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导论

1第一章 导论
1第一章 导论

第一章导论

(一)教学内容

1.1现代教育思想的概念:教育思想的本质;现代教育思想的涵义

1.2教育思想的结构和功能:教育思想的结构;教育思想的功能

1.3教育思想的建设与创新:教育思想的建设;教育思想的创新

(二)教学要求

了解现代教育思想相关的理论背景和历史事实。识记现代教育思想的本质、现代教育思想的涵义。理解教育思想的结构及其功能。掌握教育思想的创新的基本观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现代教育思想的概念和涵义

2.现代教育思想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哪些?

3.现代教育思想创新和观念更新的现实意义。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

(六)教学反思:

第一节现代教育思想的涵义

一、教育思想的涵义及其阐释

(一)教育思想的含义

教育思想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人们对教育现象的各种各样的认识,无论是零散的、个别的、肤浅的,还是系统的、普遍的、深刻的,都属于教育思想的范畴。在狭义上,教育思想主要指经过人们理论加工而形成的,具有思维深刻性、抽象概括性、逻辑系统性和现实普遍性的教育认识。

(二)对教育思想的一般理解

1.教育思想在其形成的现实基础上,具有与人们的教育活动相联系的现实性和实践性特征。

通常人们认为教育思想具有抽象概括性,是深奥莫测的。事实上,教育思想与人们的教育实践和生活存在着根本性的联系,它产生于教育时间活动,是适应教育实践的需要而出现的,教育思想的现实基础就是教育实践活动。实际上,我们以前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认识论时,已经了解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今天,我们在理解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关系时,同样可以以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为基点进行理解。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实践活动,而教育思想同样是一种认识行为。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关系可以概括为:

(1)教育实践是教育思想的来源。一切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都来源于现实,否则便成了无土之木,无源之水。历史上的著名教育家,其教育思想的产生无不从其现实的经历或经验中提升、抽象和概括出来,又常常以著作的形式反映出来。如孔子的《论语》、苏霍姆林斯基(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布鲁贝克(耶鲁大学和密执安大学的教授)的《高等教育哲学》、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当教育实践没有产生对某种教育思想的需要时,这种教育思想是不可能在社会上流行的。例如,儒家思想刚产生时,社会的文化并不是以其为主流,唯儒家文化而独尊,当时社会上盛行各种派别的思想,只是后来统治者看到了儒家文化对

于培养人才、巩固统治等的重要性,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教育实践是教育思想的对象,教育实践思想是对教育实践过程的反思,是对教育实践的活动规律的说明。

(3)教育实践是教育思想的动力;

(4)教育实践是教育思想的真理性标准,某种教育思想是否具有真理性,在根本上取决于教育实践的检验;

(5)教育实践是教育思想的目的。教育思想正是为了满足教育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教育实践规定了教育思想的方向。

2.教育思想在其存在的观念形态上,具有超越日常经验的抽象概括性和理论普遍性。

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是两种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教育认识。教育思想一般要在层次上高于教育经验。教育经验一般是零散的、个别的和表面的,很难概括教育过程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本质。而我们这里所说的教育思想,是狭义的教育思想,是经过理论加工而具有抽象概括性和社会普遍性的教育认识。

文化是冰山,制度是冰尖。只有形成了制度的教育思想才能被大多数人感受的到,沉没于海底的冰山的绝大部分,这部分教育思想是很难为普通人感受得到的。例如,素质教育思想被形成政策文件,要求各学校执行,这种思想就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3.教育思想在其存在的社会空间上,具有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条件及背景相联系的社会性和时代性。

从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我们知道,教育活动要受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教育思想同样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下展开的,是对社会发展现状的一种体现,因此具有社会性的特征。

当然,教育思想也是一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具有时代特征。例如,科教兴国思想反映了当今社会、当今时代的现实要求。

4.教育思想在其存在的历史向度上,具有面向未来教育发展及其实践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教育是面向未来培养人才的活动。邓小平同志说过,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所以,教育思想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例如,我们将要学习的终身教育思想,就鲜明的昭示了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二、现代教育思想的概念

(一)概念:现代教育思想是以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事业为研究对象,以我国新时期以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社会基础,以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现代化进程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为时代背景的一些教育思想与理论。

(二)现代教育思想的研究对象:以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为研究对象任何教育思想都有其研究对象,或者说特定的教育问题。我们这里所说的现代教育思想,是以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中的教育改革和发展问题为对象,是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教育思想。

(三)社会基础:现代教育思想是是以我国新时期以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建设为社会基础的。

(四)时代背景:以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现代化进程及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时代背景的。

第二节现代教育思想的结构和功能

一、现代教育思想的结构

教育思想是个系统,系统的内部有着多样的结构。我们认清了它的结构,就可以清晰的了解教育思想的不同形式和类型,以及各自发挥的作用是什么,从而更好的构建教育思想。

根据我国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现实关系状况,将教育思想划分范围理论型的教育思想、政策型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型的教育思想。

(1)理论型的教育思想

指的是由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的教育思想,这是一种以抽象的理论形式存在的教育思想。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专门的系统的教育理论的指导,这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及教育现代化所必须的。理论型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教育区别于古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现代教育不断变革、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动因。

从历史上看,理论型的教育思想的出现是现代教育发展的结果。在古代社会,已经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教育家和重要的教育思想,比如说孔子及其教育思想,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但从总体上看,古代的教育思想还属于经验型的,缺乏理论的系统性。当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随着学校教育的普遍发展,教育思想才逐步超出个人的范围和经验水平。

(2)政策型的教育思想

指的是体现于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中的教育思想,这是国家及其政府在管理和发展教育事业的过程中以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等表达的教育思想。政策型教育思想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府的教育主张,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是对我国现阶段教育事业的性质、地位、作用、任务,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标准,以及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的科学分析和认识。政策型教育思想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主成部分,在人类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历史发展中有重要地位。

例如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由1995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的,它从总体上规定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培养人才的一般规格,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一般途径等等。

(3)实践型的教育思想

指的是由教育理论工作者或实际工作者面向教育实践进行理论思考而形成的以解决现实教育实践问题的教育思想。实践型教育思想是整个教育思想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育思想能够指导和服务教育实践的功能与作用的基本形式和环节。它是对教育实践问题的研究,解决教育活动的技术、技能和方法问题,从而实现教育思想指导和服务于教育实践的功能。

二、现代教育思想的功能

所谓教育思想的功能,即教育思想所发挥的作用。具体的说,现代教育思想的功能包括:教育认识功能、预见功能、导向功能、调空功能、评价功能和反思功能。

(一)教育思想的认识功能

教育思想的形成源于对教育事物的认识,所以认识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

(二)教育思想的预见功能

预见功能是说教育思想能够超越现实、前瞻未来,告诉人们现实教育的未来发展前景和趋势,从而帮助人们以战略思维和眼光指导当前的教育实践。教育思想之所以具有预见功能,是因为教育思想能认识和把握教育过程的本质和规律,能够揭示教育发展和变化的未来趋势。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一样,具有规律的演变过程,现实的教育发展既存在着与整个社会发展的系统联系,又存在着与它的过去及未来相互依存的历史联系。由于这一点,把握了教育规律的教育思想就可以预见未来显示其预见功能。

(三)教育思想的导向功能

无论一个国家或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是一所学校的教育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这种培养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对于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活动的展开,都起着根本的导向作用。目的和培养目标是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教育思想通过论证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而指导人们的教育实践,从而发挥导向功能。

(四)教育思想的调控作用

教育思想可以超越现实,超越经验,能够以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去认识市和把握教育规律的本质和规律。人们必须以理性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和民主的方法,去倾听不同的教育思想、主张、意见,并且及时地调控自己的教育活动及行为,从而科学合理地开展教育活动,这样就是发挥了教育思想的调控功能,就能保证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例如,文革时期的教育革命,就违背了教育规律,就需要进行调控。

(五)教育思想的评价功能

对于教育活动过程的结果,人们需要进行质量的、效率的和效益的评价。。教育思想能够把握教育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揭示教育与人与及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性,从而为评价教育活动的结果提供理论的依据和尺度。用先进而科学的教育思想经常评价和指导教育实践,可以促进教育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从而提高教育的质量、效率和效益。

(六)教育思想的反思功能

教育思想可以促进人们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总结等,使教育者能够客观而理性地分析和评价自己的教育行为及结果,从而增强自我的教育意识,学会自我调整教育目标、改进教育策略、完善教育技能等,最终由一个自发的教育者变成一个成熟的教育者。这就是反思功能。要学会反思就要学会教育思维,形成教育思想,拥有教育素养。教育思想比起教育经验来有着视野开阔、认识深刻等优越性,更有利于人们增强自己的教育反思能力和素质。

第三节、现代教育思想的建设和创新

一、教育思想的建设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所学校,在教育建设上应当包括教育设施建设、教育制度建设和教育思想建设等三个基本方面。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要实现这三方面的现代化,其中教育思想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教育思想作为人才培养过程、学校教育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和力量,必须要进行建设。

教育思想建设的条件主要包括:

1.总结教育经验,是教育思想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教育思想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2.教育思想建设离不开教育理论的创新,没有教育理论的创新就谈不上教

育思想的建设。

3.教育思想建设还需要进行教育教育理论的普及和教育观念的更新。

二、教育思想的创新

(一)进行教育思想创新的原因

为什么要进行教育思想的创新?江泽民讲得好“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现代教育思想创新是新的时代、新的背景、新的形势的客观要求。现代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正在是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时代背景和外部环境,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们的教育实践必须面对新的形势,把握新的时代,适应新的要求。人们只有通过教育理论创新才能迎接时代的挑战,更好地从事教育实践,促进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2)现代教育思想创新是对教育事业发展和人们教育实践中的新情况、新事实、新问题的探索过程。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教育发展正在出现大量的新情况、新事实、新问题,象“网络教育、虚拟大学、主体教育、生态教育、校本课程、潜在课程”等等新名词、新术语、新概念的出现,如果不去研究,不取发展教育的新思想,就不能做一个称职的现代教育工作者。(3)现代教育思想创新表现为一个以新的教育观和方法论即思想认识的新方法、新视角、新视野,研究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教育实践的矛盾和问题的过程。教育思想的创新主要的就是理论视野的创新、观察视角的创新和思想方法的创新。没有这些创新就不可能有教育实践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创新是为教育实践服务的,目的是解决教育实践中的矛盾和问题。所以,教育思想创新必须面向实践、面向实际、面向教育第一线,推动教育改革事业的发展。总之,现代教育思想创新是现代教育实践创新的思想条件,是整个教育事业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动因。

(二)教育思想创新的类型划分

教育思想的创新,可以分为理论型教育思想的创新、政策型教育思想的创新和实践型教育思想的创新。所谓理论型教育思想的创新,主要是教育基本理论层面的思想创新,涉及到教育的本质论、价值论、方法论和认识论等。政策型教育思想的创新是宏观教育政策层面的创新,涉及到政府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上的方针政策和指导思想。实践型的教育思想是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思想创新,涵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领域。

第一学习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教育是____________特有的一种有目的的____________的社会实践活动。

2.本课程所讲述的科教兴国思想、素质教育思想、____________、科学教育思想、人文教育思想、____________、实践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全民教育思想等,都是从我国当前教育____________的实践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着眼于探索和回答我国社会主义教育____________化的现实问题的。

3.本课程将教育思想划分成____________的教育思想、____________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型的教育思想三个部分。

4.____________型教育思想是整个教育思想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育思想发挥指导和____________教育实践的功能与作用的____________形式和环节。

5.我们把教育思想适应人们的____________而对教育实践和____________的发展所发挥的作用称作教育思想的功能。

6.教育思想具有认识功能、____________功能、导向功能、___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功能、反思功能; 概括起来说,就是教育思想对教育实践的____________功能。 7.教育思想最基本的功能是对教育事物的____________功能。

8.尊重学生的____________地位,重视学生的____________教育,现在越来越成为中外教育人士的普遍共识和实践信条。

9.教育思想可以超越____________,超越经验,能够以客观和____________的态度去认识和把握教育的____________和规律。

10.在当前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教育____________建设,以____________思想建设引导和促进教育设施建设和教育____________建设。

11.教育经验既是对教育____________的直接反映和认识,又是对以往教育实践的历史延续和积淀,它是教育思想建设的____________前提和现实基础。

12.教育经验具有直接____________性,它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____________直接相联系;教育经验又具有历史____________性,它是过去____________在今天教育实践中的继续和发展。

13.教育事业是面向____________的事业,教育____________是面向未来的实践,教育实践本质上需要具有未来性和____________性的教育理论来指导。

二、简述题

1.如何理解教育思想的涵义?

2.试说明现代教育思想的结构。

3.试说明现代教育思想的功能。

4.简述教育认识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5.为什么说教育思想具有评价功能?

6.什么是教育思想的反思功能?

7.什么是教育理论创新?

三、综述题

1.结合工作体会,谈一谈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活动的关系。

2.结合工作体会,谈一谈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的关系。

3.如何理解现代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4.试分析教育思想的社会性和时代性特点。

5.试举例说明教育思想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6.谈谈你对于现代教育思想概念的理解。

7.如何认识现代教育思想是以世界现代化进程及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时代背景? 8.谈谈你对实践型教育思想的认识。

9.谈谈你对于教育思想建设意义的认识。

10.谈谈你对于教育思想创新的看法。

11.结合自己教育经历谈教育思想创新和教育观念更新的现实意义。

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人类培养人;2.主体创新改革和发展现代;3.理论型政策型;4.实践基本;5.需要事业;6.预见评价调控理论;7.认识;8.现实理性本质;9.思想教育现代化;10.现实历史;11.教育教育实践继承教育传统二、简述题

1.如何理解教育思想的涵义?

答:教育思想是指经过人们思维加工而形成的教育理论认识,具有实践性、抽象性、社会性和前瞻性等多种特征。

特征:(一)教育思想在其形成的基础上,具有与人们的教育活动相联系的现实性和实践性。(二)教育思想在其存在的观念形态上,具有超越曰常经验的抽象概括性和理论普遍性的特征。(三)教育思想在其存在的社会空间上,具有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条件及背景相联系的社会性和时代性(四)教育和思想在其存在的历史向度上,具有面向未来的教育发展及其实践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2.试说明现代教育思想的结构。

答:现代教育思想不仅反超越了教育经验的水平,而且发生了结构分化形成了理论的、政策的和实践的教育思想系统,反之教育思想各有各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共同促进了现代教育的科学化和专业发展化。

3.试说明现代教育思想的功能。

答:教育思想具有认识功能、预见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过程、反思功能,概括起来说,就教育思想对教育实践的理论指导功能。

4.简述教育认识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答:(1)教育实践是教育思想的来源,当着教育实践没有产生对某种教育思想的需要时,这种教育思想就不可能在社会上流行和发展;

(2)教育实践是教育思想的对象,教育思想是对教育实践过程的反思,是对教育实践的活动规律的某种揭示和说明;

(3)教育实践是教育思想的动力,历史上教育思想的兴衰更替和变革的发展,都是教育实践促动的结果。

(4)教育实践是教育思想的真理性标准,某种教育思想是否具有真理性,在根本上取决于教育实践的检验;

(5)教育实践是教育思想的目的,教育思想正是为了满足教育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教育实践规定了教育思想的方向。

5.为什么说教育思想具有评价功能?

答:因为人们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经常的是以一种教育价值观,教育功能观、教育质量观等,作为依据和尺度,对教育过程的结果进行评价,以此指导或引导我们的教育行为过程。

三、综述题

1.结合工作体会,谈一谈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的关系。

答:教育思想在文义上也包括人们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各种教育经验体会、感想、观

念等,但是在狭义上仅仅指经过理论上加工而具有抽象概括性和社会普通性的教育认识。教育经验是现实的、鲜活的。同时也是宝贵的;但是它往往具有个别性。零散性和表面性,很难概括教育过程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本质。

2.如何理解现代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答:(一)教育思想在其形成的现实基础上,具有与人们的教育活动联系的现实性和实践性特征。(二)教育思想在其存在的观念形态上,具有超越日常经验的抽象概括性和理论普遍性的特征。(三)教育思想和其存在的社会空间上,具有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条件及其背景相联系的社会性时代性。(四)教育思想在其存在的历史上,具有面向未来教育发展及其实践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3.谈谈你对于现代教育思想概念的理解。

答:我们所称的现代教育思想,确切地说,是指我国进入新时期以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为社会背景,以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人类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为时代背景,研究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现实问题,以阐明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规律的教育思想。

5.谈谈你对实践型教育思想的认识。

答:是指教育理论工作或实践工作者面向教育进行理论思考的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教育思想,以它对教育实践问题和研究,解决教育活动的技术,技能和方法问题,而实现了教育思想指导和服务于教育实践的功能,它是教育思想的重要类型,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5.谈谈你对教育思想创新的看法。

答:我们必须致力教育思想创新和教育观念更新,没有教育思想创新和教育观念更新,就不可能创造性地实施素质教育,建立创新教育体系,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教育思想创新是一个基于新的时代,新的背景,新的形势,新的视角,新视野,研究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的新情况,新事实,新问题,探索教育实践的新观念,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新内容和新方法过程。

6.结合自己教育经历教育思想创新和教育观念更新的现实意义。

答:教育理论创新可以给教育思想建设开阔视野,指明方向,深化基础,丰富内容,增添活力,使教育思想建设具有创新性,前瞻性,预见性,导向性等等,从而能够指引现实教育实践及整个教育事业成功地走向未来。在我国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今天。我们应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面向未来进行教育理论创新。只有坚持进行教育理论的创新,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教育实践,我们才能够不断地深化教育改革,扎实地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伟大事业。教育思想建设,无论一个国家还是一所学校,都需要和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人们的头脑,让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和研究新的教育理论思想,另一方面,要推动教育工作者,转变过时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形成适应时代和面向未来的新的教育观念和理念,教育思想建设,只有科学的教育思想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变为广大教育工者的教育观念和行动理念,才能够树立起扎根于现实并指导教育实践的教育思想大厦,才能够变成推动教育实践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物质力量。

《语言学教程》中文笔记(完整)

语言学教程笔记 第一章语言学导论 语言的定义特征:从本质上将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区分开的人类语言的区别性特点。 1. 任意性: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形式与所表示的意义没有天然的联系,任意性是语言的核 心特征。例如,我们无法解释为什么一本书读作 a /buk/,一支钢笔读作a /pe n/。 任意性具有不同层次:(1)语素音义关系的任意性。(2)句法层面上的任意性。 (3) 任意性和规约性。 2. 二层性:二层性是指拥有两层结构的这种特性,上层结构的单位由底层结构的元素构成, 每层都有自身的组合规则。话语的组成元素是本身不传达意义的语音,语音的唯一作用就是 相互组合构成有意义的单位,比如词。因为底层单位是无意的,而上层单位有明确的意义,所以我们把语音叫做底层单位,与词等上层单位相对。二层性使语言拥有了一种强大的能产 性。 3. 创造性:创造性指语言的能产性,指语言有制造无穷长句的潜力,这来源于语言的二层性 和递归性。利用二重性说话者可以通过组合基本语言单位,无止境地生成句子,大多数都是以前没有过的或没有听过的。 4. 移位性:是指人类语言可以让使用者在交际时用语言符号代表时间上和空间上并不可及的 物体、时间或观点。因此我们可以提及孔子或北极,虽然前者已经去世两千五百五十多年而 后者位置距我们非常之远。语言使我们能够谈及已不存在或还未出现的事物。移位性赋予人 们的概括与抽象能力使人类受益无穷。词在指称具体物体时,并不总是出现在即时、形象化 的语境中。他们通常为了体现指称含义而被使用。 5. 文化传递性:语言不是靠遗传,而是通过文化传递的。 6. 互换性:指人可以是信息的发出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即人作为说话者和听话者的 角色是可以随意更换的。 元语言功能:我们的语言可以用来讨论语言本身。比如说,我可以用“书”指代一本书,也可以用“书这个词”来指代“书”这个词本身。这使语言具有无限的自我反身性:人类可以谈论“说话”,也可以思考“思考"。所以只有人类才能提问:元语言功能对交际、思考及人类的意义是什么?

语言学教程[第一章语言学导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语言学导论 复习笔记 Ⅰ.语言的定义 语言是人类以口头交流的任意的符号系统。该定义揭示了语言的五个要素:系统,任意,口头,符号,人类。 Ⅱ.语言的定义特征 语言的定义特征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其他动物交流系统的特点。 1.任意性 任意性是语言的核心特征,是指符号的形式或者声音与意义之间没有逻辑或内在联系。虽然语言从本质上讲是任意的,但也不是完全任意的。一些词语,例如一些拟声词的发音与其意义还是有一定联系的。 2.二重性 二重性是指拥有两层结构的这种属性,底层结构是上层结构的组成成分,每层都有自身的组合规则。二重性只存在于这样的系统之中,既有元素又有它们组合成的单位。 3.创造性 创造性指语言的能产性,它能够使人造出和理解无穷的长句,其中很多句子是以前从未听过的。 4.移位性 移位性是指人类语言可以让使用者在交际时用语言符号代表时间上和空间上并不可及的物体、事件和观点。移位性赋予人们的概括和想象力使人类受益无穷。 5.文化传递性

语言不是靠遗传,而是通过文化传递的。 6.互换性 互换性是指人可以是信息的发出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即人作为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是可以随意更换的。 Ⅲ.语言的起源 1.圣经的记载 语言是上帝的恩赐。 2.“汪汪”理论 语言是模仿自然的声音,例如动物的叫声,如 (鸭子)的刮刮声,嘎嘎声,布谷鸟的叫声。 3.“噗噗”理论 语言来源于人本能的情感声音,表达疼痛或喜悦。 4.“哟一嘿一吼”理论 语言起源于原始人共同劳动时发出的有节奏的哼哟声。 5.进化理论 语言起源于劳动的过程,满足了社会的需求。 Ⅳ.语言的功能 1.信息功能 语言用来陈述某件事情,提供信息或用作推理。信息功能是语言最重要的功能,一般出现在陈述句中。 2.人际功能 人际功能是语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人们由此建立和维持他们的身份和社会

翻译美学论

翻译美学论 湖北荆州长江大学东校区外语系 蔡银慧 [摘 要]翻译与美的结合产生了另外一门年轻充满活力的学科:翻译美学。翻译美学以美为特征。本文先简述美的渊源及表现,接着强调了译者求美的要求,最后论述了如何求美。 [关键词]翻译 美学 美 真 一、引言:在众多的人文学科中,翻译与美学的结合,乃珠联壁合;翻译与美学的结合,乃人作之合。 二、翻译美学的渊源及表现 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历史悠久,若从最初的佛经译论算起,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回顾其漫长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译论命题都有其美学渊源。历史的定势和文化整体形态的趋现促使译学与美学“相融”,且“浑然一体”。支谦的“不加”文饰,道安的“案本而传”,严复的“译事三难”(信,达,雅),付雷的“神似说”,钱钟书的“化境说”以及许渊冲的“三美论”(音美,形美,意美)等等,皆表明译学与美学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些译论蕴涵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具有显著的文论色彩和贵信,贵和,贵含蓄的美学特征。从美学的特定视角来考察我国译论的思维模式:它更倾向于感情地而非理性地,体验地而非分析地,主观地而非客观地看待翻译及欣赏译文。同时,中国传统译论的理论基础就是美学。显而易见,中国的翻译具有鲜明的美学特征。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语言求美,达意求美,中外皆然也!为求“联想之美”汉语形容女孩子的脸为“鹅蛋脸”(o val face),而不说“鸭蛋脸”;为求“形象之美”,英语用“zebra cr ossing”(斑马线)来表示人行横道线;为求“幽默之美”,英语称第二职业者为“mo onlig ht”(to w or k at anot her job,o ften at nig ht,in additio n to o ne's full-tim e job);为求“静态之美”,英语翻译不管成功与否,我要试一试.“为”I'll have a tr y,sink or sw im.“中外虽然文化习俗各异,也同时求含蓄之美。如,He w as bot h out of po ckets and o ut of spir its by t hat catastr ophe,faild in his health and pro phesied t he speedy r uin of the empir e.(J.M.T hacker ay V anity Fair)其译文为:灾难过后,他的精神蔫了,口袋扁了,身体也不好了,还预言大英帝国很快就会垮台。原文用委婉语o ut of po ckets来替代po or,bankr upt等刺耳而又难以启齿的词,且与o ut of spirits两相照应,对比成趣。译者为了再现其含蓄美,通过联想,用口袋扁了来译之,又一次地把“幽默之美”,“智慧之美”展现的淋漓尽致。美的形式,美的表现有多种,这就使得翻译美学的美千姿百态,引人入胜。 三、译者求美的要求 翻译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美化的过程,译者犹如美的使者,把一种美诠释为另一种美。美感就是译者的直觉,是译者艺术气息的挥洒。美感之与他们,犹如灵魂之与肉体,依附于它,却又漂浮不定,译者的翻译若能达此境界,实在是难能可贵。因此,译者在展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求真尽管爱因斯坦说过,真与美比较,美更重要。求“真不得”,怎言“美”?美富于创造性,美富于想象性。然而美只有在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挥译语的优势,才能上升为真正的“美”。请看译例: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其中“主人下马客在船”分别被译为: 1.T he ho st alig hts fr om his hor se,the g uest is aboar d.(唐诗选) 2.I,the host,dismo unted and saw the guest in the bo at. (许渊冲译) 3.Hav ing dismounted our ho rses and boar ded his boat.(张廷琛,魏博思译) 译文1可以把它回译为“主人下了马,客人上了船”,就想是主人下马了之后,目送客人乘船而去。这就和原文的意思大相径庭了;译文2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此句可以回译为“我下了马,看见客人上了船”,好象主人站在岸上目送客人离去。只有译文抓住了原句互文的修辞手法,使译文的意境和原文的意境达到了统一,且没有更改原文的意思。这才真正体现了翻译的真。译文3可以回译为“我们下了马,一齐上了船。” 亦步亦趋,从遣词到选句只是一味得临摹原文,那只是一种机械的翻译方法。没有再现原文的意境,没有转换原文的修辞,没有保持原文的韵味,那就算不上真,更谈不上美。因此,译者不能顾此失彼,应始终以真为根基,然后再去求美。 (2)求全这里的全不是指较全面地反映原文的内涵,而是指应该较全面地存储另一种语言文化,语言背景。这样才能折射出译者的文化内涵修养及智慧之美。如Q ueen's English就不是指女王的具体言辞,而是代表正统的标准的英语。Baby kisser 是“吻婴儿的人”,但暗指那些为拉选票,讨好选民的政客。A m-bulance Chaser不是“追赶救护车的人”,而是指见了官司就趋之若骛的“惟利是图的低级律师”。再来看看另外一个谚语的精彩翻译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其译文为:O ne bo y is a bo y,two bo ys half t he boy,t hr ee boys no bo y。如能透彻理解此谚语寓意,在翻译中就无障碍。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也是另外一种语言无法对等解释的。这就需要译者不断积累,不断补充,再进行创造性地运用,这样美的影子才会突现出来。 (3)求合这里的合指原文的意境与译文的意境相吻合。虽然各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另一种语言无法对等解释。但这就又给译者一个巨大的挑战。译者需要有较强的语言转换功能,从而达到两种不同语言的“意合美”。Ev ery life has its ro ses and t ho r ns.译文为每个人的生活有苦有甜。这里把ro ses 和tho rns这两个具体的形象引申为这两个形象所代表的属性甜和苦。这里的译文既完美地展现了原文的意境,有表明了译者扎实的语言转换功底,美感就随之跃然纸上。再来看看这句俗话生在杭州,吃在广州,死在柳州。从表现看,如缺少语感美,其译文将是It's g oo d to live in Hangzhou,t o eat in G uang zho u,and to die in L iuzho u.这当然不算错,可是总是感觉它缺少了一种美的东西,没有将原文的那种意合之美展现出来。然而译者就不能简单机械翻译,需要尽可能地对等再现原文的韵味。富有语感美的译者,其译文将是:T her e ar e thr ee best cho ices in chi-na——living in Hang zho u,eat ing in Guangzhou and buy ing a wo oden co ffin in L iuzho u. 四、如何求美 (1)音韵美节奏韵律是诗歌的灵魂。好的诗歌在欣赏时若能把握其格律,那就是在欣赏一首动听的歌。好的译者在解译时若能用心去感知去品味,那他也是在谱写另一首动听的歌。看看下面的原文与译文: O,Capta in!M y Capt ain! O Captain!M y Captain!Our fearful tr ip is do ne, T he ship has w eather'd ev ery r ack,the pr ize w e soug ht is wo n, T he por t is near,the bells I hear,the peo ple all ex ulting, While follow eyes the steady keel,the vessel g rim and dar-ing, But O heart!heart!hear t! O the bleeding dr ops of r ed! Wher e on the deck my Ca ptain lies, Fallen cold and dead. (W alt Whitm an) — 115 —

最新语言学概论练习及参考答案-解析

语言学概论练习及参考答案 练习一 导言、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二、填空 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 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3、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 4、现代社会,沟通的方式很多,语言的重要性日渐削弱。(×) 5、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思维。(√) 6、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7、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8、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 9、人类选择语音而不是色彩、手势作为语言符号的形式,是因为语音比较好听。(×) 10、语言符号的约定俗成是指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是社会成员共同约定认同的。(√)

从翻译美学角度看中国古代文学翻译

从翻译美学角度看中国古代文学翻译 翻译美学是一个翻译与美学联姻的新学科。古代文学是我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美学意义自不待言。翻译美学的出现和发展为中国古代文学翻译的赏析开辟了一条新路,也为中国文学翻译提供借鉴。 一、陶渊明与《桃花源记》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魏晋南北朝时期,战火不断,社会十分黑暗。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陶渊明创作了《桃花源记》,以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寄托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生活在战乱中的人民的同情。《桃花源记》中的语言质朴自然,精炼,文笔简洁优美。 二、审美主体翻译家方重与林语堂 方重是我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译有《乔叟文集》、《理查三世》及《陶渊明诗文选译》等。林语堂是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他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到海外,有意于将中国的古典文学、传统文化乃至中国式的生活理念介绍到国外,为西方人士认识中国搭建起一道桥梁。 三、《桃花源记》英译评析及其美学意义再现 就审美客体而言,刘宓庆将其分为形式系统即审美符号集和非形式系统即审美模糊集两大部分。其中审美符号集包括语音、文字、词语层和句段中的审美信息,而审美模糊集则包括“情”与“志”和&ldqu;意”与“象”的两部分审美信息。就《桃花源记》的翻译而言,文章将选取审美符号集的词语层和审美模糊集中的“意”与“象”部分进行两个译本的研究,评析其审美的再现途径。 1.词语层。“有审美价值的用词显然是经过原语作者精心选择的,通常符合以下标准,也是我们的审美依据,即准、美、精。“准”是指用词表达了原意和适应了语境,“美”指用词能给人身心以很大愉悦的品质,“精”指翻译时用词应该精练,无拖沓”。《桃花源记》中有一段对桃花林的描述,原文如下: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第一章语言学导论

第一章语言学导论 Chapter1 Invitations to Linguistics Linguistics is nowadays coming into wide use with combination of theories and practice as well as linguistics and other disciplines. Linguistics is of great use with very wide application. —人工智能,人机对话,机器翻译 The research of linguistics has already gone beyond language itself. Definition of Linguistics How do you define linguistics? What is linguistics? ——Linguistics can be defined as the scientific or systematic study of language. It is a science in the sense that it scientifically studies the rules, systems and principles of human language. What are we going to learn about linguistics? 1. It is generally agreed that linguistics should include at least five parameters, namely, phonological, morphological, syntactic, semantic and pragmatic. These can be called microlinguistics. 语音学(phonetics); 音系学(phonology); 形态学(morphology); 句法学(syntax) —Schools of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流派; 语义学(semantics) ; 语用学(pragmatics) (chapter2-6) 2. Macrolinguistics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Saussure, father of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之父) were intended to establish the autonomy of linguistics, giving it a well-defined subject of study and freeing it from reliance on other disciplines. However, the interactive links between linguistics and other sciences are developing fast. 尽管索绪尔的目的是给予语言学自主性,给它定义明确的研究对象,将它从对其他学科的依赖中解放出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Psycholinguistics Psycholinguistics, as implied by the name, is the study of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language. It usually studies the psychological states and mental activity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language. 心理语言学,顾名思义,是对语言的心理方面的研究,它通常研究的是与语言使用相关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比如语言习得,语言的理解,语言的生成等等。(chapter 9/chapter11) Sociolinguistics Sociolinguistics, as implied by the name, attempts to s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ety. Sociolinguistics attempts to look at language structures by paying attention to language use in a social context and on the other hand tries to understand sociological things of society by examining linguistic phenomena of a speaking community. 这就是社会与语言的关系,一方面通过社会语境中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了解语言结构的问题,另一方面又通过语言现象的分析了解社会构成的问题。 Research Focus1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re exist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Language is an indispensable carrier of culture. Culture finds a better representation through language use.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文化通过语言得以凸现,其表现力得到充分展示。 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1961), 真正的交流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倾听。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 人类语言学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s are interested primarily in the history and structure of formerly un writte n Ian guages. They are concerned with the emerge nee of Ian guage and also with the diverge nee of Ian guages over thousa nds of years. They start with the comparis on of con temporary Ianguages in order to draw inferences about the kinds of change in Ianguage that may have occurred in the past. This is the “ diachronic ” study of Ianguage. 人类语言学家主要对历史和早期无文字语言的结构感兴趣,他们关注语言的出现和上千年

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前言

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前言 这本书是十多年前(1992年春—1994年春)我在香港的大学执教期间写的。临近1997年,正值英国殖民制度在港岛的“风烛残年”,岛内外各种牌号的旧势力非常活跃,在政治和文化领域不断兴风作浪,中华文化受到政治高气压的加倍挤迫、挑衅甚至凌辱,大学校园和社会上也充斥着对西方文化和政制的近乎狂热的鼓吹和病态的迷恋。学术阵地“扬西抑中”者也大有人在。这一客观情势就成了我写《翻译美学导论》时定夺写作基本取向的一大考量。我决定逆流而上,在书中大力阐述中华文化(侧重论述中译英)和中国美学思想,论证也重范例,尽力少作我本人直接的理论阐述。我的基本思想是:当时香港浮华浅薄的文化氛围和晦暗病态的政治气氛需要中国美学的熏陶、净化和涤荡。这就是眼前这本《翻译美学导论》在成书初期的基调。当然,促使我采取这个写作基本策略的因素还有学术上更深层的考虑。 我认为就中国译学而言,美学对翻译理论具有特殊的意义,中国美学对中国翻译理论具有特殊的意义。翻译与美学联姻是中国翻译理论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中国人的语言观中,语言功能与审美判断是密不可分的,这就不同于西方。中国的哲人从春秋时代就在谈美言与信言问题(《老子·八十一章》)。中国经典文献中辞章美学是个重要的领域。“温柔敦厚”(《礼记·经解》)、“仁义为美”(《孟子》)这类审美价值既是人格论命题,又是辞章美学命题。在中国人看来,人的“思”、“意”、“情”、“志”、“神”、“气”等等都与“言”一脉相通,互为内外表里,南宋严羽所谓“理路言筌”(《论诗话·诗解》)讲的是人的语言文字总会留下他的义理情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从汉语的特点来看,中国美学和美学思想也几乎与之切贴照应。先说汉语。 第一,汉语比较重主体意识,而不执著于“意”与“形”的丝丝入扣,讲求“尽在不言之中”:言者认为“听者知其然必如言者之意其然,言者意其然必如听者之知其然”。例如语态。说汉语的人只需说“价格定得太高”,不必说“价格被定得太高”;“这一球扣得真漂亮”,不必说“这一球被扣得真漂亮”,因为,在以汉语为母语的说话者的主体意识中,“定”、“扣”肯定是(某个)人干的,一切不言自明①。汉语中不存在英语中所谓的“虚拟语气非真实条件句”也是这个道理。“天若有情天亦老”在言者的主体意识中肯定是虚拟的,因此“有”与“老”必然“不真实”,不必加上什么“虚拟语气”的语法形式标志,同样一切不言自明。说汉语的人的主体意识使汉语语法

1.语言学导论

第一章语言学导论 一. Why Study Language? 二. What is Language? 三. 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 The features that define our human languages can be called Design Features. What makes language unique to human beings? The 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 which refer to the defining properties of human language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uman language and any system of animal communication. Arbitrariness is a core feature of language, which means that there is no logical connection between meanings and sounds. Duality, which means the property of having 2 levels of sturctures, such that units of the primary level are composed of elements of the secondary level and each of the 2 levels has its own principles of organization. Creativity means language is resourceful because of its duality and its recursiveness. Because of duality, the speaker is able to combine the basic linguistic unites to form an infinite set of sentences, most of which are never heard before. Displacement means that language can be used to refer to things which are present or not present, real or imagined matters, in the past, present, or future, or in far-away places. So all these features make language unique to human beings. Design features refer to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human language that essentially make human langugae distinguishable from any animal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ARBITRARINESS By ‘language is arbitrary’ we mean there is no logical connection between meanings and sounds. For example, there is no reason why English speakers use the sounds /dog/ to denote the animal ‘dog’, or /pig/ to refer to the animal ‘pig’ while Chinese speakers use different sounds (狗and 猪respectively) to indicate them. There are different levels of arbitrariness. (1) Arbitr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und of a morpheme and its meaning. We must admit that there are certain word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onomatopoeia in every language which imitate natural sounds, such as ‘bang, crash, and roar’ in English, and ‘叮叮当,咔嚓,扑哧’ in Chinese. However arbitrariness and onomatopoeic effect may work at the same time. Widdowson’s illustration of a line ‘The murmurous haunt of flies on summer eves’ in Keats’Ode to a Nightinggale by attempting the substitution of ‘murderous’ for ‘murmurous’ shows that no connection will be established between sounds and the little noiseness of the flying flies. ‘It is only when you know the meaning that you infer that the form is appropriate.’(Widdowson, 1996:6) (2) Arbitrariness at the syntactic level As to arbitrariness at the syntactic level, there are 2 opposite points of view. According to some functional linguists (Halliday, 1985/1994), language is not arbitrary at the syntactic level because there may be a certain degree of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sequence

应用语言学导论考点全梳理(陈昌来版)

第一章绪论 1.应用语言学的性质。狭义:专指语言教学,特指外语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定义为研究语言理论在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中的种种应用问题。广义:应用于各实际领域的语言学,指语言学知识和研究成果所应用的一切领域和方面,应用语言学所关心的是如何应用语言学理论、方法和成果来阐释其他应用领域所遇到的跟语言有关的问题。应用语言学是语言学跟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所产生的一门边缘学科。 2.应用语言学具有学科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1.有明确的研究任务,研究语言学在一切领域的实际应用问题;2.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形成了像语言教学、语言规划、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儿童语言学、语言信息处理、神经语言学、词典学等几个较为成熟的下位领域; 3.有自己独特的学科基础,如有大量的专业研究人员、创建了大量专门的研究机构; 4.形成了专门的应用语言学专业和课程。 3.应用语言学的特点:a.相对独立性;b实用性,实用性是应用语言学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c.实验性,调查和实验是应用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调查包括访谈调查、观察调查、问卷调查等,比较的方法和统计的手段在应用语言学中较为常用。d.综合性,由应用语言学学科性质决定。 4.语言学三大分支:本体语言学、理论语言学(普通语言学或一般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5.应用语言学与本体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的关系:应用语言学首先必须是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不是语言本体的研究。但必须从本体研究的成功出发进行相关研究;应用语言学不是进行语言学理论研究,但必须遵循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应用语言学的不同分支对语言本体研究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利用有不同的侧重点。 6.语言教学、语言规划、社会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四个领域构成了我国应用语言学的研究主体。主要研究领域:语言教学、语言规划和语言调查、对外汉语教学、社会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儿童语言发展等。 7.1870,波兰语言学家杜恩。德。库尔特内提出区分纯粹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首次提出“应用语言学”。 8.美国,是应用语言学的发源地。世界上第一本应用语言学杂志:弗赖斯、拉多《语言学习》-“应用语言学杂志”,主要研究语言教学问题。 9.1959,语言学家弗格森在华盛顿成立“应用语言学中心”。1964年第一届国际应用语言学大会(法国)的召开和国际应用语言学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应用语言学学科的正式形成。 10.外国我国对语言应用问题的研究起源于先秦 11.现代语文运动的三个主要方面:白话文运动、国语统一运动、拼音化运动(起源于清末切音字运动)。 12.1955.10 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学术会议”标志着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以“简化汉字、制订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推广普通话”三项主要任务为代表的现代语文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 13.1958年2月汉语拼音方案正式施行。 14.中国应用语言学学科形成的标志:是1984年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的成立。简称“语用所”。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应用语言学研究机构。1992年《语言文字应用》创刊。1995年筹建中国应用语言学学会。 15.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是2001.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16.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一、调查和比较;二、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三、实验方法 17.一调查和比较:(1)语言材料的调查:调查是指收集和考察语言事实、语言使用者、语言使用环境等材料,调查就是要收集材料。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第一~四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语言的起源 第一节劳动创造了语言 1.劳动怎样决定创造语言的需要? 答:在共同的劳动中,人的祖先,这些在形成中的人,渐渐感到需要彼此交换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彼此交换对进行劳动的一些方法的建议,以便步调一致,互相呼应,并且能够更顺利地从事各项活动,更好地收到效果,更多地获取外界事物来满足生活的需要。这样,这种共同劳动就决定了他们创造语言的需要。 2.人的祖先为什么可能创造语言? 答:劳动不但使正在形成中的人需要用语言来彼此交谈,进行思维,劳动又使语言的产生有了可能。它是使原始的人能够具备足够的声音材料和意义要素的决定因素。 (1)劳动促进了人类发音器官的改进,使原始人能够具备语言所必需的声音材料。 (2)劳动促进了人类思维的产生,使语言所必需的意义要素得以形成。 3.语言起源于伴随劳动的叫喊的学说和语言起源于游戏歌唱的学说有什么错误? 答:(1)语言起源于伴随劳动的喊叫的学说是19世纪西欧语言学家诺瓦雷提出的他不能看出劳动在语言起源中所起的真正作用,片面地认为语言起源于伴随劳动的叫声,为使劳动时肌肉活动的节奏化而发出的叫喊就是最初的语言。该学说的错误在于,仅仅

是肌肉活动的节奏化的要求不能促使语言的产生,因为这种要求是容易满足的,只需喊叫,就能做到。而语言的创造却为的是适应劳动中彼此交谈、认识客观事物、从而改造世界的需要,也只有在以改造世界为目的的劳动的促进下,类人猿才能具备创造语言的可能。 (2)语言起源于游戏或歌唱的学说是由20世纪丹麦的语言学家叶斯柏森提出的,其错误性在于,如果为的是满足嬉戏或歌唱的要求,就无需创造语言,因为人的祖先早就能满足这一要求。 第二节关于原始语言 简述手势论的内容,并指出其错误。 答:(1)手势论的内容 “手势论”认为原始语言是手势语。例如,德国的心理学家冯德认为,在最古的时候,人们用“手势语”表达思想,声音只用来表达感情,也就是说,“手势语”是第一性的,到了后来,人们才用声音来表达思想。又如苏联语言学家马尔认为人类开始时没有有声语言,只有“手的语言”,他认为人们最初劳动的时候要拿手去和事物接触,随着手和事物接触时所采取的不同的姿势,这些手势就变成了不同事物的符号;最初劳动和交谈不分工,进行劳动同时就是以各种手势进行交谈,后来劳动和交谈分工了,手势就变成了独立的交谈的工具。 (2)手势论的错误 ①和事物接触的东西并不一定就会变成事物的符号。以手从事劳动和进行交谈自古以来就是两回事,交谈是在劳动的需要下产生的,不等于劳动,人类历史上并没有劳动与交谈不分工的时代。

陈培爱《广告学概论》(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目录 第一篇总论 (5) 第一章广告概论 (5) 1.1复习笔记 (5) 1.2课后习题详解 (9) 第二章广告的起源与发展 (12) 2.1复习笔记 (12) 2.2课后习题详解 (15) 第三章广告学与其他相关学科 (17) 3.1复习笔记 (17) 3.2课后习题详解 (19) 第四章现代广告业 (23) 4.1复习笔记 (23) 4.2课后习题详解 (25) 第二篇广告原理与运作规律 (28) 第五章广告基本原理 (28) 5.1复习笔记 (28) 5.2课后习题详解 (39) 第六章广告运作规律 (47) 6.1复习笔记 (47) 6.2课后习题详解 (51) 第三篇广告主体与客体 (56) 第七章广告主体 (56) 7.1复习笔记 (56) 7.2课后习题详解 (59) 第八章广告信息 (64) 8.1复习笔记 (64) 8.2课后习题详解 (68) 第九章广告媒休 (73) 9.1复习笔记 (73) 9.2课后习题详解 (79) 第十章广告客体 (82) 10.1复习笔记 (82) 10.2课后习题详解 (86) 第十一章广告效果的测定 (92) 11.1复习笔记 (92) 11.2课后习题详解 (95) 第十二章广告管理 (98) 12.1复习笔记 (98) 12.2课后习题详解 (102) 第四篇国际广告 (105) 第十三章国际广告及海外广告业 (105) 13.1复习笔记 (105) 13.2课后习题详解 (107)

第一篇 总 论 第一章 广告概论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广告溯源 广告的概念 历史上有代表性的广告概念 广告概念的定义 广告的构成要素 按照广告诉求方式分类 按照广告媒介的使用分类 广告的分类 按照广告目的分类 按照广告传播区域分类 按照广告的传播对象分类 广告学的研究对象 广告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广告学的研究方法 广告环境的概念 广告环境 中国的广告环境 广告概论 【重点难点归纳】 一、广告的概念 1.广告溯源 世界文明古国埃及、古巴比伦、希腊、印度、罗马和中国,都较早出现了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相关的广告活动。 但“广告”作为一个外来词在中文里出现,是近代的事情,含有“广泛地宣告”的意思。 2.历史上有代表性的广告概念 (1)1890年以前,西方社会对广告较普遍认同的一种定义是:广告是有关商品或服务的新闻(News about product or service )。 (2)1894年,Albert Lasher (美国现代广告之父)认为:广告是印刷形态的推销手段(Salesmanship in print ,driven by a reason why )。 (3)1948年,美国营销协会的定义委员会(The Committee Oil Definitions of the American Mar . keting Association ):广告是由可确认的广告主,对其观念、商品或服务所作之任何方式付款的非人员性的陈述与推广。 (4)美国广告主协会对广告的定义是:广告是付费的大众传播,其最终目的为传递情报,改变人们对广告商品之态度,诱发其行动而使广告主得到利益。 (5)《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广告的定义是:广告是传播信息的一种方式,其目的在于推销商品、劳务,影响舆论,博得政治支持,推进一种事业或引起刊登广告者所希望引起的其他反应。广告信息通过各种宣传工具,其中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招贴海报及直邮等,传递给他想要吸引的观众或听众。广告不同于其他传递信息的形式,它必须由登广告者付给传播信息的媒体一定的报酬。 3.广告概念的定义 (1)一般而言,广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如表1-1所示。广义的广告,包括经济广告与非经济广告。狭义的广告特指经济广告。 经济广告又称商业广告,它所登载的是有关促进商品或劳务销售的经济信息,尽管内容多样,表现手法不一,但都是为经济利益服务的。非经济广告,是指除了经济广告以外的各种广告,如各社会团体的公告、启事、声明、寻人广告、征婚启事等等。

丁俊杰《广告学导论》讲义

第一章广告概述 第一节广告概念 一、“广告”一词的来源 “Advertising”指称广告。来源于拉丁文的“Advertere”,意思是“唤起大众对某种事物的注意,并诱导于一定的方向所使用的一种手段”。 一般认为“advertisement”指的是独立的广告作品,而“advertising”指的是完整的广告活动。 二、广告的定义 (一)广告定义: 广告,是由可识别的出资人通过各种媒介进行的,有关商品(产品、服务和观点)的,通常是有偿的、有组织的、综合的和劝服性的非人员信息传播活动。 (二)广告定义的核心内容 1.广告必须有可识别的“广告主”。 (1)广告主可能是商业企业、非赢利性组织、政府或者个人。 (2)广告主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广告活动。 (3)广告主要为广告的真实性负责。 (4)广告主要履行在广告中做出的承诺。 2.广告通过一定的媒介进行传播。 3.广告所传播的不单单是关于有形产品的信息,还包括关于服务和观念的信息。 4.广告,一般指商业广告,是有偿的。 5.广告是由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构成的。 6.广告是非人员的信息传播活动。 7.广告是劝服性的信息传播活动。 三、广告概念的流变 (一)“广告是有关商品或服务的新闻”在1890年以前广告只是被看作一种起告知作用、与新闻报道类似的传播手段。 (二)“印刷形态的推销手段” 1894年,美国现代广告之父的Albert Lasker说,广告是“印刷形态的推销手段”(salesmanship in print)。 (三)“广告是由可确认的广告主,对其观念、商品或服务所作之任何方式付款的非人员性的陈述与推广。” 1948年,美国营销协会的定义委员会(The committee on Definitions of the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为广告做了定义,在1963年等年份又做了几次修改,形成了迄今为止影响较大的广告定义 第二节广告的分类 一、根据广告的受众来划分 (一)消费者广告:主要针对那些为自己购买产品并进行最终消费的受众; (二)行业广告(也有人译作业务广告):主要针对生产厂家、中间商或者专业人员。针对生产厂家时,叫做产业广告;针对中间商(批发商和零售商)时,叫做贸易广告。 二、根据广告传播范围来划分 (一)地方性广告 地方性广告(local advertising)是针对本地的广告,地方性广告强调价格、可获得性、地理位置以及营业时间等信息。地方性广告主有别于全国性广告主的突出特性,就是它们是更为积极的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简称IMC)的倡导者。 (二)全国性广告 全国性广告通常是由产品生产商做出的,尽管全国性广告并不一定要覆盖全国,但是大多数情况之下,全国性广告传播范围覆盖多个地区,通常全国性广告主是一些包装品牌生产商和耐用商品生产商,或者是提供全国范围服务的诸如百货连锁、全国性金融机构、通讯等服务提供商,它们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品牌知名度、树立品牌形象。 (三)国际性广告 国际性广告通常是指在多个国家进行的广告活动。 三、根据广告媒介来划分 以广告投放的媒介分类是最常见的广告分类方法,常见的类型有:报纸广告、杂志广告、广播广告、电视广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