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比表面积TiO2 纳米球的合成及其可见光降解 Cr(VI) 和双酚A的协同作用机理

大比表面积TiO2 纳米球的合成及其可见光降解 Cr(VI) 和双酚A的协同作用机理
大比表面积TiO2 纳米球的合成及其可见光降解 Cr(VI) 和双酚A的协同作用机理

第21卷第4期2015年8月

(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Vol.21No.4

Aug.2015

DOI:10.3969/j.issn.1007-2861.2014.03.008

大比表面积TiO2纳米球的合成及其可见光降解Cr(VI)和双酚A的协同作用机理

阮仲英,王宇佳,王彬,程伶俐,丁楠,焦正

(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上海200444)

摘要:以钛酸四正丁酯作为钛源,十八烷基胺为模板剂,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水热反应法合成了TiO2纳米球,并考察了煅烧温度对TiO2纳米球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煅烧温度为350?C时,所制备的TiO2纳米球具有最佳形貌,且其比表面积可达159.878m2/g,约为目前商用TiO2P25(54.041m2/g)的3倍.另外,通过Cr(VI)和双酚A(bisphenol A,BPA)的可见光降解实验,对所制备的TiO2纳米球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TiO2纳米球在可见光条件下可有效降解水体中的Cr(VI)和BPA;此两种污染物的降解呈现协同效应,且TiO2纳米球的比表面积决定了其光催化性能,在350?C煅烧条件下制备的TiO2纳米球具有最优的光催化性能.

关键词:TiO2;双酚A;可见光催化

中图分类号:O6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861(2015)04-0490-13

Synthesis of TiO2nanospheres with large surface area for visible light synergistic 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Cr(VI)and bisphenol A

TRONGANH Nguyen,WANG Yu-jia,WANG Bin,CHENG Ling-li,

DING Nan,JIAO Zheng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200444,China)

Abstract:Titanium dioxide(TiO2)nanospheres 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sol-gel combination with hydrothermal treatment using octadecylamine template and tetrabutyl titanate precursor,and the e?ects of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on the morphology of titanium dioxide.The results show that at the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of350?C,the prepared TiO2 nanospheres get the best morphology and their speci?c surface area can reach159.878m2/g, three time higher than that of Degussa P25(54.041m2/g).Moreover,photocatalytic prop-erties of the TiO2nanospheres were tested through degradation of Cr(VI)and bisphenol A(BPA)under visible ligh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iO2nanospheres can e?ectively degrade Cr(VI)and BPA in water,and the two pollutants’degradation has synergistic ef-fect.In addition,TiO2nanospheres surface area determines its photocatalytic properties, and TiO2nanospheres prepared under350?C calcination conditions have optimal photo-catalytic.

Key words:TiO2;bisphenol A(BPA);visible light photocatalysis

收稿日期:2014-04-3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174011)

通信作者:焦正(1972—),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环境功能材料.E-mail:zjiao@https://www.360docs.net/doc/7e8665310.html,

第4期阮仲英,等:大比表面积TiO2纳米球的合成及其可见光降解Cr(VI)和双酚A的协同作用机理491

TiO2是当前应用前景极为广阔的一种特种材料,具有湿敏、气敏、光催化和优良的介电性等多种特性,因此在功能陶瓷、光催化反应、太阳能电池和吸附材料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7].20多年来,物理、化学工作者围绕多相光催化机理及提高TiO2的光催化效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大部分涉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储能[3,5,8],以及多相光催化技术在环境保护[8-11]、气相和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净化等方面的应用.但是半导体TiO2还存在能隙较宽(3.0~3.2eV)、光响应范围较窄、光催化效率不高等不足.影响TiO2光催化性能的因素很多,例如TiO2粒子的晶型、粒径、表面态等[12-14].为了改善TiO2的光催化性能,有关TiO2微粒的制备方法[15-18]、掺杂金属离子[19-21]、掺杂有机染料[22-23]、催化剂载体、担载贵金属[24-25],以及不同气氛处理等一直是TiO2光催化剂的研究热点.

已有研究发现,某些无色有机物可与TiO2形成具有可见光响应的电荷转移络合物(charge-transfer-complex,CTC),拓宽TiO2的光响应范围[26-27],其原理在于CTC被可见光激发后会产生电子从无色有机配体向TiO2导带转移(类似于染料敏化途径),从而使无色有机污染物在可见光下催化降解.Kim等[27]研究发现,CTC可以诱导纳米TiO2在可见光下降解苯酚,且其降解性能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有关.Wang等[14,28-29]在可见光条件下,利用纳米TiO2同时降解有机酸和Cr(VI).结果表明,Cr(VI)和有机污染物在降解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

本研究以钛酸四正丁酯为钛源,十八烷基胺作为模板剂,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水热反应法合成了TiO2纳米球,并考察了煅烧温度对TiO2纳米球形貌的影响.另外,通过Cr(VI)和双酚A(bisphenol A,BPA)的可见光降解实验,对TiO2纳米球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测试,并与商用纳米TiO2P25进行了对比分析.

1实验部分

1.1仪器与试剂

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JSM-2010F)、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JSM-6700F)、X射线衍射(X-ray di?raction,XRD, Rigaku D/max-2550),购自日本JEOL公司;拉曼(Raman)光谱(Invia),购自英国Renishaw 公司;比表面积测试仪(Brunauer-Emmett-Teller,BET,Quadrasorb-SI),购自美国康塔公司.

钛酸四正丁酯(化学纯)、无水乙醇(EtOH,分析纯)、BPA(分析纯)、重铬酸钾(分析纯),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十八烷基胺(R-NH2,分析纯),购自美国Sigma公司;甲醇(HPLC级),购自上海安普公司.

1.2TiO2的制备

将0.8g R-NH2加入到100mL EtOH中,然后加入0.8mL去离子水,在室温条件下搅拌30min得到溶液A.将1.25mL钛酸四正丁酯加入到3mL EtOH中,超声分散1min得到溶液B.将溶液B加入溶液A中,搅拌30min得到白色悬浮液.将此溶液转移至100mL水热反应釜中,放入烘箱,于170?C下水热反应20h.反应完毕后,将反应釜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反应后产物通过离心分离,并利用EtOH和去离子水反复洗涤4~5次,于60?C下干燥8h,然后在350?C条件下煅烧3h,即得到TiO2纳米球.制备流程如图1所示.

1.3光催化性能测定

将0.05g TiO2纳米球加入到50mL BPA(0.1mmol/L)和Cr(VI)(0.1mmol/L)的混合溶液中,用稀硫酸调节pH至3.0,然后超声分散,所得悬浮液避光搅拌15min,使TiO2纳米球达到吸附平衡.取出4mL悬浮液置于离心管中,将剩余悬浮液置于SGY-IB型光催化反应仪

492(自然科学版)第21卷

中,向溶液中不断通入空气使催化剂分散于整个催化体系中.利用350W氙灯作为光源,并采用滤光片滤去波长小于400nm的光.在光催化反应过程中,每隔10min取出4mL悬浮液置于5mL离心管中,总反应时间为90min.反应结束后将各个时间段的降解液经0.22μm滤膜过滤,取清液分析各个降解时间段内Cr(VI)及BPA的浓度,以此来计算样品对Cr(VI)和BPA的降解效果,其中Cr(VI)的浓度采用GB/T19940—2005中的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BPA的浓度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测定条件如下:紫外检测器(UV-2075,JASCO)的检测波长为224nm,C18ODS色谱柱(4.6×150nm,Waters Xterra)的流动相为甲醇和水(体积比为75∶25),流速为0.7mL/min,进样量为10μL,柱温为30?C.在对比实验中,将催化剂替换为0.05g商用TiO2P25,其他实验步骤不变.

图1TiO2纳米球的合成示意图

Fig.1Schematic illustration for the synthesis of TiO2nanospheres

2结果与讨论

2.1XRD分析

煅烧温度是影响TiO2纳米球产品性能的一个关键因素.煅烧过程不仅可以去除模板剂,同时还能使无定形TiO2得到晶化.不同煅烧温度下制备的TiO2纳米球的XRD结果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当煅烧温度从350?C升高至600?C时,样品的衍射峰与标准锐钛矿TiO2(JCPDS NO:21-1272)的完全一致.衍射峰强度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350~600?C)而增强,这主要是由于煅烧温度升高导致样品的结晶度增强所致.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衍射峰越来越增强,衍射峰宽变窄,说明样品结晶度变高.但当煅烧温度为700?C时,样品的衍射峰值变为金红石相,说明煅烧温度的提高使TiO2纳米球的晶相由锐钛矿型向金红石型转变.

图2不同煅烧温度下制备的TiO2纳米球的XRD图

Fig.2XRD patterns of TiO2nanospheres prepared by di?erent calcinations temperatures

第4期阮仲英,等:大比表面积TiO2纳米球的合成及其可见光降解Cr(VI)和双酚A的协同作用机理493

2.2电镜表征

图3是不同煅烧温度下制备的TiO2纳米球的TEM图.可以看出,当煅烧温度为350和450?C时,样品直径约为400nm,呈球状结构,颗粒分散均匀,其表面为粗糙的毛刺状.这主要是由沉积在表面上的TiO2纳米颗粒引起的(见图3(a)和(b)).当煅烧温度升高至600和700?C 时,样品的球状结构被破坏,其表面上沉积的TiO2纳米颗粒也随之消失(见图3(c)和(d)).这说明煅烧温度对于样品形貌结构具有较大影响.

图3不同煅烧温度下制备的TiO2纳米球的TEM图

Fig.3TEM images of TiO2nanospheres prepared by di?erent calcinations temperatures

2.3比表面积分析

为了进一步表征TiO2纳米球的物理特性,本研究进行了N2吸附-脱附等温线的表征.图4(a)为350?C煅烧后样品的N2吸附-脱附等温曲线.可以看出,当P/P0值在0.1~1.0之间时,吸附曲线和脱附曲线之间形成了一个滞后环,属于IV型TiO2吸附-脱附等温线.350?C煅烧后样品的比表面积为159.878m2/g,为商业TiO2P25(54.041m2/g)的3倍.图4(b)为350?C 煅烧后样品的孔径分布曲线,可见在2.5nm处出现了孔径分布的峰值.更多的结构特征如比表面积、孔径和孔容积等的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比表面积、孔容积和孔径均由氮气吸附法测得,比表面积测定时的吸附数据在压力比值(P/P0)为0.05~0.30的条件下进行实验,后二者在压力比值(P/P0)为0.945的条件下测得,晶格间距根据X射线衍射数据通过Scherrer公式计算得到.

2.4光催化性能测试

利用Cr(VI)和BPA的可见光降解实验来表征TiO2纳米球样品的光催化性能.作为对照,商业P25也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平行实验.在Cr(VI)/BPA体系中,不同煅烧温度下制备的TiO2纳米球对Cr(VI)的降解效果如图5所示.在此体系中,随着可见光照射时间的延长, Cr(VI)在540nm处的吸收峰迅速下降,说明溶液中Cr(VI)的浓度逐渐降低.图6为可见光条

494(自然科学版)第21卷

图4TiO2纳米球的N2吸附-脱附等温线及相应的孔经分布

Fig.4N2asd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 of TiO2nanospheres and corresponding pore size distribution

表1煅烧温度对TiO2纳米球样品结构特性的影响

Table1E?ects of calcination temperatures on the textural properties of the TiO2nanospheres samples

锻烧比表面积/孔容积/

孔径/nm晶格间距/nm 温度/?C(m2·g?1)(cm3·g?1)

350159.8780.168 2.79581 1.99

45086.5860.119 3.73385 1.78

6007.6750.031 5.70462 3.64

7007.1380.038 6.89315—

P2554.0410.255——

件下,不同煅烧温度下制备的TiO2纳米球催化降解Cr(VI)/BPA过程中Cr(VI)的浓度变化-时间曲线图,其中C和C0分别为吸附平衡后的初始浓度和反应浓度.由图可知,350?C 煅烧温度下得到的TiO2纳米球样品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性能,其在10min内降解了约32%的Cr(VI);当光照时间为50min时,Cr(VI)的降解率达到了100%;而商业P25在相同条件下,降解100%的Cr(VI)需要90min.结合BET结果可以推测,较大的表面积和较小的晶粒尺寸可产生较高的光催化性能.这与Peng等[12],Kim等[13]和Wang等[14]的报道一致.因此,本工作采用350?C煅烧温度下得到的TiO2纳米球样品进行深入研究.

为了进一步研究BPA和Cr(VI)的可见光协同降解机理,本工作利用350?C煅烧温度下得到的TiO2纳米球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图7是不同条件下,Cr(VI)在不同降解时间下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之对应的是光催化降解Cr(VI)的浓度变化-时间曲线(见图8).由图8可知,当无TiO2存在时,在单独的Cr(VI)或者BPA和Cr(VI)同时存在条件下,均不发生降解;在TiO2/Cr(VI)体系中,当光照时间为90min时,Cr(VI)的降解率可达65%;在TiO2/BPA/Cr(VI)体系中,当光照时间为50min时,Cr(VI)的降解率就已达到100%.作为对比,在P25/Cr(VI)体系中,当光照时间为90min时,Cr(VI)的降解率仅为25%;而在P25/BPA/Cr(VI)体系中,当光照时间为90min时,Cr(VI)的降解率才可达到100%.因此,在TiO2/BPA/Cr(VI)体系的可见光降解过程中,BPA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4期阮仲英,等:大比表面积TiO2纳米球的合成及其可见光降解Cr(VI)和双酚A的协同作用机理495

图5在不同煅烧温度下制备的TiO2纳米球在Cr(VI)/BPA体系中可见光降解Cr(VI)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Fig.5UV-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a of Cr(VI)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in the Cr(VI)/BPA sys-tem with TiO2nanospheres obtained from di?erent calcination temperatures

为了进一步了解BPA在TiO2/BPA/Cr(VI)体系的可见光降解过程中的作用,对上述不同条件下,BPA的降解率进行了分析.图9为BPA的标准色谱峰.图10为降解时间不同时,BPA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图.可见,随着降解的进行,BPA的色谱峰(保留时间为3.29min)逐渐下降.图11是在BPA/Cr(VI)体系下,350?C煅烧温度下制备的TiO2纳米球的可见光降解BPA的浓度变化-时间曲线

496(自然科学版)第21卷

图.由图可知:在TiO2/BPA体系中,当光照时间为90min时,BPA的降解率可达87%;而在TiO2/BPA/Cr(VI)体系中,当光照时间为20min时,BPA的降解率就可达到100%.作为对比,在P25/BPA体系中,当光照时间为90min时,BPA的降解率仅为70%;而在P25/BPA/Cr(VI)体系中,当光照时间为30min时,BPA的降解率才可达到100%.因此,在TiO2/BPA/Cr(VI)降解体系中,BPA与Cr(VI)起到了相互促进的协同降解作用.

图6不同煅烧温度下制备的TiO2纳米球在Cr(VI)/BPA体系中可见光降解Cr(VI)的浓度变化-时间曲线图

Fig.6Visible-light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Cr(VI)concentration in the Cr(VI)/BPA system with TiO2nanospheres obtained from di?erent calcination temperatures

第4期阮仲英,等:大比表面积TiO2纳米球的合成及其可见光降解Cr(VI)和双酚A的协同作用机理497

图7Cr(VI)在不同体系中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Fig.7UV-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a of Cr(VI)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图8在不同体系中可见光催化降解Cr(VI)的浓度变化-时间曲线

Fig.8Visible-light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Cr(VI)concerntration in the di?erent systems

图9BPA的标准高效液相色谱图

Fig.9Standard HPLC image of BPA

2.5可见光协同降解BPA和Cr(VI)的机理分析

采用固体紫外的吸收光谱(HITACH,U-3010)对BPA和大比表面积TiO2纳米球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表征.图12是吸附了BPA和Cr(VI)的大比表面积TiO2纳米球粉末的固体紫外吸收光谱.可以看出,大比表面积TiO2纳米球的禁带宽度决定了其只能在波长小于400nm的紫外区域具有光催化活性.然而,当BPA和Cr(VI)吸附在大比表面积TiO2纳米球

498(自然科学版)第21卷

表面时,此体系的吸收带边向可见光区域发生红移.由于BPA和Cr(VI)自身并不具备可见吸收,因此可以认为其与大比表面积TiO2纳米球形成了电荷转移络合物(CTC),电子由CTC分子内的配体轨道向金属中心Ti跃迁,使得其在可见光区域具有吸收.在可见光照射下,CTC 被可见光激发,电子就会由BPA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向金属中心即TiO2导带跃迁,继而被TiO2表面的吸附O2捕获,使得BPA失去电子被氧化成R+·,而O2接受电子被还原成O?·2; R+·随后历经一系列电子转移、O2加成和O?·2氧化,最终导致BPA的氧化降解.

图10BPA在可见光下降解的HPLC图

Fig.10HPLC images of BPA under visible-light irradiation

图11350?C煅烧温度下制备的TiO2纳米球在BPA/Cr(VI)体系中可见光降解BPA的浓度变化-时间曲线图

Fig.11Visible-light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BPA concerntration in the Cr(VI)/BPA system with TiO2nanospheres obtained from calcined350?C

第4期阮仲英,等:大比表面积TiO2纳米球的合成及其可见光降解Cr(VI)和双酚A的协同作用机理499

由图12还可以看出,Cr(VI)的存在极大地增强了大比表面积TiO2纳米球和BPA体系在可见光区域的吸收.这是由于吸收在催化剂表面上的Cr(VI)本身具有较强的可见光吸收.若扣除Cr(VI)自身的背景吸收,Cr(VI)对BPA-Cr(VI)-TiO2体系吸收能力的增强效果明显低于其对BPA降解的加速程度.这表明Cr(VI)促进CTC诱导TiO2可见光降解BPA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增强了三元体系的可见光吸收能力,而是由于Cr(VI)作为合适的电子受体,抑制了已注入TiO2导带的电子和R+·的再复合.

图12吸附了BPA和Cr(VI)的大比表面积TiO2纳米球粉末的固体紫外吸收光谱

Fig.12UV-visible of BPA and Cr(VI)adsorbed large surface area TiO2nanospheres powder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BPA可缓慢地发生CTC诱导反应.同时,添加Cr(VI)离子可极大地加速BPA的降解和矿化速率,其反应机理如图13所示.首先,BPA吸附在TiO2纳米球表面,形成了具可见光吸收的CTC;然后,在可见光照射下,CTC被光激发,引起电子由BPA分子向TiO2纳米球导带跃迁.在通常情况下,已注入TiO2纳米球导带的电子会被催化剂表面的

和氧化物种.此CTC诱导反应的主要步骤是在催化剂表面进行吸附O2捕获,相继产生O?·

2

的.由于O2主要吸附在TiO2纳米球表面的缺陷位点上,致使O2的吸附扩散过程缓慢,阻碍了其快速捕获电子的能力.因此,O2作为电子受体,不能有效抑制TiO2导带的电子和R+·的复合,使得有机物的降解速率缓慢,矿化程度很低.

图13在TiO2/Cr(VI)/BPA体系下,TiO2纳米球的可见光催化降解过程

Fig.13Schematic illustrations of the degradation of Cr(VI)and BPA in the TiO2/Cr(VI)/BPA system under visible-light irradiation on the TiO2nanospheres

500(自然科学版)第21卷

若向TiO2纳米球悬浮液中加入合适的电子受体Cr(VI)离子,则其很容易通过静电引力或络合作用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从而有效捕获TiO2导带的电子,抑制其与R+·的复合,加速BPA的氧化降解.此外,由于这些电子受体具有比R+·更正的氧化还原电势,电子从R+·向电子捕获剂传递在热力学上是允许的,这会进一步促使R+·的氧化.因此,Cr(VI)离子的加入极大地促进了BPA的降解,同时提高了其矿化程度.

3结束语

本研究以钛酸四正丁酯为钛源,十八烷基胺为模板剂,利用溶胶凝胶法结合水热反应法制备了TiO2纳米球,并考察了煅烧温度对其形貌和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煅烧温度为350?C时,制备的样品具有较好形貌,且其比表面积高达159.878m2/g,为商用二氧化钛P25(54.041m2/g)的3倍.该样品在可见光催化条件下,对水体中的Cr(VI)和BPA具有极佳地降解效果,且在同时降解这两种污染物时,其降解呈现协同作用效果.协同降解的作用机理在于BPA可与大比表面积TiO2纳米球形成CTC.此CTC可被可见光激发,引起电子由BPA分子向TiO2纳米球导带跃迁,从而产生光生电子.此光生电子又可与吸附在TiO2纳米球表面的Cr(VI)发生还原反应,从而避免了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再结合,大大提高了TiO2的光催化效率.

参考文献:

[1]Yu J G,Wen L,Yu H G.A one-pot approach to hierarchically nanoporous titania hollow

microspheres with high photocatalytic activity[J].Crystal Growth&Design,2008,8:930-934.

[2]Garadkar K M,Shirke B S,Hankare P P.Low cost nanostructured anatase TiO2as a H2S

gas sensor synthesized by microwave assisted technique[J].Sensor Letters,2011,9(2):526-532.

[3]Fujishima A,Rao T N,Tryk D A.Titanium dioxide photocatalysis[J].Journal of Photo-

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C:Photochemistry Reviews,2000,1(1):1-21.

[4]Fujishima A,Hashimoto K,Iyoda T,et al.Titanium dioxide photocatalyst:US,6939611[P].

2002-05-04.

[5]Fujishima A,Zhang X.Titanium dioxide photocatalysis:pres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ap-

proaches[J].Comptes Rendus Chimie,2006,9(5/6):750-760.

[6]Wang H E,Zheng L X,Liu C P,et al.Rapid microwave synthesis of porous TiO2spher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J].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2011, 115(21):10419-10425.

[7]王艳丽,谈顺,吴秋霞,等,二氧化钛纳米管作为肿瘤药物载体系统的体外负载及释放[J].上海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6(6):582-586.

[8]Kumar S G,Devi L G.Review on modi?ed TiO2photocatalysis under UV/visible light:

selected results and related mechanisms on interfacial charge carrier transfer dynamics[J].J Phys Chem A,2011,115(46):13211-13241.

[9]Yamazaki S,Mori T,Katou T,et al.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4-tert-octylphenol in wa-

ter and the e?ect of peroxydisulfate as additives[J].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A:Chemistry,2008,199(2/3):330-335.

[10]Shang J,Zhao F W,Zhu T,et al.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rhodamine B by dye-sensitized

TiO2under visible-light irradiation[J].Science China Chemistry,2011,54(1):167-172.

第4期阮仲英,等:大比表面积TiO2纳米球的合成及其可见光降解Cr(VI)和双酚A的协同作用机理501

[11]Pelaez M,Nicholas T N,Suresh C P,et al.A review on the visible light active titanium

dioxide photocatalysts for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J].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 2012,125:331-349.

[12]Peng T,Zhao D,Dai K,et al.Synthesis of 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 with mesoporous

anatase wall and high photocatalytic activity[J].J Phys Chem B,2005,109(11):4947-4952.

[13]Kim D S,Han S J,Kwak S Y.Synthesis an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mesoporous TiO2with

the surface area,crystallite size,and pore size[J].J Colloid Interface Sci,2007,316(1):85-91.

[14]Wang L,Wang N,Zhu L,et al.Photocatalytic reduction of Cr(VI)over di?erent TiO2pho-

tocatalysts and the e?ects of dissolved organic species[J].J Hazard Mater,2008,152(1):93-99.

[15]Chen Y,Stathatos E,Dionysiou D D.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an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mesoporous TiO2?lms with ultra?ne anatase nanocrystallites[J].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2008,202(10):1944-1950.

[16]Tang J,Yin P,Lu X H,et al.Development of mesoporous TiO2microspheres with high speci?c

surface area for selective enrichment of phosphopeptides by mass spectrometric analysis[J].J Chromatogr A,2010,1217(15):2197-205.

[17]Bae S T,Shin H,Jung H S,et al.Synthesis of titanium carbide nanoparticles with a high spe-

ci?c surface area from a TiO2core-sucrose shell precursor[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2009,92(11):2512-2516.

[18]Ermokhina N I,Nevinskiy V A,Manorik P A,et al.Synthesis of large-pore mesoporous

nanocrystalline TiO2microspheres[J].Materials Letters,2012,75:68-70.

[19]Zhou M,Yu J,Cheng B.E?ects of Fe-doping on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mesoporous

TiO2powders prepared by an ultrasonic method[J].J Hazard Mater,2006,137(3):1838-1847.

[20]Li G,Dimitrijevic N M,Chen L,et al.Role of surface/interfacial Cu2+sites in the photo-

catalytic activity of coupled CuO-TiO2nanocomposites[J].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2008,112(48):19040-19044.

[21]沈嘉年,刘东,方斌,等.过渡金属掺杂的多孔二氧化钛薄膜电极光催化氧化技术[J].上海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8,14(5):475-480.

[22]Liu G M,Li X Z,Zhao J C.Photooxidation pathway of sulforhodamine-B dependence on

the adsorption mode on TiO2exposed to visible light radiation[J].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2000,34(18):3982-3990.

[23]Chen C C,Li X H,Ma W H,et al.E?ect of transition metal ions on the TiO2-assisted

photodegradation of dyes under visible irradiation:a probe for the interfacial electron transfer process and reaction mechanism[J].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2002,106(2):318-324.

[24]Li X Z,Li F B.Study of Au/Au3+-TiO2photocatalysts toward visible photooxidation for wate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J].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2001,35(11):2381-2387.

[25]Kim S,Choi W Y.Dual photocatalytic pathways of trichloroacetate degradation on TiO2:

e?ects of nanosized platinum deposits on kinetics and mechanism[J].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2002,106(51):13311-13317.

[26]Paul T,Miller P L,Strathmann T J.Visible-light-mediated TiO2photocatalysis of?uo-

roquinolone antibacterial agents[J].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2007,41(13):4720-4727.

502(自然科学版)第21卷

[27]Kim S,Choi W.Visible-light-induced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4-chlorophenol and phenolic

compounds in aqueous suspension of pure titania:demonstrating the existence of a surface-complex-mediated path[J].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2005,109(11):5143-5149.

[28]Wang N,Zhu L H,Huang Y P,et al.Drastically enhanced visible-light photocatalytic degrada-

tion of colorless aromatic pollutants over TiO2via a charge-transfer-complex path:a correlation between chemical structure and degradation rate of the pollutants[J].Journal of Catalysis,2009, 266(2):199-206.

[29]Wang N,Zhu L H,Deng K J,et al.Visible light photocatalytic reduction of Cr(VI)on

TiO2in situ modi?ed with small molecular weight organic acids[J].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2010,95(3/4):400-407.

本文彩色版可登陆本刊网站查询:https://www.360docs.net/doc/7e8665310.html,

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能及研究进展

?综合评述? 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能及研究进展Ξ 关柏鸥 张桂兰 汤国庆 (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天津300071) 韩关云 (天津大学电子工程系,300072) 摘要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半导体纳米材料光学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着重介绍了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光吸收、光致发光和三阶非线性光学特性。 关键词 半导体纳米材料;光学性能 The Optica l Properties and Progress of Nanosize Sem iconductor M a ter i a ls Guan B ai ou Zhang Gu ilan T ang Guoqing H an Guanyun (Institute of M odern Op tics,N ankaiU niversity,T ianjin300071) Abstract T he study of nano size sem iconducto r particles has advanced a new step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m atter.T h is paper summ arizes the p rogress of recent study on op tical p roperties of nano size sem icon2 ducto r m aterials,especially emphasizes on the op tical2abso rp ti on,pho to lum inescence,nonlinear op tical p roperties of nano size sem iconducto r m aterials. Key words nano size sem iconducto r m aterials;op tical p roperties 1 引言 随着大规模集成的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功能元器件越来越微细,人们有必要考察物质的维度下降会带来什么新的现象,这些新的现象能提供哪些新的应用。八十年代起,低维材料已成为倍受人们重视的研究领域。 低维材料一般分为以下三种:(1)二维材料,包括薄膜、量子阱和超晶格等,在某一维度上的尺寸为纳米量级;(2)一维材料,或称量子线,线的粗细为纳米量级;(3)零维材料,或称量子点,是尺寸为纳米量级的超细微粒,又称纳米微粒。随着维数的减小,半导体材料的电子能态发生变化,其光、电、声、磁等方面性能与常规体材料相比有着显著不同。低维材料开辟了材料科学研究的新领域。本文仅就半导体纳米微粒和由纳米微粒构成的纳米固体的光学性能及其研究进展情况做概括介绍。2 半导体纳米微粒中电子的能量状态 当半导体材料从体块减小到一定临界尺寸以后,其载流子(电子、空穴)的运动将受限,导致动能的增加,原来连续的能带结构变成准分立的类分子能级,并且由于动能的增加使得能隙增大,光吸收带边向短波方向移动(即吸收蓝移),尺寸越小,移动越大。 关于半导体纳米微粒中电子能态的理论工作最早是由AL.L.Efro s和A.L.Efro s开展的[1]。他们采用有效质量近似方法(E M A),根据微粒尺寸R与体材料激子玻尔半径a B之比分为弱受限(Rμa B,a B=a e+ a h,a e,a h分别为电子和空穴的玻尔半径)、中等受限(a h

TiO2半导体纳米材料

材料学《第二课堂》课程论文题目:TiO2半导体纳米材料姓名: 学号:

目录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1) 2. 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1) 3. 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1) 3.1 TiO2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特性 (1) 3.2 TiO2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3) 3.3 TiO2半导体纳米材料的表征手段 (3) 3.4 TiO2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4) 4. 结论 (5)

1.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课程论文的主要目的是论述TiO2半导体纳米材料,通过简要概述TiO2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特性、制备方法、表征手段及发展现状与趋势等相关方面的内容。通过这次课设,了解TiO2半导体纳米材料,巩固课堂上所学的有关纳米材料的有关知识,提高自己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计的题目描述及要求 课程设计的题目:TiO2半导体纳米材料 TiO2半导体纳米材料由于它具有不同于体材料的光学非线性和发光性质,在未来光开关、光存储、光快速转换和超高速处理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就TiO2半导体纳米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与表征手段做一全面总结。 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3.1 TiO2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特性 1、光学特性 TiO2半导体纳米粒子(1~ 100 nm ) [2]由于存在着显著的量子尺寸效应, 因此它们的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迅速成为目前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其中TiO2半导体纳米粒子所具有的超快速的光学非线性响应及(室温) 光致发光等特性倍受世人瞩目。通常当半导体粒子尺寸与其激子玻尔半径相近时, 随着粒子尺寸的减小, 半导体粒子的有效带隙增加, 其相应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发生蓝移, 从而在能带中形成一系列分立的能级[1]。 2、光电催化特性 1)TiO2半导体纳米粒子优异的光电催化活性 近年来, 对纳米TiO2半导体粒子研究表明: 纳米粒子的光催化活性均明显优于相应的体相材料。我们认为这主要由以下原因所致: ①TiO2半导体纳米粒子所具有的量子尺寸效应使其导带和价带能级变成分立的能级, 能隙变宽, 导带电位变得更负, 而价带电位变得更正。[1]这意味着TiO2半导体纳米粒子获得了更强的还原及氧化能力, 从而催化活性随尺寸量子化程度的提高而提高[5]。 ②对于TiO2半导体纳米粒子而言, 其粒径通常小于空间电荷层的厚度, 在离开粒子中心L距离处的势垒高度可以表述为[1]: 公式(1) 这里LD是半导体的Debye 长度, 在此情况下, 空间电荷层的任何影响都可忽略, 光生载流子可通过简单的扩散从粒子内部迁移到粒子表面而与电子给体或受体发生还原或氧化反应。计算表明: 在粒径为1Lm 的T iO 2 粒子中, 电子从体内扩散到表面的时间约为100n s, 而在粒径为10 nm 的微粒中只有10 p s。因此粒

影响纳米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因素教学文案

影响纳米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因素

二、影响纳米材料光催化活性的因素。 1、半导体的能带位置 半导体的带隙宽度决定了催化剂的光学吸收性能。半导体的光学吸收阈值λg与Eg有关,其关系式为:λg=1240/Eg。半导体的能带位置和被吸附物质的氧化还原电势,从本质上决定了半导体光催化反应的能力。热力学允许的光催化氧化还原反应要求受体电势比半导体导带电势低(更正);而给体电势比半导体价带电势高(更负)。导带与价带的氧化还原电位对光催化活性具有更重要的影响。通常价带顶VBT越正,空穴的氧化能力越强,导带底CBB越负,电子的还原能力越强。价带或导带的离域性越好,光生电子或空穴的迁移能力越强,越有利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对于用于光解水的光催化剂,导带底位置必须比H+/H2O(-0.41eV)的氧化还原势负,才能产生H2,价带顶必须比 O2/H2O(+0.82eV)的氧化还原势正,才能产生O2,。因此发生光解水必须具有合适的导带和价带位置,而且考虑到超电压的存在,半导体禁带宽度Eg应至少大于1.8eV。目前常被用作催化剂的半导体大多数具有较大的禁带宽度,这使得电子-空穴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 2、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和捕获 光激发产生的电子和空穴可经历多种变化途径,其中最主要的是分离和复合两个相互竞争的过程。对于光催化反应来说,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与给体或受体发生作用才是有效的。如果没有适当的电子或空穴的捕获剂,分离的电子和空穴可能在半导体粒子内部或表面复合并放出荧光或热量。空穴捕获剂通常是光催化剂表面吸附的OH-基团或水分子,可能生成活性物种·OH,它无论是在吸附相还是在溶液相都易引发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强氧化剂。光生电子的捕获剂主要是吸附于光催化剂表面上的氧,它既能够抑制电子与空穴的复合,同时也是氧化剂,可以氧化已经羟基化的反应产物。 3、晶体结构 除了对晶胞单元的主要金属氧化物的四面体或八面体单元的偶极矩的影响,晶体结构(晶系、晶胞参数等)也影响半导体的光催化活性。TiO2是目前认为最好的光催化剂之一。TiO2主要有两种晶型—锐钛矿和金红石,两种晶型结构均可由相互连接的TiO6八面体表示,两者的差别在于八面体的畸变程度和八面体间相互连接的方式不同。结构上的差异导致了两种晶型有不同的质量密度及电子能带结构。锐钛矿的质量密度略小于金红石,且带间隙(3.2eV)略大于金红石(3.1eV),这是其光催化活性比金红石的高。 4、晶格缺陷 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除了在绝对零度,所有的物理系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规则分布,实际晶体都是近似的空间点阵式结构,总有一种或几种结构上的缺陷。当有微量杂质元素掺入晶体时,也可能形成杂质置换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对光催化活性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有的缺陷可能会成为电子或空

影响纳米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因素

二、影响纳米材料光催化活性的因素。 1、半导体的能带位置 半导体的带隙宽度决定了催化剂的光学吸收性能。半导体的光学吸收阈值λg与Eg有关,其关系式为:λg=1240/Eg。半导体的能带位置和被吸附物质的氧化还原电势,从本质上决定了半导体光催化反应的能力。热力学允许的光催化氧化还原反应要求受体电势比半导体导带电势低(更正);而给体电势比半导体价带电势高(更负)。导带与价带的氧化还原电位对光催化活性具有更重要的影响。通常价带顶VBT越正,空穴的氧化能力越强,导带底CBB越负,电子的还原能力越强。价带或导带的离域性越好,光生电子或空穴的迁移能力越强,越有利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对于用于光解水的光催化剂,导带底位置必须比H+/H 2 O的氧化 还原势负,才能产生H 2,价带顶必须比O 2 /H 2 O(+的氧化还原势正,才能产生O 2 ,。 因此发生光解水必须具有合适的导带和价带位置,而且考虑到超电压的存在,半 导体禁带宽度Eg应至少大于。目前常被用作催化剂的半导体大多数具有较大的禁带宽度,这使得电子-空穴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 2、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和捕获 光激发产生的电子和空穴可经历多种变化途径,其中最主要的是分离和复合两个相互竞争的过程。对于光催化反应来说,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与给体或受体发生作用才是有效的。如果没有适当的电子或空穴的捕获剂,分离的电子和空穴可能在半导体粒子内部或表面复合并放出荧光或热量。空穴捕获剂通常是光催化剂表面吸附的OH-基团或水分子,可能生成活性物种·OH,它无论是在吸附相还是在溶液相都易引发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强氧化剂。光生电子的捕获剂主要是吸附于光催化剂表面上的氧,它既能够抑制电子与空穴的复合,同时也是氧化剂,可以氧化已经羟基化的反应产物。 3、晶体结构 除了对晶胞单元的主要金属氧化物的四面体或八面体单元的偶极矩的影响,晶体结构(晶系、晶胞参数等)也影响半导体的光催化活性。TiO 2 是目前认为最 好的光催化剂之一。TiO 2 主要有两种晶型—锐钛矿和金红石,两种晶型结构均可 由相互连接的TiO 6 八面体表示,两者的差别在于八面体的畸变程度和八面体间相互连接的方式不同。结构上的差异导致了两种晶型有不同的质量密度及电子能带结构。锐钛矿的质量密度略小于金红石,且带间隙()略大于金红石(),这是其光催化活性比金红石的高。 4、晶格缺陷 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除了在绝对零度,所有的物理系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规则分布,实际晶体都是近似的空间点阵式结构,总有一种或几种结构上的缺陷。当有微量杂质元素掺入晶体时,也可能形成杂质置换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对光催化活性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有的缺陷可能会成为电子或空穴的捕获中心,抑制了两者的复合,以至于光催化活性有所提高,但也有的缺陷可能成为

纳米材料在光催化中的应用

纳米材料在光催化中的应用 姓名:杨明学号:5400209157 班级:工管093班 摘要: 纳米技术是当今世界最有前途的决定性技术。以半导体材料为催化剂光催化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许多研究工作者在有机物光催化氧化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发现卤代芳香烃、卤代脂肪烃、有机酸类、染料、硝基芳烃、取代苯胺、多环芳烃、杂环化合物、烃类、酚类、表面活性剂、农药等都能有效地进行光催化反应,除毒、脱色、生成无机小分子物质,最终消除对环境的污染。纳米材料是晶粒尺寸小于100 nm的单晶体或多晶体,由于晶粒细小,使其晶界上的原子数多于晶粒内部的,即产生高浓度晶界,因而使纳米材料有许多不同于一般粗晶材料的性能,如强度硬度增大、低密度、低弹性模量、高电阻低热导率等(1)。正是因为纳米材料具有这些优良性能,因此纳米材料在今后一定有着广泛的应用。 引言: 此法能处理多种污染物,适用范围广,特别是对难降解有机物具有很好的氧化分解作用;还具有反应条件温和,设备简单,二次污染小,易于操作控制,对低浓度污染物及气相污染物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催化材料易得,运行成本低;可望用太阳光为反应光源等优点,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污染治理技术。 关键字:纳米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光催化纳米TiO2 水热合成法 纳米(nm)是长度单位,1纳米是10-9米(十亿分之一米),对宏观物质来说,纳米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不如,人的头发丝的直径一般为7000—8000nm,人体红细胞的直径一般为3000—5000nm,一般病毒的直径也在几十至几百纳米大小,金属的晶粒尺寸一般在微米量级;对于微观物质如原子、分子等以前用埃来表示,1埃相当于1个氢原子的直径,1纳米是10埃(2)。一般认为纳米材料应该包括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材料的特征尺寸在1—100nm之间,二是材料此时具有区别常规尺寸材料的一些特殊物理化学特性。 纳米TiO2在光催化领域已经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TiO2仅仅能吸收5%紫外区附近的太阳光而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许多研究试图通过表面改性与掺杂来扩大它的光谱响应范围和提高它的催化活性。有选择性的进行掺杂已被证明是一种提高半导体氧化物光催化活性的极其有效的方法,掺入一定的金属阳离子能极大的提高TiO2的光催化效率,最近有大量的关于通过掺杂来提高TiO2的光催化性能的报道,掺杂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由于其物理和光学性质的改变,通过扩展光响应范围和提高光生电荷的分,从而提高了光催化性能(2)。 纳米材料的比热和热膨胀系数都大于同类粗晶材料和非晶体材料的值,这是由于界面原子排列较为混乱、原子密度低、界面原子耦合作用变弱的结果。因此在储热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耦合性能应用方面有其广泛的应用前景(3)。例如Cr-Cr2O3颗粒膜对太阳光有强烈的吸收作用,从而有效地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热能。纳米粒子的粒径远小于光波波长。与入射光有交互作用,光透性可以通过控制粒径和气孔率而加以精确控制,在光感应和光过滤中应用广泛。由于量子

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摘要:讨论了当前国内外主要的几种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工艺技术,包括物理法和化学法两大类下的几种,机械球磨法、磁控溅射法、静电纺丝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模板法等,并分析了以上几种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的优缺点关键词:半导体纳米粒子性质;半导体纳米材料;溶胶一凝胶法;机械球磨法;磁控溅射法;静电纺丝法;微乳液法;模板法;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淀积引言 半导体材料(semiconductormaterial)是一类具有半导体性能(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电阻率约在1mΩ·cm~1GΩ·cm范围内)。相对于导体材料而言,半导体中的电子动能较低,有较长的德布罗意波长,对空间限域比较敏感。半导体材料空间中某一方向的尺寸限制与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可比拟时,电子的运动被量子化地限制在离散的本征态,从而失去一个空间自由度或者说减少了一维,通常适用体材料的电子的粒子行为在此材料中不再适用。这种自然界不存在,通过能带工程人工制造的新型功能材料叫做半导体纳米材料。现已知道,半导体纳米粒子结构上的特点(原子畴尺寸小于100nm,大比例原子处于晶界环境,各畴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等)是导致半导体纳米材料具有特殊性质的根本原因。半导体纳米材料独特的质使其将在未来的各种功能器件中发挥重要作用,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讨论了半导体纳米材料的性质,综述了几种化学法制备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原理和特点。

2.半导体纳米粒子的基本性质 2.1表面效应 球形颗粒的表面积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其体积与直径的立方成正比,故其比表面积(表面积/体积)与直径成反比。随着颗粒直径变小,比表面积将会显著增大,说明表面原子所占的百分数将会显著地增加。对直径大于0.1微米的颗粒表面效应可忽略不计,当尺寸小于0.1微米时,其表面原子百分数激剧增长,甚至1克超微颗粒表面积的总和可高达100平方米,这时的表面效应将不容忽略。 随着纳米材料粒径的减小,表面原子数迅速增加。例如当粒径为10nm 时,表面原子数为完整晶粒原子总数的20%;而粒径为1nm时,其表面原子百分数增大到99%;此时组成该纳米晶粒的所有约30个原子几乎全部分布在表面。由于表面原子周围缺少相邻的原子:有许多悬空键,具有不饱和性,易与其他原子相结合而稳定下来,故表现出很高的化学活性。随着粒径的减小,纳米材料的表面积、表面能及表面结合能都迅速增大。 超微颗粒的表面与大块物体的表面是十分不同的,若用高倍率电子显微镜对金超微颗粒(直径为2*10-3微米)进行电视摄像,实时观察发现这些颗粒没有固定的形态,随着时间的变化会自动形成各种形状(如立方八面体,十面体,二十面体多李晶等),它既不同于一般固体,又不同于液体,是一种准固体。在电子显微镜的电子束照射下,表面原子仿佛进入了“沸腾”状态,尺寸大于10纳米后才看不到这种颗粒结构的不稳定性,这时微颗粒具有稳定的结构状态。 因此想要获得发光效率高的纳米材料,采用适当的方法合成表面完好的半导体材料很重要。 2.2量子尺寸效应 量子尺寸效应--是指当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数值时,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或者能隙变宽的现象。当能级的变化程度大于热能、光能、电磁能的变化时,导致了纳米微粒磁、光、声、热、电及超导特性与常规材料有显著的不同。当半导体材料从体相减小到某一临界尺寸(如与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电子的非弹性散射平均自由程和体相激子的玻尔半径相等)以后,其中的电子、空穴和激子等载流子的运动将受到强量子封

异质结纳米材料光催化性能

密级★保密期限:(涉密论文须标注) Z S T U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中文论文题目: p-n型Cu2O/TiO2异质结纳米材料的结构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英文论文题目:Structure and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p-n heterojunction Cu2O/TiO2 nanomaterals 学科专业:应用化学 作者姓名:周冬妹 指导教师:王惠钢 完成日期:2015年1月

浙江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浙江理工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年月日

目录 中文摘要 ..................................................................................................................................... I Abstract .......................................................................................................................................... II 第一章前言. (1) 1.1背景 (1) 1.2文献综述 1.2.1纳米TiO2概述 (1) 1.2.2纳米Cu2O概述 (2) 1.2.3 p-n异质结用于光催化的基本原理 (2) 1.2.4p-n型Cu2O/TiO2异质结纳米材料光催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4) 1.3本课题的选题思路及研究内容 (6) 参考文献 (7) 第二章还原法制备的Cu2O/TiO2异质结纳米颗粒及其光催化性能 (11) 2.1引言 (11) 2.2实验 (11) 2.2.1主要试剂和仪器 (11) 2.2.2实验方法和步骤 (12) 2.3实验结果与讨论 (13) 2.3.1Cu2O/TiO2颗粒的表征 (13) 2.3.1.1XRD表征 (13) 2.3.1.2XPS表征 (14) 2.3.1.3SEM与TEM表征 (15) 2.3.1.4PL表征 (17) 2.3.1.5DRS表征 (18) 2.3.2光催化性能实验 (19) 2.3.2.1光催化降解装置 (19) 2.3.2.2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性能 (19) 2.3.3Cu2O/TiO2复合材料中Cu2O颗粒的粒径调控 (20) 本章小结 (23)

纳米材料论文:纳米材料的应用分析

纳米材料论文: 纳米材料的应用分析 摘要: 充满生机的二十一世纪,以知识经济为主旋律和推动力正引发一场新的工业革命,节省资源、合理利用能源、净化生存环境是这场工业革命的核心,纳米技术在生产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变革中正发挥重要作用,它对化工行业产生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主要介绍纳米材料在化工领域中的几种应用。 关键词: 纳米材料;化工领域;应用 纳米材料(又称超细微粒、超细粉末)是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过渡区域的一种典型系统,其结构既不同于体块材料,也不同于单个的原子。其特殊的结构层次使它具有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等,拥有一系列新颖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在众多领域特别是在光、电、磁、催化等方面具有非常重大的应用价值。 1 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 力学性质。高韧、高硬、高强是结构材料开发应用的经典主题。具有纳米结构的材料强度与粒径成反比。纳米材料的位错密度很低,位错滑移和增殖符合Frank-Reed模型,其临界位错圈的直径比纳米晶粒粒径还要大,增殖后位错塞积的平均间距一般比晶粒大,所以纳 迷材料中位错滑移和增殖不会发生,这就是纳米晶强化效应。 磁学性质。当代计算机硬盘系统的磁记录密度超过cm2,在这情况下,感应法读出磁头和普通坡莫合金磁电阻磁头的磁致电阻效应为3%,已不能满足需要,而纳米多层膜系统的巨磁电阻效应高达50%,可以用于信息存储的磁电阻读出磁头,具有相当高的灵敏度和低噪音。 电学性质。由于晶界面上原子体积分数增大,纳米材料的电阻高于同类粗晶材料,甚至发生尺寸诱导金属——绝缘体转变(SIMIT)。利用纳米粒子的隧道量子效应和库仑堵塞效应制成的纳米电子器件具有超高速、超容量、超微型低能耗的特点,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全面取代目前的常规半导体器件。 热学性质。纳米材料的比热和热膨胀系数都大于同类粗晶材料和非晶体材料的值,这是由于界面原子排列较为混乱、原子密度低、界面原子耦合作用变弱的结果。因此在储热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耦合性能应用方面有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2 纳米材料在工程上的应用 纳米材料的小尺寸效应使得通常在高温下才能烧结的材料如Si C,BC等在纳米尺度下在较低的温度下即可烧结,另一方面,纳米材料作为烧结过程中的活性添加剂使用也可降低 烧结温度,缩短烧结时间。由于纳米粒子的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使得纳米复相材料的熔点和相转变温度下降,在较低的温度下即可得到烧结性能良好的复相材料。由纳米颗粒构成的纳米陶瓷在低温下出现良好的延展性。纳米Ti O2陶瓷在室温下具有良好的韧性,在180°C下经受弯曲而不产生裂纹。纳米复合陶瓷具有良好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在切削刀具、轴承、汽车发动机部件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在许多超高温、强腐蚀等许多苛刻的环境下起着其它材料无法取代的作用。随着陶瓷多层结构在微电子器件的包封、电容器、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利用纳米材料的优异性能来制作高性能电子陶瓷材料也成为一大热点。有人预计纳米陶瓷很可能发展成为跨世纪新材料,使陶瓷材料的研究出现一个新的飞跃。纳米颗粒添加到玻璃中,可以明显改善玻璃的脆性。无机纳米颗粒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可以用来制备在某些特殊场合下使用的固体润滑剂。 3 纳米材料在在催化方面的应用 催化剂在许多化学化工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控制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效率和反应速度。大多数传统的催化剂不仅催化效率低,而且其制备是凭经验进行,不仅造成生产原料的巨大浪费,使经济效益难以提高,而且对环境也造成污染。纳米粒子表面活性中心多,

纳米半导体材料在微电子技术中的应用探究

纳米半导体材料在微电子技术中的应用探究 摘要 本文先简短介绍了纳米材料的几种量子效应,而后根据半导体发展国际技术路线图(ITRS)所提出的特征尺度减小给微电子技术带来的问题,重点介绍了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两种有望突破物理极限束缚的新型纳米半导体材料。作为科普性的探究论文,本文没有深究物理、化学机理,而是将重点放在两者在后摩尔时代的微电子技术应用上,指出了两者在集成电路、纳电子器件甚至太赫兹技术、量子信息学中的可能应用。 关键词:碳纳米管石墨烯纳米材料微电子技术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quantum mechanism of nano-semiconductor-materials, and then introduces particularly Carbon Nanotube and Graphene as two possible solutions to the physical limitations to the microelectronics, proposed by the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Roadmap for Semiconductors. As a paper aimed at introduction, we focus on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two materials rather than their theoretical principles and points out their possible prospects in integrated circuits, nano-microelectronic devices, Terahertz technology, and quantum information. Key words: Carbon Nanotube Graphene Nano-materials microelectronics

浅谈纳米材料光催化技术研究现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e8665310.html, 浅谈纳米材料光催化技术研究现状 作者:林雪牛文成 来源:《神州》2012年第29期 摘要:近年来,人们对半导体纳米光学材料的研究越来越广泛。从1972年Fujishima和Honda利用TiO2电极实验发现光解水现象开始,人们逐步开始对半导体材料进行研究。本文就纳米材料光催化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纳米材料,光催化 一、纳米材料的分类 人类对材料科学的探索与研究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但是纳米材料作为新型材料的一种,其从发展到现在也不过二三十年的时间。1984年,德国著名学者通过现代技术将一个6nm的铁晶体压制成纳米块,并详细的分析了其内部结构的改变而引起的性能差异。发现从强度和硬度上都较普通钢铁强很多倍,并且在低温下失去传导能力,随着自身晶粒尺寸的减小,材料的熔点也会随之降低。1990年,纳米科技大会在美国第一次胜利举办,《纳米技术杂志》的正 式创刊标志着纳米科技从此正式开山立派。而我国的纳米领域的研究基本与国际发展同步,目前已具备开展纳米科技的研究条件,国家重点研究机构对相关高科技的研究步伐不断加快,部分领域已经与国际先进水平持平,这些都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近年来,我国通过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对纳米技术在能源、环境、资源和污水处理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纳米材料净化机、助燃剂、固硫剂和降解剂等新型产品相继研究成功。 人们对于一门新学科——纳米材料学的研究已经有一定的进展。通常纳米材料以三种方式分类:按结构分类、按化学组分分类和按应用分类: 1、按结构分,我们通常将其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具有原子簇与原子束结构的零维纳米材料;第二类是具有纤维结构的一维纳米材料;第三类是具有层状结构的二维纳米材料;第四类是晶粒尺寸至少在一个方向上在纳米量级的单位纳米材料。 2、按化学组分,通常又有两种分类方式,一种是按材料的化学性质分类,另一种是按材料的物理性质分类。按材料化学性质,我们通常将其分为纳米金属材料,纳米晶体材料,纳米陶瓷,纳米玻璃,纳米高分子和纳米复合材料;按材料物理性质,我们可将纳米材料分为纳米半导体材料,纳米磁性材料,纳米非线性光学材料,纳米铁电体材料,纳米超导材料和纳米热电材料等等。 3、按应用,我们可将其分为纳米电子材料、纳米光催化材料、纳米生物医学材料、纳米光敏材料、纳米储能材料等等。 二、纳米光催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tio2光催化技术

纳米TiO2光催化剂安全环保性能研究 作者:北京化工大学徐瑞芬教授 纳米科技的发展为人类治理环境开辟了 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我们可以合理利用 自然光资源,通过纳米TiO2半导体的光催化效应,在材料内部由吸收光激发电子,产生电子-空穴对,即光生载流子,迅速迁移到材料表面,激活材料表面吸附氧和水分,产生活性氢氧自由基(o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从而转化为一种具有安全化学能的活性物质,起到矿化降解环境污染物和抑菌杀菌的作用。 纳米TiO2光催化应用技术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利用自然光即可催化分解细菌和污染物,具有高催化活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无二次污染、无刺激性、安全无毒等特点,且能长期有益于生态自然环境,是最具有开发前景的绿色环保催化剂之一。 本研究在用亚稳态氯化法合成纳米二氧化钛的技术基础上,根据光催化功能高效性的需要,进行掺杂和表面处理,制成特有的在室内自然光和黑暗区微光也能显著发挥光催化作用的纳米二氧化钛,将其作为功能粉体材料,复合到塑料、皮革、纤维、涂料等材料中,研制成无污染、无毒害的纳米TiO2光催化绿色复合材料,充分发挥抗菌、降解有机污染物、除臭、自净化的功能,这类环保型功能材料实施方便、应用性强,能实用到生活空间的多种场合,发挥其多功能效应,成为我们生活环境中起长期净化作用的环保材料。 2 纳米TiO2光催化剂对环境的净化功能研究 2.1室内环境的净化 随着建筑材料中各种添加物的使用,室内装饰材料和各种家用化学物质的使用,室内空气污染的程度越来越严重。调查表明,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高于室外,甚至高于工业区。据有关部门测试,现代居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高达300多种,其中对人体容易造成伤害、甚至致癌的就有20多种,极大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生活。随着人们健康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具有光催化净化室内外空气、抗菌杀毒等功能性绿色环保材料的需求日益迫切,纳米TiO2光催化剂的出现为环境净化材料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也为人们对健康环境需求的解决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影响纳米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因素

1、半导体的能带位置 半导体的带隙宽度决定了催化剂的光学吸收性能。半导体的光学吸收阈值λg与Eg有关,其关系式为:λg=1240/Eg。半导体的能带位置和被吸附物质的氧化还原电势,从本质上决定了半导体光催化反应的能力。热力学允许的光催化氧化还原反应要求受体电势比半导体导带电势低(更正);而给体电势比半导体价带电势高(更负)。导带与价带的氧化还原电位对光催化活性具有更重要的影响。通常价带顶VBT越正,空穴的氧化能力越强,导带底CBB越负,电子的还原能力越强。价带或导带的离域性越好,光生电子或空穴的迁移能力越强,越有利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对于用于光解水的光催化剂,导带底位置必须比H+/H 2 O的氧化 还原势负,才能产生H 2,价带顶必须比O 2 /H 2 O(+的氧化还原势正,才能产生O 2 ,。 因此发生光解水必须具有合适的导带和价带位置,而且考虑到超电压的存在,半 导体禁带宽度Eg应至少大于。目前常被用作催化剂的半导体大多数具有较大的禁带宽度,这使得电子-空穴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 2、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和捕获 光激发产生的电子和空穴可经历多种变化途径,其中最主要的是分离和复合两个相互竞争的过程。对于光催化反应来说,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与给体或受体发生作用才是有效的。如果没有适当的电子或空穴的捕获剂,分离的电子和空穴可能在半导体粒子内部或表面复合并放出荧光或热量。空穴捕获剂通常是光催化剂表面吸附的OH-基团或水分子,可能生成活性物种·OH,它无论是在吸附相还是在溶液相都易引发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强氧化剂。光生电子的捕获剂主要是吸附于光催化剂表面上的氧,它既能够抑制电子与空穴的复合,同时也是氧化剂,可以氧化已经羟基化的反应产物。 3、晶体结构 除了对晶胞单元的主要金属氧化物的四面体或八面体单元的偶极矩的影响,晶体结构(晶系、晶胞参数等)也影响半导体的光催化活性。TiO 2 是目前认为最 好的光催化剂之一。TiO 2 主要有两种晶型—锐钛矿和金红石,两种晶型结构均可 由相互连接的TiO 6 八面体表示,两者的差别在于八面体的畸变程度和八面体间相互连接的方式不同。结构上的差异导致了两种晶型有不同的质量密度及电子能带结构。锐钛矿的质量密度略小于金红石,且带间隙()略大于金红石(),这是其光催化活性比金红石的高。 4、晶格缺陷 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除了在绝对零度,所有的物理系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规则分布,实际晶体都是近似的空间点阵式结构,总有一种或几种结构上的缺陷。当有微量杂质元素掺入晶体时,也可能形成杂质置换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

半导体纳米材料研究进展与应用

半导体纳米材料研究进展与应用 摘要: 介绍了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制备方法的若干进展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半导体纳米材料研究进展应用 1引言 20 世纪是物理学推动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纪, 人类已从控制与利用大量微观粒子系统的时代进入了控制与利用单个微观粒子的时代。纳米技术是世纪之交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是在0.1~100nm 尺度空间内, 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运动规律和特性的崭新的高技术科学Z。它的目标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意志直接操纵单个电子、原子等粒子, 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目前, 人们已制造了各种各样的纳米材料, 例如: 纳米金属材料、纳米半导体材料、纳米氧化物材料、纳米陶瓷材料、纳米有机材料等. 其中半导体纳米材料对未来社会信息化的产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2半导体纳米材料 相对于金属材料而言, 半导体中的电子动能较低, 有较长的德布罗意波长, 因而对空间的限制比较敏感. 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入与其动能 E 的关系为入=h^2/在纸上(其中m*是半导体中电子的有效质量, h 是普朗克常量) 。当空间某一方向的尺度限制与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可比拟时, 电子的运动就会受限, 而被量子化地限制在离散的本征态, 从而失去一个空间自由度或者说减少了一维。因此, 通常在体材料中适用的电子的粒子行为在此材料中不再适用, 这种新型的材料称为半导体低维结构, 也称为半导体纳米材料【1】。 1966 年, Fuou ler 等人[2]首次令人们信服地证实了在Si/S iO 2 界面处存在二维电子气,从此拉开了半导体低维结构研究的序幕. Si-MO SFET[3]可以认为是对载流子实现一个维度方向限制最早的固体结构.在这个系统中, 由于Si 和SiO 2 界面导带的不连续, 形成一个三角势阱, 将电子限制在其中, 使其既不能穿过氧化层, 也不能进入Si 的体内, 电子的运动被限制在二维界面内. 随着微加工技术的发展和分子束外延技术(MBE )、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技术(MOCVD)、液相外延(L PE)、气相外延(V PE)等技术的应用, 人们可以制造出更多的二维电子气系统Z 它是由两种具有不同带隙的半导体材料构成, 一般要求这两种材料结构相同, 并且晶格常量接近, 以获得原子级光滑的界面。MBE 和MOCVD 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可以制备量子尺寸的多层结构, 其控制精度可达单原子层量级〔4〕。这些结构可分为量子阱(QW ) 和超晶格(SL ) 。1970 年, Esak i 和T su 〔5〕在寻找具有负微分电阻的新器件时, 提出了全新的“半导体超晶格”概念Z 如果势垒层厚度足够宽, 使得相邻阱内电子波函数没有相互作用, 即被称为量子阱.反之, 如果相邻阱内电子波函数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即相当于在晶格周期场上叠加一个多层结构的超晶格周期场, 则被称为超晶格。从此, 对半导体量子阱和超晶格等半导体微结构的材料和器件的研究成为近20 多年来半导体物理学中最重要、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1978 年D ingle〔6〕等人对异质结中二维电子气沿平行于界面的输运进行了研究, 发现了电子迁

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的光学性能

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的光学性能 随着大规模集成的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功能元器件越来越微细,人们有必要考察物质的维度下降会带来什么新的现象,这些新的现象能提供哪些新的应用。八十年代起,低维材料已成为倍受人们重视的研究领域。 当半导体材料从体块减小到一定临界尺寸以后,其载流子(电子,空穴)的运动将受限,导致动能的增加,原来连续的能带结构变成准分立的类分子能级,并且由于动能的增加使得能隙增大,光吸收带边向短波方向移动(即吸收蓝移),尺寸越小,移动越大。 由于量子尺寸效应导致能隙增大,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吸收光谱向高能方向移动,即吸收蓝移。同时,由于电子和空穴的运动受限,他们之间的波函数重叠增大,激子态振子强度增大,导致激子吸收增强,因此很容易观察到激子吸收峰,导致吸收光谱结构化. 通常通过吸收光谱来研究半导体纳米微粒的量子尺寸效应和激子能级结构,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有[14~20]:Ⅲ-Ⅴ族半导体GaAs、InSb和GaP;Ⅱ-Ⅵ族半导体ZnS、CdS、CdSe和CdTe;Ⅰ-Ⅶ族半导体Cu-Cl、CuBr和CuI;PbS、PbI和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Ag-Br;过渡金属氧化物Fe2O3、Cu2O、ZnO和非过渡金属氧化物SnO2、In2O3、Bi2O3等。余保龙等人[21]研究发现,SnO2纳米微粒用表面活性剂分子包覆时,由于表面的介电限域效应其吸收带边发生红移,而且随着表面包覆物与SnO2的介电常数差值增大和包覆物的浓度增大,其红移量增大。

半导体纳米微粒受光激发后产生电子-空穴对(即激子),电子与空穴复合的途径有 (1)电子和空穴直接复合,产生激子态发光。由于量子尺寸效应的作用,发射波长随着微粒尺寸的减小向高能方向移动(蓝移)。 (2)通过表面缺陷态间接复合发光[9,22]。在纳米微粒的表面存在着许多悬挂键、吸附类等,从而形成许多表面缺陷态。微粒受光激发后,光生载流子以极快的速度受限于表面缺陷态,产生表面态发光。微粒表面越完好,表面对载流子的陷获能力越弱,表面态发光就越弱。 (3)通过杂质能级复合发光。 对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研究开辟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新层次,也开辟了材料科学研究的新领域。总的看来,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能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人们已建立起了半导体纳米微粒中电子能态的理论模型,在材料的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性能方面都开展了大量的工作,获得了很多有重要意义的成果。但是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例如半导体纳米材料激子能级的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之间仍有差距,间接带隙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发光机理还有待研究,非线性光学性能的实验工作所涉及纳米材料的范围不够广,掺杂半导体纳米体系中杂质离子与基质间的相互作用还有许多新的物理内容需要揭示和探索等等。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一些与传统材料物理不同的新现象、新概念还会不断

半导体纳米晶

第一章绪论 近数十年以来,纳米科学技术得到了极为迅速的兴起和发展,并越来越受 到各界科学家和科研工作者的关注,逐渐成为目前最为活跃的前沿学科领域之 一。最近几年来,由于不断深入的理论支持研究和各种各样的制备与表征手段 的改进发展,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等高 端测试仪器的广泛使用,纳米材料的许多奇异的性质逐渐显露在人们面前,展 现出它在化工环保方面、医药健康方面、电子信息方面、能源动力方面等诸多 方面的广阔的应用前景,纳米科学技术已经发展成为21世纪的占据主导地位的 新型技术之一。 1.1半导体纳米晶简介 纳米材料,又常常被人们所称之为纳米结构材料,我们一般可以从两个不 同的角度和方面,对该材料进行定义:从第一方面来说,当一种材料的尺寸, 处于纳米的尺度范围内,即1到100纳米之间,并且在三维空间中,至少在一 个维度上是这样的;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该材料因为其物理尺度上尺寸的减 小,从而使该材料与之对应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质,相对于同材料的块体材料 而言,发生了显著变化。其实,从十九世纪60年代,"胶体化学"诞生的时期 开始,许多的科学工作者便开始了对纳米材料的探讨和研究,只是在那时,尺 寸为一到一百纳米的弥散粒子,被称之为胶体。而纳米科学技术的正式提出, 是直到二十世纪的1959年时,在美国的物理学会曾经一次召开的会议上[1]。之后,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STM),在1982年时,被G. Buning和H. Robrer所发 明创造出来了。由于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STM)的出现和使用,使人们能够在纳 米的尺度范围内,直接的观察和操纵原子的功能得到了实现,而该项发明也极 大的推动了纳米科学技术的快速的发展与兴起。综上所述,纳米科学技术的研 讨和探究,使人们能够通过直接的作用于原子和分子的排布,从而创造出具有 全新的功能性新物质,并且,这将同时、同样的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己经拓展到了原子和分子的水平[1]。 纳米材料中,纳米晶材料是不可忽视的一员。当一种金属或半导体的颗粒 粒度半径小于该材料的激子的玻尔半径时,我们将之称为纳米晶体材料.通常 情况下,对于半导体材料而言,我们也习惯将之称之为半导体纳米颗粒,或者 半导体纳米晶。在过去,很多时候也曾存在着纳米量子点、纳米超微粒、纳米 量子球或者纳米微晶等等各种不同的称呼和定义[2]。由于纳米晶材料拥有比较特殊的结构、异于寻常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质,所以,在今天,纳米晶材料在光 电器件生产应用领域、生物医药生产应用领域、信息技术生产应用领域以及化 工生产应用领域等诸多方面都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不可小觑的应用前景,而越 来越多的广大科学工作者也对其显现出极大的科研兴趣,纳米晶材料已经成为 物理领域、化学领域、生物领域和材料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时至今日,已 研究的纳米晶材料,涵盖了磁性型纳米晶材料(Co, Fe304)、贵金属型纳米晶材 料(Au, Pt)、半导体型纳米晶材料(CdSe, ZnS)、金属单质型纳米晶材料(Fe, Ni) 和氧化物型纳米晶材料(Ti02, Zr02)等诸多类型。在以上诸多类型的材料之中, 半导体纳米晶材料,也可以被称之为半导体量子点材料,在众多纳米材料中, 尤为引起诸多科研工作者的注意。迄今为止,经过诸多科学家的努力,己经成 功的制备出了各种形貌的半导体纳米材料,其中包括半导体纳米点型材料、半 导体纳米带型材料、半导体纳米线型材料、半导体纳米管型材料、半导体纳米 薄层型材料等等,通过各种验证,发现了半导体纳米材料的、许多的、与常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