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的历史

慕课的历史
慕课的历史

发展历史

虽然大量公开免费线上教学课程是2000年之后才发展出来的概念,其理论基础深植于资讯时代之前,最远可追溯至1960年代。1961年4月22日巴克敏斯特·富勒针对教育科技的工业化规模发表了一个演讲。1962年,美国发明家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向史丹福研究中心提出一个研究“扩大人类智力之概念纲领”,并在其中强调使用电脑辅助学习的可能性,在此计划书里,恩格尔巴特提倡电脑个人化、并解释使用个人电脑搭配电脑间的网络为何将造成巨大、扩及世界规模的交换资讯潮。

2011年秋天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有重大突破:超过160000 人透过赛巴斯汀?索恩新成立的知识实验室( 现称Udacity ) 参与索恩和彼得?诺威格所开设的人工智能课程。

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

2013年2月,新加坡国立大学与美国公司Coursera合作,加入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新加坡国立大学是第一所与Coursera达成合作协议的新加坡大学,它2014年会先通过该公司平台推出量子物理学和古典音乐创作的课程。

课程特征

1、能自由取得资源:不需有学校的学籍也可以免费使用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

2、没有学生人数限制:许多传统课程师生比都很小,但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是设计给广大群众使用的,没有课程人数限制。

3、至于其他一些特征只出现在早期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像是开放授权、开放架构和学习目标、社群导向等等。

教学设计

MOOC

发展趋势

有更多的美国以外的顶尖大学将提供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两家提供网上课程的机构宣布,将与加拿大、墨西哥、欧洲、中国、新加坡、日本和澳大利亚的顶尖大学合作,同时还会跟更多美国学府签约。

[3]总部在美国加州的Coursera新增中文、法文、西班牙文和意大利文四种授课语言。未来几个月,它将能多提供约90个新课程。其联合创立人、斯坦福大学副教授吴恩达(Andrew Ng)说:“用其他语言授课将能让更多学生上我们的课。”

国外的开放课程几乎都是在本校内受欢迎的课程,教授也几乎都是在本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据了解,耶鲁大学每门开放课的制作费高达三四万美元,麻省理工学院每门开放课的制作费也需两万美元,他们将免费提供资源。“为所有人提供免费高等教育,是人类社会的理想境界。把学习作为一种终身习惯,把汲取新知识作为一种精神养分,人类应该共同创造这种美好氛围。北欧国家建立了免费高等教育制度,美国俨然已成为免费开放课程的开创先锋。”殷紫评价说。

针对中国大学的较为封闭的教学模式和学籍管理模式,未来也会逐步引入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对于中国大学教育现状的改革,以及高考升学选拔制度的优化,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逐步实行大学教育的普及,都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课程平台

Udacity由大卫?史蒂芬斯(DavidStavens)和另外两个创业伙伴塞巴斯蒂安?史朗(SebastianThrun)和迈克尔?索科尔斯基(MichaelSokolsky)在2012年共同创办。而在这之前,早在2011年秋天,就已经有16万人注册了史朗博士的“人工智能入门”网络课程。Udacity的课程仅限于它最初创立时就有的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并且着重于实际应用,比方说教你“如何建立一个博客”,以及“如何构造一个网络浏览器”。Udacity的一个目标就是让学生能有更好的职业发展。

Udacity的课程不是由教师自行设计,就是与Google或者微软等公司共同设计推出的。Udacity与Coursera等提供大学课程的竞争者的不同之处是Udacity在选择教师时依据的并非是他们的学术研究能力,而是他们的教学水平。

教学方式

教师不能与学生进

MOOC的主要构成是课堂演讲视频。在这以前,可汗学院(KhanAcademy,是由萨尔曼?可汗在2006年创立的一家非营利教机构,通过网络提供一系列教学短片)就已经开始提供免费、简短的教学视频。因为有了这个成功的先例,MOOC的制作者了解了简短的重要,所以通常将视频的长度限定为8到12分钟。视频可能会中途暂停数次,以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如弹出一个小测试,或者让学生写一段程序代码),然后系统自动给出反馈。该课程的助教可能会查看、管理在线论坛,有些课程也会有作业和考试。

MOOC的理想,就是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传送到地球最偏远的角落,让人们能够有更好的职业生涯,甚至提升智能、扩展人脉。2012秋季在Coursera上修读帕特森博士“软件即服务”(SoftwareasaService)课程的学生中,非美国本土的学生占四分之三。而2011年春季修读阿加瓦尔博士的“电路电子”(circuitsandelectronics)课程的学生中,这一比例也有四分之一。而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在这两门课程中的比例都超过70%(其中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有三分之一)。在针对这两门课程的一项匿名调查中,大多数学生们都非常喜欢这种教学形式。在完成了阿加瓦尔博士的课程的学生中,有63%的学生认为,MOOC比他们在学校里修读的类似课程要好;有36%的学生认为二者相当,只有1%的学生认为前者不如后者。

首先,一个课程是否能够涵盖如此之多的学生。

其次,评分机制,特别是非科技类的人文、艺术等学科的评分机制也不完善。

最后,最大问题是作弊严重。为了杜绝考试作弊的情况,Udacity和edX现在都提供监考制考试。

费用收取

虽然Mooc平台是免费的,但Coursera表示它将向学生收取60至90美元用于支付有第三方参与的监考考试,并收取30至99美元提供相应追踪服务,这主要给有不同选择的学生一个完成相应课程后获得认证证书的机会。

教育机构认可度

中国现状

从2011年开始,各大精英学校的国际网络课程已经通过主要门户网站风暴式的登陆了大陆。从2012年到2013年3月,网易公开课开放的科目的数量增加了一倍,多达12,000门。一天大约有460万用户其中约有100万学生通过电脑和智能手机访问这些课程。

2014年5月8日,全球最大的中文MOOC平台由教育部爱课程网和网易云课堂推出。免费提供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985高校课程。

https://www.360docs.net/doc/7a9660767.html,,于2012年10月首次在大陆低调推出了自己的Mooc平台,截止2013年3月已经有35,000学生,200多门课程,访问量更是高达10万人次。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七年级 2、学科:历史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查阅资料,收集关于成吉思汗、忽必烈的事迹或故事。 【教学课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 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记住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建立及巩固统治的措施;民族融合的表现。分析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培养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问题,锻炼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元朝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疆域辽阔,民族融合加强,对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贡献。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七年级下册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中的第12 课,在中国古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从隋唐盛世到五代辽宋夏金,政权由统一走向分裂,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政权与汉族政权并立,而蒙古族建立元朝,统一全国,使政权分立走向统一,顺应了历史的趋势,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一全国的政权,同时开启了元明清的统一政权时代的到来。所以,本节课内容多,知识点碎,但又承上启下,因而十分重要。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求知欲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规范,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对古代史的知识也很感兴趣。但是他们对历史朝代的更迭并不清楚,所以,需要给学生构建一个清晰的朝代更迭脉络。 【教学方法】 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基础知识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探究知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同时配合小组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刚刚同学们听到的歌曲叫《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在我国古代,这个美丽的草原曾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家呢?对,蒙古族。 当13 世纪的曙光升起的时候,在蒙古高原上勃然兴起了一个雄劲、强悍的民族,这就是蒙古族。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在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统领下,曾经完成过震惊中国乃至世界的伟业,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2 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二、点明学习目标:

历史课感想

我对纲要课的认知和期望 提起历史,很多人会感到头疼,对于理科生,尤其如此;更难以理解的是;理学的数学也要学,尤其是近代,那段屈辱的历史很难让人快快乐乐的接受。我们喜欢辉煌灿烂的唐宋,喜欢强国的自豪感。可是,终究是要学的,既学之,则安之,也只能这样了。 而且,在听了几次课之后,开始有点喜欢这门课了,历史,真的是让人不得不爱。 首先,我们有必要学习历史,我们五千年的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从中获益。近代史,是侵略与反抗的历史,是民族发生巨大转变的历史,学习它,我们从中获得一种激励,一种挑战。身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不能忘本,居安思危,方为明智之举。我们学习历史,不只只在于了解历史知识,更重要的,在对历史知识的总结之后,得出对现在有用的东西,在未来的生活中,使其发挥重要的作用。历史不只是过去,更是未来,甚至,未来比过去更是他的内涵。学习历史,知道发生的事,总结发生的事,分析发生的事,从而预测未发生的事。这不是一个人的经验,是无数人的智慧结晶。 其次,学习历史,我们从中得到一种知识。事件,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如数家珍的人,总让人心生敬佩。这就是知识,就是知识的力量。并且,一切知识皆是历史知识,历史知识其实包含一切。不懂历史,是悲哀的,是愚昧的。历史知识的匮乏,是最难以原谅的,胜过任何科学知识。历史中的人,事,物,是值得我们了解的,并且,是深入的分析的。如果一个人,真正了解历史,那么,他一定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不只只历史知识的局限,包括科学知识。 另一方面,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还能够获得快乐。历史,尤其是近代史,它的基调是沉重的,但是,学习历史,还是可以快乐的。经过历史老师诙谐幽默的讲解,枯燥的历史变得多姿多彩。我们突然发现,历史中的人,是可爱的,亲切的;甚至所谓的坏人,也是该辩证地看,就像汪精卫,他曾经的骨气,也是值得我们赞扬的。还有对历史的别种解读,也是趣味良多,闪烁着辩证的光芒。学习着,也快乐着。这快乐不同于听笑话,而是一种趣味的感悟 说了这么多,不过最重要的,我认为还是获得一种精神的升华,历史的熏陶,塑造出高尚的人格。爱国主义,奉献主义……这些是不用多说的。仁人志士,都有很多我们学习的地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学历史,明责任,获激励。而且,我们要有创造历史的勇气和智慧。众人皆醉,能否独醒?学学历史,也许精神层面能提高许多。这一切,也许我们不曾明切的感知,但确实是慢慢进行的。 现在,全球化的世界,我们更要发扬我们的优良传统,更要保护好我们的历史文化。我们是中国人,只因为这一个理由。因为这个理由,我们不能忘本。因为如此,我们学历史。我们学历史,又不仅仅只是历史。我们收获很多……这一切,远超过一个学科…… 历史,想说爱你不容易,但不得不爱。不是因为考试,只是因为自己的心……

中国历史地理教学大纲

《中国历史地理学》教学大纲 《中国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的一门基础必修课,主要讲授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迁,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关系的科学,并培养学生尽全时空、人地互动的理念。 三、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 本课程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以尽全时空和人地互动为学科核心,从人地与时空角度研究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不仅为历史教学提供空间舞台的支持,而且在复原过去各个时间断面的空间分布演变规律基础上从唯物主义角度讨论历史现象的环境成因机理,为历史现象寻求原动的起始因素,对于我们深化中国历史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课程的教学目的 本课程为历史系必修课,其它专业学生可以作为非学位课程选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透彻地了解中国历史地理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方法,使学生对中国历史地理有用于世的作用有一个清晰化的认识,并能掌握一定程度的识图能力,并结合学生的考古学的知识,利用丰富的地理学、历史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历史学和地理学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撰写出一定程度的历史地理学专业的文章,达到历史学学士应具有的专业水平。 其教学的具体目标如下: (一)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和原始材料的学习,要求对学科性质、归属有认识,了解主要的历史地理文献,特别是阅读部分古代地理文献。 (二)对历史自然地理的气候变化和人文地理中的政区沿革要重点掌握,然后对历史植被地理、历史经济地理和历史文化地理重点学习。 (三)对一些重要的历史地理名词要掌握。 四、课程的教学方法 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在实际讲授中归纳与演绎相结合,并以多媒体和网络为辅助教学手段。 五、课程内容 导言(2学时) 教学目的 本章主要学习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现状。通过教学,要求学生理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了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认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尽全时空和人地互动观念 教学内容 一、现代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归属和学科发展问题 历史地理学学科性质问题的争论,中国历史地理学由传统历史地理学向现代

历史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历史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历史教学个人工作总结(一) 在本学期教学工作中我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 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 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 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 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 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 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 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 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 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历史课,就连以前极讨厌历史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 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 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 常常在网上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 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 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 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 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 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 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 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 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中国历史地理学教学大纲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历史地理学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中国历史地理学》是面向历史系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该课旨在向学生讲解中国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及其成因,并向学生传授以地理思维模式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与视角。 (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在了解中国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及其成因基础上,深刻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形成“尽全时空”与“人地互动”的思维模式,完善学生知识体系。 (三)教学内容 绪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基础知识;中国近五千年来的气候变迁;中国历史时期的土壤与人类社会;中国历史时期的沙漠与沙漠化问题;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学;中国历史人口地理学;中国历史时期经济地理学; (四)教学时数 本课程共授课36学时。 (五)教学方式 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将教师讲授、学生讨论与论文写作有机结合。 二、本文 第1章绪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基础知识 教学要点: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基本知识点与基本理论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1 导论(1学时) 历史地理学的概念 历史地理学的相关理论 1.2 历史地理学重要典籍与研究动态(1学时) 历史地理学要籍。 历史地理学人物。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现状。 考核要求: 历史地理学的概念;历史地理学要籍与人物。 第2章中国近五千年来的气候变迁 教学要点: 中国五千年来的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规律;现代气候变迁的地理学解释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2.1 中国五千年来的气候变化。(3学时)

2.2 气候变化的规律。(2学时) 2.3 现代气候变迁的地理学解释。(1学时) 考核要求: 中国五千年来的气候变化概况;气候变化的规律 第3章中国历史时期的土壤与人类社会 教学要点: 土壤的成因与变迁;中国历史时期的土壤分类与社会发展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内容: 3.1 土壤的成因与变迁。(1学时) 3.2 中国历史时期的土壤分类与社会发展。(2学时) 考核要求: 土壤的形成;中国历史时期的土壤分类。 第4章中国历史时期的沙漠与沙漠化问题 ——以西北地区为主 教学要点: 中国沙漠的分布;中国历史时期沙漠及沙漠化的成因;中国历代治理沙漠的对策与现代启示教学时数; 7学时 教学内容: 4.1 中国沙漠的分布。(1学时) 4.2 中国历史时期沙漠及沙漠化的成因。(4学时) 4.3 中国历代治理沙漠的对策与现代启示。(2学时) 考核要求: 中国沙漠的分布;中国历史时期沙漠及沙漠化的成因。 第5章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学 教学要点: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变迁;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变迁的原因及现代启示 教学时数: 7学时 教学内容: 5.1 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学的相关原理与理论。(1学时) 5.2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1学时) 5.3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变迁。(3学时) 5.4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变迁的原因。(2学时) 考核要求: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变迁 第6章中国历史人口地理学 教学要点: 历代人口概况;影响中国历代人口数量及分布的原因;中国历代移民与文化 教学时数: 5学时

第四章 中国历史人口地理概述 (1)

第四章中国历史人口地理概述 一、历史时期人口总数与空间分布的变迁 1、历史时期(过去两千年)中国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1)增长缓慢 根据公元二年到道光三十年(1850 年)以来近两千年的人口增长来看,即从近6000 万增加到4.3 亿,总数仅增长了7倍,平均年增长率仅约1‰。原因是漫长的农业社会中国生产力发展方式变革缓慢和水平不高,制约着人口的增长。具体讲,出现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的增长模式有以下一些原因:如初婚年龄比较早、妇女的真正有偶率及净生育率、家庭规模很小、传统文化观念(如迷信、守节、修养等)的影响、制度,如赋役制度、赋税制度、刑罚制度的不利影响、战争、天灾如旱灾、传染病的影响,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决定了,尽管出生率比较高、但是最后的死亡率也高,这就造成了人口长期的低增长率。(2)大起大落和人口变化的阶段性 中国历史时期的人口变化虽然总体上是增长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出现过大起大落的现象,大落指短时期之内人口数量的急剧下降。如一遇动乱(战乱、灾荒等),人口则急剧减少,即有的阶段增长较快,有的阶段则急剧减少。 中国人口的变化有明显的阶段性,总体来讲,人口倍增的时间缩短了,增长的幅度在增加。原因一是随着时间推移,中国的人口基数越来越庞大,二是中国人口的发展又实现了一个转变,由高高低向高低高转变,原因一是医药公共卫生取得了一些进展,二是出现了新式接生方法,降低了婴儿和孕产妇的死亡率,三是物质条件的改变降低了灾害发生时人口的死亡率。(3)人口增长的阶级、阶层、民族的不平衡性 从汉到清,构成人口大多数的是地主与农民这两个阶级,两者的人口增长速度由于种种原因在多数情况下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还存在不同的社会阶层的出生率及人口增长率差异。 人口增长的民族不平衡性,包括汉族与其它民族的差异和其它民族之间的不平衡性。少数民族的生育率比较低,增长率也比较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了民族之间人口增长的不平衡,生产方式、宗教等也会对人口增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2、人口空间分布的变迁及原因 (1)人口分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不平衡性,亦有“人满东南”的趋势。 从秦汉以来至19世纪以前,人口高度集中在东部季风地区,全国30%的土地集中了98%左右的人口,呈现为“人满东南”的趋势。这种趋势在近2000年间呈现十分明显的稳定性。原因:人口分布与气候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发展在传统社会里明显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从秦汉以来,中国东南季风气候区一直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中国的人口主要分布在这个区域内。这实际上是传统农业社会里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依赖性极强的体现,到了20世纪,东南季风区的人口比重不仅没有上升,反而有所下降,这一则可能是政策的影响,一则可能是气候因子在工业化时代的影响减弱的体现。 (2)人口分布的变动方面,从公元2年至1840年,人口分布重心基本保持向东南移动的趋势,14世纪是中国人口分布重心分布东南的极点。14世纪后,中国政治中心居于华北平原的北京,影响了人口分布重心向东南推移。 具体分析中国南北人口比重的演变可看出,西汉至唐天宝年间,北方人口呈下降趋势,但多数时间占全国半数以上;从唐中叶至元代,北方人口比重持续下降,南方人口普遍超过50%以上,元代达到顶点;明清时期北方地区人口比重有所恢复,但已经难以改变“人满东南”的大趋势。 原因:人口分布及其变动的影响因素有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因素, 这种人口分布变动的结果,有人为(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技术等)的因素,但在更大的范围内,在更大的程度上,还是受到自然条件(地貌、气候、土质、水文等)的制约,尤其是中国历史气候的冷暖交替的周期性变化的制约。 人口分布变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因历史时期南北气候变化的纬度差异而带来的南北人口移动压力。由于历史气候的周期性的变化,尤其是中国北方地区气候变化幅度更大更明显,加上北方游牧民族呈现周期性南移和西迁,相应北方地区呈现经济周期性兴衰和移民周期性南北移动。近200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是前1000年相对温暖,而后1000年相对寒冷,相应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在不断南移,故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人口比例总的来看在不断增加。清代南方地区经过太平天国战争而人口一度损耗十分严重,但同时期北方地区的农业生态已经十分恶化,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战争,南北人口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格局。总之,整个传统时代,人口分布受环境的影响或制约极大,传统时代中国人口重心从西北向东南推移是由近5000年来中国天地生大背景所决定的。

历史听课总结

赴翁安中学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思南八中谯忠政十一月十九、二十日两天经过学校和教育局的同意,我组十人在教科室王主任和彭组长的带领下赴瓮安高级中学进行了“同课异构”交流活动,在双方老师和学生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本次活动圆满结束。我在本次活动中承担了一节交流课《伟大的抗日战争》,同时我还观摩了瓮安中学和我校多位历史老师的交流课。他们的课让我领略了课堂教学的许多魅力,展现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水平,现将我的一些感受总结如下:各位教师教学设计新颖,教学思路清晰,三位目标明确,层次分明,语言亲切,善于组织和调控课堂。在课标的指引下,善于挖掘教材,选取了很多和时政及国家主流意识相关的新颖材料来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创新意识。多位老师都用了材料教学法和探究教学活动,在体现学生主体的同时,大力培养学生在新形势下的各种能力和学科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分析理解、信息提取、知识迁移、语言概括组织等多种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拓宽思路,发现规律,得出结论,从而掌握方法。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各位教师在本次活动中得心应手不是偶然,这与他们课前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是分不开的。他们善于运用网络辅助备课,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不但精心地备校情、学情、教法、学法。还善于自己动手制作精美实用的教学课件,使教学直观,同时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使整堂课大开大合,充满了思想性和

艺术性,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时还使他们的思维大大提升,使历史与现实、历史与地方相结合;善于汲取先进的教学思想敢于闯出自己的新路子,使课堂教学新颖丰富,有趣味。尤其是几位年轻老师教学语言悦耳、亲切,教态轻松自然,他们才从大学毕业,在整个课堂中融入了很多新的、现代的元素,微笑着面对每一个学生,面对整堂课。这种微笑教学的姿态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轻松、平等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就能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去学习,去思考。学生一种宽松的思考环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敢于把教材用来作为传授学生学习方法的载体,以“自主互助”教学方法为主,辅以目标导学、问题探究等学习方式,通过视频、图片、材料及出示图表、小组合作探究,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能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让学生理解掌握历史知识,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的教育理念,既重视对书本知识的传授,又在过程中重视了对学习方法的巩固和提醒,真正体现依标施教。既能把握重点又能突破难点,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各位老师在各显神通的同时也有些不足之处,课堂上,老师常常忽视那些弱势群体,尽管老师提问注意了靠后的学生,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课堂,但老师照顾得还是并不周到。所以在我们的课堂上,一定要多加关注学困生,要让他们有表达的机会,要通过正面的引导、施以积极的影响,缩小他们在知识、能力、情感上的差距,最大限度地降低“学困生”的产生率。教学的创新还有空间。要在落实目标的

中国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浅谈中国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姓名:何春葵学号:1000705211 班级:10小教2班 (一)诸子时代。先秦最突出的美学思想以孔子创立的儒家伦理为中心。伦理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仁”。由于伦理美学思想本身的不足, 因此产生了与之对立或相补充的其他学说, 并构成了以儒家为中心而向外辐射的美学思想网络,儒墨的对立与统一形成了使用美学思想, 充实了社会美的基本内容; 儒道的对立与统一产生了重人性、人情的意境美学思想, 补充了儒家重人的功利价值而忽视人的个性自由的不足; 儒法的对立与统一则形成了重社会规律的创造美学思想, 确立了美的本质的基本含义, 也使巫史文化向“史”而不是宗教的方向发展, 中国先秦的美学思想为后世中国美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汉代。西汉初年, 民心、军心、政治之心与审美之心都体现出思静的时代要求, 黄老之学将道家的清虚无为纳入儒家思想规范, 进入政治领域。汉代的新儒学家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政治主张, 将“仁”作为经学基本文化的主题, 提倡天地之美乃是人之美。 (三)魏晋。嵇康、阮籍“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成为这有一时代著名的玄学命题和美学呐喊; 西晋元康( 291 -299) 年间, “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激烈玄风狂放过甚, 大批士子口尚虚诞, 身则放荡不羁, 于是便有“崇有”一说。才性之辩是魏晋清淡命题之一, 即魏晋风度。魏晋风度充满了关于生命的悲剧感, 是这一时期很有代表性的文

化。同时, 这一时期, 刘勰5文心雕龙6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古代美学体系正式建构。 (四)隋唐时期。佛学的中国化, 使渐入的印度佛学原本庞巨的思想体系与逻辑体系得以简约, 成为了唐代禅宗的“不立文字”, 对中国美学的文脉历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美学史上的由唐人王昌龄所首倡的“意境”本义, 受到了佛教“意境”说的深刻濡染和影响, 艺术审美上的“意境”, 指由一定文本符号系统所传达、召唤的艺术创造与接受的心灵境界。 (五)宋代。宋明理学大量吸收了道佛思想, 具有了更加灵活多变的特点, 很自然地浸染了道、佛思想中的审美气息,加之理学本身也具有性情逼近的切实需要, 从而打开了通向审美感悟之域的路径, 程颢、程颐的道学思想, 朱熹的道学思想, 陆九渊的心学思想, 王守仁的心学思想, 王夫之的气学思想就是宋明理学的代表。理学在文论诗论中用道统否定文艺和美学, 同时把人生境界奉为最高的美和乐, 以冷色调和女性化为主流, 理学的修养学是人生论、修养论, 又是一种纯粹精神美学, 宋明理学发展完备的过程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完成过程。 (六)清代。王夫之的清代实学的美学思潮, 具有尚物、尚事与尚实的思想与思维是属儒的“实用理性意义”的中国古典美学的终结。 (七)近代。世纪之初王国维、蔡元培等先驱者最早在国外接触到美学并将其引进国内, 同时对中国传统美学保持一种批判的姿态, 批判“文以载道”的传统功利主义美学, 张扬个性主义和浪漫倾向以疗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概况》章节测试及见面课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概况》章节测试及见面课答案 第1 章单元测试 1、什么是历史地理? 答案:Historical geography 2、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地理要素是通过什么办法来研究的? 答案:历史文献 3、当今的北京在辽朝统治下时叫什么? 答案:南京 4、清朝在乾隆二十四年所达到的疆域范围是多少? 答案:1300 万平方公里 5、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地理:(排除题,选出错误的答案)学习历史地理有利于: 答案:了解世界的资源分布 6、历史时期的地理与今天的地理,。 答案:不一定相同,但有演变的关系、必定有演变关系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 答案:轻于空气的航空器能够飞行是因为其比重比空气轻;、飞机和滑翔机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是否有动力装置;、直升机是通过其动力装置直接驱动旋翼旋转而产生升力的航空器; 8、使用无人机,可以拍到: 答案:古城遗址的轮廓、建筑物的鸟瞰图 9、学习中国历史地理,应该: 答案:多作实地考察、多看文献资料、掌握地理学原理、关注新技术 10、下面哪本书的内容与历史地理知识无关: 答案:《平凡的世界》、《西游记》 11、什么是历史地理?历史地理是____。 答案:Historical geography 第2 章单元测试 1、“中国”两字最早出现在何尊中。 答案:正确 2、疆域是由统治者给你划定的一条明确的界限,一定的空间范围,是否正确? 答案:正确 3、早期关于“中国”一词的使用,不是政治空间,而具有鲜明的文化区特征 答案:对 4、中国早期的文字是甲骨文。 答案:错误 5、中国古代的军乐是传递信息的。 答案:正确 6、中国历史上基本统一、疆域范围较大的政权有: 答案:西汉、唐、清 7、说中国的领土像一张秋海棠叶子,是指哪一阶段? 答案:未承认外蒙古独立前的中华民国 8、以下哪一阶段属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

历史听课总结

谁持彩练当空舞 --------历史组听课心得 肥城市第三中学李旭 在教研室的五项大比武政策号召下,我校在2月下旬到3月初举行了讲课比赛。其中,我们历史组的老师们各显神通,用自已独有的风采,为我们展示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让我们这些听课的老师耳目一新、受益匪浅。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水平,现将我的一些感受总结如下: 一、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喻芳老师教学语言悦耳、亲切,教态轻松自然,微笑着面对每一个学生,面对整堂课。这种微笑教学的姿态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轻松、平等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就能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去学习,去思考。阿基米德有一句名言:“只要给我立足之地,我就能移动地球。”同样的道理,给我们的学生一种宽松的思考环境本,他可以思接千载,心鹜八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二、课前广集资料,钻研教材,精心备课。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几位教师在本次活动中的成功不是偶然,这与他们课前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是分不开的。他们善于运用网络辅助备课,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不但精心地备教法、学法;还善于自己动手制作精美实用的教学课件,使教学直观,使历史与现实、历史与地方相结合;善于汲取先进的教学思想敢于闯出自

己的新路子,使课堂教学新颖丰富,趣味无穷。比较突出如李猛老师、郭翠玲老师。 三、注重培养学习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敢于把教材用来作为传授学生学习方法的载体,以“自主互助”教学方法为主,辅以目标导学、问题探究等学习方式,通过视屏、图片、材料及出示图表、小组合作探究,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能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让学生理解掌握历史知识,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的教育理念,既重视对书本知识的传授,又在过程中重视了对学习方法的巩固和提醒,真正体现依标施教。既能把握重点又能突破难点,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如李猛老师把学生的学案放在投影仪下,让学生自己比较。 四、发挥自身优势,讲出自己的特色。 这几位年轻教师可塑性强,教学设计新颖,教学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语言亲切,善于组织和调控课堂,善于挖掘教材,开拓思路,激发创新,使原本的三部分创造性地成为井然有序、连贯一致的四个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拓宽思路,发现规律,得出结论,从而掌握方法。 五、教师业务专业水平、素养较高。

(最全)2017年尔雅网课《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上)》章节测试及期末考试答案

班级:默认班级成绩:100.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 关于中国的历史地理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0分) 1.0 分 A、历史文献延续时间长 B、历史文献覆盖范围广 C、历史文献保存情况不好 D、历史文献记录内容丰富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2 ()之后调整行政区划,出现市管县。(1.0分) 1.0 分 ?A、六十年代 ?B、文化大革命 ?C、改革开放 ?D、九十年代后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 从()以后到清朝,新疆地区都没有再直接由中央政府统治过。(1.0分)1.0 分 ?A、黄巾起义

?B、靖康之乱 ?C、安史之乱 ?D、五胡乱华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4 海上丝绸之路逐步替代了传统的陆路丝绸之路的原因是()。(1.0分)1.0 分 ?A、河西走廊战乱不断 ?B、海上丝绸之路成本低 ?C、海上丝绸之路载货量大且安全 ?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5 自公元()后期以来,西藏就是中国的领土。(1.0分) 1.0 分 ?A、11世纪 ?B、12世纪 ?C、13世纪 ?D、14世纪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 下列关于地中海特点的说法中,说法正确的是()。(1.0分)

1.0 分 ?A、地中海基本是一个封闭的内陆海 ?B、地中海的海域里有众多岛屿、半岛、海湾 ?C、地中海周围集中了最多的古代文明、群星灿烂 ?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7 中国古时在首都的选择与维持上考虑的因素不包括()。(1.0分)1.0 分 ?A、军事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人口因素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 ()山多地少,人们选择做师爷而非经商作为出路。(1.0分)1.0 分 ?A、徽州 ?B、山西 ?C、湘西 ?D、绍兴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019中国历史地理概况智慧树知到最新满分单元测试答案

什么是历史地理? 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地理要素是通过什么办法来研究的? 当今的北京在辽朝统治下时叫什么? 清朝在乾隆二十四年所达到的疆域范围是多少?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地理:(排除题,选出错误的答案)学习历史地理有利于 疆域是由统治者给你划定的一条明确的界限,一定的空间范围,是否正确? “中国”两字最早出现在何尊中。 早期关于“中国”一词的使用,不是政治空间,而具有鲜明的文化区特征。 中国早期的文字是甲骨文。 可在网址妙状元.com获取完整版 可在网址妙状元.com获取完整版 可在网址妙状元.com获取完整版 中国古代的军乐是传递信息的。 儒家曾经建立一种什么制度? 县是从什么时期出现的? 行政区划是哪种制度的产物: 省制形成于: ______时期将所有的郡撤销。 确定首都需要考虑的因素表述不正确的是_____。 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是: 中国历史首都迁移的主要轨迹是: 首都要统治全国需要通过______来保证信息、人员、重要的物资上通下达。 宋朝时期的开封称为_______。 出现城市的条件不包括哪些? _______时期,曾经下命令要天下的县城都建城墙。 中国从什么时期把做买卖的人称为商人? “车同轨”的意思是: 以下哪些城市是近代交通路线的产物: 长城功能是什么? 明代长城东起________,西至_________。 可在网址妙状元.com获取完整版 沟通湘江水系跟漓江水系是哪条河流? 京杭运河沟通的水系不包含的是: 京杭大运河形成于: 近年来的遗传学家认为世界上人基本上都是来自非洲。 从科学的原理分析,每个地方的人只有一种就是外来的。 中国历代留下来的户口登记是真正的人口数字。 中国人口突破4亿是在清朝时期。 “胡焕庸线”是从:满洲里——阿里。 炎黄子孙这是文化认同 双方军事上、政治上是对立的,无法通婚。 所谓百越不是100个越族,就是很多越族,有山越、瓯越、骆越、闽越。 云南大学已故的著名历史学家方国瑜先生是纳西族。 孔子教他的弟子六艺,六门主要的课程,其中有一门叫驭,就是赶车。 下列哪个选项正确地描述了农具的发展过程 可在网址妙状元.com获取完整版 中国的气侯大多数地方实际上是季风气候 移民跟农业生产相互促进,人口增长跟农业生产也是相互促进。 很多农作物带个洋字,带个西字,带个番字这些作物,这些品种好多都是外来的。长平之战要把几十万俘虏全部杀掉,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俘虏威胁大。

2013级用中国历史地理课程学习与思考

学习与思考 导言:了解历史地理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学科发展历史。著作、学者、刊物、学会等 1、历史地理学的概念、学科性质。 2、你认为中国传统历史地理学研究有什么不足? 3、《禹贡》学会和《禹贡》半月刊。 4、中国古代有那些历史地理著作?(成书时间、作者、主要内容、学术价值) 5、简述裴秀在地图学方面的贡献。 6、现代历史地理学研究的资料是如何获得的? 7、现代科技发展为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那些新的研究手段? 8、谈谈现代历史地理学在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中可发挥哪些作用? 9、简述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 10、工业化阶段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特点?人类应从中汲取那些教训,如何检讨这段人地 关系? 11、科学认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12、解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3、从人地关系的视角评价科学发展观。 14、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二元论、新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内涵。 15、从历史地理视角分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 16、结合史实论述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四个冷暖期、气候变迁规律、影响因素、气候变迁与社会发展 1、试述历史时期我国气候变迁的温暖期与寒冷期及其气候变迁的规律。 2、分析影响气候变迁的因素。 3、论述人类活动与气候变迁的相互关系。 4、结合史实论述历史时期气候变迁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5、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社会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历史时期森林植被变迁 1、森林的价值。 2、分析历史时期黄河流域森林资源丧失的原因。 3、结合史实列举人类活动破坏森林资源的事例,并说明我们应从中汲取的教训。 4、基本概念:生物多样性、 5、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历史时期江河湖沼演变 1、历史时期黄河下游频繁改道的原因及其影响。 2、列举历史时期黄河下游的湖泊。 3、基本概念:云梦与云梦泽、金沙江、荆江、川江、峡江 4、分析历史时期长江流域洪水灾害频率增大和灾害强度增大的原因。 历史时期疆域的变迁 1、概念:疆域、西域、北向户(北户)、葱岭(葱山)、河西四郡、河西五郡 2、解释:“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3、谈谈你对历史时期疆域问题的认识。 4、谈谈你对《联合国海洋公约》的认识。 5、谈谈你对第三环境和第四环境的认识。 6、画出近代东北边界疆土丧失图(略图、示意图),并对地图做出说明。

尔雅通识课美的历程 美学导论

已完成 1 《红楼梦》中“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形容的是谁()?A、贾宝玉 ?B、薛宝钗 ?C、林黛玉 ?D、王熙凤 我的答案:C 2 《4' 33''》是哪位音乐家的作品() ?A、约翰·斯特劳斯 ?B、约翰·凯奇 ?C、尼古拉斯·凯奇 ?D、皮埃尔·布列兹 我的答案:B 3 “审美麻木化”就是指对“审美现象”的麻木,对“审美对象”的非关注。()我的答案:√ 已完成 1 “事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这句话出自()。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墨子 我的答案:D

2 按需求层次理论,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匮乏需求”()?A、生理需求 ?B、安全需求 ?C、尊重需求 ?D、自我实现需求 我的答案:D 3 哪位心理学家提出了人的需求层次的“金字塔”理论()?A、佛洛依德 ?B、荣格 ?C、马斯洛 ?D、拉康 我的答案:C 4 《向日葵》是着名画家莫奈的作品。() 我的答案:× 5 审美需求属于B需求,即“存在需求”。() 我的答案:× 已完成 1 审美当中最高的境界是什么() ?A、养心 ?B、养身 ?C、养眼

?D、养神 我的答案:D 2 审美最主要的器官是什么() ?A、味觉 ?B、触觉 ?C、视听 ?D、动觉 我的答案:C 3 以下哪部电影不是张艺谋的作品() ?A、《英雄》 ?B、《红高粱》 ?C、《活着》 ?D、《卧虎藏龙》 我的答案:D 4 《美学散步》是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美学论文集。()我的答案:√ 5 审美不属于人类心理的高峰体验。() 我的答案:× 已完成 1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世界三大菜系之一() ?A、中国菜系 ?B、法国菜系

历史课题总结

关于课题《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得探究》 得阶段性总结 呼与浩特市第二十二中学历史备课组 2016年3月 关于课题《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得探究》 得阶段性总结 为了进一步落实教育教学改革,我校于2014年10月份申请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得探究》得课题。本课题以探讨与构建“小组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合作主动性学习”得基本流程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与学生评价手段为主要目标,进一步探索深化课堂教学结构改革,转变学生得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得学习习惯与心理品质,培养学生主动性学习得能力等;建立新型得师生关系,开创民主平等得课堂。经过一年多得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课题得提出: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与培养能力得关系,注重培养学生得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国家教育发展纲要中指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转化。而长期以来基础教育形成得课堂教学,教师把传授知识作为目得,把学生获取知识作为终点,学生主要以静听、静观、静思得方式进行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其活动形式主要就是大脑机械记忆得活动。在这种方式下造成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相互竞争,缺乏学习得主动性、实践性,缺乏群体得合作性,学

习无兴趣,无动力,不会学习,不会关心,不会交往,自我封闭等等,影响了学生全面、健康、主动地发展,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得需要。目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受传统落后教育观念所左右,教师“讲”学生“听”,以“教”代“学”,教学中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能力得现象以及忽视学生得学,忽视能力得培养,忽视学生得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等问题。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得位置,其主动性、自主性与创造性不能得到较好得培养,严重阻碍了学生得自主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顺应教育发展得要求,我校提出了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得课题研究。其意义在于通过课堂改革,改变旧得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性、主动性;通过课堂改革,尊重学生得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合作、成功得机会。从而使教学得全过程成为开放得、活泼得、有创见得多边活动过程,使学生获得终生可持续发展。 二、课题得阶段性成果: 1、2014年10月,我校历史备课组向呼市教研室提交课题《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得探究》申请书。 2、2015年3月起,小组合作模式正式进入课堂,各年级历史教师以课堂为突破口进行实验,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得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3、2015年9月,制作《新课改实验学生问卷调查表》,深入学生中去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历史得作用。同时吸收学生们得合理化建议,不断完善课堂教学。

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22 艺术鉴赏,即鉴赏各种不同门类的艺术,如美术、音乐、戏剧、文学、影视、曲艺、舞蹈等等,内容庞杂,形式多样,涉及历史、文化、习俗、宗教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鉴赏”与“欣赏”语义相近,但有所区别,它在程度上更甚于欣赏,是鉴赏主体(人)对艺术作品感觉、认知和评价的过程,对作品的认识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过程。它同时是人类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其审美心理是一个完整而又动态的过程,阶段性与层次性是这一过程的显著特点。基于此种特点,审美过程通常被分为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审美升华等三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各具特点,相互影响。 一、艺术鉴赏中的审美直觉 欣赏一件艺术作品,无论观众是否具有专业知识,总免不了评头论足一番,以个人喜好对作品作出评价,这种评价很大程度上是“下意识”的。“下意识”在心理学上有明确的界定,即有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的本能反应,是人在无意识状态下的心理活动,其中起作用的就是审美直觉。据此,便可解释什么是“审美直觉”。“审美直觉”即人类在艺术鉴赏中对艺术作品快速把握与领悟,暂忘一切,专心致志,将身心沉浸在审美愉悦中。 直观性和直接性是审美直觉的两个主要特点。我们鉴赏艺术作品时身临其境,将身心投入其中,获取直观的美感愉悦及艺术享受,即是审美直觉的直观性。亲身体验是鉴赏艺术作品的唯一途径,就像我们看过印象派画家的作品画册,仍会不顾一切地通宵排队去看原作展览一样,作品本身所带来的震撼是其他任何东西无法比拟的,印刷品、视频、他人的转述均无法替代亲眼所见的真实美感,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当然,直接性也有直观性的一些特点,但更为感性,不需要逻辑判断或理性思维,瞬间理解或领悟,人们常说的“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均有此意。其实,人们为艺术作品的艺术魅力感染和打动并非一定要理解其主旨或深刻内涵,人们通过对色彩、音乐、舞蹈等外在的直接表现形式得到美感,审美直觉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审美直觉除了上述两个特点外,还有一个称为“通感”的高级阶段。“通感”是艺术创作与鉴赏活动中各种感觉的互相交融,大大丰富和扩展了审美感受。究其产生原因,学术界莫衷一是,但无人否认通感的存在。事实上,艺术鉴赏中的审美直觉是多种心理因素作用的特殊的审美心理状态,人的审美直觉并非与生俱来,后天的教育和艺术实践对培养审美直觉能力起很大作用。未成年人欣赏艺术作品很有限,审美直觉能力一般不强,只有在成年以后接受相当教育和艺术熏陶后,才会以审美直觉来欣赏艺术。 二、艺术鉴赏中的审美体验 艺术鉴赏的主体是人,审美体验是心理活动处于主动状态的人反作用于艺术作品而体现的一种积极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大文豪鲁迅先生对此颇有见地,他指出:“文学虽然有普遍性,但因读者的体验不同而有变化,读者倘没有类似的体验,它也就失去了效力。”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高峰体验”的观点,阐述他所理解的审美体验:“这些美好的瞬间体验来自爱情,和异性结合,来自审美感受(特别是音乐),来自创造冲动和创造激情(伟大的灵感),来自意义重大的领悟和发现……”马斯洛认为,“高峰体验”几乎存在于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但最易发生在艺术和审美领域。艺术鉴赏活动中,审美体验的丰富、深刻程度决定了心灵震撼的强烈、深沉程度,并最终影响所获得的审美愉悦是否更为高级。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是一个包含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要素的心理机制互相作用的过程,诸多要素互相影响、作用与渗透,关系微妙而复杂,共同构成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结构。这些要素分别出现在审美体验的各个不同阶段,增强了审美体验的深度,扩大了 论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文/葛华东 “艺术鉴赏”是对各种不同门类艺术的完整的动态审美过程和审美再创造活动(包含复杂的审美心理因素和心理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其三个组成部分——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和审美升华各有特点,缺一不可,三个阶段依次递进,呈现出阶段性与层次性特征。 美学论坛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概况》章节测试答案

第1章单元测试 1、什么是历史地理? 答案:Historical geography 2、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地理要素是通过什么办法来研究的? 答案:历史文献 3、当今的北京在辽朝统治下时叫什么? 答案:南京 4、清朝在乾隆二十四年所达到的疆域范围是多少? 答案:1300万平方公里 5、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地理:(排除题,选出错误的答案)学习历史地理有利于:答案:了解世界的资源分布 6、历史时期的地理与今天的地理,。答案:不一定相同,但有演变的关系、必定有演变关系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答案:轻于空气的航空器能够飞行是因为其比重比空气轻;、飞机和滑翔机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是否有动力装置;、直升机是通过其动力装置直接驱动旋翼旋转而产生升力的航空器; 8、使用无人机,可以拍到: 答案:古城遗址的轮廓、建筑物的鸟瞰图 9、学习中国历史地理,应该: 答案:多作实地考察、多看文献资料、掌握地理学原理、关注新技术 10、下面哪本书的内容与历史地理知识无关: 答案:《平凡的世界》、《西游记》

11、什么是历史地理?历史地理是____。 答案:Historical geography 第2章单元测试 1、“中国”两字最早出现在何尊中。 答案:正确 2、疆域是由统治者给你划定的一条明确的界限,一定的空间范围,是否正确? 答案:正确 3、早期关于“中国”一词的使用,不是政治空间,而具有鲜明的文化区特征 答案:对 4、中国早期的文字是甲骨文。 答案:错误 5、中国古代的军乐是传递信息的。 答案:正确 6、中国历史上基本统一、疆域范围较大的政权有: 答案:西汉、唐、清 7、说中国的领土像一张秋海棠叶子,是指哪一阶段? 答案:未承认外蒙古独立前的中华民国 8、以下哪一阶段属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 答案:十六国、五代十国 9、历史统一的范围是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