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策新闻奖近十年评论奖获奖作品研究

普利策新闻奖近十年评论奖获奖作品研究
普利策新闻奖近十年评论奖获奖作品研究

普利策新闻奖近十年评论奖获奖作品研究

【摘要】:由美国著名报业出版家约瑟夫·普利策命名的普利策奖涵盖了文学、历史、音乐、戏剧等诸多领域,其获奖作品被认为是“美国最优美的文字和最负责任的写作”。普利策新闻奖作为其中比例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一大奖项,对于美国新闻界、新闻事业甚至于对美国的政治、经济等社会生活各领域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检验着美国主流报界,更标志着美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也催生了众多的新的新闻报道观念,从而使美国新闻作品走出美国,影响世界。在多项普利策新闻奖中,评论奖因其对公众思想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而深受业内关注,地位相对特殊。纵观普利策评论奖获奖作品的研究成果,在宏观、中观和微观领域,目前国内外尚无与本课题相关的系统性研究。针对研究的空白,本文基于对普利策评论奖近十年的获奖作品文本全面、细致的研究,从作品概览、题材、价值取向、写作方式和语言方面进行分析,探究美国新闻评论的特点及不足,利用其积极导向作用,规避其制度弊端及作品缺陷,进而通过与中国新闻奖获奖评论作品的对比分析,为中西传媒的互补提供可能,从而使我国新闻评论进一步发挥其最大效能,让中国传媒走向世界。综上所述,开展普利策评论奖研究无论对于美国评论的传播和研究,还是我国评论的实践与创新,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关键词】:普利策新闻奖评论奖文本分析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212.2

【目录】:中文摘要8-9ABSTRACT9-11引言11-15第一章普利策新闻奖评论奖概况15-191.1普利策新闻奖评论奖及其历史发展15-171.2普利策新闻奖评论奖的评奖标准17-19第二章普利策评论奖获奖作品文本分析19-282.1普利策评论奖获奖作品概览19-212.2普利策评论奖获奖作品题材分析21-232.2.1选题“广泛化”222.2.2选题“具体化”222.2.3选题“本土化”22-232.3普利策评论奖获奖作品价值取向分析23-252.4普利策评论奖获奖作品写作方式分析25-262.4.1评论方式故事化252.4.2评论对象立体化25-262.5普利策评论奖获奖作品语言分析26-28第三章普利策评论奖的导向作用28-323.1促使评论理念逐步深入,评论实践创新发展28-293.1.1新闻至上,内容为王的理念深入业界28-293.1.2“为大众服务”的理念至上293.2以负面报道发挥正面效应29-303.3社会参与意识与人文主义精神的突出表现30-32第四章普利策评论奖评奖体制和获奖作品存在的问题32-354.1普利策评论奖的制度弊端32-334.1.1评奖体制的弊端324.1.2不可避免的主观倾向32-334.2普利策评论奖的作品缺陷33-354.2.1评论作品本身的局限33-344.2.2写作方式的不足34-35第五章普利策新闻奖与中国新闻奖获奖评论作品对比与借鉴35-445.1中国新闻奖评论类奖项及评奖标

准35-375.1.1中国新闻奖评论类奖项概况35-365.1.2中国新闻奖评论类作品评奖标准36-375.2普利策新闻奖和中国新闻奖的获奖评论作品对比分析37-395.3普利策评论奖带来的启示39-445.3.1重视评论写作及创新39-405.3.2讲求舆论监督的效应40-425.3.3改进评论的写作方式42-44结语44-45参考文献45-47附录:普利策新闻奖评论奖作品原文摘选47-55研究成果55-56致谢56-57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57-59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灾难报道的倾向性对比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c9026770.html,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获奖灾难报道的倾向性对比 作者:魏婷婷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35期 摘要:本文选取中国和美国新闻奖的最高奖项中近22年获奖作品中的256篇灾难性报道的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获奖作品对各类灾难报道时倾向性的不同。 关键词:中国新闻奖;普利策新闻奖;灾难报道;倾向性 作者简介:魏婷婷(1991-),女,汉族,山东聊城人,硕士在读,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新闻研究。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5--01 一、样本选取 中国新闻奖自1990年至今已评选22届,本文从4780篇获奖作品中选择其中的灾难性报道共计225篇作为分析样本。普利策新闻奖自1917年至今已评选90余期,为便于对比,选取1990年至2012年22届322篇获奖作品中31篇灾难性报道作为研究样本。 本文中对灾难报道分为对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疾病疫情、重大事故的报道,这四项分别包括:①自然灾害:地震、海啸、洪水、旱灾、滑坡、泥石流等;②交通事故:影响较大的重大交通事故;③疾病疫情:影响范围广泛的大规模疫情;④重大事故:火灾、矿难、放射性物质伤人、重大污染伤人等。本文未将战争、政治冲突等事件囊括入灾难报道。 二、分析与结论 (一)从灾难性报道在两项新闻奖获奖作品中所占比例看其对灾难报道的重视程度 统计得出,中国新闻奖4780篇获奖作品中,灾难性报道225篇,占到4.707%的比例。普利策新闻奖最近的22届的322篇获奖作品中,灾难性报道有31篇,占到9.627%的比例。 对比得出,普利策新闻奖中灾难性报道较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比例较大,且普利策新闻奖专门设置有突发性新闻奖、突发性新闻摄影奖这两项针对突发事件和战争报道的奖项。相较而言,普利策新闻奖比中国新闻奖更重视灾难性报道。

普利策新闻奖公众服务奖作品赏析教学教材

第100届普利策新闻奖公众服务奖作品赏析 《血汗海鲜》 ——美联社报道 壹 缅甸奴工坐在牢笼里,透过生锈的栏杆向外张望,他们藏身的热带小岛,距离他们的家乡有数千英里之遥。 就在几码开外,几名工人将奴工捕获的海鲜装船,它们将进入美国的大超市、餐馆,甚至宠物商店的供应网络。 然而,因被怀疑有意潜逃,8名男子被囚禁起来,他们是可能有胆子逃跑的奴工。他们居住的空间逼仄狭小,甚至不够供他们躺下。他们每天只吃得上几口咖喱饭,食不果腹,被困在这个牢笼中,直到他们被迫登上下一艘渔船重返大海。 “我只是告诉船长,我已经忍无可忍,想要回家。”觉奈(Kyaw Naing)对着同情奴工者偷运到岛上的美联社摄像机说,他深色双瞳里满是恳求。“下一次渔船停靠时,我就被立即关了起来。”他神情紧张,生怕附近的看守听见。 在本吉纳岛及周边海域的印尼海岛村镇,数百名被困男子代表着海鲜行业企业与国家之间纵横交错网络中最令人绝望的一环。这种复杂的

连接网络将海鲜捕捞者与消费者分离,掩盖了一个残酷的事实:你吃的海鲜可能来自奴工之手。 美联社采访的男子大部分来自全球最贫穷国家之一:缅甸。他们经由泰国被带到印尼,被强迫从事捕捞作业。他们的渔获被运回泰国,汇入全球供应链。 “血汗海鲜”出现在一些美国主要零售商店的供应链中,如克罗格(Kroger)、艾伯森(Albertsons)、喜互惠(Safeway)、美国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以及最大的食品经销商西斯科。也可以在一些最流行的品牌罐装宠物食品,包括花式盛宴(Fancy Feast)、喵混合(Meow Mix)和爱慕思(Iams)的供应链中发现它们的身影。它可以是高级餐厅的鱿鱼,加州寿司卷仿蟹肉,或是打上品牌专卖店商标的冷冻鲷鱼包,就这样“血汗海鲜”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在长达一年的调查中,美联社采访了逾40名奴工以及前奴工。美联社记录了一艘装运奴工渔获的大型货船的海上之旅,通过卫星跟踪它至一处满布砂砾的泰国港口。船靠岸后,美联社记者跟踪发现,装载海鲜的货车用四个晚上,将它们运往几十家工厂、冷藏库以及该国最大的鱼产品市场。 这些“血汗海鲜”在泰国的加工厂等很多地方与其他鱼类混合。美国海关记录显示,有几家这样的泰国工厂将鱼产品运往美国,它们也销

普利策社论奖获奖作品选题分析

普利策社论奖获奖作品选题分析

————————————————————————————————作者:————————————————————————————————日期:

普利策社论奖获奖作品选题分析-新闻学 普利策社论奖获奖作品选题分析 胡然 【摘要】普利策新闻奖作为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在全美甚至全球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力。本文从分析普利策社论奖获奖作品的选题入手,对社论奖作品的选题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从中找到美国优秀社论的优点,以资借鉴。 关键词普利策社论奖选题 自1917 年普利策新闻奖设立以来,普利策奖获奖作品就被誉为是“美国最负责任的写作和最优美的文字”,它不仅仅囊括新闻类作品,还包括文学、历史、音乐、戏剧等诸多奖项,但其中新闻类奖项占比例最大,影响力也最大。它们作为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几乎囊括了20 世纪美国最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和最优秀的新闻作品,引起了世界极大的关注。普利策新闻奖检验着美国主流报界,催生出新的报道观念,同时对美国政治、经济、社会进行观照和反思,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和突出的贡献。普利策获奖社论更是秉承诉诸理性、公平正义的原则,对美国国内以及涉及美国的国际事务进行讨论,选题大到政治,小到家庭,全面展现了美国的关注点。研究普利策获奖社论的选题,对于研究普利策奖,窥见美国全貌,理解美国新闻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一、突出本土性 普利策获奖社论在选题上展现了极强的广泛性,大到讨论战争(1917WarHas Its Compensations),小到探讨是否应该订立法律废止大腿舞(1999 Donacute;t stopfree speech, just enforce the laws),严肃与轻松并存,在选题范围上并没有限制。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选题广泛,普利策获奖社

普利策新闻作品赏析

普利策新闻作品赏析 2008221102200129 徐婷婷 新闻奖在普利策众多奖项中占有较大比重始于1916年,最初,只设四项奖即公众服务奖,最佳新闻报道奖,最佳新闻写作奖和新闻史奖,现已扩大到14项。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现在新闻界一致公认的最高奖项,它几乎囊括了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新闻记者和最优秀的新闻作品,德国鲁尔大学新闻与传播系教授海因茨·杜特里希·非吉尔所言:“普利策奖获奖作品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单篇报道作品显示了文本的高度纯熟,而主题和对这些重大历史事件解释则具有恒久的意义,历史学家,新闻工作者,政治家,社会学家,语言学家和作家将能够品尝玩味这种经常是令人激动的和信息量丰富的读物之价值所在。” 我要说它们最突出的特点是人性化,在普利策这里你能感到新闻不只是书本上所说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不是为了单纯叙述新闻,而是是新闻中有意无意地带着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倾向,而且这些倾向都是正义的倾向、人道主义的倾向,还原了记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气概。他们深知,发生了新闻的主角是人,看新闻的人也是人,他们更看重这件新闻背后人们的心理和情感,新闻是载体,将两者联系在一起,但这并非黄色新闻的庸俗的煽情主义,而是赞扬和肯定新闻中的珍贵事迹,揭露和贬斥新闻中的人的恶劣行径,真正起到贬恶扬善,舆论监督的功能。如“炮声又隆隆响起,凝聚着举国的哀悼,他回家了,这位无名战士,将在他的土地上长眠”。感觉这简直不像是一篇新闻报道,倒像是一篇哀悼这名士兵的文章,然而这种写法也有它的感性的合理性,让人并不感到突兀。 其次是它的故事性,在普利策新闻作品中无一不是以故事叙述的,有故事发生的详细背景,起因,经过,结果,有时还写到这件事引起的影响,例如,《伯德成功飞越了南极》作者却绘声绘色地把飞越中遇到的困难,伯德如何以超凡的毅力和智慧冷静处理,如讲故事般娓娓道来,“伯德中校不断地看偏流计,以便确认下面表层的地貌”“为了飞行的这一段骂驶的准确性突出地体现出来,借助于指南针,中校准确地找到阿克塞尔,海伯格冰川的位置、、、、、、”“即使这样,飞行仍崎岖艰难。因为在冰川狭窄的入口处,阿曼森上尉曾在这里爬升以向极点进发,但是旋风把飞机抛来抛去打转、、、、、、”这种以情景再现方式描绘出当时情形更生动有趣、直观,也让人更能了解事情发展的来龙去脉,对所报道的事了解得更深刻。而报道中的人物一个个呼之欲出,有着鲜明性格特征,事件层层推进,有时一波三折,有时新颖独特,令人欲罢不能,这种写法遵循读者的阅读习惯,使报道看起来清晰明朗。再次是语言表达的艺术性,语言或幽默,或排比,或缠绵悱恻,或慷慨激昂,比如《新泽西州立螝狱是罪恶滋生的地方》中有一段如下: “事实是:2人,3人甚至是4人被关押在同一牢房,这是违法的 事实是:这里没有土牢,犯人螝禁在内,一日只供两次饮食 事实是:关在地牢里的犯人被钉在墙壁的鐐锁得紧紧的 事实是:犯人在地牢里每关一天,其弄期反而增加一天 事实是:这里女犯和男犯关在一起,4号侧楼的第55号牢记誻为这个目的而特设的总共用了十四个“事实是”,这些大量的排比使文章气势陡增,如黄果树瀑布巨大水流从天而降,一泻千里,又如无声的控告,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再如《“我一刻也松动”》中讲述在敌人水域的一艘潜艇上,条件极其简陋的情况下,一位药剂师副手成功地为一个士兵切除阑尾的手术的故事,“泡在鱼雷里取出的酒精中的橡胶手套现在了年轻“大夫”手上,由于手指太长,橡胶的末端被撑得很薄,“你看起来像米老鼠,大夫”一个旁观者说,在棉

叙事学视野中的普利策新闻奖特稿

叙事学视野中的普利策新闻奖特稿 方毅华贾新 2013年03月11日14:40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 【内容摘要】本文以1979年至2011年32篇获奖特稿作品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叙事主体、叙事客体、叙事视角和叙事结构四个叙事要素入手,试图发掘并归纳普利策新闻奖特稿的若干叙事策略及叙事技巧,以期对国内特稿写作提供启示及借鉴。 【关键词】普利策新闻奖特稿叙事学 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1979年,普利策新闻奖增设特稿写作奖,自此,特稿在普利策新闻奖作品中占据一席之地。从新闻理念来看,普利策新闻奖特稿作品反映的是美国乃至西方的主流价值观,是我国了解西方世界主流价值观的一个窗口。从新闻写作来讲,普利策新闻奖特稿作品被公认具有“富有人情味”、“关注弱小”等特点,叙事纯熟,堪称叙事学研究范本。 何谓“特稿”?特稿就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叙事,简言之即讲故事,它的本质是一种交流行为,这就必然包含行动主体、客体与受体,对应在叙事这一行为中,即为叙事主体、叙事客体与受众。下面笔者将分别从叙事主体、叙事客体、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归纳。 一、叙事主体:多重叙事者 1.多种叙事者,多重叙事功能 一方面,普利策新闻奖特稿作品无一例外都是由多种叙事者共同完成的,这是因为新闻是过去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报道,记者不可能做到全知全能,对一切了如指掌,因此,记者需要借力于新闻当事人、相关知情人和权威人士等共同叙事,传递信息,让新闻报道无限趋近真实世界。换个角度思考,正是由于作者扮演的角色不同,发挥的作用不同,因此需要作者在同一篇报道中,分情况充当公开的叙事者、隐蔽的叙事者或缺席的叙事者。 另一方面,多种叙事者,又分别承担着多种叙事功能。缺席叙事者可以让报道看起来更加客观、形象,常见于对话等场景;隐蔽的叙事者除却上述优点,还可以起到较好的过渡作用;而公开的叙事者则承担起当事人、相关人无法呈现的资料表述以及背景资料等功能。其中,隐蔽的叙事者与缺席的叙事者的作用基本一致,担负着叙述、交流和证实功能;而公开的叙事者通过直接“发声”,表达当事人、知情人、权威人士等等都不能够或不足以表达作者所想要让受众了解的信息或情感,主要承担干预、说服功能。 较之国内特稿,普利策新闻奖特稿作品中,叙事者扮演的角色更为多样,这一点之前也有国内学者进行分析验证。如艾达在对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奖特稿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后,得出考察结果:中国新闻奖的获奖者无一例外地扮演着旁观者的角色;普利策获奖者的角色则丰富多样,作者在新闻作品中扮演的角色可以是旁观者、调查者、参与者,也可能是亲历者。[1]当充当旁观者的角色时,作者可以运用隐蔽的叙事者或缺席的叙事者这一身份进行叙述;但当作者扮演的是调查者、参与者、亲

普利策新闻奖近十年评论奖获奖作品研究

普利策新闻奖近十年评论奖获奖作品研究 【摘要】:由美国著名报业出版家约瑟夫·普利策命名的普利策奖涵盖了文学、历史、音乐、戏剧等诸多领域,其获奖作品被认为是“美国最优美的文字和最负责任的写作”。普利策新闻奖作为其中比例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一大奖项,对于美国新闻界、新闻事业甚至于对美国的政治、经济等社会生活各领域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检验着美国主流报界,更标志着美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也催生了众多的新的新闻报道观念,从而使美国新闻作品走出美国,影响世界。在多项普利策新闻奖中,评论奖因其对公众思想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而深受业内关注,地位相对特殊。纵观普利策评论奖获奖作品的研究成果,在宏观、中观和微观领域,目前国内外尚无与本课题相关的系统性研究。针对研究的空白,本文基于对普利策评论奖近十年的获奖作品文本全面、细致的研究,从作品概览、题材、价值取向、写作方式和语言方面进行分析,探究美国新闻评论的特点及不足,利用其积极导向作用,规避其制度弊端及作品缺陷,进而通过与中国新闻奖获奖评论作品的对比分析,为中西传媒的互补提供可能,从而使我国新闻评论进一步发挥其最大效能,让中国传媒走向世界。综上所述,开展普利策评论奖研究无论对于美国评论的传播和研究,还是我国评论的实践与创新,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关键词】:普利策新闻奖评论奖文本分析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212.2 【目录】:中文摘要8-9ABSTRACT9-11引言11-15第一章普利策新闻奖评论奖概况15-191.1普利策新闻奖评论奖及其历史发展15-171.2普利策新闻奖评论奖的评奖标准17-19第二章普利策评论奖获奖作品文本分析19-282.1普利策评论奖获奖作品概览19-212.2普利策评论奖获奖作品题材分析21-232.2.1选题“广泛化”222.2.2选题“具体化”222.2.3选题“本土化”22-232.3普利策评论奖获奖作品价值取向分析23-252.4普利策评论奖获奖作品写作方式分析25-262.4.1评论方式故事化252.4.2评论对象立体化25-262.5普利策评论奖获奖作品语言分析26-28第三章普利策评论奖的导向作用28-323.1促使评论理念逐步深入,评论实践创新发展28-293.1.1新闻至上,内容为王的理念深入业界28-293.1.2“为大众服务”的理念至上293.2以负面报道发挥正面效应29-303.3社会参与意识与人文主义精神的突出表现30-32第四章普利策评论奖评奖体制和获奖作品存在的问题32-354.1普利策评论奖的制度弊端32-334.1.1评奖体制的弊端324.1.2不可避免的主观倾向32-334.2普利策评论奖的作品缺陷33-354.2.1评论作品本身的局限33-344.2.2写作方式的不足34-35第五章普利策新闻奖与中国新闻奖获奖评论作品对比与借鉴35-445.1中国新闻奖评论类奖项及评奖标

像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一样写人物

像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一样写人物 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一样写人物——《经济观察报》记者的经验之谈 我始终认为,人物写作应该成为《经济观察报》的一个突破口,但对于一份经济类的报纸而言,对于细节的过度追求将会产生巨大的伤害——首先,它将伤害到文章的新闻性,而使我们步入一个误区——类似于《21世纪经济报道》的“狗仔队”风格,这显然与理性、建设性并不相符。 我们应该关注——经济活动中的人,将一个人放在经济活动的整个背景下去分析,我们也许可以得出与平时完全不相同的结论来。一个企业家,并不是他所有的活动都与(狭义的)经济相关联,而鉴于种种局限,我们无法长期接触,无法等待完美而延迟的稿件的出现。所以我们应该首先研究的是: 人物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尤其是在中国——企业和企业中都缺乏有效的监督,他的成功与失败与性格中的某些优点和缺陷息息相关。 在这方面,柳传志的谋略与强硬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王志东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他的性格原因;王峻涛完全是一个随意和缺乏耐性的人,有点书生气,这就决定了他在8848的失败;搜狐的张朝阳有点孩子气,对于玩的要求超过了创业的欲望,所以搜狐一直没有大的动作与调整,但这却造成了一种后果——搜狐的赢利很少,但搜狐的问题也最少,也就是说,张朝阳与搜狐的钱是相对干净的…… 在这方面的前期准备,我认为至少有被采访对象的出生日期、地点、背景(生活背景、学习背景、工作背景、地域背景)、血型、星座。这些技术性工作对于了解被采访对象十分重要。在采访中,要努力找到人物性格中最脆弱的一面。1999年美国最佳新闻写作奖得主德宁.L.布朗说:“因为我们都有脆弱的时候。暴露某个人的脆弱就像泄露了他的秘密。作为人类,我们都有了解他人秘密的喜好。” 所以,人物报道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努力揭开他性格中的秘密。 积累是十分重要的 对一个人物的了解,不是只经过一次短暂的采访就可完成的,必须事先有大量的阅读、储存。 譬如,如果现在写一个叫克里斯托夫.高尔文的人,我可以写得更好一些,因为我的资料库中有关于他、他父亲、他祖父和摩托罗拉的种种资料,更重要的是,我知道摩托罗拉是一个家族企业,它对他的继承人有着神圣的使命感。我了解到了高尔文家族文化的精神,以及克里斯托夫为了摩托罗拉所做的牺牲。在不用采访的情况下,这都将成为一篇质量不错的稿子——但这并不是为不采访制造借口。 我个人认为,除非有新闻性,更多时候,我们将我们的积累作为一种储存,它将随时变成“新闻”,而不是必须、马上变成新闻。当我们需要这些资料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容地查阅、提炼出我们的观点来,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采访——效率,无论对于企业家或者记者,其实都是最重要的。 在美国,一篇无截稿时间限制的新闻作品,通常要花4个礼拜以上的时间进行采访,有的要花费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反复地进行回访。对于我们,这当然是一种时间上的奢望,但它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概念——花费一些时间、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你的采访对象,将

论普利策新闻奖的意义

论普利策新闻奖的意义

论普利策新闻奖的意义 普利策新闻奖自1917正式颁奖至今,一直被誉为“新闻界的诺贝尔奖”,是新闻界至高无上的荣誉,折桂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乃至全世界新闻工作者心目中的事业顶峰,它代表了“美国最负责任的写作和最优美的文字”。九十多年来,普利策新闻奖的影响力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美国,而是早已闻名世界,他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最真实的世界,并试图改变这世界,他是世界新闻业的一把标尺,不断为人们删选出最优秀最具有力量的好新闻,他还鞭策着无数为了新闻事业兢兢业业甚至付出生命的新闻工作者,在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一.在揭露监督中试图改变世界 谈及普利策的影响,就不得不谈到负面报道。负面报道是“集中于那些与现实社会秩序与道德标准相冲突的行为,及像犯罪,丑闻,性攻击,事故和自然灾害等类似的反常事件”。通过对普利策近几十年来获奖作品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不论是“突发性新闻报道奖”,还是“调查性报道奖”,无论是综合性“公共服务奖”,还是摄影类“突发新闻摄影奖”,获奖作品中负面报道占多数。在我国,负面报道许多时候收到体制的约束,一般认为,正面报道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负面报道不利于社会的和谐运转。不可否认,负面报道很多时候揭露出社会的黑暗面是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例如一些负面报道充溢着施害者的残酷与灭绝人性,受害者的极度绝望与无力抗争,救援行动的杯水车薪或邋遢迟滞,官场政客的失职与贪赃枉法。这养的报道无疑会让部分受众涣散抗争斗志,产生惊慌、恐惧或者看客心理。但是它更多时候使人们对负面事件本身认知进一步深化,引发他们对生命存在状态,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个体生命意义,社会冲突与不和谐的根源问题的思考。在思考中,人们逐渐把这些事件转变为深刻的借鉴、启示,并从中吸取教训经验,不断形成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道德观,价值观,以及生命伦理观。东得克萨斯州的小报《勒夫金新闻报》获得了1977年普利策金奖,因为它查明了当地一个男孩的死因,这个男孩参加了海军陆战队,在圣迭戈进行基本训练时,被其他队员打死。这家小报的记者经过艰辛的采访过程后,报道讲述了一些令人心寒的事实,从而使整个军队改变了训练标准。在普利策的获奖作品中,这样促使社会改变的例子比比皆是。普

普利策新闻奖特写摄影奖获奖作品

北京时间4月17日凌晨3时许,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公布了第96届普利策新闻奖获奖名单。凭借一组反映退伍老兵返乡生活的作品《欢迎回家: Scott Ostrom的故事》,《丹佛邮报》的Craig F. Walker赢得了2012年普 利策奖的特写摄影奖。 2011年5月2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城的公寓中,布莱恩·斯哥特·奥斯特罗姆用手捂着嘴,来尽力缓解疼痛发作。 27岁的美国驻伊拉克士兵布莱恩·斯哥特·奥斯特罗姆(Brian Scott Ostrom)在经过4年的海外战斗生涯后,带着严重的伤后应激障碍症退役回到祖国。作为第二侦察营的士兵,他曾两次被派往伊拉克,也就是在第二次服役伊拉克战争中,患上了应激障碍症。 他表示,伊拉克军旅生涯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惨痛的。没有什么事能和他在伊拉克的经历相比。他说,自己患上这种症状时并没有意识到,因为他生活中渐渐习惯了。他现在每天都挣扎着,从找工作、努力工作到维持健康的人际关系。虽然他对在军中服役感到自豪,但他仍然对自己在战争中的所作所为有种罪恶感。(摄影师/Craig F. Walker )

2011年4月30日,斯哥特开车到一家酒吧与女友见面。这周早些时候,他与女友吵了一架后,企图割喉自杀而在脖子上留下伤疤。他说自己充满愤怒和仇恨,对自己很不好。自从当了海军陆战队士兵以后,整天就是战斗和杀害。他说,每位患上应激障碍症的老兵都有意外计 划,每个人都有自杀计划,每个人都知道怎么杀人。

斯哥特在酒吧一边喝着酒,一边数着企图自杀后手腕伤口的缝合线。他表示,要是在伊拉克战场,自己都死了好多次了。他说,日前寻短见时,他拿了一把剪刀刺喉部时未遂,便抓了 一把菜刀割了手腕。

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1(4)

Generally, the government chooses either criminal or civil penalties except in the most egregious cases, such as the Gulf spill, Uhlmann said. Fines also could be levied against Enbridge under the Pipeline Safety Act. If federal authorities ?nd that the company violated any of the standards set by that legislation, it could face civil penalties of $200,000 per violation per day. At a minimum, the penalties would likely include the days 6B was leaking. Criminal penalties under the Pipeline Safety Act are similar to those under the Clean Water Act: up to twice the losses associated with the spill. Federal authorities would have to prove knowing and willful violations to levy a criminal ?ne under the Pipeline Safety Act but only would need to show simple negligence under the Clean Water Act. The results of the 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afety Board's investigation of the spill will likely factor signi?cantly into the levying of penalties. That report will be released on July 10, according to the NTSB. Just as the government isn't required to accept Enbridge's estimate of the number of barrels spilled, neither is Enbridge required to agree to the government's estimate. I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and Enbridge go to court, the number of barrels spilled would be determined at trial. Uhlmann predicts a settlement, not a trial, is the most likely outcome with this case. If so, the number of barrels spilled and the ?ne levied per barrel are negotiable. Uhlmann expects the government would insist on its estimate in exchange for a slightly lower ?ne per barrel. Enbridge's price tag for the spill is already $765 million, with $650 million covered by the company's insurance. That insurance doesn't cover ?nes or penalties. What happened to the oil and debris that was hauled away from the spill site? Enbridge said it was able to recycle 766,288 gallons (18,245 barrels) of the oil it vacuumed up shortly after the spill. It returned the oil to 6B, which reopened two months after the spill. Contaminated soil and debris that was collected was disposed of off-site. According to the EPA, so far crews have disposed of 17,109,012 million gallons of oiled water and 187,041 cubic yards of oil-contaminated soil, downed logs and other debris. The 766,288 gallons of oil that Enbridge recycled—plus the amount of oil the EPA estimates was trapped in the oily water and debris—is how the agency calculated its latest ?gure of 1.14 recovered gallons. Was the Oil in 6B Tar Sands Oil? About 75 percent of the oil that spilled from 6B was a type of dilbit called Cold Lake blend. In an email to InsideClimate News, Enbridge spokesman Jason Manshum made

普利策新闻奖公众服务奖作品赏析(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100届普利策新闻奖公众服务奖作品赏析 《血汗海鲜》 ——美联社报道 壹 缅甸奴工坐在牢笼里,透过生锈的栏杆向外张望,他们藏身的热带小岛,距离他们的家乡有数千英里之遥。 就在几码开外,几名工人将奴工捕获的海鲜装船,它们将进入美国的大超市、餐馆,甚至宠物商店的供应网络。 然而,因被怀疑有意潜逃,8名男子被囚禁起来,他们是可能有胆子逃跑的奴工。他们居住的空间逼仄狭小,甚至不够供他们躺下。他们每天只吃得上几口咖喱饭,食不果腹,被困在这个牢笼中,直到他们被迫登上下一艘渔船重返大海。 “我只是告诉船长,我已经忍无可忍,想要回家。”觉奈(Kyaw Naing)对着同情奴工者偷运到岛上的美联社摄像机说,他深色双瞳里满是恳求。“下一次渔船停靠时,我就被立即关了起来。”他神情紧张,生怕附近的看守听见。 在本吉纳岛及周边海域的印尼海岛村镇,数百名被困男子代表着海鲜行业企业与国家之间纵横交错网络中最令人绝望的一环。这种复杂的连接网络将海鲜捕捞者与消费者分离,掩盖了一个残酷的事实:你吃的海鲜可能来自奴工之手。 美联社采访的男子大部分来自全球最贫穷国家之一:缅甸。他们经由泰国被带到印尼,被强迫从事捕捞作业。他们的渔获被运回泰国,汇入全球供应链。

“血汗海鲜”出现在一些美国主要零售商店的供应链中,如克罗格(Kroger)、艾伯森(Albertsons)、喜互惠(Safeway)、美国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以及最大的食品经销商西斯科。也可以在一些最流行的品牌罐装宠物食品,包括花式盛宴(Fancy Feast)、喵混合(Meow Mix)和爱慕思(Iams)的供应链中发现它们的身影。它可以是高级餐厅的鱿鱼,加州寿司卷仿蟹肉,或是打上品牌专卖店商标的冷冻鲷鱼包,就这样“血汗海鲜”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 在长达一年的调查中,美联社采访了逾40名奴工以及前奴工。美联社记录了一艘装运奴工渔获的大型货船的海上之旅,通过卫星跟踪它至一处满布砂砾的泰国港口。船靠岸后,美联社记者跟踪发现,装载海鲜的货车用四个晚上,将它们运往几十家工厂、冷藏库以及该国最大的鱼产品市场。 这些“血汗海鲜”在泰国的加工厂等很多地方与其他鱼类混合。美国海关记录显示,有几家这样的泰国工厂将鱼产品运往美国,它们也销往欧洲和亚洲,但美联社只跟踪了前往美国的货运,在那里交易记录是公开的。 至此,还几乎无法确定“血汗海鲜”最终出现在哪里。然而,整个供应链错综复杂,金钱流向那些剥削奴工劳动的公司。 美联社接触的的几家主要公司不愿公开就调查发表评论,但发表声明强烈谴责虐待劳工。它们都表示正在采取措施,杜绝强迫劳动,如与人权团体联手,追究分包商的责任。 几个愿意接受采访的独立海鲜分销商说,他们为确保海鲜供应的正当清白采取了详尽步骤,投入甚巨。他们表示,奴工一事说明,要监控地球另一端的供应链流程是多么困难。圣塔莫妮卡海鲜市场(Santa Monica Seafood Market)是一家直接向餐馆、市场供货的大型独立进口商,是致力于改善国际渔业的行业领头羊,该公司派出人员到全球各地检查供应商。

【资料】世界获奖摄影作品赏析.pdf-2019-10-20-08-19-32-127

世界获奖摄影作品赏析 【篇一:世界获奖摄影作品赏析】 照片是摄影师们在用镜头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 都是带有自己的感悟的,他们用作品向我们讲述体悟,与我们分享心 得。因此,我们在欣赏时,也应该使自己沉静下来,用心灵与自然与 社会与人生对话。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一组国际摄影大赛中的获奖 作品,也许它们会让你有新的感悟。 「彩色 color」 《a fter 》摄影:陈志迪获第三届克罗地亚 dfa 国际摄影展 dpa 铜牌《一帘幽梦》摄影:朱汉举获 2015 年第三届希腊奥林匹克四地巡回展 hpsc 银牌 《惊梦》摄影:易都获 2016 年第 18 届纽约国际摄影展铜牌《神 秘园》摄影:赵晋黎获上海第十二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金牌 《异度空间之篮球赛》摄影:颜劲松获 2015 年第三届希腊奥林匹克 四地巡回展 hpsc 金牌 《窗外》摄影:陈光驰获第三届克罗地亚 dfa 国际摄影展沙龙金牌 《守望》摄影:宋持月获 2015 年第三届希腊奥林匹克四地巡回展 fiap 金牌 《女娃》摄影:胡卫国获第三届克罗地亚dfa 国际摄影展沙龙勋带 奖 《南通六县老街之百年私塾》摄影:朱静仪获2015全球年度旅游大赛街道组冠军 +奖金 1000 英镑 《老茶馆》摄影:卢敏强获 2016 俄罗斯“我们与周围的生活”国际摄影展 fiap 金牌 《外面的世界》摄影:雷鸣获第三届克罗地亚 dfa 国际摄影展 dpa 银牌 《织网的渔夫》摄影:李光健 2015 年第三届希腊奥林匹克四地巡回 展荣誉证书 《奋力冲刺》摄影:吴登采获第 44 届纽约摄影学会国际摄影展 fiap 勋带奖 《盛夏》摄影:周建勇获 2015 年度全球旅游摄影大赛多彩世界组 推荐奖 《土楼光阴》摄影:杨胜华获 2016 年第 18 届纽约国际摄影展勋带奖

纪实摄影的最高奖项普利策奖

纪实摄影的最高奖项普利策奖 普利策奖创始者 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1847年4月10日生于匈牙利一个犹太人家庭。17岁时从家中出走,本想从军,但因视力差、身体弱而被拒绝。后被美国军队招募,成为一名骑兵,1867年加入美国籍。1868年当了德文《西部邮报》记者。他凭借强烈的求知欲和充沛的精力,不知疲倦地挖掘各种新闻,后成为该报的全资经营者。 到1878年,普利策熟练地掌握了英语,于当年12月9日出价2500美元买下了圣路易斯的《电讯报》,后与当地《邮报》合并为《圣路易斯邮讯报》。1883年,他以34. 6万美元买下《纽约世界报》。他创造了编辑写作制——即记者采写的材料由编辑润色、整理、综合成稿件见报。这种写作规则,至今仍是整个新闻界的普遍原则。 普利策对报纸的经营与编辑独树一帜。他强调报纸发表新闻要真实和准确,文字要简洁和通俗,要花力气写好社论。 普利策于1911年去世。他生前立下遗嘱,将财产捐赠给哥伦比亚大学,设立普利策奖,该奖后成为美国新闻最高奖。 普利策1868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他的一生对美国报纸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被人们誉为创办现代美国报纸的先驱者和示范者。1903年,普利策写下遗嘱,决定出资兴办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和建立普利策奖金,由哥伦比亚大学董事会掌管他遗赠的基金。1911年10月29日普利策逝世。根据他的遗嘱,1912年开办了哥伦比亚新闻学院,1917年起设立了普利策奖。 普利策奖历史 普利策逝后立下遗嘱,将财产捐赠给哥伦比亚大学,设立普利策奖,奖励新闻界、文学界、音乐界的卓越人士,该奖自1917年以来每年颁发一次。 85年来,普利策奖象征了美国最负责任的写作和最优美的文字。特别是新闻奖,更是美国报界的最高荣誉。每一个希望有所作为的美国记者无不以获得普利策新闻奖作为奋斗的目标。 普利策奖的评委由有成就的名记者组成。当年的优胜者由评委审查、挑选,但评选结果需经哥伦比亚大学顾问委员会通过,并由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宣布。 普利策摄影奖获奖作品具有重要意义。不少美国人对于许多重大事件的深刻印象是由当年普利策奖获奖照片形成的。事实上,许多美国人是通过回忆他们第一次看到这些影像时正在做什么来记录自己的一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