代的国防工程建设汇总,建设的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是(A) A.城池 B.长城 C.京杭大运河 D.海防要塞 7、1884年至1885年,中法交战,爱国将领率领的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A) A.冯子材 B.林则徐 C.丁汝昌 D.吉鸿昌

8、八国联军于年,发动了侵华战争。(B) A.1895 B.1900 C.1901 D.1911 9、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清政府与八国为达标的侵略者签订了。(A) A. 《辛丑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1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自觉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D) A.1911 B.1919 C.1920 D.1921 11、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D ) A.政治开明 B.军事科技发展 C.军队人才培养 D.经济发展 12、中的国防条款在国防法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A) A.宪法 B.国防法规 C.兵役法 D.国防教育法 13、我国奉行的国防政策。( B ) A、扩张性 B、防御性 C、自卫性 D、中立性 14、《国防法》是哪年开始颁布实施的?( B ) A、1996 B、1997 C、1998 D、1999 15、国防教育的对象是(C)。 A学生 B、高校学生 C、全体公民 D、符合征兵条件的人 16、国防所维护的国家利益主要是( D ) A、政治利益 B、经济利益 C、外交利益 D、安全利益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题(A)

A 卷 第 1页 蚌埠学院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理论力学Ⅱ》期末考试试题(A ) 注意事项:1、适用班级:2012级土木工程班、2012级水利水电班、2012级车辆工 程班 2、本试卷共2页。满分100分。 3、考试时间120分钟。 4、考试方式:“闭卷”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 )1.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任意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两个力的作用线 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2.已知质点的质量和作用于质点的力,质点的运动规律就完全确定。 ( )3.质点系中各质点都处于静止时,质点系的动量为零。于是可知如果质点系的动 量为零,则质点系中各质点必都静止。 ( )4.刚体在3个力的作用下平衡,这3个力不一定在同一个平面内。 ( )5.用解析法求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时,所建立的坐标系x ,y 轴一定要相互 垂直。 ( )6.一空间任意力系,若各力的作用线均平行于某一固定平面,则其独立的平衡方 程最多只有3个。 ( )7.刚体的平移运动一定不是刚体的平面运动。 ( )8.说到角速度,角加速度,可以对点而言。 ( )9.两自由运动质点,其微分方程完全相同,但其运动规律不一定相同。 ( )10.质点系总动量的方向就是质点系所受外力主矢的方向。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若平面力系对一点A 的主矩等于零,则此力系 。 A.不可能合成为一个力 B.不可能合成为一个力偶 C.一定平衡 D.可能合成为一个力偶,也可能平衡 2.刚体在四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若其中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第四个力的作用线 。 A.一定通过汇交点 B.不一定通过汇交点 C.一定不通过汇交点 D.可能通过汇交点,也可能不通过汇交点 3.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于 。 A.变形体 B.刚体 C.刚体系统 D.任何物体或物体系统 4.在点的复合运动中,牵连速度是指 。 A.动系原点的速度 B.动系上观察者的速度 C.动系上与动点瞬时相重合的那一点的速度 D.动系质心的速度 5.设有质量相等的两物体A 和B ,在同一段时间内,A 作水平移动,B 作铅直移动,则 两物体的重力在这段时间里的冲量 。 A.不同 B.相同 C.A 物体重力的冲量大 D.B 物体重力的冲量大 三、计算题(每小题14分,共70分) 1.质量为 100kg 的球,用绳悬挂在墙壁上如图所示。平衡时绳与墙壁间夹角为 30°,求墙壁反力和绳的张力 2.某三角拱,左右两个半拱在C 由铰链连接,约束和载荷如图所示,如果忽略拱的重量,求支座A 和B 的约束反力。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往届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文学理论》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A 一、概念题(共 30 分每题 5 分) 1、文学决不是单个人的精神过程,而是一种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们中间的复杂的社会活动。(1分)它包含着美国批评家艾布拉姆斯所谓四要素——作品、世界、作者和读者,因而应当有一种通盘的和全面的思索,不能仅仅看到一个而忽略其它。(3分)不妨说,文学是一种以作品为中心的包含世界、作者和读者等多重环节的社会活动。(1分) 2、在读者阅读时,文学媒介往往先于语言而发挥作用。我们把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必须首先接触媒介的状况,称作媒介优先。(5分) 3、陌生化是指俄国形式主义对于语言的阻拒性、反常性的强调,(2分)它意在打破人们在经验中形成的惯常化、自动化反应,使人重新关注周围的世界,带着惊奇的眼光和诗意的感觉去看待事物,(2分)它是文学性艺术性的真正源泉。(1分) 4、二分法是指中国古代和希腊分别出现的一种以有无韵律为标准的文类划分方法。(5分) 5、意象,在人文学科中通常有四类:(1分)一是心理意象,即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呈现于脑际的感性形象;二是内心意象,即人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构想的意向性设计图像;三是泛化意象,是文艺作品中一切艺术形象的泛称,可简称“形象”;四是观念意象,即一种特殊的表意性艺术形象。(4分) 6、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基础上,在创作动机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完整的意象系列的思维过程。(4分)它是文学创造过程最实际、最紧张、也最重要的阶段。(1分) 二、简答题(共 40 分每题10分) 1.文学概念的三种含义:广义文学、狭义文学、折中义文学。(1分)广义的文学是作为文化的载体,文学作为文化的基本含义是:(1)理解文学首先必须建立一个开阔的文化视野;(2)文学发展是人类文化积淀的历史结果;(3)文学现象归根到底是某一文化形态的体现。(3分)狭义的文学是作为审美的对象;文学作为审美的基本含义是:(1)文辞华美,“达意达得好,表情表得妙”;(2)对激情的体验和调动;(3)文学作为一种诗意的表达。(3分)折中义的文学是作为惯例的规范;惯例的三方面要求是:首先,呈现形象的世界;其次,传达完整的意义;再次,蕴含特殊的意味。(3分) 2.意境是指抒情形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5分)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意境的产生同庄禅精神的影响以及色空观念的催化有很大关系。(5分)3.共鸣是指人们在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所产生的同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相通、类似或交流融汇的思想感情活动,(4分)其要点有二:一是读者与作品之间的感应与交流,二是不同读者面对同一作品时的共识;(2分)产生共鸣的原因有:读者本身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优秀作品表现了人类的共同美,读者人生体验与作品情境的一致,基本人性的相通以及主体心理的同构。(4分)

军事理论题库(含答案)

1、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全面成熟阶段 :( )。 A 、 1978- 1985 B 、 1976— 1984 C 、 1981—1993 D 、1980-1992 2、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全面成熟阶段( 1978- 1985)的思想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 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新时期军队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一切从国情出发 C 、一切从国防需要出发 D 、一切从经济基础出发 3、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全面成熟阶段( 1978- 1985)的思想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 实际出发,继承和发展( ),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新时期军队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A 、毛泽东军事思想 B 、江泽民军事思想 C 、古代军事思想 D 、中外军事思想 4、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在中国社会建设新时期,为指导中国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而提出的系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建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我军建设和军事斗争的根本依据和指导思想。 Y 5、 5、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在中国社会建设新时期,为指导中国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而提出 的系统理论。是 中国古代传统军事思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我军建设和 阶级斗争 的根本依据和指导思想。 N 6、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在中国社会建设新时期,为指导中国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而提出 的系统理论 ;是对中外传统优秀军事思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它独立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 ;是我军建设和军事斗争的根本依据和指导思想。 N 7、 7、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在中国社会建设新时期, 为指导中国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而提出的系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我军建设和军事 斗争的根本依据和指导思想。 A 、毛泽东军事思想 B 、美国军事思想 C 、英国军事思想 D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8、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在中国社会建设新时期, 为指导中国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而提出的系统理论。是( )、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我军建设和军事斗争 的根本依据和指导思想。 A 、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B 、克劳塞维茨军事理论 C 、孙武军事理论 D 、中外各国军事理论 9、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在中国社会建设新时期, 为指导中国军队建设和( )而提出的系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我军建设和军事斗争的根本依据和指导思想。 A 、科技建设 B 、武器装备建设 C 、国防建设 D 、国防科技建设 10、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在中国社会建设新时期, 为指导中国( )和国防建设而提出的系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我军建设和军 事斗争的根本依据和指导思想。 A 、军队建设 B 、经济建设 C 、武器装备建设 D 、文化建设 17、由于军事思想具有阶级性 ,因此我们要坚决抵制作为资产阶级的军事家克劳塞维茨的军事思想。 N 19、军事思想的内容:军事哲学问题,主要内容有战争观、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军事实践基本指 导原则问题,主要内容有( A 、战争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B 、战略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国防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等。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B

工程力学(Ⅱ)期终考试卷(A ) 专业 姓名 学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题分 25 15 15 20 10 15 100 得分 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 1. 杆AB 绕A 轴以=5t ( 以rad 计,t 以s 计) 的规律转动,其上一小环M 将杆AB 和半径为 R (以m 计)的固定大圆环连在一起,若以O 1 为原点,逆时针为正向,则用自然法 表示的点M 的运动方程为_Rt R s 102 π+= 。 2. 平面机构如图所示。已知AB //O 1O 2,且 AB =O 1O 2=L ,AO 1=BO 2=r ,ABCD 是矩形板, AD =BC =b ,AO 1杆以匀角速度绕O 1轴转动, 则矩形板重心C '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分别 为v =_ r _,a =_ r 。 并在图上标出它们的方向。

3. 两全同的三棱柱,倾角为,静止地置于 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将质量相等的圆盘与滑块分 别置于两三棱柱斜面上的A 处,皆从静止释放, 且圆盘为纯滚动,都由三棱柱的A 处运动到B 处, 则此两种情况下两个三棱柱的水平位移 ___相等;_____(填写相等或不相等), 因为_两个系统在水平方向质心位置守恒 。 4. 已知偏心轮为均质圆盘,质心在C 点,质量 为m ,半径为R ,偏心距2 R OC =。转动的角速度为, 角加速度为 ,若将惯性力系向O 点简化,则惯性 力系的主矢为_____ me ,me 2 ;____; 惯性力系的主矩为__2 )2(22α e R m +__。各矢量应在图中标出。 5.质量为m 的物块,用二根刚性系数分别为k 1和k 2 的弹簧连接,不计阻尼,则系统的固有频率 为_______________,若物体受到干扰力F =H sin (ωt ) 的作用,则系统受迫振动的频率为______________ 在____________条件下,系统将发生共振。 二、计算题(本题15分)

军事理论试题题库及参考答案

重庆工程学院 军事理论考试试题库 一、选择题 1.古代海防建设是从开始的。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2.清朝规定:所有岁以上的满族男子都是兵丁。 A.15 B.16 C.17 D.18 3.1895年日本以清朝出兵朝鲜为由发动了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4.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这70多年间,清政府与外国列强签订了大大小小数百个不平等条约,割让领土近160万平方千米,共赔款万元,白银7亿多两。 A.2 200 B.2 400 C.2 500 D.2 700 5. 负责组织领导全国武装力量的军事行动。 A.总参谋部 B.总政治部 C.总后勤部 D.总装备部 6. 国防是的全面体现。 A.国家综合力量 B.国家经济实力 C.国家军事力量 D.国家科技实力 7.按照《兵役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合法服兵役的最高年龄限制是。 A.16岁 B.18岁 C.22岁 D.23岁8.下列不属于国防要素内容的是。 A政治要素 B 经济要素 C文化要素 D历史要素9. 围绕军队“三化”建设的总目标,提出了“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10.《兵役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A.义务兵与民兵 B.义务兵与武装警察 C.义务兵与预备役 D.义务兵与志愿兵 1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世纪。 A.11 B.10 C.9 D.8 1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和国防建设理论。 A.军队建设理论 B.人民军队建设理论 重庆工程学院军事理论考试试题库第1 页(共52 页)

(完整word版)文学理论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理论期末考复习 1、生活活动对文学活动的意义 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人的创造是依靠自己头脑的思考,在创造过程开始之前就已考虑到了自己创造的结果。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人的生活活动对文学活动的美学意义。 ①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对象”指客体,“诗意情感”是指诗化客体。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对象化是指外化,呈现,形式化。人的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在于,人作为与自然相对的一方,其感觉可以和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这样才能生发出诗化的关系,而不像动物的生命活动完全从属于自然。在生活活动的过程中,人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条件自由地选取感觉事物的角度,人感觉事物的角度又是多样化的,人的生活活动除了经济技术和革命实践意义之外,就是审美创造意义。 ②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自觉”在哲学意义上自己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能动”指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人的生活活动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合目的性”是指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根据一定的需要而设计的,“合规律性”是指人的生活活动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合乎或遵循一定规律的。文学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形态,它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是一种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自觉能动的创造,在这种创造中,可以达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也就是达到全面地表现人的本质特性。 ③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人的生活活动是对人“本质力量的确认”。人的生活活动作为对人的本质

力量的确认,实际上是审美产生的基础。在审美活动中,人在直观的层次上是审“对象”,而在深蕴的层次上,却是通过对象来审“自己”。只有在先在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审己”。同时,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认。通过创造和欣赏文学,人的本质力量可以尽情展现出来,使人更深切地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2、模仿论和表现论有什么区别。 ①在文学本质论上突出作者的决定作用。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 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英国浪漫诗人华兹 华斯曾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我流露。” ②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虽不否认这一 点,但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因而看重考据 式的批评。 ③表现论不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而是将文学创作同科 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高扬“文学天才”的作用。 3、劳动在文学发生中的意义。 ①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 本活动的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 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 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人的活动都伴随着一个自觉的目 的,而这一目的又是源于某种需要而设定的。如,史前人类在集 体进行的劳动中,为了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与信息,减轻疲劳等,就由这些需要产生了语言和最初的文学。 ③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远古时代遗存的作品中大都描

军事理论试题库

军事理论试题 填空题(20分,每题一分) 1、世界各国的国防共有四种类型,分别是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 2、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是国家的常备军,由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组成。 3、目前,世界格局正处于动荡和调整之中,但多极化是世界格局发展的方向。 4、美国在全球划分为五个战区,即太平洋战区、欧洲战区、中央战区、南方战区、北方战区。 5、2001年,美国总统小布什提出先发制人战略,这是美国军事战略的分水岭,将改变二战后美国对外用兵的原则。 6、当前,俄罗斯军队部署的重点在欧洲,大约部署其总兵力的三分之二。 7、从宏观上讲,高技术主要分为六大技术群: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航天技术。 8、精确制导武器,就是指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率在50%以上的武器。 9、高技术战争,是指在核威慑条件下,全面使用高技术武器装备及相应的作战理论和作战方式所进行的战争。 10、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就是春秋末期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 11、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12、20世纪80年代后,国际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邓小平以其伟大战略家的眼光,及时洞察了这些重大变化,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论断。 13、目前,我国的军事战略为积极防御。 14、俄罗斯是当今世界军事强国之一,是唯一可以和美国军队抗衡的力量。 15、航天技术,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又称空间技术。 16、核武器是利用爆炸性核反应放出的能量,造成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 17、国防的根本职能是: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18、现代国具有多层次的目标,从范围上,可分为自卫目标、区域目标和全球目标。从内涵上,可分为:生存目标和发展目标。 19、国防教育的方针是: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 20、《孙子兵法》共13篇,大致分3个部分。 21、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他带领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刚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2、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确保人民军队的无产阶段性质的根本原则。 23、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化的军队,是新时期我军建设的总目标、总任务。 24、军队和国防建设要与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25、国际战略格局,是指一定时期内国际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结构形势。 26、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应该划归中国管辖的海洋领土,共计300多万平方公里。 27、我国有8个海上邻国和14个陆地邻国。

理论力学 期末考试试题 A卷

理论力学 期末考试试题 A 卷 1-1、自重为P=100kN 的T 字形钢架ABD,置于铅垂面内,载荷如图所示。其中转矩M=20kN.m ,拉力F=400kN,分布力q=20kN/m,长度l=1m 。试求固定端A 的约束力。 解:取T 型刚架为受力对象,画受力图. 1-2 如图所示,飞机机翼上安装一台发动机,作用在机翼OA 上的气动力按梯形分布: 1q =60kN/m ,2q =40kN/m ,机翼重1p =45kN ,发动机重2p =20kN ,发动机螺旋桨的反作 用力偶矩M=18kN.m 。求机翼处于平衡状态时,机翼根部固定端O 所受的力。 解:

1-3图示构件由直角弯杆EBD以及直杆AB组成,不计各杆自重,已知q=10kN/m,F=50kN,M=6kN.m,各尺寸如图。求固定端A处及支座C的约束力。

1-4 已知:如图所示结构,a, M=Fa, 12F F F ==, 求:A ,D 处约束力. 解: 1-5、平面桁架受力如图所示。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AD=DB 。求杆CD 的内力。

1-6、如图所示的平面桁架,A 端采用铰链约束,B 端采用滚动支座约束,各杆件长度为1m 。在节点E 和G 上分别作用载荷E F =10kN ,G F =7 kN 。试计算杆1、2和3的内力。 解:

2-1 图示空间力系由6根桁架构成。在节点A上作用力F,此力在矩形ABDC平面内,且与铅直线成45o角。ΔEAK=ΔFBM。等腰三角形EAK,FBM和NDB在顶点A,B和D处均为直角,又EC=CK=FD=DM。若F=10kN,求各杆的内力。

军事理论考试题库

《军事理论》试题库 绪论军事科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 1、军事科学属于: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人文科学 D、技术科学 2、战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特殊社会现象,产生于: A、原始社会早期 B、原始社会末期 C、奴隶社会早期 D、奴隶社会中期 3、战争按社会政治的性质可分为() A、核战争和常规战争 B、持久战争和速决战争 C、为了人民利益的战争和反人民的战争 D、正规战争和游击战争 二、多项选择 1、在阶级社会里,战争是解决()的最高斗争形式 A、阶级矛盾 B、民族矛盾 C、国家矛盾 D、政治集团矛盾 2、大学生学习军事科学的意义主要有 A、这是法定的公民义务 B、有利于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 C、有利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D、有利于培养“四有”新人 3、军事科学的主要功能有: A、为国家制定军事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B、为国家规划武装力量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C、为国家发展武器技术装备进行科学论证 D、为国家准备与实施战争提供理论依据 4、中国现代军事科学,包括()它们是军事科学完整体系的两大组成部分。 A、军事理论科学 B、军事思想 C、军事学术 D、军事技术科学 5、军事科学属于社会科学,因为: A、军事科学具有阶级性 B、军事科学具有时代性 C、军事科学具有民族特征 D、军事科学研究对象战争是特殊社会活动形态 6、战争按社会政治的性质可分为() A、世界战争和局部战争 B、进步的战争和反动的战争 C、正义的战争和非正义的战争 D、核战争和常规战争 三、名词解释 1、军事科学 2、军事思想 3、军事学术 四、判断并改错(对的打“ ”,错的打“ ”,并把错误之处改正过来。) 题目略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库整理

1、什么是文艺学? 2、什么是文学理论?(学科归属、研究对象、品格) 3、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4、艾布拉姆斯《镜与灯》中的“镜”与“灯”各指什么? 5、文学活动的构成?例:什么是模仿论/表现论等?(四要素即四种理论视角) 6、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例:巫术发生说等概念?哪一种最合理?为什么?文学活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的原因? 7、文学的含义?(三种含义) 8、什么是审美?审美指什么? 9、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的属性? 10、怎么理解文学是一般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 11、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表现? 1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13、文学语言的主要特征? 14、什么是话语蕴藉? 15、什么是精神/物质生产?关系? 16、文学创造与科学、宗教活动的区别? 17、文学创造的客体与主体? 名词解释 1.话语:文学是一种话语。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 即一定的说话人和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2.陌生化(P142):以不常见的称谓来描写事物,而以作者或任务似乎从未见过此事物。 而不得不以陌生化的眼光把事物原原本本的具体的描写出来。从而使艺术描写不落俗套,产生一种奇特的新鲜感。 3.有意味的形式(P176):由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提出,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 意味的形式”。“意味”是指形式背后表现或隐藏的艺术家的独特的审美情感,情感是意味的唯一来源。艺术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发观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形式,即“有意味的形式”。 4.艺术真实(P153):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 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这是一种特殊真实,是主体把自己的“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儿创造出来的审美化真实。) 5.熟悉的陌生人:别林斯基认为,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熟悉的陌生人。“熟悉”是因 为它来自生活,使读者能从这一典型形象联想到某些类似的人物。“陌生”是因为有这样个性特征的人似乎从来没有过,是寄托作家审美理想的新生命,指文学典型具有独特的个性,文学典型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是古今唯一的独创,是一个读者熟悉的陌生人。 6.艺术发现(P127):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 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7.期待视野P324:在文学阅读之先河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 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即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示,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2015-2016年军事理论考试题库

军事理论课题库 一、填空题 第一章 1.唐宋以后发明的火药和指南针开始应用于军事领域。 2.林则徐、魏源等有识之士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 3.世界各国的国防类型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_扩张型_、自卫型、__联盟型__和中立型。 4.现行《兵役法》于___2011___年12月29日颁布实施。 5.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从范围上,可分为自卫目标、区域目标和全球目标。从内涵上,可分为___安全目标___、发展目标。 6.2001年8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的决定》,确定每年___9__月第___3___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8.中国国防性质:防御型、独立自主型、自卫型。 9.中国国防精神含:爱国主义、革命英雄、爱军尚武、国际主义四种精神。 11.2007年9月15日第七个"全国国防教育日"的宣传主题是" 热爱军队、情系国防";2008年9月20 日是我国第八个"全国国防教育日"。 12、国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表示,"习主席在这次大会上宣布我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充分彰显了我国同世界各国一道_共护和平、共谋发展_、_共享繁荣_的诚意和愿望,也展示了我国推动国际军控和裁军积极的负责任的态度。" 13、习近平主席强调指出,深化国防和_军队改革_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 14、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区成立大会2月1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_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五大战区授予军旗并发布训令。 15、报道称,加强解放军的联合作战能力是把____七__大军区改成___五___大战区的重要目的,而强化中央军委对军队的掌控,则是整体军改的重要目的之一。 16、2015年12月31日,习主席将一面鲜艳的军旗授予司令员魏凤和、政治委员王家胜。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中诞生了一个新的军种__火箭军____ 第二章 1.军事思想是关于军事领域基本问题的理性知识,通常包括战争观、军事问题认识论、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军队建设思想等。 2.任何军事思想都是以战争和军队以及国防建设研究对象。 3..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兵书《武经七书》中,有5部兵书,即《孙子兵法》、_《吴子兵法》、《司马法》、《尉缭子》、《六韬》都问世与这个时期。 4.克劳萨维茨的《战争论》是外国军事思想的杰出代表,被誉为西方的《孙子兵法》。 5..马汉在1890年出版的_《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892年出版的《还全对法国大革命和帝国的影响》两书确立了制海权理论。 6..列宁认为,一方面帝国主义必然导致战争,另一方面,帝国主义战争可以造成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客观条件。 7.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及,又是中国革命战争和_ 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8.坚持官兵一致,军民一致,_ 瓦解敌军的三大原则。 10.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贯穿的历史性课题就是如何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2015军事理论期末考试题

2015军事理论期末考试题库 一、选择题 1. 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格局出现于()。 A.16世纪 B.17世纪 C.18世纪 D.19世纪 参考答案:C 2. 主张“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必须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决定”的领导人是: A.叶剑英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参考答案:D 3. 早日实现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通过()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的一贯主张。 A.和谈 B.协商 C.联邦 D.和谈,但不放弃战争 参考答案:A 4. 地面侦察监视是一种()的侦察监视方式。 A.高级 B.传统 C.常见 D.低级 参考答案:B 5. 毛泽东所说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就是()的通俗解释。 A.游击战 B.运动战 C.阵地战 D.歼灭战 参考答案:A 6. 国防的性质是由国家的()所决定。 A.性质 B.宗旨 C.结构

D.条件 参考答案:A 7. ()是军队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A.武装装备 B.优良传统 C.军事人才 D.战斗精神 参考答案:C 8. ()领域始终是社会生活中对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利用得最快最多的一个领域。 A.教育 B.通信 C.经济 D.军事 参考答案:D 9. 高技术对现代作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五化”,即: A.武器自动化、机动远程化、反应高速化、防护综合化、控制智能化 B.侦察立体化、机动快速化、打击精确化、控制智能化、指挥网络化 C.侦察立体化、打击精确化、反应高速化、防护综合化、控制智能化 D.侦察适时化、打击隐身化、反应快速化、防护综合化、控制智能化 参考答案:C 10. 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军事战略,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决定因素是()。 A.经济实力 B.政治实力 C.军事实力 D.民心向背 参考答案:A 11. ()是战争的物质基础。 A.武器装备 B.人 C.科学技术 D.资金 参考答案:A 12. 构成威胁的客观要素是()。 A.实力 B.企图 C.环境 D.时机、方式 参考答案:A

(完整版)文学理论考试试题D卷(附参考答案)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D卷) 一、填空(共8分)。 1、叙事类文学作品中,最常用的两种叙述视角:第三人称叙述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则称叙述。 2、《文学理论教程》共五编,第一编是导论,接下去的四编与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理论相对应,分别是________ 、、、。 3、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把文学作品分为、_______ 、________ 、三种类型;而中国流行的“四分法”则把文学作品分为________ 、________ 、、四种体裁。 二、术语解释(共20分) 1、创作个性 2、文学典型 3、文学传播 4、文学批评 5、期待视野 三、辨析题(共27分) 1、“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2、“一切景语皆情语” 3、“形散神不散” 四、简要回答下列问题(共30分) 1、举例说明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关系。 2、如何理解文学的地域风格? 3、举例说明文学言语的主要特点。 四、理论应用题(15分) 作为文学作品的读者,有时一行行一页页地读下去却心不在焉,有时认真地一字一句地读下去,对其中的内容了如指掌却没什么感觉,有时则会全身心沉浸到作品所描写的对象世界中获得极大的精神愉悦。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其原因何在?请你结合自己的文学阅读体会,用相关的文学接受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D卷)参考答案 一、1、文学活动论文学创造论文学作品论文学消费与接受论 2、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诗散文小说戏剧文学 3、写实直接抒情暗示 4、无焦点式内在焦点式 二、1、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习惯方式,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2、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它是指文学言语系统中显示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3、文学传播是文学生产者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方式赋予文学信息以物毛贼载体,将文学作品或文学信息传递给文学接受者的过程。通俗地说,它指的是文学作品的出版、制作和发行活动。 4、文学批评指对作品、作家、文学现象进行分析、鉴别、阐释、判断的理性活动。 5、在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即期待视野。 三、答题要点 1、(1)这说明文学接受中的差异性。(2)文学接受的效果受读者因素的制约很大,具有再创造的性质,正是读者的经历、审美趣味等不同导致阅读效果的不同。(3)差异性中也有共同性,一千个观众心目不同的哈姆莱特,毕竟都是哈姆莱特,而不是别的人物。 2、(1)这说明了文学意境理论中的“情景交融”现象,是王国维先生提出来的。(2)景是由抒情话语组织和表现出来的,被赋予了情感内涵的画面,它有灵性,情趣盎然;而其中的情常常附丽于写景的话语上,由景象征性地表现出来的。 3、(1)散文理论中最有影响的一个命题,主要指的是散文创作既具有随意性特点,同是又要求主题集中。(2)这一理论的合理性。(3)这一理论的局限性。 四、答案要点 1、(1)文学生产规定文学消费。主要表现在:第一,文学生产规定文学消费的对象;第二,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方式;第三,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需要。(2)文学消费反作用于文学生产。具体表现在:第一,文学消费决定着文学生产的最后完成;第二,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的方式和规模;文学消费体现为文学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2、(1)文学风格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比如古代的屈、庄相通,诗、骚不同,现代的京派与海派风格之迥异即是明证。(2)地域风格首行缘于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对作家创作的影响,如南方的温和湿润与南方作家的敏感细腻,北方寒冷干燥与北方作家的开朗豪爽等。(3)地域风格与社会环境,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等同样密切。 3、(1)内指性。(2)心理蕴含性。(3)阻拒性。(4)。以上三个个方面分别举例,并略作解释。

2019年大学《军事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学《军事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现代国防的类型,按照性质可分为扩张型和自卫型,按照形式可分为联盟型和中立型。 2、学校国防教育是国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国防教育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 3、国家机构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军队,警察,监狱等专门机构,这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实体。 4、中国人民解放军由现役部队和预备役组成,现役部队由陆军,海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组成。 5、著名的兵书有《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和《李卫公问对》等,被称为武学必读的武经七书。 6、《孙子兵法》被推崇为“兵学圣典”“东方兵学的鼻祖”“武经的冠冕”,在世界军事历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7、“军事是政治关系的延续”这一名言出自《战争论》。 8、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从战略角度,从全局上对军队的现代化建设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包括战争与和平理论,武器装备发展理论,人才培养理论,科技强军理论,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等等。 9、胡锦涛提出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10、不同时期的战略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决定因素主要有战略思想,战略环境,军事力量。

11、战略特点主要表现为全局性,对抗性,谋略性,相对稳定性。 12、研究国内的战略环境应重点把握地理环境,政治环境,综合国力三方面的情况。 13、一般把国际战略格局区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单极格局,两级格局,多级格局,多远交叉格局。 14、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疆土,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 15、目前我国地缘方向上表现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的不同态势。 16、新的国家安全观是“互信,互利,平等,合作”的安全观。 17、精确制导武器是指直接命中概率超过50%的制导武器。 18、实现信息化建设目标,最关键的就是要实现军事人才的跨越式发展。 19我国的预备役部队是现役常备军直接的后援力量,是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建设的重要力量。 20、2006年2月5日,中国政府代表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阐述了中国安全政策。中国的安全政策有三个目标,一是保持中国自身的稳定与发展,二是维护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三是促进国际安全对话与合作。 二、简答题 1.请简要阐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规定,公民享有的国防权利和义务。 1)履行兵役的义务 2)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的义务 3)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