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重点整理【上】金融学李健重点重点整理学霸重点

《金融学》重点整理学霸出品,必属精品

理清脉络

高效备考

重点整理,你值得拥有!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货币形态(重点掌握电子货币)

(1)实物货币是以自然界存在的物品或人们生产的物品充当货币材料的货币形式。中外历史上实物货币种类很多,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实物货币有贝币、谷帛等。但是许多实物货币都形体不一,不易分割、保存,不便携带,且价值不稳定,因此不是理想的交易媒介。

(2)金属货币是以铜、银、金等金属作为货币材料的货币,其中以贵金属黄金作为货币材料是金属货币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金属货币有两种形式:一是称量货币,二是铸币。金属货币具有价值稳定、易于分割、易于储藏的优势,金属货币的局限性主要是携带不便,金属货币的数量受金属贮存和开采量的限制,不能灵活适应经济发展对交易媒介的需求。

(3)纸币包括三种:纸制货币是指流通中用纸制作的货币符号,包括商家发行的纸制的兑换券,普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的纸制的兑换券(可兑现的信用货币),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纸制货币符号(财政部门发行的纸币和国家银行或央行发行的纸币)。

(4)存款货币是能够发挥货币交换媒介职能和资产职能的银行存款。存款业务、存款类机构、支票及转账结算方式的出现是存款货币产生的条件。

(5)电子货币是以金融电子化网络为基础,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以传输电子信息的方式实现支付功能的电子数据。或者说是以电磁信号为载体、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或转账支付的存款货币。

2、货币职能

目前货币职能论的核心仍然是双重职能论------交换媒介与资产职能

(一)交换媒介的只能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实现

(1)交换手段特点:①现实的货币②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在交换中转瞬即逝

(2)计价标准特点:只是观念或想象中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3)支付手段特点:没有商品(劳务)与之作相向运动,是在信用交易中补足交换过程的独立环节。

(二)资产职能特点:在所有资产形式中,货币的流动性最高,持有者可以随时随地直接用货币购买所需的商品,或转换成其他资产形式;但货币资产的收益最低,持有货币存在较高的机会成本。

3、货币层次

(一)货币层次划分为三个

(1)通货(M0):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包括居民、企业或单位持有的现钞,但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流动性最强。

(2)货币(M1):由通货加上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构成。流动性仅次于通货。

(3)准货币(QM):主要包括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等。准货币虽不能直接用来购买,但能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故又称之为“亚货币”或“近似货币”。

M2为M1加上准货币

(二)不同货币层次的加减法

M 1-M0=活期存款

M2-M0=总存款

M2-M1=准货币

4、货币制度——金属货币制度

金本位银本位金银复本位制

(一)金本位的三种

金币本位制的三个特点

(1)只有金币可以自由铸造,有无限法偿能力

(2)辅币和银行券与金币同时流通,并可按照其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

(3)黄金可以自由输入输出

金币金块金汇兑本位制三个的区别

金币本位制辅币和银行券都可以自由兑换金币

金块本位制只有银行券到达一定数量才可以兑换金块

金汇兑本位制不能在国内兑换黄金,只能用外汇到国外兑换黄金

(二)金银复本位

平行本位制:国家不对金银币比率作规定。

双本位制:国家对金银币比率有个官价。有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劣币驱逐良币:两种实际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

5、布雷顿森林体系

(一)内容:(1)“双挂钩”的安排——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2)实行固定汇率制;

(3)IMF为会员国解决国际收支困难事先作出安排.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性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货币措施。

(二)优缺点(1)优点:布雷顿森林体系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了解:主要表现在:首先,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等同于黄金,起着黄金的补充作用,弥补了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其次,固定汇率制使汇

率保持相对的稳定,消除了国际贸易及对外投资的汇率风险,为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投资

和信贷的正常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三,创立了国际金融政策协调合作的新模式。)

(2)缺点:美元霸权、通胀与通缩的国际传导、牺牲国内均衡和货币政策自主权、“特里芬难题”

(三)特里芬难题

美元作为国家货币和国际储备资产具有不可克服的矛盾,各国储备的增加主要靠美国,美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逆差,必然影响美元信用,引起美元危机。如果美国要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稳定美元,则又会断绝国际储备的来源,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

6、牙买加体系

(一)内容:(1)国际储备多元化;

(2)汇率安排多样化;

(3)多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二)优缺点(1)优点:为国际经济活动提供了多种清偿货币;

为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灵活性和自主性;

为各国调节国际收支提供了灵活性。

(2)缺点:①以国家主权货币为国际储备货币使得国际上缺乏统一而稳定的货币标准;

②加大了汇率风险,助长了国际金融投机,不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正常发展;

③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存在着局限性,难以真正实现各国国际收支的均衡;

④金融危机经常爆发。

7、区域性货币制度

(一)内容:由某个区域内的有关国家(地区)通过政府间的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中央银行来发行与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的制度。

(二)举例:西非货币联盟制度、中非货币联盟制度、东加勒比货币联盟制度、欧洲货币制度(欧元制度)

(三)特点:特点是建立统一的中央银行、发行统一的货币、实施统一的货币政策

第三章汇率{重点章节}

(重点掌握:直接汇率、间接汇率、汇率决定理论、汇率影响、汇率风险、汇率作用、固定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

要点回顾

1.外汇是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外汇概念是指一切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狭义外汇专指以外币表示的国际支付手段。我国《外汇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外汇由外国货币、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和其他外汇资金构成。

2.汇率是两国货币折算的比率,是一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是货币对外价值的表现形式,它与货币的对内价值即该国货币的对内购买力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货币的对内价值由单位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决定,即货币的对内购买力等于该国国内物价水平的倒数。货币的对内价值是决定货币对外价值的基本依据,但二者之间经常发生较大幅度的偏离,主要因为货币的对外价值不仅受对内价值影响,还受外汇市场上货币供求状况变化影响。

3.汇率有两种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来计算应付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直接标价法,我国目前也采用直接标价法。在直接标价法下,汇率越高,单位外币所能兑换的本国货币越多,表示外币升值而本币贬值;反之则反是。间接标价法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在间接标价法下,汇率越高,表示单位本币所能兑换的外国货币越多,本币升值而外币贬值;反之则反是。目前英国使用的是间接标价法,美国除对英镑使用直接标价法外,对其它货币均使用间接标价法。

4.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汇率可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基准汇率与套算汇率是按照制定汇率的不同方法划分的。基准汇率是本币与对外经济交往中最常用的基本外币之间的汇率,目前,各国一般都以美元为基本外币来确定基准汇率。我国基准汇率包括四种: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人民币与日元之间的汇率、人民币与欧元之间的汇率以及人民币与港币之间的汇率。套算汇率是根据本国基准汇率与国际金融市场上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套算出的本币与其他非基本货币之间的汇率。

5.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是按照国际汇率制度划分的。固定汇率指两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浮动汇率则不规定汇率波动的上下限,汇率随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由波动。如果本币盯住基本外币,汇率随其浮动,则被称为联系汇率或盯住的汇率制度。

6.电汇汇率、信汇汇率和票汇汇率是按照汇兑方式划分的。电汇汇率是银行卖出外汇后,以电传方式通知其国外行或代理行付款时所使用的一种汇率。信汇汇率则是以信函解付方式买卖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票汇汇率是以票据作为支付工具进行外汇买卖时使用的汇率,信汇汇率和票汇汇率都比电汇汇率低,银行的现钞价通常低于汇价。

10.不同货币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因素不同。金币本位制下,两种金属铸币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是决定两种货币汇率的基础。外汇市场上货币供求变化也影响汇率水平,但波动的幅度受到黄金输出入点的限制,市场实际汇率围绕铸币平价在黄金输出入点之间上下波动。

11.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下,货币汇率由两种纸币所代表的含金量之比即法定平价决定,汇率波动幅度不再受黄金输出入点的限制,各国政府运用外汇平准基金稳定汇率。

12.信用货币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因素比较复杂。按照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信用货币制度下纸币是价值的一种代表,两国纸币之间的汇率应由两国纸币各自所代表的价值量之比决定。西方其他经济学家分别从购买力平价、心理因素以及利率平价等多种角度来说明汇率的决定。

13.国际借贷说认为汇率变化由外汇供给与需求引起,外汇供求主要源于国际借贷。国际借贷分为流动借贷和固定借贷。流动借贷指已经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固定借贷是尚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只有流动借贷才会影响外汇的供求。如果流动借贷的债权大于债务,外汇供给就会大于外汇需求,因而本币升值、外币贬值。反之则反是。

14.购买力平价说的基本思想是:人们需要外币是因为外币在其发行国国内具有购买力,相应地人们需要本币也是因为本币在本国国内具有购买力。因此两国货币汇率的决定基础应是两国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之比。由于货币的购买力是价格的倒数,因此两国货币的汇率就表现为两国国内价格之比。

15.汇兑心理说运用边际效用价值论分析汇率决定及变动的原因,认为外汇如同商品,对各人有不同的边际效用,决定外汇供求进而决定汇率最重要的因素是人们对外汇的心理判断与预测。汇兑心理说的缺陷在于片面强调心理因素的主观作用,在说明特殊情况下汇率的变动时显得更为实用,但不能解释正常情况下汇率的决定和变动,适用范围过于狭窄。

16.汇率的作用与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对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等。

17.汇率制度的安排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做的系列规定。不同的国际货币制度形成了不同的汇率制度:国际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制度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固定汇率制。汇率制度以黄金作为物质基础,汇率具有自动稳定的机制。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制度是以黄金——美元为基础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特征是“双挂钩”,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牙买加体系下,汇率制度呈现出多样性。可归结为三大类:可调整的盯住汇率制、有限的浮动汇率安排以及更灵活的浮动汇率安排。

名词解释

1.外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有三个特点:是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资产;可以与其他外币自由兑换;其债权可以得到偿付。外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外汇指一切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狭义外汇专指以外币表示的国际支付手段。我国《外汇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外汇由外国货币、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和其他外汇资金构成。

2.汇率——两国货币折算的比率,是一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是货币对外价值的表现形式。汇率有两种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3.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来计算应付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亦称应付标价法。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直接标价法,我国目前也采用直接标价法。在直接标价法下,汇率越高,单位外币所能兑换的本国货币越多,表示外币升值而本币贬值;反之则反是。

4.间接标价法——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亦称应收标价法。在间接标价法下,汇率越高,表示单位本币所能兑换的外国货币越多,本币升值而外币贬值;反之则反是。目前英国使用的是间接标价法,美国除对英镑、欧元使用直接标价法外,对其它货币均使用间接标价法。

5.固定汇率——固定汇率指两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6.浮动汇率——一国货币管理当局不规定汇率波动的上下限,汇率随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由波动。如果本币盯住基本外币,汇率随其浮动,则被称为联系汇率或盯住的汇率制度。

7.基准汇率——基准汇率是本币与对外经济交往中最常用的基本外币之间的汇率,目前,各国一般都以美元为基本外币来确定基本汇率。我国基准汇率包括四种: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人民币与日元之间的汇率、人民币与欧元之间的汇率以及人民币与港币之间的汇率

8.铸币平价——金币本位制条件下两国金属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铸币平价是金币本位制条件下决定汇率水平的基础,实际市场汇率是随着外汇市场供求变化,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的。

9.黄金输送点——金币本位制条件下汇率围绕铸币平价波动的上下界限,这两个界限分别是黄金输出点和黄金输入点。用公式表示:黄金输送点=铸币平价+ -两国之间黄金输送费用。

10.购买力平价——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两种货币的购买力之比。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提出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由两国货币各自具有的购买力的比率决定,购买力平价又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某一时点两国的一般物价水平决定了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相对购买力平价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汇率的变化决定于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动。

重点难点释疑

1.怎样认识人民币汇率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所谓“单一的”是指把改革前的官定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合而为一。 1985年以后我国实行的是官定汇率和外汇调剂价并存的双重汇率制,1994年的改革将两种汇率并轨,形成了单一汇率。

所谓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主要是指:( 1)指定准许经营外汇的银行,即外汇指定银行,在全国外汇交易中心,按照市场交易规则买卖外汇;(2)汇率波动超过政府认定的一定幅度,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买卖外汇入市干预;(3)根据前一日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形成的价格,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当日人民币对美元及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4)各指定准许经营外汇的银行以此为依据,在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浮动幅度内自行挂牌,对客户买卖外汇。

4.怎样把握西方汇率决定理论?

西方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有国际借贷说、购买力平价说、汇兑心理说、货币分析说和金融资产说,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汇率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

国际借贷说是美国经济学家葛逊在1861年提出的,他以金本位制度为背景,较为完善地阐述了汇率与国际收支的关系。他认为,汇率的变化是由外汇的供给与需求引起的,而外汇的供求主要源于国际借贷。国际借贷可分为流动借贷和固定借贷。流动借贷是指已经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固定借贷是尚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只

有流动借贷才会影响外汇的供求。在一国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流动借贷中,如果债权大于债务,外汇的供给就会大于外汇的需求,引起本币升值、外币贬值。相反,如果一定时期内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债务大于债权,外汇的需求就会大于外汇的供给,最终导致本币贬值、外币升值。

购买力平价说是20世纪20年代初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率先提出的。其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人们需要外币是因为外币在其发行国国内具有购买力,相应地人们需要本币也是因为本币在本国国内具有购买力。因此两国货币汇率的决定基础应是两国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之比。购买力平价理论是最有影响的汇率理论,由于它是从货币基本功能的角度分析货币的交换比率,合乎逻辑,表达简洁,在计算均衡汇率和分析汇率水平时被广泛应用,我国的换汇成本说就是购买力平价说的实际应用。

汇兑心理说是1927年由法国巴黎大学教授艾伯特·阿夫塔里昂根据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思想提出的。他认为,汇率取决于外汇的供给与需求,但个人之所以需要外汇不是因为外汇本身具有购买力,而是由于个人对国外商品和劳务的某种欲望。这种欲望又是由个人的主观评价决定的,外汇就如同商品一样,对各人有不同的边际效用。因此,决定外汇供求进而决定汇率最重要的因素是人们对外汇的心理判断与预测。

货币分析说认为汇率变动是由货币市场失衡引发的,引发货币市场失衡有各种因素:国内外货币供给的变化、国内外利率水平的变化以及国内外实际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化等等,这些因素通过对各国物价水平的影响而最终决定汇率水平。货币分析说最突出的贡献是它对浮动汇率制下现实汇率的超调现象进行了全面的理论概括。

金融资产说阐述了金融资产的供求对汇率的决定性影响,认为一国居民可持有三种资产,即本国货币、本国债券和外国债券,其总额应等于本国所拥有的资产总量。当各种资产供给量发生变动,或者居民对各种资产的需求量发生变动时,原有的资产组合平衡就被打破,这时居民就会对现有资产组合进行调整使其符合自己的意愿持有量,达到新的资产市场均衡。在对国内外资产持有量进行调整的过程中,本国资产与外国资产之间的替换就会引起外汇供求量的变化,从而带来外汇汇率的变化。

5.如何认识汇率的作用?

(1)汇率对经济的各个方面都有影响

汇率可以影响国际贸易。以一国货币贬值为例,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扩大出口与抑制进口两方面。本币贬值,使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下跌,有利于增强本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同时,导致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而有利于抑制进口,增强国内进口替代品的需求。货币升值的影响与此相反。汇率还可以影响资产流动、影响国内市场价格和人们对金融资产的选择等。

(2)汇率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条件

从理论上看,汇率对上述诸方面都有影响,但是影响程度如何则受制于当时的经济环境和条件。例如货币贬值要起到扩大出口与抑制进口的作用,就要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高。如果本国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与需求收入弹性都很低,贬值只引起价格下降却不会相应地扩大出口商品的需求量;第二,进口商品的性质。如果进口商品是必需品和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本品,则价格机制对其需求影响不大;第三,国内的总供给能力。本币贬值使进口品本币价格上涨,引导国内需求从进口品转向进口替代品,国内的生产力水平和产业结构未必能够迅速填补这部分新转换来的市场缺口;第四,国内资源的利用情况。如果此时国内没有闲置资源可用于扩大供给,本币贬值只能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

汇率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对市场价格的影响以及对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也会由于环境和条件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因此要正确把握汇率的影响就必须对经济环境和条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否则,得出的结论就没有可信度。

第四章信用

(重点掌握:商业、银行信用之间关系,消费信用形式,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1.根据债权债务关系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资金供求双方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为直接融资,资金供求双方分别与金融机构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为间接融资。这两种融资形式各具优点也各有局限。

直接融资——资金供求双方通过特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融资形式。其工具主要有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

间接融资——资金供求双方不构成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中介发生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其典型形式是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2.现代信用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正面作用: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扩大社会投资规模、增加社会产出;创造和扩大消费,通过消费的增长刺激生产扩大和产出增加,起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负面影响:如果对信用利用不当,则会导致信用风险的积累、爆发,经济泡沫的生成,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3.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其典型形式是赊销。商业信用活动包含了商品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买卖活动是基础。

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工具,它是提供商业信用的债权人,为保证自己对债务的索取权而掌握的一种书面债权凭证。

商业票据主要分为本票和汇票两种。商业票据可以流通转让。

商业信用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润滑剂的作用,它可以使商品生产的正常进行,保证了产品供销的顺畅。就企业而言,商业信用是其间信用活动的基础。在我国,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商业信用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4.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与商业信用不同,银行信用属于间接信用。在银行信用中,银行充当了信用媒介。

银行信用的特点:第一,资金来源于社会各部门的暂时闲置货币,可以达到巨额的规模。第二,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它既独立于商品买卖活动,又有广泛的授信对象。第三,提供的存贷款方式具有相对灵活性,期限可长可短,数额可大可小,可以满足存贷款人各种不同的需求。

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具有密切的联系。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银行信用的出现又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完善。当商业票据进行票据贴现时,商业信用就转化为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能够突破商业信用在融资规模、方向、期限上的局限,是重要的融资形式。同时,在市场经济中,商业信用的发展也日益依赖于银行信用。

5.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消费信用可以刺激有效需求,但信用规模过大也会造成虚假繁荣。一般来说,制约消费信用的因素主要有:总供给能力与水平;居民的实际收入与生活水平;资金供求关系;消费观念与文化传统等。

消费信用对于扩大有效需求,促进商品销售是一种有效的手段,短期内可以发挥扩大消费需求和刺激生产的作用。消费信用形式有以下几种: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贷。

消费信贷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采用信用放款或抵押放款方式,对消费者购买消费品发放的贷款。其偿还期限一般较长,按接受贷款的对象不同可分为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

名词解释

1.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其典型形式是由商品销售企业对商品购买企业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

2.赊销--指商品购买企业在获得商品的时候,没有马上支付贷款,而是约定时间以后再支付贷款。它是企业之间经常采用的一种延期付款的销售方式。

3.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工具,它是提供商业信用的债权人为保证自己对债务的索取权而掌握的一种书面债权凭

证。商业票据可以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流通转让。

4.票据贴现--当票据的持有者在票据未到偿还期而又需要进行支付时,票据持有人就可以背书,然后把它以一定的价格转让给金融机构,获得现款进行支付,这种活动称作票据贴现。(注意联系贴现、转贴现、再贴现)

5.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它属于间接信用,是重要的融资形式。

6.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它对于扩大有效需求,促进商品销售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7.消费信贷--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采用信用放款或抵押放款方式,对消费者购买消费品发放的贷款。其偿还期限一般较长,最长可达20-30年。

如何理解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之间的关系?

现代信用形式中,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是两种最基本的信用形式。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其典型形式是由商品销售企业对商品购买企业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是伴随着现代资本主义银行的产生,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间接信用。银行信用在规模上、范围上、期限上都大大超过了商业信用,成为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两者的关系可做如下理解:

(1)商业信用始终是信用制度的基础。历史上商业信用产生在先,它直接与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相关联,直接为生产和交换服务。企业在购销过程中,彼此之间如果能够通过商业信用直接融通所需资金,就不一定依赖于银行。(2)只有商业信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银行信用。资本主义的银行信用体系,正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的。

(3)银行信用的出现又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完善。因为商业信用工具、商业票据都有一定期限,当商业票据未到期而持票人又急需现金时,持票人可到银行办理票据贴现,及时取得急需的现金,商业信用就转化为银行信用。由于银行办理的以商业票据为对象的贷款业务,如商业票据贴现、票据抵押贷款等,使商业票据及时兑现,商业信用得到进一步发展。

(4)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各具特点,各有独特的作用。二者之间是互相促进的关系,而不存在互相取代的问题。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两种信用形式促进经济发展。

5. 如何正确认识消费信用的作用和制约因素?

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消费信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促进消费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并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据统计,若不采用分期付款这一消费信用的典型支付方式,西方汽车的销售数量将会减少 1/3 。此外,企业通过以赊销方式对顾客提供信用等方式,这一信用形式对于促进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推销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若消费需求过高,生产扩张能力有限,消费信用则会加剧市场供求紧张状态,促使物价上涨,促成虚假繁荣等消极影响。因此,消费信贷应控制在适度范围内。

一般来说,消费信用的制约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总供给的能力与水平,总供给的水平越高,消费信用的规模一般越大;(2)居民的实际收入和生活水平。若居民的实际收入较低,偿还能力不高,一味地发展消费信用则会导致风险加大;(3)资金供求关系。它与消费信用的规模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若资金供求紧张,消费信用的规模就越大;(4)消费观念和文化程度,它制约着消费信用这种信用方式的普及程度和消费总量。如在我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消费信贷起步较晚,规模也较小,但近年来发展很快,主要体现在住房贷款、汽车贷款的增长上。

第五章货币时间价值与价值率

关注降息问题

1、货币时间价值

基本概念:同等金额的货币其现在价值要大于其未来的价值。

具有时间价值的原因:就现在消费与未来消费来说,人们更加偏好现在消费。

货币时间价值的体现:利息利率

2、信汇、电汇、票汇的价格

电汇汇率最高。

信汇汇率低于电汇汇率。由于银行可以占用汇兑在途的外汇资金来生息,二者差额相当于汇兑在途的外汇资金产生的利息。

票汇汇率也比电汇汇率低。因为票汇速度慢于电汇,而远期票汇速度又慢于即期票汇速度,银行可以较长期地占用汇兑在途的外汇资金来生息。

3、基准利率

是什么: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当基准利率变动时,其他利率会随其变动而发生相应变化

我国基准利率包括 : 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上海同业拆放利率。

国外的基准利率: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美国联邦基准利率等

4、收益率的计算

5、到期收益率的计算

在投资者购买债券并持有到期的前提下,未来各期利息收入、到期本金收入的现值之和等于债券购买价格的贴现率。到期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

Ci为该债券第i年定期支付的利息,P表示债券的购买价格,FVT为该债券到期应该支付的面值,YTM表示该债券的到期收益率,T表示该债券的到期年限。

6、收益资本化: 各种有收益的事物,不论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资金,甚至也不论它是否为一笔资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倒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

7、利息决定理论(掌握基本观点)

古典学派的“实际利率理论”

基本观点:利率是资本的价格,其变化取决于资本的供求即储蓄流量与投资流量的均衡。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基本观点:凯恩斯认为,利率时货币的价格,取决于货币供求数量的对比,货币供给量由货币当局决定,而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

新剑桥学派的“可贷资金理论”

基本观点:利率是借贷资金的价格,因而取决于可贷资金的供求状况。

新古典综合派的“IS-LM模型”

IS-LM模型将市场划分为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认为国民经济均衡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出现均衡。该模型在

进行利率分析时,加入了国民收入这一重要因素,认为利率是在既定的国民收入下由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决定。

8、利率的作用

(一)利率对储蓄和投资的影响

对个人的影响:合理的利率能够增强居民部门的储蓄意愿,不合理的利率则会削弱其储蓄热情。因此,利率变动会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居民消费和储蓄的相对比重。

对投资规模和结构的影响:当投资项目收益既定时,社会投资规模会与利率(资金成本)的升降反向变化;利率是借贷资本的“价格”,其变动会影响资本流动的方向与规模,从而会对投资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二)利率与(货币)借贷资金供求

利率与资金需求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利率与资金供给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三)利率与资产价格

由于资产价格等于该资产未来各期的净现金流或收益的贴现值之和,在未来净现金流或收益既定的情况下,用来代表贴现率的利率水平越低,该资产的价格(即其未来收益的现值之和)也就越高;反之,贴现率或者利率水平越高,则资产价格也就越低。

不同资产相对收益率(利率)的变化也会影响资产选择及其价格变动

(四)利率与社会总供求的调节

主要体现在其对短期内易于调节的总需求上:利率降低,一方面会增强居民部门的消费动机,另一方面会导致企业投资需求的增加,从而导致总需求的增长

从长期来看,低利率导致的企业投资规模扩张会倾向于增加总供给

(五)利率水平与资源配置效率

作为货币资金的价格,利率水平的高低是否合理,能否真实反映资金的机会成本,其作为价格杠杆能否将资金引入到那些优质高效的企业,将会对实物资源流动和配置效率产生重要影响。

为什么降息(思考题)

9、影响利率的其他因素

(一)宏观经济周期对利率的影响

危机阶段(上升)萧条阶段(走低)复苏阶段(逐渐提高)繁荣阶段(不断上升)

(二)影响利率的风险因素:利率的风险结构

相同期限的金融资产,可能因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税收风险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利率,亦称为利率的风险结构

(三)影响利率的时间因素——利率的期限结构

①不同期限的债券,其利率随时间变化而波动;

②收益率曲线通常是向上倾斜的。

③一般来说短期利率低于长期利率,收益率曲线向上倾斜;如果短期利率高于远期利率,收益率曲线会向下倾斜。(四)利率管制

政府有关部门或中央银行直接制定利率或规定利率的上下限。

10、利率市场化

是什么

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在某一时点上由货币资金供求关系决定利率的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为什么(作用)

利率市场化是发展市场经济、深化金融、确立准确的资金价格信号的要求;是动员储蓄、引导投资流向、优化金融资源和其他生产要素(劳动、土地、企业家才能)配置、提高投资效率的要求;是合理确定金融资产的价格,促进金融资产交易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加速经济增长的要求。

第六章金融资产价格

1、金融工具分类(不能保证该问题准确)

按不同期限

货币市场工具(商业票据、短期公债、 CD、回购协议)

资本市场工具(股票、公司债券、中长期公债)

按不同融资形式

直接融资工具(商业票据、股票、债券)

间接融资工具(银行承兑汇票、银行债券、人寿保单)

按不同权利义务

债权凭证(除股票外其他金融工具)

所有权凭证(股票)

按与实际信用活动的关系

原生性金融工具(商业票据、股票、债券、基金)

衍生性金融工具(期货合约、期权合约、互换合约)

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β系数)

投资组合的预期回报率(Expected Return)的计算公式如下:

3、(一)市盈率:市盈率(price-earning ratio ,PER ):亦称本益比,是股票价格除以每股盈利的比率。公式

为: 一般情况下,一只股票市盈率越低,市价相对于股票的盈利能力越低,表明投资回收期越短,投资风险就越小,股

票的投资价值就越大;反之则结论相反。

(二)市净率:市价与每股净资产之间的比值,比值越低意味着风险越低。公式为:

市净率=股票市价/每股净资产

一般来说市净率较低的股票,投资价值较高,相反,则投资价值较低。

4、金融资产价格与利率、汇率的关系(判断题)

(一)金融资产价格与利率变化的关系

金融资产价值是该项资产未来现金流收入的贴现值,贴现率通常采用无风险利率,因此,利率变化与金融资产价值的变化总是反方向的,利率升高,金融资产价值会缩水,价格下跌;利率降低,金融资产价值会升水,价格上涨。

(二)金融资产价格与汇率变化的关系

汇率上升推动金融资产价格上涨(从实体经济波动看)。

汇率上升导致金融资产价格下跌(从资本国际流动看)。

汇率下跌推动金融资产价格上涨(从资本国际流动看)。

汇率下跌推动金融资产价格下跌(从实体经济波动看)。

第七章金融市场

(重点掌握金融市场分类、金融市场功能)

1.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其有多个子市场:按交易工具的不同期限,可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按不同的交易标的物,可分为票据市场、证券市场、衍生工具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按交割期限,可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按地域,可分为地方性、全国性、区域性以及国际性金融市

)

(f m a f a r r r r -+=β

场。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各具优点,也各有局限。

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①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有利于资金的快速合理配置和提高使用效益;②由于没有中间环节,筹资成本较低,投资收益较高。但直接融资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①资金供求双方在数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受的限制比间接融资为多;②直接融资的便利程度及其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均受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的制约;③对资金供给者来说,直接融资的风险比间接融资大得多,需要直接承担投资风险。

与直接融资比较,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①灵活便利;②安全性高;③规模经济。间接融资的局限性主要有两点:①割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减少了投资者对资金使用的关注和对筹资者的压力;②金融机构要从经营服务中获取收益,从而增加了筹资者的成本,减少了投资者的收益。

如何正确认识金融市场的功能?

(1)金融市场所具备的主要功能。金融市场在市场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加上该市场明显不同于其他市场的运作规律和特点,使得这个市场具有多方面功能,其中最基本的功能是满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投融资需求,促进资

本的集中与转换。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功能:有效地动员筹集资金;合理配置和引导资金;灵活调度和转化资金;实现风险分散,降低交易成本;实施宏观调控。

(2)金融市场功能发挥的条件与环境。金融市场功能的发挥程度,主要取决于市场的建立基础与发展方向。各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表明,金融市场只有建立在真实信用和现实社会再生产基础之上,坚持与生产流通紧密相关并为之服务的发展方向,才能在健康发展中充分发挥其功能。如果金融市场的活动脱离了上述基础与方向,不仅难以发挥其基本功能,而且还会出现诈骗、投机、泡沫和操纵市场等不良现象,加大金融风险,破坏金融市场的正常运作和经济的稳定,甚至引发经济危机并在国际间迅速传播。其次,要使金融市场正常、充分地发挥其功能作用,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与环境,其中主要是:法制健全,信息披露充分,价格机制灵活,市场进退有序。

第八章货币市场{重点章节}

笔记整理:

1.回购属于担保融资,并非属于存款故不需要向央行缴纳准备金。处于盈利性的考量对于商业银行

有吸引力。(注意联系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三性统一进行复习P308-309)

2.中央银行只能在二级市场上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不能在一级市场上购买新发行的国债。(注意联

系中央银行三大职能之“政府的银行”以及过度财政性货币发行所带来的通胀压力)中央银行之和金融机构有业务往来。

3.美国式招标的中标价格不同,荷兰式招标按出价最低统一购买,对投资者更为有利。一般资信评

级较低的地方债务采用荷兰式招标方式发行。

4.票据贴现是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结合点,注意回顾信用章节的相关内容。

1.货币市场是指以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货币市场无论是在市场参与人、市场交易对象方面还是在市场的经济政策意义方面都与资本市场有着明显的区别。从交易对象的角度看,货币市场主要由同业拆借、商业票据、国库券以及回购协议等子市场组成。

2.货币市场具有交易期限短、流动性强、风险相对较低的特征。其功能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调剂资金余缺,满足短期融资需要,为政策调控提供条件和场所。

市场和短期拆借市场两种类型。同业拆借市场的形成动因是金融机构追求“三性”相统一的经营目标,形成的基础与条件则是金融机构的临时性资金余缺调剂。随着金融机构的发展和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的加强,各国同业拆借市场都得到迅速的发展。

4.同业拆借市场的基本构成因素有:市场参与者,包括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市场交易对象,主要有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银行间存款以及其他活期存款;拆借期限与利率,拆借期限以1-2日最常见。

5.票据市场是指各类票据发行、流通及转让的场所,主要包括商业票据的承兑市场和贴现市场,也包括其他融资性票据市场,主要有融资性票据市场和中央银行票据市场。

6.我国的票据市场建立于20世纪初,发展历程较为曲折。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仍是主要交易形式。

7.国库券市场具有以下特征:市场风险小;流动性强;税收优惠。国库券市场的要素包括:发行人,政府及政府授权部门;投资者,可分为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两大类;发行方式与价格,一般有定期发行和不定期发行两种发行方式。需要通过“一级自营商”机构来发行。采取拍卖方式折扣发行,发行价格由竞拍者竞价形成。

8.回购协议市场是指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场所。参与者主要有中央银行、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等资金供给方或需求方以及中介服务机构。回购协议的标的物是有价证券。回购协议市场的交易流动性强,安全性高,收益稳定且超过银行存款收益。商业银行利用回购协议融入的资金不用交纳存款准备金。

9.回购协议市场上的利率随行就市,利率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回购协议市场的交易仍然存在风险,市场参与人一般用设置保证金和调整回购协议的办法来规避风险。由于我国货币市场的其他子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因此,政府的金融宏观调控主要在回购协议市场进行。

名词解释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