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shover分析方法的发展及其在桥梁结构中的应用_盛光祖

Pushover分析方法的发展及其在桥梁结构中的应用_盛光祖
Pushover分析方法的发展及其在桥梁结构中的应用_盛光祖

文章编号:1003-1375(2008)04-0025-06

Pushover 分析方法的发展及其在桥梁结构中的应用

盛光祖

(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上海 200092)

摘要:非线性静力分析方法(Pushover 分析方法)可以较好地检验结构的变形能力,找到结构的薄弱环节,控制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破坏程度,对工程设计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但目前Pushover 分析方法的种类很多,各自有着不同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针对桥梁结构,阐述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Pushover )的原理及其研究发展概况,评述了各种Pushover 方法的优缺点,并分析了Pushover 方法用于桥梁结构的基本原理和评价方法,指出Pushover 方法用于桥梁结构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Pushov er 分析方法;非线性动力分析;桥梁结构;评价方法中图分类号:P315.9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方法,目前主要向基于性能设计的方向发展,其中尤以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及非线性静力分析方法最具代表性。非线性动力分析可以全过程的了解结构的破坏过程及屈服

机制,发现结构的薄弱环节,是对结构进行非线性分析的最有效方法。但该方法计算非常耗时,输入输出较为繁琐,对于日常工程设计而言不是很合适。非线性静力分析方法(Pushover 分析方法)是一种将地震荷载等效成侧向荷载,通过对结构施加单调递增水平荷载来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进入塑性状态时的非线性性能。Pushover 方法可以较好地检验结构的变形能力,找到结构的薄弱环节,控制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破坏程度,对工程设计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并且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在近些年来得到各国学者的推崇[1~3]。

1 Pushover 分析方法的研究发展概况

1.1 传统Pushover 分析方法

Pushover 分析方法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它是在基于位移或性能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弹塑性静力分析方法本身存在着许多优点,因而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在Freeman [4]等人提出能力谱后,推倒分析方法更是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研究。但是随着研究的进展,人们发现传统的Pushover 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1]:

(1)一般来说,在Pushover 分析中结构的能力和地震需求之间没有关系。然而很多研究表明上述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而且,结构的非线性行为和加载路径是相关的,将荷载输入和结构反应完全分离并不总是满足要求。

(2)Pushover 分析假设结构损伤仅仅是结构侧向变形的方程,忽略地震持时效应和累积能量耗散。目前普遍接受的损伤方程是包含变形和能量的,这说明pushover 分析方法太过简单,特别是对于那些滞回能力严重不足的非延性结构。

(3)静力Pushover 分析忽略动力效应,在强震作用下,结构的非线性行为被描述为是每个时间步下的动平衡。所以,Pushover 分析仅仅关注单调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应变能,忽略了其它与动力相关的能量,如动能和粘滞阻尼能量。

(4)Pushover 分析不考虑非线性屈服后结构自身模态特性的变化、因开裂引起的结构特征周期变长以及谱放大系数的不同。因此,Pushover 分析可以采用不变加载模式。但当屈服和裂缝控制结构的非线性行为时,这种加载模式忽略了结构惯性力重分布和高阶模态的影响。由于存在以上的不足,因此早期的工作主要用于较为规则的短周期结构。这些结构物地震作用以第一振型为主,传统的推倒分析方法能够得到较为可靠的结果。但随着结构大型化和不规则化,结构的基本周期加长,这时候结构反应不完全受第一振型控制,高阶振型对于结构地震效应的影响就不能忽视。

收稿日期:2008-02-28

作者简介:盛光祖(1980-),男(汉族),湖北省阳新县人,同济大学博士生,主要从事桥梁抗震研究.

第26卷第4期2008年12月

华 北 地 震 科 学

NO RT H CHINA EA RTHQ UA KE SCI EN CES

V ol .26,No .4Dec .,2008

1.2 多模态Pushover方法

为了考虑高阶模态效应,一系列Pushover分析的改进方法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些方法的分析结果较传统方法更接近动力非线性时程方法的结果。在早期的研究中,Paret et[5]和sasaki[6]提出简单的多模态Pushover分析方法。该方法用不同的加载模式来表示结构不同模态的影响,进行多次pushover 分析,再将得到的反应曲线转化为加速度-位移反应谱模式,并与能力谱得到的地震需求进行比较。M oghadam和Tso[7]提出Pushover分析结果的组合方法,认为结构的反应可由模态pushover分析加权(模态参与系数)计算求得。

A.K.Chopra和R.K.Goel[8]提出另一种考虑高阶振型影响的模态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称为模态Pushover方法(M odal Pushover Analysis,简称M PA)。该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两步:(1)将每阶模态反应等效为单自由体系,进行一次Pushover分析,得到每阶模态下的目标位移和反应。(2)将每阶最大响应用SRSS原则组合得到结构的总体反应。

以上的多模态Pushover方法再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传统方法的精度,但它们没有考虑累积损伤对模态系数的修正,而这对结构反应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1.3 自适应Pushover方法

自适应Pushover方法最早由Bracci et al[9]提出,该方法先假设初始的侧向荷载分布(通常是“倒三角”分布),以后每步的荷载增量通过对前一步的瞬时基底剪力和楼层层间抵抗力计算得到。

Gupta和Kunnath[10]根据结构瞬时动力特性和特定场地反应谱,提出不变步长更新加载模式的自适应Pushover方法。该方法在每一步增量荷载前都进行一次特征值分析,计算当前的结构刚度。预先确定要考虑的模态数量,而且每阶模态的楼层力通过综合考虑模态参与系数、楼层的质量和谱放大系数确定。接着,对每阶模态进行一次独立的静力分析,并将计算得到的每阶模态影响通过SRSS原则组合,再加上前一荷载步的相关数值。在每一步结束时,估计当前的结构刚度,将这个刚度用于下一步的特征值分析。

从分析结果来看,自适应方法比上述的方法更精确,主要因为能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反应谱调值;(2)高阶模态贡献;(3)累积损伤对局部抵抗力和模态特性的影响;(4)通过对瞬时非线性刚度和质量矩阵的特征求解来更新加载荷载。

尽管自适应方法能较为精确的求得结构的反应,但它仍然存在以下两个缺陷:(1)基于弹性瞬时谱加速度的结构反应与结构的非弹性瞬时反应并不相符;(2)传统的多阶模态组合方法并不适用于估计结构的最大反应。

1.4 增量反应谱分析方法

增量反应谱分析方法由Ay dinoglu M.N.[11]提出,该方法建立在所谓的模态能力谱的基础上,模态能力谱则由结构的模态滞回曲线得到。I RSA方法先对每阶重要模态的模态反应增量进行调值,使其能够合理表示非线性行为的发展。然后将反应特性增量通过相应的组合原则(如:SRSS或CQC)进行组合,得到下一个塑性铰形成时的结构反应。

实际上IRSA方法的基本原理同Gupta和Ken-nath[10]提出的自适应方法是一致的,两种方法的最大不同在于调值方法和调值时选择的模态反应特性。Gupta和Kennath用弹性瞬时谱加速度对模态拟加速度进行调值来确定加载模式。而弹性反应谱加速度的结构反应与结构的非弹性反应并不相符。所以,在IRSA方法中,在每一个Pushover步,用非弹性谱位移对模态位移增量进行调值。ISRA方法是一种基于位移的方法,它并不局限于二维结构,可以用于三维结构的反应分析。

2 Pushover分析方法在桥梁结构的应用

以上介绍的各种Pusover方法都是用于房屋结构的,将这些方法推广到桥梁结构时,要特别注意桥梁结构和房屋结构的区别。以常见的高架连续桥梁为例,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有[12]:(1)高架桥的上部结构在其自身的平面内很“柔”,故在反应过程中,很多模态可能会被激发,这主要取决于墩柱的瞬时刚度;(2)桥梁结构抵抗侧向力的结构单元通常只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很复杂的扭转(桥台采用辊支座情况)和扭曲(桥台采用铰支座情况)的反应模态易被激发;(3)在进行Pushover分析时,很难直接确定桥梁结构的特征强度、特征位移和变形形状。

2.1 Pushover分析方法应用于桥梁结构的基本原理[13]

由于桥梁结构的形式很多,下面以常见的连续单墩高架桥为例,介绍各种Pushover方法用于桥梁的基本原理,并对各种方法做简要的图示对比,如图1,图中S a和S d分别为加速度谱值和位移谱值。

26华 北 地 震 科 学26卷

图1 不同Pushov er方法基本原理示意图

2.1.1 N2方法

N2方法的两个基本假设:

(1)结构反应由一个模态单独控制;

(2)在结构的整个反应过程中,即使结构进入非线性,结构的模态形状保持不变。

2.1.2 M PA方法

M PA方法可以考虑高阶模态的影响。确定Pushover分析中的结构惯性力分布时考虑所有的重要模态。每阶模态单独考虑,都进行一次分析。所以,分析的次数和结构弹性状态下的重要模态数相等。当全部的分析结束后,用SRSS或CQC原则将结果进行组合。该方法假设在整个反应过程中模态形状保持不变。

2.1.3 MANSP方法(模态自适应分析方法)

MANSP方法能考虑高阶模态影响和结构进入非线性时模态形状可能发生的显著改变。用可变的加载力分布模式进行Pushover分析,来得到结构的能力曲线。力的分布模式主要取决于结构动力特性的变化。加载力分布模式由模态惯性力组合得到。每当结构中新的塑性铰出现时,结构系统的动力特

27

4期盛光祖:Pushover分析方法的发展及其在桥梁结构中的应用

性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新的塑性铰出现后,要根据结构新的动力特性重新进行Pushover 分析来得到加载力的分布模式。2.1.4 IRSA 方法

IRSA 方法可以考虑所有重要模态的影响和惯性力分布的变化。然而,模态力分布的变化并不是显式的,因为IRSA 是一种位移控制的方法,主要取决于模态位移,而模态位移和模态力是相对应的。该方法能考虑每一个新的塑性铰出现时结构的动力特性的变化,每出现一个新的塑性铰就要进行一次弹性模态谱分析。

2.2 Pushover 方法应用于桥梁结构的评价

对于各种Pushover 方法的评价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对于规则的桥梁结构,用传统的Pushover 方法就可以简单有效的预测结构的动力反应,多模态或自适应Pushover 方法对于预测规则桥梁结构的动力反应的精度提高有限。所以,通过对多种Pushover 方法的评价,可以得出不同桥梁结构的Pushover 方法的最佳选择。

Pinto R ,Casarotti C and Antoniou S .A (2007)[14]

提出了一种评价方法,主要通过对4种不同的Pushover 方法和IDA (动力增量分析)方法的分析结果做对比分析。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评价方法。

IDA 分析的结果是通过对N 条地震记录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所得结果的统计值,即N 条地震记录分析结果的中位数值(Median ),这样可以避免单一分析结果的不可靠性。对于N 条地震记录,如果要关注的反应为墩顶位移(Δi )和基底剪力(V base ),则:

Δi ,ID A =median j =1:N Δi ,j -ID

A (1) V base ,ID A =median j =

1:N V base ,j -ID

A (2)

再根据已求得的Median 值对Pushover 分析的结果

进行标准化,如图2(图2下部实线部分为5跨连续梁桥示意图,对应的上部虚线部分为每一个桥墩的墩顶标准化横向位移),这样可以得到式(3)和式(4)

图2 标准化横桥向变形模式示意图

结果通过比值的方式表达,有利于直接判断Pushover 分析结果同结果的偏差:每个Pushover 分析结果的理想目标值都是1。

Δi ,PUSHO VER type

=Δi ,PUSHO VER

type

Δ

i ,ID A

…ideally 1(3) V base ,PUSHO VER type =V base ,PUSHO VER type

V

base ,ID A

…ideally 1(4)而且,标准化的结果可以让所有的梁体位移“相容”(所有标准化位移都有共同的目标值),那么桥梁指标(BI )可以作为一种衡量变形形状精度的方法。在每一个非弹性水平下,BI 值可以通过m 个梁体位移的标准化结果的中间值求得,以及用于衡量中间值分布的标准差δ。

BI PUSHO VER type =1:m ( Δi ,PUSHO VER type )(5)

δPUSHO VER type =

 

?m i =1(Δ

i ,PU SHOVER ty pe -

BI PUSHO VER type )2

m -1

0.5

(6)

应用以上方法,当新的变形水平出现时,通过同IDA 分析平均位移值比较,Pushover 方法可以得到整桥的变形模式。

以上方法能够有效的评价几种Pushover 方法的适用范围,但是它有个缺陷,就是所有的Pushover 方法都只进行一次Pushover 分析,而对于要进行多次Pushover 分析的方法(如:多模态Pushover 分析方法和增量反应谱分析方法等)并不适用。所以,如何评价各种不同的Pushover 方法,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Vassilis K .Papanikolaou 和Amr S .Elnashai [15]提出,Pushover 方法的评价分为3个层次:总体评价(基底剪力-总体侧移)、构件评价(层间剪力-层间侧移,对于桥梁结构是:墩底剪力-墩顶位移)和截面评价(单元弯矩-截面曲率)。总体评价只能反映Pushover 方法对于整桥分析的精确程度,并不能求出各个构件的非线性性能,比如:桥梁各墩柱塑性铰的形成过程。这就要借助构件和截面评价。R .Pin -to 等[14]

提出的评价方法也只能对桥梁Pushover 方法进行整体评价,所以如何对桥梁Pushover 方法进行构件层次和截面层次的评价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2.3 Pushover 应用于桥梁结构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们对弹塑性静力分析方法认识的不断加深,Pushover 分析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桥梁工

程界把Pushover 分析方法不断地应用于工程实践

28

华 北 地 震 科 学26卷

的同时,也发现弹塑性静力分析方法存在着一些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1)在进行Pushover 分析时,桥梁结构的特征强度、特征位移和变形形状很难直接确定。只有合理的选择桥梁结构的特征强度、特征位移和变形形状,Pushover 分析才能有效的评估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

(2)Pushover 分析方法多用于建筑结构,而桥梁结构方面应用相对较少,并且多用于规则的梁式桥,所以有必要将Pushover 方法加以推广,将它用于其它的桥梁结构,如:非规则桥梁、高墩桥梁等。并对其精确性进行评价。

(3)不同Pushover 方法之间的精确性评价问题,对各种Pushover 方法进行了正确的评价,得到Pushover 方法的适用性。

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需深入了解桥梁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的易损性,只有这样才能合理的选择桥梁结构的特征强度、特征位移和变形形状,Pushover 方法才能合理的用于桥梁结构。解决好上述问题,能够更好的推动Pushover 方法在桥梁结构中的应用。

3 结束语

与动力时程分析方法相比,弹塑性静力分析方法由于其概念简单,分析结果易于理解,因而在国内外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目前弹塑性静力分析方法应用于桥梁结构抗震性能评估存在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因此一般都是在建筑结构应用相对成熟之后才逐渐地用于桥梁结构,而且多用于规则的梁式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该方法应用于非规则、高墩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Hel mut Kraw inkler ,G .D .P .K .Seneviratna .Pros and cons of a pushover analysis of seism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J ].Engineering Structu re ,

1998,20(4):452-464.

[2] Vojkokilar ,Peter Fajfar .Simplified pushover analys is of building structures [J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EESD ),1997,

26:233-249.

[3] 周斌,文俊武,刘涛.胜利黄河公路大桥震害预测研究[J ].华北地震科学,2004,22(4):29-33.

[4] S .A .Freeman ,J .P .Nicoletti and J .V .Ty rell ,Evaluations of existing buildings for seismic risk -A case study of Puget Sound Naval Shipyard ,

Bremerton ,W ashington [J ].Proc .1st U .S .National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Oakl and ,Cal ifornia ,1975:113-122.[5] Paret ,T .F .,Sasaki ,K .K .,Eil beck ,D .H .and Freeman ,S .A .Approximate inelastic procedures to identify failure mechanis ms from higher

mode effects [J ].Proc .of the Eleventh 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Disc 2,1996:966pp .

[6] S asaki ,K .K .,Freeman ,S .A .and Paret ,T .F .M ulti -mode pushover procedure (M M P )—A method to identify the effects of higher modes in

a pushover anatysis [J ].Proc .of the Sixth US National Conference on Earth quake Engineerin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 .,Oka -land ,California ,1998:12pp .

[7] M oghadam ,A .S .,and Tso ,W .K .A pushover procedure for tall buildings [J ].Proc .of the Tw elfth Eu ropean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 -neering ,London ,United Kingdom ,2002:395pp .

[8] Chopra ,A .K .and Geol ,R .K .A modal pushover anal ysis procedu re for estimating seismic demands for buildings [J ].Earth 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 ral Dynamics ,2002,31:561-582.

[9] Bracci ,J .M .,Kunnath ,S .K .and Reinhorn ,A .M .Seis mic performance and retrofit evalua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 res [J ].Journal of

structu ral engineering ,1997,123(1):3-10.

[10] Gupta ,B .and Kunnath ,S .K .Adaptive sprctra -bas ed pus hover procedure for seismic evaluation of structures [J ].Earthquake Sp rectra ,2000,

16(2):367-391.

[11] Aydinoglu M .N .An incremental response spectrum analys is procedure bas ed on inel astic spectral deformation for multi -mode seismic perfor -mance evaluation [J ].Bull etin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03,1(1):3-36.

[12] Fischinger M ,Beg D ,Isakovic T ,Tomazevic M ,Zarni ′c R .Performance based assessment -from general methodologies to specific implementa -tions [J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W orkshop on Performance -based Seis mic Design ,Bled ,S l ovenia ,2004.

[13] Isakovic T ,Fischinger M .Higher modes in simplified inelastic seismic anal ysis of singl e column bent viaducts [J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 tructural Dynamics ,2006,35(1):95-114.

[14] Pinto R ,Cas arotti C and Antoniou S .A .Comparison of s ingle -run pus hover analys is techniques for s eismic ass ess ment of b ridges [J ].Earth -quake Engineering and S tructural Dynamics ,2007,36:1347-1362.

[15] Vass il is K .Papanikolaou and Amr S .Elnashai .Evaluation of conventional and adaptive pushover analys is Ⅰ:methodology [J ].Journal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05,9(6):923-941.

29

4期盛光祖:Pushover 分析方法的发展及其在桥梁结构中的应用

30华 北 地 震 科 学26卷

Development of pushover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bridges

SH ENG Guang-zu

(Department of Bridge Engineering of To ngji U niversity,Shang hai200092,China)

A bstract:No nlinear static analy sis(Pushover analysis)can check out the defo rm ability of structure,find out the w eakness of structure,control the damage deg ree of structure under intensity earthquake.However,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pushover analysis methods,and different methods have different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s w ell as different applicability.The principl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tatic nonlinear analysis method for evaluat-ing seismic perform ance of structures are expounded.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ifferent pushover methods are reviewed.The principles and ev aluation methods of applicability of pushover analy sis fo r bridges are analy zed.Finally,some problems of applicability of pushover analysis for bridges are pointed out.

Key words:pushover analysis;nonlinear dynamic analysis;bridges;evaluation methods

《华北地震科学》征稿简则

一、《华北地震科学》是河北省地震局主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季刊。每季末出版。主要刊登地震学方面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也登载一些与地震有关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地震工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及与地震科学有关的实验、观测、考察、问题讨论等方面的论文。

二、来稿要求及注意事项

1.来稿要求选题新颖、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文字简练。每篇论文(包括图、表、参考文献和300字以内的摘要)一般要求不超过8000字,其中插图以不超过6幅为宜;其它短文(含图、表和参考文献)一般不超过3000字,其中插图以不超过3幅为宜。来稿需提供激光打印样,字号不小于5号字。另附英文题目及200字左右的英文摘要。

2.来稿包括:摘要、关键词(5~8条)、引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以及何种基金资助、作者简介等项内容。文中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的字母、数字和符号,其位置高低应区分明显。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及字母的大小写需标清。文中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量和单位》中颁布的法定计量单位,非许用单位,务请换算成许用单位。

3.文中插图需提供激光打印图,线条要均匀;图像层次、反差要分明。图中内容、文字及符号须清晰,并与正文一致。插图如涉及国界,可尽量避开;如必须保留,则须把图中内容直接绘在地图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带有国界的地理图上。插图不要直接贴在文内,请把插图单独放在一起,在文中相应处画出图框(占3行),写出相应图序、图题和图注。

4.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即每个表基本上由三条组成,去掉竖线(必要时可加少量辅助线)。

5.参考文献应列全,而且应是已公开发表的;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列入,但可做为脚注处理。文中所引文献必须与文末所列出文献一一对应。文末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每条文献内各项的排序是:

专著—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期刊—作者.文章名称[J].刊物名称,出版年,卷(期):页码.

论文集—作者.文章名称[C].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译著—作者.(或中译姓名).中译书名.译者.出版地:原著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学位授予地:学位授予单位,发表年,页码.

6.文稿中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时,务请按《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指明原作者姓名、文题及来源,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否则由此引发的责任由投稿人自负。

7.凡经本刊录用的文章,除本刊负责出版、发行外,将一律由本刊编辑部统一纳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进入因特网提供信息服务;并同时参加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出版发行。不同意者,请另投它刊。

8.投稿请注明第一作者或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和联系电话,以及E-mail地址。

三、编委会有权对来稿作适当修改或退请作者自行修改,来稿请勿一稿两投。收稿后3个月内如未得到采用通知(或修改稿件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

来稿请寄:石家庄市槐中路262号河北省地震局《华北地震科学》编辑部,邮政编码 050022。

联系电话:(0311)85814313,E-mail:he3g@https://www.360docs.net/doc/779808172.html,

钢箱梁桥的有限元分析

钢箱梁桥的有限元分析 1.钢箱梁桥的概述 在大跨度桥梁的设计中,恒载所占的比重远大于活载,随着跨度的增大,这种比例关系也越来越大,极大地影响了跨越能力。因此,从设计的经济角度来说,考虑减轻桥梁结构的自重是很重要的。钢材是一种抗拉、抗压和抗剪强度均很高的匀质材料,并且材料的可焊性好,通过结构的空间立体化,钢桥能够具有很大的跨越能力。 随着高强度材料和焊接技术的发展,以及桥梁设计、计算理论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发展,从50年代以来,钢梁桥地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欧洲相继建造了多座大跨钢桥。从前被认为不可能计算的复杂结构,现在能够通过计算机完成,并且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同过去相比,在相同的跨度与宽度的条件下,用钢量可减少15一20 %,工期与工程的造价也都减少很多,因此钢桥在大跨桥梁领域内具有相当强的优势和竞争力。 在构成钢桥的主要构件中,其翼缘和腹板均使用薄板,其厚度与构件的高度和宽度比都比较小,是典型的薄壁构件。它与以平面结构组合为主的桥梁结构分析有一定的区别,它涉及到很多平面结构中不常考虑的扭转问题,所以必须依据薄壁结构理论才能明了其应力和应变状态,其应力及变形应按照薄壁结构的理论进行计算。 由于钢箱梁桥是空间结构,结构在恒载或活载的作用下会发生弯一扭藕合。如果采用传统的计算手段和方法,计算模型要进行必要地简化,为了简化计算,一般的设计规范都要通过构造布置,使实际结构满足简化后的计算理论。实践表明在满足构造要求后,计算的精度能够满足实际地需要。但是这样的计算无法得到结构的一些特定部位的精确解,例如变截面和空间构件交汇的部位等。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有限元理论的发展和进步,计算机的有限元法己成为现代桥梁的重要计算手段,不但有很高的效率而且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仿真分析,计算结果经验证与结构的实际结果吻合较好。当前结构的计算机仿真分析已成为一种广为应用的计算手段。 同一座桥梁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但是成桥后的最终应力状态会有差异,结构的最终应力状态与安装过程密不可分。例如连续梁可采用满堂支架法和悬臂拼装法,两者成桥后的应力状态却有较大的区别。因此必须针对特定的施工方法,对施工过程中每一个施工阶段的结构应力进行计算,确保各个阶段的应力满足相关规范。 由于在制造和安装等原因,结构的最终状态会与设计状态有一定的差异,各国都通过制订有相关的规范来指导施工和竣工验收的标准。这些标准规是通过长期的实践与试验以及计算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满足这些相关规范的要求一般就可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但是由于实际结构是受力复杂的空间结构,特别是结构的一些局部范围可能在某一工况下处于较高的应力状态,而其他部为却处于相对较低的应力状态,这样不利于充分发挥材料的力学性能。现在可以通过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对大桥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个工况的受力状态进行仿真分析,确定出结构不利的部位以及富余较大的部位,便于调整设计。 1.1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常用的计算机方法是将主梁转换成具有等效截面的梁单元计算,这种方法能够较好的从整体上考虑结构的空间特点,虽然也反映了空间结构的特点,但是它也存在以下明显的不足: 1. 不能准确模拟边界条件。例如支点的约束,梁单元通常只能简化为一点的约束,但是不管什么样的约束实际结构总是以面接触来实现的;

SAP2000之Pushover分析

SAP2000之Pushover分析 Pushover分析:基本概念 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Nonlinear Static Procedure),也称Pushover 分析法,是基于性能评估现有结构和设计新结构的一种方法。静力非线性分析是结构分析模型在一个沿结构高度为某种规定分布形式且逐渐增加的侧向力或侧向位移作用下,直至结构模型控制点达到目标位移或结构倾覆为止。控制点一般指建筑物顶层的形心位置;目标位移为建筑物在设计地震力作用下的最大变形。 Pushover方法的早期形式是“能力谱方法”(Capacity Spectrum Method CSM),基于能量原理的一些研究成果,试图将实际结构的多自由度体系的弹塑性反应用单自由度体系的反应来表达,初衷是建立一种大震下结构抗震性能的快速评估方法。从形式上看,这是一种将静力弹塑性分析与反应谱相结合、进行图解的快捷计算方法,它的结果具有直观、信息丰富的特点。正因为如此,随着90年代以后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Diaplacement-Based Seismic Design,DBSD)和基于性能(功能)的抗震设计(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PBSD)等概念的提出和广为接受,使这种方法作为实现DBSD和PBSD的重要工具,得到了重视和发展。这种方法本身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计算结构的能力曲线(静力弹塑性分析)、计算结构的目标位移及结果的评价。第一方面内容的中心问题是静力弹塑性分析中采用的结构模型和加载方式;第二方面内容的中心问题则是如何确定结构在预定地震水平下的反应,目前可分为以A TC-40为代表的CSM和以FEMA356为代表的NSP (Nonlinear Static Procedure,非线性静力方法),CSM的表现形式是对弹性反应谱进行修正,而NSP则直接利用各种系数对弹性反应谱的计算位移值进行调整。两者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在一些文献中将第一方面的内容称为Pushover,不包括计算目标位移和结果评价的内容。本文中,将两方面的内容统称为“Pushover 分析”。基于结构行为设计使用Pushover分析包括形成结构近似需求和能力曲线并确定曲线交点。需求曲线基于反应谱曲线,能力谱基于Pushover分析。在Pushover分析中,结构在逐渐增加的荷载作用下,其抗侧能力不断变化(通常用底部剪力-顶部位移曲线来表征结构刚度与延性的变化,这条曲线我们可以看成为表征结构抗侧能力的曲线)。将需求曲线与抗侧能力曲线绘制在一张图表中,如果近似需求曲线与能力曲线的有交点,则称此交点为性能点。利用性能点能够得到结构在用需求曲线表征的地震作用下结构底部剪力和位移。通过比较结构在性能点的行为与预先定义的容许准则,判断设计目标是否满足。在结构产生侧向位移的过程中,结构构件的内力和变形可以计算出来,观察其全过程的变化,判别结构和构件的破坏状态,Pushover分析比一般线性抗震分析提供更为有用的设计信息。在大震作用下,结构处于弹塑性工作状态,目前的承载力设计方法,不能有效估计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工作性能。Pushover分析可以估计结构和构件的非线性变形,结果比承载力设计更接近实际。Pushover分析相对于非线性时程分析,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分析结果,减少分析结果的偶然性,同时可以大大节省分析时间和工作量。

试验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平台-桥梁结构无损检测技术

试题 第1题 在结构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中,属于无损检测方法的是: A.钻芯法 B.拉脱法 C.回弹法 D.射击法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第2题 按规定在回弹仪需要进行率定时,在标准钢砧上率定回弹值应为: A.60?2 B.80?2 C.60?1 D.80?1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第3题 回弹仪使用超过()次,应进行常规保养。 A.2000 B.3000 C.5000 D.6000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第4题 使用回弹仪检测时,如回弹仪处于非水平状态,同时混凝土检测面又不是混凝土的浇筑侧面时应: A.进行角度修正。 B.进行不同浇筑面修正。 C.对测得的测区平均回弹值,先进行不同浇筑面的修正,再进行角度修正。 D.对测得的测区平均回弹值,先进行角度修正,再进行不同浇筑面的修正。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第5题 使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应优先采用: A.地区测强曲线(如果有) B.统一测强曲线 C.专用测强曲线(如果有)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第6题 在做混凝土的碳化试验中需配制指示剂,指示剂的配制为: A.用蒸馏水配制酚酞浓度为5~10%的酚酞溶剂。 B.蒸馏水配制酚酞浓度为1~2%的酚酞溶剂。 C.用75%的酒精溶液配制酚酞浓度为5~10%的酚酞溶剂。 D.用75%的酒精溶液配制酚酞浓度为1~2%的酚酞溶剂。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第7题 混凝土碳化会导致: A.混凝土的PH升高。

高层建筑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及改进设想

收稿日期:2008-03-09 作者简介:张志飞(1971—),男,安徽枞阳人,安徽省池州市规划建筑设计院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和研究。 目前世界各国在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广泛采用简便且易于实施的弹性分析方法(包括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及弹性时程分析方法)。然而,现有的结构抗震设计没有也不能保证结构在强震作用下也能完全处于弹性状态。国内外历次震害表明,对高层建筑结构进行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是必要的。因为弹性变形分析不可能完全真实地反映高层建筑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当前,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应用尚不普及,通常仅限于理论研究中。Pushover分析方法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一种结构抗震弹塑性分析方法,许多国家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已经或计划将这一分析方法纳入其中(如美国的ATC—40,FE-MA273[1]、274[2]。日本、韩国的抗震设计规范及欧共体抗震设计规范等)。 我国新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将Pushover方法与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并列为罕遇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变形验算的基本方法。由于 Pushover方法是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指定的结构 抗震变形验算的基本方法,工程设计人员迫切需要知道其适用范围、计算过程及实施步骤,更希望能提高其可靠性、扩展其适应范围。可以说,发展、改进结构Pushover(静力弹塑性)方法是势在必行,是我国工程抗震研究领域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1高层建筑结构平面Pushover分析方法 目前Pushover(亦称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 研究,一般以平面结构为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集 中在加载模式、目标位移及Pushover方法的可靠性分析等方面。在Pushover方法合理加载模式的选择研究方面,Lawson等[3]以四类抗弯框架(2层、5层、 10层和15层)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动力弹塑性分 析的结果进行比较,探讨了3种侧向加载模式(UBS设计加载模式、 均布加载模式、组合振型加载模式)的可靠性;Valles和Reinhorn[4]同样以一个四层建筑为例,比较了均布加载模式、倒三角形加载模式、幂级数加载模式及自适应动态加载模式对 Pushover分析结果的影响;杨溥等[5]、Moghadam[6]等 也作过类似的研究。 事实上,上述研究的各种加载模式均是单调增加的荷载分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其与实际地震荷载的差别,无法兼顾低阶振型与高阶振型的影响。正是基于上述原因,FEMA—273(1997)在其第 2章第9条第2款对Pushover方法的应用范围作 了限制,规定对于高阶振型影响较大的高层建筑,不宜单独应用Pushover分析;如果应用Pushover分析,必须要对高层建筑进行动力弹性分析,并由此按照有关条款修正Pushover分析结果。若要突破 FEMA—273的规定,使Pushover方法有更广泛的 应用范围,必须采用新的思路。 为此,周锡元等人[7]提出了以反应谱为基础,考虑高阶振型的高层建筑结构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在同一时期,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 Chopra教授[8,14]也提出了计算过程及计算原理完全 相同的振型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ModalPushover Analysis,简称MPA)。这种MPA方法适用于包括 高层建筑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及改进设想 张志飞 (池州市规划建筑设计院,安徽池州247000) [摘要]Pushover分析方法近年来应用日益广泛,并成为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中的最重要工具之一。本文回顾了高层建筑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的发展,对该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针对该研究领域现存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若干改进的设想,供高层建筑结构研究与设计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pushover;研究现状[中图分类号]TU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02(2008)03-0061-03 2008年6月第22卷第3期 Jun.2008Vol.22No.3 JournalofChizhouCollege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简要介绍及设计分析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简要介绍及设计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日渐繁忙,作为公路交通咽喉的桥梁的地位日益突出。桥梁设计理论的验证以及对桥梁结构和结构环境未知问题的调查与研究扩充了桥梁健康监测的内涵。本文结合近十年来桥梁健康监测的研究状况以及大跨度桥梁工程的研究与发展,较系统地阐述桥梁健康监测的内涵。 标签:桥梁健康监测概念意义 随着人们对重要桥梁安全性、耐久性与正常使用功能的日渐关注,桥梁健康监测的研究与监测系统的开发应运而生。由于桥梁监测数据可以为验证结构分析模型、计算假定和设计方法提供反馈信息,并可用于深入研究大跨度桥梁结构及其环境中的未知或不确定性问题,因此,桥梁设计理论的验证以及对桥梁结构和结构环境未知问题的调查与研究扩充了桥梁健康监测的内涵。 对桥梁结构进行综合检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桥梁管理人员对桥梁结构的当前状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就要求管理系统具有实时监测和智能化的自行评估的功能。 一、桥梁健康监测新概念 桥梁健康监测的基本内涵即是通过对桥梁结构状态的监控与评估,为大桥在特殊气候、交通条件下或桥梁运营状况严重异常时触发预警信号,为桥梁维护潍修与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导。为此,监测系统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监控: 1、桥梁结构在正常环境与交通条件下运营的物理与力学状态; 2、桥梁重要非结构构件(加支座)和附属设施(如振动控制元件)的工作状态; 3、结构构件耐久性; 4、大桥所处环境条件;等等。 与传统的检测技术不同,大型桥梁健康监测不仅要求在测试上具有快速大容量的信息采集与通讯能力,而且力求对结构整体行为的实时监控和对结构状态的智能化评估。 然而,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不仅仅只是为了结构状态监控与评估。由于大型桥梁(尤其是斜拉桥、悬索桥)的力学和结构特点以及所处的特定环境,在大桥设计阶段完全掌握和预测结构的力学特性和行为是非常困难的。大跨度索交承桥梁的设计依赖于理论分析并过风洞、振动台模拟试验预测桥梁的动力性能并验证其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

目录 1.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的概念 0 2.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0 2.1. 监测内容 0 2.2. 数据传输 (1) 2.3. 数据分析处理和控制 (2) 2.4. 大型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2) 2.5.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3) 3.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意义 (4) 3.1.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主要作用包括: (4) 3.2. 桥梁健康监测意义 (4) 4. 现有桥梁结构监测系统存在的问题 (5) 5. 结语 (6)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 1.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的概念 交通是社会的经济命脉,桥梁是交通的咽喉,交通不畅会制约社会的经济发展,所以保障桥梁的功能性、耐久性,尤其是安全性至关重要。为保证桥梁安全运行、避免严重事故发生,对桥梁结构进行健康监测应运而生,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是以科学的监测理论与方法为基础,采用各种适宜的检验、检测手段获取数据,为桥梁结构设计方法、计算假定、结构模型分析提供验证;对结构的主要性能指标和特性进行分析,及早预见、发现和处理桥梁结构安全隐患和耐久性缺陷,诊断结构突发和累计损伤发生位置与程度,并对发生后果的可能性进行判断与预测。通过对桥梁结构健康状态的监测与评估,为桥梁在各种气候、交通条件下和桥梁运营状况异常时发出预警信号,为桥梁维护、维修与管理措施提供依据,并通过及时采取措施达到防止桥梁坍塌、局部破坏,保障和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的目的。 2.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2.1.监测内容 数据采集与测量的内容主要为:变形(沉降、位移、倾斜)、应力、动力特性、温度、外观检测等。 1)变形监测 采取适宜的测量手段,对桥梁主体结构关键部位的沉降、位移、倾斜量进行监测。常用监测变形的方法有:导线测量法、几何水准测量法、GPS测定三维位移量法、自动极坐标实时差分测量法和自动全站仪三维坐标非接触量测等。 2)应力监测 桥梁运营状态中主体结构的应力变化是由于主体结构的外部条件和内部状态变化引起

桥梁专业好书推荐

桥梁专业好书推荐 《高等桥梁结构理论》项海帆人民交通出版社 《桥梁工程》(上、下册)范立础、顾安邦主编,2001版,经典书 《桥梁结构震动与稳定》李国豪著 《悬索桥设计》雷俊卿: 《桥梁结构分析及程序系统》,肖汝诚编著,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桥梁结构理论与计算方法》,贺拴海,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8 《桥梁工程师手册》 《斜拉桥建造技术(精)》 《桥梁工程》李亚东 《桥梁结构计算力学》 《桥梁施工监测与控制》 《桥梁风工程》陈政清 《桥梁加固与改造》蒙云 《公路小桥涵勘测设计》 《桥梁结构电算程序》 《桥梁抗震》 《铁路桥梁》 《城镇地道桥顶进施工及验收规程》 《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设计原理》作者:张树仁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ansys在土木工程应用实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ansys10.0有限元分析自学教程》 《ANSYS工程结构数值分析》 《apdl参数化有限元分析技术及其应用实例》 《ANSYS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李权人民邮电出版社 《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7.0的结构分析》

《土木工程结构分析程序设计》 《Fortran 95程序设计》 《结构概念和体系》(第二版)》林同炎 《大跨度空间结构》张毅刚 《风对结构的作用――风工程导论》 《结构设计原理》叶见曙李国平 《结构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结构力学》酒井忠明 《结构力学题解精粹》 《结构力学复习与习题分析》 《结构动力学》杜修力 《结构动力学》克拉夫和彭津 《结构可靠度理论》赵国藩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 《房屋建筑学》 《公路挡土墙设计》 《高速公路》 《公路工程地质(戴文亭)》 《道路工程》(第二版)徐家钰,同济大学出版社《路基路面工程》邓学钧 《土力学地基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陈希哲第四版《铁路站场及枢纽》 《地铁与轻轨》 《专业英语》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 《土木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结构》 《高层建筑结构》

结构力学 桥梁结构分析

桥梁结构分析 桥梁结构分析 摘要:设计桥梁可有多种结构形式选择:石料和混凝土梁式桥只能跨越小河;若以受压的拱圈代替受弯的梁,拱桥就能跨越大河和峡谷;若采用钢桁架可建造重载铁路大桥;若采用主承载结构受拉的斜拉桥和悬索桥,不仅轻巧美观,而且是飞越大江和海峡特大跨度桥梁的优选形式。 关键词:梁式桥,拱式桥,悬索桥,桁架桥,斜拉桥 著名桥梁专家潘际炎说:“海洋,是孕育地球生命的产床;河流,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而桥,则是联系人类文明的纽带。”这纽带越来越宏伟,越来越精致,越来越艺术!建国以

来中国的桥梁工程事业飞速发展。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人们对桥梁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桥梁设计原则赋以更新的内容。桥梁工程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后都不会停步的,它的发展前景会更广阔。通过半个学期的结构力学的学习,我对桥梁结构及他们的受力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联系实际,我通过对各种结构的对比分析,进一步加深了印象,对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1.梁式桥 工程实例——洛阳桥,又称万安桥,在福建泉州市区东北郊洛阳江入海处,该桥是举世闻名的梁式海港巨型石桥,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梁式桥的主梁为主要承重构件,受力特点为主梁受弯。梁式桥的上部结构在铅垂荷载作用下,支点只产生竖向反力,支座反力较大,桥的跨中处截面弯矩很大。所以由于这种特性,梁式桥的跨度有限。简支梁桥合理最大跨径约20 米,悬臂梁桥与连续梁桥合宜的最大跨径约60-70 米。采用钢筋砼建造的梁桥能就地取材、工业化施工、耐久性好、适应性强、整体性好且美观;这种桥型在设计理论及施工技术上都发展得比较成熟。但是由于制造梁式桥的材料多为石料与混凝土,随跨度的增加其自重的增加也比较显著。因此梁式桥广泛用于中、小跨径桥梁中。 结构本身的自重大,约占全部设计荷载的30%至60%,且跨度越大其自重所占的比值更显著增大,大大限制了其跨越能力。随着跨度的增大,桥的内力也会急剧增大,混凝土的抗弯能力很低,较难满足强度要求。弯矩产生的正应力沿横截面高度呈三角分布,中性轴附近应力很小,没有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 2.拱式桥 工程实例——赵州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建于隋代,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赵州桥是重点文物,通车易造成损坏,所以不允许车辆通行。 拱式桥拱肋为主要承重构件,受力特点为拱肋承压、支承处有水平推力。从几何构造上讲,拱式结构可以分为三铰拱、两铰拱和无铰拱。分析三角拱的受力特点,在竖向荷载下,三角拱存在水平推力,因此,三角拱横截面的弯矩小于简支梁的弯矩。弯矩的降低,拱能更充分的发挥材料的作用,当跨度较大、荷载较重时,采用拱比采用梁更为经济合理。

PUSHOVER分析

提要:本文首先介绍采用Midas/Gen进行Pushover分析的主要方法及使用心得,然后结合工程实例进行具体说明,其结果反映出此类结构在大震下表现的一些特点,可供类似设计参考。 关键词:Pushover 剪力墙结构超限高层 Midas/Gen 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方法是对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进行弹塑性变形分析的一种简化方法,本质上是一种静力分析方法。具体地说,就是在结构计算模型上施加按某种规则分布的水平侧向力,单调加荷载并逐级加大;一旦有构件开裂(或屈服)即修改其刚度(或使其退出工作),进而修改结构总刚度矩阵,进行下一步计算,依次循环直到结构达到预定的状态(成为机构、位移超限或达到目标位移),得到结构能力曲线,并判断是否出现性能点,从而判断是否达到相应的抗震性能目标[1]。 Pushover方法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步建立结构能力谱曲线,第二步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 对剪力墙结构体系的超限高层而言,选取Pushover计算程序的关键是程序对墙单元的设定。SAP2000、ETABS软件没有提供剪力墙塑性铰,对框-剪结构可将剪力墙人工转换为模拟支撑框架进行分析;对剪力墙结构来说,进行转换不可行。而Midas/Gen程序提供了剪力墙Pushover单元(类似薄壁柱单元,详见用户手册),对剪力墙能够设置轴力-弯矩铰以及剪切铰。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在Midas/Gen中进行Pushover分析的步骤(以Midas/Gen 6.9.1为例): 一 Pushover分析步骤 1. 结构建模并完成静力分析和构件设计直接在Midas/Gen中建模比较繁琐,可以用接口转换程序从SATWE(或其他程序如SAP2000)中导入。SATWE转换程序由Midas/Gen提供,会根据PKPM的升级而更新。转换仅需要SATWE中的Stru.sat 和Load.sat文件。转换时需要注意的是,用转换程序导入SATWE的模型文件后,形成的是Midas/Gen的Stru.mgt文件,是模型的文本文件形式,需要在Midas/Gen中导入此文件,导入后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风荷载及反应谱荷载没有导进来,需要在Midas/Gen中重新定义; 2) 需要定义自重、质量; 3) 需要定义层信息,以及墙编号; 此外,还应注意比较SATWE的质量与Midas/Gen的质量,并比较两者计算的周期结果实否一致。 2. 输入Pushover分析控制用数据 荷载最大增幅次数用于定义达到设定的目标位移(或荷载)的分步数,一般来说,分步越多,每次的增幅越小,最终得到的能力谱曲线越平滑。但是分步过多带来计算时间上的大大增加,所以取值应该由少至多进行试算,直到取得满意的曲线结果为止。 图1 10分步,每步最大10次迭代结果

桥梁道路监测管理系统

第一章桥梁道路监测管理系统 1.1系统总体方案 1.1.1系统的总体方案 1.1.1.1系统建立的目的和意义 危害桥梁正常承载的主要因素包括: (1)结构内力状态的改变 (2)结构损伤 (3)两种因素综合作用 运营健康监测系统必须能够对上述因素进行监测,因此,健康监测系统实施的目的是:(1)随时掌握桥梁结构的内力状态及损伤情况 (2)尽早发现桥梁结构面临的危险状况 (3)为桥梁结构的养护维修提供依据 除了对结构运营状态进行监测外,对桥梁的日常管理养护等工作也纳入综合管理系统,以变实现:管养工作制度化、管养技术现代化、管养决策科学化。 运营健康监测和综合管理系统实施的重要意义在于: (1)能够随时掌握桥梁结构的内力状态及损伤情况 (2)能够在桥梁结构危险萌芽阶段发出预警 (3)对保障桥梁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4)能够尽量长地延长桥梁的运营寿命 (5)对降低桥梁总体运营成本具有显著效果 1.1.1.2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建立的原则 健康监测系统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发现可能导致结构破坏的病害情况,因此,健康监测系统的建立应遵循以下逻辑原则: (1)研究桥梁结构的各部分将可能面临什么样的病害?这些病害发生的概率是多少?这些病害将导致结构的局部破坏还是整体破坏?

(2)研究结构构件的病害有什么表现?这些表现是否能够为监测系统所监测? (3)研究选用何种传感器来监测结构安全?传感器精度是否满足安全预警的要求?传感器布置位置是否恰当,数量是否合理? (4)研究如何对监测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及分析?如何从监测信号中提取与结构安全直接相关易于为管理人员所理解的结构安全信息或预警信息? 从这些逻辑原则可以看出,如何定义结构可能遭遇的危险是整个健康监测系统的基础,我们称这个过程为“结构危险性分析” 1.1.1.3结构危险性分析 该系统通过危险性分析来确定监测哪些构件及监测方式的方法,避免了健康监测系统中常见的目的性不强、针对性不明确的问题。 所谓结构危险性分析就是系统地分析桥梁中各部分结构所面临的危险、各项危险发生的概率、危险所导致后果严重程度以及各项危险的可监测性等问题。 广雅大桥的主要结构构件包括:系杆、吊杆、主梁、拱肋、非通航孔桥和下部结构。应根据这些构件的受力特点、材料特性、使用环境等对其进行充分的危险性分析才能够确保健康监测系统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危险性分析通常需要通过大量类似结构的调查并综合考虑本工程的环境及受力特点同时结合必要的结构分析计算才能够得到比较可靠的结论。 通过结构危险性分析我们可以非常明确我们需要监测那些构件、这些构件的重点监测部位、监测内容及监测频率等。 健康监测的监测手段大体可以分为:力学指标监测,损伤直接检测(包括人工目视巡检及无损监测)两种手段。在指定各构件采用的监测手段一般应综合考虑危险性的程度、监测的经济性和有效性等问题。 健康监测的监测手段大体可以分为:传感器在线监测,人工巡检(包括人工目视巡检)两种手段;一般而言传感器在线监测具有连续把握监测对象的特点,但其经济代价大,且对诸如钢材锈蚀、混凝土开裂等病害难以监测到;人工定期巡检能够比较容易发现结构的早期病害造成的外观变化,且一次性投入相对较小,但其不具有连续及实时性。 1.1.1.3.1吊杆的危险性分析及监测策略 吊杆锈蚀断丝是该桥的主要病害,其断丝隐蔽性强,应考虑对其进行监测。

桥梁结构安全监测

桥梁结构安全监测的基本内容主要为:变形(沉降、位移、倾斜)、应力、动力特性、温度以及常规外观检测等。 其中桥梁挠度是监测的一项重要内容,确保结构有足够的刚度。 测量桥梁挠度可以在桥梁的不同部位安装合适的传感器,如机械测试仪器(包括百分表、千分表、张线式位移和挠度计)、光电成像法、倾角仪、GPS、激光图像法、连通管法。目前在监测中常用GPS进行监测,它实现桥梁动态实时、自动测量。 。传统桥梁结构应力应变测量所采用的技术模式基本是通过敏感元件(如电阻应变片、基于钢弦的振弦式应变计)将被测量转换成电学量,再通过专用电学量测量仪器记录测量结果。 压电式及ICP型加速度传感器,它是使用最普遍的振动传感器,特点是稳定性好、体积小、是中高频振动的理想传感器。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是一种适合超低频测量的振动传感器,其下限频率可以达到0Hz,非常适用在极低频率和静态加速度测量。伺服式振动传感器,它是测量超低频微振动的理想传感器,采用有源或无源闭环伺服技术,具有良好的超低频特性,适合超低频大量程测量和微弱振动测量。目前该类传感器在桥梁测试中普遍应用,但在长期监测系统中使用不多。 根据城市桥梁在道路系统中的地位,城市桥梁宜分为以下五类: Ⅰ类养护的城市桥梁——特大桥梁及特殊结构的桥梁。 Ⅱ类养护的城市桥梁——城市快速路网上的桥梁。 Ⅲ类养护的城市桥梁——城市主干路上的桥梁。 Ⅳ类养护的城市桥梁——城市次干路上的桥梁。 Ⅴ类养护的城市桥梁——城市支路和街坊路上的桥梁。 城市桥梁检查应根据其内容、周期、评估要求分为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测、特殊检测。

经常性检查又称日常检查或例行检查,主要指对桥面设施、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和附属构造物的技术状况进行日常巡视检查,及时发现缺损并进行小修保养工作。 (1)经常性检查宜以目测为主,配合简单量测工具, 定期检查是为评定桥梁的使用功能,制订管理养护计划提供基础数据,按规定周期,对桥梁主体结构及其附属构造物的技术状况进行定期跟踪的全面检查。 (1)定期检测分为常规定期检测和结构定期检测。常规定期检测应每年一次,可根据城市桥梁实际运行状况和结构类型、周边环境等适当增加检测次数。结构定期检测应在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Ⅰ类养护的城市桥梁宜为1-2年,关键部位可设仪器监控测试;Ⅱ~Ⅴ类养护的城市桥梁间隔宜为6-10年。 (2)常规定期检测宜为目测为主,并应配备如照相机、裂缝观测仪、探查工具及现场的辅助器材与设备等必要的量测仪器。 (4)结构定期检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城市桥梁进行结构定期检测的原因。 2结构定期检测的方法和评价结论。 3结构使用限制,其中包括荷载、速度、机动车通行或车道数限制。 4养护维修加固措施。 2 城市桥梁常规定期检测中难以判明是否安全的桥梁。 3 为提高或达到设计承载等级而需要进行修复加固、改建、扩建的城市桥梁。 4 超过设计年限,需延长适用的城市桥梁。

高等桥梁结构理论作业汇总

高等桥梁结构理论课程作业参考答案(2014版) 【作业1】 如图1所示薄壁单箱断面,试分别计算:(1)该截面在竖向弯矩m kN M x ?=100作用下的正应力(注:平截面假定成立。);(2)该截面在竖向剪力kN Q y 100=通过截面中心作用下的剪应力分布。 图1 薄壁单箱断面几何尺寸(单位:cm ) 【参考答案】 由于该截面关于y 轴对称,故需要确定主轴ox 轴的位置,假定ox 轴距离上翼缘中心线为a ,由0=x S ,得 0)2(2 1 2)2(0.3212)5.20.35.2(22=-?--?-?+?++δδδδa a a a 即 04.01.04.03.06.01.08.022=+--+-+a a a a a 0.15.1=a ,即m a 667.0= 由ANSYS 计算截面几何特性参数,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具体几何特性计算结果为: 竖向抗弯惯性矩为)(064.1)(10064.1448m cm I x =?=, 横向抗弯惯性矩为)(370.5)(10370.5448m cm I y =?=, 扭转常数为:)(470.1)(1047.1448m cm I y =?=, 截面几何中心至顶板中心线距离为)(667.0m a =。 (1)截面在竖向弯矩m kN M x ?=100作用下,由初等梁理论可知,截面正应力分布由下式 计算,即

y y y I M x x z 96.93984064 .1000 ,100=== σ(Pa ) (m y m 667.0333.1≤≤-),具体截面正应力分布如图3所示。 X Y O Sig1=62688Pa Sig2=125282Pa 图2截面在竖向弯矩m kN M x ?=100作用下正应力分布图 (2)截面在竖向剪力kN Q y 100=作用下,闭口截面弯曲剪应力计算公式可知,截面剪应力为 ????? ? ?? +-= ??δδds ds S S I Q q x x x y 划分薄壁断面各关键节点如图3(a )所示。将截面在1点处切口,变为开口截面,求x S 、 ?δ ds 和 ?ds S x δ 。作y 图如图3(b )所示。 (a )薄壁断面节点划分图(单位:cm )

对桥梁结构一些经典概念的探讨(阅)

对桥梁结构一些“经典概念”的探讨 对桥梁结构一些“经典概念”的探讨 文/徐栋 6 R. P& A& [% A% r0 ] 作者的话: 非常感谢《桥梁》杂志的约稿,我所理解“重点实验室”栏目中的“实验”是广义的,并不仅仅指真材实料的实验,也可以包括新理论,甚至新 设想的实验性研究成果,或是研究过程中的探讨。 笔者近年来对混凝土桥梁结构的分析和配筋理论等方面做了一些较为深入的研究,借此机会分享一些研究成果,也将一些思考、困惑及感兴趣的问题拿出与业界同仁探讨。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如有条理不清、错误甚至是谬误的地方请大家不吝指正。 综合现状 经过近三十年的大规模建设,我国的桥梁工程师已经具备丰富的设计经验和较高的知识水平。复杂桥梁或复杂截面的桥梁在我国得到了非常普遍的运用,在课堂上学的分析方法和针对简单桥梁的现行规范体系由于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往往出现“安全度不足造成的早期破坏和蜕化所带来的损失,或者因过于保守造成的浪费”[1]的现象。在工程实践中发生的许多令桥梁工程师困惑却客观存在的问题使他们不断寻求解答,甚至可以说,由于混凝土桥梁的大规模实践,世界上或许没有哪个国家的工程师像中国工程师那样渴望彻底了解复杂桥梁的受力状况。/ m4 C( q% c5 q7 V2 d/ T+ c2 ^ 桥梁结构理论发展的动力来自工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我国对过去新建桥梁的维修加固也在日益增多,但指导维修加固的思想仍然停留在现行桥梁常用计算方法和规程上,现在已经到了应该对过去常用的分析理论和设计思想进行反思和重新梳理的时候。 对于桥梁结构的分析方法,发达国家由于受到来自国家强力发展方向的推动,如航空航天、新材料、机械等,所以发展迅猛,出现了一批水平很高的通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这些大型通用软件有些甚至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这些软件对于桥梁结构的影响是深远的,使桥梁工程师对于桥梁结构的局部和微观受力情况的认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水平。但是,桥梁结构,特别是混凝土桥梁结构具有的几大特征,如桥梁施工、收缩徐变效应、预应力、活载计算等,这些大型软件并不能完全满足要求。8 x5 H$ V# v, Q+ F# i8 y 对于混凝土构件的配筋配束方法,是涵盖受弯、受剪、受扭、受拉(压)的不同方向和不同组合的设计原理,内容非常丰富,也是很早(甚至将近100年)以来发展起来的经典学科。国内外相关规范虽然经过几轮发展,其基本思想仍然停留在“窄梁”范畴。同时,由于各时期的发展和内容补充,里面也留存有大量各时期的,有些甚至已经早已过时的痕迹。所以虽然规范有时显得越来越厚,但实际上并不代表越来越好。1 a; f0 h }; Y* @9 q" [ 作者近年来通过参与我国桥梁规范的最新修订,深刻体会到目前飞速发展的结构分析方法与“蜗行”的桥梁构件设计规范之间的矛盾,就像一个人拥有一条长和一条短的两条腿,其前行速度仍受制约。具体的表现便是结构分析的方法越来越精细,而配筋配束设计理论却仍停留在简单结构范畴,造成了虽然能对复杂桥梁结构进行非常精细的分析,却无法建立与配筋设计方法紧密联系的尴尬情况。 对桥梁结构分析方面一些“经典概念”的探讨 横向分布 桥梁空间结构的近似计算方法,实质上是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寻求一个近似的方法把一个复杂的空间问题转化成平面问题进行求解。早期工程师们采用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横向分布理论,来对多梁式桥梁进行分析验算。横向分布理论的研究,加深了工程师们对桥梁各种上部结构形式的力学性能(纵、横向分配荷载的性能)的理解。如图1为一座常见的多梁式简支梁桥。 图1 多梁式简支梁桥 在横向分布的计算方法中,刚性横梁法和比拟正交各向异性板法(又称G-M法)为最为常用的方法。众所周知,其基本前提是纵横向影响面具有相似的图形[2]。为了简化计算,剪力采用了杠杆法近似考虑。% X9 }) A& u; O, S" ^ 对于箱梁结构,特别是如图2的宽箱梁结构,同样存在各道腹板的荷载横向分配问题。在单梁模型计算中,往往借用“横向分布”的概念,将各道腹板看成一根梁,采用与多道梁式结构同样的横向分布计算方法来计算。) f2 l- ?0 R2 r x* w9 h8 F 图2 多室宽箱梁截面 对图2截面而言,一般一排仅采用2个支座,不会每道腹板下面均设支座,而桥梁结构一般也为连续梁结构。可见,其力学图式与图1的计算原 型结构相差甚远,特别是简支支撑条件已完全改变。 图3是一个4跨连续梁采用的单箱多室箱梁截面及其梁格分割线,中间向两边的腹板编号为0#、1#和2#。该桥的支座布置见图4。图5~7分别为采用梁格计算和传统G-M法计算的3车道活载的0#、1#和2#腹板的剪力横向分布系数。

(完整版)桥梁工程简答题

五、问答题 1)桥梁有哪些基本类型?按照结构体系分类,各种类型的受力特点是什么? 答:梁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按结构体系划分,有梁式桥、拱桥、钢架桥、缆索承重桥(即悬索桥、斜拉桥)等四种基本体系。梁式桥:梁作为承重结构是以它的抗弯能力来承受荷载的。拱桥:主要承重结构是拱肋或拱圈,以承压为主。刚架桥:由于梁与柱的刚性连接,梁因柱的抗弯刚度而得到卸载作用,整个体系是压弯构件,也是有推力的结构。缆索桥:它是以承压的塔、受拉的索与承弯的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 2)桥梁按哪两种指标划分桥梁的大小?具体有哪些规定? 答:按多孔跨径总L和单孔跨径划分。 3)各种体系桥梁的常用跨径范围是多少?各种桥梁目前最大跨径是多少,代表性的桥梁名称? 答:梁桥常用跨径在20米以下,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时跨度一般不超过40米。代表性的桥梁有丫髻沙。拱桥一般跨径在500米以内。目前最大跨径552米的重庆朝天门大桥。钢构桥一般跨径为40-50米之间。目前最大跨径为 4)桥梁的基本组成部分有哪些?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如何? 答:有五大件和五小件组成。具体有桥跨结构、支座系统、桥墩、桥台、基础、桥面铺装、排水防水系统、栏杆、伸缩缝和灯光照明。桥跨结构是线路遇到障碍时,跨越这类障碍的主要承载结构。支座系统式支承上部结构并传递荷载于桥梁墩台上,应满足上部结构在荷载、温度或其他因素所预计的位移功能。桥墩是支承两侧桥跨上部结构的建筑物。桥台位于河道两岸,一端与路堤相接防止路堤滑塌,另一端支承桥跨上部结构。基础保证墩台安全并将荷载传至地基的结构部分。桥面铺装、排水防水系统、栏杆、伸缩缝、灯光照明与桥梁的服务功能有关。 5)桥梁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桥梁工程建设必须遵照“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的基本原则,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建造技术的先进性以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6)桥梁设计必须考虑的基本要求有哪些?设计资料需勘测、调查哪些内容? 答:要考虑桥梁的具体任务,桥位,桥位附近的地形,桥位的地质情况,河流的水文情况。设计资料需勘测、调查河道性质,桥位处的河床断面,了解洪水位的多年历史资料,通过分析推算设计洪水位,测量河床比降,向航运部门了解和协商确定设计通航水位和通航净空,对于大型桥梁工程应调查桥址附近风向、风速,以及桥址附近有关的地震资料,调查了解当地的建筑材料来源情况。 7)大型桥梁的设计程序包括哪些内容? 答:分为前期工作及设计阶段。前期工作包括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阶段按“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与施工图设计。 8)桥梁的分孔考虑哪些因素?桥梁标高的确定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要考虑通航条件要求、地形和地质条件、水文情况以及经济技术和美观的要求。要考虑设计洪水位、桥下通航净空要求,结合桥型、跨径综合考虑,以确定合理的标高。 9)桥梁纵断面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答:包括桥梁总跨径的确定,桥梁额分孔、桥面标高与桥下净空、桥上及桥头的纵坡布置等。 10)桥梁横断面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答:桥梁的宽度,中间带宽度及路肩宽度,板上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设置桥梁的线性及桥头引道设置设计等。 11)为什么大、中跨桥梁的两端要设置桥头引道? 答:桥头引道起到连接道路与桥梁的结构,是道路与桥梁的显性协调。 12)什么是桥梁美学? 答:它是通过桥梁建筑实体与空间的形态美及相关因素的美学处理,形成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造型艺术。 13)桥梁墩台冲刷是一种什么现象?

SAP2000之Pushover分析

Pushover分析:基本概念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Nonlinear Static Procedure),也称Pushover 分析法,是基于性能评估现有结构和设计新结构的一种方法。静力非线性分析是结构分析模型在一个沿结构高度为某种规定分布形式且逐渐增加的侧向力或侧向位移作用下,直至结构模型控制点达到目标位移或结构倾覆为止。控制点一般指建筑物顶层的形心位置;目标位移为建筑物在设计地震力作用下的最大变形。Pushover方法的早期形式是“能力谱方法”(Capacity Spectrum Method CSM),基于能量原理的一些研究成果,试图将实际结构的多自由度体系的弹塑性反应用单自由度体系的反应来表达,初衷是建立一种大震下结构抗震性能的快速评估方法。从形式上看,这是一种将静力弹塑性分析与反应谱相结合、进行图解的快捷计算方法,它的结果具有直观、信息丰富的特点。正因为如此,随着90年代以后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Diaplacement-Based Seismic Design,DBSD)和基于性能(功能)的抗震设计(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PBSD)等概念的提出和广为接受,使这种方法作为实现DBSD和PBSD的重要工具,得到了重视和发展。这种方法本身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计算结构的能力曲线(静力弹塑性分析)、计算结构的目标位移及结果的评价。第一方面内容的中心问题是静力弹塑性分析中采用的结构模型和加载方式;第二方面内容的中心问题则是如何确定结构在预定地震水平下的反应,目前可分为以ATC-40为代表的CSM和以FEMA356为代表的NSP (Nonlinear Static Procedure,非线性静力方法),CSM的表现形式是对弹性反应谱进行修正,而NSP则直接利用各种系数对弹性反应谱的计算位移值进行调整。两者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在一些文献中将第一方面的内容称为

浅议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文章编号:1009-6825(2011)17-0188-02 浅议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收稿日期:2011-02-24作者简介:王 兰(1983-),女,助理工程师,中交路桥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29 王 明(1982-),男,工程师,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0040 王兰 王明 摘 要:对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的传感器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数据处理与控制系统及桥梁健康评估系统进行了论述,指出了目前国内外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存在的差距,阐述了应用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意义,旨在保证桥梁运 营安全。 关键词: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中图分类号:U446 文献标识码:A 尽管(截止到2006年)我们国家现有桥梁已经达到了50万余座, 但是有些地方的桥梁管理者对现有桥梁的管理仍然是“被动式”的,也就是当桥梁发生安全事故的时候才对桥梁进行维护(检测和加固)。这种被动式的管理不可避免的会带来桥梁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如近几年的重庆彩虹桥、宜宾小南门桥、苏州堰月桥以及辽宁盘锦的田庄台桥等塌桥事故。随着桥梁管理理念的发展和桥梁检测、 健康监测以及评估方法的进步,使得变“被动式”的桥梁管理为“主动式”桥梁安全管理成为可能。“主动式”的桥梁管理核心是建立桥梁维护管理制度,定期对 桥梁进行检测(对重大桥梁安装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对其进行“实时检测”),及时了解桥梁的安全状况,并采取相应的修理措 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1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基本框架 一个较为完整的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一般包括以下四个 子系统:传感器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数据处理与控制系统和桥梁健康评估系统。 1.1传感器系统 一般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选用的传感器包括两大类:一类 是监测桥梁荷载(系统输入)的传感器,一类是监测桥梁结构反应(系统输出)的传感器。 监测桥梁荷载的传感器包括以下几种:温度计、风速仪、空气温湿度计和汽车动态称重系统等;监测桥梁结构响应的传感器包括以下几种:应变计、加速度计、GPS 、倾角仪、位移计、锚索计等。 根据不同的桥梁结构形式和工程预算的约束,不同的工程可以选择不同的传感器种类和数量。传感器系统设计主要是传感器种类和数量的选择,重点是传感器布点优化设计。 1.2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 数据采集设备一般包括五种:1)通用采集仪器,主要采集电类传感器信号,一般可针对具体的项目进行特殊设计。2)光纤光栅解调仪,光纤传感器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传感器种类,对于桥梁 监测系统光纤应变计和温度计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采集光纤传感器信号使用光纤光栅解调仪。3)振弦采集仪,对于振弦原理 设计的传感器必须用振弦采集设备,如锚索计等。4)GPS 接收机, GPS 数据采集由专门的系统设备完成,GPS 天线通过同轴电缆连接至相应的GPS 接收机。5)动态称重主机, WIM 系统的数据通过高速称重主机接收压电传感器和地感线圈的信号来进行采集。 数据传输包括三个层次:1)从传感器到采集设备的局部传输网络;2)从采集设备到桥头交换机二级传输网络;3)从桥头交换 机到监控中心的骨干传输网络。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主要是与 传感器匹配的采集仪器的选择、通道数和采集频率的确定,以及数据传输方案的设计。 1.3数据处理与控制系统 在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对系统监测数据的处理根据处理方 式、处理内容以及处理顺序的不同分为数据预处理和数据后处 理。系统的数据处理功能由数据库服务器与工控机共同来完成。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原始监测数据的预处理是在各子系统采 集仪上完成, 包括通用数据采集仪、光纤解调仪、GPS 接收机、WIM 称重主机。预处理后的数据经桥头交换机通过光纤传回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工控机接收预处理后的数据并实时显示。 经预处理后的数据实时的传输至监控中心,在各工控机中通过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后处理,由于数据后处理涉及更为复杂的处理方式,因此有时可能需要进行人机交互的数据处理方式。 1.4桥梁结构健康评估系统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直接目的是为了桥梁结构评估。桥梁结构评估包括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基于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判定桥梁上是否发生了病害,并确定病害大致位置,辅以人工检查确定病害程度和性质。第二个层次是在上述病害下桥梁是否安全,是否需要维修加固。第一个层次是桥梁损伤识别的研究范畴;第二个层次一般有基于可靠度理论的分项系数评估方法和基于精细有限元分析的力学方法。桥梁健康评估系统是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核心。桥梁健康评估系统主要功能是根据采集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对桥梁承载能力进行评估, 为桥梁维护提供决策依据。2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国内外应用现状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发达国家桥梁严重退化,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和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工程技术人员对桥梁结构监测展开了积极的探索。一方面是桥梁管理系统的研究,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和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最先开发了基于计算机的桥梁管理系统,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使用桥梁管理系统,建成了大量的数据库,以便对桥梁进行科学管理。另一方面是监测系统的研究,到90年代国内外许多大型桥梁安装了健康监测系统,如日本的明石海峡大桥、丹麦的Great Belt 和中国的江阴桥等。 中国香港的青马大桥、汀九桥和汲水门桥三座桥梁同时安装了风与结构健康监测系统WASHMS (Wind And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为便于集中管理,相关部门建立了一个整体监控中心,三座桥梁共用一套整体的数据处理与控制系统和结构健康评价系统,三座桥梁的数据采集与传输作业的控制在监控中心 · 881·第37卷第17期2011年6月 山西 建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ol.37No.17Jun.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