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PNET+Modeler的UMTS性能分析仿真平台

 

备的开发和研究以及算法的验证等。目前,移动通信网络已经从以话音业务员为主的第二代(2G)以移动通信网络向提供多种业务的第三代(3G)移动通信网络演进,uMTS用户层面根据不同服务质量需求定义了四种业务类型:会话类、流媒体类、交互类和后台类。因此,面对复杂的第三代(3G)移动通信网络,利用系统级仿真平台进行系统性能分析,无疑成为必要而有效的研究手段之一。

1UMTS系统级仿真平台

1.1UMTS系统介绍

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是ITu的IMT一2000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IMT一2000的三种主要无线接入方式为wCD】IlA、T沪ScDMA、cD姒2000。咖ST采用的wCDMA标准是GSM网络向3G过渡的最好选择,同时它是一种低费用、高容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提供高达2Mb/s的数据业务。它与IP结合将更好的支持交互式多媒体业务和其他宽带业务(如可视电话和会议电视等)。uMTS采用了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类似的体系结构,分为UMTS地面无线接入网络(UTRAN)和核心网络(cN)。UTRAN包括无线网络控制器和节点B,CN包括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两个部分负责对话音及数据业务进行交换和路由查找,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两个部分分别与外部网络相连。

L2UMTs系统模型

软件中UMTs模型中的分组无线网是基于3GPP1999版标准“1(Release啕9)开发的,采用wcD幔A无线接入方案,无线接入网络的Iub、Iur、Iu接口都基于Anl传输。wCDMA系统是宽带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址(DS弋DMA)系统,马片数率3.84M码片/秒,载波带宽5姗z。从网络物件层次关系看uMTs系统模型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即最上层为网络模型。如图1。其中UE表示移动用户设备,Node—B表示UMTS中的节点B,RNC表示UMTS中的无线网络控制器,cN表示U町S中的核心网络,weD—server表示web服务器,ftp-server表示ftp服务器,e畹i1一server表示e眦i1服务器.而profile—defination和application—defination则表示业务主询和业务应用的定义。

第二层为节点模型。由相应的协议模型构成,反映设备特性。从协议间关系看,节点模型建模完全符合OsI标准,业务层jTCP层一IP层一IP封装层一ARP层一姒c层—}物理层。UllTS网络模型中uE节点模型包括应用层、TcP(UDP)/IP协议栈、G删层(GPRsMobilityManagement)、RLC/MAc层和收发信机以及天线。G嘲层包括GPRs连接,会话管理和无线资源管理等功能;RLC/MAc层包括RLc和姒c层,负责处理数据流优先权、选择RLc模式以及上层数据包的分割和重组。RLc/雌C层与无线收信机(rr.0模块)和无线发信机(n—o模块)之间的链路表示传输信道。上行链路建模包括RAcH(随机接入信道)、DcH(专用信道)、CPCH(公共分组信道:DcH信道中的每个传输信道都有唯一的扩频码

(扰码)将他与别的传输信道区分开来,上行链路采用的扰码序列可以分为:短扰码和长扰码。长扰码由25阶生成器多想式生成,并截短为lOms的帧长度,包含38400个马片,速率为3.84M码片/秒。短扰码的长度为256码片从引申的S(2)码族中挑选出来的,当短扰码由两种码联合而成,或者当其他序列都是一序列的延迟,而长扰码是来自此序列时,就会形成复数扰码序列。复数扰码是由实数码c1和c2根据下面的法则合成的:

Cscrambling=c1(∞O+Jc2(2盘)∞1),七=0,I,2…。

序列‰和劬是如下的码片序列:%={1l},q={l—1)。第二个码序列的抽取因子为2,这将减少星座图中的过零次数,以及调制时的幅度扰动。下行链路建模包括FAcH(前向接入信道)、DScH(下行共享信道)、AICH(捕获指示信道)、DcH(专用信道在这里包括一个专用信号信道和四个数据信道)。在G删和RLC/姒c层中采用队列的形式存放数据,在G埘层中有四个队列,分别对应UE支持的四种不同QoS业务,当G删层收到从应用层传过来的数据包时,如果有信道已经收到根据数据包的QoS等级建立了RAB(无线接入承载)的信息,那么数据就直接传送到RLC/MAC层,否则,数据包将放到相应QoSG删层队列中。同样RLJC/MAC层也有相似的队列结构,但是每类中多一个信令队列。RLc/MAC层利用队列传输从高层传过来的分组数据;在RLC提供确认数据传输模式下转发分组数据;接收低层分组数据并将他们重新组装成PDu。

第三层即最底层为进程模型。以有限状态机来描述协议(FSM),基于事件出发的有限状态机建模,避免以时间出发,采用以事件出发的建模使得计算效率得到很大得提高。分析GPRS连接状态转移过程:INIT_l、INIT-2、DETAcH为三个非强制状态,但是因为巧妙的使用了两个自中断和一个状态转移条件使得仿真开始就执行到UE的CONNEcTED状态,uE在CONNEcTED状态下等待,当G删层收到高层的需要新Qos的分组数据时就会马上发送一个请求到SGSN来激活PDP连接,PDP连接被激活后信道也即建立,UE就可以发送数据到目地端。

图1UMTS网络模型

2仿真分析与结果

参照文献幅?61对UMTs用户层面支持的四类业务类型中的典型业务进行配置。仿真主要研究在话音用户和w删数据用户,对于话音业务数率为12.2kbit/s、数据业务数率为

125

 

 

基于OPNET Modeler的UMTS性能分析仿真平台

作者:龙林德, 张有志, LONG Lin-de, ZHANG You-zhi

作者单位:龙林德,LONG Lin-de(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15), 张有志,ZHANG You-zhi(湘潭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刊名:

通信技术

英文刊名: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年,卷(期):2008,41(7)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7条)

1.Susan Spagnola Rutherford.Steven P.Gordon Using OPNET to simulate an IP network 2004

2.裴廷睿.周胜.刘晓宇基于BONeS的WCDMA性能分析仿真平台[期刊论文]-计算机仿真 2005(06)

3.Li Qiang.Zhu Hongzi.Zhang Meng Simulating and Improving Probabilistic Packet Marking Schemes Using Ns2 2005

4.SMG 98-0228-2004,Overview of 3GPP Release 99 Summary of all Release 99 2004

5.Staehle D.Leibnitz K.Tran-Gia P Source Traffic Modeling of Wireless Applications 2005

6.Klemm A.Lindemann C.Lohmann M Traffic model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for UMTS networks 2001

7.TS22.105-520 V3.10.0-2001,Technical Specification Services and Service Capabilities 2001 2001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宁惠玲.季飞.NING Hui-ling.JI Fei UMTS网络中基于OPNET的HTTP业务建模与仿真-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8(2)

HTrP 业务是构成3G数据业务的重要部分,因此有必要研究3G网络承载HTTP业务时的性能.介绍了HTTP业务的基本概念后,提出一种基于网页对象的建模方法,并在OPNET平台上得到实现.最后,根据仿真得到的流量数据,用方差.时间曲线图和R/s图法分析了模型的自相似特性,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2.学位论文吴小斌UMTS无线链路控制协议的研究和实现2002

UMTS是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unications System)的简称,它是ITU的IMT-2000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论文分析并研究了UMTS的无线接入网系统,给出了无线接口协议结构,研究无线接口的各协议层的结构和功能.该论文着重研究无线接口协议结构中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给出了RLC的实体模型并研究了RLC协议的特殊功能.该论文介绍网络仿真技术的特点和作用,使用OPNET作为网路仿真的工具,给出了OPNET仿真软件的体系结构以及它的仿真流程.该论文分析并研究了网络仿真技术建立仿真模块的方法.

3.期刊论文古苑钦.周谦.叶全南UMTS网络中KJAVA业务的OPNET仿真-广东通信技术2007,27(9)

本文介绍了基于OPNET Modeler 10.0平台的UMTS网络建模方法,给出了OPNET进行KJAVA业务网络仿真的具体步骤,并利用OPNET对承载KJAVA业务的UMTS网络进行仿真和对相关网络节点的CPU负荷性能进行测量,为优化网络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4.会议论文胡贞辉.柯赓.张继生基于OPNET的UMTS-WLAM互连仿真研究2007

本文在分析Anja Louise Schmidt的移动协议分析模型的基础上,使用OPNET10.0建立了移动协议分析模型的扩展模型。使新模型进行UMTS-WLAN网络互连的仿真更稳定,使用场景更能体现UMT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ccommunicationSystem)和 WL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e)网络融合的真实场景。论文通过仿真分析了使用MIP(移动IP, Mobile IP)、mSCTP(移动流控制传输协议,mobile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和SIP(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协议在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进行切换的系统性能。通过分析进一步证明在理想情况下UMTS和WLAN的融合,使用SIP和MIPv6(移动IPv6)系统性能最优,其次是mSCTP,最后是MIPv4(移动IPv4)。

5.期刊论文李慧.WANG Yu-hao.魏明.XU Li.LI Hui.WANG Yu-hao.WEI Ming.XU Li UMTS网络中切换性能分析的建模与仿真-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8,32(3)

通过OPNET平台建立了提供FTP数据服务的小规模UMTS网络模型,并利用该模型着重对处于硬/软切换状态中的终端性能进行了对比性分析与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相比硬切换而言,软切换中减少了上行发射功率,提高了服务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也验证了该模型是有效的.

6.学位论文吴伟UMTS无线接入网络的仿真研究和性能分析2002

该论文主要研究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UMTS无线接入网络的协议和QoS体系.根据3GPP无线接入网络的协议构造网络仿真模型,参照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业务要求,对协议和网络的业务质量QoS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基于IP传输的UTRAN涉及的QoS方案进行研究和比较,旨在通过这种研究来探讨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和演进中的有关技术问题.

7.外文期刊H. Qu.Q. Cheng.E. Yaprak UNCONFINED E-HEALTHCARE SYSTEM USING UMTS-WLA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e-healthcare environments is a new and promising area, but there is no efficient wireless telemedicine system that can be used in a wide area network. This paper presents a wireless e-healthcare system that couples a UMTS 3G wireless network with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ing UMTS-WLAN technology. The medical instruments collect the patient's medical data and send them to the medical centre through a UMTS-WLAN access point or through a WLAN-enabled UMTS user equipment point (i.e., UMTS cellular terminal). Patients can be almost anywhere and still receive real-time medical service. The simulation studies using OPNET show the performance of our wireless e-healthcare system.

8.外文会议Baey. S..Dumas. M..Dumas. M.-C.Cooperative strategy for efficient multiplexing of

multimedia traffic in the uplink of the UMTS WCDMA

This work proposes a cooperative strategy for efficiently multiplexing real time video traffic and non real time data traffic in the uplink of the UMTS WCDMA. Variable bit rate traffic is split in a relatively constant component and a bursty-component. An RRM entity located on network side allocates a share of the resource to the mobile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ir session for conveying the relatively constant component. The MAC sublayer located in the mobile uses this resource along the session without supplementary assignment delay. The remaining (bursty) component of the trafficc is conveyed by a time-share radio resource dynamically assigned by the RRM entity in response to the mobile MAC requests. Video jitter is advantageously reduced. A performance study using OPNET shows the cooperative protocol brings a real improvement to the UMTS standard, achieving a very high utilization of the radio resource

while satisfying the QoS constraints.

9.学位论文温倩3G系统分组域业务源模型的研究与应用2006

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是在循环反复的规划、测试和优化过程中不断完善的。移动通信网络中分组业务的比重不断增加,因此分组业务源模型不仅极大地影响到系统性能评估结果的准确程度,也是规划和优化通信网络的基础。为了更好的研究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性能,以及对无线通信网络进行负载测试,网络业务模型的正确选择非常重要。业务源模型的建模和在3G系统负载测试中的实现、应用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本论文首先研究了用于实现3G负载测试模拟器Loadbox的分组业务模型理论基础,建议了一系列分组业务源模型,并提出了一种3G网络规划中的分组业务容量估计方法。根据所建议的3G分组业务源模型,运用OPNET系统仿真工具,在UMTS网络场景中进行仿真,统计每种业务和混合业务的聚合业务流量,分析验证了推荐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真实业务。

本课题采用已验证的3G分组业务模型作为业务源产生的依据,经过软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软件编码和软件测试等各个阶段,在负载测试模拟器Loadbox中完整实现了测试业务模块。经过测试,验证了Loadbox中分组业务源模型模块的实现的正确性。然后对RNC系统在不同业务负荷下的处理能力也进行了测试。

最后本文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自相似流量模型进行了研究。采用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重尾ON/OFF自相似流量模型作为3G流量模型的仿真基础,并基于OPNET系统仿真平台,实现了一个针对UMTS网络具体环境的自相似业务流发生模型。通过对仿真数据的分析,验证了该自相似流发生模型的正确性。该模型能够模拟3G分组业务流的自相似特性,为进一步的业务源模型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10.外文会议Grewal. Vinit.Sharma. Ajay K Comparative Investigations on Mobility Protocols for WLAN

and UMTS Interworking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different mobility protocols (network layer mobility protocols Mobile IPv4 and Mobile IPv6, the transport layer mobility protocol mSCTP) as an approach to achieve interworking between 3G cellular networks (such as UMTS) and IEEE's 802.11 wireless LANs (WLANs). A simulative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using OPNET to support the study. Simulation results supported mSCTP as the best approach for achieving desired interworking.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779427825.html,/Periodical_txjs200807043.aspx

授权使用:黄小强(wfxadz),授权号:976c850b-8dcb-405f-b7a2-9e3200abbf3e

下载时间:2010年11月18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