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与汉语思维表达方式的四个不同

英语与汉语思维表达方式的四个不同
英语与汉语思维表达方式的四个不同

英语与汉语思维表达方式的四个不同

摘要:英民族与汉民族的文化渊源千差万别,思维方式习惯自然不同,因此表达方式亦存在偏差。因学生学少见浅,只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一、英语多偏好于物称,汉语多用人称作主语;二、英民族说话较直接,汉民族喜欢间接含蓄;三、英语表达多用被动,汉语常常采取主动;四、英民族说话重心一般在前,而汉民族习惯将重心后移。

关键词:英语思维表达方式;汉语思维表达方式;差异

Four Different Ways of Thinking Express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bstract: The big difference of cultural origins between English nation and Han nationality leads to their diversity of ways of thinking and expression. Because of my rare and shallow learning, I choose to analyze only the following four points. First, English prefers to use impersonal subject while Chinese always use personal one. Second, English people would like to speak directly when Chinese are usually indirect and implied. Third, expression in English is passive but Chinese often takes the active one. Four, English persons regularly focuses their main ideas in front of their speech while Chinese would put them at the end.

Key words: Expression of English thinking; Expression of Chinese thinking; Diversity; Analyze

一、引语

各国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的差异,导致各自说话方式以及风格趋于多样化且各有不同。通过多年对英语的接触和学习,我们都或多或少在有意无意中发现了中英句子之间表达的差异。那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两种语言的风格特色及这两种语言所属民族间各具特色的人情风味。以下是结合我个人的浅见和相关文献分析的它们的不同之处。

二、英语和汉语思维表达中的四个不同点

(一)英语多偏好于物称,汉语多用人称作主语。英语较常用物称表达法,即用无生命的事物来作为其主语成分,让所

需表达的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正如G.Leech和

J.Sartvik在《英语交际语法》一书中指出“Formal written

language often goes with an impersonal language style; i.e.

one in which the speaker does not refer directly to himself or

his readers, but avoids the pronouns I, you, we. Some of the

common feature of impersonal language are passives,

sentences beginning with introductory it, and abstract

nouns. ”较正式的书面表达如公文、新闻、商业信函、学

业论文和一些著名的文学著作中,作者一般使用这种非人

称表达法,因为这样会显得较为正式和严肃严谨,同时往

往带有拟人的修辞韵味,生动有趣,富含想象力,体现了

英美人惯有的幽默感。这种表达方法跟英民族的思维注重

客观事物对人的影响和作用有很大关联。而汉语则较习惯

使用人称表达法,即用人作为其主语成分。这跟中国人强

调的“以人为本”和“人乃万物之主”的思维有密切的联

系。这往往导致英汉之间的互译阻碍百出,因为,当英译

汉的时候字面意思一般要往后移动,而汉译英时常常要往

前移动,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字字对译。例如:“我突然想到

了一个主意.”“An idea suddenly struck me.”如果直译以上

的英语句子,我们就发现会变成这个意思“一个主意突然

击打了我”。这一般不符合我们正常的意思表达方式,不过

慢慢品尝会发现挺有意思的。当然在日常的对话中,英美

人也经常会用人称表达法的,这体现出说话的非正式。(二)英民族说话较直接,汉民族喜欢间接含蓄。通常情况下,英美人的交流是直接直观型的,而我们中国的交流常常是

间接型和猜测型的。譬如说,通常当受到别人的夸奖或赞

美时,英美人都会直接说“Thank you.”而我们中国人一般

都会说“过奖”、“哪里哪里”之类的话,这表现出我们谦

虚或害羞的一面。再比如说,如果我们国家的校园里一个

男生问一个女生说:“你爱我吗?”女生多半不会直接回答,

她可能会回答说:“你觉得呢?”一个“觉得”就给了人一

种无穷的可能性,让人去想象、猜测。正如那首歌唱的“你

去看一看,你去想一想,月亮代表我的心。”月亮怎么代表

她/他的心,没人知道。如果换做是在英美的校园,那个女

孩可能会直接说“yes”or “not”。现实中有许许多多的例子

能让我们感受到它们这一差异。正因为这一差异,当与英

美人第一次交谈时,很多中国人通常都会觉得被冒犯的感

觉,认为他们缺乏礼貌。

(三)英语表达多用被动,汉语常常采取主动。稍微细心一点的人都会发现,英语里面经常使用被动结构,而汉语里却

很少使用被动结构。面对这一矛盾,我们当然不能将每一

个被动结构都机械地照翻,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

的处理。例如,如果是出现这样的被动短语结构“It is

reported that…”、“It is said that…”等这一类的结构时,我

们翻译成汉语通常不用被动结构。以上差异主要体现在书

面表达方面,日常交流中,英美人也是很少使用被动的,

因为这会使得说话变得麻烦、不直观。

(四)英民族说话重心一般在前,汉民族习惯将重心后移。英美人开口说话一般首先表明话意,而我们中国人常常会绕

了半圈才表明话意,因为我们认为“好戏在后头”会取得

更好的表达效果。例如有这样一个情景:当一个美国小孩

Jack在河边散步时,另外一个美国小孩John掉水了。这时

Jack救了掉水的John。现在如果要一个中国人给掉水小孩

他妈打个电话报喜。或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那个中国人

说了半天可能还在说关于小孩掉水的事情,美国妈妈听到

这些已经以为小孩出事了,当那个中国人说到重点时,小

孩妈妈非常有可能已经绝望地挂掉电话了。由于两种思维

方式的不一致,所以我们应该与英美人交谈时要注意说话

的重点要放前。

三、总结

不同文化“过招”时,由于各自思维方式的差异,语言表达的

风格

自然各显特色。只是这些差异往往会致使各民族间人们最初的接触交流带来不解、错愕感以及被冒犯的不舒服感。尤其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称号的国家,我们较讲究文明谦让,含蓄婉转之类的礼仪,一开始会不习惯英美人过分的直接。当然没有摩擦,就没有火花的产生;没有差异就没有对比。正因为两种语言表达风格的差异,才使得两种语言在相互碰撞相互摩擦的过程中又相互融合相互借鉴,最终生成多姿多彩的语言风味。也因为有了比较,我们都更加了解了自己的语言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刘宓庆.汉英对比研究与翻译[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姚亚平.文化的撞击——语言交往[M].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

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英语时间表达方法

英语时间表达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英语时间通常用以下两种方法表达: 钟点 1. 直接表达法 A. 用基数词 + o'clock来表示整点,注意o'clock须用单数,可以省略。如: eight o'clock 八点钟,ten (o'clock) 十点钟 B. 用基数词按钟点 + 分钟的顺序直接写出时间,表示非整点,后不可加o'clock。如:eleven-o-five 十一点过五分, six forty六点四十 2. 间接表达法 A. 如果分钟数少于30分钟,可用分钟 + past + 钟点表示,其中past是介词,意思是“过”。如: twenty past four 四点二十 eight past one 一点八分 B. 如果分钟数多于30分钟,可用(60分钟-原分钟数)+ to +(原钟点数+ 1)表示,其中to是介词,意思是“差”。如: 8:35 可表示为twenty-five to nine 差二十五分钟九点,即八点三十五(其中的分钟数twenty-five 是由60分钟减去35分钟得到的;钟点数nine是由8加上1得到的)。 注:A. 当分钟数是15分钟时,可用名词quarter (一刻钟)表示。如: 7:15可表示为 a quarter past seven, 12:15可表示为 a quarter past twelve

B. 当分钟数是30分钟时,可用名词half (一半)表示。如: 9:30 可表示为 half past nine,3:30可表示为 half past three。 C. 若想表明是上午,可在时间后加上am或a.m.。如:thirteen past six a.m. (上午六点十三分)等。若想表明是下午,可在时间后加上pm或p.m.。如:four o'clock p.m. (下午四点)等。 D. 若表示的时间不够准确,可在时间前加上介词about。如:about eight (大约八点)等。 E. 在时间前面应用介词at 来表示在的意思。如:at nine 在九点钟,at about five thirty-five p.m. 大约在下午五点三十五分等。 年月日表示法 1. 世纪可以用定冠词加序数词加世纪century表示,也可以用定冠词加百位进数加's表示 the sixth(6th)century 公元六世纪the eighteenth(18th)century 公元十八世纪 the 1900's 二十世纪the 1600's 十七世纪 这里,用百位数整数表示的世纪比这一百位阿拉伯数字本身多一个世纪。 2. 年代用定冠词及基数词表示的世纪加十位整数的复数形式构成 in the 1930's(in the thirti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或 in the nineteen thirties)

汉语和英语思维方式的差异

?语篇思维模式 ?作者:韩红梅王京华杨馥卿 ?汉语和英语思维方式的差异 ?一、语句表达的差异1.指称——人称与物称在中国人的主体思维习惯的影响下,汉语语句表达主观性较强,多采用第一人称,且习惯上用人做主语。英国人倾向于进行客体思维,语句表达注重客观性,因此以物做主语的情况比较多。例如: ?(1)Recognition and sadness flooded her face. ?(2)Hisweariness and the increasing heat determined him to sit down in the first convenient shade. ?而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由于受到母语的习惯影响,将同样的意思表达为:(3)She recognized me and her face was filled with sadness.(他认出我了,于是一脸悲伤。) ?(4)He was tired and it‘s getting increasingly hot,so he decided to sit down in the first convenient shade.(他疲惫不堪,天气也越来越热。他于是下了决心,一碰到舒适的阴凉处就坐下休息。) ?在英语母语者看来,这样的表达客观性意味较弱,句式缺少变化和起伏,在对人物心理的描绘上不及(1)和(2)生动形象。 ?2.语法结构——话题型与主谓型汉语受整体综合思维模式的影响,注重先表达信息中心(话题),然后进行对话体的阐述、说明、铺叙等。赵元任先生认为,50%以上的汉语句子结构是话题说明框架,属于典型的话题型语言。 ?而西方人习惯于进行逻辑思维,因此英语语言结构严谨,逻辑性极强,一般遵循主语+谓语(主谓型)的基本框架,辅之以其他修饰、限制、补充成分,构成层层搭架的语句结构。中国学生用英语写作时,容易受到整体思维模式的影响,以话题+述题结构去构建英语句子。 ? ?例如:(1)Our policies 0f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have won great success. ?(2)To make good impressions on the interviewer Should make good preparations for the job interview. ?这两个句子是以主语作为话题为中心构建的,其他成分用来进一步阐述话题的内容。 如果按照英语的写作思维模式来进行分析。会发现句中主语与谓语之间并不存在逻辑上的主谓关系,真正的主语被省略掉了,造成句子结构错误,概念表述含混不清。 二、语篇铺排的差异1.段落发展方式——螺旋式与直线式“汉语的篇章发展往往采用迂回的方式,不直截了当地阐述主题,而是以一种螺旋式的反复暗示逐步引出主题。”西方人习惯于抽象思维,因此英语语篇“在写作手法上就注重开宗明义,有的放矢,言简意赅,一语中的”。一般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明确设定论述的主题;阐述和证明论点时毫不旁顾,或解释原因,或举例论证;最后的结论水到渠成,戛然而止,或重申主题,或提出建议,语言简明扼要,决不拖泥带水。有些中国学生在写作时,总是不自觉地使用汉语的段落发展方法,通过间接迂回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下面是中国学生写的一篇以The key to Success为题的文章的开头段: ?There is no doubt that everyone wants to be a success.Winning a great success bring us a

汉语与英语的差别(一)

汉语与英语的差别(一): 《再寄小读者》英译文赏析 张培基先生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1-4册)(Selected Modern Chinese Essays),一直作为我翻译学习使用的精读教材。此前,我曾写了该书第四册中《美国的男女》和《斯诺精神》两篇文章英译文赏析,只是时间已过了修改的期限,无法把那两篇文章收录到此系列中来。 汉语与英语的差别系列是以我赏析的文章开始的,并无章节的先后顺序,这也是我的一个习惯,有时并不完全按照页码或文章编排顺序来读。 该书收入的汉语文章皆出自名人大家之手,原汁原味,汉语言文化浓厚;英译文出自张培基教授,地道精确,淋漓尽致,符合译入语的习惯。 我一路拉杂写来,读到哪,写到哪,并无一定的顺序,而且汉语与英语的区别也无一定的编排,只是从所选的文章中来看两种语言的不同,可以说还是英译文的赏析。 本期的赏析是冰心的《再寄小读者》的英译文。 一、汉语多用主动,英语多用被动 三四百座大大小小的桥,将这些小岛上的一簇一簇的楼屋,穿连了起来。 And clusters of buildings on the small islands are linked by some 400 bridges of various sizes.

这种热切的呼声,是我们到处可以听到的。 The same urgent voice is heard throughout the country. 二、汉语的迂回绕弯,英语的直抒胸臆 夜间一行行一串串的灯火,倒影在颤摇的水光里,真是静美极了! What a wonderful sight it is when strings of their lights are reflected in the quivering water at nights! 在雪光之中,看到融融的春景,在我还是第一次! It was the first time for me to see a warm snow-covered spring scene. 这两个汉语句子的重点都在最后一句——“美极了”、“第一次”,是在描述、感慨了一番后,最后才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正如同汉语写文章时,写了一大通周边的环境,无非就是引出一个人物。而英语就不是这样的表达,先写出自己的感受或观点,然后再描述说明。 三、汉语的咬文爵字,英语的避虚就实 昨天在帕都瓦城,遇见大雪,那里本已是桃红似锦,柳碧如茵,而天空中的雪片,确是错棉扯絮一般,纷纷落下。 Yesterday,snow fell in large flakes on Padova when the city was at the height of its beauty with pink peach blossoms and green willows. 桃红似锦,柳碧如茵。这种四字成语是我们典型的汉语表达方式,无非就是红的桃花和绿的柳枝。译成英语时,往往只取

英语时间表示方法

所有的时间都可以用“小时+ 分钟”直接读: 6:10 six ten、8:30 eight thirty、2:40 two forty 如果所表述的时间在半小时之内,可以用“分钟+ past + 小时”: 6:10 ten past six、4:20 twenty past four、10:25 twenty-five past ten 如果所表述的时间在半小时之内,可以用“(相差的)分钟+ to + (下一)小时”: 10:35 twenty-five to eleven、5:50 ten to six、9:49 eleven to ten 如果所表述的时间恰好为半小时,可以用“half + past + 小时”: 11:30 half past eleven、2:30 half past two 如果所表述的分钟和15有关,就有三种表达法: (15分钟又叫一刻钟:a quarter) 9:15 - nine fifteen ; fifteen past nine ; a quarter past nine 3:45 - three forty-five ; fifteen to four ; a quarter to four 整点: 现在是两点整。 It's two.、It's two o'clock.、It's two o'clock sharp.、It's two o'clock on the dot.、It's two o'clock on the nose.、It's exactly two o'clock. 另外英语中的noon 和midnight可分别直接表示白天和夜晚的12点: It's (twelve) noon. 现在是中午十二点。 It's (twelve) midnight. 现在是半夜零点。 大约时间: It's almost two. 马上到两点了。、It's not quite two. 还不到两点。、It's just after two. 刚过两点。 *若想表明是上午,可在时间后加上a.m.,如:thirteen past six a.m.(上午六点十三分)。若想表明是下午,可在时间后加上p.m.,如:four o'clock p.m.(下午四点)。 1. It's nine forty-five. (It's a quarter to ten.) 2. It's two seventeen. (It's seventeen past two.) 3. It's three. (It's three o'clock.) 4. It's nine thirty. (It's half past nine.) 5. It's six fifteen. (It's a quarter past six.) 6. It's three fifty. (It's ten to four.)

英汉思维差异对比

英汉思维差异对比与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 概念与形式的对立统一 一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英语重视抽象思维,擅长使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事物。语言上英语常常使用大量涵义模糊、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给人一种“虚、暗、曲、隐”的感觉。这对习惯于形象思维的中国人来说,既有理解上的困难,又有表达上的困难。因此,翻译时,要抓住本质的东西,大胆地采用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归化方法。 汉语重视形象思维,擅长使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概念。语言上汉语更倾向于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虚的概念。 He wondered whether his outspokenness(N. 坦白,直言相告)might be a liability(N. 债务)to his friend. 他怀疑他的直言对他的朋友来说是否会是一种债务。 他怀疑他那么心直口快,是否会让他的朋友背上思想包袱。 英语的这种独立语结的模糊性和汉语的正好相反 his outspokenness=he was outspoken(语义结构) a liability to his friend=his friend had a liability(in his mind)(语义结构) He sought 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 distraction是个名词(名词化,distract派生来的),但在该句中仍保留动词的语义(VT. 分散……的注意力),其语义特征要求这个词必须要有它的动元,其语义结构应该是he distracted sb.,即发出该动作的施事(句法上的主语)和受事(句法上的宾语。)distance 也是个名词(名词化,distant派生来的),其语义结构应该是he was distant from sb. 这样我们就得出这句话含有两个动核结构。即: 1 he could distract others. 别人注意不到他 2 he was distant from others. 他远离别人 按照自然的逻辑将两个事件合并在一起,就是“他远离别人后,别人就注意不到他”。 这句话还有一个主要的核心动词sought(寻求),在句中连接后面在英语中被看做概念化的事件名词(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构成句法上的“主谓宾“结构,而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又分别表达两个不同的因果关系很强的事件,sought在句中将He和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在语义上连接起来,说明了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是he sought的客体。因此,使用具体词语表达的话,该句应翻译成: 他想远走高飞,免得心烦。(同时要注意语用的功能)。 The main land mass of the United States lies in the central North America, with Canada to the north, Mexico to the south, the Atlantic Ocean to the east and the Pacific Ocean to the

英文日期表示方法

月份名称词 January n. 一月,正月(略写为 Jan.) February n. 二月(略写为 Feb.) March n. 三月(略写为 Mar.) April n. 四月(略写为 Apr.) May/mei/ n. 五月 June n. 六月(略写为 Jun.) July n. 七月(略写为 Jul.) August n. 八月(略写为 Aug.) September n. 九月(略写为 Sept.) October n. 十月(略写为 Oct.) November n. 十一月(略写为 Nov.) December n. 十二月(略写为 Dec.) 英文日期表达英文日期表达方式 [一]书写方面先看下面的两个例子: 1. 1986 年 10 月 23 日→October 23(rd), 1986 2. 2002 年 1 月 17 日→January 17(th), 2002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英语日期的表达与汉语不同。英语表达的顺序为\"月、日、年\",因此 2004 年 11 月 8 日就可写成 November 8th, 2004,还可表示为 November eighth, 2004。另外,也可写成\"日、月、年\",8th November, 2004 即 the eighth of November, 2004。 [二] 朗读方面在朗读时,"月份"一般直接用英语读出;"日"则要读成"the 序数词";年份,一般分为两个单位来读,前两个数为一个单位,后两个数为一个单位。 1982 年读作nineteen eighty-two, 1900 年读作 nineteen hundred。如果是三位数,先读第一位,再把后两个数合起来读。如:984年可读为nine eighty-four,757 年读成 seven fifty-seven。另外,像 2000 年一般读成 two thousand, 2001 年则读成 two thousand and one,以此类推,2004 年应读成 two thousand and four。 January 12th, 1993 读成 January the twelfth, nineteen ninety-three。 英语日期的表示法:英语中月份和星期名称都是专有名词(独一无二的东西比如月亮太阳),它们的首字母必须大写,并且前面无需用冠词。用英语表示日期,其顺序为“月日年”,日和年之间需用逗号隔开。如:August 2nd, 2003(2003 年 8 月 2 日)也可以用“日月年”来表示。如:10th May,2003(2003 年 5 月 10 日)。 英语日期前介词的使用:若指在哪一年或哪一月,则用介词 in,若具体到某一天,则需用介词 on 美英的表达方式是有差别的在日期方面,美英的表达方式是有差别的。以日为先,

英语思维模式的特点

英语思维模式的特点 一般特殊型 一般特殊型又称直线型,这种模式在英语思维模式中占主导地位,要求说话者或者作者直截了当、环环紧扣、步步为营,开宗明义地概括主题思想,然后再引出具体事例或细节对主题进行展开。这是英文典型的语篇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在上文提出概括观点的基础上,从某一方面进行详细分析。随着文章的发展,提供大量具体的、细节性的信息作为上文的解释。McCarthy (1993) 认为这种模式的宏观结构大致如下两种:先概括后举例(generalization---example)以及先谈整体轮廓,后说支持性的细节(preview ---detail)如图: A 概括陈述 B 概括陈述 具体陈述1 具体陈述 具体陈述2 更具体的陈述 具体陈述N 。。。。。 总结性概述概括陈述 注意:所谓的具体陈述指的是作者在展开篇章开头综述使用的方法和手段。在具体的篇章中可能呈现的表达方式有:详细说明、举例说明、数据证明、同位解释、既成事实、引经据典等手段。总之,就是将上文某些抽象的观点随着文章的发展逐一具体化。 问题解决型 这种思维模式的主要程序是:首先说明情况或综述某一现象,然后提出具体问题或将问题具体化-----给出文章发展的一个客观背景;随后分析人们主观的反应(或者可涉及原因分析、或手段,或目的),做出的反应可能解决了问题,也可能没有或没有完全解决,最后对此作出评价。这种模式在篇章中是比较常见的,不仅出现在科学论文、实验报告、新闻报道中、还出现在文学篇章中。这个序列可能会有变异,或在顺序上有所调整,或在四个构成成分中缺少某一个(如情景或反应成分),但一般情况下再组织完好的篇章中,人们总是期望这些成分都呈现出来。 注意:在这一类篇章中,作者在分析原因、结果(影响)或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可以采取求同或者求异两种方式。 在这类文章中常见的表达有: 名词类:cause (原因),factor (因素),origin,reason, root , source, consequence, effect, outcome, result 动词类:Account for(解释…的原因), arise from(产生于), ascribe to (归咎于), attribute to (归咎于), blame …for(归咎于), be due to(由于), be effected by (由于), be rooted in (由于), be incurred by (由于), come from (由于), originate from(由于), owe to (归于), result from(由于), stem from(由于), cause(导致), produce(导致), bring about (导致), contribute to(导致), give rise to(导致), lead to(导致), result in (导致)形容词和副词类:Be responsible for , consequent, effective , resulting , resultant, accordingly, as a result, consequently, for this reason(因此), hence(因此), in consequence(因此), on account of this (on this account ) (因此), thereby(因此), therefore, thus, why

汉语和英语语言中的思维差异

汉语和英语语言中的思维差异 来源:英语毕业论文 https://www.360docs.net/doc/768850694.html,/ 作为英语学习者,我们发现中文和英文之间有许许多多的差异,正是这样的思维差异导致了不同的语言模式。因此,本文着重从中国人在乎直觉而西方人注重理性这一特点分析中英文的思维方式差异。 思维方式象形文字图像英语语言 组成汉语的文字都是中文的字形,而不是拼写汉字。到目前为止,汉语都是以自己的方式在发展,比如象形文字的每一个字符都是一个图片。作为一种表意文字,它的每一个书写标记都提供了更多的单词含义,而不是注重于发音。这样的汉字很多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是没有意义的一部分,是象形文字;另一部分是发音部分,如“烤”,是由“火”和“考”两部分组成的,它的意义与“火”这个部分息息相关,但声音却与“考”这部分有关联。英文的字符是英文字母,它有26个字母,每个字都有不同的拼写和声音。 相比较而言,汉语是可以想象的,因为中国人强调直觉和图像;英语语言更加功能化,因为印欧语系强调理性和逻辑。中文写成的字符(也称为汉字)在最初的形式里是事物或观念的图像。在当前高度发达的形式中,汉字不是用图片系统来传递文字,而是通过生动形象的意象来传递想法的复杂手段。例如,“水”(water)就像是船在河流中漂浮着,“瓜”(melon)根据植物果实的树枝引申出来的汉字,“舟”(boat)就像是在河上形成的。“森”是由三个“木”组成,这意味着大面积的树木覆盖土地。一些汉语词汇的意思可以从视觉上观察字形而直接理解其含义,我们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如:“饭卡”(food ticket,mess card),“饭碗”(rice bowl,or job;means of livelihood),“饭厅”(dining hall,dining room,messhall)等等。来看一下“塑料薄膜”的英语语定义:It is a kind of plastic sheeting;when we have some leavings,we shoulduse it to store.汉语的描述能够很生动地介绍图像,形状和材质,但在英语中,它只具有实际意义和作用。汉语经常把图像作为隐喻或抽象的观念来表达感情和野心。“蚕食”(to nib-ble),用蚕宝宝吃桑叶慢慢地从小叶啃咬的方式来比喻逐步侵略和占领。“酸甜苦辣”往往描述了食物的味道,有时我们会用在对于生活的描述上。从字面意义来看,它包含了酸、甜、苦、辣。 生动的代表了生活的滋味。此外还有一个:“顺水推舟”(to push the boat with current;tomake use of opportunity to gain one’send)。在汉语中,常常会有很多量词的使用让中文词汇具有一定的想象力。比如:一门炮(a piece of artillery),一匙汤(aspoonful soup),一阵雷声(a clap of thun-der),一套《列宁全集》(a set of the com-pete works of Lenin)。但英语中,这些词并没有分类。在这种情况下,英语经常使用形容词、动词、感叹词来代替。 例如:砰!枪响了一声。Bang!Went the gun.(动词)他满脑子的点子。He isbrimful of ideas.(形容词)她“扑哧”一声笑了。Sheburstout laughing!(动词)再来一个。Encore!(感叹词)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英语翻译可以非常准确地表达词语的意义,说明对象的数量,但是不可能成功的再现汉语两次的生动性。从这些表现形式来看,汉字在它的含义和用法上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

英语和汉语的差异

1 1.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 Cultur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communication, especially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2 Culture,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It is well known that culture is one of those words that people use all the time but have trouble defin ing. It’s used in widely different contexts in the social science, anthropology as well as in the humanitie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points is that culture includes knowledge, belief, art, morals, law, custom and any other capabilities and habits acquired by man as a member of society. Culture and language are closely related.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which not only embodies and reflects culture, but also is influenced and shaped by culture. Therefore, the use of language is restricted by the rules of 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 are also inseparable. People learn to communicate through the influence of cultur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more difficult than communication among people with the same culture. 2英语和汉语的差异 在实践中,由于受不同的传统习惯、思维方式、历史文化等的影响,英语和汉语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并不能简单地直接转化。 一、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就整体结构和表达方式而言,英语是一种形合性的语言,而汉语则是一种意合性的语言。英语的句子一般是按照固定的结构和方式来组织和表达的,偏重于形式;汉语的句子则是按照其字词的含义来组合和连接的,表达方式灵活多变,偏重于语意。英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时态、标点符号、连接词等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则要靠句子本身的语意来表现。 【例1】 Another attempt, and you'll succeed. 【译文】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或:只要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分析】本句是一个由and连接的简单并列句,一般将来时态明确表明了两句间的动作关系。但汉语译文就比较灵活,句子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语意来表达,关联词可译(括号内译文)也可不译,习惯于不译。 【例2】 Now the integrated circuit has reduced by many times the size of the computer of which it forms a part, thus creating a new generation of portable minicomputer. 【译文】现在集成电路成了计算机的组成部分,使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从而产生了新一代的可携式微型计算机。 【分析】本句是由一个主句、一个定语从句和一个分词状语组成的主从复合句。主句用现在完成时,定语从句用一般现在时,再加一个由thus连接的现在分词短语作状语,通过时态、逗号、关联词和现在分词短语把各句之间的关系表达得非常清楚。而汉语则在对各句简单陈述的基础上,通过调整语序和运用"使"、"从而"的词意把各句之间的层层递进的因果关系表达出来。 掌握"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差异是做好英汉互译的核心。英译汉时,要尽量在理清英语各句关系的基础上,打乱其原有的句式结构,按照"汉语重意合"的表达习惯和方式,重新组织句序;相反,在汉译英时,要把汉语各个分句的关系尽量用连接词、时态和标点符号等予以表示,最后按照英语的

英语时间表达法

第三单元复习一:英语时间表达 一、英语时间通常用以下两种方式表达: 1. 直接表达法: 1)整点表达法:用“基数词+o'clock ”来表示整点,“o'clock ”也可省略不写。 11:00 eleven o 'clock2:00 twelve o 'clock 2)非整点表达法:用“基数词按钟点+分钟”的顺序直接写出时间。 9:10 nine ten 8:40 eight forty 2?间接表达法 1)用“分钟+ past +钟点”来表示:(“past ”是介词,意思是“过”)条件:分钟数少于或等于30分。 7:20 twenty past seven 3:12 twelve past three 2)用“ (60分钟—原分钟数)+ to + (原钟点数+ 1)”来表示:(“to ”是介词,意思是“差”) 条件:原分钟数大于30分。 2:50 ten to three (三点差十分) 7:42 eighteen to eight (八点差十八分) 3)当分钟数为15时,可用a quarter (一刻钟)表示。 10:15 a quarter past ten 3:45 a quarter to four 4)当分钟数为30时,可用half (半)表示。 5:30 half past five 1:30 half past one 注:在直接表达法中,十五分钟不能用a quarter表示,只能用基数词fifteen 表示,三十分钟不能用half表示,只能用基数词thirty 来表示) 2. 若想表明所说时间是上午,只需在时间后加上am 如如: It 'six thirty am.(现在是早上六点三十分) 若想表达下午,只需在时间后加上 pm 如如: It 'six thirty pm.(现在是下午六点三十分) 3. 如果表达的时间不是很精确,可以时间前加 about(大约)

中英思维模式差异及分析(英文)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hinese thought pattern and English thought pattern Abstract This context is basing on the study of Robert B. Kalpan, J. Needham and Nelson,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hought pattern. It also studies the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ose differences. The author hopes it can help people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 and to avoid the misunderstanding rising by those differences. Key words:Chinese and English thought pattern; comparative study; differences; cause This context studies three thinking mode counterparts: circular thinking vs. linear thinking, concrete thinking vs. abstract thinking and integrative thinking vs. analysis thinking. Circular Thinking vs. Linear Thinking Kalpan says Chinese thought pattern is characterized by circular type while English one is linear type according to the study of their different paragraph format. According to the study of Kapla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aragraph is screw-type which means the theme of the paragraph isn’t pointed out directly but using a roundabout way to explain. Though former narration has informed the theme, it paves the way of theme with repeated spiral hint rather telling clearly. So, the Chinese thought pattern is circuitous one. On the contrary, an English expository paragraph usually begins with a topic statement, and then, by a series of subdivisions of that topic statement, each supported by example and illustrations, proceeds to develop that central idea and relate that idea to all the other ideas in the whole essay, and to employ that idea in its proper relationship with the other ideas, to prove something, or perhaps to argue something. That is to say, English thought pattern is linear pattern.

浅谈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

浅谈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中国与英语国家在文化上的差异体现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也体现在地域文化的差异,习俗文化的差异,姓名与称呼用语的差异,交际用语的差异,数字内涵,委婉语和对应词及其内涵方面。我从中选取几个方面来,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讨论来探讨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性。 首先要讨论两国语言在文化上的差异就应该了解什么叫文化,以及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所谓文化就是一个群体的人们在其发展过程中引导其生活、保障其生存的全部内容的总和。我们每一个人,无论生长何地,都是各自特定文化与表达文化的语言的产物。鲁斯·本尼迪克特在《文化类型》中说道:“一个人从他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周围的环境与风俗习惯就影响着他的经历和行为。等到他咿呀学语的时候,他已成为此文化熏陶的一个小生灵了。待到他长大成人,能够参与社会活动时,这一特定的文化习惯便成了他的习惯,其特有的观念也变成了他的观念,其禁忌也就变成了他的禁忌。”这高度概括了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 同时,语言与文化相依为命,不可能脱离另一方面而独立存在,语言反映文化特征并预示文化发展的方向,两者的关系可简单地比作内容与形式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 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域文化的差异 地域文化主要指地理环境、自然环境方面的文化。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同民族在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上存在差异。有些事物在一种语言中为美,而在另一种语言中为丑;有些事物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的内涵,而在另一种语言中毫无意义。地域文化上的差异又体现在: 1.中英文动物词文化的差异 在中国,龙被视为神物,集力量、智慧、运气、喜庆、威严、威武、权力于一身。封建时代的皇帝常把自己比做“龙”,中华民族也称自己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而在英语中,dragon被看作“邪恶”、“恐怖”,甚至“战争”的代名词。《圣经》里多次提到的魔鬼撒旦就是一个与上帝作对的诱惑者和叛逆者的形象,它被称作the old Dragon。英国着名作家狄更斯在《艰难时世》中也以“Dragon”这个词来描述斯巴塞太太:……镇上的人们走来走去看见她坐在那儿,却把她看作这个银行的“毒龙”(Bank dragon)。 2.中英文植物词文化的差异 竹子这种植物与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关系,历代文人墨客赏竹、画竹、咏竹。郑板桥的竹画享誉世界,邵谒的名句“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深入人心,竹子逐渐成了中国人坚强不屈、高风亮节的性格的象征。但bamboo一词在英语里只不过是一种很普通的植物,没有任何外延意义。 二.习俗文化的差异

英语、汉语在逻辑思维上的差别

思维:指理性认识,即思想;或指理性思考的过程,即思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应。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常指逻辑思维。它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思维的工具是语言。人借助于语言把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和综合,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揭露不能直接感知到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思维是反应客观现实的能动过程。它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又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世界。(《辞海》1979 年版本,第1676 页)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相互作用。“倘若没有语言,思维则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正其实。反之,若没有思维,语言也就不具备其多功能性和丰富性”张海涛(1999:21)。语言是思维的载体,通过一个民族的语言,我们可以观察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特点。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英汉两个民族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生活条件、风俗习惯各异,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在翻译实践中,因为没有认清英汉思维之间的差异,学生很容易犯错误,出现“汉语欧化,英语汉化”的现象。英汉思维差异的比较研究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刘宓庆(1993),张海涛(1999),连淑能(2002)等,但较少涉及到翻译教学。目前,对句子翻译,很多学者,如张培基(1980),陈宏微(1998),冯庆华(2002),陈定安(1998)等在专著中辟专章讲解,但涉及更多的是对翻译技巧的介绍和解释,对深层次原因的探讨并不多见。本文试图从英汉思维差异的角度出发,通过学生译文分析,指出在翻译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树立英汉思维差异意识的必要性,以提高译文质量,促进翻译教学。 一、英汉思维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 1.思维方式不同——抽象思维与形象 思维语言表达各异——抽象与具体 西方人较注重抽象思维,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注重哲学思辨。而汉民族却偏向形象思维,运用形象的表达手法描绘抽象的概念。体现在语言层面,英语多用抽象表达法,汉语多用形象表达法。英语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同时,英语是构形语言,有丰富的词义虚化手段,如词缀;英语中介词的使用频率远远超过汉语。而在汉语中,常用具体表抽象。“如果说中国有抽象名词的话,就只有这极少数的几个了”(王力,1984:21-22)。同时,汉语也不具有构形形态。 2.思维风格不同——焦点思维与散点思维 语言表达各异——聚集与流散 英民族在表达思想时,逻辑严密,先陈述主要思想,再延伸出去。英语句子先说出主要信息,然后介绍其它辅助信息,如时间、地点、原因等。英语有严谨的主谓结构,主谓结构统领全局,提纲挈领。英语句子就如一棵树,由树干延伸出去,形成无数的分叉。因此,英语句式呈“聚集型”。而汉民族是散点思维,思维按逻辑事理,时间顺序,因果关系排列,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但形散而神聚,“它没有西方句子的中心动词,而是随着事理的进程,句法中的视点也随之流动开去”(申小龙,2003:336)。 3.思维指向不同——客体思维与主体思维 语言表达各异——物称与人称 英民族严格区分主体与客体,强调用客观、理性、冷静的态度对待客观世界,寻求自然规律,探索科学真理。连淑能(2002:43)指出“理性主义将主体作为旁观者,对客体尤其是本质世界进行探究”。而汉民族的传统思维注重主体意识,常常以“我”为视角,以“我”的情感、态度、观念为依据做出价值判断,以“我”为认识的出发点和归结点。这种思维差异在语言上体现为英语重物称,汉语重人称。英语中有很多句子,不以人做主语,而以抽象名词或事物名称做主语,而汉语经常用表“人”的词、词组、短语作主语。 4.思维侧重不同——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 语言风格各异——形合与意合 英民族注重形式逻辑,而汉民族重辩证思维。表现在语言上,英语用各种形式连接手段,而中国文化历来注重意合,“刘勰(465-532)所谓‘意授于思,言授于意’(《文心雕龙?神思》)就是说

英语时间表达法总结

英语时间表达法(一) 英语时间通常用以下两种方式表达: 1.直接表达法: 1) 整点表达法: 用“基数词+o’clock”来表示整点,(o’clock要用单数),当然“o’clock”也可省略不写。 例:十一点钟: eleven o’clock 十二点钟: twelve o’clock 2) 非整点表达法: 用“基数词按钟点 + 分钟”的顺序直接写出时间。 (与整点表达法不同的是结尾无需加o’clock) 例:九点十分: nine ten 八点四十分: eight forty 2.间接表达法 1) 用“分钟+ past +钟点”来表示:(“past”是介词,意思是“过”) 条件:分钟数少于或等于30分。 例:七点二十分 twenty past seven 三点十二分: twelve past three 2) 用“(60分钟-原分钟数) + to + (原钟点数+1)”来表示:(“to”是介词,意思是“差”) 条件:原分钟数大于30分。 例:二点五十分 ten to three 意思是三点差十分。(其中的分钟数ten是由60分减去原分钟数五十分 得到的,钟点数three是由原来的钟点数2加1得到的) 七点四十二分: eighteen to eight 注: 1.当分钟数为15时,可用 a quarter (一刻钟)表示。 如:十点十五分: a quarter past ten 三点四十五分: a quarter to four 当分钟数为30时,可用 half (半)表示。 如:五点三十分: half past five 一点半: half past one (在直接表达法中,十五分钟不能用a quarter 表示,只能用基数词fifteen表示,三十分钟不能用half表示,只能用基数词thirty来表示) 2.若想表明所说时间是上午,只需在时间后加上am。 如:It’s six thirty am. (现在是早上六点三十分) 若想表达下午,只需在时间后加上pm。 如:It’s six thirty pm. (现在是下午六点三十分) 3.如果表达的时间不是很精确,可以时间前加about(大约) 如:It’s about seven o’clock (现在大约七点钟) 4.在时间前面应用介词“at”表示“在” 如:I go to school at seven ten. (我在七点十分上学) 英语时间表达法(二) 用英语表达时刻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直接表示法(先时后分)。如: 9 : 25 读作: nine twenty-five 12 : 30 读作: twelve thirty ; twelve-thirty ?添加介词表示法(先分后时)。如: ( 1 )表示“几点过几分”(在 30 分钟之内),用介词 past ,其结构是“分钟 +past+ 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