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要点

毛概要点
毛概要点

毛概要点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的客观条件以及科学内涵

第一,“两个重要前提”,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足基本国情。中国共产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第二,“一条基本路线”,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条基本路线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规律,因而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第三,“两项根本任务”,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看作是建立新社会的“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

第四,“一个总体布局”,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以及指导意义

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意义:①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②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XX的集中体现

③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精髓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精髓,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始终是实事求是。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最本质的东西。由于把握了这个精髓,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创新境界。

4. 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法发展真理。

意义:①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②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③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5.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相同点:①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革命任务:都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

③革命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不同点:①领导力量: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②指导思想: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③革命前途: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④革命发展和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⑤结果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在这一意义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⑥所属的革命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⑦时间不同:1840—1919,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6.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要一般地消灭资本主义?

7.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的利润分配

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四马分肥”。当时对私人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所采取的正是“四马分肥”的政策,即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和资方红利各占利润分配的一部分。

8. 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与意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内涵: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要求。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意义: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出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懂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表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内在联系。

1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

所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理论里的讲法,是指生产力水平低下,但具备社会主义特征即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生产资料公有和计划经济。过渡时期,是指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国具体指1949-1956年.这时期,无产阶级政权已经建立,但还不是完全公有制而是多种所有制并存。所以过渡时期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区别在于:所有制.前者是多种所有制,后者是公有制。

11. 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12.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不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言,人民包括各阶层人民群众,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需要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具有动态性和全面性;就落后的社会生产而言,包括生产力水平的落后,没有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也包括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方式的落后。

13. 改革开放不需要考虑姓“社”与“资”的问题

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明确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强调的是对于改革的一些具体政策措施,必须从抽象的姓“社”姓“资”的争论中摆脱出来,放开手脚,大胆地试,大胆的闯,把注意力放到研究用什么手段和方法才能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上来,不要因纠缠于抽象的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而贻误改革的时机,从而在根本上损害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一方面是因为,不能把一切产生于资本主义并在资本主义社会得到广泛应用但本身不具有社会制度属性的经济现象,都认为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而加以否定;另一方面,在社会注意初级阶段也不能无条件地拒绝和否定一切资本主义的经济成分和因素。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15. 公有制的内涵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含的内容,包括: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16. 正确看待股份制的生产资料私有制

17.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征

其基本特征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以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消耗较高,成本较高,产品质量难以提高,经济效益较低。

18.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两个坚持与三个转变

两个坚持:①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②坚持扩大内国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

三个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19. 对低碳经济的认识

近来,低碳经济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观察当前对低碳经济的探讨和认识,有几种误解需要澄清。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研究员日前作出如上表示。第一种误解,认为低

碳经济是贫困的经济,咱们不能搞。这种误解只看到了表面现象,而没有看到在较高人文发展水平情况下也可以是低碳的。生活质量并不是用碳排放的多少来度量的。发展低碳经济并不是要走向贫困,而是要在保护环境气候的前提下走向富裕。第二种误解,认为一旦搞低碳经济,那么高耗能、高排放的重工业就不能发展了。其实,低碳经济绝对不应该完全排斥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而应该想办法尽量提高碳效率。第三种误解,认为一旦搞低碳经济,我们就不能开车、住大房子、享受空调了。实际上,搞低碳经济并不一定会降低我们的生活品质,相反,生活品质可能还会得到改善和提高。第四种误解,搞低碳经济要用先进技术、低碳能源,成本太高,我们做不了。从长远战略上来看,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把长远战略、现实竞争力、环境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发展低碳经济就不是高成本,而是具有竞争力的低成本。第五种误解,认为低碳经济是好东西,但太遥远,我们现在还没到发展低碳经济的水平,以后到了那个水平再说。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低碳经济是点点滴滴汇集起来的,任何节能的、防治污染的、环境友好的行为,都是对低碳经济的贡献。低碳经济不是时髦的概念,是可以落实到现实的行动。要通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消费方式的转型、能源结构的转型、能源效率的提高,使中国向低碳经济、低碳社会迈进——只有低碳社会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20. 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更高要求P283

现代国名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2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①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③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④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它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对于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深刻的影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思想基础,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

23. 依法治国的内涵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亩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是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法治国内涵的科学阐述。

依法治国的意义:

首先,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法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

其次,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法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最后,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24.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离开了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和意志凝聚起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也就无从谈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健全民主和法制,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发扬人民民主,又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有效途径。党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保障自己当家作主的各项民主权利,这是依法治国的实质。依法治国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维护人民主人翁地位的过程,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过程。党领导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宪法和各项法律,又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法办事,保证法律的实施,从而使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25. 如何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①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第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第二,优化教育结构。第三,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第四,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②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第一,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第二,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第三,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第四,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第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第三,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④加快建立覆盖丞相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第一,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第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第三,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第四,发展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第五,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第六,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搞好基金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加强基金监管,杜绝非法侵占、挪用,确保社保基金安全。第七,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⑤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第一,要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第二,要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卫生投入体制、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第三,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第四,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⑥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第一,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第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第三,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第四,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第五,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26. 如何理解“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中的“文攻武备”方针

在坚持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础上,提出“文攻武备”的总方略。我们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统一,同时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XXXX”的图谋的。文攻和武备两手都要硬,这样才能牢牢掌握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动权。

27. 创新型国家的含义

创新型国家,一般来说,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

28.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29.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

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既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经济、科学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也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

30. 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

中国和平发展的到了,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3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在于:

(1)它具有国际强行法性质,对国际事务具有普遍约束指导作用

(2)它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完善了国际法原则体系

(3)它为国与国交往合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行为准则

(4)它是解决国际争端的基本准则

(5)它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武装军事干涉内政行动的重要理论依据和有效手段。

32. 中国共产党是两个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就是说,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按照中国的实际和中国人民的意愿,艰苦奋斗,造福于祖国与人民;始终不愧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能够把全民族、全社会的力量高度凝聚起来,为着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团结奋斗。33. 判断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

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

34. 如何正确看待人权

人权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它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的任何一个阶层的居民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享有充分的人权,是我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奋斗目标。

人权状况受到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条件的制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各国由于历史背景、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状况存在着很大差异,对人权的认识往往不一致,落实人权的措施也各不相同。

衡量一个国家的人权状况,不能按一个模式或某个国家、地区的情况来简单套用。在人权问题上,要求各国接受同一模式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即使是西方国家,人权的制度和实现途径也是千差万别的。并不存在一个世界各国都可以接受的统一的具体人权标准。对于联合国通过的一些国际公约,各国基于本国的情况,态度也不尽一致。

在人权问题上,按某一个国家的模式去衡量、评判其他国家的人权状况,或者把自己的模式强加于人,既不恰当,也根本行不通。如果一国按自己的标准来对待别国的人权问题,那么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认为别国侵犯了人权而任意加以干涉,其结果必然是纷争不断。

正因为如此,在观察和评价一个国家的人权状况时,不能割断该国的历史,也不能脱离该国的国情,更不能按一个模式或某个国家、地区的情况来简单套用。

35.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忠实代表,在全国人口中只占极少数,无论是过去搞革命,还是而今搞建设,为了实现“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目的,就理所当然地把广大人民吸引到自己的运动中来,使自己的运动成为“绝大多数人”的运动。共产党如果不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无法体现自己的领导作用,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拥护和参加,自己也就成不了“先锋队”。无产阶级运动的性质和共产党的性质,都决定了共产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

36. 社会主义过程中国家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

37.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依靠力量我国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就是立法,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这是法制建设的先决条件。有法必依是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这是法治建设的中心环节。执法必严就是执法机关认真执行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这是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违法必究就是任何人不管谁,只要违反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许任何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殊公民存在。这是法制建设的重要保障。以上四条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样社会才能和谐,人民才能幸福安康。在当代中国,一切赞成、支持和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力量,都属于人民的范畴,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①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②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③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38. 我国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经过20多年的对外开放,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很大进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①全方位: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不仅对发达国家,而且也对发展中国家,对原苏联东欧地区的国家开放。但我们对外开放的重点还是发达国家。

②多层次:我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对外开放格局。

③多渠道、宽领域:就是向世界市场开放,包括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等。

④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国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贸组织,这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

39. 发展是硬道理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40. 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

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首先,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争取到了农民的支持,就使得民主革命有了巨大的群众基础。其次,中国民主革命,不仅是政治革命,而且是思想革命,农民的思想觉悟不提高,民主革命就没有完成。再次,民主革命是反封建的,反封建当然以反封建地主经济为首要,而地主经济又是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根本,所以民主革命就是要反对地主土地所有制,给农民以土地。

毛概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群众路线: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5、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6、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 二、辨析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答案:1)这句话是正确的。 2)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三、简答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第一,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第二,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

毛概复习要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来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答:对。在党的奋斗历史中,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 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历 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了最新概括, 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 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答: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4、政策和策略;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 6、党的建设。它 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是核心和精髓),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萌芽和形成时期: 1915 新文化运动--1935 遵义会议召开;成熟时期:接上 --1945 年中共七大(把毛 泽东思想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发展。 4、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答: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3、革命军队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容 ⑴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论成果是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容:①新主义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的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⑵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容: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③改革开放的理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⑦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理论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⑶“三个代表”: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

毛概知识点最全总结

3.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其重大意义? 必要性:①由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②由中国革命的动力决定的 ③由敌我力量的对比和布局决定的 意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中药店方法论意义。 4.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三个主要的法宝;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争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三章 1.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①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②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③用和平的方法进行改造 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度性质? 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想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②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③新民主主义体系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 第四章 1.党在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 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 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思想 ③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④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2.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①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③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④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⑤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第5章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2017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第一章 1. 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幵拓着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 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 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 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 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 :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 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 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的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⑵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 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内容: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③改革幵放的理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⑶“三个代表”: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

毛概重要考点知识点梳理

毛概重要考点知识点梳理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 2.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3.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历史文化结合起来。 4.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坚持将群众路线作为根本工作路线,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6.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理论上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7.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8.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 9.1997年,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10.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11.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 13.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4.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15.改革开放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

毛概论述题整理

第八章 1、怎样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 ①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②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③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2、如何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在经济中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 3、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①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 ②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 ③隐性收入、非法收入问题比较突出; ④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措施:①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市场调节、政府调控; 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要素配置和价格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对收入分 配的调控作用; ③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④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4、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是什么 ①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②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③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5、经济发展新常态给中国经济带来哪些发展机遇 ①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经济规模决定的实际增量依然可观; ②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 ③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 ④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积极推动职能转变,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充分结合,共同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6、如何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①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要求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报恩之意,尊重自然界的创造和存在,绝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 ②顺应自然,人和自然和谐共生,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③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要求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向自然界索

毛概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4) 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一、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二、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P4-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方面,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另一方面,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

想。 最后,毛泽定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P13)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其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选择)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国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四)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P27-29)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方法来”。 2.“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善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3.“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就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是真理,而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 4.“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选择)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P18-23) 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实现祖国统一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历史地位: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二,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六)正确理解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P29-31) 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反例:文化大革命,大跃进 第二章(简答题)

毛概知识点最全总结 毛概重要知识点总结

毛概知识点最全总结毛概重要知识点总结 3.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其重大意义?必要性:①由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②由中国革命的动力决定的③由敌我力量的对比和布局决定的意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党运用 ___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 ___中国化具有中药店方法论意义。 4. 如何理解 ___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三个主要的法宝;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争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三章 1. 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①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②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③用和平的方法进行改造 3. 如何理解 ___社会的过度性质?①从中华人民 ___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___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 ___想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②在我国 ___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③ ___体系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第四章 1. 党在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思想③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④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2.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和教训?①必须把 ___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②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③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④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⑤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第5章1. 怎样正确把握 ___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___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

大学毛概全本详细知识点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形态:毛泽东思想。 2、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延安)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绩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多选) 5、毛泽东思想——七大(写进党章、确立为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十五大,三个代表——十六大,科学发展观——十七大。 6、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7、1982年,在十二大,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命题。 8、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并郑重地写入党章,翌年又载入宪法。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括为三句话: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0、党在21世纪三大历史任务: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1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12、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单选、多选) 13、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意义?(重要)(p36) 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意义:a、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b、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c、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 背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步一步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时间, 同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新民主义革命时期,找到了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革命胜利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 结我国发展时间,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即为什么提出科学发展观)。 ?毛泽东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 的科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解决中国的实际和内在需求。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发生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毛概各章节考试选择题重点(整理过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 D )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A、六届三中 B、六届四中 C、六届五中 D、六届六中 2.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是在( C )中确立的。 A、遵义会议 B、六届六中全会 C、党的七大 D、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是( C )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 小平理论 4.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 B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5.遵义会议以后,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 C ) A、萌芽时期 B、形成时期 C、成熟时期 D、继续发展时期 6.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 A ) A、群众路线 B、思想路线 C、工人路线 D、农民路线

7.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 C ) A、争取外援 B、艰苦奋斗 C、独立自主 D、利 用外贸 8.指出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 时间的人是( C ) A、刘少奇 B、周恩来 C、邓小平 D、 江泽民 9.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 B ) A、邓小平理论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0.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发展是硬道理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 1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D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姓“资”还是姓“社”的判 断标准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 12.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是在 党的( B )

大学生毛概复习知识点大全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2)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全面依法治国(3)全面深化改革(4)全面从严治党 3.实事求是的思想内涵是什么:(P33) (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又是党思想路线的核心(2)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总路线的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基本纲领:①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②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③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②: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2、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5、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P53)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民主经济,为国家发展打好基础。 6、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P69)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 7、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教训:(P100) 意义:(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经验教训:(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P123)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9、社会主义的本质意义:(P133)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3)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10、两种制度: (1)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2)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 1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1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P235) (1)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2)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3)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坚持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4)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P247) (1)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2)一切为了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3)

最全的毛概知识点归纳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 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 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5、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7、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6 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1)同XXX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 1、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P52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发展和丰富。(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3、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以理论形态表现出来的党的思想路线,是由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从理论结构上看,这四个基本要素是互相联系、互相贯通、互相补充的统一整体,但它又不是不分主次的并列关系。“实事求是”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者相统一的概括,它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等内容,因而是其它三个基本点的核心,但它并不能代替其他三个基本点。 4、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3)理论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4)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5)创新必须建立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版毛概知识点归纳教学文案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依据 时代特征: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和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革命时代特征(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实践基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基础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a)对象:帝国主义(首要对象),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b)动力:工人阶级(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阶级(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城市 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动力是工人和农民。 c)领导:无产阶级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d)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e)前途:社会主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纲领——总路线的进一步展开和体现 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4、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34)和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40)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020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2020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的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⑵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内容: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③改革开放的理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⑧社

毛概考试重点归纳

毛概考试重点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6 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 1、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

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P52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发展和丰富。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3、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以理论形态表现出来的党的思想路线,是由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从理论结构上看,这四个基本要素是互相联系、互相贯通、互相补充的统一整体,但它又不是不分主次的并列关系。“实事求是”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者相统一的概括,它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

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2020

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2020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单选)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 (单选)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单选)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确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必然性表现在哪里?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多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指导思想。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国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简答)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指引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使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