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研究文献综述

合作学习研究文献综述
合作学习研究文献综述

合作学习研究文献综述

深圳市龙岗中学滕细浪

合作学习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能满足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需要,是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的理念。

笔者在中国期刊网上以“合作学习”为关键词进行搜索,自1979—2008年 30年时间里,共有4864篇论文发表,其中三个十年的论文分布如下表:

表一:最近三个十年国内关于合作学习的论文发表情况

表二:最近十年国内关于合作学习的论文发表情况

从表一可以看出,我国教育界在最近十年里对合作学习研究成果数量最多,平均每年477篇论文接近前20年研究论文总数的5倍,而最近十年中每年都在成倍增加,这说明本世纪以来,我国推行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进合作学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我们再对最近十年的研究论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国内关于合作学习的研究范围涵盖了西方合作学习研究译介、合作学习理论基础、合作学习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合作学习在各学龄段的实践探索、合作学习研究与实践的历史、现状及展望、合作学习的操作

反思、合作学习中的人际关系和交往、合作学习的目标及意义等内容,可以说国内对合作学习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相当细致,在所有研究中,关于合作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所占比重最大,对合作学习的应然状态探讨比例很大,但是对合作学习的系统研究较少,而且对合作学习的模式构建很少,因此,在合作学习的普遍推广和应用方面效果甚微。

在此,试对相关文献进行简要概括与综述,以利于进一步的探讨和实践。

一、合作学习历史发展

1、国外合作学习的历史发展

在西方,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奥勒留、托马斯·阿奎那等人都曾在著作里论述过合作学习的思想。如:亚里士多德认为营造一种合作式的宽松的学校气氛,能激发人求知的本性,有利于人潜能的发挥。公元一世纪,古罗马昆体良学派就指出学生们可以从互教中获益,他始终强调一个观点“大家一起学习,可以互相激励,促进学习”。文艺复兴时期捷克的大教育家的夸美纽斯也在其著作中明确提出,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中获得知识,还可以通过别的学生获取知识。启蒙时期,法国的卢梭、英国的洛克、美国的杰弗逊和本杰明·富兰克林都曾指出过合作的思想。(黄谨《合作学习理论介绍》见郑金洲主编《合作学习》)

除了在个别教学中小范围实践合作学习的理念之外,十八世纪,约瑟夫·兰开斯特和安德鲁·贝尔开始在英国广泛使用合作性学习小

组;19世纪初,合作学习的方式传入美国,并不断发展。教育家帕克和杜威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帕克认为学校是最适宜于实现民主并让儿童共同学习和共同生活的地方,他的“昆西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杜威则把合作学习作为“从做中学”教学方法的组成部分。

而现在我们所普遍谈论的,其实通常是指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重新兴起且至今都盛行不衰的合作学习。它的“重新兴起绝非偶然,它既反映了自1957年前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后,美国朝野要求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呼声,也是对传统教学形式的反思和对传统评分制的批判。”(王凯《论合作学习的局限性》)而它一旦兴起,就迅速发展,现在“合作学习已广泛地应用于美国、以色列、新西兰、瑞典、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英国、德国等国的大中小学教学”。(高艳、陈丽、尤天贞《关于合作学习的元分析》)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同为明尼苏达大学教授的约翰逊兄弟戴维·约翰逊和荣格·约翰逊,美国肯塔基大学教授嘎斯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河畔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卡甘,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教授沙伦夫妇等是当今合作学习研究和试验的重要代表人物。

2、我国合作学习的历史发展

二千多年前,我国就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思想。《诗经·卫风》中指出“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教育名著《学记》中也提出“相观而善谓之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许多私塾都采取“高业弟子转相传授”的办法教学;书院更是盛行“切磋”之

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大力倡导“小先生制”。这些提法、行为都体现了合作最基本的理念——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新中国建立以后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教育界没有明确系统的关于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尤其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之后,我国教育界关于合作学习的研究和试验逐步推进;本世纪初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后,对合作学习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高度繁荣的时期。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数学课程标准》“大力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著名课程改革专家余文森指出:“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在此期间,我国教育界进行合作学习有关的教学实验很多,主要有杭州大学教育系的“个性优化教育的探索”、山东教科所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湖南师大教育系的“协同教学实验”以及北京师大教育系“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等。在此基础上,随着新一轮新课改的稳步推进,全国掀起了研究合作学习的研究和试验热潮。这些试验和研究不仅引进、介绍了国外有关研究成果,对小组合作学习

的理论基础、特点和环节作了阐释,而且将“合作”概念引进课堂教学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形式,打破了传统班级教学的垄断地位,为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径。(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裴娣娜《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之二》学科教育 2000年第2期)

二、合作学习的概念

目前,关于合作学习的含义众说纷纭,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比较典型的有如下几种说法:

1.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

2.合作学习的重要代表人物梅瓦里克女士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小组中共同学习的学习环境。

3.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斯莱文认为,合作学习是学生小组学习活动和课堂教学技术。所有的合作学习法都是学生在一起学习,不仅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也要为他人的学习负责。成功只有在小组所有成员都学会所教的目标时才能获得。也就是说, 在学生小组学习法中, 学生的任务不是以小组为单位去做某事, 而是去学会某事。

4.美国肯塔基大学嘎斯基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为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 ,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合作与互助的学习活动。

5.英国著名学者赖特认为,合作学习是学生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在小组中共同学习的学习环境。

6.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沙伦博士认为 ,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并以自主与合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系列教

学方法的总称。

7.国内学者肖川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8.国内学者王坦研究员认为:“真正的合作学习其实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

从目前国内外关于合作学习的研究文献来看,合作学习是一个复合性、多层面的概念。但是,可以看出,合作学习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师师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以生生互动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取向,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为其共同特征。

同时,对任何一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来说,有五个共同的基本要素是不可缺少的。一是积极的相互依赖,使小组成员确信他们“同舟共济”;二是面对面的交互作用,确保小组成员能直接交流;三是个体责任;四是合作技能,即与他人在小组中协同学习所需要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协同能力、相互尊重的态度等;五是集体自加工,小组成员采取自我检查或反馈方式考查集体学习进行得如何并提出改进措施。(嘎斯基:《合作掌握学习的策略》王坦译)

三、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1、国外关于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的研究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理论,主要受心理学与社会学理论影响。

斯莱文、约翰逊兄弟把行为学习理论(动机)、社会互赖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作为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1)动机的视角——目标结构理论

目标结构理论 Goal Structure 理论是多伊奇 M·Deutsch 1949 在勒温的群体动力学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它从动机视角提供了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多伊奇认为目标结构有合作型(相互促进式)、竞争型(相互对抗式)和个体型(相互独立式)三种方式。由于合作型目标结构创设了只有当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他们各自目标的教学情境,它比竞争型及个体型目标结构更能促进学生获得有效教学结果。动机视角的合作学习观重视小组目标、奖励等激励措施的作用,强调反映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价值倾向。

斯莱文指出,从动机视角出发,有效合作学习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小组奖励和个人责任。小组奖励,即当合作学习小组达到规定的目标时须对小组给予奖励。个人责任指所有成员在小组学习的任务分工上要具有平等的责任但反对无视个人对小组任务贡献的大小给予同等奖励。一般来说,小组奖励由合作学习的评价设计实现。

而激发个体责任的方法则有两种:任务分工、以小组成员成绩的总和为团体成绩

(2)社会互赖理论

社会互赖(或称社会凝聚力)理论认为人的学习动机借助于人际交往而产生,本质上是人际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积极的依赖关系。因此,社会互赖理论重视小组凝聚力,强调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提

倡合作学习应重视班级文化、团队建设、小组活动过程以及小组自我评议等活动。

社会互赖理论反映着一种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支持者们认为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小组中能够发挥最大的学习潜能。在这种环境中,教师不过度干涉和控制学生,学生能在民主、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声音,因而获得最好的发展。

(3)认知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流派作为20世纪的主流学习理论,从发展性理论、认知加工理论到建构主义都对合作学习研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①发展性理论

认知发展性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维果斯基。发展性理论对合作学习的基本假设是,儿童围绕适宜的任务所进行的相互作用能促进他们对重要概念的掌握。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最近发展区定义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以及在成人指导下或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共同探讨进行问题解决时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他认为相近年龄儿童的学习可能处于对方的最近发展区,因此同伴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皮亚杰认为同伴交互作用非常重要,因为交互中的逻辑运算打破了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的概念并且为儿童建立有效逻辑结构提供了反馈。皮亚杰学派的学者主张在学校中增加合作学习活动,包括同伴学习与小组发现学习等,从而使学生在讨论、争辩、认知冲突、倾听、不充分推理被揭示等交互活动中引发高质量的认知理解。因此,基于

发展性理论研究合作学习的认知规律、分析小组目标、任务和过程等的发展性学习策略,是合作学习研究的重要思路之一。

②认知精制理论

认知心理学认为,为了更好地记忆正在学习的信息,并与记忆中已有信息关联,学习者需要对学习材料进行某种程度的认知重构或精细加工,而精细加工就是对正在学习的信息进行有意义添加的过程,添加的东西可以是一个逻辑推论,一个连续,一个例子,一条细节,或任何一种把信息联结起来的东西。精细加工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向他人解释材料。同伴互助学习通过给学习者提供互相练习解释材料的机会、同伴之间大量的知识建模、认知不平衡反馈等促进了学生的认知精细加工,因而相互合作的双方都能从中受益。

③认知建构理论

建构主义本身派别林立,但大多数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的四要素是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合作学习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按照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和教学设计家乔纳森的观点,与新技术结合的多元学习策略至少有:“主动学习策略、建构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反思学习策略和真实任务学习策略”五种学习策略。现代合作学习研究更多地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项目学习、信息技术等相结合。

以上理论的关系是互补而不是排斥的,虽然早期的研究者大多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开展研究,但随着研究的发展,研究者们越倾向于融合各种理论的观点。斯莱文在强调,小组目标和个人责任是有效合作学习的重要因素的同时,认为在一定情境下小组交互过程(包括小组

活动、过程性策略指导、结构化的同伴组合等)也是有效合作学习的重要因素。实际上,被广泛接受的约翰逊兄弟“合作学习五要素理论”就是在综合动机和社会互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

综上观点 20世纪合作学习研究的理论基础框架应如图1所示

(《合作学习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启示》李翠白《第十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会议 GCCCE2006 论文集》)

2、我国学者关于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的研究

我国陈云英博士认为合作学习理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认知理论、自控理论、集体动力理论和课堂教学理论。

吴向丽在《新课程倡导的十种教学策略丛书:合作学习》一书中认为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概括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群体动力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和社会互赖理论。

王坦在《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中认为“合作学习主要奠基于社会学与心理学等学科之上,其理论基础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社会互赖理论,选择理论,教学工学理论,动机理论,凝聚力理论,发展理论,认知精制理论,接触理论。

四、合作学习的典型方法

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合作学习在教育实践中产

生了多种的合作方法。根据这些合作学习类型提出的先后顺序,典型的合作学习方法有

1.共同学习法(Learning together,简称 LT)

LT 由约翰逊兄弟在1960s中期提出。具体为:由四、五个能力不同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一起共同学习,完成某一任务,每一小组共同交一份作业,依小组成绩进行奖励。该方法强调通过小组共同活动、讨论反思等团队建设方法以提高小组的交互和功能。但约翰逊兄弟并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操作方法,而是超越具体教学方法的研究思路,系统提出了有效合作学习的五要素理论。LT 是一种早期的、具有普适性的合作学习方法。

2.小组游戏竞赛法(Teams-Games-Tournament,简称 TGT)

TGT 由迪里斯在1970s早期提出。学习过程为:教师全班授课、小组学习、学业竞赛、成绩评定。合作学习主要体现在小组同学互教互学,保证所有成员都学会教师讲授的内容,并为每周的学业竞赛做准备,比赛时按原有的学习水平抽取各小组能力同质的学生代表各自小组参加游戏竞赛,比赛后合计各小组成员积分以确定小组的总成绩。该模式在低龄学生中使用较多。

3.小组调查法(Group Investigation,简称GI)

GI由以色列的沙伦1976创设,强调小组的合作性探究。具体过程是:学生按 2-6人组成小组,每组安排一个子课题,各组再将子课题分成若干子任务落实到个人。各小组制定计划并展开调查研究和讨论,通过分析综合得出结论并将此研究报告向全班同学汇报交流。

最后由师生共同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价。活动一般在课外调查和分析资料,在课堂上报告、展示和评价调查结果。当前的许多研究性学习、PBL项目学习大多借鉴了小组调查合作模式。

4.学术辩论(Academic Controversy,简称 AC)

在1970s中期,约翰逊兄弟在一系列课程中组织以合作学习小组形式开展学术辩论,发展了有关辩论进程、教师如何组织和使用辩论以及使用辩论来提高学习和思维水平的理论。合作的过程包括组织学术任务、准备辩论材料、进行辩论、综合总结。辩论强调达成如下小组合作目标:在问题上达成共识、掌握与问题双方有关的所有资料和观点、写一份评估所有成员的小组质量报告。

5.切块拼接法(Jigsaw)

切块拼接法由这一模式由阿朗逊1971年提出。把一项学习任务分成若干部分,学生分成 4-6人一组,组内的每一成员负责掌握其中一部分。随后,将各组中分配了同样任务的学生组成“专家组”共同学习掌握新知识。而后,专家们返回各自的小组教会本组其他同学,最后测试每个学生对全部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使用这种方法,教师应仔细地观察专家组的学习,确保每位专家学生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后才返回原先的小组开展互教互学。

6.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Student Team-Achievement Divisions,简称 STAD

STAD由斯莱文在1970s后期提出。学生小组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划分,每五至六周可改变一次编组。学习过程为:先

由教师授课,然后学生在他们各自的小组中共同学习,最后所有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个人测验,将学生测验得分与他们自己过去取得的平均分相比,根据他们达到或超过先前成绩的程度来计分,然后将这些分数相加得到小组分数,达到一定标准的小组可以得到认可或奖励。STAD常用于评写算术等容易算分的科目中。

7.小组加速教学(Team Accelerated Instruction,简称 TAI)TAI 由斯莱文等在1980s早期综合了合作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理念而提出。它首先让学生根据教学引导材料进行独立学习,而后学生在混合性小组中相互检查所做工作。小组的奖励基于每个小组所完成的单元数量、通过的测试成绩等。TAI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提前设计用于自学和互评的教学引导材料、配套测试练习题及答案。

8.同伴合作法(student corperative)

亦称“同伴辅导”或“同伴互助合作学习”是一对一的学生同伴相互辅导学习,可单独使用或结合其他合作方式使用。这种方式操作简易灵活,是最小单元组织的合作,具有提高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及时反馈、减少教师谈话,使学生有机会从教师的角度看教与学的情景,增加课堂的合作气氛等优点。约翰逊等人提倡在教学中穿插多种形式的同伴合作学习,如两人同步解答、两人合作记笔记、两人阅读和解释、总结性两人合作写作、总结性两人记笔记等小组形式。

以上合作学习类型风格各异,约翰逊2000年对164个70年代至90年代的合作学习研究项目进行元分析,从五个方面比较了不同类型合作学习方法的直接-概念化程度(易用性)程度:1)方法的易

学性 2)在课堂中初次使用的易用性(易使用性)3)长期坚持运用的易用性(易坚持性)4)在不同学科和年级教学中的适用性(丰富性)5)对条件变化的适应性。比较结果显示(如表 1所示)。

分析表明,LT、AC、GI、jigsaw、TGT、STAD、TAI、CIRC 方法的易用性依次递减,其中 LT、AC、GI三项常见的合作方法最容易被推广应用。实际上 Jigsaw、TGT、STAD、TAI等方法虽然操作程序较复杂不易于完全照搬,但他们各自的模式特色仍然对当代合作学习的设计具有不同的启示。例如:TGT、STAD 方法目前仍常见于低龄儿童的合作学习,Jigsaw方法不仅适用于课堂教学,还为远程合作学习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五、合作学习的积极意义

斯莱文教授在《合作学习的研究:国际展望》中系统描述了国际研究关于合作学习积极意义的研究结果:

1、合作学习普遍的提高了学业成绩习,而且,合作学习法对于所有类型的学生(男生和女生、优生中等生和差生)同样有效。

2、合作学习有助于人们学会合作和互爱,并有助于提高组间关

系,并有助于消除种族隔离和歧视。

3、合作学习有助于正常学生与残障学生的交往和交流(北美称之为“一体化”),消除情绪障碍,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友谊。

4、合作学习较传统教学法能让学生对自己产生更积极的情感,确实能提高学生的自尊,提高学生的自我概念。

5、研究发现,合作学习还有以下一些重要的积极教育效果:学生对学校的喜爱、有利于获得良好学业成绩的小组规范的形成、学生在学校对自己命运的主宰、形成合作和利他主义的情感、降低学生违纪违法率等。

二、合作学习的实现条件及影响因素

(一)合作学习实现的基本条件

我们认为,合作学习作为一项学习活动,其顺利开展至应该有以下几方面的条件:指导者、学习者和学习内容。

1.教师要有积极的态度、丰富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

2.学生必须具备合作学习的心理准备和交往技能

3.学习内容、成员的水平以及组成必须适宜

、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构建

具体策略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座位排列,正确进行分组

《二)重组学习内容,重新进行编排

《三)选用合适方式,培养合作意识,讲授合作方法

(四)要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制度

《五)正确使用合作和竞争的关系

(六)注意结合其他教学形式使用

浅谈英语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英语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对作为课堂教学技术的突破与拓展。本文通过对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阐述,分析了小组合作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优势、并探索了实施过程和注意点,让我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点和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求知、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创新。 一、开展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英语作为一种基本的交流工具,是文化与教学的载体。英语是一门被世界广泛接受和使用的语言,英语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以及今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英语学科的课堂教学通常以传授书本知识、获得间接经验为主。学习的方法往往是通过定向模仿的形式把一些固定的知识记忆下来,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程序化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为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价值取向,充分体现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教育思想内涵。在英语学习活动中实施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点和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求知、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创新。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学习活动中的优势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是与“个体学习”相对应的一种教学策略和学习组织形式,是一种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完成共同任务的互助性学习。 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弘扬人的主体性,主张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合作学习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尊重。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以他们小组的表现为依据获得奖励和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它要求学生在3-6人组成的异质

市场营销策略文献综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和层次也相应提高。 消费者的消费不再满足于基本的、标准的、大众化的需求,而是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和精细化。 传统的营销已不再适应市场的要求,如何实施市场营销战略和策略来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也亟待解决。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就市场营销战略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1 市场营销战略的演变与发展在人类已跨人21世纪的今天,由于信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消费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现代市场行情变得更为错综复杂,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任何企业要想成功进入、占领、巩固和扩展市场,采用正确的市场营销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长期以来,被营销理论界广为接受的4Ps理论是由美国学者杰罗姆·麦卡锡提出的,4Ps市场营销战略能从复杂的营销变数中找到最为重要的因素,并从单纯的因素上升为一组策略,从而更好地适应日益复杂的营销环境1。 随着市场营销战略理论研究发展,出现6Ps、10Ps、11Ps策略都是4Ps市场营销战略的扩展,其核心仍是4Ps。 40多年来,每位营销经理在策划市场营销战略活动时,都基本从4Ps理论出发考虑问题2,1990年美国学者劳特朋首次提出了用4Cs取代传统4Ps,为市场营销战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相比而言,4Cs更注重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与市场导向的4Ps相比,4Cs在理念上有了很大进步与发展。

但从企业和市场发展趋势看,4Cs抑制了企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3。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学者舒尔茨提出的4Rs阐述了一个全新的市场营销战略的4个新要素4。 战略意味着企业未来的经营行动。 它的制定必须与企业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它既要同企业内外部环境相协调,又要同企业资源相匹配,因此战略具有以下特征5:全局性、未来性、系统性、竞争性、相对稳定性。 市场营销战略是指企业借以实现市场营销目标的市场营销逻辑,它是在已经确定的业务经营范围之内,由企业的市场营销部门按照企业战略中已经规定的任务目标,增长策略和产品投资组合的特点,从外部环境中去分析和评价各种资源状况,综合考虑各项影响因素,制定出各种产品的市场营销战略。 企业的总体战略与市场营销战略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密不可分。 前者是企业全局性的战略,后者是局部性的;前者是企业级的,后者是职能级的;前者领导后者,后者服从于前者,后者是前者实现的最直接的表现方面。 市场营销战略方案可以分为业务单位、产品、市场三个层次,通过具体市场营销机会和详细的计划来支持企业的总体战略6。 战略学家安索夫最早提出了基于产品市场的企业战略模式,它足以说明市场营销战略的职能作用是极为重要和突出的。

小组合作学习文献综述

小组合作学习文献综述 1. 1合作学习的发展 合作学习是一种古老的教育观念和实践。从文字记载看,教育中合作的观念最早可追溯到我国古典教育名著《学记》。《学记》中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2]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相互切磋,彼此交流经验,以增加学习的效率。在西方,早在1世纪的时候,古罗马昆体良学派就指出,学生们可以从互教中受益。18世纪初,英国牧师倍尔和兰咯斯特在英格兰对合作学习小组进行了广泛的实验,他们的观念于19世纪初传到美国,深受欢迎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这一时期,最杰出的合作学习代表人物有美国教育家帕克,他在担任马萨诸塞洲昆西学校的管理者时(1875-1880),每年平均有30000多名来访者,检验他对合作学习法的运用情况。帕克以后,著名教育家杜威(Dew ey,J)提倡在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小组,并将之作为其著名的设计教学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在教育学史上,真正的、科学的、系统的关于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实践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一事件不仅震惊了美国朝野上下,同时也使美国教育界受到了了严峻的挑战。此后十几年里,美国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到了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有三个独立的研究小组开始了课堂情境中合作学习的开发与研 究。他们从小组教学,能力分组教学等教学实践中得到启示,从社会心理学中寻找理论依据,初步形成了一些关于合作学习的策略(如“小组一游戏一竞赛”);到80年代中期,合作学习的理论日趋成熟,其影响也逐步扩大,合作学习的研究者们从各种实验研究中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如“学生小组成绩分工”、“小组辅助个人”、“小组调查法”、“切块拼接法”、“共学式”等),合作学习开始成为一种十分有前途的教学流派;现在,合作学习已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以色列、德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日本等国的中小学教学,对于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合

近五年有关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文献综述_程晓红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方法。“朗读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不等于学习朗读,而是通过朗读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感知、体验作品的语言形式。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传统方法,关于它的研究从未间断过,收录在中国期刊数据库中的各种各类相关文章有数百篇之多。本文选取近5年有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教学”的论文46篇,深入细读、归纳综合。研究者们对朗读教学相关问题的思考是多方面、多角度的,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朗读教学的作用、意义,朗读教学中朗读训练和指导的方法、技巧,朗读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等。这反映出教育者们对朗读教学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朗读教学训练方法及作用的研究 (一)对朗读训练、技巧指导的研究 有近一半的论文是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的训练、指导和朗读能力的培养等。总体上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的训练方法或朗读技巧指导的探讨主要涉及: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良好氛围,采用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投入感情并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朗读训练要有原则,要循序渐进,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不同情况,逐步提高;要授之以渔,给予方法指导,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境界。朗读不是没有主次之分,不是没有详略之分,而是要重点段落重点朗读。其中,比较深入的研究集中在学生兴趣的激发、朗读技巧的指导、组织形式等方面。 多篇文章都重视教师的范读。如《大阅读,小细节》(蒋芳,2011)中指出:“示范朗读是朗读指导的一个法宝。好的范读不仅能以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言、动人的形象感染学生,更能使学生真切感受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情感美,还能潜移默化地进行朗读方法的指导。”教师范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就要求教师要研究朗读的技巧,并且自己也要多读、多练。同时,教师范读不可以也无法取代学生自己的实践朗读。在课堂上,朗读的主角还是学生,教师应“该出声时就出声”,更多时候还是要倾听、欣赏学生的朗读。 《让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扎实而灵动》(何玉莲,2008)一文中指出,朗读要适时导悟,要彰显个性。“导悟”区别于一般的朗读技巧指导,它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一次次的点拨中,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积极地参与到阅读实践活动中去”,从而“对阅读材料的内涵及语言组织形式等方面有深层把握和领会”,最终投入适合的感情,轻松自然地掌握正确的朗读方 法,于无痕之中教会学生朗读。“彰显个性”是反驳“整齐划一、不达标准死不休”的。不同的理解,读出的味儿自然不同,这一观点传达出了作者对每个学生的尊重。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张婷,2008)一文指出,“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根据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规律,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考虑到学生在各个年龄层上表达能力的差别,给予适当的指导。”即意味着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指导原则和要求不能一成不变,这不仅适用于朗读指导和训练,对于朗读评价也同样具有借鉴意义。而针对老师的具体指导,文中还提出:“选取指导的训练点要精;训练要求细致、精要;训练的过程都需精心设计。”一个“精”字,反映了教师对学生朗读指导的精心、细心和责任心。 (二)对朗读教学作用的研究 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朗读教学作为一种语文教学方法,独具魅力,在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综合这些论文,有的是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谈朗读教学的作用,有的是从整体的角度来看朗读教学的作用,有的是从重要性的角度来看朗读教学的作用等。 研究者总体认为,朗读教学具有以下作用:(1)有助于正确识字。(2)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学习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之一。(3)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4)有助于学生感悟课文,深入理解课文。(5)可以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6)有助于学生获得审美感受、提高审美情趣。总的来说,研究者对于朗读教学的作用的总结是比较全面的,他们也提出了支撑这些观点的例证,即关于这些作用、效果的具体展示,这些基于结果层面的论述,更多的还呈现一种经验性的概括和总结。而对于其背后的理论依据并没有做深入的探讨和说明,比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作用,依据是什么等尚未涉及。 二、朗读教学现状、问题和对策的研究 新课程改革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朗读教学高潮,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此,研究者们给予了关注,积极探讨了朗读教学的现状、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一些对策、解决措施和建议。 (一)朗读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对于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者总结认为: 近五年有关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文献综述 文/程晓红 摘要:对近五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教学的训练与作用以及朗读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等进行梳理,归纳综合,以期发现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

文献综述的主要方法

文献综述的主要方法 文献综述抽取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现有文献,总结这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从现有文献及过去的工作中,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角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 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在国外,宏观的或者是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通常都是由一个领域里的顶级“大牛”来做的。在现有研究方法的著作中,都有有关文献综述的指导,然而无论是教授文献综述课的教师还是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大多实际上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到了真正自己来做研究,便发现综述实在是困难。 约翰W.克雷斯威尔(John W. Creswell)曾提出过一个文献综述必须具备的因素的模型。他的这个五步文献综述法倒还真的值得学习和借鉴。 克雷斯威尔认为,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 1. 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在我看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 2. 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便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 3. 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 4. 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5. 在综述的最后提出一个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其实这里不仅是要对文献综述进行总结,更重要的是找到你要从事的这个研究的基石(前人的肩膀),也就是你的研究的出发点。 在我看来,约翰.W.克雷斯威尔所提的五步文献综述法,第1、2、3步其实在研究实践中都不难,因为这些主题的研究综述毕竟与你的研究的核心问题有距离。难的是第4步,主题3的综述。难在哪里呢?一是阅读量不够,找不到最相

(完整版)奈雪的茶营销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甘霖在《基于网络环境下快速消费品的营销策略》一文中提出,把握消费 者的购买动机、购买决策及行为已经成为营销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我国企业 在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细分不足和盈利能力不足,要想树立快速消费 品品牌需要做到提升营销效率、推陈出新、执行有效的市场拓展策略。 张明在《基于传统文化的吴裕泰茶叶营销策略》研究一文中指出包装可以 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刺激消费,63%的消费者是根据商品的包装来选购商品的,企业生产的各类产品应该采用类似包装策略,同时根据消费者的使用习惯 要实行差别包装策略。 李清泽,杜维春,李建兵在《我国茶叶市场和消费特点分析》中提出高附 加值快速消费品在构建分销渠道需要有别于大众快速消费品,要强调―目标市场‖渗透而不仅仅是市场铺货率,提倡―精准终端‖的理念,鼓励公司的销售 人员主导终端的开发和创新同时要充分利用渠道终端为品牌宣传服务,文章强 调建立一个与品牌策略相匹配的顺畅分销渠道将最大化地帮助产品实现价值。 黄婷婷《福建茶叶营销对策分析》中提出产品定位的原则中最重要的两个 是针对性原则和竞争差异化原则,在目前消费个性化、多样化的时代,通过一 个产品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是不可能的,必须运用三个针对,即针对终端、 针对竞争对手和针对消费者;而产品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产品原料差异化、特 性和功能差异化、价格差异化、促销差异化、包装差异化、品牌形象与文化差 异化等。 王丽惜,朱东红《关于茶叶物流模式的探讨———以安溪为例》中认为我 国茶叶营销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的企业经营明显具有产品观念,该 阶段成功的因素主要在与产品的原料;第二阶段成功的决定因素是产品的功能,企业经营依靠的是单一的推销战略而不是整合营销战略;第三阶段是指 2001 年至今,顾客的需求成为了成功的关键因素,整合营销和竞争的意识开始逐渐 加强。目前我国茶叶行业发展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二 是营销观念仍然落后。 罗永昌《网上销售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中阐述了知识营销的含义和特点, 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不再只关心销售额和利润,更强调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价 值引导消费者产生对新产品的现实需求,在知识营销策略中提出两个重要方面:

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衡山县星源实验小学廖欢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己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而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如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人们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把“小组合作学习”引进我们的数学课堂,并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尝试,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合作学习学习效果课堂教学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把全班学生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我们班有51个人,分成了七个小组。老师选了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要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来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起探索

性的个性化的主体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要使学生在融洽开放的学习氛围里,进行积极主动的交流合作,从而减轻思想压力,增强自信心,增加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 一、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大致可分为:明确学习任——合作探究——交流学习——反馈结果。 1、明确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告诉学生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适时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怎样完成学习任务。 2、合作探究。确立学习任务之后,小组要通过研究学习目标,明确主攻方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组员特点,分工工作,探索交流。在此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引导。 3、交流学习。小组成员通过探究,阐述各自观点,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集体研究,再在全班汇报自己的小组的交流成果。对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请其他小组帮助解决。 4、反馈结果。通过小组间的交流探讨,教师指导学生逐步统一认识,得出结论,并对各小组和组内成员的表现给予评价。

高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文献综述

高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 1、引言 选题的目的: 21世纪的今天,经济全球化,“地球村”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人际交流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个体间的合作与交往能力日见重要。因此,合作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合作中求生存,谋求发展。具有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必然成为人们生存发展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重要品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目标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这也意味着在未来教育工作中,不应只是关注教给学生多少固定的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掌握生存的本领,塑造具有健全人格和适合未来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创新型人才。由此,人的合作精神将成为21世纪的时他人的合作能力,是时代前进、社会发展对学校提出的要求。 选题意义 长期以来,中学数学教学已经形成了一种模式,教师往往依赖经验教学,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强调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的数学演练,而忽视了数学的人文因素、学生的情感因素的培养及学生创新实践的体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这样必然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机械化,只能凭借有限的经验进行简单的、重复的、直觉的操作活动,只关注学习的直接结果即眼前的学习成绩。在这样的背景下,难以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从而难以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需要。国务院2001年5月29日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提及合作学习,并对合作学习给予高度重视,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普通高中数学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论述明确了开展合作学习的教改方向,也为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个具体的措施。合作学习改变课堂中的一些沉闷的、乏味的知识授受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力弘扬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团体协作精神,创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能培养学生开拓进取、创新、竞争等现代思想和公民意识,焕发课堂 的生命活力。 选题背景 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方式基本上是灌输式的讲授法,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听讲、模仿、记忆、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同时有些抽象程度很高的数学学习,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下的直接结果就是遏制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枯燥无味,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这种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的教学活动,使得老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自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作为一名多年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的教师,迫切地感觉到陈旧的教学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新的教学环境,乘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觉得有必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了解,让其在教学中发挥优越性,给我们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这也是我课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2、正文

关于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关于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理论界关于差异化营销模式的相关研究比较多,本文从差异化营销的策略和模式两个角度对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评价,找出其中的研究不足,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差异化营销营销策略模式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和层次也相应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不再满足于基本的、标准的、大众化的需求,而是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和精细化。传统的营销已不再适应市场的要求,如何实施差异化营销战略和模式来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也亟待解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就差异化营销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1.差异化营销概念及相关策略研究 1.1差异化营销概念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创造顾客就是创造差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凭借其自身的各种优势,在产品质量、功能上优于竞争对手,通过有自己特色的促销营销手段,完善周到的售后服务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与众不同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从而赢得市场。 邓久根[1]在《差异化营销策略的实施的对策与战略》一书中提到差异化营销就是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生产出在性能上、质量上优于市场上现有水平的产品或是在销售方面通过特色的宣传活动、灵活的推销手段和周到的售后服务,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不同一般的形象。张占东[2]和杨树伟[3]等人也提出了相似的差异化营销的相关概念。 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差异化营销是指面对已经细分的市场,企业选择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子市场作为市场目标,分别对每个子市场提供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以及相应的销售措施。企业根据子市场的特点,分别制定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以及促销策略并予以实施。 1.2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 关于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主要集中在产品、服务、品牌和渠道等方面。学界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1.2.1产品差异化策略 产品差异化是指产品的特征、工作性能、一致性、耐用性、可靠性、易修理性、式样和设计等方面的差异。其缺点是保持产品的差异化往往以高成本为代价,

以语用为取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以语用为取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阅读教学可谓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从现实语文教学中发现问题,通过对阅读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当下的教学现状: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师生互动呆板、不灵动,学生表达感知、理解、鉴赏与评价的方式单一。 以此为基础,深入思考并归因,在归因的基础上,研究有关语用理论,以语用为切入点,着重探讨以语用为取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两大策略体系,包括:备课策略和课堂上的实施策略。然后,以策略体系为指引,在实际教学中实施策略,并构建语用教学课型与课堂模式,用切身的教学实践论证两大策略体系的可行性。 论文分为四大部分,概要如下:绪论部分,阐明研究的缘起与目的、创新点和意义、文献综述和思路与方法。其中,研究的创新点在于构建教学策略体系,也是本论文的核心,包括备课策略和课堂实施策略。 备课策略提出3条:1.分层关注语体形态,明确教学的基础内容;2.关注语象世界,变空白为有白;3.关注语义体系,评价主题内蕴。以此为根基,形成3条教学内容的选择策略:1.厘定文本的语体形态,深入探索文字密码;2.厘定文本的语象世界,探究其内隐和外显;3.厘定文本的语义体系,深入探索主题内蕴。 两大策略环环相扣。课堂上的实施策略以时序分为导入、教学推进、教学尾声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导入时,以语用来检测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策略;第二板块,教学推进过程中,以语用来检测学生重构的认知水平的策略;第三板块,教学尾声时,以语用来检测学生迁移能力的策略。其中,第一板块,论述了情境创设的意义、方

式和方法。 第二板块是核心,提出以语用来检测学生重构的认知水平的6种策略,即:1.启发学生概括、复述;2.启发学生补充提示语;3.启发学生更换人称进行角色体验;4.启发学生描述语象;5.启发学生补白想象;6启发学生发现构段、构篇密码。基于第二板块,提出教学尾声时,以语用来检测学生迁移能力的6种策略:1.以概括、复述迁移概括、复述;2.以补充提示语迁移补充提示语;3.以更换人称迁移更换人称;4.以描述语象迁移描述语象;5.以补白想象迁移补白想象;6.以发现构段、构篇密码迁移构段、构篇。 第二、三板块的策略丝丝入扣,相得益彰。第一章,对语用、阅读教学、语用阅读教学等概念进行界定,阐明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是系统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论述语用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与原因剖析,包括现状调查与原因 剖析两大方面。现状调查包括:调查对象及方法、调查内容、调查分析与调查结论。 原因剖析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制约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其中包括 教师不堪重负等4种外部因素和4种自身因素;二是制约学生发展的两大因素; 三是家长方面的原因;四是语文课程设置单一;五是现行教育体制下语文教学评 价的单一。第三章,是论文的核心,提出以语用为取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两大策略体系。 有关详情,以上创新点部分已阐述。第四章,着重阐述语用教学课型与模式、案例分析,包括口头表达练习课、朗读领悟指导课和读写迁移训练课。

以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目标的课堂教学研究

以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目标的课堂教学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后各级各类学校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以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目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进行基于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组织,学生在直接参与中将获得哪些技能的提高,以及教师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等,都值得每个参与研究者的思考。 标签:教学;合作;小组合作学习 一、研究背景 《新课程标准》提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小组合作学习免去了教师说教的枯燥无味,学生之间在自由交流信息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同时情感、心理得以沟通。因此,进行新课改后,大家自觉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反复尝试,研究总结,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改造,使课堂教学产生实实在在的变化,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得以变化。 二、研究意义 时代进入二十一世纪,教育需要改革。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部分学生“厌学”情绪加剧,采取什么方法能使他们变得“乐学”,已是当前课堂教学研究的热门、焦點。 1.合作学习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已在大多数国家形成,由于合作学习能很好的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是近年来最重要、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2.《新课标》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也指出我国教育现状中目前存在的学习方式单一问题,合作共赢已成当今社会主流。 3.“小组合作学习”在目前各地的课堂教学中已经被重视和运用,但是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认识不足,或者没有深刻的探讨,常常只在一种比较浅显的表面展开,所以存在许多问题。 三、研究内容 1.基于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组织。 2.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力培养。 3.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 四、文献综述

课题文献综述

《多媒体教学辅助中语文课的板书现状调查及对策的研 究》课题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不断翻新课堂学习,幻灯片、多媒体不断广泛运用于课堂,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受到冷落,淡出课堂。作为最传统教学手段的板书,同样也越来越被淡化、忽略。 语文教学既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活动,又是一种思想教育的方式。如果说成功的语文教学是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的统一的话,那么语文教学的板书设计更是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的完美结合了。板书是教师精心设计、简明扼要、生动直观地体现教学重点、难点的微型教案,通过板书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能有助于学生有层次地掌握知识的体系,有助于学生做好笔记,领会知识,强化记忆,启迪思维,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它既体现教师的业务素质的优劣,也反映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掌握了它,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也可以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 早在1912年当时的教育部就在《师范学校规程》中明确规定师范生必须掌握“黑板写法”第一次将教学板书写进了教学规程。黎锦熙先生在《新国文教法》中对语文板书作了介绍。解放后语文教学板书的问题得到了进一步重视在理论构建和具体操作上都有了较大进展但是仍然存在较多问题。现在众多教育家认为“所有的直观教学中要数黑板最普通、最重要、最灵活但也许就因为黑板过于被人们所熟悉以致往往被忽视或使用不足。”也即是教师的板书时有时随意性较大或者即使设计了板书也没有充分发挥板书的应用价值。特级教师斯霞曾说:“好的板书对于提纲挈领地了解课文内容,对于把握住课文的关键问题,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必须慎重考虑,精心设计。板书的原则是简单扼要,眉目清楚,切忌随心所欲,杂乱无章。备课时,我常常为设计少而精的板书费一番心血。”

小学语文课堂教育评价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小学教育 小学语文课堂教育评价策略研究 一、综述导言 哲人詹姆士曾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肯定。”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心理特点,身处于班集体之中, 他们喜欢表扬, 需要鼓励, 渴望被肯定,他们希望看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和作用,教师的一句激励性评价语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因而, 教师在课堂中的评价则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评价应抓住学生的这种心态, 对学生的表现。应用适当、正确的评价来不断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 点燃他们的信心之火, 让他们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营适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目前,国内已经有好多学者、专家研究过该课题,但是实践证明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师评价体制还是不够健全,因此,研究本课题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小学课堂教育评价策略的理论基础 教育心理学表明,处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好胜,注意力不能集中,因此教师的课堂评价对于其学习兴趣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小学语文中,它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教师的课堂评价对于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得,人文情操的陶冶是十分重要的。赵明仁、王嘉毅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中认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建立在对于评价对象的科学认识及教育教学方式的重新理解之上的,是对人的本质尤其人在教育视野中本质的重新解读和教育教学本质的重新定位。由于语文学科的独特性特点以及其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语文课堂教育评价应建立在对评价对象的认识上进行的。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对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观的形成具有启发意义。多元智力理论的广阔性和开放性对于我们正确地、全面地认识学生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各种智力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也没有好坏之差。因此,每个学生都有可以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给以一定的鼓励,评价也应因人而异。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极关怀的参照下,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而且要促进其优势智力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力领域迁移,因此,我认为在课堂中,教师应挖掘多方面的评价,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中也是至关重要的。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其主旨在于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逐步

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综述_0

---------------------------------------------------------------最新资料推荐------------------------------------------------------ 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报告结构 1、引言: 简要描述研究问题的性质,并进一步陈述研究问题(为什么研究) 2、综述的主体: 简要报告其他人的发现与观点。 通常将相关的研究放在一起讨论,并用小标题进行分类;详细介绍主要的研究工作,略提相对次要的研究策略: 时间、流派、代表人物 3、总结: 给出已有知识与观点的全貌 4、结论: 5、参考文献: 引用过的文献、其他索引(格式引言家庭是知识、价值观、态度、角色和习惯代代相传主要的传播体。 通过与家庭系统的互动, 子女形成自己的人格、思维模型和行为方即、家庭是人生最初始和最荃础的教育环境。 有研究表明,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学业成绩有着重要影响。 那么到底家庭中的哪些因素对子女的学业成绩产生影响,家庭因素又是如何影响子女的学业成就的呢?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家庭因素中对子女学业成就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如家庭环境、父母文化教育程度、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等。 1,与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相联系的各种客观因素,如家 1 / 17

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破裂、家长的文化程度及职业类别等;(柳敏峰,徐长江,王黎华. 家庭因素对中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调查研究,[J]. 教育测量与评价, 1674- 1536( 2010) 03- 0043- 04.)1) 家长的文化程度、文化程度越高,采用情感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越多,采用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则相对较少。 从而使孩子增强了信心,培养了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学业成绩的提高。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以及《家庭教育状况调查表》对德州三中学生进行了关于家长教养方式的调查和统计显示家长的文化程度差别较大且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显著的影响。 (【2】刘新宇德州三中学生学业成绩与家庭教育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2009)家长的职业 2) 职业为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事业干部的家长,其子女学业成绩优秀的较多,而工人和个体劳动者的子女相对学业成绩优秀的较少。 经分析,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事业干部一般都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有属于自己的比较理想的事业和职业,对个人的发展也看得很重,他们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个人的价值,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目标、兴趣爱好,关注自身的情绪体验。 他们多采取民主的教养方式,在精神层面会把自己和孩子视为相互独立的两个主体,尊重孩子的感受和发展。 身为工人和个体劳动者的学生父母一般从事体力甚至重体力劳动,还有的为了生计外出打工,一般无自己满意的事业,很难实

文献综述---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现状调查研究知识讲解

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现状调查研究文献综述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改要求:新课改的全面推行,特别要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实施新课改的基本途径在课堂,课堂是个微观社会,课堂教学过程是课堂中各种角色间相互作用并发挥其特有功能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时期,学习化社会的逐步生成,迫切需要教育改变原有的形态,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新课标是新的教学观念向传统教学的挑战。由于人才需求的不同,使人们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和研究日益活跃起来。为了进一步研究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如引导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小学课堂教学互动的调查研究就刻不容缓。 二、课堂互动教学的概念 互动理论的创始人当说是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米(George Herbert Mead (1863~1931),而将互动论真正合理利用于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的,当属布列克里局(Blackledge,D)等人的师生互动模式研究。他们运用自我概念、认识、解释、磋商等,对课堂中师生互动何时发生、师生在互动中的角色与地位等给予了较好的解释。 课堂互动教学是在课堂情境下,发生于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对话及其相关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体现主动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极大潜力与作用。 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开放式教学,他是机遇对教与学关系的审视和思考。互动教学的具体情景可能发生在组织的教学活动中,也可能是在非正式的游戏、生活和交往中。互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三、国外关于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的研究 在西方教育社会学中,师生课堂互动行为是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这一领域自20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发展速度很快,在互动类型的分析方面呈现出不同学科的学者以多学科方法相结合研究的特点,产生了诸多研究成果。。 1.艾雪黎等人提出的三种类型 英国学者艾雪黎(B.J.Ashley)等人根据社会学家帕森斯的社会体系的观点,把师生课堂互动行为分为教师中心式、学生中心式、知识中心式三种。 2.利比特与怀特等人提出的三种类型 利比特与怀特(R.Lippitt & R.K.White)等人把教师在课堂上的领导行为分成三类:权威式、民主式和放任式。由于互动行为的依赖性特征,相对于教师行为的不同,学生的行为也表现出差异性,由此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教师命令式,师生协商式,师生互不干涉式。 四、国内关于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的研究 适应国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国内学者对师生课堂互动行为从教育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工程学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吴康宁等人从互动主体角度提出的类型 吴康宁等学者认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行为种类繁多,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 (1)根据教师行为对象划分为三种类型:师个互动,师班互动,师组互动。在我国目前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类型中,师班互动和师个互动是主要形式。 (2)根据师生行为属性划分为三种类型: A、控制—服从型 B、控制—反控制性 C、相互磋商型

淘宝商城网络营销策略探析【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市场营销 淘宝商城网络营销策略探析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专家的研究充分阐述了什么是网络营销,我国网络营销的现状和网络营销的利弊,怎样进行网络营销。但是这些网络营销的研究都是从大环境这个面上分析,很少有从具体的企业网络营销这个点上分析。并且在这些研究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都是从网络营销这个面上提出的,这种由面及面的问题解决方案有点泛泛之谈,并没有实际意义。所以本文重在从淘宝商城这个点上分析,由点及面的分析网络营销策略。 (二)研究主要成果 1、网络营销的相关研究成果 米德詹姆斯在《孟菲斯在谷歌搜索首页进行本地网络营销》一文中指出,企业在进行本地网络营销的时候,将自己的网页放在谷歌第一页的重要性,能对企业的产品销售和品牌推广等方面有非常大的帮助,这就像现在淘宝商城的竞价排名一样,注重关键词,注重在淘宝商城搜索上在第一页的重要性; 林跃在《浅谈网络营销》中指出,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进入了千家万户,网络营销也随之呼之欲出。网络营销存着许多的优势和劣势。它的优势在于超越时空、低成本、实时互动沟通和多媒体展示;劣势在于诚信问题、安全问题、价格问题、被动性问题; 刘保成在《浅析企业如何进行网络营销》中认为,企业在进行网络营销时,应注意进行准确而客观的市场定位,进行网络竞争对手分析,目标市场分析,最后确定营销目标; 张海龙在《网络营销:个人化营销方式》中提出,网络营销是以顾客为导向,强调个性化的营销方式。消费者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定和需求通过网络在全世界寻找满足自己个性化需求的产品。而企业通过个性化的虚拟商店,满足顾客购物的个性化; 2、网络营销的策略研究成果

合作学习研究文献综述

合作学习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完善 ,合作学习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专家学者对合作学习进行了大量而广泛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与研究,本文试就这合作学习研究方面做一综述。 关键词:合作学习概念理论基础现状与问题分析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于8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的合作学习,在80年代被介绍到了我国,90年代在一些学校中开始采用,但真正在我国引起重视还是在新世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之后。《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中也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这次改革促使国内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士关注合作学习, 中小学的教师和学生几乎都能对合作学习有比较准确的认识, 课堂中越来越多的师生从合作学习中受益。笔者在中国期刊网以“合作学习”为关键词搜索到2001 年至今的论文2110余篇, 可见其影响的广泛。 一、关于合作学习的概念 关于合作学习的定义有很多,以下是国内外若干代表性的合作学习定义: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斯莱文认为 ,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根据他们整个小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著名学者,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美国肯塔基大学嘎斯基教授认为 ,合作学习是为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 ,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合作与互助的学习活动。英国著名学者赖特认为 ,合作学习是学生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在小组中共同学习的学习环境。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沙伦博士认为 ,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并以自主与合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系列教学方法的总称。[1]我国以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王坦在《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中提出的定义较为权威以及达成了共识“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