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形态分析研究进展

铅形态分析研究进展
铅形态分析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进展, 2014, 4, 27-33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4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759075938.html,/journal/aac

https://www.360docs.net/doc/759075938.html,/10.12677/aac.2014.43005

Research Progress on Speciation

Analysis of Lead

Guojun Peng1,2, Xiaoyan Zhu1, Jianguo Chen1*, Xianzhong Jin1, Shaohong Chen1, Danyi Wei2 1Ningbo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Ningbo

2Faculty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Email: chenjg@https://www.360docs.net/doc/759075938.html,, 410066810@https://www.360docs.net/doc/759075938.html,

Received: Jun. 3rd, 2014; revised: Jun. 11th, 2014; accepted: Jun. 23rd,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759075938.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A review on research progress of speciation analysis of lead was presented, with emphasis on the

applications of chromatography and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hyphenated with spectrometry and mass spectrometry. The prospect of lead speciation analysis was also discussed.

Keywords

Lead, Speciation Analysis, Determination

铅形态分析研究进展

彭国俊1,2,朱晓艳1,陈建国1*,金献忠1,陈少鸿1,魏丹毅2

1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宁波

2宁波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宁波

Email: chenjg@https://www.360docs.net/doc/759075938.html,, 410066810@https://www.360docs.net/doc/759075938.html,

收稿日期:2014年6月3日;修回日期:2014年6月11日;录用日期:2014年6月23日

摘要

围绕色谱、毛细管电泳与光谱、质谱的联用技术及其应用,综述了铅形态分析的研究进展,展望了铅形*通讯作者。

态分析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铅,形态分析,检测

1. 引言

由于现代工农业、交通业的过度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淡薄,重金属对水体、土壤以及农作物的污染日趋严重,铅是最严重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铅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又能够在生物体内积蓄,且因其形态不同,毒性差异很大。因此,对于铅元素的分析,已不能仅仅局限于对铅总量的检测,痕量铅的形态分析越来越受重视[1] [2]。

元素的形态是指某一元素在环境中实际存在的分子或离子形式,包括同位素、不同价态、无机化合物、有机络合物、有机金属化合物、大分子络合物等[3]。自然界中铅主要以硫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态等形态赋存,其中,铅的有机态毒性是无机态毒性的10~100倍。曾作为抗爆剂的四烷基铅是有机铅形态的主要来源,四烷基铅在自然界中不断转化为三烷基铅、二烷基铅和无机铅,其毒理因不同形态而各不相同。铅易在人体骨骼和软组织中积聚,引起慢性铅中毒,导致脑损伤、贫血、神经异常兴奋、肾功能失调等症状,对健康造成危害[4]。

环境中铅元素形态多样且含量低,一般在μg/L至ng/L级水平,故铅形态分析需采用有效的分离手段与灵敏的元素检测器相结合方能实现。分离方法中,气相色谱(GC)分离技术相对成熟[5]。高效液相色谱(HPLC)则具有常温分离、无需衍生、过程可控等优点。此外,毛细管电泳技术凭借快速分离、样品用量少、低检测成本等优点在铅形态分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元素检测器则多以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光谱和等离子体质谱为主。

2. 联用技术

2.1. 气相色谱(GC)分离技术

以气相色谱为分离系统的联用技术是目前铅形态分析中应用最多、最为成熟的一种分析方法。表1列举了近年来以GC为分离系统的联用技术在铅形态分析中的应用。GC主要用于分离挥发性强且热稳定性好的化合物,对于挥发性差的有机金属类化合物,则首先要进行衍生生成氢化物或烷基化后再进行GC 分离。但是,在衍生过程中易出现衍生化效率低和有机金属化合物的降解等问题,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6]。NaBH4是常用的氢化试剂,Gragnard是常用的烷基化试剂。衍生试剂的选择对分析结果有较大影响,Rosa Pe?alver[7]等用GC-AES联用法同时测定有机铅(TML、TEL、TeEL)和有机锰(CMT、MMT),并分别研究了两种衍生化试剂NaBPr4和NaBPh4对检测限的影响,结果显示:使用NaBPr4为衍生剂时灵敏度较用NaBPh4为衍生剂时高出1~2个数量级。所以,在采用GC联用技术分析铅形态时,应选择合适的衍生剂以获得最佳的检测效果。

与GC联用的高灵敏检测器主要有原子吸收光谱(AAS)、原子发射光谱(AES)、质谱(MS)、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由于不同检测器灵敏度存在差异,找到合适的检测器对铅形态的分析至关重要。

E.Beceiro-González等[5]考察了GC-MS和GC-MS/MS两种联用技术在研究有机铅、汞、锡的七种不同形态时的检测效果,实验结果显示:GC-MS/MS联用可获得更低的检测限。Josefa R. Baena等[8]在采用GC 联用技术研究有机铅形态时,对比了三种检测器EI-MS、MIP-AES和ICP-MS的灵敏度,得出ICP-MS

Table 1. Speciation analysis of lead by hyphenated technique with Gas Chromatograph

表1. 气相色谱联用技术测定铅的形态

待测物基体预处理检出限检测系①文献TML, TEL, TeEL 水样、土壤NaBPr4衍生0.08~0.10 ng/L AED [7]

TML, TEL, DEL, DML 雨水

C60,RP-C18吸附

NaBPr4衍生

4.0~12 pg/mL

0.42~0.83 pg/mL

0.40~0.60 pg/mL

MS

MIP-AES

ICP-TOF-MS

[8]

TML, DML, TEL, DEL 大气固体颗粒

液液萃取

NaBEt4衍生

1.8~9 ng/L ICP-MS [9]

Pb2+, TML, TEL, DML, DEL 水样

螯合萃取

(加入双硫腙的聚合微珠)

0.12~0.30 ng/mL AAS [10]

TML, TEL 海水NaBPh4衍生41 ng/L, 25 ng/L MS [11] 有机铅水样顶空固相微萃取0.7 ug/L MS [12] TML, TEL 人体尿液液液萃取18.4 ng/L, 19.2 ng/L MS [13]

TML, DML, TEL, DEL 水样

液液萃取

NaBPr4衍生

0.08~0.13 ng/L ICP-TOF-MS [14]

TML, TEL 天然水顶空固相微萃取

NaBEt4衍生

0.2 ng/L, 0.4 ng/L MS [15]

TeML, TeEL 天然水顶空固相微萃取 1.05 ng/mL, 5.19 ng/mL MS [16]

TEL, TML, Pb2+沙土超临界流体萃取

PeMgBr衍生

2~19.5 μg/L MS [17]

TML, TEL 天然水顶空固相微萃取43 ng/L, 22 ng/L

29 ng/L, 14 ng/L

MS [18]

TML, DML 生物组织和灰尘顶空固相微萃取0.03 pg/g, 1.97 pg/g ICP-TOF-MS [19]

注:①MS指质谱法;ICP-MS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AAS指原子吸收光谱法;ICP-TOF-MS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时间飞行质谱法;AED指原子发射光谱法;MIP-AES指微波诱导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灵敏度最高。在不同基体中铅形态的提取方法以及实验效率的提高方面,化学工作者们亦做了较多的创新性研究工作。Iván Antonio Leal-Granadillo等[9]用玻璃纤维过滤器将大气气溶胶吸附到过滤器上,然后经过液液萃取得到铅形态,最后采用GC-ICP-MS联用技术对样品进行分离检测。Bekir Salih[10]等合成了聚合微珠(EGDMA-HEMA),富集了溶液中铅的各种形态,用GC-AAS联用技术在10分钟内分离测定了无机铅(Pb2+)、二甲基铅(DML)、二乙基铅(DEL)、三甲基铅(TML)和三乙基铅(TEL)五种铅形态。Don-Roger Parkinson[12]等研发了一款全自动双臂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检测痕量有机金属化合物的装置,简便高效地分离测定了铅、汞、锡三种元素的多种有机形态。

2.2. 液相色谱(HPLC)分离技术

与气相色谱相比,液相色谱具有更多的优势,它在室温下实现样品的分离,简单快速、无需衍生、保持元素原始形态;此外,固定相和流动相可灵活变换种类和参数,使大多数的元素形态得到更好的分离。对于烷基铅及无机铅的分离方法,通常是在流动相中加入离子对试剂形成络合物后用反相色谱柱进行分离。与HPLC联用最多的是ICP-MS检测器,该联用技术接口简单,检出限低,成为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形态分析系统,是铅形态分析的主要发展方向。高效液相色谱与各种检测器的联用技术在铅形态分析中的主要应用列于表2。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Amel Al-Rashdan[20]等就考察了HPLC-ICP- AES和HPLC-ICP-MS两种联用技术在分离测定无机铅(Pb2+)、三甲基铅(TML)、三乙基铅(TEL)和三苯基铅(TPhL)四种铅形态的分析效果,实验结果显示HPLC-ICP-MS的检出限比HPLC-ICP-AES高3个数量级。从此,HPLC与ICP-MS联用技术在元素形态分析中便得到了广泛应用。Les Ebdon[21]等用反相离子

Table 2. Speciation analysis of lead by hyphenated technique with Liquid Chromatograph

表2. 液相色谱联用技术测定铅的形态

待测物基体预处理检出限检测系统①文献

Pb2+, TML TEL, TPhL 水样- - ICP-AES

ICP-MS

[20]

Pb2+, TML, TEL 人造雨水- 3~14 μg/L ICP-MS [21] TML, TEL 自来水固相微萃取11.3 μg/L, 12.6 μg/L ES-MS [22] Pb2+, TML, TEL, TPhL 水样- 1.20~2.33 μg/L ICP-MS [23] Pb2+, TML, TEL 鱼肉微波辅助消解0.1~0.3 μg/L ICP-MS [25] Pb2+, TML, TEL 尿液- 0.1 μg/L ICP-MS [26]

Pb2+, TEL, TPhL, TeEL

燃料和微量

元素标准物质

- 2.8~77.5 μg/L ICP-MS [27]

Pb2+, TML, TEL 雨水- - ICP-MS [28]

注:①ICP-AES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MS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ES-MS指电子喷雾质谱法。

对色谱柱分离了Pb2+、TML和TEL三种铅形态,以ICP-MS为检测器,采用同位素稀释法(IDA)研究了人造雨水中的铅形态。潘元海等[23]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CP-MS)联用技术研究铅形态的方法,在近11分钟内实现了Pb2+、TML、TEL和TPhL四种铅形态的有效分离。在分析食品、生物样品中的铅形态时HPLC联用技术也是常用的方法。Azenha等[24]采用RP-HPLC与UV、AAS 检测器联用技术,研究红、白葡萄酒中不同铅形态的体外生物有效性并发现:红葡萄酒中的铅形态在经过胃肠液消化后改变较大,更有益于人体健康。Lanfang Chang等[25]使用反相LC-ICP-MS联用技术,以加拿大NRCC DORM-2星鲨的肌肉与DOLT-3星鲨的肝脏作为参考样品,研究了当地市场上的旗鱼的肌肉中的三种铅形态和三种汞形态,证明了鱼类水产品中的铅形态主要为无机铅。此外,以HPLC为分离系统,改变洗脱方式,可以改善分离效果,提高分析效率。Amel AL-Rashdan等[27]和A.A. Brown等[28]采用合适的梯度洗脱方式,实现了多种铅形态的快速有效分离,大大提高了分析效率。

2.3. 毛细管电泳(CE)分离技术

毛细管电泳(CE)主要是以弹性石英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来实现分离的分析方法,它在元素形态分析研究中意义重大。与传统的色谱分离技术相比,CE具有分离效果好、分析时间短、样品用量少且检测成本低等优点,近年来引起了众多分析工作者的重视。与CE联用的检测器主要有紫外光谱(UV)、质谱(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Jorge Muse[29]等详细介绍了毛细管电泳(CE)作为一种高效、经济的分离手段与光谱、质谱等检测器的联用技术在元素形态分析中的应用,展望了CE的发展前景。A.R. Timerbaev[30]等对CE与ICP-MS和ES-MS的联用技术在样品的生物形态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指出在实际生物样品元素分析中,该技术在分离、检测策略等方面的的优势和不足。T. Lee和S.J. Jiang[31]将鱼和蚝样品中的无机铅和有机铅萃取出后,用CE-ICP-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离检测。Wuping Liu[32]等以EDTA为衍生剂,同时对九种有机和无机铅、汞、硒形态柱外衍生成具有紫外吸收的螯合物,经过CE分离后,进行紫外(UV)检测器直接检测,并将方法应用于海水样品中的铅、汞、硒形态的分析。

3. 其他分析方法

在铅形态分析中,除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与各种检测器的联用技术应用较多之外,分

析化学工作者们对电化学方法、电子喷雾质谱法以及毛细管电色谱法在铅形态的分析方面的应用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电化学分析方法具有仪器设备简单、灵敏度高、易于自动化、消耗样品量少、破坏性小等优点,但是灵敏度和选择性相对较差,无法定量测定出所有的烷基铅离子[33]。Fischer[34]等选用灵敏度最佳的CB作络合配体,优化了实验条件,并测定了湖水样品中铅的形态。

电喷雾质谱技术(ES-MS)可以对复杂基体样品直接进行质谱分析,不仅可以检测元素形态,还可以直接得到分子结构,完善了元素的形态分析领域,但目前在铅形态的分析中的应用较少。贾滨等[35]对电喷雾质谱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在实际样品分析中的实现方式和技术特点进行了综述。Chen ZuLiang等[36]采用电喷雾质谱技术确认了水溶液中四种铅的螯合物的存在,为之后的分离检测提供了依据。

毛细管电色谱(CEC)以内含色谱固定相的毛细管为分离柱,兼具毛细管电泳及高效液相色谱的双重分离机理,既可分离带电物质也可分离中性物质。目前,CEC与高灵敏度的检测器ICP-MS联用已成功运用于砷、镉、硒等元素的形态研究中[37],而在铅形态分析中的应用尚未见报道,值得化学工作者们的进一步探索。

4. 展望

对于铅形态分析,高效液相色谱凭借其无需衍生、常温下分离以及简单、高效的分离效果仍将为的分析化学工作者所青睐;毛细管电泳或电色谱由于其分离效果好、样品用量少、分析成本低,将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分离手段。而在元素检测器技术方面,高灵敏度的ICP-MS无疑是目前为止最为可靠的选择。

致谢

感谢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计划编号为2011A610084)的经济资助。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方勇, 杨文建, 陈悦, 马宁, 胡秋辉(2013) 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及其食品安全.中国粮油学报,6, 123-128.

[2]陈维, 周耀明, 张倩倩, 杨小弟(2005) 萃取技术和联用技术在铅的形态分析中的应用.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

45-51.

[3]梁淑轩, 孙汉文(2003) 痕量元素形态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7, 434-439.

[4]吴宏, 黄德乾, 金焰, 田野, 毕树平(2008) 环境样品中铅、锑、汞、硒形态分析研究进展. 环境检测管理与技术,

4, 9-17.

[5]Beceiro-González, E., Guimaraes, A. and Alpendurada, M.F. (2009) Optimisation of a headspace-solid-phase micro-

extraction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of mercury, lead and tin in water by 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1216, 5563-5569.

[6]周群芳, 江桂斌(2002) 气相色谱法在有机锡形态化合物形态分离与测定中的应用.分析科学学报, 3, 240-246.

[7]Pe?alver, R., Campillo, N. and Hernández-Córdoba, M. (2011) Comparison of two derivatization reagents for the si-

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organolead and organomanganese compounds using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follow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atomic emission detection. Talanta, 87, 268-275.

[8]Baena, J.R., Gallego, M. and Valcárcel, M. (2001) Comparison of three coupled gas chromatographic detectors (MS,

MIP-AES, ICP-TOFMS) for organolead speciation analysis. Analytical Chemistry, 73, 3927-3934.

[9]Leal-Granadillo, I.A., Alonso, J.I.G. and Sanz-Medel, A. (2000) Determination of the speciation of organolead com-

pounds in airborne particulate matter by gas chromatography-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spectrometry. Analytica Chimica Acta, 423, 21-29.

[10]Salih, B. (2000) Speciation of inorganic and organolead compounds by gas chromatography-atomic absorption spec-

trometry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lead species after pre-concentration onto diphenylthiocarbazone-anchored polymeric microbeads. 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B, 55, 1117-1127.

[11]Campillo, N., Cacho, J.I., Marín, J., Vi?as, P. and Hernández-Córdoba, M. (2014) Utrasound-assisted emulsification

microextraction of organolead and organomanganese compounds from seawater and their determination by GC-MS.

Microchimica Acta, 181, 97-104.

[12]Parkinson, D.R., Bruheim, I., Christ, I. and Pawliszyn, J. (2004) Full automation of derivatization—Solid-phase mi-

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with a dual-arm system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in aqueous samples.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1025, 77-84.

[13]Pons, B., Carrera, A. and Nerín, C. (1998) Speciation of ionic alkyllead compounds in human urine by gas chromato-

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fter butylation through a Grignard reaction.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 Biomedical Sci- ences and Applications, 716, 139-145.

[14]Heisterkamp, M. and Adams, F.C. (2001) Gas chromatography-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for the speciation analysis of organolead compounds in environmental water samples. Fresenius’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370, 597-605.

[15]Centineo, G., González, E.B. and Sanz-Medel, A. (2004) Multielemental speciation analysis of organometallic com-

pounds of mercury, lead and tin in natural water samples by 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follow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1034, 191-197.

[16]帅琴, 杨薇, 张生辉, 郑楚光, 郑岳君(2004)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烷基铅的研究. 分析试

验室, 2, 14-17.

[17]Zú?iga, M.C., Jover, E., Arancibia, V. and Bayona, J.M. (2009) Development of a methodology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inorganic and organolead compounds using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follow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nd its application to environmental matrices. Talanta, 80, 504-510.

[18]Gonzalvez, A., Cervera, M.L., Armenta, S. and de la Guardia, M. (2009) A review of non-chromatographic methods

for speciation analysis. Analytica Chimica Acta, 636, 129-157.

[19]Jitaru, P., Infante, H.G. and Adams, F.C. (2004) Simultaneous multi-elemental speciation analysis of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by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multicapillary gas chromatography hyphenated to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 Journal of Analytical Atomic Spectrometry, 19, 867-875.

[20]Al-Rashdan, A., Heitkemper, D. and Caruso, J.A. (1991) Lead speciation by HPLC-ICP-AES and HPLC-ICP-MS.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ic Science, 29, 98-102.

[21]Ebdon, L., Hill, S.J. and Rivas, C. (1998) Lead speciation in rainwater by isotope dilution-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B: Atomic Spectroscopy, 53, 289-297.

[22]Mester, Z., Lord, H. and Pawliszyn, J. (2000) Speciation of trimethyllead and triethyllead by in-tube solid phase mi-

croextraction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Journal of Analyti-cal Atomic Spectrometry, 15, 595-600.

[23]潘元海, 刘湘生, 何小青, 王长华(2005) 铅形态的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 分析化学研究

简报, 11, 1560-1564.

[24]Azenha, M.A.G.O. and Vasconcelos, M.T.S.D. (2000) Assessment of the Pb and Cu in Vitro availability in wines by

means of speciation procedures.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38, 899-912.

[25]Chang, L.F., Jiang, S.J. and Sahayam, A.C. (2007) Speciation analysis of mercury and lead in fish samples using liquid

chromatography-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1176, 143-148. [26]Shum, S.C.K., Pang, H. and Houk, R.S. (1992) Speciation of mercury and lead compounds by microbore column liquid

chromatography-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with direct injection nebulization. Analytical Chemi-stry, 64, 2444-2450.

[27]AL-Rashdan, A., Vela, N.P. and Caruso, J.A. (1992) Lead speciation by gradient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

graphy with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ic detection. Journal of Analytical Atomic Spectrometry, 7, 551-555.

[28]Brown, A.A., Ebdon, L. and Hill, S.J. (1994) Development of a coupled liquid chromatography-isotope dilution induc-

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method for lead speciation. Analytica Chimica Acta, 286, 391-399.

[29]Muse, J., Tripodi, V. and Lucangioli, S. (2014) An overview of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in element speciation analysis

of the environment. Current Analytical Chemistry, 10, 225-230.

[30]Timerbaev, A.R. (2009)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oupled to mass spectrometry for biospeciation analysis: Critical

evaluation.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28, 416-425.

[31]Lee, T. and Jiang, S.J. (2005) Speciation of lead compounds in fish b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Journal of Analytical Atomic Spectrometry, 20, 1270-1274.

[32]Liu, W. and Lee, H.K. (1998) Use of triethylenetetraminehexaacetic acid combined with field-amplified sample injec-

tion in speciation analysis b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Analytical Chemistry, 70, 2666-2675.

[33]孙微, 王磊, 李一峻, 何锡文(2004) 电化学分析方法在元素形态分析中的应用. 分析化学评述与进展, 4, 541-

545.

[34]Fischer, E. and van den Berg, C.M.G. (2001) Determination of lead complexation in lake water by cathodic stripping

voltammetry and ligand competition. Analytica Chimica Acta, 432, 11-20.

[35]贾滨, 张兴磊, 丁健桦, 杨水平, 陈焕文(2012) 电喷雾萃取电离萃取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科学通报, 20, 1918-

1927.

[36]Chen, Z., Owens, G., Kim, K.R. and Naidu, R. (2007) Confirmation of lead aminocarboxylic complex formation using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and speciation by an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ICP-MS.

Analytica Chimica Acta, 599, 163-169.

[37]Chen, W.H., Lin, S.Y. and Liu, C.Y. (2000) 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of metal ion species with on-

line detection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Analytica Chimica Acta,410, 25-35.

再生铅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环保部

附件: 再生铅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再生铅行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贯彻落实《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进计划》,严格实施《再 生铅行业准入条件》(以下简称《准入条件》),推进再生铅行业准入公告管理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除外)申请准入公告的再生铅企业。 第三条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负责全国再生铅行业准入公告管理工作,以联合公告形式发布符合《准入条件》的再生铅生产企业名单。省级工业和信息化、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据《准入条件》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规定,负责本地区再生铅企业准入管理工作。 第二章申请和核实 第四条申请准入公告的再生铅生产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工商部门登记,具备独立法人资格; (二)拥有独立的生产厂区; (三)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再生有 色金属产业发展推进计划》等发展规划的要求;

(四)所生产的再生铅产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五)符合《准入条件》中有关规定和要求; (六)列入环保核查公告名单。 第五条符合本办法第四条所列条件的再生铅生产企 业可向本地区省级工业和信息化、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出公告申请,如实填报《再生铅行业准入公告申请书》(附后,以下简称《申请书》),与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等相关材料报送所在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第六条准入公告的申请工作以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 企业为申请主体。集团公司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需单独申请。同一企业法人拥有多个位于不同地址的厂区或生产车间的,每个厂区或生产车间需单独填写《申请书》,在准入申请时一并提交。 第七条省级工业和信息化、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据准入条件和有关环保要求,组织有关专家对申请准入公告企业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并进行现场核查,提出初审意见。 第八条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按要求将经初审 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名单及相关申请材料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同时抄报环境保护部。 第三章复核与公告 第九条工业和信息化部收到申请材料后,会同环境保护部组织有关行业协会、研究院所和专家,对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报送的企业材料及审核意见进行复核,初步确定符合准入

我国铅锌冶炼行业分析报告

我国铅锌行业分析报告 一、概况描述 铅锌的应用十分广泛,是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金属材料。铅主要用于制造合金,按其性能用途可以分:耐腐蚀合金、焊料合金和磨具合金。其主要用途集中在铅蓄电池,约占铅消费总量的70%以上。中国是世界上金属铅储量较为丰富的国家,同时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精铅生产国和消费国。锌是一种抗锈性强、压铸性好的金属,中间消费主要是镀锌钢材、压铸锌合金、黄铜和氧化锌等,其最终消费主要集中在建筑、通信、电力、农业、汽车和家电等行业,我国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生产国和消费国。 铅锌矿按矿石中主要有用成分不同,可以分为:铅矿石、锌矿石、铅锌矿石、铅锌铜矿石、铅锌硫矿石、铅锌铜硫矿石、铅锡矿石、铅锑矿石、锌铜矿石等。铅锌矿石一般均需选矿富集为精矿使用,选矿方法也不同。一般硫化矿石多用浮选;氧化矿石用浮选或重选与浮选联合选矿,或硫化焙烧后浮选,或重选后用硫酸处理再浮选。对于含多金属的铅锌矿,常采用磁-浮、重-浮、重-磁-浮等联合选矿方法。 我国铅锌矿山资源的特点是大矿少、小矿多;富矿少、贫矿多;易采易选矿少、难采难选矿多;绝大部分探明矿点已经得到开发利用,未被开发利用的储量大多集中在建设条件和资源条件不好的矿区,后备资源缺乏。国内铅锌业矿山目前仍以小企业为主,从2007年的情况来看,铅精矿产量在1万吨以上的公司有20家,总产量占全国产量的42%,其中3万吨以上的只有6家,占全国产量的13%;锌精矿产量在3万吨以上的公司有13家,总产量占全国产量的25.3%。 为了不断满足铅锌冶炼能力的提高,我国铅锌原料的进口也迅速增加。目前,铅锌原料进口长期合同少,进口成本高,大型企业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铅锌精矿的进口80%以上为现货市场采购,而现货市场被国外贸易机构把持,我国企业进口精矿加工费被不断压低,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铅锌精矿进口国,但在市场价格方面没有影响力,得不到与西方冶炼厂同等的待遇。

硒的形态分析方法概述及其在生物有效性研究中的应用

硒的形态分析方法概述及其在生物有效性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硒的形态研究是了解环境中硒的毒性、生物可利用性、迁移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方面的基础。本文总结了环境样品中硒形态的研究方法,及其形态分析在生物有效性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硒;形态分析;方法;生物有效性;应用 1前言 硒位于第六主族, 是一种准金属元素。地壳中硒的丰度仅为0.05-0.09 μg/g, 但由于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的影响使硒在自然界中分布日益广泛, 一般大气、水、土壤中硒水平为μg/g-ng/g级。 一定条件下, 各种形态的硒类化合物可相互转化。有报道以葡萄糖作为外加碳源, 研究天然水体中亚硒酸钠通过微生物反应转化为单质硒和挥发态硒(如二甲基硒、二甲基二硒) 的实验。 1957年,Schwar首先证明硒作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中心, 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近年来, 适量的硒摄入水平与癌症、心血管病、糖尿病、白内障、老年痴呆症等各种疾病的密切相关性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在贫硒地区通过口服亚硒酸钠来治疗预防克山病、大骨节病。 硒作为多种重金属元素(如Cd、Hg等)的天然解毒剂、可拮抗环境中多种有害物质的毒性。 硒化合物的生理、生物活性,及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同硒存在的化学形态及不同化学形态下硒的浓度水平直接相关。硒分析方法在研究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均具重要意义。 1 环境中硒的存在形式 硒存在形式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于矿床学、矿物学和环境地球化学。朱建明等[1]于

2003年对已发现的107种硒矿物进行了总结和归类,概述了表生环境中硒的存在形式。环境中硒主要以无机和有机硒形式存在(表1)[2-4,5],不同硒形态间会因pH、Eh和生物作用(如甲基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转变,其中pH-Eh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图1给出了常温常压下不同形态硒稳定存在的pH-Eh范围。 表一环境中主要的硒化合物[2,5] Table 1 The major selenium compounds in the environment 硒化合物化学式存在条件 无机硒 硒化氢(-Ⅱa) H 2 Se b气体,不稳定,水中易分解成Se0 硒氢化物(-Ⅱ) Se2-还原环境,金属硒化物,土壤中元素硒(0) Se0还原环境稳定存在,水中不溶解 亚硒酸盐(Ⅳ) SeO 3 2-弱氧化条件,易溶解,如土壤或大气颗粒 偏亚硒酸盐(Ⅳ) HSeO 3 2-酸性或中性条件,易还原,如土壤中 二氧化硒(Ⅳ) SeO 2 化石燃料燃烧放出的气体,易溶于水 硒酸盐(Ⅵ) SeO 4 2-弱氧化条件,易还原,易为植物利用 硒酸根(Ⅵ) SeO 4 2-,HSeO 4 -一般土壤环境 有机硒 二甲基硒化物(DMSe) (CH 3 ) 2 Se b土壤中微生物、细菌形成的挥发组分 二甲基二硒化物(DMDSe) (CH 3 ) 2 Se 2 b植物形成的挥发组分 二甲基硒砜(CH 3 ) 2 SeO 2 b DMSe的前期还原挥发产物,由代谢形成 三甲基硒(CH 3 ) 3 Se+动物代谢产物,以尿形式排放 注:a表示无机硒化合物中硒的价态;b表示该硒化合物具有挥发性。 此外,生物体内还有硒代半胱氨酸(Selenocysteine)、硒代胱氨酸 (Selenocystine)、硒代蛋氨酸(Selenomethionine)、硒乙硫基氨基酪酸(Selenothionine)、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 Se-methyl selenocysteine)、硒甲基硒代蛋氨酸(Se-methyl selenomethionine)、γ-谷氨酰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γ-glutamyl-Se-methyl selenocysteine)、硒蛋白(Selenoprotein)等有机硒化合物[5,6],对它们的分离和定量分析一般要用仪器联用技术。

再生铅中国概况

铅锌矿概述 一、国内、国际行业评测 中国铅锌矿储量居世界第二。铅锌矿有产地700多处,主要为:黑龙江省的西林;辽宁省的红透山、青城子;河北省的蔡家营子;内蒙古自治区的白音诺、东升庙、甲生盘、炭窑口;甘肃省的西成(厂坝);陕西省铅硐山;青海省的锡铁山;湖南省的水口山、黄沙坪;广东省的凡口;浙江省的五部;江西省的冷水坑;江苏省的栖霞山;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大厂;云南省的兰坪、会泽、都龙;四川省的大梁子、呷村等铅锌矿。 中国再生铅产业格局渐变 铅的主要消费领域是蓄电池、电缆护套、氧化铅和铅材,其中汽车蓄电池是铅消费的最大领域。中国是世界上金属铅储量较为丰富的国家,同时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精铅生产国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精铅消费国。 近年国内铅锌市场整体供求依然保持供不应求的局面,变化最大的是进出口量的波动。而从产销对比情况看,消费需求呈现出逐步放大迹象的同时,产量增长速度开始放缓。 2005年全国规模以上铅锌矿采选行业全年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18,824,494千元,累计产品销售收入18,543,646千元;铅锌冶炼行业全年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68,755,914千元,累计产品销售收入71,029,707千元。 2006年全国规模以上铅锌矿采选行业全年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41,312,690千元,累计产品销售收入49,692,399千元;铅锌冶炼行业全年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118,308,121千元,累计产品销售收入114,788,191千元。

2005年精炼铅产量237.84万吨,再生精炼铅产量54万吨;精炼铅消费量193.97万吨,其中蓄电池耗铅比例在继续增大;2006年铅产量275.92万吨。2005年国内锌产量为265万吨,同比下降0.66%,2006年国内锌产量为312万吨。 中国在全球铅锌产业链中处于重要地位。但与铅锌生产、消费大国不相适应的是中国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并不明显,特别是当前国内铅锌矿产资源保证程度下降、产业结构不合理、冶炼企业利润空间缩小以及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严重削弱。因此,尽快调整铅锌产业发展政策,积极谋求国际定价权已成为当务之急。 预计2007年全年,全球的铅价将因供应过剩而承压。2006年全球铅需求量为780万吨,与供应一致。2007年全球供应量约为830万吨,可能超过820万吨的需求量。铅将较锌提前一些时间出现供应过剩现象。2007年全年国内铅价也将跟随国际价格而波动,但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美元贬值和人民币的升值,国内外价格的比值开始缩小。 中国强劲的需求抵消了锌矿石产量增长,预期2007年全球锌市将会短缺31.5万吨,导致库存继续下降。 中国从1993年全面放开有色金属市场,国内铅锌市场早与国际市场接轨,国内市场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很大。2003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铅生产国,2006年全球精炼 铅产量为804.9万吨,其中国铅产量占到全球产量约34%。作为铅出口大国,中国的精炼的出口量对国际铅市场也有着一定的影响。近几年随着有色金属行业复苏,中国在铅冶炼及矿山开采等方面都加大了投资,其中铅冶炼产能增速较为迅猛。

万吨再生铅冶炼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

万吨再生铅冶炼建设项 目 项 书2017年2月

项目主要内容: 建立废铅酸蓄电池物料低温连续熔炼流程,实现各组分低温连续冶 炼,降低再生铅能耗及污染物排放, 实现有色金属直接循环利用等。 受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为该项目编制《公司年产 23000 吨再生铅冶炼 项目建议书》。 为了认真完编制工作,我公司组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确认了可行性研究 所需的相关资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的《铅锌行业准入条件》 (2007 年第 13号公告) 和 有关资源再生综合利用标准和环境保护政策,我公司对该项目的工艺配置、设 备选择和工厂布置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整理和编制, 完成了公司年产 23000 吨 再生铅冶炼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 总 论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年产 23000 吨再生铅冶炼项目 项目承担单位 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项目建设地址 承担可行性研究单位 项目申报单位基本情况 公司拟占地面积 13565 平方米,其中生产设备及办公用房占地面积 10000 平方 米;解决就业人员 150 余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 20 人,大型生产设备 50 余台套,产品质量检测设备齐全。 公司回收处理废铅酸蓄电池及其它含铅废料 4 万吨,生 产铅及铅基合金 目 、 前言 1、 改造破碎分选系统,提高分选质量和生产效率; 2、

2 万吨,实现销售收入 3 亿元,实现利税2000 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司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和积累,自有资金充足,财务状况良好。 项目概况 为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公司以“无污染再生铅 技术”为目标的再生铅工艺技术工作,实施了废旧铅酸蓄电池资源化利用改造项目,冶炼系统设备改造升级,通过技术改造企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节能效益和环保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本项目是“无污染再生铅技术”项目工作的延续和提高,通过改造生产设备、全面调整能源结构及采用先进节能技术,构建一个高回收率、低能耗、无污染的废铅酸蓄电池综合回收利用体系和综合回收新工艺,生产高附加值的合金铅制品,实现铅二次资源的原生化和再利用,构建再生铅产业领域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最终使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达到“十二五” 节能减排计划要求,成为低能耗、低污染、高技术的节能先进企业。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 (1)对现有废铅酸蓄电池破碎分选系统进行改造,提高分选质量和效率; (2)铅屑和铅膏分开处理。新增铅屑连续熔炼炉设施,熔炼过程实现铅屑低温、快速熔炼,在减少废气、废渣量等污染物;铅膏通过化学方法脱硫转化后在燃气反射炉内低温熔炼,避免硫进入冶炼车间,减少废气和二氧化硫的排放; (3)将现有的直燃煤反射炉改造为燃气反射炉,,由燃用烟煤改为天然气富氧燃烧,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4)改造收尘系统,收尘系统布袋收尘过滤面积由现在的200m2的一套改

有色金属行业分析报告

有色金属行业分析报告 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小组成员:王锐张冬冬陆昊尤振远刘新发 陈明虎安亚翔 指导老师:吴成浩 完成时间:2010.09.28

摘要:2010年上半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回升的向好态势。1~6月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为1544.0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4.77%,除铅和镍外,其他8种有色金属产品产量均呈两位数增长;六种精矿产量五种呈增长趋势,只有镍金属含量同比略有下降,且除锡精矿外,其他四种精矿产量增幅均达到两位数,铅精矿和锑精矿产量增幅超过了50%。 1~5月,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72.3亿元,同比增长4倍,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企业实现利润96.1亿元,占20.35%;有色金属冶炼企业盈利181.9亿元,占38.50%;有色金属合金制造及压延加工企业实现利润194.3亿元,同比增长1.06倍,占41.41%。亏损的主要行业小类只有镁冶炼企业,亏损1.8亿元;锑冶炼企业亏损0.16亿元。 1~6月份,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74.3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1.21%。其中进口443.7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2.36%;出口130.6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0.06%,已基本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1~6月份进出口贸易逆差额达到313.07亿美元,同比增长48.31%。二季度铝价延续了调整走势,截至6月30日,上海期货交易所三月合约收于14670元/吨,较5月底下跌了4.1%;二季度伊始,铜价继续保持上涨势头,预计二季度初的高点为全年价格的峰值,三季度格局将逐步偏淡,交易中心缓慢下移,四季度会有部分反弹。 目录 Ⅰ行业总体运行情况................................................................. . (6)

有机硒药物的研究进展

有机硒药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硒是人类身体发育过程中的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随着对其具体作用认识的深入,对于有机硒化合物药用价值的研究也不断取得进展。目前研究表明有机硒类药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消除炎症等功效,已经成为药物开发的研究热点。因此研究硒元素的化学和生物特性以此来开发有机硒类药物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将对硒的特性和药物功能、有机硒药物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有机硒化合物,药物,活性 Abstract:Selenium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trace element the human body during development, with the depth of their knowledge of the specific role for the medicinal value of organic selenium compounds also continue to make progress. The present study showed organic selenium drugs have antioxidant, anti-tumor, eliminate inflammation and other effects, has become a hot spot for drug development. Therefore,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elenium organic selenium in order to develop drugs and has broad prospects. This paper will feature selenium and pharmaceutical activities, the status quo of organic selenium drugs were reviewed. Key word:Organoselenium compounds,Drug,Activity

2020年10月中国铅产业运行情况与发展趋势

2020年10月中国铅产业运行情况与发展趋势一、精炼铅产量环比持平,再生铅产量增速快于原生铅 2020年,中国精炼铅产量呈现逐步回升格局。分环节看,疫情初期,原生铅与再生铅产量均受到较大影响,精炼铅产量同比大幅下降。5月份起,精炼铅产量同比实现增长。随后,再生铅产量快速释放,产量同比增速快于原生铅。9月,中国精炼铅产量56.5万吨,环比持平,同比增长10.0%。截至9月,中国原生铅累计产量252.3万吨,同比增长5.6%;再生铅累计产量196.5万吨,同比增长10.9%;精炼铅累计产量448.8万吨,同比增长7.8%,增幅与8月止基本持平。 图1 中国精炼铅产量情况图 铅的循环再生流程相对简单,近年随着精炼铅累计消费量的增长,再生铅原料供应量持续增加,原生铅与铅酸蓄电池生

产企业相继布局再生铅市场,再生铅产能、产量快速增长。二、月内铅精矿供应相对增加 中国疫情有效控制后,铅锌矿山生产稳步恢复,产量同比逐步增长,国产矿供应有所增加。9月,中国铅精矿产量13.4万吨,环比增长8.1%,同比增长15.4%。截至9月,中国铅精矿累计产量91.9万吨,同比增长5.8%,增幅较8月止扩大2.5个百分点。 图2 中国铅精矿产量、进口量变化情况图 从原料供需上看,再生铅原料供给与需求的快速增长,在精炼铅消费初步进入平台期的背景下,对铅精矿需求形成替代,产业对铅精矿需求将逐步转弱。 铅消费市场极为单一,超过80%的铅消费在铅酸蓄电池领域。2020年,疫情爆发初期,下游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开工率

严重不足。原生铅冶炼厂在下游消费不足的情况下,面临硫酸胀库、资金流转等多重压力,集中减产、停产,铅精矿需求相应下降。 受再生铅对铅精矿的替代,以及2020年初期,原生铅冶炼厂产量下降两方面因素影响,铅精矿需求下降,进口铅精矿实物量同比大幅下降。 进入四季度,下游消费持续复苏,原生铅冶炼厂产能逐步释放,原生铅产量同比增长。在此情况下,受前期铅精矿进口量下降影响,企业库存普遍下降。临近冬储,铅精矿进口需求有所增长。9月,中国铅精矿进口实物量19.0万吨,环比增长78.1%,同比增长17.1%。年内首次实现环比、同比大幅增长,但仍难改全年铅精矿累计进口量同比下降格局。截至9月,中国累计进口铅精矿实物量98.9万吨,同比下降14.3%,降幅较8月止收窄5.1个百分点。 10月末,国内主流铅精矿加工费2050元/金属吨,进口矿加工费105美元/干吨,与9月末基本持平。与年初相比,国产矿、进口矿加工费均有下降。但受国产矿供应有所增长,进口矿累计进口量同比大幅下降影响,进口矿加工费降幅度明显大于国产矿。 三、消费持续向好 9月,中国铅酸蓄电池产量2260.2万千伏安时,环比增长8.8%,同比增长25.2%。截至9月,中国累计生产铅酸蓄电池

中国铅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展望分析报告

2014-2018年中国铅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展望分析报告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迅速发展,从而带动了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在锌、铅的主要终端消费市场中,汽车、电力及建筑行业在过去几年均有很大幅度的增长,这种增长趋势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会继续。与此相适应,国内有色金属冶炼厂的产能在过去几年也有很大提高,然而,受矿产资源及采矿产能的限制,锌、铅精矿产量并没有显著增长。 由于中国汽车销量增速放缓,且公安部等四部委发文淘汰超标电动自行车及全国范围内整顿铅蓄电池行业等因素影响,铅需求将继续受到抑制;锌方面,同样由于中国汽车家电销量增速放缓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锌需求也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从长期来看,供求关系是商品价格的决定性因素,尤其对于投资密集型行业,由于前期投入巨大带来的折旧和摊销,会计成本对阶段性商品价格几乎没有影响,只有可变成本有一定的短期影响。如今市场上积累的大量交易性库存早晚要进入市场,参与到供求决定价格的逻辑中去,显示出供给的压力。市场将经历痛苦的去库存和价格、库存的双降,只有库存充分下降,市场才能迎来新的中长期机会,否则,任何反弹都是短期的行为。 《2014-2018年中国铅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展望分析报告》根据对铅产品监测统计数据指标体系,通过技术手段,形成的连续性监测数据,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中国铅产品生产消费的现状、变化及趋势。本报告以铅行业作为

切入点,通过对铅行业特征和统计数据的全面分析,确定铅行业发展概况和基本特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模型,帮助企业掌握市场动向,明确铅行业竞争趋势。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进行投资决策和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权威、充分、可靠的决策依据。 价格-摘要-图表-订购-下载报告目录 第一章 2013年国际铅行业运行概况分析 第一节2013年全球铅产业发展概括 一、全球铅资源分布格局 二、世界铅生产情况 三、世界主要国家铅消费特点 第二节2013年国际铅市场发展走势评述 一、世界铅产业运行情况 二、全球铅的产销存分析 三、铅的国际贸易 第三节 2014-2018年世界铅工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第二章 2013年中国铅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三、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分析 第二节 2013年中国铅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关于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的通知

硒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硒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硒的检测方法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所研究和应用的方法有比色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氢化物一原子吸收光谱法、氢化物一原子荧光光谱法、催化动力学法、高效液相一荧光法、气相色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一质谱法等,由于含硒样品种类繁多,且每种测定方法都有其优缺点,所以根据不同的分析样品,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硒在生物体中的存在形式分为有机态和无机态,其检测方法的研究和发展也分为两个方面:一类总硒的检测,另一类是有机硒的形态分析检测,现将各种方法分别简述如下: 1总硒的测定 1.1 比色法 3,3一二氨基联苯胺(3,3 - Diaminobenzidine) 在酸性条件下与四价硒反应生成黄色化合物,在pH7左右时能被甲苯萃取,进行比色定量。水样需要经酸混合液消解后,将四价以下的无机和有机硒氧化成四价硒,再与盐酸反应将六价硒还原至四价硒,然后再测定总硒含量。该法样品中若存在大量铁、铜、钼及钒等重金属离子时,可用Na2 - EDTA消除干扰,强氧化剂能将3,3一二氨基联苯胺试剂氧化产生棕红色,因此水样用混合酸消解时一定要加热至大量酸被赶掉,少量的强氧化剂可用盐酸羟胺消除。本法最低检出限为2.5 μg.L-1,测定上限为50 μg.L-1,灵敏度较低。 1.2荧光分光光度法 2,3一二氨基萘(2,3 - diaminonaphthalene,缩写为DAN)在pill.5 -2.0的酸性溶液中,选择性地与四价硒离子反应生成4,5一苯并苤硒脑(4,5一ben-

zopiaselenol)绿色荧光物质,被环已烷萃取后,以368 nm为激发波长,在520 nm处测定,所产生的荧光强度与四价硒含量成正比。水样经硝酸一高氯酸混合酸液消解,将四价以下的无机和有机硒氧化为四价硒,再经盐酸消解将六价硒还原为四价硒,然后测定总硒含量,本法最低检出量为0. 005 μg,取20 mL水样测定,硒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25 μg.L-1,现为国家标准方法第二法。 1.3氢化物一原子荧光法 样品消解后,将溶液中的硒还原成四价硒,用硼氢化钾( KBH4)作为还原剂,将四价硒在盐酸介质中还原成硒化氢( Sell4),由载气(氩气)带入原子化器中进行原子化,在硒空心阴极灯照射下,基态硒原子被激发至高能态,再去活化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特征波长的荧光,其荧光强度与硒的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该法在最佳条件下,方法检出限为每毫升0. 22 ng,相对标准偏差为1.7%,样品测定硒的加标回收率为97.7%一100.9%。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能满足日常对硒样品的检验要求,现为国家标准方法第一法。 1.4火焰原子吸收法 消解样品中的硒元素被载气吸入火焰中,处于原子状态,让硒空心阴极灯发出的特定波长的光从其中通过,因原子数目的多少可以影响光被吸收的程度,所以测定吸光度可以度量出被分析元素的浓度。该法操作简单,但因硒空心阴极灯发射的特征谱线在196.0 nm处,接近真空范围,因此信号不稳定,易产生波动,灵敏度不高,现已被氢化物一原子吸收法代替。 1.5氢化物一原子吸收法 样品经硝酸一高氯酸消化后,加入盐酸将六价态硒还原为四价态硒,以稀盐酸作载流液载带试样溶液,试样溶液在反应管中与硼氢化钾溶液混合并发生化学

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附件: 铅锌行业规范条件(2015) 为加快铅锌行业结构调整,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规范企业生产经营秩序,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产业政策,制定本规范条件。本规范条件中铅锌冶炼企业是指除单独利用废旧铅蓄电池等含铅废料生产再生铅项目外的冶炼企业。 一、企业布局和生产规模 (一)企业布局 新建及改造的铅锌矿山、冶炼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本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等要求。新建铅锌冶炼项目应布局于依法设立、功能定位相符并经规划环评的产业园区内。建设铅锌项目时,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厂址及其与周围人群和敏感区域的距离。严禁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非工业规划建设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新建铅锌项目。 (二)生产规模 开采铅锌矿资源,须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

可证,遵守矿产资源、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矿产资源规划及相关政策。采矿权人应按照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绿色矿山建设标准、采矿初步设计和安全专篇进行矿山建设和开发,严禁无证开采、乱采滥挖和破坏浪费资源。新建小型铅锌矿山规模不得低于单体矿10万吨/年(300吨/日),服务年限应在10年以上,中型矿山单体矿规模应大于30万吨/年(1000吨/日)。采用浮选工艺的矿山企业其矿石处理能力应不小于矿山开采能力。 对于单独处理锌氧化矿或者含锌二次资源的项目,新建及改造项目,火法处理工序规模需达到1.5万吨金属锌/年及以上,湿法单系列规模须达到5万吨金属锌/年及以上;现有企业火法处理工序须达到1万吨金属锌/年及以上,湿法单系列规模须达到3万吨金属锌/年及以上。单独处理冶炼渣回收稀贵金属的项目,单系列废渣处理规模须达到5万吨/年及以上,单系列铅铋合金电解生产线规模须达到2万吨/年及以上。 二、质量、工艺和装备 (一)质量 铅锌采选、冶炼企业须建有完备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铅锌精矿必须符合《重金属精矿产品中有害元素的限量规范》(GB20424-2006),铅锭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6040.2021年高纯铅行业分析报告

2021年高纯铅行业分析报告 2021年1月

目录 2行业概况及市场分析........................................................................................................................ 2.1中国行业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2.2行业结构分析........................................................................................................................ 2.3行业PEST分析...................................................................................................................... 2.3.1政策因素................................................................................................................... 2.3.2经济因素................................................................................................................... 2.3.3社会因素................................................................................................................... 2.3.4技术因素................................................................................................................... 2.4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5行业特征分析........................................................................................................................ 3行业政策环境.................................................................................................................................... 3.1政策将会持续利好行业发展............................................................................................... 3.2行业政策体系趋千完善....................................................................................................... 3.3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3.4宏观环境下行业的定位....................................................................................................... 3.5“十三五”期间取得显著业绩............................................................................................ 4产业发展前景.................................................................................................................................... 4.1行业市场规模前景预测....................................................................................................... 4.2行业发展进入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 4.3行业市场增长点.................................................................................................................... 4.4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 4.5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 4.6人才培养市场大、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4.7巨头合纵连横,行业集中趋势将更加显著......................................................................... 4.8建设上升空间较大,需不断注入活力................................................................................. 4.9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5行业竞争分析.................................................................................................................................... 5.1本行业国内外对比分析....................................................................................................... 5.2中国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5.3中国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5.3.1行业现有企业竞争情况........................................................................................... 5.3.2行业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5.3.3行业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微量元素硒的研究进展

微量元素硒的研究进展 曾静,罗海吉 (第一军医大学热卫系军队卫生学教研室,广东广州510515) 摘要:硒是一种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矿物质,在生物体内,尤其是人体内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和免疫功能,通过对硒营养状态的评价,对大多数人而言,适量补充硒的摄入量对维持身体健康,防治某些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微量元素;硒;免疫;营养 中图分类号:O613.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5320(2003)02-0052-05 微量元素是相对宏观元素而言的,它虽然只占人体重量的0.05%,但与人体的生理功能关系密切,微量元素的缺乏会导致多种疾病。硒有多种免疫与生物学功能,尤其是它的预防心血管病、抗肿瘤、对抗病毒性疾病以及抗衰老等的作用问题,近年来特别引起人们的关注。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硒对人体的营养作用以及补硒对某些疾病的防治作用显得愈发重要。 1. 硒的存在形式 硒在生物体内主要以有机硒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含硒氨基酸,另一类是含硒蛋白质。硒代氨基酸最主要的是硒代胱氨酸(Se-Cys)和硒代蛋氨酸(Se-Met),含硒蛋白质中最主要的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Se以两种形式存在于蛋白质中,一种是可以离解的因子存在,在哺乳动物中硒是以共价键形式存在[1]。Se-Met在蛋白质中可代替蛋氨酸的存在,而Se-Cys只在蛋白质的特定位点发挥特殊的功能,主要是催化氧化— 还原反应。 2.硒的生物学功能 硒代半胱氨酸是多种酶辅基的必需成分,特别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在对抗体内有氧代谢过程中所产生过氧化氢对细胞的破坏作用时硒必不可少。硒是GSH-Px的重要组分,每个酶分子含有4个硒原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是抗过氧化物的重要酶,其主要功能是阻止过氧化物和自由基的形成。可见,硒最主要的生物学功能是构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成分催化还原型谷胱甘肽变成氧化型谷胱甘肽,使有毒的过氧化物变成无毒的羟基化物。正是由于含硒的GSH-Px能催化H2O2还原,使活性氧减少,自由基的产生才不会过量。1979年Helmler等[2]报告硒能分解脂肪酸氢过氧化物,可调节细胞过氧化物转变中的脂氧合酶和环氧合酶的平衡,不致产生过量的自由基,硒正是通过抗过氧化物和清除 自由基,减少或延迟脂褐素的形成,从而达到抗细胞衰老和死亡的目的。 3. 硒的免疫功能 免疫功能是免疫系统在识别和清除“非己”抗原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生物作用的总称。大量研究表明硒影响免疫系统主要包含3种免疫方式,即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 3.1硒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细胞免疫过程主要包括:①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②淋巴因子(加强免疫作用物质)的分泌;③细胞毒作用。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是T细胞(T细胞大致分为辅助性Th细胞、抑制性Ts细胞、细胞毒性Tc细胞)、自然杀伤性细胞(NK)及K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细胞免疫

铅形态分析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进展, 2014, 4, 27-33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4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759075938.html,/journal/aac https://www.360docs.net/doc/759075938.html,/10.12677/aac.2014.43005 Research Progress on Speciation Analysis of Lead Guojun Peng1,2, Xiaoyan Zhu1, Jianguo Chen1*, Xianzhong Jin1, Shaohong Chen1, Danyi Wei2 1Ningbo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Ningbo 2Faculty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Email: chenjg@https://www.360docs.net/doc/759075938.html,, 410066810@https://www.360docs.net/doc/759075938.html, Received: Jun. 3rd, 2014; revised: Jun. 11th, 2014; accepted: Jun. 23rd,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759075938.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A review on research progress of speciation analysis of lead was presented, with emphasis on the applications of chromatography and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hyphenated with spectrometry and mass spectrometry. The prospect of lead speciation analysis was also discussed. Keywords Lead, Speciation Analysis, Determination 铅形态分析研究进展 彭国俊1,2,朱晓艳1,陈建国1*,金献忠1,陈少鸿1,魏丹毅2 1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宁波 2宁波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宁波 Email: chenjg@https://www.360docs.net/doc/759075938.html,, 410066810@https://www.360docs.net/doc/759075938.html, 收稿日期:2014年6月3日;修回日期:2014年6月11日;录用日期:2014年6月23日 摘要 围绕色谱、毛细管电泳与光谱、质谱的联用技术及其应用,综述了铅形态分析的研究进展,展望了铅形*通讯作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